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心得体会范文

时间:2023-09-28 15:43:18

思维导图心得体会

思维导图心得体会篇1

一、思维导图引入《学前教育学》教学的意义

《学前教育学》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具有基础理论课的特点。由于偏重理论,在教学过程中,《学前教育学》课程的教学需要把体现学生主体性、发展学生能力、提高教育质量放在首位。笔者在课堂教学中发现,思维导图是一种学习理论课理清思路,建构知识,研究概念,解放双手,手脑并用的好方法。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有一定的美术、绘画功底,如果配合使用诸如小组合作学习、头脑风暴等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便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思维导图在《学前教育学》教学中的应用举例

常言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在备课、授课、作业布置等环节,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中,笔者积极探索思维导图在课程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得到一点不成熟的心得,现略举一二。

1.课前准备学导图:吃透内容 化繁为简

备课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重视,不仅要备教材、备学生、备目标,更要备教学方法。而这一切的基础,就要从教师吃透教学内容开始。如在教授《教育目的》这一章节,我就在备课时自己在教学设计上采用思维导图将抽象繁杂的概念进行了归类,将教育目的、教育目标、教育方针的区别和联系;教育目的的功能;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等教学重难点通过思维导图组织起来。只有教师将所有概念和知识整合,才能更好地把握教材,传授知识。思维导图适用上下位概念、定理的组织和梳理。

此外,教师還需要不断学习开发出来很多的思维导图的制作软件,不仅操作方便,也美观整齐,现在的学生是信息时代的原住民,他们擅长用信息和工具来分析和解决问题,因此同时也号召学生使用思维导图软件来绘制思维导图。常见的思维导图软件有:MindManager、XMind、Coggle、FreeMind等,教师和学生都可以在课前通过思维导图来备课、预习、制作电子板书等。

2.授课环节用导图:贯穿始终 熟能生巧

每个学年开始,我都会在第一课告知学生本课程的《课程指南》。所谓《课程指南》,即通过三个方面讲授物、法、人学习本课程的工具、教学方法、创建学习型团队。而这三方面也相辅相成。

(1)绘制工具: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让学生每人准备一本工作笔记本,彩色荧光笔若干,利用康奈尔笔记系统将日常的课堂笔记、学习心得、总结思路画在笔记本上,摒弃了传统笔记的线性记录结构(一、(一)1.(1)),使得这个笔记本既是概念地图,也是思维火花碰撞地。

(2)绘制方法:思维导图贯穿整个学年的学习方法始终,在第一堂课我就要教会学生如何绘制思维导图。我们大脑的工作机理是运用图像和网络般的联想,因此绘制思维导图有四个要点:1)连接:从一张白纸的中心开始绘制,周围留出空白。将中心图像和主要分支连接起来,呈放射性,然后把主要分支和二级分支连接起来,再把三级分支和二级分支连接起来,依此类推让思维导图的分支自然弯曲而不是像一条直线。2)关键词:在每条线上使用一个关键词。3)可视化:用一幅图像或图画表达你的中心思想,直观形象,并自始至终使用图形。4)颜色:在绘制过程中使用各种颜色。

(3)学习型团队:工具最大的意义便是使用。教会了学生思维导图的绘制方法,按惯例我会让学生立即组成学习型小组,每个小组就是一个模拟幼儿园,用思维导图绘制小组的组织机构图。既是破冰活动,也是对思维导图绘制方法的检验。往往学生讨论地会非常热烈,绘制出很多富有奇思妙想的思维导图或者它的变体。

3.作业布置创导图:课堂延伸 举一反三

在日常教学环节中,作业的布置我也尝试让学生使用思维导图来巩固所学知识,在学习《学前教育的基本要素幼儿教师》这一课题时,让学生在课后设计一个合格幼儿教师专业素养和不合格幼儿教师的对比图,借鉴了思维导图的绘制元素,让学生充分发挥创造性和想象力,创造概念图,不再拘泥于概念连接和关键词,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加深了学生对于教师素养的理解,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三、运用思维导图需要注意的问题

此外,运用思维导图进行课堂教学时,还可配合使用其它的教学方法。为了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小组合作学习能力,我常常采用头脑风暴和思维导图相结合的方式,动用小组的力量充分讨论,积累关键词,让脑连接更加丰富多元。

思维导图心得体会篇2

[关键词]初中历史与社会;思维导图;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13007202

成功的教育不仅表现在将书本上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更为重要的是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素养,增强学生各方面能力。我国当前的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存在众多问题,思维导图的引入能有效地改变这一现状。下面,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思维导图的含义及应用原则

(一)思维导图的含义

思维导图又名心智图,是一种由英国学者东尼・博赞发明,重点应用于培养、表达发散性思维的图形思维工具。之所以说思维导图是一种图形思维工具,是因为思维导图有别于其他思维工具,是用图文并重的方式,结合关键词、图像、颜色,将各级主题的关联以及细小知识要点,形象地展现出来的。思维导图还能利用左右脑的机能,联系记忆、阅读、思维等规律,试图让人们达到逻辑与想象、科学与艺术间的平衡,以此激发人们的无限潜能。

(二)思维导图的应用原则

第一,目的性原则。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在应用思维导图时,都要以应用目的为出发点,并将此作为选择合理应用途径的依据。第二,逻辑性原则。因为思维导图是以某个关键词为思维发散中心,再通过联想或者想象的方式,将与其有关联的各个知识点绘制出来的思维工具,所以,为了确保思维导图的正确性,就必须保证关键词与各思维分支间具有较强的逻辑性。第三,美观性。为了确保思维导图能清晰、直观地表现各知识点间的关联,必须保证思维导图的美观性。而这里的美观性指的是用不同的颜色、图形,突出展示思维导图的直观性与清晰度。

二、思维导图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的实践意义

(一)思维导图对学生学习历史与社会的意义

在历史与社会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通常将思维导图用于做笔记,而这就需要学生结合自身的思维习惯与认知水平,独立、自主地完成思维导图的绘制。其实,绘制思维导图并非易事,一方面,需要明确的关键词,需要具备一定的想象与联想能力,另一方面,还需要学生有较为渊博的知识,善于收集、分析、整理信息,所以,在历史与社会的学习中运用思维导图不仅有利于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

(二)思维导图对历史与社会教师的意义

以前,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为了巩固学生记忆,提高教学质量,通常会要求学生将知识点死记硬背下来。为了考查学生的背诵情况,教师一般会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知识点默写。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不仅会限制学生的思维,抑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会在一定程度上使教学流于形式,没有实际意义。而新课改之后,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开始转变教学理念,尝试应用思维导图。在思维导图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从一个关键点出发,结合教材要求,通^旁敲侧击、举一反三等形式,帮助学生构建思维导图。这样,一方面,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另一方面,还有利于教师形成个人风格,提升教学魅力。

三、思维导图在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师为引导,启迪思维

初中生的逻辑思维虽然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发展,但总体水平较低,尤其是刚进入初中的七年级学生。在思维导图的应用中,倘若教师一开始就全然放手,学生势必如盘散沙,无从下手。因此,需要教师先认真

备课,预先设计好思维图,以板书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对学生进行思维扶持。以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第一单元《我的家在哪里》一课为例,笔者事先对本课知识进行梳理,以“地图的语言”为关键词,

由点到线,由线发散成面,

形成如图一的树状思维导图。图一这样的板书跟当下抽象化的板书相比,既生动,又能突出重难点,增强知识的整体性,关键还能启迪学生的思维,教会学生梳理知识的方法。

(二)学为中心,探究实践

“以学定教”是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基本理念之一,要求教师在教学时做到以生为本。探究教学法强调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师的基本任务是引导学生学习,满足他们的好奇心。思维导图正符合了这一理念,可让学生以原有知识为基点,展开想象,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从已知领域延伸到未知领域,从而形成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

以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一课为例,课前以小组为单位收集黄土高原的独特文化(三)应用复习,巩固提升

教育家孔子告诉我们:“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是的,复习巩固是我们学习的好方法,可怎么复习才有效呢?复习方法应与“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相符,而思维导图是符合这一理念的。它能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通过自身思考,领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图形的形式画出知识结构,既能梳理知识,又能提升学生能力,使学生体会快乐与成就感,那是学习的高境界。

在教完九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中国抗日战争》后,笔者布置任务,让学生以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复结。学生可以寻求小组合作,也可以独立完成,方式多样,形式灵活。从汇总来看,有的学生以抗日战争为关键词,以“局部侵华――全面侵华”为主线作为一级内容,再分阶段以“屈辱史――抗争史”作为二级内容,然后以具体事件的时间、地点、经过、影响为三级内容进行小知识点分支,还根据个人爱好对思维导图进行涂色。有的学生以“屈辱史――抗争史”为主线作为一级内容,再以“局部――全面”为二级内容,还有学生结合年代尺以时间为主线进行梳理。通过思维导图这一形式,学生改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大脑得到充分开发,章节内容得到进一步内化,各方面能力得到提升。学生跳一跳,摘到了桃子,使他们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学习中去。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学会了如何学习,掌握了终身学习的好方法,培养了学科素养。

思维导图心得体会篇3

这种思维导图是按照发散性思维的特点,把学生注意力的焦点清晰地集中在中央图形上,知识主题的主干从中央向四周呈放射状;知识的分支由一个关键图形或写在产生联想的线条上面的关键词构成,各个次级话题也以分支形式表现出来,依附在较高层次的分支上面;各分支形成一个连接的节点结构并且末端开放。因此说,思维导图表现为树状发散结构。

化学是一门抽象的课程,学生虽然对各种化学现象有所了解,但都是建立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之上,并没有形成理性的概念。在化学课上,很多知识点都是学生第一次听说,掌握知识往往是孤立分散的,难以建立一个清晰的知识系统。思维导图以其发散思维的特点,能够把学生头脑中各个孤立的概念统一起来,有利于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建构。

下面,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下思维导图对于学生学习初中化学的辅助作用。

1 思维导图结构清晰、主题鲜明,有利于学生快速掌握知识

思维导图的创设原理是基于人脑的思维模式。人类的心理活动是基于人脑的神经系统:人脑由一个个神经元组成,神经元拥有很多的轴突和树突,各个神经元的突起末端又和多个神经元的突起末端相连接,形成了一个大脑神经网络;神经元具有接受刺激、传递和整合信息的作用,由众多神经元相互联结构成的神经网络就具备了接受、传递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思维导图中的中心主题和子主题就是模仿这种模式建立的,只不过它更具备层级性。人的大脑分为两部分:左脑和右脑。左脑负责逻辑、词汇、数字,右脑负责直觉、创造力、想象力。人们发现,在左右脑相互协调作用下进行的学习,学生记忆就会深,而且保持得相对持久,记忆效果也最好。心理学家早就通过实验得出这样的结论:左脑掌管人类的理性记忆,右脑掌管感性记忆,也就是情绪记忆,打上了情绪记忆印记的理性记忆更能够达到最佳的记忆效果。思维导图使用线条、符号、图形图像、颜色等多种传达信息的手段,也就是综合利用了人的左右脑的主要功能,利用了左右脑平衡发展规律,因此能够使得学生的记忆达到最佳的状态。思维导图以中心主题为基点,向外发散生成各个支点(子主题),再向外层级发展。每一个分支都是由不同的颜色表示,使得学生能够清晰地获得不同分支的信息。

初中化学是个抽象的学科,知识点分散,概念生疏,学生掌握起来非常吃力。思维导图利用多种手段展示信息,使得学生从多方位感知化学概念和原理,这样就化解了学生认知的难度。学生通过这种知识网络化、可视化的主题学习,更能够建立起化学学习的知识体系,从而为立体、全方位地掌握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学生在这种网络化的学习中通过其清晰的结构、鲜明的主题,更能够形成清晰的思路,所谓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从而达到快速掌握化学知识的目的。

2 思维导图目标明确具体,有利于学生建立知识系统

这种图示的特点就是以中心主题为基点,向各个方向衍生出多个次级主题。中心主题字号最大,处于整个图示的中心位置,因而最醒目,容易让学生形成清晰的印象,让学生的学习目标更加明确。各分支主题依照其与中心主题的关系远近,字号逐渐变小,但是都是以少数几个字清晰地表示出关键词或概念,因而也能够让学生迅速地抓住知识系统上的关键节点,形成清晰的思路。每级主题使用不同的颜色区分,就如同划出了概念衍生路线,使得知识展现更加鲜明、具体,更重要的是避免了学生不同知识点的混淆,使其把握知识更到位,为学生建立起完整、系统的知识体系做好铺垫。

3 思维导图形式开放,有利于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由于思维导图就是人脑思维的模式,因此说不同的人可以拥有不同的想法,可以绘制具有自我特色的思维导图。教师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于知识的理解程度和理解方式任意构思思维导图,只要是能够自圆其说。这就打破了传统教学中教师唯我独尊、一言一式的解题思路;打破教师主宰课堂,打破教师压制学生的独创性见解,禁锢学生思维的封闭式教育,让封闭式教育演变成能够发挥学生特长的开放式教育;让学生能够拥有自己发挥想象和创想的空间,从多个角度进行构思设想,形成发散式的解题思路,培养了学生的发散式思维;让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长,使得教育成为培养人的发展能力的教育。不是让学生的各种才华被封闭,只是成为读死书、死读书的书呆子,让学生最后都成为如同生产线上的产品一样,变成模型化产品。

4 思维导图内容表现多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各种知识内容不尽相同,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不同的教师可以拥有不同的教法、不同的教学思路;不同的学生可以拥有不同的学法,拥有不同的认知途径,正所谓“教无定法,学无定式”。思维导图的开放性决定了它的内容表现形式的多样性。教师可以打破章节的限制,从知识框架的整体上构思思维导图,使其充分展示如何更能让学生尽快地达到认识事物本质的目的,使其更加符合事物发展、认知的规律。学生可以从自身的认知基础上绘制顺应自我独创性思路的思维导图,这就更能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动性,为他们形成自己的独创性想法开辟路径。

学生能够自己主动学习,能够自己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学习的最终目的。因为教育既是使学生掌握必要的人文、数理基础知识,为步入社会、服务社会打好认知基础,也是让学生掌握必要的认知技能、处事技巧,让他们有能力处理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事物,合理有效地应对将来工作、生活中的各种难题和危机。成功的教育是育人才能的教育,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所专长,物尽其用。思维导图能让师生竭尽才能,以各种形式展现知识,充分发挥他们的独创性,共同培养师生的创新思维。

思维导图心得体会篇4

取长补短是搞好教学的核心所在,可是与名师接触的机会可以说少之又少,平时难得有机会得到他们的指导。但不可否认的是,研修网为教师的学习提供了多元的选择,网络学习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教师可以自由选择学习的时间、地点及学习的内容、方式等,这让教师成为自主的学习者,广大教师的参与积极性高涨。

教师可以通过这个舞台将自己的教学理念、内心思想、隐性知识转化为网络语言展示出来,有效地增强普通教师参与研究、自觉研究的信心。

优秀的教师会把一些专业的学科理论,近段时间学科的发展动向,以及他们认为比较优秀的教学案例放在网上,能在线播放,供教师观看。大家的思想在这里碰撞,经验在这里分享,能力在这里提升。教师每时每刻每处都能充分领略开放、民主、互动、协作、支持所带来的成长喜悦,从而获得最大限度的“研修”“教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共赢。

2 政治教学与社会和生活如影随形

社会热点和学生身边的事例也可以成为思品课德育的一种有效方式,因为是学生看见的、听到的,所以容易受到熏陶和感染。教师要从社会时事热点和学生身边的事例入手,使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行为与习惯。

首先,课堂讲课素材要尽可能选取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例,从学生关心、感兴趣的问题入手。因为所举的例子都是学生亲身体验的,所以学生倍感亲切,觉得有话可说,课堂上讨论起来也是条条是道,甚至不乏真知灼见。课堂上学生提的“为什么”特别多,气氛特别浓,连平时最不爱讲话的学生此刻也按捺不住而举手发言。这样,学生的个性在得到张扬的同时,品德与行为也潜移默化地得到了塑造。

其次,教师也要适当引入一些社会时事热点问题。用热点阐释观点,让学生去判断,去讨论,懂得哪些事该做,是正确的;哪些事不该做,是背离道德底线的;哪些现象值得发扬;哪些现象要批评,及时地进行教育,从而形成正确的道德行为与习惯。

3 利用思维导图的科学功能

3.1 思维导图无与伦比的价值

思维导图,亦称心智图,它是目前世界上最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思维导图表达发射性思维,简而有效。专家称此思维工具图文并重,具有革命性、突破性,其表现技巧,展示各级主题之间的关系明确,相关的层级图表现精工,记忆链接顺畅,抓住了思维的规律,挖掘了思维的潜能,充分运用了左右脑的优势,功能强大,堪无其匹。

3.2 使用思维导图,知识网络的构建快捷有效

资源整合是思维导图的显征,在绘制和整理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在对所学习的知识进行理解和拓展的时候,学生能够迅速找到核心内容,再通过关键的词语和表达这个关键词语的符号与图,然后用颜色鲜艳的线条或者数字把所学的知识进行科学的归纳整理进行完整再现,形成独特的、有系统的丰富的知识结构。思维导图化难为易,化繁为简,把丰富的知识浓缩为一张图示,宏观储备,微观示现,两个层面,一个整体。知识经过这样的形象化、系统化、直观化的加工,学生的学习过程得到全面的优化;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十分集中,学生学习的兴趣盎然有味。比如在构建整个思想政治的必修模块中,首先绘制思维导图,同时对于某一具体的知识范畴进行微观定位,这样学习的内容就在头脑中一目了然。

3.3 使用思维导图,强化记忆,兼顾统筹,灵活复习

思维导图这种思维工具,它具有图文并茂的特点,能够加强记忆,增进分析,强化比较,能够将所有的知识点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理清思路有条不紊。思维导图将思考过程可视化,它构建的知识网络品质优良、脉络清晰。在思维导图的帮助下,陈述性知识转变为程序性知识;无论知识储备有多么庞大,在思维导图的帮助下,知识再现的过程都能够从微观层面上准确定位。因此,学生的成就感随着学习方法的改善逐步增强,彼此增益。

4 实践教学的意义

4.1 感受深刻

慧人慧语中说:“道德是教育的中心思想,做人是做事的主要内容。”前一句说明思想政治的重要,后一句说明实践的重要,因为做人就是实践的具体的内容。理论联系实际,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参加实践活动中丰盈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陶冶情操,洗涤心灵,感染精神,唤起爱心,增强责任感,提高洞察力,提高科研创新能力。

4.2 激发豪情

作为一个有抱负的人,志须如宇宙恢弘,心要似莲花高洁。而这种豪情,需要实践的激发。实践过程中团结合作、群策群力、百舸争流、奋勇前进,对团队精神、集体意识以及个人成长的培养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4.3 锻炼能力

在教室外吸到的空气,总要比教室内的新鲜;在实践中得到的感受,总要比课本中的丰富。通过实践教学活动,培养了学生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培养了不惮劬劳、不惧艰辛、一往无前的勇气,促使他们得到锻炼,勇于开拓,提高能力。

4.4 培养爱心

深入社会,感受生活,接近大众,关注民生,参加过环保实践,就会懂得保护环境;进行过奥运宣传,就会有民族自豪感,就会对国家充满奉献之情;进入过老年公寓,就会对年迈者、对鳏寡孤独生起怜悯之心;看到过山区的贫苦现状,就会受到震撼,就有努力求知,将来救助贫苦大众的思想……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5 让正确的社会思潮在校园散馥流芬

校园环境的优化,优良的校园文化氛围,正确的社会思潮,主流舆论的正确,这一切都影响着学生的思想,改善着学生的认识,促使着他们的心灵更加净化,引导着他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

文化是思想的载体,思想是文化的本源,思想决定着文化的发展和形成,通过教育的功能,文化又被人们所接受,继而被发扬乃至成为主宰整个社会发展的主流思潮的力量。文化与思想,唇齿相依,如影随形,似响应声,相互促进,彼此增益。

校园文化如果在一定程度上不能得到优化,校园文化活动就会干瘪苍白,就会单调无味,就不能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的引领力量,就不能够增强学生的体验,就不能对学生进行正确的陶冶。

6 课堂上灵活多变,进行提问方式的预设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无疑则不思,疑为思的动力。在课堂教学中,提问便是思考的源动力,也是师生相互交流的一种教学技能,还是实现教学反馈的方式之一。教师以怎样的语气语调来提出问题,对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有很大影响的。教师以饱满的热情、挑战的语气提出的问题,就要比教师以平淡的、实事求是的语气提出的问题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将提问的热情传达给了学生,感染了学生的情绪,学生回答问题的热情自然地高涨了。但不能都以高度的热情来提问,时而热情,时而充满疑问,时而平淡,这样的提问才能使得课堂教学丰富多彩,而且使学生的思维和情感得到进一步的锻炼和升华。

比如“遵纪守法”这个单元学了之后,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提出问题:我国法律规定未成年必须要接受特殊的保护,法律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才做出如此规定的?这个规定有弊端吗?课堂上,提倡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这样就会引起学生深层的思考,引领他们成长。

思维导图心得体会篇5

现在的计算机课程教学常常面临这样一种困境,学生可以轻松地通过各种技能考核,拿到一堆的计算机操作证书,但是面对自己职业生活中的各种实际工作生活问题的时候,却常常束手无策。这反映了学生也许仅仅只是会做题,会考证,可是对知识、技能的真正含义及应用却是一知半解。因此,教师应该思考的是,如何让学生在彻底掌握知识技能的基础上,懂得融会贯通,举一反三,从而去解决实际工作、生活中的问题。思维导图的教学法,结合了教育学、心理学、信息技术学,特别是引入了脑科学的研究,将各个学科领域的成果进行了综合运用,使得其在现今的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价值逐步提高,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因此,本文正是将思维导图的教学方法尝试应用在计算机专业的教学中,以期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从而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1思维导图教学法的含义及现状

1.1思维导图的含义

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图,是表达发射性思维的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是一种革命性的思维工具。简单却又极其有效。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思维导图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从而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思维导图有四个基本特征:

(1)注意的焦点清晰地集中在中央图形上。

(2)主题的主干作为分支从中央图形向四周放射。

(3)分支由一个关键的图形或者写在产生联想的线条上的关键词构成。比较不重要的话题也以分支形式表现出来,附在较高层次的分支上。

(4)各分支形成一个连接的节点结构。

1.2思维导图教学法的应用现状

思维导图的教学方法,已经发展有一段时间了,从最初的“个体应用初期阶段”,主要指由一些学术专家和技术狂热者发现、研究、探讨思维导图,将其结合教育进行研究,希望在教育事业中得到应用。而到了“群体化应用初期阶段”,则是在之前的专家及学者的带动下,向一线教师推广,主要通过给一些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等。在此阶段,部分教师认识并认可了思维导图的教学方法,但也许仅仅只是将其作为一种多媒体教学的方式,并未真正开始在教学上进行应用,但毕竟已经为思维导图的教学方法进入真正的一线教学提供了可能性。最后,到区域化发展阶段,思维导图研究经过前面两个阶段的发展,已经有更多的教师认识和使用了思维导图。在一些大城市基础教育课程教学中,思维导图已经由实验逐渐进入常规教学。例如:北京蓝靛厂中学就把思维导图学习法引入到学校的整体教学中;南京金陵中学开展了“新课程指导下应用思维导图优化教学效果的实践研究”的课题研究。这一系列的实践表明,思维导图教学方法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及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有一定的积极推动作用。

2思维导图教学法在计算机专业中的应用

2.1教材的重新认识和整理。

我们首先将思维导图的教学方法应用在教材的处理上,按照从整本教材—具体章节—具体知识技能,由大到小、由整体到细节地对教材进行思维导图式的处理,从而建立起系统的、完整的知识框架体系。思维导图的教学方法,需要教师对于整本教材具有宏观的认识,能够抓住一门课程的核心内容,从而进行各个章节之间的关联及比较,进而将知识、技能有章法、有顺序、有组织地进行教授。整本教材有个总的思维导图,而针对这个思维导图的每个分支,再延伸出新的思维导图,甚至针对延伸出的分支思维导图中的细节,再针对某一个知识点进行具体的思维导图式分析。这样一次又一次的思维导图思考及绘制,是帮助学生进行一次又一次头脑风暴的过程,其得到的教学效果自然非常良好。我们将一本教材的知识、技能点进行梳理,整合,形成思维导图。这样便于学生有条理地认识将要学习的这门课程,使得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可以对即将学习的课程内容有一个初步而具体的整体认识。

2.2教学设计的思维导图方式构建

现在教学中很多环节都可以应用思维导图作为知识、技能理解和可视化的工具。我们在之前教材思维导图方式处理的基础上进行备课,结合教学大纲查阅相关资料,在思维导图的每个分支下,添加相关关键字及教学素材,再按照课程内容的逻辑关系,将它们整合,形成相应的体系,这样就可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思维导图在整个课堂的教学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首先,给出具体项目的整个系统知识、技能的思维导图框架,进而围绕其展开本节课的知识、技能讲授。之后,随着某一具体知识的教授,自己尝试不断扩充和完善思维导图,进而实现教学进程的不断变化,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呈现。最后,通过思维导图对整节课所讲述的内容进行概括和总结,并引导学生的思维,将每个分散的知识点相互串联,从而达到加深学生理解和记忆的目的。我们拿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来作教学设计说明。在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学习中,学生对于各类计算机网络设备名称,所处的工作层,有何作用,总是容易弄混淆,不容易记忆,但是如果用的思维导图方式教学,则很容易帮助学生理解这部分基础知识点。

3结论

思维导图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它可以有效地将较为枯燥并且难以理解的知识可视化,让学生对各个零散知识点有效地在脑中进行相互关联。同时,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也是帮助学生再学习、教师再教授的过程,有效地使知识的记忆变得简单而快捷,从而使得课堂效率得到有效的提高。而采取“思维导图教学法”,可以在真正意义上将课堂还给学生,打破原有的教师“一言堂”的现象,从而使得师生相互学习,共同成长。而下阶段的研究,应该重点在于如何更好地利用“思维导图教学法”进行恰当的教学设计,将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进行有效的关联,从而将“思维导图教学发”落在实处,产生更大的作用。

思维导图心得体会篇6

关键词: 思维导图 高中地理 教学应用

思维导图被称为心智地图或脑图,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英国学者托尼・巴赞研究和开发出的一种放射性思维工具,它能有效利用逻辑、色彩及空间意识等知识表征加深人脑对事物的记忆。高中地理教学涉及很多地图和图表信息,运用思维导图实现图表信息与文字数据的良好转换是地理学习的有效方法,因而研究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一、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1.思维导图与高中地理教学整合的优势

思维导图可以通过绘制图表的方式将人们认知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及想象有层次、有规律地展现出来,充分发掘人脑潜能,有效提高记忆力和学习效率。高中地理侧重对地理基本原理和要素的综合分析与掌握,教材中涉及的地理知识内部联系十分密切,是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系统地理与区域地理及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的大综合,其学科综合性特征十分适于思维导图教学。将思维导图与高中地理教学有效整合,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清学习的重点和思路,充分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有利于学生通过意义建构找到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从整体上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更有利于加强学生的相互交流与合作学习,对知识进行有效的分析、归纳和总结。

2.思维导图应用于高中地理教学的问题及注意事项

教师可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运用思维导图对知识进行分解和整理,使教学流程和重点难点问题都清晰、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引导学生形成知识网络,促进学生对学科内容的整体把握和理解。然而,在具体的思维导图教学中存在一些难以避免的问题和注意事项,需要引起教师的充分关注和重视。首先,思维导图只是一种思维工具,并不是课堂教学的万能钥匙,因而教师在运用思维导图时一定要考虑学科内容的适用性。其次,教师不但要在教学设计中考虑思维导图的有效运用,更要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进行知识体系的构建。再次,对于思维导图的绘制方法是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制作还是直接在黑板上板书要视具体教学内容和具体情况而定,力求发挥其最大效能。最后,对于学生自主绘制的思维导图要适时进行评价,使学生不断改进,最终灵活运用。

二、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遵循以教材为基础的理念完成思维导图教学

思维导图只是一种创造性的教学辅助手段,课堂教学内容的设置最终要以学校教材为基础,任何脱离教材的课堂教学模式都是舍本逐末的、不科学的。目前高中地理教材内容与教学目标是基本统一的,因此教师要按照教材规定完成教学任务,在遵循教材的基础上运用思维导图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更好地促进学生对学科内容的掌握。

2.结合学生实际特点和需要完成思维导图教学

在现代教育理念下,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是作为学生学习的辅助者而存在。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基础及心理年龄特点等客观因素。高中生处于青春期,这个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十分旺盛,教师应该在结合学生实际的基础上有效运用思维导图教学,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基础上完成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掌握和延伸。

3.恰当选择教学内容促进学生创新性思维发展

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引入思维导图教学模式,其目的是促进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的发展,从而促进学生学习综合能力的提高。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学内容具有开放性,因而适于运用思维导图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性;但是有些教学内容只是单纯的规律和理论,并不适用于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培养,因而对于这类知识就没必要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引导。教师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要学会分辨知识的性质和类型,恰当选择教学内容促进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发展和综合能力的提升。

4.把握教学时机适时选择和引入思维导图教学

教学时机的选择对于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结合教学内容和授课类型,把握准确时机适时引入思维导图教学工具。在高中地理新授课中教师可以以本节课的主题内容为中心,将知识点和问题分类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发散性思维多角度对问题进行思考和解答,最后将学生思考的主线与教学主题融会贯通,从而完成思维导图框架。在此过程中,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得到有效激发,这充分证明了选择恰当的教学时机对思维导图教学的重要性。

三、结语

基于思维导图的教学目标主要涉及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信息加工能力,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等方面。只有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学会自主思考,才能从根本上促进学生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内容与环节设计的过程中应充分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目标的确定,使得学生在理解和掌握学科知识的基础上获得综合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陈云辉,谢百治,赵丽.思维导图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6(01).

[2]齐伟.概念图/思维导图(4)――概念图/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应用实例[J].软件导刊,2005(08).

思维导图心得体会篇7

【摘要】思维导图作为一种使学习变得更加科学高效的工具,是一种依据辐射状思维建立起来的图解工具。初中生物概念的复习教学设计中采用思维导图的教学方法能够很好的突破概念复习难点。本文从思维导图的构图、绘图、说图、默图等角度,以“血液循环”复习课为例进行了尝试,试图找到一种有效的概念复习方法。

关键词 思维导图;生物概念复习

初中生物“血液循环”内容属于微观的人体内部生理知识,比较抽象,学生没有一个直观的感受,且既有主干的、核心的知识要点,又包含了众多的与生活相联系的零碎知识点。因此,这部分内容的复习,往往成为教师教学的难点,学生复习的难点,急需为学生找到一个有效的能够系统归纳知识要点又不是教师生硬灌输的复习方法。

一、思维导图的作用

研究表明,思维导图能够帮助人们在认识事物方面拥有一个整体的全局化的观念。它注重表达与核心主题有关联的内容,并可展示其层次关系以及彼此之间的关系。它以放射性思考模式为基础的收放自如方式,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有效思维图形工具,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开启了学生大脑的无限潜能。生物概念复习中引入思维导图的教学模式,具有其可操作性、高效性。

思维导图不仅涵盖了大量生物概念,且梳理了生物概念之间的彼此关系。学生可以利用少量时间浏览知识要点,然后回忆每个要点下涵盖的二级要点,依次类推下去。此回忆的过程即是知识的在现和再加工过程。这样知识就可以在头脑中留下较深刻的印象,其保持效果就可以得到提高。通过思维导图让学生进行自我梳理,自我总结,可以很好的发现问题,找出不足,并及时的解决不足之处。在生物知识的实际运用中,即使学生不能在头脑中准确查找到知识要点,但通过紧密的“思维导图”网络,寻找知识点彼此之间的关联性,非常有利于解决实际问题。

二、思维导图的“构图”

在绘制思维导图之前,首先要学习如何构图,而不是把纸张当成草稿纸,随意的乱画。

(一)思维导图的“设计”

生物教学中采用思维导图即是用图形、符号、曲线表达生物思想、记录生命现象、总结生物规律的方法。它展现的是大脑抽象思维的过程,对

关键词 、图像、符号、线条建立记忆链接,从一级主题开始向四面八方辐射、延伸,产生二级、三级主题,直至学生现有、特有思维的暂时终结。

思维导图的“设计”首先是要明确一级主题,所有的思路、想法都围绕一级主题展开。第二步,展开联想,从这个主题我们想到什么,越多越好。不管属于什么层次,不管正确与否,不要去管他,尽管想出来,写下来。第三步,进行分类,围绕一级主题确定好二级主题,这些二级主题不应该重叠,把他们写在一级主题的四周,用线条链接起来。第四步,围绕二级主题,重复前面三个步骤,找出三级主题。依次类推,直到穷尽所能,不能再发散开去了。以上步骤全部结束后完成最后一步,也是尤为关键的一步,寻找和确立各级主题之间的横向和纵向关系。(有些类似,但不相同)

如本课例中,我们将一级主题确定为血液循环系统;围绕这一主题我们联想到的是血管、心脏、血液循环路径,便将它们确立二级主题。三级主题便是血管、心脏的形态、结构、功能。

(二)思维导图的“摆布”

有了思维导图的基本构思后,绘图时,要从一张白纸的中心开始绘制,周围留出空白。东尼·博赞认为“从中心开始,可以使你的思维向各个方向自由发散,能更自由、更自然的表达你自己。”因此,我们应该在白纸的中央写上“血液循环系统”,然后在周围写上“血管、心脏、血液、循环路径”等,用线条将之与一级主题之间联系起来。

思维导图的分支要注意自然弯曲,而不要经常性的使用一条直线。通常人的大脑会对直线感到厌烦。有了曲线更像一棵“知识树”,有主干、有分支、有绿叶、有花朵和果实,让人赏心悦目。

(三)思维导图的“形式”

绝大多数的思维导图都采用文字,通过简单的点和线的结合来进行表述。这对于其他的学科来说理所当然,但生物是有生命的,有其独特的外部形态和结构。如果只是文字,很难将之完美的表达出来或者非常的繁琐。如“心脏”的结构、“血液循环”的路径,我们就可以采用图形的形式予以快速简洁的表达,其涵盖的信息量将更加丰富。

研究表明有时一幅图甚至于可以抵得上10000 个词汇。

如果我们尽可能的用图形来代替文字,这样的思维导图将更加让学生喜闻乐见。图画越有趣,学生越能精神集中,调动多元智能的表达形式,让学生更愿意去学习。

(四)思维导图的“色彩”

如果思维导图始终是黑色,会让人感到压抑和无趣。和图像一样,色彩丰富的的思维导图更能让人兴奋和有兴趣。颜色让我们的思维导图增强的生命力和感染力,而且也可以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增添了巨大的能量。如我们用红色箭头表示动脉血的流动,蓝色箭头表示静脉血的流动,这样不仅让人一目了然,更可以表示出不同的生物概念及其之间不同的关系。

三、思维导图的“绘图”

(一)学生独立绘图

学生不可能一下子就能很好的掌握思维导图,首先可以从最简单的思维导图开始绘制,经过两三节课的绘制基本就可以绘出比较完整的、能够反映学生已有知识储备的思维导图了。

学生自行、独立、闭卷绘图,是学生自我建构、梳理知识体系的过程,也真实反映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和知识网络,有利于学生找出不足,加以复习。对于“血液循环”这一复习课中,学生若能够在课堂上当堂绘图,效果最佳。如有时间有限,可以让学生在课前预习时独立完成初步的、核心概念的构图,课堂上再进行完善,这样可以很好的节约有限的课堂时间。

思维导图的绘制中学生经常出现的问题是“简单的抄袭课本”、“有的学生所列内容只有原理、概念等,而有的学生却又过于详细,繁杂,没有重点”。教师行间巡视时要着重指导学生明确思维导图应该绘制的一、二、三级主题,拨冗存精。

(二)小组分工绘图

“血液循环”的思维导图由于内容丰富,如果将知识要点全部绘制完成,耗时较长,可以进行分组绘图。分组绘图可以集中全小组同学的知识储备和智慧,将思维导图尽可能的完善化。但分组绘图也有其局限性,学生没有能够将全部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因此,是否分组分工绘图的选择应由教学内容决定,根据教学内容予以判断,如果分组不影响知识的整体掌握,可以采用这种方式也可以采用另一种方式进行绘图。

(三)小组完善绘图

由于分组时关注了组内异质,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差异,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不可能每位同学都能绘制比较完善的思维导图。这时,可以指导小组长,让全体小组成员参与,选出一份相对完善的图画,在这份图画上,通过小组讨论,共同完善这份近乎完美的思维导图,以便组间的交流。其过程中充分调动了组内成员的全部知识储备,发散思维,多元智能,还可以查阅相关资料,合作习、探究学习,让所有的学生参与其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四、思维导图的“说图”

自行绘图、小组讨论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说图”过程是对学生掌握情况的检测、思维过程的重演过程,某种程度上说,这个过程通常是学习过程的重点也是难点。

(一)重视“说图”过程

由于时间关系,图形的绘制可以简单一些、不那么完美,有些零碎的知识点可以采用关键的词语、短语甚至图形进行标示,但说图要尽可能的详实、精炼,充分展示个人和小组的学习成果。这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可以实现组间的观点的碰撞,实现共同学习。

(二)开展“说图”评价

小组代表“说图”之后,通过学生之间、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可以发现自己小组成果的成功之处、不足之处,最终实现不断完善“思维导图”。

(三)运用多样“说图”

如果我们将“说图”过程简单的理解为就是让学生上台展示他们的绘图,并只是口头的讲解的话,学生将会逐渐丧失学习的兴趣。因此我们在“说图”过程中,尤其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突破这个重难点。小游戏、动画展示说图、顺口溜等形式的“说图”,同学们尤其感兴趣。

1.小游戏:

(1)游戏准备:在教室地面用粉笔按右图绘制游戏路线图。将全班学生分为A、B、C三组,每组10 人,分三次参加游戏。表演时,在主动脉、肺动脉、左房室瓣、右房室瓣各站2 名学生扮演瓣膜。2 名同学手牵着手时表示瓣膜关闭,而将手放开表示瓣膜开放。请A组10 名同学手握红色海洋球(红色海洋球表示动脉血,蓝色海洋球表示静脉血)依次排队站在左心室内,请B组10名同学手握蓝色海洋球依次排队站在全身毛细血管处,请C 组10 名同学手握蓝色海洋球依次排队站在肺泡外毛细血管处,准备开始游戏。

(2)开展游戏

体循环:A 组10 名同学在组长的带领下,从左心室走向主动脉,表演瓣膜的2 名同学把瓣膜打开,当队伍通过后,2名同学手牵着手瓣膜关闭。A 组同学继续走到全身毛细血管处,A组和B 组的同学依次相互交换手中的海洋球,此时表示动脉血转变为了静脉血,然后继续行走到上下腔静脉,回到右心房,体循环结束。肺循环依此类推。

游戏过程中,每走到一处时,可以让学生代表说出该处的血液的行走路径,经过的心脏、血管结构名称、血液成分的变化等等,让学生通过游戏的形式实现“说图”的作用。

让全体同学都能通过切身的游戏体验,掌握“血液循环”的路径,主动参与到了过程性生物概念的复习过程,有利于学生经验世界的形成,有利于学生获得事物意义的表达方式。

2.播放动画

血液循环的动画也是学生乐于接受的一种“说图”方式。动画可以真实的呈现给学生微观的生命现象,且交互式教学媒介的运用可以让学生参与到动态的过程中,让学生在动画中整体把握“血液的循环”过程。

3.创编顺口溜

在“心脏”结构环节的“说图”过程中可以采用顺口溜进行说图:上房下室向下通,左右房室不相通,房连静脉室连动,静房室动不倒流。简短的顺口溜很好的帮助学生总结了心脏的基本结构,心脏四腔联通的血管名称和血流方向。学生易记有趣。

五、思维导图的“默图”

通常绝大多数的复习课中都是通过“当堂检测”来检查学生本节课的学习效果,采用思维导图的生物概念复习课中,我们依然要抓住复习的重点,依然是这个图。由于前面的思维导图的形成过程是全体学生共同复习完成的,可以在本节课结束前让学生独立默写出“思维导图”的主干部分内容。这样全体同学都能够自行检测出本节课的最重要知识内容的掌握情况。

2011 版的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中尤其提倡了要重视对于核心概念的教学。关注学生核心概念知识体系的构建将是今后生物教学的重要内容。“思维导图”目前已在高中阶段被广泛的利用,我们初中阶段的生物教学中如果能够有效的加以运用,每节新授课都采用这种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总结,一个章节,一个单元的复习中再采用这个思维导图将本章节、本单元的知识要点进行链接,将非常有利于学生的对整个生物知识体系的构建。

参考文献

[1]曾华.知识网络图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教学,2012(02)

[2]高清仓.例谈思维导图在生物教学设计中的应用[J].素质教育论坛,2011(06)

【作者简介】

周杰(1979.01.14-),男,汉,江苏兴化,江苏省泰州中学附属初级中学,生物教育,教育硕士,中一。

思维导图心得体会篇8

一、学习运用思维导图的必要性

追求课堂自主高效培养创新人才的观念,早已深入教者之心,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学习先进教学理论,模仿先进的教学模式,尝试探究着各种教学方法。但现实状况依然是老师找不到可以放手的好理由,学生找不到自主乐学的好途径。历经探求尝试验证,笔者终于找到了能让初中语文课堂真正实现自主高效的利器―――思维导图学习法。

二、思维导图的概念

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它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由一个中心出发,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是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的图形。

思维导图在语文课文教学中的运用:将课文根据文体内容及应抓要点以图文并茂的方式有层次地展示出来,即引导学生经过联想、想象、归纳、分析等思维活动将文字图文化。

三、思维导图用于语文课堂教学的可行性

目前运用状况:思维导图是21世纪风靡全球的瑞革命性的思维工具,在全球教育界掀起了一场超强的思维风暴。发起人是英国东尼·博赞,他著有《思维导图大全集》一书,电视广告中的学之源头脑风暴,全脑开发、陈克正“高速记忆法”,均是着眼于对大脑思维模式的研究。全球已有2.5亿人在享受使用思维导图的好处,世界500强的许多企业已把它作为员工的必修课程。一图胜万言,思维导图引发的大脑海啸已惠及全球。四川出版集团出版的人教版《新课程实践与探究丛书》首先展示的就是课文图解,那就是思维导图的一种,思维导图用于教学将大有可为。

理论依据:大脑潜能无限,左右脑各有分工,记忆主要由右脑负责,而右脑对图形的记忆力是对普通文字记忆的100万倍。课文思维导图的绘制过程其实也是对思维模式的改进过程,是激活调动大脑多方功能的过程,故能充分的激发大脑的潜能,才能开发智力,提高效率。

四、绘制思维导图的基本方法

工具:白纸、水彩笔和铅笔数支

方法:1)从白纸中心开始画图,周围留出足够空白。

2)在白纸中心用图象表达你的中心思想,即是将课文中心和标题图形化置于中间。

3)尽可能多地使用各种颜色。因为颜色和图像一样能让大脑兴奋,能够给思维导图增添跳跃感和生命力。

4)将中心图像与主要分支连接起来,然后将主要分支和二级分支连接起来,再把三级分支和二级分支连接起来,依此类推。

5).让思维导图的分支自然弯曲,不要画成一条直线。曲线和分支就像大树的枝权一样更能吸引眼球。尽量多用图形。

6).在每条线上使用关键词。所谓关键字,就是表达核心意思的字词。

五、运用思维导图的策略

(一)形成一套基本思维导图模式,让学生有模式可用

与学生商讨基本的导图符号,商讨绘制记叙类、说明类、议论类及适用所有类文章基本思维导图模式的方法,并形成一套思维导图模式,让学生按所给思维导图增删完善。如以一支笔代表作家作品,以圆中加点代表文章的中心,以梯子代表层次,以心形图代表爱、想念等。笔者将语文课文整理出了六大分支:作家作品、文章主旨、文章结构梳理、美点赏析、重点提要、课文拓展。这六个一级支上又有分支,尤其是结构梳理,支上分支极多,建议放在中心图右侧,便于书写关键词。笔者是从中心图的上侧开始按顺时针方向绘制六大分支,以免遗漏和便于书写,并便于学生形成习惯。下面是《出师表》导图及适用所有课文的粗略图:

(二)教给学生战胜困难的方法,帮助其克服怕羞怕难心理

通过思维导图在具体课文中的运用,学生充分地体验了思维导图的神奇作用,学习运用思维导图的兴趣被大大地激发,有了运用思维导图学习语文的强烈冲动;在课文思维导图的大体模式的增删完善中享受着自主学习的乐趣。但也遇到了不少困难,最突出的问题:不会绘制中心图、图不成形、理不出层次、提不出关键词。

这时要告诉学生,中心图多为文章的中心,是在对全文内容把握的基础上再借用图画将主旨直观的表达出来,要用到比喻、象征、夸张、想象、借代等手法,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验,老师做起来都有难度;如果找不到恰当的图,可先将中心图空出,在完成其他环节后再设法补上。

图画虎犬不分,没关系,图能自认就行,那只是增强记忆的方式,真实图形自在心中。画标准图形是画家的事。敢画就是有胆,能画就是有才。

理不出层次,提不出关键词,面对这个问题,老师要降低要求,分层次给学生提目标,让学生在成就感的激励下向思维导图深入迈进。祝贺学生找到了自己的重难点。理不出层次提不出关键词这正好体现了思维导图的神奇作用,能帮我们发现难点,这正是独学、对学、群学要解决的重难点。全体参与,优秀者可在基础模式上自创,困难者学会依样画瓢,根据示例去增删完善。让人人有得,个个有成就。

(三)小组为单位,分层要求,交流激趣,评比励志

以小组为学习竞争单位,针对学生水平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以独学、对学、群学等方式学习,并以自我推荐、同学举荐、老师赏评等方式交流评比激趣,评出“超强创意星”并大力表彰。

六、思维导图的作用:实现课堂的自主高效

(一)思维导图模式,让学生能够自主

思维导图模式让学生学有抓手,能知要点、明难点。在按照老师所给导图模式分析课文时,学生知道应抓之点及自己的难点所在,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事可做、能做,学生个个忙碌,老师只需巡回引导,真正体现学生主体老师主导,还课堂与学生。

(二)思维导图模式让学生乐意自主

在绘制导图中要用上比喻、联想、想象、夸张借代等手法,激活学生思维。在梳理课文层次结构时,体会到了能将复杂的课文梳理得层次井然的成就感;更有在梳理中发现课本的错误的惊喜,俨然自己就是一个研究者,这种自豪感能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信心;在提取关键词的思索中分析与概括的能力得到大大提升;在交流自己作品及品同学不成形的或创意丰富的作品中,快乐地享受智慧的交锋,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以自我推荐、同学举荐、老师赏评等方式的评比中,享受着成功的喜悦;在考试检测中享受分数提升的幸福……诸多的可喜变化,让学生乐于利用思维自主学习。

(三)思维导图模式让学生享受课堂的高效

思维导图模式在让学生绘制彩色导图中要用到联想、想象、比喻、夸张、借代等手法,寻找以图代文的途径,思维被全面激活,大脑处于高速运行之中,枯燥的信息变成了彩色的生动图画,记忆必然快速而深刻。

如阳宇浩同学为《杨修之死》设计的中心图用了漫画手法。军账中对峙两人,曹操头部硕大如球,心却小如绿豆;杨修双目望天,长舌上搁刀,喻示了曹操的心胸狭小、杨修的恃才放旷祸从口出;马凤君绘《星星变奏曲》主图用红色与蓝色的变幻分别象征黑暗与光明;刘哲宇为《陈涉世家》绘的主图是一面大旗上写着一个大大的“反”字下面光芒万丈,陈涉头戴王冠,意味着高举反旗,首事之功,永耀史册;李涛介绍傅雷时用了英语与汉语互换来表明其翻译家的身份。

在完善思维导图模式中学生至少要完成六个主支,其中多大数同学都会在理层次与提关键词中遇到困难,于是就有了思考的重难点,就会调动各种思维方式及运用多种学习方式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资料的能力、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分析概括的能力、层次分析的能力、关注整体、细化局部的能力都得到了大大提升。

运用思维导图学习法,让学生手中有自主学习的载体脑中有自主学习的方法,心中有自主学习的乐趣,考试有自主学习的成果。学习效率大大提高,学习的信心倍增,自主高效水到渠成。

上一篇:敢于担当心得体会范文 下一篇:求职心得体会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