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心得体会范文

时间:2023-11-04 14:16:34

公益心得体会

公益心得体会篇1

2015年11月7日,公司精益项目小组在公司副总陈明学的带领下前往东风汽车总公司进行了参观考察学习活动。由于参观准备和计划充分,并得到公司领导的重视,整个考察活动取得圆满成功。在考察中,我学到了新的知识,我看到了新的工艺、增长了见识,提高了认识水平。

东风汽车公司的前身是1969年开始建设,1975年正式投产的第二汽车制造厂中重型商用车制造业务,2003年东风汽车公司与日本日产汽车公司合资组建中国汽车行业最大的合资公司——东风汽车有限公司后,东风汽车公司原中重型商用车资产及业务全部进入东风汽车有限公司,成为东风汽车有限公司中重型商用车事业部。 2009年7月,东风商用车公司了以"DFCV-863振兴计划"(2009-2012)为核心的中期事业发展规划。其主要内容是:到2012年,公司本部实现东风天龙系列销售8万辆以上东风天锦 系列销售6万辆以上,成功打造dCi11、EQ4H、EQX7等3个自主品牌的发动机,销售收入将达到293亿元。通过"863振兴计划"的实施,东风商 用车公司将达成"中国第一,世界前三"的第一阶段事业计划目标,即:把东风商用车做成中国第一品牌,使东风的品牌价值和市场份额保持国内第一,并实现国内 领先的收益率。以此为基础,到2015年,把东风商用车做成亚洲第一品牌;到2025年,实现"世界前三"的品牌目标,东风商用车批量进入世界成熟市场, 创造全球领先的收益率和品牌价值。

为了完成“863振兴计划”提出的目标,东风商用车公司制订了涵盖了商品规划、技术研发、国内 外营销、动力总成等在内的十大措施。这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东风商用车的动力总成目标,其已确定到2013年内制发动机装车比例达到40%以上,动力总成系统对经营绩效贡献度达到27%以上。这意味着不久东风商用车也许将建立自己的包括车桥、发动机、变速箱在内的动力总成公司。此外,在国内营销网络上,东风商用车将以营销创新的方式确保2013年本部国内销量达到12万辆。提升网络营销力方面,东风商用车计划到2016年增加网点105家,网络总量达到 386家,单店年销量由目前的180辆增加到420辆。

听着东风商用车事业部长铿锵有力的介绍,一幅幅宏伟的东风蓝图逐渐在我们眼前清晰起来,对进一步深入了解东风公司的企业文化,管理制度更是充满了期待。

洁净的环境,精细化的管理,规范化的工作流程,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忙中有序、一丝不苟的工作精神,在这里你感觉不到热火朝天的忙碌,在这里你体会不到烟尘滚滚的生产现场,在这里你甚至可以看到清新翠绿的小岛,在这里你还可以在现代化的流水生产线边上看到整洁干净的自助售货区,这就是东风公司装配厂给我们留下的第一印象。

在装配车间的班组办公室,墙上一幅幅工作流程图组成了东风公司精密的生产工艺,流程化的生产工序,人性化的班组建设制度引起了参观学员的浓厚兴趣,大家争相询问,东风公司的班长也非常热情详细的解答了我们的问题,交流不断深入渐入佳境。我也慢慢懂得精益生产的精髓,原来精益生产方式是一种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企业所占用的资源和降低企业管理和营运成本为主要目标的生产方式。精益生产方式的理论框架包含“一个目标”、“两大支柱”和“一大基础”。“一个目标”是低成本、高效率、高质量地进行生产,最大限度地使顾客满意。“两大支柱”是准时化与人员自主化。“一大基础”是指改善。改善是精益生产的基础,可以说没有改善就没有精益生产。

顺着生产流水线的工艺流程,我们来到了最后一道工序,千万个零散不一的零件经过严密的流水生产线变成了一台崭新雄武的整车,东风公司的装配工人正在仔细检查所有细节,随着一阵悦耳滂湃的发动声,一台组装合格的整车徐徐驶出生产线,用明亮的鸣笛向辛勤的东风工人表示敬意,向我们宣告它的诞生。

经过对东风公司装配现场的参观学习,大家更是迫不及待的想要了解创造东风奇迹的东风文化,东风理念。紧接着的环节就是课题研究的面对面交流,我们可以按照各自课题方向与东风公司相关职能部门进行针对性的互动。通过深层次的交流,我们对东风公司精益文化体系、人力资源体系及企业文化体系的建设和完善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东风公司在发展过程中勇于创新,勇于挑战的精神表示深深的认同和敬佩,特别是在与日产公司合作过程中如何将不同企业文化融合到一起给我们的企业文化构建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经验。

公益心得体会篇2

中国的传统民间艺术自古便承载着我国人民朴实的传统道德意识,因此,中国网络电视台的全国网络公益广告制作中心在长期制作公益广告的过程中,逐渐邀集国内业界专家、知名艺术家、非遗传承人和优秀民间艺人,汇集一处,中国网络电视台公益广告中心艺术委员会也就应运而生了。

正能量的传播源

互联网从出生的那一天起,就承载着传播信息的作用,这也让在其上活跃着的组织都带有了一些媒体属性,广告也就因此成为互联网企业营收的主要手段。而依傍着互联网迅捷的传播速度,各种理念、思想、主义也都快速地传播着。在此基础上,公益广告在这一领域也悄然兴起,让社会的正能量得到更加迅速的传播。

2013年1月,中央部、中央文明办、中央外宣办等7部委联合下发《关于深入开展“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宣传的意见》(文明办[2013]1号),按照意见要求,中国网络电视台成立全国网络公益广告制作中心,牵头设计制作“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作品并在全社会范围内刊播。

到10月25日,由中国网络电视台发起的公益广告创作组织公益广告艺术委员会最终在京成立。其希望在于可以汇聚公益广告的创作力量,为民众带来更多公益广告作品,并能为公益广告的制作提供理论支持和行业指导,确保公益广告作品能够最大程度地体现“中国精神、中国形象、中国文化、中国表达”的创作主旨。

通过网络,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防止水土流失、停止吸烟、低碳生活、节约能源等社会广泛关注的理念,都获得了广泛的关注,而既有的网络形式也获得充分发挥。视频作为最容易理解的形式其功能得到最充分的发挥,诸如社交网络等流行的网络形式也让公益意识更好地广而告之,而同时借助艺术的形式,公益道德的美则得到了更好的体现,让受众有更鲜明的感性认识。

在公益广告艺术委员会成立仪式上,各位民间手工艺人各显神通,表现出了各自的特色,而相同的是其间洋溢的公益意识。名博沙龙主席一清、泥人张彩塑高级工艺美术师林钢与主持人欧阳夏丹、任鲁豫一起,再现了《我的梦·中国梦》公益广告作品的创作过程。著名文艺大师丰子恺先生的外孙宋雪君先生、著名广告所人莫康孙先生都在现在共同探讨了公益广告内涵的传统文化与情感底蕴。一位来自关公故里山西运城的剪纸艺人更带来了带来其数年磨一剑做出的关公生平剪纸,关公生平历历在目,图下文字一字一句都是工工整整地用剪刀剪出,展现了中国传统手工艺术的独特魅力。

传统精神与现念

在制作和刊播公益广告的过程中,全国网络公益广告制作中心创造性地将年画、彩塑、剪纸、农民画等中国优秀民间艺术形式运用到公益广告中,创作出了一大批用富有中国特色,清新别致,引起国人共鸣的优秀作品,也得到了中央领导同志的高度肯定和社会各界高度认同。

全国网络公益广告制作中心在长期经验中愈发认识到,要深入开展“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制作和刊播,进一步提高公益广告的创作水平,就必须广泛邀请业界专家、知名艺术家、非遗传承人和优秀民间艺人等加入,组成智囊团,成为核心创作力量,为公益广告创作和传播提供强有力的支持,确保公益广告作品能够最大程度地体现“中国精神、中国形象、中国文化、中国表达”的创作主旨,更好的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并为宣传和保护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出贡献。因此,中国网络电视台公益广告中心艺术委员会应运而生。

在著名作家冯骥才担任顾问的这份委员会名单上,我们可以看到来自陕西、河南等地的农民画家,也可以看到各地的民间剪纸艺人、天津泥人张的美术师,也有著名漫画家丰子恺的外孙,这是央视网4月底至今在各地深入调查,汇集天津杨柳青年画、天津泥人张彩塑、河北邱县农民漫画、上海徐汇皮影戏、上海金山农民画、浙江嘉兴秀洲农民画、陕西户县农民画、河北蔚县剪纸、河北武强年画、山西运城剪纸、江苏苏州桃花坞年画、山东潍坊杨家埠木板画、河南开封朱仙镇年画、四川绵竹年画、山西临汾葫芦画、山西临汾郑家剪纸、河南舞阳年画、江苏无锡惠山泥人、上海丰子恺漫画、天津蓟县雕塑、哈尔滨阿城版画等36个地区的8种艺术门类,并最终融会贯通,将之运用于公益广告创作,中国的传统艺术与现代公益得到相互贯通,通过网络这一载体,得以发挥广大。

据悉,公益广告艺术委员会将采用分批聘请的方式,逐渐云集具有社会影响力和权威性的艺术家、民间艺人、广告专家学者、导演、文学家、评论家、书法家、作曲家等加入其中,共同参与精品公益广告创作,同时对公益广告作品进行评审和研讨,为公益广告的创作和传播建言献策。仪式上,首批聘请的50位艺委会委员接受了荣誉聘书。中国网络电视台总经理、公益广告艺术委员会主任汪文斌表示,公益广告艺术委员会的成立,让公益广告创作有了固定的阵地,有了坚实的组织保障,中国彩塑公益广告创作必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内容才是王道

据悉,公益广告艺术委员主要职责有:聘请相关艺术家、文化大家、广告专家、非遗传承人、优秀民间艺术家成为艺委会专家成员,并授予荣誉聘书;邀请艺委会专家成员定期召开内容策划会,对公益广告的创作和传播建言献策,或就某个选题进行指导并参与创作,对公益广告作品评审和研讨,并提供理论支持;不定期举办公益广告创作主题的讲座、公益广告主题培训、艺术研讨会,提升对公益广告的鉴赏力和创作力,促进艺委会的发展和活力;促进与政府有关部门、各文化艺术单位及社会各界的密切合作,从而提升中国公益广告的影响力和品牌价值等。

今年以来,全国网络公益广告制作中心以“中国精神、中国形象、中国文化、中国表达”为创作主旨,采用36个地区的8种民间艺术为素材,通过平面、手机、展板、围挡、LED、遵德守礼引导牌六类36种规格共3400多个公益广告作品。6月18日,全国网络公益广告作品通稿库建立,提供平面通稿及视频作品下载服务。通稿库收录了平面公益广告精品近2000幅,视频公益广告精品72支,无偿提供给全国360多个城市和300家媒体使用。

网络公益广告制作团队也表示,下一步,将继续扩大公益广告艺委会规模,不断提高公益广告创作水平的同时,全国网络公益广告制作中心计划在全国选择一百个城市,建设全国联网的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平台,将公益广告创作与传播精品化、系统化、组织化、常态化。

公益心得体会篇3

在国内,由于公益事业尚处于萌芽起步期,因此人们对公益的概念尚未深入渗透,更多人把对公益事业的理解停滞在“慈善”这个层面。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把慈善和公益基本等同起来,事实上,慈善和公益本身有着较大的差别。

其实,公益和慈善是属于两个不同维度的概念。公益更多强调的是公共利益,公共利益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物,人与自然等之间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而言,慈善更多的是形容强弱(相对而言)之间的,一种发乎自我修养、起源怜悯之心的行为。

可以说,公益是全民的。公益事业是人人都可以参与的,以解决社会问题为主要目标,为了公共利益的一种“不以追求利润”为目标的社会活动。一个国家公益事业的发展水平可以部分反映出这个国家的全民素质水平的高低。

慈善是属于成功者(强势群体)的。作为“慈善”行为的主体,本身更多是属于在社会活动中获得较大利益,基于一种自我修养或内心需要而作出的“强者”对“弱者”的帮扶、施舍(此处施舍不含任何贬义)。一个国家的慈善事业的发展水平可以部分反映出这个国家的精英文化的状态。

专家指出,公益的产生起源于政府和企业解决不了的社会问题,公益行为是出于一种追求正义的心理进行的追求社会分配更合理的目标;公益考虑的范围要比慈善宽泛很多,符合“功利主义”的某些特征。为的是整个社会的公平正义,考虑的是整个社会的平衡发展;公益更多是一种组织行为,提倡用全民参与的方式解决某些政府或企业无法解决的问题;公益行为的产生,除了爱心之外,还需要有一定的知识结构作为支撑,相对慈善而言,可谓大善。

慈善是一种起源于爱心,出于怜悯心理进行的施舍行为,是社会的高道德标准;

慈善最典型的代表行为是古代遇到灾难的时候地主乡绅的“粥棚”行为,很典型是一种强者对弱者的施舍表现;慈善某种意义上而言,是一部分在现有社会体制中,既得利益者出于自我修养或者是为了更有效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而作出的一种行为(在古代,由于信息的不完全,若某个局部区域灾荒态势太严重,就有可能产生所谓的“暴乱”,地主乡绅的利益将得不到保障);慈善是一种不为解决问题为目的的爱心行为。慈善在一定程度而言,更强调的是个人修为,一般来说,是一种个体或小群体行为,组织效率较低。

由此可见,慈善,善的是自我;公益,善的是大我。

全民公益时代来临

公益事业是最适合“众包模式”的行业,可以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受益的高效生态圈。这其中,我们要做到三点,即利益共同体共识――告诉别人你应该为这些利益共同体付出。这是公益行为劝募过程中的第一要务,将“捐赠人”与“受助人”进行利益圈绑定,要让“捐赠人”认为自己和“受助人”是同一利益群体;社会需求共识――告诉别人要怎样付出;担当者共识――告诉捐赠人,你也应该付出。从“三个共识”可以看出,公益事业的发展,有利于消减人类个体的极端自私的属性,利益共同意识、社会需求意识、担当者意识的普及,将对“改造人性”起到重大的作用。

传统的公益的模式,虽然也强调“授人以渔”,帮助穷人自力更生,但是其程序不外乎先有人不论以什么手段大量积累财富,然后再捐出来做公益。新的模式旨在从一开始就把资本引向对社会有益的事业,一些“既得利益”精英的觉醒,他们推动的一场深刻的变革悄然进行,政、商、知识界、媒体以及平民联合推动的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改革,即鼓励社会各界开展微公益活动。鼓励社会各界以各类社会救助对象为重点,依托网络平台,广泛开展扶贫济困、赈灾救孤、扶老助残、助学助医等微公益活动。同时,发挥微公益网络捐赠的优势,设计方便、快捷、安全的捐赠流程,方便群众开展微公益捐赠,激励人人参与公益,实现微公益“以微薄之力、让世界更美”的公益目标。

点滴行动,汇爱成海。越来越多的公益组织开始推出小额捐款及力所能及的活动拓展公益事业。如招商银行联合多家公益机构推出的小额月度捐赠计划,客户可通过招商银行手机银行或网上银行捐赠1元、11元、111元或日捐1元(每月30元)给壹基金;“壹家人月捐”倡导每人每天1点爱,壹家人互相关爱、彼此关怀的公益互动模式,即“每1人+每1天+每1元=爱的365天”。客户善款将用于支持壹基金在“儿童关怀与发展”“灾害救助”和“公益支持与创新”3大领域的行动。

世界的改变不是少数人做了许多,而是每个人都做了一点点。我们应该倡导人人公益,践行可持续公益路径;鼓励更多的人加入公益大家庭,世界因为您的加入而变得更加美好。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对于公益,每个人的理解不尽相同。有人认为,做公益就是捐款和捐物。其实不然,公益的形式有很多种。崔永元认为,公益的方式有很多种,但不能将公益当成好人好事,它只是一个人所选择的一种生活方式。而“中国首善”曹德旺则认为,做公益只是手段,不是目的,只有达到和谐,人与人友好相处,大家一起才开心,这才是最终目的。

姚晨于2013年升任联合国难民署中国区亲善大使。她的工作就是探访难民营,给难民带去希望,同时也让人们认识战争对人的摧残,感受战争的残酷;陈坤的公益项目叫“行走的力量”。该项目是通过行走的方式,让参与者在枯燥、陌生的环境里跟自己的内心待在一起,这是为数不多的一种心灵公益项目。它可以让我们放缓生活的节奏,在行走中提升自己,静下心来思考,重新发现自己。

万通集团董事局主席冯仑曾经指出,只为追求财富而活着是可悲的。中国的企业家为什么没有国外的企业家那么热心公益事业?中国的企业大多都发展10多年,对他们而言,第一个目标(追求更多财富)还没有达到,所以他们不会考虑新的追求。但实际上,为了追求财富而活着,是很可悲的。我相信再过10年,中国会有更多的成功的企业家,将自己的财富用于社会公益事业。

企业在创造利润最大化的同时,还要承担对员工、对消费者、对社区和环境的社会责任,包括遵守商业道德、生产安全、职业健康、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以及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支持慈善事业、捐助社会公益、保护弱势群体等等。而中国企业的社会责任,还应与“和谐社会、以人为本、主流高端”等有机结合起来。

农夫山泉承诺从出售的每瓶矿泉水中拿出1分钱捐助失学儿童。负责人强调它是企业发展后主动回报社会的一种崇高追求,是企业通过自由决定的商业实践以及社会资源的捐献来改善社会福利的一种承诺。

公益心得体会篇4

关键词:公益营销 政策法规 社会组织

公益营销,也称慈善营销、善因营销,是以关心社会公益事业为出发点,自行或通过与公益性社会组织合作,将企业发展与公益事业发展相结合,在为相关事业进行捐赠、资助其发展的同时,达到提高产品销售额、实现企业利润、改善企业社会形象的目的。随着宁波市“创建和谐企业”工作的进一步推进,整个社会对企业社会责任感的要求越来越高。公益营销作为一种既展示企业社会责任感、又能拉近与市场情感距离的策略手段,正在得到越来越多宁波企业的重视。同时,公益营销作为一种策略手段,其策略实施的动机及其实施效果要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在众多的外部影响因素中,整个社会的公益事业发展水平、相关领域的政策法规、公益性社会组织的服务水平及其公信力对企业公益营销的影响比较明显,下面从上述几个方面分析宁波企业公益营销的外部环境。

1 宁波公益事业发展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

一个城市的公益事业发展水平,综合反映出当地民众、企业对待公益事业的态度和参与程度;反映出公益性社会组织、政府对待公益事业的重视程度和管理水平。在一个人人慈善、政府重视、公益性社会团体工作得力的环境中,企业的公益热情更容易被调动起来。

由民政部主管的中民慈善捐助信息中心,从2011年开始,按照规模、结构、贡献、可持续性等四个维度,从社会捐赠、慈善组织、慈善项目、志愿服务、政府支持、慈善文化6个方面设计了30个指标,对各城市公益慈善事业发展状况进行综合考量,被称为“城市爱心GDP”的“中国城市公益慈善指数”。从该中心的两届“中国城市公益慈善指数”来看,宁波公益事业的发展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

2011年的首届“中国城市公益慈善指数”显示,在参与调查的50家城市中,宁波是达到七星级的11个城市之一。其中,慈善文化指数排名第二,仅次于厦门。2012年的第二届“中国城市公益慈善指数”,全国共363个城市提交了本市慈善事业发展情况数据,获得七星级的城市有27个,宁波蝉联“七星级城市”。其中,宁波捐赠指数与其他五个城市并列第一,项目指数排名第三。

2 全国范围公益领域的政策法规趋于完善

完善的政策法规对于规范相关主体的公益活动资格、活动范围、活动流程、营造公平规范的公益事业发展环境非常重要。目前,我国涉及公益慈善事业的法律法规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救灾捐赠管理暂行办法》、《红十字会法》、《社团登记管理条例》、《基金会管理条例》、《关于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有关问题的通知》、《企业所得税法》、《个人所得税条例实施细则》等,我国已初步建立起了促进慈善事业发展的法律法规框架。目前,《慈善法》的起草工作已进入重要阶段。另外,各省市已陆续出台或正研究出台地方性的慈善事业促进条例。

在上述法律法规中,直接影响企业公益营销成本分析的是《企业所得税法》、《关于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有关问题的通知》。这两部法规规定:对企业通过具有公益性捐赠所得税税前扣除资格的社会团体发生的公益性捐赠支出,在年度利润总额12%以内的部分,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3 宁波出台了促进公益事业发展的系列举措

3.1 出台《宁波市慈善事业促进条例》 《宁波市慈善事业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于2011年10月1日起开始施行,《条例》的出台创我国副省级城市风气之先。在该《条例》中,与企业有关的奖励与扶持政策包括:①建立表彰奖励制度。《条例》第36条规定:市和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建立表彰奖励制度,促进慈善事业发展。市人民政府设立“宁波慈善奖”,对慈善事业发展做出贡献、社会影响较大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予以表彰。②相关政策支持与优惠措施。《条例》第38条规定: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开展慈善活动,兴办慈善实体,可以依法享受建设用地、税费、金融等优惠政策和资金补助。对慈善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企业,市和县(市)区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对企业发展提供支持和优惠。③落实税收优惠政策。《条例》第39条规定: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捐赠财产用于慈善事业,依照国家规定享受税收优惠。税务部门应当依据捐赠专用收据及时办理税收优惠,方便和简化办理手续。

3.2 定期举办各类“慈善奖” 目前,宁波已于2009年和2011年举办两次“宁波慈善奖”,先后有47家(未排除二次获奖的情况)企业荣获机构奖或组织奖,38位(未排除二次获奖的情况)企业家获个人奖,另有6家公司、10位企业家获特别荣誉奖,一位企业家获慈善事业贡献奖。除此之外,宁波各区、各级慈善总会另设有各类慈善奖,冠名为“XX区慈善奖”、“最具爱心捐赠企业”、“慈善之星”、“慈善楷模”等。这些评奖活动既是对企业(家)积极参与公益活动的充分肯定和褒奖,也是对慈善文化、慈善行为、慈善榜样的极好宣传,能很好地引导更多的企业(家)参与到公益事业中来。

3.3 推行《宁波市企业社会评价准则》 2012年,宁波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出台了《宁波市企业社会评价准则》,制定了《宁波市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倡导企业创建“和谐企业”,争做“最具社会责任感企业”。

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共有5项一级指标、39项二级指标,满分为1000分,其中企业发展占120分,劳动关系占450分,环境关系占140分,社会关系160分,企业文化130分。在“社会关系”指标体系中,有一项二级指标为“道德与慈善”,分值为40分。虽然“道德与慈善”在整个指标体系中所占的比重不高,仅为4%,但该项指标的设立对于引导和监督企业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具有重要的作用。

3.4 积极支持公益性社会组织的发展 ①出台政策降低公益性社会组织登记门槛。宁波的社会组织培育管理工作走在全国前列。2012年10月出台的《关于公益类社会组织直接登记的若干意见(试行)》(以下简称《意见》)不仅允许符合直接登记范围和法定设立条件但找不到业务主管单位的社会组织直接登记,同时对符合直接登记条件的慈善类社会组织降低了登记准入门槛,在注册资金、住所场地一时无法达到法定要求条件的社会组织可以申请减免。《意见》的出台将一批“无证经营的”社会组织合法化,同时也将带动宁波公益类社会组织在数量和结构方面的变化,为企业公益营销提供更多可供选择的合作伙伴。②通过公益创投方式支持社会组织发展公益项目。2010年,海曙区、鄞州区在宁波市率先推出了公益创投。所谓公益创投,就是借鉴企业“孵化”和风险投资的方式,由政府出资,对社会组织的公益项目、公益活动给予专项支持或扶持。2011年,宁波市各县(市)区有300多个社会组织在实施公益项目中获得了政府公益创投金的支持,总金额达800多万元。在政策和资金的支持下,宁波市公益创投事业蓬勃发展,使宁波市的社会组织数目大增,至2011年年底达到平均每个社区14个,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社会组织的发展壮大,将为宁波企业的公益营销提供更多合富有公益项目运作经验的优质合作伙伴。

3.5 成立宁波市公益服务促进中心 宁波市公益服务促进中心成立于2012年7月,为非营利性机构,旨在为公益参与者提供全方位专业服务。中心作为一个公益服务平台,采取“公益创投”方式,以项目为载体,主要通过项目征集、项目分类、项目、项目认购、项目招投标、项目实施、项目评估、项目激励等环节汇聚公益服务需求、公益服务资助、公益服务生产等多方的公益服务力量,满足差异化的公益服务需求,在社会公益服务领域建立起多元、透明、竞争、专业的资源配置机制,推动和实现公共服务效益的最大化。在与企业合作开展公益营销方面,该中心已经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成立之初,即为宁波手机卖场“迪信通”量身定制了一个“人人公益”项目。

4 宁波公益类社会组织发展情况

纵观国内外企业实施的经典公益营销案例,其背后都有一个优秀的公益性社会组织,如可口可乐公司、宝洁公司等企业与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合作的希望工程项目等。目前,在宁波市民政局注册的社会团体共501家、民办非企业247家,另有在浙江省民政厅注册登记的48家基金会。

4.1 宁波公益性社会组织的公信力有待加强 近年来,一系列的慈善危机事件明显削弱社会组织的公信力和信任度。宁波的一些公益性社会组织在善款来源及去向等领域加大了信息披露的力度,但也有部分组织资金运作不够透明,不够规范。2011年2月14日被正式注销的宁波市抗癌健康基金会,曾和一家广告策划公司联手进行慈善募捐,近一半善款作为“募集费用”转进了广告公司,公益性支出仅占年总收入的一成多。该基金会不规范的资金运作模式,既是对广大积极捐资的企业和市民善举的一种亵渎,也降低了公益性社会组织的公信力。

4.2 享有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的社会团体数量有待提高 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指的是凡向具有该类资格的社会组织捐款的捐赠者准予享受优惠政策,即“用于公益事业的捐赠支出,在年度利润总额12%以内的部分,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宁波企业在公益捐赠中,如果需要在所得税方面享受税收优惠,应选择具有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的社会团体作为合作伙伴。宁波财税局公布的2011年度获得公益性捐赠所得税税前扣除资格的公益性社会团体共38家,其中,各类教育基金会数量最多,共13家,占总数的34.2%,其次为各级慈善总会,共12家,占总数的31.6%。因此,宁波具有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的社会团体的数量偏少,而且这些社会团队的类型相对单一,不利于企业开展多样化的公益营销项目。

4.3 企业设立的私募基金会有待发展 目前宁波共有44家基金会,其中由企业(家)出资设立的基金会有11家。企业通过设立基金会开始更广泛地关注社会的各个方面,特别是社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树立起了良好的社会形象。结合宁波企业近年来在公益营销领域的投入规模与结构,参考国外私募基金会的发展水平,由企业(家)设立的私募基金将迎来蓬勃的发展。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企业公益营销的环境分析仅仅是基于宁波本市的现状,宁波企业如果要在更广阔的地域范围内开展公益营销(实际上也是非常必要的),则应该放眼全国及其当地的特定环境,充分借鉴国内外企业在公益营销领域的成功经验,在公益主题确定、合作伙伴选择、商业模式创新、公益项目的策划与实施等方面进行系统思考,真正实现“通过做好事,把事情做得更好”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浙江省宁波市人大常委会.宁波市慈善事业促进条例[Z].2011-

08-05.

[2]宁波市民政局.关于公益类社会组织直接登记的若干意见(试行)[Z].2012-10-10.

[3]杨静雅.宁波:800多万公益创投资金扶持社会组织[N].宁波日报.2012-02-16.

[4]宁波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宁波市企业社会责任评价准则[Z].2012-

02-08.

[5]中民慈善捐助信息中心.第二届中国城市公益慈善指数(2012)[R].2012-08.

[6]中民慈善捐助信息中心.首届中国城市公益慈善指数(2011)[R].2011-08.

[7]王芳,易鹤.我市打造全新公益服务模式[N].宁波日报.2012-

05-23.

公益心得体会篇5

关键词:电视公益节目;娱乐倾向;互动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0-0277-02

一、中国电视公益节目的界定

电视作为大众文化最合适、最有效的载体,它肩负着历史和社会的重任。电视公益节目是指以电视媒体作为传播媒介,以谋求社会公众利益为出发点,关注、理解、支持、参与和推动公益行动、公益事业,推动文化事业发展和社会进步以形成扶危济困、形成良好社会风气,具有公益性质的电视节目形式。广义上,只要服务目的与宗旨具备公益性的节目都属于电视公益节目。电视公益节目发展与创新将会使更多的人投入到公益事业中来,对公益事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近几年我们可以发现,许多电视公益节目更青睐与娱乐联姻,在节目中增加许多的娱乐元素,中国电视公益节目的娱乐化越来越明显。

二、中国电视公益节目发展现状

自1979年中央电视台开办的服务类节目《为您服务》开始,经过了三十多年的时间,中国电视公益节目逐渐从探索阶段走向成熟阶段。尤其在2007年央视推出的《春暖2007》、《共同关注—圆梦行动》,北京卫视奥运公益节目《志愿者》等一系列的电视公益节目都受到观众的好评。而今,一些中国电视公益节目在以公益事业为主的基础上还增添了娱乐元素,以娱乐互动的方式来筹得善款,做善事。这使得电视公益节目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既做公益又提高了收视率,可谓一举两得。比如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在2011年11月12日推出的《梦想合唱团》,在这个节目中,8位当红的明星各自回到自己的家乡,招募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人组成合唱团,通过训练、参加公益活动,最后参加在央视举办的合唱比赛,获胜者将可以为自己的家乡赢得一个公益梦想。在整个比赛过程中,明星将与队员们一起完成合唱,在娱乐的同时呈现给观众更多的是感动。同样,2011年5月18日深圳娱乐频道推出的《益呼百应》以“放飞梦想,让爱传递”为口号,参加节目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公益梦想,他们需要通过激烈的才艺比拼,赢得评审团和民审团以及观众的支持,才能实现自己公益梦想,并且在节目中每一个环节中间都会有舞蹈或音乐节目的表演。《梦想合唱团》、《益呼百应》的推出使得电视公益节目娱乐化倾向更为明显,提高了电视公益节目的可看性,也使得更多的人关注公益事业。

三、中国电视公益节目的娱乐化倾向

(一)寓“公益”于娱乐

电视公益节目以谋求公共利益为出发点,主要目的在于教化人们,鼓励人们去做善事。央视的《梦想合唱团》在宣传公益事业的同时,以合唱比赛的艺术形式,增强了节目的娱乐性。这反映了电视对“控制内容进行娱乐性包装的主要方式是使控制内容热点化,让它本身显得就像是极具对观众的吸引力”在《梦想合唱团》节目中,每一支由当红明星带领的地方合唱团在精彩的演绎之后都会讲述一个他们在前期进行公益活动时听到或看到的感人故事,每一个故事都和合唱团的表演一样让人心潮澎湃,在欢乐过程中我们得到了感动,在感动的同时激励人们积极的面对人生。

(二)公益节目中的娱乐互动

公益事业不是一个两个人就可以完成,它需要整个社会的参与。同样,电视公益节目不能只有公益机构和赞助企业,它需要每个老百姓都能参与到其中。而娱乐元素的加入,“讲求的是一种情感的互动和交流,所提供的是群众性的娱乐活动”。这样,娱乐作为一种纽带,将社会各界的朋友与公益事业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明星与观众的互动,帮助者与被帮助者的互动,让电视公益节目不再那么单调,在“大众狂欢”之后获得更多的是感动。娱乐互动的增强,让百姓感受到自己成为电视公益节目的中心,同时也增添了一份积极参与公益事业的责任。无论是现场观众还是电视前的观众,在观赏完精彩的节目演绎之后,也都会有想要加入其中的一种冲动,因为不仅新颖的娱乐元素吸引人,并且节目背后的公益故事更是让人潸然泪下。深圳娱乐频道的《益呼百应》节目以搭建“公益互动平台”为宗旨,为小人物实现公益大梦想提供了舞台。邱彬彬被深圳人称为“公益舞王”,他的公益梦想是通过《益呼百应》节目,给广大的舞蹈爱好者一个练舞的广场。在节目中,他带领的团队进行了精彩的广场舞蹈表演,深深地打动了评审团和民审团的每一位成员,并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最终实现了他的公益梦想。邱彬彬的故事通过《益呼百应》这个节目,也感动了现场和电视前的每一个观众。

(三)公益“爱心”和娱乐“天性”的释放

电视作为大众文化的载体,它的传播范围非常广泛,电视公益节目作为一个舞台,人们的公益“爱心”和娱乐“天性”在这里可以得到释放。公益“爱心”需要传递,需要鼓励,需要树立心中的榜样。在电视公益节目中的每一个人都怀揣着公益的“爱心”,他们时刻被弱者感动着,同样也感动着现场和电视机前的观众,这样,电视公益节目成为一种纽带,唤醒每一个人的公益“爱心”,并将“爱心”串联在一起,让人感受到强大的公益力量。公益是一项事业,需要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全民娱乐”的电视文化让拥有“娱乐”天性的人们聚集在一起,一起欢笑,一起做善事,不仅丰富了电视公益节目的内容,并且也让更多的人了解和重视公益事业。不论是在《梦想合唱团》还是《益呼百应》中,不管是明星还是普通的参赛者,他们都竭尽全力的展现自己的才艺,给观众奉献了一个又一个美妙精彩的节目,娱乐“天性”展现的淋漓尽致,然而他们最终的目的是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众多社会人士对公益事业的帮助,他们的表演感染着每一个人,同时也放飞了每一个人的公益“爱心”。

四、公益的“品格”和娱乐的“效率”

“品格”,从字面上来理解,指某种对象、事物所具有的品质,及对这种品质所达到的水平的一种标准鉴定。对于人的尊严和基本权利的尊重,是人类普遍认同的基本价值取向。电视公益节目讲求行善事,教化人,关注弱势群体,体现了电视传播艺术的“品格”,对社会的人文风气有巨大的推动作用。然而,在工业社会中,电视产业的竞争日益激烈,更多的电视人往往忽视了电视的“品格”而盲目的追逐经济“效率”。电视公益节目,在保证电视“品格”的基础上,加入娱乐元素,使电视节目受到更多人的关注,收视率提升,从而电视的经济“效率”也稳步提高,娱乐的“效率”让节目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做到了电视公益“品格”与娱乐“效率”的统一,电视传播艺术的整体品位得到提升,可看性增强。

总得来说,中国电视公益节目正向着多元化发展,娱乐元素的加入并没有使节目陷入低俗的“泥潭”,相反,中国电视公益节目的娱乐化倾向吸引了更多人加入到公益事业中来,在享受娱乐的同时也让公益的“心灵”得到升华。

参考文献:

[1]严三九,卉兰,季宸东.2007年中国电视公益节目发展年度报告[EB/OL]. ,2009-02-24.

[2]苗棣,范钟离.电视文化学[M].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7:95.

[3]韩青,郑蔚.电视娱乐节目新论[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10.

公益心得体会篇6

[关键词]高职院校 公益创业 心理动机 价值取向 目标选择

[作者简介]陈湘瑶(1976- ),女,湖南洞口人,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教育学、心理学;韦小双(1981- ),男,江苏扬州人,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江苏 南京 210031)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1年度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指导项目“接受美学视野下大学生公益创业的心理研究”的部分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1SJD880127)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30-0106-02

公益创业是近些年来一种新的创业模式,是个人或组织在社会使命激励下采用创新方法、商业手段解决社会问题、创造社会价值的创业活动。大学生是公益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未来公益创业的重要力量。就高职院校学生公益创业而言,其心理动机、价值取向与目标选择影响和制约着公益创业教育的成效与发展。

一、高职院校学生公益创业的心理动机

心理动机是人从事某项活动的内在原因。参与公益创业的这种内在的驱动激励高职学生创业行为的产生,这种创业动机是大学生创业行为的内在驱动力,它激励高职学生把参与公益创业内化为自己的个人目标,让高职学生在参与公益创业过程中寻找机会,同时把握机会,实现创业。他们的心理动机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三点:

1.自我成长的利己动机。通过公益创业个人可以获得不断的成长和发展,高职院校学生参加公益创业活动,在活动中获得人格发展和能力增强。在自身参与公益创业活动的过程中,培养自己发现机会的能力、对风险的忍耐力、团队协作能力、企业家的特性;同时,对参与公益创业的学生而言,在创业实践中得到了他人的关心、友谊、尊重、他人的支持认可与合作,获得个人能力的提升,得到情感和心理的满足。在这种自我成长的利己动机的驱动下,高职院校学生积极参与公益创业活动,从活动中感受自身的价值,确认自己是被他人所需要的,这些心理需要是利己性的。

2.社会发展的利他动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财富的积累,贫富分化的情况日益加剧,新的社会问题与社会矛盾不断涌现,社会需要个人和企业能够承担更多的责任,需要个人和组织能够更主动参与和解决这些社会问题。公益创业就是在社会使命和创业精神的激发下产生的,它以实现社会效益为宗旨,解决社会问题,产生社会价值。高职院校学生参与公益创业,利他动机明显。由于受过高等教育,他们有能力、有知识,认为自己有义务为慈善事业和公益事业做贡献,他们感到帮助别人是自己的责任。公益创业追求社会公正,解决社会问题,增加公共福利,他们的核心动机是利用机会来进行社会变革和改善。开展公益创业教育是对大学生进行包括社会使命感、责任意识、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以及技术、管理技能等在内的系统教育,更强调创新性、公益性和社会使命感的培养。

3.自我与社会相结合的混合动机。创业动机是影响创业绩效的一个重要因素。一个其他条件都很好的大学生,完全可能因为没有创业动机或缺乏自信心,不愿承担风险而不选择创业,或者由于创业动机的缺乏,使得对创业机会的把握、对创业形势的分析出现偏差。公益创业动机既有利他主义的激励也有利己主义的鼓舞,公益创业动机的形成受到家庭、学校教育及社会的影响。同时公益创业具有更强烈的社会使命感,公益创业者面对社会问题提出新方案,解决社会弊病,在公益创业活动中获得心理和技能的满足,他们乐于自我纠正、自我突破和分享荣誉,他们在获得自我成长的同时对社会产生强烈而又深远的影响。他们既有利他动机,同样具有利己动机,他们有很强的自我实现动机,发现社会需求,追求社会创业的机会,追求社会影响与制度变革,也具有很强的风险倾向和对不确定性的容忍。公益创业是利己动机和利他动机的混合体。

二、高职院校学生公益创业的价值取向

价值取向受到创业者主观意志的制约,由于知识、认识、态度和价值取向的不同,高职院校学生公益创业出现“三重三轻”的价值取向,主要表现如下:

1.重个人本位价值取向,轻社会本位价值取向。个人本位价值取向就是从个人需要出发,对个人发展和完善的价值,而社会本位价值取向就是从社会需要出发,解决社会问题,满足社会需要的价值。在高职院校学生公益创业活动中,出现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的倾向,他们参与公益创业的主要目的不是解决社会问题,谋求社会发展,而是自身完善,获得实践经历,增强自身能力,改善人际关系。社会本位价值取向主张人是社会的产物,人也是社会的人,人的这种社会属性决定了他们在公益创业活动中要以社会价值为中心,通过活动和教育使个人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他们认为社会的价值高于个人的价值,教育的一切都应服从于社会的意志,高职院校公益创业这种重个人价值取向的倾向使公益创业活动陷入两难的困境。

2.重实用主义价值取向,轻理性主义价值取向。公益创业活动中,实用主义价值取向强调参与公益创业是以自我的发展、能力的增长、社会问题的解决等实际功效作为价值标准,公益创业活动的主旨在于鼓励高职学生在公益创业实践中学习和体验,并且用这种知识来寻找答案,解决个人和社会的实际问题,实现实用主义的价值。而理性主义价值取向忽视公益创业的实用性和职业性,主张教育是生活的准备而不是职业的准备。公益创业的理性主义价值取向认为公益创业活动就是在活动中探索真理、完善人格,对知识的追求不是主要目的;实用主义价值取向虽然也承认人应具有理性,但理性本身不是目的。公益创业的目的是解决社会问题,参加公益创业活动要提高自身发现、处理问题和适应环境的能力,从而导致在高职院校公益创业活动中,出现重实用主义价值取向轻理性主义价值取向。

3.重科学精神价值取向,轻人文精神价值取向。公益创业活动中,科学精神价值取向是高职学生在公益创业实践活动中认识公益创业本身,探寻公益创业的客观规律,并且在公益创业活动中培养严谨、探索、批判和创新的科学精神。而公益创业活动中的人文精神价值取向是高职学生在公益创业的过程中,获得对自身生存意义的理性思考,公益创业完善了高职院校学生对真善美内涵的理解,对个人自身命运的关怀,还有自己的理想、信念、人格和道德等。科学精神价值取向与人文精神价值取向是公益创业活动的重要价值之一,两者相辅相成。但是,高职院校公益创业存在重科学精神价值取向轻人文精神价值取向的现象,轻视人的情感、信仰和价值因素对创业活动的影响,这种严重的“趋利性”的取向,导致了公益创业活动中人文精神的缺失,造成了高职院校学生精神家园的丧失,出现了价值与信仰的冲突,从而使公益创业出现新的危机,社会出现新的矛盾和问题。

三、高职院校学生公益创业的目标选择

高职院校学生公益创业既要立足于个人发展,又趋向于社会需要,是一种理性与实用相结合、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统一的教育。它能促进公益创业者自我价值的实现,唤醒他们的创业意识,使他们在自我意识的觉醒中自觉地去认识和体验,在探索与实践中充分发挥个体的创造力,同时,公益创业也能促进每个人自我价值的实现,传承创新精神。高职院校学生公益创业的目标选择要立足学生的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

1.构建高职院校公益创业教育体系。公益创业教育实现了对教育价值取向的有机整合,在高职院校公益创业教育体系中,我们要完善公益创业教育的教学、研究和实践体系。第一,遵循人才培养规律,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将公益创业的知识和理念嵌入就业指导课、心理健康课、职业生涯课、商务礼仪课和日常专业教学计划当中;第二,以项目教学为中心进行模块教学,公益创业教育应以项目为中心,通过团队合作式学习培养工作素质,提高协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挑战风险的毅力;第三,加强专兼职师资队伍建设,建设“公益创业”复合型师资队伍,聘请知名专家与有成功公益创业管理经验的管理人员参与公益创业教学,同时培养高职院校自己的公益创业教学团队,提升公益创业教育的指导能力与业务水平;第四,加强公益创业教育的实践基地建设,实践基地是锻炼高职院校公益创业能力的重要场所,也是把公益创业理性主义价值取向与实用主义价值取向融合的主要阵地,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创业管理与实践,锻炼他们的毅力、丰富他们的知识、提高他们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高职学生的创业生涯规划能力。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学生完善了个人的专业知识,培养了自身的思考能力,同时创业也强调知识的实践运用,培养学生将知识转化为创业实践的能力,将知识转化为财富的能力,实现公益创业理性主义价值取向与实用主义价值取向的融合。

2.完善公益创业的政策、法律社会支撑机制。通过完善公益创业的政策、法律社会支撑机制,为高职院校学生公益创业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政府、社会与企业发挥监督和协调的职能,为高职院校学生公益创业提供宽松适宜的发展环境;同时,学生在进行公益创业实践中,着眼于自身的全面发展,积极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为维护社会稳定做出巨大贡献,这是一个双赢的现象。完善高职院校公益创业的扶持政策,加大对高职院校学生公益性创业的扶持力度,制定专门政策,对高职学生公益创业活动提供资金援助,如启动资金、小额低息贷款等,同时对高职院校学生公益创业在场地费等方面实行费用减免,针对社会需要为公益创业者提供市场信息、网络关系等,帮助学生进行商业化运作,为学生公益创业提供运行良好的市场环境,细化申请程序、出台配套措施,设立专门的法律援助机构,为公益创业提供法律咨询与服务,让学生在公益创业活动中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完美结合。

3.发展公益创业类社团,培育公益创业文化。在公益创业活动的驱使下,公益创业类社团先后兴起。这类社团关注公益,关注各类社会问题,他们对社会诉求和热点把握准确,他们直面社会问题、直接参与创业实践,他们组织志同道合的成员,成为培养公益创业者以及公益创业团队的摇篮。同时公益创业类社团重视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培养公益创业者严谨求实、大胆创新的科学精神,他们通过创业活动培养学生创业激情、对梦想锲而不舍的意志等。通过共同的理想和使命,公益创业类社团以共同的价值观加强社团文化建设,以文化建设来统领全局,用创业实践类提高创业能力,培养优秀的公益创业人才。公益创业类社团在实践摸索中获得知识的增长和能力的提高,同时在实践中宣传和培育公益创业文化,实现了公益创业科学精神价值与人文精神价值的融合。

[参考文献]

[1]韩力争.大学生创业动机水平调查与思考[J].江苏高教,2005(2).

[2](美)亚瑟C.布鲁克斯.社会创业:创造社会价值的现代方法[M].李华晶,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公益心得体会篇7

【关键词】《唱响锦州》 电视节目 公益性 社会效果

伴随社会文化的发展,公益节目成为电视节目内容调控中的重点内容,在宏观调控的背景下,“限娱令”“限真令”等政策的出台,推动了社会文化及社会效益的多元发展,并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社会经济效益以及经济体系的相互统一,使节目形式的增长呈现出公益性的价值特点。

一、公益性电视节目的积极作用

1.在媒体引导下为求助者提供支持。在困难面前个体的力量是十分渺小的,而在这种巨大压力的背景下,会使人们在困境之下无法承担相关后果,因此,通过媒体力量以及公众支持问题的提出,可以使个体获得强有力的支持,保证个体目标的稳定实现。例如,在《唱响锦州》公益节目设计的过程中,普通求助者仅靠自己的力量是无法实现求学等梦想的,但是,在媒体、志愿者以及广大电视观众的帮助下,可以使人们通过共同努力实现最终目标,为求助者提供巨大的支持。

2.在媒体引导下释放求助者的压力。对于人们的行为而言,心理、情绪以及行为上的偏差会使人们压力剧增,当压力释放之后,才可以使人们的精神得到恢复。因此,通过公益性电视节目的设计,可以降低求助者的心理压力。在《唱响锦州》电视节目中,由于求助者在长期生活的过程中,内心承载着较大的心理压力,如果通过节目帮助他们找到出路,会使他们的心理压力得到根本性的解决,如果需求不能得到解决,求助者在主持人、嘉宾以及观众共同引导的状态下,也可以打开心结,缓解内心的压力,从而实现公益性电视节目设计的最终目的。

3.在媒体引导下起到社会示范作用。在媒体环境营造的背景下,可以使群众在这种环境下得到思想、行为的引导。群众在这一平台中,通过真实情感的展现,可以达到宣传社会主流价值的最终目的,同时也可以使群众在该种社会背景下,产生巨大的感召力,使人们的行为以及思想得到稳步提升。例如,在《唱响锦州》节目构建中,真实的故事情节可以充分表现出求助者的基本诉求,使人们认识到基本的道德坚守,提升人们对亲情、真情的感受,充分发挥出媒体的核心效应。

二、公益性电视节目的基本现状

公益性电视节目主要是一种价值观、精神观的核心体现,其内容作为基本载体,将服务社会大众作为目标,实现公益性电视节目的合理制作。通过对电视节目播放状况分析可以发现,现阶段公益性电视节目主要包括了公益节目制作以及公益元素注入两方面,对于公益节目而言,通过节目内容性质的分析,其内容包括了新闻、经济、文化以及生活服务,在传统公益节目中承担着信息传达以及知识渗透的作用。在近几年电视节目构建的过程中,一些公益性的节目呈现出娱乐化的发展趋势,这些节目将关注社会弱势群体以及社会热点作为基础,突破了传统娱乐节目的表现手法,核心目的是提高人民群众的人文关怀素养,有效推动公益行为的发生。但是,在一些目设计中,虽然在政府推动下,形成了优秀性的节目形式,但是,也存在着以公益之名,进行娱乐内容的渗透,从而出现了伪公益节目的现象。

三、电视节目的公益性与社会效果

1.节目设计满足大众的情感诉求。在公益性电视节目设计的过程中,其内容的设计是我国经济以及社会进步发展的基本体现,同时也是我国社会文化传承及发展的基础,因此,在节目设计的过程中,会以生存作为主要的需求,但是,在这种背景下就会使节目的设计失去对其他内容的关注,对公益性节目的设计造成了影响。因此,在现阶段公益性电视节目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在满足人们基本生活方式的基础上,进行情感节目的有效设计。例如,在《唱响锦州》节目设计的过程中,其节目会敏感地捕捉到社会大众的基本需求,并将寻求帮助作为基础,在短短一年内帮助多个求助者寻找到了资金来源,从而有效提升了社会中的情感效应,满足了大众精神的情感诉求。

2.节目设计饱含对底层人们的关怀。公益节目与偶像类的节目有所不同,它们会将更多的镜头对准人们所关注的热点问题,品味人们的感人故事,并通过媒体平台的设计,进行公益节目的设计,使求助者在整个节目中得到心灵上的慰藉,帮助他们实现梦想,例如,在《唱响锦州》公益节目中,很多人在这类帮忙节目中找到了自己再创业的资金支持,同时也对创业的群体进行了关注。节目中,有因家庭贫困不能上学的典型事例,求助者感受不到人间的温暖的现象,通过《唱响锦州》节目的建立,使饱受磨难的家庭得到了大家的关注,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给予了人们较大的关怀。该栏目通过与团市委、公益组织、公众人物以及志愿者的联合,在全媒体环境下,实现了最大范围的事件宣传,实现了爱心的传递,帮助了多个求助者。同时,在该节目中,除了聆听感人的故事,最为打动人们心灵的是每次捐助成功后求助者与资助者之间感激不尽的道白,当这一画面出现时人们会不禁落下眼泪。因此,“我要回报社会”也就成为每个求助者内心的真实渴求,这种真实性的情感需求也就成为公益节目设计的核心目的。

3.节目设计体现我国主流精神价值。在《唱响锦州》节目中,除了求助者寻求资金帮助之外,也增设了诸多励志方面的帮助等,通过多角度的问题分析,进行了人间真情的全方位歌颂,这些展现都会让人肃然起敬。例如,7岁儿童因父母车祸去世不得不照顾自己年迈多病的奶奶,奶奶希望给孩子买一个电脑以便孙子学习之用,节目组通过努力实现了奶奶的梦想。当老人在心愿达成的那一刻,迈着蹒跚的脚步走上舞台,赢得了全场人的掌声。通过对这些凡人故事的分析,可以充分反映出人们大爱、善良、信念、担当等精神,同时也充分展现出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念,在社会感召能力的影响下使人们的思想价值及行为能力得到了标准性的提升。

4.节目设计需提高精良的设计手段。在《唱响锦州》节目播出开始,通过经验的不断积累,节目的制作手段越来越精良。第一,节目主持人以及嘉宾的选择十分合适,主持人长亮的亲和力较强,同时又具备丰富的生活经验,其情感的细腻性会在节目中得到充分体现。而且,嘉宾的点评也相得益彰,深化了求助者故事的感染力。第二,对于节目中的选题而言,其题材的选择包括了故事情节、细节以及看点等,使人们的情感产生了共鸣。在一些调查显示的过程中可以发现,求助者故事类型的多样性,受众群体的层次性也会呈现出多元的发展变化。第三,节目中悬念的设计全面提升了节目的张力,在求助结果答案揭晓的一刻,全场人屏息以待,使节目的效果达到了高潮,增加了节目的观赏性。第四,平台的交互性。在《唱响锦州》节目设计中,不仅会通过电视进行故事的展现,同时,在微博、官网平台中也都得到了一定的涉及,使人民群众可以通过这一平台进行互动,为节目的发展提供了稳定支持。

总而言之,在电视节目设计及发展的过程中,传统电视节目的设计应该将提升国家形象作为基础,通过社会舆论引导内容的设计,提升公众意识形态,使公益性电视节目充分展现其基本的载体形式。媒体人在节目设计中,也应该进行节目形式的创新,不能过分地注入娱乐化的节目形式,被利益冲昏头脑,而是需要充分展现出节目的灵魂,激发观众的人文关怀理念,使社会效益在公益电视节目中得到充分性的展现,从而为我国媒体行业的创新发展提供有效保证。

(作者单位:锦州广播电视台)

【参考文献】

公益心得体会篇8

20世纪80年代初期,美国运通公司捐赠170万美元用于修复风化的自由女神像,这是第一个明确提出将公益事业融入企业营销活动的案例。20多年过去了,公益营销已经发展成为一个低成本、高曝光率却又往往容易让企业陷入舆论旋涡的营销方式。它一方面让公众对企业及其品牌和产品产生认识,一方面又有力地提升企业的形象和声誉。

当人们还在抱怨一般的营销行为只能增加知名度却对美誉度提升无力时,公益营销无疑提供了一个绝佳的选择。特别是在今天这个纷乱的竞争年代,公益营销让那些“为善”的企业和品牌得以区分。这一颇具亲和力的感性营销方式让世界500强企业趋之若骛。

公益营销中各角色的关系

任何一个公益营销里面都有四个主角:公益机构、受救助的对象,企业和媒体,而媒体是作为联系其它三者的载体。企业联合公益组织,资助需要救助的对象,这一切若想摆脱简单的公益活动,上升到公益营销的层面,就需要媒体的大力帮助,对这一系列的行为进行跟踪宣传,以达到提升企业美誉度与经济效益的双赢。由此可见,媒体在公益营销中有着不可动摇的地位,承担着重要的责任。传媒应树立公益意识,在全社会形成一个以传媒为中心。连接企业、公益机构、救助者的一个良性循环圈。而企业、公益机构应该真正地利用媒体来沟通,把自身的东西与大众形成一个沟通,达成一个效果。

社会背景引发媒体在公益营销中的责任

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新农村建设,现代社会贫富差距增大,弱势群体不断增多,公益事业越来越体现出它的迫切性。而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企业也在追求一种新的营销方式,在这种状况下,企业利用公益事业打开自己的营销之门的“公益营销”就应运而生了。实际上,任何一种公益事业都必须经过媒体的放大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企业结合公益事业的营销也才能得到收获。那么在公益营销里面,媒体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

对于公益营销,媒体要有报道的积极性。这里就要提一下《公益时报》了,由国家民政部主管的《公益时报》是国内最早一份探讨企业公益和企业社会责任的专业媒体。2003年6月,时任报纸主编的刘佑平开辟了四个版面的专刊专门用于探讨企业公益行为和企业社会责任。当时的企业社会责任在国内几乎一片空白,无论是小企业还是大企业,它们甚至都没有听说过这个东西。而随着近两年来舆论和政府的推动,国内企业的社会责任理念才开始发展起来。现代媒体要拿出《公益时报》的这种积极性,努力投身到社会公益事业和企业的公益营销中去。中国各大主流媒体,应整合各自资源,拿出一定的版面、时间段,搭建一个媒体公益平台,主动承担起整合企业、公益机构、受救助者这三方面资源,以达到最佳合作状态的责任。

公益营销中媒体的具体措施

首先,要倡导诚信,因为公益营销的文化精髓是诚信,因为只有诚信,这个链条才不会断裂,才能成为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持续发展的东西。诚信靠什么。靠公益组织的自律,靠媒体参与,靠社会大众参与。目前公益营销缺乏了一种诚信,因此,媒体应加强与公益组织的结合,通过媒体把公益放大,把具体的东西报出来。这样诚信就会慢慢树立起来了。

其次,要深度报道。为什么很多媒体不报道公益营销,或者是不把这个放在重要的版面,其实想想,可能有一个深度的问题。目前在这个领域里面,我们说慈善、关爱,包括公益,我们媒体工作者还只是停留在一个最基本的层面,就是人性的同情。因此,媒体应该深度挖掘公益事件的深层内涵,这样,不但可以提高报道的价值,还可以提高企业的知名度与美誉度。

第三,要合理加强后期宣传。公益营销是种长期的企业行为,企业的救助等活动做完了,并不等于营销行为就此结束了,媒体必须对此进行恰当后续宣传,以达到效果的最大化,但后期宣传也必须非常谨慎,因为并不是所有的公益活动都适合于宣传。一些公益活动由于某些特殊原因不适合作推广,如捐助2004年的印度洋海啸灾民这种伴随着痛苦和伤亡的公益项目,摩托罗拉在宣传中总是避而不谈,因为那样会唤起很多人痛苦的回忆。

最后,要学会跟NGO打交道。NGO,英文“non-gove rnmentor-ganization”(非政府组织)一词的缩写,是指在特定法律系统下,不被视为政府部门的协会、社团、基金会、慈善信托、非营利公司或其他法人,不以营利为目的的非政府组织。NGO不是政府,不靠权力驱动;也不是经济体,尤其不靠经济利益驱动。NGO的原动力是志愿精神。他们能够更有力地反映穷苦大众的心声,敏锐触及到大众的根本困难和需求。NGO已逐渐成为社会稳定的第三大支柱。NGO作为一种新兴的力量,加上现在国际的环境,NGO开始渗透社会生活,所以媒体联合企业需要学会和NGO打交道。企业需要通过媒体,把自身公信力和所创造的价值意识宣传出去,企业做营销策划的时候,一定要对媒体的报道权进行分析,不要捐了钱却获得一个负面的效应。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房地产企业捐赠以后产生的效果是负面的,这是因为他们没有精心策划,而媒体、NGO应该主动考虑企业,而且要比他们自己的策划部门策划的东西更加专业,把企业的利益稍稍拉得远一点,表面上越远越好。实际上要联合起来。在媒体、企业、NGO之间,媒体不但承担着载体的责任,还应该担负起主动调动企业与NGO的互动,精心安排宣传,促进企业双赢的责任。

上一篇:学系列讲话心得体会范文 下一篇:处级干部培训心得体会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