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范文

时间:2023-10-09 01:56:44

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

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篇1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副所长李佐军分析,近年来,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比重持续下降,这意味着人口红利在持续减少,老龄化程度在加重。同时,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不少年轻的农村劳动力在农村就能找到合适的岗位,不再需要像过去一样大规模地向沿海地区流动。这些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40岁以下农民工占比的下降。

未来40岁以下农民工比重可能会继续下降,对于制造业中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应该加快技术改造升级,尽量避免对廉价劳动力形成依赖。李佐军说。

从农民工的流向分布情况看,西部地区吸纳能力继续增强。西部地区吸纳农民工就业能力的提升,对于推动城镇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李佐军分析说,随着中西部地区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一大批产业企业将加快向中西部地区转移,这将使中西部地区增加就业岗位,也会吸引一部分农民工流向西部,这有利于扩大中西部地区的消费,对城镇化的发展形成支撑。

报告显示,农民工在第二产业中从业的比重为56.6%,比上年下降0.2个百分点。农民工在第三产业从业的比重为42.9%,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

第三产业吸纳农民工的能力增强,也是我国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表现。李佐军表示,当前,三产在GDP中的比重不断上升,产业结构持续优化。而第三产业吸纳就业的能力明显强于二产,这也导致了更多农民工流向第三产。

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篇2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

三、《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国发[2004]23号)。

工作原则

按照《国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国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操作手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在当地政府和上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领导和指导下,根据职责分工,依法开展工作。

一、分级管理、分级响应

根据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范围、性质和危害程度,对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实行分级管理,分级响应。

二、明确职责、落实责任

按照“全国统一领导、地方政府负责、部门指导协调、各方联合行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机制,落实各自的职责。

三、科学决策、依法应急

采用先进技术,实行民主决策,依法规范程序,确保事故处置的科学、有效。

四、加强监测、群防群控

坚持群防群控,加强日常检测,及时分析、评估和预警。对可能引发的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要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

五、及时反应、快速行动

对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要作出快速反应,及时启动应急预案,严格控制事态发展,有效开展应急处置工作,做好善后处理及整改督查。

事故分级

按照《国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操作手册》分级办法,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相应分为四级。

一、特别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Ⅰ级)

(一)事故危害特别严重,对2个以上省份造成严重威胁,并有进一步扩散趋势的;

(二)超出事发地省级人民政府处置能力水平的;

(三)发生跨境(香港、澳门、台湾)、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造成特别严重社会影响的;

(四)国务院认为需要由国务院或国务院授权有关部门负责处置的。

二、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Ⅱ级)

(一)事故危害严重,影响范围涉及省内2个以上市(地)级行政区域的;

(二)造成伤害人数100人以上,并出现死亡病例的;

(三)造成10人以上死亡病例的;

(四)省级人民政府认定的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

三、较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Ⅲ级)

(一)事故影响范围涉及市(地)级行政区域内2个以上县级行政区域,给人民群众饮食安全带来严重危害的;

(二)造成伤害人数100人以上,并出现死亡病例的;

(三)市(地)级人民政府认定的较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

四、一般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Ⅳ级)

(一)事故影响范围涉及县级行政区域2个以上乡镇,给公众饮食安全带来严重危害的;

(二)造成伤害人数30―90人,未出现死亡病例的;

(三)县级人民政府认定的一般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

组织体系

一、吉林省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领导小组

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发生后,根据吉林省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要求和工作需要,启动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应急指挥领导小组”)。

(一)职责:在吉林省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负责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工作。

1.协助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采取措施,对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2.对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进行调查,提出处理意见和建议;

3.组织有关单位和专家开展相关技术鉴定工作;

4.根据需要事故的重要信息;

5.审议批准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应急处理工作报告等。

(二)总指挥:由吉林省农业委员会副主任担任。

(三)成员单位:根据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性质和应急处理工作的需要确定,主要有:省农委办公室、市场信息处、发展计划处、财务处、科技教育处、农业处、农机处、农垦处、乡镇企业处、监察室,以及事故发生地市(地)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组织机构图见附件一)。

相关部门职责如下:

1.办公室:负责制定信息方案及对外口径,组织、协调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信息、汇总和报送等工作。

2.市场信息处:负责省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常工作,落实该办公室各项职责;拟定应急处置预案,组织协调应急处置工作,收集信息,分析动态等工作。

3.发展计划处:负责协调相关处室编制事故应急处置所需固定资产的方案,积极争取国家及省发改委追加应急处置所需固定资产投资。

4.财务处:负责事故应急处置资金保障及管理。

5.科技教育处:负责应急处置教育培训的归口管理,将应急处置相关知识作为农民培训的内容加以落实。

6.农业处:负责组织与种植业领域农药残留等有关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调查,依法开展对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处理和相关技术鉴定等工作。

7.农机处:负责组织涉及农业机械管理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调查,依法开展对农业机械造成的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处理和相关技术鉴定等工作。

8.农垦处:负责组织垦区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调查,依法开展对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处理和相关技术鉴定等工作。

9.乡镇企业处:负责组织与加工食品相关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调查,依法开展对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处理和相关技术鉴定等工作。

10.监察室:负责对政府公务员和政府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在造成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以及应急处理工作中,有失职、渎职等违纪行为的调查、督查督办,并依法依纪提出处理建议或作出处分决定。

二、吉林省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

应急指挥领导小组下设办事机构。省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启动后,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立即启动。

(一)职责

1.贯彻落实应急指挥领导小组的各项部署,组织实施事故应急处置工作;

2.检查督促各地区、委各处(室)做好各项应急处置工作,及时有效控制事故,防治蔓延扩大;

3.研究协调解决事故应急处理工作中的具体问题;必要时决定采取有关控制措施;

4.向省政府、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及其成员单位报告、通报事故应急处置工作情况;

5.为新闻机构提供事故有关信息,必要时接受媒体的专访;

6.完成应急指挥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任务。

(二)主任与副主任

1.主任:由吉林省农业委员会市场信息处处长担任;

2.副主任:由应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省农委办公室、市场信息处、发展计划处、财务处、科技教育处、农业处、农机处、农垦处、乡镇企业处、监察室主管处长(主任),以及事故发生地市(地)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主管负责人担任(见附件二)。

(三)联络员、联系人

1.各成员单位设联系员(见附件二)。

2.各市(州)农业主管部门设联络员、联系人,联络员由主管负责人担任,联系人由主管科室负责人担任。

3.吉林省受理举报电话:0431-88906017。

4.省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地址:长春市人民大街1486号;邮编 130051;

电话(传真):0431-88906017 82711364。

三、应急处置工作小组

吉林省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启动后,各工作小组及其成员应当根据预案规定的职责要求,服从应急指挥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立即按要求履行职责,及时组织实施应急处置措施,并随时将处理情况报告给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应当将有关事故以及处理情况及时报告应急指挥领导小组。

(一)事故调查组

1.组成:应急指挥领导小组根据事故发生的原因和环节,明确省农委市场信息处、农业处、农机处、农垦处、乡企处等部门负责或其中一个部门牵头负责。监察室视情况参与对重大事故的调查。同时,根据需要成立专家咨询组,协助调查事故(专家库见附件三)。

2.职责:调查事故发生原因,做出调查结论,组织协调当地政府职能部门实施应急处置工作,监督相应措施的落实,评估事故影响,提出事故防范意见。专家咨询组负责为事故处置提供技术帮助,综合分析和评价检测数据,查找事故原因和评估事故发展趋势,预测事故后果及造成的危害,为制定现场处置方案提供参考。

(二)事故处理组

1.组成:由事故发生环节的具体监管职能部门为主负责。

2.职责:依法实施行政监督、行政处罚,监督召回有毒有害农产品,严格控制流通渠道,及时移送相关案件,依法追究责任人责任。

(三)综合组

1.组成:由省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按照《吉林省突发公共事件新闻应急预案》的规定,根据事故的类别等情况确定具体成员。

2.职责:迅速制定信息方案,及时采用适当方式组织信息。在发生可能产生国际影响的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或涉外事件时,及时组织对外,并视情况通过有关部门向我驻外有关使领馆、港澳台地区通报情况。负责受理事故发生地现场的记者采访申请和管理工作。负责互联网有关信息的管理和指导。

运行体系

一、监测、预警、报告、举报、通报

(一)监测与预警

吉林省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制度。省农委市场信息处负责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工作的综合协调、归口管理和监督检查。各相关处室和单位根据各自职责分工负责组织开展农药及农药残留等质量安全监测工作。

吉林省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公告制度,及时有关农产品农药残留等质量安全监测信息。

各有关处室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加强对重点品种、重点环节、重点场所,尤其是高风险农产品种养殖过程的质量安全日常监管。

(二)报告

吉林省建立健全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报告制度,包括信息报告和通报,以及社会监督、舆论监督、信息采集和报送等。

1.责任报告单位和人员

(1)农产品种植、养殖的单位和个人以及农产品批发市场;

(2)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机构、科研院所;

(3)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发生(发现)单位;

(4)地方各级农业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

(5)消费者;

(6)其他单位和个人。

任何单位和个人对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不得瞒报、迟报、慌报或者授意他人瞒报、迟报、谎报,不得阻碍他人报告。

2.报告程序

遵循从下至上逐级报告原则,允许越级上报。鼓励其他单位和个人向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的发生情况,发生重大、特别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时,市(地)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立即向省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及对口处室报告。

(1)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发生(发现)后,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采取控制措施,及时向所在地乡级人民政府和县级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报告;收到报告的机关应当及时处理并报上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

(2)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时,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及时报告同级人民政府和上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并及时通报同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3)发生重大、特别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时,市(地)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立即向省农委报告。

(4)省农委各处室在接到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报省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省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按程序向省应急指挥领导小组报告,并及时通报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3.报告要求

(1)初次报告

事故发生地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尽可能报告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单位、危害程度、死亡人数、事故报告单位及报告时间、报告单位联系人员及联系方式、事故发生原因的初步判断、事故发生后采取的措施及事故控制情况等,如有可能应当报告事故的简要经过。

(2)阶段报告

事故发生地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既要报告新发生的情况,必要时也要对初次报告的情况进行补充和修正,包括事故的发展与变化、处置进程、事故原因等。

(3)总结报告

事故发生地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事故处理后10日内做出总结报告。总结报告包括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鉴定结论,对事故的处理工作进行总结,分析事故原因和影响因素,提出今后对类似事故的防范和处置建议。

(三)举报

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向省农委举报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和隐患,以及相关责任部门、单位、人员不履行或者不按规定履行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监管职责的行为。

省农委接到举报后,应当及时组织对举报事项的调查处理工作。

(四)通报

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发生后,有关部门之间应当及时通报。

1.通报范围和方式

(1)市(地)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及时将可能引发的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风险信息报送省农委。根据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危险源监控信息,对可能引发的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险情,省农委应当及时通报有关市(地)级人民政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及其他有关部门和单位,必要时上报省人民政府。同时,视情况向社会及时通报,避免风险和危害范围进一步扩大。

(2)省农委接到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报告后,及时与事故发生地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沟通情况;有蔓延趋势的还应向相关地区的农业行政主管部门通报,加强预警预防工作。同时,应当立即向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通报。

2.特殊通报

涉及港、澳、台地区人员或者外国公民,或者事故可能影响到境外,需要向香港、澳门、台湾地区有关机构或者有关国家通报时,经省人民政府或省应急指挥部批准,由省农委及时通报省港澳办、台办或省外办,有关部门按照相关预案实施。

二、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应急响应

(一)分级响应

按照《吉林省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应急响应分四级,特别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应急响应(Ⅰ级)由国家应急指挥部或办公室组织实施;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应急响应(Ⅱ级)、较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应急响应(Ⅲ级)、一般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应急响应(Ⅳ级)行动的组织实施由省及地方人民政府决定。

(1)响应的升级:当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随时间发展进一步加重,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危害特别严重,并有蔓延扩大的趋势,情况复杂难以控制时,应当上报省应急指挥部审定,及时提升预警和反应级别;

(2)响应的降级:对事故危害已迅速消除,并不会进一步扩散的,应当上报省应急指挥部审定,相应降低反应级别或撤消预警。

(二)指挥协调

1.吉林省应急指挥领导小组指挥协调的主要内容

按照省应急指挥部或办公室的部署和要求,启动吉林省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提出应急行动原则要求,协调指挥应急处置行动。

2.吉林省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指挥协调的主要内容

协调省农委有关处室向省应急指挥领导小组提出应急处置重大事项决策建议;派出有关专家和人员参加、指导现场应急处置指挥工作;协调、组织实施应急处置;及时向省应急指挥领导小组报告应急处置行动的进展情况;指导对受威胁的周边环境的监控工作,确定重点保护区域。

(三)紧急处置

现场处置主要依靠本行政区域内的应急处置力量。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发生后,发生事故的单位和当地人民政府按照应急预案迅速采取措施。事态出现急剧恶化的情况时,在充分考虑专家和有关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及时制定紧急处置方案,依法采取紧急处置措施。

跨省(区、市)、跨领域、影响严重的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紧急处置方案,按照《吉林省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实施。

(四)响应的终结

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隐患或相关危险因素消除后,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处置终结,应急处置队伍撤离现场。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有关专家进行分析论证,经现场检测评价确无危害和风险后,提出终止应急响应的建议,报应急指挥领导小组批准宣布应急响应结束。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汇总之后的应急处理工作情况报告,可向有关部门提出具体处理意见和建议。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发生单位、责任单位的整改工作进行监督,及时跟踪处理情况,随时通报处理结果。

三、后期处理

(一)善后处理

省人民政府负责组织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善后处置工作,包括人员安置、补偿,征用物资补偿,污染物收集、清理与处理等事项。尽快消除事故影响,妥善安置和慰问受害和受影响人员,尽快恢复正常秩序,保证社会稳定。

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发生后,保险机构及时开展应急处置人员保险受理和受灾人员保险理陪工作。

造成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个人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对受害人给予赔偿。

(二)责任追究

对在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预防、通报、报告、调查、控制和处理过程中,有、失职、渎职等行为的,依据有关法律规定提出追究有关责任人责任的建议。

省农委相关处室负责人对整改和善后处理进行监督。

(三)总结报告

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善后处置工作结束后,地方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急处置指挥机构应当及时总结分析应急处置经验教训,提出改进应急处置工作的建议,完成应急处置总结报告,报送吉林省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并抄送省农委各相关处室。省农委根据地方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急处置指挥机构提交的应急处置总结报告,组织研究改进应急处置工作的措施。

四、应急保障

(一)信息保障

省农委建立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专项信息报告系统,由吉林省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承担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信息的收集、处理、分析和传递等工作。

(二)技术保障

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技术鉴定工作必须由有资质的检测机构承担。当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时,受省应急指挥领导小组或者其他单位的委托,承担任务的检测机构应立即采集样本,按有关标准要求实施检测,为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定性提供依据。

(三)物资保障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障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处理所需设施、设备和物资,保障应急物资储备,提供应急处置资金,所需经费列入同级人民政府财政预算。

(四)演习演练

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按照“统一规划、分类实施、分级负责、突出重点、适应需求”的原则,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形式,组织开展突发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应急演习演练。

市(地)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和工作需要,结合应急预案,统一组织突发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应急演习演练。

有关企事业单位应当根据自身特点,定期或不定期组织本单位的应急处置演习演练。

(五)宣教培训

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广大消费者进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的教育,提高消费者的风险和责任意识,正确引导消费。

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培训工作采取分级负责的原则,由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

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篇3

第一条为加强农产品产地管理,改善产地条件,保障产地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农产品产地,是指植物、动物、微生物及其产品生产的相关区域。

本办法所称农产品产地安全,是指农产品产地的土壤、水体和大气环境质量等符合生产质量安全农产品要求。

第三条农业部负责全国农产品产地安全的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农产品产地的划分和监督管理。

第二章产地监测与评价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农产品产地安全监测管理制度,加强农产品产地安全调查、监测和评价工作,编制农产品产地安全状况及发展趋势年度报告,并报上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五条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下列地区分别设置国家和省级监测点,监控农产品产地安全变化动态,指导农产品产地安全管理和保护工作。

(一)工矿企业周边的农产品生产区;

(二)污水灌溉区;

(三)大中城市郊区农产品生产区;

(四)重要农产品生产区;

(五)其他需要监测的区域。

第六条农产品产地安全调查、监测和评价应当执行国家有关标准等技术规范。

监测点的设置、变更、撤销应当通过专家论证。

第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农产品产地安全信息统计工作,健全农产品产地安全监测档案。

监测档案应当准确记载产地安全变化状况,并长期保存。

第三章禁止生产区划定与调整

第八条农产品产地有毒有害物质不符合产地安全标准,并导致农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不符合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应当划定为农产品禁止生产区。

禁止生产食用农产品的区域可以生产非食用农产品。

第九条符合本办法第八条规定情形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划定禁止生产区的建议,报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组织专家论证,并附具下列材料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

(一)产地安全监测结果和农产品检测结果;

(二)产地安全监测评价报告,包括产地污染原因分析、产地与农产品污染的相关性分析、评价方法与结论等;

(三)专家论证报告;

(四)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及相关处理措施的建议。

第十条禁止生产区划定后,不得改变耕地、基本农田的性质,不得降低农用地征地补偿标准。

第十一条县级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禁止生产区设置标示牌,载明禁止生产区地点、四至范围、面积、禁止生产的农产品种类、主要污染物种类、批准单位、立牌日期等。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移动和损毁标示牌。

第十二条禁止生产区安全状况改善并符合相关标准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及时提出调整建议。

禁止生产区的调整依照本办法第九条的规定执行。禁止生产区调整的,应当变更标示牌内容或者撤除标示牌。

第十三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及时将本行政区域内农产品禁止生产区划定与调整结果逐级上报农业部备案。

第四章产地保护

第十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和方法,发展生态农业。

第十五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制定农产品产地污染防治与保护规划,并纳入本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

第十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采取生物、化学、工程等措施,对农产品禁止生产区和有毒有害物质不符合产地安全标准的其他农产品生产区域进行修复和治理。

第十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采取措施,加强产地污染修复和治理的科学研究、技术推广、宣传培训工作。

第十八条农业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应当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审核后,报有关部门审批。

已经建成的企业或者项目污染农产品产地的,当地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报请本级人民政府采取措施,减少或消除污染危害。

第十九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禁止生产区生产、捕捞、采集禁止的食用农产品和建立农产品生产基地。

第二十条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向农产品产地排放或者倾倒废气、废水、固体废物或者其他有毒有害物质。

禁止在农产品产地堆放、贮存、处置工业固体废物。在农产品产地周围堆放、贮存、处置工业固体废物的,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对农产品产地安全造成危害。

第二十一条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或者使用农业用水和用作肥料的城镇垃圾、污泥等固体废物,应当经过无害化处理并符合国家有关标准。

第二十二条农产品生产者应当合理使用肥料、农药、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农用薄膜等农业投入品。禁止使用国家明令禁止、淘汰的或者未经许可的农业投入品。

农产品生产者应当及时清除、回收农用薄膜、农业投入品包装物等,防止污染农产品产地环境。

第五章监督检查

第二十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农产品产地安全的监督检查。

农业行政执法人员履行监督检查职责时,应当向被检查单位或者个人出示行政执法证件。有关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如实提供有关情况和资料,不得拒绝检查或者提供虚假情况。

第二十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发现农产品产地受到污染威胁时,应当责令致害单位或者个人采取措施,减少或者消除污染威胁。有关单位或者个人拒不采取措施的,应当报请本级人民政府处理。

农产品产地发生污染事故时,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依法调查处理。

发生农业环境污染突发事件时,应当依照农业环境污染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规定处理。

第二十五条产地安全监测和监督检查经费应当纳入本级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年度预算。开展产地安全监测和监督检查不得向被检查单位或者个人收取任何费用。

第二十六条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本办法规定的划定标准和程序划定的禁止生产区无效。

违反本办法规定,擅自移动、损毁禁止生产区标牌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可处以一千元以下罚款。

其他违反本办法规定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处罚。

第六章附则

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篇4

厨房摆放着两个大垃圾桶,没有加盖,散发着浓重的异味;一桶菜油颜色发黑,讲不清来历和用途……

这是2012年8月1日省人大常委会食品安全执法检查组在台州临海暗访一家海鲜生蚝店时发现的一幕。检查组还发现,这家海鲜生蚝店厨房内的三防设施(防蝇、防尘、防鼠)不到位,“开着窗户烧菜,很多虫子都飞进厨房了”。

类似的实地走访,已是执法检查的常规动作。

本届以来,省人大常委会对26部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进行了检查和调研,有力地促进了法律法规在本行政区域内的有效实施,推进了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

围绕民生,精选议题

执法检查是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监督职能的重要方式,也是依法监督“一府两院”执法工作的有效途径。如何找到群众密切关注、党委高度重视、“一府两院”着力推动的结合点,从而使执法检查贴近大局、贴近民意,成为监督工作能否取得实效的基础。

按照“少而精”,突出重点、讲求实效的原则,省人大常委会在科学确定议题上作了一些探索。

按照监督法规定的收集监督议题的6条途径,省人大常委会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拓展民意渠道,扩大公民参与。议题的筛选,既考虑所提选题对全局工作的重要程度,又考虑经过民主程序所形成意见的集中度,逐步建立科学的筛选程序,从而使每年的执法检查项目更加贴近中心、贴近实际、贴近群众。

5年来,常委会先后就农业机械化促进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农业法、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条例和文化遗产保护、水污染防治、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食品安全法及相关法规的执行情况进行了检查,对劳动合同、宗教事务、测绘管理、水资源管理、妇女权益保障、归侨侨眷权益保护等法律法规开展执法调研。

“根据2009年监督工作计划,省人大财经委将从今年2月份开始,对全省贯彻实施《浙江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条例》情况进行执法检查。为提高监督透明度,增强监督工作实效,省人大财经委将首次采用网络调查问卷的形式,向广大网民征求意见和建议。”

2009年2月19日,一则关于征求执法检查意见建议的公告出现在浙江人大门户网站和浙江中小企业网等网络媒体。向社会公开和接受代表、群众监督,是监督法规定的一项基本原则,也是确保执法检查取得实效的重要前提。

多年来,省人大常委会在开展执法检查过程中,着力提高公民参与度,重视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主动邀请新闻媒体全程参与执法检查,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

统一部署,上下配合

“根据省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批准的常委会工作报告,省人大常委会今年将采取统一部署、上下配合的方式,在全省范围内对农业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贯彻实施情况进行检查。”

2009年4月14日上午,全省农业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贯彻实施情况检查电视电话会议召开,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程渭山做讲话。

全省统一部署、上下配合开展执法检查,这是我省在执法检查过程中积累的有益经验。

2009年,省人大常委会组织7个检查组分赴8个市,重点就农业投入、耕地保护、农业三大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低收入农户增收情况进行检查。

2010年,省人大常委会把监督和保证水污染防治法和《浙江省水污染防治条例》的实施作为一项重要使命,组织4个检查组,重点就饮用水源保护、跨界河流交接断面、城镇污水处理厂和农村面源污染防治等方面情况进行实地检查。

2012年,省人大常委会把监督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及《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办法》的实施作为常委会监督工作的重点,由3位副主任带队,赴6市就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建设、农产品源头管理情况和食品生产、流通等环节安全问题,进行实地检查。

经过多年实践,一套卓有成效的做法初步形成:召开电视电话会议进行动员部署,委托市县人大开展自查,开展集中检查和集中调研,听取和审议相关报告,提出审议意见进行整改。在2012年食品安全法执法检查中,还尝试将执法检查和专题询问有机结合起来。

这种全省统一部署、上下配合的方式,声势大、效果好,既提高了省人大监督工作实效,又共同推进了全省人大监督工作,得到市县同志普遍好评。

在总结多年来全省各级人大共同开展执法检查有效做法的基础上,本届省人大常委会还于2008年和2011年,采取全省统一部署、上下配合的方式,开展了教育工作和养老保险基金管理专项审议。省人大机关课题组的调查问卷显示,认为上下联动效果好的占81.1%。

注重实效,引入满意度测评

为使执法检查效果落到实处,从2010年开始,省人大常委会还连续两年分别对农业法执法检查、水污染防治“一法一条例”执法检查审议意见落实情况开展满意度测评。

“收到省人大常委会《关于农业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实施情况审议意见》后,吕祖善省长批示要求有关部门认真研究落实,并专题听取标准农田质量提升、农业主导产业发展等工作汇报。”

2010年5月28日举行的浙江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上,时任省人民政府葛慧君副省长作《关于农业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实施情况审议意见处理落实有关工作的报告》。

“针对执法检查中反映的富春江库区农防工程建设及维护困难问题,吕祖善省长专程赴兰溪调研,决定将富春江库区农房工程建设资金省市比例4:6改为6:4,增加约1.7亿元资金,以加快该项目实施。”葛慧君副省长报告说。

“满意的24票,基本满意的26票,不满意的2票,满意和基本满意合计占96.15%,对处理落实情况总体满意。”

在听取和审议了省政府的报告后,常委会组成人员对政府处理落实情况进行了满意度测评。这是浙江省人大常委会首次就有关审议意见的处理情况和决议决定执行情况进行满意度测评。

“这是监督形式的小改进,却是增强监督实效的大进步。”时任省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研究室主任洪建新说,以前执法检查之后,省人大常委会提出审议意见,省政府给个答复就行了。现在进行满意度测评,如果满意票数没有过半,就要发回去重新整改。“这种测评方式,提高了常委会的审议质量,也促进了政府高效行政、依法行政,提高了政府的公信力。”

据了解,全省有74.3%的市县(市、区)人大也开展了满意度测评,认为效果很好的占76.4%。这种监督形式,既增强了“一府两院”接受人大监督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也进一步推动了执法工作中的突出问题的解决。

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篇5

2016年,我州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在省政府食安办和上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指导下,紧紧围绕州委、州政府中心工作,按照《食品安全法》、《药品管理法》的要求,不断加强“从农田到餐桌、从实验室到医院”的全程监管,扎实开展专项整治,积极探索建立监管长效机制,努力打造食品药品放心工程,有效保障了广大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现自查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食品行业现状

食用农产品环节:全州共有农产品生产基地76个,其中蔬菜种植8个、畜禽养殖厂68个;农贸市场29个,种子经营户60个,兽药经营户30个,长期从事畜产品经营户43个,农药经营店74个、化肥经营店37个、饲料经营店30个。

食品生产环节:全州有在册33家食品生产企业取得42张食品生产许可证书,涉及九类食品品种。全州据不完全统计,有纳入监管的食品加工小作坊465家,全州食品生产监管对象共有498户。

食品流通环节:全州共有食品流通经营户(批发、零售、批发兼零售、超市)4914户,其中乳制品经营户为3353户,其他食品经营户为1561户。有保健食品经营单位118户,其中专卖18户。共有农贸市场37个。

食品餐饮环节:全州共有持证餐饮服务单位2697家,其中大型餐馆8家,中型餐馆140家,小型餐馆1072家,快餐店18家,小吃店1067家,饮品店149家,企事业、机关食堂43个,学校食堂等其他食堂共计200个。餐饮服务量化分级评定2255户。全州共有8家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8家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均办理有工商营业执照,卫生监督部门对其建立了卫生监督管理档案,建档率为100%。

供水环节:全州共有272户供水单位,其中:城市集中式供水单位4户;农村集中式供水单位27户;二次供水单位65户(其中学校二次供水单位24户);学校自建设施供水单位176户。

(二)药品行业现状

全州有药品批发企业2家,药品零售企业165家,其中,药品零售企业130家,药品零售连锁企业35家。各类医疗机构109家,村卫生室265个;有医疗器械经营企业169家,其中批发企业4家,隐形眼镜店6家,药品零售兼营医疗器械企业159家;医疗机构109家,村卫生室265个,2个美沙酮治疗点。有化妆品经营单位204户,其中专卖45户。

(三)食品药品监管人员现状

全州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系统核定编制309名,其中州局机关38名,州食品药品检验所24名,各县市场监督管理局247名。公务员编制217名,事业编制75名(包括自控编制33名),工勤编制17名,目前到位275名,其中公务员196名,事业编制57名,工勤编制22名。

二、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领导,层层落实目标责任

1.及时召开会议。州委、州人民政府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相关工作。2016年3月3日召开了全州食品药品监管暨党风廉政建设会议,全面总结2015年工作,研究部署2016年食品药品监管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州委州政府领导对食品药品安全工作作出批示,充分彰显了**州委、州政府对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提出的食品安全“党政同责”政治任务得到进一步落实。12月2日召开了州政府食品安全委员会全体会议,总结了2016年全州食品安全工作,指出了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保障我州食品安全的工作思路。

2.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全州将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纳入对党政“一把手”的年度考核指标体系,纳入地方政府工作目标责任考核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核内容,进一步提高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在全局工作中的重要性。州、县、乡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州、县政府与食品安全委员会各成员单位签订目标责任书,建立食品安全工作责任制,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二)深化改革,建立健全监管体制

1. 各县已挂牌组建市场监督管理局。**、**、**3县实行食品药品监管、工商行政管理、质量技术监督、市政综合执法部门“四合一”,州府所在地**县实行食品药品监管、工商行政管理、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三合一”。各县认真落实《食品安全法》,按照“党政同责、标本兼治”和“四有两责”要求,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和各监管部门职责,建立相应责任制度和工作制度,为食品安全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乡村监管的“网底”进一步筑牢。各县普遍将乡镇市场监管所设置为副科级机构,以加强市场监管力度。全州29个乡镇中,许多乡镇已挂牌设立市场监管所,配备了人员、房屋和办公设备,目前仅剩7个乡镇未挂牌设立监管所。村级层面,全州26个乡镇270个行政村,共聘请283名信息员,食品安全监管的“网底”进一步筑牢。除**县外,**县、**县、**县将乡村信息员报酬纳入县级财政预算,形成长效机制。

(三)充实强化,规范完善工作机制

1.调整充实州政府食品安全委员会。为切实加强食品安全综合协调工作,我州参照《云南省人民政府食品安全委员会关于增加云南省人民政府食品安全委员会成员单位及其成员和职责的通知》(云食安委发〔2016〕6号),调整充实**州人民政府食品安全委员会,增加州中级人民法院、州人民检察院为州人民政府食品安全委员会成员单位,成员单位增加到28个。并根据部门职能职责的调整变化,进一步明确了各自工作职责,形成了“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协调配合、全社会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机制。

2.规范各项工作制度。立足于建立统一、协调、权威、高效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机制,不断修订完善州政府食品安全委员会工作规则、联席会议、形势分析、信息报告、宣传教育培训、举报投诉处理、联合执法、黑名单管理、督查督办机制、责任追究、专家委员会、工作绩效评估考核等制度,制订下发了州政府食品安全办发文办理流程及职责分工,有效规范了工作运转程序。

3.发挥牵头抓总作用。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关于食品安全工作的决策部署,根据省政府相关要求,及时制定了《**州2016年食品安全工作要点》,并以政府办文件怒政办发〔2016〕52号印发。按照《**州县级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负责试点实施方案》,在**、**、**、**4县全面开展试点。同时充分发挥州政府食品安全办在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的组织协调、信息报送、联合执法、督查考评作用,及时研究解决食品安全工作中出现的重大突出问题,牵头抓总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四)强化执法,大力开展专项整治

根据省政府食品安全委员会的统一部署,我州集中开展校园及其周边、食品添加剂、农业投入品、食盐质量安全、农村食品、餐饮具等6项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同时加强对“四品一械”的日常监管,加大飞行检查力度,认真开展问题疫苗、药品、保健食品化妆品、医疗器械等专项整治。

(九)全面覆盖,切实做好食品药品抽检

1.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全州完成蔬菜农药残留例行检测7538个样品,合格率为99.66%;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例行抽检4批次112个样品,合格率100%;监督抽查2批次60个样品,合格率100%。专项畜产品监督抽查320个样;分别在**、**县配合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开展马铃薯农残检测2批次共24个样品。动物检疫方面,全州动物定点屠宰场4家,临时屠宰28家,共检疫畜禽44.3827万头(只、羽),其中生猪10.7562万头、牛羊0.4569万、禽33.6264443万羽。全州动物产地检疫58.1405万头(只、羽),其中生猪11.362万头、牛2.8623万头、羊3.0532万只、禽40.86265万羽。

2.食品安全监督抽检。2016年下达我州食品安全部级监督抽检任务293批次,任务品种包括粮食制品、食用油、肉制品、调味品、饮料、糕点等20大类。经各县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抽样送省级机构实验室检验检测,293批次的抽检任务已全面完成,共有14批次产品不合格。下达省级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任务200批次。包括粮食制品,食用油、肉制品、调味品、饮料、糕点等18大类。由各县按食品生产、流通、餐饮分环节组织实施,共完成省抽任务201批次,其中实验室检验检测1批次不合格,为**送检糕点,不合格项目为大肠菌群超标,不合格率0.497%。共抽检食用农产品960批次,全部完成实验室检验检测。收到云南省食品药品检验所寄来的5批次保健食品,已完成检验,全部合格。

3.食品风险监测。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项目包括食品中化学污染物和有害因素监测10大类116件,食品中微生物及其致病因子监测8大类182件。省级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任务6类共计95件460项。卫生疾控部门共完成国家和省级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任务393件,其中国家任务食源性致病菌检测8类产品共182件,未检出致病菌;国家任务化学性污染和有害因素监测检测10类产品共116件,抽检的5件儿童食品类薯片、虾条(虾片)中3件含铝食品添加剂超过国家限值,其余产品无超标;省级任务食源性致病菌检测3类产品共55件,未检出致病菌;省级任务化学性污染和有害因素监测检测3类产品共40件,无超标样品。生活饮用水监测方面,全州共完成生活饮用水常规指标34项412份水样检测,其中城区饮用水:检测148份,合格51份,不合格97份,合格率34.50%;乡镇饮用水:检测264份水样、合格124份,不合格140份,合格率46.97%。检测结果已经通过“国家饮用水水质卫生监测信息系统”上报至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4、药品和医疗器械抽检监测。共完成药品监督抽检507批,其中1批次不合格。完成3批次化妆品抽检,委托云南同创检测股份有限公司进行检验,样品合格。补充完成了2015年度300批次药品快检任务。完成了医疗器械抽验国抽2批,省抽16批。ADR监测共收集到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140份,其中,新的一般的60份,严重的报告8份,一般的72份,全年零死亡报告;收集可疑医疗器械报表15份,收到两家美沙酮门诊上报药物滥用调查表共33份,化妆品不良反应报告8份,为一般报告,已经录入不良反应监测系统上报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十)加强检查,全力保障节日安全

针对元旦、春节、五一、端午等节日期间食品消费特点,在全州范围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检查,重点对消费量大的粮食制品、肉及肉制品和旅游景区餐饮店进行风险排查。对存在问题的食品经营单位责令其限期整改,确保群众节日期间食品安全。餐饮食品安全保障工作,采取事前预先介入,事中驻点监督的方式,顺利完成了“两会”、高考、汪洋副总理视察**等重大社会活动保障任务。出动执法人员2634人次,检查各类食品生产、经营企业、食堂等5683户次,查获各类不合格食品576公斤(不合格的畜禽肉及肉制品130公斤),进行行政处罚3起。

(十一)强化宣教,努力推进社会共治

一是加强食品药品行业从业人员培训,全州共培训餐饮从业人员2621人,考试合格2621人,通过率100%。**县于3月28日至4月1日,采取分期、分片、集中培训方式,在各乡镇培训食品从业人员384人次。**县于5月13日在**会堂开展大规模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培训,并签订了责任书。**县开展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培训班,培训农、畜产品从业人员269人。**县与昆明理工大学质量发展学院签订合作协议,开展了每期5天的2期培训班,共57名一线执法人员进行了质量监管、食品安全、工商管理业务知识轮流培训。二是开展3.15消费者权益日、科技活动周等宣传活动,充分利用宣传咨询台、电视、板报等多种宣传手段全面宣传食品安全知识,共布置展板28块,发放各类宣传资料3100余份,发放围裙宣传品200余条,接受饮食用药咨询300余人次。三是重点开展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州政府食安办于6月13日举办了宣传周启动仪式,州政府食品安全委员会成员单位、**县政府和有关单位领导、州级和**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全体职工、州级新闻媒体以及社会各界人士100余人参加,时任州政府副秘书长胡学花出席启动仪式并讲话。 6月13日一6月27日,州食品药品监管局、农业局、卫生计生委、公安局、发改委、教育局、质监局、工商局、工业和信息化委、商务局10个部门,依次举办主题日活动,普及食品安全知识,增强食品生产经营者的诚信守法意识,动员全社会广大干部群众关心、支持和参与食品安全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四是强化媒体宣传力度。**广播电视台推出新《食品安全法》宣传专栏,以公告形式、微信公众号同步推出,共报道食品药品安全主题报道和新闻23条,公告9条,新《食品安全法》宣传及解读专栏播出2期。**报社整合各类媒体资源,集中做好食品安全方面的宣传,其中,**大峡谷网刊登31条,《**报》刊登59条,爱在**微信公众号刊登36条,**大峡谷微信公众号刊登10条。全州在“三下乡”活动、《农村文明素质提升行动连环画系列故事》(傈僳语与汉语),农民宣讲团等宣讲和演出中,都将食品安全常识融入宣讲、小品、快板中,受到群众广泛欢迎。

三、自查评分情况

州食安办对照《2016年食品药品安全情况指标考核内容及评分标准》,认真进行了自查。通过自查,我州2016年食品药品安全自查评分为100分,加分3分,合计总分为103分。

具体自查项目及评分情况如下:

第一项组织协调赋分20分,自查评分20分。我州在2016年度政府工作报告中对食品药品安全和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有明确要求,州人民政府食品安全委员会制度2016年度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计划并专门文件部署了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并向社会公布并组强实施。

第二项保障措施赋分10分,自查评分10分。州人民政府贯彻落实国家及省委、省政府关于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及重点工作有关文件要求,全面完成县级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

第三项建立完善制度,提升监管水平赋分15分,自查评分15分。一是建立了农业投入品使用管理制度和食用农产 品的市场准入、产地准出制度;二是建立了食品、药品质量安全追溯、诚信体系等制度,建立完善食品、药品质量安全责任约谈制度并落实了食品、药品监管责任;三是食品药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的统筹规划和资源整合,实现资源共享。

第四项深化治理整顿赋分20分,自查评分得分20分。2016年开展了食品、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有方案、有落实、有总结。

第五项完善应急体系赋分15分,自查评分得15分。2016年制定和完善了本行政区域内的食品、药品安全应急预案,组建相应的食经品安全应急队伍配备专业的应急 装备,并开展业务培训工作进行了四级应急演练。

第六项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赋分20分,自查评分得20分。一是按时完成部级、省级食品、药品安全抽检监测;二是开展地方特色食品安全抽检监测工作;三是建立食品、药品生产经营企业信用档案;四是推行食品、药品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和食品、药品安全“黑名单”制度;五是加强药品日常监管和现场检查,规范药品生产经营行为;六是监督、指导药品生产、经营企业严格执行药品GMP、GSP等质量管理规范;七是推行新修行《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化妆品生产许可工作规范》和《化妆品生产许可检查要点》。

第七项创新工作为加分项,自查评分得3分。2016年我州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分别受到省部级通报表扬1次、受到厅局级通报表扬、奖励4次。(文件号:云办通[2015]53号、云教保[2016]11号、云食药监人[2017]12号、怒办通[2017]3号、怒委[2016]170号)

四、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我州食品安全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基层力量薄弱。频繁调整的机构改革,“三合一”、“四合一”的职能叠加,食品药品监管人员流失严重,造成专业监管力量被“稀释”,监管力量不足与监管任务繁重的矛盾较为突出。乡镇监管所组建进展缓慢,机构人员、办公场所、设备装备不到位,食品监管的“最后一公里”不能及时打通,导致“网底”不牢,广大农村存在监管盲区。

(二)执法保障薄弱。财政投入不足,工作经费匮乏,执法装备差,检验检测能力不足,针对食用农产品、肉食品、上市食品、假劣药品器械的检测手段落后,难以适应日益繁重的监管业务需要。

(三)产业基础薄弱。食品产业发展滞后,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规模小,设备简陋,小餐饮、小作坊、小摊点在食品行业的占比偏高, “小、散、乱、差”的问题突出。无证学校食堂、农村自办宴席、小作坊难以监管;乡镇无定点屠宰,农村肉食品安全隐患突出。

(四)主体意识薄弱。部分生产经营者和从业人员质量意识、安全意识、卫生意识淡薄,主体责任缺失,诚信体系尚未从根本上建立。广大农村群众不具备识假辩假能力,加之地处边疆民族地区,输入型安全隐患和少数民族饮食传统隐患同时存在。

五、2017年工作计划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州将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推进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督促各县加快乡镇监管所挂牌并入轨运行,做到“四有两责”,在村级配备兼职协管员,真正解决食品药品监管“短腿”问题。同时进一步加强队伍培训,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实行全员执法,综合执法。

(二)健全食品安全综合协调机制。强化食安办统筹规划、督查考核、制度建设等方面的职责定位,充分发挥在食品安全工作中的综合协调作用。加强食品安全信息通报、联合执法、行刑衔接、隐患排查、事故处置、宣传教育、打击犯罪等方面的协调联动,提高监管工作的系统性、协调性、一致性。

(三)继续抓好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坚持“标本兼治,着力治本”的原则,抓住学校食堂、农村自办宴席、食品加工小作坊、教堂等聚餐场所这些高风险点,针对性地对全州食品安全领域中的薄弱环节和重点区域、重点品种,深入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坚持重典治乱、重拳出击,加大稽查办案力度。从投诉举报、飞行检查、监督抽检等方面发现违法线索,扩大案源,深挖细追,严查生产经营假冒伪劣食品药品违法行为,确保辖区内人民群众的饮食用药安全。

(四)健全社会共治的制度机制。加大信息公开力度,健全投诉举报体系,畅通公众举报渠道,落实食品安全有奖举报制度,失信企业“黑名单”制度,支持群众监督、舆论监督,调动社会各方面维护食品安全的积极性。

(五)继续加大食品安全宣传力度。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及科普知识,重点宣传贯彻好新《食品安全法》和《云南省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管理办法》。同时充分发挥新闻媒体作用,报道宣传全州食品安全工作采取的措施及效果,努力掌握舆论引导的主动权。

(六)加强食品安全应急体系建设。按照分级响应、属地管理的原则强化食品安全应急管理责任,按照信息共享、分工协作的原则健全应急协调联动机制。同时积极探索建立食品安全预警机制和救援机制,建设一支事故应急快速处置队伍,及时处置各类食品安全事件。

(七)逐步建立食品安全诚信体系。推动建立协调一致的食品生产经营者诚信系统,完善各类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户)信用档案,建立科学合理的信用分级分类管理制度,定期组织开展信用评价,建立诚信信息共享机制和失信行为联合惩戒机制。

六、对2017年食品药品安全工作考核的建议

(一)建议及早安排部署,把食品、药品安全两个工作目标责任进行整合,早签订,同部署,同考核。

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篇6

【关键词】 基层 药品不良反应 监测报告

药品是用来预防、诊断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功能并规定有适应症,用法和用量的物质[1]。但药品也存在危害人体健康的一面——药品不良反应。

1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的紧迫性

为减少或避免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必须对各种药物的不良反应有明确的认识,但这需要一段较长时间,尤其是新药在上市前不可能全部完成这项工作。大量事实说明,建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制度十分重要,因为经过数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观察与汇总所形成的具有一定参数、基数规模的档案,对于有关机构综合分析这种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波及范围,以及危害程度具有重要的决策意义[2]。

2 某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工作的调查研究

2.1 调查方法 高校药学专业和临床医学专业高年级学生查阅当地相关文献资料,到各个医疗卫生单位实地调查研究。并以该市医疗卫生单位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工作为研究对象,对获取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

2.2 调查结果 某市处于长江三角洲南翼,一个重点开发开放城市。市级定点医疗机构有市人民医院及其市级专科医院共6家。此外,乡镇及街道定点医疗卫生机构12所。

2.2.1 市药品监督管理局2007年上半年公布的有效不良反应报告表633例[3]分析 从上报的633份ADR报告来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常用药物特别是抗菌药物、中成药的注射剂引起的不良反应比例最高,占45.7%,而片剂和胶囊剂等口服剂型在报告中所占比例仅为10%左右。

2.2.2 某市人民医院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情况 市人民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急救、预防、保健于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是目前该市医疗设备、整体规模最好的一家医院,又是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制度的具体实施单位,自从成立药品不良反应安全监测网以来,各科的科主任、护士长为监测网成员,药剂科和临床药学研究室共同承担日常的具体工作,负责药品不良反应收集,药事宣传,临床查房,开展临床合理用药指导,血液浓度及不良反应监测,出版《药讯》季刊。

2.2.3 其他医疗卫生机构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情况 市级专科医院没有专职的临床药师,也没有设置专门的临床药学室,但有兼职人员。按照上级部门规定,由医生登记已发生的不良反应,然后由兼职药师统计、上报。调查发现乡镇医院以下的卫生室、站、所,规模小,医护人员少,对不良反应也了解,但一般不注意。特别是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街道(乡镇)卫生院平均每年1-2例,而村卫生室、个体诊所不良反应报告率极低,有的甚至没有报告。

2.3 结果分析 市人民医院领导重视,相关科室、临床药师、医生、护士能较好地参与到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报告工作之中。其实,全国70%的农民生活在基层,药品在基层农民中使用的数量是巨大的,理所当然产生的不良反应也就非常多。基层医院是发现和监测不良反应的主要场所,也是不良反应报告的主要来源。但是我们不难看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ADR报告意识较弱、报表数量极低,有的甚至是零报告,与真实的ADR发生率严重不符,除外新药的原因之外,还与一些错误的思想观念有关。如药品生产企业、经营企业因害怕影响药品的销售量和企业形象而不敢做出正确的报告;医院医生因害怕被认定为医疗事故,承担责任也不及时上报。此外,还与广大基层群众文化水平低,普遍相信中药等有关。

3 干预措施

在调研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而且,在调研的基础上也提出了一些干预措施:一是要进一步加强市人民医院的引领作用;二是要大力加强有关药品不良反应的宣传教育;三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必须加强对药品不良反应进行监测的工作力度。通过这些措施期待基层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报告工作有进一步改善。

参 考 文 献

[1] 吴春福.药学概论[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

[2] 周文颖等. 药物安全不良反应及其监测[J]. 医学与哲学,2006,27(6):27 - 29.

[3] 市局办公室. 绍兴市食品药品监管信息通报-新闻统稿. 2007年第18期(总第250期).

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篇7

(一)为防止农作物重大病虫鼠害暴发成灾,及时、有序、高效处理突发灾情,保护农业生产、人民生命财产和生态环境的安全,维护人民利益确保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省农作物生物灾害应急防治预案》和《县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制订本预案。

(二)本预案适用于本县行政区域内涉及农作物重大病虫鼠灾害预防、控制各方面的工作。

(三)本预案所称农作物重大病虫鼠灾害指:稻飞虱、稻纵卷叶螟、水稻螟虫、稻瘟病、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斜纹夜蛾、假眼小绿叶蝉、茶毛虫、蝗虫、田鼠,以及其它突发性病虫(豚草等危险性植物检疫对象应急防治预案另行制订)对粮油、茶叶、中药材、瓜菜生产造成严重损失的农业生物灾害。

(四)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确定为县级重大灾情:

1、水稻重大病虫害:稻飞虱、稻纵卷叶螟、水稻螟虫和稻瘟病、细菌性条斑病趋势为大发生,成灾(指造成产量损失30%以上,以下同)面积达到辖区水稻播种面积的25%以上;

2、经济作物重大病虫害:斜纹夜蛾、茶叶假眼小绿叶蝉、茶毛虫以及其它突发性病虫害发生趋势为大发生,成灾面积达到辖区该作物播种面积25%、且达5000亩以上;

3、蝗虫:飞蝗连片发生面积达500亩以上;土蝗每平方米大于20头发生面积达1万亩以上;

4、农田鼠害:春季鼠密度达到15%以上,或秋季鼠密度达到25%以上,发生面积达到3万亩以上;

5、特殊情况需要划为县级重大灾情的。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

(一)成立县农作物重大病虫鼠灾害应急防治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组长由县政府分管农业副县长担任,成员由县府办、农业局、财政局、公安局、卫生局、交通局、民政局、工商局等有关单位负责人组成。

主要职责:负责领导、组织、协调和检查督促本辖区内农作物重大病虫鼠灾害的应急防治及相关工作。

(二)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农业局,由县农业局局长担任办公室主任。成员由县农业局相关科站负责人组成。

主要职责:负责农作物重大病虫鼠灾害应急预案的制订、修订和实施,提出应急工作计划;负责掌握全省特别是邻近县市农业病虫鼠灾害发生情况信息,做好病虫鼠灾害预测预报工作,及时掌握农作物重大病虫鼠灾害发生情况;做好信息报送、传递等工作。

(三)领导小组下设若干应急工作小组,工作小组的分工及职责如下:

1、综合协调组:县府办牵头,由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派人参加。

主要职责:检查督促各成员单位对农作物重大病虫鼠灾害防控工作落实情况;协调新闻宣传报道,维护社会稳定;督查防控处置经费、物资储备和使用情况。

2、灾情调查组:县农业局牵头,各乡镇政府配合。

主要职责:调查农作物受灾情况,组织农业技术专家组开展灾情调查,确定致灾原因,提出防控措施;为应急处置工作提供决策咨询。

3、灾害防控组:县农业局牵头,卫生局、交通局、公安局、工商局等单位组成。

主要职责:负责灾情监测和灾情划定,组织力量及时开展防控,督促防治技术与工作措施落实到位,做好防控物资运输,提出生产补救措施,做好灾区社会治安维护;发生鼠害时,宣传公共卫生知识,增强公众防范意识。

4、物资保障组:县财政局牵头,由县民政局、农业局、交通局等组成。

主要职责:筹措农作物重大病虫鼠灾害应急处置所需物资和经费;协调监管防控物资调运、发放和处置经费的使用;负责对受灾后造成生活困难的群众进行救济。

三、应急响应

(一)灾情报告

各乡镇政府要按照病虫鼠测报规范确定人员负责农作物病虫鼠害监测预报工作,当监测发现重大病虫鼠害有大发生趋势时,要及时向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办公室接到报告后,应在24小时内派出技术人员到有关乡镇田间进行初步调查,3天内组织农业技术专家核实,确定为农作物重大病虫鼠害灾情的,立即向县人民政府和上一级农业部门报告。

(二)预案启动

县农作物病虫鼠灾害防治领导小组宣布预案启动。办公室和各工作小组根据各自的工作职责,按下列程序开展工作:

1、灾情调查:在灾区进行灾情调查,认真分析农作物苗情、病虫鼠害发生情况,结合病虫鼠害发生规律、流行学、当地地理、作物布局、气候特点等因素综合分析灾情发生的原因。对可能引起病虫鼠灾害的各项因子,包括病虫鼠害源、传播及流行的媒介和途径等进行跟踪调查。

2、划定灾情发生区域

根据农作物灾情发生的程度和危害情况,按照防治侧重点和措施的不同,将发生区域划分为重点防治区,一般防治区和监控防治区。

⑴重点防治区:主要包括以灾区为主的大发生区、菌源区和流行蔓延区。

⑵一般防治区:以发生灾害的重大病虫鼠害的发生特点、作物、地理、气象等条件分析确定的病虫鼠害将要大发生的区域。

⑶监控防治区:可能要偏重发生的区域和偶发区。

3、开展防控

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推行可持续控害技术,提高治理工作成效。针对不同的病虫鼠害采取相对应的防治措施:

⑴在重点防治区主要采用化学防治为主的应急措施,切断病虫流行的传播途径,对菌虫源区和流行蔓延区实施全面化学防治,做到“五统一”,即统一组织、统一测报、统一施药技术、统一药剂、统一防治时间,遏制病虫鼠害暴发流行;

⑵在一般防治区采取可持续控害技术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应急措施;

⑶在防治监控区推行可持续控害技术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

⑷防治技术指导专家组确定的其它应急防治措施。

4、生产自救:农业部门要根据灾害发生情况,及时提出生产自救措施,事发地乡镇政府要根据技术补救措施指导农户开展生产自救,有关部门及时调拨生产自救所需物资,新闻单位要根据有关部门提供的宣传资料,在媒体上向全县开展宣传。

(三)善后处理:

农作物重大病虫鼠害灾情发生后,乡镇政府应做好灾情调查统计工作,对发生生产生活困难的农户,上报民政部门,给予相应救助。

(四)应急结束

整个应急处置工作完成后,办公室提出结束应急的报告,经领导小组批准后宣布应急结束。

四、应急保障

(一)技术保障

县农业局负责全县农作物重大病虫鼠灾害检定预测、预警预报和综合防治的技术指导,并进行防治技术培训。建立农业重大病虫鼠灾害应急防治技术指导专家组,负责重大病虫鼠灾害发生后原因分析和提出相关防控措施。

(二)人员保障

县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确保精干力量,积极参加县农作物重大病虫鼠灾害应急防治工作。乡镇政府要建立健全植保技术干部队伍,完善农作物病虫鼠害监测预警与控制技术体系,强化植物保护专业技术的组织基础。

(三)物资保障

建立县农作物重大病虫鼠灾害应急防治物资储备制度,设立应急物资储备库。物质储备的重点是:用于病虫鼠灾害应急防治所需的农药、杀虫灯、大中型机动喷雾设备、手动喷雾器、鼠夹、防护服和手套等农药和药械物资。

(四)资金保障

县财政要确保灾害防控物资及灾情调查等应急防治所需经费。

五、附则

(一)根据形势发展及时修订本预案。

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篇8

一、上半年工作情况

1、配合有关部门做好草原法律法规的配套建设

圆满完成并出台了《内蒙古自治区草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新《内蒙古自治区草原管理条例》颁布出台后,按照农牧业厅的统一部署,在原《内蒙古自治区草原管理实施细则》、《草畜平衡暂行规定》和《草牧场流转办法》的基础上,总结十几年来草原保护、建设、利用、管理工作中积累的经验与存在问题,结合当前工作需要,根据《条例》的规定将三个政府规章合并为一个规章,经过一年半的努力,《细则》于20__年5月1日起正式颁布实施,这是继新的《内蒙古自治区草原管理条例》颁布实施之后,关于草原管理的最重要的一部配套性政府规章,对加强我区草原的保护、建设、管理和合理利用,改善草原生态环境以及维护农牧民利益,具有重要意义。

修改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国家将要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防火条例(征求意见稿)》、《基本草原保护条例》、《草种经营管理办法》等多项法律法规提出了修改意见。答复自治区人大、政协议案7件。

对新的《条例》的释义。为了使广大农牧民和草原执法工作者对草原法律法规有更进一步的认识,组织专业人员编写《条例》的释义,力争年内完成编写并出版。

2、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全面宣传草原法律、法规

按照农业部草原监理中心的要求,我所始终把宣传工作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广泛宣传草原法律法规。

组织并参加《细则》出台的新闻会。20__年5月1日,在新的《细则》正式施行之际,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自治区政府法制办和自治区农牧业厅联合举办新闻会。会由我所承办,为此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起草了会的日程安排,编写词,与新闻媒体取得联系,与政府法制办密切配合,会上自治区农牧业厅厅长陶克做了重要发言,法制办刘主任及其它相关部门领导也做了重要讲话,新闻会取得了圆满成功。各大媒体进行了全方位的宣传报道。我们还在内蒙古日报设蒙汉双语专版,让农牧民都看得懂。

充分利用媒体、印发宣传材料等手段广泛宣传草原法律法规。全区各级草原监理部门结合国家和自治区有关草原法律法规和规章及规范性文件的颁布实施,广泛利用报纸、广播、电视、宣传车、培训班、街头咨询、知识竞赛、公告等形式,定期开展宣传活动。《细则》出台后,我们组织印制了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内蒙古自治区草原管理条例》、《内蒙古自治区草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各一万册,已发往各地。

为了进一步加大《细则》的宣传力度,我们以农牧业厅厅长的名义起草了属名文章《加强草原生态保护建设构筑我国北方生态屏障》,即将在报纸上发表。

各盟市、旗县草原监理机构,通过“依法办案、以案说法”等多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极大地提高了全社会依法保护草原的意识,使广大农牧民懂得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承办农业部举办的春季禁牧休牧启动仪式。20__年4月1日,国家农业部、自治区农牧业厅、锡林郭勒盟行署在锡林郭勒盟正镶白旗共同举办了全国20__年春季禁牧休牧启动仪式。国家农业部草原监理中心、自治区农牧业厅系统和锡林郭勒盟有关部门的执法、科技人员100多人以及近200名农牧民群众参加了仪式。仪式上,正镶白旗人民政府宣布了20__年休牧令。国家农业部畜牧业司副司长、草原监理中心主任宗锦耀同志、自治区农牧业厅副厅长纪大才同志和锡林郭勒盟有关领导先后作了重要讲话。这是建国以来第一次在全国范围推行禁牧休牧的总动员。我们将这次活动情况转发至各地,对宣传贯彻草原法律法规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3、加大培训力度 全面提高人员素质

全面提高人员素质是我们工作的重要内容。为了加大培训力度,20__年3月在呼和浩特市举办了“全区草原监理监测培训班”。4月又在赤峰和包头市分别举办了东、西部“草原监理监测培训班”。培训班的主题就是全面学习、宣传和贯彻新的《草原法》和《内蒙古自治区草原管理条例》;依法保护草原资源,改善草原生态环境;交流草原监理监测工作经验;通过法律法规的学习,提高草原监理队伍的整体素质。为了使培训取得预期效果,我们提前编制了培训教材,包括《学好草原法律法规、依法保护管理草原》、《草原保护与管理》、《落实草原保护制度推行草畜平衡》、《草原资源与生态监测地面调查》、《草原饲草储量及草畜平衡计算方法》等。培训班上,由我所领导和各业务科室多年从事草原监督管理工作的同志讲授了草原执法程序、征占用草原的审核审批及草原监测、路线调查、草畜平衡和退牧还草项目效益监测等内容,同时各地区就草原执法、监测方面的经验做法作了交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全区12个盟市和74个旗县的草原监理站(局、所)长、专业技术骨干共计450余人参加了培训。

4、加强草原执法力度 依法管理草原资源

以接待农牧民为突破口,严厉查处各类草原违法案件。近几年,随着草原上各种开发利用活动的增多,草原遭到严重破坏,该依法办理的手续不办,给农牧民的补偿不到位,一些旗县政府以

招商引资、发展地方经济为名,干涉草原监督管理机构的执法行为,农牧民感到冤屈无处申诉常常导致上访。特别是草原“双权一制”的落实及草原法律法规的普及,广大农牧民的法律意识逐步增强,依法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不断提高,全区草原监理系统每年接待农牧民上访案件呈逐年上升趋势。为此我们设立了草原执法监督台和举报电话,指定专人负责工作,把接待和处理农牧民来信来访做为草原监督管理机构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

让农牧民满意是我们的各项工作的终极目标。因此,我们把农牧民上访所提供的线索做为依法打击草原违法活动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把减少上访次数做为考核基层领导的重要指标。在工作中,我们形成了一套有序的工作机制,实行主要领导全面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并且配备兼通蒙汉语的专职人员负责接待,按照“分级负责,归口办案”的原则,及时转办、督办或查办案件。并以此为突破口,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大力查处各类草原违法案件,有效打击了人为破坏草原的行为。连续几年,草原违法查处率均在90以上。

开展草原执法调查。新《草原法》颁布实施后,严禁乱开滥垦草原已被各级草原监理部门提上重要议事日程。为了进一步加强对草原野生植物和草原征占用的管理,我们下发了《关于加强发菜等草原野生植物保护管理工作的通知》和《关于依法加强草原征占用管理的通知》。全面清理和依法规范在草原上的各种开发建设活动,加强整改工作力度,依法办理相关的审核审批手续,制定相关的具体要求和管理制度,采取蹲点方式直接到旗县,有针对性重点开展典型案件的查处工作,以做好一个旗县的工作来带动一个地区的工作,从而推动全区的草原征占用依法管理工作。

今年4月,我们积极协助农业部草原监理中心调查组,完成了对阿拉善盟境内滥搂发菜活动的调研。受经济利益驱动,滥搂发菜行为屡禁不止,加之草原监督管理部门基础设施薄弱,对滥搂发菜活动打击力度不够。国家农业部草原监理中心刘连贵副主任和草原监督管理处副处长李拥军表示国家对保护草原生态环境高度重视,相信不久的将来,草原监理这支队伍一定会强大起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他要求各地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和执法监督检查力度,继续做好宣传工作,发挥宣传舆论作用,纠正对发菜消费的不科学认识,使广大群众自觉认识到保护草原的重要性,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服务。

今年5月,按照国家农业部的要求,我们派人深入到锡盟、兴安盟、通辽市和赤峰等地区,调查毁草种树和万亩造林工程,目前正在形成调查报告。

规范执法程序。按照《细则》的规定设计印制了《草原临时作业许可证》、《草原采土、采沙、采石、开矿活动许可证》、《开展经营性旅游活动许可证》和《草原野生植物采集许可证》,现在已发放到各盟市执行,对《细则》规定的草原征用、占用和临时使用以及在草原上采集野生植物等各种作业活动进行了严格的规范,对我区依法保护草原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我们建立了行政执法责任制,实行公示制度,对执法依据、权限、程序和办案结果四公开。在执法过程中做到调查取证细致、现场勘验准确,执法程序无误,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执法原则,维护法律的尊严,执法程序日趋规范。

5、积极落实草原保护制度

开展基本草原划定试点工作。为了贯彻落实《草原法》和《国务院关于加强草原保护与建设的若干意见》。自治区农牧业厅与国土资源厅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基本草原划定试点工作的通知》,根据草原类型和保护利用状况,我们在全区选择了15个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牧业旗县作为试点,开展基本草原划定工作。目前,大部分试点旗县的草原监理人员按照要求已完成了外业,建档、上图等工作正在进行当中,有望10月份全面完成试点工作。明年将在全区范围内全面推开。

严格落实草畜平衡制度和禁牧、休牧制度。草畜平衡制度和禁牧、休牧制度是我区长期开展的一项保护草原的基本制度。这两项工作都是涉及面广、工作量和难度较大的工作。各级草原监理机构是完成这两项重要工作的主要力量,尤其是工作一线的草原监理人员付出了大量艰辛的劳动。在草畜平衡工作中,核定载畜量、签定草畜平衡责任书以及核查草畜平衡执行情况都由草原监理人员具体操作。在禁牧、休牧制度落实工作中,草原监理人员承担了监管工作。经过几年的宣传和扎实推进,我区已经全面开展了草畜平衡和禁牧、休牧工作。目前,全区实施草畜平衡的草原面积达6.42亿亩;实行禁牧、休牧的草原面积达6.24亿亩。

二、草原资源与生态监测工作

1、参加全国草原资源与生态监测工作会议,领会精神并全面落实

为做好20__年全国草原监测工作,农业部草原监理中心组织召开了今年的草原监测工作会。会上,我所代表内蒙古自治区做了监测工作典型发言和先进个人典型发言。根据会议精神和农业部草原监理中心的任务及要求,我区今年承担温性草甸草原、温性草原、温性荒漠草原、温性草原化荒漠、温性荒漠共400个样地、1200个样方、400个入户调查、27个退牧还草项目旗县工程效益监测工作。根据任务要求,起草了《内蒙古20__年草原生态监测实施方案》,对相关目标和任务进行分解,与草原勘察设计所合作,利用遥感影像资料确定具体的监测点。由于今年经费紧缺,主要以旗县为主,盟市协调,自治区检查督促、汇总上报的形式开展工作。

为了确保监测质量,进一步完善了草原监测技术规程,结合三个培训班对第一线的监测人员进行了现场的技术培训,做到了有一批高素质的技术人员、科学的操作规程、统一的技术标准和严格的把关措施,保证监测结果真实

、可靠。

2、草原资源与生态调查试点的总结工作

为配合开展全国草原资源调查工作,草原监理中心选择能够代表呼伦贝尔草原基本特征的陈巴尔虎旗为试点旗。今年上半年主要完成了国家试点陈巴尔虎旗草原资源调查文字报告、图件的较对修改工作,已形成送审稿,7月份将组织陈巴尔虎旗有关部门进行验收。同时总结了试点工作经验,为开展全国的调查提供成功经验。

3、内蒙古天然草原暖季牧草长势预测

按照我所的要求,各监测点获取了连续的、具有重要生态价值的监测资料并上报我所,其监测结果为内蒙古天然草原暖季牧草长势预测和最高月份生产力测定提供了重要依据。我们应用MODIS遥感数据,结合气象资料,与内蒙古草原勘察设计所合作,继续开展5~8月份全区牧草长势及生态状况监测工作,目前,第一期监测报告“内蒙古自治区五月下旬草情监测报告”已上报农牧业厅。据分析,受冬春降水、气温及沙尘天气的影响,我区从东至西牧草返青及长势不均匀,东部地区牧草返青及长势较差,中西部地区与常年持平,全区大部亩产鲜草在10-45公斤,返青差的局部地区亩产鲜草在8公斤以下,需要对家畜进行补饲。

4、8个部级监测点的工作

按照农业部及自治区的要求,各监测点正在按计划保质保量 的完成监测任务。各试点旗按时上报监测数据,同时正在对几年来监测工作进行总结。我们进一步加强了部级草原资源与生态监测和预警体系的建设和管理工作,加强对基层草原监测工作的指导,积极联合有关科研、高校的专家,整合资源,形成合力,不断提高草原监测的技术水平。积极对当地草原的生产能力、生态环境状况等进行监测,为开展草原保护与建设的各项工作提供依据。

5、继续开展全区冷季饲草饲料及载畜量预测预报工作

目前已将统计表格下发到各盟市、旗县,在历年调查的基础上,增加了调查内容,如对退化、沙化、盐渍化状况,草原灾情,草原保护工作效益等方面进行适时监测。

另外,上半年还协助草原监理中心修改《全国草原资源与生态监测技术手册》,开展了禁牧休牧面积、草畜平衡落实情况的问卷调查和统计工作,初步掌握了两项工作的开展对草原环境影响的基本情况,将进一步做出分析。

三、草原防火工作情况

按照农牧业厅下发关于加强草原防火工作的通知要求,从3月15日开始执行春季草原防火24小时值班制度,做好火情调查、了解和上报,做好春防工作。在春防期间,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落实草原防火责任制的通知》、《关于加强春季草原防火工作的通知》,对全区草原防火重点责任区进行了划分,组织了有关人员对重点草原火灾发生区进行防火检查,加强了与各盟市、旗县草原防火工作的沟通,做到防火信息通畅。

通过对全区草原防火基础设施项目的全面检查和验收,20__年各地区已将草原防火工作列入班子考核的一项目标。农业部投资建成的防火物资储备库和防火站已经发挥作用,正在建设的草原防火项目也按照计划在有序地进行。按照农业部草原监理中心和厅防火办的要求和部署,完成了对基层防火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检查、审核及上报下达具体工作,提交了《内蒙古自治区草原防火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四、下半年工作要点

下半年,要继续贯彻执行草原法律法规和规章,落实各项草原保护制度,做好草原监理、监测、防火等具体工作。

1、认真贯彻落实各项草原保护制度

协助行政主管部门进一步落实和完善草原“双权一制”。充分运用草原法律法规和规章,进一步规范草原承包关系,逐步引导农牧民积极自觉的保护与建设草原,坚决处理借土地开发、上项目、招商引资的名义征、占用牧民草场,不给牧民补偿,不妥善解决牧民生计等问题。

落实草畜平衡制度,推行禁牧休牧制度。积极配合农牧业厅对禁牧休牧和草畜平衡工作展开全面调研,摸清基本情况,查清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完善的意见,以农牧业厅文件的形式进行规范;做好宣传,使农牧民真正树立畜牧业经济持续发展的观念;建立目标管理责任制,实行定员、定点、定任务的三定管理办法,层层落实责任;认真做好天然草原生产力测定、人工饲草料的核定、适宜载畜量的计算和草畜平衡的确定工作;充分发挥草原监督管理部门的职能的作用,加强管理,切实保障禁得住,休得下,为禁牧休牧工作保驾护航。对在禁牧休牧期间违反规定擅自放牧的,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予以处理。

落实基本草原保护制度。草原监理队伍是划定基本草原的主要力量,要在当地政府和行政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全力做好技术指导工作,严格按照自治区两厅联合文件精神,重点对15个基本草原划定试点旗县进行督促和指导,确保按时验收。同时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全面推开,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全部基本草原的划定工作。

2、继续完善草原法律法规的配套建设工作。协助农业部做好《基本草原保护条例》、《草原植被恢复费管理办法》等《草原法》配套规章的修订工作。同时完善《内蒙古自治区草原管理条例》及《内蒙古自治区草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的配套工作。制定《内蒙古自治区草原野生植物采集、收购管理办法》,做好相关规范性文件的修改和清理。

3、严格执行草原法律法规 依法查处各种破坏草原行为

集中力量严厉打击破坏草原违法案件,加大监督与查处力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内蒙古自治区草原管理条例》和《内蒙古自治区草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进一步加大对人为破坏草原行为和活动的查处力度,特别是对新开垦草原案件,发现一起严肃处理一起。严格履行好《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赋予的监督职责,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对个别地区不能依法查处的案件进行专项督办或直接查处,与有关新闻部门联合对非法征占用草原、人为破坏草原的行为进行蹲点式调查,坚决查处破坏草原严重、影响恶劣的典型案件。结合农业部省区间的交叉执法检查以农牧业厅名义组织开展盟市之间交叉式的执法检查。

严禁乱采乱挖草原野生植物的行为。要严格按照《国务院关于禁止采集和销售发菜制止滥挖甘草和麻黄草有关问题的通知》的要求,严禁采集发菜,制止滥挖甘草、麻黄草、苁蓉、防风、黄岑等草原野生植物。依据甘草和麻黄草保护和利用计划,加强对采集证和采挖活动的管理,明确草原承包者和使用者的保护和建设责任,严禁无证采挖和违规采挖,做好四个许可证的发放工作。

以农牧民来信来访为突破口,跟踪监督草原纠纷案件。认真对待、热情接待农牧民的来信来访,做到反映的问题件件有着落,事事有结果,特别是上级部门转办的案件要进行跟踪监督,给农牧民一个满意的答复。同时以来信来访为突破口,有针对性的直接下去督办或查办,直至有满意的结果。

4、全面开展草原法律法规的宣传培训工作

继续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形式,宣传好草原法律法规。特别是《细则》出台后,全区上下将再一次掀起学习宣传高潮。在全社会形成学习、贯彻草原法律法规的良好氛围,增强广大农牧民的法律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使农牧民能了解法律,正确

运用法律,依法维护正当的权益,认真履行应尽的义务。

在适当的时候与电视合组织全区草原系统法律法规知识竞赛。使广大干部熟悉法律法规要点,熟练掌握草原监测的技术手段,提高各级草原监督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全面提高草原执法和监测工作的整体水平。

5、大力加强草原生态监测工作

完成农业部草原监理中心组织开展的全国草原监测任务。为推进全国草原监测工作正常化、规范化、科学化运行,切实为草原保护建设提供服务,20__年农业部草原监理中心继续组织开展全国草原监测工作。今年下半年我区要完成400个样地、1200个样方、400个入户调查、27个退牧还草项目旗县工程效益监测任务。主要是以地面调查为基础,辅以遥感及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手段,全面获取全区草原资源与生态状况的动态信息,并进行科学的分析与评价,完成33个牧业旗县,21个半农半牧区旗的路线调查草原退化、沙化、盐渍化生态状况调查等各项监测工作,编制全区饲草饲料储量及草畜平衡监测报告和相关图件,编制《20__年度全区草原监测报告》,上报草原监理中心和农牧业厅。在全面开展草原植被状况和畜牧业生产状况监测的同时,积极开展全区草原生态状况、草原火情等监测工作。保质保量完成国家监测任务,指导我区草原保护与生态建设,为开展防灾减灾,实施草原监督管理,发展草原畜牧业等提供重要依据。

继续做好暖季牧草长势的测报工作。充分利用部级、自治区级监测点的工作基础,结合各地草原类型,选择有代表性的典型地段设立定位监测点,做好6-8月份的牧草长势监测工作,监测报告和草情长势分布图。

继续做好33个牧业旗的草原生产力及载畜量的测报。继续做好全区牧区天然草原生产力和其它饲草料资源储量及草畜平衡状况的监测。为实现科学决策,合理开发草地资源,实现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做好陈巴尔虎旗草原资源与生态调查成果的审核、验收及印刷等工作。

6、积极配合农牧业厅做好草原防火的具体工作

上一篇:新能源汽车调查报告范文 下一篇:水资源污染调查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