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汇报材料范文

时间:2023-11-23 18:47:06

经济发展汇报材料

经济发展汇报材料篇1

按照会议安排,我代表规划部门就服务工业经济发展及招商引资方面的工作情况作如下汇报:

一、2017年所做的工作

今年以来市城乡规划局严格贯彻、省十一次党代会、市委八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围绕  战略部署,与时俱进转观念、精心服务提效能、一心一意谋发展,为我市工业发展、园区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提供了科学的规划指引。

(一)强化规划编制,为工业发展谋篇布局。

一是加快推进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根据住建部和省住建厅要求,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通过多次方案汇报和反复沟通,《某某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方案已基本编制完成,我们坚持了多规合一的理念,对我市产业发展进行了空间布局和专题研究,新一轮总规将科学指导我市产业发展和园区建设。二是全面开展园区规划。根据城市总体规划方案,指导某某经济开发区、王场镇完成了某某高新区、江汉盐化工业园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方案,优化了园区产业空间布局,将科学指导我市工业科学集聚发展。三是开展专项规划编制。开展了园区道路、供水、供电、排水等市政基础设施专项规划,完善了工业园区各项功能,提高了工业园区市政基础设施综合承载力,为园区建设提供了科学的规划指引。

(二)创新规划审批,为企业转型提供优质服务

一是突出体制创新,提高审批效率。优化完善了《某某市规划委员会议事规则》,明确规委会及成员单位、职能、议事程序,提高各级审查会议频次,规委会专题会原则上一月一次,规划与建筑方案审查会原则上每月两次,局务会每周一次,对工业项目和重大项目实行送签制,有效提高了审批效率。全年共办理规划项目审批  项,其中修规  项,控规  项,核发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  个,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个,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个。二是严格责任分工,提升服务水平。为提高项目服务水平,我局派驻专人进驻市重点办,同时加强了局内务科室工作衔接,基本实现了内部科室与窗口的无缝对接。针对市重大项目规划服务工作,严格落实首办负责制,建立了“1+3”工作机制,即一个项目由一个责任领导、一个责任秘书、一套工作专班负责的工作格局,对特别重大的项目提前介入、全程代办。今年我局承担市领导包联重大项目任务数为96项,市政府投资项目个数为68个,共164个,其中招商引资工业项目及三产业项目共占82个,除暂停或未启动项目外,其余项目涉及到规划手续的办理工作都已及时完成,后期将根据项目进展,进一步抓好跟踪服务。三是全力协作配合,力促园区升级。今年,我局积极配合某某市经济开发区、市科技局开展部级经济开发区创建工作,划定了开发区边界,确定了四至范围,并积极与省住建厅对接,争取了省住建厅的支持,同时在市领导的带领下,专门赴住建部和科技部,对接相关处室,为我市成功创建部级高新区添砖加瓦。

(三)严格规划控管,为园区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一是规划管理体制进一步规范。制定出台了《某某市建设工程规划管理技术规定》,明确了与建设工程相关联的一系列规范和标准,填补了我市无规划技术通则的空白。出台了《建设工程项目规划批后管理工作规定(试行)》,明确了规划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管责任。二是建立全覆盖巡查机制。严格落实《网格化管理规定》和《大巡查制度》,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对在建项目进行动态监管,建立了项目巡查制度、规划项目现场公示制度等,实行项目监管责任到人,项目责任人每天巡查并填写巡查日志,分局每周组织一次集中巡查,全局每月组织一次交叉大巡查,构建了立体化、全覆盖的巡查网络,确保了我市所有在建项目的动态监管,切实提升了规划的实施效能。三是执法力度不断加大。对顶风抢建的违法建设采取即查即拆,对影响恶劣的,联合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开展声势浩大的强拆行动,有效震慑了违法建设。特别是私房禁建工作开展以来,我局坚持“5+2”、“白+黑”,发现一起拆除一起,有效净化了城市发展环境。今年以来,我局先后实施现场停工100余起,组织各类拆违活动50余次,拆除违法建设总面积8000余平方米。

(四)广泛沟通联络,为招商工作贡献规划力量

2017年以来,我局共接待客商10次,外出招商9次,达成签约意向的项目有2个,分别是安徽广千羽绒有限公司以纯东灏羽绒配送中心、河北鹏凌管业有限公司金属穿线管项目,在谈项目有湖北泰合石化设备有限公司、天洲津重复合材料有限公司。其中金属穿线管项目由河北鹏凌管业有限公司投资,首期计划用地200亩,初期计划投资3.4亿,建设年产14万吨金属穿线形管项目,项目建成投产后,年均利润总额9972.88万元,上缴税金3200万元,解决就业人口400余人,目前已配合总口农场签订意向协议书。以纯东灏羽绒配送中心由安徽广千羽绒有限公司投资,项目固定投资约8000万,目前已签订意向协议书。

二、2018年工作计划

一是以规划为龙头,引导工业产业科学布局。进一步加强总规与产业发展规划的融合力度,指导工业企业科学落户,并在项目审批中,严格按照总规划定的产业门类进行规划审批。同时,进一步加大园区规划编制力度,形成城市总体规划-工业产业专项规划-园区规划的规划编制体系。

二是以服务为重点,加快工业项目建设进程。积极配合相关部门,成立工作专班,在首办负责、绿色通道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工作机制,坚持超前介入、全程跟踪,全力服务三大亮点片区和工业园区项目建设。建立分局超前介入、窗口迅速报建、会议快速审查、重大项目容缺受理的审批机制,形成一条龙、高效率的规划审批流程。

三是以控管为抓手,净化工业园区发展环境。坚持网格化管理机制,严格落实网格员日巡查,分局每周交叉巡查,全局每月大巡查的机制,确保违法建设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同时进一步强化控管执法力度,严厉打击违法抢建行为。

三、2050年工作展望

根据会议精神,结合我市城市总体规划,对2050年我市工业经济发展三步走战略进行了初步畅想和谋划,不当之处请领导批评指正。

一是到2020年,城市总体规划顺利实施,某某高新区(某某经济开发区)建成后,效益显著,工业产值显著提升,产业结构进一步科学合理。

二是到2035年,本轮城市总体规划目标初步实现,现代化经济强市目标初步实现,入围全国工业企业百强县(区),产业转型取得重大突破,工业去污染战略基本完成,绿色工业、循环工业、科技工业在工业结构中占据主导地位。

三是到2050年,现代化经济强市目标彻底实现,全国工业企业百强县(区)排名进一步提升,形成了与水乡园林相匹配的绿色产业结构,高兴技术产业成为主导工业,工业品牌影响力名列全省前列。

某某市规划局

经济发展汇报材料篇2

各位领导、同志们:

县位于省市东南部,是闻名全国的革命老区,也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全县辖5镇、5乡、204个行政村,人口16万,面积2028平方公里,耕地24万亩。以来,我县依托移民搬迁旧址遗留下来的各种资源,积极发展生态庄园经济,引起了省市领导的高度重视、专家学者的充分肯定、各类媒体的广泛关注。今天,全省生态庄园经济现场会议在我县召开,这既是对我们工作的肯定与支持,更是对我们的鼓舞和激励。在此,我代表中共县委、县人民政府向多年来一直关心支持我县发展的各位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前来参加现场会议的各位领导和同志们表示热烈的欢迎!下面,简要汇报我县生态庄园经济开发情况,敬请批评指正。

一、县为什么要发展生态庄园经济

县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县份,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由于山大沟深,石多土少,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祖居这里的农民往往广种薄收,由此导致人口分布非常分散。建国以来,全县最多曾有1000多个村庄散布全境。底,还保留有379个行政村、336个自然村,平均每村人口不到200人,其中100人以下的村子就有200多个。基于以上实际,我们确立了“一城34个中心村”的城镇化发展思路:就是以县城为龙头,同时确定基础好、潜力大、位置优、人口相对集中的34个行政村为中心村,通过有计划、有步骤的移民搬迁、梯次转移,引导偏远山区群众逐步进入县城和中心村。到2020年,县城人口要达到10万,其余人口全部进入中心村,形成“一城34村”城乡一体化新格局。从到现在,全县整体搬迁行政村19个、自然村119个,移民6300余户、2.1万人,加上群众自主搬迁,全县累计移民3.5万人。县城人口由的不足2万人增加到现在的5万人。随着移民搬迁进程不断加快,一些“空壳村”随之出现,移民搬迁村原有土地撂荒,几十年积累下的水、电、路、房屋等资源被闲置,成为我们推进城乡一体化面临的新课题。为此,我们着眼于促进农村资源的开发利用,着眼于促进自然生态环境的改善,鼓励支持先富起来的企业家和社会各界人士“二次创业”回报社会,积极引导各类社会资本从城市到乡村、从企业向农业拓展,对遗留下的旧村旧址进行庄园式开发。生态庄园经济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用群众的话说就是:“农民下平川,‘老板’进深山,‘四荒’着新绿,旧村变庄园。”

二、我县推动生态庄园经济发展的主要举措

生态庄园经济开发是我县推进城乡一体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创新之举。县委、县政府既是生态庄园经济的倡导者,更是生态庄园经济的服务者,为推动全县生态庄园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营造了浓厚的氛围、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一是建立健全组织领导体系。成立了生态庄园经济开发领导组,领导组下设办公室,抽调专职人员负责对全县生态庄园经济开发进行指导、服务;将生态庄园经济开发作为考核、考评各乡镇和县直有关部门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之一,充分调动了全县上下支持帮助生态庄园经济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是不断完善政策扶持体系。连续出台推进生态庄园经济发展的政策性文件,制定了一系列扶持措施。特别是今年以来,我们按照刘省长指示精神,结合生态庄园经济开发实际,积极创新,大胆突破,制定了《县生态庄园经济开发所涉土地发放农村土地使用产权证实施办法》、《关于生态庄园经济开发所涉农村闲置住宅及宅基地处置实施意见》、《关于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规范生态庄园经济开发实施意见》等多个配套文件,县人行、县农村信用联社、县人民法院也分别出台了支持生态庄园经济发展的意见和办法,为生态庄园经济健康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

三是全面构建服务支撑体系。编制完成了全县生态庄园经济发展规划,为生态庄园经济健康有序发展奠定了基础;县财政设立专项资金支持生态庄园经济开发;农、林、水、电、交通等相关部门结合各自职能、制定具体方案,为庄园经济发展提供高效便捷服务;综合运用行政和市场手段组建了专业技术服务队伍,为生态庄园经济开发提供技术支持;每年动态确定一批部门、单位、企业与生态庄园结成对子,明确责任,重点帮扶。

四是努力强化激励引导机制。一是会议宣讲推动。先后多次召开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生态庄园经济开发动员会、推进会、现场会,通过讲道理、看事实、算效益等方式宣传开发生态庄园经济的重要意义和良好效益,鼓励和调动社会各界人士投资开发的积极性;二是典型示范带动。在每年经济工作会议上隆重表彰奖励生态庄园经济开发先进典型。每年动态确定10个标兵大户、10个重点大户给予重点扶持,并享受一定的政治待遇。比如分别可以参加全县正科级和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会议;三是媒体宣传促动。县内外媒体对生态庄园经济开发做了大量宣传报道,使其社会影响越来越广,参与力量越来越大,发展氛围越来越浓。

三、县生态庄园经济发展现状

县生态庄园经济开发符合县情 实际、符合农民意愿、符合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已经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

(一)生态庄园数量、规模、投资迅速增长。三年多时间,生态庄园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少到多,在县遍地开花。截止到目前,全县生态庄园发展到140处,经营规模24.4万亩。累计投资8727万元。发展经济林2.4万亩,生态林3.4万亩,养殖畜禽5.8万头(只)。

(二)生态庄园产业类型、经营形式、投资主体日趋多元。我县生态庄园经济吸引了大量有识之士投资开发,生态庄园经济开发级次不断提高,开发内涵更加丰富。从产业类型上看,主要有规模种植、特种养殖、农产品加工及多种经营综合开发等模式。特别是集种植养殖、标本观赏、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综合庄园正在成为不少庄园的发展目标;从经营形式上看,主要有独资、股份制、自然人合作、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及村集体经营等形式;从投资主体上看,主要有民营企业家、普通农户、离岗机关干部、在职职工、周边省市外来人员及外商等,生态庄园经济的影响力正在不断扩大。

(三)生态庄园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令人鼓舞。一是经济效益初显。虽然大多生态庄园仍在投资开发过程中,但一些种植、养殖庄园已经开始见到经济效益。如粟城乡赵和会夫妻在山上安营扎寨,承包荒山荒沟发展生态庄园经济,短短几年时间里,通过嫁接枣树、栽植核桃、养殖笨鸡,年收入已达到10万元;日月星生态庄园大力发展核桃产业和规模养殖,年综合收入超过100万元。一般地讲,庄园经济有一个投入递减和效益递增的规律,随着时间推移效益回报会越来越丰厚。如龙泉乡华鼎生态庄园种植核桃4.2万株,仅此一项后年产值就可达420万元,15年后还可再增一倍。开发者高兴地说,一个庄园就是一个“绿色银行”。这样高的回报有力推动了全县核桃产业发展。近三年全县新栽核桃树76万株,其中生态庄园完成54万株。为保证核桃产业和生态庄园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我们重点扶持麻田顺康公司核桃加工龙头企业,其年加工能力完全可以转化全县的核桃生产总量。

二是社会效益明显。生态庄园经济开发体现了“能人带穷人、庄园带农民、企业带农村”的发展效应,出现了三个喜人的现象:第一,是“土地搞流转,不种有钱赚”。生态庄园经济开发依托的土地使用权是从农民手里租赁或购买来的,通过土地流转可为农民带来直接收益。目前农民从土地流转中获益达到900余万元。第二,是“农民当股东,年年能分红”。我县生态庄园经济开发中创造了多种入股形式,农户的土地、资金、甚至饲养的畜禽都可以入股。股份分红成为农民增收的又一渠道。第三,是“农民变‘工人’,就近能打工”。生态庄园经济开发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如龙泉乡华鼎生态庄园常年用工20余个,人均工资收入高达1万元。茂丰生态庄园常年用工30多人,高峰时用工200多人,开发以来为当地农民发放工资已达200万元。据统计,去年全县生态庄园累计雇佣农民长期工600多人,人均收入8000多元,约为当地农民人均收入的4倍;雇佣季节性工人4000多人次,人均收入3000元左右。根据我县生态庄园经济发展规划目标,如果具有一定规模的庄园经济大户达到400个,平均每个庄园常年用工30人,就可为全县农民提供1.2万个就业机会。按每人每年出工100天,每天工资50元计算,劳务收入可实现6000万元,带动全县农民人均增收750元。

三是生态效益凸显。基于的自然条件和传统的生产种植习惯,我县生态庄园经济以林业开发为主。发展生态庄园经济,见效最明显的就是生态建设。目前,生态庄园经济开发者用于植树造林的资金已达5000余万元,累计造林5.8万亩。去年造林绿化占到全县年度造林面积的30%,今年可达50%。以生态庄园经济形式发展林业,由于产权明晰,管护到位,造林标准高、质量好、成活保存率高,对全县林业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四、县生态庄园经济的特点和创新意义

生态庄园经济是依托移民搬迁旧址遗留下来的耕地、“四荒”等资源,以多元化方式筹集社会资本,以租赁、购买土地使用权等形式集中一定规模的土地,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建设生态文明为目标的农业产业开发和农村经济发展模式。生态庄园经济从组织形式上讲,是规模经济;从经济性质上讲,是民营经济;从管理机制上讲,是公司经济;从产业形态上讲,是多元经济;从发展内涵上讲,是生态经济;从生产流程上讲,是循环经济。生态庄园经济体现了多方面的创新和变革。

(一)促进了农村生产经营组织形式创新,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土地制度是农村的基本制度。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允许农民按照依法自愿的原则,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生态庄园经济通过出租、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实现了土地的集约使用和适度规模经营,打破了过去以户分散经营的“小农”格局,使农村经营形式实现了由“大锅饭”到“大包干”改革之后的又一次新的变革。这种规模经营形式生产能力更强、经济效益更高,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二)促进了农村各类生产要素综合开发利用创新,加快了城乡一体化进程。县生态庄园经济大多是在移民搬迁后的“空壳”村实施。搬迁村原有的土地、“四荒”等资源得到重新开发,有效解决了城镇化过程中农村资源合理利用问题。同时,生态庄园经济开发使农民群众在搬迁之后获得比以往更多的经济收益,进一步激发了农民群众移民搬迁的热情,加快了全县城乡一体化进程。

(三)促进了农业生产模式和功能创新,推动了山区现代农业的发展。生态庄园经济具有吸纳、运用先进技术和管理的动力机制,而且讲求规模效应,注重综合开发,从而使各类农业技术人员成了香饽饽,使过去劳动力+土地的一家一户分散经营模式,转变成劳动力+土地+资本+技术+管理+规模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使传统农业由单一生产功能向集生产、生态、旅游等综合功能发展,提高了农业的比较效益,加快了农业现代化进程。

(四)促进了农村融资方式创新,破解了农村发展面临的金融瓶颈。融资难是制约当前农业发展的一个普遍性难题。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单靠政府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吸引各类社会资本投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资本投向农业必须依靠利益驱动、盈利带动。生态庄园经济长远看效益明显、回报可观,吸引了大量社会资本投入,使过去农村资金通过商业银行被大量抽走用于城市或工业发展,转变为企业和城市资金被吸引到农村投资,实现了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了农业农村发展。

(五)促进了农民就业和分配方式的创新,开辟了农民增收的新途径。在庄园务工的农民由过去春种秋收、靠“地”吃饭,转变为不论丰歉盈亏都能得到工资性报酬的“农业产业工人”,特别是为受金融危机影响而返乡的农民工提供了新的就业渠道。除此以外,农民群众还可以通过土地等各类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实现了收入渠道的多元化,这对于农民增加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按照省林业调查规划院为我县编制的生态庄园经济发展规划,到2020年,全县生态庄园将达到400处,经营面积50.5万亩,年总产值4.75亿元,相当于我县全县农业总产值的2倍,净收益可达到1.97亿元。因此,生态庄园经济开发前景广阔,大有可为。当然,作为新生事物,生态庄园经济在发展过程中还需要不断规范和完善。希望各位领导和同志们给我们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我们有信心、有决心在省、市的正确领导和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积极实践、努力创新,推动生态庄园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让的山更绿、水更清、城更靓、村更美、人民更富裕、社会更和谐、前景更美好!

经济发展汇报材料篇3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确立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新思路。

镇党委、政府十分重视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把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作为全镇经济工作的一件大事来抓,主要领导亲自抓,亲自部署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的整治和优化经济发展环境领导小组,多次召开党委扩大化会议和环境综合治理会议,研究、部署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并确立了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的新思路。1、树立一个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围绕科学发展、和谐创业、富民兴镇、建设全县一流乡镇的战略目标,创新工作方式,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质量,落实优化环境的政策措施,查处影响发展环境的违规行为,全力打造一个“服务优质、办事高效、政策宽松”的发展环境。2、设立两个办公协调场所。氟化铝项目是我市一个重点建设项目,为了能够更好的一是在镇政府办公大楼专门设立一个“氟化铝项目建设协调指挥部”及在氟化铝基地设立一个办公地点,保障随时随地处理各类事务。3、坚持二个原则。一是执行政策零折扣,部门服务零距离,生产经营零干扰,工作责任零缺位。执行政策零折扣即认真执行和落实县市优化发展环境的规定和促进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部门服务零距离指各服务职能的部门要经常深入企业,与企业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了解企业的需求和困难,为企业提供零距离的贴心服务。生产经营零干扰指有检查、执法职能的部门对企业进行行政执法和提供服务时,不能给企业增加任何麻烦,不准对企业的生产经营造成任何影响。工作责任零缺位是指全面落实工作责任,各部门和单位都要以高度的工作责任感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不能出现任何不作为和乱作为的现象。

二是创优自然环境,创优政务环境,创优法制环境,创优人文环境,创优融资环境。

在工作中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树立大局意识,坚决禁止乱摊派、乱收费、乱罚款等严重损害发展环境的行为;严格依法办事,充分运用法律武器为企业保驾护航;加强对群众的教育引导,在广大群众中树立正确的利益观,积极倡导“人人都是投资环境,事事关系白石渡发展”的理念;积极主动地变“开门服务”为“上门服务”,“死板服务”为“变通服务”,“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把企业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情来办,尽一切可能,想一切办法把工作做实做好,真心实意、积极主动地为企业、为基层、为客商,提供服务、排忧解难。搭建融资平台,促进银行和企业之间的联系交流,促进银行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共赢。——瞄准三个工作目标。一是以改善环境为目标。以提高行政效能为重点,改善政务环境。要求各职能部门落实政务公开制、办事公示制、服务承诺制、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等服务制度,整顿办事拖拉推诿,工作态度粗暴蛮横、工作责任缺失等影响机关效能的行为,不断提高行政效能,改善政务环境。以整治“索拿卡要”为重点,改善经营环境。重点整治向企业索要或变相索要赞助的行为;整治乱收费、乱罚款的行为;整治强制企业接受指定服务的行为;整治强制企业参加各种未经批准的会议、评比、协会的行为;整治利用年检或年审等行政权力强制企业缴纳各种会费的行为;整治强制企业订购书报刊物、音像制品的行为;整治到企业报销各种费用和无偿占用企业财物的行为;整治指定企业为各种消费“埋单”的行为。二是以“零障碍、低成本、高效率”为目标。要求各单位不断加强内部自身建设,不断提高全体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使之在为企业和群众办事时,不给企业和群众任何阻碍,做到高效率的办结;同时一切从维护企业利益,减少企业开支的角度出发,使企业用低成本办好大事情,从而开辟一个企业涉政事务快车道。三是以建立长效机制为目标。在改善环境,提高办事效率、降低发展成本的基础上,不断巩固成果,努力建立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长效机制,持之以恒,进一步优化生产生活硬环境和投资经营软环境。四是收集企业对当前发展环境的意见和建议。通过走访企业,收集企业的意见和建议30余条,涉及行政执法、收费、审批、办事效率、政务公开、周边环境等多个方面,有的是实际问题,有的是长远建议。

对于企业的合理建议,积极协调和要求有关部门组织实施,解决了一批企业反映强烈的实际问题,为企业减轻了负担。企业涉政事务中心遵循协调和服务的工作思路,认真为企业提供涉政事务,在过程中,不计任何酬劳,做到不用企业一次车,不吃企业一顿饭;积极与职能部门和企业沟通衔接,既充当桥梁和纽带,又做好服务员。多次与工商、环保、审计、土地、林业、卫生监督、劳动就业、社保、建设、经贸委等职能部门商事,就企业反映和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寻找解决办法。一年来,为企业代办审批事项24次,已办结18项,处理破坏经济发展环境和前置接待部门到企业执法15起,取得了较好成效,为企业和重点项目开通了一个办事快车道。

三、多管齐下,全面改善全镇的经济发展环境。

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镇党委、政府围绕如何改善全镇的经济发展环境,营造一个有利于企业发展壮大的环境,进行了多次调查研究,针对当前经济发展环境存在的一些问题不足,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1、开展了“三整顿一讨论”活动。今年四月份,在全镇范围内开展了以“整顿工作作风,整顿发展环境,整顿镇容镇貌”,整顿发展环境是这项活动的重要内容。围绕规范行政行为,改善政务环境;提高机关效能,改善服务环境;教育引导群众,改善人文环境;整顿经济秩序,改善市场环境;维护合法权益,改善治安环境的目标,采取深入宣传发动,严肃自查自纠,强化公开公示,规范收费行为,规范检查行为,整顿周边环境,整顿市场秩序,从严查处案件,搞好监督检查等多种措施,深入推进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建立优化发展环境的长效机制,使全镇政务水平、办事效率、服务质量有了一定提升,经济发展环境得到一定改善。2、查处了一批阻碍项目建设的行为。镇优化环境综合治理办对扰乱经济环境的行为给予重拳打击。一经发现,严惩不怠,决不姑息纵容,发现一起就制止一起,查处一起。

经过全镇上下的共同努力,我镇经济发展环境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各种的扰乱行为明显减少,职能部门的服务水平得到提高,办事效率得到提高,优化发展环境的观念得到增强,全镇的经济发展环境有了一个整体上的提升。形成了“来的客商不想走,没来的客商想要来”的和谐氛围。

经济发展汇报材料篇4

今年以来,园区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抢抓机遇,负重拼搏,迎难而进,着重抓好园区平台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搞好项目跟踪服务,加强企业生产调度,完善园区管理制度和非公企业党建工作,6月底,市政协召开二届三次常务会,专题协商工业园区如何在赶超发展中担当重任,我园被推荐在会上作典型发言。通过近几年的建设、发展,园区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经济总量实现新跨越。1-10月,工业园区实现销售收入8.12亿元,同比增长1*.7%;税收2527万元,同比增长117.6%;新增就业1058人。同时,主要支柱产业运行质量明显提高,塑料制品行业,实现销售收入2.23亿元,同比增长72.5%;上交税金332万元,同比增长79.6%。环保造纸行业,实现销售收入1.88亿元,同比增长138.5%;上交税金218.8万元,同比增长142.5%。医药化工行业,实现销售收入2.05亿元,同比增长124.7%;上交税金369.5万元,同比增长121.2%。绿色建材行业,实现销售收入1.*亿元,同比增长117.5%;上交税金252.2万元,同比增长183.1%。

(二)项目建设取得新进展。县委、县政府对园区项目建设高度重视,年初实行了县领导“六个一”工作责任制,每个项目分别确定了挂点领导、责任单位、责任人和实施负责人,对项目实施进行跟踪服务;各级领导,尤其是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经常亲自调度、现场办公解决问题,强有力的高位推动,加快了项目建设进度。富旺金属、瑞升铜业、新华彩印、旭阳米业等一批项目相继建成投产;华庆塑业、亿嘉铜业、华腾工艺、雪狼鞋业、志达塑业、诚华实业、万建建材、金箭电池、三和化工(二期)等一批项目,年前可竣工投产;万胜塑业、鑫丰实业、志鹰铁件、非木国际、永鸿建材等一批项目,预计明年1月底前竣工投产。

(三)产业集聚呈现新亮点。今年以来,一批投资规模较大、有一定科技含量的企业相继落户园区。尤其可喜的是,其中半数以上项目是已有支柱产业项目或以产业组团形式落户。一是塑料产业新添4个项目并已开工,提升了园区塑料制品产品档次,延伸了产业链条,进一步做大了塑料制品产业。4个项目竣工投产后,塑料产业年销售收入可新增2亿元以上,上交税金新增700万元以上。二是6个金属加工项目入园开工,项目竣工投产后,预计年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上交税金2000万元以上。三是汽摩配件加工成为园区新兴产业。立伟轻工、瑞祥机车、瑞泰机车等项目组团落户园区。特别是立伟轻工,投资达1.5亿元,规模大,潜力大,是汽摩配件加工行业龙头企业。四是投资2亿元的雅风竹业开工建设。项目不仅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建成后预计年销售收入4.2亿元,实现税金1600万元,又是一家毛竹精加工资源节约型环保企业,将充分循环利用毛竹资源,进一步促进园区循环经济主导产业做精做强。

(四)平台建设有了新变化。今年1-10月,园区新增征地面积550亩,新增开发面积870亩,完成基础设施投入近2000万元。加快了丰厚小区基础设施建设步伐,进一步提高了丰厚小区项目承接能力。丰厚小区一期平台项目已基本填满,丰厚小区二期平成了路网设计和土方量平衡设计,通过公开招标确定了土方工程施工队伍,总面积640亩,现已平整320余亩;工业大道主体工程已完工,正在施工引道、排水沟、路灯等附属工程,计划本月底工程可竣工;丰厚大道已完成260米砼路面浇筑,正在加紧对东西两侧已开挖路基的碾压平整,砼路面浇筑本月底可完成,排水、人行道、路灯等附属工程预计12月底前全面完工;完成了丰厚小区简易临时排水工程,安排工程技术人员对工业大道东、西二侧排洪沟进行设计;完成了丰厚小区供电专线架设,变电站站址已平整;完成了丰厚小区水厂工程设计和专家技术论证,约4km供水主管网已开工建设,计划20*年元月底通水。

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产业招商,实现产业聚集,提高企业竞争力。近几年,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始终把产业招商作为招商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是强化产业规划布局。坚持“找准区域优势,把握发展趋势,突出招商重点,承接梯度转移”的原则,结合产业基础,准确定位,科学、合理地规划产业布局,凸现板块特色经济,促成抱团发展。形成了以环保造纸为主的六里铺工业小区;以塑料生产和竹木加工为主的潭坊工业小区;以金属加工和汽摩配件加工为主的丰厚工业小区。二是强化产业扶持。大力实施不平衡发展战略和招商引资战略,扶持壮大塑料、环保造纸、绿色建材、医药化工、金属加工和汽摩配件加工等六大支柱产业。今年围绕着这六大支柱产业,引进了志远塑业、永兴实业、雅风竹业、瑞升金属和立伟轻工等一大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的项目。三是强化产业配套。在突出主导产业发展的同时,注重配套产业的协调发展。在积极引导企业寻求产业配套发展同时,我们主动外出,围绕上下游产业重点开展招商,完善产业配套,加速支柱产业快速裂变,扩张经济总量,降低企业成本。如在塑料产业方面,引进了金丰创业园和程亮塑料两个生产塑料粒子的项目,这两个项目入园落户,有效的提升了园区塑料制品产品档次,延伸了产业链条,进一步做大做强了塑料产业;

如在发展汽摩配件加工产业方面,我们积极向上争取建设电镀基地,为产业发展提供配套服务;向上申请建立江西省汽摩配件生产基地,既利于企业开拓市场,又利于吸引、带动相关配套产业集聚发展;如为使雅风竹业尽快落地生根并能枝繁叶茂,我们出台了《关于发展毛竹产业的意见》,促进工、农产业结合,形成产业链条。四是强化企业联合。对园区内小型竹木加工企业,通过引进大客商对其捆绑收购,壮大绿色建材行业。如诚华实业;引进电镀行业,作为金属加工与汽摩配件加工行业的中间枢纽,使两大产业达到联合发展,不断壮大产业规模的目的。五是强化产业技术含量。我们鼓励、扶持现有企业引进高性能、高技术含量的设备,采用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开展富有成效的技术改革活动,使企业达到技术创新和经济增长的目的。对“龙头”企业,每年由财政拿出专项资金用于扶持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扩大再生产。今年三和医药利用新技术,开发出一系列如奥美拉唑等市场前景看好的新产品,并获得“国家重点新产品奖”;弘泰纸业对厂区内两个车间进行了技术改造,企业产量翻番;华南板材新上两条高性能生产线,产值倍增;新引进的永兴实业、立伟轻工等一批技术含量高、效益好的企业,发展后劲十分喜人。

(二)环境招商,营造亲商好环境,留住客商。环境是招商的根本。一直以来,始终把整治环境,优化环境作为招商引资的突破口来抓。一是给予优厚的政策环境。我们着眼于长远利益和整体利益,做到能放宽的政策坚决放宽,能优惠的政策坚决优惠,能办到的事情坚决办好。围绕客商关注的热点、难点、焦点,在企业税赋、融资、用工等方面做足文章。如税赋方面,我们对塑料、造纸、毛竹加工等行业,与投资者面对面交流、座谈,确定合理税赋,只要企业税率在控制线以上,税务部门将“零打扰”。如融资方面,20*年,我们展开了一系列动作,成立了宜黄县金融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例会制度,并将金融工作支持工业发展作为核心课题研讨;建立了政银企业洽谈制度,上半年召开的首届银企洽谈会,就有13家企业与各商业银行签订1.22亿元贷款和5000万元票据贴现意向合同,并推荐7家企业参加市银企洽谈会,签订4400万元贷款合同;启动了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为企业贷款打造信用名片,让中小企业更多、更快、更好地从银行获得贷款与融资机会。如用工方面,我们建立了企业用工台帐,实现企业发展与扩大就业良性互动。二是整治投资环境。召开“优化投资环境征求意见会”,与客商沟通,倾听客商心声。每半年开展一次优化投资环境测评活动,对破坏投资环境的人和事,一经发现,严肃查处。三是做好跟踪服务工作。对现有的客商企业加大帮扶力度,积极为客商排忧解难,做到每个客商企业有具体服务单位,每个客商企业都有一名县级领导挂点联系。县主要领导还多次到客商企业现场办公,亲自出面为客商企业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三)以商招商,爱护现有客商,降低招商成本。目前在宜投资客商已有400余名,他们是我县优化环境的直接受益者,更是我县投资环境的评价员。为此,全县上下一如既往的对客商高看一格、厚爱一分,不仅给予他们强大的政策支持、措施支持,同时在他们的生活上,也深加关心关怀。每年组织客商进行体检;端午节、中秋节、春节等节日,县领导都积极走访企业,送去县委、县政府对客企的慰问和关怀。细心的呵护,使在客商由投资环境受益者变成了投资环境宣传员,成为我县对外招商的耳目喉舌,他们主动帮我们邀客商,组织对外推介会;优质的服务,得到了客商高度评价,达到了“一花引来满园春”的效果。事达塑业的岑礼余先生介绍自己的弟弟岑礼美,新建志远塑业;弘泰纸业老总方隽云介绍香港朋友郑凯丹,成立永兴实业;华瑞塑业董事长陈万胜介绍自己朋友李邦法,创办瑞升金属……

经济发展汇报材料篇5

农业稳,则天下安。**县作为我市农业大县,全省重要商品粮基地县,将多打粮、打好粮,确保粮食稳产增产为已任,从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入手,围绕提高粮食产能,走出了一条不单单依靠“政策好”、不完全指望“天帮忙”,更依靠科学发展“人努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固根本”的路子。通过认真组织实施水利化、农机化、科技化“三化工程”,大幅度提高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全年共筹措农田水利和农业开发资金3236万元,以抗旱除涝为重点,全面加强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总灌溉面积43万亩的龙头桥灌区骨干工程自2004年建设以来,已累计完成投资7000万元。通过落实大型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大幅度增加补贴资金,全县已组建农机合作社15个,扶持发展农机大户1000户,大中型农机具保有量达到1.2万台套,田间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2%。加大对农民实施粮食作物高产栽培技术培训力度,重点推广了水稻大棚育秧机插深施肥、玉米通透性栽培、大豆大垄密植等项技术,全县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65%,良种覆盖率达到99%。为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我县筹措资金1200万元对农业基础建设和重点产业发展予以补贴。在扶持政策的引导下,全县共完成深松整地60万亩,水利工程土方180万立方米,新建水稻育苗大棚32万平方米,农业阳光保险面积100万亩。通过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粮食亩产由2007年的269公斤提高到2008年347公斤,大幅提升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二、以争取上级农业政策支持为契机,倾力建设全省现代农业试点,打造部级现代农业示范区

农业的根本出路是现代化。为全面提升我县农业现代装备水平,我们抢抓省实施现代农业示范区试点工程的难得机遇,成功争取并顺利实施了示范区建设。在具体工作中,我们按照打造部级现代农业示范区的目标定位,坚持大手笔、高起点,打造精品、培育亮点的原则,先行规划、配套建设,举全县之力、集各方资源,以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为突破口,在标准化农田建设、农村泥草房改造、通村公路建设、村屯绿化、有线电视“村村通”、农村社区建设、农民远程教育和农村信息化建设等18个方面给予重点倾斜、配套建设。并确定了三位副处级领导定点包扶、驻村办公,19个部门重点帮扶,强力推进。全年累计完成投资5869万元。目前,现代农业示范区农机专业合作社已完成组建工作,土地规模经营面积达到4.3万亩。通村公路、24栋别墅区、村办公楼、幼儿园和超市等基础设施建设已完成年度建设计划,并规划建设了集“湿地观光—现代农业—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现代农业观光游和牲畜园区项目。可以说,经过一年来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试点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全面加强,社会事业发展得到全面提速,农民人均收入得到大幅攀升,在全省12个试点评比中名列前茅。我县力争再通过几年的努力,将现代农业示范区打造成为部级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综合示范区,推动全县现代农业的全面健康发展。

三、以开展农村三项重点工作为突破,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培育全国新农村工作亮点

近年来,我县按照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的要求,认真组织开展了新农村建设工作,农村经济社会得到全面发展。特别是去年市委、市政府提出重点推进“农村三项重点工程”后,我县将“农村三项重点工程”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克服时间紧、任务重、资金缺等难题,加强领导,强力推进,取得了丰硕成果。修建农村公路187.9公里,完成年度工作任务;改造农村泥草房6651户,超额完成市下达计划;新建村级活动室50个,实现了全县所有行政村都有综合活动室的目标。全年累计完成农村三项重点工程投资5.1亿元,其中县财政投入1.5亿元。在具体工作中,我们创新思路、科学规划、统筹安排、突出重点、加大投入、务求实效。在泥草房改造工作中,我县提出了“先易后难,攻坚克难,抓两头带中间,促进整体改造”的工作思路,并确定10个泥草房改造重点村作为试点村,实施典型引路。为调动广大农户改造泥草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制定出台了鼓励扶持政策,政府给予拆一间补1000元和试点村建一户补1万元的资金补助,对连片30户以上的农户,在给予资金补助的同时,奖励一个太阳能热水器。并且为资金紧张的农户提供1.5--2万元/户的贷款。全年共投入补助资金3500万元,协调贷款662万元,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农户的改造热情,超额完成了泥草房改造任务。我县泥草房改造工作经验在全国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现场会上得到推广。截至2008年末,全县通村公路硬化率、农村砖瓦化率、自来水入村率、有线电视通村率和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分别达到68%、57%、61.7%、90%和99.7%。新农村建设三年试点工作任务顺利完成,被评为“全省新农村建设先进县”。

经济发展汇报材料篇6

##地处*省西部,1981年建市,总面积112平方公里,总人口16.09万,现辖两个镇、五个街道办事处。

20*年综合经济实力居*省第7位,是*省经济扩权县市、对外开放重点市、信息化建设试点市和“*工业走廊”重点发展城市,先后被评为第二届、第四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提升速度最快的100个县市。今年元至七月份,全市生产总值完成19.94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18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3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26元,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858元。

二、总体发展思路

我们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从##实际出发,确立了“围绕一个目标,实施两大战略,建设三大基地,突出四个重点,全面推进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总体发展思路。在发展目标上,我们根据经济规律,提出了“建设经济强市,力争2010年提前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具体把握是十年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翻三番:20*年经济总量比*年翻一番,这个目标已经实现;到20*年实现第二个翻一番,经济总量达到50亿;到2010年实现第三个翻一番,经济总量达到100亿。在发展战略上,根据煤炭资源型城市特点,第二产业占GDP比重高达76.7%,各类生产力要素相对缺乏的实际,确立了工业富市、开放带动两大战略。在发展方向上,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引入循环经济发展理念,将煤、电、气、化、药五大产业整合为能源、煤化工、铬盐三大主导产业,构建三大体系、六个产业链。在发展重点上,确立了项目建设、城市现代化、民营经济、特色农业四条主线。在工作基调上,始终坚持“低调务实、不事张扬,潜心谋事、务求发展”的指导思想,要求全市干部群众要着眼未来,树立干大事、创大业的观念,尊重实际,尊重科学,严格按照经济规律和市场规律办事,从而为全市工作开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三、循环经济发展情况

近年来,我们坚持从##资源型城市特点出发,着眼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探索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新路子,着力培育循环型企业、循环型产业和循环型城市,初步形成起了循环经济的基本框架和良好基础,资源生产率由310元/吨提高到680元/吨,资源原子利用率由65%提高到73%,资源循环利用率由9%提高到11.3%,万元工业产值能耗由3.1吨标煤/万元降至2.95吨标煤/万元,万元工业产值取水量由49立方米/万元降至44立方米/万元,万元工业产值固废量由1.84吨/万元降至1.41吨/万元,被确定为全国循环经济示范创建城市,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循环经济试点市,2005年4月,*省政府在我市召开了循环经济试点工作现场会,推广我们的做法。

一是初步形成了煤电产业循环链。利用充足的煤炭资源,投资近30亿元,先后开工建设了以烧煤矸石为主的2×13.5万千瓦锦江电厂、以治理铬渣为主的2×15.5万千瓦环保综合利用电厂、以烧煤泥为主的2×5万千瓦电厂和以热电联产为主的3×2.5万千瓦电厂,即将开工建设4×60万千瓦坑口电厂一期2×60万千瓦机组。这些项目全部建成后,年可消耗长焰煤350万吨、劣质煤80万吨、煤泥50万吨、煤矸石45万吨,并实行热电联产,实现了煤泥、煤矸石、铬渣等废弃资源的再循环和再利用。在此基础上,为了降低电厂废弃物、粉煤灰对环境的污染,我们投资1.1亿元,开工建设了2×8000万块煤矸石砖项目和粉煤灰制砖项目,粉煤灰利用率达到80%,形成了“煤—电—新型建材”的完整循环。

二是初步形成了煤化工产业循环链。以国家“九五”重点工程*煤气集团##气化厂为依托,于20*年编制了《##煤化工产业发展规划》,近期我们又对此规划进行了修编,将原来的13个项目调整为19个,总投资由19亿元增加至250亿元,此规划已被列入*省“十一五”煤化工产业发展规划。围绕规划,先后开工建成了14万吨甲醇等6个项目,开工建设了气化厂二期扩建、100万吨甲醇和20万吨洁净油等5个项目,近期还将开工建设以甲醇为基本原料的2×2.5万吨1-4丁二醇、40万吨甲醛、5万吨聚甲醛、40万吨醋酸等一批项目,进一步拉长了煤化工产业链条。煤气生产中的副产品粗酚由鸿业科技化工公司进行深加工,产生的石脑油由银海精细化工有限公司精制加工成甲苯、二甲苯,产生的焦油由气化厂加工成中油、轻油,空分装置产生的氧气制成液氧,产生的二氧化碳由中洁铬盐公司用于重铬酸钾炭化工艺和提镁、提铝工段,建成了硫回收装置,从废弃气体中提取硫制成硫磺块。目前,煤气生产能力已达120万标立方/日,年产甲醇14万吨、液氧1万吨、精制粗酚1万吨、精制粗苯3万吨、精制焦油1万吨。企业内部的资源、能源小循环和产业间的中循环已初步形成。

三是初步形成了铬化工产业循环链。在原有1.5万吨重铬酸钠生产线的基础上,与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合作,采用该院自主开发的钾碱液相氧化与再生循环铬盐清洁生产新工艺,投资9500万元,建成了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1万吨重铬酸钾清洁生产示范工程,实现了铬渣和含铬废水零排放,从源头上解决了铬盐行业的污染问题。10万吨铬盐系列产品项目建议书已得到国家发改委批复,该项目采用亚熔盐清洁生产工艺,对气化厂产生的二氧化碳、蒸气等二次资源进行循环利用,每年可减少铬渣28万吨,资源利用率可提高20个百分点。此外,为从根本上解决铬渣污染问题,引进了全国最大的铬盐企业——蓝星集团,对振兴化工进行资产重组,借助其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对原生产线进行了改造,并与武汉凯迪集团合作,利用旋风炉高温解毒封固技术,投资13亿元新上了铬渣治理综合利用电厂,年可处理铬渣7万吨,是*省最大的铬渣危险废弃物集中处理中心。

四是初步形成了循环型城市基本框架。建成了鸿庆公园、生态公园,开工建设了银杏公园,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23%;实现了城市集中供热、供气,集中供热率达40%,供气率达42%;开工建设了城市污水处理厂,正在建设废旧商品交易市场,设立了40个废旧电池回收点,即将开工建设垃圾处理厂。建成了一批生态农业示范区和无公害蔬菜基地,荒山绿化率达90%,农村居民沼气使用率达20%,农村清洁能源供应与保障体系框架基本形成。

四、主要措施和做法

(一)更新理念抓决策。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工业城市,面对日趋激烈的区域竞争和日益繁重的发展压力,如何依托资源又超越资源,培植发展新的主导产业?如何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提升产业档次?如何在加快发展中破解环境保护难题,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些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是我们思索的重点。20*年,中科院在我市成功建设了属国家“863”计划的万吨重铬酸钾生产线,运用生态化工理念,采用清洁生产新工艺,实现了废渣、废气、废水零排放。这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并引发我们对以前工作和今后发展进行了全面的审视和深入的思考。经过认真调查和科学论证,20*年12月,我们在市委六届三次全会上,正式把循环经济确立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并积极付诸实施。成立了建设循环经济型城市领导小组,书记、市长亲自担任组长,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推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意见》、《建设循环经济型城市实施方案》和《建设循环经济示范城市暂行管理办法》,明确了建设循环经济的主要任务、方法步骤和保障措施。同时,将循环经济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将任务分解落实到各有关单位和部门,纳入年度重点目标管理,明确要求各单位、各部门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今年我们将循环经济重点建设任务细化为89项工作,并分解到34个单位和部门,其中的28项重点工程由四大班子成员分包实施,在全市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

(二)缜密论证抓规划。发展循环经济,规划是龙头。20*年,我们聘请中国工程院院士张懿、金鉴明,天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赵国杰为顾问,委托中科院、清华大学12名专家,历时6个月,编制完成了《##市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规划》。按照规划,我市发展循环经济的总体思路是:围绕一个目标,实施两个转变,构建三个核心体系,形成六大产业链条。围绕一个目标,就是努力创建全国循环经济示范区,力争通过5—10年的努力,基本形成以“煤—电—铬”为主导的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形成比较完善的城市生态基础设施体系,形成县域循环型社会的基本框架和推进机制,主要产业单位产品产值的工业用水量、能耗、污染产生量等指标优于全国同期平均水平。实施两个转型,一是促进循环经济的产业转型,逐步从粗放式资源依赖型模式过渡到资源效益型模式;二是循环经济的制度转型,通过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参与和协作,制定绿色产业政策,培育循环经济服务体系,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构建三个核心体系,即循环型工业体系、循环型生态农业体系和循环型生态城市体系。形成六大产业链条,就是按照清洁化、规模化、特色化的要求,形成能源、煤化工、铬盐、新型建材、生态农业、城市基础设施六大产业循环链。20*年12月,国家环保总局正式批复了我市的规划,认为规划指导思想先进,技术路线可行,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对全国资源依赖型城市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

(三)突出重点抓实施。发展循环经济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坚持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层层推进。我们以产业生态化为核心,围绕建设循环型企业、循环型产业、循环型社会三个层面,确定了推进清洁生产工艺建设循环型示范企业、城市垃圾处理、城市污水处理中水回用、煤矿矿井疏干水开发再利用、粉煤灰制造新型墙体材料、城市集中供热供气、土地复垦、大气环境整治、农业标准化示范工程建设、宏观生态环境建设等10项重点工程。其中在建设循环型示范企业方面,着力引导企业采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工艺,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努力实现车间、工艺流程之间的产品循环利用,减少废弃物排放量,同时加快环保设施建设,大力开展产品生态设计,力争用3—5年时间,创建一批部级清洁生产示范企业。目前,已初步选定8家企业,并对相关人员进行了清洁生产审核技术培训。在城市污水处理方面,投资9350万元开工建设污水处理厂,日处理污水5万吨,处理率占全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总排放量的70%,中水可全部回用。其他工程也都在积极实施之中。

(四)健全政策抓配套。推进循环经济必须要有一套完善的政策作为支撑和保障。我们着重从产业、财税、土地、服务等方面,研究制定相关的配套政策,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在产业政策方面,对照国家宏观调控的有关政策,列出了产业发展明细目录,对鼓励类项目优先发展,对限制类项目不予支持,对禁止类项目一律不予引进、不予审批、不准建设。在财税政策方面,对符合循环经济要求、国家鼓励的项目,由财税部门对照有关规定制定细则,确保各项优惠政策落实。在土地政策方面,对循环经济发展规划中的基础设施项目,按照政策规定优先保证土地供应,该减免的费用一律减免,同时实施土地复垦工程,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在服务政策方面,对循环经济建设的重点项目和重点工作,分别由一名县级领导牵头全程服务,要求有关部门跟踪服务,努力打造绿色通道,最大限度地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循环经济项目的实施。

(五)严格管理抓执法。按照国家产业政策,限期淘汰国家明令禁止的设备和工艺,支持发展清洁生产工艺和高新技术产业,深入开展“严厉打击违法排污企业,防止污染反弹”和“清理整顿不法企业,保障群众身体健康”等专项行动,关停取缔了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7家“十五小”、“新五小”企业,对排放不达标的3家企业进行了停产治理,拆除了市区所有6吨以下的小锅炉,全市所有电厂全部安装了脱硫设施,整个大气质量明显改善,全市有278天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带头遵守环保法律法规,依法行政,积极支持和督促有关部门严格执法、秉公执法。人大、政协始终把环境保护作为监督重点,组织代表、委员开展经常性的执法检查、视察活动,及时提出意见和建议。全面推行了环保行政执法责任制、评议考核制、行政执法公开制和行政责任追究制,规范执法行为,使执法部门和执法人员正确行使权力、自觉履行义务,确保环保法律法规得到全面实施。

五、存在问题和下步打算

我市的循环经济建设目前仍处于探索、起步阶段,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循环经济的理念有待进一步宣传,全社会共同关注的氛围尚需加强;二是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体制和机制还不完善,在政府大力推进、市场有效驱动、公众自觉参与等方面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三是企业、产业间的关联度不够高,互为补充、互相利用的能力不强,调整产业结构和布局的任务相当繁重。

经济发展汇报材料篇7

一、抢抓机遇,顺势而为

__*县作为农业小县、工业弱县、财政穷县,“发展不足,相对滞后”仍是该县最大的县情。县委、县政府一班人以实际行动,顺应百姓的期待,回馈百姓的信任,孜孜不倦地探索着开江破茧而出的蝶变之路。今年,__*县在持续抓好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按照“以招商引资为抓手,以发展园区为载体,以项目建设为核心”的思路,保持良好势头,着力抓好产业发展。今年,全县共编制“四个一批”重点项目143个,年度计划投资31.31亿元。第一季度,完成“四个一批”重点项目投资6.5亿元,占年度计划21%;25个列入市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0.59亿元,占年度计划20.4%。

二、激发活力,乘势而上

为有效激发经济发展活力,开江县大打“对上争取、对外引进、对内激活、对下放权”的“组合拳”,乘势而上,在全面开创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的舞台上大显身手。探索建立了综合目标约束激励、财力保障等一系列机制,17条放手放权激发乡镇活力的措施、7条鼓励企业进入工业集中发展区的优惠政策得到落实。

今年以来,__*县全面实施融入重庆战略,与重庆市九龙坡区结为友好县区,并充分利用驻杭州办事处以及派驻深圳办事处、重庆办事处扩大招商引资联系面,组织招商团到南京、重庆、成都、广东、杭州等地举办大型项目推介会,成功引进了年产50万立方商品混凝土生产线、金属材料系列加工生产线、金马山休闲游乐中心等项目落户开江。据统计,今年第一季度,该县共引进项目29个,到位资金5.97亿元,同比增长56.99%。

三、优化环境,蓄势而发

__县始终把优化重点项目建设、工业园区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环境放在“生命线”的位置。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活动,打造硬环境“吸商”。“两河”治理工程和翻板闸工程基本完工,拓宽城普大道工程全面完成,改造环城东路工程接近尾声,延伸橄榄大道、打通东西干道工程正加紧实施。污水处理厂建设加快推进,城市拆迁改造和开发势头强劲,城镇油化、亮化、绿化、美化档次大幅提升,管理水平明显提高,中等城市框架轮廓初显。

经济发展汇报材料篇8

1、指导思想: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要求,认真实施“科教引领”战略,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创新型,调动全区广大干部群众依靠科技进步推动科学发展的积极性,充分发挥科技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中的作用,让科技进步的福祉惠及广大基层群众。

2、基本原则:认真、公正、公平、客观。

二、考核指标体系

考核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指标体系。考核以2011年、2012年两个年度的数据和工作实绩为依据。分为:

基本情况:共27项指标(不占分值)

考核内容:包括科技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为两大方面,10项子内容。

(一)科技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

1、党委、政府重视情况。包括:(1)党委和政府召开科技工作会议和听取汇报情况(一票否决指标);(2)促进科技进步和加强人才工作各类政策的制定与落实情况;(3)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的建立和实施情况。

2、科技管理机构情况。包括:(1)机构设置情况(一票否决指标);(2)机构建设情况;(3)机构领导班子情况。

3、科技经费投入情况

2011—2012年科技经费主要投入表(决算数)。包括:(1)本级科学技术支出;(2)本级科学技术支出占当年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支出比例(一票否决指标);(3)本级科学技术支出增长比例;(4)本级科学技术支出增长率高于本级财政预算经常性收入增长率的数量;(5)企业享受研发经费加计扣除优惠政策获得的税收减免额;(6)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额。

2013年科技经费主要投入表(预算数)。包括:(1)本级科学技术支出;(2)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支出;(3)本级科学技术支出占当年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支出比例。

(二)科技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为

1、科技促进主导产业发展情况。(1)主要内容;(2)相关指标;①获上级部门科技项目数;②科技项目经费额;③10万人专利申请数;④10万人授权专利数;⑤10万人授权发明专利数;⑥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

2、科技促进创业就业和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情况。(1)科技促进创业就业情况;(2)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情况;(3)科技创新服务机构和平台建设及运行情况。(4)相关指标:①技术开发和服务机构数、②万人拥有专业技术人员数、③科技特派员数、④国家或省级认定的科技企业孵化器数、⑤孵化年末在孵企业数、⑥国家或省级认定的科技园区和特色产业基地数。

3、企业技术创新和产学研联合情况。(1)主要内容;(2)相关指标:①累计认定并有效的高新技术企业数;②年技术市场成交合同金额;③规模以上企业建立研发机构的比例;④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例。

4、科普工作情况。

5、全区科技工作特色。

6、党委、政府其他部门依靠科技促进经济发展的各项举措与成效。

7、乡镇、街道党工委和政府依靠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做法及经验。

上述指标中,党委和政府召开科技工作会议和听取汇报情况、科技管理部门机构设置情况、本级科学技术支出占当年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支出比例三项指标为一票否决指标。

三、实施步骤

(一)启动实施阶段(2013年5月6日前)。成立我区考核工作机构,制定实施方案和任务分解表,召开成员单位会议,进行安排部署。

(二)资料收集阶段(2013年5月7日至5月24日)。各相关部门、各单位填报各自的数据和文字资料,提供相应证明材料。

(三)资料整理、完善阶段(2013年5月25日至6月5日)。修订完善相关数据和文字材料。填写科技进步考核表,收集证明材料,编制证明材料目录汇总整理后装订成册,相关领导签字、相关部门盖章,制作电子版,完成统计年鉴。

(四)考核资料上报阶段(2013年6月5日至6月15日)。进行系统上报,将科技进步考核表及证明汇编材料、电子版、统计年鉴一并上报市科技局。

四、考核材料要求

(一)各相关单位要根据《全国县市科技进步考核工作手册》指标说明要求,认真填写《科技进步考核表》,搜集整理相关证明材料。由区科技局负责对考核材料整理、汇总,并按时上报。

(二)区科技局负责填报考核信息系统软件,生成考核表电子版。

(三)区统计局负责提供2011年度、2012年度全区统计年鉴。

(四)所有统计数据、证明材料必须清晰可读,于5月24日前报送区科技局。

五、考核方法

上一篇:创建卫生乡镇汇报材料范文 下一篇:文化站汇报材料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