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维权岗申报材料范文

时间:2023-10-04 22:13:57

青少年维权岗申报材料

青少年维权岗申报材料篇1

学校要发展、要改革、要创新,只有走“抓教学、促管理、出成效”的道路,才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真正实现“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与“教书育人、文明育人、法律育人”的有机统一。我校以依法治校申报为突破口,以不断提高教职工的职业道德水平及增强法制观念为主要内容;以争取一流教学质量,育有用人才为目标;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加强依法治校工作,近年来取得一定成效。

(一)以法为纲,维护师生权益。

为贯彻依法治国精神,落实依法治校方案,全面维护师生权益,学校组织师生学习相关法律,形成了学法、知法、用法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氛围,学校依法管理的水平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1、以教师为中心,依法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

要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工作,必须依靠全体教师,因为制度的落实、法律意识的渗透离不开每个教师的工作,学校只有始终以教师为中心,依法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才能充分发挥群体优势。我校制定了《前进小学教职工岗位聘任制》,按照教学和工作岗位需要,根据对象的任职资格和德才表现,依法进行聘任。依据《教师法》规定,学校与受聘教职工签订聘任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

学校依法保障教师实施教育教学活动和开展教学、科学研究、参加进修培训等权利。创造条件,促进教师发展,投资数万元,更新办公设备,配置电脑,联结互联网,实现办公手段的现代化,投资数十万元,充实教师图书资料室和改善阅读环境;保证时间,鼓励支持中青年教师参加本科及以上学历函授自考;鼓励教师参加县内外的教研活动、新课程培训;重视青年教师和骨干教师培养,制定了《前进小学校本培训方案》,积极开展了普通话培训、现代教育技术与技能培训、班主任教育理论及心理健康辅导培训、学科教学展示与研讨、教学基本功竞赛、教坛新秀评比等。这些依法提供的工作条件,使一部分青年教师迅速成长,促进教师向研究型方向发展。

建立民主管理机制,制定了《前进小学校务公开制度》、《前进小学财务公开制度》,公开财务收支、重大投资项目、制度调整、教职工福利等。依法保障教职工工资及时足额发放和相关的福利待遇。切实保障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权利,保证教职工对重大事项决策的知情权和民主参与权。

2、以学生为主体,依法尊重和维护学生权益。

“少年强,则国强”。 我们认为,学校教育的主体是学生,每一位学生都有不断发展的动机和潜能,每一个学生都有自我实现的价值追求,都有获得尊重、选择学习、自主发展的权利,只有尊重和维护学生的权益,才能说我们的依法治校工作真正落实到位了。

为了确保在校学生的合法权益,我校开展了争做优秀“青少年维权岗”活动,成立了“优秀青少年维权岗”工作领导小组和机构,由校长亲自挂帅,党支部书记分管青少年维权岗工作,由各部门领导任领导小组成员,不定期地讨论并制订工作计划和标准,落实争做优秀“青少年维权岗”活动内容。开展了“三个一”工程,即一张维权卡、一条青少年维权热线,一个青少年维权工作接待室,构建起受理、咨询、援助、服务、解决的一条龙青少年维权服务体系。这些为学生维权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证,使我校的学生维权工作走上了正轨。同时在年度考核上对教师实行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一票否决制;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开设研究性学习、选修课程,给每一个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权利;健全完善师德师风考评制度、学籍管理制度、质量评价制度、学生申诉制度,依法加强管理。这些措施,充分尊重了学生人格及其他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保障了学生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项活动。

3、关注留守儿童

随着市场经济的冲击和外出人员增多,部分孩子从小就失去了健全的关爱,因此学校存在着一批为数不少的带有种种心理困惑和适应不良的群体,即留守儿童。我们通过村居委座谈会、家访,充分了解每个适应不良学生的家庭情况、行为表现、性格特征。通过教师、班主任、大队部、村居委会四个层次,建立各类学生信息档案,实行全员管理,商讨教育对策。通过写心理日记、“悄悄话信箱”、行政人员的一对一结对,开展心理健康辅导工作。通过近几年的努力,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已初步走上了轨道。

4、严格收费管理

坚持规范收费,切实减轻学生负担,按照统一规定的收费标准和专用收据收取学费,所有代收费项目按规定向学生结算、多退少补。对家庭有困难的学生,还想方设法给予资助,解除学生学习的后顾之忧。

5、强化安全卫生教育

制定安全教育的制度和计划,组建了班主任、教师、校医、保卫人员为主,社区消防、交通、公安、禁毒等部门的专家为辅的安全教育队伍,利用课堂教育、体验教育、亲子双向教育、主题活动教育等多种教育形式,通过举办模拟法庭、以案说法、消防演练、自护训练营、抗挫体验、主题团队会、讲座、演讲等活动,增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预防和减少伤害事故的发生,保障学生生命安全。同时坚持以防为主的原则,建立了防火、伤害事故、非典防治、预防流感和禽流感等方面的应急处理预案和报告制度,制定了安全检查的制度,设计了工作程序,落实了责任人,把学生安全的防范工作落实到平时的管理过程中。

6、建立和实行校内学生申诉制度,维护学生合法权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四十二条的有关规定,制定了《前进小学校内学生申诉制度》。规定了学生合法权益的内容、学生申诉委员会构成要求、申诉的程序、申诉的受理和处理。在校学生凡认为合法权益受到学校、学校工作人员和教师侵犯的,均可以向申诉委员会提出申诉。对待违纪学生的处分,坚持客观、公正原则,做到事实清楚、证据充分、依据合法、符合规定程序,既坚持维护制度管理的严肃性,又要关心爱护学生,不轻言处分学生,近几年来,没有开除一名学生。

7、以法制教育为手段,提高依法治校意识。

学校把法制教育作为重要的日常工作,重点列入教师继续培训活动中,不定期组织全体教职工学习《公民法律常识读本》、《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规。此外,学校还经常邀请法律专业人士、校行政领导、政治教师在教师例会、普法专题会议、升旗仪式等场合开展普法教育,掀起全校教职员工学法、用法的积极性,全面推进依法治校。

在普法教育中,不断总结实施的途径和方法,形成了普法的新机制和特色。新机制是:在管理体制上,校长亲自挂帅,大队部、工会、学生会负责宣传工作,形成校级、中层、班级三级管理网络。在运行机制上,普法工作办公室下设年级普法宣传小组,年级主任、班主任组长,各班配备法制宣传员、护校队员,协组学校开展宣传工作。在普法制度上,实施会办制、例会制和通报制三项制度,即校级领导经常召开会办会,完善普法规划,充实普法内容,研讨普法实施;普法办公室召开例会,分析普法得失,布置普法活动;普法宣传小组之间要经常通报信息,把普法工作做细、做实、做活。

按照规定开设法制课,做到计划、课时、教材、师资“四落实”。计划合理、科学,有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课时计划、考试安排。课时有保障,一是思想政治学科渗透,二是活动课教学,三是班会、专题录象观摩,四是周一国旗下讲话教育时间。教材落实,教师学习,使用法律出版社出版的全国“五五普法”统编教材;学生学习,使用《小学生普法教育读本》、《远离毒品、珍爱生命》、《小学生安全教育读本》、《小学生国防教育读本》等教材。

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党总支建立每月学法日制度,充分利用学法日向广大师生员工宣传有关法律法规。充分发挥团(队)、学生会、社团的作用,结合学校法制课程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富有特色、卓有实效的主题活动:对学生进行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的法律普及和教育活动;定期组织法制宣传墙报、黑板报的比赛;《春苗半月刊》、红领巾广播站开辟栏目开展法制宣传和教育活动;聘请法制副校长和消防、交通等专职辅导员举行“法制专题报告会”;开展法律知识竞赛和演讲活动;组织法制图片展等。

经过几年来的法制教育,师生法律意识明显提高,学校形成了学法、用法、依法办事的良好风气,校领导依法管理的水平也明显提高,全面推进了学校的依法治校的工作。

(二)以人为本,规范学校管理

学校管理,是对人、财、物的管理,其中对人的管理是关键一环。要完成学校既定的工作目标,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实行规范管理,依靠全体教职员工,发扬团结协作,发挥群体优势。我校近三年来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逐步形成“以育人为根本,以民主为前提,以激励为核心,以法制为保证”的氛围,充分调动全体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总结我校管理体系的构建,可以概括为“四抓”:

1、抓制度建设,确保工作落实处。

为了实现学校依法治校的总目标,我们根据本校实际,制定了一套科学、有序,易于操作的规章制度,并在学校工作过程中严格实施。学校依据有关的教育政策法规,先后制定、实施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和十多项岗位职责,力求构建系列化、科学化、规范化的学校管理制度。为了落实各项规章制度,使之发挥激励功能,我们加强了“月常规考核”工作,明确考核要求,规范操作方法,还将每次考核结果及时公布,以求公众检查、民主监督,尽可能地将考核工作做到公正、公平、合情合理。这样的考核,大大地提高了全校教师工作的自觉性,促进了制度切实有效的执行,形成了人人忠于职责、敬岗乐业、克己奉公的好风气。

2、抓内部管理,提高管理效益。

为切实抓好依法治校工作,我校在近几年的工作实践中,逐步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机制,健全和完善了“一组抓五线,校长负总责”的管理新格局。

“一组”就是学校依法治校工作领导小组,校长、书记为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中层干部、年级组长为成员,由办公室、大队部组成依法治校办公室,主抓依法治校日常工作的行政管理机构。第一条线是党支部、校长室、大队部、年段组、班主任、责任教师、值周教师,通过建立行政挂靠年段组、科任教师联系班级制度,开展结对帮教活动,负责对全校学生进行系统的、全面的法制教育、道德教育、日常行规管理和心理辅导;第二条线是校长室、教务处、教研组、科任教师,负责在课堂内外活动中,通过教学这一主渠道,对学生进行法律知识、品德的教育和心理的引航,做到教书育人;第三条线是工会、总务、教务两处职员,负责服务育人;第四条线是党支部、大队部的少先队员和学生会,以“全国先进大队部”、“做文明志愿者活动”“青少年维权岗”为载体,开展自主管理、自我教育;第五条线是家庭、村居委和所在地派出所等社会有关部门,通过召开家长会、举办家长学校、召开社区座谈会、聘请法制副校长,配合学校搞好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以“一组”宏观调控,“五线”齐头并进,协调工作,形成依法治校的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的网络。

3、抓办学行为,形成良好校风。

为全面贯彻依法治校的精神,我校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办学行为依法规范。

全面贯彻教育部、省教育厅、宜宾市教育局、南溪县教育局的招生政策,在招生工作中落实划片招生的规定,实行义务教育免费教育。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新义务教育法》,按学科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选修课程,开足开齐了课程,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各课程严格按标准设置,按课程要求,制订切实可行的教学工作计划,并根据实际,建立了自身特色的课程体系。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让学生全面发展,我们深感自己肩上的重大责任。我们制订了《前进小学素质教育实施方案》。力求实施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思想正确,措施到位,效果明显。

依法保障教育教学管理秩序,注重师德建设,因为良好的师德预示着教师对事业、学生具有强烈的爱,意味着对国家、人民的高度责任感,责任心是教师搞好工作的强大内动力。我校坚持抓师德建设,努力铸造师魂。引导教师加强修养,提高素质,塑造良好师表形象。开展以“三讲(讲正气、讲学习、讲奉献)、三爱(爱事业、爱学校、爱学生)、三德(职业道德、传统美德、社会公德)、四业(敬业、勤业、精业、乐业)”为内容的师德建设,形成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合力。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引导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改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益。学校没有无故使学生中途停学或退学,没有擅自停课、放假现象。同时,我校坚持每周一次的政治业务学习,组织好每年暑期的教师政治学习,引导教师以身边的典范为榜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广大教师能勤奋自律,一心扑在教育事业上。由于我校十分重视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并做到抓紧、抓实、抓好,使我校的教学质量继续保持良好态势。

良好的教学成绩的取得还需依托平安校园的创建,我校重视校园环境的管理,不断的健全各种安全制度,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同时利用各种集会反复强调安全工作的重要性,使得安全意识深入每位学生的脑海里。加强与社区的联系,与治安、交通、消防建立了互动机制,搞好校园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杜绝校园暴力事件,确保师生生命财产安全,维护了学校教育教学的良好秩序,加强了校风、学风建设。

4、抓民主管理,完备监督机制。

教职工代表大会,是学校组织教职工办好学校,实行政治民主、教学民主,经济民主和生活民主的权力机构。2007年教代会修订通过了《前进小学教职工代表大会试行条例》,对教职工代表大会的职责、代表的权利、组织制度和工作机构等作了具体的规定。学校教代会在学校党支部的领导下,坚持定期召开代表会议,审议通过学校工作报告、办学的重大决定,监督学校和干部工作。凡是关系到教职工切身利益的大事,都必须在教代会上讨论通过,在执行中接受教职工的民主监督,切实保证教代会决定的依法实施。2007年更是建立了完全由教师直选产生的工会组织,在代表大会闭会期间,行使代表大会的职权、处理日常事务、开展工会活动,维护教职工利益。

建立校务公开制度和公开栏,完备校内监督机制。学校改革与发展的重大决策、财务收支情况、福利待遇以及涉及教职工权益的相关事项,都及时向教职工公布,特别是在四川省义务教育示范县创建过程中,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办学目标、发展规划、硬件建设、硬件投入、福利待遇,以及课程改革、教育科研等,及时通过各种途径公开,增强了学校事务的透明度,凝聚了人心。同时自觉配合上级部门和相关行政机关依法进行的监督、检查。

为依法公正、公平解决教师与学校的争议,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保障教师身心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及教育法律法规的其他相关条款,制定了《前进小学教师申诉制度》。制度规定了在职教师合法权益内容、教师申诉委员会构成、申诉的程序、申诉的受理和处理。但至今我校还没有老师申述。

建立了学校与社区、家长互动的机制。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网络,将相关教育政策、规定、收费项目与标准等事项及时向学生、家长和社会公布,做到政策明晰,落实有力。建立了与社区、家长联系的制度,定期听取社区、家长对学校建设、教育、管理的意见,学校还充分利用网络优势,通过校园网络平台,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家校配合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

(三)以机制为保证,落实依法治校。

健全、完善的工作机制,是建立强有力组织机构的保证,而落实工作机制,则能全面推进依法治校的工作。

为切实抓好依法治校工作,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中层干部、年级组长为成员的依法治校领导小组,办公室、大队部组成依法治校办公室,主抓依法治校日常工作的行政管理机构,形成了以校长办公会为决策机构,党组织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大队部、年级组、学生会、班主任、学生为一体,法制副校长和辅导员充分参与的学法教育队伍。

学校在管理中,高度重视依法治校工作。学校制定了《前进小学依法治校实施方案》,对依法治校的指导思想、目的要求、普法知识、保障措施作了明确规定,使我校的依法治校工作走上法制化建设轨道。法制领导小组每年召开三次会议,研究师生学法工作、学校依法管理工作,解决依法治校工作的重要问题,落实依法治校方案,推进学校建设、管理活动、教育活动的法制化、规范化、民主化、科学化进程。

青少年维权岗申报材料篇2

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版,第21—31页。)

关于避税行为性质有两种不同的观点。有的学者认为,避税行为实质上就是纳税人在履行应尽法律义务的前提下,运用税法给予的权利保护既得利益的手段。(注:刘建青:《避税的产生及其法律特征初探》,《甘肃政法学院学报》1997年第1期。 )“当税收法律存在着一种可能,即应纳税义务人能够对其纳税地位作出选择时,应纳税义务人在他成为纳税人时就选择税负担的最小化”。(注:刘建青:《避税的产生及其法律特征初探》,《甘肃政法学院学报》1997年第1期。 )由于其并不直接触犯国家的有关税收法规,故是合法的行为。(注:刘建青:《避税的产生及其法律特征初探》,《甘肃政法学院学报》1997年第1期。)

有的学者认为,避税行为实质是,“滥用税法以外法律所赋与之法律事实形成自由以规避税法”(注:葛克昌《税法基本问题-财政宪法篇》台湾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版,第21—31页。)是不合法的。这里的税法以外的法律,主要指民商法。认为,“法律事实形成自由之滥用者,在相当程度上,对依相当法律事实而负担租税,本具有预见可能性与可计算性。”(注:葛克昌《税法基本问题-财政宪法篇》台湾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版,第21—31页。)“纳税义务人主张,依其所选择之私法形式应无课税要件之适用;但依其实际经济效果,则应分担之法定税负、始属正当”。(注:葛克昌《税法基本问题-财政宪法篇》台湾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版,第21—31页。)“税法不问私法上之表面形态,税法不问私法上表示为何,只关心私法上当事人表示后所生之经济效果(是否具备课税事由)。税法要求者,非偏离法律之经济观察法,而是符合法律诚信之税法观察法,税法之解释,应不拘泥于当事人之私法形态,依合乎法律诚信之负担事由课税。”(注:葛克昌《税法基本问题-财政宪法篇》台湾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版,第21—31页。)强调对税法的理解不应拘泥于字面,应从整个法律体系、立法目的去阐释。笔者赞同后者的观点,其实质是滥用私权规避公法上的义务,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危害很大。

(二)关联企业避税的主要手段和方法

从理论上讲,关联企业有涉外关联企业和国内关联企业之分,但它们都存在着避税的可能性,且手段和方法多种多样。其中,前者避税的手段和方法更为隐蔽和复杂,更具有典型性。外方通过关联企业避税的手段和方法主要有:1.高价进、低价出,转移企业利润;2.抬高进口设备价格,虚增固定资产投入,进行税前避税;3.外方利用投资者身份承包企业工程,故意提高工程报价,从中获利,少缴税款;4.从境外关联公司贷款,通过支付高额利息转移利润,从而有效避税;5.延长资本期限,却按名义值分享利润;6.虚增费用,转移利润;7.将专有技术转让费转移到设备价款中,逃避预提所得税;8.在工程承包中通过将劳务费用向材料款转移以扩大扣除额、包工包料工程假借第三者名义分别订立等隐蔽手段,逃避纳税;9.采用推迟获利年度法、划整为零法等重复享受税收减免待遇;10.推迟偿还债务,控制利润;11.弱化股份投资,增加贷款融资比例;12.利用国际税务协作的漏洞避税等等。

三、关联企业避税的危害及其法律对策

(一)关联企业税避的危害

关联企业避税危害巨大,其影响和作用是多方面的,具体来讲:

1.避税造成大量政府税收收入的减少,影响国家的财政能力。同时,由于其负面的示范效应,会使更多的企业从事避税行为,形成恶性循环,不利于国民经济健康发展。

2.避税造成企业之间实际税负水平的巨大差异,有悖于“公平税负、平等竞争”的原则,扰乱了国家正常的经济秩序,影响资源的有效合理配置。

3.外商投资企业避税损害中方权益,侵犯了我国的税收主权,造成我国投资环境不良、投资回报率低的假象,影响我国声誉和外商来华投资积极性。

(二)关联企业避税的法律对策

针对关联企业避税,一方面要完善反避税法律、法规,使其无隙可乘。另一方面要加强税收征管力度,从外部加以规制。

1.完善反避税法律、法规

(1)在国外立法方面,德国租税通则第42 条规定:税法不得因滥用法律事实之形成自由而规避适用。滥用者依与该经济事件相当之法律事实,成立租税请求权。(注:葛克昌《税法基本问题-财政宪法篇》台湾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版,第21—31页。)对避税行为进行了明确规范。目前,我国在立法方面对什么是避税,认定与规制避税行为的基本原则等,尚属空白,亟需填补。笔者建议:设立专门反避税条款,采用概括式与列举式相结合的方式立法。对避税行为定义、规制作出概括性规定,同时列举经常运用的避税手段和方法及其法律制裁,尽量缩小避税的机会与可能。从而为具体的执法活动提供依据,有效地遏制避税行为。

(2)对原有立法进行修改、完善。如, 对外资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第八条,减免税“从开始获利年度起”可改为“从投产或营业年度起”,缩短亏损结转年限。现行税法规定,企业发生年度亏

损允许用下一纳税年度的所得弥补,下一年度所得不足弥补的,可以逐年延续弥补五年。此规定显然太长,建议修改为三年;完善外商投资企业注册程序。对老企业假冒新办企业骗取二次减免税待遇等情形,加强监管,只办理变更登记手续而不办理开业登记等等,尽量堵塞法律漏洞。

2.加强税收征管

(1)扩大税务稽查队伍, 从人员和组织上保障征管工作的顺利进行。一方面加强对现有人员在岗培训,另一方面为提高队伍素质,实行考核、竞争上岗制度。适当调整现行征管模式中税务机关的分工组合,强化税务检查。

(2)强化纳税人全面申报义务和举证责任。 纳税人应依法申报应税事项,不得隐瞒和遗漏。对关联企业间业务往来转让定价的正常性、合理性负有举证责任。对于有形财产的购销,需提供关联企业间其交易的商品(产品)的品牌知名度和受欢迎程度、各关联企业的职能及其在市场中的地位、销售价格的季节性波动、无形资产对商品(产品)的影响程度、质量等级、性能,以及定价方式等情况材料;对无形财产的转让和使用,需提供涉及交易的无形财产及其转让条件(包括地区范围、授权范围等)、独占性及其可能维持的时间、转让者提供的技术支持和人员培训等劳务的价值、商标价值的维护成本(包括广告宣传和质量控制成本)、受让人因使用或转让该财产的预期利润或节省的成本、价格组成和支付方式等情况材料;对于提供劳务,需提供接受关联企业提供的劳务服务是否使企业真正受益、支付或收取的劳务费用标准是否合理、其中相关直接、间接成本和利润水平是否合理等情况材料;对于融通资金,需提供涉及融资业务的通常利率水平、融资业务涉及的各项费用内容的合理性材料等。(注:国税发[1998]59号《关联企业间业务往来税务管理规程》(试行)。)

(3)对有避税嫌疑的企业进行重点调查审计。 一般可包括:生产、经营管理决策权受关联企业控制的企业;与关联企业业务往来数额较大的企业;长期亏损的企业(连续亏损2年以内的); 长期微利或微亏却不断扩大经营规范的企业;跳跃性盈利的企业(指隔年盈利或亏损,违反常规获取经营效益的企业);与设在避税港的关联企业发生业务往来的企业;比同行业盈利水平低的企业(与本地区同行业利润水平相比);集团公司内部比较,利润率低的企业(即与关联企业相比,利润率低的企业);巧立名目,向关联企业支付各项不合理费用的企业;利用法定减免税期或减免税期期满,利润陡降进行避税的企业,以及其他有避税嫌疑的企业。(注:国税发[1998]59号《关联企业间业务往来税务管理规程》(试行)。)通过案头审计、现场审计、国内异地调查、价格信息的查询与调阅、境外调查等手段,核实其应税事项。

(4)大力推广计算机在税收征管领域的应用, 使其能够覆盖税收征管全过程。从税务登记的建立、纳税申报的处理、税款的收缴与核销、中止申报与滞纳的催报和催缴,到税务检查对象的筛选以及有关纳税人各种资料、信息的查询等均通过计算机处理。统一、合理选择先进而又实用的机型,优化工作主机系统的设置方位。(注:姜蓉、陈志萍、方昌飞:《新编纳税指南》,立信会计出版社1994年版。)利用各种手段,通过各种渠道,广泛收集国内外市场价格和费用收取标准等信息资料,积极而又适时地实现与工商、金融、海关、外贸等部门的联网,逐步形成价格信息网络,为查处避税行为提供依据。

一、关联企业的界定

则第8条第5款规定,当按照证券交易所的规定向政府报送财务报表的母公司及其子公司、关联公司,以及财务报表报送公司是关联公司时,与其有关联的公司都叫做“关系公司”。换言之,关系公司是母公司和子公司以及其所谓关联公司的统称。

我国台湾地区接受并使用了“关系企业”这一表示统称的概念,并且在使用上与日本的使用意义也是一致的。学者使用“关系企业”一词作为具有母子关系、参股关系之企业联合的统称。立法也径直以“关系企业”作为其关系企业法的正式名称。(注:施天涛:《关联企业概念之法律透视》,《法律科学》1998年第2期。)

关联企业,在我国作为一个法律术语最早出现于1991年7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该法的实施细则进一步规定,关联企业,是指与企业有以下之一关系的公司、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1.在资金、经营、购销等方面,存在直接或者间接的拥有或者控制关系;2.直接或间接地同为第三者所拥有或者控制;3.其他在利益上相关联的关系。

如何界定上述“关联关系”成为认定关联企业的关键,也是解决关联企业避税问题的前提,是实际操作中必须解决的问题。具体来讲,企业与另一公司、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有下列之一关系的,即为关联企业:1.相互间直接或间接持有其中一方的股份总和达到25%或以上的;2.直接或间接同为第三者所拥有或控制股份达到25%或以上的;3.企业与另一企业之间借贷资金占企业自有资金50%或以上,或企业借贷资金总额的20%是由另一企业担保的;4.企业的董事或经理等高级管理人员一半以上或有一名常务董事是由另一企业所委派的;5.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必须由另一企业提供的特许权利(包括工业产权、专有技术等)才能正常进行的;6.企业生产经营购进原材料、零配件等(包括价格及交易条件等)是由另一企业所控制或供应的;7.企业生产的产品或商品的销售(包括价格及交易条件等)是由另一企业所控制的;8.对企业生产经营、交易具有实际控制的其他利益上相关联的关系,包括家族、亲属关系等。(注:国税发[1998]59号《关联企业间业务往来税务管理规程》(试行)。)

二、关联企业避税的主要手段和方法

当前,关联企业避税问题已成为客观现实,而且手段不断翻新,日益为世界各国所普遍关注。归根结底,企业相互间的关联关系、私法赋予企业在经营活动中的各种自由与权利、税法自身的空白和漏洞以及税法间的法律冲突三者共同为避税行为提供了可选择的法律空间,使其成为可能。那么,何为避税,其性质如何?关联企业避税的手段和方法有哪些?笔者作如下探讨:

(一)避税行为及其性质

避税,目前无统一定义。有的学者认为:“避税通常是指纳税者利用税法上的漏洞或税法允许的办法,作适当的财务安排和税收筹划,在不违反税法规定的前提下,达到减轻或解除税负的目的”。(注:刘建青:《避税的产生及其法律特征初探》,《甘肃政法学院学报》1997年第1期。)有的学者认为:“避税是指纳税义务人利用税法漏洞、 缺陷和一定的手段,通过对经营及财务活动的安排,以期达到纳税义务最小的经济行为”。(注:陈松林:《避税与逃税》,四川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5页。)我国台湾地区学者认为, 纳税义务人以明显不合常规的安排,规避或减少纳税义务的行为是避税。(注:葛克昌《税法基本问题-财政宪法篇》台湾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版,第21—31页。)

关于避税行为性质有两种不同的观点。有的学者认为,避税行为实质上就是纳税人在履行应尽法律义务的前提下,运用税法给予的权利保护既得利益的手段。(注:刘建青:《避税的产生及其法律特征初探》,《甘肃政法学院学报》1997年第1期。 )“当税收法律存在着一种可能,即应纳税义务人能够对其纳税地位作出选择时,应纳税义务人在他成为纳税人时就选择税负担的最小化”。(注:刘建青:《避税的产生及其法律特征初探》,《甘肃政法学院学报》1997年第1期。 )由于其并不直接触犯国家的有关税收法规,故是合法的行为。(注:刘建青:《避税的产生及其法律特征初探》,《甘肃政法学院学报》1997年第1期。)

有的学者认为,避税行为实质是,“滥用税法以外法律所赋与之法律事实形成自由以规避税法”(注:葛克昌《税法基本问题-财政宪法篇》台湾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版,第21—31页。)是不合法的。这里的税法以外的法律,主要指民商法。认为,“法律事实形成自由之滥用者,在相当程度上,对依相当法律事实而负担租税,本具有预见可能性与可计算性。”(注:葛克昌《税法基本问题-财政宪法篇》台湾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版,第21—31页。)“纳税义务人主张,依其所选择之私法形式应无课税要件之适用;但依其实际经济效果,则应分担之法定税负、始属正当”。(注:葛克昌《税法基本问题-财政宪法篇》台湾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版,第21—31页。)“税法不问私法上之表面形态,税法不问私法上表示为何,只关心私法上当事人表示后所生之经

济效果(是否具备课税事由)。税法要求者,非偏离法律之经济观察法,而是符合法律诚信之税法观察法,税法之解释,应不拘泥于当事人之私法形态,依合乎法律诚信之负担事由课税。”(注:葛克昌《税法基本问题-财政宪法篇》台湾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版,第21—31页。)强调对税法的理解不应拘泥于字面,应从整个法律体系、立法目的去阐释。笔者赞同后者的观点,其实质是滥用私权规避公法上的义务,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危害很大。

(二)关联企业避税的主要手段和方法

从理论上讲,关联企业有涉外关联企业和国内关联企业之分,但它们都存在着避税的可能性,且手段和方法多种多样。其中,前者避税的手段和方法更为隐蔽和复杂,更具有典型性。外方通过关联企业避税的手段和方法主要有:1.高价进、低价出,转移企业利润;2.抬高进口设备价格,虚增固定资产投入,进行税前避税;3.外方利用投资者身份承包企业工程,故意提高工程报价,从中获利,少缴税款;4.从境外关联公司贷款,通过支付高额利息转移利润,从而有效避税;5.延长资本期限,却按名义值分享利润;6.虚增费用,转移利润;7.将专有技术转让费转移到设备价款中,逃避预提所得税;8.在工程承包中通过将劳务费用向材料款转移以扩大扣除额、包工包料工程假借第三者名义分别订立等隐蔽手段,逃避纳税;9.采用推迟获利年度法、划整为零法等重复享受税收减免待遇;10.推迟偿还债务,控制利润;11.弱化股份投资,增加贷款融资比例;12.利用国际税务协作的漏洞避税等等。

三、关联企业避税的危害及其法律对策

(一)关联企业税避的危害

关联企业避税危害巨大,其影响和作用是多方面的,具体来讲:

1.避税造成大量政府税收收入的减少,影响国家的财政能力。同时,由于其负面的示范效应,会使更多的企业从事避税行为,形成恶性循环,不利于国民经济健康发展。

2.避税造成企业之间实际税负水平的巨大差异,有悖于“公平税负、平等竞争”的原则,扰乱了国家正常的经济秩序,影响资源的有效合理配置。

3.外商投资企业避税损害中方权益,侵犯了我国的税收主权,造成我国投资环境不良、投资回报率低的假象,影响我国声誉和外商来华投资积极性。

(二)关联企业避税的法律对策

针对关联企业避税,一方面要完善反避税法律、法规,使其无隙可乘。另一方面要加强税收征管力度,从外部加以规制。

1.完善反避税法律、法规

(1)在国外立法方面,德国租税通则第42 条规定:税法不得因滥用法律事实之形成自由而规避适用。滥用者依与该经济事件相当之法律事实,成立租税请求权。(注:葛克昌《税法基本问题-财政宪法篇》台湾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版,第21—31页。)对避税行为进行了明确规范。目前,我国在立法方面对什么是避税,认定与规制避税行为的基本原则等,尚属空白,亟需填补。笔者建议:设立专门反避税条款,采用概括式与列举式相结合的方式立法。对避税行为定义、规制作出概括性规定,同时列举经常运用的避税手段和方法及其法律制裁,尽量缩小避税的机会与可能。从而为具体的执法活动提供依据,有效地遏制避税行为。

(2)对原有立法进行修改、完善。如, 对外资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第八条,减免税“从开始获利年度起”可改为“从投产或营业年度起”,缩短亏损结转年限。现行税法规定,企业发生年度亏损允许用下一纳税年度的所得弥补,下一年度所得不足弥补的,可以逐年延续弥补五年。此规定显然太长,建议修改为三年;完善外商投资企业注册程序。对老企业假冒新办企业骗取二次减免税待遇等情形,加强监管,只办理变更登记手续而不办理开业登记等等,尽量堵塞法律漏洞。

2.加强税收征管

(1)扩大税务稽查队伍, 从人员和组织上保障征管工作的顺利进行。一方面加强对现有人员在岗培训,另一方面为提高队伍素质,实行考核、竞争上岗制度。适当调整现行征管模式中税务机关的分工组合,强化税务检查。

(2)强化纳税人全面申报义务和举证责任。 纳税人应依法申报应税事项,不得隐瞒和遗漏。对关联企业间业务往来转让定价的正常性、合理性负有举证责任。对于有形财产的购销,需提供关联企业间其交易的商品(产品)的品牌知名度和受欢迎程度、各关联企业的职能及其在市场中的地位、销售价格的季节性波动、无形资产对商品(产品)的影响程度、质量等级、性能,以及定价方式等情况材料;对无形财产的转让和使用,需提供涉及交易的无形财产及其转让条件(包括地区范围、授权范围等)、独占性及其可能维持的时间、转让者提供的技术支持和人员培训等劳务的价值、商标价值的维护成本(包括广告宣传和质量控制成本)、受让人因使用或转让该财产的预期利润或节省的成本、价格组成和支付方式等情况材料;对于提供劳务,需提供接受关联企业提供的劳务服务是否使企业真正受益、支付或收取的劳务费用标准是否合理、其中相关直接、间接成本和利润水平是否合理等情况材料;对于融通资金,需提供涉及融资业务

的通常利率水平、融资业务涉及的各项费用内容的合理性材料等。(注:国税发[1998]59号《关联企业间业务往来税务管理规程》(试行)。)

(3)对有避税嫌疑的企业进行重点调查审计。 一般可包括:生产、经营管理决策权受关联企业控制的企业;与关联企业业务往来数额较大的企业;长期亏损的企业(连续亏损2年以内的); 长期微利或微亏却不断扩大经营规范的企业;跳跃性盈利的企业(指隔年盈利或亏损,违反常规获取经营效益的企业);与设在避税港的关联企业发生业务往来的企业;比同行业盈利水平低的企业(与本地区同行业利润水平相比);集团公司内部比较,利润率低的企业(即与关联企业相比,利润率低的企业);巧立名目,向关联企业支付各项不合理费用的企业;利用法定减免税期或减免税期期满,利润陡降进行避税的企业,以及其他有避税嫌疑的企业。(注:国税发[1998]59号《关联企业间业务往来税务管理规程》(试行)。)通过案头审计、现场审计、国内异地调查、价格信息的查询与调阅、境外调查等手段,核实其应税事项。

青少年维权岗申报材料篇3

根据国家、自治区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和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精神,以及职称评审管理等相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现对2021年职称改革工作安排如下:

一、总体要求

(一)服务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主动围绕“坚定不移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要求”,支持各行业做好人才评价。聚焦重点领域,发挥人才评价的先导作用,对业绩突出的专业技术人才、引进人才、扶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一线专业技术人才、非公有制领域专业技术人才、疫情防控一线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才实施倾斜措施。

(二)继续深化职称制度改革。自治区正在组织新一轮职称评审条件修订工作,对于已完成评审条件修订工作并正式下发的职称系列(专业),可按新修订的评审条件执行。

(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各旗县区、主管部门和单位要对现行的专业技术人才职称申报评审政策措施进行全面系统梳理评估,查找出不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妨碍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政策措施,积极稳慎地进行调整,巩固发展民族团结大局。

(四)突出思想政治和品德评价。坚持把政治合格、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放在专业技术人才评价的首位,用人单位可通过个人述职、考核测评、民意调查等方式综合考察专业技术人才的思想政治、职业操守和从业行为,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五)拓宽各类人才职业发展空间。在更多领域贯通高技能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通道,有效衔接职称和职业资格,促进人才融合发展,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

二、申报评审范围

(一)我市所属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聘用)合同(建立劳动关系)的专业技术人才。

(二)在我市就业的港澳台专业技术人才,以及持有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证、外国人永久居留证或各地颁发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居住证的外籍人员。

(三)符合申报评审条件的高技能人才。

(四)公务员(含列入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离退休人员不得申报评审或考核认定职称。

三、申报评审时间

(一)材料截止时间。职称申报评审的学历、资历年限截止到2020年12月31日;论文、奖项和荣誉等各项业绩成果、继续教育审验卡截止到申报时间。申报工作结束后,不再补报相关材料(申报材料目录见附件)。

(二)进度安排。市直部门和单位(含自主评审单位)要及时做好组织申报工作,按规定的时间进行报送(见附件时间安排表)。各旗县区在6月20日前完成高级职称组织申报工作,自评地区和单位在8月30日前完成评审和公示,11月31日前完成核准备案工作,原则上不得跨年度评审。

四、申报评审渠道

(一)为规范职称申报评审及推进电子证书工作,所有申报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必须首先在内蒙古人才信息库(nmgrck.cn)中注册,下载《专业技术资格评审表》和《专业技术资格送审表》,并完成线下填写申报工作。申报材料按照隶属关系及相关要求申报。

(二)申报人员,由所在单位将材料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同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审核汇总。

(三)中央和其他省区驻包头单位专业技术人才,在我市参加评审的,须经本单位同意并由中央单位人力资源部门或其他省(区、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出具委托函,经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同意后,可进行申报评审。

(五)非公有制领域专业技术人才,按照属地原则,由本人向所在单位提出申请,经单位审核把关后,可通过以下任一单位(部门)推荐报送。

1.存放档案的人才交流服务机构。

2.工作单位所在地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

3.工商联、行业协会、商会、学会等社会组织。

4.有条件的旗县区可以在非公有制专业技术人才密集的创业孵化基地、高新技术开发区、科技园区等地设立职称申报受理服务点。

5.包头市考务中心社会化服务科

五、政策规定

(一)完善评价标准

1.各单位在开展职称评审时,要体现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精神,克服“唯论文、唯学历、唯资历、唯奖项”等倾向,突出品德、能力和业绩评价导向,注重考察各类人才的专业性、创新性和实际贡献。

2.继续设置论文条件的系列(专业),推行代表作制度,重点考察研究成果、业绩贡献及作品创作质量,淡化论文数量要求。其人员范围是:盟市及以上单位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在评定自治区高校、党校、社科、卫生、农牧林业科研、会计、经济、统计、审计、新闻、出版、档案、图书、文博系列副高级以上职称、正高级工程师职称。

不再将论文作为限制性条件的系列(专业),侧重考察实际工作业绩,探索以专利成果、项目报告、工作总结、工程方案、设计文件、教案、病历等成果替代论文要求。其人员范围是:上述人员范围以外的系列高级及以上职称;各系列中级及以下职称;在旗县(市、区)及以下基层一线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

3.对职称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不作统一要求。确需评价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水平的,由用人单位或评审机构自主确定。

4. 继续教育有关要求按照《关于开展2021年包头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网络学习的通知》(包人社办字〔2020〕227号)执行。

(二)创新评价方式

1.实行考评结合。卫生、经济、会计、审计、统计等系列高级职称,实行考评结合的评价方式。其他系列待条件成熟后逐步推行。

2.实行以考代评。计算机、外语翻译职称,卫生、经济、会计、审计、统计、出版、通信等系列中初级职称,按国家统一安排实行以考代评,不再进行相应的评审或认定。

3.实行面试答辩、量化评审。中小学教师职称采取讲课说课、面试答辩、量化评审、专家评议、民主测评等多种评价方式,对中小学教师的业绩、能力进行有效评价。自主评审地区、单位根据实际情况,逐步推行面试答辩、量化评审的评价方式,提高评价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4.推行网上申报评审。自治区经济系列正高级经济师、统计系列高级统计师等部分系列职称评审,实行网上申报、网上评审。

(三)继续下放评审权限

 1.下放高职院校、包头广播电视大学高校教师系列中、初级职称自主评审权;

 2.下放中专(技校)、市委党校教师系列中、初级职称自主评审权;

 3.下放农牧业科学研究院农牧系列中、初级职称自主评审权;

 4.向旗县区下放中、初级职称评审权及考核认定。

自治区将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等15所骨干示范高职院校高校教师正高级职称自主评审权下放到学校,由学校自主开展评审。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副高级职称评审权下放到盟市,由盟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教育部门组建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组织评审。

(四)破格申报条件

1.破格申报正高级职称。获得下列奖项和荣誉之一的专业技术人才,经单位推荐,可直接破格申报正高级职称。考评结合系列,国家没有明确规定的可不参加考试,直接参加评审:

(1)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

(2)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

(3)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国家突出贡献专家、国家其他人才计划入选者;

(4)自治区杰出人才奖获得者;

(5)自治区突出贡献专家(含原“自治区深入工农牧业生产第一线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

(6)自治区草原英才工程引进人选;

(7)自治区321人才工程一层次人选;

(8)科技成果部级奖额定获奖人员,或科技成果自治区(省部)级一等奖额定获奖人员。

2.破格申报高一级职称。获得下列奖项和荣誉之一的专业技术人才,经单位推荐,可破格申报高一级职称。其中考评结合系列,需按要求参加考试并达到规定的合格标准,方可参加评审:

(1)在旗县(市、区)及以下地区工作,获自治区科技成果二、三等奖的额定获奖人员,或者自治区行业一等奖(含原盟市科技科技成果一等奖)两项以上的额定获奖人员;

(2)自治区青年创新人才奖获得者;

(3)自治区321人才工程二层次人选;

(4)自治区草原英才工程青年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计划一层次人选。

3.畅通职称评审绿色通道。我市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和自治区重点行业、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人才,可放宽资历、年限等条件限制,采取网上申报、网上评审、一事一议、一人一策的方式,由自治区人事人才公共服务中心负责组织相关专家进行评审。各申报单位要对申报人员条件及申报材料进行严格把关。

4.公务员(含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人员)、军队转业干部调入(调整、安置)到企事业单位工作后,5年内初次申报职称,可不受职称任职资格限制,比照同等条件人员参评相应职称。其中考评结合系列,需按要求参加考试并达到规定的合格标准,方可参加评审。

5.上述通过破格申报条件取得职称的人员,原则上只享受一次政策优惠。

(五)有效衔接事业单位职称评聘

1.对于不实行岗位管理的单位,以及经济、会计、统计、审计、档案、图书、翻译、计算机等通用性强、广泛分布在各社会组织的职称系列和新兴职业,可实行评聘分开。

2.对于全面实行岗位管理、专业技术人才学术技术水平与岗位职责密切相关的事业单位,一般应在岗位结构比例内开展职称评聘。

(1)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严格在核定的岗位结构比例内进行。不再开展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水平评价工作。

(2)其他事业单位申报职称评审,原则上按照单位正高级、高级、中级岗位空岗数推荐申报。确需超岗位职数评审的,申报总数应控制在已设正高级、高级、中级岗位数的5%以内(正高级、高级、中级分别计算)。申报比例以各级主管部门为单位统一衡量。

(3)符合“(四)破格申报条件”的人员不受岗位数额(比例)限制参加评审。

(4)为有效衔接事业单位评聘管理,对参评人员受聘时间不做硬性要求,由各盟市、各行业主管部门自行确定。

(5)“定向评价、定向使用”的基层卫生专业高级职称申报评审过程中,基层卫生高级申报和卫生系列社会化评审申报要一并计算申报名额。

(六)实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一线基层专业技术人才职称倾斜政策

1.对在旗县区及以下基层农牧区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侧重考察其实际工作业绩,不作论文、科研成果要求。对苏木乡镇专业技术人才不要求继续教育学时。

2.打破学历专业限制。在旗县区从事专业工作满30年的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和在苏木乡镇从事专业工作满20年的专业技术人才,不受学历、专业的限制,在业绩成果等其他条件符合的情况下,破格参加高一级职称评聘。

3.在苏木乡镇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工作满2年的本科毕业生和满4年的大专毕业生,经考核合格,可直接参加中级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全日制大学专科、本科、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在旗县(市、区)及以下基层单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可在规定的考核认定年限基础上提前1年认定相应专业技术资格。

4.经组织选派到苏木乡镇开展技术咨询、培训教育等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提供技术服务的专业技术人才,重点评价其实际工作业绩。

5.城市中小学教师、医生在晋升高级职称时,原则上要有一年以上的农村牧区基层工作服务经历,鼓励引导更多专业技术人才到基层服务。

(七)实施非公有制领域专业技术人才职称倾斜政策

1.非公有制领域专业技术人才可不受职称逐级申报要求的限制,直接申报相应专业职称。大学本科毕业且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满5年或大学专科毕业且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满8年的专业技术人才,符合相关中级职称业绩成果条件,可以直接申报中级职称;大学本科毕业且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满12年的专业技术人才,符合相关副高级职称业绩成果条件,可以直接申报副高级职称(考评结合专业需按要求参加考试并达到规定的合格标准,方可参加评审)。

2.对非公有制领域专业技术人才的论文和继续教育不作硬性要求。

3.经批准离岗创业或到非公有制领域兼职的高校、科研院所、医疗机构等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才,在批准的年限内可在原单位按规定正常申报职称,其创业或兼职期间的工作业绩可作为职称评审依据。

(八)继续实施疫情防控一线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才职称倾斜政策

职称申报评审时,同等条件下向疫情防控一线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倾斜。将抗疫表现作为职称评审的重要内容,注重在疫情防控一线的工作实绩。在疫情防控一线工作的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才,可提前一年申报评审高一级职称或参加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援鄂医疗卫生人员和收治确诊病患定点医院直接参与医疗救治的一线医务人员,在高级职称评审中,可不受单位岗位职数限制,免除自治区专业实践技能考试,提前一年参加职称评审。其中做出突出贡献、获得省部级以上表彰奖励且满足职称评审业绩成果条件的,可不受现有职称取得年限限制,直接申报高一级职称评审。具体人员范围由卫生行业主管部门确定。

(九)高技能人才职称评审

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将贯通领域扩大为工程、农业、工艺美术、文物博物、实验技术、艺术、体育、技工院校教师等职称系列。具体评审办法另行印发。

(十)促进职称制度和职业资格制度的有效衔接

按照《关于在部分领域建立专业技术类职业资格与职称对应关系的通知》(内人社发〔2019〕20号)以及《2020年关于更新公布专业技术类职业资格与职称对应关系表的说明》,有关专业技术类职业资格可认定其具备相应系列和层级的职称资格,用人单位可根据岗位需要进行聘任,并可作为申报高一级职称的条件。

(十一)转系列评审

专业技术人才因工作岗位变动需参加转系列(专业)评审时,按照“先转后评”原则,在新工作岗位工作满1年以上,经考核符合相应职称条件的,可转评新系列(专业)同等级的职称;转系列满1年后,符合相应职称条件的,可申报新系列(专业)高一级职称评审。转系列人员参加晋升的,过去的资历连续计算,相关的业绩成果予以认可。

(十二)考核认定

1.在站博士后获得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或主持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出站后继续留在企业的可直接认定副高级职称(国家规定需考试的专业,需按要求参加考试并达到合格标准,再进行认定)。

2.全日制高等院校毕业生,从事本专业或相近专业技术工作(以考代评专业除外),经考核合格,可按照职称管理权限,直接申请认定相应的职称,不需要进行评审。其中,大学专科毕业、工作满3年的可认定助理级;大学本科毕业、工作满1年的可认定助理级;硕士研究生毕业、工作满2年的可认定中级;博士研究生毕业,可直接认定中级。

(十三)中小学正高级教师职称评审工作另行安排。

六、资格审核要求

(一)单位审核。申报人所在单位要认真审查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和时效性,将所有申报人员的《专业技术资格送审表》在本单位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5个工作日,公示无异议后上报,上报材料包括公示情况。

(二)主管部门复核。各级主管部门按规定程序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核,材料真实,符合申报条件予以报送;申报材料不完整、不规范,不符合规定条件的,应当及时一次告知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申报人员逾期未补充完整的,视为放弃申报。

(三)由主管部门按规定的时限统一报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审核。

各旗县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市直主管部门在上报材料前,要将本地区、本部门各系列申报人员花名册在相关门户网站上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5个工作日,公示无异议后上报,上报材料包括公示情况。

(三)自评旗县区和单位评审结束后,通过各自门户网站公示评审结果,公示期不少于5个工作日。

七、评审组织要求

(一)评委会核准备案

自治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负责对全区组建的高评委会和自治区直属单位组建的中级评委会实行核准备案。各盟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负责对本地区组建的中初级评委会实行核准备案。未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同意组建的评委会不得开展职称评审,所发职称信息和颁发证书一律无效。

(二)完善专家评委库

自评旗县区和单位要充实完善中初级级职称评委库,并及时报送包头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积极吸纳学术造诣深、作风正派、办事公道、能认真履行职责的专家,增加经验丰富的基层一线专家以及非公有制组织专家的比例,对专家评委实行跟踪考核、动态管理、随机抽选。

(三)报送评审实施方案

自评旗县区和单位要认真做好组织申报和申报材料的审核、整理、汇总工作,制定详尽的评审实施方案(内容须包括申报情况、评审时间、地点、评委会组建情况、评审工作程序、采取措施等情况;另附申报人员花名册、送审表、评委推荐名单等)。在开评一周前向包头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备案同意后方可开展评审工作。

(四)评审工作要求

1.坚持以品德、能力、业绩为导向,高标准、严要求,严格按照评审条件进行评审。控制评审质量,做到好中选优,确保评审的社会公信力,切实发挥职称评审的指挥棒作用。

2.严格按照评审权限开展工作,不得超范围、跨专业受理或评审职称,不得违反规定降低评审标准和申报条件,不得违反评审程序。

3.遵守评审工作进度要求,确有困难不能按期评审的,要提前提交书面延期申请,同时抓紧做好评审各项准备工作。

4.明确评委会工作人员和评审专家责任,不得干涉专家评审,强化评审考核,建立倒查追责机制。

5.加强封闭式入围评审管理,保证评审工作不受外界干扰;实行评委轮换制度,保证三分之一以上的评委实行轮换,已经连续三年担任职称评审工作的评委,原则上不再担任本年度的评委;自主评审须保证一定数量的非本单位同行专家评委参加;邀请纪检监察部门对职称评审全过程进行监督,确保评审的公平公正。

6.对在旗县、苏木乡镇中小学、卫生、农牧业、林业、水利、乌兰牧骑等基层岗位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在评委会评审时,可单独设组、单独评审、单独确定通过率。

(五)职称评审结果核准备案和发证

1.各旗县区、自评单位在评审(工作)工作结束10日内,将《中初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通过人员花名册》、公示期间举报事项处理情况及正式核准备案报告报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核准备案。同时,将评审数据上传职称管理系统(nmgrck.cn/zcps/login/index.shtml)。

2.报自治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通过后,制发职称电子证书。评审通过人员登录内蒙古人才信息库查询打印个人职称电子证书。

3.从中央单位、外省市和军队通过组织调动、转业安置或个人自主来我市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其在区外(军队)通过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授权的评委会评审取得的专业技术资格证书需要换证的,按照职称管理权限,由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核准并统一换发职称电子证书。

八、其他事项

(一)加强监督管理

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负责本地区职称评审综合管理、协调落实和监督检查。会同有关单位,采取随机抽查、巡查、复查等方式,加强对职称评审全过程的监督管理,对不能正确行使评审权、不能确保评审质量,有违纪违规行为的地区、部门和单位,按照有关规定限期予以纠正,并在全市范围内进行通报。不能按期纠正的,责令停止评审工作,直至取消评审资格,追究相应责任。

(二)严肃评审纪律

1.申报人所在单位要严格审核申报材料,对把关不严、违反规定程序的,视其情节轻重,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2.对未履行公示程序的评审结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一律不予核准备案。

3.对公示期间举报反映的问题,各地区、部门和单位要认真组织核实,并按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4.对未按计划进度完成年度评审任务的,造成严重后果的,将按有关规定处理。

(三)建立职称申报评审诚信档案和失信黑名单制度

完善诚信承诺和失信惩戒机制。申报评审职称须签署《职称申报诚信承诺书》,评审工作结束后,与《专业技术资格评审表》一并归档备案。实行学术造假“一票否决制”,对通过弄虚作假、学术不端、暗箱操作等违纪违规行为取得的职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予以撤销,并将人员信息记入失信黑名单,从次年起,三年内不允许职称申报评审。

(四)优化服务水平

1.实行“一次告知、一次申报受理”。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评审委员会办事机构和用人单位要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在本单位门户网站公布职称政策相关文件和咨询电话,在办公场地醒目位置张贴纸质的职称申报相关工作要求,制印《职称申报评审一次性告知书》,认真履行一次告知、一次申报受理义务。经办人员要熟练掌握职称工作相关政策要求和工作流程,认真审核及时接收申报材料,提供高效便捷服务。

2.健全职称信息化服务体系。各地区、部门和单位要做好历年职称评审信息数据采集整理,抓紧时间整理上报。依托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职称评审信息系统,加快推进信息系统建设和应用,在实现职称评审信息区内互联互通的基础上,逐步实现跨省区互联互通,不断提升职称评审信息化管理服务水平和公共服务能力。

(五)严格评审收费管理

各地区、部门和单位要严格按照《内蒙古自治区发展计划委员会、财政厅对自治区人事厅关于调整专业技术资格评审费与证书工本费标准的批复》(内计费字〔2001〕1202号)和《关于调整专业技术资格评审与证书收费及支出的通知》(内人发〔2001〕124号)规定收取评审费用,不得另行加收费用。

(六)严格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管理

按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的2021年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工作计划,严格落实监管责任,保障考试安全,做好考试服务,及时公布考试成绩和发放合格证书。严肃考试工作纪律,加大对违纪违规行为的处理力度,维护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公平、公正。

职称制度改革事关全局,各地区、部门和单位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准确领会文件精神,严格职称评审纪律,精心组织,抓好落实。要切实增强职称评审工作透明度,主动接受组织和社会监督,努力营造职称制度改革的良好社会氛围。

此前的有关文件(含各职称系列评审条件)规定,凡与本安排意见不一致的,按照本意见执行。

附件1:职称评审材料目录单.docx

附件2:2021年申报人员数目统计表(事业在编).xls.xls.xls

附件3:2021年申报人员数目统计表(事业非在编).xls.xls.xls

附件4:22021年非中小学教师高级专业技术资格申报材料审核时间安排表.xls  

附件5:2021年中小学教师系列和非中小学中初级专业技术资格申报材料审核时间安排表.xls

附件6:包头市2021年申报专业技术资格花名册.xls

附件7:自评地区及单位中、初级专业技术资格核准备案花名表.xls

附件8:包头市申报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材料专用袋.xls.xls 

青少年维权岗申报材料篇4

【关键词】学生党员;后续教育;实践岗;理论宣传员

一、立足岗位实践开展党员教育

长期以来,党员教育缺乏至关重要的三项内容,即党员主体的教育、党内平等的教育、反对特权的教育。而当前高校学生党员教育也普遍存在“五重五轻”的问题:重前期发展、轻后期教育;重理论教育、轻实践教育;重教育、轻使用;重培养、轻考评;重形式、轻落实。为保证学生党员后续教育工作的实效,我校开展了“学生党员自我教育实践岗”活动。

(一)岗位设置情况

我院是按既有利于加强学生党员党性锻炼,又有利于发挥他们在校风、院风、学风建设中积极作用的原则来设立实践岗岗位,包括新生导学员、学习指导员、理论宣传员、宿舍信息员、组织联络员、科技引导员等,形成所有党员“人人有岗位,个个有任务,岗岗要考核”的工作格局。

(二)考核管理情况

党总支要求各学生党支部每学期至少安排两次支部组织生活会,由学生党员对岗位实施情况进行交流,每学年对学生党员完成岗位职责情况进行一次综合考核,学生党支部的考核结果将作为学生党员评优评先、党员转正、专项表彰等方面重要依据。

二、以理论宣传员岗位为例的实施情况

(一)设置该岗位的依据

1.牢固树立核心价值观的需要。曾强调: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因此,用共同的、一元的、占主导地位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导和教育学生,既是民族和社会的责任,也有助于大学生面对各种诱惑时学会选择和判断。

2.进一步端正入党动机的需要。有些学生党员入党后就放松了对自己的严格要求,这说明思想教育必须及时跟进。以理论宣传员为代表的“学生党员自我教育实践岗”就是通过为学生党员提供学习实践平台,调动和发挥学生党员在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方面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学习”和“实践”两个重要途径,在服务锻炼中增长才干、强化意识。

3.传统理论学习形式的重要补充。传统的理论学习以集体授课式的单向灌输自上而下进行,忽视了党员的权利和个体需求。理论宣传员采用平等探讨式学习方法,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理解和语言,将大家感兴趣和需要掌握的理论内容进行阐述,以吸引更多的学生党员、学生骨干参与学习讨论。

(二)工作开展情况

1.理论宣传员由个人申报与支部指定相结合产生。实践岗岗位每学年认定一次,一般在每学年初由学生党员自主申报。申报前,各支部要将相关工作在全体学生党员中充分介绍,由学生党员根据自身情况自行申报,支部再根据申报情况和党员的日常表现进行重点推荐。

2.宣讲专题由总支推荐与宣传员共同商议相结合确定。总支每年根据时事变化以及学生感兴趣或是容易出现迷惑的问题进行重点专题推荐,经过宣传员共同商议,最后确定专题,交由每个支部的宣传员分别就其中的一个选题进行重点准备。

3.宣讲材料由宣传员分头准备和集体备课相结合形成。专题确定后,每个宣传员根据自己感兴趣或是理解的重点查阅资料并撰写宣讲稿,在此基础上,不同支部里同一个选题的宣传员再进行集体备课,将分头准备的材料拿到理论中心学习组共同学习讨论并分别形成最终宣讲稿,然后在我院的青年理论学习班和各自的学生党、团支部进行宣讲。

(三)工作的成效

1.增强了学生党员理论学习的主动性。从确定专题、收集材料到中心组集体备课、完成宣讲材料和PPT制作,全部由学生党员自主完成。特别是当不同的宣传员就同一个专题进行宣讲,再由受邀的理论指导教师进行点评时,学生可以听取老师和同学以不同方式、从不同侧面对同一个问题进行讲授,不仅加深了对理论本身的理解和掌握,而且经过比较,对理论形成的过程和阐述的角度等问题也有了更深的认识,极大地提高了理论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2.扩大了理论学习的参与面和影响力。理论宣传员通过先行学习,再与其他学生党员、骨干分子近距离分享,打破了理论学习枯燥、空洞的思维惯性,真正体会到理论的指导意义。这种更加贴近学生、贴近实际的理论学习方式有效地扩大了理论学习的参与面和影响力。

3.促进了支部建设和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支部的学习内容变得更加丰富,方式更加灵活。同一个支部中有不同的宣讲专题;同一个宣讲专题有不同的侧重点。支部会上,宣传员宣讲,支部成员讨论,每个人都能发表自己的看法,阐述自己对问题的理解,思想碰撞和互相启发,有助于学生党员思想的成熟和统一,也较好地促进了支部的建设。

4.提高了学生党员的学习能力。理论宣传员从准备到完成宣讲,这种自主学习方式,带给他们的不仅是理论知识,还有理解、感动和赞叹;提高的不仅是理论水平,还加深了党员对党的理解和情感,培养了他们认真治学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

(四)对工作进一步的思考

一是鼓励学生党员自主选题,除了党的理论、方针、政策,还可以涵盖国内外重大事件、先进典型的事迹宣传、校纪校规解读等;二是充分发挥理论指导教师作用,创造条件帮助指导教师与学生党员建立密切的“教”、“学”联系;三是让学习宣讲深入到更多班团、公寓、社团,深入到广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中。

【基金项目】本论文由湖北省教研项目资助(No:20144324)。

参考文献

[1]刘益飞.党内思想教育有“三缺”[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0,(11).

[2]廖武林.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大学生党员实践教育[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1,(10).

[3]王荣,李斌雄.论在学生党员教育中尊重党员主体地位[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6).

青少年维权岗申报材料篇5

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既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机遇,也使青少年违法犯罪呈上升趋势,令人堪忧,关心教育下一代刻不容缓。县人民检察院紧密结合检察职能,认真贯彻执行《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为预防青少年犯罪,积极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关心下一代健康成长,全方位、高标准地开展关心下一代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赢得了人民群众和社会的赞誉和各级党委政府的肯定。

组织健全领导重视

该院成立了由分管刑检的副检察长蒲维清为组长,部分离退休老同志和批捕、、监所、控申等部门的有关负责人为成员的“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将关工委与青少年维权岗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一起办公。该院受聘的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对口挂钩学校,各科室对口共建单位,构建了一套“关爱”工作网络,为关心下一代工作经常、有序、高效地开展提供了组织保障。

该院检察长经常强调:“关心下一代是恩泽千秋万代的宏伟工程,我们要充分利用检察职能,特别是在法制关爱上,做到对失足青少年能从轻的就从轻,能从宽的就从宽,对侵害青少年的犯罪要从重从快予以打击。”年近八十旬的原检察长、县关工委法制组组长简耀老人,仍一心扑在关心下一代工作上,为关爱工作奉献“余热”。

切实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严格掌握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处理标准,坚持可捕可不捕坚决不捕,可诉可不诉一般不诉的办案原则。4月9日,该院在审查批捕童某涉嫌寻衅滋事一案时发现,虽然犯罪嫌疑人童某户籍年龄为1993年3月5日,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但没有其亲生父母的证词,据此,检察办案人员迅速要求公安机关补充此证据,后来通过补查情况,大量证据显示,童某为家中老二,当年其父母为了逃避计划生育罚款而将年龄改大,其真实出生日期为1995年3月5日,该院据此遂对童某作出不予批捕的决定。

5月18日,该院在审查批捕梁某盗窃1600元案时,发现梁某是山西省人,16岁,又聋又哑,承办人发现梁为当场挡获并退还了1600元,于是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九条,不认为梁某不构成犯罪,于是对梁作出不批捕逮捕决定。

6月,该院在审查批捕何某、何某等两案时,此二人均属未成年人,其中一人只有14岁,系在南隆镇某学校初一在校学生,另一人17岁,系某镇中学高二在校学生,经过对该案各人犯罪情节的认真研究,本着教育挽救和给出路的原则,对此二人作出不捕决定,现两人均已复学。

惩教结合,矫治失足青少年。

该院检察员在查办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时,采取寓教于审、惩教结合的方式,将教育、感化、挽救工作贯穿于办案的全过程,在查明犯罪事实的基础上,对未成年犯进行耐心的法律政策教育,要求其书写悔过书,促使其深刻自我反省,走坦白从宽的道路。同时,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家访和社会调查,广泛听取未成年犯的家长、老师、邻居等方方面面的意见,摸清其走上犯罪道路的主、客观原因,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一方面对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性进行揭露和指控,另一方面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循循善诱,唤起未成年犯尚未泯灭的良知,使他们真正知罪、认罪、悔罪。实现了教育、挽救、成才的良好社会效果。

前年,某中学高三学生何某因涉嫌“抢劫”案,移送该院审查批捕后,该院发现何某在校平时表现很好,学习成绩也非常优秀,并多才多艺,有诸多散文、诗歌在报刊杂志发表,因一念之差涉嫌抢劫,加之何某系初犯、偶犯,当时临近高考,如果作出批捕决定,何某就将失去高考机会。该院从人性化教育的角度出发,立足挽救教育因一念之差而涉嫌违法的学生,最终对何某作出不予批捕决定,当年何某就以优异成绩考上大学。

严厉打击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犯罪。

严厉打击针对未成年人的犯罪活动,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保护未成年被害人的合法权益,而是要为广大青少年创造一个良好的法治环境。该院始终把打击的矛头直接指向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杀人罪、奸幼罪、绑架罪、投毒罪、拐卖儿童罪等重大刑事案件,对此类犯罪坚持从准从重,快捕快诉,使犯罪分子得到应有惩处。

今年,我县分别发生了何某并杀死九岁女童案、何某(69岁)七岁女童案、杜某(34岁)十三岁女童案、邓某(32岁)九岁女童并传染该女童患上尖锐湿疣性病案、张某十一岁女童案,这些案发后立即派员提前介入,勘查现场,听取介绍,调阅案卷,及时提出补证意见,在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提请批准逮捕后,该院迅速作出了批准逮捕决定。

保护罪犯未成年子女的合法权益。

该院在办案实践中,对家中有未成年子女的犯罪分子,视其情节,区别对待。今年4月,该院办案人员在办理钟某伤害一案时,了解其丧失妻子,家中4岁的幼儿需要照料,此案诉至 法院后,办案积极与法院联系,建议对钟某从轻处罚,法院接受了建议,依法判处钟某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二年的刑罚。

预防和控制青少年犯罪

面向学校,坚持不懈搞好法制宣传。浇花浇根,帮人帮心。

该院一是设立学校“青少年维权岗”。4月1日,副检察长蒲维清率侦监科负责人将“县人民检察院青少年维岗”的铜牌送到中学;二是开通了专门的青少年维权网,利用检察院门户网站,开辟青少年维权平台,开展法律宣传/!/、警示教育、专题调研等,并与中学的门户网相互链接,针对对女生的侵权行为,建立了qq群、电子邮箱(),设置在线留言等形式,开展富有针对性的互动式、匿名式的维权帮教工作;三是为学校上法制大课,3月29日晚,该院侦监科科长王君在中学校,通过学校闭路电视,以以案讲法的形式,为全校一万多学生上了一堂法制课。

开展社会帮教工作。

社会帮教工作在维护社会治安,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作用。

青少年维权岗申报材料篇6

2019年上半年,在院领导的关心指导下和兄弟科室的支持下,顺利完成科室各项工作。下面就人事科上半年工作做以总结,对下半年工作拟出计划。

(一)上半年存在的问题:

一、具体工作上花费的时间较多,管理上投入的较少。

二、科室需要加强梯队建设。鉴于日常工作较多,在科室人员培训上,还停留在以员工自学为主,然后在工作中边实践边学。在员工的使用上,在可控的前提下,更需信任和大胆放手。

三、管理上还需要转变思维,紧紧跟上医院战略发展的节奏。

(二)上半年具体工作:

一、我院人力资源现状:

目前全院职工XXX人,在编职工XXX人,聘用人员XXX人。其中:管理人员XX人,专业技术人员XXX人(正高XX人,副高XX人,中级XXX人,初级XXX人),工勤人员XX人。离退休人员XX人,其中:离休X人,退休XXX人。

二、保险方面:

1、在职人员2014年10月至2017年10月的社保缴纳费用登记,及其离退退休人员2014年10月至2017年10月退休费用的发放金额统计。

2、遗属补助费用调整

3、办理退休人员补交社保费用手续6人,调转人员补交社保费用手续2人。

4、新签合同9人,续签合同16人,签订返聘人员补充协议17人,解除聘用人员合同5人。

5、社保事业、企业每月申报。

三、职称方面:

1、2018年度全院在职人员年度考核整理、汇总和审批,考核人数351人。

2、⑴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报名、报材料28人;⑵中、初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报名、报材料103人(中级:56人,初级:47人);⑶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报名、报材料3人。

3、办理2018年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晋级人员领取资格证书手续45人。

4、2018年公需科目证书盖章390册,2019年公需科目培训。

5、工人技术师考试报名、报材料3人。

6、我院实有人员聘用情况统计。

7、新进调入人员岗位聘用手续4人。

四、人事工资方面:

1、2018年7月工资标准调标工作,调标352人

2、2019年1月每年一次薪级晋升工作,薪级晋升348人。

3、聘用人员薪资调整,调整199人

4、每月做工资表。

5、2019年人员统计表(人员年报)填报。

6、2019年工资统计表(人员年报)填报。

7、上报和审批在职人员一个月基本工资汇总表和名册(审批一个月绩效工资)。

8、办理退休审批手续4人。

9、办理新进调入人员工资审批手续4人。

10、办理离休干部增加离休费报批手续6人。

11、财政供养系统数据申报。

12、机关事业单位“吃空饷”人员情况统计表填报。

13、2018年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年检。

14、全院出勤考勤、病事假管理,每月收集整理出勤表、考勤表、病事假条。

15、各大医学院校毕业生招聘会的信息收集、参会申请及联络沟通,参与本院毕业生面试会。

16、凤城市事业单位青年干部人才统计表及登记表填报,统计322人信息。

17、 2018卫生计生人才规划监测评估系统填报。

18、负责每月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千分制考核。

19、干部人事安档案整理人员信息统计,填报324人信息。

20、功勋荣誉表彰奖励获得者 人员情况统计。

四、其他

1、二级甲等中医院复审迎检材料准备工作

2、完成上级主管部门临时下达的工作(卫生局、人事局、编办、劳动局、社保局)。

3、完成院领导临时下达的工作,以及配合各科室完成各项工作。

(三)下半年工作计划:

一、保险:

1、及时办理社会保险事宜,及时跟进社保办理及制卡的进度,及时准确的提供社会保险缴纳数据,及时按国家的相关政策调整缴费基数和比例。

2、及时为新进、调出、辞职、退休人员办理社保手续。

3、做好劳动合同的签订、解除及劳动合同档案管理等工作。

二、职称管理:

1、做好28名申报高级专业技术资格人员报卷材料的收集、整理及审批工作

2、做好全院专业技术人员的2019年公需科目培训及考核工作。

三、人事工资方面:

1、档案管理:一是市组织部今年计划开展新一轮干部档案全面审核,要求全面梳理干部档案的完整性和合理性。对于档案材料缺项少项的要补全,对于档案材料不合理、逻辑错误的要重新认定。二是为迎接二级甲等中医院复审,做好迎检材料准备工作。

2、严肃劳动纪律,加强考勤管理,规范考勤制度,严格执行请假程序及审批权限,做好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千分制考核。

3、配合医务科和护理部,做好2019届毕业生秋季招聘会的招聘工作。

4、及时办理工资相关事宜。做每月工资表,保证工资按时发放。按病事假工资政策,做好病事假人员工资发放。按退休人员工资政策,为退休人员及时办理退休手续。

四、其他:

1、做好上级主管部门临时下达的工作(卫生局、人事局、编办、劳动局、社保局)。

青少年维权岗申报材料篇7

关键词:农民工;产业工人;知权;维权

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大量农民进城务工或在乡镇企业就业,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民工问题,制定了一系列保障农民工权益和改善农民工就业环境的政策措施。各地区、各部门也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比较明显成效。但是一些侵犯农民工权益的现象仍时有发生,农民工的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如何学会运用法律武器、通过合法渠道维护自身权益,就成为摆在农民工面前的一件大事。

一、维权先知权

尽管有的农民工外出打工已经好多年,但是不少人对自己依法享有哪些权利并不是十分清楚。不能全面了解自身应该享有的权利,是造成农民工不能很好维权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要维权,先知权。

《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明确规定农民工是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既然是产业工人,农民工在法律上就应该跟其他产业工人享有一样的权利。按照《劳动法》等相关法律的规定,农民工应该享有以下基本权利。

(一)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

在就业时,不会因民族、种族、性别、不同而受到用人单位的歧视。农民工找工作时,有权根据自己的才能、爱好、兴趣选择合适的职业。用人单位不能强迫农民工就业。

(二)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

农民工只要是按用人单位的要求付出了劳动,就有权获得相应的报酬,也就是工资。工资分配应当遵循按劳分配原则,实行同工同酬,绝对不能因为来自于农村就低人一等。用人单位要按时足额支付工资,不能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农民工工资;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农民工本人,不能以实物或者有价证券代替;用人单位要遵守最低工资保障制度,发放给农民工的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农民工在法定休假日和婚丧期间以及依法参加社会活动期间,用人单位应当按照法律规定支付工资。

用人单位在法定工作时间之外安排农民工加班,应支付加班工资。其中,正常工作日加班的,用人单位要支付不低于劳动合同规定的农民工本人小时工资标准的150%的工资报酬;星期六、星期日或其他休息日安排农民工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劳动合同规定的农民工本人日工资标准的200%的工资报酬;元旦、春节、清明、“五一”、端午、中秋、“十一”及其他法定节假日安排农民工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劳动合同规定的农民工本人日工资标准的300%的工资报酬。

(三)休息休假的权利

休息休假是指农民工在法律规定的时间里不必从事生产和工作,自由支配自己的活动时间。《劳动法》规定职工每日工作不超过8小时、每周工作不超过40小时,超过这个时间用人单位就侵犯了农民工的休息权。休息休假时间包括:工作日内的间歇时间,即工作日内休息和吃饭的时间;每周公休假日,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农民工每周至少休息1天;元旦、春节、“清明”、“五一”、端午、中秋、“十一”等几个法定节假日;“三八”妇女节妇女放假半天,“五四”青年节14周岁以上的青年放假半天;此外,农民工还依法享有病假、女职工产假、依法参加社会活动请假等休息休假的权利。

(四)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

根据《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必须建立、健全劳动安全卫生制度,严格执行国家劳动安全卫生规程和标准,对农民工进行劳动安全卫生教育,防止劳动过程中的事故,减少职业危害;农民工有权要求用人单位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安全卫生条件和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对从事有职业危害作业的农民工应当定期进行健康检查,防止职业病的发生;从事特种作业的农民工必须经过专门培训并取得特种作业资格,不能无证上岗;农民工对用人单位管理人员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有权拒绝执行,对危害农民工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行为,有权提出批评、检举和控告。

(五)参加社会保障的权利

与用人单位形成劳动关系的农民工有权参加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生育保险。

(六)法律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

包括依法组织参加工会的权利,通过职工大会、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民主管理,或者就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与用人单位平等协商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权利,检举和控告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等。

作为劳动者的农民工,与其他产业工人一样,应该依法享有以上各项权利。农民工对此应该心中有数。

二、如何维权

(一)学法懂法,理直气壮

农民工要有法律意识,学会用法律手段来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农民工在外出务工之前和工作中应该通过各种途径了解一些跟务工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特别是学习《劳动法》和中央有关维护农民工权益的政策,了解自己应享有的权利和应承担的义务、用人单位侵犯农民工合法权益后应承担的责任等内容,做到心中有数,有备无患。

当权益受到侵犯时,千万不能意气用事,选择绑架、堵路、跳楼、爬塔吊等暴力、极端手段。这样,不仅维护不了自己的合法权益,可能会带来更大的麻烦。当然,也不要忍气吞声,一味纵容用人单位恣意侵害劳动者权益,要积极与用人单位协商解决问题,协商不成再通过劳动保障监察、劳动争议仲裁等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签订合同,明确关系

对进城就业的农民工而言,劳动合同是确定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劳动关系的重要法律文件,签订劳动合同是维护农民工自身权益的重要手段。如果用人单位没有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农民工一定要主动提出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如果用人单位执意不肯签,农民工可以向当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反映情况,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督促其签订。在签订劳动合同时农民工要注意以下问题:

1、劳动合同中必须明确规定劳动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和工作时间、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劳动报酬、劳动纪律和违反劳动合同的责任等内容。在签订劳动合同时,农民工对以上各条要做到尽可能详细、具体。

2、签订劳动合同前,要仔细阅读关于相关岗位的工作说明书、劳动纪律、工资支付规定、劳动合同管理细则等规章制度,因为这些文件涉及到农民工多方面的权益,当这些文件作为劳动合同附件时,与劳动合同具有同样的法律约束力。

3、劳动合同至少一式两份,双方各执一份,农民工应妥善保管。如果用人单位事先起草了劳动合同文本,农民工在签字时一定要慎重,对文本仔细推敲,发现条款表述不清、概念模糊的,及时要求用人单位进行说明修订。为稳妥起见,农民工在签订劳动合同前,也可以向有关部门或法律人士进行咨询,确认合同相关内容的合法性、公平性。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当劳动合同涉及数字时,应当使用大写汉字。

4、农民工在签订劳动合同时应注意拒绝下面几种合同:(1)口头合同。有的企业不以书面形式与劳动者订立合同,只是口头约定工资、工时等,一旦发生纠纷由于缺乏书面文字证据,农民工往往有口难辩。(2)生死合同。一些危险性行业企业不按劳动法的有关规定履行安全卫生义务,在签订合同时要求与劳动者约定“工伤概不负责”等条款来逃避责任。对这种情况,农民工可以要求用人单位取消这些条款;如果协商不成,一旦发生事故,农民工可以申请劳动仲裁委员会或人民法院确认这些条款无效。(3)“两张皮”合同。有的用人单位害怕劳动保障主管部门监督,往往与应聘方签订两份合同,一份用来应付检查,另一份合同才是真正履行的合同,而这份合同往往是只利于用人单位的不平等合同。(4)押金合同。一些用人单位利用农民工求职心切的心理,在签订合同时收取押金、保证金等名目众多的费用,农民工稍有违反管理的行为,用人单位即“合法”扣留这部分押金。这类合同是法律明文禁止的,农民工可以拒绝;实在无法拒绝,也一定要保留好收据,以备将来维护自己的权利时作为证据。(5)卖身合同。一些用人单位与农民工在合同中约定“一切行动听从用人单位安排”,一旦签订,就如同卖身一样完全失去行动自由。在工作中加班加点、强迫劳动,甚至任意侮辱、体罚和拘禁农民工。遇到这种情况时,不能忍气吞声,要及时向劳动保障监察部门或公安机关投诉举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三)保留证据,事实说话

劳动者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或者申请工伤认定、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等,都需要提供证明自己主张或案件事实的证据。如果劳动者不能提供有关证据,可能会影响自身权益的维护。因此,劳动者在平时的工作中,应该注意保留有关证据。主要包括:

1、来源于用人单位的证据,如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或者与用人单位存在事实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工资单、押金收条、用人单位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通知书、出勤记录等。

2、来源于其他主体的证据,如职业中介机构的收费单据。

3、来源于有关社会机构的证据,如发生工伤或职业病后的医疗诊断证明或者职业病诊断证明书、职业病诊断鉴定书、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寄出举报材料等的邮局回执。

4、来源于劳动保障部门的证据,如劳动保障部门告知投诉受理结果或查处结果的通知书等。

(四)多条途径,注意时限

劳动者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视具体情况有以下几个途径可以解决问题:

在职业中介机构被骗或者被用人单位侵权的,可以到当地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投诉。

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争议的,可以到当地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结果不服的,可以向当地人民法院提讼。

到劳动保障部门投诉或申请工伤认定、要求支付社会保险待遇等,如果劳动保障部门有关机构推诿,或者对其处理结果不服的,可以申请行政复议或向当地人民法院提讼。

如果遇到一些复杂的官司,对法律问题搞不懂,没钱打官司的时候,可以到当地工会、妇联、共青团组织、当地新闻媒体、法律援助中心等部门寻求帮助。

如果想了解劳动保障政策,或者遇到具体问题需要咨询的时候,可以拨打“12333”免费劳动保障政策咨询热线电话,工作人员会给劳动者详细的解答。

劳动者通过劳动争议仲裁、行政复议等法律途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或者申请工伤认定、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等,一定要注意在法定的时限内提出申请。如果超过了法定时限,有关申请可能不会被受理,使自身权益难以得到保护:

申请劳动争议仲裁的,应当在劳动争议发生之日,也就是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的那天起,60天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对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做出的仲裁裁决不服,提讼的,应当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讼。

申请行政复议的,应当自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60日内提出行政复议申请。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提起行政诉讼的,应当自收到行政复议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的,也就是“民告官”的,应当在3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由于特殊情况耽误法定期限的,在障碍消除后的10日内,可以申请延长期限,由人民法院决定。

申请工伤认定的,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日起,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遇有特殊情况,经报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同意,申请时限可以适当延长。用人单位没有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工伤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可以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随着农民工法律意识的增强、自我保护能力的提高和政府打击力度的加大,侵犯农民工权益现象必将大大减少,农民工将不再“流汗又流泪”。

青少年维权岗申报材料篇8

一、健全机制,营造鼓励创新氛围

着眼于创新思维竞相迸发、创新产品渐次涌现、创新人才脱颖而出,区委、区政府不断健全加强创新型科技人才的工作理念和机制,努力培育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一是强化人才理念,健全工作机制。近几年,卢湾区每年年初的政府常务会议第一次会议就是讨论和布置全年的人才工作,把人才工作作为全区工作的重中之重,紧接着就是区委、区政府人才工作协调小组会议和推进人才工作联席会议,然后召开全区性人才工作会议,有效引导各职能部门充分发挥各自资源优势,开展引才、育才、聚才、留才工作,体现了“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以及“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理念更加全面和深入、机制更加务实和灵活。二是延伸服务触角,对接服务需求。通过区领导与区域优秀人才恳谈会、政协科技界委员联络制、科技企业联合会、知识分子联谊会科技分会、留学人员联谊会、海外人才促进中心、“双百服务”活动等活动方式和组织形式,加强与科技创新人才的交流和沟通,了解他们的实际困难和需求,帮助解决家庭住房、子女就学、医疗保健、疗休养、体育锻炼、精神文化需求以及创业资金缺乏、办公场所短缺等方面的问题,体现党和政府对创新型科技人才的关心和重视。三是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创新环境。认真推荐高层次领军人才参加“市级队”、“地方队”评选,并积极吸纳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协会骨干等,始终将这些人才团结凝聚在党组织的周围。为进一步鼓励和营造敢于创新、敢为人先、敢冒风险的精神和氛围,2007年伊始,在基层、一线评选产生10位在各条战线、各自岗位上作出突出贡献的“卢湾自主创新领军人才”,给予5万元创新奖励,并将这项评选活动每年一次继续下去,还有诸如青年杰出人才、青年岗位能手、创新实践奖评选等活动,通过一系列举措在全区营造尊重创新、尊重人才的人文环境,进一步形成宽松、和谐的创新社会氛围。

二、制定政策,构筑资金支撑体系

充分发挥政策的扶持和资金的导向作用,为创新型科技人才的创新、创业活动提供保障和支撑。一是制定政策吸引人才入驻。对诸如“上海科技创业中心卢湾分中心孵化基地”引进的高科技企业缴纳的地方级税收基本上全部返还孵化基地,对成长性好的高科技企业,享受一定幅度的银行贷款财政贴息,吸引高科技企业和人才入驻卢湾。制定《卢湾区推动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的若干措施》,发挥政策的引领和促进作用,推动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自2005年以来,卢湾区通过上海市认定的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和实用科技成果开发项目共547项,涉及光机电一体化、电子信息、新材料等多个领域,认定项目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二是提供资金帮助人才发展。设立科教兴区专项资金并逐年大幅度增加投入,并以评选表彰自主创新领军人才等为抓手,制定实施《卢湾领军人才队伍建设实施办法》《卢湾区人才发展资金管理办法》,设立1000万元“人才发展基金”,根据项目给予2~20万不等的专项资助,发挥人才资金的政府导向作用,激励彰显高层次创新人才,鼓励扶持优秀创新人才脱颖而出。如建立卢湾区留学人员创业园,对首批58名留学人员进行资金扶持,支持他们申报市及部级重大科研项目。三是认真做好知识产权保护。积极落实我国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法规,推进知识产权保护战略,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保护发明创造的积极性。制定《卢湾区专利申请费资助和专项奖励实施办法》等政策鼓励创新发明,帮助企业有效维护自主创新知识产权,取得了较好的成效。近三年来,共申请专利2524件,其中发明专利767件。另外,每年还有70多项科技项目在市科技成果登记处登记,登记数比以往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

三、搭建载体,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创新的目的是为了运用。卢湾区通过建设创新实践基地、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等方式和途径积极为企业搭建科技创新发展平台,为企业一体化发展创造条件。一是加强创新实践基地建设。

大力加强硬件设施建设,通过改造老厂房、增加文化元素,先后完成“八号桥”、卓维700、田子坊、“智造局”等创新实践基地和创意产业园区建设。建立和完善卢湾区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截止到目前,已完成了6个合作项目,招收了7名博士后,还有4家企业提出了合作研究的申请,项目审批及博士后招收等工作正在落实之中,不断扩大研究项目和博士后数量,提高项目质量。二是搭台唱戏促进成果转化。分别与上海科学院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联手建立了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和医学产学研基地,积极推进产学研合作。经过几年的实体运作,上海科学院成果转化基地已有71家科技企业和服务机构入驻基地,注册资金达5400万元,涉及信息、能源环保、新材料、船舶工业等行业。上海医学产学研基地主要包括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研究、孵化和创业服务、人才培养和交流、特色临床医疗服务四大功能,已被列为上海市重点产学研基地建设项目。三是牵手相助创造发展条件。积极铺设发展之路,帮助企业和人才走出卢湾,广泛汲取营养,不断壮大自身。如推荐上报留学人员企业埃蒙迪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龙小平参加第二届上海留学人员成果展,向全市展示自己的科技创新和发展成果;推选上报留学人员企业上海优德达城市设计咨询有限公司代表上海参加在北京举办的优秀中小企业创新与发展成果展,促进与各地的交流,拓宽工作视野和领域;推荐单文慧等参加全市青年科技英才评比,既扩大知名度,又认识差距和不足,进一步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

四、着眼未来,加强后备队伍建设

上一篇:农业龙头企业申报材料范文 下一篇:文明集体申报材料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