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室管理制度范文

时间:2023-10-07 16:13:50

医务室管理制度

医务室管理制度篇1

关键词:公立医院 新医院财务 全成本核算

中图分类号:F23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11-117-02

按照国务院医改工作统一部署,财政部、卫生部颁布了新医疗机构财务会计制度,自2012年1月1日起在全国施行。

随着医疗卫生体制和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日益深化,医疗机构经济活动更加复杂,运营环境发生很大变化,迫切需要进一步开展医院全成本核算制度,完善财务会计管理机制,强化内部控制和外部监督,准确核算反映财务信息,以满足各方面管理需要。

新修订的医院财务、会计制度强化了医院的全成本核算,医疗成本归集核算体系等方面凸显了一系列重大创新。通过学习,笔者认为在公立医院执行和落实新医院财务、会计制度中,全成本核算方面存在以下难点和问题,提出探讨。

新的医院财务、会计制度重点强化了对成本管理的要求,对成本管理的目标、成本核算的对象、成本分摊的流程、成本范围、成本分析和成本控制等作出了原则规定,为开展全成本核算奠定基础。

由于全国各级各类公立医院发展步伐快慢不一、内部管理办法各异,特别是医院信息化建设程度不同,造成了医疗成本归集核算体系、医疗成本的分摊与核算口径不一致、经过对管理费用、间接成本等三级分摊后可供验证的基础数据可比性降低。

一、核算体系归集

按制度规定成本核算归集体系分为四类,即临床服务类、医疗技术类、医疗辅助类、行政后勤类;在临床服务类、医疗技术类科室中又划分为门诊和住院科室;在以上两类科室划分后,又要按人员经费、卫生材料费、药品费、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提取医疗风险基金、其他费用七类费用类别进行划分。

各级各类医院在临床服务类、医疗技术类、行政后勤类科室划分时,其区别只是根据医院规模大小而出现业务科室类别多少和是否齐全的问题。

而在医疗辅助类科室的划分存在较大出入:有些医院为了压缩行政后勤类科室的规模,将医学工程部、医务处、消毒供应科、营养部、医疗保险管理处、计划财务处、总务处归类到医疗辅助类科室;有些医院将采购供应部、物品供应站、网管中心、网络医疗中心、临床服务部、临床教学部、法律顾问室、质控部、感染控制部、后勤服务部、门诊办、住院处、电工室、维修队、防火科、污水处理站、保洁部、中心印刷厂、制氧中心、治安办公室、门卫、护理部、住院医师培训基地归类到医疗辅助类科室;有些医院将挂号室、收费处、供应室、收发室、锅炉房、更衣室、洗衣房、水暖器械维修、木工房、职工食堂归类到医疗辅助类科室;有些医院则将预防保健部、护理中心、病案室、住院部、变电室、统计室、120急救中心归类到医疗辅助类科室;而有些医院却将它们划分到行政后勤类科室,医院间医疗辅助类科室划分区别较大。结果造成医院科室成本的归集和分摊带来差异。

二、成本分摊方法的确定

新制度规定医院统一支付的各种管理费用,可以采用“人员比例”、“工作量”、“收入比例”、“面积”等办法进行二次分摊。

在实际成本核算工作中,由于各个医院对同一应分摊的成本项目,采用不同的分摊方法,分摊后成本数据差异较大。例如,对医院统一支付的物业管理费进行分摊,当采用“人员比例”进行分摊时,人员多的科室成本负担大;而按照“收入比例”进行分摊时,收入高的科室成本负担大;如果按科室占用的“面积”进行分摊时,占用面积多的科室成本负担大。在科室收入一定的前提下,同一项应该分摊的费用,由于医院采用的分摊方法不同,科室所负担的成本则明显不同。因为各医院对同一项应分摊的成本项目,采用不同的分摊方法,分摊后成本数据差异较大,医院之间成本核算数据缺少了可比性。

三、固定资产新旧程度和购入方式不同,成本差异较大

固定资产指单价在1000元(专业设备1500元)及以上,使用期限1年以上,并且在使用过程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新制度规定,固定资产在预计使用年限内提取折旧。一般按“平均年限法”或“工作量法”计提折旧。

钢筋混凝土类房屋按规定折旧年限50年;砖混结构类房屋按规定折旧年限30年;由于该类固定资产使用年限长,早年形成建造的房屋造价低,提取的固定资产折旧少,医院核算时成本负担低;而近年建造的房屋则造价高,相同时间提取的固定资产折旧多,医院核算时成本负担重;医院之间成本核算数据缺少可比性。

由于国家对公立医院财政补偿严重不足,医院为了生存和发展,通过各种途径购置了大量医疗设备;购置途径包括外国政府贷款、国内银行贷款、社会投入;部分资金富有的地区和专科医院则由政府负责购置无偿配备。用贷款和自筹资金购置医疗设备,医院成本负担较大;由政府负责购置无偿配套的医疗设备,医院成本负担较轻;医院之间成本核算数据可比性较差。

新制度规定,固定资产在预计使用年限内提取折旧。折旧一般按“平均年限法”或“工作量法”计提折旧。全国各个地区和各类医院的房屋建筑物及大量医疗设备由于建造时间不同、购置途径各异,医院规模大小和业务工作量区别较大,在医院全成本和科室成本核算时自由选择确定使用“平均年限法”或“工作量法”计提折旧,计算结果成本差别较大,可比性较差。

为了科学界定收支分类,规范收支核算管理,根据收入按来源、支出按用途划分的原则,合理调整医院收支分类,配合医院推进全成本核算改革进程,根据业务活动需要,笔者建议,在全国范围或各省统一医疗成本归集核算体系、提供口径一致的医疗成本的分摊、核算及基础数据。对于医院加强自身的运行管理、全面提升成本核算与控制水平提供数据支持,为今后管理部门制定合理的医疗服务价格、定期开展医疗服务成本测算,加强公立医院成本核算与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统一的成本归集和项目分摊,既体现了医院的公益性质和业务特点,又规范了医院的各项收支核算与管理。客观上进一步完善成本核算制度,提高财务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为加强医疗机构经济管理,为医院加强经济核算,完善内部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提供制度保障。在科学、合理确定科室收入、医疗成本,细化床日和诊次成本的基础上,全面开展项目成本和病种成本核算。在新形势下,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医改有关精神,深化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实现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维护公共医疗卫生公益性。确实控制门急诊人均费用和住院日均费用的增长,加强医疗机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全面提升管理水平,提高服务效率和市场竞争力,降低群众医药费用负担,保障医疗机构财务行为和成本核算科学、规范、具有可比性。

参考文献:

1.宗禾.全面提升医疗机构服务、会计管理和监督水平.中国财税报,2011.1.20

2.郑峰斌.刍议新医疗机构财务会计五项制度执行的难点及存在问题.经济师,2011(10)

(作者单位: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50)

医务室管理制度篇2

关键词:医院成本核算 科室成本 费用分摊 软件升级

中图分类号:F23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4-188-02

成本管理是指医院通过成本核算和分析,提出成本控制措施,降低医疗成本的财务管理手段。成本管理的目的是全面、真实、准确反映医院成本信息,强化成本意识,降低医疗成本,提高医院绩效,增强医院在医疗市场中的竞争力。医改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要加强公立医院成本管理,推行和深化成本核算与控制,定期开展医疗服务成本测算,科学考评医疗服务效率。新的医院财务、会计制度重点强化了对成本管理的要求,控制医院成本、降低医疗费用、减轻群众经济负担,这也是新时期医院的责任和义务。本文从医院成本核算的管理现况出发,提出推广和深化医院成本核算的相应对策。

一、新制度下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1.医院成本核算的误区及举措。新制度实施以前,医院成本核算受体制、观念、技术、环境、应用等因素的影响,医院成本核算大部分为内部奖金分配提供依据,造成把成本核算当作“算成本分奖金”的误区。其实,医院全成本核算是一种新型的管理手段,它不但关系到医院的收入、支出的核算,也关系到医院效益的核算。强化成本管理,必须提高对成本核算的认识,院领导要高度重视,加强组织和领导,强化职工的成本核算意识,使成本核算观念深入人心,使每个职工都能认识到成本核算的重要性,明确成本核算的目的、意义、概念等。切实使全体职工在医疗服务的全过程中明白和确立成本核算的观念,并自觉培养开源节流,降低消耗的良好习惯。同时,把成本核算的结果与核算单位的绩效激励挂钩,与医院各项决策挂钩,从而使成本核算工作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医院应把成本核算的结果作为科室综合目标管理中重要的参考依据之一,使科室成本核算与科室奖金分配适当挂钩,同时考虑技术含量、责任风险、劳动强度等综合指标。另外在重大基建项目、大中型仪器采购、新项目的开展、新项目的定价过程中严格应用成本核算分析论证机制,真正发挥成本核算工作在决策中的指导作用,减少和避免决策失误概率。

新制度下的医院成本核算作为一项医院内部的经济管理活动,不同于以往医院自行开展的科室成本核算,其成本概念具有更丰富的内涵,它能准确的反映成本状况,为医院的价值补偿,医疗付费标准的制订以及医院经营决策提供重要依据,也可以满足政府部门宏观管理的需要,有助于逐步形成社会标准,更好地指导行业管理,并为今后管理部门制定合理的医疗服务价格提供参考依据。同时对于医院加强自身的运行管理、全面提升成本核算与控制水平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持,并为医院战略发展及学科建设提供真实、有力的决策分析资料。

2.医院成本核算中费用分摊的难点及对策。由于医院成本项目较多且为医疗服务的特殊性,在实际工作中往往能遇到一些难点问题,概括起来有:一方面,关于管理费用分摊的核算问题,管理费用包括的内容繁多,管理费用的核算方法多样,新制度中明确管理费用归集按费用要素进行,在医院各服务对象(科室)之间按人员比例进行分配,并实行分项结转核算到直接医疗、医疗技术、药品供应和医疗辅助类核算单元。如何科学的进行分配就是一大难题。同时,在管理费用的控制上,采用哪种方法更有效,如何进行管理费用的全程控制等,这些都是一些难点。另一方面,关于特殊科室的核算问题。临床和医技科室是直接向病人提供医疗服务的单位,其科室收入、成本相对比较容易确定,核算基础较好。但也有一些特殊科室,如手术室、功能检查科室等,这些科室多是通过与其他科室合作向病人提供医疗服务,因此与其他科室的收入成本不易分清,这些科室收入和成本如何科学地核算是个难点。

针对上述问题,医院应对医院人员实行定岗定编,及时更新人员信息库,对同一会计期间内服务于多个核算单元的多重角色人员,应根据其实际出勤情况将其人力资源费分摊到不同的核算单元,力求人员经费支出精准。对各种材料消耗、水电消耗、公务费及设备购置费用加强事前预算控制,事中监督控制,事后分析,发生的医疗费用绝不列支在管理费用中,严格管理费用的列支,尽量减少管理费用人为分配的不合理性。针对手术等成本不易分清的特殊科室,医院要结合各科室的人力成本、设备成本等因素,按一定的比例进行分配,并不断探索改进,寻求合理且更具可操作性的方法,核算出这些科室的效益并进行评估。

3.财务软件的升级改进的难题与应对。由于医院成本核算开展的时间较短,成本核算软件尚未成熟,目前市场上没有一家公司的产品能够完全符合医院的需求,将会计核算、成本核算、预算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物资管理有效地融合在一起。新医院财会制度强化了医院成本核算,对财务软件的选择以及升级改进提出更高要求,这对于各医院来说是一个共性的难题。为了确保新旧制度的顺利衔接,成本核算深入推广,各医院应和软件厂商紧密配合,在熟悉新制度的同时,在过程中不断探讨摸索,最大限度地实现成本核算数据收集、存储、传输、汇总的自动化,逐步实现财务软件一体化,为医院新会计制度实施、成本核算的深化提供行之有效的意见和建议,促进成本核算管理手段必须由传统手工方式向网络成本管理发展。

二、推行和深化医院成本核算不可忽略的问题

1.协调好财务管理与成本管理的关系。财务管理是成本管理的基础,要以财务管理为依据,二者很好地结合起来,不断创新成本管理,促进医院经济管理水平的提高。

2.统一好质量与成本的关系。要正确处理好质量与成本的关系,即:医院提高服务质量不能忽视成本,更不能为节约成本而忽视医疗服务质量,要在努力提高服务质量的同时,重视成本的节约,把二者统一起来。

3.处理好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要正确处理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开展成本核算,仍然要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办院宗旨,不断加强医院成本管理,为病人提供优质服务,努力提高医院自身的社会信誉度和知名度,在讲求社会效益的同时不可忽视经济效益,使医院在竞争中充满活力,从而促进医院的健康持续发展。

总之,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推行和深化医院成本核算工作,强化成本管理,进行成本控制,降低医疗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不负公立医院的社会使命。

参考文献:

1.沙志平.加强成本控制建设节约型医院[J].中国医院管理,2007(4).

2.刘新娜.医院成本控制现状及对策[J].现代医院,2005(10).

3.王东萍.医院成本核算问题探讨[J].商业经济,2009(20)

4.医院财务制度[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1

(作者单位: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第一医院财务处 江苏南京 210006)

医务室管理制度篇3

一.建立与新形势相适应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 

实行成本核算必须与具有激励机制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相配套,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可保障优化人力资源结构,解决医院机构臃肿、人浮于事、效率低下问题,对医院经营劳务人力成本的高低起直接的影响。 

二.建立医院科室成本管理核算结构体系 

医院成本核算管理是全员参与的一项经济管理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医疗服务项目成本复杂,医院科室之间联系密切,综合性强,需要各部门分工协作,共同配合。划小成本核算单位,是促进成本核算与管理的关键,对此,应建立成本核算管理体系和相应配套的核算管理规章制度,在规范相关制度的基础上,重点组织实施医院质量控制考核中心和经济成本核算控制中心的运作。 

三.根据科室的不同性质,确定成本核算模式 

根据医院科室业务性质、特点和发展阶段的不同,实行四种不同成本核算管理模式,有利于医院对不同业务性质和不同经营对象的管理核算,使成本核算更加细化,突出利润中心及成本中心的重点管理目标。正常运营的临床、医技科室实行全成本管理模式。新组建临床、医技科室在试业期间(半年至1年)实行准成本核算模式。后勤保障部门实行有偿服务和目标成本控制核算模式。职能管理部门实行定编、定员和目标成本定额控制核算模式。 

四.明确医院科室成本核算原则 

经济原则。 因推行成本控制而再发生的成本不应超过因缺少控制而丧失的收益。 

因地制宜原则。确定适合特定医院的成本管理核算模式,适用所有医院的成本控制模式是不存在的。 

全员参与的原则。要求全体员工了解医院成本核算的原则方法,养成控制成本的愿望和意识。 

五.确立成本核算对象、项目、方法 

医院按照成本核算管理的原理确立成本核算的对象、核算项目和核算方法。 

科室成本核算对象。 医院全成本核算的对象是科室的收入和支出。收入主要指科室的一切业务直接收入以及与医技科室检查收入的分成收入的总和。支出主要指科室的直接业务支出及提取的使用设备有偿占用费和分摊的管理费用之和。 

确立成本核算项目。(1)人员劳务经费:包括基本工资、补助工资、津贴、夜班费、误餐补助、福利费、社会保障缴费、职工医药费。(2)业务费:科室水电费、取暖费、办公费用、印刷费、科室人员进修培训费、设备维修费、洗涤费、无菌消毒,以及与科室业务有关的接待费用。 (3)其他费用:发生的与科室直接有关的医疗纠纷费用、赔偿费用、各种违纪罚款费用、业务用借款利息、住院病人医疗欠费、仪器设备和房屋等固定资产折旧费,以及医院管理费用分摊。 

确定成本核算方法。 主要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成本归集,全面了解各科室的投入与产出,便于比较、分析、考核各科室与各部门的经济收益和社会效益。(1)要明确科室收入归属项目以及科室与科室之间的检查项目收入的分成原则。(2)确立科室费用消耗成本的分摊比例的原则。(3)确立科室分配管理费用的方法和比例。(4)形成科室核算的计算公式:科室收支盈亏=科室直接业务收入十科室间横向分配收入—(业务支出十折旧费+借贷款利息展出分成十管理费用分配额)。(5)科室收支盈亏额将成为科室效益工资核发的主要依据。 

六.确定科室收入分成方法 

科室医疗收入主要包括直接业务收入和间接横向分成收入两大类。直接业务收入是科室直接为本科室就诊病人服务所收取的治疗费、护理费、床位费等;间接收入是医技科室为临床各科室提供的检查项目收入,按一定比例分成的收入。科室与科室之间收入分成和院方与科室费用消耗分摊是医院和科室两极核算的重要一环,由于医疗服务不可能由一个科室单独完成,势必出现最终成果分成问题,因此,各医技科室的业务收入和支出要合理分摊到各临床科室的业务收支指标中去,科室之间都应本着实事求是、顾全大局、互惠互利的原则处理好收支分摊问题。 

临床科室的横向收入从医技科室的收入中分成,分成比例根据医院的经营性质、科室的业务特点等因素制定。临床医生在手术麻醉科开展的手术,与手术相关的一切收入归手术医生所在的临床科室,手术中发生的卫生材料费用等支出由手术麻醉科负责按手术分别统计核算,计入所在临床手术科室。手术麻醉科发生的其它费用,如人员经费、设备折旧、管理费用等按科室手术分成收入比例分摊给手术临床科室,计入其成本。 

七.确立费用提取分摊方法 

为体现“成本—效益原则”,针对成本核算中几种主要费用分摊方法,提出个人的看法: 

1.资产占用费提取方法。医院投入科室的医疗仪器设备、办公设备等固定资产,实行有偿使用。医院对科室按月计提在用固定资产有偿使用费,直到仪器、设备报废,退出科室使用为止。原则上房屋的占用费每月按原值的0.5%计提;医疗仪器设备每月按原值的1.5%提取,其他固定资产每月按原值的0.8%提取。 

2.管理费用的分配。职能部门所发生的各项支出不能直接计入医疗支出和药品支出的管理费用,如职能部门的人员劳务费支出、公务费、业务费、广告宣传费、利息支出及其他费用。 

某科室应分配的管理费用=[管理费用/(医疗部门人数十药品部门人数)]*某科人数。 

3.科室之间仪器、设备借用收入分成。各科室借用其他科室的大、中型医疗设备、仪器的收费,由病人所在科室按医疗收费标准输入计算机收费,,出借仪器的科室不再记收费。该项收入分成方法:出借仪器设备的科室按1/3计其收入,使用仪器的科室按2/3计其收入。 

在美国、日本一些发达国家,医院的成本核算到具体最低一层的科室、班组或个人,每年根据医院的发展规划及对市场的预测,制定医院的年度计划、预算,再分解预算到每一责任中心,年终医院总决算,各责任中心要做具体详细的决算报告,将一年的成本核算完成情况做全面的总结,医院经济核算中心再根据各部门的完成情况做出奖惩的建议报告,提请董事会表决,最大的区别是他们的医院不经营药品,或者和医药公司合营药店,药品的盈亏独立核算,而我国的医院大都依靠药品养医,医疗服务的收费偏低,财政补贴太少,如没有占业务收入50%的药品收入,医院难以生存,但药品的核算给医院成本效益核算带来了不小的麻烦。药品核算在科室核算的标准和具体方法大家有好多种观点,也是我国医院管理近一步讨论的课题。 

“成本—效益”核算模式作为企业经济管理的一种有效手段,有效地把它“嫁接”到医疗服务与医院管理中,是医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选择,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医院管理水平的象征,是医院经济管理发展和探讨的方向。 

注释 

参考资料: 

1.于芳,《绩效考核指标的制定原则》,现代情报,2003年1月 

2.马金中,《认识成本领先的策略、政策与管理》,2002年12月 

3.杨秀丽、吉琳、欧景才,《实施由“积分法”改为“利比法”的奖金分配方案》,中国医院管理,1998年3月 

医务室管理制度篇4

关键词:职能科室 执行力 医院管理 效率

中图分类号:R19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6-0-0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市场环境日益复杂,这使得医院在市场环境之中面临严峻的竞争态势,相应的医院生存与发展困难重重。对此,应当高度重视医院管理,增强其效能,使之在医院内充分发挥作用,保证医院良好运作,推动医院稳步向前。当然,这一目的的实现,应当将工作做重点落实在职能科室上,其在医院管理之中能够发挥管理枢纽作用、参谋辅佐作用、沟通协调作用、服务保障作用及监督控制作用,对其执行力予以强化,就能够提高医院管理效能,为促进医院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1]。由此看来,提升职能科室执行力是非常必要的,利于提高医院管理效率,促进医院稳步发展。

一、职能科室在医院管理中所发挥的作用

参考相关资料,对职能科室予以详细的了解与分析,确定职能科室在医院管理中能够发挥五大作用,即管理枢纽作用、参谋辅佐作用、沟通协调作用、服务保障作用及监督控制作用。由此可以确定职能科室执行力高低,直接关乎医院管理效率的高低,积极努力提升医院职能科室执行力很是必要。

管理枢纽作用。职能科室直接负责医院的信息传递、检查督促管理制度落实和人力、物力、财力的保障,以便人力、物力、财力能够切实有效的应用,提高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满足患者就医需求。从医院管理的角度来说,职能科室能够发挥管理枢纽的作用,只有各个职能科室能够切实有效的落实本科室的工作,就能够为医院管理提供畅通道,保证各项管理工作有效落实,进而充分发挥管理作用,保证医院内部良好运作。

参谋辅佐作用。各个职能科室分管不同业务,这使得各个职能科室需要在处理业务的过程中,有责任收集、整理、分类、分析业务相关的资料,向上级报告业务运作情况、业务存在欠缺之处及调整建议等。从医院管理的角度来说,职能科室提供的材料与建议是医院管理所需的基础材料,依据这些基础材料,能够确定医院管理优缺点,进而合理规划后续医院管理工作,为更加有效的管控医院各个方面奠定基础。所以,职能科室在医院管理中还能发挥参谋辅助作用[2]。

沟通协调作用。职能科室是由多个相互联系的分支科室组成,各科室之间、科室人员之间都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使得某一个科室工作程序受阻或工作流程不畅,职能科室能够及时发现,提出切实有效的措施来处理问题,沟通协调人员,以此来保证医疗服务工作不会受到影响,顺利展开。从医院管理的角度来讲,职能科室在沟通协调人员是医院管理的所需要的,利于提高人力资源的利用率。所以,毫无疑问的是职能科室还能在医院管理中发挥沟通协调的作用。

服务保障作用。从服务对象来讲,职能科室需要服务于医院领导、医疗一线及社会;从软件建设上来讲,职能科室需要为一线工作人员提供人力、物力、财力这三方面的基础保障服务;从管理方法上来讲,职能科室要在群众干预、经济干预、行政干预等方面发挥作用,提供优质服务。这使得职能科室完成了医院管理服务保障方面的工作。

监督控制作用。处于保证各项业务能够良好落实的考虑,职能科室在具体落实各项工作的过程中,还要做好医疗服务相关的监督控制工作,也就是对医疗质量、院内感染等环节加以控制,从而提高医疗服务水平。而对于医疗管理来说,职能科室所展开的监督控制工作,涵盖在医疗管理范围之内,职能科室切实有效的落实各项监督工作,就相当于在医院管理中发挥监督控制作用,这对于提高医院管理的有效性有很大帮助[3]。

二、提升职能科室执行力,增强医院管理效率的措施

1.强化意识

为了提升职能科室执行力,增强医院管理效率,首先就要树立与时俱进的意识,即质量意识、法律意识、团队意识、服务意识、风险意识,使职能科室的人员能够正确认识职能科室的重要性,明确职能科室的责任与义务,进而合理规划职能科室的各项工作,并且制定责任制,将工作职责落实到每个工作人员的头上,使之能够从责任出发规范化、合理化、标准化的执行分内工作,使职能科室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为医院管理有效执行疏通通道,使之能够切实有效的落实,为推动医院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

2.提升能力

参考相关资料,确定职能科室还具有信息收集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表达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充分发挥以上能力,利于提职能科室的执行力。基于此,应当高度重视职能科室各项能力的提升。当然,要想使职能科室的各项能力均有所提高,应当分析各个职能科室在协调沟通方面、信息收集方面、综合分析方面做出的成,进一步了解工作不足,合理调整人员或者合理规划以上各方面工作,以便各个职能科室能够有效的收集信息、综合分析业务、协调工作等,为真正提高职能科室的执行力创造条件[4]。

结束语

重视医院管理,增强其效能,使之在医院内充分发挥作用,保证医院良好运作,推动医院稳步向前。当然,这一目的的实现,应当将工作做重点落实在职能科室上,其在医院管理之中能够发挥管理枢纽作用、参谋辅佐作用、沟通协调作用、服务保障作用及监督控制作用,对其执行力予以强化,就能够提高医院管理效能,为促进医院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基于本文一系列分析,应注意强化职能科室的意识、提升职能科室的能力,这对于提高职能科室的执行力有很大帮助。

参考文献

[1] 王秀峰,王炳臣.医院职能科室的绩效管理研究――以山东省交通医院为例[J].卫生软科学,2014,28(11):709-711.

[2] 汪文芳,黄雪琴.在医院职能科室实施限时办结,提升医院管理效能[J].健康前沿,2016,23(10):160-161.

[3] 朵皓英,高翠霞.提升职能科室执行力探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6):1382.

医务室管理制度篇5

关键词:强化;医院科室核算;提高;效益

通过系统的管理对科室内的固定资产和流动资金进行有效的利用,从而减少每个科室在医疗过程中所造成的浪费,减少了日常经营中产生的不必要消耗,最终实现了医院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一、医院科室核算的意义

医院的科室成本指的各科室在提供医疗服务的过程中发生费用的总和。其核算目的是加强医院对各科室成本的控制,通过建立核算中心,核算各科室的医疗成本,将对医疗成本的控制落实到具体的科室和个人上。医院科室核算是医院总成本核算的延伸与发展,也是医院总成本核算的基础。实行医院科室核算,有利于医院在宏观方面对医疗成本进行核算和控制,有利于减少相应的成本和财务支出,有利于宝贵的医疗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有利于在提高医院自身效益的同时提高社会效益。因此,医院实行科室成本核算,有利于提高医院的整体效益。

二、如何对医院科室核算进行强化

在医院进行财务管理的过程中,提高医院经济效益的前提是医院对每个科室的费用都能做出系统的、细致的核算。并且在此基础上完成医院的财务报表。因此,医院的科室核算应该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进行强化:

1.在财务制度与会计制度方面进行强化

与自负盈亏的企业法人不同,医院的财务制度与会计制度存在着许多独特性。首先,因为医院提供的医疗服务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因此不能完全采取自负盈亏的企业法人的财务模式与会计模式。其次,医院的经济效益在医院的生存与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要结合这两方面的情况采取符合医院自身发展的会计制度与财务制度。医院在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会计制度与财务制度时,一定要根据自身实力和自身业务的特点,在具体的实践中不断对自身的会计制度和财务制度进行强化。

2.在管理制度方面进行强化

医院的管理制度指的是医院在日常的经营过程中对其下辖的工作人员进行有效管理的制度。在医院科室核算的过程中,加强对科室核算人员的管理力度,防止错账、烂账的发生,从而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并在医院规定的核算日对医院各科室的工作人员进行信息的管理与汇总。从而做到更加全面地掌握医院各科室的信息,为医院更好的管理各科室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在人力资源方面进行强化

医院科室核算人员作为医院财务核算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个人从业水平和财会能力会对整个核算过程有重要的影响,最终会影响到科室核算的结果。因此在强化医院的科室核算过程中,对相关的财务、会计人员进行培训和提高是必不可少的。医院应当通过多种渠道对执行科室核算的工作人员进行相关的业务培训,通过对医院人力资本的大力投入,从而更好的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

三、强化医院科室核算对医院效益的提高

强化医院科室核算水平,对降低医院不必要的成本和浪费起到重要的作用,最终能大幅度的提升医院的效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科室运营成本方面

通过医院科室核算可以有效的做到提高科室绩效,增强科室工作人员的节约意识和服务意识,对于日常医务工作的开展将会起到非常大的促进作用。合理的科室核算,能够充分实现宝贵的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增强各科室的节约意识和成本意识,在医院的资源配置上起到统筹规划的作用。从而促使医院工作人员能够明确工作服务的内容,提高医院的服务质量,降低劳动成本。同时可以有效的缓解长期以来存在的“看病难”问题,也为医院争取到了最大的经济效益,做到提升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两不误,达到了医院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

2.药品成本方面

在医疗药品使用的监督方面,科室核算的强化能够对这一监督起到非常大的促进作用。精确的科室核算会对医院长期存在的“乱开药”现象有着很大的约束作用,同时也有利于建立药物成本核算的制度,减少不必要的药品消耗,为医院节省了成本,也为患者和社会节省了成本。最终很好的扩大了医院的效益和社会的效益。

3.医院综合成本方面

为了进一步提高医院的综合效益,在医院的日常运营方面,例如门诊人数、病床使用率方面,应该做到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减少不必要的开支,从而提高医院的综合效益。通过医院科室核算降低了医院各项不必要的开支,减少了患者的医疗费用支出,提高了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结语

在医疗改革的大环境下,强化医院科室核算的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要真正强化医院科室核算并提高医院效益,离不开医院工作人员的长期努力,同时也需要政府和群众的大力支持。强化科室核算是医院为提高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而实行的重要措施,做好医院各个科室的核算工作,对提高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增加医院的服务项目,实现医院资产管理工作的高效化,促进医院效益的合理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 燕:小议医院财务管理中的科室核算[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2,(19):23.

[2]刘新娜:医院科室核算的实践与思考[J].现代医院管理,2006,(03):32.

医务室管理制度篇6

[关键词]管理会计;全面预算;绩效考核;成本核算

管理会计作为从传统会计中分离出来与财务会计并列的会计分支,是医院战略、业务、财务一体化最有效的管理工具,如何发挥管理会计作为单位价值创造力重要工具的作用,顺时应势,与时俱进,创新医院经营管理新思路,充分应用管理会计助力财务职能的转变,全面推进医院管理会计体系建设,实现医院财务人员由账房先生向决策参谋的角色提升,是医院发展的时代要求。管理会计通过对医院经营活动的事前预测决策、事中调节控制、事后考核评价的全过程管理,对改善医院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意义重大。全面有效的实施路径及保障措施,是构建医院管理会计体系,实现管理会计解析过去、控制现在、筹划未来职能的根本保障。探讨构建医院管理会计体系的实施路径与保障措施,解决构建管理会计体系的障碍,是医院经营者特别是财务管理者应当关注的现实问题。

1构建医院管理会计体系的路径

1.1开展全面财务预算并积极拓展预算范围

医院发展战略需要通过各年度预算目标分解、落实来实现。传统的医院财务预算是指医院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根据事业发展计划和目标编制的年度财务收支平衡预算,只对预算年度财务收支总额进行预算编制,不仅缺乏主要工作量预算的编制,并且忽视了医疗收入结构及患者均次费用、本期结余的预算编制,导致了预算范围的狭窄与质量缺失,医院预算收入目标、利润目标的实现缺乏载体。因此应积极运用管理会计的方法拓展医院预算范围,通过医疗收入结构的持续优化降低医疗成本,以病人均次费用的控制为手段降低病人经济负担,主要依靠病人数量增加拉动医疗收入增长为目的,综合考量医院自身现状及未来影响因素,运用预测分析法,测算医院预算年度工作总量和医疗收入总量、医疗收入结构、病人均次费用目标。以此为依据,运用成本性态分析法、本量利分析法,测算并确定医院的目标成本和利润,从而科学制定出医院预算年度各项财务指标体系,发挥管理会计的规划和决策职能,使医院的经营活动避免盲目性,增强医院预算的前瞻性与可执行性。

1.2实施科室绩效考核

结合各科室的具体情况,分解医院全面预算财务指标,确定各责任单位的本、量、利任务。以科室绩效考核财务纬度绩效考核关键指标(KPI指标)为主体构建各科室年度工作目标体系,实施过程管理,控制责任主体的收支行为,实现管理会计控制与调节科室经济收支金额及医疗收入结构的职能。

1.2.1建立科室绩效考核财务纬度KPI指标体系

根据医院近年来医疗收入及工作量科室分布权重,各科室医疗收入、工作量环比增幅及各月份分布权重,将医院预算指标进行分解,制定各科室考核年度医疗收入总额KPI指标、医疗收入各月份KPI指标,门诊量、住院人数年度和月份KPI指标;结合本年度本地区GDP预测增幅,充分考虑科室新业务、新技术的开展等诸因素制定各科室每门诊人次、每住院人均费用病人负担KPI指标;依据医院治疗手术收入、检查收入占医疗收入比例增幅预算,药品、材料收入比例降幅预算,分别制定各科室医疗收入结构KPI;依据各科室考核年度医疗收入总额、月份医疗收入KPI指标,结合各科室以前年度收支、结余比例,综合应用成本性态分析法、本量利分析法,确定科室“盈亏临界点,测算并确定各科室成本、本期结余年度和月份KPI指标。

1.2.2临床科室KPI与医院预算指标的验证为保障

医院预算指标的顺利完成,制定出各临床科室各项绩效考核指标后,要进行认真的汇总验证。对于汇总后完不成医院年度预算的绩效考核指标,要进行反复修正,直至汇总结果完成或略优于医院年度预算指标。

1.2.3进行严格的周期性绩效考核

财务纬度的月份考核结果与内部流程、患者、学习与成长纬度考核结果汇总,直接应用于科室人员绩效、奖励性工资的发放。科室绩效年度考核结果应用于年终奖的发放、科室评优,也为科主任工作考核、科室人员晋职、晋升提供量化依据。绩效考核结果的应用,使预算执行力大大加强,保障了医院预算总体目标的实现。

1.3规范拓展医院成本核算工作范围

目前我国各级各类医院不同程度的开展了成本核算工作,但是各医院在成本归集范围、数据精细化程度、成本核算工作范围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具有可比性的规范完善的医院院科两级成本核算数据,是开展医院管理会计工作的基础。

1.3.1规范医院院科两级全成本核算工作,夯实管理会计工作的基础

由于同一医院在不同时期成本核算工作的目的或侧重点发生变化,引起收入支出归集的范围、分摊方法与归集口径不断变动。对于同一家医院而言成本核算资料缺乏不同经营时期的可比性;各医院之间成本核算的管理目的与侧重点更是大相径庭,核算方法的采用、收支归集口径与分摊方法更是千差万别,各医院之间成本核算信息缺乏相互的可比性。因此,统一成本核算方法,保持收支数据归集范围、分摊比例与方法的一致性,进行规范的医院全成本核算,建立医院、科室两级成本核算报表体系,是增加成本信息可比性,开展医院管理会计工作的基础。

1.3.2进行科室成本目标分解、核算、考核分析

将医院年度预算收入、成本、结余目标进行分解,制定科室成本考核指标,明确责任,以绩效考核实现定期考核。在科室成本核算的基础上,利用成本考核资料分析科室成本水平及构成变化情况,重点研究分析科室可控成本的变动情况、科室收入结构的增减变化,着重研究科室药品、卫生材料费用的增减变化,系统分析成本变动趋势和原因,通过不断优化科室医疗收入结构、转变收入增长方式,实现降低成本的管理目的。

1.3.3开展病种、床日、诊次、诊疗项目、手术成本核算工作

依照医改政策,将不断提高按病种付费的比例,公立医院补偿机制将发生重大变化,我国公立医院将普遍取消药品加成,由此减少的医院利润将主要通过提高劳务类价格给予补偿。因此各级各类公立医院开展病种由、床日、诊次、诊疗项目、手术成本核算工作,不仅是医院成本核算工作的深化与拓展,并且为政府物价部门制定医疗服务收费价格提供成本数据支持,对于医改目标的实现,完善医院补偿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1.4开展医院经营财务专题分析

①进行医院筹资规模、资金结构和资金成本的财务分析。合理确定医院融资渠道,优化资金结构,将负债资金比例控制在安全范围之内,控制医院财务风险,降低资金成本;②进行医院资本性支出投资可行性分析。综合运用管理会计分析方法,对医院建设工程、医疗设备可供选择的各种投资方案进行可行性对比分析,最终确定并实施最优投资方案;③制定各类存货库存定额,采购经济进货批量。医院的药品、卫生材料、其他材料等库存物资是开展医疗工作的物资保障,不合理的库存积压将占用医院大量的流动资金,从而增加医院运营成本。应依据各类存货供应期周期与日均需要量计算科学的库存定额,进而以合理的经济进货批量(单次采购量)制定采购计划,提高流动资产的周转率,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2构建医院管理会计体系的保障

2.1认识决策保障:要取得单位领导及各级管理人员的重视与支持

传统观念上医院管理会计并不是一项必不可少的日常性工作,目前我国医院主要领导绝大部分出身于医生,由于财务管理知识的缺乏与观念认识不足,对管理会计的重要性认识普遍缺乏,对单位经济活动还停留在凭借主观判断的经验管理,缺乏先进管理理论指导。因而,不仅医院财务管理者要更新自身的管理理念,单位领导和各级管理人员的观念更要进行更新,使他们对管理会计的职能与重要性有足够的了解和认识,从而积极支持在本单位全面系统的开展管理会计工作,只有各级管理层将管理会计视为一项有助于加强单位内部经营管理和提高单位经济效益的经常性工作,构建医院管理会计体系才有了充分的认识与决策保障。

2.2组织保障:建立医院管理会计工作机构

2.2.1建立独立的管理会计职能部门

在医院组织框架中,建立与财务会计部门并行的独立管理会计职能科室,并建立健全相应的规章制度,确保管理会计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其主要职责是参与制定医院发展战略,负责医院年度预算指标的编审与制定;分解制定各科室财务纬度KPI指标,实施周期性的全院绩效考核工作,进行业绩评价与分析,执行考核结果的激励与奖惩;分析、控制、调整KPI指标的执行差异;负责医院院科两级全成本核算工作;开展医院会计报表、经营财务专题分析,定期提交成本报表和成本分析报告、专题报告、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负责科室兼职经济核算员的业务培训等。

2.2.2处理好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关系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共同构成了财务管理系统的有机整体,两者并无主次之分,只是管理侧重点有所不同。财务会计是财务管理工作的基础,其信息质量直接决定管理会计工作的质量,管理会计充分发挥了价值创造的职能,两者相互补充,共同发挥财务管理的职能与作用。两个财务职能部门之间应建立顺畅的信息传递机制,共同促进医院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实现财务管理模式由“报账型”向“经营管理型”的转变。

2.2.3建立分级管理的责任会计制度

在医院设置管理会计职能部门的基础上,在各责任科室设置兼职经济核算员,负责本科室的成本核算、科室绩效考核指标的考核评价及绩效工资的奖惩分配工作,并直接对医院管理会计负责人和本科室主任负责,从而在医院建立起完整的会计核算与成本控制网络,为构建医院管理会计体系奠定坚实的基础。

2.3人员保障:培养一支业务复合型的管理会计队伍

管理会计人员不仅要具有丰富的财务专业知识还必须具备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其业务素质是医院管理会计体系建立与职能能否得以充分发挥的根本保障。应持续更新他们的管理理念与专业知识,深刻体会国家卫生经济政策的内涵,培养一支掌握现代医院管理、财务管理、信息技术等诸方面的理论与技能的复合型人才,以适应医院科学管理的要求。

2.4信息化保障:深化信息技术的应用

信息技术在医院管理会计工作中的充分应用,极大的提高了工作的效率与质量。由于管理会计的开展较晚并且没有固定的管理模式,与财务会计相比信息技术的应用还很不充分,这严重限制了管理会计职能的发挥。随着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的不断推进,设计和编制全面预算管理信息系统、医院成本核算系统、绩效考核管理系统等软件,是有效发挥医院管理会计职能的信息化保障。通过建立健全保障措施,实施医院管理会计的构建路径,建立完善有效的医院管理会计体系,实现对医院经济活动的全过程管理与控制,充分发挥管理会计“价值创造”的职能,是我国医院特别是公立医院应对日益紧张的竞争压力与生存挑战的内在需求。随着PPP模式的逐步推行,必将引起医疗资本市场的深刻变革。挑战与机遇并存,这一时代背景,为医院管理会计职能发挥提供了丰富的沃土。

[参考文献]

[1]姜永环,丛宪玲,王立香,等.浅谈如何发挥医院管理会计的作用[J].中国集体经济,2010(15):177.

[2]杨成碧.完善医院管理会计的途径与措施[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2(2):33-34.

医务室管理制度篇7

一、总体目标

全面实行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进一步完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规范服务行为,提升服务功能,实现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行政、人员、业务、药械、财务和绩效考核等“六统一”规范管理。

二、主要内容

(一)统一行政管理

1、规范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机构标准。乡镇卫生院命名规范,标牌统一,建设标准、设备配置符合《省标准化、规范化乡镇卫生院示范县(市)考核评估标准(试行)》要求。村卫生室按照《关于市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在实现“一村一室”标准化建设的基础上,统一村卫生室命名,统一标识标牌、统一机构印模和工作制度。

2、明确乡镇卫生院对村卫生室的管理。乡镇卫生院受县卫生局的委托,负责履行本辖区内管理职责,承担对村卫生室的业务管理和指导职能。村卫生室作为独立的医疗机构,独立经营,独立核算,独立承担开展业务发生的债权债务、民事及相关法律责任。

(二)统一人员管理

1、规范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人员准入管理。乡镇卫生院从事医疗、护理、公共卫生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应具备法定的执业资格,经县卫生局注册并在规定的范围内执业,非卫生技术人员不得从事医疗卫生专业技术工作。卫生技术人员应占编制总数的90%以上,公共卫生科人员不低于编制总数的30%。乡镇卫生院实行院长公开选聘,人员全员聘用,合同管理。村卫生室从业人员应具备法定执业资格,新进入村卫生室从事医疗服务的人员应当具备执业助理医师及以上资格。乡村医生经个人申请,村民委员会推荐,乡镇卫生院考核,县卫生局批准,由乡镇卫生院统一聘用在村卫生室执业。村卫生室负责人由村民委员会公开选聘确定,并与乡镇卫生院签订目标管理责任状。乡镇卫生院协调各村民委员会,共同做好本乡镇范围内乡村医生统一调配使用工作。大学生村医实行“乡管村用”,规范管理,并落实相关待遇。

2、加强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卫生人员业务和服务考核。县卫生局定期对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卫生人员的业务技术和医德医风等进行考核,考核结果记入个人业务档案,并作为绩效工资、定额补贴、公共卫生服务资金等发放和人员调配使用的依据。

(三)统一业务管理

1、规范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医疗卫生服务。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应建立统一的规章制度和诊疗规范。门诊登记、病例、处方等各种医疗文书按规定统一样式,做到门诊有登记、住院有病历、用药有处方、转诊有记录、疫情有报告、宣教有资料,并书写规范。乡镇卫生院要加强对村卫生室的服务质量管理,严格规范诊疗行为,确保医疗安全,避免医疗事故发生。

2、明确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任务。乡镇卫生院采取工作例会、病例讨论、业务培训等多种方式,加强对村卫生室的技术指导和管理指导,对辖区村卫生室的公共卫生、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合理用药、业务培训等工作,统一安排、统一管理、统一考核。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按照各自职责和要求,做好各自承担的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之间建立双向转诊机制。

(四)统一药械管理

1、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乡镇卫生院全部配备使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基层部分)》和《省纳入基本药物管理的非基本药物目录》内的药品。村卫生室乡村医生配备使用药品,严格按照《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药物目录》规定的乡村医生用药范围执行。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使用的药品,根据国家、省和市基本药物有关规定统一采购、统一价格、统一配送,并全部实行零差率销售。县卫生局负责组织对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人员合理用药的教育、培训和监督管理。

2.加强器械设备管理。加强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医疗器械、卫生材料的购置、使用和管理。政府配备给村卫生室的医疗器械,由所在地乡镇卫生院统一验收,进行固定资产登记并记入固定资产账,及时分发到村卫生室投入使用,并统一组织设备的维修、计量监测等工作。

(五)统一财务管理

乡镇卫生院严格执行上级规定的财务会计制度,规范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村卫生室要做到收费有单据、账目有记录、支出有凭证。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公开医疗服务和药品收费项目及价格。乡镇卫生院对村卫生室的财务实行专账管理,建立村卫生室政府投入固定资产、药品购销等明细账目。

(六)统一绩效考核

县卫生局依据《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试点办法》制定考核实施细则,成立考核组织,负责考核工作。县卫生局负责对乡镇卫生院进行绩效考核,乡镇卫生院在县卫生局的统一组织和指导下,负责对村卫生室的考核。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考核结果将作为政府补助经费发放和机构负责人任免的依据。

三、实施步骤

(一)筹备启动阶段(年2月15日-2月29日)

县政府制定并印发全县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实施方案。各乡镇在摸清乡镇卫生院人员和乡村医生底数基础上,结合实际制定本地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工作具体实施方案,出台相关配套制度政策,广泛搞好宣传发动。

(二)全面实施阶段(年3月1日-10月15日)

各乡镇按照实施方案要求,落实管理内容,执行规章制度,规范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管理,全面开展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工作。县卫生局及有关部门加强工作指导。

(三)考核达标阶段(年10月16日-10月31日)

县卫生局制定考评标准,在乡镇自评基础上,协调有关部门,对各乡镇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实施情况逐乡镇进行考核验收,通报考评结果,表彰奖励先进。县卫生局将结合日常督导和考核验收情况,树立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标杆乡。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县成立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政府副县长蒲月英任组长,成员由政府办、卫生、发改、财政、人社、食药监、物价等部门及各乡镇政府主管领导组成。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督查、指导。各乡镇政府、各有关部门要成立相应组织,明确专人负责,抓好工作落实。

(二)明确职责分工。县卫生局牵头负责指导全县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工作,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制度,定期组织人员进行检查指导。各乡镇政府负责辖区内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的组织领导和工作协调。县卫生、工商、食药监、公安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加大对非法行医和违法经营药品行为的打击力度,净化农村医疗卫生服务市场秩序。县发改、财政、人社、物价等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协助做好相关工作。

(三)加强督导检查。县医改办、县卫生局协调有关部门认真做好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的督导工作,组织专门人员,对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落实情况进行检查指导。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工作落实情况,将作为年度各乡镇卫生工作评先评优的主要依据。

医务室管理制度篇8

一、研究公立医院财务管理问题的必要性

(一)适应医改的要求

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深化医疗体制改革的意见》的颁布,自1989年开始的“允许有偿服务”的政策将被终止,“公益性改革”成为重点。新医改政策要求医院承担更多的社会服务责任,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廉价”的医疗服务,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提升医疗质量,提高资源服务效率,并实现公立医院的常态化发展。政府先后出台了“按病种付费”、逐步放开药品价格、药品的“零差价”供给等措施,使医院靠“大处方”增加收入、靠“以药养医”之路终将结束,最终让利于民。因此,改变原有的管理体制,适应医疗体制改革的要求,建立新的财务管理体制已经提上日程,医院财务管理的水平不仅直接关系到医院的生存和发展,有效的财务管理也将成为医疗业务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因此,公立医院要想在新的形势下做大做强,除了依靠不断提高医疗和服务水平外,只有引进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加强财务管理,降低运营成本,挖掘内部潜能,向管理要效益才能实现。

(二)适应医院新会计制度的要求

新的《医院会计制度》规定,医院财务管理的主要任务是:科学合理编制预算,真实反映财务状况;依法组织收入,努力节约支出;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完善内部控制机制;加强经济管理,实行成本核算,强化成本控制,实施绩效考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国有资产,维护国有资产权益,加强经济活动的财务控制和监督,防范财务风险。这就要求公立医院改变固有的管理模式,实现由分散化的管理体制向一体化管理机制的转变,由单一会计核算向综合财务管理转变,由事后控制向事前乃至全程控制转变、由粗放型管理向精益管理转变。医院理应在满足人民群众就医需求,注重社会效益的同时,致力于更少的投入获取更好地服务效果。医院财务会计制度的贯彻与执行,绝不只是财务单一部门的事情,它必将涉及到一系列的改革和重建,为适应新的、规范化的财务管理要求,原有的业务流程、职能分工等都需要进行优化调整,从而实现医院人、财、物的有效管理。

二、公立医院财务管理所存在问题分析

公立医院在日常经营、业务活动过程当中所涉及到相关的财务活动以及财务关系,构成了公立医院的财务管理。财务预算管理、成本管理、内控管理等构成了公立医院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公立医院财务管理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公立医院在预算管理上存在的问题

在预算管理上,普遍存在对财务预算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的情况。大部分公立医院员工甚至是领导团队都认为医院的预算只是财务预算,因此做预算的时候,并没有仔细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和未来发展需要,将医院近年来就诊患者人数变换趋势、医疗环境变化、医院整体规划、科室发展趋势、医疗设备的建设等信息进行研究分析、做出科学严谨评估。大多数公立医院的财务人员缺乏对预算管理作用的重视,不熟悉预算法,导致预算的执行率不高,甚至部分应该在预算范围内考虑的项目都没有纳入预算编制项目,未真正构建起预算对支出的控制及监管作用。再者,公立医院普遍缺乏对预算执行率的分析,没有真正把预算执行情况纳入绩效考核的范围,就更加不能够引起全院各部门各职工对预算管理的重视。

(二)公立医院在成本管理上所存在问题分析

医院的成本管理是医院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是医院的发展核心,只有做到严格的成本控制和精细化管理,才能保证医院的成效。医院的成本管理主要包括人员管理、卫生材料管理、药品管理和其他管理。

1.人员管理方面。人力成本是医院成本精细化管理中重要的一种成本,公立医院普遍重视医务人员的培养和发展,将更多的资源投入到医疗人员支出方面,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了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但通过调查发现,大多医院存在人员设置不合理的现象,医院人员经费的增长与医疗收入的增长不匹配,人均结余下降,没有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公立医院在一定规模和收入水平下,对行政人员经费投入比例明显不足,对行政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部分公立医院降低成本以牺牲管理效率为代价,不利于医院的长远发展。

2.卫生材料管理方面。公立医院医疗科室存在二级库库存量较大的情况,使物资积压,不仅占用较大空间,还存在过期失效或浪费的风险;较大的库存量长期占用着医院资金,使资金使用效率大大降低。这主要是由于患者人数的不确定性和管库人员对材料的使用量和库存量掌握不清,出库没有计划性导致,科室人员的管理责任意识有待提高。目前,多数医院未上线二级库管理系统,因此在卫生材料以领代耗模式下,不能真正?w现科室的实际消耗,不能实时掌握科室的库存情况,造成资源浪费,增加管理成本,导致资源的流失。尤其是在卫生材料库存系统不能准确区分可收费材料和不可收费材料的情况下,不能实现材料收入和材料成本的严格对比匹配,不便于材料的管理,无法满足医院进行成本精细化管理的需要。

3.药品管理方面。药品管理方面主要是药品支出的问题,新医改国家对药品成本的控制,取消药品加成等措施能够较大程度上减少医院层层加成的情况,降低社会大众医疗费用,有助于解决“看病贵”的问题,但公立医院仍存在给就诊患者开一些不能医疗报销药品或多使用药品,使用高价药品的情况,导致病人的医疗总费用仍旧较高,药品支出占总支付的比重仍旧较大,是需要管控的重点。

4.固定资产管理方面。固定资产管理方面存在以下问题:部分固定资产由于不是同批次购买而导致入账名称不一致,同一种资产有多种名称,导致固定资产管理混乱;固定资产不能及时入账。由于厂家未能及时开具发票、政府招投标手续办理迟缓、职能科室报销不及时等原因,部分固定资产购买后直接放到科室使用,而资产未办理入账手续,使资产出现账实不符的情况;实物管理部门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不够重视。在实物管理部门,往往没有自查制度,并且对固定资产的流动去向没有及时上报登记,导致各个科室出现互相挪用、调拨的现象,从而使得账实不符,甚至出现实物去向不明的现象;待报废资产由于相关申请、审批手续迟缓,以致不能及时清理,导致账实不符。

5.其他费用方面。对其他费用而言,大部分为医院和科室的可控成本,由于预算控制的不足,导致科室的其他费用增加,是管理的重点。

(三)公立医院在财务风险管理上所存在问题分析

1.公立医院管理团队的风险意识不足。公立医院管理团队普遍对财务风险的认识不足,从而未给予足够的重视,没有制定健全的财务风险防范机制。对财务人员来说,对财务风险的认识也有待提高,对财务风险的预警信号缺乏敏感性,对财务风险的分析能力不强,使财务部门不能向领导者及时提供有关财务风险的信息资料报告。

2.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风险。随着经济环境的多样化,外部环境的风险因素越来越多。例如:经济因素、行业因素、法律因素、文化因素等,这些因素会给医院带来难以预计和测量的影响,就大大增加了医院财务管理的难度。公立医院在进行财务管理的时候,不但要考虑医院内部的管理需要,还要适应外部环境变化,及时掌握医疗环境发展新动态,及时作出调整。

3.公立医院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由于对内部控制的重视度不够,公立医院的内部控制制度和相应的财务管理制度不够健全、不够完善,缺乏有效的权力制衡机制,各部门、各职位的制约、监督力度不够,导致管理效率较低。

三、公立医院财务管理问题的对策

(一)公立医院加强预算管理的改进建议

国家新出台的《医院财务制度》专门一章详细规定了预算管理,新《预算法》的颁布,也说明了预算管理的地位是何等的重要。对预算管理提出以下改进建议:首先是制定完整的全面预算机制,采用科学合理的编制方法,细化预算项目,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和未来发展需要,将医院近年来患者人数的变化,医疗市场行情,医院整体情况,科室发展规划等信息进行调研分析,做出严谨评估,定期对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控制,及时进行分析,合理地作出预算相应调整或者对实际情况实施控制措施,以保证预算执行力度;其次是完善信息体系,各医院可以根据自己的管理水平细化信息运营软件,将医院的信息资源进行优化整合,编制出实用性强,操作性好的信息软件,实现信息更新与实际的有效结合;再次是提高预算管理的专业化程度。预算编制工作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因此需要专业人员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以及能力去完成预算管理工作。应建立专门的预算编制管理机构,对工作人员进行预算管理的专业培训。扩大预算编制人员的队伍,加强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

(二)公立医院加强成本管理的改进建议

医院的成本管理是医院的发展核心,只有做到严格的成本控制和精细化管理,才能保证医院的成效。鉴于公立医院成本管理方面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以下改进建议:

人员管理方面。公立医院应通过改革的方式,让医院的工作人员对成本精细化管理有新的理念,让全体工作人员参加到成本精细化管理中去,解决医院人员的认识问题。还要加强人?T的预算管理,根据医院和科室发展的需要,对人员进行合理配置,使人尽其才,充分发挥人员优势,提高人员工资效率。建立相应的人才培养机制和人才保障机制,要注重专业医疗人才的培养,只有加强人的建设,才能真正体现医院的综合业务水平,提高工作效率。

卫生材料方面。加强卫生材料的监管,应在综合考虑卫生材料出库时间、出库频率、科室最大使用量等因素的基础上确定其最佳库存量,提高库管人员的管理意识和能力,促进其管理的科学化、信息化、规范化。通过卫生材料的二级库管理,使科室可以方便地统计卫生材料的实际消耗量、库存量,便与实时掌握卫生材料的管理和使用情况,从而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引导科室正确的医疗行为,提高卫生材料的使用效率,并在二级库中严格按属性区分可收费材料和不可收费材料,对可收费材料实行直接收费控制,不可收费材料实行限额控制,对低值易耗品实行以旧换新制度,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流失,加强控制。

药品管理方面。执行严格的药品采购流程,规范药品审批、报销手续,加强药品各个环节的管理。对医院药品使用进行严格的控制,制定相应病种的临床路径,药品按临床路径使用,控制药品支出,将科室药品使用情况(如:药占比)纳入绩效考核,引导科室正确的医疗方向。

固定资产管理方面。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各职能科室要完善固定资产台账信息,实物使用科室要建立本科室台账,职能科室与实物使用科室及时对账,做到账实相符,账账相符。

对科室之间的资产调拨履行严格的调拨手续,已列入固定资产的各项资产应指定管理部门制定专人看管,对固定资产的变动及去向应有明确的记录和手续,使资产账面记录适时更新。对固定资产的管理要落实到人,并对资产实行卡片管理,保证资产的安全完整。要及时进行总结,发现不足,及时改进,提高资产的管理效率。

其他费用方面。对科室的可控成本,制定相应的激励考核办法,加强费用控制,节约医院成本,提高管理效率。使各科室通过加强本科室成本管理提高科室和医院两个效益。

(三)公立医院加强财务风险管理的改进建议

上一篇:考试心得体会范文 下一篇:就业指导课心得体会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