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情工作汇报范文

时间:2023-10-15 23:41:19

舆情工作汇报

舆情工作汇报篇1

一、明确监测范围

农产品质量安全网络舆情以互联网表达和传播信息为主体,网络信息数量巨大、涉及面广,要准确、及时、高效地筛选出有价值的舆情信息,首先明确舆情监测的范围及重点,农产品质量安全舆情信息检测范围应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有关使用农产品安全生产及消费的舆情;二是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有关农产品质量安全重要政策法规、重大活动以及日常监管行为的舆情。检测的重点主要有四个方面:监测的地域范围以国内为主;监测的农产品种类以居民日常大宗消费的粮、油、果、蔬菜、茶等为主;监测的对象以农药残留、污染物、添加剂、植物疫病为主;监测工作以标准、评估、监测、检测、认证、监督、执法等为主。

二、明确分工及职责

随着农产品质量安全网络舆情监测工作的多样化,临时性及应急性已不能满足日常工作的需要,所以应建立稳定的舆情监测工作体系。领导应该组织舆情监测、分析研判、舆情响应等方面明确负责机构、人员和职责,分兵把守、严密监测、科学研判、及时响应。成立领导小组,加强组织管理,统一领导负责舆情监测工作、工作部署和协调管理。指定专门机构和业务人员具体负责、对涉及全省范围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舆情进行综合检测、分析研判、汇总报送。重大舆情第一时间迅速上报上级部门。

三、合理利用采集信息方法和监测方式

舆情信息可通过人工搜索和专用软件搜索两种方式实现。在人工搜索条件下,为保证舆情监控全面、不遗漏,可输入关键词搜索和重点网站盯牢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监测。关键词搜索的重点在于关键词的合理设置,应根据舆情监测范围和重点,及时根据舆论热点和网络语言传播规律调整关键词设置。重点网站盯牢的关键在于正确选取监测网源,应以政府机构网站、权威媒体网络版、公众认知度较高的门户网站和论坛、影响力较大的博客和微博等为主要信息来源,通过浏览网站新闻排行、论坛热帖排行、博客和微博热点话题排行等,确保主流网络舆论热点监测到位。网络舆情发生时间不定时,利用专业舆情监测软件能够实现不间断连续采集,但在人工监测条件下,必须摸清农产品质量安全网络舆情整体情况,对重点网站热点新闻、话题、论坛必须不间断浏览才能确保及时发现问题。对于监测到的舆情信息要确保信息内容收集全面、第一信息来源、报道时间、具体内容、网站转载和网民跟帖评论情况都要收集完整,做好记录。

四、做好分析研判和预警

要筛选、收集和利用有价值的舆情信息,才能发挥对舆情信息分析、研判起到重要作用。同时将舆情性质分为贬、褒两类,舆情内容的可信度及反应问题的严重程度等,分析同类主题舆情传播量、社会关注量、网民浏览量和跟帖评论量数据大小。结合数据,判定传播途径、影响范围、重要程度进行分析并汇编舆情分析报告。

五、及时做好舆情分类报送

舆情信息应实行分类报送,建立快报、周报、月报和专题报告,通过分析研判,达到分级要求的舆情信息应报送上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部门。如遇到重大舆情事件,可通过快报形式汇总后上报。日常工作以每周一收集汇总方式编写舆情周报,同时,月底将舆情发展趁势进行分析汇总,编辑月报并上报。对特别热点惹人关注的问题,还应编写专题报告研究,总结经验,形成典型案例,编制专题报告上报。舆情信息报送到有关管理部门后应尽快作出响应,对造成社会影响的舆情,需要调查核实,有关部门应迅速开展调查工作,查清事实真相,主动公布舆情情况,平息舆论发展态势。调查属实的,相关部门应依法处置、公布处理结果,平息社会矛盾。调查不实的,及时澄清事实,追究制造舆论者责任,正面引导舆论,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六、加强舆情检测条件和完善舆情机制

目前农产品质量安全舆情监测还以人工为主,需要引入舆情监测软件监测。舆情软件是信息采集和监测的专用工具,具有采集信息时效迅速、过滤性强的优点,是提高舆情监测质量和效率的必要手段。因此,各行各业的都已使用舆情监测软件,但各行各业的工作特点、关注角度不同,适用于农产品质量安全舆情监测的软件较少。所以,农业部门应结合农产品质量安全舆情监测的特点和需求,加快专用监测软件的开发并使用,为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人工工作量提供便利条件。同时,还要培养舆情监测人员,必须打造一支农产品质量安全舆情监测人员的队伍。监测舆情不是根本,重点是要正面引导和化解舆论。做好舆情工作不是舆情监测人员独立完成的,是在建立统一领导下的多部门协助完成工作的。随着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舆情监测这项工作高度重视,制度建设、体系建设、工作机制不断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网络舆情监测工作将深入网络热点问题、正面引导社会舆论,科学应对负面信息,发挥着重大作用。

舆情工作汇报篇2

2014年反腐舆情关键词数据库

笔者对反腐舆情语料库进行关键词抽取,将词频≥10的选入核心关键词数据库。该数据库含反腐舆情关键词350个。笔者选择其中70个受到媒体高度关注的热词作为反腐舆情关键词热词,根据词汇属性对其进行聚类,如人物或组织名词、行为词、情感态度词、关联词,构建2014年反腐舆情关键词热词关系网络,即官方舆论中的反腐舆情语义场。

2014年反腐舆情中的人物关键词有、、纪委书记等反腐的主动因素,及裸官、老虎、苍蝇等被动因素,“网友”作为社会舆情的主要来源和反腐工作的社会力量被媒体广泛提及。在这些关键词热词中,老虎、苍蝇在语料库中出现的频次居于第一、第二位,分别为188次、140次。纪委作为开展反腐工作的执行机构成为舆情关注的组织热词,中纪委网站作为关键词热词值得重视。中央八项规定、纠、加强三公经费管理的具体反腐措施是媒体报道的焦点议题,其中,在语料库中的频次达到96次,舆论关注度不容小觑。

表示情感及态度类的关键词热词零容忍、决定、坚持、壮士断腕、刮骨疗毒等,是媒体对政府反腐工作的报道立场的体现,代表着公共舆论对反腐的高度肯定。在行为关键词热词中,代表被动行为的裸官、小官巨腐、能人腐败、为官不为、通奸是反腐舆情中最受批评的腐败行为,其中裸官的关键词词频为96。从媒体舆论立场和倾向性上看,反腐舆情以正面言论为主,主要涉及中央的政策举措、反腐行动,地方政府的全面配合;从舆情议题上看,依法反腐、制度反腐、老虎苍蝇一起打是反腐舆情的主要议题。此外,小偷反腐、情妇反腐也是饱受舆论争议的话题。最后,从关联词上看,广东、山西、四川是反腐舆情关注较高的地域。

2014年各季度反腐舆情关键词数据库

笔者按季度对反腐舆情语料库抽取关键词并按频数≥5选入季度反腐舆情核心关键词数据库,再按20%的原则抽取各季度反腐舆情关键词热词,分别建立各季度关键词热词网络和语义场。

(一)第一季度反腐舆情关键词热词网络

第一季度反腐舆情语料库中受到媒体高度关注的关键词热词有47个。主动人物名词主要有、吴玉良,被动人物名词包含舆论特别强调的害群之马、腐败分子、老虎、苍蝇等,组织机构名词中纪委、纪委是舆论热点关注的关键词。反腐工作的艰巨性是公共舆论对反腐工作的理性认识。在本季度,媒体舆论关于反腐工作的报道及评论,主要集中在对中央反腐决心和力度的评价及态度上。一起打、高压、反腐败斗争、从严治党、预防腐败、常抓不懈等,是媒体舆论对反腐工作的一致性认识。此外,“走廊医生”事件备受舆论关注,其中牵涉的过度医疗等医疗系统腐败问题在本季度形成了一定的舆论气候。

(二)第二季度反腐舆情关键词热词网络

在第二季度反腐舆情35个关键词热词构成的语义场中,除纪检组长这一反腐主动人物名词和网友这一反腐舆情的主导因素外,其余人物名词均是被动角色。4月,安徽村民自费反腐事件受到舆论关注。5月,《不动产登记条例》即将出台的消息成为舆论讨论的焦点议题,围绕该条例的关键词成为热词,如房叔、以人查房等。四川、江西、湖北、广东是反腐舆情中受到媒体关注的地区。另外,省部级退休干部被查,“平安着陆”规律被打破,媒体舆论认为这从侧面折射出我国反腐体系的全面升级。

(三)第三季度反腐舆情关键词热词网络

第三季度反腐舆情46个关键词热词构成的语义场明显比第二季度要复杂。这一时期涉及的反腐舆情敏感事件是“被立案调查”,大老虎成为舆论关注热点。围绕该事件的公共舆论对“刑不上大夫”的讨论掀起一轮高潮。从情感态度类词中可见,“大快人心”更能代表公共舆论对“打老虎”的拥护和支持。此外,中纪委内设机构调整,“三不增”以及中央纪律检查改革实施方案等均受到媒体的关注。安徽官员因被盗落马事件引出小偷反腐话题。

(四)第四季度反腐舆情关键词热词网络

第四季度反腐舆情关键词热词构成的语义场是四个季度中最为复杂的,涉及的关键词多达67个。《北京反腐宣言》受到舆论的普遍关注,词频达到36。媒体围绕反腐宣言而展开关于推进反腐败立法、追逃追赃等话题的探讨也不断升温。在第四季舆情关键词热词中,明显可以看出舆论关于反腐的言论进入理性反思的阶段,媒体舆论不仅仅报道具体反腐事件,对政府关于反腐立法、完善惩治和预防体系的讨论也不断朝着促进反腐工作开展的方向深入。

2014年反腐舆情中心词及连接词网络

(一)反腐舆情中心词网络

笔者将5个语义场进行整合,抽取在3个及以上语义场中均出现的关键词热词24个,即反腐舆情中心词。由反腐舆情中心词构建的中心词词汇网络和语义场,代表着反腐舆情高度关注的中心议题及其关系网。通过中心词研究,能够了解反腐舆情的大体情况,更能反映出反腐舆论的价值判断和传播立场。在反腐舆情中心词语义网络中,居于网络中心的是反腐,其它中心词和反腐均有关联关系。离中心词最近的是代表感情和态度的词汇,即艰巨和零容忍,这表明媒体舆论站在政府全面推进反腐工作的立场对腐败行为表现出零容忍的态度,同时随着反腐工作的深入,媒体舆论开始反思当前反腐工作的艰巨性。在情感类中心词的是行动类中心词,代表与反腐工作相对应的动作特征和行为逻辑,其中包含主动行为词和被动行为词。打虎拍蝇、一起打、打虎、高压显示出政府主动行为的坚决和强效,以人查房是反腐的具体举措之一。中心词语义网络最的是名词系列,包含主动类名词,如中纪委、十、八项规定是舆论最为关注的反腐主动因素,四川是其中最受关注的地区。苍蝇、老虎、大老虎、裸官是反腐舆情中频繁呈现的被动因素。

(二)反腐舆情连接词网络

本文所指的连接词是与中心词相搭配共同构成反腐舆情语义场而产生意义的上下位连接词。为了全面分析和研判反腐舆情,笔者分别以名词中的中纪委、大老虎,行为词中的高压,和代表情感类词汇的零容忍进行连接词分析。在连接词中,有部分是舆情中心词,由此可见词汇之间互为连接,在语义场中共同产生作用。与主动因素中纪委相关的连接词,呈现出媒体舆论对反腐的价值判别和评价是“顺应民意”的,对腐败行为的态度是“痛打”。在与大老虎相关的连接词中,有毫不手软、成功拿下,与打虎拍蝇中心词相连接的有剜除毒瘤、横扫全国等,呈现出反腐舆情中对反腐行动的主观赞赏色彩,“司法程序”、“司法审判”则显示出反腐舆情的理性化。零容忍本身是代表情感和态度的中心词,与其搭配的连接词拍手称快、赢得胜利、赞许等同样属于对反腐行动的正面评价,高压、决心、勇气等连接词是反腐主流舆论中的代表性词汇,为政府反腐工作营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注释:

①包括:环球时报、人民日报、新华每日电讯、北京晚报、北京晨报、楚天都市报、都市快报、环球时报、现代快报、新快报、东方早报、新闻晨报、南方都市报、新民晚报、羊城晚报

参考文献:

①喻国明:《基于语料库方法的舆论热词数据库的构建――以2011~2013年全国两会舆情中心词和关联词的发现与分析为例》,《国际新闻界》,2014年第1期

②潘芳 弋玮 仲伟俊:《中国反腐舆情研究文献计量分析》,《现代情报》,2014年第7期

③梁茂成 李文中 许家金:《语料库应用教程》,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年版

舆情工作汇报篇3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校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舆情应急处置水平,有效应对和快速化解舆论危机,支持积极向上的主流舆论占领各种信息传播载体,形成学校防控疫情期间舆情预警防范和监测引导机制,特制定本预案。

一、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处置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出现的对学校社会声誉、教学秩序、事业发展有较大影响的信息,或对学校师生生活、工作、学习产生较大影响的相关信息等突发舆论情况。

二、工作原则

1.统一领导原则。将舆情应对处置工作纳入全校应急工作统筹安排,成立专门领导小组加强组织协调。

2.预防为主原则。学校所有教师应做好舆情突发的预防工作。

3.协同一致原则。班主任应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密切配合,协同一致,处置好舆情突发事件。

三、组织机构和保障

为更好地做好防控疫情期间舆情的应急工作,成立学校舆情应急工作领导小组。

1.网络应急舆情处置工作领导小组组成:

组 长:张大勇

成 员:肖秋萍、沈云香、杨风云、方强、任伟铭、胡彩宏、各班班主任

2.事件承办人:胡彩宏

四、处置程序及办法

(一)研判预警。

学校办公室对本校防控疫情期间可能引发舆情的突发事件、热点敏感问题,要及时搜集掌握有关真实信息,做好应对处置准备,增强工作前瞻性和时效性。

(二)快速反应。

学校办公室发现舆情后,要按照快速、畅通原则和逐级报告、双重报告等要求,及时将情况报告学校应急舆情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同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建专门工作组,召开碰头会,制定并落实应急处置措施,快速及时将事情原由、事实真相、事件处置情况等组织成汇报材料,并做到30分钟内口头汇报和90分钟内书面汇报。如有必要,需将材料上报上级主管部门,及时沟通有关情况。

(三)分类处置。

面对不同的突发舆情,按照信息内容的不同,在严格执行保密法律法规、新闻宣传纪律等规定的基础上,需按以下不同办法分类处置:

1.属询问、置疑、诉求类的,安排学校相关人依法依规进行办理、提出答复意见,经学校主要领导和学校应急舆情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审定后统一回复;能当即回复的要当即回复,需要一段时间办理后才能回复的,要在当日回复处理意见并告知回复处理结果具体时日。

2.属对学校某一突发事件或社会热点、敏感问题恶意传播或炒作类的,要依法告知事实真相或事件处置情况;对于造成重大负面影响或严重损失及告知事实真相、事件处置情况后仍继续恶意传播或炒作的,请执纪执法部门依纪依法查处。

3.属捏造、歪曲或夸大事实,恶意攻击、诽谤,煽动闹事或涉嫌网上违法犯罪活动类的,要依法澄清事实真相,如属于学校内部人员,以说服教育为主,情节恶劣者按学校相关校规校纪给予处罚,如属于校外人员商请执纪执法部门依纪依法查处。

4.属对推动学校改革、发展、稳定工作有重要积极意义类的,要积极采纳建议并按要求予以回复。

(四)动态跟踪。

学校要落实专人对防控疫情期间突发舆情及处置后的事态实行动态跟踪,适时采取应对处置措施,坚决防止舆情危机发生。

(五)总结评估。

在舆情被消除或趋于平稳后,学校应急舆情处置工作领导小组要根据舆情的发生、传播和处置情况及时进行总结、梳理、反思,不断健全完善工作机制,提高应对舆情的能力。

五、后续工作

(一)善后处置

学校做好突发事件的善后工作,尽快恢复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尽可能地减少损失和影响。

(二)总结分析

学校会同参与处置的相关人对突发事件处置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吸取经验教训,进一步修订和完善预案。

舆情工作汇报篇4

一 高校突发事件的所指

高校突发事件是指在高校内部突然发生的,以高校学生为主体,不以高校管理者的意志为转移的,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影响学校教学、科研、生活秩序,扰乱高校安全稳定局面,必须采取措施及时处置的危险、紧急事件。[1]

高校突发事件可分为:安全事故(火灾、公用设施故障、建筑物倒塌、师生集体活动中发生的挤踩压伤、交通事故等)、公共卫生事件(食物中毒、传染性疾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等)、(闹事、非组织政治活动等)、影响重大的治安案件、师生非正常死亡、自然灾害事故(洪水、台风、山体滑坡、破坏性地震等)。

二 高校突发事件舆情传播特点

1 舆情传播速度加快

教育事业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大众密切关注和讨论的热点话题,任何突发事件的发生,都会引来普通民众以及媒体的快速关注。同时,随着智能手机以及微信、微博等自媒体使用在大学生中的逐渐普及,在校大学生通过分享、转载和评论事件,成为网络舆情的主要生成力量、推动发展力量,从而快速引发舆情传播的“涟漪效应”,使得舆情信息在极短的时间内扩展到社会的各个角落。2012年,南京某高校一学生不慎坠楼摔伤,这一事件不仅当晚迅速在校园传播,而且迅速引发学生为情自杀、因无法取得毕业证和学位证而自杀等诸多负面传闻。

2 舆情传播表达泛化

高校突发事件的诱发因素具有多元性和复杂性,只要是高校师生广泛关注、与他们切身利益相关的事件或热点问题,都有可能成为高校突发事件的诱因,这也直接导致后期舆情传播表达过程中的泛化现象。高校突发事件舆情的泛化主要表现为随着高校突发事件舆情的演化,舆情议题、舆情指向、舆情表达等在内容、范畴、深度上的扩散[2]。在2010年3月发生的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书记车轧女记者事件中,武汉人被部分网友称为“地痞流氓”,这就是典型的舆情指向泛化现象。

3 舆情传播后果严重

高校突发事件本身的危害性是显而易见的,不仅对事件当事人的身心健康和财产安全,甚至生命安全带来影响,严重的将对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造成危害,对学校带来财产损失和声誉上的不良影响以及对整个社会的稳定带来极大的危害。而若处理不好,突发事件的舆情传播则有可能进一步加大突发事件的后果危害性。2010年,“河北大学李刚门”事件不仅对涉事相关人员,更对河北大学,甚至整个社会的稳定带来了伤害。

4 舆情传播影响长久

高校突发事件的爆发,以及舆情的广泛传播不仅给事件当事人带来身心影响,对周边的同学、朋友和家人也将产生思想和心理上的深刻影响,这些突发事件也将影响到学校在公众面前的社会形象和未来发展。更为严重的是,这些事件随时都有可能因为类似事件的发生而被重新提起或者大幅发酵。2013年,因复旦大学研究生室友投毒案,“清华大学女生铊中毒案18年未破”长期占据了舆论的热点位置。

三 高校突发事件舆情应对存在的问题

高校突发事件诱因的不断丰富、新媒体在校园的快速发展,这些都对高校应对突发事件舆情带来不断的挑战,虽然高校也在不断调整和改变应对策略和方法,但时至今日,高校突发事件舆情应对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1 缺乏先进的舆情应对观念

目前,大部分高校对突发事件的处理重心普遍集中在事件本身的处理和应对阶段,而对于舆论的应对采取不管不问或者很少过问的态度,这极易对突发事件本身的处理带来更大难度。而对于网络上面出现的负面信息或者反面言论,很少能够做到及时正面回应,这反而容易使矛盾进一步激化。此外,高校校园媒体过度重视其宣传功能,忽视了育人功能。主要着重于会议报道、领导活动、动态信息的传递,仅仅停留在舆论育人的表面,不利于强化大学生的政治敏锐性和新闻分析判断能力,进而影响到正向校园舆论的形成[3]。

2 缺乏完善的舆情应对方案

通过对南京10所院校的问卷调研与走访来看,目前,各高校对突发事件的应对控制都比较重视,基本都成立了相关组织,制定了突发事件处理方案以及“火灾应急”“卫生防疫”“”等分预案,但是只有3所院校制定了相关舆情应对方案,其他高校则只是在方案中捎带提及。

3 缺乏完备的舆情应对队伍

通过调研发现,因此,目前各高校对突发事件的舆情应对基本上靠宣传部工作人员的“单打独斗”。即使在突发事件发生的时候,学校会成立相关工作小组,完善舆情的应对,但是在事件处置之后,也就随之解散了。另一方面,目前,舆情应对工作人员的水平与能力也参差不齐,通过调研发现,只有30%的工作人员接受过相关专门培训,但即使这样,却基本没有演练的机会,更缺乏专业的指导。

四 完善的高校突发事件舆情应对机制的构建

1 舆情汇集机制

舆情汇集机制是整个舆情应对工作的基础,其运行的顺利与否直接决定整个回应机制的效果,也决定着能否成功消解网络舆情[4]。

舆情汇集的主要工作就是关注和搜集各类媒体上的信息和评论。事发高校内部师生员工对于事件本身的态度和意见也是信息汇集的重要部分。在舆情汇集过程中,除了关注从传统媒体中汇集舆情,更要高度重视新媒体的重要窗口作用,关注校园论坛、百度贴吧、新闻跟帖、师生个人微博等涉及的有关重要、敏感和热点信息,将其汇集整理,从而及时、完整、准确地了解舆情,把握民意。

2 舆情评估机制

舆情的评估以舆情汇集所搜集到的信息为依据。对搜集到的信息要进行分类、提取关键词、形成数据,对舆情危机进行评估,既可采用定性方法,也可采用定量方法。常用的定性方法,如头脑风暴法及德尔菲法;常用的定量方法,如美国学者史蒂文・芬克在1986年提出的危机晴雨表[5]。对已有的主要议题和热点评论进行分析,总结出媒体和网民关注的焦点,找到解决方法以消解网络舆情的关键症结所在。

3 信息机制

根据里杰斯特的危机“3T”处理法,在突发事件后的黄金时间内,相关单位若快速反应,通过官方信息渠道与媒体、公众进行沟通,则能快速拥有舆论主动权。因此,高校在舆情汇集与评估的基础上,应及时正确信息以引导舆情。

信息的一方面可以借助地方政府以及官方媒体的力量,以达到信息的权威性;同时,也可以充分调动学校内部的积极力量尤其是学生群体参与到实施中来。高校学生的爱校热情在事件的处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活跃于各大网络论坛的学生群体能够及时发现事件信息并及时进行回应,他们的自组织回应能够使信息具有可信性和易接受性。学生群体的参与甚至能够直接消解正在形成中的网络舆情。

4 事件反馈机制

对于突发事件舆情应对效果的反馈主要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社会大众、媒体等对突发事件以及高校的看法或评论。对于效果的考察主要依据媒体对事件的报道量和网络论坛帖子的数量以及网民对于相关新闻的评论数目是否有所增加。当三者没有增加反而呈现下降的趋势时则说明舆情应对效果较好。另一方面则要积极平复突发事件对高校师生的价值认同和高校归属感造成的损伤。因此,在这一阶段,学校可通过与友好媒体合作策划公关活动来提高学校的社会影响力,也可增强师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参考文献

[1]赵治.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演变过程及应对策略[J].北京教育,2010(10) :30-31.

[2]陈强.等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泛化现象研究[J].情报杂志,2011(5):6-9.

[3]旷晓霞.基于校园媒体平台下高校舆情工作探究[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11(3):99-102.

[4]陈谦,陈强.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回应机制研究[J].现代情报,2012(2):142-146.

舆情工作汇报篇5

曾任职诺基亚中国、亲身经历了这场危机的大旗集团副总裁沈健每每回想起来都感慨万千:“日常的口碑监测就是企业的保护伞,是不能疏忽的重要工作。”这一事件诺基亚则输在日常所用的监测工具覆盖面不够深入、广阔上。

根据美国RightNow公司的2011消费者研究报告,有近一半的消费者会参考别人的评价,决定是否购买某个商家的商品;如果消费者有了良好的购物体验,其中31%会成为回头客、21%会推荐给自己的朋友、13%会在社会化媒体上发表正面的评价;31%的消费者在购物前会在社会化媒体上了解商家的口碑;21%的消费者当看到某个商家的负面信息后,会放弃这个商家。由此可见消费者对品牌口碑的重视程度。

网络口碑研究和咨询公司CIC市场部高级经理郭阳认定:“网络舆情和品牌口碑监测,是一切工作的基础,不监听网论,其他工作都无从下手。”《广告主》杂志在采访时得知,目前行业内的网络舆情监测工具,有第三方如中国传媒大学网络舆情(口碑)研究所自主研发的系统,还有营销公司自主开发的工具,如CIC和大旗网都有自己独有的系统。

沈健进一步解释道:“传统的搜索技术大都善于搜索新闻等静态页面,而根据大旗网的统计,企业的负面信息有70%来源于网络媒体,而且大部分是社会化媒体,这些媒体的页面往往处于动态的更新过程中,所以,评估监测工具的优劣,考察其是否善于抓取网络动态页面是很重要的一点。”

一套完整的网络舆情监测系统应该包括监听、抓取、分类、分派、回收、反馈、统计、跟踪等环节。“好的监测工具,应该同时满足准确、及时、科学数据分析三个要素。”郭阳告诉《广告主》杂志。

如果说先进的技术为企业的网络舆情监测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那么,人工的智能化分析和灵活应对则决定着这项工作能否取得更进一步的进展。北京口碑互动营销策划公司副总裁郑治就强调了,人机结合的重要性,如信息的正负判断、等级的划分、对结果的研究和评判都要依靠专家的深度分析,除此之外,对网络舆情的监测,还要重视对信息发端、传播路径的跟踪,这样才能提出有针对性的防范和应对措施。

网络舆隋监测的工作并不是得到了比较客观、科学的监测和分析结果就宣告结束,后续的处理才更显智慧。沈健在接受《广告主》杂志采访时表示,大旗网在服务客户前,会同其制定相应的汇报制度,日常的口碑情况可以几天汇报一次,如遇紧急事件,则必须争分夺秒汇报给决策层,丝毫不能疏忽。他同时提出,企业在汇报和应对环节必须要提起重视,不能因公司内部组织结构的复杂等而错失最佳的处理危机的时机,一旦一场危机引起传统媒体的关注并再次在网络上引发大规模传播,就难以控制了。

舆情工作汇报篇6

11月10日的《人民日报》令人眼前一亮,头版头条的新闻是《江苏给力“文化强省”》。如此“潮”的标题被细心的网友发现并截图在微博上后,引发了强力的围观,网友们纷纷大呼“标题很给力”。

这一简单而又不简单的标题之所以引起了网友们的强烈关注,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给力”一词的网络属性与《人民日报》严谨平实的风格之间产生的强烈反差,与其说是“给力”一词引发了关注,不如说是《人民日报》这种前卫新颖的文风更让人啧啧称赞。

近几年,网络飞速发展,影响力大大增强,而且由于其便捷性和广泛性,也为普通大众与各级党政领导的沟通搭建了很好的桥梁。近年来,党和国家领导人频频做客国内各大门户网站,与网民亲切交流,共商国家发展大计。早在党的十七大召开前夕,胡主席就曾经做客人民网的强国论坛,公开“挺”网,并表示“抽时间尽量上网”,“来了解民情,汇聚民智”。可见主席对民情、民意的高度重视和对网络舆情的深切关注。各级领导干部也纷纷在《求是》《人民日报》等权威报刊发表文章,强调“要高度重视网上舆情,将亲自上网、了解舆情作为每天上班的必备功课,将网上舆情作为工作的第一信号。”既然领导干部都已上网了解舆情,那作为党委的机关报《人民日报》活用网络词汇,无疑是顺应了这个趋势,无形之中也是一种鼓励与支持。

从另一个方面说,《人民日报》活用网络词汇,不仅仅是顺应了领导干部要多上网了解舆情的要求,更是扎实改进文风,使其更加贴近人民群众的睿智之举。什么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毋庸置疑,是那些活泼生动的、令人民群众易于接受的。从《易中天品三国》到《明朝那些事儿》,再到华中科大校长“根叔”在毕业典礼上给学子们的深情致辞,无一不被人们津津乐道。为什么这些专著和演讲能够引起轰动,受到热捧?正是因为他们活用网络词汇,善于用充满感情的文字和紧贴生活的语言阐述原本被认为是枯燥的历史和深奥的道理,才引起了大家的共鸣。此次《人民日报》调整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可以说也是顺应时展的滚滚潮流,满足广大人民群众阅读“胃口”的有力举措。

舆情工作汇报篇7

一、组织领导。县委宣传部设立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机构,县委常委、宣传部长任组长,宣传部副部长任副组长,小组成员由县委宣传部、县广电局相关人员组成,负责新闻宣传的组织协调。各乡镇(街道)、县直各部门以及重点企业都要抽调素质高、有能力、有水平的精干人员,设立专门机构,建立健全新闻发言人、网络评论员队伍,负责新闻宣传、应对媒体以及处理突发公共事件新闻宣传工作。

二、工作职责。新闻报道应急协调指挥机构负责制定新闻宣传方案,组织召开新闻通气会、协调会,及时向新闻单位通报工作情况,提出报道要求,根据事件处置进展和境内外关注的热点问题,及时调整报道内容,协调有关部门为媒体提供时间信息,收集上报舆情,提供决策参考。工作中,一要坚持例会制度,组织召开新闻宣传例会,通报工作进展,汇总报道情况,分析舆情,安排部署宣传报道及舆论引导工作;二要坚持值班制度,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确定专门负责人、联络人及联络方式,确保联络渠道畅通;三要制定应对媒体预案,积极收集各种舆情信息,及时分析研究,采取对策措施,正确引导舆论;四要高度重视网络媒体,由专人负责收集网络舆情,对恶意攻击、散布谣言和虚假信息,要给予正确引导,必要时封堵和删除信息。

三、新闻。以县委宣传部的名义,按照相关规定开展。方式由县委宣传部提出意见,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审批。事件第一时间简要信息,随后初步核实情况、政府应对措施等,并根据事态发展和处置情况滚动。针对涉及突发公共事件的各种谣言、传言,迅速公开澄清事实,消除不良影响。

四、工作要求。一要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全面、客观、准确地新闻;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积极引导公众正确理解新闻事实;要敢于直面热点、难点问题,对媒体和公众坦诚相待;要提高工作效率,把握新闻时效性。二要严肃新闻纪律,维护新闻的权威性、规范性和严肃性。未经批准授权,不能擅自组织新闻活动。各乡镇(街道)、县直各部门以及重点企业在接待上级媒体记者采访之前,要在第一时间及时报告县委宣传部,不得擅自接受采访,由县委宣传部负责接待记者,制定统一报道口径。在接待记者工作中,既要注意方式方法,注意工作作风,尊重记者的报道权,又要保持高度警觉性,发现问题及时汇报,有关部门和领导要及时采取措施,争取支持,将不利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

五、责任追究。各乡镇(街道)、县直各部门以及重点企业要高度重视突发公共事件新闻报道工作,深刻认识做好新闻报道和舆论引导工作对于妥善处置事件、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意义和积极作用,切实提高领导干部与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和水平,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责任,做到及时准确、公开透明、规范管理,依法报道,不断提高突发公共事件新闻报道水平。要按照有关法律规定,及时准确、客观全面权威信息,对迟报、谎报、瞒报、漏报有关重要信息,严重影响事件处置、损害县委形象的,要依照法律法规、党纪政纪追究有关人员责任。各新闻单位要遵守法律法规,恪守职业道德,把握不准的要及时请示,涉及重要、敏感问题的稿件要报送有关部门和单位审定,对违反规定刊播虚假新闻、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依法严肃处理。

舆情工作汇报篇8

一、指导思想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以及时准确、公开透明、全面真实为原则,紧密结合纪检监察中心工作,建立健全纪检监察宣传体制机制,畅通新闻宣传渠道,创新新闻宣传形式,扩大新闻宣传覆盖率,不断增强纪检监察系统新闻宣传工作的主动性、系统性和前瞻性,把握反腐倡廉话语权、赢得舆论主导权,充分发挥宣传工作的舆论引导力和社会影响力,为推动反腐倡廉建设深入开展营造良好舆论环境。

二、建立工作机制,形成纪检监察系统新闻网络化工作格局

1.建立新闻宣传工作通讯员队伍。建立由县纪委、监察局领导协调,各乡镇(区)纪(工)委,县直有关单位、新闻媒体单位积极参与、密切配合的反腐倡廉新闻宣传工作协调机制,畅通新闻宣传渠道。各乡镇(区)纪(工)委,县直各单位要确定1名新闻报道通讯员(同时担任网络舆情信息员),具体负责纪检监察宣传报道和舆情监测等工作。县纪委、监察局将与信息员队伍同考核同奖惩。

2.建立媒体观察员制度。要充分发挥媒体善于发现和捕捉舆情动态的特点,邀请市级、县级经验丰富的记者担任纪检监察新闻宣传工作“媒体观察员”。纪检监察机关通过“媒体观察员”适时主动向媒体通报全县反腐倡廉重大决策情况和重要工作信息,并征询媒体对纪检监察新闻宣传工作的意见建议。通过媒体的视角了解舆情动态,了解社情民意,加强分析研判,提出舆论引导口径,及时为统筹谋划新闻宣传活动提供决策依据,保证新闻宣传的贴近性、针对性、准确性和有效性。

3.实施重要新闻一周一报制度。县纪委、监察局建立新闻线索一周一报制度。各乡镇(区)纪(工)委要对本单位纪检监察已宣传或拟宣传的重要新闻(线索)认真收集整理,并于每周星期五前报县纪委宣教室。对政策性强、影响面大的重大新闻题材,重大涉腐涉纪突发公共事件的宣传报道,各单位要按照统一宣传口径,有序实施宣传的原则,提前精心谋划,制定宣传预案,并及时上报县纪委,以利于上级部门及时掌握情况,把握舆论引导的主动权。

4.加强通讯员培训工作。县纪委、监察局将加强对新闻报道通讯员培训,邀请相关专家授课,切实提高通讯员队伍的整体水平。各单位也要加强对通讯员培训和指导,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各通讯员要加强与新闻媒体的沟通,力争多写稿、写好稿,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加强网络舆情监控,及时有效地处置网络舆情

1.建立舆情监控制和分析通报制。要建立快捷的舆情综合反映和协调机制,对网络和社会舆情进行实时监控,并对重要舆情信息进行综合、分析、研判。要增强敏感性,及时向领导报送有价值的舆情研究信息。各单位对涉及本单位涉腐涉纪的网络舆情,要做好登记统计、汇总分析和评估工作,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通报、督促相关部门制定工作措施,整改薄弱环节,最大程度减少和化解社会不利舆论造成的负面影响。

2.建立应对突发网络舆情事件快速反应机制。各单位要掌握网络舆情的特点和规律,建立网络舆情突发事件快速反应机制。特别是涉腐涉纪的突发事件,分管领导要迅速深入现场调查核实情况,掌握舆论动态,在第一时间向本单位主要领导和县纪委报告,快速反应、慎重回应、积极沟通协调相关部门,研究对外宣传口径,引导舆论导向,避免人为炒作和不实报道。

3.建立网络舆情“周报告”和“零报告”制度。鉴于网络舆情的特殊性、时效性,县纪委、监察局将实行“一周一报告”和“零报告”制度。各单位每天都要高度关注重点网站,及时掌握有关信息,特别对本单位的网络信息要高度关注,每周五下午下班前要向县纪委宣教室报告本周的网络舆情情况。

四、加强组织领导,为纪检监察系统新闻宣传工作提供坚强保障

1.成立领导机构。县纪委(监察局)成立以分管宣教工作的副书记为组长,各乡镇(区)纪委副书记和有关县直单位负责同志为成员的新闻宣传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负责研究部署全县纪检监察系统新闻宣传工作;联系、协调宣传部门和省内外新闻媒体及重点新闻网站共同做好纪检监察新闻宣传相关工作;指导各乡(镇)、双凤开发区和县直各单位开展新闻宣传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县纪委宣教室,承担领导小组日常工作。负责传达领导小组的有关工作部署,组织召开新闻会、通气会、吹风会、协调会,及时向新闻单位通报情况,提出报道要求;协调有关部门为媒体提供信息服务;协调相关单位收集舆情,分析研判;提出舆论引导工作应对方案;组织撰写热点敏感问题答问口径等。各乡镇(区)纪(工)委也可以根据工作需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

上一篇:村环境整治工作汇报范文 下一篇:美工工作汇报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