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维工作汇报范文

时间:2023-09-25 16:35:18

运维工作汇报

运维工作汇报篇1

关键词:国库;乡镇金库;统计分析;数据合并

中图分类号:F83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11)04-0086-03DOI:10.3969/j.issn.1003-9031.2011.04.22

国库统计分析是中国人民银行经理国库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1]。国库统计分析工作对掌握预算收支进度及变化,合理支配国库资金,保证国家预算任务的顺利完成具有重要意义[2]。作为央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其作用日益明显,同时也为国库职能由单纯的“核算型”向科学的“核算管理型”迈进奠定基础[3]。

为了有效整合国库数据资源,充分发挥现代信息化及网络技术优势提高国库统计工作的质量与效率,减少国库统计工作的人力、物力及财力消耗,本文结合国家金库海南省白沙县支库的运行实际,探索一种高效、可行的乡镇金库统计数据合并的运作方式。

一、白沙县支库统计工作现状

目前,海南省白沙县支库根据县域行政区划设置乡镇金库,全县乡镇共设11个乡镇金库,由农业银行(以下简称“农行”)和白沙农村合作银行(以下简称“白沙农合行”)分别,其中农业银行7个乡镇金库,农合行其余4个。

1.乡镇金库的商业银行或农合行各支行或营业部(所)分别负责其所乡镇金库的统计工作。由于各乡镇金库与县支库并无直接的国库业务系统联网,县支库统一为各乡镇金库在国库统计业务应用系统中维护统计数据。月末,各乡镇金库将本级国库的各项业务数据按会计科目汇总,经复核确认,填制县支库统一印发的纸质乡镇金库收支统计月报表,加盖本级国库印章,派人于月终日前送达县支库,以便县支库及时在系统上进行数据维护。

2.县支库负责将下级国库的统计数据录入、汇总并提交。每月月末,待接收到乡镇金库送来的统计月报后,国库统计业务操作员将报表中所列各会计科目数据统一维护到国库统计分析系统以及国库管理信息系统(TMIS)中,经数据校验平衡后确认提交,上级国库将做进一步的汇总。

3.统计工作运行过程中存在若干问题。一是乡镇金库填制的月报表容易出现差错。由于现行统计月报表采用的是手工填报方式,月报表上的汇总科目与各组成项之间的逻辑数据关系无法直接得到验证,一旦填报人员出现疏忽或遗漏,统计差错难以及时被察觉,往往会出现合计数平衡但其与各组成项逻辑间相互矛盾的情况,而这种情况直到县支库业务操作员将报表上的数据录入系统进行校验时才会发现,修改成本较高。二是县支库的统计工作需维护的信息量大,在正常工作时间内通常难以完成。对于白沙县支库,月末11个乡镇金库的月报会计科目数据均需按收支存分类一一维护到国库统计分析系统及TMIS中,且大多要求在月终一个工作日内完成,统计业务操作员通常需要加班加点才能完成,当遇到报来的月报表存在错漏时,需耗费的时间还会更多。三是纸质统计报表报送的及时性容易受到天气、交通、人力等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通常乡镇金库月报表要求在月终日前送达县支库,以便县支库业务操作员拥有一定的时间将月报数据及时维护到系统中,但由于连接乡镇与县城的交通条件较差,遇到道路维修或恶劣天气必会影响到报表的及时传送,且耗费的人力资源成本也高。

二、乡镇金库统计数据合并的运作方式设想

针对目前统计工作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可考虑将乡镇金库的统计数据按商业银行(含白沙农合行)合并进行报送,具体运作方式设想如下:

第一步:县支库向上级库及总库申请合并乡镇金库统计报表,待批准后总库在国库统计分析应用系统上做相应变更并实施合并。

第二步:县支库重新设计电子化收支统计月报表及汇总表,下发各乡镇金库,并委托乡镇金库的商业行其上级县城支行或营业部(简称汇总行)负责快速汇总,其所属商业行所的所有乡镇金库的月报数据即填报县支库编发的汇总表然后报送。

以白沙县支库为例,其下级乡镇金库仅由农行和农合行两家商业行进行,可分别为农行和农合行所的乡镇金库分别设定一家汇总行。例如将农行白沙支行设为农行所有乡镇金库(牙叉镇、七坊镇、荣邦乡、阜龙乡、细水乡、打安乡、元门乡金库)的汇总行,相应的农合行县城营业部可设为农合行所有乡镇金库(邦溪镇、金波镇、南开乡、青松乡金库)的汇总行。

县支库以原纸质月报表为模板,设计电子化收支统计月报表及汇总表。月报表中应包含科目代码、科目名称、本月发生额、本年累计额、收入合计、支出合计、上年库存、期末库存等内容。其中,合计项应由各组成项自动相加而得。汇总表的格式与月报表相同,其各项数值可由各月报表中的相应项经自动合并计算而得。

第三步:各乡镇金库不再填写纸质月报表,改填电子化收支统计月报表,通过商业行内网传输报送相应的汇总行,并将月报表打印盖章后密封邮寄至县支库,以便复核及留存。如邦溪镇金库(由农合行邦溪支行)仅需将电子月报表按时发送至农合行县城营业部,然后邮寄副本至县支库,可免去人工报送。相应的,七坊镇金库(由农行七坊营业部)将电子月报表发送至农行白沙支行。

第四步:各汇总行将其下辖支行或营业所的所有乡镇金库上报的月报表数据转移到汇总表中,将原始报表及汇总后报表打印加盖公章一同报送县支库。由于汇总表能够实现自动汇总计算,因此汇总行仅需将各乡镇金库上报的月报表数据统一转移到汇总表中,汇总便可自动完成,工作量并不大。

第五步:县支库复核各汇总行报送的原始月报表及汇总表,将汇总后数据录入系统,经校验成功后确认提交。经总库对统计分析应用系统做相应变更后,县支库仅需维护商业行数目的月报。以白沙支库为例,仅需维护农合行县城营业部及农行白沙支行汇总后的月报数据,不再需要对全部11个乡镇金库的月报表数据进行一一维护。

第六步:县支库在收到乡镇金库邮寄的月报表后,与相应汇总行报送的原始月报表对比是否一致。由于县支库统计业务操作员根据汇总行报送的数据便可对国库统计分析系统及TMIS进行维护,乡镇金库邮寄的月报表稍微延后到达影响并不大,但县支库在收到报表后应及时与汇总行报送的数据对比,确保数据的准确、有效。

三、预期效果

1.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将有效提高。电子月报表中的合计项在输入其各组成项后自动求和而得,汇总表中的各项数值均根据各月报表中的相应项自动合并计算生成,这有利于业务人员对报表内容进行审核,及时发现潜在疏漏和错误,有效提高统计报表数据的准确性。此外,统计数据由位置毗邻县支库的汇总行统一报送,能够有效地确保统计数据及时送达。

2.县支库统计业务操作员的工作负担将明显缓解,工作效率得到增强。在统计报表合并后,统计业务操作员需要维护到统计分析系统中的数据量将会大幅减少,将有效减轻业务操作员的工作负担。同时,业务操作员将能够拥有较为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审核月报中的各项数据,工作质量和效率会明显提升。

3.充分运用先进电子化及网络技术,有效减少统计工作的各项成本。运用商业行内网帮助实现统计报表的传输将有利于减少报表传送的时间、人力、交通等成本。同时,电子化的统计数据处理方式便于数据的直接快速汇总,大大减少了数据汇总工作的人力资源成本。

四、需要注意的问题

1.统计数据报送要及时。县支库应督促和协调各乡镇金库按时通过商业银行内网向汇总行报送电子月报表,以便汇总行整理并及时向县支库报送原始月报表及汇总表。各乡镇金库报送过程中如出现问题应及时通知县支库及相应汇总行,县支库应及时与汇总行协商给予解决。当遇到商业银行内网故障或其它通信故障导致不能通过电子途径报送报表时,乡镇金库应临时恢复人工报送的方式,以免耽误统计分析工作的开展。

2.统计数据汇总时要保持数据的原始性和真实性。汇总行应严格按照县支库的指导将各乡镇金库月报数据统一转移至汇总表并自动生成汇总数据,不得擅自修改原始月报表数据。县支库应及时做好汇总表中的月报表数据与乡镇金库邮寄的月报表数据之间的一致性。月报表数据合并后,国库统计业务系统将不再维护某个具体乡镇金库的数据,而是维护“合并库”的数据,因此应保存好各乡镇金库的纸质报表,以备查用。

参考文献:

[1]韩平.县域金融服务[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8.

[2]肖述珉.基层国库统计分析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武汉金融,2008(9):65-66.

运维工作汇报篇2

关键词:辽河油田;天然气管理信息系统;模块及代码设计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1)12-0016-03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油田对信息化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早期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存在很多弊端。在天然气的管理方面,大量数据都以手工书写方式记录,手工汇总后以文件形式上报,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并增加了劳动强度和数据错误的可能性。建立一个基于网络通讯技术,采用高效、成熟的数据库技术的天然气管理信息系统,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加强管理的信息化手段,为油田在生产决策上提供准确数据。

一、目前天然气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天然气的数据在实际工作中具有它的特殊性,首先,是它的数据种类繁多,包括各个采油作业区气井的产气量、集输大队的回收气,全厂各个单位的耗气量以及对外单位的销售气量;其次是各种产气、耗气和外销气的种类数量时常变化,比如气井的增减,回收气地点的改变,外销单位的改变等。这给数据的录入方式增加了难度。

(二)数据查询

由于数据种类的不定,也给查询带来不便,用户需要按照自己的需求选择特定的数据进行查询,即查询种类不定。

(三)报表生成

由于数据种类的不定,在产生报表的时候,就会带来如何产生汇总项的问题。汇总项的不定,以及汇总公式的不定,都要求给用户以很大的灵活性,来满足用户不同的要求。

二、采取的主要解决办法

(一)数据录入处理

根据录入数据种类繁多且时常改变的特点,必须从数据库结构方面着手。由于数据库对表结构的限制,不可能通过动态改变表结构的方法解决,只有通过动态增减表记录的方法来达到目的。因此,我们将建立一特殊的表,此表除了主键以外,只有一列数据字段,所有录入的数据都保存在这一字段当中,即将一行数据通过若干列来存储,以此达到动态改变数据种类的目的。

(二)数据查询处理

在数据查询方面,由于数据存储方式的改变,也必须将查询到的数据加以特殊处理,即将查询到的若干列数据调整为相应的一行记录。根据用户选择的时间和数据种类,将查询到的数据依次插入到对应的列上,使得到的数据更加直观,也更符合用户的浏览习惯。

(三)报表生成处理

由于汇总项要随着数据项的改变而改变,而且汇总的公式也可能改变,因此可以建立两个表,分别存储需要汇总的数据项和对应的公式。当生成报表时,我们可以根据用户选择的汇总项,查找相应的公式,然后对查找的基本数据应用相应的公式,即得到正确的汇总项结果,然后将结果汇总项依次插入到对应的列上,便形成了直观的报表。

三、系统分析

(一)信息系统调研

在实际调研中,主要通过询问和收集报表文件的方式来了解他们对管理信息系统的需求情况。了解的用户:一是各职能部门的基础数据录入人员;二是主管部门的资料汇总人员。通过了解,各单位的需求虽然不尽相同,但大体上可分为如下几个方面:

1、用户信息要求:随时能生成基本数据录入表单,可以对数据进行录入和编辑,并且能够对各个数据进行查询和汇总。

2、用户维护要求:主管部门能够对录入的数据种类进行动态的增减,能够动态增减汇总项,并进行公式的编辑。

3、数据安全性、完整性要求:要求保证每个记录必须完整,不能被他人随意更改。

(二)数据流图(DFD)。

部分数据流组成如下:

录入项=数据类别+数据属性;

汇总项=计算结果+计算公式;

报表=基本数据报表+计算数据报表+特殊报表。

四、系统设计

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将反映用户基本要求的系统逻辑方案转换成可以实施的基于计算机的物理方案。

(一)总体结构设计

本系统功能模块结构如下图:

(二)数据库设计

系统总体功能模块设计后,就需要对数据库进行设计。采用Oracle数据库系统作为后台数据库,根据物理结构设计的三原则(即尽可能减少数据冗余和重复;结构设计与操作设计相结合;数据结构要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进行本系统关系数据库表结构设计。现将部分数据结构表描述如下:

(三)模块及代码设计

开发工具采用Power Builder,可充分发挥其直观方便和开发迅速的优势。以下描述主要模块开发过程:

1、录入数据类别:由维护部门定义各单位所需录入报表的名称,相当于对基本数据进行分类。

2、录入数据属性:由维护部门定义各单位所需录入报表的属性,其中属性代码由程序自动产生,由单位代码+报表代码+属性代码组成,可保证属性代码的唯一性。

3、计算结果编辑:由维护部门定义需要的汇总项。其中结果代码由程序按顺序自动产生,保证结果代码的唯一性。

4、计算公式编辑:由维护部门定义各个汇总项的公式,依此来产生计算结果。

5、基本数据录入:根据单位名称和报表名称查找所有数据属性,产生基本数据录入表单,供生产单位录入,如图4所示:

6、基本数据查询:可查询数据树根据报表类别表和报表属性表来产生,由用户选择属性,动态产生报表。此类查询的实现要利用Power Builder通过编程的方式在运行时动态地创建数据窗口,并动态地控制数据窗口。首先将用户选择的属性信息存于数据结构中,然后调用函数产生数据窗口字串,产生数据窗口后,将查询的数据填入对应位置,如图5所示:

7、计算数据查询:根据用户选择的计算数据,到计算公式表中查找相应公式,应用此公式对基本数据进行运算,得到计算结果,动态产生数据窗(见图6)。

8、特殊报表生成:利用计算数据查询生成的结果形成特定格式的报表,以满足特定部门的要求。

9、权限管理:由系统维护部门在用户信息表中,保存每个用户的权限字串,它由特定的菜单项名称组合而成,用户登陆后,根据此权限字串来判定显示哪些菜单项。

五、系统的实施、运行及维护

(一)系统实施、运行

系统采用Oracle作为后台数据库,Power Builder为开发工具。客户机为Windows操作系统,接入局域网,并且安装Oracle数据库环境和Power Builder运行环境。

(二)系统维护

主要体现在完善性维护方面:根据用户不断提出的新要求,不断扩充原有的系统功能,比如在加强图表的功能,提高数据分析能力,增加特殊的报表格式,满足特定部门的要求。

六、应用前景

运维工作汇报篇3

关键词:支付结算;服务;监督管理

中图分类号:F830.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7)02-0098-03

支付体系是社会经济活动中货币转移的制度和技术安排的总和。社会经济发展离不开资金运动,资金的运动离不开支付体系的支撑。支付体系作为社会公共支付清算与结算平台,能够为各银行以及金融市场提供资金清算与结算服务,有利于加速社会资金周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随着2006年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的两大核心系统,即大额支付系统和小额支付系统,分别完成了在全国的推广工作,辅以中央银行会计集中核算系统、账户管理系统、票据交换系统、银行卡支付系统等,标志着以现代化支付系统为核心、商业银行行内系统为基础、其他支付结算系统为补充的支付体系已经基本形成。人民银行作为支付体系的组织者、管理者、监督者,应行使好支付结算管理职能,大力发展和创新支付结算工具,改善支付内外部环境,协调支付结算各方利益,确保整个社会支付清算的安全、高效。

一、改进支付结算手段,服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处在初期发展阶段,信用制度尚不健全,信用观念比较淡薄,运用支付信用工具疏导、规范社会信用的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因此,人民银行应采取积极的措施,加大力度推广和运用支付信用工具,为社会提供支付结算服务。

(一)推广票据使用,促进商业信用健康发展。要继续宣传推广商业汇票和信用证结算,各商业银行对企业间的商品交易要积极做好商业汇票的承兑和信用证开证,以及商业汇票贴现和信用证议付,逐步形成在大宗商品交易中使用商业汇票和信用证结算。扩大票据交换覆盖面,积极推广使用银行本票,减少现金流通,方便客户结算,继续扩大支票的使用范围和对象,提高票据信用,鼓励具有良好信誉的个人使用支票,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1.加大宣传与推广力度,提高金融机构和企业对商业承兑汇票业务的认知,提高金融机构对商业承兑汇票业务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转变经营观念和本位主义思想,增强票据市场意识和金融业整体风险意识,在充分防范风险的前提下,逐步使商业承兑汇票业务成为一个新的利润增长点;推动企业认识并广泛使用商业承兑汇票,使获取商业承兑汇票签发资格成为企业的荣誉和优势的标志。促使企业在承兑与支付中诚实守信,共同维护和提高商业承兑汇票的信用度,使商业承兑汇票成长为我国经济活动中的“金牌”支付工具。

2.建立完善征信管理体系,降低风险评估成本。改善商业信用环境。一是建立和完善我国企业征信管理体系,尽快把企业商业汇票信息导入人民银行信贷登记系统,把企业所有支付结算信息纳入征信管理,逐步实现企业信用信息的完整性与权威性,为商业承兑汇票信用评估提供低成本及时全面的咨询信息,促进商业承兑汇票推广的稳妥进行;二是制定统一的企业信用评级标准,规范对企业的信用评级,避免因金融机构信用评级各自为政而导致企业存在多个信用等级,提高企业信用等级的通用性;三是引导各金融机构真实、完整、及时地将企业支付结算、信贷等方面的不良记录输入相关征信系统,确保企业信用信息的全面性与透明度;四是加强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沟通与协调,实施合力制裁,使丧失信用的企业在融资、结算等业务中享受“差别”待遇,形成有效的制裁制度,以此强化企业信用约束,树立和培育企业的信用观念,逐步改善商业信用环境,提升社会整体信用。

3.积极创新金融产品,拓宽商业承兑汇票市场。金融机构应积极适应经济发展需求,在国家经济金融法规和宏观经济政策的允许范围内,不断创新业务,推出新的金融产品,助推商业承兑汇票业务的开展。如参照招商银行的商业承兑汇票保贴、中国光大银行的商业承兑汇票包买等业务,通过将银行信用引入商业承兑汇票的票据权利义务中,对某些特定的企业给予一定商业承兑汇票贴现额度的授信,鼓励实力雄厚、资信情况良好的大型企业集团和上市公司签发使用商业承兑汇票,拓宽融资渠道,提高商业承兑汇票的变现能力和流通性,让更多的企业从使用商业承兑汇票中得到实惠,以进一步推广使用商业承兑汇票,拓宽商业承兑汇票市场。

4.修改与完善相关制度法律。一是修改与商业承兑汇票债权保全相关的法律规定,使商业承兑汇票债权与其他形式债权具有相同的法律权利;二是增加对商业失信惩罚的法律法规条款,提高失信成本,加大对商业失信的惩罚力度,维护商业承兑汇票的信誉;三是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修改

(二)推广运用新的支付工具。商业银行要积极研究探索新的支付结算手段。为客户提供方便、灵活、快捷、安全的支付工具。要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创新电子支付工具,广泛开办定期借记、直接贷记业务,扩大转账结算,减少现金使用,便利公众交纳水、电、通讯、房租等公用事业费、保险费、税款以及工资等。积极推广贷记信用卡业务。引导消费信用,刺激消费需求。人民银行要抓紧研究规范支付工具创新的管理办法,进一步推进支付工具的电子化和支付手段的现代化,提高商业银行的整体服务水平和竞争能力。

(三)积极推行支付结算的业务。人民银行应按照《支付结算业务办法》,做好商业银行之间支付结算的指导和协调工作,按规定做好支付结算业务制的监督管理;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要充分认识支付结算制的重要意义,转变经营观念,提高服务意识,通过银行间支付结算业务的相互,互惠互利、互为补充,更好地为客户提供优质、高效、满意的金融服务。

二、强化支付结算监管.维护支付结算秩序

强化支付结算监管是维护结算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信用好转,防范支付风险和案件发生,提高金融服务水平的重要保障。因此,人民银行在改进支付结算服务的同时,必须强化支付结算监管。

(一)加大支付结算的监管力度。重点对支付结算法规制度的执行情况、各商业银行支付结算内部管理和内控制度的建立及执行情况、支付结算的违规违纪行为以及银行账户开立和使用等方面加强监管。加强对各项重要支付结算业务准

入和退出审批的管理,规范商业银行业务经营行为,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

(二)建立支付结算监督管理责任追究制度。办理支付结算业务的商业银行营业机构因管理混乱,内控制度不落实发生重大违规违纪行为和案件的,要按照规定追究有关当事人的责任;管理行未认真履行管理职责,对支付结算制度和中国人民银行的各项管理要求贯彻不力,实施不到位,对其分支机构发生的严重问题不处理、不纠正,致使发生重大违规违纪行为和案件的,要按照规定追究有关主管行主要负责人的责任。人民银行分支行,未认真履行支付结算的监管职责,造成辖内支付结算秩序混乱,经常发生违规违纪行为和案件,影响较大的.要按照规定追究有关人民银行分支行的责任。

(三)强化不良支付行为规范管理。1.加强支付结算制度建设,建立举报、投诉制度。疏通持票人举报、投诉渠道,规范持票人举报方式和方法,对举报人给予一定的奖励,使基层人行增加及时发现签发空头支票行为的渠道;z加强结算纪律监督管理,建立健全结算管理体制。由人民银行牵头,建立支付结算纠纷调解机制,同时通过实行不良支付行为社会举报制度、银行机构定期检查报告制度、不良支付行为处罚制度等系列规章制度,促使银行、单位和个人严格遵守支付结算纪律,维持正常的支付结算秩序;3.加强对空头支票的业务管理。进一步明确商业银行发现空头支票行为后的权利与义务,对于不履行空头支票报告义务的商业银行,应给予经济处罚,可适当提高商业银行出票行提取处罚手续费比率,进一步维护持票人的合法权益;4.应用新的科技手段,提高支付结算监管水平。加强科技应用能力,不断提高支付结算监管科技含量,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资源强化对支付结算的管理,实现支付结算监管的现代化,主动适应对商业银行支付创新业务的监管,并不断引导商业银行进行结算创新,加快资金周转。

(四)加强支付结算安全管理。要认真贯彻中国人民银行近几年来出台的关于加强支付结算安全管理的各项措施;加强落实内控制度,强化相互制约和事后监督;研究制定统一通用的支付密码业务和技术标准,进一步明确和规范其使用范围,实现客户一机通用,保障银行和客户的资金安全;加强对基层临柜人员的教育和培训,提高他们对重要的支付结算凭证及票据真伪的识别能力,增强风险防范意识,提高案件堵截率;针对目前伪造票据进行诈骗比较严重的状况,研究严厉打击制造假票据的犯罪活动的措施,确保良好的票据使用和流通环境,维护正常的支付结算秩序和市场经济秩序。

三、强化支付系统风险防范,提升资金使用效益

现代支付系统的建立为商业银行和金融市场提供了优质的支付清算服务平台,但如何有效防范和化解支付系统中存在的各种风险成为目前支付系统管理工作中的重点。应切实增强风险防范意识,落实风险防范措施,提高风险管理功能。

(一)进一步加强监督管理是防范支付风险的有效途径。大小额支付系统运行后,全国金融系统支付网络连在一起,金融机构的风险往往发生在支付结算环节,如果一家机构的清算问题将会导致支付风险,会引发连锁反应,蔓延到整个支付系统并产生系统性风险。因此,对支付系统运行过程的监督和管理,是支付系统风险防范框架中的核心问题,应该把支付系统运行的安全和高效作为核心公共政策目标,采取一系列举措来控制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等。同时在实施过程中,明确支付体系的监督重点,强化事后监督和非现场监控,更多地运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达到提高监管,优化服务的目的。

(二)加强制度建设是现代化支付体系建设风险防范的可靠保障,应尽快制定包括中小外资金融机构在内、涉及所有支付系统参与者准入、退出的管理办法、票据交换管理办法,完善支付系统的风险防范措施,完善支付系统的运行维护和应急机制。同时,将研究开发支付管理信息系统和业务监控系统,为货币政策提供决策依据和加强支付系统运行的业务监督和管理,以维护金融稳定。

(三)在推进支付系统建设的同时,完善支付系统的运行维护机制,确保支付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成为央行的工作重点。加强系统安全建设是防范支付系统风险的强有力的保障,在大额和小额支付系统全面推广运行的基础上,不断完善系统安全防范措施,提高系统资源的利用效率,确保系统的安全高效稳定运行。

(四)规避票据交换工作风险。目前,在票据交换工作中存在对风险性认识不充分,部分交换员身兼数职等问题,票据交换员的行为不能得到有效牵制和制约,票据交换过程中手续不够严密,这是同城清算中可能发生案件的一个最重要隐患。加之部分金融机构对票据知识宣传不够,部分客户不知如何正确使用票据,常因收款人名称、收款人账号、金额有误或者复写凭证底联不清造成退票或错汇现象。人民银行要进一步加强领导,经常召集参加票据交换的金融机构以座谈会、联席会等各种形式提高有关领导和票据交换人员识别风险的水平,加强对票据交换风险性的认识。对票据交换风险意识淡薄、管理不利的清算机构在辖区内予以通报,直至停止其参加交换资格。

(五)加强账户管理是防范支付结算风险的重点。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系统是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制度的有效支撑,涉及人民银行各级机构和银行所有网点。账户管理系统的建设运行,对规范银行结算账户的开立和使用、有效防范利用银行结算账户套取现金、偷逃税款、逃废债务和洗钱等违法犯罪活动,支持征信体系建设等提供了重要手段。账户管理系统拥有丰富的存款人信息资源,应当以完善查询立法为基础,开发专门的协助查询功能,准确获取存款人的有关信息,为有效遏制利用银行账户违规支付或从事违法犯罪活动提供技术支持。账户管理系统依托现代化支付系统平台,以进一步落实银行账户实名制为契机,打击金融犯罪,提高社会信用,维护社会及金融稳定,营造和谐、稳健、守信的金融环境。

四、加强调查研究。不断改进支付结算管理工作

支付结算是资金活动的晴雨表,对金融活动和金融方式的反映最直接、最全面,为适应经济、金融发展和加强金融监管的需要,要在全国支付结算领域形成注重调查研究的良好风气,不断推动支付结算工作的创新。

首先,要及时准确地将支付结算的运行情况、资金流动情况等以信息方式归集,有针对性地传导货币政策、疏导资金流向,为支持经济建设和维护金融稳定服务;其次,要高度重视日常业务中发现的问题和对监管中查处问题的调查研究,认真分析原因,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第三,要经常深入金融机构和经济活动主体,了解支付清算工具和结算制度执行情况,对不适应经济活动和资金流动的支付清算工具和结算制度提出修订、完善和废止建议,使支付清算工具和结算制度适应经济金融活动的需求;第四,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经济金融改革对支付结算工作提出的新要求,调查研究支付结算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以及在贯彻制度办法中碰到的难点问题,及时反映情况,提出改进的建议,逐步建成灵敏、高效的支付结算信息传导机制。

运维工作汇报篇4

关键词:外汇管理;风险防范

一、现行外汇账户管理体系概览

回顾我国经常项目外汇账户管理政策的改革,自1994年开始,调整多达十几次,账户管理由限额管理逐渐放宽直至取消,账户开户手续由核准审批简化为登记备案。现行的外汇账户政策体系主要由表1中16个法规性文件构成,表1中的前6个文件形成了现行外汇账户管理的主体框架,后10个文件则是对相关细节问题的重要补充。

二、外汇账户监管系统功能简述

目前,日常外汇账户管理工作主要依托以下5个信息管理系统开展:外汇账户信息交互平台、外汇账户SAFE-MIS系统、外汇账户统计分析系统、企业外汇档案数据库系统以及外汇账户辅助工具软件。

外汇账户信息交互平台:主要负责监测银行账户数据上报情况,实现以下5个目标:金融机构数据上报管理,账户系统数据核对,账户关户报告,数据质量考核和信息交互。

外汇账户SAFE-MIS系统:主要负责对金融机构和客户的基本信息、账户收支及余额动态等方面的监管,实现对银行报送外汇账户信息的校验和采集、对外汇账户及其主体信息实施日常管理、提供对外汇账户交易明细的监测查询以及按主体实施监测等功能,功能包括代码查询、金融机构管理、账户监管、银行数据入库、后台数据处理等功能。

外汇账户统计分析系统:主要负责统计分析数据资料及报表功能。提供外汇账户报表统计和数据分析手段,实现对外汇账户信息的宏观统计监测。

企业外汇档案数据库系统:负责企业基本信息的录入、变更功能。

外汇账户辅助工具软件:主要功能包括对外汇账户系统的维护、金融机构维护、企业档案维护、银行信息的维护等,提供对非正常业务流程产生的数据的处理手段,提供代码维护、折算率导入、数据查询、数据删除和导出功能,以及其他非正常业务操作。

三、日常外汇账户监管中存在的潜在风险

(一)制度建设方面

1、未明确规定银行在数据质量方面承担的责任,导致系统数据质量不高。由于现行的账户系统管理规定仅对账户系统的具体操作提出了规范性要求,而对于外汇指定银行上报的账户数据质量及所应承担的责任未做明确规定,造成外汇指定银行重视程度不够,业务操作随意性较大,影响了账户系统数据质量。从陕西省2011年银行数据考核结果来看,虽然全省制定了外汇账户数据质量考核办法,但是未明确规定银行在数据质量方面承担的责任,所以依然有半数以上银行数据质量较低。

2、缺乏强制关户的法规依据,导致零余额账户数持续增加。外汇账户统计分析系统显示,截至2012年4月30日陕西省经常项目外汇账户总户数10509户,余额为零账户数4630户,占外汇账户总数的44.06%。由于缺乏相关强制关户的法规依据,以及上级行的考核压力和同业间的客户竞争因素,银行没有为这些长期不动户进行关户的积极性,导致全省接近一半的账户处于闲置状态,有效运行的外汇账户数偏低,影响统计分析结果的实用性。通过外汇账户系统非现场核查,发现某外商投资企业共开立外汇账户120个,正常使用的外汇账户95个。其中:经常项目外汇账户7个,经常项目结算账户20个,出口收汇待核查账户13个,经常项目定期存款账户2个,暂存户开证、付汇保证金户19个,其它暂存户1个,其余33个外汇账户为资本项目资本金账户、还贷专户、自营外汇贷款专户以及外债专户。正常使用的95个外汇账户中有14个账户未产生资金流,2012年正常发生外汇业务收支的外汇账户62个,外汇账户有效运行占比为65%。

3、个别法规条款之间存在分歧,各银行执行政策产生差异。《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国令第532号,2008年8月1日)第七条规定:经营外汇业务的金融机构应当按照国务院外汇管理部门的规定为客户开立外汇账户,并通过外汇账户办理外汇业务。经营外汇业务的金融机构应当依法向外汇管理机关报送客户的外汇收支及账户变动情况。而《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通过外汇账户办理外汇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汇发[2008]60号,2008年11月7日)第一条规定:除另有规定外,银行为境内机构和境外机构办理外汇收支业务,包括跨境收付汇结售汇、境内外汇划转等,均应先为其开立外汇账户,并通过外汇账户办理。对于有零星外汇收支的客户,银行可以不为其开立外汇账户,但应通过银行以自身名义开立的“银行零星代客结售汇”账户为其办理外汇收支业务。

调查发现依据对以上两个文件精神的不同理解,辖内银行在实际业务办理中相应存在两种方式:一些银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通过外汇账户办理客户所有外汇收支业务;另一些银行则依据《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通过外汇账户办理外汇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文件,将部分外汇收支认定为零星支出,没有通过外汇账户办理。银行业务受理的差异容易使客户疑惑,进而对外汇管理法规的权威性产生质疑,易引发金融消费纠纷。

4、NRA账户(境外机构境内外汇账户)管理部门间缺乏监管协作,很难掌握全面情况。对于NRA账户,根据职能分工,国际收支部门负责为需开立外汇账户的境外机构赋予特殊机构代码以及账户的国际收支统计监测工作,但仅掌握所赋特殊机构代码的境外机构以及部分能明显判断为NRA账户的外汇收支情况;经常项目管理部门负责境外机构NRA账户的基本信息登记工作;资本项目管理部门则担负着NRA账户资金余额的监测管理工作。三个部门间还未形成固定的监管协作机制,部门间信息交换很难开展,所以在外汇局内部没有一个部门了解掌握辖内银行NRA账户的全面情况,容易成为异常资金套利的渠道。

(二)信息系统构建方面

1、外汇账户信息系统中使用的交易编码与国际收支申报中的交易编码不符,在数据分析过程中会导致不匹配现象。目前,外汇账户信息系统中使用的交易编码为4位,国际收支申报中使用的交易编码为6位,而且两个系统中相同交易类别下所包含的内容并不完全一致,导致同一笔交易在两个系统中的交易类别归属并不相同。在运用两个系统中的数据进行非现场监测和统计分析时,会产生结果偏差,影响分析的准确性。

2、外汇账户统计分析系统模块功能设置较为简单。目前使用的外汇账户系统的模块功能设置过于单一,缺乏必要的分类统计与监测功能,对一些重要监测指标的统计监测也只能依靠手工完成,这不但影响时效,而且在数据质量上也难于保证,更谈不上对数据进行全面、准确的监测分析。

3、外汇账户系统缺乏互动机制,未具备向银行及时反馈信息的功能。银行进行数据上报后,系统并无实时的纠错提示,只能等到次日才能看到上报数据是否存在错误。由于外汇账户系统对上报数据的质量要求较高,银行工作人员一个很小的差错就会导致系统报错,而银行上报的Q表、O表、A表和B表并不能完全由其核心会计系统自动生成,都需要工作人员对数据进行格式调整甚至手工录入,所以自动纠错功能将会减少很多数据差错,提高数据质量。

4、银行更改报表错误,导致外汇账户统计分析系统中数据缺乏稳定性。由于银行当日上报数据后,系统无实时纠错提示,而是在次日显示数据上报错误,导致银行对数据的修改产生滞后。这种滞后修改的模式使得外汇账户统计分析系统中数据的稳定性较差。从表2的数据中可以看出,系统中账户期末余额和账户总数两个数据一般在5个工作日后稳定,余额变动率和总数变动值均为0,但是5个工作日内的变动较大,余额变动率最高达2.27%,总数变动值在3月达到11。因此,外汇账户数据的统计分析工作一般应于月末5个工作日后开展,使得数据的实时使用功能减弱。

5、企业账户备案信息未实现全国共享,造成异地开户企业需进行多次备案。企业开立经常项目外汇账户需首先在当地外汇局进行备案登记,银行通过外汇账户信息交互平台查询企业的基本信息,无误后方可为该企业开立经常项目外汇账户。由于外汇账户系统中企业外汇档案数据库系统的企业基本信息在外汇局系统内实现了全国共享的功能,而银行查询使用的外汇账户信息交互平台需由当地外汇局在企业外汇档案数据库系统中进行同步后方可显示异地开户企业的基本信息,造成异地开户企业需进行多次备案登记,增加企业负担的同时也增加了外汇局的工作量。

2012年3月15日,环球同业金融电讯协会(SWIFT)终止30家伊朗银行的跨境支付服务以来,全国各地企业尤其是石油相关企业,纷纷来陕在昆仑银行西安分行进行开户,这种异地开户备案登记的弊端越加凸现。截至2012年8月,已在昆仑银行西安分行开户的企业为106家,其中93家为省外企业,异地开户比例高达87.74%。

四、政策建议

(一)制度体系完善方面

1、完善外汇账户数据质量考核制度,加强对银行的培训宣传。银行数据作为外汇账户管理系统重要的数据来源,其传递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是至关重要的,因此银行必须不断提高数据报送质量。可以从制度上对银行报送外汇账户信息的质量加强管理和考核,同时加强对银行的培训宣传,促进辖内银行提交报送外汇账户系统的数据质量,减少银行上报数据信息的错、漏报现象。

2、加强对企业外汇账户的管理,提高账户系统运行效率。为全力做好外汇账户管理工作,保证外汇账户系统高效运行,建议比照《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第五十六条规定,制定相应的外汇账户撤销规定,对一年未发生收付活动且未欠开户银行债务的单位外汇账户,银行应通知单位自发出通知之日起30日内办理销户手续,逾期视同自愿销户,未划转款项列入久悬未取专户管理,防止产生银行对外汇账户资源无序竞争的现象。

3、全面整理现行有效法规,防止法规冲突现象发生。针对《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通过外汇账户办理外汇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存在不一致的问题,主要源于对外汇账户理解的个体差异。广义上来说,外汇账户包括企业在银行开立的外汇账户和银行开立的代客结售汇账户;狭义上来说,外汇账户仅指企业在银行开立的外汇账户。由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中规定的所有外汇业务均应通过外汇账户办理,但并未对外汇账户作具体阐述,所以各银行的理解产生偏差。建议全面整理现行有效法规,防止此类法规冲突现象再次发生。对于已经发生的法规冲突问题,建议总局及时制定相关的法规解释,防止因歧义造成的法规执行差异行为发生。

4、重新划分NRA账户管理职责,增强信息的可用性。由于资本项目管理部门担负着NRA账户管理的主要工作,即:对纳入境内银行短期外债指标管理的境外机构境内外汇账户资金余额的监测管理工作,而经常项目管理部门不掌握NRA账户的具体使用情况,建议将经常项目管理部门负责的境外机构NRA账户的基本信息登记工作划分至资本项目管理部门。此举不仅有利于资本项目管理部门对NRA账户进行全面监管,而且也使信息获得有效运用。

(二)信息系统功能改进方面

1、统一外汇局各系统中交易编码,增强系统数据的可用性。从外汇局现有各业务系统功能来看,各系统都具备统计功能,但侧重点各有不同,大部分不具有全口径统计功能,因此,通过比对各业务系统间的数据信息,发现外汇资金流动的全貌或是揭示监管主体的交易背景对我们获取异常可疑的交易信息具有重要帮助。统一外汇局各系统中交易编码,用于满足与外汇局其他系统数据进行匹配、协同监管的需要,增强系统数据的可用性,充分发挥外汇局各系统的优势特点,实现宏观趋势分析与微观真实性核查的有机结合,将能大大提高非现场监管效率与水平。

2、改进账户系统功能,增强系统可操作性和统计分析能力。现行的外汇账户管理信息系统侧重统计功能,而分析预警功能较弱,不能适应外汇收支业务快速增长的需要。为此,建议增加分析预警功能模块,设置账户存量、流量及比例等指标,实行单个主体在账户余额、单笔大额、高频累计、收汇增长等项目进行预警,更好地将统计分析与预警监管相结合。并且在系统现有功能基础上提高外汇账户系统的可操作性,增设和开发对重要业务种类的统计分析功能,将更有助于非现场监管工作的开展。

3、建立系统数据反馈机制,增强账户系统数据稳定性。银行上报的外汇账户数据是外汇局统计及决策的重要依据,银行错报数据信息给外汇局监管将带来不利影响。增加外汇账户系统反馈功能,实时将银行账户数据报送的情况向银行传送反馈,使银行及时进行报表纠错工作,提高账户数据质量、增强账户系统数据稳定性。

参考文献

[1]国家外汇管理局四川省分局经常项目处课题组.基于外汇账户系统的主体监管模式探讨[J].西南金融,2012,(9):35-37。

[2]于正红,张鲁,刘泽仁.关于外汇账户体系建设及应用的若干思考[J].金融发展研究,2010,(3):49-53。

[3]周慧琦,肖刚.NRA:入乡随俗入境随“规”[J].中国外汇,2010,(17):24-25。

[4]周永峰,顾建伟.建立境外账户统计监测体系的政策建议[J].金融发展研究,2011,(7):83-84。

运维工作汇报篇5

关键词:油井 生产制度 优化

加强油井生产管理,有效提升油井的开采效率,将油井的生产潜能最大限度挖掘出来,同时调动每个油井开采员工的积极性,是油井生产的关键。而最为核心的管理是从油井生产的制度优化上加以督促和落实。为此,笔者在本文中针对一线油井开采的实际谈一谈如何进行油井生产制度的优化。

一、管理人员职能制度优化

油井生产管理必须职责明确,责任到人。相应制度制定时一定要细致入微,将油井生产的方方面面考虑周全,确保工作不漏项,不重复。具体来讲:

采油队在油田中的生产中功不可没,要想更好地提高生产效率,一定要对采油队进行明确的职能分工、责任到人,应对日常管理分工具体到个人。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并安排专人管理,负责检查规章制度的落实情况,负责对采油队作业人员进行考核、评比。全面负责机器设备和工作职工的安全,负责整改、制定并落实制度政策,负责对采油队的工作情况、工作经验以及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加以汇报,负责落实机器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负责按照油井产量制定计划,确保实现油井及时转运,并负责采油人员的技术培训及指导、确保原油质量。

二、新井开采制度优化

新井开采往往难度较大,需要做到方方面面的准备工作才可以开井,重要性不容小视。因此,新井开采管理尤其重要,要做好如下方面的制度优化:

作业队要安排高素质、高技术、高度责任心的职工去新井工作,负责新井的采油工作,并要指定专人定期检查新设备、新机器及套管设备的控制运行情况。

对新开采的油井,在未进行运营前,要经过上级领导干部的检查落实之后,确保油井各机械设备及采油配套设施的流程运行畅通,状况良好,一切准备措施万无一失的情况下,方可开工。开工之后,不能随便停止开采,如有特殊情况需要停井,要及时排出压裂液,减少压裂液对地层的伤害。

为了确保不对地层产生损害,确保能量开采质量、效能,开采过程中禁止随便排放套管内气体,要充分利用套管内气体。

采油工人要仔细观察并详细记录新井开采的情况、排液情况,并详细记录见油时间、产油量及油含水量的情况,记录油井的压力数据等。

对在采油过程中套管的气压大小与油井产量的变化情况要详细记录,以便将套管的气压大小调整至与产量匹配的最佳值的范围内。

采油队对上述规定要严格执行,以免违规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对不遵守规定造成损失的,要对个人进行处罚,必要时要对监管人员和油井队给予相应的处罚。

三、采油生产资料的制度优化

采油队填写资料包括:油井编号、采油层位、开采日期、套管压力、用电量、电压、液位、排液量、排水时间、排水液位、停井原因、停井时间、耗电多少、采用的工作制度、值班人员签名等。要求值班人员按要求填写,不得提前、也不允许补填。

综合填写内容包括:油井编号、采油日期、采油层位、采油井段、采油厚度、采油层数、投产时间、开场泵的深度、生产日期、日产液产油产气量、日产水量、用电多少、油运送情况、产量分析、停井原因、工作制度等内容。

四、油井开采设备管理制度优化

俗话讲,“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可见生产设备的重要性。所以,对油井生产设备一定要搞好使用和维护管理。确保油井生产不因设备出现问题而受到影响。相关工作人员按制度进行定期检查,对存在问题及时发现、及时整改,不能立即整改要及时向上级汇报。维修人员进行维护保养时,值班职工要给予配合。

对于新装或新引进的设备,比如:储油罐、抽油机及其配套设施和流程等,值班人员更要加强巡视,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汇报。新装或新引进的设备要在运行二十四小时后,再次紧固螺栓并打油保养。

采油队负责对每口井机器设备定期保养、按要求保养,建立保养档案,每次保养完后及时填写保养记录。未定期保养、未按要求保养的,要根据情况对相关责任书进行处罚,若因保养不当出现的事故要按规则制度处罚。

五、巡回检查制度优化

检查制度:采油中工作人员要每二小时巡回一次;采油队管理人员要至少每三天巡回一次;工程科要进行不定期的抽查。对每次的检查情况要详细记录,并对发现问题及时指出,要求有关人员对指出问题进行整改并上报整改记录。

检查内容:采油(供电)设备机器运转情况、流程是否畅通、有无存在隐患,油井产量、质量等情况。

检点为:井边周围环境包括杂物、污染等。井口是否存在漏油、漏水现象,闸门开关是否正常工作,及时进行场地整理消除隐患。

六、汇报制度优化

各个采油点要每天定时向采油队上报其生产情况,采油队要每天汇总,并上报采油厂。汇报内容包括开井时间、油井日产液量、日产油量、含水、储油罐液位、电表读数、日耗电量、抽油机及设备运转情况、当日工作内容等。出现异常情况如停井、设备运转或油井生产不正常、储油罐罐满等必须随时汇报。汇报不及时或不汇报从而造成损失的,视情况给予相应处罚。

七、抽油机井生产管理优化

油井标准化管理要求:工程科每月对各井点组织检查、考核一次。抽油机达到“五率”管理标准,包括:基础水平率、运转平衡率、合格率、配件紧固率、井口对中率;达到除锈、防腐;有明显的井号标记。

工作环境要求:做到设备清洁、装置清洁、场地清洁;消除油污、消灭杂草、禁止明火、清楚易燃物;做到环境无渗漏、人员无缺班、设备无松动、环境不脏乱、机器无生锈;工具齐全无损坏。

八、结束语

综上,搞好油井生产的制度优化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其意义重大,对于加强油井生产管理,有效提升油井的开采效率,将油井的生产潜能最大限度挖掘出来,同时调动每个油井开采员工的积极性都具有关键作用。希望油井生产的相关部门能够搞好制度优化后的督促和落实工作,切实提升油井生产的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于小明;金英兰;;抽油机井间抽制度合理性研究[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13年04期

[2]卢琳,李赣勤,;低产油井间歇生产工作制度的研究与应用[J];断块油气田;2014年04期

[3]周代余,梁政;低效油井合理间歇抽油制度设计方法研究[J];钻采工艺;2013年01期

运维工作汇报篇6

【关键词】EXCEL函数;飞机大修;收益BUOEI;应用

0 引言

飞机的单机BUOEI是评价大修项目工时收益的重要指标,然而,由于人力管理上要求根据飞机大修期间每天工作量大小灵活调配人力,使得单架飞机上的维修人员付薪工时计算变得异常复杂,以往直接汇总在本架飞机上报工的员工一整天的付薪工时,却无法区分员工一天不同时段在不同飞机上工作的情况。本文尝试通过采用把一天分成四个时段,即上午(AM),下午(PM),前夜班(N1,23:30前),后夜班(N2,0:30以后),同时报工工时也分成对应的四个时段,通过设定EXCEL函数,用报工时段索引付薪时段工时,由于计算过程繁杂,重复性工作较多,通过使用EXCEL宏的功能,使重复性的工作自动运行,从而实现单机BUOEI准确性的升级。

1 单机BUOEI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收益BUOEI:即Business UMT Operation Efficiency Indicator的缩写,计算方式为 BUEOI。

单架飞机的BUOEI,即:单机BUOEI。

单机售出工时:单架飞机大修项目总共向客户收费的工时数据。

单机付薪工时:单架飞机大修过程中, MRO单位向参与工作的维修人员在工作时段支付的付薪工时。

单架飞机售出的工时通过向客户的报价和报价外新增收费工时来确定,每个专业的售出工时也可以通过该飞机系统中的标准工时获取。相比之下,单机付薪工时的计算略显复杂,以一架波音737CL飞机4C检为例,工作周期32天,在这32内,先后有244人在不同阶段参与工作,需要核算每个人在每个工作阶段的付薪工时,然后汇总每个人在这架飞机上总的付薪工时,进而汇总每专业的付薪工时,最后汇总整架飞机的付薪工时。从而得到这架飞机的BUOEI和每个专业的BUOEI。

2 通过EXCEL函数实现单机BUOEI计算

2.1 每日报工阶段划分

从报工数据库中提取本架飞机所有的报工数据,通过分列功能将报工开始日期和时间分到两列单元格中,根据报工开始时间点将一天的报工划分为AM、PM、N1、N2,其中AM为上午报工,PM为下午报工,N1为18:00到23:30的报工,N2为00:30到07:00的报工,由于维修人员在不同工单上报工会有各自的记录,因此还需要根据Staff No.、Book on date、报工时段删除重复项,从而得到了本架飞机大修过程中每个人每天不同时段的记录。

其中数据分列和删除重复项工作为计算过程中的重复性工作,可以通过EXCEL开发工具中的VBA宏的录制,提升工作效率。

2.2 每日分阶段付薪工时计算

从考勤数据库中提取本架飞机大修周期内所有维修人员的进出时间记录,通过进门时间点判断该付薪工时所属AM、PM、N1或N2这四个不同的时段,由于考勤数据库中时间点为“0830”格式,需要转换为“08:30”格式,因此需要通过EXCEL分列功能,再使用组合功能得到“08:30”格式,此步骤为每架飞机计算BUOEI的重复性步骤,可以录制VBA宏实现自动计算。“08:30”格式乘以24得到“8.5”的数值格式,再运用进出门时间相减得到AM、PM、N1和N2四个时段出勤工时数据。

判断出勤日期,若为周末,则付薪工时为出勤工时两倍;若为节假日,则为出勤工时三倍;正常工作日中若工作时间为夜间,则为出勤工时1.5倍。

2.3 计算单架飞机付薪工时

第2)步可以得到每个人在指定时期内每天四个阶段的付薪工时,已通过函数限定将付薪工时显示在时段开始行中,因此“付薪工时”列不存在同一天同一时段出现多个大于0的数据,删除“0”值,提取付薪工时,用报工时段索引付薪时段的付薪,函数公式设置为(参考图3):G列为单机合并计算结果,H列为付薪合并计算结果,F列为计算出的单人付薪工时。

2.4 计算各专业和整机BUOEI

上表中F列的工时数据即为本架飞机的所有付薪工时数据,按照专业进行汇总,得到本架飞机各专业的付薪工时,放入各专业售出工时,即可以得到每个专业和整架飞机大修项目的BUOEI。

3 总结

运维工作汇报篇7

1.1实验预备阶段

按照课程要求开设的综合性实验有:肺部感染的实验诊断、肝脏疾病的实验诊断、肾脏疾病的实验诊断、代谢综合征的实验诊断、血液病的实验诊断、新生儿溶血病的实验室诊断等共6个,每个实验安排8学时。病案的准备是由教师结合医院检验科工作的特点,与临床相关科室联系,每个病案从医院收集6-8个有代表性、实用性、可学性的病例,根据病案结合大纲要求共同协商、反复讨论,有目的地设计一些问题,然后结合实验室现有设备,确定开设的实验项目,无能力开设的实验项目需要提供检查报告等资料。学生每6-8个为一组,民主选举出组长,组长协调本组全部的工作,每次实验均要在组内推选出不同的汇报人和评委,组织本组同学针对提前一周所给病案资料和问题查阅相关资料及参考书。此阶段既可使学生对以前所学的医学基础知识与临床知识内容有较清晰的了解,又能在查阅资料过程中学习如何获取相关知识、分析问题和分工协作。

1.2实验方案确定阶段

首先由每组的汇报人根据所准备的资料对病案每一个信息点进行分析讨论,如病人的年龄、姓别、临床症状、体征检查、拟检测的实验指标、初步诊断等,内容涉及临床医学、检验医学、基础医学等相关内容。分析讨论后由各组汇报人对本组讨论情况进行汇报,汇报结束后其他组的组员进行提问、交流,让学生形成比较完整的病案分析思路,进一步完善实验设计;各组评委对各组汇报情况进行点评、评分,评分的依据由参与态度、汇报情况、结合案例材料分析、团队精神、批判性思维及其他等部分组成。指导教师对本次实验课进行总结,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下次课要进行的实验内容,课后学生进行下次相关实验方案的准备,包括实验的原理、实验操作、注意事项、临床意义等。此阶段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讨论使同学们对病案有更加清晰的了解,并学习如何选择较佳的实验项目组合。

1.3实验进行阶段

医学检验综合实验与以前单科实验的不同处之一是实验中的操作老师事先并不讲解,全凭学生自己看试剂说明书或相关实验指导,而且组内每个同学所做的实验项目不同,实验结果组内共享。这既是对以前所学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的检验,也是对学生动脑和动手能力的挑战。指导教师在实验巡查过程中发现学生遇到操作等此类问题或困难时,一般并不直接告诉他们具体方法,而是指导他们查阅有关参考书、试剂说明书等资料,帮助引导学生如何解决问题。这样既可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锻炼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能促进大家相互取长补短,启发思维,培养他们的相互协作、相互帮助的团队精神,使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1.4分析与讨论阶段

与传统的实验不同的是医学检验综合实验结束后,实验结果组内共享。组内同学结合所做的实验结果及老师提供的检查报告,对所给的病案进一步讨论,共同分析和讨论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找出产生问题的原因及所采取的措施,共同分析和讨论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同时对所给病案给出最后的诊断结论。这样可以帮助同学们总结实验成功的经验和实验失败的教训,使他们“做有所思”、“学有所获”,同时通过对病案资料的分析、讨论、检测指标的测定,培养和训练学生以病例为诊断中心的发散思维及综合判断能力。

1.5汇报阶段

经过充分的讨论后,各小组推选出自己的汇报人。汇报人对自己小组的讨论情况进行汇报,汇报内容包括诊断结论、实验结果、所得出的诊断疾病的定义、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标本采集、诊断、鉴别诊断、防治、其他等方面。汇报结束后各小组同学对汇报情况进行提问,评委对各组汇报情况进行简评,并根据参与态度、汇报人汇报时交流与表达、回答问题情况、结合案例材料分析、团队精神、批判性思维等情况进行评分。老师做最后的评价,对讨论汇报结果进行总结,布置下次实验课的任务。

1.6实验考核阶段

实验考核是实验教学中最容易被忽视的部分。传统的实验考核多以学生实验报告为主,导致学生抄袭实验报告现象屡见不鲜,学生对实验课重视不够,对实验操作敷衍了事,并且难以评价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科研素质。医学检验综合实验的考核方式贯穿整个实验进程中,每次实验课结束时进行小组互评、学生自评、组内互评、老师评价,最终本门课程结束后把各次评分按一定比例折算成最终成绩,不单独设立考试。由于最终的成绩在平时体现,学生一直都处于紧张的学习状态,而不是临时抱佛脚,期终考试时再突击复习。最终成绩评定时充分听取学生的自主评价,避免传统的教师主观评价方式,综合运用多种评价体系,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

2教学改革对人才培养的促进作用

针对以往教学中存在较为普遍的学生融会贯通能力差、难以将几个实验内容有机联系、数据处理分析能力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差等共性问题,我们提出了以病案基础的医学检验综合实验改革,对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实用复合型人才发挥了重要作用。

2.1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会学习是当今社会对人们能力的基本要求。传统教学方式是“填鸭式”教学,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课堂气氛比较沉闷。医学检验综合性实验在实验中学生以讨论方式进行学习,上课时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在进行讨论甚至辩论中不断强化自身优势、克服自身弱点,提高了思考、分析、归纳、表达能力,增强了勇气、自信,并能培养自主参与意识,从而养成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并且教学所选用的病案为现有的已发生的典型病例,具有真实、可靠、客观的特点,易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激发求知欲,使其带着问题有目的地查找资料、翻阅书籍,通过独立或合作的方式作出分析和判断。这样经过多次实验后,就会激起浓厚的学习兴趣,获得自主学习的方法,增加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2培养综合应用多学科知识的工作能力

医学检验专业的学生不仅要掌握理论基础知识,更要求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不仅能供及时、准确、可靠的检验结果,而且对结果要有合理的解释及进一步检查提出合理的建议。综合实验内容涉及临床生物化学、临床免疫学、临床微生物学、血液学检验、临床检验基础、内科学、外科学、诊断学、病理生理学等多学科知识,涵盖了专业主要研究方向,汇集了多门课程和交叉学科的知识。以解决临床实际问题为主线设计综合实验,模拟临床真实案例进行相关实验,具有真实、生动、客观、针对性强等特点,将临床工作融入课堂教学中,通过对多学科知识的综合应用,保证了实验内容在综合性、实用性等方面的特点,培养了学生浓厚的专业兴趣,缩小了理论与临床之间的差距,提高了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及合作能力,提升了专业整体教学水平。

2.3培养学生的团队工作能力

以病案分析为基础的医学检验综合性实验具体的方案设计是一个独立运用多种专门知识的过程,方案实施和目标的实现是一个综合分析与团结协作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小组成员同心协力、分工合作解决众多富于挑战的难题和技术细节,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以病案分析为基础的综合实验是架设在教学与临床之间的桥梁。

2.4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的目的不单单是“授人以鱼”,而主要是“授人以渔”。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利于在以后的临床工作中游刃有余地处理问题。在病案分析讨论的整个环节中,学生自己分析病例、查找资料、相互讨论、确定实验项目、动手操作,结合已有的信息和操作结果,对病案作出判断的决策,避免了由老师代替学生归纳总结的弊端,锻炼了综合运用各种理论知识和经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3.1有利于教学队伍的建设

医学检验综合实验不仅是一门专业必修课程,所开设的实验项目涵盖本专业的所有研究方向,涉及多个学科内容,既是对教学大纲主线的展开,又要按照不同教学能力和医学检验研究进展方向进行必要的更新。因此,为了解决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或疑问,必须加强实验教学队伍的建设和培养。我们在全专业进行选拔,选择具备扎实的相关学科知识和良好临床工作能力,并熟悉各种实验操作原理的骨干教师进行培养,提高教学队伍的整体素质,使其在实验过程中能够引导学生解答各种疑难问题,指导学生完成实验项目,确保实验项目的顺利进行。

3.2创新实验指导模式

转变传统教育观念,突破以往教学模式,树立“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构建崭新的综合实验体系。医学检验综合强调让学生参与各个实验环节,实行以学生自主设计、自主实施的实验教学模式。在教师指导之下,以所给病案为线索,学生开展资料查阅、讨论病案、实验方案设计、具体实验过程的组织实施、实验数据的总结分析处理、结果汇报等各个实验环节。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审定实验方案,结合本实验室能提供的资源,启发学生深入探讨相关问题,把握实验进度,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锻炼动手能力;同时指导学生将各门专业课知识融会贯通,提高其综合运用各种知识、独立工作、独立思考能力,改变了传统的实验前老师详细讲解、实验中手把手教的模式,变为以学生小组长协调各小组实验分工、实验进度、汇总实验数据、组织讨论,变“授之以鱼”为“授之以渔”。医学检验综合实验作为本专业唯一单独设课的实践类实验课程,经过开课实践和不断改革完善,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师资力量日臻完善。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学生在自主学习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综合判断能力等方面都有了很大提高。改革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困难,如有些项目规模控制问题、病案设置的新颖性问题、评价系统如何确立问题等。有些项目难度较大,在有限的时间里难以完成,而有些项目涉及诸多实验方法,内容繁杂,需要医学背景扎实的优秀教师指导,这些问题都要在教学中逐渐改进克服。

运维工作汇报篇8

关键词:LTE;SON;网管系统

中图分类号:TN92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3824(2014)06007505

0引言

2013年,中国三大移动网络运营商均进入4G建网阶段。对于每个LTE运营商而言,一个关键性的挑战是如何既能获得更好的利润,又能有效地控制运营成本,一方面控制网络建设投资(CAPEX),另一方面也同时要节省运营费用(OPEX)。

LTE 扁平化的网络结构思想将RNC从接入网中移除,扁平化在带来众多优点的同时,也带来基站侧无线配置参数复杂度和数量上的激增,传统的维护方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需求。为了管理大规模的结点,并降低运营成本(OPEX),自组织网络(SON)应运而生。通过使用SON功能,自主执行某些网络规划、配置和优化工作,可以帮助运营商减少人力资源的投入,从而降低OPEX[12]。

本文将结合中国电信LTE网管系统要求[3]、主流厂家网管设备情况及工程实践,对LTE网管系统无线基站网管部分(以下简称LTE网管)建设进行初步探索和总结,为后续的网管建设提供参考。

1LTE网管要求

1.1管理对象

LTE网管系统管理的网元对象主要有[4]: 1) eNodeB:eNodeB(含宏基站、微基站、BBU+RRU)及相关链路、接口的管理; 2) 网管系统及其运行的软硬件平台:网管系统本身设备包括数据库服务器、应用服务器、WEB服务器、工作站等,其配置信息包括主机名、IP、端口、操作系统、软件版本等。 3) 机房动环信息:如电压、电流、温度、湿度、门禁等。

1.2管理功能

LTE网管系统的管理功能包括但不限于:拓扑管理、配置管理、告警管理、性能管理、报表管理、信令跟踪与呼叫记录、SON管理、操作维护工具、软件管理、对外接口、系统安全管理等。

1)拓扑管理。网管系统为维护人员提供4G无线网元设备的拓扑呈现,同时基于拓扑结构展现性能、告警、配置等网络运行状态信息。主要功能包括:拓扑图、树图和地理信息管理等。

2)配置管理。网管系统可全面动态地管理所辖范围内所有网元的配置数据,呈现设备工作状态,以图形、文字等形式分层显示配置相关的各类信息,并具有网元集成,增加、删除、修改、查询、备份/恢复、合法性检查和回卷网元配置数据等功能。

3)告警管理。网管系统提供对所辖范围内网元设备进行统一的告警与故障管理功能。提供告警收集与显示、故障检测、故障诊断和故障处理工具。

4)性能管理。网管系统支持网络性能测量任务的设置,能够采集、存储各类性能数据,呈现各类性能指标。

5)报表管理。网管系统提供报表管理功能。网管的报表系统应具有报表定制、报表模板管理、报表门限管理、报表定时生成和定时等功能。报表管理模块应包含对配置、性能、告警等各类数据报表的管理能力。

6)信令跟踪与呼叫记录。网管系统支持对系统信令、呼叫详细记录以及 MR(周期测量报告)的数据采集任务的设置,能够采集、存储各类信令、事件、呼叫记录和 MR 数据,并能够呈现存储的各类信令和呼叫详细记录等。

7)SON管理。网管系统提供SON功能的相关管控功能。SON管理[5]功能主要包括自配置管理、自优化管理和自愈管理。SON功能是LTE网管的重要特征,如表1所示[6]。

(1)北向接口。厂家设备网管系统应为上层综合网管等系统提供北向接口,通过北向接口输出所管理的运维操作维护所需相关详细数据或信息:配置数据、告警数据、性能数据、无线参数、TRACE记录、呼叫详细记录和MR周期测量报告。

(2)南向接口。厂家LTE无线网元应支持包括但不限于SNMP接口和命令行接口协议,用于网管系统对网元告警等数据的采集、网元数据的配置、用户认证授权等,并开放相关接口的MIB库、操作指令集,支持直管网元的综合网管系统的开发。

2LTE网管设置原则

中国电信CDMA网络由于BSC/RNC的存在,无线基站网管分散设置在各地市。4G时代取消了BSC/RNC节点,无线基站网管统一设置在省中心。衡量LTE网管的能力指标主要为管理载扇数量,结合移动网多年运行经验及LTE网络的扁平化特点,LTE网管总体设置原则考虑如下:1) 无线网管选型应首选容量大、处理能力强、可靠性高的设备,实际设置时不应超过其满配处理能力的70%;2) 各厂家的无线网管设置在省一级,提供唯一的操作维护界面;3) 省内同厂家的FDD和TDD无线设备通过同一套网管实施操作维护功能;4) 各地市借助厂家网管上的分权分域管理功能,通过省级网管的反拉终端实现对本地eNB基站的维护;

LTE网管集中管理模型优点如下:

1) 规避对2G/3G现网影响;2) 有利于LTE维护力量集中,维护技能和知识共享;3) 提供“两级管理、三级维护”的集约化运维模式。

3现网LTE网管设备概况

国内LTE网络的主流厂家有华为、中兴、上海贝尔、爱立信、大唐、诺西等,为便于理解LTE网管系统,本文选取华为、中兴、上海贝尔的LTE网管设备进行介绍。

3.1华为LTE网管设备

华为OMC-R采用ATAE集群解决方案,基于ATAE平台开发,支持使用多块单板组成集群系统来提供各项管理能力,并且集群系统上能够集中部署多OSS产品(M2000,PRS,Nastar等),其中M2000和PRS共硬件,NASTAR单独部署。目前一套ATAE集群解决方案管理能力上限是30 000个载扇。

1) M2000。iManager M2000移动网元管理系统(简称M2000)集中管理华为移动网络设备,提供配置管理、性能管理、故障管理、安全管理、日志管理、拓扑管理、软件管理、系统管理等网管基础功能和丰富的可选功能,是华为移动网元管理解决方案中的集中操作维护部分。M2000向第三方产品或厂商提供开放的接口,可以与多家主流厂商的设备进行对接。

2)PRS。PRS提供端到端的自定义报表平台,支持KPI Benchmarking和KPI仪表盘功能,实现灵活和高效的统计性能监控。网元上的原始统计性能数据通过M2000上报到PRS服务器。PRS提供了强大的网络整体性能与业务使用的可视化平台,辅助运营与运维。

3)Nastar。Nastar对无线网络进行性能分析,并提供北向LTE跟踪结果文件接口功能。M2000给Nastar提供到网元的控制命令通道,同时给Nastar提供配置和性能分析数据。

4)配置模型。华为OMCR配置模型情况如表2所示。表2华为OMC-R配置模型

管理规模(载扇)1

3.2中兴LTE网管设备

中兴OMCR采用NetNumen U31系统,NetNumen U31服务端可运行在PC Server或者刀片服务器上。NetNumen U31网管系统由EMS(网元管理系统)、Adapter服务器、SON服务器、CDTReceiver服务器和NDSL服务器5个部分组成。中兴网管系统的组网逻辑结构图如图1所示。

1) EMS。1个EMS可以接入多个Adapter服务器,EMS通过接入管理区域内的Adapter,实现集中管理功能。

2) Adapter服务器。Adapter服务器对本地网元汇聚后接入EMS,同时完成基本的数据配置、监控、性能统计等功能。

3) SON服务器。SON服务器为涉及SON功能提供计算和分析支撑,配合EMS完成对应SON实现。主要包含实现无线参数初始规划、系统内邻区初始规划、PCI冲突混淆优化、RACH优化等SON特需求。

4) CDTReceiver服务器。CDTReciever服务器对一定区域内网元进行Trace/CDT/MR数据采集,并将CDT/MR数据汇聚到NDSL服务器。

5) NDSL服务器。NDSL服务器用于CDT/MR数据的存储和北向上报。将无线测量报告数据存储传输与传统KPI数据存储传输分离,有利于有效控制海量数据对网络传输的影响。

6)配置模型。20 000载扇及以上,EMS及SON服务器硬件选用刀片服务器,Adapter服务器、CDTReciever服务器和NDSL服务器硬件采用PC Server;20 000载扇以下,所有服务器硬件均采用PC Server。不同管理规模配置模型如表3。

3.3上海贝尔LTE网管设备

上海贝尔OMCR采用5620 SAM系统,提供全面的故障管理、配置管理、性能管理和安全管理功能。主要由以下部分构成:

1)5620 SAM 服务器:网管系统主服务器,实现基本网络管理系统功能,网络配置,告警输出以及网络安全管理;

2)5620 SAM DB数据库服务器:实现网络配置数据、告警数据、安全管理数据等存储数据库;

3)5620 SAM statics AUX辅助服务器:实现网元性能指标数据的采集;

4)5620 SAM call trace AUX辅助服务器:实现用户呼叫数据的采集。

上海贝尔OMCR硬件采用HP DL380 G8服务器,主备配置,单套OMCR管理能力为30 000载扇。

LTE网管组网拓扑示意图如图2所示。

各厂家OMCR集中设置于省中心机房,由网管汇聚交换机汇聚后以口字型上联综合CE及网管防火墙。通过综合CE进入CN2、IPRAN网络,与LTE基站通信;同时通过网管防火墙接入DCN网络,实现与第三方网管系统及各地市维护终端的通信。

说明:

1)如厂家OMCR支持地址映射,直接配置南向IPRAN地址段用于网元侧通信,通过防火墙进行地址映射后进行网管通信;

2)如厂家OMCR不能完全支持地址映射,但支持多地址段配置,可配置南向IPRAN地址段用于网元侧通信、配置北向DCN地址段用于网管通信。

网络侧方案:

2台网管汇聚交换机做二、三层转发,针对北向接口,网管汇聚交换机做二层透传,LTE网管服务器北向接口网关终结在防火墙上。针对南向接口,网管汇聚交换机做三层路由转发,LTE网管服务器南向接口网关终结在网管汇聚交换机上,网管汇聚交换机和CE之间互指静态路由。

2台防火墙采用静默双机部署来实现故障状态下的主备倒换,为了确保业务正常切换,防火墙上部署接口状态同步,当防火墙主备倒换时,DCN侧两台交换机同时切换。并通过配置包过滤策略,有针对性地控制部分地址访问服务器。

5LTE网管在4G无线综合网管系统中的位置5.14G无线综合网管系统架构

为了实现运维集约化目标,中国电信4G无线综合网管规划为采用“一级架构、三级使用”方式,全网建设统一应用平台,同时在省端设置采集网关汇聚无线网告警、性能、配置等数据。其基本网络架构如图3所示。

如图3所示,LTE网管(无线基站网管)位于4G无线综合网管系统的第三层,南向汇聚基站数据,北向对接省4G采集网关。

5.24G无线综合网管系统与CDMA移动综合网管系统对比CDMA移动综合网管系统的体系结构如图4所示,包括OMC、省级移动网管和集团级移动网管三层。

结合章节5.1,可以看出4G无线综合网管系统与3G综合网管系统差异如表4所示。表44G无线综合网管系统与3G综合网管系统对比

对比项14G无线综合网管系统1CDMA综合网管系统管理范围1无线基站及附属设备1电路域、无线网(BSC/RNC、基站等)架构1OMC(由省4G采集网关汇聚)和集团级移动网管两层1OMC、省级移动网管和集团级移动网管三层省级对

外接口1由省4G采集网关提供1由省级移动综合网管系统提供6结束语

LTE成功商用并非一片坦途,更好的用户体验和更低运营成本的实现也带来了许多在网络部署、维护方式上的新课题。本课题结合LTE网管功能部署要求、厂家设备支持情况以及工程实际等方面,对其网管建设方案给出建议,为后续LTE网管的发展建设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李文Z. LTE 自组织网络(SON)管理架构分析[J].通信技术与标准,2011(5):112.

[2]孙震强.SON技术是降低网络成本和提高网络效率的利器[J].邮电设计技术,2012(12):13.

[3]袁静,梁双春.TDLTE自组织网络功能需求及对网络管理的影响[J].互联网天地,2013(11):2833.

[4]汪丁鼎,景建新,肖清华,等.LTE FDD/EPC网络规划设计与优化[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4:255257.

[5]张轩. LTE SON:PCI的研究与设计[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11.

[6]吴锦莲,蒋杭州.LTE自组织网络技术分析[J].电信科学,2011(11):2329.

作者简介:

上一篇:生产工作汇报范文 下一篇:督办工作汇报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