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劳动心得体会范文

时间:2023-10-15 16:38:42

公益劳动心得体会

公益劳动心得体会篇1

在公益劳动让我们从中学到很多,也得到了许多深刻的为人处世的道理。 通过小组为单位的社区志愿服务,启发了我们在公益劳动中寻找能使我们受到教育,有所感悟的亮点,引导我们去了解社会、感受社会。在清明植树中同学们毫不嫌脏、耐心、充分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作风干的热火朝天,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同学们倍感自豪,而这种自豪感不是在学校里能够体会到的。

公益劳动是不记报酬、不谋私利、不斤斤计较的;公益劳动是忘我的劳动,也是培养我们关心公共事业热情的。参加公益劳动的光荣感,塑造自己美好的心灵。这些都让我们觉得自己是另一个雷峰。处于这个时代的我们,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对待一些人际关系和自我评估的方面都有所欠缺。而这次的集体公益劳动,使我体会到了集体的力量、集体的温暖和自己的不足。也让我亲身体会到了劳动的光荣感。这些都促进了我努力改正自身错误,正确认识自己。而现在,由于一切向钱看的思想的影响,在一些人的头脑中装满了金钱的利益,干什么事都讲钱,干活不讲报酬认为是傻瓜,甚至有的“公益劳动”也变相要钱。在这种情况下,学校有意识地组织了我们去参加力所能及的公益劳动,对于抵制一切向钱看的思想腐蚀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让我们亲身体会到了劳动的艰辛和劳动穿早世界的真理,抵制了我们轻视劳动和不劳而获的思想的侵蚀,避免了我们形成好逸恶劳的坏习惯。公益劳动也同样加强了我们的劳动观念,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公益劳动同样培养了我们的竞争意识和开拓进取的精神。

我们学院组织的这次活动目的是为迎接新闻评估做的准备工作,我们每个人都是学院的一分子,能够为此尽自己的力更为自豪。不仅能创造好的条件,也为我们自己提供了对专业知识的实践性。我们讲的公益劳动,就是以不记报酬为前提的;那是根据以公共利益而劳动;我们必须为公共利益而劳动,自觉要求进行劳动。积极参加公益劳动是为社会尽力,是热爱劳动的表现。

而学校组织的社区实践活动提高了我们的社会实践能力,引导我们接触、了解社会,增强我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适应能力。而学校组织的劳动,更让我们明白了学会独立的重要性。在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对于我们这些出生牛犊的中学生们,独立的培养和社会的洗礼是多么的重要。在这个更新速度超快的今天,如何适应社会也是我们即将面临的困难。对于现在的我们,越早接触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就意味着我们越能适应它。

公益劳动心得体会篇2

关键字:跨国公司;劳工权益;必要性;加强保护

一、跨国公司劳工权益概述

跨国公司劳工权即跨国公司劳动者权益,指法律规定或认可的处于跨国公司劳动关系中的劳动者在履行劳动义务的同时所享有的与劳动有关的权益。从现代意义上讲,跨国公司劳工权利是指现代跨国公司劳资关系中的劳动者的各方面的全部权利,概括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伦理道德方面的,涉及到劳动者的社会经济权利,如结社自由权、进行集体谈判权和参与社会民事和政治事物的权利、就业自由、禁止童工、消除就业歧视等;二是与跨国公司经营活动相关的经济利益方面的权益,如工人的工资水平、工作时间、工作安全条件和健康保护等。

二、跨国公司劳工权益的现状分析及加强保护的必要性

(一)跨国公司劳工权益的现状分析

20世纪70年代以来,跨国投资活动和以外包为特征的生产转移迅速发展,跨国公司的生产基地逐渐由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一些高技术和高附加值的产品,甚至服务贸易也开始扩张到海外。跨国公司生产布局的调整给世界经济结构带来了巨大变化,并对有关国家的劳工关系产生了重要影响。一方面,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和生产转移有助于促进东道国的劳动就业和经济发展;另一方面,跨国投资活动以及生产的转移,又会造成相关国家产业结构和劳资关系的变化,影响到政府的管理和社会生活。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跨国公司直接或间接地侵犯劳工权益的情况已变得越来越严重。在南亚、中国、韩国、加勒比和拉丁美洲等国家,在跨国公司的海外子公司的生产经营中,几乎普遍存在侵犯劳工权利的现象。具体表现在:

1.延长工作时间,压低工资

几乎在侵犯劳工权益的所有企业中,都有随意延长劳动时间的记录。与此同时,压低工资或欠发工资也是企业的惯常做法。

2.强制劳动,限制人身自由

据国际劳工组织的报告称,全球有1230多万人被关起来从事强制劳动,为那些剥削他们的人创造了320亿美元的利润。在拉各斯等大城市,由于道路状况不好,经常停电,晚上基本没有路灯,同时也没有多少适合中国人去消费的娱乐场所,加之不时发生的抢劫案件,使得大部分中国工人晚上都选择闭门不出。很多中国人集中居住的地方都是高墙大院铁丝网,外加持枪的警察日夜把守,不少人说像“高级监狱”。

3.使用童工

据国际劳工组织估计,全球至少有2.46亿童工,他们的平均年龄在5-14 岁,但却从事着全职或是兼职的工作。而全球1230多万强制性劳工中有差不多一半是儿童。

4.无视劳动安全,缺乏基本的劳动条件保障

一些跨国公司的生产基地为获取最大利润,为工人提供的劳动场所安全隐患多、无卫生的饮用水、无必需的照明条件等;在有特殊危害性物质的生产场所中缺乏必要的保护措施,造成职业病高发。有资料表明,全球每年大约有120万起各种工伤灾难和1.6亿新增职业病例。

此外,侵犯劳工权利的做法还表现在侵占工休日、虐待、性骚扰、工伤、医疗救治不足等方面。

(二) 加强保护劳工权益的必要性

1.劳工是跨国公司重要的利益相关者,保护劳工权利对跨国公司自身发展具有必要性

跨国公司的效益是由劳工创造的,劳工素质提高,劳动积极性得到发挥,就有可创造出更高的生产力水平,给公司带来更大的效益;而且,公司保护劳工权益,劳资关系和谐,能增强企业的凝聚力,留住熟练的技术工人,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另外,由于在发展中国家的跨国公司普遍未达到国际劳工组织规定的核心标准,致使产品的劳动力成本很低,这种因低工资而形成的出口竞争优势被发达国家称为“劳动力倾销”,导致产品易遭反倾销之诉,长此以往也将影响公司的发展。

2.国家和社会公众的压力

跨国公司侵犯劳工权的行为,引起国际社会对劳工权保护规范的关注,国际和国内纷纷加强这方面的立法和执行。部分发达国家的消费者和投资者非常关注跨国公司的劳工情况,一些国际人道主义组织出于对“血汗工厂”工作的劳工的同情,要求跨国公司对其产品的制造行为承担责任,并发起了一些消费者抗议活动。他们还经常与国际劳工组织结合在一起,要求跨国公司在谋求最大经济利益的同时,必须承担起劳工权益保护的责任,迫使跨国公司及其在发展中国家的合约企业放弃以“血汗工资”、“血汗工厂”方式榨取剩余利润。

3.在当今“品牌即价值”的时代,跨国公司自觉维护劳工合法权益的过程就是为自身品牌创造价值的过程

跨国公司要对员工的工作安全、身体健康承担法律和道德上的责任,维护员工的切身利益,对东道国社会负责。一个富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在消费者心中的形象必然优于同等条件下不注重责任形象的企业,公众的好感度上升可能带来市场的扩大,从而使社会效应转化为经济效益。

4.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减少负面新闻就是为企业的成功增添筹码

在当今社会,媒体的力量强大到能捧红一个企业,同时也能摧毁一个企业,人们足不出户就能了解企业的动向。劳工侵权、环境污染、职业病等敏感字眼往往使企业成为众矢之的。明智的企业主应当认识到,自觉承担社会责任,还利于社会、还利于员工,才能获得消费者的信任和支持。

三、加强对跨国公司劳工权的保护

(一)国家和政府

国家和政府的主要责任是完善相关立法,加强法律的执行与监督。

1.积极参与国际劳工保护公约,完善国内相关立法

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都是促进人类生活水准的提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因此,必须正确认识劳工保护问题:劳工权保护是要付出成本的,保护程度越高,社会成本就越大。过度的劳工权保护会导致经济停滞甚至倒退,没有经济的发展,没有劳工权。但是适当地保护劳工权益,利于经济的发展,因为劳工是社会价值的创造者和经济发展的推动者,而且广大消费者内心也建立了劳工标准壁垒。所以,各国都应该积极地参与和研究国际劳工保护公约,并根据各国的国情制定切实可行的法律,完善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障机制,妥善保护劳工权利。另外,尽管对劳工权利的保护起主导作用的是一国的国内法律,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国际法、国际组织以及其他非法律因素在劳工权利的保护方面也越来越多地起到一种杠杆的作用。

2.加强劳工保护法律的执行与监督

劳动法律法规只解决了劳动关系领域的依法规范问题,但仅有法律规定是远远不够的,“徒法不足以自行”,还需要解决法律条款的贯彻执行问题,这就需要跨国公司的母国和东道国政府通过法律和行政手段,来保障劳工行使权利,加强对跨国公司及其合约公司执行劳动法律法规情况的监督检查。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基层政府和司法机关,应放弃短期的经济利益,着眼于长期的发展,对跨国公司进行定期监督和核查,对其侵犯劳工权益的现象依法处理,鼓励跨国公司采取积极措施遵守劳工保护法,鼓励民间机构、中介组织对跨国公司的劳工保护行为进行监督。

(二)跨国公司

跨国公司可以根据国际规范和国内法制定自己负责执行、监督的生产行为守则,要求整个“商品链”的所有合作伙伴共同遵守,并对违反守则的公司进行内部制裁。然而资本的“利益”方面与“道德”方面却总是相互冲突的,这就需要跨国公司不断地规范公司制度进行对劳工权利的保护。

1.跨国公司自身制度的不断规范

首先,跨国公司要加强自身的社会责任理念,在创造利润,对股东负责的同时,还应承担起对劳工等利益相关方的责任,应该做到不能在损害利益相关方尤其是劳动者利益的基础上获得利润,在其自身取得发展的同时,应使所有与企业相关的各方也取得发展,实现企业经济目标和社会目标的统一。具体就要求跨国企业在生产从业的过程中,不仅要完善自身的制度,还应该将其落实到实践中,真正使劳工的发展与公司的发展有机统一,做到共同进步。

2.注重劳工职业心理素养教育

职业心理危机早已弥漫社会各个领域的普遍现象。它主要表现为劳工因为压力、郁闷引发生理疾病,对工作、生活不满情绪增加,出现异常行为,是因劳工不良的职业心理问题引发的后果。为了避免劳工产生职业心理危机,除了平时的管理中给与劳工人性化关怀外,也应注重对劳工职业心理素养的教育,提高劳工的心理调节能力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在这个基础上提高员工自我化解心理问题的能力,并自我训练工作技能,取得自我素质和工作效率的共同提高。

(三)社会

社会可以对跨国公司进行最全面的评价与披露,社会在保护跨国公司劳工权的同时注意下列问题:

1.社会评价的全面性

社会评价跨国公司社会责任的好与坏,不是仅仅看其对社会的公益性贡献和付出的多与少,比如参与了多少社会慈善、公益、捐助,缴纳了多少税款等,而首先应该是建立在对企业员工的人文关怀和应用责任之上。因为劳工权益问题在企业社会责任中居于突出地位。

2.媒体发挥对跨国公司的披露作用

新闻媒体的报道是通过对跨国公司进行监督从而保护劳工的重要途径,将跨国公司侵犯劳工权的事由进行披露,由于企业对市场的依赖,其社会责任方面不良实践的曝光将使企业形象和声誉、市场销售等受到很大影响。由此,媒体便做到了用舆论的压力迫使跨国公司对自身的管理方式做出调整和改正,从而达到保护劳工权的作用。但媒体维护劳工权利应当谨慎,因为有些时候媒体的介入会失去控制,会牺牲法律,从而导致负面影响,给维护工人权利带来困难。

3.国际非政府组织也应发挥相应的作用

国际非政府组织是对跨国公司做出社会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跨国公司的全球性,而各国政府和各国劳工的监督很难跨越国界,那么国际非政府组织对跨国公司进行整体的监督就很必要,作为一国之内或跨国民间力量,非政府组织往往表现为特定公共利益的代表者。尽管国际非政府组织制定的标准和守则属于不具有严格法律约束力的软法性文件,通常不能经由国际、国内司法机构或其他机构加以强制执行,但凭借非政府组织作为企业社会责任外部监督者所拥有的行动能力和行动机制,它们也具备某种程度的实施和监督机制以保证其有效性。有的倾向于采取对话、说服等“接触式”策略,推动企业制定自律性生产守则和其他措施履行社会责任;有的则采取曝光、支持受害者等“对抗式”策略迫使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而在另一些场合,国际非政府组织与政府间国际组织乃至国家政府在企业社会责任标准的监督和实施方面,可以相互借重、互为补充。

(四)劳工自身

对于跨国公司劳工自身而言,加强维权意识、合理运用有力武器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乃是重中之重。

1.劳工在日常工作中加强对跨国公司的监督

首先,工人比任何外部监察者都更了解工厂的劳工状况,是最理想的监察者,因此应该成为监察机制的主角。跨国公司应该为此创造条件,如组织培训,增强工人对守则内容和劳工权利的了解,提高其法律素质和明辨是非的能力,使工人自身获得维护权利的力量和能力等。这是工人有效监督的前提,也是保护工人权利的一个重要方面。其次,采取合法的和值得信任的制度,使工人能够对侵犯其权益的行为提出申诉,并且不得对申诉职工进行报复,避免申诉机制流于形式。

2.劳工应参与工会维权

工会是劳工保护与改善他们的工作与生活条件而实行的一种持续的联合。组建工会、参加工会,是劳工首先应有的基本权利。经过工人阶级的长期斗争,资本主义各国政府都承认工会的合法存在,并且在法律上规定每个劳工都有组建工会、参加工会的权利,工会已经成为了西方各国社会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使各国劳工以强大的组织力量对抗雇主,也是维护和保障劳工权利的重要力量。因此,跨国公司的劳工在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时候,应由工会代表劳工与雇主进行谈判,为劳工与侵权行为进行有力对抗。

参考文献:

【1】袁文全,赵学刚.跨国公司社会责任的国际法规制[J].法学评论, 2007, (3).

公益劳动心得体会篇3

关键词:女工;劳动权益;保护

一、新形势下的非公有制经济中的女工劳动权益维护方面存在的问题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劳动力的需求越来越大,劳动力的价格也越来越高,劳动力不仅分布在国内的企事业单位,同时作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非公有制经济也吸纳了大量的劳动力就业,不仅提高了劳动力的就业率,同时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但是近年来非公有制经济的迅速增长,在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但是由于我国非公有制经济中的部分老板文化程度不高,法律意识淡薄,经营不规范,在经营过程中存在着侵权行为,侵害了劳动者的基本的劳动权益,甚至会引起社会的冲突和社会矛盾。尤其是作为非公有经济中的女性劳动力来讲,由于自身身体和心理上的差距,更需要更多的权益和法律保障,需要人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因此,对新形势下的非公有制经济中女工权益的维护,不仅关系到女工的权益,同时也会影响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二、新形势下的非公有制经济中的女工劳动权益维护方面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非公用制企业中的老板法律意识淡薄,缺乏大局的观念。他们的想法很简单但是符合企业家追求利润的本质,就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因此,在面对养老金、医疗保险等保险的时候,觉得对于企业来讲是一个大负担,同时由于非公有制经济中,企业的形式多样化,就业形式多样化,有的非公有经济的生产方式灵活多变,在部分小型非公有制企业中连人力资源的管理部门都没有,更谈不上通过合同来保障职工的权益。对于女职工来讲,由于承担的社会责任和身体方面的原因,保障的权益,比如说是生育等保险,无论是在时间上和金钱上要求得到的保障都比男劳动力多,所以在企业主从追求利润的角度出发,更不愿意保障非公有制经济中的女工劳动权益维护。

2、女劳动者的维权意识相对淡漠,缺乏维护自己权益的能力。女劳动者在非公有制经济中的就业灵活多变缺乏足够的稳定性。一是就业的企业灵活多变,在非公有制经济中的女职工的就业时间和就业形式灵活多变,因此,部分女劳动者缺乏维权意识,认为“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只要工资上去了,就忽略了权益保障的问题。二是部分的女劳动者的文化程度不高,缺乏足够的维权意识,认为女劳动者的权益保障就是一件小事,只要工资达到了自身和家庭的需要,就可以了,同时觉得自己不需要权益的保障,对劳动权益缺乏足够的认知,不了解国家相对应的法律规定。

3、现实中的原因,维权成本高,对于普通的女劳动者来讲很难有维权的勇气与担当。由于非公有制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需要一定的场地和较少经济压力,大部分都分布在城乡结合部或者是农村,就业的劳动力资源除了管理层以外,从事劳动的工作者大部分是来源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或者是大量的外来流动人口。对于农村的剩余劳动力来讲,打工是工作的第二个选择,首先得照顾好自己的田地,因此,这种偶然的工作转换,从内心上来讲也不需要劳动保障;对于外来的流动人口来讲,获得经济上的收益是最重要的选择,而就目前的情况来讲,当出现侵权事件发生的时候,由于维权的时间和成本过长,相对于企业,个体劳动者是弱势群体,维权难度大,更谈不上上访。

4、缺乏强有力的执法保障机制。已有的法规贯彻执行不力,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观象严重。造成有的厂家公然无视法律。此外,某些领导对乡镇企业“重经济、重服务、轻管理”。以经济效益作为主要考核标准,而对女职工劳动保护乃至整个职工的劳动保护重视不够,没有把这项工作摆上议事日程。

5、人员流动频繁。从女职工就业情况看,一般工作时间为1至2年,人员流动频繁也往往导致业主和女工双方均存在临时观念,这种短期行为使业主认为为女职工办理保险不划算,女职工也认为争保险争休假不必要。同时我国社会保险在全国范围内还不能统筹,异地续保制度尚未建立,这也是影响女职工参保积极性的原因之一。

正因为以上原因,目前来看,非公有制经济中劳动侵权事件时有发生但是,目前在劳动权限监管部门的备案并不多跟企业主的主观意识淡薄,女劳动者维权意识淡薄和客观环境造成的。新形势下女工劳动权益维护方面的建议

1、建立非公有制企业中的人力资源的管理专员,建立健全规范的企业的管理档案,建立健全规范的工会管理制度。政府只能通过制定和执行有关法律法规来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不宜具体干预企业工资福利待遇的制定和履行。

2、健全宣传和培训的渠道,扩大宣传的力度。在现实生活中由于部分女职工的文化程度不高,对于权益的维护意识比较淡薄,因此需要提高女职工接触劳动权益意识的渠道,提高心理的自我保护意识,当合法权益受到伤害时,要积极拿起法律的武器去维护自己的权益。

3、建立健全非公有制经济中妇女劳动权益的法律体系,妇女劳动权益的内涵随着时代的变化在不断的丰富和完善,而现有的法律体系为了适应时代的变化,必须成为不断完善的法律体系,要以保护妇女的平等就业为基础,使现行相关法律的规定具体化,具有可操作性。

4、切实贯彻执行已有的保护女工劳动权益法律、法规、条例,切实发挥劳动监督检查机制应有的作用。劳动法的监督检查机制是由劳动政府部门、工会组织及其他组织和个人依法对用人单位遵守劳动法律、法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的制度。监督检查的内容包括劳动合同、集体合同、工资、工时、休假、劳动安全卫生、女职工和未成年工保护、劳动就业、培训、执行社会保险规定等各方面。(作者单位:本溪市委党校)

参考文献

[1] 赵德淳;关于企业内部劳动规则的法律思考[J];财经问题研究;2001年04期

公益劳动心得体会篇4

【关键词】民营企业 劳动关系 人才流失 临沂

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是民营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而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又是民营企业面临发展的一个重要任务。当前,劳动关系日益多样化和复杂化,劳动者权益得不到切实维护,劳动关系领域出现了大量矛盾和问题。如何解决劳动关系存在的问题,是我国民营企业必须面对的严峻挑战。

一、临沂市XX公司基本情况介绍

临沂市XX公司系1991年成立的中外合资企业,拥有自营进出口权。专业生产各类中高档男士衬衫,男、女各色全棉运动袜,劳保系列袜子。公司拥有生产衬衫大流水线三条,引进日本重机(JUKI)高速平缝机120台,德国百福(PFAFF)多头电脑绣花机一台,以及配套的衬衫专业设备如黏合机,花式车等。设备齐全,做工优良。月产各档衬衫8万件,出口到日本、韩国、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近几年来,在诸多内因和外因的影响下,企业的产销和出口有一定程度的下滑,其中企业内部劳动关系问题给企业发展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的问题之一。

二、临沂市XX民营企业劳动关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员工流失,人才逐渐凋零

在公司这几年的发展中,尽管不断有人涌进去,却也有不少人出来,这中间包括一些技术性人才和老员工。正常的员工流动有利于避免企业经营与管理僵化,给企业带来新的管理理念与新鲜血液,有利于员工能动性与创造性的发挥。但物极必反,过多的员工流动则导致了员工的流失,员工流失率高不利于企业项目、工序、工程的实施,影响了组织的稳定,企业也为此付出了高昂的成本。原因是公司把一个新员工培训成老员工,需要花去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尤其是技术性人才的出走,无疑把公司最重要的信息和技术也一同带走。一来给对手带去了竞争砝码,二来却把自己带进了危机区域。原因分析如下:

第一,在几年之前,当地的公司、厂房都比较少,因此大量人员都进XX公司,但是随着企业家的不断增多,各类厂房逐渐兴起,尤其是制衣行业,由于劳动力数量多且廉价,利润相对比较丰厚,都像雨后春笋般崛起,换句话说,企业数量的增多,为劳动力提供选择的余地逐渐变宽,人们更加愿意去一些待遇相对好的公司就业,这样使得原本对XX公司工作不满意的员工跳槽。

第二,当初,XX公司在县里率先提出“五险一金”的待遇政策,由此吸引了不少劳动力,企业生意日益兴旺。但如今,政府政策纷纷出台,要求大中小型企业都要有五险一金。原先只有XX公司有的以吸引劳动力的独特优势,如今已经成了普遍现象,现XX公司与其他行业站在了同一竞争水平上。谁提供的工作平台更高,谁的发展前景更理想,员工更愿意跟谁。

第三,员工被分配到固定的工作岗位后,由于在企业较为家族式管理的大背景下,基层员工几乎没有提升的机会,他们只能永远地进行基本的操作,而无法走上管理者的岗位,他们常常觉得自己是外人,是打工仔,而且自己处处受那些股东的影响与管制,潜能也无法发挥。久而久之,他们选择了放弃与另谋出路。虽然公司是股份制,但很多员工很难拥有公司股份,不能分享公司福利,自身长远利益得不到保障,时间一长,员工往往选择离开。一年下来,员工流失将近一半。尽管公司每年都会招入大批工人,但弥补不了空缺。长期下去,将给公司造成很多不必要的损失。

第四,交通技术的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劳动力都愿意到省外、国外去谋求职业,农村劳动力逐渐减少,不单单是社会上出现“招工难”的现象,就连在临沂,也在上演着这一幕幕场景。为获得这些农村剩余劳动力,一些中小型企业不断刷新工资最高水平的记录,打出待遇条件优越、报酬丰厚的广告,以吸引员工到本公司就业。而原先在XX公司的员工,因为不满薪水上涨慢,待遇较那些中小型企业差,所以愿意另谋高就。

(二)老员工福利待遇较低

公司每年大量的招揽新员工,虽然流失严重,但可以通过不断的人员补充来填补,基层的员工需要基本可以得到满足。但对于一个需要不断研发创新产品的公司来说,科技人员等核心员工十分的紧缺。在“招人难”的大环境下,公司仍往往花重金招一批拥有高技能的新人进来,这类新人的工资比熬了多年的老员工的工资还要高,很多情况下,拥有二三十年的工龄的老员工的工资远远低于刚刚入公司的新员工,而且老员工的价值不断被公司榨取,而其又不能提高自己,最多也只能维持现状,尤其是那些年纪比较大的老员工。老员工几乎没有了晋升加薪的机会,于是老员工难免会有强烈的不满情绪。

面对紧缺的人才竞争市场,利用高薪吸引高端员工的做法无可厚非,但公司往往对新招员工的需求极力满足,而忽视了对老员工的关注。公司想当然地认为,老员工在企业服务期限长了就会对自己死心塌地,不会轻易跳槽,于是,既不积极满足其基本需求,也不主动加工资,更谈不上主动给予一定的奖励。而老员工也觉得去其他公司成本太大,只想安稳点等着退休维持现状,除了继续忍耐目前“没有更好的选择”。但实际上大多老员工在企业里工作很不开心,但也不辞职,往往消极怠工,挫伤了工作积极性,天天混日子,长期以来,不利于公司的进步与发展。

(三)最底层体力劳动工人劳动强度大,社会保障较低

由于公司经济效益良好,每天都会有大量的迎来送往的原料和产品,为了能及时高效的将这些原料入库或成品运出,公司需要雇佣大批的搬运工人、装卸工人等体力劳动者完成这些作业。但是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这些工人往往被要求进行劳动强度过大的劳作,延长工作时间也是常有的事。与公司的其他普通员工相比,这些从事最底层体力劳动的工人工作时长过长,经常一连几天加班,一天连上12个小时,几乎没有节假日,劳动强度过大,且工资待遇与劳动付出不成比例,通常是干最累的活拿最少的工资。同时,体力劳动者的基本社会权益很难以得到保障,虽然会签订劳动合同,但往往只流于纸上形式,一旦体力劳动者的权益出现问题,很难真正通过合法方式得到有效维护。前几年,公司曾出现过装卸工人集体罢工要求提高工资待遇的活动。虽然这次罢工事件最终得到了解决,但这无论对企业还是对劳动者个人而言,都是一件得不偿失的行为,因此,提高体力劳动者待遇水平,保障其合法权益,是公司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四)员工缺乏集体利益意识

公司在创业和发展初期,主要以赚钱为主,在企业管理上重物质轻精神,重企业利益轻社会价值。民营企业的利益分配制度无情地揭示出企业的劳资矛盾。企业的“老板”多数白手起家,对于企业的利益即自己的利益十分看重,对员工采取的多是“少给马吃草,多让马快跑”的薪酬激励制度,公司的绝大部分股本还是掌握在少数的大股东手中,大多数普通员工能够分享的利益很少,这极易导致公司的劳资矛盾。同时,民营企业从企业文化上来讲,多数奉行家亲式文化,企业内部家亲与非家亲往往难以真正融合成一个团队和一个圈子。大多数员工只是感觉自己是在给公司打工,因此很难有工作积极性,对于公司的大小事务,只私下讨论而不真正参与,最终造成员工的凝聚力不强。

三、构建民营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对策思考

在信息化日益发展迅速的时代里,企业之间的竞争无疑就是人才之间的竞争,谁在竞争中拥有尖端人才,谁就能在信息化“战争”中拥有主攻地位,从而最大可能的占据市场份额。在管理过程中,我们要积极采用“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努力探寻建立和谐劳动关系的途径。

(一)建立合理有效的新员工管理机制

为了更好地留住员工,充分发挥其潜能,提高其工作业绩,避免造成不必要的人员和金钱浪费,针对新员工的大量流失问题,我们需要建立一套合理而有效的新员工管理体制。首先,在保证充分磨砺了新员工的毅力并提高身体素质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减轻新员工培训的时间和力量强度;其次,降低新员工入股的门槛,让新员工有更多的机会和希望拥有公司股份,从而调动工作积极性;不仅如此,公司可以建立一套新员工的激励体制。对于新员工,最重要的是进行物质的奖励,同时辅助于必要的精神激励。

(二)制定合理的员工薪酬制度

一个恰当的薪酬体系十分重要,不仅能够以薪酬吸引高端人才的加入,还能激励老员工的继续奋斗。首先,尽量避免新老员工工资差距过大。公司要建立以能力和绩效为基础的薪酬体系,因为能力和绩效是比较显性的,也是比较直观的;另外,福利方面可以适当向老员工倾斜,例如加大工龄补贴和晋升提薪的机会,缩小新老员工的工资差距。同时,工资保密工作要做好。特别是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可以采用工作保密的方式处理。

(三)建立完善的劳动者社会保障体系,保证工人合法利益

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劳动者的就业风险,有利于缓和劳动关系矛盾。一方面,规范劳动合同制度。企业和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可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劳动人民的合法权利,在劳动关系纠纷中为员工提供其法律帮助;其次,切实按照《劳动法》等相关法律的规定,提高体力劳动者的工作待遇,严格控制劳动时间和劳动强度,并设立公司的劳动监察制度,坚持定期检查和不定期监察相结合的原则,确保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四)均衡相对利益,增强员工的凝聚力

如果公司上下从公司最高层领导到最普通员工都能够有共同的利益追求,团结一心,才能共同为公司的更好发展而不懈奋斗。首先,公司能够有意识地逐渐稀释过分集中的股权,将股份更多的发放在普通的员工手中。每个员工都有了与公司有关的利益追求,便可减小或瓦解劳动关系中存在的利益矛盾;其次,企业文化的力量不可小觑。通过各种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内部集体活动,调动员工的参与积极性,将企业所有成员变成拥有同一个目标和价值,尽量缩小老板和员工的距离,营造和谐的企业文化氛围,一心一意促进公司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范源.《我国企业劳动关系优化研究》,2009年.

[2]魏佳琪.《民营企业劳动关系评价指标设计与应用研究》,2009年.

[3]王昊哲.《浅谈民营企业劳动关系的问题、成因及对策建议》,2009年.

[4]陈璐.《和谐劳动关系建设研究》,2010年.

[5]沈斌.《北京市中小企业劳动关系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应用》,2011年.

公益劳动心得体会篇5

关键词:工会;煤层气;组织;地位;作用

中图分类号:D412.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11)020(C)-0126-01

引言:工会最早是诞生于18世纪中叶的英国,以后在其他国家相继建立,并大多争得了合法地位,已经成为了世界性的普遍社会现象。在我们煤层气公司,工会是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保障,也是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有力“靠山”,在整个公司发挥的作用不可忽视,并且不可代替,在公司也有着极高的位置。本文就此对工会在我公司的作用和地位进行浅谈。

一、工会的含义及其诞生背景

工会,或称劳工总会、工人联合会。工会原意是指基于共同利益而自发组织的社会团体。这个共同利益团体诸如为同一雇主工作的员工,在某一产业领域的个人。工会组织成立的主要意图,可以与雇主谈判工资薪水、工作时限和工作条件等。工会组织的产生源于工业革命,当时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赖以为生的农业涌入城市,为城市的工厂雇主打工,而工资低廉而工作环境极为恶劣,在这种环境下,单个的被雇佣者无能为力对付强有力的雇主,从而诱发工潮的产生,导致工会组织的诞生。工会组织是劳动者利益的代表,在现代各种社会组织中,工会是由劳动者组成的特殊的社会组织。工会运动涉及劳动者的经济生活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尤其在劳动关系的形成和变化之中有着重要的影响。工会的存在,也是以劳动者的代表身份,就劳动关系中的矛盾和劳动问题与雇主一方进行交涉,诸如劳动工资、劳动工时、劳动待遇等方面维护劳动者的权益而进行活动的。作为劳动者群体的代表,工会成为市场经济中劳动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劳动力所有者的代表。

二、工会的作用和地位

1、工会的“暖气”职能

工会在公司的作用不可替代,更不可忽视。工会在公司中使得职业道德教育制度化。在主抓经营、服务的同时,兼顾人文关怀,关心职工的生活,给以职工工作温暖,提高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打造团结合作的稳定职工队伍,全方位折射出工会在公司、社会的形象。

2、调动公司职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工会围绕着公司的工作任务、目标,充分发挥工会积极分子的作用,使得工作“热火朝天”,增强公司内部的亲和力和号召力,让职员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提高工作效率。

3、吸取广大职员的智慧星光

工会通过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不断提高公司的号召力、凝聚力、战斗力和影响力,把所有职员的新紧紧连接在一起,奠定坚实的基础。开展集中协商时,要充分听取广大职工的意见和建议及他们的要求,吸取职员的智慧星光,以照耀公司的所有角落。然后,工会要首要解决职员最关心的问题,要解决好职员的利益问题,确定协商的重点,并提前交书面要约于行政方,以吸取广大职员的智慧之光,使得公司变成“智慧之城”。

4、保障公司正常运行

由于工会的支撑,可以让公司对外界更加透明化、公开化、公平化、公正化,提高公司的形象和信誉度,也增加人们对公司的信任度,可以给公司招聘到优秀的人才,给公司的正常高效的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工会的作用与地位在我公司得以体现

1、在工会的“监督”下完成薪酬考核会议

在2010年6月3日,我公司副总经理包顺平在公司会议室主持召开了公司薪酬考核领导小组扩大会。总经理杨世梁,副总经理邓鸢,总工程师张帆,副总工程师宁,各部室负责人王清华、回广助、何坤雄、程丽霞参加了会议。会议就各部室员工职级系数的确定进行了讨论与审查:对个别工作任务繁重、身兼多职的员工进行定级和调整;会议要求与会人员在本会研究通过的公司员工薪酬职级系数明细表上签字通过。这次会议就淋漓尽致的体现工会在我公司的重要作用和极高地位,有力保障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2、工会关心职工的生活,为职工办好实事

工会是职工的“私密”朋友,是职工贴心的“好伙伴”,也是职工的“衣食父母”,对职工在公司的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利益保障作用。近年来,公司一是组织员工参加控股公司及本单位工会组织的各种有益的文体活动,如排球赛、篮球赛、乒乓球赛和各种文艺活动,丰富员工的业余文化生活,陶冶性情,促进员工的身心健康。二是关心员工的疾苦,做到“三必访”,即遇婚丧嫁娶必访、员工生病住院必访、家庭出现矛盾纠纷必访,使员工切实感到集体的关怀和温暖。工会还对困难职工进行补助。2010年,工会工作人员走访慰问家庭生活困难员工、因病住院员工11人次,发放了慰问金7300元,同时,为家有考取院校的员工发放入学补助5000元,使员工切实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增强了工会的凝聚力。

结语:工会是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的重要保障,是劳动者的“衣食父母”。工会以它独特的角色和力量走进公司舞台,关爱职员,经常给人雪中送碳,给以温暖,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确保公司正常高效的运行。

作者单位:贵州盘江煤层气开发利用有限责任公司

参考文献:

[1]戴建荣,夏厚勋.工会在人才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思考[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02).

[2]窦坤泉,刘兴才.试论工会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J].现代经济信息,2010,(18).

公益劳动心得体会篇6

【一】

这次社区服务活动,使我增强了社会职责感和使命感,我也学到了一些处理问题的技巧,与人沟通的技巧,受益匪浅。

学校把社会作为实践的场所,让我们参与社会,在公益劳动的实践中有所启示。启发了我们在公益劳动中寻找能使我们受到教育,有所感悟的亮点,引导我们去了解社会、感受社会。

处于这个时代的我们,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对待一些人际关系和自我评估的方面都有所欠缺。社区服务心得。这次的活动让我觉得自我是另一个雷峰。也让我亲身体会到了劳动的光荣感。这些都促进了我努力改正自身错误,正确认识自我。让我们亲身体会到了劳动的艰辛和劳动穿早世界的真理,抵制了我们轻视劳动和不劳而获的思想的侵蚀,避免了我们构成好逸恶劳的坏习惯。

社区实践活动提高了我们的社会实践潜力。引导了我们接触、了解社会,增强我们的社会职责感和社会适应潜力。更让我们明白了学会独立的重要性。社区服务心得。在竞争如此激烈的这天,对于我们这些出生牛犊的中学生们,独立的培养和社会的洗礼是多么的重要。在这个更新速度超快的这天,如何适应社会也是我们即将面临的困难。对于此刻的我们,越早接触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就意味着我们越能适应它。也同样加强了我们的劳动观念,帮忙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了我们的竞争意识和开拓进取的精神。社区服务不仅仅能造福社会,而且能陶冶情操,美化心灵。而我们也该为了公共利益而自觉自愿地参加劳动,因为那是我们中学生的劳动态度的一个特征。不记报酬也是我们中学生劳动态度的一个特征。我们讲的服务,就是以不记报酬为前提的;那是根据以公共利益而劳动;我们务必为公共利益而劳动,自觉要求进行劳动。用心为社区服务是为社会尽力,是热爱劳动的表现。

参加这类实践活动,对于此刻的高中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一是锻炼我们的实践潜力,这也是这个活动开展的初衷;二是增加学生与外界的交流,使得学生不再死读书,读死书,而是在实践中发现真理的所在;三是让学生们学会感受社会,体验社会,真正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去,让我们自觉地去发现生活中的完美,去感受更广阔的人生。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只是古代读书人的完美意愿,它已经不贴合现代高中生的追求,如今的高中生身在校园,心儿却更加开阔,他们期望自我尽可能早地接触社会,更早地融入丰富多彩的生活。时下,此类活动正逐渐壮大,成为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显然,这种活动已成为一种势不可挡的社会潮流,学生更趋向于全方面发展。

张瑞敏曾说过:“把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刚开始劳动是有点累,但很高兴,有种成就感。就像一群人坐在一齐吃着你做的菜,心里会很幸福高兴。

看到了成绩,也看到了自我存在的不足。我感触深的是万事都不是那么容易的,只有自我不断克服困难才会成功,做事要认真踏实。假如我不去认认真真地做一遍,就发现不了自我的不足。学习也一样“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有自我体验了才会明白。自我付出了多少,就得到多少回报。只有认真做了,才能有所得。透过自我的努力付出,不管结果如何,那个过程自我肯定是受益的。

透过这次社区服务劳动,我明白了许多道理。我想就应是我们在劳动中明白了许多平时不懂的道理。慢慢的长大了,改变自我。劳动中,我明白了许多自我的不足之处。平时,在家的时候爸爸妈妈都把我们当宝一样的伺候,这次我们算是亲身实践了,而且我们都努力的去做了。在曲折中前进,在挫折中成长,相信只要我们细心观察生活,我们每一天都是有收获的,我们总是在进步。

拿着水桶,抹走桌上的尘埃,擦亮窗户。拿起油漆桶,刷走墙上的涂鸦。这一切的一切,仿佛很久没有做过了,趁着寒假,我有体会到了劳动的快乐。

透过此次社区服务,我不但享受了劳动的快乐,而且体验到了为人民服务的满足感。墙上,那些各式各样的涂鸦,硬生生地挂上的图画和bànzhèng,让人看了很不是滋味,环境是靠大家来保护的,但是大家却不以为意。

从中,我还人知到自我就应在有空的时候帮忙家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那就应也是我们必修的功课。我们要帮忙辛苦劳动的父母,在他们感到疲倦时,端上一杯热茶,抚慰他们劳动后的疲惫。我最后了解到了清洁工的辛苦,了解到了环保的不容易,了解到了清洁工认真的精神,瓜子壳、烟头等都是他们劳动的对象。

这次社区服务将会为我以后的劳动做出榜样,让我受益匪浅,也给我以后的学习带给了精神理念:艰苦奋斗。

在此活动中,环保、劳动、奋斗都成了我以后的目标。我相信我也能做到这些。期望它们能在我将来的生活留下最灿烂的一笔。

【二】

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我们作为21世纪大学生,有着较高的文化素质,应当用心参加劳动。胡*主席曾在八荣八耻中明确提出:以辛勤劳动为荣,以服务人民为荣。我班在学校领导之下,用心组织开展社区服务劳动。

我班大部分同学进入部分单位参与志愿服务。进入单位后,我们在单位负责人的分配下,有条不紊地做相关工作。在志愿服务过程中,我们互相合作,互相搭配,争取到达较高的工作效率。看着同学们热情服务、忙碌的样貌,单位负责人对我们做了很高的评价,对我们的服务表示十分的满意。

张瑞敏曾说过:“把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劳动改造人。透过这次社区服务劳动,我明白了许多道理。我想就应是我们在劳动中明白了许多平时不懂的道理。慢慢的长大了,改变自我。劳动中,我明白了许多自我的不足之处。平时,在家的时候爸爸妈妈都把我们当宝一样的伺候,这次我们算是亲身实践了,而且我们都努力的去做了。我们做了将近半天的活,包括拖地、扫地、擦窗等。最后当事情全部完成的时候,我们松了一口气,嘴角露出一丝笑意。刚开始劳动是有点累,但很高兴,有种成就感。就像一群人坐在一齐吃着你做的菜,心里会很幸福高兴。我感触深的是万事都不是那么容易的,只有自我不断克服困难才会成功,做事要认真踏实。假如我不去认认真真地做一遍,就发现不了自我的不足。工作也一样“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有自我体验了才会明白。自我付出了多少,就得到多少回报。只有认真做了,才能有所得。认真学习了,会有好成绩;认真工作了,会有成果。透过自我的努力付出,不管结果如何,那个过程自我肯定是受益的。这次劳动并不是很难,想想父母每一天都要工作,辛苦挣钱供我们读书,而我们只要坐在教室里学习,没有负担,我们没有理由不认真学习。我们就应珍惜眼前

的生活,想到父母小时候连吃都吃不饱,更别说读书,比起父母来,我们幸福多了。或许赚钱这么辛苦,甚至比这样更辛苦。一想到父母,我真的觉得好愧疚。因此,我在心底暗暗的下决心,以后必须要让父母过上幸福快乐的日子。让父母以我为骄傲。

从这次劳动中,我还明白了我们就应尊重和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这样的一次劳动对我的身心都起到了用心的作用,我想不管以后从事什么样的工作都得认真负责,以主人翁的态度来对待,这样所得到的和所收获的经验和价值是值得学习和珍藏一辈子的。

【三】

这次社区服务活动,使我增强了社会职责感和使命感,我也学到了一些处理问题的技巧,与人沟通的技巧,受益匪浅。

学校把社会作为实践的场所,让我们参与社会,在公益劳动的实践中有所启示。启发了我们在公益劳动中寻找能使我们受到教育,有所感悟的亮点,引导我们去了解社会、感受社会。

处于这个时代的我们,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对待一些人际关系和自我评估的方面都有所欠缺。这次的活动让我觉得自我是另一个雷峰。也让我亲身体会到了劳动的光荣感。这些都促进了我努力改正自身错误,正确认识自我。让我们亲身体会到了劳动的艰辛和劳动穿早世界的真理,抵制了我们轻视劳动和不劳而获的思想的侵蚀,避免了我们构成好逸恶劳的坏习惯。

社区实践活动提高了我们的社会实践潜力。引导了我们接触、了解社会,增强我们的社会职责感和社会适应潜力。更让我们明白了学会独立的重要性。在竞争如此激烈的这天,对于我们这些出生牛犊的中学生们,独立的培养和社会的洗礼是多么的重要。在这个更新速度超快的这天,如何适应社会也是我们即将面临的困难。对于此刻的我们,越早接触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就意味着我们越能适应它。也同样加强了我们的劳动观念,帮忙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了我们的竞争意识和开拓进取的精神。社区服务不仅仅能造福社会,而且能陶冶情操,美化心灵。而我们也该为了公共利益而自觉自愿地参加劳动,因为那是我们中学生的劳动态度的一个特征。不记报酬也是我们中学生劳动态度的一个特征。我们讲的服务,就是以不记报酬为前提的;那是根据以公共利益而劳动;我们务必为公共利益而劳动,自觉要求进行劳动。用心为社区服务是为社会尽力,是热爱劳动的表现。

参加这类实践活动,对于此刻的高中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一是锻炼我们的实践潜力,这也是这个活动开展的初衷;二是增加学生与外界的交流,使得学生不再死读书,读死书,而是在实践中发现真理的所在;三是让学生们学会感受社会,体验社会,真正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去,让我们自觉地去发现生活中的完美,去感受更广阔的人生。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只是古代读书人的完美意愿,它已经不贴合现代高中生的追求,如今的高中生身在校园,心儿却更加开阔,他们期望自我尽可能早地接触社会,更早地融入丰富多彩的生活。时下,此类活动正逐渐壮大,成为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显然,这种活动已成为一种势不可挡的社会潮流,学生更趋向于全方面发展。

张瑞敏曾说过:“把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刚开始劳动是有点累,但很高兴,有种成就感。就像一群人坐在一齐吃着你做的菜,心里会很幸福高兴。

看到了成绩,也看到了自我存在的不足。我感触深的是万事都不是那么容易的,只有自我不断克服困难才会成功,做事要认真踏实。假如我不去认认真真地做一遍,就发现不了自我的不足。学习也一样“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有自我体验了才会明白。自我付出了多少,就得到多少回报。只有认真做了,才能有所得。透过自我的努力付出,不管结果如何,那个过程自我肯定是受益的。

公益劳动心得体会篇7

总书记的“体面劳动”论与不久前的“尊严生活”说,都是高层领导重视人权、对国民福祉的庄严承诺。“体面”与“尊严”这两个暖融融的词语既遥相呼应,又相辅相成,充分体现了社会公平和公民权利,激起百姓心底强烈的情感响应。

所谓“体面劳动”,包括劳动者的权利得到保护、有足够的收入、充分的社会保障和足够的工作岗位。应当说,我国法制在保护劳动者权益方面,还是比较全面的。譬如,超时加班、节假日加班等现象,法律是明文禁止的。人们记忆犹新的是,前几年劳动合同法制订过程中,一位跨国企业协会的代表发出了“如果实施这样的法律,我们将撤资”的威胁。立法机关坚决顶住各方面的压力,让法律更多地偏向于劳动者,加大了对企业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堵住了企业的违法渠道,从而为普通劳动者“体面劳动”撑起了法律保护伞。

尽管有了法律的保护,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要实现“体面劳动”,依然步履维艰。劳动者正常的诉求有时还得不到合理和妥善的解决。“开胸验肺”、“跳楼讨薪”、“上吊维权”、矿难、“黑砖窑”……劳动者甚至连基本的权益都无法保障,我们能说劳动者体面了吗?

有关法律明文规定的事项,企业为什么敢公然违反?对此,政府有关部门自然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毋庸讳言,为了追求GDP,追求税收,保住“项目”,地方政府有时不惜牺牲广大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对于一些企业侵害劳动者权益的行为,睁只眼闭只眼,甚至还充当企业的保护伞。有些执法者不仅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还公然执法犯法。曾引起巨大轰动的河南“开胸验肺”事件中,面对受害工人的投诉与维权,相关职能部门不仅没有帮助受害者伸张正义,反而助纣为虐。这其中的“奥秘”,让人深思。

可见,让劳动者“体面劳动”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我们不能单单寄希望于地方政府的自我觉醒,也不能仅仅依靠企业的良心。作为国家权力机关,人大在法律受到挑战的时候,要肩负起自身的责任,在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方面有所作为,敢于作为。

直白地讲,目前很多侵害劳动者权益的行为,就像是“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问题的关键是人大要高度重视,一查到底,直至问题解决。劳动合同法于2008年1月1日实施后,当年全国人大就组织了执法检查,各地人大也相继开展了监督工作。这种有针对性的跟踪监督,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刚刚闭会的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上,常委会组成人员又指出,要切实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提高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率,扩大农民工参保覆盖面,建立农民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将农民工逐步纳入城镇公共服务体系,着力解决他们关注的劳动报酬、劳动条件、社会保障、安全生产、子女就学等实际问题,限期清偿拖欠的农民工工资并坚决防止此类问题的再次发生。这些都表明,人大在保障劳动者“体面劳动”方面还是有很大作为的。目前的问题是,在法律公平的基础上,人大更加需要在维护执法环境的公平公正上体现自己的权威,拿出更大的“手笔”,绝不能让自己顶住压力制定的法律变成了“豆腐法”。

公益劳动心得体会篇8

    所谓农民工权益,是指暂时或长期离开农村土地到城镇从事非农业生产而身份或户籍仍是农民的劳动者,其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与社会等基本权利及其依法获得的利益。农民工权益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被宪法确认并赋予的公民基本权利。这是作为公民所不可缺少的权利。二是农民工作为城镇非农产业的劳动者,还应享有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有关劳动者的权益。因此,以公民基本权利和劳动者的劳动权为核心,是农民工权益保障的根本出发点。

    随着中央与社会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对“农民工”应当予以社会关怀、权利保障的话题越来越多。笔者认为,对于“农民工”这样一个在特定历史时期形成的社会群体多一些人文关怀,无疑对于几乎处于困境的农村进城务工人员会起到雪中送碳的效果;但是,如果农民工的社会地位、法律上的权利得不到保障,从根本上改变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困境却无疑于杯水车薪。从我国法治建设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关键是:为什么“农民工”会成为一个需要社会予以特殊人文关怀的群体?“农民工”的权利得到保障,是一种应然的权利,还是城市对其赐予的恩惠?

    一、农民工权益法律保护的现状

    改革开放后农村率先实行改革,打破了传统集体化生产经营方式,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对农民的束缚逐渐削弱,出现了剩余劳动力。与此同时,沿海开放城市通过大量引进外资获得了飞速发展。寻找出路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涌向迅速发展的新兴城市,成为农民工。在未来的发展中,城镇化、规模化是一个主流方向。“大城市不仅将继续是人居中心和经济增长的极核,而且仍将是知识、技术创新的中心和参与国际竞争的‘航空母舰’。面对繁重的城镇化任务和经济全球化的挑战,我国不仅需要大大增加中小城市的数量,而且需要大大增加大城市的数量。”[1]在这种条件下,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也必然加剧。“按照规模经营的要求,我国实际需要的农业劳动力仅为4,000万至5,000万人。据此测算,在未来20年中,将有3亿左右的农村劳动力流向城镇。若加上需要赡养的人口,则将有4.5至5亿的农村人口转入城镇。2002年我国的城镇化率达到39.1%,比前年提高了1.4个百分点。这意味着当年新进入城镇就业的农村转移劳动力超过1,500万人。” [2]目前,全国农村劳动力到乡以外的地方就业人数在一亿人左右,且平均每年以500万人左右的规模迅速增加。但是,对照《劳动法》的有关要求,当前农民工合法权益法律保护的现状十分堪忧,主要表现在:

    1、劳动合同签订率低。在湖北鄂州汀祖镇,有小铁矿17家,500多名矿工,签了劳动合同的不到一半。去年11月,一名李姓矿工在井下被砸伤,律师和劳动部门前后调查了半个月,才弄清矿工是谁。类此事件,在其他地方也比较普遍。这为雇主逃避责任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2、工资增长缓慢。在我国南方外来劳动力集中的某省,过去10年农民工年工资增长率不足百元。有的地方农民工10年间月收入几乎没有什么变化,甚至还有倒退,“过去在东莞打工,月工资一般600-1000元,如今降到了500-800元。”这么微薄的工资,还被拖欠克扣。2002年全国各地累计拖欠农民工工资达400多亿元,当年劳动监察部门仅追回14亿元。许多农民工辛辛苦苦干一年,连过年回家的钱也得不到,更不用谈养家糊口了。

    3、培训参加率低。杨叶乡某厂的50名技术工人,只有10人有资格证书,培训率仅为20%;有的根本就不对农民工进行培训。

    4、安全防护措施差。汉口永清片一民工在拆迁旧房时,被水泥楼板砸中头部,不治身亡。据该工地工头姚安友介绍,去年11月,该工地就曾发生了起事故,造成两死一重伤。

    5、劳动时间被无限延长。在不太规范的中小企业打工的农民工基本没有休息权的概念,每天平均工作时间在10小时以上。如一家生产季节性产品的小厂,本小利大,产品畅销时为扩大生产量,农民工工作长达十五六个小时甚至十七八个小时。

    6、社会福利和保险无着落。按照规定,用人单位要向劳动保障部门支付每人一年1000元的社会福利保险金。为了不出这笔钱,有人就瞒报、少报人数。如某镇容器厂,实际用工120个,但向劳动部门只报20个,社会福利保险金的缴纳仅为1/6。

    7、乱收费现象严重。城市政府为自身管理利益出发,对农民工的进城设置了种种制度上的障碍,主要是各种各样的乱收费,如暂住费、卫生费、治安费等。例如,南京市政府于2002年取消了针对农民工的7项行政性收费,其中仅暂住人口管理服务费、就业调节金和就业管理费三项金额就达4500万元之巨,从中可见农民工面对收费承担了何种巨大的压力。

    二、农民工权益受损的原因

    当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农民工权益保障受损和缺失的现象,原因大体有以下几方面:

    1、不足的立法制度供给。第一,缺少保护的基点和制度支撑。导致农民工权益的法益缺位、权利受损、救济不畅,表面上是现行法律政策的问题,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作为限制公民流动的户籍制度的合法存在。没有法律保障下的迁徙自由,使农民工成为城市中的二等公民。农民工即便进入城镇,其择居权、就业权、受教育权、社会保障权等也存在诸多限制。第二,法律条文的制定过于原则,缺乏可操作性。由于《劳动法》规定的过于原则给执法带来很大的困难,也使劳动法的许多规定难以落到实处。有关违反《劳动法》行为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偏轻,对违法行为惩处不够严厉,使《劳动法》在许多严重违法行为面前显得执行不力。第三,从法律体系上来看,目前尚未形成种类齐全、层次分明、结构严谨和协调统一的法律体系。由于与《劳动法》配套的法律法规的欠缺,涉及到劳动关系运行的重要领域尚无相关的法律法规予以明确规范,导致劳动者权利受损后寻求救济困难重重。

    2、无为的行政执法手段。首先,执法体系的城市主位倾向使一些城市将农民工仅仅当作劳动力,而不是城市社会的一员,个别地方政府甚至制定出侵犯农民工合法权益的政策,对农民工流动、进城就业实行限制。近几年,情况虽有好转,但在一些地区和某些环节仍然存在问题。其次,在执法过程中,一些行政机关存在“行政不作为”问题,即当出现侵犯农民工权益问题时,往往尽不到依法查处的职责,更少有事先预警机制,甚至自身的一些行政行为也在侵犯着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3、阻滞的司法救济渠道。司法保护是农民工权益实现的最后保障手段。但目前我国农民工权益的司法保护却存在诸多弊端,不能很好地发挥其保障功能。其一,劳动争议“先裁后审”的体制越来越不适应争议处理的需要。其二,劳动争议案件属民事案件范畴,适用《民事诉讼法》有关“谁主张谁举证”的诉讼原则,而农民工大多数文化素质不高,取证、质证能力有限,使农民工无法举证或举证无力。其三,法律援助手段乏力。

    4、缺位的工会维权组织。农民工权益之所以被侵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农民工权益代表主体缺失。农民工由于缺少一个真正代表自己利益、能为自己争取并维护自身权益的组织,使得农民工权益保护中话语权较小。目前我国各类企业的工会只有少数农民工得以加入,大多数农民工并未被发展入会。正因为缺乏有效的组织,农民工在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往往各谋其策,各行其是,一盘散沙,难以形成维权合力。

    农民工合法权益得不到法律的及时和强有力地保护,所产生的后果是十分严重的:农民的不满情绪在增长。当前进城打工的基本上是青年农民,他们民主意识和反抗意识强,对社会不公平的忍耐性差,思想上容易走上极端。农民怨言:在家里没有出路,而进城又无门路,干的是脏、累、险的活,受到的却是歧视待遇;遇到困难没人管,打官司又没有钱。甚至有人公然地说:“我们的生命本来就像垃圾一样,生不如死,不如轰轰烈烈干一场。”2000年发生的震惊全国的湖南常德张君案就是一个典型案例。这不能不要求我们的政府引起高度的重视与警惕!

    三、维护农民工权益的对策

    应当看到,农民工权益保障缺失背后潜伏着巨大的社会隐患。越来越多的农民工除关心自身经济利益外,开始关注社会公平,关注自己的社会地位,甚至关注民主权利。农民工追求平等就业、分配公平和合理分享经济发展成果的愿望日益强烈,必然带来由过去单纯追求经济收益向追求安居乐业转变。可见,建立起公平对待农民工的法律法规政策体系,已是国家和社会不容回避的、也必须尽快解决的、且关涉社稷民生的大事业。

    (一)立法保护——加快制度创新。

    首先要改革户籍制度,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就业体系。当前,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已成为农民进城的一道门槛,户籍世袭制度不仅限制了农民自由迁徙的权利,也使农民失去了平等就业的机会和享受社会保障的权利。因此,要改革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打破城乡壁垒,使各种生产要素自由流动,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就业体系。要将农民就业纳入整个社会就业体系通盘考虑,有关部门要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创造良好的体制环境,如以居住地登记制度或身份证管理制度替代户籍管理制度,把进城农民的职业培训、子女教育、劳动保障、社会保障以及其他公共服务纳入正常的财政预算等,清理针对农民在城镇就业、上学、医疗等方面的歧视性政策等,让农民逐步融入城市。

    其次是构建完善的劳动法律体系。现行《劳动法》对农民工权益的一些规定相当笼统与原则,可操作性不强,从而给有些用人单位留下可乘之机。解决的途径就是在具体的劳动立法中加以细化。其中如下几方面迫切需要解决:一是尽快制定《反就业歧视法》,明确禁止包括劳动力城乡歧视在内的一切与能力无关的就业差别待遇,保证农民工平等的就业权。二是加快制定《劳动合同法》、《集体合同法》,强化农民工利益的形式保障和手段保障。三是抓紧制定《工资支付条例》,建立企业欠薪保障基金制度。四是尽早制定《社会保障法》,将农民工的社会保障纳入城市社会保障的范畴。

    (二)执法保护——制约行政权力。

    要确立对政府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违法行使或者不行使公权力的行为造成的后果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的制度。我国法律对行政权力制约的乏力,造成一些人滥用行政权力,行政工作人员侵犯农民工权益而得不到应有的法律制裁。因此必须明确监督主体的职责和权限,建立严格而科学的执法监督机制。

    要加强劳动监察部门在人力、物力、财力、技术等方面的配备和支持,加强劳动处罚力度。劳动行政部门执法不力是导致农民工权益问题不断的重要因素。所以,应加大劳动执法力度,明确劳动部门的责任并赋予其强制执行权。

    (三)司法保护——确立司法特护制度。

    设立劳动法院或劳动法庭专事劳动审判。借鉴国外劳动争议司法机构的做法,设立由专业法官和兼职法官组成的特别劳动法院或劳动法庭,按照特殊的劳动诉讼程序处理劳动争议案件。劳动法律关系有其明显的特殊性,劳动关系不同于平等主体之间发生的民事关系,劳动关系双方是管理与被管理、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因此,用民事程序解决劳动争议并不恰当。建立专门劳动法院或劳动法庭有利于提高法院处理案件的专门化程度。同时加快案件审理的节奏,缩短案件审理周期,逐步建立相关案件的快速裁判机制。

    规定较为特殊的劳动争议处理程序。与民事、行政诉讼程序不同,劳动争议诉讼程序有其特殊性,因此,应在现有的诉讼制度基础上制定特殊的规则。第一,改变现有的“先仲裁,后诉讼”的制度,建立类似商事仲裁的“或裁或审”制度,以便节约成本,提高解决劳动争议的效率。第二,扩大劳动争议举证责任倒置的适用范围,加重在各种资源上均占优势的用人单位举证责任。第三,在诉讼费用的承担上,以法定方式明确规定农民工劳动争议案件一律缓交案件受理费、申请执行费,改由判决时由败诉方一并承担。尽量降低农民工获得司法救济的门槛,从而降低诉讼成本,使农民工能够切实、方便、快捷、经济地获取公正的司法保护。

    搭建法律援助通道。解决农民工权益的法律援助,需要政府和社会组织共同承担。第一,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要成立专门的农民工法律援助中心,给农民工更多的事前法律援助。第二,政府要为农民工维权提供财力保障。第三,建立公益基金等民间慈善团体。通过广泛的社会捐助,解决法律援助资金不足问题。第四,各类法律援助机构应当简化手续,及时受理农民工的申请,支持农民工权益的司法救济行为。

    (四)组织保护——完善维权组织。

    在农民工权益保护中,必须增加农民工的自治组织和博弈能力。首先是工会保护,由于工会是保护工人阶级利益的合法组织机构,而农民工属于半工半农的身份,也由于他们的权益受损主要发生在工作场所,可以试行将农民工的权益保护纳入工会组织的保护之下。同时修订现行《工会法》,使工会真正成为农民工的代言人。其次是建立专门的农民工协会,从而实现农民工享有自己的利益代言人及其强有力的组织保证体。农民工协会主要由当地政府拨款,用人单位在农民工的工资中按比例上交一部分经费,建立一个类似于消费者协会的民间组织,专门负责对本地区的农民工被侵权事件的咨询和调解。

上一篇:电力安全生产心得体会范文 下一篇:煤矿事故案例心得体会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