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个人先进申报材料范文

时间:2023-11-16 09:55:59

电力个人先进申报材料

电力个人先进申报材料篇1

一、重点支持技术领域和优先支持方向

重点支持电子与信息、生物技术与医药、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新能源与高效节能、资源环境、航空航天、交通技术领域。具体详见《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优先发展技术领域(2008年)》。重点支持以下方向的新产品开发,优先支持具有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的自主创新产品。

1.突出节能减排主题,重点支持钢铁、有色金属、煤炭、电力、石油化工、建材等节能减排重点行业和企业加快重大环保节能新产品开发。

2.重点支持针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大需求、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方式转变的重大科技成果产品开发、重大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产品开发、面向国际市场的高技术产品开发。

3.重点支持资源环境、人口健康、食品安全、交通安全、生产安全、城镇化与城市发展等社会公益领域新产品开发。

4.重点支持有利于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有利于农村产业结构重大调整和升级的新产品开发。

5.重点支持有关重大自然灾害预测、应急和防治,灾后修复和重建等关系国计民生的新产品开发。

6.不支持范围:食品、保健品、饮料、服装、传统手工艺品、小家电等日用产品开发;军工配套产品开发;高能耗和高污染产品开发。

二、申报要求

1.申报产品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符合国家产业技术政策和其他相关产业政策。

2.产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且权益状况明确,无相关产权争议。

3.产品创新程度高。掌握产品生产的核心技术和关键工艺;或应用新技术原理、新设计构思,在结构、材质、工艺等方面对原有产品有根本性改进,显著提高了产品性能;或在国内外率先提出技术标准。

4.产品为国内首次开发成功,已有市场销售,具有良好的市场应用前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

5.项目产品技术水平较高,在国内处于先进水平,在同类产品中具有较高的性能。

三、申报组织方式

1.申报渠道

新产品计划项目申报采用电子材料和书面材料相结合方式。

项目申请单位登陆program.most.省略,点击新产品计划,下载相应的软件安装后录入申报书,然后输出打印,并将电子数据和其他材料一并通过主管部门报送各地方科技厅(委、局)和国务院有关部委科技司(局)。

各地方科技厅(委、局)和国务院有关部委科技司(局)等申报组织单位登陆program.most.省略,下载相应的软件安装后汇总项目电子数据,打印上报项目汇总表,并将汇总电子数据和其它纸制材料在2008年5月30日前按要求上报科技部。其中电子数据通过科技部科技计划申报中心“一站式”平台上报科技部,电子数据备份和纸制材料报送新产品计划管理办公室。

各地方科技厅(委、局)和国务院有关部委科技司(局)要参照《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管理办法》及《申报指南(2008)》要求,认真做好本地区、本系统的项目申报组织、评估(评审)和推荐工作。

2.备案制单位管理

进一步发挥地方科技主管部门在新产品计划中的组织作用,继续在北京、天津、上海、武汉、西安、湖北、湖南、广东、山东、浙江、安徽、黑龙江、吉林、河北、宁波、江西16个省(市)实行申报备案制管理,其中,北京、湖南、西安三省(市)实行网上评估。备案制管理单位要严格按照《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项目申报备案管理规范》的有关要求,加强对评估机构的考核和管理,完善项目评审评估体系建设,根据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精心组织项目。科技部将对2008年申报备案管理单位评估机构的评估和评审工作做重点监督和考核。

3.项目申报数量

各地方科技厅(委、局)和国务院有关部委科技司(局)推荐上报项目应择优排序,申报数量原则上不超过本部门前两年列入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项目平均数的130%,其中A类项目原则不超过上报项目总数的30%。

4.关于重复申报

原则上一个企业当年度只能申报一项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项目;同一项目不得从地方和部门同时申报新产品计划;同一项目不得以相同或不同名称重复申报火炬计划、星火计划、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等其它政策引导类计划;已列入过新产品计划的产品不得再次申报。凡发生以上情况者取消立项资格。

四、申报材料

(一)项目申请单位需提交材料

1.必备材料

(1)项目申报表。

(2)可说明知识产权归属和授权使用的证明文件,如专利证书、软件著作权登记、技术转让或合作协议(复印件)。

(3)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复印件)。

(4)特殊行业许可证(复印件)。对医药、医疗器械、农药、计量器具、压力容器、邮电通信等有特殊行业管理要求的新产品,需提供主管机构出具的批准证明。如药品生产企业许可证、医药GMP认证、新药证书;农药生产许可证;通信产品入网证;公共安全产品、计量器具生产许可证;凡属国家强制认证产品需提交的3C认证等。

(5)涉及废水、废气、废物排放的项目,需提交环保达标证明(复印件)。

2.辅助材料

(1)项目产业化前景分析。

(2)科技成果鉴定证书或最近2年内查新报告等技术证明(说明)文件。

(3)其他材料。如企业上年度财务报表、用户意见报告、权威机构检测报告、获奖证书、银行信用等级证明等。

(二)申报组织部门提交材料

1.项目报送函。

2.推荐上报项目汇总表、项目评审意见表(和项目申请材料一起装订)。

3.申报纸制材料一式二份。

4.汇总电子数据(或通过网络传输)。

(三)材料装订及要求

1.按项目申报材料封面、专家评审意见表、申报表、产业化前景分析、相关附件材料顺序装订。勿用塑料夹子装订。

电力个人先进申报材料篇2

科技成果奖励是中国科技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方针的具体体现。科技成果奖励制度对激发科技人员创造热情、激励全社会科技创新、促进拔尖人才脱颖而出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中国目前科技成果奖励主要包括国家科技奖励、省部级科技奖励和社会力量奖励等3种类型,形成了三足鼎立的格局[2]。3类奖励中,社会力量奖励数量最庞大,根据国家科技奖励工作办公室公布的数据,截至2013年4月,登记备案的社会力量奖励多达237项[3]。国内各科技成果奖励设奖单位对各自奖励工作管理水平参差不齐,一些设奖单位奖励工作的信息化水平较高,建立了科技成果申报、推荐、评审和奖励信息化系统[4],管理较为规范、高效。比如国内层次最高的国家科学技术奖,该奖的申报、推荐、评审以及行业咨询等工作较大程度依托于国家科技奖励办公室和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联合研制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综合业务管理平台,该平台极大地方便了申报者、推荐者以及评审专家,同时也便于国家科技奖励办公室对成果奖励工作进行日常管理。但像国家科技奖这样,建立了奖励系统、信息化管理水平较高的科技奖励在国内并不多,主要以政府奖为主[5]。绝大部分科技成果奖励,特别是社会力量奖,未建立评审系统,奖励工作信息化水平较低,奖励工作还是采取离线填写电子申报书,打印后直接将纸质申报书提交到设奖单位,再邀请专家对纸质申报书进行评审这一种相对传统的方式。信息化水平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科技成果奖励工作的质量和效率。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无纸化”办公已经受到了较多的关注[6-9],在此背景下,笔者探索在农业科技成果奖励工作全程推行“无纸化”的工作模式,最大程度将信息技术引入科技成果奖励工作,为目前依然采取相对传统的方式开展科技成果奖励工作的设奖单位引入信息化改革提供参考。

1传统科技成果奖励工作模式存在的弊端

中国的一些科技成果奖励,特别是社会力量奖,奖励工作还是以传统纸质文档为载体,这种科技成果奖励评审和管理工作模式存在诸多弊端。(1)造成铺张浪费。传统的申报书以纸张为载体,一个成果的申报书往往有几十页甚至上百页,通常还需印制好几本,在对获奖成果进行奖励时,也需要印制大量纸质奖励证书,带来纸张的浪费,同时在申报材料寄送时,往往通过快递寄送,一些申报单位担心申报材料寄送丢失往往派员亲自将材料送至奖励办公室,造成大量差旅费、快递费等办公费用的浪费。(2)工作效率低下。为给评审专家留下好印象,申报单位往往浪费大量的精力在申报书的外观设计与装订上,同时,申报材料从申报单位寄送到推荐单位,再从推荐单位寄送到奖励办公室,奖励办公室还需寄送给专家进行评审,整个过程下来,耗费较长时间,工作效率较为低下。(3)审查工作量较大。按照奖励工作程序,一般需要由推荐单位和资格审查专家对申报材料进行资格审查,要反复翻阅各项成果的纸质申报书,工作量较大。(4)不便对成果申报及获奖情况进行统计及分析。对成果申报情况以及成果获奖情况有关信息进行统计并对信息进行分析,有助于奖励办公室合理地调整申报政策。当申报成果较多时,如没有引入信息化手段进行统计,采用人工方法统计信息将费时费力,准确性也难以得到保障。

2农业科技成果奖励工作“无纸化”的设想

2.1推行农业科技成果奖励全程“无纸化”“无纸化”在农业科技成果奖励工作中的应用,可以涵盖从成果申报环节,到推荐环节,再到资格审查、网络评审、会议终审以及奖励各个环节的整个流程。不同科技成果申报推荐和评审流程有所区别,下面以笔者认为较为规范的“信息—申报—推荐——资格审查—初审—终审—产生获奖成果—奖励”工作模式为例,说明如何在成果奖励全程推行“无纸化”模式。2.1.1信息工作“无纸化”奖励办公室以电子文档的形式通过科技成果奖励系统、有关网站、电子邮箱等途径公布申报通知、评审标准、有关要求等文件。申报通知等需要加盖设奖单位公章的文件,可以以扫描后的电子版本形式上传挂网。2.1.2申报工作“无纸化”由奖励办公室分配申报单位登陆奖励系统的用户名和密码,申报人凭用户名和密码通过互联网进入科技成果奖励系统后,即可在系统中填写申报书。申报书由主件和附件2个部分组成,主件可直接在系统中进行填写,附件主要是成果相关获奖证书、鉴定意见、验收报告、查新报告、论文专著等证明材料,证明材料可以扫描原件后上传电子版本。所有申报信息填写完毕后,申报人点击提交,系统自动将申报书提交到推荐单位。2.1.3推荐工作“无纸化”申报材料提交到推荐单位后,推荐单位凭奖励办公室分配的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科技成果奖励系统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核和把关,对于材料提供齐全,资格审查合格的材料,方可予以推荐,并在系统中填写推荐意见,上传加盖推荐单位公章的推荐函扫描件。对于不合格的材料,推荐单位可直接在系统中将材料退回到申报单位,并要求申报单位进行修改。2.1.4评审工作“无纸化”推荐意见、推荐函、申报材料由推荐单位推荐提交到奖励办公室后,奖励工作进入评审工作阶段。评审工作主要分为资格审查、网络初评和终审答辩等3个阶段。奖励办公室首先将所有的申报成果在系统中按照学科属性进行分类,再邀请不同行业的专家在系统中对申报材料按照有关标准进行资格审查,资格审查合格的项目,方可进入网络初评阶段,出现资格审查问题的成果可酌情直接淘汰或返回修改。进入网络初评阶段后,邀请网评专家在系统中对成果进行在线网络评审,对申报成果进行量化打分。奖励办公室按一定的比例选取网评得分高的成果进入终审答辩评审。在终审答辩阶段,无需将专家集中到一处,申报人需通过申报系统中的视频答辩功能进行在线视频答辩,专家可在线对答辩情况进行讨论,随后利用系统中的投票功能对成果进行投票,投票系统可自动统计得票数,并根据得票数按比例自动产生拟授奖的成果。在评审的各个阶段,评审系统均能够根据成果属性等要素随机在专家库中挑选专家。专家对成果进行评审时,只能查看与成果有关的技术资料,有关申报人和申报单位的信息均被屏蔽,最大程度做到对成果进行盲评,保证评审的公平性。2.1.5奖励工作“无纸化”通过评审产生拟授奖的成果后,设奖单位不再发放纸质的奖励证书,由电子文档的形式代替纸质获奖证书。获奖单位和获奖者可直接在系统中下载带有防伪标识的电子获奖证书。2.1.6公示的“无纸化”在申报单位将材料提交到推荐单位之前、推荐单位将材料提交到奖励办公室之前、奖励办公室接收到所有申报材料之后以及经过评审产生了拟授奖的成果等几个时间节点,均需对申报材料进行公示,公示工作同样可以实现“无纸化”,可直接将申报材料的主要内容以电子文档的形式在单位的有关网站上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2.2建立农业科技成果申报、推荐、评审和奖励系统在“无纸化”成果奖励工作中,最为重要的技术层面的工作无疑是建立一个运行流畅、功能齐全的农业科技成果申报、推荐、评审和奖励系统[10-11]。由于农业科技成果奖励是一项由申报单位、推荐单位、评审专家和奖励办公室4方参与的工作,因此在系统设计时,应该包含申报单位用户、推荐单位用户、评审专家用户、奖励办公室用户等4类用户角色(图1)。奖励办公室用户的功能相对全面,侧重于对整个奖励工作过程的管理和控制,其主要权限和功能应该包括科技成果奖励申报信息、设置奖励申报起止日期、添加修改删除推荐单位、分配推荐单位推荐指标、功能(将申报成果与曾经获奖成果数据进行比对,查看是否有重复报奖的情况)、成果在线分组、随机挑选评审专家、批量生成申报单位、推荐单位、专家等用户的账号密码、评审过程监控与管理、自动生成电子获奖证书、评审结果和有关数据导出等功能。申报单位用户具有的主要权限包括在线填写申报书、上传电子附件、预览申报书、提交申报书、在线进行终审答辩等。推荐单位用户具有的主要权限是在线审核申报材料、将成果申报书提交推荐到奖励办公室或退回申报单位对申报书进行修改。评审专家用户具有的主要权限是在线审核申报材料、提交评审结果,包括资格审查是否合格、网评时对成果打分并提交文字意见等。在终审答辩环节时,系统应该具备能够将申报者的演示文稿(PPT)、实时的答辩视频音频信号通过网络传输到专家一方,专家可以通过网络看到答辩图像、听到答辩声音,同时也可以向答辩者进行提问等功能。2.3建立奖励工作信息交流系统在农业科技成果申报、推荐、评审和奖励期间,参与科技成果奖励工作的各方时常需要进行信息沟通和传递,如奖励办公室向推荐单位、申报单位、评审专家下发通知,申报单位、推荐单位和评审专家向奖励办公室进行业务咨询,终审答辩期间专家之间对答辩情况进行讨论等。基于此需求,还需要设计基于计算机和手机客户端的交流系统,如将短信群发系统、邮件群发系统与评审奖励系统进行连接,通过此信息交流系统,科技成果奖励参与各方可实现信息的便捷、高效传送。

3农业科技成果奖励工作“无纸化”的重要意义

与传统以纸张为载体的科技成果奖励工作模式相比,高度信息化的“无纸化”农业科技成果奖励评审工作模式优势明显,推行“无纸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3.1提升农业科技成果奖励工作的效率从申报环节到推荐环节,再到评审环节,申报材料均在网络系统上提交,无需装订提交纸质材料,推荐单位能在系统中直观对申报材料进行操作,专家进行资格审查和网络评审时,也只需在网上查看,无需大量翻阅纸质评审材料。同时,不用将评审专家集中在一起,减少专家舟车劳顿。3.2增强奖励工作公平性、公开性由于不再把专家集中到同一地点,而是随机邀请更多的专家在不同地点进行独立评价,防止了互相商量、通气,或者个别专家误导、暗示而造成的人为干扰和误差。同时,不会出现申报者违规到专家集中地游说评委、询问评审信息等干扰评审的活动。申报材料也能够方便、及时地在网上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的监督。3.3提升评审工作的准确性专家在线进行评审时候,能够方便调取被评审资料,所有材料能直观地“晒”在评审专家的眼皮底下,各项成果申报书中有关技术材料和数据能直观进行对比,便于专家进行纵向比较,判断成果优劣。3.4便于奖励办公室对成果进行管理申报系统能够帮助奖励办公室快速、准确地统计和分析申报人专业情况、年龄情况、职称情况、区域分布以及申报单位和推荐单位申报推荐成功率等信息,有助于及时、合理地调整申报政策、总结奖励工作等。3.5顺应建立节能环保型社会的号召全程“无纸化”操作能够极大节省纸质资源,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

4推行“无纸化”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对策

推行农业科技成果奖励工作“无纸化”是一项改革,是一种有益的探索。任何改革都是一把双刃剑,推行农业成果奖励工作“无纸化”探索同样如此,在带来高效、便捷的同时,同样可能会产生一些问题。4.1可能存在的系统技术与数据安全性的问题奖励工作“无纸化”是信息技术与科技成果奖励工作的结合,如果信息技术不能够支撑评审奖励工作,推行“无纸化”也会面临较大的难题。如科技成果奖励评审系统与计算机浏览器兼容性不够,很多低版本浏览器不能使用系统,必须使用指定的浏览器才行;系统稳定性得不到保障,进而在评审期间出现系统崩溃的现象。同时,在评审过程中,信息保密与网络安全息息相关[12],系统的安全性得不到保障,出现泄密等情况。针对这些可能出现的问题,奖励办公室和技术支持单位在设定奖励流程、设计奖励系统之前要充分考虑和论证。设计系统时,要加强技术研究,根据科技成果奖励工作对保密性、安全性、可操作性的要求,设计出更加适合申报单位、推荐单位、评审专家和奖励办公室工作人员操作的系统。技术支持单位在科技成果奖励评审全程中予以技术保障,随时根据出现的问题和奖励办公室的要求改进和完善系统。4.2可能存在的伪造电子申报材料的问题推行“无纸化”后,在申报环节,申报人无需再附上申报书附件证明材料的纸质原件,只需在系统中上传相关证明材料如获奖证书、鉴定意见、验收报告、查新报告、论文专著等原件的扫描件即可,可能会存在部分申报者心存侥幸、伪造电子版申报材料的情况。同时,在奖励环节,对获奖人员和单位,不再发放纸质的奖励证书,而是系统自动生成电子的奖励证书,也可能出现伪造电子获奖证书的情况。对此,一是要强化申报单位和推荐单位的责任意识,申报单位和推荐单位在提交材料前必须对申报材料的真实性进行核实,并在申报书中明确注明已对材料的真实性进行了核实,愿意对材料的真实性负责。申报单位和推荐单位在登录网络申报系统后,必须首先签署遵守科技成果奖励纪律、保证材料真实性的承诺书后,方可对申报材料进行申报和推荐。二是建立严格的公示制度,在申报单位将材料提交到推荐单位之前、推荐单位将材料提交到奖励办公室之前、奖励办公室接收到申报材料之后以及经过评审产生了拟授奖的成果后这4个时间点,分别由申报单位、推荐单位和奖励办公室将有关信息面向社会广泛公示,除内容外,申报材料的主要内容均需进行公示,广泛接收社会监督。三是强化技术措施,如在电子获奖证书上,可以加入用于验真的防伪二维码,用相关软件“扫一扫”功能即可判定获奖证书真伪。四是建立诚信惩罚制度,出现伪造申报书、伪造电子获奖证书等情况,科技成果奖励设奖单位应向社会公布,取消申报单位的申报资格,对于把关不严的推荐单位,减少推荐单位推荐名额,情节严重的取消推荐资格。4.3可能存在的工作人员不熟悉网络系统的问题推行“无纸化”后,奖励工作较大程度地依赖网络系统,可能会出现部分申报单位、推荐单位负责同志或者评审专家,特别是一些年龄偏大的负责同志和专家,存在计算机操作有困难的情况。对此,在推行“无纸化”工作前,应该对有关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同时设立系统技术支持热线电话,随时解答有关问题。4.4可能存在的奖励材料归档难的问题申报过程实现“无纸化”后,有关材料的归档无法以传统的纸质卷宗进行保存,可以以光盘等电子载体对奖励材料进行保存[13-14]。4.5可能存在的对奖励工作“无纸化”误解的问题推进“无纸化”后,可能会有同志认为“无纸化”只是一个中看不中用的噱头。在现实中,他们因为对繁琐的传统奖励工作模式轻车熟路,所以对作为新鲜事物的“无纸化”充满不信任感[15]。因此,要加大宣传力度和普及力度,努力从思想源头上改变对“无纸化”的偏见。农业科技成果奖励工作全程“无纸化”在流程和技术层面还需要进一步深入探索。需要指出的是,“无纸化”并非是在农业科技奖励全程中完全不需要纸张,需以纸张为载体又没有较好替代方法的环节,该保留的也需保留。另外,要推行农业科技成果奖励工作“无纸化”,不仅需要在技术层面进行完善,现行农业科技成果奖励工作中不合理的制度设计也要进行调整,才能真正全程推动农业科技成果奖励“无纸化”工作。推进“无纸化”是农业科技成果奖励工作的一次改革,这在一定程度响应党中央、国务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号召。但改革就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阻力,面对全球信息化和网络化的浪潮,以及农业科技成果奖励工作模式自身改革的内在需求,推进农业科技成果奖励工作全程“无纸化”已具有一定的基础。

电力个人先进申报材料篇3

关键词:行政审批;食品安全;改革创新;措施得力

近年来,随着我国全面改革不断推进,营商环境的全面提升,行政审批改革也在不断创新实践,成立了行政审批服务局集中处理审批事项,大大提升审批效率,对食品生产许可体制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与完善,作为全国改革试点先行单位,建立了山东省第一家地市级行政审批服务局。要认真做好食品生产许可审批管理工作,严格落实“四个最严”要求,在涉及食品安全的关键条件、关键要素等方面严格把关、从严掌握,严把食品生产许可关口。同时,推进落实不见面审批、精简申报材料,及时解答企业咨询,指导企业修正完善申报材料,切实做到在线受理、在线审批、免费寄递,实现企业申请取证“零跑腿”等一系列改革创新措施,即加快了审批速度,又保障了食品安全,形成审批监管一体,合力严守食品安全底线。

1持续推进不见面审批,方便了企业申报

严格落实《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改进完善食品生产经营许可工作的通知》要求,持续做好食品生产许可全程网办、不见面审批。许可申请受理过程,采取无纸化申报,取消纸质申请材料,电子申请材料与纸质申请材料同等效力。对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的,在规定时限内完成在线受理。对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在线一次告知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对符合条件的,依法依规实施在线审批。申请企业在相关网络平台填报,及时与工作人员沟通,不用到审批机关现场,大大节省企业申报时间,企业随时上网查看审批进程,作出决定后,相关许可证件文书通过邮政快递免费向申请企业寄递。同时积极宣传、引导企业使用食品生产许可电子证书。

2切实精简申报材料,做到“三减一并”

严格落实《食品生产许可管理办法》第十三条、第十四条、第十五条申报材料要求,及时修订“一次办好”事项清单食品生产许可相关内容,严格依照规定实施受理审批。同时,推行告知承诺制改革,对不影响质量安全的材料和环节,推行告知承诺容缺受理、快速审批,所需规定材料,做到“减材料、减时限、减环节,并程序”由现场核查人员经核实准确无误后带回,并上传审批系统。持续完善电子档案,将相关证件文书原件照片(或扫描件)、现场核查记录上传食品生产许可系统。对于变更或延续食品生产许可证的,申请人声明生产条件未发生变化的,通过加强与属地监管部门沟通,确认符合要求的不再进行现场核查[1]。

3落实市县同权,实现食品生产许可就近快办

根据市政府关于扎实推进行政许可“市县同权”改革的要求,将食用油和油脂及其制品、肉制品、饮料、冷冻饮品、速冻食品、酒类、水产制品、乳制品、特殊膳食食品(不含婴幼儿辅助食品)、其他食品与食品添加剂11类食品生产许可委托下发。粮食加工品、调味品、饼干、薯类和膨化食品、茶叶及相关制品、蔬菜制品、蛋制品、糕点、食糖、方便食品、罐头、糖果制品(含巧克力及制品)、水果制品、炒货食品及坚果制品、可可及焙烤咖啡产品、淀粉及淀粉制品、豆制品、蜂产品18类食品生产许可直接下放。同时市局采取“一对一、面对面”“网络答疑”等多种培训方式,保证承接单位的食品生产许可审批质量。市县同权改革后,企业可以就近自主选择市或县审批部门就近办理、便捷申报。

4严格落实“四个最严”要求,严把食品生产许可关口

工作中,根据产品风险等级划分及日常监管一线反馈情况,严格把好受理关口,并切实保障现场实地核查质量。加强与日常监管部门的联系和沟通,选派素质高、业务强的监管人员和专家组成审查组,对符合相关法规、标准及细则要求的食品生产企业,及时进行现场核查,启动三级许可审批流程,符合法定许可条件的第一时间发放许可证书;对不符合法定要求的企业,依法作出不予许可决定。

5探索实施“一业一证”改革

电力个人先进申报材料篇4

20*年度科技咨询专项工作将在前几年实施的基础上,继续紧紧围绕*发展和服务全国的重大需求,大力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服务业的发展,遵循“需求导向、机制领先、凝聚资源、高端辐射”“十一五”期间*科技发展的工作方针,依靠科技、知识、人力、文化、体制等创新要素驱动首都城市发展,并以此实现对全国的高端辐射与引领作用。

20*年度科技咨询专项工作将拓展思路,突出重点,进一步支持高新技术领域的创新咨询服务项目,重点关注和支持科技成果产业化、文化创意产业、科技金融保险等与科技紧密相关的现代服务业领域的咨询服务项目。充分发挥科技咨询机构的智囊和纽带作用,为实现首都创新战略提供不可或缺的重要服务支撑。通过首都创新战略的实施,使*市在“十一五”期间实现五大提升: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得到提升,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基本形成;科技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中的引领地位得到提升,创新型服务业成为提升城市功能和辐射能力的主要驱动力,使高新技术产业在诸多领域实现重大突破,涌现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竞争力的产品和企业;科技在城市管理和城市建设过程中的应用水平得到有效提升;*为全国服务和与全球资源对接的能力得到提升,使*的创新服务能力对全国的辐射带动作用明显提升,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活跃,吸纳全球科技资源的能力显著提高;科技持续发展水平和创新能力得到提升,科技基础条件得到有效整合,科技资源共享机制基本形成。

一、支持对象

在*地区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科技咨询机构,以决策咨询、管理咨询、工程咨询、技术咨询、市场调查、专业咨询等为主营业务,尤其是:1、为高新技术领域(电子与信息及软件、信息服务业;生物、医药技术;现代农业;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新能源、高效节能;环境保护、航空航天等)提供与科技创新和成果产业化促进相关的咨询服务;2、为现代服务业领域(科技金融、科技保险、文化创意、物流、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等)机构提供与该产业发展紧密相关的咨询服务。主要包括:

1.自主品牌与知识产权建设咨询:提品品牌设计与建立、企业品牌策划与建设以及知识产权建设的咨询。

2.体制改革咨询:提供企业制度建设与创新、企业兼并与重组的咨询。

3.管理与发展咨询:提供决策、战略、人力资源、组织变革、IT管理、企业文化等方面的咨询。

4.市场信息与营销咨询:提供市场调查与信息、商业模式建立与创新的咨询。

5.科技金融、科技保险与投融资咨询:提供与科技金融、科技保险相关的经纪、法律、评价等咨询,提供风险投资引入与融资、上市与资本运营的咨询。

二、申报条件

申请专项资金应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一)申报机构条件

1.在*地区注册的独立法人机构,具有相关的从业资质和良好信誉,无不良记录。

2.成立两年以上。

3.上年度营业总收入不低于200万元,或咨询业务收入不低于150万元。主营业务为提供各类科技咨询服务。

4.在高新技术领域或现代服务业领域有较强的专业咨询服务能力,在科技咨询行业较好的业绩,在社会上有一定的知名度,客户反映良好。

5.内部管理规范,团队结构合理,服务手段科学。

6.近两年年度咨询业务收入平均增长比率不低于5%。

7.拥有自主创新服务模式。

8.近两年咨询服务项目不少于10个。

9.获得20*、20*年度“*市优秀科技中介机构”表彰的机构予以优先支持。

(二)咨询项目条件

1.申报的项目应是正在执行的咨询项目。

2.咨询项目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同时也能提升科技咨询机构自身的专业服务能力。

3.每家机构只能申报一个项目。

三、支持方式

专项资金采取无偿资助方式。

四、申报与受理

(一)申报地点和时间

专项资金实行集中申报、集中受理。*生产力促进中心及*科技咨询业协会受*市科委委托共同负责受理专项资金项目申请。办公地设在*生产力促进中心。

办公地址:*市海淀区北三环中路31号生产力大楼B座8*室

咨询电话:*

网上时间:*

申报时间:20*年5月4日—5月29日(周一至周五8:30-17:30)

(二)申报程序

1.从*市科委*或*生产力促进中心网站*、*科技咨询业协会网站*下载《*市科委科技咨询专项资金项目申报书(20*年度)》,按要求准备申报材料(具体要求详见“申报材料”部分)。

2.申报机构在申报期限内将准备好的申报材料直接报送*生产力促进中心。

(三)申报材料

1.《*市科委科技咨询专项资金项目申报书》纸质材料和电子版。

2.附件材料包括:

(1)咨询机构营业执照复印件,并加盖单位公章。

(2)项目委托方营业执照复印件、主营业务及主要产品说明材料,分别加盖单位公章。

(3)咨询机构近三年的年度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等,并加盖单位印章。

(4)咨询项目的委托合同书及服务收入证明复印件。(报送书面材料时,需出示委托合同原件)

(5)上年度接受服务的主要客户的评价意见(机构的专业技能和服务态度、合同执行情况、给客户带来的经济社会效益、对客户发展的作用等)。

(6)近两年,为客户提供咨询服务的相关证明(至少10个项目、如由项目委托方提供的证明函或合同书复印件等)。

(7)有关信誉证明复印件。

(四)报送材料数量及装订

《项目申报书》用A4规格纸打印,并与其他附件材料装订成一册。书面上报材料一式六份,均应加盖单位公章,同时报送《项目申报书》的电子版。

(五)情况查询

申报单位可通过市科委网站*或*生产力促进中心网站*、*科技咨询业协会网站*查询相关信息。

五、其它

电力个人先进申报材料篇5

教育部科学技术司和国家外专局教科文司负责“111计划”的具体组织工作。核心内容是按照“统筹规划、限额申报、专家评审、择优建设、动态管理”的原则,以项目形式建设100个左右引智基地。2005年启动实施以来,该计划共有77个学科创新引智基地获得批复立项建设,引起了教育界、科技界的广泛关注和各高等学校的高度重视,为国内高校与国外开展高水平的合作研究以及提高高校科研水平做出了重要贡献。

根据“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十一五’规划”要求,今年,教育部和国家外专局将于近期启动2008年度 “111计划”的申报工作,再建设一批新的引智基地,进而完成“111计划”的整体布局工作。为方便申请者申报,现就有关具体事项做些说明,供申请者及相关高校与部门参考。

受理条件

申请者申报前须仔细阅读“关于申报‘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项目的通知”(以下简称“申报通知”)与《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严格按申报领域和相关要求提交相关材料。

申报程序

1.了解申请信息

“111计划”自2007年起采取网上申报方式,通过“教育部科技管理平台”(访问网址stmp.moe.省略/)进行。

“111计划”项目申请者和依托高校在组织项目申报之前,首先要了解和把握“111计划”的性质、内涵和意义,以及申报资格要求等事项。相关文件可登录教育部科技司网站主页(dost.moe.省略/)查阅。

2.为申请者设立账户

“教育部科技管理平台”系统是为满足教育部科技管理工作电子化办公需要而建立的,目前该系统已在全国各高等学校推广使用。高校使用此系统进行项目申报时,必须拥有相应的帐户和密码。目前各高校科技(研)处(部、院)拥有本校管理员账户和密码。凡通过学校外事处、国际合作处等部门申报“111计划”项目的高校,需与本校科技处协调设立申请者账户事宜。

3.申请者网上提交申请书

申请者在教育部科技司网站下载最新版本的项目申请书后,按要求填写“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项目申请书”的各项内容。填写完成后,进入“教育部科技管理平台”系统,选择对应的支持领域,按提示要求逐条在页面上填写相关内容,并将申请书电子版本通过申报页面在申报系统中提交。

4.依托高校审查并提交申请书

申请者通过“教育部科技管理平台”提交申请材料后,依托高校须对申请书内容真实性等进行审核,并在管理平台中填写项目审查意见。特别注意必须在受理期限内通过网络提交申请材料。直属高校的申请可通过管理平台直接提交到教育部科技司,部门所属高校的申请在管理平台中只能提交到相关部门,须经部门进行审查后方能提交到教育部科技司。

5.部门高校管理部门审查并提交申请书

部门高校管理部门必须对所属高校提交的申请材料进行审查并提交后,申请材料方能到达教育部科技司。

申报注意事项

鉴于前两批项目申报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为避免今后项目申报发生类似情况,现将申报中需注意的事项做一较为详细的介绍,供申请者参考。

项目组织要求

1.“111计划”主要目的是引进海外人才并与国内团队形成较紧密的结合,以带动学科发展。强调的是“强强合作”。项目经费主要用于人才引进和人才培养,要求拟建立的引智基地需同时拥有较好的硬件条件和软件条件。

2.在注重海外学术大师的学术影响力的同时,也要考虑其个人影响力,考虑其能否团结和凝聚整个团队在一定时间内开展研究等。

3.海外学术骨干要与学术大师及国内研究团队有一定的前期合作基础。海外团队的人员组成结构必须合理,避免临时拼凑、避免海外团队与国内团队研究方向不一致等情况发生。特别注意要避免海外人才的重复引进聘用。

4.国内科研骨干要有较高的研究水平,拥有能够与海外人员开展高水平合作研究的能力。国内研究团队的人员构成要合理,团队成员间要有较为稳定的前期合作基础,避免临时拼凑。不建议将外单位研究人员加入到国内研究团队中。

5.要注重斟酌和凝练拟建基地名称,避免基地名称不能反映申报基地的研究方向和内容。

申请材料撰写与提交要求

2007年度,“111计划”项目实行网上集中申报,最新版本的申请书可在教育部科技司网站的“下载中心”下载。

1.申请者应严格按照申请书中的“填写说明”和各条款中的“填写要求”填写。

2.申请者在“教育部科技管理平台”中提交申请书电子版(须PDF格式,大小不超过10M)时,申请书中各签章页和部分附件内容须扫描,其中各签章页须原件原色扫描。在撰写附件材料时,项目申请者只需按申请书要求提供相关附件材料即可,无需制作上千页的附件材料。同时,申请者提供的纸质材料内容须与申请者在“教育部科技管理平台”中提交的电子版材料内容完全一致。

3.项目依托高校需组织本校学术委员会专家讨论项目申请,并对拟建引智基地研究方向、主要研究工作设想的科学性、预期目标、经费预算的合理性等签署具体意见。依托高校管理员须对项目申请内容进行审查,确认申请书填写无误后,在“审查意见”栏填写审查意见,并提交至上级管理员进行审查。各项目申请只有通过教育部管理员审查通过后,方视为有效申请。

4.申请者提出的首年度申请经费一般不得高于“申报通知”中规定的经费额度,项目依托高校应按照《管理办法》和“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项目申请书”中的相关要求出具匹配资助经费等条件的书面承诺,否则不予受理。

网上申报流程

为避免项目申请者因不熟悉申报要求和申报流程而失去申报资格,“教育部科技管理平台”中提供了“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项目申报注意事项及网上申报流程”,供申请者在进行网上申报前了解申报流程。项目的申报和评审流程如下页图所示。

在进行网上申报时,必须严格按照网上申报流程操作,否则“教育部科技管理平台”将无法显示申报项目信息。对教育部直属高校而言,申报操作流程为:项目申请者填写学校管理员审查教育部管理员审查;对各部门高校而言,申报操作流程为:项目申请者填写学校管理员审查部门主管司局管理员审查教育部管理员审查。如果低一级管理员没有对项目进行审查,则更高级管理员将看不到该项目。项目申请者及各级管理员都应随时关注项目状态,直到项目状态显示为“教育部审查通过”,方可认为项目网络申报成功。

学术人才要求

1.国外人才规定

应聘请不少于10名海外人才,其中包括:不少于1名学术大师、不少于3名学术骨干、不少于6名来华短期学术交流学术骨干。已被其他高校引进聘用或已在前期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受聘的海外专家,不得重复引进聘用。在拟引进的海外人才基本条件方面,《管理办法》做了较为严格的规定,具体如下:

(1)海外人才应在世界排名前100位的大学或研究机构任职,且与拟建基地有良好的相关合作研究基础。

图:“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项目申报及评审流程图

(2)海外人才所属学科领域包括基础科学、技术与工程、管理等。

(3)海外人才应具有外国国籍、所在国家或地区永久居留权,对中国态度友好,品德高尚,治学严谨,富于合作精神。学术大师年龄一般不超过70 岁(诺贝尔奖获得者可适当放宽),学术骨干年龄一般不超过50岁。

(4)学术大师应为国际著名教授或同领域公认的知名学者,学术水平在国际同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取得过国际公认的重要成就。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眼光,能够把握国际科学发展的趋势,引领本学科保持或赶超国际领先水平,汇聚国际上本学科的学术骨干,解决对学科或国民经济发展有重大影响的研究课题。

(5)学术骨干应具有所在国副教授以上或其他同等职位,拥有创新性思维,与学术大师有合作基础,在所属领域取得过同行公认的创新性成果。

(6)国内工作时间:学术大师每人每年原则上累计不少于1个月;学术骨干每人每年累计不少于3个月,一般应有一名学术骨干留在基地工作;每年来华短期学术交流的学术骨干不少于6人次,时间不限。

2.国内人才规定

申请负责人,亦为国内研究团队学术带头人和拟建学科创新引智基地负责人,需要有很好的全局统筹意识和战略眼光,也要有很高的学术造诣,并有能力统领一批高水平人才进行长期合作研究,其年龄一般不超过65岁。

国内科研骨干,要求配备不少于10名国内科研骨干。科研骨干成员需具有博士学位,5年以上科研工作经历,年龄一般不超过50岁,国家和省部级各类人才计划获得者应占国内科研骨干的一半以上。

3.资助经费使用

“111计划”对学科创新引智基地的支持采取分阶段滚动资助的办法,首年度支持经费一般为180万元,各申报单位应按照国家外国专家局相关经费使用原则和“985 工程”经费使用管理办法进行预算。资助经费主要用于:

(1)聘请海外人才的国际旅费、津贴、住房、医疗等开支;

(2)开展科学研究所需的科研业务费、实验材料费、人员费、助研津贴和其他相关费用,原则上不得用于购买30万元以上的大型仪器设备;

(3)学科创新引智基地配备的国内优秀科研骨干赴国外一流大学、科研机构从事合作研究、短期访问及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所需费用;

(4)其他与学科创新引智基地相关的费用。

4.项目申请者与依托高校的责任和义务

(1)申请者的责任和义务

申请者要按照本年度“申报通知”中支持的指南领域要求,认真撰写申请书,要保证提交的所有申请材料的真实性。申请者有义务向拟引进的海外人才说明“111计划”的性质及相关要求,不得制作虚假合作证明,更不得通过非正常方式获得海外人才签字。对于故意在项目申请中提供虚假资料和信息的,一经查实,即取消该申请负责人申请资格,并根据实际情况予以相应处理。

(2)依托高校的责任和义务

依托高校必须具备开展“111计划”项目研究所必须的基本条件。有责任确保申请书内容的真实性,并对经费预算的合理性进行审查,承诺对匹配资助经费及所需人力、物力条件给予保障,且能够在受理期限内,严格按照项目网络申报要求,提交项目申请。

电力个人先进申报材料篇6

申报工作的通知

 

各省辖市、济源示范区管委会、省直管县(市)、践行县域治理“三起来”示范县(市)科技局、财政局、税务局,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管委会,各国家高新区管委会,各有关单位:

    为全面贯彻党的五中全会和省委十届十二次全会、省“两会”精神,深入落实党史学习教育“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要求,深化“放管服”改革,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按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国科发火〔2016〕32号,以下简称《认定办法》)、《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国科发火〔2016〕195号,以下简称《工作指引》)有关规定,对我省2021年度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工作流程进一步优化,简化有关环节,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高新技术企业申报认定

   (一)申报范围。在河南省行政区域内注册成立一年(365个日历天数)以上的居民企业。

    2018年认定通过的高企,至2021年高企资格有效期满。根据《认定办法》的规定,企业如需再次提出认定申请,按本通知要求办理。企业名称发生变更的,须先完成高企名称变更审核,再提出认定申请。高企资格已失效的,不再办理更名手续。

   (二)申报条件。符合《认定办法》和《工作指引》中有关规定。

   (三)申报时间。高企认定采取常年受理、定期评审的方式。省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省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年受理各地报送的企业申报材料,全年拟定于8月中旬、11月上旬组织两次评审。企业向各地提交申报材料的截止时间以地方通知为准。,

   (四)工作程序

    1.自我评价。企业对照《认定办法》、《工作指引》进行自我评价。认为符合条件的,按照上述文件规定和本通知要求准备申报材料。

    2.注册登记。企业登录“科学技术部政务服务平台”(网址:fuwu.most.gov.cn/,简称“科技部政务平台”)进行注册登记后申报。相关流程详见该网站上“科技部政务服务平台实名认证操作手册”以及“科技部政务服务平台用户手册”。原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网”(网址:innocom.gov.cn/,简称“高企认定网”)注册用户无需重新注册,可用原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科技部政务平台”进行申报。

    3.提交材料。企业在“科技部政务平台”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办理入口进入,填写申报信息,逐一上传附件材料(附件材料须清晰可辨),并按属地原则及时通过网络提交到所属省辖市、济源示范区、省直管县(市)、“三起来”示范县(市)、郑州航空港区、国家高新区科技部门(以下简称当地科技部门)。企业通过“科技部政务平台”生成并打印《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申请书》,提供相关支撑材料,申报材料具体内容及要求见附件1,将申报材料扫描后电子版刻录成光盘,连同纸质材料一并递交至当地科技部门。

    4.汇总上报。科技部门负责受理辖区内企业申报材料,按照《高新技术企业申报材料内容及要求》(附件1)对企业申报材料完备性进行形式审核,主要包括企业是否真实存在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相关支撑材料是否与原件一致、是否符合申报通知要求,申报材料是否与网上提交材料一致。要按照疫情防控要求做好材料受理和审核,鼓励采取电子化审核形式,为企业提供线上申报服务。

    当地科技部门登录“高企认定网”点击“机构管理”进入,将通过形式审核拟上报企业的网上申报资料提交至省领导小组办公室。同时,汇总整理拟上报企业申报材料电子版刻录光盘,将企业申报材料电子版刻录光盘一式一份,上报文件、高企申报汇总表(见附件3)各一式四份(含电子文档)以及知识产权明细表、科技成果转化明细表电子文档寄送至省科技厅,省科技厅将上述材料分送省财政厅、省税务局。各地上报文件、申报汇总表、企业申报材料电子版须同时抄送同级财政、税务管理部门,郑州航空港区、国家高新区的上报文件、申报汇总表须同时抄送所在市科技部门。纸质申报材料由当地科技部门备案存档,保存期为5年(有争议的除外)。2020年度高企申报材料按上述要求备案存档。

    (五)中介机构

    申报企业自主选择中介机构。凡符合《工作指引》要求的中介机构,均可参与河南省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依法出具相关审计报告或鉴证报告。中介机构须向企业提供其相关规定的证明材料和承诺书(见附件1附7),会计师事务所相关信息可在河南省财政厅网站(hncz.gov.cn)及河南注册会计师网(henicpa.org.cn)查询,税务师事务所相关信息可在国家税务总局网站(chinatax.gov.cn)及国家税务总局河南省税务局网站(henan.chinatax.gov.cn)查询。

   二、高新技术企业更名和重大变化报告

  (一)报告范围

   1.更名,即企业仅发生名称变更,不涉及与认定条件有关的重大变化(如分立、合并、重组以及经营业务发生变化等)。

   2.重大变化,即企业发生与认定条件有关的重大变化(如分立、合并、重组以及经营业务发生变化等,无论名称变更与否)。

   (二)时间安排

   高企名称变更和重大变化审核采取常年受理、定期审核的方式。全年拟定于5月、8月、11月、12月组织四次审核。企业向各地提交申报材料的截止时间以地方通知为准。

   (三)工作程序

    1.企业申请。高企发生变更后,应及时向当地科技部门报告,并提交变更申请材料(详见附件4),在“科技部政务平台”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办理入口进入,仅发生更名的高企在“高企更名”栏目在线填报申请书,发生重大变化的高企在“企业注册信息管理”——“核心信息修改(更名)”栏目在线填报申请表,完成网上更名操作。

    2.汇总上报。当地科技部门对企业变更类型进行判断,指导企业组织变更申请材料,并对申请材料进行初审。初审通过后,出具报告并填写《高新技术企业名称变更情况汇总表》(附件4附6),并将变更报告一份、企业变更申请材料电子版刻录光盘寄送至省科技厅。纸质申报材料按照高企认定申报材料要求由当地科技部门备案存档。

    3.组织审核。省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对高企变更类型进行确认并对变更申请材料进行审核。经审核,变更后符合认定条件的企业,按照有关程序进行公示,公示无异议的重新核发认定证书,编号与有效期不变。变更后不符合认定条件的企业,终止其高企资格,并在“高企认定网”上公告。

    三、填报高新技术企业年度发展情况报表

   (一)填报范围:截止2020年底有效期内的全部高企。

   (二)填报方式:企业在“科技部政务平台”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办理入口进入,按程序填写2020年度发展情况报表,并通过网络系统提交至省认定机构。填报时间为2021年5月21日前。

   (三)注意事项:根据《认定办法》第十九条规定,累计两年未填报年度发展情况报表的企业,由认定机构取消其高新技术企业资格。请各地科技部门高度重视,认真组织督促辖区内企业真实、准确、及时填报年度发展情况报表。

    四、有关要求

   (一)各地科技、财政、税务部门要认真贯彻《加快培育创新型企业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豫科〔2020〕134号)要求,高度重视,加强协同,为辖区内企业做好培育服务,营造良好环境,助力企业创新发展。要严格依据《工作指引》有关要求,认真组织做好高企申报服务工作,同时统筹做好涉企科技创新政策宣讲服务、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申报、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以及相关政策落实服务工作。

   (二)申报企业须对申报材料的真实性、有效性和合法性负主体责任,若存在弄虚作假行为,一经发现并查实,将按照《认定办法》的相关规定取消其资格并列入不良信用记录。

   (三)省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对已认定的高企进行监督检查。发现有不符合认定条件的,将按程序取消其高企资格,并由税务机关追缴其不符合认定条件年度起已享受的税收优惠。相关部门若发现高企在认定过程中或享受优惠期间不符合认定条件的,应及时书面告知当地科技部门,由其初步核实后书面报告省领导小组办公室,说明发现问题,提出复核要求。对复核后不符合条件的企业将取消资格,追缴相应税款。

    (四)中介机构及相关人员应加强对《认定办法》和《工作指引》的学习,谨慎执业,要严格按照《认定办法》和《工作指引》规定,客观公正、如实规范地出具审计(鉴证)报告。中介机构及相关人员若存在严重失误、弄虚作假等行为的,将按照《工作指引》要求,取消其参与高企认定专项审计或鉴证工作资格,在国家“高企认定管理工作网”、“省高企认定管理工作网站”及省领导小组办公室各门户网站上公告,自公告之日起三年内不得参与高企认定相关工作,并列入不良信用记录。

    五、其他事项

   (一)省综合审查工作方案另行通知。

   (二)省领导小组办公室联系方式

    省科技厅高新技术处,联系电话:0371-65951169、65907977

    省财政厅税政处,联系电话:0371- 65808805

    省税务局企业所得税处,联系电话:0371-81906127

   (三)省领导小组办公室委托省高技术创业服务中心负责申报材料受理、网络系统相关问题咨询解答。

    省高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地址:郑州市政七街与纬五路交叉口南80米路东金岸大厦六楼618室

    材料受理联系电话:0371-69151867、69151869

    网络系统咨询电话:0371-65721369

    电子邮箱:hnsgqrd@126.com

 

附件:1. 高新技术企业申报材料内容及要求

         2. 高新技术企业申报汇总表

         3. 高新技术企业申报材料电子版模板

         4. 高新技术企业变更申报材料内容及要求

 

河南省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领导小组                                                       2021年4月16日

电力个人先进申报材料篇7

【关键词】供电企业;业扩报装;程序;报装速度;影响因素

供电企业业扩报装是一个复杂的业务流程,开始于用户的用电申请,直到用户享受实际用电。供电企业参照用户的用电申请,来对应编制出能够满足其要求,并能够促进电力系统建设的安全、科学、经济的电力供应方案,在双方协商一致前提下开展业扩报装建设与实施。

业扩报装工作是供电企业营销管理的有效形式,业扩报装工作质量关系到电力系统营销工作水平,影响到企业的信誉和形象。

一、供电企业业扩报装工作程序

1.用户报装申请办理

(1)报装申请受理

申请用户需供应申请文件,其中应该具体涵盖:业扩报装申请表、如果是个人需提供身份证复印件,企业则需提供其法人身份证以及营业执照,申请设备类型,各种税务方面的证件等等,而且需要企业法人自行前来申请,或者由他人出示法人委托证明申请,同时人也需要提供自己的身份证件。

(2)材料审核

用户申请材料全部提交后,由供电企业负责业扩报装工作的专门人员对全部申请资料加以审核,确保其达到相关标准,只有审核达标的用户才能享受业扩报装服务。

对于一些特殊的申请项目,例如:高压用户的增容、减容项目等等,要求用户必须提供初始用电合同,从其报装容量、计量配置等方面加以全面调查、核查。

2.供电方案的选择与审核

用户申请办理完成,则要开展深层次的服务与处理工作,科学制定并审核供电措施。

(1)做好实地调查

供电企业业扩报装专门负责人需同销售部、技术部以及电力安装企业等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指派专业的电力、报装等专业技术人员,共同前往用户申请用电的场地展开全面实践调查,再结合用户的当前用电情况、用户的服务需求等等在遵循相关技术规定与规范的前提下打造出科学的供电方案。

(2)审批监督

编制出的供电方案需经过各类部门的审核、审批,通过各级主管部门的审批后,再由专业的业扩报装人员负责执行。

(3)报装执行

参照用户供电现场的实践调查结果和审批材料,业务包转专业工作人员负责编制用电计量计费模式,并把供电方案形成信息材料发送给用户,让用户查看并签字,用户需要浏览内容主要有:享受供电的模式、容量、导线选型、架设模式、所选电气设备类型、成本、计量模式等等。

3.用户受电工程的设计、审核与监督

供电企业负责制定供电方案,用户在接收并明确这些方案后,则要对应编制出受电方案。

(1)用户必须科学设计并形成受电施工方案,用户可以自行设计,或者求助于专业的电力安装单位,但是,要确保双方形成委托合约,并注意双方各自利益的协调平衡。

(2)将受电施工设计方案提交到各个审核部门进行审批,用户参照双方事先已经确立的工程协议上面的预算计划,来向供电企业交工程预算费用。

(3)参照审核通过的施工方案,用户可以自行开展业扩施工,也可以委托于专业的业扩施工单位,然而,要确保所选单位达到相关的水平和资历,并需要通过电力企业审核合格,施工前形成合约文件。

(4)业扩施工过程中,业扩部门责任人需同生产技术部、安全监察等部门密切配合,针对工程施工实行全面监察与监督,重点针对一些隐蔽性项目的监察,从现场监督到质量检测都要有条不紊地进行,出现问题必须及时处理,将问题与解决方案形成文件材料,提交到施工单位,促进问题的快速高效解决。

4.做好竣工验收

业扩工程施工竣工后还需针对工程质量进行验收,用户与施工单位共同将竣工材料提交给供电企业,供电企业调动营销部、技术部、安全监理部等配合用户对竣工工程质量进行检验,合格后形成文件合约,相反,若出现问题则同样形成修改文件,转交施工单位处理。

5.供电、用电合约的签署

经过竣工检验合格的工程,则需在3天内(工作时间)签署供用电合同,由业扩负责人与用户双方共同签署,其中点明双方各自的权利、职责和义务,重点明确用户的用电类型、用电量等等,并将形成的合同输入微机系统,并建立起同用户的联系方式。

6.配表、供电、建档案

计量施工负责人需要在收到通知的3个工作日内确保计量设备装配顺利完工,受电工程与计量设备安装都成功后,5天内开始供电服务,对应计算电费,同时要针对整个的业扩报装工作过程建档,档案中包括不同施工阶段的负责人资料、合同资料等等,业扩工程实际付诸使用一段时间后,供电企业要指派技术部、计量部等开展用户信息反馈调查工作,了解并掌握用户对业扩服务的满意度,从而进行改进。

二、业扩报装速度影响因素分析

影响业扩报装速度的因素贯穿于整个业扩报装工作过程中,从最初的业扩申请业务受理到最后的配表建档都会出现影响性因素。

1.业务受理环节

通常情况下,业扩报装业务办理工作都是在柜台进行的,然而,由于需要提交的申请资料与申请程序过于繁琐,不同用户的申请类型不同,所需提供资料就不同,往往会出现用户资料提交拖延或不齐备现象,业务办理人员业务熟练程度不足,再加上新的制度规定的实施等都为业务办理带来了某种不确定性,从而耽搁业扩报装办理。

针对这一环节,要求申请用户最好在未申请前,事先做好相关申请资料、程序等的调查咨询工作,减少由于手续不齐全引发的延误问题,同时,也要加强对业务办理各个部门工作人员的培训、培养与考核,使他们熟悉掌握并运用新制度、新规定,能够提高其业务水平以及办事效率。

2.供电方案设计环节

业扩报装业务受理完成后,供电企业需开展实地勘察工作,然而,勘察工作没能同用户有机配合,不周到的服务造成拖延问题,或者用户没能针对勘察结果同供电单位、施工单位及时取得联系,导致业扩报装工作的拖延等等。

针对这些问题,供电单位需从自身做起,积极培养并提高自身员工的服务意识与工作效率,加强同用户的主动沟通与服务,遇到特殊情况时及时同用户联系。

3.工程设计与审核环节

供电方案确定以后,用户由于各种原因拖延了与设计单位取得联系的时间,导致设计方案无法及时被提交审核,工程交由施工单位后,在施工审核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然而,这些施工问题由于种种原因无法得到及时有效解决,不合格的工程项目得不到修改,会延误报装工作的开展。

针对这一环节的问题,就需要供电单位、用户、设计单位、施工单位之间的有效配合,各自承担起自身的职责和任务,并加强彼此间的联系与沟通,各方可以制定统一的工作时间规划与安排,减少由于某一方、某一环节的不通畅导致整个工程的耽误。

4.工程竣工验收环节

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需要用户、供电单位以及施工单位之间的有效配合,然而,由于某一方不负责会导致施工监察不及时、不到位,用户在工程建设进度、时间等没能形成规范的文件资料提交给供电单位,供电单位也没有及时开展监督任务,导致工程施工质量无从确保,对于已经竣工的工程项目,及时发现问题,后期的修改与整顿无论对于施工单位还是用户来说都十分困难,这样难免会影响报装工作的开展。

施工环节是业扩报装工作得以开展的前期最关键环节,供电单位必须主动承担起工程施工监督工作,培养并打造出专业、高质的监理队伍,在同用户、施工单位建立有效联系的基础上来展开对工程施工状况展开有步骤、有计划的监督。

5.配表供电环节

受电工程成功完成后,用户如果由于自身法人出现问题无法及时签署供电合同,造成合约签署延期,或者因为资金供应不及时、缴费不到位等都有可能导致报装业扩工作受到影响。

针对这一问题,供电单位要主动承担起沟通任务,确立同用户的沟通关系,掌握用户的具体情况和信息,并及时催促用户及时履行相关手续,督促其及时缴费,从而确保业扩报装工作能够如期、顺利地开展。

三、总结

对于供电企业来说,业扩报装工作是营销管理的工作内容之一,供电企业必须明确业扩报装工作的程序,每个程序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积极把握好各个程序,减少阻碍报装速度的因素,从而从整体上维护业扩报装工作效率,创造积极的工作成果。

参考文献

[1]张金娥.影响电力业扩报装速度的因素及解决方法[J].电力需求侧管理,201l(5).

[2]胡德盛.强化服务营销与优质服务获取竞争优势[M].武汉:武汉大学,2011.

[3]孟群丽.浅谈电力业扩报装工作程序及报装速度影响因素[M].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08).

[4]张金娥.影响电力业扩报装速度的因素及解决方法[J].电力需求侧管理,2011(05).

[5]王慧娟.电力业扩报装的意义与内容[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8).

电力个人先进申报材料篇8

关键词:信息网络平台 企业 降低成本

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国内企业开始面临全球范围内同类及替代行业企业的残酷竞争,上下游企业要求提高效率、压缩成本的巨大压力。为在激烈的竞争中利于不败之地,在提高效率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企业的各项成本,成为每个企业追求的目标。而随着企业规模的急剧膨大,传统的管理模式在降低企业成本上无疑已经发挥到了极致,甚至成为企业的绊脚石。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信息网络平台在企业中的运用成为现实,并在企业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中的作用越发明显。

一、企业的经营成本费用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除了直接的生产成本、制造成本外还有维持经营所需费用,如:办公费、差旅费、招待费、会议费、运输费等各项费用。其中办公费又可细分为:办公耗材及维修总费用、办公用品费、电话费、印刷费、报刊费等各项费用。以山西潞安石圪节煤业有限责任公司为例,2009年全年办公耗材及维修总费用25.09万元,办公用品费24万元,电话费26万元,印刷费70万元,报刊费10万元,差旅费70万元,招待费50万元,会议费64万元,内部汽车运输费156万元,合计:495.09万元。按全年75万吨产煤量计算,吨煤成本增加6.7元左右。

二、信息网络平台可替代的业务及相应的成本

(一)、可替代的业务内容及其直接成本

企业建立信息网络平台将使内部信息完全实现在网络平台上流通。这样就有部分业务可以由信息网络替代。

1、文件,制定发放文件可以由原先的打印、签发、发放等流程改为电子版在信息网络平台进行流通,这样即免去了各单位文件保管、或出现延误执行的情况,文件接收人又可以在任何时间、地点进行浏览。

2、申请,各申请事项如:申请车辆、印刷物品、接待人员申请等,都可由申请单位以电子形式提出申请,相关负责人以电子口令进行核对、签发,实现无纸化办公。

3、材料领用,在材料领用过程中,原先领用流程基本为:领用单位领料员主管部门批准供应科进行申请核对库存填制领料单领料,在使用网络平台后可简化为:各领料单位进行网上查询库存情况,然后通过网络填制领料单,直接领料即可。

4、信息共享,在网络平台运用之前,各单位需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将本部门工作内容信息,报送给公司领导及各相关业务部门,这就需要相关业务人员,将数据信息打印、签字、盖章,然后向各单位进行报送,整个过程较为繁琐。运用网络平台之后,各部门信息由部门负责人进行核实确认后,于网络平台,并设定相应的权限,便于各相关部门使用,这样就会省去前面的整个过程。

上述四项为印刷费、办公用品费、办公耗材及维修费等的主要消耗项目,按使用网络平台后70%的节约额测算,预计可节约成本83.36万元。

(二)、各项潜在的可节约的间接成本

内部网络平台的运用,除了可以直接省去以上各业务内容外,还会间接的促进公司其他成本费用的节省。

1、由于采用内部网络平台,公司各部门人员在开展各项相互联系的业务时,无需再频繁使用电话进行沟通,而完全依靠网络就可进行沟通,因此电话费可以相应得到极大的节省。

2、由于各部门之间的简单业务可以完全依靠网络平台进行多点沟通,无需继续采用原先的大、小事情全部开会解决,这样可以节约一定量的会议费用。

3、减少人员差旅、交流等成本。通过使用信息网络平台,内部信息网络公开化,对外业务也可以实现网络对接。例如集团公司的各项任务,将不再实行:任务打电话通知公司专人领取文件执行专人到集团公司汇报,在此过程中需要公司派专人乘车或公司派车到集团公司领文件,执行完后再到集团汇报。通过运用信息网络平台后,流程可变为:任务网络传输执行集团网络验收。这一流程就省去了相关人员的乘车费或派车费用。而集团之外,现今各政府部门基本都实现了网络化办公,因此也可以实现网络对接办公,更可以节约大量的人员差旅等的费用。石圪节煤业公司2009年差旅费、内部汽车运输费、招待费、会议费合计为:340万元,按30%的节约预测,可节约110万元左右。

通过以上分析。在运用信息网络平台后,石圪节煤业公司每年至少可节约直接或间接办公成本200万元以上。

三、运用内部网络平台后人工成本节约及效率的提高

(一)、减少各业务的程序环节

使用信息网络平台之后,原先的多项业务流程都可以得到简化,例如:生产单位的领料环节:领料员主管部门批准供应科进行申请核对库存填制领料单领料,如果在核对库存时,发现库存不足还需重新填报计划审批进货验收入库领用,在整个流程中需要领料员到多个部门或办公地点进行协调沟通。而且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如:需要沟通人员临时不在单位,其余程序都无法继续进行。运用信息网络平台后,供应科库存情况在本部门就可以直接查询,如库存不足,可直接在网上提出购买计划,主管部门网上进行审批,供应科进行办理。如库存充足,材料员在网上填制领料申请,主管部门网上进行批签,直接到供应科进行领料即可。这大大减少了流程环节,节约了各相关科室人员的时间,显著提高了办事效率。

(二)、相关业务减少人员使用

使用信息网络平台后,原先的繁琐流程被大大减少了,相应环节上所需人员也会相应减少,例如:材料领用环节由于程序简化,各单位不再需要单一的材料员,而可以由其他人员兼任,或可以经过培训后由各工作队组负责人直接领料,供应科由于运用信息网络平台,单个人员的管理范围显著增加。同样工作量所需人员也就明显减少。

信息网络平台提高了办事效率,减少了人员使用。从而有效降低了公司的人工成本。

上一篇:青年志愿者申报材料范文 下一篇:小学优秀教研组申报材料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