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发言稿范文

时间:2023-10-16 18:29:11

高效课堂发言稿

高效课堂发言稿篇1

非常荣幸地与大家交流探讨如何构建高效课堂,我的点滴体会为“运用简笔画教学,提高英语课堂效益”,如有不当之处,请不吝赐教:

参加工作十多年来,一直在农村中学任教(2010年9月,考录为汶上县第二实验中学教师)。前些年,由于各种原因,农村中学硬件设施(主要是多媒体)匮乏,班额较大(最多时达104人/班),课堂教学费时低效。出于个人爱好,我在课堂上使用简笔画教授新单词(主要是名词和动词),学生非常新奇,注意力非常集中,课堂气氛比较愉快,师生关系融洽,课下检测单词,学生思维活跃,印象深刻,识记效率较高。而后,在集体备课集思广益和教研员刘淑霞老师悉心指导的基础上,我们把简笔画教学贯穿到英语教学的全过程中(导课、教新词、教句型、教语法、教对话和课文等)。

英语课不是美术课,英语课堂简笔画要体现它的本质——简而快,配有的言词言简意赅,切勿把大量的时间专注于绘画。为此,我校教师把简笔画(simple stroke drawing )叫做line drawing 或stick or match pictures. 至于简笔画素材,我们英语教师通过搜集、上网查询、购买图书等方式,把每单元的简笔画分类整理入档,达到资源共享永享,从而提高了全体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效益

对于简笔画的特点及功能的相关套话,(简笔画是进行直观教学的辅助手段,以其直观、概括、简洁和充满表现力、感染力的特点,融知识性、趣味性、综合性于一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给学生提供了听、说、读、写、练的机会…… 简笔画教学,边讲边画,虚实并举,视听结合,省时、省力、省料,随时修改,克服了多媒体课件制作时间长、新创意在课堂上难修改及课堂节奏快学生无整体概念等弊端……)不再一一赘述,我只谈谈我校教师在课堂中简笔画的实效运用,以便抛砖引玉。

一、运用简笔画教词汇。

简笔画可用来解释词的本义,避免用母语教外语单词的弊病,通过简笔画进行直观演示、讲解、释义词汇,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但对于词汇的识记和运用,除了配以图片简笔画外,我们英语组还采取了以下方法:

(1)单词现原形(主要是名词),结合其形状或体态,灵活艺术书写部分字母。

如  giraffe  octopus  elephant  broom等

(2)单词组群,即相关或相反的单词用简笔画组合。

如 反义词组 heavy  light ,频度副词 always  usually  often  sometimes  seldom  never的用法差异,用简笔画可使学生一目了然,心领意会。

(3 ) 创设词族情境。

如方位介词家族  on 、 in 、 between 、 over、 above 、 below in front of 、 in the front of  、 in the middle of …

这样一来,生疏单词的识记便富有趣味性和艺术性,不但给学生强烈的感官刺激,同时也是情绪刺激,这种更高形式的刺激不需要反复强化和操作,便能长期不忘、长期有效,这就是大大促进了英语教学的速效,高效和长效。

二、运用简笔画教句型

简笔画既可用来教单词,又可用来教句型。

例如七年级新生学习this 、that时画出一大一小、一远一近两个事物,练习 this is a/an…  that is a/an … 再如:教英语中不易区分和掌握的句型“he has gone to … 和he has been to …恰到好处的用两个简笔画表示,直接看出使用区别,显而易见的理解它们的意义。这样,一些教起来抽象乏味、听起来枯燥难懂的教学内容变得具体化,形态化,直观化和趣味化。

三、运用简笔画教语法

语法概念如果通过形象比较进行教学,易于理解和掌握。如教“名词复数”这项语法知识,可先画一个苹果,教“an apple ”,再画一 个苹果,教“two apples”,让学生注意观察,动脑分析,总结出语罚上的变化,使学生独立获得成就感,不仅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观察、思维、想象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而且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能在寓教于乐的和谐气氛中学会知识。

四、运用简笔画教对话和短文

在教改实践中,情境教学方法更为教育者们重视,它的主要特点是让学生置身于一种真实或准真实的环境中,进行学习。而简笔画教学正是一种创设情境的教学,对学生特别是七年级学生有很大的趣味性和启发性作用。

例如:go for it七年级上册unit7询问价格谈论衣物听说课,简笔画展现一个准真实的语言情境,学生通过简洁直观的视图对所听内容留下深刻印象,获取了直接信息,有助于语言向言语的转变。

再如:go for it七年级上册unit11 谈论日常活动和作息时间读写课,由于画面的情节性、连贯性及启迪性,充分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了学生兴趣,学生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充分构思、创新、进行交际性的讨论活动,锻炼说和写的能力。

经过教学实践,我校教师深深体会到简笔画教学使英语课堂富有直观性、趣味性、审美性、艺术性、时效性和实际性,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

最后,借鉴一幅漫画(英语教师的秘诀—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并保持这种注意)来体现我的教学风格:兴趣是集中意识的前提,是克服困难的动力,方法总比困难多,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就可以使学习有效,高效和长效。

高效课堂发言稿篇2

“讲学稿”在促进学生课前预习,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巩固课后学习内容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它最大限度地缩小“课程──教材──课堂──学生”的落差。学生在运用“讲学稿”进行学习的过程中,自主探究、发现、概括、推理,经历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分析研究――获得结论的科学的认知过程,“在做中学”。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更好地设计英语“讲学稿”呢?

在设计英语“讲学稿”时要认真考虑以下这些问题:(1)学生是否已经具备了学习新知识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以及相应的生活经验背景;(2)哪些内容学生通过预习已经了解和掌握,不需要教师的系统讲解;(3)哪些知识是重点、难点,需要教师在课堂上点拨、引导和讲解;(4)哪些内容会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成为课堂的兴奋点;(5)教学内容如何组织和处理;(6)教学活动的进程如何安排。

设计英语“讲学稿”时,可以通过“学习目标――课前准备――课堂学习――练习巩固――反馈回想”五个教学环节来整合教材内容,减少教学环节,优化课堂结构,实现学习目标,提高课堂效率。

1.学习目标

在讲学稿的开头,对学生提出明确的多元化学习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实践证明学生只有明确了学习目标,学习才有方向,才能变得主动而积极。

2.课前准备

课前准备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巩固上节的内容,同时对本节内容的学习进行有针对性的预习。主要内容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指导预习,教给预习方法:在讲学稿上简要地指导学生听说训练、单词识记和阅读课文等预习方法,教给他们英语学习的一般规律,引导他们自觉学习、学会发现和学会思考,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要我学会”为“我要学会”,为他们整个初中阶段的学习乃至终生主动学习架桥铺路。例如:阅读短文可指导学生如何在阅读中推测词义,辨认主题句,寻找支撑句,确定文章主题、推断故事结局等阅读技巧以及介绍“Skimming”和“Scanning”等阅读方法。

(2)自主探究: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根据预习中出现的知识点和语法,在讲学稿上通过举例、比较、分析等方法,帮助学生解决。可以有以下几种方法:一是提供大量的实例,让学生自己比较归纳。二是以旧带新,加强对知识的梳理,让学生融会贯通。

(3)预习自测:学生在有目标、有指导的基础上,完成相应的预习作业,这样能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更加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和主动探索的自觉性和积极性。预习作业题型可以多种多样,如:单词拼写,词组翻译,动词填空,句式变换等等。

(4)预习问题:在讲学稿上设计一块栏目,让学生提出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希望老师能在课堂上帮助解决,同时也使学生能真正带着问题走向课堂。

(5)预习检查:上课前检查全部或部分学生的预习作业,并对他们的预习结果进行分析。这样做不但可以督促学生去预习,强化他们的预习习惯,而且老师通过检查、分析,可以对学生预习中反映出来的问题进行提炼、归因。然后,有针对性地设计课堂教学活动,这样,课堂教学的效率就会得到提高。另一方面,教师可进行个别化的纠治性教学,即为那些在正常教学中成绩不能满意的学生进行专门的指导与教学。这样,集体教学与个别指导有机结合,既能使大部分同学学有所得,也能使基础差的同学跟得上,学得进,避免少部分同学因成绩不理想而失去兴趣,丧失信心。

3.课堂学习

这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教师传授知识、解答疑惑、培养能力的过程。此时,要以学生为本,挖掘学生的潜能,强化学生个性的发挥,满足学生个体的需要,呈现学习能力。在这个重要的教学环节中要求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地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通过学生的展示,教师发现问题,适时点拨,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课堂上,教师的角色是“导演”而不是“演员”,教师要善于巧妙地“挑起事端”,“引起争议”,让学生对教材中的疑、难点在激烈的争论中,民主、和谐的交流中得到解决,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4.练习巩固

前面的教学环节只是帮助学生感知语言知识,而没有达到运用层次,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必须进一步地进行一些语言实践活动:(1)对课文或对话中的重要语言点进行有层次、多角度地听、说、读、写训练,以达到“四会”要求;(2)通过编对话、表演、朗读、复述、句式变换等训练活动,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提高运用能力。

5.反馈回想

通过这个环节,老师可以了解教情、学情,及时调节教学,改进教学,也利于学生及时看到自己学习的成绩,增强成就感,产生继续学习的欲望。

高效课堂发言稿篇3

一、讲学稿实际运用的有效性

1.克服备课过程中的形式主义,消除教师的无效劳动

教学的认识活动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学生主体的活动和主体自身的发展都是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完成的。“讲学稿”教学给我们搭建了这样一个教与学的平台:有效地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让学生知道要学什么,如何学。“讲学稿”教学,是以“讲学稿”为操作材料,以教师调控为手段,注重学法指导,突出学生自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从而提高教学有效性。讲学稿上的学习内容已覆盖当堂的课后作业,这样的学习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进一步提高了学习的实效性。

2.做好使用讲学稿的前期工作

使用讲学稿进行教学,要求设计统一格式的课堂学习材料――讲学稿,学生人手一份。每一课时一个讲学稿。讲学稿的内容直接影响学生一节课学习的效果和教师教学行为。为提高讲学稿的质量,有效发挥讲学稿的作用,编写讲学稿应重点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备教材,教材内容的编排是呈线性上升,知识构建“环环相扣”,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局部到整体。孤立来看,每一个内容都是重要的,缺一不可。但从整体上看,却有主干和枝叶之分。备学生,教师要结合自己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学生的“学”出发,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接受能力。备内容,做到精心选题,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得到更好的训练。

3.有效地落实课前预习,实现课堂教学的有的放矢

绝大多数学生不愿也无法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一般不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更不能学会学习。

4.实现课堂教学方法及师生角色的转变

“讲学稿”教学模式,有效地解决了传统课堂教学中“满堂灌”的一系列弊端。关注学生学习差异,关注学生学习的心理感受,在整体感知、合作探究两方面精心设计问题,为学生研讨交流、深入探讨搭建平台。

5.实现学生作业的主动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作业是学生掌握和巩固知识的第一实践应用过程,是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传统教法总是把大量作业留到课外,学生任务重,心理压力大,处于被动学习,完不成者靠抄袭他人的作业来解决,长此以往,厌学心理产生,直接影响我国人口素质的提高。

二、课堂上使用讲学稿须注意的几个问题

讲学稿教学的精髓是“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正所谓“练在讲之前,讲在关键处”。

1.语言尽量简练,当讲则讲,且必须讲得让学生清楚、明白

如,在刚学习尺规作图:“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时,由于学生没有经验,老师就应该在课堂一边讲解(口述做法)一边示范(黑板上画),同时让学生模仿。

2.对讲学稿上的例题处理

对于例题,虽然有的学生在教师讲解前就完成了,但是必要的解题格式教师应该在黑板上板书出来,加深学生的印象和给学生一个标准的范例过程,不能口头讲解或投影带过。

3.适当准备教具,制作课件

教学并不是准备好一张讲学稿就行了,有时还要根据学习内容的需要,适当准备教具、制作课件,为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铺路。

4.合理安排时间,重视批改及反馈

教师在课堂上应留有充足的时间给学生进行练习,同时巡回批改学生的讲学稿,针对学生个体出现的问题,进行面对面辅导。收集学生的共性问题,进行集体讲解。对学生都能解决的问题通过实物投影展示结果,供全班同学参考。一般情况下一节45分钟的课教师讲解不超过15分钟。

5.营造和谐平等的学习氛围

“亲其师而信其道”,平时教师要与学生多沟通,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在课堂上,就容易营造平等、亲和、融洽的教学氛围,师生之间的活动充满民主与和谐,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催化剂。

6.真诚地关注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学困生”

在课堂上,教师应多围着基础差的学生转,面对学生遇到的困难应给予及时帮助和解决;面对学生的错误,要一一耐心请他们说说理由,再帮助他们找出问题所在;面对学生的进步,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

三、做好讲学稿的反馈工作

因学生存在学习能力、基础和理解的差异,为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教师要做好几个方面的反思:

1.通过学生的课堂反馈,讲学稿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如何改?

2.有多少学生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为何有的学生没有掌握?

3.哪些知识点没讲到位,下次应该如何组织教学?

4.学生哪些知识掌握得好,哪些掌握得不好?

5.本节课成功的地方是什么,如何借鉴本节课的成功之处?

6.下节课如何处理这节课遗留的问题?

高效课堂发言稿篇4

一、更新观念,运用理论指导实践

广州市第六十六中学一方面学习理论,更新观念,了解和明确开展课堂改革的意义,以理论指导课改,以理论贯穿实践,使课改能够有序开展。另一方面,通过参观学习、聘请专家指导的方式,汲取优秀的课改经验,让教师教学能力获得更大的提升,以此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对课改的认识,确保课改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尽可能减少“盲目课改”和仅凭经验进行课改所产生的风险。

二、实践三元整合导学模式,推进课堂改革

1.边学习边实践,课改促课堂增效率

经过几个月的理论学习与培训,2011年10月,学校全面实施“三元整合导学模式”,在校内营造课改宣传气氛,各班教室出课改墙报,学校宣传栏登有课改意义、要求的文章,同时由教师根据三元整合导学模式的理论要求编写和修改导学稿。导学稿由备课组讨论定稿,有执笔人、审稿人,表达务必要求规范,作为资料以备今后各年级使用。经过大半年的努力,师生学习了各种相关的理论知识,完成了课堂实践,从最初的不适应,到后来师生、家长都一致认同课堂改革的必要性,取得了可喜的效果。课堂改革促进了教学效率的提高。在课堂上,学生们普遍都能主动发言,说出自己的看法与认识,课堂气氛宽松、愉快,师生关系和谐融洽,课堂教学效率大为提高;课堂以外,学生们充分利用教室前后的黑板展示自己的思维,表达个人见解;回到家里以后,学生们主动学习,积极完成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2.改革管理机制,促进课改有效落实

为了保障课改顺利实施,学校专门成立课改小组,校长任组长,每天上、下午由行政值日检查上课情况。每级、每班成立“课改管理小组”,教务处、德育处两位主任每周负责检查汇总,并在教师会上作点评;每周每级规定有一节示范课,让教师观摩研讨;每个学期用七周时间开展“课改课比武大赛”,鼓励教师通过竞赛的方式,提高个人的专业能力。通过一系列强有力措施,有效地推动了课改工作的落实。

3.规范过程管理,保证课改有序推进

从一开始实施课改,学校就明确规范导学稿编写要求,对集体备课人选、撰稿人、审稿人、字体、编号、课型、教学目标、例题、选做题等作出具体要求。课堂上严格按照三元整合导学模式导学课的“两段六步”教学流程实施;自主课教师少讲多辅导、巡堂多指导,教师下到学生之中,鼓励学生多看、多想、多做,不要求学生都做完导学稿,但要求学生务必读完,做到心中有数;探究课多鼓励学生展示、质疑,教师精讲重点内容、巧讲难点内容,通过归纳总结,发挥才华,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主要讲四点:一是讲难点,讲知识结构,总结本课知识,让学生形成知识结构图;二是讲方法,结合精心选择的例题,介绍一种学生不知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或解题步骤,让学生掌握方法;三是讲思想,教师要说明知识中蕴含哪些思想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提升学生的精神气质;四是讲规律,教师应该将规律性、经验性的东西传授给学生。在备好个人课以后,教师还要参加集体备课,通过汲取不同教师的思路、方法,提升个人的教学能力,拓宽视野,并在课前、课中、课后关注导学稿的落实、纠正以及反思等。

4.创新德育模式,促进课改稳步推进

学校在推行课改时,还对德育模式进行了改革,由过去的制度管理过渡到学生自主管理,以此发展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所谓的德育模式改革,主要是指由团委、学生会干部组织对学生进行课堂礼仪、宿舍管理、值日卫生、文明礼仪等多项扣分、加分管理,让学生在日常生活小节中养成良好的习惯。在改革德育的模式中,身教重于言行,教师引导学生参加各种活动,在生活中体会德育的重要性。如参观大学城科学馆、到民营企业社会实践可以让学生切身体会个人素质对集体的重要意义;再如在校园进行“十佳学生评选”、“高三毕业班百日宣誓及拓展活动”等,让优秀的学生作为榜样,带动全体学生共同进步。教师在进行德育时,可以用特殊主题引导学生参与,可以用别开生面的活动作为载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自觉提高个人素质,从而为课改工作打下思想基础。

5.课题引领,提升教师科研能力

通过课堂改革,学校的教学走出了困境,教学质量得到了很大提高,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在完成课程大纲要求的必修课以外,学校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参与备课组正常的教研活动外,学校还组织了课改课“比武大赛”,要求教师写课后反思,让他们对开展课堂改革后遇到的问题,解决过程中遇到的困惑,进行专门的小课题研究。如怎样解决自主学习课中“兵”教“兵”的问题?如何落实导学稿中的教学目标才真正符合学情?在学校的热情支持下,教师们投身教研的热情非常高,相继写出质量较高的教科研论文,有30多篇论文交到市区校进行评比,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获得了广泛的赞誉。

三、开展三元整合导学模式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是全面深入落实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学校应该开齐课程、开足课时,而全部课程主要指的是研究性学习、校本课程、社团活动三大板块。课改不但要大面积提升高考成绩,而且要成为推动学校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新动力。

二是将教学的有效性建立在科学性的基础之上。教师遵循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综合运用现代科学心理学理论和三元整合导学思想设计、实施及评价教学活动。学校要切实减轻师生负担,避免教改在经验型中徘徊,避免增加师生的压力。

三是既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又不轻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树立科学的课堂教学观,通过构建新型的课堂教学组织和科学的教学流程,整合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对教学的参与度,杜绝教师包办教学的弊端,落实教师的主导地位。

四是根据生源实际,重组教材,最大限度地提升导学稿的导学功能。导学稿是三元整合导学模式中师生实施教与学的文稿和依据,它不同于学案和讲学稿,更不同于传统的教案或练习卷。导学稿充分渗透了现代学习理论和三元导学思想,对教学目标、学科课型、教学策略等都进行了科学设计,使教师的教学紧扣学习心理学原理和学生认知规律,重视不同学情的学习策略指导,突出导教、导学、导测评功能。

经过大半年的三元整合导学模式课堂改革试验,第六十六中学取得了可喜的教学成绩。一方面,多位教师在异地教学,受到教研员和同行的热烈好评;另一方面,学生的总体成绩显著提高,尤其是高三学生的升学率,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同时,学校在素质教育方面的探索也获得颇多赞誉。作为唯一一所普通高中,第六十六中学成为广州市白云区首批课改试点学校,未来将在基础教育领域创造更大的辉煌。

高效课堂发言稿篇5

走进香港的校园,惊异地发现,学生的书包很小、很轻。上课了,学生们的桌面上只有小小的文具袋——没有教材、没有笔记本!在课堂上,教师根据本节课教学内容,发下了一张a4纸,学生们立刻做起来了——这,就是香港的课堂教学工作纸。

笔者和同事分别走访了香港五所学校,并在互联网上大量搜索,了解到“工作纸”是一种教学辅助工具,在港澳地区以及一些发达国家的课堂教学中经常使用,并进一步发现香港教学工作纸和起源于江苏溧水东庐中学的理科讲学稿有异曲同工之妙,也因为地域、背景不同而各有各的精彩。本文谨对香港科学教学工作纸和龙岗科学讲学稿作较深入的对比研究。

一、对比分析

1.编写依据的异同

《香港教育改革大纲》提倡教师依据《生活科学(中一至中三)课程纲要》内容,选择使用多元化教材或者自行编写校本教材,一般不用固定教材。由于《课程纲要》中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活动设计、教学建议活动等编写得非常周全细致,再加上香港教师普遍高学历、高素质的背景,使得香港教师具备博采众家之长的自行编写校本教材的能力,他们的教学工作纸编写也就是围绕着《课程纲要》这个核心进行的,呈现出个性盎然、五彩缤纷的特点。

龙岗科学讲学稿依据深圳市统一使用的浙江版科学教材,同时紧紧围绕《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以及《深圳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说明》的要求进行编写,所以表现出编写的讲学稿一般都是紧扣中考考点对教材进行处理,明确具体,符合深圳科学综合课起步初期的实际情况——教师由单一课程向综合课程转型的过程中专业化程度不够的问题。但是这种单一的教材必然导致讲学稿的编写很少能够拓展发散,局限性较明显。

2.编写人员以及流程的异同

香港由于教师个人素质较高,并且因为对于知识产权的高度重视,所以一般来说工作纸都是独立编写(也有专门机构编写供大家使用),在学校同事中较少有共同完成一份工作纸的情况。在调查中了解到,香港的学校也会要求教师们进行集体备课,比如说圣芳济书院、路德会吕明才中学、赛马会官立中学等。不过,也有很多学校因为老师们普遍课时量大(人均每周课时超过30节),老师们在校的能够集中的时间非常稀少,所以一般而言集体备课仅仅局限于对《课程纲要》的研讨、上课的主要内容等,在细节方面一般就不再深入研究。

龙岗科学讲学稿的备课模式可概括为“专科主备初稿,集体研讨二稿,个人再备三稿,课后反思四稿”,意思是由同一备课组中的专科老师(包括物理、化学、生物、自然地理四个学科内容)提前一周进行主备,每周会有一到两次的半天时间进行集体备课,备课组长以及备课组的老师会详细审查讲学稿的初稿,并提出大家的改进意见;主备在大家的意见基础上进行修改定稿,印刷出来的二稿发给每个老师,每位老师再根据自己班上学生的具体情况,直接在二稿上进行补充或者注明自己的教学流程以及相关活动采取的措施,这就是第三次的个人备课;师生在课堂上共同使用讲学稿之后,每位老师在“讲学稿”的讲学体会栏里填写自己的教学反思,记录成功与教训,使其成为一个不断打磨、不断提升的过程,不仅为下一阶段的复习课提供教学依据,也为下一年的集体备课提供建设性意见。这样的主备——集体备——个人备——反思改进四个层面的教学设计,使得每份讲学稿的设计既有专业性又具有针对性,是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的有机统一。

3.编写类型以及模块的异同

香港科学工作纸种类较多,例如有些学校以“ws”开头的是学生课堂活动记录工作纸,以“bc”开头的代表基本能力训练工作纸,以“pc”开头的是评估用工作纸。由于有很多类型,所以每份单一的工作纸内容相对简单,一般只需一张a4纸即可完成。比如说,有一份关于《人的眼球》的学习工作纸,呈现的只有一幅眼球的图,学生要在图的旁边填写各个部分的名称,并且在下方的表格中填写各部分的构造以及功用。没有多余的语言,直接明了,便于学生在课堂上迅速完成相关知识的练习,也便于教师促进全体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及时了解全体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这就是基本能力训练工作纸。另外还有课堂活动记录工作纸,类似于实验、探究课的实验活动步骤、结论的填写;评估用工作纸即为一份有是非题、选择题、填充题、问答题等的课堂检测题。很多学校为了区别各种类型的工作纸,会用不同颜色的a4纸制作,方便师生在课堂上快捷使用,也利于学生日后归纳整理各种工作纸。

龙岗科学讲学稿将教师的教案和学生的学案“合二为一”,在编写时,往往集课前预习、课堂活动、即时反馈练习、验收学习效果以及课后反思等关键环节汇集在一份讲学稿中。比如说学习《人的眼球》,根据课程标准以及教材就确定了学习目标、预习范围、自主预习·学讲互动、学到了什么——课堂小结、当堂训练、牛刀小试等六个模块。一般而言,讲学稿低年段用a4纸正反面印刷,高年段用a3纸正反面印刷,并且教学中做到“四精四必”——精选、精讲、精练、精批,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补,一方面切实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另一方面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自主学习的状况,以便跟进和个别辅导:

4.使用方法的异同

香港工作纸根据类型不同,使用的时候方法也不同。例如有学校不仅通过个人的力量来解决工作纸上的疑难问题,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来解决。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培桥学校,小组合作学习不仅关注到学生的差异性,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进行互助学习。同时为了促进孩子们进发出更优异的思想火花,他们还设计了在课堂上进行转组的学习活动,让学习水平相当的学生在一起研讨问题,这时体现的是“组内同质、组间异质”。

龙岗科学讲学稿通过教学中的“自主预习→小组讨论→展示交流→质疑思辨→巩固验收”五个环节来达到“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和谐统一”。以一节《变阻器》为例,新课伊始,教师则让学生展示自己在家中收集的有关变阻器的各种实物,有可调台灯、可调电吹风、可调录音机等等,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环节,其实就是学生展示自己预习成果的一种很重要的方式,学生不仅根据老师设计的讲学稿,读懂了教材中文本的东西,同时也在老师的指引下,注重观察生活,学以致用。接着,老师开始组织学生讨论、展示、交流昨天下发的讲学稿,当进行到讲学稿的一个思考题:从一条直导线到滑动变阻器,科学家经历了哪些思考和探索?学生们顿时更加活跃了:

生1:如果是将导线直接接入电路中,那么导线就要像教室那么长了!

转贴于

生2:可以缠绕在一个棍子上,而且要用绝缘体。

生3:我有一个问题,如果是这样缠绕的话,你不怕横向导电吗?

生1:我们可以在导体上包一层绝缘皮。

生3:如果是这样一个个包住的话,每一个都那么肥,你不怕不方便吗?

生1:我们可以改进为在导体上涂一层绝缘漆。

生4:那你全部涂了绝缘漆,不是不能导电了?

生1:正因为是这样,我们可以刮一条滑片经过的路径。

生4:你可以指给我们看看吗?

生1拿起一个滑动变阻器,指出那条划线,并解释着……

在这里是“生生互动,教师主持导戏,从有形中来到无形中去”的课堂,讲学稿设计了问题,学生围绕着问题进行思考、探究、质疑、思辨;在这里应试没有放弃,学生素质——交流、倾听、质疑、思辨的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教师只是在适时的时候进行点拨提升,充分体现了讲学稿的“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特点。最后,教师通过课堂小测进行了本节学习内容的验收,以促进和检测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

二、思考与启迪

1.坚定信念

“2006年学生能力国际评估计划”

(简称pisa)确认我们早已知悉的一些情况,香港十五岁学生的数学及科学能力均位居世界最前列,科学能力跃升至第二位(二三年名列第三位),数学能力则再度名列前茅,排名第三(与另外三个国家,地区同列前位)。

从上面资料可以看到,香港的科学教学有着其成功、独到之处,其中的课堂工作纸也是成功的一个重要环节,这给了在摸索阶段的具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内地理科讲学稿很大的鼓舞,我们应该坚信这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一种高效的手段。

2.扬长避短

(1)学习借鉴香港教学工作纸编写时博采众家之长的特点,综合应用学科知识,我们在编写内地理科讲学稿时,不应拘泥于现有版本的教材,可以适当借鉴其他版本的教材以及理科最新最前沿的知识,在严格遵循《课程标准》的情况下,适当补充、拓展、提高,以弥补已选用的教材的单一性和局限性;

(2)学习借鉴香港课堂教学工作纸的多种类型,根据新授课、复习课、概念课、探究课等课型的不同,将内地理科讲学稿设置出相应的更为贴切、适用的模块;

(3)发扬内地理科讲学稿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互助学习的优势。通过讲学稿,首先一改教师传统的口头布置预习作业时目标不明确、家长督促无抓手、教师检查没依据的弊端,使得预习工作显性化,学生预习有了扶手,家长有了监督对象,老师有了检查载体。其次,在学生完成预习任务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内的互助学习,“兵教兵”的方式,帮助预习有困难的学生解决个人问题,然后教师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交流展示、质疑思辨解决共性问题,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4)学习借鉴香港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的升华版——“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和“组内同质,组间异质”通过转组方式共存的特点,在讲学稿的设计、编写、使用过程中,注重因材施教,培优辅差,不仅关注后进生的转化问题,同时还要关注精英学生的成长问题。

(5)发扬讲学稿将“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完美结合的优势,将“愉快教学”“成功教育”“和谐教育”“情感教学”落到实处。

高效课堂发言稿篇6

论文关键词:英语作文;过程写作法;语块;教学策略

英语写作水平反应了一个人的英语综合能力。英语作文是对词汇量、语法、知识面、表达能力、思维的逻辑性等多方面的考核。自从1987年全国大学英语实施四级考试以来,学生的英语作文质量似乎并没有显著的提高。四级作文分数徘徊在及格线上下,内容陈旧,表达单一,汉语思维痕迹明显。六级作文平均分比四级更低,语句表达不流畅,语言闪光点不多。对于很多学生来说,写作是一件头疼的事情,害怕写作,害怕看自己写出的作文;即便硬凑足了字数,也往往是层次不清、词不达意,错误百出。

根据对大学生平时作文以及四级作文的调查分析发现,他们作文中经常使用的词语或结构往往是中学阶段,甚至是初中阶段所学。大学英语教学中写作教学与学生的写作成绩关系不大。换言之,大学英语学习以及写作教学似乎不能有效地促进和辅导学生的写作,或者说所起的作用有限。这种状况势必影响大学英语教和学的积极性,全面提高大学生英语运用能力前景堪忧。由此,探索大学英语作文教学策略意义重大。

一、大学英语作文教学成效不佳原因分析

分析大学英语作文教学成效不佳,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原因:

1.语言教学理念误区

传统的二语习得理论认为,学习者掌握了语法规则和词汇以后,就能创造性地使用语言。于是很多年英语教学中只注重输入,忽略输出。许多学生尽管词汇量不小,英语书面阅读能力也很强,但是能产出的信息量极小,能真正实际运用在写作中的更是十分有限,作文中的中式英语表达比比皆是。在写作中,他们只能根据自己所能记忆的单词和语法规则硬凑句子,导致句子的准确性和地道性不够,表达不畅,意思不明。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心理语言学和结构语法理论都认为,语块在二语产生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他们认为,语言的流利程度不取决于学习者大脑中储存了多少生成语法规则,而取决于语块储存的数量,语块是人们流利地表达自我的基础。因为语块具备有效提取的优点,还能使说话者的注意力集中在语篇的层次结构而不是单个的词上。Lewis认为“Language consists not of traditional grammar and vocabulary but often of multi-word prefabricated chunks(语言不是由传统概念中的语法和词汇构成的,而往往是由多个词组成的预制块构成)”。换言之,词汇才是语言的基础,构成语言的是语法化的词汇,而不是词汇化的语法;能够将词汇短语以一种整体的或语块的形式去理解和产出是语言习得的重要组成部分。Altenberg 发现约70%的日常口语都由语块构成;McCarthy 也强调语块学习的重要性,指出大量操本族语者的语言都是程式化的。实质上,本族语者之所以语言表达流利,是因为他们大脑中储存了许多可供随时提取使用的、关键领域的语言程式。因此,提高学生的语块意识,注重语块的积累和应用,对于提高英语写作水平有明显作用。

2.写作教学方法失当

国内英语写作教学经常使用的两种方法是:成果写作法(product-based writing approach)和过程写作法(process-based writing approach)。“成果写作法”属于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重点放在写作成品上。主要表现为“教师命题—学生写作—教师批改”,学生学习写作是处于一个孤立的环境,第一稿通常也就是最后一稿,它忽略了学生在写作前、中、后一系列交互,协商和监控等主观能动作用。学生在整个写作过程中极为被动,缺乏写作信心、动机和真正的交际目的,写作能力得不到提高。我国目前的英语写作教学中,教师大多沿用“成果写作法”。教师对作文的评阅也仅限在语法、句子规则等方面,很少涉及语篇方面的要求。这种方法严重地忽略了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主观能动作用,缺乏写作动机和真正的交际目的的写作训练肯定是无效的训练。

鉴于传统写作教学法的弊端,“过程写作法”开始兴起,始于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第一语言教学。20世纪80年代,从事第二语言教学研究的学者Raimes、Zamel和Hedge等将过程法应用于第二语言的写作教学。过程写作法将写作视为一个有交际目的的、复杂的、非线性的交互过程,强调学生在预写、起草、修改、重写和编辑等过程环节中反复的、多层次的交互活动。学生在文章的写作过程中,不仅能通过最后的成稿了解和改进自己的写作,而且能在写作的各个步骤之中逐步地学习写作,积极地解决写作中出现的问题,从根本上提高写作水平。

从模式上看,过程写作法无疑是一个能够使学生对写作保持兴趣,增强想象力和提高写作水平,并使写作更加个人化的一个好方法。从理论上看也是符合逻辑的。然而在实际的应用当中,事情并不是像表面看起来这样简单。到目前为止,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大学英语写作课上,这个方法的应用都或多或少地出现了预想不到的困难。此中的原因颇多,涉及面也较广。首先,过程写作法的实施耗时多,对于以应试为特点的教育非常不现实。我国中学英语教学目的是应对高考,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应对大学英语四、六考试,因此老师通常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完成整个写作过程的活动。其次,目前尚未找到实施这种方法的有效途径。如果在修改作文过程中,学生或者教师还是只限于语法和拼写,那么学生写的初稿和最后一稿差别将极小,效果可想而知。再次,中西方文化差异将影响过程写作法的顺利实施。中国学生不太习惯让自己的同学检查自己的作文,会感觉心理压力大,使得过程写作教学法事倍功半。最后,中国学生不习惯于批改他人作文,感觉无从下手。甚至有些学生不能以认真的态度对待相互讨论、相互修改作文这种模式,所以自主学习和互动学习的效果将不明显。

结合我国大学英语教学课时少,没安排专门的写作课时等实际情况,教师可以在每个单元的课文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的语块意识,创造性的运用过程写作法,尝试提高学生的英语作文水平。

二、策略探索

英语学习动机是指学习者学习英语的动力因素,是学习者激励自己达到英语学习目的内在驱动力。研究发现,学习动机与学业成就之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高动机者比低动机者倾向于有更好的成就作为。通过四、六级大学英语考试以及找到满意的工作,是大学生英语学习的主要动机。但是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缺乏实用性和实效性,直接影响了学生的英语学习积极性。因此,如何激发和维持其英语学习动机,保持英语学习的兴趣,就显得十分重要。

为了保持学生们的学习兴趣,需要从解决英语学习困难入手。英语学习中的最大困难是单词的记忆以及英语语言的输出。面对庞大的英语词汇,往往使学习者望而却步。而如何将单个的词语组成句子、篇章则是学习者的另一难题。由此,我们拟将语块教学与过程写作法结合起来,使学生从日常的英语教学中感受到语言学习的效果,发现乐趣,找到成就感。

过程写作法一般包括写前准备、初稿、反馈、修改、重写五个阶段,它们交叉进行、循环反复。如果照搬照抄以上五个阶段的做法,势必耗时耗力,最终也难逃中途夭折的命运。因此,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应做些调整。  1. 写前准备

“过程写作法于传统的成果写作法主要差别在于它视写作为社会交际活动,写作者从确定写作主题、内容、选用词语到反馈、评阅、修改,都表现为一种社会化的交际过程,这一交际过程主要通过课堂讨论的方式完成。”(Weissberg,1994:123)课堂讨论也是过程写作法的主要方式,包括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因此,在学生动笔之前,应组织学生围绕命题展开多种形式的课堂讨论,启发学生的自由联想与创造思维,引导学生理清思路,制定提纲。

(1)以大学英语教材为基础,师生合作搜寻和学习每个单元出现的语块,收集和积累写作素材。语言输入理论表明,语言输入是语言输出的前提和保证,要想掌握好语言,就必须进行大量的语言输入。只有积累了一定的思想感受和大量的语言素材,才有可能写好作文。学习者通过大量输入有关语言运用规则及表达,促使其语言知识的内化,提高写作输出的质量。由此,依据教学计划和任务进行的课堂教学,不再是漫无边际、杂乱无章的;还能让学生认识到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从而开始重视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立足每篇课文,教师分析文章篇章结构,传授写作技巧。大学英语教材中的每篇课文都是经过精挑细选,或是文章写作方法值得推荐,或是文章主题内容令人深思,或是文章语言经典优美。所以结合课文讲解写作方法,将使写作教学更加生动自然,令学生记忆深刻。

(3)学生对语块和作文主题充分讨论,以读促写,以议促写,互助互写。将学生分组讨论,讨论所学语块的含义、用法,讨论文章立意、构思,形成观点。

(4)教师讲解篇章衔接技巧。教师在每篇课文结束以后,有计划、有目的地适当介绍一些作文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衔接方式,衔接词语等,以便让学生学以致用。随着教学的深入,帮助学生整理出写作知识和技巧的系统。

(5)学生自拟作文题目,完成提纲写作。大学英语四、六级作文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学生过于关注句子语法结构和语言词汇,忽略整体结构;作文立意不新,内容深度不够。因此,教师在写作课上首先要强调文章的整体框架,然后才是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2. 撰写初稿

在充分的课堂讨论和已经列出的提纲基础上,采用课上与课下结合的方式,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初稿。

3. 修改初稿

采用同学间互评的方式在课下完成初稿修改。每篇习作都要有同学的批改,制定批改的具体要求:(1)结构层次是否清晰合理;(2)主题和内容是否深入;(3)衔接过渡词语是否丰富、准确;(4)是否正确运用了本单元语块;(5)语法、拼写是否有错误。

4. 撰写第二稿

同学互相批改以后,根据所发现的问题和提出的建议,学生独立完善写作,完成第二稿。

5. 教师修改反馈

教师修改学生的作文二稿,然后在课堂进行讲评。在修改和讲评作文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评语要有建设性、鼓励性。研究发现,有建设性的、鼓励性的反馈有助于培养学生对写作的正确态度,提高写作能力。因此,要避免写作惯例性的检测,如词句、语法、拼写等。

(2)方法要有实效性、针对性。充分利用现代教学设备,概括作文中发现的优点和问题,以课件的形式在课堂上展示,以保证每次作文都有实际的效果。在讲评时要突出本单元新学的语言点和语块,以帮助学生巩固、记忆。做到以作文促进语块的掌握,以语块提高作文的水平。

高效课堂发言稿篇7

关键词:专业素养 规范 教材 情境 评价

2008―2009年,本人在从事初中英语教学期间,获得省市县级英语评优课一等奖。两年来,作为一名县级专职教研员,担任过市县级初中、小学英语评优课评委。下面,我从参赛者和评委的双重角色,谈谈在评优课活动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和几点建议,仅供同仁参考。

一、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专业素养有待进一步提高

部分参赛老师的突出问题就是语音、语调不准,往往会遭到评委们的一票否决。作为英语老师,首先要解决好这个问题,正确的语音语调是英语老师必备的教学基本功。往往,单词中双元音的发音不到位;没有正确掌握辅音发音技巧,拖音现象比较常见;应该有的连读读不出来,不完全爆破也顾及不到,句子的意群划分不正确……上述问题的出现致使失去了语言的美感。严格意义上讲,语音不准,就犯了知识性错误。尽管有些老师的设计思路和驾驭课堂的能力很不错,但就因为发音不准、生硬影响了整体效果。参赛的教师多为年轻教师,思维活跃,发展空间大,只要下功夫解决好语音问题,就能弥补不足。

2.教学设计和说课稿的规范程度不够

在评优课活动中,发现有的老师对三维教学目标定位不准,其中一个老师的《说课稿》中这样表述教学目标中的文化意识:“……了解英、美国家中小学生的业余生活,培养世界意识。”目标确定得太大,不具体,在短短的一节课时间内不可能达成目标,不切合实际。我们知道教学目标是实施教学的行动指南,若教学目标定位不准,教学过程就会混乱无序。

在正式比赛前给定的准备时间有限,部分老师在网上下载电子文稿的痕迹明显,雷同的多,且不假思索地搬用,往往授课教师被他人的东西所束缚,迷失了自己的教学风格。建议授课教师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课程标准的要求,按照教学设计和说课稿的基本框架及模式去完善自己的教学思路、设计意图等内容。

3.评价方式单一

部分课堂有华而不实之嫌,教学设计停留在浅层认识上,评价方式不符合授课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如在一节八年级的英语课上,老师多次带领学生为大多数同学都能说上的某一动词的过去式鼓掌,这种适于小学低年级的做法不仅挤占了操练时间,而且影响了课堂进度,显得前紧后松,没有抓住课堂的本真,更谈不上有效、高效课堂。建议把掌声激励穿插在一节课的高潮之处,或者把阳光普照在弱势群体的身上,当学生表现的确相当不错的时候,应该点评他的精彩之处在哪里,目的在于放大亮点和引领学生深入思考。

二、上好英语评优课的几点建议

1.吃透和把握好教材

义务教育阶段人教版英语教材的基本编写思路是:以话题为主线,采用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兼顾交际功能和语言知识结构的学习,以一种循序渐进的生活化的学习程序,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英语有目的地做事情。我们认识到:教材既是学生学习的资源,又是教师施教的方法暗示。要充分考虑学情,大胆整合教材,活化教材,真正使教材服务于学生和课堂。

2.创设真实情境,让学生运用英语

课堂设计要精巧、新颖。新课导入要充分利用电子白板功能齐全的优势,运用游戏、歌曲、对话复习等活动,使学生饶有兴趣地进入课堂学习,轻松愉悦地导入新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完成新授内容顺理成章。课堂新授内容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用真人、实物、图片、动画表演和简笔画等进行情境演练,使学生能够在学中玩、玩中学,达到了寓教于乐的效果。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语言情境,学生感到不陌生,很快地投入到学习任务中来用英语,印证学习英语的终极目标就是把它作为交际的工具来使用。

3.提高专业素养

我们认为,一节优质的英语课,应当语音、语调准确,设计思路明晰,操作过程流畅,评价方法得体,教学效果明显;教师得体的body language(肢体语言),夸张丰富的表情,抑扬顿挫的语调,有利于补充学习资源的课件,深深地吸引着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用英语组织课堂,用语简单,指令明确,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贯穿课堂的始终;教师快速进入角色,师生配合默契,轻松愉悦地完成教学内容。要达到如此效果,教师需潜心于教育教学研究,长期沉淀。开展每一项课堂教学活动的背后,都应有理论支撑和设计意图。

高效课堂发言稿篇8

关键词:小学数学 导学研合一 导学稿设计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5-0209-02

1 引言

新课标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主导作用,教师应利用情景、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 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创造性思维,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导学研合一”教学模式是我校为实现新课标要求而提出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以学生学会学习为宗旨,以导学稿为依托,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创造性、发展性为目标,构建以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创新为基本特征的一种教学模式。导学稿是教师依据学情,为引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是教师用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因此,设计导学稿是“导学研合一”教学模式中最难也是最重要的环节,能否设计出科学有效的导学稿,直接关系到“导学研合一”教学模式能否实现新课标的要求。然而,“导学研合一”教学模式作为一个新生事物,我们对其知之甚少,如何设计出高效的导学稿尚处于摸索阶段。为此,本文拟结合笔者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实践,对导学稿的设计问题进行探索性研究,以期对学界和业界同仁能有所启迪。

2 导学稿的主要内容和设计的基本原则

2.1导学稿设的主要内容

目前采用导学稿进行教学的模式较多,不同模式下导学稿的设计也各有不同。一般情况下,导学稿内容主要包括学习目标、课前预习导学、课堂学习研讨、课内训练巩固、课后拓展延伸等。导学稿设计应以课标为“纲”,以教材为“本”,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全面了解学情,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选择恰当的内容,设计可以调动学生参与、探索、创新的有启发性、趣味性的开放性问题。

2.2导学稿设计的基本原则

导学稿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2.2.1科学性原则

导学稿设计的科学性原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内容设计要量体裁衣,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导学内容,让学生对每个导学稿都感受到新鲜与好奇;二是导学稿的内容体系组织要合理,在问题设计上要循序渐进,先易后难。

2.2.2导学性原则

导学稿的设计应对学生课前、课中、课后的自主学习具有极强的指导作用,要规划好“课堂路线图”,通过环环相扣的步骤使学生的学习活动目标明确,有的放矢。

2.2.3层次性原则

导学稿设计的层次性原则是指其设计应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要使优秀生感到挑战,中等生受到激励,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2. 2.4实用性原则

一是导学稿设计应使学生易于理解并能从中获得学习新知的方法,从而乐于主动探究;二是导学稿设计应使教师易于了解学情,并将导学稿与讲学稿有效地融合,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2.2.5简明性原则

导学稿既不能照抄教科书的内容,也不是教师讲学稿的翻版,而是对学生课前应做的知识准备、课中进行的新知探索及练习应用等情况的描述,语言要浅显易懂、简明扼要。

3 导学稿设计应该注意的主要问题

导学稿设计作为“导学研合一”教学模式的重要环节,编写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很多,包括学情分析、内容选择、年龄和学段差异、接受模式教学时间的长短等,笔者仅选几点结合实例加以说明。

3.1准确把握学情,合理设置目标

学习目标的确定是导学稿设计的第一要务和基本前提,是一堂课学习的灵魂所在。学习目标是针对学生的具体学习而言,属于课时学习目标,学习目标的设计要求具体、明确、可观察、可测量。设计时教师需认真思考下列问题:

①学生是否已经具备了学习新知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

②通过先学,学生是否已经了解本课的有关内容,达到什么程度?

③哪些知识是重点、难点,需要教师在课堂上点拨和引导?

④哪些内容会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成为课堂的兴奋点?

在苏教版三年级上册“乘法”的“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的教学过程中,前测了解到大部分学生已经会计算“400×2=”这种算式,但是方法不够简洁或是算理不清。据此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设定为:①探索并掌握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口算,在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中,体验整百数乘一位数的意义;②经历探索和优化多种口算方法的过程,培养整理择优策略、参与课堂交往策略、提出问题策略;③更多地参加课堂学习,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和问题,从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3.2实现知识传递,兼顾能力培养

“导学研合一”教学模式中,导学稿不仅要向学生传递有形的知识,还要把尽可能多的能力培养融入其中。不仅要能为学生疏导知识、辅导探究,还要具备指导学法、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作用。

例如,在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十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的教学中,我们通过集体备课确定出导学稿内容。摘录如下:

(1)阅读课本98―100页(可以动笔做一些标记)。

【说明】不动笔墨不读书,这是一种习惯,也是一种学习的方法。语文学科适用,数学也同样适用。

(2)动手操作把4个苹果(可用学具代替)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得几个?2个苹果呢?1个苹果呢?结果怎样表示?

【说明】分数产生的过程,历史上曾创造了各种表示方法,这里让学生自由发挥,用自己特有的方式表示一半,亲历和体验分数产生的过程。

(3)试着读、写,并说说各部分的名称。(提示:分数先写分数线、再写分母,最后写分子)

【说明】分数的写法,教材中没有明确给出,学生不便预习,也不好去探索。如果让学生盲目地去尝试,往往会习惯于从上到下书写,一旦错误的认识先入为主,纠正则尤为困难。所以此处用“提示”直接告诉学生分数的写法。

(4)举一个与教材不同的例子说明它是。

【说明】本题意图在于让学生尝试从操作经验中提炼出数学事实,进而从本质上深刻理解分数的意义。

(5)用同样的圆形纸片,分别涂色表示,,并比较大小。想一想:除了画图比较,你还有别的方法吗?

【说明】原打算让学生用长方形纸片(易于准备),但如果是长方形,学生折叠和涂色的方案就会很多,不便于通过直接观察的方法比较大小,所以尊重教材选择了圆形。至于几分之一的比较,教材中都是用画图的方法进行,此处让学生思考画图以外的方法,旨在打破思维局限,做更多更深的尝试。

正是基于这样精心的预设和细微的考虑,本课导学稿实施后收效甚好,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得到进一步地锻炼和提升。

3.3尊重学生差异,做好分层设计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虽然同处一个班级,但学生的基础和水平也会参差不齐。所以导学稿设计必须尊重学生的学习差异,立足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来分层设计符合学生实际的问题,才能真正引导和帮助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只有这样,课堂才是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有效的课堂。

例如,教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第2课时,在应用与拓展环节,我们设计了这样一道题:

有两个长3厘米、宽2厘米、高1厘米的长方体。

(1)每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

【说明】这个问题的起点很低,学生都能轻易地自主解决。

(2)如果把这两个长方体拼成一个大长方体,你能找到几种拼法?

【说明】利用学具拼摆,学生也可以很快找出三种拼法。

(3)哪种方法拼出的长方体表面积最大?为什么?

【说明】这个问题有些难度,可以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与同桌合作学习、共同探究。

(4)如果把4个这样的长方体拼成一个大长方体,你能想到几种拼法?哪种方法拼成的长方体表面积最大?为什么?(选作)

这组问题由浅入深,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形成了一条完整的问题链,满足了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既保证班级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完成任务,又兼顾了学有余力的同学,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层次性。

3.4认真分析教材,合理选择内容

尽管“导学研合一”的教学模式有许多的优势,但我们认为并不是所有的教材内容都适用这种模式,也不是每节课都必须使用导学稿进行教学。教师必须对照课程标准认真研读、分析教材,并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灵活对待、合理选取,切不可盲目地为了实施“导学研合一”教学模式而设计无效的导学稿。

以小学数学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教材为例,圆的周长、面积公式的推导和圆柱的表面积、体积公式的推导等内容很适合用“导学研合一”模式进行教学。因为这些素材在生活中选取方便,学生可以通过动手操作,形象地感知几何形体公式的推导过程,其效果比教师课件演示要好。此外,采用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把学生动手操作的时间安排在课前,学生操作更充分,也为课堂教学赢得了时间。

同册教材“百分数的应用”单元中的纳税与利率问题、折扣问题等也比较适于采用“导学研合一”教学模式,许多学习活动都可利用导学稿布置学生课前完成。例如,在“合理存款”教学中,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互联网、电话以及柜台咨询等多种渠道,获得普通储蓄、教育储蓄以及国债的利率和相关规定,然后根据收集到的信息设计具体的储蓄存款方案,并从其中选取最优方案进行合理存款。

3.5问题设计新颖,注重思维启迪

学习过程是一种复杂的心智活动,学生只有对学习的内容产生兴趣,才能在学习的过程中激发出巨大的内驱力。导学稿的内容设计必须新颖有趣,且具有启发性,才能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快乐。

例如,教学“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导学问题可以这样设计:

研究表明:人体上有许多有趣的比例,“将拳头翻滚一周,它的长度与脚的长度的比大约是1:1;身高与双臂伸平长度的比也大约是1:1;脚长与身高的比大约是1:7……

(1)测量出自己的身高、脚长等数据。再算一算,看它们的比率和研究结果是否一致?

(2)想一想,这些有趣的比例在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课堂交流时,学生可能会说到去商店买袜子,只要将袜子在你拳头上绕一周,就知道这双袜子是否合你的脚等。教师还可以补充“侦探依据罪犯的脚印,就能估算出其身高”等实例,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比例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4 结语

“导学研合一”教学模式不仅有效地落实了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还从根本上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的探索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明显增强。我校教学实践表明,有效实施该模式的关键在于如何依据学情和教学内容设计出高效的导学稿。然而,由于我校“导学研合一”教学模式开展尚处探索阶段,在导学稿设计和课堂实施等方面均存在着不少问题。前文结合我们的教学实践,对导学稿的主要内容、设计的基本原则以及导学稿设计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索性思考,希望该文能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引起更多的学界和业界同仁关注“导学研合一”教学模式以及该模式中的导学稿设计问题。

参考文献:

[1]长松.新课程学习方式的变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3]陈利军.对数学“学案导学”的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1(25).

[4]颜增水.数学导学稿――教师与学生的法宝[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9(6).

[5]梁彦庆,黄志英,葛京凤.高师地理导学研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地理科学国家特色专业建设创新教学模式[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6).

[6]郭传金.小学数学“211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建构[J].中国教育学刊,2011(S1).

[7]戴清.导学式教学法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启示[J].中国校外教育,2012(6).

[8]陈红云.我对小学数学“导学案”的一点思考[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3).

[9]张亚杰.小学数学导学式教学法初探[J].教学与管理,2009(33).

上一篇:公司开业发言稿范文 下一篇:开营仪式发言稿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