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职发言稿范文

时间:2023-12-07 17:23:35

离职发言稿

离职发言稿篇1

一、离职演讲稿的特点

1、内容的针对性

顾名思义,离职演讲显然是由“离职”这一中心事件引发的。因此,只有针对“离职”的特定时境,解说事因,叙述事情,阐发事理,才能集中思维意向,突出演讲主题。否则,缺乏内容的针对性,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就会因演讲稿不切合时境而大大削弱它的现场表达效果。

2、结构的程序化

显而易见,离职演讲是一种实用性很强的口语交流方式。在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离职演讲逐渐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结构程序。也就是说,演讲者首先应当讲什么,接着必须讲什么,最后需要讲什么,大体上有一个比较完整的模式。因此,在一般情况下,撰写这种演讲稿,就要遵循它的结构程序,以显示出明晰的思路,加深听众的印象。

3、语言的情意感

毫无疑问,离职演讲的感情色彩是很浓重的。因为在离职的特定场境中,演讲者面对朝夕相处的领导和同事,心情必定非常激动。在这种真实心态的触发下,他讲出的话语,自然就会给听众以强烈的情意感。因此,写作离职演讲稿,一定要注重情感的渗透和表达,力求用充满真情实意的语言,深深地感染听众。

二、离职演讲稿的基本写法

1、标题

离职演讲稿的标题是灵活多样的。以“离职演讲稿”为题,可突出文体类别;以“××公司经理离职的演讲”为题,可显示公文特点。此外,还可采用文章标题的方法,例如“拜谢 拜托 拜请——一位教研室主任的离职演讲辞”。

2、称谓

指对现场听众的称呼。这种称呼,一要表明演讲对象的不同身份,二要给人以谦和礼貌之感。一般采用类似“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朋友们”这样的称呼就可以了。

3、正文

(1)开头。为调谐气氛,点明主旨,开篇可用致谢语表明态度,导入正题。例如:“感谢上级领导对我的理解,批准我辞职。”“谢谢给我这样的机会,让我在离职之际能够对大家说说心里话。”无论采用什么样的开头语,都要力求简洁自然,真切得体。

(2)主体。这是文稿的重点和核心。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需要明确交代一下有关离职的背景情况。无论是因为任期已满去职,还是由于特殊需要离任(如调职、撤职、辞职等),都要如实加以说明。这样写就可以使听众在了解真实情况的前提下,消除疑虑,避免误解,同时也会激发听众对离职者的关注和信任。

其次,可以简要回顾自己的任职经历,进行概括性的总结。要实事求是地写,既要肯定任职期间取得的成绩,总结经验;又要反省履行职责出现的失误,吸取教训。成绩归功于大家,向领导和同志们表示诚挚的谢意;失误归咎于自己,向大家致以真切的歉意。这样讲,就能够给听众以谦诚的印象。

再次,应当对自己原任职岗位的工作提出一些建议。既要结合自己工作的实践体会来谈,又要给人以理性的思考。真正使这些建议富有启发意义和创新价值,从而有助于继任者更好地开展新工作,开创新局面。这不仅是责任心的反映,也是高素质的体现。同时,为了让大家了解自己离职后的打算,还可以简略谈谈个人意向,以表达一种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3)结尾。这是演讲的结束语。不能画蛇添足,也不可草率收场。一般来说,要运用简洁而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表达自己对原任职单位和部门的深切希望和美好祝愿,要能够给听众以强烈的感染和巨大的鼓舞。

三、离职演讲稿的写作要求

离职演讲稿的写作质量直接关系到现场演讲的表达效果。因此,为了写好演讲稿,执笔者除了应当了解和掌握文稿的基本写法外,还必须注重以下三点基本要求:

1、突出现场交流感

离职演讲是在诸如告别会、欢送会之类的特定场合下进行的。这特定的场合,本身就会营造出一种或热烈、或深挚的时境氛围。这种氛围,要求演讲者必须调适自我心态,体察听众情绪,在演讲过程中实现心灵的交融。为此,写稿时,就要把现场气氛、听众反应等因素纳入整体构思之中,并运用变换人称、插入呼语等多种表达方式,体现演讲者与听众之间的相互照应,从而突出现场的交流感。

2、注重语言分寸感

离职演讲是一种社交性的实用演讲,一般不具有某种特定的功利目的。因此,演讲稿写作语言的主体格调应当是朴实谦和的。无论是交代背景、解说事因,还是总结工作、提出建议,都要实事求是,恰如其分。切忌词句不当,褒贬失度。要特别注重语言的分寸感,做到不夸大、不缩小,不虚浮、不矫饰。这样就能给听众留下求真务实的好印象。

3、强化表达真切感

离职发言稿篇2

就职演讲的特征

是新任领导面对其职权范围内的所有群众或代表而发表的施政演说。就职演讲是群众对新任领导的第一印象,所以,就职演讲稿的写作必须具备以下特征:

一、对症

就职演讲稿的写作是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动笔的。是就职者面对现实生活中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发表见解,其矛头所指必须是该单位的热点、焦点问题,这样才会引起听者的共鸣。

二、真挚

演讲稿中注入了演讲者强烈而真挚的感情,这种强烈的感情以适当方式表现出来,必将产生强大的感染力和号召力。

三、简洁

演讲稿必须具有简洁性。要做到主题集中、突出、层次少而有条理,语言准确洗练,使听众一听就能够明白接受。

四、真实

就职演讲稿要比其他文章更给人以真实亲切之感。演讲内容要真实,要讲真话,讲实话,不能哗众取宠。

就职演讲的作用

就职演讲目前使用的范围还不广泛,还没有正式作为公文文种列入公文范畴。它的重要作用有:

1、有督促干部实行诺言的作用

。各单位的新任领导,在竞职期间,曾就在职工作问题发表饿看法和诺言。现在他们走马上任,要向群众立下军令状,确立工作目标,表示工作态度,阐明工作措施,并以此对工作的方针目标起安排和指导作用,做到有章可循,心中有数,以便听众和上级领导对其监督和督促。

2、有提高干部素质的作用。领导干部的就职演讲,是对干部各方面能力的综合训练。首先,在准备就职演说时,干部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均得到充分的调动。其次,在演讲中,干部的口才、语言能力、应变能力、理解记忆能力、表达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在这一过程中,使干部的思维活跃了起来,聪明智慧发挥出来,各方面素质得到提高,是培养、造就创造性人才的有效途径。

3、有树立威信的作用。干部就职演讲,是在新岗位上要塑造自身形象的开始。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就职演讲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此干部今后在本单位工作的成败。如果这一炮打响了,首先给群众一个良好印象,使群众对你产生信任,那么,干部的威信便树立起来了。这样也就给今后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一定要重视就职演说,要做充分准备,不能草率从事。

4、有自我约束作用。就职演讲要向下属明确自己

的良好形象,促使自己在工作中尽职尽责,不能懈怠。时时处处自己规定的目标约束自己。使自己的工作有所遵循。

5、有桥梁纽带作用。一各好的就职演讲,能够帮助新任领导建立起一座沟通群众的桥梁,拉近领导与群众之间距离,成为动员和维系群众同心协力搞好本部门工作的有力手段。

就职演讲稿的撰写

就职演讲稿目前没有固定的格式和内容要求,但一般由标题、称谓、正文、落款四部分构成。

一、标题

就职演讲稿的标题有多种写法,一般由事由加文种组成。

二、称谓

在标题下顶格书写称谓。演讲者面对的听众一般有三种情况:一是主管单位领导与本单位员工,称谓用“各位领导、全体同志(|)员工”;二是面对的是全体人民代表,称谓用“各位代表”;三是主管单位领导,所属单位员工代表,称谓用“各位领导、各位代表”。

三、正文

离职发言稿篇3

一、敏锐进取的思想力

(一)坚定正确的政治素养。期刊作为出版物的一种形态,对于促进社会发展和文明的传播与进步具有重要作用,优秀的期刊有利于提高公民素养,因此,编辑对作者的文稿进行加工具有文化导向作用,经过编辑加工修改的文稿融入了编辑的精神文化劳动。期刊是党和国家宣传出版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期刊编辑必须具有坚定的政治思想素质,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决贯策党的基本路线,加强政治意识和大局意识,使编辑具有敏锐的政治洞察力和鉴别力。编辑应具有政治敏感性,对涉及宗教、民族、外交、政党等主题的文章应遵守相关的报道制度,高校期刊编辑应对一些大是大非的问题保持清醒头脑。没有坚定的思想政治素养就会偏离社会主义文化的正确方向,政治素养是高校期刊编辑的基本必备素养,离开政治素养谈其他素质都不切实际。期刊编辑在整个出版过程中应始终注意增强出版物的思想性,把好政治审稿关,使编辑工作在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二)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编辑工作既是社会化的精神文化生产,又是编辑个人的文化劳动行为。期刊编辑工作汇聚了编辑个人的智慧和创造性劳动,期刊编辑每天要面对重复的选题、组稿、审稿、加工、编校等工作,要不厌其烦地接收作者的邮件、接听作者的电话询问,这些工作都要循环往复地进行,如果没有对编辑工作的热爱和奉献精神,很容易产生厌烦和急躁情绪,进而出现抵触态度,影响到期刊的质量。这里提到的热爱很重要,如果没有“干一行、爱一行”的敬业精神,期刊编辑就会在日常单调重复的工作中失去工作兴趣。有调查显示,在我国有70%的人存在职业倦怠现象,而在这70%的人中,编辑和记者的职业倦怠率占38.3%,所占比例较高,可见编辑职业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因此,编辑必须耐得住寂寞,要有坚守、有担当,每名高校期刊编辑都应该具备爱岗敬业的编辑职业精神。(三)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无论面对的是社科类期刊还是科技期刊,期刊编辑都需要具有尊重科学、追求真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与工作作风。高校期刊编辑所处的环境不同于一般期刊社的编辑,高校是科学研究的集中地,高校期刊编辑要时刻保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日常工作中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一是编辑对待来稿稿件要用科学的态度,客观公正地依据事实进行处理,对待稿件的内容要遵循客观事实,对于社科类稿件要把握住政治方向正确、思想内容健康,学术性稿件要符合科学原理和科学规律;二是对待作者的新观点、新技术、新思想,要敢于同作者进行探讨,不盲目崇拜权威,敢于质疑学术权威的某些观点,敢于提出意见、进行争鸣;三是高校期刊编辑要不断学习,用最新的科学知识武装自己,对“伪科学”的观点和思想要学会鉴别,并进行坚决抵制,学会运用实践来检验事物的真实性。

(一)扎实的语言文字基础。作者投来的稿件我们称之为“原稿”,印刷出版前的稿件称为“样稿”,从原稿到样稿能够体现出编辑的语言文字功底,这也是编辑加工活动的重要环节。一些作者的文字能力比较差,在投稿文章中经常会出现病句、标点乱用、语词不规范等现象,对编辑的语言文字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由于现在的编辑很少有中文系汉语言专业毕业,许多编辑的语言文字基础较薄弱,期刊的编校质量主要体现在文字水平上,所以,期刊编辑应该加强对语言学、词汇学方面的学习和研究,对汉语词汇和句法认真学习,能够熟练掌握汉语中常用词汇的结构和意义、病句的主要类型、标点符号的用法等基础知识,提高自己的语言文字能力,这也是提高期刊编校水平的关键。(二)熟练的专业技术知识。作为一名高校期刊编辑,应具有丰厚的编辑理论知识水平,而且在自己从事的期刊领域还应该达到“精”和“专”。无论在大学学习何种专业,只要从事期刊编辑工作就应该认真学习出版理论知识,作为期刊编辑应掌握编辑学科体系的结构和基本内容,了解当前的学科热点及发展方向。对编辑专业知识的掌握主要是指出版专业编辑实务知识的学习,专业知识的学习还应该包括对期刊编校规范的学习,对文稿体例格式的规范处理能力、对出版流程的熟悉程度等方面。这些编辑专业知识的学习离不开实践,也就是说,编辑对理论知识的学习掌握后,必须结合工作实践,只有通过实践的检验才能提高自己的岗位技能,胜任编辑工作。高校期刊编辑应至少具有一门专业学科的特长,熟悉学科专业知识的科学内涵,及时掌握、了解学科研究的进展和最新成果,力争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三)广博的综合学科知识。当今社会科技发展特点是学科的交叉融合,因此,作为一名期刊编辑除具有专业理论知识外,还必须了解和通晓自然科学、美学、哲学、社会学、新闻学、管理学以及文化学等方面的相关知识,所以,有人称编辑为“杂家”“功夫匠”。目前高校期刊多为学术型期刊,投稿作者大多为研究生或博士生,作者的层次水平较高,这就要求高校期刊编辑必须在知识层面上广博宽厚,做好知识储备,一名高素质的期刊编辑必须具有一专多能的本领,这样无论涉及到任何领域的文章都能游刃有余地加工处理,达到驾轻就熟。

三、与时俱进的创新力

(一)编辑管理能力创新。根据目前信息化的时代特点,编辑要从日常的工作管理上进行创新,对于传统的约稿、投稿、审稿、稿件处理的流程和模式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以适应当前的时展需要。由于期刊出版不同于图书出版,期刊传播信息的最大特点是时效性,因此,期刊编辑不能坐等来稿,必须思想敏锐、观点新颖,主动改变观念、创新思维,在对作者投稿方面应做好以下几方面:一是根据作者的来稿登记建立作者信息库,掌握作者信息,便于对以后的重点作者进行约稿;二是实施情感沟通,加强同作者的感情联络,培养年轻的高水平作者队伍;三是对于一些水平较高的投稿作者,适当开展指导和培训,提高作者的创作水平,使其为期刊写出更优秀的稿件。通过以上的管理创新,能够提高编辑部的工作效率,提高期刊质量,增强期刊的竞争力。(二)编辑技术发展创新。创新是时展的需要,信息时代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出版界发生了大变革,数字出版已成为大势所趋。由于大部分期刊编辑部使用采编平台系统处理稿件,因此,编辑要熟练掌握操作平台系统的技术,紧跟时展。目前的稿件处理流程已经从人工登记发展到平台系统直接统计记录,编辑可在网上对来稿进行学术不端检测、送审稿、为作者发送退修意见、发送录用通知等,所有事情都可以在网上进行,期刊实现了由“印刷版”到“电子版”的过渡。编辑技术手段的不断创新,对高校期刊编辑也提出了新要求,高校期刊编辑必须勇于创新,在创新中求发展,期刊编辑要在编校技能上下功夫,适应技术发展,为期刊的发展做贡献。

四、不断学习的竞争力

(一)用“终身学习”的理念提高个人竞争力。期刊编辑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的再创造过程,这就决定了期刊编辑必须具有完善的知识结构和多方面才能,通常情况下,我们在大学的学习只是针对某一专业或方向进行深入研究,工作后对其他领域知识的掌握很有限,到了编辑岗位很难适应“多面手”的编辑工作。信息化时代,知识与智力决定了社会的发展进程,这也促使期刊编辑必须不断学习,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从期刊出版单位的角度看,要想提高期刊质量,就必须重视对编辑的培训和培养,使编辑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建立一支不断成长、进步与创新的编辑队伍。目前,我国的编辑学习主要有几个层次:一是新闻出版总署2008年出台了《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管理规定》,提出:“出版专业技术人员应按照规定参加继续教育”,首次将继续教育作为职业资格登记和责任编辑注册的条件,以后逐年进行规范和强化,2010年出台了《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目前已经形成规范的网上继续教育学习课程体系,所有在岗编辑都必须进行每年网上的72学时的学习;二是全国出版系列职业资格考试,出版系列的职称考试是从2002年开始实行,至今已有10多年,分为初级和中级职称考试,通过全国出版专业考试普及了专业知识,提高了编辑的个人能力;三是新闻出版署或是省级新闻出版部门组织的面授学习,通过出版领域的专家、学者的讲解,提高编辑个人能力。(二)信息意识的能力培养决定编辑的未来竞争力。在网络时代,如果面对大量的信息数据,期刊编辑却不知该如何分析、处理和获取,这样的编辑将难以存在和发展。在当前数字出版的大背景下,要更加重视对编辑信息能力的培养,高校期刊编辑要时刻关注学科前沿的最新动态,及时对动态信息进行分析,采集最新的研究成果,对新成果进行加工处理,以最短的时间进行刊发,以期产生最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期刊编辑工作从本质上看就是对信息进行加工和优化的过程,数字化新技术和多元化信息环境使出版工作发生了巨大变化,对期刊的编辑出版业也产生了巨大影响,在目前加快出版业信息化建设的同时,更要加强对编辑的信息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主要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对于从业时间较长的老编辑由于年龄比较大,对计算机和网络等工具的掌握相对较慢,加强对他们在操作技能上的培训;二是对一些年轻编辑,虽然对计算机和网络等比较精通和擅长,但要培养年轻编辑准确的信息判断力,使其学会洞察信息的内在价值,能够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具有分辨是非的能力;三是无论是老编辑还是新编辑都要善于培养自己的信息意识,坚持学习,习惯于把各类信息与自己在编辑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相联系,结合实际利用好各类信息资源。

离职发言稿篇4

就职演讲的特征

是新任领导面对其职权范围内的所有群众或代表而发表的施政演说。就职演讲是群众对新任领导的第一印象,所以,就职演讲稿的写作必须具备以下特征:

一、对症

就职演讲稿的写作是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动笔的。是就职者面对现实生活中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发表见解,其矛头所指必须是该单位的热点、焦点问题,这样才会引起听者的共鸣。

二、真挚

演讲稿中注入了演讲者强烈而真挚的感情,这种强烈的感情以适当方式表现出来,必将产生强大的感染力和号召力。

三、简洁

演讲稿必须具有简洁性。要做到主题集中、突出、层次少而有条理,语言准确洗练,使听众一听就能够明白接受。

四、真实

就职演讲稿要比其他文章更给人以真实亲切之感。演讲内容要真实,要讲真话,讲实话,不能哗众取宠。

就职演讲的作用

就职演讲目前使用的范围还不广泛,还没有正式作为公文文种列入公文范畴。它的重要作用有:

1、有督促干部实行诺言的作用。各单位的新任领导,在竞职期间,曾就在职工作问题发表饿看法和诺言。现在他们走马上任,要向群众立下军令状,确立工作目标,表示工作态度,阐明工作措施,并以此对工作的方针目标起安排和指导作用,做到有章可循,心中有数,以便听众和上级领导对其监督和督促。

2、有提高干部素质的作用。领导干部的就职演讲,是对干部各方面能力的综合训练。首先,在准备就职演说时,干部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均得到充分的调动。其次,在演讲中,干部的口才、语言能力、应变能力、理解记忆能力、表达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在这一过程中,使干部的思维活跃了起来,聪明智慧发挥出来,各方面素质得到提高,是培养、造就创造性人才的有效途径。

3、有树立威信的作用。干部就职演讲,是在新岗位上要塑造自身形象的开始。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就职演讲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此干部今后在本单位工作的成败。如果这一炮打响了,首先给群众一个良好印象,使群众对你产生信任,那么,干部的威信便树立起来了。这样也就给今后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一定要重视就职演说,要做充分准备,不能草率从事。

4、有自我约束作用。就职演讲要向下属明确自己的良好形象,促使自己在工作中尽职尽责,不能懈怠。时时处处自己规定的目标约束自己。使自己的工作有所遵循。

5、有桥梁纽带作用。一各好的就职演讲,能够帮助新任领导建立起一座沟通群众的桥梁,拉近领导与群众之间距离,成为动员和维系群众同心协力搞好本部门工作的有力手段。

就职演讲稿的撰写

就职演讲稿目前没有固定的格式和内容要求,但一般由标题、称谓、正文、落款四部分构成。

一、标题

就职演讲稿的标题有多种写法,一般由事由加文种组成。

二、称谓

在标题下顶格书写称谓。演讲者面对的听众一般有三种情况:一是主管单位领导与本单位员工,称谓用“各位领导、全体同志(|)员工”;二是面对的是全体人民代表,称谓用“各位代表”;三是主管单位领导,所属单位员工代表,称谓用“各位领导、各位代表”。

三、正文

就职演讲稿的正文一般由开头、主体、结尾三部分组成。

我任职班长的就职稿示范

9班做出了选择。对于同学们的信任,我很感激。这种信任意味着我将承担为全班同学服务的义务。

作为你们的班长,我每天都将竭尽全力。

我需要感谢许多人,首先我要感谢王老师对我的信任,我会成为你的左右手

我感谢我的支持者,正是你们付出人的努力,我今天才能庆祝胜利

我感谢上界班委,他们给我们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同时我也想说个问题,我们班委1定会全心全意为同学们服务,不过有时我们会安章办事,不变之处也请

同学们多多包涵,希望你们不要让我们班委难当,谢谢

选举已经结束,9班将充满自信地前进。我看到我们的班级正迎来伟大的日子,我期待着开始今后的工作

离职发言稿篇5

是新任领导面对其职权范围内的所有群众或代表而发表的施政演说。就职演讲是群众对新任领导的第一印象,所以,就职演讲稿的写作必须具备以下特征:

一、对症

就职演讲稿的写作是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动笔的。是就职者面对现实生活中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发表见解,其矛头所指必须是该单位的热点、焦点问题,这样才会引起听者的共鸣。

二、真挚

演讲稿中注入了演讲者强烈而真挚的感情,这种强烈的感情以适当方式表现出来,必将产生强大的感染力和号召力。

三、简洁

演讲稿必须具有简洁性。要做到主题集中、突出、层次少而有条理,语言准确洗练,使听众一听就能够明白接受。

四、真实

就职演讲稿要比其他文章更给人以真实亲切之感。演讲内容要真实,要讲真话,讲实话,不能哗众取宠。

就职演讲的作用

就职演讲目前使用的范围还不广泛,还没有正式作为公文文种列入公文范畴。它的重要作用有:

1、有督促干部实行诺言的作用。各单位的新任领导,在竞职期间,曾就在职工作问题发表饿看法和诺言。现在他们走马上任,要向群众立下军令状,确立工作目标,表示工作态度,阐明工作措施,并以此对工作的方针目标起安排和指导作用,做到有章可循,心中有数,以便听众和上级领导对其监督和督促。

2、有提高干部素质的作用。领导干部的就职演讲,是对干部各方面能力的综合训练。首先,在准备就职演说时,干部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均得到充分的调动。其次,在演讲中,干部的口才、语言能力、应变能力、理解记忆能力、表达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在这一过程中,使干部的思维活跃了起来,聪明智慧发挥出来,各方面素质得到提高,是培养、造就创造性人才的有效途径。

3、有树立威信的作用。干部就职演讲,是在新岗位上要塑造自身形象的开始。俗话说,新官(版权声明:本文转载自学子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上任三把火,就职演讲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此干部今后在本单位工作的成败。如果这一炮打响了,首先给群众一个良好印象,使群众对你产生信任,那么,干部的威信便树立起来了。这样也就给今后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一定要重视就职演说,要做充分准备,不能草率从事。

4、有自我约束作用。就职演讲要向下属明确自己的良好形象,促使自己在工作中尽职尽责,不能懈怠。时时处处自己规定的目标约束自己。使自己的工作有所遵循。

5、有桥梁纽带作用。一各好的就职演讲,能够帮助新任领导建立起一座沟通群众的桥梁,拉近领导与群众之间距离,成为动员和维系群众同心协力搞好本部门工作的有力手段。

就职演讲稿的撰写

就职演讲稿目前没有固定的格式和内容要求,但一般由标题、称谓、正文、落款四部分构成。

一、标题

就职演讲稿的标题有多种写法,一般由事由加文种组成。

二、称谓

在标题下顶格书写称谓。演讲者面对的听众一般有三种情况:一是主管单位领导与本单位员工,称谓用“各位领导、全体同志(|)员工”;二是面对的是全体人民代表,称谓用“各位代表”;三是主管单位领导,所属单位员工代表,称谓用“各位领导、各位代表”。

三、正文

就职演讲稿的正文一般由开头、主体、结尾三部分组成。

我任职班长的就职稿示范

9班做出了选择。对于同学们的信任,我很感激。这种信任意味着我将承担为全班同学服务的义务。

作为你们的班长,我每天都将竭尽全力。

我需要感谢许多人,首先我要感谢王老师对我的信任,我会成为你的左右手

我感谢我的支持者,正是你们付出人的努力,我今天才能庆祝胜利

我感谢上界班委,他们给我们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同时我也想说个问题,我们班委1定会全心全意为同学们服务,不过有时我们会安章办事,不变之处也请

同学们多多包涵,希望你们不要让我们班委难当,谢谢

离职发言稿篇6

审稿模式的转型、媒介竞争的加剧促成了编辑角色的嬗变,这就需要我们对编辑的角色进行重新定位。本文就学术期刊的编辑角色嬗变作以论述。

审稿模式的转型造就特殊技能人才

审稿模式的转型预示着编辑职业角色定位和职业特征的演变。编辑职业作为社会环境“守望者”或传播信息质量“把关人”的功能或角色正被重新定位和诠释。学术期刊编辑“把关人”的角色定位和内涵正在被悄然重构。传统模式下编辑的政治“把关”角色逐渐转换,编辑的使命更多地被定位于严格控制出版物质量的诸多方面。

在“专家审稿”模式下,编辑一般只负责初审,复审由专家负责完成,编辑的审稿职能从实质上被分解或部分地剥离了。与传统编辑模式下编辑负责初审、复审、终审的模式相比,编辑审稿的权利架构与功能特征都有相应的变化。当编辑的审稿作用和功能弱化后,编辑的文字加工处理职能就显现出来了。因此,编辑应当重视文字加工处理工作,将其作为一项专业化的独特技能。编辑质量,尤其是语言文字质量的“把关”应当成为学术期刊编辑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同时,这种“把关”功能的完美再现,应在健全编辑的学术“过滤”功能基础上,以加强编辑的文字修改加工处理功能为必要条件。之所以说编辑的文字功底是一种独特技能,是由于这种独特性意味着编辑的文字加工处理技术和能力不但具有职业优势,而且,它可以成为编辑的部分审稿功能被剥离之后的一个新的职业发展生长点。

是否可以这样说,编辑之所以能成才,在相当大程度上是因为具备了文字加工处理的独特技能。掌握这种特殊技能的人才,就是特殊人才。美国资深编辑阿兰・威廉斯曾将编辑扮演的角色概括为“是挖掘好书的搜猎者,是化腐朽为神奇的魔术师,还是在作者和出版社之间扮演双面人?……在许多不同的人面前扮演不同的角色正是编辑工作乐趣和挑战之所在。”我想,这种特殊人才就是化腐朽为神奇的“文字魔术师”。换个说法,就是有特殊技能的编辑家。

媒介竞争加剧呼唤重构文字质量“把关人”

媒介外部竞争加剧导致文字使用的失范。传媒多元化、动漫产业化、“读图时代”已相继来临,网络语言、“博客”、“播客”等新的表达方式冲击和更改着我们的语言观念、语言习惯,同样也全方位地消解与重构了传统出版模式。语言文字与声音、图片、动画及视频等组合,被称为“多媒体”。它给人们带来了享受与愉悦,但也改变着人们的书写与阅读习惯。语言文字在传播领域“一统天下”的局面正在悄然发生着渐变。不少人已经习惯了在计算机上输入和输出文字,并且依赖电脑中程序化的词组甚至语法。鲜有人用纸和笔撰写文稿。阅读与写作习惯的改变,使得一些人不再面对电脑去咀嚼和琢磨语言文字。更不用说当代社会注重效率与利益,古人“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的“低效率”做法几乎被某些人视为迂腐的表现。这些,必然带来某些负面影响,尤其是对学术论文的写作质量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近年来的怪象是,学术文章中冷僻术语增多,诘屈聱牙的烦琐句式反倒成为一种学术“时尚”。还有些人由于汉语掌握得不好而在文章中出现错别字、生造词语、不讲语法规则等问题。有文献表明,“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用字一度十分混乱,出版物上的错字多得惊人。”这些,使阅读者既不习惯,又读不懂,形成一道道阅读障碍。我们必须遏制这种怪象。

学术媒介内部竞争加剧引起编辑行为失范

学术界的内部环境恶化已经是一个不容回避的现实。表面的繁华掩盖不住内在的贫乏与失序。我国数千种学术期刊每年产出的文章达数十万篇,学术园地欣欣向荣,但隐藏在这种繁华背后的一些现象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忧思。在我国社会经济转型过程中,学术媒介内部的竞争随之加剧。一些人放弃了学术的使命与尊严,心态浮躁,急功近利,抄袭、剽窃、粗制滥造、盲目跟风。这正在损伤“知识生产机器”。面对急于完成的各种科研课题和任务,有的作者没有时间“精细打磨”自己的“学术成果”,鲜有人将精力花在推敲学术论文的遣词造句上,学术违规甚至学术腐败已经引起各界的关注。

正如大家所看到的,目前的学术期刊编辑界并非净土,受到各种诱因的影响,编辑行为失范程度日益加重。少数编辑人员只顾眼前的经济利益、忙于“拉关系”和创收,以致角色错位,再难以潜心钻研编辑业务,也无心将精力投入到期刊的质量工作中去。有的编辑忽视自身语言文字能力的训练与提高,甚至认为文字表达能力只是雕虫小技,不屑一顾。编辑队伍中,耐得住寂寞的人不多,“咬文嚼字”者后继乏人。这种状况必须尽快加以改变。

内容质量平庸低劣危及学术期刊的生存与发展。由于国内期刊编辑模式没有及时地与国际接轨,不少学术期刊仍沿用过去的“官僚化”编辑模式。陈旧的编辑模式所产生的低效、平庸与低劣已经威胁到中文学术期刊的生存与发展。“我们痛心地看到,在英语学术界招聘与专业人员升迁的过程中,候选人的中文论著一般不被视为正宗的学术成果来计算,即便在香港,有无英文也是学术机构决定评聘或辞退学者的主要标准……一位学者据此推论:长此以往,中国语文的地位在国际学术界将自动消失,中国学术传统亦将终止……”这里,当然存在英语学术界的排外因素,这位学者的推论也明显地依据不足,但如果国内,尤其是祖国大陆的中文学术期刊不能尽快调整编辑模式与优化结构,以改变目前“全、散、小、弱”的状况,甚至期刊文字质量不断下滑,连国内学术界自己的交流都因此而障碍重重,谈何走向世界!

必须赋予编辑以文字质量“把关人”的角色使命

上述状况表明,编辑角色的重新定位势在必行。诚然,面对网络化、数字化及传媒多元化的新态势,不能抱残守缺.抑或留连于“故纸堆”中。汉语文法与汉字改革是历史的必然。我们要有与时代同步的意识与理念,要融入飞速发展的当代,吸收新的元素。但作为编辑人,面对变幻的当今传媒格局,要找准职业的“立足点”,要有自己的“定力”。我认为,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也无论传媒技术如何进步,语言的生命力是永恒的,语言文字将与传媒同行。这是因为,“我们要借语言而活,而语言必须借说话、书写和阅读来表现”,所以,传承语言文字的文明,提高语言文字质量也是编辑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尤其是对学术期刊来说,它传播的是人类最优秀的文化。要成为合格的学术期刊编辑,不但不能轻视语言文字的作用,而且还必须具备高超的语言文字能力,从而把好语言文字关。

文字质量“把关人”或者说“守门人”的任务就是要防止一切不规范的文字使用形式出现在期刊中。其作用类似交通警察,就是要纠正稿件在语言文字使用中的“违章”现象。需要指出的是,在“把关”过程中,要尊重科学规律和遵守《著作权法》。由于学术期刊编辑工作是属于学术传播体系的组成部分,因此,要尊重科学与学术的规律,要尊重作者,应当“仔细揣摩文稿的内涵和作者的行文习惯,熟练地掌握语言规律,并得心应手地用之于编辑工作,最大限度地提高出版物的质量”。要注意保持作者的写作风格,不能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对待来稿或作者。

(作者单位:西南政法大学学报编辑部)

离职发言稿篇7

【关键词】新闻通稿;现代传播环境;变化;发展趋势

新闻通稿最先运用于新闻通讯社。起初,新闻通讯社将采写到的一些重要新闻,以统一的稿件方式发给需要稿件的媒体,这种统一的稿件就是新闻通稿。经过不断演变,现今政府、企业、社团等组织,在遇到突发事件、紧急情况、热点问题、危机公关时,自行组织撰写稿件,并主动提供给各类媒体,借助媒体平台统一向社会公众,说明、解释相关情况,阐述观点立场,以统一宣传口径,营造有利于组织的舆论氛围,达到理想的公关效果。在传播条件、传播环境大为不同的今天,新闻通稿或延续原有特点,或出现新的变化和发展趋势,呈现出利弊兼具的特点。

新闻通稿被“重用”

如今,除传统媒体(报纸、电视、广播)外,互联网和被誉为“第五媒体”的手机媒体方兴未艾。媒介的多样化使得受众对媒介的选择更有余地,接受信息的渠道更为丰富,接触信息的总量愈加庞大;传播也由传统的线性传播向非线性传播转变。爆炸式增长的信息使得信息良莠不齐、真假难辨。面对海量信息,受众的辨知、识别能力越来越弱,价值信息常被不良信息干扰、埋没、驱逐。一旦危机出现,小道消息、谣言、传言将不胫而走,并被无限放大和传播,极易引发公众猜疑、社会动荡。正因为意识到了这一点,各类组织越发倾向在危机发生、调查、善后处理等阶段,向社会和大众权威新闻通稿。如2011年5月26日,江西抚州发生连环爆炸,网络上关于此次爆炸的时间、地点、伤亡、原因等说法不一,甚至偏离事实。抚州市委宣传部在第一时间证实了事件,并作简要介绍。待事件有了初步结果之后,及时向国内新闻通稿。5月27日,新华社罕见地就这一突发事件英文新闻通稿,新华社在通稿中简要介绍了事故发生原因、伤亡人数。权威部门、权威媒体的新闻通稿有效地回应了社会关切,打消了公众猜疑,正确引导了大众舆论,特别是网络舆情,防止了谣言恶传和大众情绪波动,维护了社会稳定。

新闻通稿被“滥用”

由于新闻通稿在回应关切、引导舆论、还原真相、击破谣言、危机公关、扩大影响和提升形象等方面具有其他文字不可比拟的优势,所以,众多的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频繁甚至泛滥地新闻通稿。一时间,新闻通稿主体呈多元化,级别呈层次化,主题呈多样化,内容呈同质化,其公信力、权威性大打折扣。部分组织通过权力的干预向其能控制的媒体与新闻事实南辕北辙的通稿,以掩盖事实真相,欺骗公众,掩饰自己失职渎职,维护自身特殊利益。2010年6月1日,某地发生拆迁血案,当地政府新闻通稿,将自己说成无辜,肇事者凶残至极,把血案的责任推到肇事者身上。这很快被新华社《望东方杂志》全盘,之后,当地政府保持惊人的沉默。有时,媒体受到通稿提供单位的利益干扰,将人为策划的“宣传性事件”、“关系稿”、公关新闻,甚至是有偿新闻作为新闻通稿予以,使新闻通稿丧失中立态度,陷入利益泥潭,误导受众,产生了极为恶劣的影响。

新闻通稿被“活用”

新闻通稿理论和实务对于业内人士来说耳熟能详,但相对于一些机关、企事业单位来说则相对比较陌生;或者这些组织与媒体未能建立新闻机制;或者即使建立新闻机制,但对新闻通稿何时发、如何发了解甚微,往往会错过最佳时机,影响公关效果。此时,互联网传播速度快,在组织和媒体间承接互动的媒介成为组织和媒体间的桥梁。经过发展,互联网开始为各类组织提供新闻媒体公关、新闻媒体报道、新闻通稿等服务、咨询与策划活动,形成了各类组织与媒体间互动传播的网络平台,比较典型的有“新闻通稿网”。这一平台的构建帮助传播者(组织)为传媒者(媒体)提供有价值信息,方便媒体采编、。为传媒人降低信息采集成本,提高信息效率,同时给相关组织省却采写、联系媒体之步骤。是继B2B、B2C电子商务模式之后,开创组织与媒体O2M(Organization To Media)互动传播模式,填补了中国组织与媒体网络互动传播的空白。这一模式的出现,对新闻通稿的专业化发展和速度化采编产生了积极影响。

新闻通稿被“商用”

新闻通稿的这种变化相对于上述第三点表现得更加专业、更加细化、更加具有商品属性。淘宝、当当、卓越等电子商务网站将时下流行的B2C电子商务模式演绎得淋漓尽致,各类商品(含虚拟货币)均能在几大电子商务网站上交易,其中不乏新闻通稿这种刚展露出商品属性的物品。在淘宝网中键入“新闻通稿”,有14个新闻通稿、编辑商家显示出来。通过虚拟业务接触,得知这些、编辑的商家,一般背后拥有一支稳定的写作队伍,或是具有重点院校中文系本科及以上学历,或是杂志社、报纸等兼职记者编辑,或是从事过网络编辑、公关撰稿和广告文案工作,写作经验较为丰富。、编辑新闻通稿的交易流程和网购无异,不同的只是交易的商品是文字而已。一般情况下,顾客先在线咨询,提出写作要求,说明交稿时间,留下邮箱和电话;然后,拍下相应宝贝并付款给支付宝;商家随即安排专人精心创作;创作完成之后商家将稿件发至顾客邮箱,并电话通知;之后,“卖家”会根据“买家”要求对稿件进行修改,并在后台(邮箱、QQ等)再次“发货”;最后,“买家”在后台确认收货,同意支付宝下款,并进行评价。也许受到传统观念制约,各类组织还不习惯新闻通稿初露端倪的商品属性,编辑业务关注度还不够高,交易量还不够活跃。但这种新的变化昭示的是新闻通稿的产业功能和经济活力,随着各类组织对公共关系越加重视,专业的新闻通稿、编辑业务将会受到更多的欢迎。

20世纪30年代,广播剧《火星人入侵地球》引起全美恐慌。在五种媒体常出组合拳的今天,大众传播效果影响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在网络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新闻通稿展示出的统治力和重要性,初步显露出的商品属性,伴随而至的诸多问题也不容忽视。要充分发挥新闻通稿的作用,就要发挥其优势,削弱其劣势,这需要标本兼治,内外兼合,具体说来从四方面着手:

遵循新闻本质,提高新闻通稿真实度

真实是新闻的本质。总书记曾指出:“要坚持讲真话、报实情,实事求是地反映情况,坚决反对弄虚作假。”新闻通稿本质上仍是新闻,必须遵循真实这一根本规律。坚持新闻的真实性也是尊重受众知情权的一种体现。现代传播环境的变化使得传播者与受众之间无明显界限,传播者有可能是受众,受众也有可能是传播者。当突发事件或者危机发生时,受众就是传播者,他们的所见所闻就是信息,网络就是他们信息的平台。如果相关组织以推诿罪责、维护自身利益为目的,借通稿掩盖歪曲事实的真相,无疑是掩耳盗铃之举。在现代信息市场自净之后,必将真假立判,虚假信息便成为欺骗受众知情权的一场闹剧,成为自毁公信力、公共形象的愚蠢之作。对于突发事件中的紧急情况、热点问题中的负面情况,各类组织应真诚对待,不加掩饰,确实关系社会稳定的,允许有所“保留”,但绝对不能讲假话。稿件在报道有损组织形象的负面信息的同时,可充分表达组织采取的应急处置行动和组织领导人亲力亲为的务实之举,通过调动各类力量对事态进行科学控制和善后处理,以合理的调查、解释赢得受众的认同和支持,从而修复受损的组织形象,重新赢得社会大众的尊重及信赖。

履行把关人职责,确保新闻通稿质量

传播学中,把关人在传播者与受众之间起着决定继续或中止信息传递的作用,起着信息审核、过滤作用。从整个社会来看,传播媒介是全社会信息流通的把关人;从传媒内部来看,不同的媒介具有不同的把关人,对于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介,新闻信息在提供、采集、写作、编辑和报道的全过程都存在把关人,但其中编辑对新闻信息的取舍最为重要。新闻通稿作为专业性很强的文种,采写、编辑、过程较为严格。因此,采写、编辑、各环节的把关人都应遵循新闻规律,特别注意新闻通稿内容是否与事实相符,措辞是否恰当,要考虑到出去所产生的社会反响,能否起到预期效果。特别要以新闻职业道德自律,自我约束、自我监督,坚决反对并抵制虚假新闻、“宣传性事件”、“关系稿”、公关新闻和有偿新闻,力求以公正、中立的态度报道事件,还原真相,引导舆论,维护公信力。

强化商品属性,释放新闻通稿活力

有人担忧新闻通稿被赋予商品属性后,会使创作人成为组织的“御用笔杆子”,会影响到新闻的真实性、公正性。这种担心不无道理。也许在新闻通稿市场化、产业化的初期,一些媒体为了经济利益,为了市场占有率,会盲目迎合客户的需要,出现诸如“有偿新闻”、“关系稿”等违背新闻原则的情况。但是,一个产业、一个市场有自己的行业规则,有自己的自净能力,有自己的竞争环境。在新闻通稿市场不断成熟、讲究长远效益的环境下,那些违反行业规则,背离新闻规律,投机取巧的新闻通稿必将遭到行业鄙夷和受众唾弃,其自然也就失去了受众和市场。当然,在这个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需要相关部门对其进行适当的引导和扶持,特别是要出台鼓励新闻产品商品属性发展政策,放宽新闻产品商品属性的相关权限,激活新闻产品商品属性的活力,力求在政策层面为新闻产品商品属性发展扫清障碍,促进新闻产品的繁荣。

加大教育监督力度,促进新闻通稿健康发展

在新闻通稿传播链中,宣传者是核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关系到新闻通稿的写作质量和传播质量。作为宣传者培养摇篮的各大高校或教育基地,在培养过程中要注重新闻真实性、新闻职业道德以及相关传播学知识的传授,要结合西方优秀的新闻思想进行教育,并注重运用正反两方面例子教学,多角度、多层面、多方式提升宣传工作者的新闻综合素养,从源头上提升新闻通稿的质量。同时,要出台专门的、操作性强的新闻法规,对新闻创作、传播过程以及效果等方面层层规范,对各种新闻现象分门别类、概括归纳,以更加细化的规章制度及政策,更加科学的处理方式,规范新闻通稿在内的各类新闻行为,为打击各种新闻违法行为提供法律依据,推进新闻工作的法治化进程。监管方面,新闻监管部门要加大对新闻通稿写作、的审核、监督、检查、问责力度,一方面严格限制各类组织,尤其是企业组织新闻通稿,要求新闻通稿单位在时要报监管部门备案;另一方面要建立新闻通稿问责制度,对违背新闻事实,引起公众反感,误导舆论方向,造成极坏影响的新闻通稿作者和者,要追究其责任。

在新闻通稿广泛运用的今天,根本上需要新闻教育者、新闻工作者,以新观念、新思路、新举措适应现代传播环境变化,使新闻通稿进一步规范、进一步商品化,最终将新闻通稿用好、用活。

(本文为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2011年度规划项目《新闻通稿在现代传播环境下的变化及发展趋势》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XW1111)

(朱小阳为上饶师范学院文传学院副教授;陈春敏为江西省遂川县纪检干部)

离职发言稿篇8

关键词:贴近实际 贴近职工 贴近时代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新闻出版业蓬勃发展,其中企业报如雨后春笋,发展至今又面临着新媒体的竞争。而企业职工对企业自身的报纸却情有独钟充满特殊情感,探其原因,源于企业报的贴近性,即“贴近实际、贴近一线、贴近职工、贴近生活、贴近时代”。

1.围绕中心 服务大局

企业报是企业党委的喉舌,是企业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工具,也是企业党委重大决策、改革发展工作部署的重要宣传阵地。企业报首先要当好党委的喉舌,才能更好发挥贴近性这一优势,满足读者需要。只有企业欣欣向荣,效益不断增长,职工的生活质量才能稳步提高。因此,企业的大政方针、改革举措、重大决策等等,都为广大职工及家属所关注。

比如,2005年2月,国务院批复首钢搬迁调整方案后,首钢党委接连推出产能转移、安全压产、安置富余人员等一系列重大举措,逐步压缩和停止北京钢铁冶炼生产,并在河北迁安、曹妃甸等地建设新基地。首钢的搬迁牵系着几十万职工家属的心。为此,《首钢日报》连续在版面的显著位置介绍了首钢搬迁方案内容,刊发曹妃甸、迁安等新基地工程进展动态的报道,深受职工欢迎。

又如,当首钢进入了转型发展的新阶段后,大家都十分关注目前首钢北京园区建设的情况,为此,《首钢日报》推出专栏《牢记使命,精准定位,时不我待,加快首钢北京园区建设》,及时播报相关消息,满足广大职工了解首钢园区建设的知情需求。

2.加强服务 贴近职工

企业报既是企业党委的喉舌,又是职工群众的心声,因此,既要贴近企业党委中心工作,又要贴近职工群众。告诫全党,党只有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这为我们的企业报增强贴近性指明了方向。

增强贴近性,关键要树立群众观点。这就要求报纸的记者、编辑必须了解本企业的职工群众,熟悉他们的生产、工作、生活情况,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知道他们的理想、追求、愿望、要求、兴趣、爱好等等。还要了解他们的“口味”。不同层次的职工,需求也不尽相同,要根据他们不同的文化层次,在宣传报道上做不同的安排,多侧面、多渠道地提供精神食粮,回答和解决热点问题,从而“看人下菜”,满足职工群众的不同需要。

为此,企业报的记者不应只满足于跑机关、找领导、泡会议、抄材料,而要深入到职工群众中去,与他们打成一片,与他们交朋友,和他们平等地交谈,拉家常。只有这样,才能采写出真实的、反映职工群众生活的、实实在在、有血有肉的新闻作品来。《首钢日报》按照“走转改”的要求,深入一线,打造了“岗位见闻”等专栏,让一线职工上头版、上头条。聚焦一线职工工作和生活,捕捉、挖掘班组、岗位职工在“三创”实践活动中,为“双百”目标实现和完成全年任务努力拼搏的典型事例。

针对近年来首钢一业多地,重点工程建设者远离家园和亲人,日夜在工地拼搏奉献的实情,策划开办了“连心桥”、“记者在一线”等栏目。连续采写互动报道,在第一时间刊登一线职工事迹,随后又采写刊发其亲人近况的稿件和照片,拉近了两地的距离,在职工与企业,职工与家庭之间架起了连心的桥。

3.改进文风 鲜活生动

增强企业报的贴近性,还要注意改进文风,多写多发特写、现场新闻以及为群众解惑答疑的带有分析性、思考性的文章,短小精炼, 不说套话、空话、官话,不搞概念堆砌,尽量把稿件中的“水分”挤干。职工群众的语言是十分丰富的。许多群众语言在表事、明理、达意等方面是十分精确、幽默、机智,往往一两句话可以胜过长篇大论的官样文字。所以,无论是记者还是编辑都应尽可能多深入一线,面向基层,虚心拜职工群众为师。学习职工群众流传的带有浓厚的工人特色的“特殊”语言,并将其恰如其分地应用到新闻写作中去,采写出生动、鲜活的新闻。

增强企业报的贴近性,改进文风,提高编辑的素质是关键因素之一。记者深入一线,采写鲜活生动,如果被编辑改得面目全非,岂不前功尽弃。 因此,增强报纸的贴近性,除了记者努力写好新闻外,还需要编辑有基层的体验,过硬的文字功底,在编辑工作中才能够锦上添花。

首先,在新闻编辑工作中,编辑要在尊重作者(含记者)风格的基础上,通过制作标题、修改导语、调整文章结构等手段,来突出、强化满足“五个贴近”的新闻。其次,要求编辑从记者所写新闻稿件中,寻找最与读者关联的新闻点,然后与记者交流互动,围绕这一新闻点补充采访,或重新写作。第三,从贴近性出发安排版面。版面是报纸的另一种重要语言,版面语言可以体现一家报纸的风格和办报理念。把读者放在心中,排版中巧妙利用版面语言,以达到增强报纸贴近性的效果。如通过稿件位置的安排、标题字体运用和字号的大小、线条粗细、色彩浓淡及图片的运用,或通过相关稿件的组合、稿件与图片的搭配,来突出、强化和放大读者关注度高、读者喜闻乐见的新闻,形成强烈的视觉效果。

4.开阔视野 贴近时代

企业报有了本企业特色还不够,还应该具有时代特色。企业报是企业联系社会的纽带,是企业职工了解社会以及其它企业情况的重要渠道之一。因此,企业报要由过去封闭型转向开放型,让读者在关注自身企业的同时,也关注同行业及兄弟企业,向上下游企业延伸,向社会开放。全方位、大视角、立体化,让读者从报纸上感受到时代大潮的涌动,呼吸到外界清新的空气,激励本企业职工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首钢日报》近年来不断创新,以第三版为例,分为“企业文化”、“钢铁信息”、“理论专刊”、“经济管理”、“时尚生活”等板块,及时刊发国内外科技、管理等方面创新动态、先进企业经验等。并将触角伸向人们关注的热点――文化创意产业等方面,介绍了国际有名的鲁尔工业区、北威州国际建筑、“798”厂、美国苏荷,即休斯顿南街老工业区等,为首钢老厂区的保护、开发提供了借鉴。

上一篇:征文发言稿范文 下一篇:文明发言稿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