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化管理心得体会范文

时间:2023-11-18 16:13:01

精细化管理心得体会

精细化管理心得体会篇1

一、观念是管理最大的障碍

观念是我们对事物的认识,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应有不同认知事物的观念,但是,由于传统思维定式,转变观念是一个写在纸上容易,说在嘴上容易,但做起来非常难的事,改变已经长期形成的固定思维模式是困难和痛苦的抉择,所以转变观念是实施精细化管理的核心所在。

精细化管理就是要从精益求精的科学态度,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认真负责的工作责任心去做好我们的每一项工作。要实现这一目标,公司全体员工观念转变则必然是我们落实精细化管理的真正动力。公司的各项管理是通过职能部门和全体员工去实施和运作体现的,因此,每一位员工既是精细化管理的对象,载体和参与者,同时也是精细化管理的主体和实施者。精细化管理是一个全员参与的过程,也是全过程和全面的精细,只有每一个人都参与到精细化管理之中,精细化管理才能落到实处,才能发挥出成效。怎样让我们企业的每一位员工自觉地参与到精细化管理的实践中来,最大程度地发挥自己的潜力,成为我们企业竞争力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关键是要用精细的理念引导员工实现观念的自觉转变,把精细化的先进管理方式方法引入我们日常管理的工作程序中,用精细化的工作理念规范我们的行为,以精细化推动我们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以精细化提升全体员工的整体素质。要以实施精细化管理为载体,为平台,使全体员工的思想观念在创新与守旧,自满与自强的碰撞中得到一次质的升华,引导员工从我们企业长足发展之事,规划我们企业与员工共同发展之愿景,带领员工树拼搏进取之心,努力提升全体员工综合整体素质,强化全体员工的创新能力,应变能力和竞争能力,使广大员工成为我们企业推进精细化管理的内在动力。

二、创新是管理永恒的主题

精者,去粗也,不断提炼,不断总结,精心筛选,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准方案;细者,入微也,穷其根由,由粗及细,由表及里,从而找到事物内在的联系和规律。由此可见,“细”是精细化的必要过程,“精”是精细化的自然结果,然而要把精细化纳入我们企业管理过程的实践中并加以推进,观念的创新则是其必然之途径。因为精细化管理是以持续的自我改进为特征的,要自我改进就必须转变观念,不断创新,创新是管理的永恒主题,只有不断地更新观念,才能不断地创新工作思路并在创新中不断地否定自我,不断地取得进步。观念的转变只能应对当前,观念的创新才能把握未来。

随着公司规划发展的远景目标制订,内部体制改革的深入,旧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已经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要改变现状,尽快适应市场的竞争,必须做到思想上的进一步解放,观念上的进一步创新,管理体制机制上的进一步改革,管理上的进一步提升,要不断引发和增强员工观念意识的创新,不断提升员工对市场及局内竞争的应变,不断提高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既是我们推进精细化管理的关键所在,也是我们应对竞争和挑战的必然选择。

三、精细是管理提升的要素

在目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效益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已经由细节决定。我们大量资源的投入,往往只能赚取百分之几的利润,而任何一个细节的失误,任何一项工序的不精确,就可能将这点利润完全吞噬掉。其实在现实中,细节同样以各种方式影响我们的工作质量。对于工作的细节和精准,我们没有理由不去重视。

精细化管理心得体会篇2

 

首先,我深刻了解到精细化管理是一种意识,一种观念; 是一种认真的态度,更是一种精益求精的文化.老子云:"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还提了想成就一番事业必须从简做起,从细微处入手.对于企业是一样的道理,现实的工作中,需要做大事的机会非常少,多数人,多数情况下只能做一些琐碎,单调的事情,或平淡,或鸡毛蒜皮.但这就是工作,这就是生活,每一个个体成为不可缺少的基础.工作中往往因一件小事而导致全盘否定,就会出现100-1=0的现象.因此,在现代管理中细节决定实体发展的成败.

其次,从自身而言,通过学习意识到,在工作中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合理定位,做好自己的事情.如果把单位必作"人"一样的系统,把局领导层比作"头",把中层管理比作"身体",把基层人员比作"肢体",如果一个单位,每一个人都能合理"定位",能认识自己所处的地位,干好自己应干好的工作,发挥好自己的"专长",就能在工作中游刃有余,左右逢源,不然很可能就是寸步难行.

第三,就单位而言.认为应该加强本单位的文化建设.完善自身的管理机制.随着市场经济的高度发展,单位在精细化管理的应用上,特别是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专业标准越来越高的社会趋势下,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性日见明显.就上所述,精细化管理是种意识,观念,是种态度与文化.因此,在实施精细化管理,就是对工作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都要精益求精,做每一件事哪怕是小事,都要持高度负责的态度,做到事无巨细,不断培养个人扎实,严谨的工作风格.做到事事有人管,时时有人查,时时有计划,事事有总结,杜绝管理上的漏洞,消除管理上的盲点,在竞争中才能步步为赢!

总之,通过这半年来的学习,使我系统,全面地了解了精细化管理的深邃,洞悉了精细化管理在现实工作,生活中的深远意义.我将立足本职工作,放眼未来,与广大同仁们一起,发挥每一个人的作用,为城市管理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精细化管理心得体会篇3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中职学校生源减少的现状,精细化管理已成为学校进行内涵建设的重要手段,在学校中形成精细化的理念并应用于学校建设的方方面面,完善学校各项管理制度,用油科学、规范的工作流程,形成善于在细微之中做学问、做事情的风格,培养精益求精的精神,能够提高学校的教学水平和管理质量,是搞好学校内涵建设的重要手段。因此,学校走精细化管理之路,已成为必然。学校管理的精细化有助于学校管理迈上科学、规范与可持续的发展之路。在日常管理中,它要求每一个步骤都要精心,每一个环节都要精细,每一项工作都是精品,精心是态度,精细是过程,精品是成绩。精细化管理在教育中是“用心工作,爱心育人,真心服务”的教育思想在管理中的具体体现,其目的就是把大家平时看似简单的、容易的事情用心、精心地做好。我们的工作目标是:每一个步骤都做到精心,每一个环节都做到精细,每一项工作都做成精品。工作方式是:有计划、有检查、有落实,奖惩分明。教育实施精细化管理,就是用精心的态度实施细致的管理过程,以获取精品的结果。也就是落实管理责任,变一人操心为大家操心,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人人都管理,处处有管理,事事见管理。精细化管理是“用心工作,爱心育人,真心服务”的教育思想在管理中的具体体现,其目的就是把大家平时看似简单、很容易的事情用心、精心的做好。那么学校如何做到管理的精细化呢?

一、管理内容精细化

上级部门下发的“行政管理规范”含盖了学校管理的全部内容,如果能做好要求的内容,学校管理的就非常到位啦。退一步讲,在日常的工作中应该做好以下管理内容,使之达到精细,包括:学生一日常规、校园环境卫生、教室、办公室环境,课堂教学管理、队伍管理、校园文明用语、食堂厕所卫生、后勤节水节电等。这些工作,每天都要责任到人;这些管理,每天专门人员进行检查督促。这些工作做细了,做实了,会使校园显得更有序、更文明、更和谐。

二、责任分工精细化

学校是一部大机器,这部“机器”的快速运行全靠各部门协调运转,任何一个“零件”的不协调运行都会使“机器”运转产生问题,因而,学校精细化的管理要做到分层、分块的管理。校长必须授权于中层管理者,放手让他们管理好自己所分管的一块工作,惟有这样,才能提高学校整体工作的效率,才能获得学校工作的佳绩。工作中严格执行“谁分管的谁负责”、“谁的岗位谁负责”、“谁的班级谁负责”、“谁的课堂谁负责”、“ 谁的活动谁负责”的岗位责任制,提高教职工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变一人操心为大家操心,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要求每一个人都要到位、尽职,第一次就把工作做到位,对工作负责,对岗位负责,人人都管理,处处有管理,事事见管理。

三、管理制度制度精细化

“有一套好制度才有一所好学校”,制度不仅可以促使标准的实现,能促进效率和业绩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制度能使所发生的一切良好的变化持续下去。制度是学校目标在工作规范上的具体体现,学校制订、完善各项制度,引导教职工日常工作规范,约束教职工个体工作行为,明确教职工遵守或者违反规定的奖励惩罚措施,保障学校各项措施执行的政令畅通,对学校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没有红灯的约束,就没有交通的畅通。精细化与人性化是辩证统一的,治乱必先重典。制度的建立,人性化应服从于制度化,因为规章制度更多的是一种规范和引导,久而久之,约束、规范下的行为就会变成一种习惯。高素质的人在完备的制度环境下会养成一种自觉遵守规章制度的习惯。真正健全、完善、合乎情理并得到有效贯彻落实的学校制度,只会有利于学校的持续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个性发展。

四、管理队伍精细化

再好的制度也须在执行的基础上才有意义,否则就是一堆废话。事实证明,制度制定以后关键是执行,没有人去执行或执行力不到位也是没有用的。对制度执行的跟踪管理不是对职工的不信任,而是基于执行过程信息沟通的需要,避免出现理解不一致导致执行结果偏差的需要。跟踪执行管理实际上就是执行的信息反馈办法。实现对制度执行全过程的监督控制。这就需要一支精细的管理队伍,担负起全面检查、监督权,发挥了对过程管理的监控作用,随时检查各部门工作,定期通报,及时反馈,奖罚分明。通过落实管理责任,变校长一人操心为大家操心,权力层层有,任务个个担,责任人人负。这样一来,学校干部辛苦了,但管理效能提高了。

总之,要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就要把“小事做细,细事做精”就要从大事着眼小处入手。一是从目标抓起,细化目标,层层签定目标管理责任书,形成一个“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团队。二是从组织上抓起,组织是学校管理的基础,通过健全组织,实行岗位责任制,做到分工明确,使各项工作和活动之间和谐同步,让学校目标变为行动。三是从制度上抓起,学校规章制度是精细化管理的前提,便于把事情做到公平、合理。四是从问题抓起,那儿有问题就研究到那儿,就解决到哪儿。五是从质量上抓起,在实际工作中形成一种质量观念,而且把质量观贯穿于整个工作的始终。

精细化管理心得体会篇4

【关键词】 高校财务; 精细化管理; 内涵; 措施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高校的角色发生了重大变化,从过去依附于政府的事业单位过渡到现在独立自主的法人、由单纯“业务型”转向“综合管理型”;由经济活动目标的“收支平衡型”转向 “收支与效益并重型”。这种角色的转换迫切需要高校财务管理从手段、方法到理念、目标等方面进行科学化、精细化和规范化改革,以符合社会对高校改革的期待。

一、精细化财务管理的内涵

精细化管理思想最早可追溯到1911年泰勒发表的《科学管理原理》一书中提出的科学分工和专业化管理。作为一种科学管理模式,是基于细分服务单元、细分职能和岗位、细分每一个战略指令目标等细化管理,通过实施精确决策、精确计划、精确控制、精确考核,以促进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并发挥最大效益。

而精细化财务管理作为实施精细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从财务管理角度,通过规范内部运作、明确管理目标、细化管理单元、改进管理方式等一整套精细化管理体系,促进管理高效、准确和到位。其核心是“精”在事前,“细”在过程中,以价值管理为中心,强调财务的战略管理目标;工作职能由记账核算型向经营管理型转变;工作领域由事后的静态核算向全过程、全方位的动态控制转变。

二、财务管理精细化是高校绩效管理的必然要求

当前,高校面临着通过绩效管理不断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和效益,破解快速发展中资源“瓶颈”的要求。然而实施绩效管理所需的绩效计划、绩效实施与辅导、绩效考评、绩效结果反馈、绩效结果应用等环节无不是建立在精细化管理之上,依赖着各种细化指标体系和细微的定量数据,以可操作、可量化、可评价的形式反映绩效水平。因此,强化高校绩效管理,其实质就是要求财务部门能够在财务管理过程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通过对业务内容的细化、分解和整合,不断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和财务工作质量,为绩效管理的实施奠定坚实的数据基础;同时,以信息化为载体,通过细化财务管理领域,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把简单化的事情流程化,把流程化的事情定量化,把定量化的事情信息化,引导绩效管理的实现过程由审批向管理、由事后监督向全过程控制、由单一会计控制向财务业务一体化管理控制的转变,从而在内部形成以财务预算为指导的“计划―决策―实施―控制―调整―优化”工作程序,促进财务管理与业务管理融合,财务数据与业务数据统一,业务部门与管理部门目标协同的管理模式,提高绩效水平。

三、高校实施精细化财务管理的基本思路

观念是行为的先导。精细化是融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细化控制为一体的管理机制,是精细化财务管理理念的承载者和贯彻者。在高校实施精细化财务管理,主要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树立财务管理增值效能的理念

财务职能的专业价值就在于运用专业能力,协调并同时满足来自投资人、监管部门、管理层、业务单元等多方面的需求。但传统的高校财务管理以记账和控制为主的财务职能,依赖的是最高管理者的支持和各种规章制度,虽然没有人否定财务职能对于高校的重要性,但并不认为财务管理能够给单位带来价值的增值效能。

然而,随着社会对高校财务管理的认识和实践不断深入,挖掘财务活动的潜在价值已成为社会普遍的共识。而财务管理精细化正是以价值管理为中心,超越单一会计期间的界限,突破财务狭小视野,从业务活动的每个细微环节入手,着重从长期发展中把握未来的发展方向,通过对业务活动的细分、优化、整合和改进,力求以最低的单位成本(费用)作为战略的评价标准,寻求整体价值的最大化和自由现金流量的均衡化。

(二)拓展财务管理职能

长期以来,高校财务管理侧重于会计核算,局限于相关的内部控制和管理。面对这种局面,越来越多财务专业人士也逐渐认识到:财务部门越来越封闭,业务单元对财务部门的抱怨与日俱增,而财务部门在抱怨业务单元“不理解”的同时,不得不更多地向最高管理者索取“支持”;使用以财务会计报表和总账为中心的财务信息系统,每天输出海量的数据,而这些财务信息却不能对业务决策提供支持;以预算管理为中心,但不能把发展战略、业务运营、资源配置和绩效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而精细化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将财务管理的触角延伸到单位内部的每一领域,职能绝不仅限于基于对外的财务会计准则的会计核算以及基于制度和预算的日常控制活动,而是把关注的重点转向管理会计和战略财务两个更高的层次,以精细化财务管理为核心带动总体管理水平的全面提高,实现财务控制和管理流程标准化、精准化、高效化。

(三)充实财务能力

财务能力是财务活动能力、财务关系能力、财务管理能力、财务基础设施能力、财务创新能力等各分项能力的综合反映。财务活动能力(即:筹资能力、投资能力和分配能力)是财务能力的基础,在整个财务能力系统中处于核心地位;财务活动能力和财务关系能力是围绕“共同利益”的两个方面,以维护各利益相关者作为处理关系的出发点;财务管理能力是对有限财务资源高效配置的能力;财务设施能力则是对其他各分项能力的支撑,而财务创新能力是财务能力得以提升的灵魂和生命,它渗透在其他各分项能力提升的过程中。

在目前的环境中,充实高校财务能力就在于能够及时和准确地获得其整体财务核算数据和预算执行情况,并在历史数据的基础上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合理的预测和财务模拟,从而保证管理层在复杂的环境中仍拥有及时和准确的决策能力,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和价值的长期稳定增长,并赢得管理者和业务单元对财务能力的信赖和尊重。

四、高校实施精细化财务管理的主要措施

(一)细化财务预算,治理预算软约束

预算是实现目标的路径,按照“总量控制、分解到项,重点突出”的预算控制思路,在学校内部实施全面预算,将各项成本、费用特别是可控部分分门别类地细化到工作的最末端。当然,这种全面预算管理不是传统业务计划和财务预算的简单文字转换,而是在目标管理思想指导下,对单位既定战略和年度计划的具体落实,包括预算的组织和体系、原则和程序、作用和报告等内容。通过全面预算将单位战略目标及关键资源的配置以预算计划的方式加以量化,并使之在单位内部管理过程中得以实现。它与绩效考评相结合,通过建立标杆、规范程序、全面全员、过程控制、实时预警等环节对经营过程实施有效控制,强化全面预算的约束力。

(二)细化资金管理,降低使用成本

资金管理是高校财务稳健的关键,资金使用得当与否直接关系到学校的持续发展能力,决定着学校发展的后劲。目前,多渠道、多元化筹措资金是高校资金来源的普遍形态,但是由于财务管理模式的差异,不少高校形成了资金使用的分散性和无计划性,导致资金的流向与控制脱节,综合资金成本高、支付能力低、财务风险大。细化资金管理就是借鉴我国商业银行的资金管理模式,依托现代化的网络信息技术,将分散在学校各部门的资金集中到学校财务部门,由学校统一调度、管理、运用和监督,通过盘活存量资金,调剂资金余缺,加速资金周转,降低财务费用,实现校内的资金资源整合与宏观调配,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低融资风险,促进经济效益和管理效应的同步提高。

(三)细化成本核算,控制费用支出

现代成本管理的精髓是:把钱花在刀刃上,其实质不是不花钱,而是不在不该花钱的地方花钱。细化成本管理正是此种精髓的体现,它以精细化操作过程为基本特征,通过ERP的运用,以精确化、细微化、定量化的成本细分,促进成本核算的准确性,以加强物质采购的比质比价和招投标工作,优选供应商,降低采购成本。同时,通过全员、全过程成本费用的预算,强化各种定额管理,从成本构成的角度分析成本产生的动因,建立完整的成本管理体系,实现成本费用管理目标责任制,使每个员工都承担起成本费用的责任,形成人人有指标,个个抓落实,切实可行地推行全面成本管理方法,提升成本管理水平。

(四)细化财务手段,用信息技术实现财务流程再造

1993年,哈默教授等著的《再造企业――工商管理革命宣言》中认为,企业再造是“为了在衡量绩效的关键指标上取得显著改善,从根本上重新思考、彻底改变业务流程”。而在企业再造中,财务流程再造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对财务管理过程和财务决策体制的重塑,提高财务运作效率。现代信息技术为信息的汇集、加工、处理、存储、传输、检索、运用提供了强大的支持,也为会计信息资源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增值和再利用,以及流程再造提供了坚实基础。通过信息技术,可以重组业务流程的基本要素、耗费资源的现实载体,解析引发成本和驱动价值的根本动因,构建将不同类型、不同主题和不同需求的数据自动集成到一起的综合性控制平台,实现对内部的业务流、数据流和财务流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综合立体的直接控制、精细控制和集成控制,突出财务管理层级扁平化、业务模块化、信息网络化、数据一体化,使学校基础信息、业务处理信息、财务信息实现充分共享,让财务人员真正贴近经济运行实际,消除信息“孤岛”,通过会计核算、财务控制和财务决策的集中,整合财务信息和财务资源,实现业务、财务信息的自动流转、协同处理以及远程传输。

(五)细化财务岗位,创建高绩效财务团队

实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精细化财务管理目标,必须按事设岗,按岗做事,按岗定责,优化财务岗位结构,才能充分发挥财务资源的聚集效应,实现人治向法制过渡。而财务团队的执行力直接影响着精细化财务管理实施水平,为此必须建设具有良好素质、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财务团队,着力培育财务人员的敬业爱岗精神和为财务精细化工作服务的全局意识。通过统一财务人员思想,把精细化管理的各项措施落实到财务部门的具体工作之中,使财务人员在思想作风、服务态度、工作质量和落实岗位职责等方面实现超越。

(六)细化监控环节,导入质量管理体系

借鉴ISO9000族标准过程管理的核心思想,对组织结构、资源配置、工作流程等管理现状进行摸底诊断,重点识别和评价制约精细化管理实现的工作流程的设置、工作环节接口安排、内部管理的缺陷,建立切实可行的决策督察、过程督察、社会督察、问责督察和激励督察的联动机制,使每一项工作、每一个环节和每一个细节都必须有人检查、有人监督,并依据考核标准建立考核体系和关键点控制的修正体系。通过强化过程控制,进一步推进财务管理控制质量的提高;通过有效监督,保障责任主体工作质量,激发责任主体的责任意识和精品意识,提升企业的整体质量和效益。

【主要参考文献】

[1] 会计信息化条件改变了什么? [J].会计研究,2010(6).

[2] 张曾莲.新公共管理与公共部门财务管理问题探析[J].财会通讯,2008(3).

精细化管理心得体会篇5

态度是决定所有事情的主因,而细节又是决定成败的关键,不忽略小事,注重细节,才能把工作做到最好。基层工作要在精细管理上下真功夫,通过生产上精细节点管理、经营上精细生产成本、安全上精细现场管理、质量上精益求精,完善各项工作标准和规章制度,采取各种手段和措施精雕细刻,不断提升管理水平,铸造一流作业队伍。本文对基层队伍如何开展精细管理进行了深入的探索思考。

关键词:基层队伍;精细管理;提升管理水平

态度决定行动,细节决定成败。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有什么样的思想和态度就决定了我们有什么样的行动和实践。正如比尔盖茨所说的:想做事的人永远在找方法,不想做事的人永远在找理由。只有我们主观上想做事、肯做事,才有可能做成事、做好事,我们对待工作的态度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直接影响工作的好坏。只有抱着“做到60分不够,100分才算合格”的思想和态度去做事情,才有可能调动自身的潜能,把事情做到最好。这就好像烧开水,水温升到99℃,还不是开水,若再加一把火,在99℃+1℃时,就会使水沸腾,汽化,从量变产生质变。

态度是决定所有事情的主因,而细节又是决定成败的关键,不忽略小事,注重细节,才能把工作做到最好。很多人都不难发现,自己每天经历的工作和生活,都是由一件件的琐碎小事构成的。以我们一线的作业工为例,每天都在重复着丈量、计算、起下管柱等机械式的工作,有些人觉得它单调、乏味,是不值一提的小事,干起工作来大大咧咧、得过且过,丈量管柱觉得差一厘米无所谓,填写报表觉得少写一个数字无所谓,时间长了便可能因为不注重细节而闯出“大祸”,即使不出大问题也绝对不可能获得进步和收获。相反我们有很多一线的职工用近乎虔诚的心态善待自己每一项工作,那么久而久之便会在一些小事和细节中找到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我们很多来自一线的发明和专利不正是出自这些师傅之手吗?有了这些善待小事和细节的工作态度,谁又能怀疑他终有一天会取得成功,担当大任呢?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石化集团公司已成长为国际特大型石油化工企业集团,与国际接轨的科学的管理体系已逐渐成熟,精细管理的理念已涉及到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已成为一个企业实现远大目标和共同愿景的关键所在,是确保企业最终强大的决定性因素之一。那么,什么是精细管理?为什么要进行精细管理?如何实施好精细管理工作,保证作业队伍强劲的发展势头?

什么是精细管理?

精细管理的思想源于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所谓精细管理,就是通过各种管理方法和手段将管理工作的每一个执行环节做到精确化、数据化,提高组织的执行力和效率,从整体上提高组织的效益。“精细”的实质,是对科学的执着追求,是一种上下共同追求极致的精细思维模式。精细管理既是一种管理理念,也是一种管理方法和管理工程。“精”就是切中要点,抓住生产运行管理中的关键环节;“细”就是管理标准的具体量化、考核、督促和执行。深化精细管理就必须将管理对象逐一分解,量化为具体的数字、程序、责任,使每一项工作内容都能看得见、摸得着、说得准,使每一个问题都有专人负责,而不打乱仗。

我们作业队伍要推行精细管理,不仅是创建一流作业队伍、推动科学发展的需要,更是实现基业常青,打造品牌作业队,保证大队宏伟目标实现的必然选择。为此,我们必须从更深的层面加强对精细管理的理解和认识: 首先,它是一种意识。通俗地说就是做人做事的一种态度,是常说的人生观、价值观,是对人对事的基本看法,就是做人要有积极向上的心态,做事要有认真负责的态度。表现在日常工作中,就是做事精益求精、一丝不苟、严谨细致、追求完美。日常工作虽然平淡,但通过精细化,却能给我们的工作和人生带来无穷的乐趣,使我们对人对事有一个全新的看法。因此,我们要树立精细意识,将每一天、每一件事都做精、做细、做好,在精细中体现人生的价值,在精细中展示出自己的风采。其次,它是一种理念。就是只要精细,世无难事。精细作为一种理念,是在做事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只要坚持了精细管理和精细操作,任何事情都能做好,再困难的事也能做完美。同时,精细无止境。只有在持续改进、不断创新之中,精细管理的作用才能充分体现。因此,我们每一名员工要在工作中不断强化“修井先修身,作业先做人”的工作理念,坚持持续改进,不断创新,通过日积月累,我们的管理水平就能不断提升,我们大队的工作才能真正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目标。第三,它是一种工作方法。精细管理体现在具体工作之中,就是一种科学地、规范地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如系统思考、目标管理、精细作业等。第四,它是一种工作习惯。就是人人、事事、时时、处处做好精细管理,自觉精细工作。通过“有意识”的引导并强力推行,使精细逐步成为我们“潜意识”的行为,彻底改变过去粗放式管理的行为习惯,彻底改变粗枝大叶、草率马虎和“看惯了,干惯了,习惯了”现象,形成一种追求精细、持续改进、力求完美的工作习惯和工作作风。

为什么要进行精细管理?

精细管理是企业发展的需要。中石化集团公司作为特大型的中央企业,要实现率先发展成为世界一流的能源公司,早已认识到精细管理的重要性,从2010年开展“比学赶帮超暨精细管理年”主题活动、到2014年开展一系列“打造一流立新功”主题活动,精细管理活动处处体现。

精细管理是各级领导的要求。中石化、管理局领导在各种会议上多次提出要加强精细管理工作,要落实各项制度,在精细上下功夫。2012年采油厂职代会工作报告中2013年工作指导思想中提出了“深化精细管理”,大队职代会工作报告更是提出了“精细基础管理”,认为精细管理是企业的永恒主题,是企业健康发展的基础所在。必须坚持科学发展、统筹兼顾,不断夯实HSE管理、设备管理、人才管理、信息管理等基础管理工作。

精细管理更是我们作业队伍发展的需要。作业工人天天在野外施工,与油井打交道,工衣难免油乎乎的,给外人的形象往往是“傻、大、黑、粗”,各项工作肯定也是“粗枝大叶”的。作业队在管理上,确实还有很多粗放的地方,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通过近几年的精细管理,作业员工的思想意识在转变、观念在转变,精细管理的水平在提高,要改变人们的印象,还需要我们在精细管理上下真功夫,通过生产上精细节点管理、经营上精细生产成本、安全上精细现场管理、质量上精益求精,完善各项工作标准和规章制度,采取各种手段和措施精雕细刻,不断提升管理水平,铸造一流作业队伍。

如何落实精细管理?

当前,作业队的管理主要是经验型和粗放型,管理不科学、不规范、不全面是主要问题,要提高管理水平,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油水井作业质量、节约生产成本,就必须树立“精细管理”理念,使管理更加标准化、规范化和全面化。

加强制度建设,狠抓制度的完善与执行。岁末年初,组织队委会成员、班长和生产骨干,结合新形势和生产实际,修订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和规范标准。组织干部员工对新修订完善的制度进行学习,加强单位修订制度的透明度和员工参与度,确保制度得到员工充分认可、入脑入心。同时,尊重并信任员工,想方设法调动员工积极性,激发员工的自尊感和荣誉感,让员工认真按照制度和标准工作。干部率先垂范,确保制度公正、公平、公开实施,保证制度执行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建立配套的考核办法,通过考核的细化、量化,使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真正落到实处,做到严考核、硬兑现,提高了队伍的整体管理水平,发挥出制度管理的优势。

深化生产运行,精细节点管理,努力提高作业施工时效。围绕保油上产的工作目标,以作业“提质提速提效”活动为抓手,积极推行作业生产运行节点管理,科学部署,优化措施,严密运行,克服风雪、海潮、海冰等自然灾害,大打原油上产进攻仗,确保油气生产硬稳定。工作中,接到油水井施工任务后,要按照施工设计从设备、原料、材料到下井工具,进行全面的准备。坚持每天下午的“碰头会”,预计施工中可能出现的各种突发问题,提前制定多种预案,协调好采油、特车、准备等配合单位,提高作业施工节奏。每天在晨会上将施工内容对员工进行认真交底,对施工目的、设计要求、施工步骤、安全及质量注意事项等内容要求干部员工人人清楚,每个人对施工流程做到心中有数。认真做好旬度会报表,仔细分析生产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措施,杜绝类似情况的出现。同时,加强干部跟班,强化班组精细管理,提高班组施工水平,让生产一直保持着又好又快的良好局面。

精细管理要把重点放到现场管理上来。大队员工中复转军人很多,他们应该深有体会:军队夜晚紧急集合时摸黑打背包,穿衣戴帽扎武装带穿袜穿鞋,牙具缸备用鞋毛巾挎包背包绳,总共十几样的东西不用开灯便可信手取来,还要快速准确无误,比谁动作快!原来每样东西平时摆放都有固定的地方,每晚就寝前脱下的衣物也不是随便放置的,紧急集合时不用开灯每样东西一伸手就能摸到。别说自己拿自己的,你就是换个床位睡,十几样的东西你照样不会拿出差错来的,这叫什么?这就叫精细管理的现场效应!因此,精细管理的重点应是现场管理。现场管理范围很广,不仅涉及到安全、环保、井控、质量、设备等方方面面,还涉及到员工的管理、制度标准的制定、制度标准的检查落实及总结评价,但具体的体现就是井场设备工具的标准摆放和卫生整洁。目前,大队管理制度每年都在不断的完善,作业井场的标准摆放都有严格的规定,大到值班房、工具房、液控箱、铁池子等的标准摆放,小到井口、吊卡、扳手的摆放,设备工具的卫生整洁,都有规范标准。当班员工搞出标准化现场后,交接给下个班,大家都按标准来搞好现场,我们的现场管理水平一定都是高标准的,能够经受住任何的检查。

目前,我们大队和基层队有着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标准,岗位责任制和管理制度每年修订完善,各项检查考核也很具体,但是检查出的问题依然很多,像资料填写,各项资料填写都有模版,专门组织了各种培训,但是问题的出现依然很多,错取、漏取甚至编写假资料的情况屡有出现。为什么?关键在于员工的态度,也就是岗位责任心,只有具有强烈的责任心,仔细严谨的工作态度,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认真的按照标准去干,在工作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任何工作都能干好。

精细管理要将目标具体分解,分解后的目标标准要易于掌握,利于个人遵守执行。工作标准细化到每个岗位、每个人,每位员工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做到什么标准是合格,都有详细要求。全体员工把岗位当作家,凡事不过夜,坚持把准每一个参数、严控每一项指标、精保每一台设备,在细节上下足功夫,在标准上做精文章。坚持从抓基础工作入手,把管理理念渗入日常生产全过程,落实到每一细节中。通过“日查、周评、月结”方式,规范员工巡回检查、数据录取、报表填写等生产操作行为,检验员工践行管理理念成效,提高员工岗位标准执行能力。

精细化管理心得体会篇6

关键词:施工企业;精细化管理;思考

随着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必须深刻领会到实行精细化管理,是提高自身竞争力、铺就生存和发展之路的一剂良药。知识经济时代,精细化管理是社会分工、服务质量的精细化对现代管理的必然要求,企业在工程建设中实行施工项目成本管理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核心。只有实行工程项目管理精细化,才能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1 何为精细化管理

精细化管理,就是以法律法规为依据,以提高企业效率与效益为目的,运用现代管理模式,对管理对象实施精细、准确、快捷的规范与控制。管理的思路是:摒弃传统的粗放式管理模式,把提高管理效能作为管理创新的基本目标,用具体、明确的量化标准,取代笼统、模糊的管理要求,改变经验式的管理模式;将量化标准渗透到管理的各个环节,以量化的数据作为提出问题的依据、分析判断的基础、考察评估的尺度,使无形的管理变成有形的管理;利用量化的数据规范管理者的行为,并对管理进程进行导引、调节、控制,从而便于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矫正管理行为。

2 施工企业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实际意义

当下,施工企业管理方式从粗放型转变为精细化,是大势所趋,但不能回避的是,很多的企业还处于粗放管理阶段,浮于表面,停留在理论或制度层面,缺乏对具体管理方法和手段的研究,针对性、操作性和稳定性不强;企业组织构架和职能定位不够合理清晰,管理层次较多,管理中存在众多交叉、盲点和结合部,造成管理效率低下;满足于“差不多、过得去”,远未达到精确、量化和规范的要求,大部分职工的标准化意识不强,工作粗枝大叶,商机的错失和生产过程中的跑、冒、滴、漏等各种浪费现象普遍存在。

针对这些问题的出现,规避的战略和策略就必须实施标准化、精细化管理。这对企业的内部管理和外部品牌的促进和塑造都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和路径。

3 施工企业实施精细化管理难的原因

究其主要原因有四个:(1)管理者对精细化管理认识不高,认为精细化管理程序复杂,流程繁多,操作起来太麻烦太累,从主观上不积极主动按照精细化管理方式去执行。(2)精细化管理环环相扣,条理分明,让部分管理者无隙可乘,作为粗放管理的既得利益者,这部分管理者也不愿意去实施精细化管理。(3)基建市场正处于高潮,企业在现阶段生存和效益矛盾不突出,管理者安于现状,口头说得多,采取的有效措施少。(4)宣传教育工作做得很不够,全体员工没有认识到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更不去关心粗放型管理对单位和个人的害处,只是按惯性工作着。

4 如何加强和开展精细化管理的路径

4.1 人员管理精细化,重在打造执行团队

在施工管理过程中,要注重思想教育,强化员工特别是部门负责人的执行意识,同时量体裁衣,合理配置人力资源,要求每位员工从细节做起,各部门不断细化工作标准,明确工作要求。团结协作是执行力的前提,因此要以良好的环境留住员工的心,为员工提供发展机会,在奉献中感受工作的快乐,在企业的成功中感受人生的价值。

4.2 质量安全管理精细化,树立企业的生命线

要严把质量关,在搞好质量宣传的同时,加强对施工生产各环节的控制,使施工规范化、标准化,质量管理措施规范化、具体化、明确化,责任化。严把安全关,加大安全投入,加强对现场安全生产的监控,营造浓郁的安全生产氛围,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适时开展专项整治、督导检查,使员工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

4.3 进度管理精细化,全力促进生产水平

要大力加强员工技能培训,加大人员和机械的投入力度,鼓励和奖励创新,通过劳动竞赛、岗位练兵、技术比武等活动,有力推动施工生产的发展。要细化工期,倒排工期,落实保障措施;加大员工技能培训力度,提高施工生产力;成立QC小组,攻克技术难关。

4.4 成本管理精细化,争取经济效益最优化

项目部是企业的利润中心,所以项目管理必须采取各项措施,降低成本。大力加强物资管理,推行采购招标制,优化物资供应渠道;狠抓现场物资材料管理,做到颗粒归仓;严格执行“零库存”目标,提高资金的运行效率。优化施工组织,编好预算。

5 开展精细化管理值得注意的地方

(1)精细化成本预算管理是一个全员参与的过程,只有每一个人都参与到其中,成本预算管理才能落到实处,才能发挥其应有的功能。精细化是全员的精细化,如果缺乏员工的积极参与或参与不到位,精细化也就失去了意义和价值。(2)成本精细化管理重在考核,各个考核部门必须依照规章制度严格考核。各种预算编制后,不经过预算管理委员会批准,任何部门、任何人都不能以任何借口进行预算外增拨;否则一旦失去预算的严肃性,精细化将会成为空中楼阁,失去其应有的意义。

6 结束语

总之,深入推进精细化管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成为跨越式发展的必备条件。通过精细化管理,推进企业积极参与市场竞争,提高生产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加快企业又快又好发展,持续增强综合实力,从而达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目的。精细化管理是一项复杂、系统、艰巨且周而复始的工作,施工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现状和目前面临的核心瓶颈,制定针对性较强的应对措施,既要重点突破,又要长期培养,精细化管理才能步步为赢。可以预言,在这新一轮的发展中,哪家施工企业能加快转变管理方式,哪家施工企业就能在激烈的基建市场竞争中赢得先机。总之,精细化管理是一种需要用精心和细心浇灌的“心”的工作,只要用心去精耕这篇文章,在责任与落实上着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的美好愿景就一定能实现。

参考文献

[1]谢芙蓉.关于施工企业加强精细化管理的思考[J],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2008-7-1

[2]梁永刚.施工企业工程项目精细化管理思考[J],财经界(学术版),2011年12期

[3]李永聚.赵菊杰.施工企业精细化成本管理[J],施工技术[J],2006(5)

[4]罗洋.精细化管理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精细化管理心得体会篇7

在当今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和改革开放以来各种经济模式的转变中,企业的精细化管理离不开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必须坚持以人为核心的管理模式,加强企业人文建设。坚持以人为本的企业精细化管理,才是企业发扬品牌文化、树立科学可持续发展观和企业利益实现最大化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

以人为本;管理;企业

近年来,以人为本几乎成为处处可见的突出字眼。学校教育以人为本,企业管理以人为本,社会建设以人为本。然而,在企业中如何实现真正以人为本的精细化管理模式,使它真正能够体现出应有的社会价值,实现企业的管理和利益双赢,还需要我们在更多的理论和实践中去摸索和探讨。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人是它的核心。企业应该正确认识到人在社会和经济中的主观能动性作用。在管理中,充分发挥人的活跃和引导作用,激发他们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强化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把这种管理精细化、深层化,挖掘出企业的创造性、凝聚力和最大利益,使企业健康稳固持续发展。

一、以人为本的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

在一个企业的管理中,人即是管理者,同时也是被管理者。在一个管理系统中,如何去策划、组织、协调、控制,都是需要依靠人这个载体去实现。所有管理和被管理的核心都是人。所以,企业要实现有效的精细管理,就必须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和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去引导企业的文化和精神,从而实现企业的最大利益化。企业要构建精细化管理模式,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核心。把这一管理模式真正落实到企业中去,行成良好的工作氛围,从而达到企业的精细化管理目标。

(一)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管理的精细化

大家都知道,企业要实现精细化管理,也就是说企业的管理必须达到一个较高的层次。所谓精细化,也就是一要精,二要细。企业的生产设备要精,产品质量要精,生产技术要精。而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要想获得最大利益,在做到精的同时,还必须做到细。所以企业要实现精细化管理,就必须要求每一件事都做到够细。不忽视,不怠慢,不敷衍,重视细节,重视成效。把大事做小,小事做细。这样,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才能获胜、才能获利、才能发展。

(二)以人为本,才能实现管理的精细化

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核心。把正确的企业文化融入到每一个员工的工作和生活中,使员工感受到一个和谐、团结的工作氛围,能够更好地激励员工的工作斗志。首先要想着做对的事情,然后才是如何把事情做对。把对员工的管理落实到细处,让每一个员工都兢兢业业工作,把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发挥到最大化。工作要求精、求细、求实、求快,管理就必须要把人放到第一位,做到最小付出,获得最大收获。因此,企业的精细化管理,必须做好以人为本围绕人来建立,并且根据企业的需求和变化来不断更改,使其更加完善,更加利于企业的发展。

二、如何以人为本构建企业精细化管理

作为企业,首先要认识到人是具备创造性和主观性的主体,而不是一种简单的社会劳动力。企业应该深刻地认识到人在经济和社会运作中的充分必要性,突出以人为本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把管理中的其他环节作为以人为本的辅佐作用,围绕以人为本为核心,进行企业管理模式的精细化。

(一)依靠人的力量

越来越多的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中体会到依靠人的力量是一种全新且必要的精细化管理理念。现实生活中,一些企业盲目追求企业的最大利益,却忽略了人这一主体在企业生产经营中所创造的价值。曾经有一位非常优秀的企业家说过一句话:把我的企业毁掉,只要不拿走我现有的人力资源,三年之后,我仍然能达到现有的规模。这句话说出了一个企业成功与否,能否持续发展,主要是依靠人这一主体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企业的发展中,没有依靠人的创造性,再伟大的一个企业也会有面临倒闭的时候。只有依靠人,依靠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一个机器才能运转,一个企业才能发展。

(二)培养人的能力

作为一个企业,不但要重视人的力量,还要努力提升人的素质和能力。企业可以说是人的第二学堂,每一个人其实都是一匹千里马,只是他们的能力都需要被开发,被挖掘。而企业就是他们的伯乐。作为企业,对员工不论是进行岗前的培训,还是能力的进修,都是企业的一个重要管理任务。企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通过对员工的工作态度和工作质量进行严格的考评,不断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和行为规范。身为企业里的每一个人,也应该对于自身能力和素质的提升有所意识,只有不断地充实自己,才能将自己的能力发挥地淋漓尽致,才能体现自己的社会价值。

(三)激发人的斗志

为了企业能够获得更大利益,必须带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企业通过各种考核奖员工的薪资待遇和职位晋升紧密地结合起来,通过奖罚鲜明来激励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他们变被动为主动,积极乐观地在企业中生产工作。现在有些企业的员工呈现中慵懒的工作态度,对于工作中的事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事情屡屡出现。长此以往,他们便对自己的工作产生怀疑,觉得自己的才华得不到施展,毫无成就感可言。员工的自我评价过低产生自暴自弃的态度,直接带给企业的就是经济的损失。因此,企业应该最大限度地利用各种奖惩制度来提高员工的自我评价,使他们的人生价值在企业中能充分体现,从而实现企业的长远持续发展。

(四)团结人的思想

企业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培养员工的协作精神。作为企业,必须要有明确的发展目标和方向。有了主体,才能制定出合理的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企业上下才能拧成一股绳,实现共同发展。如果没有目标,那么企业的一切都将变为纸上谈兵,空虚来风,整个企业就会失去核心,没有凝聚力。还有一点,企业必须要有一套精细科学的管理制度。科学化和精细化才是现代企业发展的根本,是决定企业能否立足的必要前提。

总之,企业只有从以人为本的精细化管理出发,才能提高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使企业实现经济的最大利益化和稳固坚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徐江斌,熊志远.树立“以人为本”安全观实现企业精细化管理[J].理论导报,2012,12:37

[2]王巧红.以人为本的精细化管理初探[J].统计与管理,2013,03:105

[3]河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张菁惠.论企业精细化管理中的以人为本[N].郑州日报,20100122014

精细化管理心得体会篇8

[关键词] 人力资源;精细管理体系;构建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 F272.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4)02-183-2

科学管理和管理创新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永恒主题。事实证明很多公司在面对生存危机与发展机遇时,是依赖卓越的管理创新走出了绝境或在市场竞争中鹤立鸡群的。面对变化的市场环境,企业如何运用管理技术,科学制定出符合自身实际的未来发展之路,使企业走上生存与发展的大道,这无疑对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提出了革命性的挑战。本文将对此进行论述。

一、企业人力资源精细管理的产生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国内经济市场化进程也不断加快,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外界环境的变量和信息,都会对企业管理不同程度地产生影响,管理经营战略甚至工作过程的战术管理都会发生改变,而管理人员是无法改变外界环境的,也只有了解认识环境、适应环境,别无选择。

美国管理学家哈罗德,孔茨等人认为,企业管理外部环境主要包括外部经济环境、外部技术环境、外部社会环境、外部政治法律环境、社会责任与伦理规范等,这些因素对企业管理及管理过程产生着深刻的影响。信息技术与知识经济的革命性进展,必将导致企业管理的理念或哲学发生根本性的转变。20世纪最负盛名的管理学家德鲁克认为,在知识社会的重点已经转向“知识工作者”,知识迅速成为经济的基础和发展经济的资本。所以,企业只有抓住了具有知识的人才,利用了信息革命的成果,管理才算得上是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从美国的泰勒、法国的亨利・法约尔、德国的马克斯・韦伯等,再到马斯洛、赫茨伯格、麦格雷戈、洛尔施、西蒙、钱德勒等人管理思想的一系列变化,意味着个人经验管理、科学管理到管理科学的转变,这一转变过程,更多更细地考虑了企业管理过程中,系统(体系)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程度,使精细管理思想突显出来。

(一)企业精细管理思想的形成

由于管理思想的日趋复杂化,传播渠道的多样化,很多管理思想和方法脱离企业经营管理的基本考核和实际要求,不适用于企业的应用和普及。事实是,管理理念只有真正通俗易懂并得到应用,才可能产生效益。1985年,由麻省理工学院发起的“国际汽车计划”是一次现代管理的革命。该计划组织了一支国际性的研究队伍,最后出版了《改变世界的机器》一书,推出了一种以日本丰田生产方式为原型的“精益生产方式”。得到广泛认可和实践,这种形势下,人力资源精细管理思想便应运而生。

(二)企业人力资源精细管理体系的构建

人力资源精细管理要求做到对每一件事都有措施去落实,有指标核查,有责任追究,向管理要效益。人力资源精细管理体系的核心思想是以最小的资源投人,创造出尽可能多的价值,为顾客提供新产品和及时的服务。其关键是以顾客驱动为动力,即根据顾客的要求提品和服务,而不是将顾客不满意的产品或服务推销给顾客。在生产过程中,它表现为所有生产指令都唯一来自其下游工序,从而保证不生产顾客不需要的产品,不提供顾客不需要的服务,追求产品的“零库存、零缺陷、零等待”这种认识是自日本丰田公司在汽车行业率先实行这一精细管理方式以来而产生的。后来扩大到了其他的行业领域。因此,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经济学家们指出,精益生产将成为知识经济时代“改变世界的机器”。

二、企业人力资源精细管理体系的应用价值

精细管理是企业管理走向科学化的必然要求,是科学管理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对管理实践的科学性概括和总结,是对企业管理创新的一个系统化的梳理,因此,实施人力资源精细管理,需要有一定的管理工作实践经验和方法为基础。

(一)人力资源精细管理体系的实施环境

人力资源精细管理体系的企业理念和管理方法的实施,是对一切可利用的管理技术进行有效组合,取得员工的支持与配合,在所有管理层次上,以系统化的方式追求管理的实效性。因此,它是在特定组织环境、结构、要素配置下的管理方法,包括企业所有层次的管理工作,对人的管理、对物的管理、对工作过程的管理与控制、寻找好的工作方法等等,都是其管理对象的构成。对企业有效的管理方法就是好的管理方法,无论多么先进的管理方法,只要无效,就应该被淘汰。

(二)人力资源精细管理体系在企业内的推行

人力资源精细管理体系是一种闭路循环系统,企业的每一个部门或个人都能够在这一闭环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和相应的职责,并且各自形成自己的不同闭环,大大小小的闭环像链一样构成企业的有机整体,不断地推动着也业向前发展。只要有一个闭环链发生断裂,企业就要进行修复,就要付出代价。企业的每一个部门或个人,运用各种管理工具,以最佳的协作与沟通,确保企业这个大闭路循环系统的生命力。

(三)人力资源精细管理体系效果评价

实施效果是人力资源精细管理的客观要求。实施人力资源精细管理体系的目的是实现组织当时环境下的预定机能,这就要求把这种机能转化为组织的目标及经济价值,这些目标体系经过不断的分解,变为各部门及个人的行动目标,不管如何变化,其目标的基本点永远不变,即效率中心与消除浪费(效率是指多方面的协作、沟通、工作实现等;不能实现最高效的价值实现就是浪费,而实施人力资源精细管理体系就是要消除这种浪费。)也就是说,目标可能是千差万别的,但其最终都表现为效率中心与消除浪费。所以,员工可以用任何科学的工作程序与方法;管理者可以使用任何的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等,全方位地不断地寻求永无止境的改善,以用“最少的要素投人或最短的时间、用最为节约的方法获得最大的产出”。在这一过程中,所运用的一切管理技术和手段,都是以精简节约为出发点,不放过任何微小的浪费,不间断地追求成本降低、费用降低、质量保证和生产率的提高,其基本目标还是效率中心和消除浪费。

三、人力资源精细管理体系的实践

人力资源精细管理实施是将精细管理构想转化成精细管理行动的过程,这一过程以战略的思路保证其实施。美国管理学者波奈玛就管理战略实施的重要性曾说到:“一个合适的管理战略如果没有有效的实施,会导致整个管理战略失。但是有效的管理战略实施不仅可以保证一个合适的管理战略成功,而且还可以挽救一个不合适的管理战略 或者减少它对企业造成的损害。”精细管理的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做好从精细管理发动、精细管理计划、精细管理匹配到精细管理调整等多方面的工作是保证精细管理实施的关键。因此,企业人力资源精细管理的实施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有效沟通与协调

有效沟通是对管理的领导职能提出的要求,它包括指导、指挥、领导、激励、代表、沟通和协调等管理职能。这些都与人的因素关系密切,影响着人们对组织和集体目标贡献的大小程度。这要求管理者要了解人的个性、需要、志向、态度、责任感、愿望、具有的知识和技能、潜力等,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有效沟通。切斯特巴纳德认为,信息沟通就是组织中的成员联系起来以实现共同目标的手段。显然,没有信息沟通,既不可能进行协调,也不可能实施变革,当然就不可能进行企业有效经营。即便是精细管理体系建立好了,没有有效的沟通精细管理就不会有任何效果,也就谈不上精细管理的科学性,其将很快坍塌。所以,只有那些三方(劳、资、客户)都满意的精细管理方案,才称得上是科学的管理。

(二)提高员工对人力资源精细管理的认同度

针对具体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寻找其工作系统的所有影响因素,建立与目标相一致的因素处理机制、组织机构、权力、利益、职责、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甚至标准的工作程序与创新的基本方向,精细管理的效益就会显现。而这些都有赖于管理基础工作的建立与健全。如劳动定额、计量、标准化、信息系统等工作。

一项新的管理制度出台和实施,做好宣传和发动工作是必不可少的。只有让广大员工了解人力资源精细管理的意图,并在认同人力资源精细管理目标的前提下,才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出他们的参与热情。要做到这些,首先是通过耐心细致的动员,把大家思想和认识统一到企业的价值观和精细管理的目标上。第二,要向员工讲清楚内外部环境给也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第三,明确实施人力资源精细管理对员工自身的影响和长远利益的影响。

总之,要依靠人力资源精细管理勾画出的生动而富于创造性的远愿景来鼓舞员工士气,使人力资源精细管理得到员工的充分拥护和支持,从而奠定精细管理的实施和推进基础。

(三)用四个“精细”在各个环节中实施人力资源精细管理

精细管理体系包括“四个精细”。要求:在经营上精打细算;在管理上精心组织;在生产上精心施工;在工作上精益求精。人力资源精细管理体系在实践中要求:一是将人力资源精细管理总目标、总任务做时间上的分解,明确进度规划和分阶段目标,并分析论证既定时间框架下的可行性;二是做空间分解,制定各职能部门相应的人力资源精细管理细则,并在精细管理和分任务明确之后,进一步制定相应的措施和策略;三是明确企业不同时期、不同部门人力资源精细管理的重点,哪些指标需要确保,哪些指标可以相对灵活,当指标之间相互冲突时的取舍问题,要明确人力资源精细管理目标优先权的规则,以便有重点地全面推进企业人力资源精细管理战略,保证人力资源精细管理目标实现。

四、结论

总之,人力资源精细管理体系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并不能一蹴而就。实际上,任何一个精细管理体系,不论是企业的、部门的、班组的还是个人,都是一个综合体,包含所有方方面面的问题和因素。我们不可能建成一个理想化的、适合所有企业的人力资源精细管理体系,但是,人力资源精细管理是通过实践检验的科学管理体系,有助于企业的竞争力增强,有助于经济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张德.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

[2]加里・德斯勒.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3]M.E.蒙代尔.动作与时间研究[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5.

[4]石峰.人本管理――激活人力资源[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4.

上一篇:心理健康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下一篇:责任与担当心得体会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