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儿媳事迹材料范文

时间:2023-11-10 03:57:05

好儿媳事迹材料

好儿媳事迹材料篇1

岁月流逝,公婆的年纪一年比一年大,行动已有所不便,奚春琴照料的比以前更加细心周到了。婆婆曹巧英是老党员,参加支部活动时,奚春琴总是陪同前往,不敢有丝毫闪失。公婆都是苦出身,平时生活十分节俭,而奚春琴总是想方设法为两位老人添置衣物,为他们做可口的饭菜,把家里打理的井井有条,里里外外的事情从不让丈夫操心。

XX年初,随着城市化改造步伐的加快,奚春琴一家辛苦建造的楼房也被拆迁了。在租房过渡的两年时间里,奚春琴夫妇为让两位老人过得舒适些,坚持把床让给两位老人,而他们则打地铺。

XX年奚春琴退休了,并且娶了媳妇有了孙女,一家人和和睦睦,其乐融融。分配安置房的时候,由于房源紧张,她家暂时只分到一套中户。为了让两位老人不再受租房之苦,奚春琴安排自己的儿子儿媳与老人一起生活,自己另外就近租了房子照料二位老人,周围的人无不羡慕他们有这么一位好媳妇。

XX年底,公公因为年老体弱,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而婆婆也已是87岁高龄的老人,身体又不太好,这样照顾公公的重任自然落在奚春琴肩上。她每天为公公洗漱更衣、端水喂饭、换尿布擦身体,还请理发师到家中为公公剃须理发等等不一而足。XX年2月,感受着家人无微不至的关怀与浓浓的亲情,公公安祥地去世了。为不使婆婆因失去相濡以沫的亲人而感到悲伤与孤独,奚春琴就把老人接到了自己的身边,对老人百般呵护,嘘寒问暖,每天还带着老人在小区散散步,让婆婆安享晚年生活,事迹材料《好媳妇先进事迹》。媳妇这么孝顺,婆婆曹巧英对她赞不绝口,逢人便说春琴比亲生女儿还亲,有媳妇的精心照料,她现在可真是享福了。

在悉心照料婆婆的同时,奚春琴还关心儿子的事业,全力支持他们去外地创业。奚春琴为人谦和,与街坊邻居关系相处的非常融洽。她还热心支持和积极参与社区开展的各项活动。

奚春琴就是这样一位丈夫眼中勤劳能干、体贴关爱的好妻子;儿子、媳妇眼中和蔼慈祥、朴实善良的好母亲;公婆眼中通情达理、孝敬老人的好媳妇;邻居眼中心地善良、乐于助人的好心人。XX年她被新北区妇联评为“十佳好媳妇”的荣誉称号。奚春琴用她的孝心和行动,赢得了居民群众的称赞和尊重,形成了孝亲敬老的小区新风尚。

孙培娟对“孝顺”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儿女花钱为父母买好吃的、好喝的、好用的东西是“孝”,而不让老人生气、担心则叫“顺”。人到老年,老人不太讲究吃穿什么的,只要心气好,比啥都重要。

好儿媳事迹材料篇2

____女,今年50 岁,大学文化,中共党员,____市妇幼保健院副主任医师。在30年的工作中,她兢兢业业、恪尽职守,在生活中,她敬老爱老,诠释着“百善孝为先”的含义。

人都说:婆婆和儿媳是一对天敌。可____结婚二十多年来与婆婆之间从没红过脸,吵过架。婆婆逢人便夸:“我儿媳妇比我女儿对我还要好”。天有不测风云, ____年,____的婆婆得了脑血栓,生活不能自理。____专门在婆婆床前支起了钢丝床来伺候老人,喂水、按摩、擦屎、端尿,甚至在婆婆病重期间口对口喂饭、吸痰、用手抠大便……不知道的都认为是亲生女儿在照顾自己的妈妈,知道内情的人无不称赞、羡慕老人有个这样的好儿媳。婆婆脱离危险后,更大的考验在后面,由于脑血栓后遗症,婆婆手脚不灵便,需要人扶着加强锻炼。____义不容辞的承担起此项任务。每天下班后,不顾身体乏累,持之以恒地陪同婆婆锻炼,并宽慰婆婆不要心急、担心……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而____同志却为人们谱写了“久病出孝媳”的篇章,在她的身上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目前,在____的精心照料下,90多岁的老人已能独自照顾自己的生活。

____不仅是个好儿媳,更是一个敬老好榜样。作为一名孤独症儿童的母亲,____能够深深理解孤独症儿童家长那外人难以体会的绝望、痛苦、挣扎。为此,她顶受着重重压力办起来新语特教学校:“学校是非盈利性质的,我只为了这些孩子和他们身后的老人能够得到更多的关爱。”

同时,由于新语特教学校与市敬老院同处市社会福利中心,____总是抽出时间专门与老人们亲切地聊天,为他们讲的故事、拉家常,从此,孤寡老人不孤独了,他们也有了倾诉的对象,得到了亲人般的关怀。作为一名从医30年的大夫,____还定期义务为老人做健康体检,多年来已经成为老人们的健康大使。她还积极为敬老院寻求生活资助,号召社会热心人士和热心单位向敬老院捐赠一大批文体用品、药物等,丰富了老人们的晚年生活。所以,每到节假日,老人们都会准时守候在门口或小花园里,盼望着____的到来。每次见到她,老人们就会开心地说:“我们的小李朋友来了。”不但自己尊老敬老,____还常用“卧冰求鲤”,“亲尝汤药”等二十四孝的故事教育周围的人,形成了良好的尊老敬老氛围。

好儿媳事迹材料篇3

“以前这个学校可糟糕了,房子破破烂烂,操场坑坑洼洼,天睛到处是灰尘,下雨就变成水田,完全不像一个学校。”正在菜地里忙碌的王大娘高兴地说,“现在好了,村里对学校进行了整修,你看现在的学校多漂亮。”

2002年建成的杨柳村小学校,由于政府投入有限,村里资金不足,操场一直无法硬化,学校周边环境更是杂乱无章。天晴时,尘土飞扬,学生们不敢到操场玩耍;下雨时,泥浆横流,师生们只能穿着长筒靴到校上课。

在先进性教育活动征求意见的时候,整修学校成了群众意见最集中的问题。

“老实说,原来我们对这个问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在认识上有误区,认为办教育是政府的事,整修学校这样的事情,应该由政府来管。”杨柳村支部书记肖本清说,“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看到群众意见如此大、愿望如此强烈,我们转变了认识,下定决心彻底整改这个突出问题。”

村支两委及时召开党员、村组干部、群众代表座谈会,商定了通过“一事一议”发动群众集资整修学校的方案。党员干部带头,群众一呼百应,25000元集资款两天就收齐了。2800多平方米的水泥操场修好之后,村里还用节约下来的钱安装了篮球架,修砌了花台,栽上了花草树木,还将教室墙壁粉刷一新。

住在学校附近的谢莲辉对这件事情非常满意。他说:“我原来看到这块烂操场就来气,有时还气得骂村里的干部。学校整修好后,我专门准备了好酒好菜,准备好好感谢村干部,没想到他们全都不给面子。”

同样高兴的还有七组的400多父老乡亲。通往七组的700多米公路堡坎在2003年就垮了,群众生活极不方便。眼看其他组都通了公路,日子越过越红火,而本组的致富路断了两三年还是没人管,400多名群众由焦灼慢慢变成了对村支两委的怨恨。

村干部们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就是不吃不穿也要把这条路接通。”支部书记肖本清下了狠心。

村里想方设法筹集到了购买材料所需的4000多元钱后,30多名共产党员扛着工具上了修路工地,七组的群众也纷纷主动加入进来。11天后,这条致富路终于接通了,群众放起了鞭炮。

走进二组刘家淑家里,墙上鲜红的“十佳好公婆”奖状映入眼帘。刘家淑兴奋地说:“不光是我得到了这个荣誉,我的两个儿媳妇也被评为了‘十佳好儿媳’呢。”问起周围的群众,谁都知道刘家淑原来和儿媳妇闹得风风雨雨的那些“英雄事迹”。村民肖本凡告诉我们:“原来刘家淑与儿媳妇的矛盾大得很,光官司就打了好几场。后来村里多次调解,终于化解了她们之间的矛盾,现在两个儿媳妇都对她好得很。”

针对少数家庭不和、子女不孝的现象,杨柳村党支部在全村开展了“十佳好公婆”、“十佳好儿媳”评选活动,从邻里关系等10个方面进行评比。目前全村已有136人分别获得了“十佳好公婆”或“十佳好儿媳”的荣誉,社会风气明显好转。

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但支部书记肖本清不这么看,他说:“有些事情我们看起来是小事,但对群众来说却是大事。小则影响一个家庭的幸福,大则影响社会稳定。”

现在,杨柳村70%以上的农户通了自来水,85%的农户安装了天然气或沼气,全村基本实现了水、电、气、路、电话、电视“六通”,2005年全村人均收入已达5000多元。

好儿媳事迹材料篇4

前东社区居委会,人们经常议论着一位普通妇女。几十年如一日敬公婆的好媳妇。她就是前东社区建材小区的申菊英,她的事迹在平罗县前东社区被大家交口称赞。

51岁的申菊英尊纪守法,热爱社会公益事业,扶贫济困,十六屇三中全会以来面对高科技快速发展和竞争激烈的新时代,她有着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高尚的思想品质修养,健康的身体素质。在事业上她兢兢业业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大胆创新,在优生优育工作中她带头计划生育“为国教子,以德育人”她教子有方,身体力行做榜样,她的儿子姚亮以大学毕业,为祖国贡献力量。

申菊英在妯娌中是位勤劳能干和蔼可亲的好大嫂,在父母眼中,她是位通情达理,孝敬老人的好媳妇。在邻居眼中她是位心底善良,乐于助人的好心人。她的家庭和睦幸福,先后被评为区级十星级文明户和全县五好家庭。

申菊英与同在农具厂工作的姚会元认识相爱后结为夫妻。申菊英的公爹、婆婆后来生活在农村,依靠种田维持生活。1983年,她考虑到两位老人年龄大了,想把二老接到县城与他们一起生活,可是老公爹心里顾虑重重,他是姚会元继父,认为自己与他毫无血缘关系,生活在一起能行吗?就算是与亲生儿子一起生活,时间长了也难免有个磕磕碰碰的,他担心将来大家会闹得不欢而散。申菊英看出老人的顾虑连说带劝地把两位老人接到家中,一住就是二十年。二十多年来,申菊英与两位老人朝夕相处,连脸都没有红过一次,更没有让老人受过一回气。婆婆身体有病,又爱干净,洗洗涮涮的事情干不了,几呼都是申菊英来做。当时儿子年纪小,丈夫工作忙,两个妹妹都不在父母身边,照顾婆婆的重担落在了申菊英的肩上。婆婆身体有病,心里不好受看什么都不顺眼,总爱唠叨。申菊英也无微不至的照料她,一边心平气和地安微她,讲故事逗老人开心。有时婆婆大小便失禁,屡尿弄到被褥上,她二话不说赶紧给婆婆擦洗干净身子,换洗被褥拆洗干净,她从没说过一句怨言。有一年冬天,老公爹突患急性阑尾炎做了手术,躺在床上不能动弹老人想解小便却无法动身,尿憋的不行,身边只有申菊英照顾他,又不好意思说出口,一脸的痛苦状。细心的申菊英立刻瑞起尿盆给老公公接小便,老人感动的热泪直流。两位老人逢人就夸,“儿媳妇比亲生女儿还亲、还可靠。我们能活到80多岁与她细心照料分不开”。

1994年,申菊英下岗了,在丈夫的支持下她开办了一家煤气灶具经销部。经过几年的苦心经营,申菊英事业有成,还创办了自己的事业,家里富裕了,但她没有忘记回报社会,她听说社区居民的下水道年久失修,经常堵塞,尤其一到雨季,雨水积在巷道里漫灌到部分居民家中,给社区居民带来不便,社区居委会想为居民解决问题,苦于无处筹集资金时,申菊英主动站出来,带头捐款,并帮助社区干部挨家挨户的地筹集资金,找人修好下水道,彻底解决居民的难题。建材小区居民区的巷道没有硬化,一遇雨雪天,巷道泥泞不堪,申菊英带头捐款,并参与了巷道硬化。由于申菊英乐于助人,左右邻居煤气灶具出了毛病,只要招呼一声,她很快上门维修,从不收一分钱,她的淳朴、善良、宽宏大度、慷慨大方、一直有口皆碑的,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好儿媳事迹材料篇5

卫生院十佳村医材料事迹简介

——陈刚

某日暴雨如注,中午我突然接到郭某电话,说他快要临产的儿媳妇突然肚子疼,我立刻驱车赶到他家,对其进行仔细检查后发现该孕妇有难产征兆必须马上送到医院救治,我一边安慰孕妇稳定其情绪,一边联系乡医院做好救治准备,然后冒着倾盆大雨驾车将其护送到乡医院,在乡医院的精心救治下,该孕妇母子平安。这样的事例还很多很多,几年来我共接送患者到上级医院检查治疗数百人次,群众亲切的称我的私家车为免费“120”。

好儿媳事迹材料篇6

8年前,张景兰的家婆、78岁高龄的杨英娣老人,因高血压引发中风,左侧半身偏瘫,卧床不起,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加上又患有老年痴呆症和肥胖症,老人体重达到80多公斤。护理好老人成了张景兰最繁重的一件事。尽管张景兰身材瘦小,体力不支,但她仍以顽强的毅力和耐心,承担起照料家婆的重任。为了全身心地照料老人,她辞去了厂里待遇优厚的工作。为了让家婆能有一个舒适良好的环境,她和丈夫商量,为家婆买来新床和躺椅、轮椅。一日三餐帮家婆做可口的菜和稀软的饭、面条等。饭菜做好后,她总是先一口一口喂给老人吃完后,自己再吃饭。无论寒冬盛夏,她天天早上给老人洗脸;晚上给老人洗脚,倒屎、倒尿。热天帮老人洗澡;冷天为老人开好电热毯,盖好被子,每天晚上都要起床看一两次老人,她从未有过怨言。即使农忙双抢最繁忙的日子里,她都竭力保证老人餐餐按时吃上可口的饭菜。

近几年,张景兰家种了西瓜。每年5月初西瓜上市,张景兰夫妇要到县城卖西瓜。她放心不下家婆,怕她再有意外,就请人帮着照看老人。卖完西瓜就赶紧回家。有时回娘家,尽管有丈夫在家照顾,但她还是不放心,只在娘家吃过中饭就赶回来。特别是近两年来,老人完全卧床了。有时大便困难,拉不出,张景兰就用手帮老人掏。有时老人一天拉几次大小便在身上,衣服、被子又脏又臭,她不厌其烦地一遍遍换,一件件洗。到了冬天或下雨天,换洗下来的衣被总是一二十件。邻居见了都说,张景兰实在是一个难得的好媳妇。

为了减轻家婆久病卧床的痛苦,张景兰每天都要为老人推背按摩一两个小时,直到老人安然入睡。在她的精心护理下,老人瘫痪8年从没有得褥疮,没有瘦下去。

在照顾瘫痪家婆的同时,张景兰还承担着沉重的家务和农活。家里种了5亩多责任田,丈夫前几年当生产队长,要忙队里的事和农户的生产,顾不上自己的家。因此,每年春播、栽西瓜、卖西瓜、收早稻、栽晚稻、栽油菜等重活也要张景兰做一大半。她总是默默无言,全力做好,从不拖丈夫的后腿,把家庭生活和农活安排得井井有条,从不埋怨丈夫半句。

为了更好地照顾老人,张景兰还经常向别人请教,学习护理常识,对老人做好生活护理和心理护理。在她的言传身教下,儿子也非常敬重老人,每天为老人端茶送饭,推着老人到户外看看,经常买老人爱吃的点心、水果给老人吃,使老人过得开心。

好儿媳事迹材料篇7

xx,男,出生于1980年5月,中专文化,县乡村委炉前组人。作为一个80后的农村人,他身上从小就有一股坚韧不屈的劲。

母亲袁之美早在七年前患有精神分裂症,后经南昌、吉安、本县等多家医院诊断为老年痴呆症,起居、穿衣、大小便等简单的生活都不能自理,还经常走失。

“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尊敬长辈,孝敬父母,是做人的本分,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也是各种品德形成的前提。和妻子郭玉霞照顾母亲就像照料小孩一样,特别是近三年来连洗脸、穿衣都不会,每天早晚端水帮母亲洗脸、洗脚。晚上还要服侍她上床睡觉,为了怕母亲着凉半年还要半夜起床帮她盖被子。夫妻俩还要定期帮母亲洗澡、换衣,一日三餐端饭菜喂给母亲吃。每天把老人照顾得舒舒服服、干干净净、开开心心。八年来,他孝敬老人,用生活中的平凡事、点滴情向家人倾注了无微不至的爱,赢得了村里亲朋邻居的一致好评。

为了生计,夫妻除了照顾母亲还种植了20亩烤烟,地里农活很忙。每天从地里干完农活回来还要照顾母亲,几次母亲离家出走,不顾白天黑夜,骑着摩托车到处找母亲。因为母亲娘家是本乡娄屋得村东坑组人,她每次离家出走的方向就是往娄屋得村方向。因为峡水线路段改扩建,容易迷失方向。今年正月的一天,母亲又是离家出走,走到宋家就分错了路,夫妻俩在寻找母亲过程中听宋家有一村民说一位精神不正常的女人朝吴家老敬老院方向去了。全家人在路上一直找不到人,大家都很焦急,再加上天又下着小雨,大家都担心母亲会有危险,到快天黑时才发现母亲独自一人在树林里哭叫。此时的夫妻已经是全身湿透了,但是母亲找到了就是好的,夫妻俩把母亲带回家帮她洗澡,换好衣服,却一点也没有责备母亲。

好儿媳事迹材料篇8

她像亲生女儿一样照顾婆婆

“在农村,能有曾端祥这样的媳妇,真的是做婆婆的一大福气,她像亲生女儿一样地对待自己的婆婆,还要支撑起一个没有男人的家庭,真的是不容易。17年来,我们从来没有见到婆媳俩吵过架、红过脸……”中洲村妇女主任聂检梅面对笔者如是说。

在村民的带领下,七拐八转,在村里一所简陋的房子里,笔者终于见到了曾端祥,一副黝黑的脸庞,敦实的身材。听说笔者是来采访的,她一脸憨厚的笑容:“孝敬婆婆是应该的,人都会老,到了要人孝敬的时候总要有人伺候,我只不过是把她照顾好而已。”说着,她不时地去帮坐在厅堂里木椅上的婆婆整理被子。“这几天,婆婆看上去气色还蛮好,只是耳朵听不见,眼睛看不太清楚,身体右偏瘫,行动不便。这些年来我一个人照顾她虽然苦点,但是心里过得去,对得起她。”说到自己,曾端祥显得很平淡。“我已经把自己当做是她的亲生女儿了,现在婆婆没有了老公和儿子在身边,只有我做她最亲的人了。”原来,曾端祥是童养媳,她嫁过来时,公公已病逝,留下一大堆的债,1993年,婆婆唯一的儿子曾端祥的丈夫又不幸患上肾炎,抛下全家老小离开了人世。

她像男人一样撑起一个家

丈夫病逝的那一年,曾端祥才45岁。由于年轻能干,待人真诚,曾端祥在村里口碑很好。看到曾端祥屡遭不幸,一些好心的村民便劝曾端祥再嫁,过几年好日子。有一次,她坐车去县城,热心的媒婆还追到了车上。面对媒人的好意,曾端祥却婉转地拒绝了。她对媒人说:“这个家,老的老,小的小。如果只顾寻求自己的幸福,这个家就散了。”她一门子心思扑在家庭生产生活上。然而世事难料,2002年冬天,婆婆突发脑血栓,经过抢救,虽然脱离了生命危险,但还是造成右偏瘫,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看到自己一下子变成了一个废人,想到过世的丈夫和儿子,老人的情绪一落千丈,每天以泪洗面,长吁短叹。特别是看到曾端祥为治她的病奔波劳累,家里为治她的病再次陷入贫困的境地,她觉得拖累了全家,便产生了轻生的念头。有一天,婆婆趁家里没人,扯下床头灯的开关拉线勒住脖子,用手绢塞住嘴巴,准备悬梁自尽。幸好这时曾端祥从地里回来,一下将婆婆抱下来,又赶快叫来医生,才使婆婆幸免于难。事后,她跪在婆婆面前说:“妈,您以后可千万别再这样了,要是您对我有什么不满意您尽管说呀,您都八十多岁的人了,您不能不善终呀。妈,您一定要答应我好好治病,好好活着。”老人也泣不成声说:“儿媳啊!不是你不好,你看我现在都成这个样子,而且还让你整天为我这个老婆子操心,拖累着你和孩子们,我活着还有什么意思?”曾端祥痛哭着对婆婆说:“妈,您可千万不能这样想,您这病能治好,即使不能治好,我也不会不管您呀!有我一口吃就不会让你饿着。”在曾端祥的苦苦央求下,老人暂时放弃了轻生的念头,并积极配合着治病。为彻底打消婆婆轻生的念头,白天,曾端祥每隔二三个钟头就会到婆婆房间里陪婆婆说说话,晚上,还搬到婆婆房间里陪婆婆睡。每当预感婆婆会出事时,曾端祥即使在田里干活,不管离家多远,她都会放下手中的活,跑到家里看看婆婆是不是很好。曾端祥说:“每次看到婆婆在家好好的,不管有多苦多累,我的心里都很高兴。”在曾端祥无微不至地照料下,刘细妹渐渐走出了生活的阴影,抛弃了轻生的念头。

她像护士一样伺候婆婆

在替婆婆治病的过程中,医生告诉她,老年人中风后需要好好的治疗,如果照顾不好,以后可能终身瘫痪;如果受到较好的照顾,以后就有好起来的希望。为了治婆婆的病,曾端祥像护士一样伺候婆婆。每天早上,她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到婆婆房里扶她下床,帮她洗脸、端茶、喂饭。为防止婆婆患褥疮,曾端祥每天要为她擦洗三次身体,细心的照顾,使老人至今从未生过褥疮。婆婆中风后,大小便成了老大难问题,可曾端祥从没有丝毫厌烦之心,在婆婆解手的时候,她自始至终地搀扶着婆婆。有时婆婆因消化不好,排便困难,曾端祥不顾脏臭,用手指轻轻地为老人抠大便。白天天气好的时候,她还将婆婆背出房间,让她晒晒太阳,晚上天气凉时,她把婆婆冰凉的脚揣在怀里,替她的脚取暖。有时自己事忙走开,曾端祥就请邻居代劳看护。为更好的照顾婆婆,曾端祥干脆把被子搬进婆婆房间,一住就是八年。在曾端祥的精心护理下,现年91岁的刘细妹,除了眼睛看不清,耳朵听不见,不能自己活动外,思维清晰,说话流畅;全身上下干净清爽。每当亲戚和邻里来看望她,婆婆总是抹着眼泪说:“没有我媳妇,我这把老骨头就算不病死,也早烂死在床上了。”

她像老师一样言传身教孝道美德

曾端祥不但把全部精力放在照料婆婆的身上,还抽出时间教育孩子要尊老爱幼。她常对孩子们说:“孝道是做人的根本,一个人没有了孝道,就像树空了心,是长不高、长不大的。”

在母亲的言传身教下,曾端祥的儿女一个个都十分孝顺。他们每次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看看奶奶,陪奶奶聊天,讲外面发生的新鲜事。看到妈妈日夜守护在奶奶的床边,孩子们就会悄悄做好可口的饭菜,有时还会帮助曾端祥一起为奶奶洗澡擦身。有一天深夜,奶奶突发高烧,孩子们都主动起来,和妈妈一起护送奶奶去医院。曾端祥,一名普普通通的农家妇女,她言传身教,向自己的儿女传教着中华民族传统的孝道美德,还用自己最平常的行动感染着身边的每个人。岁月无声,曾端祥默默地用自己的孝心在大力提倡创建和谐家庭、和谐社会的今天,谱写了一首感人的孝之歌,她已成为全县妇女争相学习的楷模。

上一篇:书香少年读书事迹材料范文 下一篇:急诊护士事迹材料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