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会发言稿范文

时间:2023-12-13 03:08:47

产品会发言稿

产品会发言稿篇1

一、会议营销联谊会申请表(必须具备以下几项内容)

1、地办、填表日期(填表时间要与申请开会时间至少要有5天直差);

2、目的

3、申请理由

4、会议效果

5、参会人数

6、会议时间

7、地点

8、详细费用清单

二、会议营销联谊会会前准备工作:

1、资料申请及准备:三折页、彩报、招贴画、不干胶、OTC培训资料等。

2、礼品的准备:指甲包、塑料带、者哩水(用于有奖抢答的奖品)。

3、仪器的准备:投影仪、投影片、照相机、录像机、电视机、插座、导线、录像带(万人迷的广告片)。

4、物品的准备:签到表、签字表、教鞭、名片、横幅、指路牌、会议指示牌、展板、水果、零食等。

三、会议营销联谊会会场布置:

1、会场外的布置:从公共汽车站一直到开会的会场每隔10米张贴一个指路牌。会场所在的宾馆大门口张贴好会议指示牌、签到出,放好展板。有条件的地方可悬挂横幅。

2、会场内的布置:四周的墙壁可张贴8张左右的张贴画,并在每一面墙壁上固定2个中包包装盒。

3、在会场正中悬挂一横幅,上写"XX公司办第X次店员联谊会".

4、摆好桌椅,并比预计到会人数多摆10张椅子。

5、与宾馆服务员联系,借好白布以供投影时用,并准备或借好其他物品,如果盘、烟灰缸。

6、租赁、调试好所要用的仪器。

四、会议营销联谊会发言稿及有奖抢答题目的准备。

1、地区经理发言稿的准备;

2、店员发言稿的准备

3、总结性发言稿的准备

4、4准备10个有奖抢答题目,要求简单,易被店员记住,并突出产品特点。

五、会议营销联谊会时间:

所有的工作人员必须在开会前2小时到达会场。

六、会议营销联谊会人员分工:

1、所有地办人员在会议准备及开会之前及时完成时间表,并按工作表执行。

2、会议当天谁负责请人,谁负责在门口接待、引导,谁负责签到,谁负责照相等,都必须再次明确并执行。

3、原则上要求所有的准备工作在开会前一天检查、落实一遍,最好是将所有议程进行一次预演。

七、会议营销联谊会议程:

1、示范:

15:00主持人宣布会议开始

15:00主持人介绍大会会议主席

15:01大会主席宣读会议议程

15:03地区经理致欢迎词

15:06主持人介绍到会的各位来宾

15:08产品经理讲述产品知识

15:40店员发言(2—4人,每人5分钟)

16:00主持人宣布有奖抢答规则

16:01有奖抢答

16:15公司领导总结性发言

16:20主持人宣布发放礼品

16:30主持人宣布合影留念,会议结束

16:45欢送参会人员并送下楼

16:50收拾会场,整理资料

2、会议议程中的每一项都必须注明这一项议程所进行的时间。如地区经理致欢迎词,3分钟;店员发言每人5分钟。

3、关于有奖抢答

a、规则

*本公司人员不得参加。

*每一位参会店员只有一次机会。

*抢答时,请先举手,谁先举手,谁就有机会获得奖品(主持人出示有关奖品)

b、主持人出题时,语速适中,不可过快,前面两个题目,不论答者正确与否,都应鼓励,并送其奖品,同时保持整个会场气愤热烈。

八、会议营销联谊会注意事项:

1、整个会议应以店员为主。

2、每一位店员发言时,都应照一张发言者的特写相片,并在照片上写上"XX公司第X店员联谊会留念",并在会后拜访时送店员手中,以增加店员对万人迷系列产品和业务员的印象。

3、会议营销联谊会结束时进行的合影,或店员的单人照片,都必须一一送到店员手中,这是随后拜访的一个非常好的手段。

4、零食最好不要买瓜子或吃起来带响声的食物。

九、会议营销联谊会会后总结:

1、整理会场,收拾资料,索要有关票据。

2、会后当天内地办总结经验及教训。

3、安排三日内拜访计划及每天的拜访路线、药店。

4、拜访总结。

产品会发言稿篇2

审查考验企业财力

据了解,《意见稿》对于申请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需具备生产新能源汽车产品所必需的设计开发能力、生产能力、产品生产一致性保证能力、售后服务及产品安全保障能力,并符合《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准入条件及审查要求》(以下简称《要求》)。

按照《要求》,审查条件将有17项具体条款,其中有8项为否决条款,只要超过2项未达标,则该企业就不被准入。

在业内看来,对于中小车企而言,审查条款的增多意味着需在研发能力提升方面加大投入,而非过去的简单的生产能力。此前,有消息称,不少所谓的新能源汽车企业,都不具备控制系统的研发能力。甚至一些知名的企业也不符合条件。

在《意见稿》中也首次取消了企业应掌握车载能源、驱动系统、控制系统三项“核心技术”之一的要求,调整为应具备整车控制系统技术的开发能力以及车载能源和驱动系统的集成、匹配能力,并相应增加或提高了设计计算、仿真分析、试验验证等方面的要求,控制系统的开发成了必要条件。

汽车行业评论员张志勇表示,控制系统的开发能力也决定了车企必须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去开发技术、掌握技术,这样一来,开销支出增多,必然要投入更大的财力,中小企业能否保障资金投入将成为棘手的难题。

行业整合不超10家

此前,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董扬曾透露,工信部的目标是将来新上的纯新能源车企不超过10家。这也意味着除去已拿到资质的北汽新能源和长江汽车外,留给意欲进入新能源造车领域的企业只有8家。

值得关注的是,《意见稿》特别对申请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准入做出了新的规定。其中明确指出申请人是已取得《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的汽车生产企业,或者是已经按照国家有关投资管理规定完成投资项目手续的新建汽车生产企业。跨产品类别生产新能源汽车的现有汽车生产企业,也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投资管理规定完成投资项目手续。

在全国乘用车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看来,外资进入新能源整车领域也与常规车一样面临50%股比的要求,要考虑到新能源车未来规模化量产的可能性,目前互联网造车中,不少采用国外开发、国外建厂生产的模式,一旦进入中国市场想取得资质,也需符合国家投资的管理规定。

同时,资本市场希望参股或者全资收购进入新能源汽车制造领域,但由于多数新能源汽车企业没有生产资质,收购方只能选择和其母公司或有资质的整车企业合资。今年7月,海螺型材(10.720, 0.04, 0.37%)对奇瑞新能源汽车的收购未果,主要因为奇瑞新能源尚未取得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崔东树表示,收购方无法控制新能源汽车资产,注定会影响到收购方业务的完整性和独立性。

集团实力拉大竞争优势

业内认为,在《意见稿》实施后,国内汽车企业集团无疑成为最大的受益者。《意见稿》明确指出,下属企业可共用集团的部分能力,但应当符合《企业集团下属企业的准入条件及审查要求》。一旦申请获批,企业将拥有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合法生产销售新能源汽车,并享受相关补贴。这意味着,那些拥有集团背景的新能源车企与没有背景的中小型企业差距将进一步拉开。

据悉,目前互联网跨界造车浪潮中选择代工生产模式的企业不在少数。包括蔚来汽车与江淮汽车(11.970, 0.08, 0.67%)的合作制造生产等。但在《意见稿》中,显然代工的模式生产将难以成为取得资质的先决条件。

同时,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并非一劳永逸。《意见稿》规定,已取得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的整车、改装客车、特种作业类专用车生产企业,应当进行改造,并自本规定施行之日起6个月内报送满足本规定的审查计划,并于24个月内完成审查。逾期未完成审查的,暂停生产、销售有关新能源汽车产品。

事实上,由于承担着汽车业“弯道超车”的重任,新能源汽车行业一直备受政策优待。

在北商研究院日前的《2016年北京新能源车产业发展报告》中,通过长期对数据的挖掘和疏理发现,针对新能源汽车的优惠政策涉及电池、充电桩、限行限购、国家补贴、车船税等多个方面,2015年,仅是中央层面出台的主要新能源汽车鼓励及引导政策就多达20多项。

产品会发言稿篇3

《国际公关》:在全球媒体环境大变革的时代,传统新闻稿服务还会有增长的空间吗?

宁安・恰克高:随着企业数量的不断增长,产品和服务的不断丰富,跨国信息传播的越加频繁,企业对信息与传播的需求随之增加,传统的面向媒体的企业新闻稿还会有一定的增量空间。

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发展让人们有更多获取企业信息的途径,这和传统的面向媒体的企业新闻稿有很大的不同。在未来的企业信息传播服务中,借助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力量将企业信息直接送达目标受众将会占有更大的比重。企业更乐于使用那些经济、高效、富于表现力,易于追踪效果的传播服务,同时也要尽量规避由于信息泛滥以及传播渠道泛滥带来的负面影响,不管传播技术如何进步,媒体环境如何变化,企业始终需要值得信赖的有效的渠道向外界发出自己的声音,这将成为促使企业新闻稿和企业信息传播行业改革模式的一次契机。

《国际公关》:当下,中国与欧美的媒体环境存在哪些差异?这种差异会对中国企业的海外信息产生哪些影响?

宁安・恰克高:相对而言,海外媒体不仅发展历程长,专业化程度高,而且数量和细分程度也强于国内媒体,比如国外的一些城市会有仅是针对几个社区的专属报纸。另外,对于中国媒体行业目前存在的一些诸如软性宣传的现状,国外媒体也同样经历过。然而,海内外媒体环境的差异导致中国企业在与国外媒体沟通时频频出现障碍,其实,除了少数为中国企业所了解的海外知名媒体外,还有非常多的国外媒体在关注着他们,其中就包括那些中国企业进行投资或者从事产品销售的目标市场的媒体。总之,即使在传播环境变革的今天,如何建立与海外媒体进行信息沟通的渠道仍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

与渠道同样重要的还有传播形式。社会背景、语言文化的差异所带来的信息鸿沟并不容易跨越。在这一方面我们更加看好或者说更为推荐采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来传播企业信息,因为图片和视频受语言文化差异的影响相对文字要小得多,而且比单纯的文本新闻也更能吸引媒体和公众的关注。

《国际公关》:美通社针对媒体环境的变革推出了哪些企业信息服务?

宁安・恰克高:新闻稿或信息传播方式会随着媒体变革、企业需求和受众偏好而发生改变。目前,美通社在欧美国家的多媒体新闻稿服务已经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势头,去年仅在美国市场就有30%以上的客户从文本新闻稿转到多媒体新闻稿。这种融合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及一些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的方式,将会成为未来企业信息传播的主流模式。当然这还需要不断地去培育市场。此外,目前很重要的就是要在多种架构和模板的基础上,提炼出企业多媒体新闻稿的核心价值和应用标准。

产品会发言稿篇4

1984年7月29日,袁木等去北戴河向中央领导汇报,等听了汇报不大满意,主要是觉得平平淡淡、缺乏新意,要求在重要问题上有所突破。汇报后宣布调整起草小组成员,部分同志回原单位,另从中央部门调林涧青、郑必坚、林子力等人参加起草小组,小组负责人是林涧青(中共中央书记处研究室副主任)、袁木。

从8月1日起,我们在北戴河,一方面分别拜访一些中央领导同志,听取他们的意见。我参加拜访的是万里和姚依林。万里的观点和态度非常坚定、鲜明,认为改革非搞不可,否则没有出路。他完全赞同稿子中对我国经济状况的分析和提出的改革设想。在谈到农民生活困苦、农村教育落后和一些农村干部为非作歹时,他激动得拍起桌子。姚依林没有说多少话,只强调现在许多问题还看不准,文件要写得原则一点。在此期间,我和杨启先还参加了秦皇岛市的座谈会,听取了他们对改革的意见。另一方面,根据在北戴河听到的中央领导同志的意见,重新讨论整个文件的框架,拟出了新的提纲。但是在起草小组讨论时,对商品经济、计划与市场关系仍然有不同的认识,主要是有些同志担心会导致资本主义。

8月5日,接见起草小组全体人员,表示基本同意新提纲,逐条讲了些意见,并要求20日前拿出新的稿子,交给将于9月上旬在北京组织的高级干部大讨论。这是我生平第二次见到。第一次见面是在20世纪50年代,当时我在清华大学念书,是团干部,到团中央听过他的报告,他那敏锐的思维、生动的语言、平易近人的风度,给了我深刻的印象。这次近距离面对面听他讲话,倍感亲切。

第六个小阶段是根据、的意见,写出第四稿、第五稿。

8月7日回北京后,我们立即按照新提纲,重新分工起草第四稿。郑必坚、王愈明和我负责写前三条,边议边写,我执笔。到8月15日,11条全部写出,由林涧青、袁木、郑必坚等统稿。

这些日子,理论界又活跃起来,开会、写文章、给中央写报告,纷纷要求明确肯定必须充分发展商品经济,这对我们统一认识、增强信心起了促进作用。

8月29日,到玉泉山同起草小组座谈,他着重对第四稿中关于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增强企业活力、价格改革、政企分开、经济责任制等几条提出了修改意见。他重申社会主义经济既是计划经济又是商品经济,这为《决定》的起草定下了基本调子。

8月30日,到玉泉山同起草小组座谈。他再次要求在总结前几年改革经验的基础上有所突破、有所前进。他还说了许多话,我们有时也插插话。他谈到邓小平讲“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时说:“‘’宣称‘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那就让他们喝西北风去吧,他们把发展商品经济说成是搞资本主义。”又说:“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就是要消灭贫穷,要让全体人民都过上好日子嘛。不能把贫穷当做社会主义。”在讲到中央高度集权的计划体制的弊病时,他引用了列宁的话:“完整的、无所不包的、真正的计划=‘的空想’。”并说:“什么‘无所不包’!能包得起来吗?包起来的结果就是经济没有活力,市场商品匮乏,人民生活困难。”还说“什么是计划?计划就是打算、预计嘛,不可能算得那么准确。计划就是计划,不是法令”。最后他说,我对经济工作不熟识,今天我说的不算,你们就听紫阳的。

根据、的意见,我们又立即分题、起草(高尚全、杨启先和我负责编写两条:经济责任制和多种经济形式)、综合、互相修改、集体“过”稿子,于9月5日形成了第五稿,共10条。袁木还让高尚全、杨启先和我起草一份文件说明,供大讨论时用。

9月8日,中央书记处开会讨论第五稿,同意把这个稿子提交中央委员、中纪委委员、中顾委委员讨论。会上还决定大讨论分中央和地方两个层次:在中央,中央委员、中纪委委员、中顾委委员约400人,分十几个组讨论修改;在地方,分别由各省区市委常委召集大企业负责人、理论工作者讨论、修改。还指出,计划、价格、领导三条写得还不够,要加以充实。会后我们即对这三条作了进一步的阐述。

第七个小阶段是中央和地方组织大讨论,对第五稿提出修改意见。

从9月11日至20日,起草小组成员分别参加中央委员、中纪委委员、中顾委委员的分组讨论。我分到第10组,地点在中南海152会议室,召集人是杨尚昆、宋平、袁宝华。袁宝华见到我,就说:“请谢明干同志把文件念一遍吧,他是起草小组的。”我大声地从头到尾念了一遍,念完后全场鼓掌,萧劲光还称赞说:“念得好!”会上,大家竞相发言,纷纷说文件写得好,气氛很活跃。从12日开始,小组每天讨论半天,念一条讨论一条。大家联系实际,一致表示拥护中央关于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决策,除在个别文字上提出一些修改意见外,没有原则性的意见。

9月13日小组讨论时,传达了9月9日写给、邓小平、李先念、陈云的信《关于经济体制改革中三个问题的意见》(邓、李、陈均已批示同意)。《意见》在讲计划体制改革时讲了四层意思:一是“中国实行计划经济,不是市场经济”;二是“通过市场进行调节的生产和交换⋯⋯在整个国民经济中起辅助作用”;三是“计划经济不等于指令性计划为主。指令性计划和指导性计划都是计划经济的具体形式”。“编制包罗万象的指令性计划,不仅不可能,而且有害。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我们的方针是逐步缩小指令性计划,扩大指导性计划”;四是“指导性计划主要用经济手段调节,指令性计划也必须考虑经济规律特别是价值规律的作用。社会主义经济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计划要通过价值规律来实现,要运用价值规律为计划服务。‘计划第一,价值第二’这一表述并不确切,今后不宜继续沿用。应该如实地把两者统一起来,而不是把它们割裂开来或对立开来”。在讲价格改革时,《意见》认为“价格改革难度最大,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成败的关键”。“调整价格,主要是由于商品的比价不合理,⋯⋯是结构性的调整物价,而不是通货贬值。”“在调整物价时,一定要积极慎重,采取负责态度,⋯⋯务必使绝大多数城乡居民的实际生活水平不仅不降低,而且尽可能有所提高”。在讲到国家领导经济的职能时,《意见》主要强调政企应分开,公司必须是企业性的而不是行政性的。大家听了《意见》后,争先发言,表示赞同,要求稿子按照《意见》修改。

9月14日小组讨论前,传达了陈云 9月13日给的复信,信里表示同意的《意见》,认为他讲的三个问题,都是当前我国经济工作面临的重要问题,也是对这几年城市经济改革经验的总结。在谈到计划体制改革时,陈云在信中说:“我国现在的经济规模比五十年代大得多,也复杂得多了。因此,对五十年代适用的一些做法,现在不能也不应该套用。即使在五十年代,我们的经济工作也不是完全套用苏联的做法。”在谈到价格改革时,陈云说:“关于价格改革,现在确实是有利时机,应该稳步进行。上次化纤降价、棉布提价没有引起社会震动,是一个成功的例子,可以借鉴。”在谈到政企分开时,陈云说:“这样做很必要,一方面可以给企业活力,另一方面可以使国家领导部门从许多日常工作中摆脱出来,有时间议大事,加强宏观方面的指导和控制。”最后,陈云强调指出:“这几年,农村的改革已取得极大的成功,城市改革总的说来,还处在积累经验的过程,广大干部不是都很熟悉。因此,要积极探索,不断总结经验,务使改革健康发展。” 大家听了都表示赞同,起草小组也及时把陈云信中的基本观点吸收到稿子里面去。

9月17日讨论结束。这场大讨论显示出全党对改革的高度关切,大家对这个稿子是肯定的、拥护的,评价很高。我觉得通过这次讨论,文稿中的主要观点,在这个范围内已经基本上取得了共识。从简报看,虽然意见也提了不少,但新的或原则性的已不多。在讨论企业改革时,首钢负责人主张向发达国家学习,国家对企业只监督、不干预;也有人建议,应直言社会主义经济就是市场经济。但起草小组多数人认为,这些观点“走得太快、太远”,目前不宜考虑。

9月19日 ,又到起草小组,提出了一些具体修改意见。说到即将召开的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他说打算10月13日开预备会议;18日开三中全会,半天;19日公布《决定》。根据、的意见,考虑中央、地方大讨论的意见,我们从21日到24日又分题修改稿子。高尚全、杨启先和我负责修改计划、价格两条。修改时我们直接引用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中三个问题的意见》的观点,并在提法上作了改动和发展。到25日,印出第六稿。

第八个小阶段是约谈邓力群。

9月27日下午,在中南海同中央书记处研究室主任邓力群谈话 ,在场的有袁木、郑必坚、杨启先和我等。说:有人说等社会主义国家中没有一个国家提社会主义经济是商品经济的,我说有,那就是保加利亚。问:我们提社会主义经济是商品经济,同宪法有没有矛盾?郑必坚答:没有矛盾,宪法里没有提实行计划经济。随后,与邓力群就《决定》的相关内容进行了讨论。

此后几天,起草小组继续推敲稿子里的文字、提法,林涧青、袁木、郑必坚等反复修改,形成了第七稿。

第九个小阶段是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通过第七稿。

10月8日,起草小组列席在怀仁堂举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与会的有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及中顾委、中纪委、中央军委主要负责人等80多人,陈云、李先念、彭真、、乌兰夫等老同志也出席了。会议由主持,他先传达了邓小平对《决定》第七稿的电话意见:“文件看过了,写得很好,政治局会议我就不参加了。”接着,说:“陈云同志带来了一份在三中全会上的书面发言,请大家看看。”

然后,开始讨论稿子。陆定一第一个发言,表示同意,并对个别文字提出了修改意见。接着,宋平、姚依林先后发言,着重对企业下放、两权分开等问题提出看法,建议把“政企分开”改为“政企职责分开”,把“所有权和经营权分开”改为“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开”。然后,胡乔木作了很长的发言,在许多问题上都提出了不同意见。他未说完不少人就同他争论起来,还说:“你在北戴河不是也同意的吗?”这时,陈云对胡乔木说:“乔木,你讲得太长了⋯⋯”

陈云在讲话中系统地阐述了自己的看法。他先肯定这个稿子“对经济体制改革各个方面可能出现的问题,可以说有了比较周到的考虑”。“这个文件非常重要,是一个很好的文件,我完全拥护”。他又说:“农村的改革已经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工商业方面的改革也已经有了几年时间的酝酿、试点和实践。只要我们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方针,按照这个文件的精神去办,再用几年时间,工商业方面的改革也一定会取得巨大的成功,我们国家的生产力一定会得到一次大解放。”他还着重指出:“这次改革涉及范围很广,在进行过程中,一定还会出现一些我们现在难以预见的问题。因此,应当像对待农村改革那样,边实践,边总结经验,以便使改革不断完善。”对改革中可能出现一些消极现象,他认为“不必大惊小怪,⋯⋯只要我们头脑清醒,注意到这些现象,物质文明同精神文明一起抓,那么这些消极方面是可以加以限制的”。陈云发言后,薄一波、乔石、李先念、彭真等先后表态,都同意将这个稿子提交即将召开的十二届三中全会讨论。最后,会议原则批准了这个稿子。

会后,起草小组根据各方面的意见,修改出第八稿。

第十个小阶段是十二届三中全会一致通过《决定》。

10月12日 ,参加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的代表报到。13日代表们看文件(第八稿)。15日至18日分组讨论。我列席了西南组讨论。会上发言踊跃,大家纷纷表示看了文件后很受鼓舞。也有的人感到写的力度还不够,有的人则担心行政部门不肯放权、改革推不动,还有的人对个别文字提出了修改意见。

与此同时,邓小平、陈云等中央领导人对送审的第八稿,都批示同意。陈云在10月19日的批示中还指出稿中“工资和物价挂钩这句话不要写上”,“只要说明将采取切实办法保证人民实际收入不因价格改革而降低就行了”。我们立即按照他的意见作了修改。

10月20日,十二届三中全会在人民大会堂大宴会厅举行,由主持。陈云在书面发言中说:“系统进行经济体制的改革,是当前我国经济工作面临的首要问题。”他在谈到计划体制改革时说:“这次全会审议的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对计划体制改革的基本点所作的四点概括,完全符合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在谈到价格改革时,他认为现在“确实是有利时机。但是改革的步骤一定要稳妥,务必不要让人民群众的实际收入因价格调整而降低”。他再次肯定政企分开很必要,“一方面可以给企业比过去大得多的自,另一方面可以使各级政府部门从许多日常工作中摆脱出来,议大事,看全局,把宏观方面管住管好”。他强调体制改革“必须边实践、边探索、边总结经验”,说:“我们要按照这个决定的精神去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既要积极,又要稳妥。只要这样做了,这次改革就一定能够成功。”会议一致通过了这个《决定》,还通过了会议公报和关于第二年召开党的代表会议的决议。

《决定》通过后,坐在主席台上的邓小平高兴地对旁边的说:“写得好。谁写的呀?”又说:“这个决定,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的政治经济学。我有这么一个评价。但是要到5年之后才能够讲这个话,证明它正确。”

《决定》的产生,历时5个月,八易其稿。它实际上是改革开放5年多来广大人民群众和广大干部投身改革实践的经验总结,是广大理论工作者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的心血结晶,是、在邓小平、陈云同志的指导下通力合作的重大成果。《决定》全文1.7万字,分10个问题,阐明了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规定了改革的方向、性质、任务和各项基本政策。这是党中央适应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广大人民的迫切愿望而制定的指导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件。这个文件,有几个主要的“亮点”,或者说几个重大的历史性的突破:

一是在社会主义经济的本质属性上,第一次在党的文件上突破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认为商品经济是同资本主义相联系的、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把搞活企业和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种种正确措施当成‘资本主义’”等传统观念,明确肯定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强调“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可逾越的阶段,⋯⋯只有充分发展商品经济,才能把经济真正搞活,促使各个企业提高效率,灵活经营,灵敏地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需求,而这是单纯依靠行政手段和指令性计划所不能做到的”。

二是在所有制结构上,突破过去“一大二公”、公有制程度越高越好的传统观念,明确肯定集体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个体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必要的有益的补充”,要“在国家政策和计划的指导下,实行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的方针,坚持发展多种经济形式和多种经营方式”,要为“集体、个体经济的发展扫除障碍,创造条件,并给予法律保护”。

三是在经济调节机制上,突破限制、排斥甚至否定市场作用的传统观念以及中共十二大的“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提法和以指令性计划为主、以行政手段为主的做法,明确指出:“国民经济计划就总体来说只能是粗线条的和有弹性的,只能通过计划的综合平衡和经济手段的调节,做到大的方面管住管好、小的方面放开放活,保证重大比例关系比较适当”;“要有步骤地适当缩小指令性计划的范围,适当扩大指导性计划的范围。”

四是在国家和企业的关系上,突破企业是“行政机构的附属物”、“把全民所有同国家机构直接经营企业混为一谈”的传统观念和政府对企业实行集中统一、包揽一切的做法,明确指出要“按照政企职责分开、简政放权的原则进行改革”,“各级政府部门原则上不再直接经营管理企业”;明确指出:“所有权同经营权是可以适当分开的”,“要使企业真正成为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具有自我改造和自我发展的能力,成为具有一定权利和义务的法人”。

五是在企业领导体制上,突破过去党委书记是企业第一把手、实行党委领导下的厂长(经理)负责制的传统体制,明确规定企业要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企业中的党组织要积极支持厂长行使统一指挥生产经营活动的职权”。

六是在经济利益分配上,突破“社会主义就是要平均”、“把共同富裕理解为完全平均和同步富裕”的传统观念和忽视企业、劳动者个人利益的做法,明确指出“平均主义的泛滥必然破坏社会生产力”,要“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和一部分人依靠勤奋劳动先富起来⋯⋯带动越来越多的人一浪接一浪地走向富裕”;强调在企业内部,要实行工资奖金同经济利益挂钩,“扩大工资差距,拉开档次,以充分体现奖勤罚懒、奖优罚劣⋯⋯”

七是在经济结构和地区布局上,突破以纵向联系为主、条块分割、互相封锁的格局,明确要求地区之间、行业之间都“打破封锁,打开门户,按照扬长避短、形式多样、互利互惠、共同发展的原则,大力促进横向经济联系”,“逐步形成以城市特别是大、中城市为依托的,不同规模的,开放式、网络型的经济区”。

《决定》后,立即在国内外引起很大的反响,好评如潮。邓小平也多次给予很高的评价,并对其中一些重要论点作了进一步的阐述和发挥。今天我们重温他的有关讲话,仍然感到十分亲切、很受教育,有助于加深对《决定》的重大意义的理解和对不断深化改革的认识。

《决定》通过后的第二天,邓小平在中顾委全体会议上讲话。在讲到《决定》时,他说:“我的印象是写出了一个政治经济学的初稿,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的政治经济学,我是这么个评价。这两天国内外对这个决定反应很强烈,都说是有历史意义的。这个文件,我没有写一个字,没有改一个字,但确实很好。”又说:“这次经济体制改革的文件好,就是解释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有些是我们老祖宗没有说过的话,有些新话。”“过去我们不可能写出这样的文件,没有前几年的实践不可能写出这样的文件。写出来,也很不容易通过,会被看作‘异端’。我们用自己的实践回答了新情况下出现的一些新问题。”“中央委员会、中央顾问委员会、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三个委员会的同志都赞成这个文件,看到了现在这个纲领性文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这是个好文件。”

《决定》的颁布,开创了我国以城市改革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时期,国企改革、计划体制改革、多种经济形式共同发展、政府职能转变、对外开放等都大大加快了步伐。

参加《决定》起草的一些体会

光阴荏苒,今非昔比。我们今天重读这个《决定》,可能会觉得它已经没有什么“新意”了。其实,它的基本观点,破天荒地冲破了长期禁锢着我们头脑的传统经济思想的牢笼,使亿万人民群众蕴藏的巨大积极性和创造力得以释放,对推动我国的改革开放大业起了历史性的作用。这是应该载入史册的。可以说,没有这个《决定》,就不会有这以后25年改革不断深入、经济快速增长、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的大好形势。诚然,以现在的客观环境和思想认识来看,《决定》不可避免地有一些不足或不妥之处,这些已随着实践的发展为后来一系列中央文件所弥补和修正,而且其基本观点都得到了发展和完善。这是符合认识的客观规律的。

参加《决定》的起草工作,对我来说,是很值得回忆的一件事,因为我从中学到了不少东西。特别是深切体会到解放思想确实是改革开放的先导,又贯彻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之中。包括起草重要文件,整个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不断解放思想、不断学习提高、不断统一认识的过程;起草不容易,贯彻落实就更不容易,必须做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尤其是学习、宣传、教育工作,贯彻落实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解放思想的过程。推进改革开放如此,做其他工作也如此,因此解放思想不是权宜之计,而应该把它经常化、常态化。可以说,不解放思想就不能前进,就会落伍和被淘汰。

产品会发言稿篇5

画笔是永远不能离手的

宫崎骏始终钟情于二维动画片。在漫长的创作生涯里,宫崎骏并没有不断追逐新奇的动画技术,他拒绝使用电脑动画,抨击Pad一族,将平面二维动画做到极致。他认为二维动画片富有想象力,能触及人们内心深处的欢乐、忧虑、梦想和热情。而静下心来,手持画笔,也让他更能沉浸其中去思考生活的各种可能和鲜活样貌,思考人类、自然的生存与价值。

随着时代的发展,电脑技术日益成为动画制作的重要手段,宫崎骏也开始尝试将电脑技术运用在吉卜力的作品之中。在1997年《幽灵公主》的制作过程中,吉卜力开始引入动画电脑技术,设立了一个专门的CG小组。1999年高畑勋的作品《我的邻居山田君》,是吉卜力第一部完全在电脑上完成绘图和动画制作的作品。2001年《千与千寻》与2004年《哈尔的移动城堡》中也有几处用到了电脑特技。

但对宫崎骏而言,手绘仍然是他的最爱,他依旧坚持手绘,只用电脑动画制作特效。自《风之谷》开始,每一部“宫崎骏出品”都由他自己一人担任导演、脚本、分镜的全部工作,这得益于他过去曾经从东映动画公司的最底层员工一直干到如今吉卜力最高层的经历,宫崎骏拥有主导从故事到做画的绝大部分动画工作的能力。

宫崎骏对电脑动画流行趋势可以说持反对意见。《千与千寻》在柏林电影节获得金熊奖之后,他在东京的记者招待会上如此说道:“电脑技术让人得到了自由,却很容易使匠心独具的制作变成流水式的生产。”在宫崎骏的眼中,他始终不希望动画片将来都走上迪士尼的模式,成为工业化的产物。宫崎骏固执地说:“经验告诉我们,你通过电脑创作的东西无法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我们决定完全依靠铅笔,那是我们的专长。”

精益求精的创作态度

宫崎骏为了创造手稿认真到了极致,用他的话说,就是以巨细靡遗的态度做出最高质量的作品。没人能说得清楚,30年下来,宫崎骏到底积累了多少画稿,但能从几组数据中略窥一二。以宫崎骏颠峰之作《千与千寻》为例,2小时的影片总共画了11万张手工稿,平均1秒钟用掉15张手稿。在美国,一部22分钟的卡通大约需要画12000张图;由日本现代动画之父手冢治虫首创的画法,甚至透过把人物喜怒哀乐的表情固定化或者多用慢动作等技巧,把手稿降到4000张以下,做到快速产出。宫崎骏一部片子需要的手稿量比美国动画多出一倍,甚至比日本电视动画的手稿多出4倍。而在2008年上映的《悬崖上金鱼姬》这部影片中,在一年半内,大约有70名工作人员画了17万张图。

对于作品的精益求精,让宫崎骏的作品具有了神奇的魔力,在他的笔下,任何事物都可以巨细靡遗地表现出来。迪士尼台湾区总经理曾文泉曾经在吉卜力美术馆见过《千与千寻》获奖后被展出的手稿,他回忆道:“那些手稿堆得像小山一样。其中有一张我印象最深刻的手稿,画中是俯瞰锅炉爷爷房间的榻榻米,除了榻榻米上头密密麻麻的纹路清晰可见,就连磨损的质感也画得难分真假。”

据说宫崎骏每年都会定时把山上家中的物什拿出来晒太阳及吹吹风,原因是他认为家中物什的神灵也需要定时出来感受一下新鲜空气。这份发自肺腑的对万物生灵的“平等尊崇”的信仰,构建了宫崎骏整个电影世界的精神美学。而对自然充满着深深眷恋的宫崎骏认为只有简练的笔画、纯粹的色彩才能描绘出人与自然的本真之美。宫崎骏的手绘以水彩画为基础,辅之以水墨画、版画和油画等不同绘画种类的风格和特色,共同构建出一个雅致、灵动而又绚烂的绮丽世界。他对大自然的热爱与钟情,正是通过这种极具东方传统审美情趣的手法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东西方文化的交融

美国皮克斯动画公司的首席创作官约翰·拉赛特(John Lasseter)一直是宫崎骏的狂热粉丝,并且多次到日本探访吉卜力,与宫崎骏结下了友谊。拉赛特称宫崎骏为“本时代最伟大的一位制片人”。在拉赛特的办公室中有一面墙,他称之为“宫崎骏圣地”,布置有吉卜力作品角色的毛绒玩偶、《龙猫》海报,还有那句宫崎骏的名言—“创造动画就是在创造一个虚构的世界。那个世界能够抚慰受现实压迫的心灵,鼓励萎靡的意志,化解紊乱的情感,使观者拥有平缓轻快的心情,以及受到净化后的澄明心境。”

产品会发言稿篇6

关键词:科技期刊;专题报道;网络;多媒体;组稿;宣传

1专题策划方案的制订

专题策划是对报道的专题进行的事先谋划,是为了达到特定的目标而制订的有关策略和详细的运作计划[4]。因此,在策划专题时为了保证专题的质量首先要制订专题策划方案。制订切实可行的专题策划方案,可以增加编辑工作的科学性、计划性和预见性,从而可避免盲目性和片面性。参照图书的选题策划,科技期刊的专题策划方案需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专题提出的依据,专题的价值、目的及意义;2)专题拟刊出日期;3)专题的名称、拟报道的内容及要求;4)专题文章的组稿方式;5)拟约稿的作者姓名、职务/职称、单位及详细通讯地址;6)拟刊发文章数量及目前该专题现有的文章数量;7)专题文章拟占期刊的版面数量;8)专题的负责编辑及当期的责任编辑等。一般年度专题计划是在前一年的第3季度末或第4季度进行。编辑室主任根据编辑提出的其负责栏目策划的专题报道计划,汇总整理后上交给总编辑,由总编辑组织研讨会对所有专题的创新性、科学性、前瞻性、针对性等进行评价,同时对专题的策划方案进行修改、补充和调整,确定重点专题报道和一般专题报道。重点专题报道放在当期杂志内文的首页进行排版,同时在目录页也要标注栏目名称“专题报道”,以突出专题的重要性,有的杂志选择在封面的某个位置进行专题报道的宣传,也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而一般专题报道则相应地放在其所属栏目内,在首篇专题文章前加上编者按即可。在一般情况下,专题策划主要是通过对当时的有关形势政策、研究热点、学科发展及作者和读者反馈信息进行综合分析,进而找出读者最渴望、最感兴趣的热点,亦即学科研究热点和生长点,确定下一年度各期的选题目标、大致内容和重点[5]。此种方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是缺乏相应的数据支持。在融媒体时代,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白娅娜等[6]提出借助中国知网(CNKI)、国家科技报告服务系统、百度学术平台等可获得大数据的互联网平台挖掘有价值的信息,指导期刊进行选题策划,确定选题方向,并实现优秀作者的精准发掘,其成功组织策划的《煤炭燃烧及污染物防治理论与技术》专刊值得借鉴。而笔者建议科技期刊编辑在借鉴互联网大数据的基础上还要借助多媒体的优势,在年度专题报道主题确定之后,在专题报道之前进行专题报道前的调研工作,以《黑龙江畜牧兽医》为例,其可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平台、黑龙江畜牧兽医杂志社QQ群及官网年度专题报道主题及调查问卷,征得作者的意见,与作者互动,然后编辑部汇总征集到的信息,再对专题内容进行调整。通过多媒体平台进行信息相较于给作者发邮件等其他方式,其更具有时效性、互动性。融媒体时代互联网技术为期刊专题策划提供了大量可利用的数据,作为期刊编辑要充分利用并挖掘CNKI、百度学术、维普等互联网大数据平台,同时灵活运用多媒体平台,实现专题策划的科学性及针对性。

2专题文章的组稿方式

组稿是发现、选择并组织作者完成作品创作的活动。没有切实有效的组稿活动,专题策划就会成为一纸空文。因此,专题策划通过后编辑就要进行有计划的组稿工作,其是实现专题策划的重要步骤,也是保证专题质量的重要环节。再好的专题策划,如果没有优质稿件作保障,那么专题报道要想达到预期效果就无从谈起。简言之,组稿工作做得好,稿源充足,可使编辑有更多的选择,可以提高刊发文章的学术质量;反之则会导致东拼西凑,应付了事,虽然可保证专题报道按时进行,但其内容质量却得不到保证。因此,作为负责每期专题报道的编辑以及相关负责人一定要千方百计地通过各种途径组织稿件,重视专题的组稿工作。传统的组稿方式一般有三种:1)个别约稿;2)群体集稿;3)社会征稿。在新媒体时代下基于互联网技术专题组稿途径可在上述组稿方式的基础上适当拓宽。《黑龙江畜牧兽医》自2016年开始全面启动刊网融合报道模式,成立了《黑龙江畜牧兽医》官方微信公众平台和QQ群,同时互动网站《黑龙江畜牧兽医》官方网站也全面开启,全面探索新媒体与纸质媒体的融合途径,在专题报道的组稿方面也进行了一些新的探索,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纸质媒体+网络,全方位互动约稿。年度专题报道计划确定之后,将每期专题的主题列出,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平台、QQ群、官方网站以及纸质媒体联合征稿启事,在每年的年初及其他时间不定时推送征稿启事进行广泛征稿。另外,重点专题报道可根据报道内容要求再另拟征稿启事,重点阐明对稿件的内容要求、刊发时间以及字数等详细要求,定期在网络媒体推送,有助于吸引到优质的稿源。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与QQ群有即时互动的功能,如果作者对专题有疑问,编辑或相关其他人员可及时答疑解惑,同时若有需要,可向作者提供写作模板。2)向行业专家约稿。专题方向确定后,编辑可向本刊有此研究方向的编委进行约稿;或通过中国知网(CNKI)、百度学术等平台查询本研究方向的知名专家,获取其E-mail,通过给这些知名专家发E-mail的途径来约稿。3)通过学术会议或研讨会等方式约稿。通过互联网查询专题方向的相关学术会议,或参加由杂志社组织的专题研讨会及各种展会等向相关研究方向的知名学者及专家约稿。此种方式可与知名专家学者当面交流、沟通,约稿的成功率较高,且与会的专家学者都是行业大咖,其所提供的稿件也具有权威性,且质量也有保证。当然约到的稿件及自来稿的文章质量参差不一,有时约到的稿件由于文章质量及其他原因无法录用时,此时编辑在与专家或作者沟通时一定要注意语言的表述,要留有余地,否则会给对方留下不好的印象,影响杂志形象。

3专题的宣传

网络环境为期刊专题报道的宣传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在此条件下,科技期刊应该充分利用网络环境的有利因素,积极调整专题报道的宣传策略。网刊融合即是互联网新媒体与纸媒的两种不同传播方式的融合,既发挥了互联网新媒体快速扩散的优势,展现了其信息传播的倍增效应,也有利于纸媒优质资源的宣传,使信息资源得到有效利用,是一种互补共赢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期刊的受众读者群。笔者仅以《黑龙江畜牧兽医》2016年10~12期的专题报道为例,概述《黑龙江畜牧兽医》是如何创新专题报道的形式及宣传方式的,仅供参考。2016年5月23—25日,在黑龙江省考察工作时强调,要积极发展绿色食品产业,培育绿色生态农产品知名品牌。伊春市、五常市等地区生产的“鸭稻”“蟹稻”“鱼稻”“森林猪”“森林鸡”等绿色食品市场认可度较高,可以复制推广、形成规模,培育一批叫得响、信得过的绿色食品品牌,推动黑龙江由大粮仓变成绿色粮仓、绿色菜园、绿色厨房。《黑龙江畜牧兽医》为响应的讲话精神,结合本刊的办刊方向和宗旨,在2016年的第10(下)、11(下)、12(下)期连续进行了三期的专题报道,包括森林猪专题、森林鸡专题、稻田鸭和玉米鹅专题,专题内容包括养殖技术、疾病防治、经济效益分析等。前期该专题在纸质期刊、作者QQ群、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以及官网等多渠道了专题征稿启事,广大作者及专家都积极响应,通过本刊网上投稿平台积极投稿;杂志社同时又向本行业的知名专家及本刊编委约稿。杂志社在每期杂志进行专题报道的同时,又进行了互联网的现场跟踪技术报道,同时在作者QQ群、微信公众平台以及“今日头条”上对相关技术和文章等进行了推送。相应专题的技术报道在微信公众平台和“今日头条”的点击次数要远高于CNKI的下载频次,具有较好的传播效果。虽然从专题策划开始到专题报道只有短短的4个月,但是通过此次的专题报道,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应。作为纸质期刊专题报道的一个补充,新媒体为专题报道的传播起到了助推作用。网刊融合是一个双向的平台,纸媒与新媒体互相依托,实现有机融合,有效地拓展了读者受众的覆盖面,有利于专题报道的传播,提高了专题报道的影响力。

4专题报道后的反馈调查

期刊的专题文章发表之后,其产生的社会效应如何?如何去评价专题报道的效果?这是每个期刊人应该思考的问题。通常期刊在专题报道完成之后缺乏信息反馈收集的过程,而这个过程恰恰是对期刊专题报道重新认识、不断找出不足、改进工作、使期刊专题报道不断完善的过程。有的期刊采取在专题报道后通过读者来信(或E-mail)、问卷调查、邮发信息、交换期刊等方式确定专题报道的效果[5];有的期刊在专题发表半年后,在CNKI数据库搜索专题下载频次和引用频次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了解专题的影响力[7]。在网络环境下,除了采用上述几种方式外,还可通过开设网站、微信专题论坛的形式来获取读者反馈的信息与意见。这种实时互动形式的论坛,相较于传统形式的问卷调查等,获取信息的速度更快、更直接,针对性更强。对获取的反馈信息,要建立专题反馈信息库,存档并保存。通过对专题报道后的反馈调查的总结、分析,可为以后专题的完善、更好地开展专题报道提供借鉴和参考。

5结束语

产品会发言稿篇7

商务会议策划范文一一 会议气氛

公司业务发展迅速,销售渠道不断拓展,需要加深与经销商之间的联系。 会议思路:

厂家需要为经销商与销售人员输入信心,经由愿景规划、策略制定、行动计划,让经销商倍受鼓舞,士气高涨,热血沸腾。一个成功的经销商会议,既要充电,也要打气。 制造轻松宽松的气氛,一方面可以让客户积极参与其中,调动客户订货的积极性,同时可以消除客户的防范心理,感染其它客户,主要可以采取以下方式来做到:

(1) 设置游戏,邀请客户参与游戏让客户放松。

(2) 穿插娱乐节目,调动现场气氛。

(3) 实行订货摸奖,调动客户订货积极性

(4) 开设有奖问答,让客户了解产品,对所出的问题设置不要过于复杂,以简单为主,达到宣传和让客户积极参与的目的。

二 会议目的

1. 增进经销商对公司的了解,鼓舞经销商的士气,实现20xx年销售目标任务。

2. 最大限度占用每个经销商的专用资金,从而造成其它品牌的铺货压力。

3. 最大限度调动经销商对震旦机器的销售热情和忠诚度。

4. 培养经销商的销售观念和调动他们主动学习的激情。

三 会议主题

5. 1.携手同行,共拓疆土

6. 2. 在新的高度起飞(对经销商工作的认可,以及对未来美好的期望。整个主题引人思考,意味深长)

7. 3. 携手同行,共创震旦

四 会议时间:20xx年2月1819日

会议前

与会人员邀约

涉及事项:

1. 与会人员确定(经销商到会人员确定、第三方与会人员确定)

2. 邀约形式确定:传真、邮件、电话

3. 邀约执行人员确定:袁xx,李xx

4. 接待安排确定:袁xx,李xx

会议确定

1. 会议地点、议程安排确定

2. 酒店住宿安排确定:袁xx 李xx大酒店,房卡发放和回收袁xx

3. 物料准备完成:袁xx、闫有凤、刁芳

4. 场地布置完成:袁xx

人员分工表制作、分发完成:

时间进度表制作、分发完成:李志

《文件通知》、《经销商意见反馈表》、《产品包裹单》、《经销商奖励制度》、《促销活动方案》、《会议签到表》、《订货单》、纸、笔、文件袋:袁xx、高传贤

第三方与会人员:政府官员、重要企业朋友等王总

会议中

人员到位

我们不要让业务员错过任何与客户沟通的机会。一般来讲,先到的比较孤单无聊,所以

要作以下事宜:

让经销商填写《经销商意见表》、业务员与经销商作简短的沟通、让经销商看产品报或看新产品

?

专题片

会议后

销售跟进:可能需要销售做一些跟进工作

五 会议流程

六 会议地点

1.25号下午:温州五星级大酒店B坐16楼乌市新华北路305号(可容纳一百人以上)

2.26号上午:温州五星级大酒店B坐4楼新闻厅

七 会议场地布置

签到区

1. 签到方式:电子签到,合影留念

2. 迎宾人员: 摄影人员: 3. 签到礼品:

配置logo手提袋 + 宣传册 + 单页 + 小礼品,两位美女负责为来宾贴上logo(带有编号)即可。可根据编号在来宾离开的时候送上礼品,免去来宾携带的不便

接待:李萍

新品安排

1. 与创意性的展示方式结合

2. 由来宾进行部分操作,活跃会议气氛。

商务会议策划范文二【主题】公司拟召开挂面经销商大会,本次活动将挂面产品上市为契机,全面推介挂面产品,展示品牌形象,介绍产品优势。为经销商鼓足干劲,以期圆满完成年度销售任务。 活动策划及实施方案如下:

一、组织机构及人员分工

1、成立会议筹备委员会

组长:xxx

副组长:xxx

总策划及调度:xxx

组员:xxx xx

2、筹备委员会按工作推进计划分两部分构成:

(1)前期筹备活动由 统筹负责,下设4个小组:

方案策划组

组长:组员:xx xxx xx

职责:负责确定日程安排,地点选择,活动的具体内容的策划。

设计制作组

组长:xx

组员:xx xxx

职责:产品单页、展板、PPT标准模板、广告宣传品、签到簿等宣传资料的设计、制作,以及会议所需礼品、奖品的制作、购买。

要求:7月31号之前必须完成设计稿

(2)大会整体活动由 负责,下设3个小组:

会务接待组

组长:xxx

组员:xx xxx xx

职责:负责来宾邀请,餐饮、住宿、会议、摄影、摄像、旅游、车辆安排、返程订票、礼品发放。(具体工作安排附后)

产品推介组

组长:xx

组员:产品开发研究室全员、挂面厂技术人员

职责:负责介绍生产线的优势、特点以及先进性;挂面产品的特性推介、现场演示系列活动的组织及总体实施。

经销商激励政策及现场活动组

组长:xx

组员:挂面团队

职责:负责挂面经销商激励政策推出;选择2名经销商代表发言。

要求:方案须经研讨、审批,要求30日之前确定方案。

二、日程安排

会议时间: 8.6-7

8月5日 全天接站,分段集中送往酒店报到。晚6:30欢迎晚宴;超过就餐时间的,由

对应业务经理引领去指定接待处就餐。

8月6日上午

公司班子成员到公司楼门前迎接客人,引领至会议室。

9:30 公司班子成员介绍,致欢迎辞

10:00 公司介绍(约20)

10:20 参观研发中心20、面粉厂20、挂面厂20(分三组交替进行) 11:30 出发 午宴 地点

8月6日下午

14:30 大会开始,团队介绍15

14:45 挂面生产工艺介绍 20

15:30 挂面产品推介 20

16:00 挂面经销商激励政策宣贯、2名经销商发言 30

17:50 会议关闭讲话

18:00 晚宴(烧烤自助晚餐) 地点:

8月7日

9:00 上午游北戴河,坐游轮、奥运公园、鸽子窝公园、观海栈道

12:00 百味饺子

14:00 下午游老龙头

18:30 山海渔家

三 、其它

要求所有责任人,就各自负责的子项工作,制定详细的方案(包括:时间进度、物资准备、资源需求、信息衔接等),于20xx年7月31日下班前汇总到处,统一协调。

商务会议策划范文三一、 企划背景:(暂略)

二、 会议时间:20xx年10月2日-3日

三、 会议地点:

四、 参会人员(预计260人):

1、 经销商及准经销商,预计200人;(具体名单有事业部牵头汇总,180客户)

2、 媒体、行业及集团相关领导与嘉宾,预计20人;(人员名单有市场部牵头汇总)

3、 营销系统及公司内部相关员工,预计40人。(人员名单有市场部牵头汇总)

五、 年会项目

1、 XX 新品牌会

2、 XXX 20xx年度经销商会议

3、 XXXX 感恩十年客户答谢酒会

4、 XX 年经销商政策设计与签约

5、 XXX 一日游(待定)(20xx-11-19,全天)

六、 XXX健康关爱 新品牌会

(一) 主题:精彩中国XXX健康关爱新品牌会

(二) 主要形式:

1、新品牌演讲

2、新产品专业模特秀

3、启动仪式

5、新品牌形象展示区

6、记者专题采访

(三)建议主持:电视台节目主持人

七、XXX 年度经销商年会

(一)主题:

主标题: XX年度经销商大会

(二) 主要议程:(下午早一点)

1、 集团、化工事业部相关领导讲 2、 企业总经理做年会主题报告 3、 品牌宣贯 4、 事业部做《共享共赢品牌攻略》

(三) 主持:

八、感恩十年客户答谢酒会

(一)活动目的:感恩答谢

(二)主要活动:

1、答谢晚宴

2、年度优秀经销商表彰

3、文艺演出(集团范围内整合资源,主要以歌舞类节目为主)

4、现场抽奖

(三)阶段划分:

1、举杯同祝(领导,嘉宾致辞讲话) 2、歌舞共庆(文艺演出、优秀经销商表彰) 3、开怀畅饮

(二)地点:户外式,热带雨林中庭

(三)建议主持:电视台节目主持

九、会议议程

十、组织保障

1)项目领导小组

组长:XXX 副组长:XXXXX 成员:xx

2)新品牌会筹备小组 组长:xx 副组长: 成员:xx

3)经销商大会筹备小组 组长:xx 副组长: 成员:xx

主要职责:负责经销商年会的全程策划、组织与实施,并邀请经销商及新经销商会参加会议;

4)答谢酒会筹备小组 组长:xx 成员:xx

主要职责:负责答谢酒会全程策划、组织与实施,节目准备、晚会效果设计与布置等工作。

5)政策设计筹备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xx

主要职责:负责 XX年度经销商政策的修订、商务洽谈与合同签定、新品促销方案执行。

6)接待组 组长:xx 核心成员:xx

主要职责:负责经销商和嘉宾礼仪接待、礼品准备、签到、食宿安排、资料发放及房间调配等。

7)会务组 组长:xx 核心成员:xxx

主要职责:组织经销商,落实发言人、主持人及相关媒体、宾客到场;确认出席情况,落实会议场地及食宿地点;提供会议现场物品资料,会场布置、协调,以确保整个会议的顺利有序进行。

8)文宣组 组长:xx 成员:xxx

职责:负责撰写相关领导发言稿、主持人串词、新闻通稿、现场拍摄新闻记者邀请,稿件刊发,稿酬支付及后期新闻宣传效果跟进。

9)车辆保障组 组长:xx 成员:xx

产品会发言稿篇8

关键词:药品召回;召回对象;警示缺陷;公众警示;召回费用

中图分类号:R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197(2008)06-093-02

2007年9月19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了《药品召回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2007年12月10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正式公布了《药品召回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此举标志着我国药品召回制度终于在全国范围内首次得以建立。但是,比较《办法》和此前的《征求意见稿》,我们却发现在一些重要问题的规定上,《办法》模糊了某些具体标准,回避了某些重要问题,较之《征求意见稿》不能不说是一种立法上的退步。

1 关于召回对象

确定药品召回的对象――即对哪些药品应当予以召回――无疑是药品召回制度得以运行的首要前提。根据《办法》第三条的规定,我国药品召回的对象是“已上市销售的存在安全隐患的药品”。由此规定可以得出,我国药品召回对象的构成要件有二:形式上的要件――已上市销售;实质上的要件――存在“安全隐患”。其中,对于形式要件,即药品是否已上市销售,实践中比较容易把握;但对于实质要件,即药品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实践中却不容易认定。有鉴于此,《征求意见稿》第四条对“安全隐患”的认定作出了较为细致具体的规定,包括以下六项:

(1)药品分析测试结果异常,已经或者可能对患者产生危害的;

(2)集中出现药品不良事件的;

(3)药品生产过程不符合药品GMP要求,可能影响药品质量安全的;

(4)药品包装、标签、说明书内容或者设计印制存在缺陷,影响用药安全的;

(5)因安全原因撤市,需要收回已上市销售药品的;

(6)其它原因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的。

以上六项规定即可以作为认定某药品存在“安全隐患”的具体标准,可以概括称为“分析测试标准”、“不良事件标准”、“GMP标准”、“警示缺陷标准”、“撤市收回标准”和“其它标准”。有了这些标准,在实践中可以使药品安全隐患的认定变得更加规范、更具有可操作性。

但是,此后正式出台的《办法》,在“安全隐患”的认定这一重要问题上却大幅度修改了《征求意见稿》的上述规定:《办法》第四条将上述六条具体标准全部删除,而只是笼统规定“本办法所称安全隐患,是指由于研发、生产等原因可能使药品具有的危及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不合理危险”。《办法》的这一修改至少产生以下两项弊端:

第一,删除了关于认定药品安全隐患具体标准的六项规定,使药品安全隐患的认定标准变得笼统、模糊、欠缺可操作性,给实际操作带来较大困难,会产生应当召回却不予召回或不回却强令召回两种严重不良后果,使得药品召回制度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第二,删除了关于认定药品安全隐患具体标准的六项规定,使主管行政机关在药品安全隐患的认定上获得了很大的自由裁量权,在我国行政执法能力普遍低下和行政监督体制远非完善的大背景下,很容易导致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滥用,进一步滋生药监腐败。

2 关于警示缺陷

警示缺陷(warning or instructions defect)是指因产品提供者没有在产品的使用以及危险的防止方面作出充分的说明或警告,而对使用者构成的不合理危险。至于药品,由于本身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其安全是相对而言的,因此药品生产企业应使消费者得到充分的资讯,了解药品存在的危险性,保障安全使用药品,否则,即为存在警示缺陷[1]。由于药品的包装、标签、说明书等药品标识存在缺陷而导致药品存在不合理的危险理应成为药品召回的一项重要事由。

有鉴于此,前述的《征求意见稿》第四条规定的认定药品安全隐患的六项具体标准中,第(四)项即是“警示缺陷标准”;同时,《征求意见稿》第二十二条规定“药品包装、标签、说明书内容或者设计印制存在缺陷的,可以在更正后重新上市销售”。由此可见,药品警示缺陷的规定在《征求意见稿》中比较明显、突出,这样的规定即符合法理,又切合实际。

但是,此后正式出台的《办法》却完全改变了《征求意见稿》中的上述规定:

一方面,如前文所述,《办法》第四条删除了《征求意见稿》第四条中的包括“警示缺陷标准”在内的全部六项认定药品安全隐患的具体标准,其弊端前文已述。

另一方面,《办法》第二十二条关于药品召回后续处理措施的规定中,也删除了《征求意见稿》二十二条中“药品包装、标签、说明书内容或者设计印制存在缺陷的,可以在更正后重新上市销售”的规定,修改后的规定变为“药品生产企业对召回药品的处理应当有详细的记录,并向药品生产企业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必须销毁的药品,应当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监督下销毁。”这样的修改使药品召回后续处理措施的规定变得极不完善,药品召回后续处理措施只剩下“销毁”这一种。我们不禁要发出这样的疑惑:如果某药品是因为药品说明书存在警示缺陷而被召回,召回后的药品应当如何处理?销毁吗?因为说明书存在缺陷而被召回的药品似乎不应当属于“必须销毁的药品”,那么对这些药品应当如何处理呢?在《办法》中我们找不到任何答案。如果实践中真的出现这种情况,召回药品的企业必将面临一个非常尴尬的处境。

3 关于公众警示

将药品从市场上收回本身并不是药品召回的最终目的,保障公众用药安全、预防药品不合理危险的实际发生才是药品召回制度的真正意义所在。如果某种存在安全隐患的药品已经被公众大量购买和广泛使用,并且使用该药品可能引起严重健康危害或暂时的或者可逆的健康危害(即《办法》第十四条规定的“一级召回”和“二级召回”的情况),在这些情况下,及时的公众警示――即通过各种媒体提醒公众关注被召回药品存在的健康伤害――就成为召回程序中一种非常必要的措施。通过该警示,公众可以及时停止使用该存在安全隐患的药品或者改变使用该药品的方法,以达到保障用药安全、预防危险发生的目的。

有鉴于此,《征求意见稿》第十六条规定:“药品生产企业……确认药品存在安全隐患的,应当决定召回,并立即通知有关药品经营企业、使用单位停止销售和使用,必要时还应当公众警示,提醒公众关注被召回产品存在的健康伤害。”第十八条第二款规定:“……召回计划应当包括以下内容:……(三)是否需要公众警示,需要公众警示的,应当明确公众警示的途径与范围,包括普通媒体还是专业媒体,全国性还是区域性……”《征求意见稿》的这些规定无疑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但是,此后正式出台的《办法》却完全改变了《征求意见稿》中的上述重要规定:

一方面,《办法》第十六条删除了《征求意见稿》第十六条中“必要时还应当公众警示,提醒公众关注被召回产品存在的健康伤害”的规定,修改后的规定变为“药品生产企业在作出药品召回决定后……通知到有关药品经营企业、使用单位停止销售和使用,同时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根据此规定,药品生产企业并没有公众警示的义务,只需通知有关药品经营企业、使用单位停止销售和使用并且向药监部门报告即可。

另一方面,《办法》第十八条第二款第三项删除了《征求意见稿》第十八条第二款第三项关于“公众警示”的全部规定,修改后的规定变为“召回信息的公布途径与范围”。《办法》用“召回信息的公布”这一表述代替了“公众警示”,并且大大缩简了相关条文。修改后的该项规定的含义变得极为模糊,严重欠缺可操作性。

4 关于召回费用

在药品召回制度的设计中,召回的费用是一个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按照国际通行的做法,药品生产企业是药品召回费用的主要承担者。由药品生产企业来承担召回的主要费用有着内在的合理性:

首先,药品生产企业是药品的直接创造者,药品本身及其外在标识的设计和制造完全出自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的质量和安全性与药品生产企业的关系最为密切。因此,一旦药品存在安全隐患需要召回,药品生产企业自然责无旁贷。

其次,药品召回所需要的费用本来就是药品生产企业生产药品的合理成本,但以前我们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在药品召回理念已经引进和药品召回制度已经建立的今天,我国药品生产企业应当转变观念,转变做法,将召回的隐性成本加入到成本核算中去[2]。

最后,从短期看,药品生产企业承担了药品召回的巨大费用,似乎对企业不利;但从长远看,召回对企业是有利的,不仅简化可能发生的复杂的经济纠纷,降低不必要的巨额赔偿,而且还可赢得消费者的信赖、维护其良好形象。[3]药品生产企业为了自身的长远利益,也应当主动承担药品召回的合理费用。

有鉴于此,《征求意见稿》第五条明确规定:“药品生产企业是药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药品生产企业应当建立和完善药品召回制度,依照本办法的规定召回存在安全隐患的药品,并承担相应费用。” 应当说,《征求意见稿》的这一规定是必要的,也是合理的,我们至少可以据此断定大多数情况下的召回费用应当由“第一责任人”――药品生产企业来承担。

但是,此后正式出台的《办法》却完全改变了《征求意见稿》中的上述重要规定,将“第一责任人”和“承担相应费用”的表述全部删除,而且《办法》通篇也找不到关于召回费用的任何规定。由于缺乏明确的相关规定,实践中势必造成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药品使用单位、药监主管机关在召回费用上发生纠纷,会使药品召回制度的有效运行受到严重影响。

参考文献:

[1] 陈和平,吴晔.关于实施药品召回制度所面临若干问题的探讨[J].中国药物警戒,2006,3(3):163.

[2] 齐小明.药品召回制:编织公众用药安全网[J].中国质量万里行,2007(11):11.

上一篇:初三家长会发言稿范文 下一篇:供应商大会发言稿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