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生活会心得体会范文

时间:2023-10-31 19:27:24

组织生活会心得体会

组织生活会心得体会篇1

通过学习党史,牢记党的理想信念,始终不忘党的最终目标。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奋斗,为将来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这就是我们的理想信念。我们党的历史之所以有着如此丰厚的底蕴,牢记党的理想信念,不畏流血、不畏牺牲,朝着它坚定不移的走下去。牢记党的历史经验,永远传承优良传统。历史是一本严肃的教科书,我们的党史,正是一部描述中华民族走出劫难、挺起脊梁的鲜活教材,这其中的经验和智慧无不凝结于党的历史。两个“必须”,即:学。党史记录着新中国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一个又一个奇迹。学习党史,必须深刻领会,用心思考。不仅要入眼入耳,更要入脑入心。学习党史,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以学促用。理论联系实际是党留给我们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今天,我们学习党的历史就是为了吸取成功的经验,总结失败的教训,充分借鉴历史,解决好工作中的新问题、新矛盾。

通过学习党史发现自身不足之处:

一是理论学习方面,每天学习党史时间比较少,对党史理解不够透彻。

二是工作方面,工作能力有待加强。

三是政治素养提升不够。

通过对党史的学习,进一步增强我们伟大的党的了解,我做到以下三点来加强自身党性修养

一是加强思想修养。牢固树立重视学习、坚持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做到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学以创业,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始终保持立场坚定、头脑清醒。

二是加强工作能力,工作中做到多看多问多做,来提高工作水平更好为患者服务。

三是加强政治素质修养。坚持世界观的改造,始终做到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分析解决问题,保持同党中央高度一致,政治立场坚定。

组织生活会心得体会篇2

一、抓住“三个环节”――创新专题组织生活会的具体做法

上海市农科院党委在继承发扬组织生活会传统形式的同时,与时俱进,抓住专题组织生活会会前、会中、会后“三个环节”,以提高组织生活会质量、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目的,创新具体做法,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一)会前。认真做好准备工作,这是开好专题组织生活会的基础,也是确保专题组织生活会取得实效的重要前提。

1.凝练主题定计划。凝练主题是开展专题组织生活会的首要问题,也是专题组织生活会中心思想的内核。凝练党组织专题组织生活会的主题主要从三个视角去考虑:一是从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要求上去凝练。二是根据新形势新任务去提炼。三是围绕院所年度中心工作去思考。结合院所年度工作目标责任书,认清形势、明确任务,分析存在的“瓶颈”问题,聚焦工作重点,寻求科学发展新突破的办法、举措。实践表明,2006年以来,凝练的“学习、贯彻、遵守、维护”、“服从大调整、立志创新业”、“机遇・挑战・应付”、“比贡献・作表率・当先锋”等专题组织生活会主题,结合了农科院的实际,体现了实践的要求,符合了群众的意愿,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在此基础上,再制定专题组织生活会的实施计划,进一步明确了指导思想、活动主题、工作目标、方法步骤、组织领导和所应取得的精神状态、思想作风等各个方面具体要求。

2.党课动员作示范。党课是党组织对党员教育的一项基本活动。近年来,院党委在专题组织生活会准备阶段都安排了一次全院性的党课,党委书记、副书记亲自上课,并以此作为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的部署动员会。院属各党总支(支部)也结合本单位实际举办各种形式的党课活动。同时,邀请科技标兵、先进人物用微型党课的形式讲授自己的认识感受,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党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一是内容不拘泥于单纯的思想政治教育,同时结合先进典型事例和本单位实际工作,用先进典型、身边故事感召全体共产党员。二是形式不拘泥于传统的教课方式,组织党员到院内外科技示范基地、赴井冈山等革命圣地,对党员进行生动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势任务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

3.形式多样抓学习。具体体现在:一是创新学习方法。从实际出发,坚持就近和便利原则,按党员分布的室组以及工作需要,将党员划分为若干个学习党小组,进行分组学习。既解决了学习的组织问题,又有效地提高了学习效果。二是采取灵活多样的学习形式。通过黑板报、观看电教片、组织外出参观、举办各种培训等形式,既提高大家的学习兴趣,也保证了参学率。三是丰富学习内容。既包括中央、市委会议精神、有关文件的重大战略思想和重大工作部署,又有形势目标任务的教育,还有本单位发展规划、年度工作目标任务等。四是拓宽学习范围。推行党员联系群众制度,形成了党员、干部、群众学习互动的良好局面。

4.紧扣主题谈思想。沟通思想、交换看法,听取意见和建议是开展专题组织生活会的思想基础。专题组织生活会前,党员领导干部、党员之间紧扣专题组织生活会主题,“一对一、面对面”的形式,开展交心谈心活动,畅谈思想,交换看法,听取意见和建议,“同频共振”,奏出和谐发展曲。一是把谈心活动作为衡量活动开展成效的重要标准。二是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端正心态,摆正自身,时刻清楚自己是以普通党员的身份参加谈心活动。三是谈心活动真心实意,不走过场,与谈心对象面对面交心,尽可能地多听取意见和建议。

(二)会中。认真开好专题组织生活会,这是开展专题组织生活会最重要的环节,也是确保专题组织生活会取得实效的关键步骤。

1.对照要求找差距。院党委以“送上门”、“请进屋”、“面对面”为载体,采取召开座谈会、发放征求意见表、访谈征询、相互谈心等方式,利用网络、电话等手段,对外征求相关单位(部门)党员、群众以及科技服务对象的意见,对内征求一线党员职工、离退休干部职工、非党员干部群众的意见。各级领导班子成员通过接访、下访、走访和调研,深入征求意见、查找问题。全体党员勇于正视自己的缺点错误,在政治上严于律己,解除思想顾虑,不怕丢面子,不怕自我“亮丑”,做到光明磊落地亮出问题,深刻透彻地剖析原因,实事求是地审视自己。

2.相互评议求进步。专题组织生活会上,与会党员不分级别、无论岗位,坚持只说问题不说成绩,破除自满情绪;只讲主观不讲客观,从自身找问题、查原因,不避实就虚,更不转嫁问题和矛盾;坚持自我批评,勇于相互批评,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从“团结―批评―团结”的愿望出发,坦诚对待同志,真诚接受批评,沟通思想,化解矛盾,形成共识,增进团结,解决问题,共同进步。

3.领导带头做表率。党员干部带头以普通党员的身份参加会议,坚持带头汇报、带头查找问题、带头提意见、带头做承诺,起到了表率作用,并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把自己摆进去,勇于暴露自己的思想和不足,深刻剖析问题根源,并诚恳地鼓励大家多提意见。党员干部改变了传统的组织生活中通常是“主角”、一般党员是“观众”的做法,自觉增加民主意识,切实转变“一言堂”的组织生活形式,从“角色”转换中唤起党员的参与意识,让党员真正成为专题组织生活会的“主角”。

(三)会后。抓好会后整改措施的落实,这是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的目的所在,也是落实整改措施的根本保证。

1.深刻剖析明方向。专题组织生活会明确要求重点围绕“五查五看”的基本要求,深刻剖析,明确方向。一查学习效果,看专题组织生活会的主题和要求是否入脑入心;二查思想认识,看是否按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有新转变;三查实际行动,看解决实际问题、推动本单位科学发展的能力是否有新提高;四查党性修养,看理想信念、宗旨意识、利益观、纪律观是否牢固;五查自身形象,看弘扬优良作风,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是否得到群众认可。

2.制订方案抓整改。针对专题组织生活会查摆出来的问题,要求每位党员都要从各自的实际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整改方案以“四明确一承诺”为目标精心修订完善,确保方案的可行性:在整改目标上,明确整改什么、达到什么程度;在整改时限上,明确什么时间开始整改、什么时候必须完成整改;在整改措施上,明确为实现整改目标采取哪些措施、怎样进行整改;在整改责任上,明确基层党组织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负责本单位全体共产党员的整改落实情况。

3.落实整改可检查。每位党员的个人整改方案按照规定必须递交所在的支部委员会备案,这样可以主动地接受组织与群众监督,动员群众支持整改、参与整改。党员按照整改方案的内容和要求,做到能改即改,立见成效,并从最突出、最紧迫的问题改起。同时党员的个人整改方案也是今后开展专题组织生活会时,作为对照检查的基本依据。

二、凸现“四个效果”――专题组织生活会取得的初步成效

通过开展党组织专题组织生活会,农科院在加快科技创新、服务“三农”工作中,找准了工作的定位,明确了自身的工作任务和肩负的历史责任,充分发挥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形成了共产党员定期学习教育的长效机制。党员学习教育长效机制,能长期保证学习教育这一制度正常运行、发挥预期功能并形成制度化。实践表明,每年集中一段时间,开展适当的集中教育,形成了党员定期学习教育长效机制,做到短期集中教育和制度化建设有机结合,党员的学习教育收到了较好效果,党的先进性建设有了有力的制度保证。

(二)明确了新时期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具体要求。通过专题组织生活会,农科院全体党员结合岗位实际,从院所改革发展的实践中找到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基本要求和实践途径。一是坚定理想,牢记使命,做加快科技创新的模范。二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做勇于改革探索的模范。三是爱岗敬业,服务“三农”,做争创一流业绩的模范。四是立党为公,服务群众,做实践党的宗旨的模范。五是求真务实,勤奋工作,做立志艰苦创业的模范。

(三)涌现了一批共产党员先进人物和典型事迹。通过专题组织生活会,全体共产党员和基层党组织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善于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开辟新思路,始终保持思想先进性,思维超前性。发扬艰苦创业精神,从本职岗位做起,用科学的态度、奉献的精神、务实的作风、过硬的本领,在各自岗位上创造一流的业绩,以实际行动凝聚人心,鼓舞斗志,形成加快我院科学发展的强大合力,涌现了一批市优秀共产党员、全国科技入户标兵、院科技创新标兵等各类先进人物,在党员和干部职工中起到了表率和引领作用。

(四)推动了院所中心工作又好又快地科学发展。基层党组织将开展专题组织生活会与积极探索发展农业科技、建设新型农科院的新思路新举措结合起来,与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有效服务“三农”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结合起来,把开展专题组织生活会的成效体现到解决突出问题、促进各项工作上,用推动各项工作的实际成果来衡量和检验专题组织生活会的成效,院所的中心工作取得了新突破,实现了新发展:科技创新支撑能力和服务“三农”水平有了显著提升,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取得了新进展,高层次创新型人才不断涌现、集聚,科技产业管理与布局逐步完善,基础保障条件得到了进一步夯实,党建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有了进一步加强。仅2006至2008年三年间,市农科院主持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市级一等奖3项、二等奖11项、三等奖13项;审认定品种91项,其中国审审认定品种27项;专利授权20项;品种权授权4项。在这些自主创新成果中,70%以上是由共产党员主持完成的。院所连续7届被评为市文明单位,2008年被评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

三、坚持“五个必须”――开好专题组织生活会的有益启示

启示之一:开好组织生活会,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主题。主题是思想内容的核心,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贯穿于整个活动的全过程。因此,结合每年中心工作和党员教育的重点,凝练好党组织专题组织生活会的主题,就等于明确了开展专题组织生活会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和所应取得的精神状态、思想作风的全部基本要求。

启示之二:开好组织生活会,必须要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建立健全专题组织生活会的长效机制,就是保证党组织专题组织生活会能够成为制度化的工作,形成科学的制度规范。必须将其纳入院党委年度工作计划,组织人事处制定具体实施方案,使整个活动有布置、检查、总结。

启示之三:开好组织生活会,必须要调动“二级”的积极性。基层党组织是专题组织生活会的直接组织者。如何充分调动院所二级党组织的积极性,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是专题组织生活会保证质量、不走过场、真正取得实效的关键所在。院党委除了召开全院动员会议,同时要下发文件、召开基层党组织书记会议,进行事前培训。基层党组织既要按照文件规定的总体要求、时间安排、主要内容和方法步骤开展工作,又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注重创新,讲究实效,不断积累总结,为今后建立健全专题组织生活会长效机制提供宝贵经验。

启示之四:开好组织生活会,党员干部必须带头参与。“火车跑得快,全靠头来带。”开好专题组织生活会党员干部必须要严格要求自己,注重发挥表率作用,带头执行党的组织生活的各项制度。要带头查找问题,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要敢于自我“揭短”,真心实意地听取批评意见;要敢于批评并善于帮助其他同志。只有这样,党员才会敞开心扉,党员之间的相互批评才能真正开展起来。

启示之五:开好组织生活会,必须要坚持创新提升活力。实践证明,专题组织生活会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对党员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起着重要作用。各级党组织不仅要在思想上重视专题组织生活会创新,还要发挥党员在专题组织生活会中的主体作用,真正让专题组织生活会成为党员思想交流、参与决策、集思广益、营造和谐氛围的重要载体。要坚持创新方法、提升专题组织生活会活力:一是形式要服务于内容。二是要从实际出发,不搞形式主义。三是要富有感染力、吸引力。

总之,农业科研单位要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以及党员队伍思想状况的变化,树立新观念,分析新问题,确立新主题,创造新做法,不断探索和研究新形势下开展党组织专题组织生活会的特点和规律,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提高农业科研单位综合竞争力和自我发展能力,为实现本单位科学发展提供坚实的组织保证、思想保证。

组织生活会心得体会篇3

    漯河市学习“八荣八耻”心得体会--培养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在中央、省委的正确领导和省试点办、省蹲点组的精心指导下,深入调研,制定方案,精心准备,适时推开,严格程序,扎实工作,大胆探索,认真研究,确保了全市学习“八荣八耻”心得体会--培养社会主义荣辱观活动试点工作开展顺利,发展健康,成效明显,基本达到了中央提出的“提高党员素质,服务人民群众,促进各项工作”的目标要求。8月20日,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贺国强同志来漯检查指导工作,对漯河市学习“八荣八耻”心得体会--培养社会主义荣辱观活动给予了充分肯定。

    一、主要成效

    1、探索了新形势下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的新途径,党员素质得到新的提高。广大党员通过学习增强了党性观念,提高了学习实践“三个代表”的自觉性。广大党员通过学习“八荣八耻”心得体会--培养社会主义荣辱观,思想、作风有了新的好转,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多了。据不完全统计,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全市党员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25600多件,群众反映强烈的点问题有420多件已经得到解决。全市有325名党员通过免费实用技术技能培训获得了一技之长。临颍县83名下岗失业职工党员积极参加机电维修、电脑操作、市场营销等实用技能,目前已有71名重新找到就业岗位。舞阳县惠方集团有51名党员在“我为党旗光荣劳动竞赛”活动,先后获得“竞赛能手”、“竞赛标兵”或“竞赛状元”称号。

    2、夯实了党在城市基层的组织基础,基层组织建设得到新的加强。学习“八荣八耻”心得体会--培养社会主义荣辱观活动中,全市共新建党组织52个,撤并党组织45个,调整或重新任命基层党组织负责人76人、成员172人;通过调整、挂靠、接转等形式,理顺了1804名“挂空”党员的组织关系。城市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明显增强,全市有7193人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是去年同期的2倍。舞阳县印刷厂停产多年,党组织处于瘫痪状态,工厂无人管,组织活动无人问,在活动准备阶段,县经贸委党委组织力量对原党支部进行了调整,重新任命了党支部领导成员,新支部多方筹措资金,积极恢复生产,使一半以上的职工重新实现了再就业。不少基层党组织负责同志说,是学习“八荣八耻”心得体会--培养社会主义荣辱观活动让不少党员找到了娘家,党组织去掉了心病,党组织和党员共同看到了希望。

    3、解决了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党群干群关系得到新的改善。学习“八荣八耻”心得体会--培养社会主义荣辱观活动的开展,使广大党员的宗旨意识进一步增强。郾城县许慎市场党支部一班人及每位党员把先进性融入到为商户实实在在的服务中,主动为商户排忧解难。支部书记孙文学把自己的门面房出租给困难商户并主动减免房租;市燃料公司党员韩焕敏,主动吸纳8名下岗职工人员,在她自办的公司从事煤炭、液化气经营,不仅解决了他们的生活困难,而且教会他们经营的本领。市棉麻公司针对职工反映的经营范围窄、淡季收入低的问题,经过深入细致的市场调查,新开展了轧菜籽油业务,使职工月增收200多元。市物资公司针对全系统困难党员多的实际,加快钢材、废旧金属、环保用煤等市场建设进度,创造就业岗位39个,安排21名下岗党员再就业,并组织7名下岗党员参加银鸽公司招工。市供销社再生资源有限公司在经营形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积极拓展业务,多方筹措资金,向劳动部门补交了职工养老保险金13.1万元。学习“八荣八耻”心得体会--培养社会主义荣辱观活动中,通过边学边改,边改边补,诚心诚意征求意见,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让群众看到了试点工作的成效和带来的可喜变化,维护了党的形象,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许多群众反映:这次活动非常及时,搞不搞活动就是不一样。

    4、找到了党的建设与经济建设的结合点,各项工作得到新的促进。学习“八荣八耻”心得体会--培养社会主义荣辱观活动中,各级党组织坚持把教育活动与其它各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注重把党员在教育活动中焕发出来的政治热情和干劲引导到工作上,引导到加快发展上,有力促进了各项工作。今年上半年,全市国民经济总体上保持了平稳健康增长的发展态势,其中工业综合效益指数居全省第1位,地方财政收入增幅和实际利用外资增幅均居全省第2位,出口创汇为近年来最好水平。特别是在抗击非典工作中,各级党组织坚持科学规划、统筹安排,使学习“八荣八耻”心得体会--培养社会主义荣辱观、防治非典、社会发展等各项工作相互促进,有机结合。在抗击非典斗争的第一线,广大党员干部冲锋在前,较好地发挥了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保证了全市非典防治“双零”目标的实现。漯河市工商银行系统抓住试点工作的良好机遇,积极探索教育活动与业务经营有机结合的途径,通过全体党员挂牌上岗、命名“共产党员示范岗”、成立共产党员业务攻坚小分队、开展“党员带头干、人人比贡献”劳动竞赛等,有力地促进了业务发展。

    二、基本经验

    (一)坚持加强领导,不断提高对学习“八荣八耻”心得体会--培养社会主义荣辱观活动的认识。省委对试点工作高度重视,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省委书记李克强同志反复强调,对试点工作一定要做到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指导到位、研究问题到位、宣传到位,并经常督问进展情况,先后3次专门到漯河检查指导试点工作,帮助解决重大问题。省长李成玉同志对试点工作非常关心,提出了明确要求。省委副书记支树平同志,省委副书记、组织部长陈全国同志亲自组织我市的动员大会并作动员报告,每个阶段都到漯河检查试点工作,及时提出指导意见。省试点办、省蹲点组的同志经常与我们一起研究工作,给予全程、具体的指导。省委的重视和关心,坚定了我们搞好试点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按照中央和省委的要求,市委对试点工作倾注了很大精力。全国学习“八荣八耻”心得体会--培养社会主义荣辱观试点工作座谈会后,市委立即召开常委会议,认真传达学习了贺国强部长和李景田副部长的重要讲话。常委们一致认为:开展学习“八荣八耻”心得体会--培养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大举措,是新时期党的建设的基础工程,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重要保证;把漯河确定为试点单位,是中央、省委对我们的信任、支持和鞭策、考验,为我们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加快漯河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市委要求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机遇意识和责任意识,尽出力、出全力、负全责,确保试点工作见成效、有特色、出经验,向中央、省委和全市人民交一份满意的答卷。市委成立了由市委书记刘炳旺同志任组长、几位常委领导同志任副组长、32个市直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建立领导联系点制度,县以上党员领导干部共建立联系点332个。省市县层层下派了蹲点(指导)组,共抽调1905名干部参与督导工作。建立健全了领导小组联席会、阶段性工作汇报会、蹲点组长例会等制度。市委先后8次召开常委会专题研究试点工作,出台12份指导性文件,及时解决各个阶段、各个环节的重要问题,确保试点健康顺利开展。

    (二)坚持超前准备,为学习“八荣八耻”心得体会--培养社会主义荣辱观活动健康开展夯实基础。一是深入调研,摸清底子。试点工作开始全面铺工前,我们组织5个调研组,利用一周时间,对党员队伍现状进行深入调研,剖析问题,研究对策,制定出了有针对性符合漯河实际的试点工作方案。贺国强部长对此作出批示、给予肯定,给我们以很大鼓舞。为化解部分停产关闭破产企业存在的不安定因素,我们对这些企业没有急于动员,而是坚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理顺党员职工情绪,认真制定了预防突发事件的预案,确保了停产关闭破产企业的学习“八荣八耻”心得体会--培养社会主义荣辱观活动稳妥扎实推进。针对市经贸委系统企业实际,提出了采取“三分法”进行逐层动员推进。党组织健全,组织活动开展比较正常、生产经营状况较好、准备充分的企事业单位,先行动员,健康推进;党组织不健全、组织活动开展不正常、生产经营状况差的企业,在健全组织的基础上,加紧准备,积极推进;党组织瘫痪、无法开展活动的关停破企业在找准问题、稳定职工思想、理顺职工情绪的基础上,一企一策,稳步推进,有效保证了经贸系统60多家关停破和困难企业学习“八荣八耻”心得体会--培养社会主义荣辱观活动稳妥有序地开展。二是健全组织,理顺关系。针对调研发现党组织关系不顺严重制约开展活动的问题,对符合建立党组织条件尚未建立的单位,及时建立党组织;对软弱涣散、无力组织学习“八荣八耻”心得体会--培养社会主义荣辱观活动的基层党组织,迅速进行整顿;对有名无实、有组织无党员的党组织,及时进行合并调整;对关系不理顺的党员,按照“就近、方便、管住、管好”的原则,搞好组织关系接转,为顺利开展学习“八荣八耻”心得体会--培养社会主义荣辱观活动奠定了组织基础。三是把解决党员的思想问题与实际困难相结合。试点工作前期,针对一些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存在的“党建活动年年搞,年年都是老套套”、“解决不了什么问题”、“搞试点是负担”、“查摆问题是哄瞎子跳井”等模糊认识和不良情绪,组织广大党员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围绕“为什么开展学习“八荣八耻”心得体会--培养社会主义荣辱观,以什么样的姿态参加学习“八荣八耻”心得体会--培养社会主义荣辱观”等问题,进行广泛深入的讨论,端正对试点工作的态度;明确要求各试点单位认真组织全体党员学习贺国强部长有关学习“八荣八耻”心得体会--培养社会主义荣辱观试点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增强了搞好试点工作的自觉性、主动性;组织试点单位的领导干部开展“入户走访、普遍谈心”活动,引导广大党员增强党员意识和政治责任感,积极参加学习“八荣八耻”心得体会--培养社会主义荣辱观。同时,成立了下岗失业职工党员创业服务中心,目前已培训下岗失业职工党员1741人,并推荐安置562人;协调有关部门,按照规定为599名贫困党员落实了最低生活保障。各级党组织还广泛开展了“一帮一”结对帮扶活动,共结成帮扶对子2316个,带动420名特困党员找到了致富门路。广大党员通过参加学习“八荣八耻”心得体会--培养社会主义荣辱观活动得到了实惠,增强了信心,看到了希望。

    (三)坚持强化宣传,为学习“八荣八耻”心得体会--培养社会主义荣辱观活动营造浓厚氛围。一是大会动员。市委坚持一阶段一动员一总结。3月27日,市委召开了学习“八荣八耻”心得体会--培养社会主义荣辱观活动试点工作动员大会,省委副书记支树平,省委副书记、组织部长陈全国出席大会并作重要讲话。支树平同志明确提出,要着眼大局搞试点,按照要求抓落实,立足实际出经验。市委书记刘炳旺作了动员报告。5月9日、7月23日,市委先后召开了转入党性分析、民主评议和抓好整改、巩固提高阶段动员大会,省委组织部副部长铁代生、臧安民受省委副书记陈全国的委托作重要讲话,市委书记刘炳旺作转段动员报告。每次动员会后,各县区和市直试点单位党(工)委都迅速召开动员会,市级党员领导干部每阶段都到联系单位作动员,以实际行动抓试点。二是利用黑板报、标语、专栏等多种形式宣传。全市各试点单位普遍制作了“两版”,即开展学习“八荣八耻”心得体会--培养社会主义荣辱观活动基本内容的版面和活动流程图及典型事例的版面;开辟了“两园”,即党员学习“八荣八耻”心得体会--培养社会主义荣辱观活动学习园地和心得交流园地;召开好了“两会”,即党员学习“八荣八耻”心得体会--培养社会主义荣辱观活动现场会和模范党员先进事迹报告会;上好了“两课”,即领导干部带头上党课和邀请专家作专题报告。全市所有公益性广告栏均增加了学习“八荣八耻”心得体会--培养社会主义荣辱观活动的内容,有的单位还编排了学习“八荣八耻”心得体会--培养社会主义荣辱观活动文艺节目,寓教于乐。三是通过新闻媒体宣传。市级所有新闻媒体都开辟专题、专栏,共刊发信息、评论、访谈、理论文章、先进事迹介绍等3200多篇。在省以上新闻媒体发表稿件200多篇。市试点办编发简报150多期,被中央试点办采用8期。四是开展活动进行宣传。以“七一”为契机,在全市开展了学习“八荣八耻”心得体会--培养社会主义荣辱观知识竞赛,24600多名党员参加了此项活动。举办学习“八荣八耻”心得体会--培养社会主义荣辱观理论研讨会、座谈会、书法展,为开展学习“八荣八耻”心得体会--培养社会主义荣辱观营造了浓厚的氛围。市公路局在学习“八荣八耻”心得体会--培养社会主义荣辱观活动中,注重创新形式,以内容丰富、形式灵活的主题活动营造氛围,增加学习“八荣八耻”心得体会--培养社会主义荣辱观活动的效果。先后组织开展了“保持先进性,为党旗添光彩”百名党员签名活动,共产党员佩戴党徽、挂牌上岗活动,党员义务劳动和去一线慰问职工体验施工一线的滋味活动,“颂歌献给党”文艺活动,参加革命教育基地学习革命先烈活动,反腐倡廉警示教育活动。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在开展学习“八荣八耻”心得体会--培养社会主义荣辱观活动中,针对党员队伍文化程度、综合素质较高的特点,注重营造氛围,达到两个增强(增强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增强党员的自觉性),力求规范操作,达到示范效应,体现学院特点,得到了中央、省委的肯定和鼓励。

    (四)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确保试点工作扎实开展。首先,抓学习,保证教育成果。在思想发动、学习培训阶段,我们制定了周密的学习计划和严格的学习纪律,要求试点范围内的全体党员都必须参加学习培训,有文化的党员要认真记读书记录、写心得体会。采取集中辅导、轮班学习、送教上门、结对帮促等形式,落实学习内容;采取专题讨论、典型引路、演讲比赛、学习心得展览等形式,深化学习效果。市委着力教育广大党员要明确“加入党组织为什么,学习“八荣八耻”心得体会--培养社会主义荣辱观应该怎么做”,并组织了有12名失业不失志、艰苦创新业的下岗职工党员参加的报告团,在各试点单位巡回演讲。对离退休职工党员,主要采取宣讲和座谈讨论的形式组织学习,身体不好的就派专人送教上门。市工商银行为妥善处理工学矛盾,采取了“集中学习谈体会,分散自学记笔记”的方式,增强了学习实效。临颍县选择20个县直单位与困难企业结对帮学,有效地解决了停产关闭困难企业缺乏活动场所、教学设备等问题。市经贸委针对系统内大部分企业长期停产、党组织瘫痪、党员分散的实际,坚持采取“理顺关系抓组建,小型分散抓动员,示范带动抓骨干,营造氛围抓宣传,解决问题抓根源”的方法,千方百计保证每个企业、每个党员在教育活动中不“掉队”,保证教育活动的参与率。

    其次,抓关键,搞好民主评议。市委明确规定征求意见“六不过关”,即不按规定程序进行的不过关、范围达不到要求的不过关、有建议无意见的不过关、与平时一贯表现不符的不过关、问题查找不深不透的不过关、蹲点指导组没审核签字的不过关,全市试点单位共征求到意见、建议5.2万条,梳理出对党员的意见9.2万条。市电业局党委书记姚振生深入4个支部召开座谈会,主动约请17名同志征求意见,累计征求到意见建议130多条。在撰写自我总结时,明确提出“四个重新来”:没有查摆问题的要重新来,问题剖析不深刻的要重新来,与实际表现不符的要重新来,蹲点(指导)组没有审核签字的要重新来。不少党员的自我总结材料返工3—4次。民主评议中,我们分类制定认格标准,规范民主评议党员程序,经过民主评议,全市共评出优秀党员4001名,合格党员20710名,不合格党员551名(占2.12%)。

    其三,抓整改,切实解决问题。我们组织各单位和广大党员认真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整改责任,确定整改时限,并采取公开承诺、跟踪问效、定期检查、逐条销号、群众评判等办法,抓好整改措施的落实。市交通局针对系统内46名军转干部提出的解决工资待遇问题,明确一名领导专职负责,在认真排查的基础上,责令相关单位对营级和团级干部的工资待遇按政策进行补给,对4个困难企业的11名军转干部的工资,积极上报市财政部门,努力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困难。40多名军转干部对此感动地说:“整改为我们整出了实惠,我们十分满意。”

    在不合格党员的处置上,市委提出了“评议从严、处置慎重”的原则,对评议出的不合格党员,由蹲点组和基层党组织逐一谈话,指出存在问题,做好思想工作,理顺思想情绪,在此基础上,区分不同情况,慎重处置。对问题较轻、确有悔改表现的,要求限期改正;对错误性质比较严重、不具备党员条件的,采取劝退、除名、移交纪检、司法机关处理等形式,予以严肃处置。目前,全市共处置不合格党员551人,其中限期改正402人,劝退45人,党内除名83人,移送纪检监察和司法机关处理21人。不合格党员处置工作进展平稳,没有一人向上级党组织提出申诉。

组织生活会心得体会篇4

漯河市学习“八荣八耻”心得体会--培养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在中央、省委的正确领导和省试点办、省蹲点组的精心指导下,深入调研,制定方案,精心准备,适时推开,严格程序,扎实工作,大胆探索,认真研究,确保了全市学习“八荣八耻”心得体会--培养社会主义荣辱观活动试点工作开展顺利,发展健康,成效明显,基本达到了中央提出的“提高党员素质,服务人民群众,促进各项工作”的目标要求。8月20日,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贺国强同志来漯检查指导工作,对漯河市学习“八荣八耻”心得体会--培养社会主义荣辱观活动给予了充分肯定。

一、主要成效

1、探索了新形势下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的新途径,党员素质得到新的提高。广大党员通过学习增强了党性观念,提高了学习实践“三个代表”的自觉性。广大党员通过学习“八荣八耻”心得体会--培养社会主义荣辱观,思想、作风有了新的好转,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多了。据不完全统计,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全市党员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25600多件,群众反映强烈的点问题有420多件已经得到解决。全市有325名党员通过免费实用技术技能培训获得了一技之长。临颍县83名下岗失业职工党员积极参加机电维修、电脑操作、市场营销等实用技能,目前已有71名重新找到就业岗位。舞阳县惠方集团有51名党员在“我为党旗光荣劳动竞赛”活动,先后获得“竞赛能手”、“竞赛标兵”或“竞赛状元”称号。

2、夯实了党在城市基层的组织基础,基层组织建设得到新的加强。学习“八荣八耻”心得体会--培养社会主义荣辱观活动中,全市共新建党组织52个,撤并党组织45个,调整或重新任命基层党组织负责人76人、成员172人;通过调整、挂靠、接转等形式,理顺了1804名“挂空”党员的组织关系。城市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明显增强,全市有7193人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是去年同期的2倍。舞阳县印刷厂停产多年,党组织处于瘫痪状态,工厂无人管,组织活动无人问,在活动准备阶段,县经贸委党委组织力量对原党支部进行了调整,重新任命了党支部领导成员,新支部多方筹措资金,积极恢复生产,使一半以上的职工重新实现了再就业。不少基层党组织负责同志说,是学习“八荣八耻”心得体会--培养社会主义荣辱观活动让不少党员找到了娘家,党组织去掉了心病,党组织和党员共同看到了希望。

3、解决了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党群干群关系得到新的改善。学习“八荣八耻”心得体会--培养社会主义荣辱观活动的开展,使广大党员的宗旨意识进一步增强。郾城县许慎市场党支部一班人及每位党员把先进性融入到为商户实实在在的服务中,主动为商户排忧解难。支部书记孙文学把自己的门面房出租给困难商户并主动减免房租;市燃料

公司党员韩焕敏,主动吸纳8名下岗职工人员,在她自办的公司从事煤炭、液化气经营,不仅解决了他们的生活困难,而且教会他们经营的本领。市棉麻公司针对职工反映的经营范围窄、淡季收入低的问题,经过深入细致的市场调查,新开展了轧菜籽油业务,使职工月增收200多元。市物资公司针对全系统困难党员多的实际,加快钢材、废旧金属、环保用煤等市场建设进度,创造就业岗位39个,安排21名下岗党员再就业,并组织7名下岗党员参加银鸽公司招工。市供销社再生资源有限公司在经营形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积极拓展业务,多方筹措资金,向劳动部门补交了职工养老保险金13.1万元。学习“八荣八耻”心得体会--培养社会主义荣辱观活动中,通过边学边改,边改边补,诚心诚意征求意见,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让群众看到了试点工作的成效和带来的可喜变化,维护了党的形象,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许多群众反映:这次活动非常及时,搞不搞活动就是不一样。

4、找到了党的建设与经济建设的结合点,各项工作得到新的促进。学习“八荣八耻”心得体会--培养社会主义荣辱观活动中,各级党组织坚持把教育活动与其它各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注重把党员在教育活动中焕发出来的政治热情和干劲引导到工作上,引导到加快发展上,有力促进了各项工作。今年上半年,全市国民经济总体上保持了平稳健康增长的发展态势,其中工业综合效益指数居全省第1位,地方财政收入增幅和实际利用外资增幅均居全省第2位,出口创汇为近年来最好水平。特别是在抗击非典工作中,各级党组织坚持科学规划、统筹安排,使学习“八荣八耻”心得体会--培养社会主义荣辱观、防治非典、社会发展等各项工作相互促进,有机结合。在抗击非典斗争的第一线,广大党员干部冲锋在前,较好地发挥了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保证了全市非典防治“双零”目标的实现。漯河市工商银行系统抓住试点工作的良好机遇,积极探索教育活动与业务经营有机结合的途径,通过全体党员挂牌上岗、命名“共产党员示范岗”、成立共产党员业务攻坚小分队、开展“党员带头干、人人比贡献”劳动竞赛等,有力地促进了业务发展。

二、基本经验

(一)坚持加强领导,不断提高对学习“八荣八耻”心得体会--培养社会主义荣辱观活动的认识。省委对试点工作高度重视,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省委书记同志反复强调,对试点工作一定要做到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指导到位、研究问题到位、宣传到位,并经常督问进展情况,先后3次专门到漯河检查指导试点工作,帮助解决重大问题。省长李成玉同志对试点工作非常关心,提出了明确要求。省委副书记支树平同志,省委副书记、组织部长陈全国同志亲自组织我市的动员大会并作动员报告,每个阶段都到漯河检查试点工作,及时提出指导意见。省试点办、省蹲点组的同志经常与我们一起研究工作,给予全程、具体的指导。省委的重视和关心,坚定了我们搞好试点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按照中央和省委的要求,市委对试点工作倾注了很大精力。全国学习“八荣八耻”心得体会--培养社会主义荣辱观试点工作座谈会后,市委立即召开常委会议,认真传达学习了贺国强部长和李景田副部长的重要讲话。常委们一致认为:开展学习“八荣八耻”心得体会--培养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大举措,是新时期党的建设的基础工程,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重要保证;把漯河确定为试点单位,是中央、省委对我们的信任、支持和鞭策、考验,为我们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加快漯河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市委要求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机遇意识和责任意识,尽出力、出全力、负全责,确保试点工作见成效、有特色、出经验,向中央、省委和全市人民交一份满意的答卷。市委成立了由市委书记刘炳旺同志任组长、几位常委领导同志任副组长、32个市直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建立领导联系点制度,县以上党员领导干部共建立联系点332个。省市县层层下派了蹲点(指导)组,共抽调1905名干部参与督导工作。建立健全了领导小组联席会、阶段性工作汇报会、蹲点组长例会等制度。市委先后8次召开常委会专题研究试点工作,出台12份指导性文件,及时解决各个阶段、各个环节的重要问题,确保试点健康顺利开展。

(二)坚持超前准备,为学习“八荣八耻”心得体会--培养社会主义荣辱观活动健康开展夯实基础。一是深入调研,摸清底子。试点工作开始全面铺工前,我们组织5个调研组,利用一周时间,对党员队伍现状进行深入调研,剖析问题,研究对策,制定出了有针对性符合漯河实际的试点工作方案。贺国强部长对此作出批示、给予肯定,给我们以很大鼓舞。为化解部分停产关闭破产企业存在的不安定因素,我们对这些企业没有急于动员,而是坚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理顺党员职工情绪,认真制定了预防突发事件的预案,确保了停产关闭破产企业的学习“八荣八耻”心得体会--培养社会主义荣辱观活动稳妥扎实推进。针对市经贸委系统企业实际,提出了采取“三分法”进行逐层动员推进。党组织健全,组织活动开展比较正常、生产经营状况较好、准备充分的企事业单位,先行动员,健康推进;党组织不健全、组织活动开展不正常、生产经营状况差的企业,在健全组织的基础上,加紧准备,积极推进;党组织瘫痪、无法开展活动的关停破企业在找准问题、稳定职工思想、理顺职工情绪的基础上,一企一策,稳步推进,有效保证了经贸系统60多家关停破和困难企业学习“八荣八耻”心得体会--培养社会主义荣辱观活动稳妥有序地开展。二是健

组织生活会心得体会篇5

自人类从事生产活动开始,资本已经如影随形。不同时期的社会环境和经济特征迥异,占主导作用的资本形态也发生了显著变化,经历了由最早的货币资本和物质资本阶段发展到后期的人力资本、智力资本阶段,直至近期出现的心理资本。

(一)货币资本和物质资本 最早时期人们生活主要是维持生命体征,满足基本温饱问题,谈不上资本的积累和财富的扩大。十八世纪资本主义初期,工业已经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如何有效运用资产扩大生产规模成为工业规模扩张的需求。西方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在《国富论》第二篇《论资产的性质、积累和使用》中揭示了物质资本是参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扩大财富的基础。萨伊认为“生产工具是资本,劳动、资本和土地构成资本主义生产三要素。”萨缪尔森则认为“资本就是生产性的财富”。以上是关于货币资本和物质资本的早期代表性论断,其强调的是资本的自然属性。马克思的资本论则强调了资本的社会属性,认为“资本是一种以物为媒介的人和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1)资本存在以物为载体。早期对资本的认识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仅停留于存在实体生理构造的实物认识阶段。这段时期的资本范畴分别从物质生产资料、生产工具扩展到货币,最终延伸到生产关系,但是都没有意识到非物质手段在价值创造中也做出了贡献,也应作为资本存在予以确认。资本形式单一,资本范畴狭隘,是此阶段资本确认方面存在的缺陷。

(2)资本具有增值的特点。资本区别于消费的根本特征在于其具有增值性。企业拥有的全部资产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在本期消费转化为费用,还有一部分通过生产过程实现增值,成为创造价值的资本。古典经济学中的资本概念强调的是经济价值总量的增加,并没有关注增值的速度和质量,更不用说可持续增长,这是此阶段关于资本增值认识的局限。

(3)资本是一种社会关系。资本在生产过程中能够创造剩余价值,对剩余价值的分配已经超过了经济范畴,体现的是一种社会分配关系。马克思意识到资本的社会关系属性,扩大了资本的作用范畴,为后续研究资本形态的多样化,甚至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贡献奠定了理论基础。

(二)人力资本 随着经济社会进入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新时期,科技正以史无前例的速度更新换代。货币资本和物质资本的重要性下降,人力资本重要性提高。人力资本通常是指蕴含于个体中的能够创造经济价值的知识、技能和体力(健康状况)等质量因素之和。人力资本主要通过接受教育、参加职业训练和接受体育保健等多种方式获得和提高。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有记载:“教育就是用体操来训练身体,用音乐来陶冶心灵”。亚里士多德有论述“有三种东西能使人善良而有德行,那就是天性、习惯和理性……由于天性、习惯和理性不能经常统一,要使它们互相协调并服从于理性,除了通过立法者的力量而外,就寄托于教育。”最早认识到教育具有形成和增加人力资本作用的是亚当·斯密,他在《国富论》中论述了分工能够提高劳动者的技巧和劳动熟练程度,从而提高生产率创造价值,而劳动技巧和劳动熟练程度可以通过教育培训提高。

(1)人力资本存在以人为载体。人力资本是以人为载体的具有价值创造功能的知识、技能和体力等。脱离了人这一载体,人力资本的价值很难发挥出来。而且,人的能动性和灵活性能够影响人力资本价值的大小。也就是说,不同载体花费同等数量的支出进行的教育投资行为,形成的知识、技能和体力价值是不同的,在实际活动中创造出来的价值也是不同的。

(2)人力资本具有无形的特点。物质资本和货币资本具有实体形态,其价值量比较明确,计量方法比较成熟;人力资本没有实体形态,知识、技能和体力的形成过程复杂,加之本身具有无形的特点,价值量不明确,计量难度较大。人力资本的无形性增加了其神秘性,需要在综合考虑其载体特点的基础上进行价值计量方法的摸索探究。

(3)人力资本具有可开发性。存在于不同人体的知识、技能和体力能够给组织带来的效益是不同的。同一个体不同时期给组织带来的效益也是不同的。即使是同一时点,处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人力资本能够带来的价值也是不等的。以上都说明了人力资本具有可开发性。只有创造适宜的情景,最大程度挖掘人力资本的潜力,才能发挥人员最大能动性。

(三)智力资本 众多生产要素相结合形成社会生产力,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促进社会进步。美国经济学家哈耶克和马克卢普对影响社会发展进程相关要素进行了研究,发现在众多要素中,智力资本贡献度最高。胡德森认为“智力资本是能为组织带来竞争优势的基因遗传、教育、经验及对生活工作的态度的综合”。安妮·布鲁金认为“智力资本是使公司得以运行的所有无形资产的总称”。美国经济学家加尔布雷思认为“智力资本,对于个体而言,通常是指纯粹的智力,对于组织来讲,是运用组织成员智力进行企业活动,实现组织目标的动态过程”。美国学者 Stewart认为“智力资本是每个人能为公司带来竞争优势的一切知识与能力的总和,即企业组织可以用来创造财富的集体智慧”。

(1)智力资本拓展了无形资产的外延。人力资本的知识、技能和体力也具有无形资产的特点,但是人力资本的范畴没有突破人这一载体的局限性。智力资本除了人力资本部分,还囊括了组织资本和外部关系资本等能带来竞争优势的无形资产。组织资本的载体是组织内部,组织内能够带来竞争优势的规章、制度、文化和环境等都构成了智力资本。关系资本的载体是组织外部,与组织存在经济利益关系的相关者能够带来的优势都构成了智力资本。

(2)智力资本具备可塑性。个体的智力通常表现在思考的过程中,面对确定的问题采用分析演绎推理的思维模式,结合已有的经验,提出大胆的假设,小心求得问题的解决方案;组织的智力资本渗透在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中,企业的经营活动处在随时变化的环境中,新问题层出不穷,而且问题本身也会发生相应改变,这些因素都决定了智力资本是一个动态过程。

(3)智力资本具有成长性。智力资本包括人力资本、组织资本和关系资本。人力资本可以通过正向的投资开发行为获得成长。同样,进行组织文化建设,设计规范科学的工作流程,制定赏罚严明的规章制度都可以促使组织智力资本获得成长。

(四)心理资本 Goldsmith,Veum和Darity于1997年首次明确提出心理资本概念,认为心理资本是影响个体生产率的特征集合。心理资本研究集大成者是Luthans,其研究团队于2004年提出“心理资本是组织内成员的积极心理状态,可以通过针对成员心理特征开展的心理资本投资开发行为促使成员和组织共同获得竞争优势”。心理资本主要包括自我效能、希望、乐观和韧性四个状态变量。

(1)心理资本是一种内在特质。对于组织成员来讲,心理资本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客观存在,只是它是以个体的内在心理特质存在,内在表现为影响人的思维过程、主观感受和情绪,外在表现为影响成员和组织的行为决策过程。不同成员具有不同的心理特质,决定了不同个体和组织的心理资本存量水平不等。

(2)心理资本是一种潜在状态。状态具有当下的特征,具有时点性和条件性,也就意味着在不同的时点和不同的条件下,组织和成员的心理资本具有不同的状态值。当时点变动或者外部环境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心理资本状态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3)心理资本是一个动态的有机系统。能为个体和组织带来高绩效工作和快乐工作指数的积极心理状态都归属于心理资本。在外界干预下,积极心理状态是动态变化的,同时因为其包含多种影响因素,各因素之间又是相互影响的,决定了心理资本的复杂性。心理资本作为各因素有机结合的动态系统,其状态值会随外界的干预和影响发生相应的改变。

二、建立心理资本会计的必要性

社会经济的繁荣促进了资本形态的丰富和发展,伴随着人类对心理资本认识的深化,人们意识到心理资本对于企业的重要程度不亚于任何一种资本形式。在现今社会,市场竞争激烈,工作压力巨大,人际关系复杂,组织成员的心理资本成为重要的资本形态,影响甚至决定了其他资本形态的效率,成为衡量一个组织资本存量的重要指标。相应地,资本的丰富对会计活动范畴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新形势下,建立心理资本会计,提供心理资本会计信息成为顺应时代需求的当务之急。

(一)有利于促进组织开展心理资本投资开发行为 当今社会处于超竞争状态,组织成员工作压力大,心理负荷重,成员自杀、猝死等过劳事件层出不穷。开展心理健康活动,缓解成员心理压力已成为摆在组织面前的重要课题。鉴于此,一些组织陆续开展心理资询、心理保健和拓展训练等休闲娱乐活动进行成员心理资本投资开发行为。这些行为作为企业活动的一部分,需要如实予以确认,生成心理资本投资开发信息。

(二)可以如实反映组织心理资本投资开发行为 心理资本投资开发行为作为企业的一项活动,需要了解其投资开发成本和收入。计量心理资本投资开发成本是个难点问题,它关系到后续的收益分配问题。首先,应明确成本和收入的计量基础。在明确心理资本投资开发行为受益期限的前提下,确定采用权责发生制计量还是收付实现制计量;其次,应选择成本核算方法。包括组织自己开发的心理资本和外部引进的心理资本,分别采用历史成本法还是公允价值法进行计量;再次,应确定不同成员间的成本收入分配方案。包括在组织内离职成员和在职成员之间如何进行分配。最后,应调整期末组织成员心理资本信息。心理资本投资开发行为形成资产,期末尚未转化为费用的部分,应根据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予以相应调整。

(三)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 心理资本作为资本形态的一种,其重要性已经得到共识。小到组织,大到社会,都需要了解成员的心理资本相关信息,以掌握成员的主观幸福感等状况,使组织和社会获得可持续发展。建立心理资本会计,可以为统计心理资本投资开发金额提供数据支持,为社会公众了解心理资本相关信息提供会计报告,以便于引导相关者做出相应的决策,引导组织关注成员心理健康,以人为本,和谐发展。

三、建立心理资本会计的可行性

了解了心理资本会计建立的必要性之后,需要解决其可行性。会计是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过程,心理资本会计同样需要遵循这一会计循环,逐一探究其解决措施。

(一)心理资本会计基本概念 (1)心理资本会计概念。心理资本是组织内成员拥有的积极心理状态,心理资本会计是以专门的计量方法,针对组织心理资本投资开发行为和消耗行为等引起的心理资本增减变化进行会计确认、计量、记录、报告和披露,为评价组织心理健康建设行为效果,促进组织成员心理健康和谐发展,最终促进组织可持续发展服务。

(2)心理资本会计目标。探讨心理资本会计目标之前,需要探讨会计目标。受托责任观认为会计是为资源提供者提供资源受托管理的情况;决策有用观认为会计是为信息使用者提供有利于他们决策的信息。这两种观点都建立在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前提下。实际上,注重工作生活幸福感的今天,企业目标不仅仅是经济利益的扩张,还应该兼顾短期利益与长期效益,经济价值与组织荣誉尊严,达到和谐、健康与可持续发展。心理资本会计是为信息使用者全面了解组织,以人为本,为组织及成员健康和谐发展提供的体检报告。

(3)心理资本会计对象。心理资本会计反应的是组织心理资本的增减变化过程,包括心理资本的形成、心理资本的开发、心理资本的消耗和心理资本的结存及转化。

(4)心理资本会计要素设计。心理资本会计遵循会计恒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相应的会计要素也应该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组织从外部引进成员和对组织内部已有成员进行培训开发都会形成心理资产和心理资本,成员在组织生产经营活动中会得到锻炼,遭受磨练和成长。个人心理健康的正向发展,相应增加心理资产和心理资本,为组织创造的价值中归属于心理资本部分的,应确认为心理资本收益;反之,没有经受住艰苦工作的考验,个人心理健康负向发展,相应减少心理资产和心理资本,为组织带来的负能量部分,应确认为心理资本损失。组织应该定期为成员开展系列心理健康保健活动,因特殊原因没有按时提供心理保健服务,相应确认心理健康负债。

(二)心理资本会计科目设计 (1)资产类科目。心理资产是指组织成员拥有的能为组织带来正能量的积极心理状态。用“心理资产”这一科目来予以反应。当组织通过引进成员或者投资开发行为增加心理资产时记录在借方,反之,负面事件或者恶性环境带来的消极状态会减少心理资产,应该记录在贷方。期末,“心理资产”的余额代表组织拥有的心理资产存量金额。

(2)负债类科目。组织应该定期为成员开展心理健康保健活动,特殊原因到期没有按时进行心理健康保健活动,应该确认心理健康负债。用“心理负债”予以反应。当组织没有按照计划如期开展心理健康培训增加心理负债时记录在贷方,反之,继续开展前期应开展的心理健康培训活动消除已经确认的负债时,应该记录在借方。期末,“心理负债”的余额代表组织拥有的心理负债存量余额。

(3)收入类科目。心理资本同其他资本形态共同作用,利用组织的资源,发挥竞争优势创造收入。需要设计“心理资本收益”科目反应心理资本为组织带来的收益金额。当组织收益增加时,在贷方确认心理资本收益金额。多记的收益需要冲抵时,在借方登记。期末,“心理资本收益”贷方金额与借方金额相抵后得到“心理资本收益”净额。

(4)费用类科目。组织应该定期为成员开展心理疏导、减压等心理保健活动。两次活动之间应该采用一定的方法对心理资产进行分摊,计入当期费用。设计“心理资本费用”科目反应当期应予摊销金额,并在其借方予以确认。组织逆境导致的损失也应该确认心理资本部分理应分担的金额。设计“心理资本损失”科目予以确认。当组织损失增加时,在借方确认心理资本损失金额。多记的损失需要冲抵时,在贷方登记。期末,“心理资本损失”借方金额与贷方金额相抵后得到“心理资本损失”净额。

(5)利润类科目。设计“心理资本当期利润”反应当期心理资本创造的收益与损失相抵后的余额。期末,把“心理资本收益”和“心理资本损失”净额分别结转到“心理资本当期利润”的贷方和借方,两者相抵后的余额反应心理资本当期创造的利润。

(6)所有者权益类科目。心理资本作为组织一项资本形态,理应同其他资本一样参与组织收益分配。设置“心理资本”科目反应组织拥有的心理资本金额,以此作为后期收益分配的依据。当组织引进成员或者投资开发行为增加心理资本时记录在贷方,反之,成员离职导致心理资本减少时,应该记录在借方。“心理资本收益”净额与“心理资本损失”净额期末都应该结转到“心理资本”这一所有者权益类科目中。“心理资本”的余额代表组织拥有的心理资本存量金额。

(三)心理资本会计计量 (1)权责发生制还是收付实现制。心理资本投资开发行为所形成的正能量会在相当长一段时间使组织收益。应该在组织受益期间采用一定的方法进行分摊,计入受益期间的费用,而不能按照实际支出时间作为确认费用的时点,即心理资本会计应该采用权责发生制而不是收益实现制进行处理。

(2)配比原则。在确认心理资本收益的同时,相应确认其应分摊的心理资本费用,使之符合配比原则。配比原则的应用有三种类型:一是时间配比。就某一受益期间应确认的心理资本收益和归属于本期间的心理资本费用相配比。二是因果配比。因某次心理资本投资开发行为所发生的收益与支出配比。三是群体配比。针对某群体发生的心理资本投资开发行为收益与支出配比。

(3)计量基础。一是历史成本。心理资本投资开发行为发生的支出,形成心理资产的,则以实际发生的支出金额作为心理资产入账金额。二是公允价值。组织委托心理资询、心理疏导专门机构对组织成员开展心理资本投资开发行为,双方达成的交易价格实际上属于市场公允价值计量。三是可变现净值。每期期末,都应对心理资产期末余额进行重新评估。比较其账面余额与可变现净值孰低,以较低者作为心理资产的入账金额。四是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在没有历史成本、公允价值和可变现净值作为计量依据的情况下,组织可以由专门的评估机构评估组织心理资本能够带来的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以作为心理资本的入账金额。五是指标评价。心理资本是一种内在特质,具有潜在性和变动性。对心理资本定量计量不可行的情况下,只能采用定性评估的方法。分别就自我效能、希望、乐观和韧性四个方面的强度设置合理的指标体系进行评价。

(四)心理资本会计报告 心理资本会计报告应该包括表内报告和表外披露两个部分。其中,定量计量部分随着会计循环进入报表内,反映组织心理资本状态;指标评价部分传达的信息在表外予以披露。披露的内容应包括:

(1)组织高管人员心理资本信息。包括:一是组织高管人员自我效能信息。心理资本——自我效能对组织的未来发展影响深远。它直接影响着组织的视野,组织的未来发展方向和发展效率。二是组织高管人员希望信息。心理资本——希望对组织的决策影响深远。保守型政策和激进型政策要求的高管人员希望是不一样的,对高管人员心理资本——希望信息予以披露,能够满足相关者预测组织未来投资经营方向。三是组织高管人员乐观信息。心理资本——乐观是对组织进行成本控制、制定目标考核任务的重要参考。高管人员的心理资本——乐观状况影响范围甚广。比如成本控制,乐观程度高的领导对成本敏感度较低,同时更青睐于业绩指标。四是组织高管人员韧性信息。心理资本——韧性是对组织能否克服障碍,完成远期目标任务的重要参考。高管人员的心理资本——韧性程度高,则传达出组织稳健、具持续成长性的信息。

(2)组织成员群体心理资本信息。组织成员作为支撑整个组织的中坚力量,其整体的心理资本信息影响着组织的健康形象和组织文化,是评价组织能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信息,应在表外予以披露。披露的内容包括:组织成员分类信息。如:按照组织成员岗位高低分为高管人员、中层管理者、基层管理人员和劳动者;按照组织成员岗位性质分为战略决策者、政策执行者和监督者;按照组织成员所属部门分为市场部、财务部、企划部、人事部和生产部等。组织成员自我效能、希望、乐观和韧性的指标评价数据信息。组织成员分类后进行的定性评价所获得的数据信息分布情况,对企业可能存在的影响分析等应予以披露。

参考文献:

[1]赵罡:《智力资本内涵及构成研究综述》,《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年第4期。

组织生活会心得体会篇6

近年来随着非公经济的发展,非公企业党建也日益引起全党重视,在各级党组织的努力下,非公企业中建立党组织的数量不断增多,各项党的工作也在逐步展开。但同时,相比国有企业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非公企业党组织的处境微妙,由此引发了社会上关于非公企业党组织边缘化的议论。

所谓“边缘化”,主要集中于三个现象:第一,党的工作相对企业的中心工作偏离,经济工作压倒了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第二,党的领导相对企业决策的偏离,企业经营决策中难以听到党组织负责人的声音,即使党员董事长或总经理也是站在企业立场上说话的时候多;第三,党员相对企业主流人群的偏离,大量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特别是“海归”人员对党员身份的认同感不强,甚至是党员也不愿公开身份。

上述现象的存在确为事实,到底达到什么程度,具有什么深层次的含义,可以研究,但现象本身应该引起重视,从理论上加以探讨,并提出可行的对策,是必要的。

二、非公企业党组织边缘化成因

非公企业党组织边缘化现象和说法事出有因,主要涉及这样一些因素

1、非公企业中党员的人数和分布

非公企业中建立党组织的前提是企业内有一定数量的党员,按照要求,至少达到3人才能建立独立党组织。但从目前情况来看,非公企业员工总数中党员所占比重大约在2%左右,比例相当低。比如,上海某区现有新经济组织17255家(不包括个体工商户),其中私(民)营企业16789家,外商投资企业466家,从业人员173594人,其中中共党员1857名,有正式党员3人以上的企业共231家,正式党员不足3人的企业334家,没有党员的企业有16690家。折合下来约10家企业有一个党员,即使所有有党员的企业都建立党组织,也只占企业总数的3.27%。绝大多数企业未建有党组织所产生的逻辑结论是,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来说,党组织不是必要条件,更不是充分条件,企业没有党组织同样可以经营下去。这意味着,在非公企业建立党组织问题上,是党组织要进企业,而不是企业要党组织进来。一头冷,一头热,党组织被冷落是可以想象的。

2、非公企业中职工党员身份的两重性

从执政党的地位出发,我们要求党组织在非公企业中发挥政治核心作用,但现实是党员包括党组织负责人常常是以员工身份通过劳动力市场进入企业的,党员作为被雇佣者服从企业安排是其在企业中生存下去的前提。笔者在调查中曾询问过私企业主,如果党员不能按照企业要求行动,企业会怎么做,企业主明确告知,“只能解雇”。核心地位要求党组织发挥某种领导作用,但被雇佣身份与领导身份之间显然存在距离。市场经济是一种竞争体制,市场条件下领导地位的获得一般是竞争的结果。被雇佣地位很难看作竞争成功者的地位,因此要发挥领导作用就有相当大的困难。

3、非公企业中两套逻辑的冲突

如果说党员被雇佣可能导致党组织在非公企业中的边缘化,那么在党员为非公企业的业主情况下,是不是就可以保证党组织的核心地位?从基层反映的情况来看,不容乐观。一些身为党员的企业高层官员在对待党组织和党的活动方面,并没有明显地不同于非党官员。这里,我们不能简单认为这些党员政治觉悟不高,而必须看到,影响他们态度和行为的根本因素是非公企业在市场经济中,有着自己的行动逻辑,非公企业根本上是按照资本的逻辑运作的,追求最高效率和最大利润是企业和企业主首要关注点,任何其他考虑只要与此不一致,就必然遭到排斥或拒绝。在具体的党员业主或经理那里,资本的利润逻辑和政治组织的权力逻辑之间可以共存,如果没有冲突的话。但一旦发生冲突,在企业活动的范围内,业主作为资本的人格化,必然首先考虑资本的要求,其次才会考虑政治要求。用一些业主的话来说,“党组织建在非公企业中,前提是企业的存在,如果企业也不见了,党组织建了又有什么意思呢?”其背后的潜台词是,作为资本的人格化,他如果因为满足了组织的要求而影响经营,谁会补偿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拥有资本并不断增值,是他的立身之本,他不能不首先听从资本的指令。就这一点来说,非公企业党组织负责人在企业中的地位的变化不足以根本上改变党组织在企业内的地位。

4、非公企业中职业生涯与政治前途的分离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职业生涯与政治前途有许多时候是互相重叠的,所谓“曲线救国”,就是个人通过政治表现解决专业发展问题。但在非公企业中,职业生涯与政治前途发生分离,政治表现好不可能带来业务发展的结果,反过来,业务好也不需要政治作为保障。员工在非公企业中的经济收入、职业地位和管理权力,根本上来自于职业能力和对企业的经济贡献,同政治表现没有很大的关联度。在业务表现好可以带来收入等实际利益的提升,而政治表现好却几乎没有酬报,包括党组织负责人的工作都是业余而且没有报酬的情况下,职业生涯比政治发展对个人产生更大的吸引力是完全可以想象的。笔者于**年进行非公企业党建调研时就听到,当年轻员工被要求担任党组织负责人时,他们的典型回答是“搞好党务工作能为我带来工资、房子、车子吗?”

5、非公企业党组织功能定位不清

即使党组织在非公企业中建立了,功能到底是什么,始终没有得到最后的确认。调查中问到一些党员员工如何发挥党员的先进性时,得到的回答有不少是“做好本职工作”。这种将党员在国有企业中的传统角色简单移植到非公企业中来的想法,实质上表明在许多党员包括不少党组织中,对于党组织在非公企业中的作用到底为何,仍然存在模糊。从非公企业对党组织的作用期望来看,由党组织做企业文化是不少业主的共同想法。而且他们一致认为,在企业初创,忙于解决生存问题时,不需要党组织。等企业站稳了脚跟,需要有一支稳定的骨干队伍之时,党组织做企业文化,凝聚人心成为必要。简单地说,非公企业需要党组织是为了解决生产关系而不是生产力问题。所谓企业文化说到底就是企业内部的公共关系,做企业文化就是让党组织成为企业的一个职能部门。从不少非公企业党组织实际做的工作来看,所谓企业文化工作许多时候更像国有企业中工会的工作,主要涉及职工福利和相关活动。党组织在非公企业中的功能地位不清,作为一个政治组织到底发挥什么作用,同企业内部部门和工会等区别又在哪里,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党组织的位置必然成为问题。

6、非公企业党组织在党的组织体制内边缘化

非公企业党组织在企业中的边缘化,一定程度上同其在党的组织体制内被边缘化有关。非公企业党组织负责人的产生同国企党组织负责人的产生不同,非公企业党组织的负责人不是上级党组织直接任命的,而是在非公企业中物色的。这样的产生方式带来的一个后果是,非公企业党组织负责人从上级党组织获得的授权明显弱于国企党组织负责人,前者在政治发展方面可能得到的机会,也明显少于后者,各种评优等活动,对于体制外的非公企业本来就考虑不多,即使想到了非公企业,荣誉也往往落到党员业主身上。

7、政治领域本身在社会生活中边缘化

更进一步来看,非公企业党组织的边缘化还同一个更大的结构性因素有关,那就是政治领域在整个社会生活领域中的边缘化。市场经济的崛起和发展本来就意味着在社会生活中经济领域开始取代政治领域成为主导性领域,“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围绕中心抓党建”等提法,客观上表明现在经济是中心,而政治居于陪衬地位。这种态势不是中国独有的,在世界范围,市场经济的兴起都伴随着政治地位的下降,有关资本主义兴起的研究都谈到了“经济对政治的驾驭”。具有中国特点的是在经济被确立为中心的同时,政治被很大程度上“闲置”或“封闭”了。出于维持稳定,为经济发展创造更好条件的考虑,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政治被有意无意地冷落了,一定意义上,政治成为一小部分人的活动空间,而脱离了社会生活的主体。在目前社会生活中,热衷于政治的人在减少,政治的影响也在减弱。在这样的结构背景下,作为政治组织的党组织,其活动空间自然跟着减小,其影响力跟着减弱,党组织同社会生活主体的关系也跟着松懈,边缘化就此成为一种倾向。

造成非公企业党组织边缘化的因素不止这一些,但仅仅这些因素及其作用已经足以引起我们高度关注。正视边缘化,正确认识边缘化,严肃对待边缘化,就可能从对边缘化的警觉中走出一条新的党建之路。

三、扭转非公企业党组织边缘化倾向的若干对策

针对非公企业党组织边缘化倾向,可以考虑采取这样一些做法。

1、实事求是地看待基层党组织的活动空间,重新确认党的工作的制高点

所谓边缘化,许多时候是把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党组织在国有企业中的地位作为了参照,因为不再拥有决策、人事等方面的权力,便将非公企业党组织的现状看作“边缘化”的表现。其实在党建问题上需要一种战略眼光,在社会急速变迁的背景下,把握政治发展的大趋势,不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该退出的地方退出,该进入的地方进入,不能因为是我们传统的阵地就一定要克复回来。在这一点上,特别要加强对“支部建在连上”的传统建党原则进行反思。计划经济条件下利用行政渠道控制了各种组织的资源,是党得以在不同组织内建立党组织的先决条件。现在这一条件已经不存在了,再要套用原来的建党模式,将遇到不可克服的困难。为此,有必要跳出传统的借助行政在组织内建党组织的方式和按照区域划分建立党组织的方式,而将党组织建到社会活动的脉络上去,犹如打仗,军队首先要占领的是交通要道。在社会生活中,各种松散型的社会组织如行业协会以及自发社团等,可能是党接触社会和不同人群的更好的场合,加快进入这些领域,加强那里的党组织,可以更好地发挥党组织在社会生活中的政治核心作用。

2、灵活构建非公企业党组织,突破职工党员的身份尴尬

在可能的情况下,在组织内建立党组织还是需要的,但必须考虑现实条件的制约,要找到建立非公企业党组织的合理的组织依托,突破党员员工可能面临的双重角色,特别是错位的角色,保证党组织及其负责人可以宽裕地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比如说,在非公企业内部,被雇佣的党组织负责人与企业主的关系,一般不利于开展工作,如果将党组织建在“企业家沙龙”中,党组织负责人以沙龙负责人的身份与企业家接触,就不存在错位关系。类似但又有所区别的是,如果将党组织建在比如律师协会中,不但有利于避开党员员工与律师事务所大股东的错位关系,而且可以通过律师工作接触面广的优势,将党的工作做到更多的场合中去。

3、尊重社会生活领域的内在逻辑,化体制外资源为党组织资源

随着市场经济的成熟和社会的发育,越来越多的资源将分散分布,党所直接掌握的资源将相对地趋于减少,何况作为公共资源,党的体制内资源不能随便进入非公企业这一私人领域。资源控制量的减少会对党组织发挥核心作用带来不利影响。为此需要从战略上寻找到开发资源的渠道和方式。总的来说,党组织要善于将各种体制外的资源,通过党的工作,转化为党的资源,即体制内的资源。比如,在职业生涯与政治前途分离的情况下,党组织如果能够通过为党员员工提供有效的培训服务,使其在重点岗位的竞争中获得成功,就能使党员感受到党组织的作用和党的资源的存在,从而收到将党外资源转化为党内资源的作用。这样的运作方式的前提是尊重社会生活不同领域的各自逻辑,不是将政治的权力逻辑强加给其他生活领域,而是在按照这些领域的逻辑运作的情况下,实现党的意图。这样才能保证党的目标的实现是可靠的、持续的,因为它能带来其他领域的发展,而不是干扰了它们的运行。

4、调整基层党的组织形态,增加非公企业党组织的资源及其利用效率

要鼓励非公企业党组织自己开发资源,一切资源的开发本身需要一定的资源,即使有一堆现成的柴火,要点燃它至少需要一根火柴,没有启动资源,非公企业党组织很难有大的作为。现在有些非公企业党组织有能力从企业那里获得活动经费,这表明党组织的作用得到了企业的认可,应该说是一件好事。但不能就此要求所有党组织都到企业那里去寻找资源。党作为一支组织化力量,应该为所有的基层组织提供必要的资源,这是基层组织得以履行对党的义务的必要条件。重要的是上级党组织如何帮助基层党组织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在目前非公企业党组织大多偏小的情况下,将资源分解到众多的小组织中去,很难讲究效率和利用率。一些地方在工业园区层面上开展各项党员活动,就比较好地解决了党员活动和有限资源之间的关系。

5、开发基层政治空间,增强党组织的政治功能

组织生活会心得体会篇7

论文关键词 有组织犯罪 犯罪组织 犯罪心理 犯罪群体

作者简介:陈威仪,上海政法学院刑事司法学院2012级监狱学专业;田一夫,上海政法学院研究生部2013级刑法学专业。

当前全球范围内有组织犯罪愈演愈烈,由于其严密的组织结构、深刻的政治背景、雄厚的经济实力、巨大的社会危害,因而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有组织犯罪形成的原因众多,而犯罪心理是有组织犯罪形成的重要因素,犯罪心理的形成因素同样也包含诸多方面。犯罪分子结合以往的犯罪经验,有意识地向团伙作案靠拢,以更小的犯罪代价的行为方式谋求更大的犯罪利益。犯罪组织在犯罪过程中,不断组织成员之间相互交流作案经验,逐步严密其组织规则、纪律,致使其犯罪的手段、方式日益改进,犯罪的心理素质也有了极大的提升。

有组织犯罪的活动和危害对社会具有巨大的危害性和整体冲击性,因而已成为世界各国立法、司法机关和刑法理论研究者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目前我国社会中形成的具有形成组织犯罪心理的群体存在于不同阶层中,包括最令社会担忧的青少年群体,“农民工第二代”群体,充当黑恶势力保护伞、利用自身职务便利的国家工作人员群体以及人数庞大的无业失业人员群体。

一、有组织犯罪群体的现状分析

由于我国有组织犯罪发展过程的复杂性,以及有组织犯罪重新泛滥所处时代的独特性,使得我国有组织犯罪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时代烙印。当前有组织犯罪呈现出以下特点:有组织犯罪国际化,进行跨国犯罪;犯罪团伙的组织种类和有组织犯罪的犯罪种类呈多样化趋势,犯罪组织内部结构趋于严密,通过组织内部逐步培养职业化的犯罪成员;受犯罪团伙领导的影响,组织成员的心理素质普遍提高;犯罪组织实施犯罪的犯罪手段和犯罪工具借助现代社会的高科技手段更加现代化;犯罪组织积极向黑社会组织演化,并腐蚀国家工作人员,寻求政治势力的庇佑作为其生存的保护伞。有组织犯罪的现状给正常的社会秩序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带来严重破坏,而打击有组织犯罪的难度也在日益提高。

二、不同犯罪组织群体产生的心理原因

(一)青少年群体

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征与犯罪是密切相关的,心理发展的不完全、不成熟是他们不能有效控制自身行动、辨认自身行为的重要因素。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青少年犯罪现象越来越严重,且向低龄化、成熟化、智能化、暴力型、团伙犯罪转变。

青少年群体的犯罪同样也是一个特殊的犯罪群体。在青少年犯罪现象低龄化的趋势下,很多未到刑事责任年龄的青少年加入到了犯罪群体当中。由于现代社会的青少年心理普遍早熟,对于自己的行为有一定的理解,但又不具备完全的控制和辨认能力,导致他们形成了一种不服管教,寻求刺激的心理,使得他们不能充分认识到犯罪的危害性,终而走上犯罪的道路。

青少年犯罪的群体转化性同样值得重视。我国现代教育体制并不平衡,这就导致了众多适龄青少年不能得到正常的素质教育进而辍学,降低其今后的社会竞争力。他们在受到自己身边人的排斥后更加剧心理的畸形发展,对未来生活的持悲观态度,并且在自身的心理上降低了自身的社会认可度——这逐步扩大了该类青少年群体同社会群体的心理距离,成年后进而向无业游民群体犯罪组织转化。

(二)农民工第二代群体

“农民工第二代的际遇表明,尽管在城市出生、在城市成长,他们也未能摆脱这种与生俱来的不平等枷锁”。这类群体在早期的成长过程中,缺乏父母的照顾和关爱使得他们缺乏及时的管束和教育,养成了特立独行、我行我素的行事风格,他们会感受到自己与城市人的不同,并从内心渴望获得社会的尊重,但现实往往并非如此,城市人的歧视会从一定程度上加剧这种不平衡的心理。在此驱动下,他们通过对抗社会甚至组织犯罪的暴力方式来发泄,藉以谋求心理平衡。

(三)国家工作人员群体

社会中有组织犯罪群体的危害巨大,其本身不仅作为犯罪组织实施犯罪,而且还通过自身影响力拉拢、腐蚀国家工作人员伙同其共同犯罪。为了在社会竞争中处于更为有利的地位,某些人便寻求通过利用国家权力来实现自己的利益,诱发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与犯罪组织勾结的国家工作人员得到了这一群体为其带来的利益,也就会渐渐地伙同犯罪组织共同实施犯罪。

(四)无业人员群体

无业人员犯罪近年来比较突出,其危害性很大,成为社会的一个不稳定因素。无业游民群体深知自身的境况处遇,其没有固定的经济来源,无法与社会普通民众一样生活,逐渐地这种无奈与羡慕的心理转化为仇视与嫉妒。这一类群体又往往因闲散于社会的各个角落,便于广结人脉,通过组织参与团体活动拉拢彼此间的关系。再加上其本身对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满无法得到宣泄,形成犯罪组织实施犯罪便成为其最终的选择。

三、有组织犯罪的心理特征分析

有组织犯罪与个人实施犯罪相比有着很大的区别,由于共同犯罪的缘故,犯罪组织实施犯罪的能力一般来说远远强于个人,因此犯罪组织借助心理上的群体工作效应去完成许多由个体很难完成的犯罪,并且在事后担心刑事惩罚的忧虑感也远远弱于个人实施犯罪行为后的心理恐惧。

首先,集体行动和细致的分工给了犯罪组织成员树立了实施犯罪行为的强大自信,从心理上减弱了负担的犯罪风险感,使得犯罪组织成员认为在犯罪组织领导下的集体行动必定会万无一失,于是在犯罪时更倾向于疯狂和暴力。

其次,犯罪组织的集体行动会使得他们从心理上认同自身的犯罪行为,将自己将要实施的犯罪合理化,以减轻心理上的犯罪忧虑感和害怕刑罚的恐惧感。犯罪组织成员在实施犯罪的同时,由于有着同伙的共同承担,也会从心理上弱化自身将要承担的罪责感,实施犯罪行为时也往往由于个人负罪感的弱化而实施超出犯罪组织

计划的犯罪。

最后,受中国古代传统的帮派思想影响,犯罪组织内形成严密的分工和强烈的内部等级观念一方面形成一套有体系的犯罪模式,提高犯罪组织实施犯罪的效率;另一方面这种由等级观衍生的服从心理构建了犯罪组织赖以生存和延续的精神支柱。

四、有组织犯罪心理的预防措施

我国理论界对有组织犯罪的定义存在分歧是打击有组织犯罪的不利因素。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心理预防措施的实施不仅应该从犯罪组织群体的内部着手,对于社会这个外部影响因素同样也应重视其对有组织犯罪形成的作用。内因和外因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如果社会对于群体的需求心理不加以关注,那么群体在实施犯罪后同样也就对社会秩序造成了破坏。

(一)对待青少年应加强引导,做好青少年有组织犯罪的预防工作

青少年犯罪大部分是由于阶段成长中生理与心理发展不平衡导致的。因此,矫治的关键在于研究其心理特征。学校教育应当重视对青少年群体的习惯培养,以培养出人格、心理健全的人才为重要目的。加强对青少年群体的心理咨询与心理帮扶,积极妥善解决青少年群体在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

(二)加强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积极通过物质条件对其进行心理疏导

首先,应该增加对城市农民工的补贴力度,降低其劳动强度,明确其教育子女的义务。同时加大对农民工后代的教育帮扶力度,重视农民工二代这一群体的存在,对其加强心理的引导教育,在生活、学习、工作上使其享受和普通城市居民一样的待遇。其次,农民工二代群体类似于另一个青少年群体,在对其进行心理引导方面应当使用结合适应该群体特点的方法,避免把农民工二代群体过度成人化,借以提高心理辅导的效率。

(三)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理念教育和党风廉政建设,扫清犯罪组织的政治庇护势力

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治理是党风廉政建设和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反腐败斗争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首先,应该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理念的学习,明确自身的定位;其次,应该加强党的自身建设,重点是党风廉政建设,从经济层面切断国家工作人员群体同社会犯罪组织的联系,打击犯罪组织庇护伞的形成。

(四)保障社会无业人员的合法权益,加强就业引导

一方面,政府可以加大财政投入,完善社会就业保障体系,加强对社会闲散人员的就业引导。另一方面,立法机关可以立法保障社会无业人员的个人权益,避免该群体因为个人利益的损失而产生对社会及社会其他群体的仇恨心理。企业应当负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定期面向无业群体展开招聘会,对其进行岗位培训,稳定且可观的收入可以从很大程度上避免犯罪的产生。

首先,从根本上说对有组织犯罪还应当以预防为主,包括社会政策的调整、整治腐败、加强精神文化与思想道德教育建设和发挥社区功能等。重视青少年群体的组织犯罪是预防有组织犯罪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由于受其本身年龄条件和青春期心理的影响,不能将青少年群体(包括部分农民工二代群体)的主观恶性同其他犯罪组织群体的主观心理一概而论。对待这一类群体应以说服教育,加强心理疏导为主。

其次,有针对性地对社会各个群体进行犯罪风险评估,及时制定相应的对策,把预防犯罪放在工作首位。在经济视角下关注社会各个群体对于当然社会经济现状的评价同样也是预防形成犯罪组织实施犯罪活动的一个重要手段,同时积极根据社会现实调节对于各阶层的相关政策,以经济发展带动防止犯罪活动。

再次,吸取在打击有组织犯罪过程中的教训,借鉴国外打击有组织犯罪的先进经验,对于我国研究如何提高打击有组织犯罪的效率,进一步改进打击犯罪的方法是很有必要的。

组织生活会心得体会篇8

一、坚持党员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发挥作用的有机统一,大力开展“三服务”活动

从20**年开始,我市按照“凝聚党员、凝聚群众、凝聚社会”的总体目标,坚持党员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发挥作用的有机统一,大力开展以“党的上级组织为基层组织服务、党的基层组织为党员服务、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都为群众服务”为内容的“三服务”活动,从建强组织、关怀党员、服务群众入手,不断探索和完善基层党建工作的载体和机制,用“三测评”的机制(群众测评党员、党员测评支部、下级党组织测评上级党组织)来检验和推动“三服务”。

(一)着眼于构建社区党建的资源支撑体系,加大党的上级组织为基层组织服务的力度。在“三服务”活动中,坚持重心下移、力量下沉,着眼于建强每个基层组织。地方党委综合运用行政、组织和经济手段,为基层党组织建设提供多方面的支持。在工作力量上,以“社会化招聘、契约式管理、专业化培训、职业化运作”的方式,建设专职党群工作者队伍。在工作经费上,各区县党委积极探索把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活动的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加大对基层党组织的支持力度。

(二)着眼于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落实党的基层组织为党员服务的措施。在“三服务”活动中,通过推进互助、发扬民主、搭建舞台等办法,广泛开展了以加强教育、提供服务和保障权利为内容的党组织为党员服务活动。

一是探索建立党内关爱机制。对生活困难的党员及其家庭建立慰问制度,着重帮助他们适应市场,提高就业的竞争力。潍坊新村街道专门设立下岗职工党员培训基地,免费为他们提供再就业培训,多渠道推荐他们再就业,鼓励他们带头就业。

二是拓宽党员行使民利、参与政治事务的渠道。把提高全体党员对社区民主政治的参与程度和参与能力,作为增强社区党组织的活力和能量、提高社区党组织影响力和战斗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动员和支持有条件的党员积极参与工青妇等群众组织、居民自治组织和社会团体、行业协会、业主委员会等各类新社会组织的选举和推荐活动,提高各类自治性、社会性组织中的党员比例。

三是搭建党员服务群众、发挥作用的舞台。适应不同领域、不同岗位的特点,设定活动载体和评价标准,构建党员发挥作用的载体和舞台。在社区各类公共服务窗口,推行党员示范岗评比活动,调动党员积极性,提高服务质量;在居民区建立在职党员理事会等组织载体和在职党员联系卡等工作载体,推动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建设和管理;在部分社区探索和实行党员责任岗制度,通过设立政策宣传、绿化维护、卫生监督等“无职党员责任岗”,使党员做事有平台、管事有抓手,为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解除了顾虑、注入了动力。

(三)着眼于增强党的社会凝聚力,强化党组织和党员服务群众的激励机制。树立导向,把服务群众作为基层党组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些社区街道党工委把“三服务”分解,将责任落实到党政班子每个成员和各个支部,作为年度考核评比的重要依据。明确主体,发挥党员服务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南码头路街道临沂六村的党员经过讨论,自发地以小区内的20多个党员教师为主体组成了教师联谊会,为小区内无力请家教的孩子开展义务家教活动,展现了党员的良好社会形象。

通过几年的实践,“三服务”活动把党员享有权利、履行义务、发挥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关心、服务党员的基础上,激发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内在动力,体现了组织的要求、群众的需求、党员的追求的统一,是尊重党员主体地位的有效机制。

二、探索党员代表议事会制度,落实普通党员的民利

青浦区委以推进、发展基层党内民主为切入点,积极探索了“农村党员代表议事会”制度。

议事会的代表,由村党组织全体党员民主选举产生的党员代表和村党组织班子成员组成。民主选举产生的党员代表人数原则上按党员总数20%左右的比例确定,但不得少于10人,其构成要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要兼顾地域、阶层、年龄、学历、职业等结构情况。村党组织班子成员作为当然代表,可不经选举直接参加议事会。党员议事会代表中要有不少于1/3的代表由村民代表中的党员担任。不进村党组织班子的村委会中的党员可列席议事会议。议事会代表的工作属于“义务”性质,不发放任何补贴。议事会议原则上每季度召开一次,商议本季度的重要事宜,提出下季度的工作要求。根据工作需要或有二分之一以上议事会代表提议,可临时召开。议事会可由村党组织书记主持召开,也可推选党员代表议事会召集人来主持召开。

召开议事会议一般遵循以下几个程序:一是会前准备。主要是在议事会议召开前,由村党组织对议事会代表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集中整理、遴选,并根据工作需要和党员、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初步确定议事会的议题和方案。之后,村党组织要在征得多数议事会代表同意后,正式确定会议日期、地点、议题,并通过村务公开栏或其他方式向全体党员和群众公布。议事会代表在接到会议议题后,要通过不同方式及时听取、收集党员和群众对议题的意见。二是会中商议。议事会议必须有不少于五分之四的议事会代表到会方可召开。会议中,代表根据收集到的意见、建议和了解、掌握的情况,对议题进行充分酝酿、讨论,在此基础上,由全体与会代表对议题进行表决,表决须经半数以上与会代表赞成,方可列为正式议案交基层党组织审定。三是会后实施。村党组织对议案进行审定并组织实施或办理。需提交党员大会、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讨论通过的,则依法、依程序及时办理,并由村党组织督促落实。议事会议形成议案的落实情况,由村党组织负责及时向议事会代表反馈,并以一定方式向全村党员和群众通报。

青浦区通过推行农村党员代表议事会制度,增强了党员的作用意识,推动了村级组织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增强了党员的角色意识,提高了村级组织的决策能力和执行力;增强了党员的责任意识,提高了村级组织的工作和管理绩效;增强了党员的监督意识,提升了村级组织的凝聚力和公信力;通过保障党员民利,强化了党员主体地位,发挥了党员的积极作用。目前,这一制度已在全市推广。

三、组建社区党建志愿者队伍,拓展党员发挥主体作用的空间

徐汇区斜土社区(街道)党工委在深刻剖析基层各类矛盾中,积极探索社区服务管理,紧紧依靠社区党组织和党员,通过组建党员志愿者队伍,发挥党员的主体作用。

(一)针对社区服务管理复杂性特点,引导党员收集民意、建言献策,在推进党组织科学决策中发挥主体作用。召开党员志愿者座谈会,汇集居民群众最新意愿。由党政班子成员下领导干部联系点,每季度与党员志愿者座谈一次,听取他们近期了解的社区民意汇报,居民区党组织由一名委员负责每月收集一次情况。根据社区党员建议,由职能科室梳理提炼,形成党工委会议讨论会议的议题。组织党员志愿者参与社区重要事项研究。组织党员志愿者代表参加每月一次的主任办公会议,每季度一次的社区建设管理质询会议,在研究社区重要事项中让他们直接陈述观点,提出意见建议。党员志愿者代表列席党组织研究社区建设管理工作的会议。基层党组织在研究涉及群众利益问题的议题时,邀请党员志愿者代表列席会议,让他们在党的会议上充分发表意见想法,为党组织决策提供参考。

(二)针对社区党员参加党日活动多样性特点,引导党员组织协调、设计策划,在开展党日活动中发挥主体作用。组织协调、设计策划主题实践活动。为增强党日活动的吸引力,各居民区党组织引导社区党员献计献策,共同组织策划党的组织生活,得到了党员的积极响应。组织协调、设计策划党日活动。一年多来,在党员志愿者的积极参与、精心组织设计下,党日活动生动活泼,形式多样,吸引了党员积极参加,大部分党支部(党小组)组织活动的出勤率达80%以上。组织协调、设计策划党员示范楼组创建。斜土社区(街道)党工委在注重指导居民区党组织按楼组建立支部(小组),根据商品房小区和旧公房小区特点,引导党员以“热心邻里事、参与社区事、关心天下事”为基本要求,加强楼组党建的探索。

(三)针对社区服务管理职能的群众性特点,引导党员模范带头、争作表率,在贯彻执行党的意图中发挥主体作用。“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斜土社区(街道)党工委根据社区建设管理服务的职能要求,在组织发动居民群众参与社区建设管理的同时,注重引导党员志愿者在宣传党的时事政策中、在推进社区建设管理中、在协调化解小区矛盾中以模范带头作用彰显主体作用,得到了党员和群众的欢迎,促进了和谐社区建设。

四、完善党员服务中心网络,构建党员发挥主体作用的平台

党员服务中心是我市根据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总体精神和部署,针对新形势下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管理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探索建立的关怀凝聚党员的新载体、联系服务群众的新网络、发挥党员主体作用的新平台。

**党员服务中心建设,大致经过三个阶段,前后历时五年,目前基本建成了覆盖全市、功能比较完备的党员服务中心网络。第一阶段(2001年至2003年)为探索初创阶段。2001年3月,普陀区曹杨新村社区(街道)成立了全市第一家党员服务中心。20**年3月,市委组织部党员服务中心正式成立。第二阶段(2003年至2005年)为整体推进形成网络阶段。2003年底,市委组织部召开推进会,明确了中心的基本功能定位,提出用一年左右的时间在全市街道、乡镇全面推进党员服务中心建设的目标,辅之以配套扶持措施,以及“两个确保”(确保所有的流动党员都能够就近找到党的关系的接纳地,确保所有缺少资源的基层党组织都有开展党的活动的地方)的要求。截至2004年底,全市221个街道(乡镇)全部建立了党员服务中心并通过验收。在实践中,有的开发区、经济园区也建立了党员服务中心,从而使党员服务中心的总数达到224个,形成了覆盖全市的网络。第三阶段(2005年至今),为完善提高阶段。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全市220多个党员服务中心发挥了突出作用,成为党员集中教育的开放、共享式阵地。2006年,全市党员服务中心进一步健全了制度规范,深化拓展了服务功能。

上一篇:车间心得体会范文 下一篇:初中英语培训心得体会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