居民出行调查报告范文

时间:2023-10-15 15:30:07

居民出行调查报告

居民出行调查报告篇1

一、加强组织领导,提高思想认识

死因监测工作是疾病监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该项工作,可以获得能够客观反映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人均期望寿命、婴儿死亡率等相关健康指标和居民死因谱等重要信息。卫生部门作为该指标的牵头统计部门,统计数据的科学性、准确性要求极高,各医疗卫生单位一定要提高对居民死因登记报告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将其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和工作考核目标,强化措施,狠抓落实,确保死因登记报告工作长期、稳定、高质量的进行。

二、强化责任落实、规范工作内容

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所有医务人员对发生在医院(辖区)内的所有死亡个案均有义务进行报告。《居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是医疗卫生机构出具的、说明居民死亡及其原因的医学证明,是人口管理与生命统计的基本信息来源,因此,要求填写者及相关人员以严肃、认真、科学的态度对待此项工作。

1、凡在医疗机构发生的死亡个案(包括到达医院时已死亡、院前急救过程中死亡、院内诊疗过程中死亡),均应由诊治医生作出诊断并逐项认真填写《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医务科在盖章时负责把关,查阅并审核《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医疗机构应指定专人每天收集本院内《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及副卡,并由指定的责任科室负责对卡片进行审核汇总报告。填报时,需要将《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死因链、调查记录等原始信息如实填写,并进行根本死因确定及编码。

2、在家中、养老服务机构或其他场所正常死亡者,由本辖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乡镇卫生院负责调查的执业(助理)医师根据死者家属(或其他知情人)提供的死者生前病史、体征和/或医学诊断,对其死因进行推断,填写《居民死亡原因调查登记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负责对《居民死亡原因调查登记表》进行审核、订正,将死因链、调查记录等原始信息如实录入到“国家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系统”。

3、因外部作用导致未经救治的非正常死亡,包括火灾、溺水等自然灾难致死,或工伤、医疗事故、交通事故、自杀、他杀、受伤害等人为致死(含无名尸),应按照公安司法部门判定结果填报死因信息。

4、补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时,需在第一联及补发联注明“补发”及补发时间,申请人应为《死亡证》签字家属或委托人。未经救治或死因不明确的死亡病例,在开具《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以及补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时,责任医生应认真填写第一联下面的《死亡调查记录》,让家属或委托人在填写完成的《死亡调查记录》签注“以上情况属实”和签名,留存开具证明人员的身份证复印件及其他证明材料。

5、《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居民死亡原因调查登记表》填写时项目必须齐全,内容准确,不得涂改,由各医疗卫生单位专管人员负责收集、汇总、保管。

6、各医疗卫生单位要定期开展死因信息比对和校核工作,补漏查错,确保人口死亡信息及时性、完整性、一致性。各医疗卫生单位要及时报告在家死亡和新生儿死亡信息。

三、加强社会宣传,增强报告意识

各单位要结合实际情况,多渠道,多层次,广泛深入的开展社会宣传,力争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使居民充分认识死因监测工作的重要意义,争取群众积极配合。各《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签发单位要将签发程序、联系电话和办理时限等在显要位置向社会公示,并将公示内容及时报送辖区派出所、民政、居(村)委会,方便群众办理。要积极调动广大乡村医生的工作主动性和责任感,引导乡村医生改变服务理念,为村民提供主动服务、便民服务,逐渐形成死者家属、村委和乡村医生的良好互动,鼓励乡村医生主动发现辖区内的死亡病例,及时调查并上报。

四、加强督导考核,提高工作质量。

居民出行调查报告篇2

1.1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调查对象平均年龄为(55±14)岁,最大88岁,最小21岁。女性98人(57.6%),男性72人(42.4%)。矿区村民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小学及未上过学120人(70.6%);少数民族72人(42.4%)。调查对象民族间文化程度经秩和检验,Z值为-5.554,P>0.05,差异无显着性,可认为不同民族的调查对象的文化程度无差异。性别与文化程度之间经秩和检验,Z值为-4.402,P<0.05,有显着性差异,可认为男女性别受教育程度存在差异,男性受教育程度高于女性见表1。

1.2调查对象对铅锌矿区环境污染的自我感知调查的矿区居民对尾矿堆积、水质、耕地面积减少等直观感性的问题有明显的认识,但是对空气质量、农作物质量、植被破坏等不可直观的方面认识不足见表2。由表3可知,65.3%的调查对象认为开矿对当地的环境污染造成了较大影响。34.7%认为矿区的空气质量受到了较大影响,55.9%认为开矿对农作物产量造成的影响较小,39.4%认为对农作物的质量影响较小。矿区的河水贯穿村庄,直观可见,因此37.1%认为开矿对村里的河水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45.8%认为影响较大。当地的饮用水采自山里的井水与泉水,45.3%认为开矿对饮用水有一些影响,原因是开矿使他们的井变干了,泉水减少了。矿区居民认为开矿对房屋安全的影响与开矿点距离自家的距离有关,距离远的居民认为没有影响,占21.1%。噪音对整个矿区影响较大,仅有5.3%认为没有影响。在治理环境污染问题上,62.4%的矿区居民自感自己和家人不能避免环境污染带来的危害,仅有17.1%认为自己村能治理好环境污染,见表4。

1.3调查对象认为矿业开采对健康影响的自我感知调查发现,58.8%的调查对象自感开矿活动对村民的健康有影响,48.2%认为开矿对家人健康有影响,21.2%认为开矿对下一代的智力产生了影响,见表5。调查对象自我报告了最近十年来的患病种类,患病例数集中在关节骨骼类疾病、肠胃疾病和心脑血管疾病,见表6。将性别做卡方检验获知P>0.05,差异无显着性,可认为不同性别调查对象的患病种类之间无差异。

1.4对矿业开采引起的环境污染与健康危害之间关联情况的认知调查发现,77.1%的矿区居民有家庭成员参与过采矿,自我报告的患病率为66.5%。对被调查对象家人是否参与过采矿同患病情况进行卡方检验,P>0.05,差异无显着性,可认为是否参与采矿与患病之间无差异,见表7。自我报告的高患病率与调查对象自我报告的准确度以及认知能力有关,是否与矿区居民长期居住于该矿区,长期处于矿区污染环境有关,有待进一步调查。分析矿区居民自认为的患病原因可知,仅有17.6%的居民认为自身患病的原因与矿区的环境有关。但据前期在当地的研究可知,该矿区内的居民生活环境存在一定的Hg、Pb、Cd、As等重金属污染,当地存在着较高环境重金属暴露的非致癌和致癌风险,见表8。

2结论

2.1矿区居民对矿业开采对环境污染的影响认知不足湘西凤凰铅锌矿有70多年开采历史,在开发过程中产生的废气、粉尘、废水、的岩矿、废石及尾矿围绕着农田村落随处排放或堆放。65.3%的调查对象认为开矿对当地的环境污染造成了较大影响,但是对矿业开采引起的不同环境污染问题的影响程度认知不足。据调查显示,矿区居民对于河水水质、噪声、地质灾害等直观感性的问题有明显的认识,但是对土壤污染、粮食产量、农作物质量、空气质量等方面感官不能感知的问题认识不足。但姬艳芳等既往对该地区的调查发现,由于原铅锌矿选矿厂和矿井里排除的废水已不同程度地污染了矿区附近大部分农田,致使当地种植的稻谷、蔬菜中镉、铅、锌、汞等超过卫生部《食品卫生标准》的相关限制,其中以Cd污染最为突出,其次为Zn、Hg、As和Pb,分别为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值的9.0、2.7、2.6、1.6和1.1倍。可见,矿区的居民对环境污染的认识不全面具体,对于感官能感受到的污染认识较高,而对于感官不能感知的污染缺乏认识。从而增加了当地矿区居民通过饮食、呼吸等途径的重金属暴露致癌风险与非致癌风险。

2.2矿业开采引起的环境污染对矿区居民造成一定的健康风险矿产资源的开发带动了茨岩镇的经济发展,但是矿区,尤其是少数民族聚居的文化程度较低的凤村矿区居民对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铅锌矿产资源开发必然引起以铅锌为主的重金属对矿区环境的释放迁移,随着矿产开采年限的增加,矿山环境重金属污染将越来越严重。本次调查发现,58.8%的调查对象自感开矿活动对村民的健康有影响。当地77.1%的矿区居民有家庭成员参与过采矿,自我报告的患病率为66.5%,自我报告的疾病集中于关节骨骼类疾病、肠胃疾病和心脑血管疾病,占累计报告人数的74.4%。虽经统计学检验得知参加采矿与否和患病状况之间无相关性,但大量研究表明重金属对机体的影响是全身性的和多系统的,主要表现在对神经系统、血液系统、心血管系统、骨骼系统等终生性的伤害上。矿区居民自我报告的病种症状与典型的重金属中毒症状相符,但仅有17.6%的居民认为自身患病的原因与矿区的环境有关。

居民出行调查报告篇3

2016市场调查报告范文

为了深入了解本市居民家庭在酒类市场及餐饮类市场的消费情况,特进行此次调查。调查由本市某大学承担,调查时间是20**年7月至8月,调查方式为问卷式访问调查,本次调查选取的样本总数是2000户。各项调查工作结束后,该大学将调查内容予以总结,其调查报告如下:

一、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二、专门调查部分

(一)酒类产品的消费情况

1、白酒比红酒消费量大。分析其原因,一是白酒除了顾客自己消费以外,用于送礼的较多,而红酒主要用于自己消费;二是商家做广告也多数是白酒广告,红酒的广告很少。这直接导致白酒的市场大于红酒的市场。

2、白酒消费多元化。

(2)购买因素比较鲜明,调查资料显示,消费者关注的因素依次为价格、品牌、质量、包装、广告、酒精度,这样就可以得出结论,生产厂商的合理定价是十分重要的,创名牌、求质量、巧包装、做好广告也很重要。

(3)顾客忠诚度调查表明,经常换品牌的消费者占样本总数的32.95%,偶尔换的占43.75%,对新品牌的酒持喜欢态度的占样本总数的32.39%,持无所谓态度的占52.27%,明确表示不喜欢的占3.4%。可以看出,一旦某个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形成,是很难改变的,因此,厂商应在树立企业形象、争创名牌上狠下功夫,这对企业的发展十分重要。

(4)动因分析。主要在于消费者自己的选择,其次是广告宣传,然后是亲友介绍,最后才是营业员推荐。不难发现,怎样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对于企业来说是关键,怎样做好广告宣传,消费者的口碑如何建立,将直接影响酒类市场的规模。而对于商家来说,营业员的素质也应重视,因为其对酒类产品的销售有着一定的影响作用。

(二)饮食类产品的消费情况

本次调查主要针对一些饮食消费场所和消费者比较喜欢的饮食进行,调查表明,消费有以下几个重要特点:

消费者认为最好的酒店不是最佳选择,而最常去的酒店往往又不是最好的酒店,消费者最常去的酒店大部分是中档的,这与本市居民的消费水平是相适应的,现将几个主要酒店比较如下:

2、消费者大多选择在自己工作或住所的周围,有一定的区域性。虽然在酒店的选择上有很大的随机性,但也并非绝对如此,例如,长城酒楼、淮扬酒楼,也有一定的远距离消费者惠顾。

3、消费者追求时尚消费,如对手抓龙虾、糖醋排骨、糖醋里脊、宫爆鸡丁的消费比较多,特别是手抓龙虾,在调查样本总数中约占26.14%,以绝对优势占领餐饮类市场。

4、近年来,海鲜与火锅成为市民饮食市场的两个亮点,市场潜力很大,目前的消费量也很大。调查显示,表示喜欢海鲜的占样本总数的60.8%,喜欢火锅的约占 51.14%,在对季节的调查中,喜欢在夏季吃火锅的约有81.83%,在冬天的约为36.93%,火锅不但在冬季有很大的市场,在夏季也有较大的市场潜力。目前,本市的火锅店和海鲜馆遍布街头,形成居民消费的一大景观和特色。

三、结论

1、本市的居民消费水平还不算太高,属于中等消费水平,平均收入在1000元左右,相当一部分居民还没有达到小康水平。

2、居民在酒类产品消费上主要是用于自己消费,并且以白酒居多,红酒的消费比较少,用于个人消费的酒品,无论是白酒还是红酒,其品牌以家乡酒为主。

3、消费者在买酒时多注重酒的价格、质量、包装和宣传,也有相当一部分消费者持无所谓的态度。对新牌子的酒认知度较高。

居民出行调查报告篇4

社区媒体的存在基础——居民构成、社区角色、社区意义及社区问题1.不同社区的居民特点具有明显差异,对社区媒体差异化建设提出了要求调查数据显示,通州社区、亦庄社区、回龙观社区、望京社区、天通苑社区几大新型社区与老社区景山社区的职业构成、户口来源等各方面均存在差异;此外老社区居民收入水平和教育程度偏低,职业上以退休人员居多。这一特点告诉我们,老社区的媒体建设必须以服务老年群体为宗旨,且媒体内容要力求通俗易懂。而新型社区虽然均为北京的社区,但因所处的地理位置存在差异,因此居民的户籍来源、受教育程度、收入状况、职业构成等也各有差别。望京作为北京迅速崛起的又一大商务区,其商业气息、国际化特色以及随之而来的房价较高的特点,造就了居民的高层次教育、高收入水平。因此,商业因素和高层次的文化诉求应是这一社区媒体首先考虑的。回龙观社区和天通苑社区紧邻北京郊区,社区居民中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人员居多,年轻人居多,未婚人员居多,受教育程度本科以上居多,收入水平相对老城区偏高。关注年轻人、关注婚恋问题是这两大社区的媒体的应有诉求。亦庄和通州两大社区是近年来迅速崛起的新活力大型社区,因为这两大社区的“郊区城市化”性质突出,居民中郊区人口多,个体户、服务业人群较多,低学历者多,低收入者多。社区媒体需要针对这样的居民主体进行自身的建设模式探索。总体来说,社区地域不同,社区居民的构成也不尽相同,社区文化的内容就千差万别,因此,社区媒体的建设需要各自寻找特色之路。2.“家居族”和“养老族”两种典型社区角色,为社区媒体的内容建设提供了依据面对“您在社区的主要角色是什么”这一问题,被调查者的回答比较集中,55%选择“下班(放学)家居族,下班后居家生活”;13.8%选择“养老型,居家养老”,其他选项的总体选择率均在10%以下。服务社区的所有居民是社区媒体的理想目标,而服务“社区的主流生活方式及其该生活方式下的主流生活人群”应是社区媒体的现实目标。具体到不同的社区,回龙观社区的“工作型,单位在社区”的选择率为17%,超过了社区“养老型”;而通州社区“自由职业型,在家为自己打工”的选择率仅次于“家居型”,为18.6%,超过了“养老型”的11.8%;亦庄社区的“工作型”选择率为14%,仅次于“家居型”,超越了“养老型”;天通苑社区的“家庭妇女型”选择率较高,为11.6%,次于家居型的62.3%和养老型的13%;而景山社区和望京社区的居民角色定位与总体统计结果较为一致。调查结果告诉我们,分析本社区的居民主体生活方式,明确本社区的居民主要社区角色,把这一角色作为社区媒体制作的受众基础,进行媒体内容的建构是北京地区社区媒体建设的起点。3.居民更倾向于社区的“生活意义”,“基层民主意义”尚未得到普遍认同面对“您认为社区在城市建设中应当起什么作用”这一问题,38.9%的受访者认为“仅仅是生活社区”,28.2%的受访者认为是“基本组织管理作用”,只有7.5%的受访者认为是“基层民主最主要发源地”。在“基层民主最主要发源地”的选择上,亦庄社区选择率最低仅为2%;回龙观社区和通州社区的选择率相对高一些,分别为12%和13.7%。这表明,当前北京城市社区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大部分居民对于社区的理解还仅限于生活层面。如果从社区的五大功能来解读[1],目前北京居民通过切实的生活感受,对于社区的功能认可仅限于“生产-分配-消费功能”,即“生活功能”,而社会化功能、社会控制功能、社会参与功能与相互支持功能均没有得到普遍认可。这表明,社区媒体作为居民和居民、居民和政府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从社会建设和国家基层组织建设的角度出发,未来社区媒体的建设“民主意义”的倡扬应加大。在传播内容、传播渠道和传播反馈等方面都有值得探讨的巨大空间。4.业主间关系淡漠、缺乏交流和服务欠缺是社区存在的最大问题,凸显了社区媒体存在的意义面对“您认为您居住的社区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什么?”这一问题,28.4%的受访者认为“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各种配套服务欠缺,如养老服务、医疗服务、教育服务、信息服务等”是社区存在的最大问题,27%的受访者认为是“业主之间关系淡漠,缺失交流问题”。但在不同区域的受访者看来,这个“最大的问题”也不尽相同。回龙观社区和天通苑社区认为最大的问题是“业主之间关系淡漠,缺失交流问题”,分别有42%和34.8%的受访者选择了该项;望京社区39%的受访者选择了“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各种配套服务欠缺,如养老服务、医疗服务、教育服务、信息服务等”;景山社区除了认为服务欠缺是最大问题外,同时认为“物业费过高、服务质量相对较低导致的物业与业主的矛盾”也是最大问题,选择率为24%,基本持平于服务欠缺的选择率25%;亦庄社区认为“居委会、物业、业主委员会相互协调发展作用欠缺问题”是最大问题;而30.4%的通州受访者认为治安问题是该社区的最大问题。调查结果告诉我们,每个社区面临的问题各不相同,而主要问题就是社区媒体建设的主要议题。对治安问题,可以在媒体上安排社区案件分析、安全提示等内容;对服务欠缺问题,可以呼吁社区加强各类服务建设等;而要合理化解邻里冷漠关系,除去加强生活沟通交流以外,社区媒体的建设也势在必行。

居民对社区媒体的认识——基本印象、青睐类型及信息渠道1.居民普遍对社区媒体概念陌生,缺乏足够的热情,关注度不够49.9%的受访者表示没有听说过“社区媒体”。而实际上本次调查的几大社区均有社区媒体存在,如景山社区有《景山社区报》,望京社区有著名的“望京网”,通州有“八通网”,回龙观有“回龙观社区网”,亦庄有“亦庄生活网”,天通苑有“天通苑社区网”。这些社区媒体在政府和理论研究层面上具有较高的关注度,如《景山社区报》入户发放,“八通网”模式已经得到广泛认可并被推广到外省。如此高的知名度在本社区的低认可度值得深思,这表明社区媒体在扩展社区外知名度的同时要增加本社区的用户黏度。首先要大力宣传社区媒体,让社区居民知晓。此外,通过分析可知,居民的文化水平限制了他们对社区媒体的关注,尤其是较低的互联网素养把很多社区居民挡在了社区网门外。从这一点来看,直白、简单的电梯广告具有了低门槛宣传的成本,应积极发挥优势。而媒介素养已成为当前我国必开的一门普及性的国民教育课程。2.社区网和社区报是居民最青睐的社区媒体类型在“您更青睐哪种社区媒体”的问题面前,34.3%的受访者选择社区报,29.6%选择社区网,14.9%选择社区杂志,其他依次是楼宇、超市等的电视以及电梯广告(见表1)。调查表明人们对方便易读的社区报偏爱较多,但随着新型社区居民的年轻化倾向,社区网也较受欢迎。此外,社区现有的媒体渗透对居民的社区媒体倾向选择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在拥有社区网的回龙观社区、天通苑社区和望京社区,受访者对社区网较为青睐,选择率均在37%以上,望京和天通苑均达到了40%以上。而景山社区因为《景山社区报》的存在,使得55%的受访者青睐社区报。通州社区则有32.4%的受访者认可楼宇、超市等电视媒体。这一调查结果表明老社区具备社区报的阅读群体,新社区更具有社区网的受众基础。3.家庭电视、报纸、新闻门户网站、手机成为居民获取新闻信息的主渠道在了解新闻信息的主要渠道上,39.4%的受访者选择家庭电视,其次是报纸,再次新闻门户网站和手机几乎并列地成为受访者选择的信息主渠道,选择率均超过35%,“亲朋好友交流”是最次要的新闻交流渠道。这一结果一方面表明,家庭电视在北京居民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即便在大都市,大多数人依然不习惯于社区外的社交和娱乐,而更倾向于传统的家庭电视娱乐方式。也从侧面表明了北京大部分居民业余生活的相对单调。此外,因其随身携带以及当前移动网络的大面积普及,手机信息也成为受访者的主要信息获取渠道,这也启发社区媒体的开发者,手机应成为媒体的重要渠道,这是一片待开垦的沃土。

居民对社区媒体的期待——优势分析、内容定位、媒体意义1.社区媒体的最大优势是“生活服务性强”,最大劣势是“信息面窄”,最大问题是内容单薄受访者认为社区媒体与传统媒体相比,最大的优势依次是生活服务性强、免费性、针对性更强、常在公共空间,阅读方便。而最大的劣势依次是信息面窄、不生动、经费支持不够等。这些简单的条目为北京城市社区媒体今后的建设提供了扬长避短的方向:要尽可能地保证经费,扩大知识面,增加生动性,强化生活服务性,提倡免费性,更具针对性。2.老年和儿童是社区媒体的主要关注群体,教育问题、养老问题和健康问题是主要关注问题在“您认为社区媒体应该更多地关注哪些群体”这一问题上,总体统计数据显示,62.2%的受访者认为应更多关注老年人;其次54.6%的受访者认为应更多地关注儿童;其他依次为妇女(36.4%的选择率)、青年(34.2%的选择率)、外地移民(14.9%的选择率)、外籍人士(4.7%的选择率),其他(3.3%的选择率)。在“您认为社区媒体应该更多地关注哪些问题”上,教育问题以57.4%的选择率居第一位;其次是健康问题和养老问题,选择率均在50%以上;环境问题也引起了社区居民的较多关注,选择率为45.2%;其他依次是社区生活信息问题、婚恋问题、外地移民问题、国际问题等。在这一问题上,分社区的统计数据和总体数据基本相同。因此,社区媒体进一步明确了传播主体受众,即老年和儿童;进一步明确了主要议题:养老问题、健康问题和教育问题。3.居民对社区网的主要期待是“民间公益网站,信息交流平台”在社区网的问题上,64.1%的受访者选择了本社区无社区网(其实调查的社区中新型社区全部拥有社区网,景山社区也有街道主办的“景山街道社区服务信息网”),39.6%的受访者从不浏览,27.1%的受访者有需要就看一下,没有浏览规律,对社区网的关注度较低。关于网站性质,受访者近半数认为应成为“民间公益网站,信息交流平台”,24.3%认为应成为“商业网站,商品交易平台”(表2),这是两种观点截然不同的社区网定位。除了“公益”和“商业”两种定位外,受访者并没有将“民主策源地”作为主要的社区网角色定位,“官办网站”更是少数受访者的期望。笔者认为,从“和谐社会管理”层面和当下“社会化媒体”的舆论监督功能的日渐加强角度出发,“民主策源地”是社区网不能回避的网站定位。除此之外,从居民利益出发的“公益平台”性质,和从“主办方”和“商家”利益出发的“商业平台”如受访者选择一样,均需兼顾。只有公益、没有商业,网站无法生存能力;只有商业、没有公益,网站会失去网民。这是对社区网的内容建设的高要求。4.居民对楼宇广告偶尔关注,希望更多刊登公益广告面对“您上下电梯会留意电梯广告吗”这一问题,71%的调查对象偶尔关注新广告,17.1%的受访者从来不看,只有11.3%的受访者会全程关注。这表明,电梯广告具有“不经意”的关注效应。而面对“您对楼宇电梯广告的印象”这一问题,46.5%的受访者表示“无所谓”,31%的受访者认为“占据公共空间,强迫接受,讨厌”,21.6%的受访者认为“信息实用,针对性强”。这表明“有所谓”和“无所谓”的居民几乎各占一半,而将“有所谓”中的“积极关注居民”牢牢抓住,进行针对性的广告传播;把“无所谓”的社区居民“缓慢改造”,进行“适度引导”,电梯广告的受众群体及广告效应将会非同凡响。事实上,如今电梯广告在广告商的开拓下已经取得了明显收效。

居委会与社区媒体——职能期待、资源分享、能力提升1.过半数居民认为社区报的办报主体是街道社区关于社区报这一典型的社区媒体类型,69.9%的受访者认为社区有办社区报的必要。参考国内现有和国外成功的社区报办报模式,调查设置了办报主体的几大选项,结果大多数居民认可“街道社区主办”模式(表3),而国外成功的“业主自办”模式仅获得了8.4%的认可率,远低于其他几种办报模式。这说明,目前大部分业主的自办媒体热情不高,或者从另一角度解读,可以认为当前中国普通社区业主还不具备国外自办社区报的业主的经济实力。依靠街道社区办,发挥业主的志愿者作用,可能是当前北京城市社区报的可行办报模式。2.近半数居民认为业主、居委会和物业应共同分配广告收入对于敏感的“电梯广告收入分配问题”调查统计结果与之前课题组预期的“业主所有”的一边倒回答差别较大。42.2%的受访者认为应业主、居委会、物业三方共同所有;认为业主所有的占28%,居委会所有18%,物业所有10.2%。事实上从法律角度,电梯广告收入应归业主共有。这一调查结果表明,北京城市社区居民对于该部分收入的归属认识存在误区,这是下一步社区媒体运作的时候需要重点捋顺的关系。从这一结果看,北京的社区居民在与居委会和物业的关系上倾向于合作分享资源,也从另一个侧面证实了目前业主在民主参与、自办媒体方面的热情缺乏。3.居委会工作人员目前的能力难以适应社区媒体建设的需要调查显示,70.6%的居委会工作人员学历在高中及以下,低学历严重影响了社区文化及社区媒体建设的水平。一方面,他们对于居委会、物业、业主的关系没有明晰的认识,23.5%的受访者认为“物业不仅是社区服务员,还全权代表业主”。此外,居委会对社区媒体重视不足,仅有29.4%的社区拥有专职社区文化及社区媒体岗位,对于社区拥有的社区报、社区网等社区媒体类型,多数居委会受访者也并不清楚其内容。在当前我国社区建设和管理的起步阶段,社区媒体作为城市管理者与居民之间沟通的重要桥梁,将日益发挥重要的作用。而目前居委会工作人员的能力结果,显然难以对之进行有效的服务、引导和管理。

作者:周敏 单位:北京青年政治学院传播系

居民出行调查报告篇5

为进一步规范城乡低保工作,切实提高低保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根据《省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规程》及全省社会救助规范化管理会议精神,现就进一步规范城乡低保管理工作要求如下:

一、严格按照程序受理、调查、评议、审核

凡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低于户籍所在地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城乡居民,均有权直接向其居住地所在的镇政府提出最低生活保障申请;申请时以家庭为单位,按规定提交相关材料,书面声明家庭收入和财产状况,并由申请人签字确认。

1、受理。户主或者其委托人以家庭为单位向户籍所在地镇人民政府直接提出最低生活保障书面申请,镇民政办对提交的申请材料进行审查,材料齐全、符合要求的应当受理,并向申请人出具书面受理通知书。申请人提供的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要求的,应当当场一次性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不告知的,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即为受理。申请人明显不符合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工作人员应当当场告知申请人不予受理,并且说明理由。

所有复印件清晰,加盖“经核对,与原件一致”印章,民政工作人员签名。

2、备案。对最低生活保障经办人员和村(居)民委员会干部近亲属的最低生活保障申请,要单独登记备案。

3、审核。

(1)调查。镇人民政府民政办公室受理申请后,要组织镇2名以上工作人员进行入户调查,调查入户率要达100%,并做好《家庭经济状况调查报告》的记录,家庭经济收入计算参照《县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家庭收入核算暂行办法》,调查人员和申请人分别对调查结果签字确认,调查人员对调查结果负直接责任。

(2)民主评议。家庭经济状况调查完成后,镇人民政府民政办公室应当组织民主评议。评议小组由镇人民政府工作人员、村(居)民委员会成员、熟悉申请人家庭情况的党员代表、居民代表等人员组成,总人数不得少于15人。所有参加评议人员应当对评议结论签字确认,评议结论无论同意与否,都要将完整材料报送镇人民政府。

(3)公示。各镇人民政府应当将申请人家庭基本情况、家庭经济状况调查结果、民主评议结论及举报联系方式等信息,在申请人家庭常住地所在社区(自然村、组)张榜公示,公示时间不得少于7天。对于群众有异议的,应当再次调查核实并且重新公示。

镇人民政府委托村(居)民委员会协助进行家庭经济状况调查、组织民主评议和张榜公示,要有《委托授权书》,其间发生的法律及行政行为纠纷依法由委托机构承担。《委托授权书》要一并公示、存档。

各镇人民政府民政办公室要在受理申请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不含公示时间),根据调查、评议、公示情况提出书面审核意见,并且连同申请人材料一并报送县民政局。情况较为复杂的,可以适当延长审核期限,但是延长期限最多不超过15个工作日。

二、严格县级审核、审批、公示

1、县级抽查、入户调查审核。县民政局对各镇人民政府报送的材料进行审核,并且按照不低于30%的比例进行入户抽查;对登记备案的最低生活保障经办人员和村(居)民委员会干部近亲属的申请应当全部入户调查。

2、批前公示。对拟予批准的,及时通知镇人民政府民政办公室在申请人家庭常住地所在社区或者自然村(组)将拟批准家庭的户主姓名、保障人口、家庭收入及拟补助金额张榜公示,公示期不得少于7天。

3、审批结果的送达。公示期满无异议的,作出书面批准决定,《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批准通知书》由镇民政办送达,并且向申请人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领取证》;有异议的,县民政局会同相关镇人民政府对申请人家庭收入和财产状况作进一步核查,并且根据核查结果及时作出批准或者不予批准的决定。对不予批准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不予批准通知书》由镇民政办送达。

三、强化动态管理

1、定期报告制。最低生活保障家庭要向镇人民政府民政办公室定期报告家庭人口、收入和财产状况变化情况。各镇民政办要将低保政策宣传到位,引导低保家庭如实报告。

2、定期复核制。镇人民政府民政办公室要对最低生活保障家庭进行定期复核,复核由镇人民政府牵头组织,由2名以上复核人员采取入户调查、邻里走访等方式实施,复核人员和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应当分别对复核结果签字确认。

(1)家庭成员中有重病、重残人员并且收入基本无变化的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每年复核一次;

(2)短期内收入变化不大的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每半年复核一次;

(3)对于收入来源不固定、成员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条件的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原则上城市按月、农村按季复核一次。

3、送达制。对作出最低生活保障金增发、减发或者停发的决定,在作出审批决定的当月书面通知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并且说明理由,由镇民政办送达《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增、减、停发通知书》,同时注销《最低生活保障金领取证》。

4、审验制。对通过定期复核的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在其《最低生活保障金领取证》上加盖审验合格印章。

5、随机抽查制。县民政局会同相关部门建立随机抽查制度,每年抽查数量要不少于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总数的20%。

6、长期公示制。各镇民政办按要求就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的家庭成员、收入情况、保障金额等在其家庭常住地长期公示。公示中应当注意保护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的个人隐私,不得公开与最低生活保障无关的信息。县民政局每个季度组织人员进行抽查,并将抽查结果进行通报。

四、规范档案管理

县民政局和各镇民政办分别对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资料归类、建档。档案内容应当齐全完整,不得随意涂改;档案整理应当统一规范,不得随意变更;档案保存应当安全有序,不得随意销毁。

1、审批类档案。包括申请书原件,户籍证明、身份证明、婚姻状况证明、疾病证明、房产证明、房屋租赁协议、残疾证明、土地承包经营证明等材料的复印件,家庭经济状况书面声明,家庭经济状况调查授权书,家庭收入情况证明,入户调查表,民主评议记录,公示记录,最低生活保障审批表,定期复核记录,停发、增发、减发最低生活保障金审批表等。

2、日常管理类档案。包括最低生活保障有关政策文件,会议记录,工作请示、报告、总结、批文、信函,各类统计表,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家庭备案表,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参加公益劳动记录等。

3、上报材料要求

(1)新增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审批类:包括申请书原件,户籍证明、身份证明、婚姻状况证明、疾病证明、房产证明、房屋租赁协议、残疾证明、土地承包经营证明等材料的复印件,家庭经济状况书面声明,家庭经济状况调查授权书,家庭收入情况证明,入户调查表,民主评议记录,公示记录,最低生活保障审批表,定期复核记录(各类材料式样另发)。

(2)增发、减发、停发表最低生活保障金审批类(整户死亡的只报停发表):申请书、相关证明、家庭经济状况调查报告、增、减、停发最低生活保障审批表(各类材料式样另发)。

五、规范处置

及时受理群众咨询、投诉、举报,接受社会监督。对上级转来和接到的实名举报,应当逐一核查,及时向上级和举报人反馈核查结果,同时应当对实名举报人的信息予以保密。

居民出行调查报告篇6

>> 健康生活方式的调查报告 中国公众的平等与特权观念调查报告(2012) 中国公众的凝聚力指数调查报告(2012) 中国公众的竞争心态调查报告(2013) 中国公众的医疗保障信任调查报告(2013) 中国公众的世界观念调查报告(2015) 中国公众的公益观调查报告(2017) 中国公众的理论自信指数调查报告(2017) 中国公众的道路自信指数调查报告(2017) 2016年中国公众凝聚力调查报告 新农村建设中农民收入状况与文化生活方式调查报告 《中国动画产业与消费调查报告》 “低碳生活”调查报告 盲校学生与普校学生课余生活的调查报告 关于老年人生活状况与养老服务的调查报告 中国公共关系业2011年度调查报告 中国公共关系业2012年度调查报告 2014年中国公共关系业调查报告 《中国公关业2014年度调查报告》 中国公共关系业2015年度调查报告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冬季供暖室内温度标准”, http:///v21290684.htm。

叶涛:“热电联产形式日趋幼稚市场推行尚需政策‘东风’”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1年4月11日。

焦玲玲:“10亿吨标煤目标,建筑节能激辩‘顶层设计’”,《中国房地产报》,2012年4月12日。

王建:“中国的能源问题与节约型设计思路”,《珠江经济》,2005年第12期。

乐活族:LOHAS,英文全称是 Lifestyle of Health and Sustainability。LOHAS是90年代末由美国的社会学者保罗・雷(Paul Ray)和心理学家雪莉・安德森(Sherry Ruth Anderson)提出的。其核心理念是倡导 “成长、环保、健康、分享、实用、时尚”的生活方式,是21世纪全球生活的主流方向。LOHAS以重视健康和保护地球环境为前提,强调现代与传统的有机结合,将创造与反思融入生活。

居民出行调查报告篇7

【关键词】生命统计 死因期望寿命

中国分类号:R195文献标识号: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0)10-382-03

疾病死亡原因分析是医学统计学的一项重要内容,疾病死亡率可定量地揭示影响当地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对死亡原因监测、填报、统计工作的需求做出估计,制定国家的人口和卫生政策、确定资源配置和干预重点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城市死因评估分析

㈠整合资源,加强管理

为统一死亡医学证明书管理,严格质量控制,依据《营口市死亡医学证明书管理暂行规定》和《关于确定营口市中心医院等70家医疗机构为我市签发单位的通知》。目前,这70家医疗机构具备死亡医学证明书签发资格。

㈡培训情况

为了确保生命统计工作顺利开展和质量全面提升,对6个县(市)、区卫生局主管局长、医政科科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管主任、相关科室负责人及《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签发医疗机构主管院长、科室相关负责人进行全面系统培训。针对死亡医学证明书的填写、根本死因的确定以及死亡病例网络直报工作流程、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管理规范等方面内容做了详尽的讲解。培训后对70家医疗机构进行了《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知识情况调查和考核,发放试卷70张,回收54张,及格49张,及格率90.74%。通过培训,进一步理顺了卫生同公安、民政等部门在《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填报、使用过程中德协调关系,保证了登记报告统计工作的法制化、规范化,提高了工作质量和人口统计数据的全面性、可靠性、有效性、准确性。

㈢新生儿死亡报告

为加强我市婴儿死亡报告质量,进一步规范医疗机构管理,准确收集医疗机构婴儿死亡报告数据,市卫生局下发了《关于加强我市婴儿死亡报告质量的通知》文件。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多次到营口市中心医院、市妇儿医院等助产机构进行新生儿死亡情况调查及督导,进一步强化了危重病儿的报告。

㈣督导检查

为进一步加强居民死亡原因填报、统计报告工作,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市中心医院等14家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生命统计报告工作进行了督导检查,保证了死因报告持续、规范开展。

1综合管理

从检查的14家《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签发单位来看,大部分单位能够按照《营口市死亡医学证明书管理暂行规定》的要求,有专人负责领取、保管和登记死亡医学证明书,并由专人保管死亡医学专用章,签发程序基本符合规定。但个别单位在周六、周日直接将空白死亡医学证明书加盖死亡专用章后发放到医生手中,而未做编号登记,一旦出现问题将无法分清责任;个别单位没有专人负责死亡医学证明书的管理,而是几个临床医生交叉开据证明,管理相对混乱。

2填写质量

签发单位在填写《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质量上不同程度地存在问题,从现场抽查159张《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来看,其中,基本信息填写不全(工种、户口地址等)7张、根本死亡原因不明确(死因链逻辑错误)6张、致死的主要疾病诊断栏未填或格式错误7张、在家或院前死亡调查记录未填、不详细的14张、字迹严重潦草的2张、无医师签名印章的49张、无签发单位死亡专用章的13张。

3签发过程遇到的问题

为在家中死亡死亡人员开据《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时,大部分家属都能够提供死者的生前疾病史或相关情况,但也有部分家属由于死者生前未就诊或无病志资料,死亡原因很难或无从推断。而这部分人究竟是否非正常死亡,签发单位无从界定,仅由签发单位来认定也是不符合法律程序的,需要公安或街道(社区)出具证明。

在录入《死亡医学登记系统DeathReg2002》监测系统时,发现部分死者家属联系人均为同一人和同一联系方式,《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填写严重项目不全,调查记录常出现胡编乱造。经回访发现,这部分人是民间红白喜事协会主持人,主持人替死者家属办理开据《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根据有关规定签发单位应拒开,由此又经常发生死者家属与签发单位的摩擦,严重影响了生命统计工作的正常开展。

在对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心医院检查时,我们了解到,当地殡仪馆仍然存在人死亡后,不开据《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仅凭民政部门出具的证明就可以火化的现象,这极大地影响了我市生命统计工作的准确性。

对此我们建议:在家中死亡的,特别是其家属不能说明死亡原因的,其死亡原因的判定,是否涉及刑事责任,需要公安部门或所在社区进行认定。认定后由家属凭公安部门的认定结果或社区证明,到相应的签发单位开据死亡医学证明书;对在外地死亡的应凭死亡地出具的相关证明到其户口所在地的签发单位换取死亡医学证明书后,再办理户口注销等事宜;民政部门要加强对民间红白喜事协会主持人和殡仪馆等部门的管理,以利于我市生命统计工作的正常开展。对于妨碍或扰乱签发单位正常工作的,公安部门要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给予严肃处理。

5死亡率分析

市内两区(站前、西市)报告死亡人数为2555人,粗死亡率603.04/10万,选择世界人口进行标化,标化死亡率为518.11/10万;其中男 1462人,粗死亡率696.40/10万,标化死亡率611.24/10万;女1093人,粗死亡率511.34/10万,标化死亡率436.30/10万;新生儿死亡数8人,死亡率3.77‰。期望寿命为77.41岁,其中,男性为75.75岁,女性为79.08岁;死因顺位前3位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标化率)分别为为308.24/10万(279.55/10万)、175.36/10万(130.49/10万)、33.04/10万(31.81/10万).

2死因登记信息网络直报评估分析

1建立以乡镇为报告单位的网络直报机构

目前我市6个县(市)区25家医疗机构开展网络直报,其中大石桥市逐步实现了以乡镇为报告单位的死因登记信息网络报告。

2网络直报质控

我市70家死亡医学证明书签发单位有25家实行了网络直报工作,2009年共报告死亡个案3199例,其中西市区报告750例,网报审核率95.12%,站前区报告287例,网报审核率97.47%,鲅鱼圈区报告349例,网报审核率100%,盖州市报告284例,网报审核率7.39%,大石桥市报告1522例,网报审核率63.99%,老边区报告7例,网报审核率42.86%。大部分县(市)区监测点存在不同程度的死因推断和死因编码错误及填写项目不全等问题。

3存在的问题探讨

1死亡医学证明书填写质量普遍较差

我市各签发单位死亡报告卡填写质量相对较差,尤其是字迹不清、死因链不完整、根本死因的推断错误等。

2部门协调困难

卫生与公安、民政等部门的沟通合作仍存在较大困难,在统计中死亡信息的收集、核对、人口资料的获取较为困难,工作要求和相关技术指标落实较困难。

3部分监测点未覆盖全人群

由于监测点划分不清,使得鲅鱼圈区、老边区监测点人口未进入监测范围,其区域内的《死亡医学证明》数据未被录入死亡医学登记系统(DeathReg2005)。

4工作人员不稳定

绝大多数疾控机构因编制等问题,工作人员身兼数职,从事慢性病防制工作的人员同时要承担艾滋病、地方病等传染病防制工作,导致死因监测工作基层压力较大,工作质量难保证。

5新生儿死亡报告制度不完善

部分助产机构登记制度不健全,登记资料不完整;家属不愿主动报告婴儿出生、死亡信息,不易获得在家死亡的婴儿信息;“土葬”风俗造成婴儿死亡漏报。

4下一步措施和设想

1进一步完善和健全死亡病例网络报告信息网。利用新农合、预防接种服务电脑、网络等资源,2010年力争所有签发单位都要进行死因网络直报。

2建立医疗机构婴儿(新生儿)危重、死胎、死产等情况的登记制度,并制定危重儿自动出院追踪调查实施方案,做到助产机构登记报告并填写追踪调查表,然后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入户调查填写回访调查表,报到属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居民出行调查报告篇8

结果与分析

孔子说:“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孝”作为儒家伦理和中华文化的原生性核心概念和首要德性,一直延衍至今。孝的核心和基础内容是“善事父母”,主要包括赡养、顺从和悦亲等内容。赡养,即从物质上奉养和悉心照料;顺从,指尊敬父母和不违背父母意志,使自己成为父母意志的执行者和体现者;悦亲则是指体贴和关心父母,在精神上使父母感到愉悦。在现实生活中,“孝道是一套子女以父母为主要对象之社会态度和社会行为的组……

20世纪的中国风云际会,社会急剧变迁。给人们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造成极大影响。孝道观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同样也会发生诸多变化。因此,本文从实证研究出发,试图以青年代、中年代和老年代的城市居民的孝道态度和行为进行比较,从而说明代际之间的孝道态度和孝道行为的异同、继承与变化。

研究思路和方法

1.研究思路:根据社会认知理论,社会成员在社会认知过程中,一般会存在自我防御性归因,即“自我服务的偏向”。因此,为尽量避免归因偏差导致研究产生偏差,采用了调查对象对自身孝道态度和孝道行为的主观报告及对他人孝道态度和孝道行为的客观情况进行主观评价相结合的方法。

2.调查对象:本次调查以15岁以上的武汉市城镇居民为总体,采用多阶段定额抽样选取调查对象。样本构成情况见表1。年龄范围:青年代——15-22岁。1979年是我国进入改革开放的起始之年,此年龄群体深受改革开放的影响。中年代——32-55岁。此年龄群体一般均为在岗职工,基本上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出生,在改革开放前确立了基本的价值观和人生理念。老年代——65岁及以上。此年龄段的人带有较强烈的“边际人”色彩,跨越了两个时代和两种制度。  

[表1] 调查样本构成情况

  男

  女

  合计

青年代

  99人(16.5%)

  100人(16.7%)

  199人(33.2%)

中年代

  100人(16.7%)

100人(16.7%)

  200人(33.4%)

老年代

  100人(16.7%)

100人(16.7%)

  200人(33.4%)

合计

  299人(49.9%)

300人(50.1%)

  599人(100.0%)

3.资料收集方法:本次调查采取问卷法收集资料。问卷中将赡养分解为“照顾父母”和“金钱资助父母”,顺从分解为“尊敬父母”和“顺从父母”,悦亲分解为“体贴和令父母开心”和“经常问候父母”。本次调查于2001年10月由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系组织完成。

结果与分析

1.三代城市居民对孝道态度的自我报告

附图

分析城市居民的孝道态度,从赡养、顺从和悦亲等三个方面来进行。表2的结果表明:就赡养层次看,在“中国人照顾老年父母是他们的责任”上,三代城市居民持赞同态度分别为91.9%、92.5%和92.5%,基本一致。而在“中国人在金钱上资助老年父母是他们的责任”上,赞同态度随年龄递增而呈下降趋势,青年代77.4%,中年代70.4%,老年代71.6%;同时,不赞同态度呈明显的上升趋势,青年代4.1%,中年代7.5%,老年代16.5%。这说明年龄与赞同态度呈负相关,即年龄越大,越不赞同。

对顺从层次分析的结果则是,三代城市居民对“中国人尊敬老年父母是他们的责任”均持非常肯定的态度,青年代、中年代、老年代的肯定态度很类似,分别为93.4%、93.5%和97.5%。而在“中国人顺从老年父母是他们的责任”上年龄越大,越倾向于赞同。青年代、中年代、老年代的肯定比率分别为43.1%、57.3%和66.1%。

就悦亲层次看,三代城市居民在“中国人体贴和令老年父母开心是他们的责任”和“中国人经常问候老年父母是他们的责任”上,年龄越大,越倾向于赞同,也越需要精神上的抚慰和孝心表达。青年代分别有87.4%和86.2%,中年代为90.5%和93.5%,老年代就更高,分别有94.5%和97.5%。这说明“悦亲”层次依然在全社会范围内占据主导地位。

2.三代城市居民对“老年人期望他们儿女履行其责任”的主观评价

让受调查者对“老年人期望他们儿女履行其责任”进行主观评价,实际上是一种“换位思考”的方法。那么,“换位思考”之后,三代城市居民对孝道态度的评价如何?

附图

通过对表3的分析,就赡养层面来说,在“老年人期望儿女照顾”和“老年人期望儿女在金钱上资助”的评价上相差明显,在选择“完全是”上,青年代分别为24.5%和5.8%,中年代分别为39.6%和18.8%,老年代分别为53.7%和30.3%。但是否就说明他们之间确实存在很大区别?这种情况,虽然能表明三代之间存在差别,但更能说明被调查者自身所处的社会环境。因为青年代是15-22岁,正处于被父母照顾和金钱资助时期。他们对老年人状况的认识,主要从自己父母及同辈群体的父母中去了解,并由身边事实去推论全社会,其比例理所当然较低。作为32-55岁的中年代,他们首先考虑的是抚育下一代,他们的父母作为城市居民,一般有国家的各种保障,不大需要自己照顾和金钱资助,在当前大量失业情况下,许多儿女还要从退休的老年父母那里寻求金钱资助,其评价较低也是情理之中。老年代完全作为自身立场的发言者,对需要照顾和金钱资助有切实的感受,评价肯定较高。

从顺从层面看,青、中、老三代城市居民对“老年人期望儿女尊敬他们”的评价一致,持肯定态度的比率分别为90.4%、97.5%和96.0%;而对“老年人期望儿女顺从他们”的评价则区别明显。青年代的评价态度较消极(67.7%),中年代次之(77.6%),老年代最积极(85.7%)。从悦亲层次看,三代城市居民对“老年人期望儿女体贴和令他们开心”的评价较一致,青、中、老三代的肯定比率分别为88.2%、93.4%和94.6%。在“老年人期望儿女经常问候他们”上随着年龄的递增,态度也越趋肯定。尽管三代之间存在差别,但孝道态度的悦亲层次依然深存人心。

3.三代城市居民对自身孝道行为的报告和对周围人的孝道行为的主观评价的具体情况及对比分析

探讨三代城市居民的孝道行为,从他们对孝道行为的自我报告与对他们周围人的孝道行为的主观评价之间进行比较来进行。通过对表4和表5的对比分析,来探讨三代城市居民的孝道行为之间的区别和共同点。

附图

在孝道行为的赡养层面上,表4(Ⅰ)表明,三代城市居民在“照顾父母”的行为上,老年代比青年代高出很多,而表5(Ⅰ)中老年代和青年代之间的差距较小。通过表4(Ⅰ)和表5(Ⅰ)对比分析,老年代对周围人的主观评价比自我报告低了17.3%(65.8%-48.5%),而青年代则高出了11.9%(39.0%-27.1%)。因此可以说,表4(Ⅰ)的自我报告受到了主体实际情况的限制,因为青年代大多数正处于父母照顾;表5(Ⅰ)则比较客观地反映了现实情况。

对于“金钱资助父母”方面,表4(Ⅱ)和表5(Ⅱ)则呈现出相反的差异趋势。表4(Ⅱ)表明,三代城市居民的“金钱资助父母”行为是年龄越大,越趋肯定;而表5(Ⅱ)对“周围的人在金钱上资助父母”上是年龄越大,评价越低。其中突出的矛盾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老年代在自我报告中给予肯定评价超过一半(52.1%),而在对周围的人的孝道行为给予否定评价,比率也超过一半(52.1%);另一方面表现在于青年代和中年代,他们在自我报告中给予肯定评价分别只有16.1%和24.8%,而在对周围的人的孝道行为给予肯定却分别是37.5%和28.9%。这既反映出老年代在对“金钱资助父母”孝道行为的现实不够满意的情况下,更加认同其原有的孝道行为;同时也反映出,青年代在求学和就业的重负下,以及城市中较普遍的失业现象(下岗者很多是中年代的成员),使他们从金钱上资助老年父母心有余而力不足。

附图

就顺从行为来分析,三代城市居民在“尊敬父母”行为上,无论是自我报告(表4),还是主观评价(表5)上均存在差异。而且,三代城市居民在自我报告与主观评价中的肯定态度均存在比较大的差距。表4(Ⅳ)表明,三代城市居民自我报告在“顺从父母”上也表现出显著差异,青年代持肯定态度的为43.2%,中年代57.0%,老年代70.2%;而在表5(Ⅳ)中对“周围的人对其父母顺从”的主观评价上却较为一致:青年代、中年代、老年代持肯定态度的分别为33.0%、42.3%和42.9%。表4(Ⅳ)和表5(Ⅳ)对比,三代城市居民在自我报告与主观评价的差额分别为10.2%、14.7%和27.1%。如何解释这种矛盾现象?首先是因为调查对象“自我服务偏向”而导致的结果,每人对自己行为进行了美化。另外,这既是孝文化中顺从观念的深入国民性的结果,几千年沉积下来又深入国民性的孝文化,“尊敬父母”和“顺从父母”等仍作为一种“集体无意识”而存在国民的心性之中。因此即使“顺从父母”在当代已没有好名声,但考虑到几千年的文化传统,却仍然从“自我照顾”——即“表明自己是孝子或孝女”出发,将自己的顺从行为进行了过高的报告。而通过对“周围的人对其父母顺从”的主观评价,则较接近社会现实。从而说明,“顺从行为”仍然被认为是孝文化中的组成部分,但也必须承认,实际生活中年龄越轻,顺从父母的观念越淡,行为越少。

从悦亲层次看,表4(Ⅴ)(Ⅵ)和表5(Ⅴ)(Ⅵ)表明,三代城市居民之间,对于自身孝道行为的自我报告和对“周围的人对其父母履行其责任”的主观评价基本一致,而且比例均比较高。说明孝道行为的悦亲层面,仍然在现代社会中得到了传承和发扬。

小结

通过表2至表5等内容的分析,可以得出当代孝文化的主要特点:

1.孝文化仍然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当代社会成员中——无论是经历过新旧社会制度的成员,还是新社会制度下成长的成员,对“照顾父母”、“尊敬父母”和“体贴父母和令他们开心”,有着相当认同性。这构成了社会成员孝道态度最坚实的组成部分。孝文化仍然是一种较为突出的中国国民性。

2.孝文化从他律性向自律性转变,从人格尊严的不平等向平等转变。根据三代城市居民对待“顺从父母”具有显著性差异来分析,年龄越小,越趋向反对,也即表明由原来的无原则顺从父母的他律性状态,向按自己的原则对待父母的要求这种自律性状态转变。另外根据三代城市居民对待“悦亲”具有显著性差异来看,说明年龄越轻,越趋向要求与父母拥有人格和尊严上的平等权。

上一篇:民营企业调查报告范文 下一篇:食品调查报告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