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标工作方案范文

时间:2023-11-06 14:08:13

对标工作方案

对标工作方案篇1

一、指导思想

对照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对照党章党规,对照初心使命,聚焦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作风建设,查摆自身不足,查找工作短板,深刻检视剖析。找准新时期基层工作定位,积极对标先进,提出思路举措,以期做到学有标兵、干有方向、追有目标。

二、对标单位

潍坊市寒亭区各基层党委。

三、目标任务

学习潍坊市寒亭区各基层党委在农村乡村建设、服务群众、民生建设、机关人员管理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学习了解潍坊市寒亭区优秀乡镇工作开展思路,开拓视野、深化认识,学以致用,融会贯通,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革故鼎新勇攀高峰的姿态,推动农村工作新发展。

四、实施步骤

(一)对照标杆,查找差距。要对潍坊市寒亭区优秀乡镇进行全面、深入、细致的学习考察,特别要采取到标杆单位学习考察、请标杆单位介绍经验、建立友好单位等多种形式,贴近标杆、走进标杆,深入学、反复学、长期学,把潍坊市寒亭区优秀乡镇研究彻底、学习透彻,找准其核心优势构成要素,探究其之所以成为先进的“秘决”。通过学习考察和对比,系统分析查找自身存在的问题和差距,不仅包括单位整体工作的差距,还要分析班子及其成员、各科室的差距。在此基础上,理清向对标单位学习的具体内容。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学习所对标单位的具体做法,所对标单位成为先进的历程,还要注重学习所对标单位的精髓实质,真正把对标单位的经验做法具体化、可行化。

(二)强化措施,奋力赶超。要从最迫切、最关键、最薄弱的问题和环节入手,结合潍坊市寒亭区优秀乡镇的先进经验和做法,认真研究制定对标方案,明确赶超的阶段计划、具体标准和时间表,以及操作性强的赶超措施。同时,要明确目标、明确责任,把对标赶超的各项关键目标任务、完成时限,分解到每个岗位和责任人,并制定严格的奖惩机制,做到责任环环相扣,压力层层传递,确保目标清晰、节点分明、责任到位,实现逐项逐步赶超。

五、工作要求

对标工作方案篇2

档案事业是一项社会基础性事业,也是记录历史、传承文明、服务社会、造福人民的重要事业。档案工作者肩负着资料调查、资料分析、资料整理上报和资料信息保存等重要职责,其工作能力、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将直接影响到档案资料的完整性、规范性、安全性和利用效果,对档案工作整体效能的充分发挥起着关键作用。新形势下,只有不断提高档案工作者的政治素养、专业水平、实际技能、服务意识,才能适应档案工作发展的新任务和新要求。

“胜任能力”的概念最早由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戴维?麦克利兰于1973年正式提出,是指能够将在某一工作中有卓越成就者与普通者区分开来的个人的深层次特征,它可以是动机、特质、自我形象、态度或价值观、某领域知识、认知或行为技能等任何可以被可靠测量或计数的、并且能够显著区分优秀与一般绩效的个体特征。本着系统性、相关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可以将胜任能力定义为:在特定工作岗位、组织环境和文化氛围中,绩优者所具备的可以客观衡量的个体特征及由此产生的稳定的、可预测的、指向绩效的行为特征[1]。

关于档案工作者应具备的胜任工作的能力和素质研究,国内外有许多经验可供学习和参考。国内方面,韩萌[1]研究了档案工作者胜任力模型的构建与应用,李成[2]研究了档案工作者胜任能力模型的构建及评价,赵亮[3]构建了档案工作者胜任能力模型指标体系并进行了数据测算。国外方面,DCM监测委员会培训事务工作组的结果报告中研究列举了关于档案工作者能力的六种核心能力;澳大利亚1997年出版、2001年作出修改的《国家文件和档案能力》,列举了各层级的工作人员在从事工作中需要的特定技能知识及承担工作的态度表现等;尼德兰文化遗产协会于2002 年制定了一个涵盖文件管理和档案制度的9个部分的能力目录,另外建立了一个能够连接到能力要素数据库的网站,帮助档案工作者发展自身能力[2]。

本文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在构建档案工作者胜任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研究,为全方位开展档案工作者胜任能力研究奠定了基础,同时为档案工作者入职录用、选拔晋升、培训教育、职业生涯规划等提供了有效手段。

2 与档案工作者胜任能力有关的因素

本文中提到的档案工作者,主要指负责档案业务流程中档案价值的鉴定、档案的收集、档案的整理、档案的保管、档案的检索、档案的提供利用服务和档案的编研工作的人员[3]。在文献查阅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总结形成了如下与档案工作者胜任能力有关的关键因素。

2.1 档案价值鉴定能力

运用档案专业知识和技能对档案的真伪和社会价值进行甄别、评价和预测的能力,确定归档文件范围和保管期限。

2.2 档案收集能力

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通过例行的接收制度和专门征集的办法,把分散在各组织、个人手中和散失在其他地方的?n案分别接收、征集、集中到各级各类档案保管机构中,实行集中统一管理的能力。

2.3 档案整理能力

按照一定的原则对档案实体进行分类、组合、排列、编号和基本编目,建立档案实体的管理秩序,使所保存的档案有序化、条理化的能力。

2.4 档案检索能力

对档案信息进行系统存储和根据需要进行查找的能力,档案检索是开展提供利用工作的基本手段,是开发档案信息资源的必要条件。

2.5 档案保管能力

对整理好的档案进行系统存放并进行日常维护、安全保护的能力,档案保管工作是档案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基本任务和要求是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便于调用。

2.6 档案提供利用能力

通过一定方式使档案资料直接为社会组织和公民服务的能力,是实现档案价值、发挥档案作用的途径。

2.7 档案研究能力

对如档案信息技术、管理技术、保护技术等的调查分析、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能力。

3 构建档案工作者胜任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3.1 档案工作者胜任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是为了评价一个档案工作者的胜任能力,为入职、晋升、培训教育等决策提供现实量化的依据。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是一项复杂的工作,为了能够科学、全面地评价档案工作者的胜任能力,客观反映评价目标,构建指标体系应遵循以下原则:

3.1.1 系统性原则

档案工作者胜任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各项指标之间不应是简单的堆积,而应具有较强的逻辑关系。

3.1.2 科学性原则

各项指标的释义应明确,测算方法应简捷,可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全面、客观地评价档案工作者的胜任能力。

3.1.3 可操作性原则

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各项指标应尽量选用可方便获取的统计数据,以便进行评价和对比。

3.1.4 稳定性原则

各项指标应受客观因素影响较小,相对规范且保持稳定。

3.2 档案工作者胜任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依照与档案工作者胜任能力有关的关键因素及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在分析研究国内外有关档案工作者胜任能力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建立如下档案工作者胜任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表1)。该评价指标体系的目标层是档案工作者胜任能力综合评价,准则层包括与档案工作者胜任能力有关的7个方面内容,指标层是将准则层各项内容细划为若干具体可定性或定量评价的指标。

4 应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对档案工作者胜任能力指标体系进行评价

4.1 评价方法的选择

本文构建的档案工作者胜任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中,有些指标具有模糊、难以量化、非确定性的特点,为保证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本文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即模糊层次分析法[4-5]。首先将与决策有关的元素分解成目标、准则、方案等递阶层次结构,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再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指标体系分层次进行模糊综合评判,最后综合得出总的评价结果。该方法能够较好地解决模糊的、难以量化的问题,充分发挥决策人员有价值的经验和判断能力。

4.2 指标体系的具体评价过程

本文构建的档案工作者胜任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是一个二级三层结构的指标体系,把指标层对准则层的评判看成第一级评判,把准则层对目标层的评判看成第二级评判,构成一个二级三层模糊综合评价模型[6-7]。

举例说明对某一档案工作者胜任能力进行评价,具体步骤如下:

4.2.1 确定评语集V=(胜任,基本胜任,不胜任)3个档次。

4.2.2 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级指标权重:

4.2.3 按上述评语集对U1―U7中的各指标进行评判,建立模糊评价集如表2所示:

根据此模糊评价集可得出模糊评判矩阵,并进行第一级综合评估,最后进行第二级综合评估,得到最终总的评价结果。按照最大隶属度的原则,可得出该档案工作者胜任能力评估等级为:基本胜任。

5 结语

对标工作方案篇3

【关键词】国有企业 档案 档案管理 目标管理 企业管理

【中图分类号】C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7-0455-01

前言

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细胞,它从事社会生产、流通、交换、分配等经济、技术以及各项管理活动。企业档案是国家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档案是企业管理的一项基础工作,也是国家档案事业基础的主要部分。国有企业档案工作“目标管理”具有一定的作用。

一、国有企业档案工作“目标管理”的推行状况和实施情况

(一) 加强档案管理工作,建立国有企业档案领导体制

由于国有企业采取有效措施,档案工作地位也有稳步提高。以佛山水业为例,为加强领导对档案工作的决策、监督、执法、调控的力度,成立了档案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对各级档案工作进行考核,并且将档案考评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计划之中。因此证明国有企业已基本建立起相应的档案工作领导体制并与企业整体发展相适应。

(二) 加强档案工作人员队伍建设,科学管理档案,推进档案现代化建设进程

以国有企业佛山水业为例,随着档案工作领导体制的加强,已形成由领导分管、部门主管、专职档案人员负责,兼职档案人员配合的档案工作网络体系。特别是国企建立了相应的岗位责任制,与考核制度相互制约。档案干部队伍得到重视更趋于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因此,国企档案工作“目标管理”的提出更有利于企业各方面的管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 加强档案管理制度建设,并与企业各方面管理保持同步发展

随着国有企业档案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通过制度建设,规范了国企档案管理方法和程序。以佛山水业为例,先后建立了档案管理程序,对企业档案分类方案、归档范围及保管期限都有规定,对会计档案、科学技术档案、输配水管网档案,以及公文管理、文书档案都有相应文件,对特殊载体档案有相关要求,在对档案的保密、借阅、鉴定和销毁都做了明文规定,对库房有专门管理文件。这一系列的举措,都使国企档案管理制度建设更加完善,为档案工作“目标管理”与企业各方面管理保持同步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四)档案管理工作“目标管理”同企业管理逐步规范化和科学化

在国企档案管理工作得到领导的重视,档案工作“目标管理”同企业各方面管理会有积极的推动力。企业在科研成果鉴定,基建项目竣工,设备开箱验收等重大活动,逐步实现档案工作与国企主要职能活动同步管理,并且针对国企的特点,档案工作“目标管理”逐步与实际工作考核在一起,逐步规范化和科学化。

(五) 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合理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

目前国企的档案管理工作,除不断提高档案管理人员专业识掌握及运用能力的同时,还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不断丰富档案检索工具,提出档案管理工作创新能力的培养,做出有企业特色的档案,多层次的利用档案,达到编研的要求,在开创有特色的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同时,更合理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

(六) 加强软件和硬件两方面的建设,使国有企业获得双重收益。目前档案管理工作在国有企业中已走出传统模式,软件和硬件两方面的建设都有提高。以国有企业佛山水业为例,档案工作场所有电脑、复印机、扫描仪、空调、抽湿机、数码相机等,有专门的档案库房,配备具有专业资格档案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实现科学化管理的同时,把档案工作的“目标管理”纳入企业管理的范畴,使档案部门获得与其他生产部门等同的位置。接受档案专业考评,从其整体收益不难看出,在国企中档案目标管理不仅是对企业管理档案部门能力的全面考核,而且是帮助企业档案部门从档案管理的初级阶段步入中、高级发展阶段的转折点。

二、国有企业档案工作“目标管理”实施过程中值得探讨的几个问题:

(一) 国有企业档案工作“目标管理”应纳入各级领导的职责范围

国有企业要按照国家关于档案集中统一管理的基本原则,把搞好企业档案工作“目标管理”作为企业各级领导的职责之一,列入领导议事日程,定期研究解决档案工作中的问题,要按照有关规定,设置机构,配备干部,建立健全档案工作,达到档案完整、准备系统安全和有效利用的要求。

(二) 国有企业档案工作“目标管理”应纳入生产技术管理的体制

国有企业的档案,承担企业各类档案的全面管理,作为企业生产管理、技术管理、科研管理中的一个环节。它通过对档案的管理积极参与企业有关的生产技术管理,行使相应的管理职能。针对各职能部门和各车间班组的科技文件材料的形成、积累、整理和归档工作进行监督档案工作“目标管理”指导和检查,比如,产品设计开发,基建设计,施工管理制度,设备购置,开箱验收等的同时,把档案工作“目标管理”也随之落实到科技、生产部门可以具体到科技人员。在工作任务结束或告一段落时,要认真做好各类文件材料的整理和归档工作,否则,不算设计、研制、施工等任务的完成。在进行新的科研产品或课题的技术鉴定,基建工程的竣工验收,设备到货的开箱验收等及时接收归档,并且明确此项是档案工作“目标管理”考评的内容。

(三) 国有企业档案工作“目标管理”应纳入员工技术基础教育培训计划

在国有企业档案工作“目标管理”过程中,除对专职兼职的档案工作人员,包括集团综合档案室下属的分厂、分公司的资料员,以及各级各类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应当进行档案管理和保密工作等不同层次的专业教育,提高整体档案管理水平。

(四) 国有企业档案工作“目标管理”完成情况应纳入年终奖惩范围之内

在国有企业中,在对科技档案、管理档案、人事档案和专门档案管理等工作过程中,以佛山水业为例,每年8月集团公司档案领导小组对本部及各分公司二级档案室进行考评。而且档案“目标管理”已纳入三标管理的部门目标统计之中,内审和外审都要审核。从以上实例可以看出,无形之中档案工作“目标管理”完成情况提出严竣的考验。若将档案工作“目标管理”完成情况纳入年终奖惩范围之内,无疑会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主动开发利用档案资源,做好节能降耗,。对档案工作“目标管理”完成情况好的部门和个人,应给予适当的奖励,对档案工作“目标管理”完成情况不好的部门和个人,出现不负责任,对泻密,失密,损坏档案,应根据不同情节,追究责任。实现奖励和惩罚的有效管理办法。

三、国有企业档案工作“目标管理”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

因为企业档案工作与档案局、档案馆是有区别的,所以国有企业档案工作“目标管理”有特性。国企在实际考核和验收过程中,似乎比较偏重申报性文件资料的齐备与否,在申报文件和自检报告上大作官样文章,而较多的忽略了档案工作扎实内功的修炼,致使企业档案工作“目标管理”的效果大打折扣。倘若在近期解决不好,势必成为阻碍发展的隐患,其日积月累的负面效应,会逐渐吞噬档案工作“目标管理”的主体。

参考文献

[1] 李和平,《国家重大建设项目文件归档要求与档案整理规范》[M]《企业档案工作规范》 中国档案出版社

[2] 丁海滨 ,档案工作空间论 [J] 档案学研究

对标工作方案篇4

关键词:施工组织 项目管理

1 施工组织设计的分类──投标方案、实施方案

区分施工组织设计的种类是现实工作的要求,对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以往的施工组织设计分类,是根据设计阶段和编制对象的不同,分为施工组织总设计,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和分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三大类。实行招投标制度后,施工组织设计还是投标文件中的一项不可缺少的部分。投标施工组织设计(简称投标方案)与施工用施工组织设计(简称实施方案)因其不同的特点,应作为两类施工组织设计看待。在实际工作中,应根据方案的种类,来确定编制的重点和深度。

1.1 投标方案与实施方案的区别

1) 方案作用:投标方案的作用是投标;实施方案则是指导整个工程的全过程施工;

2) 侧重点:投标方案的侧重点是总施工部署、施工进度、主要分部施工方法和质量安全文明措施;实施方案则要求详细、全面;

3) 编制时间:投标方案在投标前编制,是投标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编制时间往往很仓促;实施方案在工程开工前编制,但施工中应完善、补充;

4) 投标方案投出后就不能再修改,方案优劣直接影响中标与否;实施方案则可针对客观条件的变化来改变、优化、补充方案。

1.2 投标方案与实施方案的关系

投标方案与实施方案的关系可描述为投标方案是实施方案的基础和依据,实施方案为投标方案的深化与拓展。

2 将施工组织设计贯穿于项目工程施工全过程

对于某一具体工程来说,从招投标开始,到工程中标、施工、直至竣工验收,施工组织设计就是一本全面指导工程施工的“特别规范”,它比规范、规程更具体、更有针对性,可操作性更强,将施工组织设计贯彻于项目施工的各个阶段是现实的需要。

招投标阶段,投标方案是制订报价方案的基础,优秀的投标方案,先进的施工方法,各项有力的质量、安全、工期、文明施工措施,都是竞争取胜的重要砝码。

进入施工阶段,应确立动态实施方案的观点。以往我们强调工程开工前必须有施工组织设计,否则不得开工,但有相当多的工程虽然编制了施工组织设计,但实际执行却不如人意,甚至有的根本无法实施。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局面?通过多年来的实践,我体会到,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由于忽视了方案的动态特性。摆脱计划经济的桎梏,投身到市场经济的海洋,客观环境、条件更加扑朔迷离,某一项方案只有在其特定的条件下才能成功,可想而知,对于建筑工程这样一项持续时间一年甚至更长时间的系统工程来说,想在开工前就将整个工程的施工方法、技术措施考虑到多么周到、详细,这是不现实的。只有尊重客观现实,充分认识到实施方案的动态特性,才能使实施方案发挥真正的指导作用。

方案的动态特性还体现在方案的编制组织上,许多年来在许多企业,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往往是由个别人编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与材料、机械、劳动力等部门的脱节,使施工组织设计开始就先天不足,到项目实施过程中,由于编制者与实施者的分离,无法起到指导作用的施工组织设计只能束之高阁。

方案的动态特性也体现在对施工组织设计的管理上,也就是应对施工组织设计实行动态管理,实行信息化管理,以防管理失控。

基于上述观点,对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与贯彻应注意下述几点问题:

对于实施方案的编制,在施工前,应着重施工组织管理体系确立、施工部署的确定、基础部分施工方法的选用、施工总进度计划(各阶段节点)的编制、施工准备工作计划及各项需要量(包括劳动力、施工机械、周转材料、材料等)计划等;工程开工后,随着工程的不断进展,分阶段编制实施方案。如主体结构阶段、装饰阶段等,重点以分部工程施工方法的选用、施工进度计划的调整及各项需要量计划等为主。

对于实施方案的编制组织,应采取各部门共同参与的方法,并由项目技术负责人主编,使施工组织设计真正起到指导工程施工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对于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由于变化了的客观条件,必须编制相应的分部项施工方案,对分部项施工方案,也应看成是项目施工组织设计的补充与完善,是整个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的组成部分。

对于施工组织设计的管理,应做到动态管理,跟踪管理。另一方面,对于施工组织设计的管理也应向规范化方向发展。

做到了以上几点,动态的实施方案就会真正具有指导意义。

3 编制投标施工方案的几点体会

94年第4期的《施工技术》刊登了笔者的《浅谈投标施工方案的编制方法》一文,就投标方案的编制谈了一些体会。一年多来,随着招投标制度的进一步扩大,对投标方案的编制又有了新的认识。

3.1 编制好投标方案的关键是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做到既要把握住重点项目,又要兼顾全面无遗漏。投标方案是承包方对工程施工所作的总体部署和对工程质量、安全、工期等所作的全面承诺,是招标方评标的主要依据之一,稍微的疏忽都会使招标方产生疑问而影响工程中标。从这一点来看,编制投标方案的难度大于编制实施方案。

3.2 投标方案的重点之一是要确定适应工程施工管理需要的现场管理体系,组织精干的管理班子,招标方对此十分重视。在几项议标工程洽谈中,业主明确提出必须由曾获上海"白玉兰"奖的项目班子进驻现场。对此,必须在投标方案中予以明确。

3.3 投标方案的重点之二是要编制好施工进度计划。不仅要明确重要节点(如地下室完成、主体封顶等)的完成日期,有时候对复杂的施工阶段还要排出更细的计划。如对于有砼内支撑的深基坑施工,就必须明确支护挡土结构的施工时间,内支撑浇筑与土方的交叉作业安排,内支撑拆除与地下室施工的安排等;在主体结构施工阶段,明确砌体的插入时机,内粉刷、门窗、楼地面工程施工安排,电气、给排水、暖通的配合与插入等。

在此基础上,必须制订好相应的保证工期的措施,使业主相信你的进度计划是能够确保的。

3.4 投标方案的重点之三是制订好安全技术措施。目前最为重要的是深基坑及周围环境的安全问题,防护难度加大。煤气、自来水、电缆、道路以及建筑物离基坑越来越近,此外,还多了对地铁的保护,对古树的保护等。对此,必须制订相应的切实可行的保护措施,以确保安全。

3.5 投标方案的重点之四是规划好施工平面布置,搞好文明施工,这些虽然不是直接影响工程质量的原则问题,但却是衡量承包方施工管理水平高低和是否注重社会效益的一个重要方面,招标方往往也相当重视。

4 对微机辅助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的探索

建设部以建建[1994]490号文件了建筑业1994 1995年和“九五”期间重点推广应用10项新技术的通知,结合我公司招投标工作的实际,笔者编写开发了“施工组织设计编制辅助系统”,用于投标方案的编制,取得了初步的成功。

4.1 系统主要功能 见表1

表1 系统主要功能一览表

主菜单 表格录入 方案编制 施工计算 资料查询 其他

子菜单 审批表 施工部署 砼结构 常用公式 系统说明

工程概况 基础工程 钢结构 常用数据 扩方案库

管理成员 主体工程 土力学 砼结构 英汉词典

施工机械 屋面工程 砖混结构 钢结构 WPS编辑

周转材料 装饰工程 施工管理

主要材料 楼地面 施工工法

人员计划 门窗工程 规范规程

大临设施 质量措施 资料指南

施工准备 安全措施 机械概览

隐蔽计划 工期措施

复核计划 文明措施

试块计划 节约措施

采用工法 进度网络

方案总成

4.2 主要特点

4.2.1 使用简单源程序采用Foxbase和Basic语言混合编制。只要稍微了解计算机语言就能运用。

4.2.2 可适应各种不同结构类型的工程,程序以各种不同的施工工艺、不同的质量、安全等技术措施为单位,储存于数据库中,程序运行时列出各单项名称,用户则根据工程具体情况,键入“Y”(采用)或“N”(不采用),微机就自动将其连接成篇,经过编辑修改后即可。所以编制方案的针对性强,能突出重点,也不会遗漏内容。

程序设计了13种投标方案的固定表式(按上海市要求),只要按屏幕提示输入相应数据,便能迅速生成所需的表式。

4.2.3 对所有数据库内的资料均可以进行增加、修改或删除,这样就能更好地适应形势的发展,及时将成功的施工新技术、新工艺和新的技术措施输入微机,运用到实际工程中去。

4.2.4 辅助功能较齐全。

对标工作方案篇5

【关键词】房屋建筑设计;方案优化;策略

1.建筑设计方案优化的风险与原则

建筑设计方案优化的初衷往往都是好的,但是否所有的优化工作都能够实现目标呢?一些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虽然投入了大量精力、时间进行方案优化,但由于工作方法不当,往往出现调改了一个地方,却引发更多相关问题的现象。经过反复调改,却发现不是对中标方案进行了“优化”,而是丑化、劣化了原有方案,甚至颠覆了中标方案,轻者延误了工期,重者则造成工程建设管理的重大失误。因此,为了实现优化目标,达到理想的优化效果,在建筑设计方案优化过程中,如下几条原则是应该严格遵循的:

1.1识别并坚持中标设计方案的精髓,避免颠覆性的修改设计。

招投标制度对中标方案的法律地位是有明确规定的,且大型重要项目的中标方案一般都经过了建设单位高层领导的认可,所以不能敞开来优化,而是应该充分挖掘、识别、提炼出原有中标方案的亮点,在保持原有方案精髓的基础上开展设计优化工作,切忌进行颠覆性的修改。

1.2坚持并充分发挥专业人员的主导作用。

优化不成反遭劣化的原因可能来自多方面,但非专业因素过多地干预甚至主导优化过程是其中一项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建设单位的参与热情或领导的主观意愿不知不觉中影响或压制了建筑师的创作空间;另一方面,中标单位也常常存在任务完成式的被动工作心态,结果是系统思考不足引发更多的问题,造成方案的劣化。虽然建筑设计方案优化是一项需要多方参与、博采众长的活动,但同时,也是一项专业性极强的工作。为确保优化方案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来自各方面的的意见与建议必须要经过建筑师的整理、甄别与过滤后,通过专业的设计手段与技术举措加以落实。建筑师要摒弃任务完成式的消极态度,积极承担起方案优化的主导责任。同时,建设单位要给予建筑师以充分的信任与授权,并在工作程序、机制上给予保证。

1.3自顶向下,抓大放小,做本阶段应该做的事。

由于中标方案大多为概念设计深度,在设计方案优化阶段,应采取自顶向下的优化策略,优先着力于宏观与总体层面上的要素,重点关注于本阶段必须完善与决策的重要事项,避免过多、过早地陷入局部细节问题中。一些设计节点或专业技术措施可以留待工程设计阶段由设计院依靠自身能力加以解决。此外,在此阶段过早敲定的设计细节可能会随着后续设计工作的深入而废弃,造成工作上的浪费。

2.建筑设计方案优化策略

2.1重视成本要素

目前成本指标已成为限额设计的一项硬性约束,必须加以严格控制。然而,在投标阶段,设计单位的关注点集中在建筑专业,建筑估算往往仅能达到匡算深度。在方案优化阶段,需要结合具体的中标方案,对建筑成本要素进行分析,并基于成本限额指标对功能、材料、结构形式、技术标准等进行全面优化与协调。

2.2关注文化、功能要素

建筑的文化特质与内涵,广泛涉及到历史、文脉、民族、地域风情、风格定位、建设单位的组织文化等诸多方面,且往往难以用明确的语言来加以表述。对文化要素的正确把握与合理表达通常是建筑设计的难点之一。中标方案能得到评标专家的认可,一般会在文化要素的诠释方面有独到的优势,但这并不意味着已全面到位。在方案优化阶段,建设单位与设计单位均应对文化要素给予充分关注,并通过反复的沟通与论证,以准确把控建筑的文化定位与建筑格调。

在功能方面,由于招投标之前尚无建筑方案雏形,建设单位对功能需求的描述往往是粗线条的,大量技术指标尚有待细化与明确。因而,在方案优化阶段,需要基于中标方案对功能要素进行梳理,并逐一验证落实。同时,力争通过功能集成,碰撞、激发新的想法和创意,使功能更趋完善与优化。

2.3加强质量设计与优化

建筑工程设计方案的优化对工程施工施工质量有一定影响,因此,要加强建筑工程设计方案中关于质量的设计与优化,以此提高工程施工质量。建筑工程质量设计与优化首先还要对建筑施工质量管理组织架构进行优化,构建以法人为主的、专业技术人员与专家为主导地位的、基础质量管理人员为管理基础的全方位质量管理架构。同时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规章制度体系,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对质量管理与技术管理规程进行具体化与细化,以此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可靠性,做好质量管理工作有章可循。

建筑工程设计方案的质量优化与管理对建筑投资企业与施工企业有着重要的意义,是为了提高工程设计质量、满足设计规范要求、达到高标准工程的关键。建筑工程设计方案的质量优化是通过人员优化、项目设计管理优化以及科学的统筹安排来完成的系统工作。设计人员必须具有较高的专业技术基础,并对每个设计人员的专业项目进行整合,使专业人员的强项得到发挥,以此提高设计方案的质量。

2.4基于倒三角工作法的建筑设计方案优化模式

“倒三角工作法”是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总结提出的一种建筑设计方案优化工作模式。下面将结合某总部办公大楼建筑(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设计方案优化的具体案例,对基于倒三角工作法的方案优化模式进行简单介绍。如图1所示。

该项目的工作过程在启动建筑设计方案优化工作之初,工作团队采用“头脑风暴”法,列出中标方案的精髓以及给人印象最深刻的设计特质与手法,并由高至低排序,构建出如图1所示的“倒三角”模型。五段式的体量关系集中体现总部大楼的稳重和大气,给人的印象最为深刻,认可度与接受度也最高;其次是位于建筑中部的通高中庭,成为夜景效果的视觉中心;再其次分别是德式的建筑立面肌理以及对称式的功能布局。基于倒三角工作法,在优化过程中,沿倒三角逆向而上,首先从位于“倒三角”最底层的功能要素入手,依据功能使用的合理性,结合出入口的交通组织,在保持对称性的基础上,将其功能布局从“东西分区”调改为“南北分区”。进而,从文化要素入手,在保证其立面肌理的基础上,对立面色彩、幕墙比例进行优化,使其更符合该企业的文化定位。之后,从绿色环保节能出发,对通高中庭进行了内部尺度的优化。而对于专家和领导普遍认可的五段式体量关系,则作为方案的重要特质原汁原味地给予保留。

总 结

现代房屋建筑工程设计方案要求的提高,对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的工作人员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只有以全过程、全面性的管理理念和新的设计思路对设计方案进行审核与优化,才能提高投资效益,同时确保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 严莉.论建筑设计方案优化的策略与方法[J]. 建设科技. 2011(15)

对标工作方案篇6

关键词:高校,档案工作,标准化,途径

 

高校档案工作是学校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和《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的实施,高校档案的种类不断增加,内容愈来愈丰富。由于高校工作有其特殊性,高校档案在形成规律、内容,在高校管理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具有其特殊性。在高校大力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形势下,如何建立有利于行业交流和国际接轨的高校档案工作标准化体系,使高校档案工作更好地为教学、科研和各项管理工作服务,实现档案管理的标准化,亟待人们去探讨去实践。

1 高校档案工作标准化的内涵

高校档案工作标准化,就是指对高校档案工作中的管理方式、技术方法和软硬件设备等实行统一的原则和规范,它包含国家标准、专业标准和行业标准。

高校档案工作从分类上来讲,包括干部人事档案、科技档案、文书档案、财务档案、学生档案、基建档案等;档案工作标准化从档案学角度来概括,主要包含专业名词术语标准、代号代码标准、著录和目录组织标准、标引语言标准、收集整理和鉴定标准、网络建设软硬件标准、装具和库房建筑标准、保护和设备标准、制成材料标准、统计编篡及出版格式标准等。

2 高校档案工作标准化的现状

高校档案工作,近几年来发展迅速,得到一定的重视和加强,相继建立了综合档案室,配备了专门管理人员,基本具备达标要求。但与标准化建设要求相比还存在一些差距。

2.1 高校档案工作标准化指标体系不完善

目前高校档案管理,大都是参照其它行业档案标准运作的,没有明确的高校档案工作标准化指标可循,实际操作中,标准不一、各自为政、目标与对象含糊不清,必然不能反映高校档案管理的特征。同时,与社会档案标准化兼容也不够,发挥不了高校档案的社会效应。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既能反映高校特征,又能与社会兼容的高校档案工作标准化体系,已是当务之急。

2.2 场馆不固定

高校档案的场馆建设,也是千差万别,标准不统一。论文格式。加之近年来高校布局调整的频繁,使得档案场馆多是临时性的,既不规范,也不建全,更谈不上现代化设备、设置的配备了。容易造成档案的混乱、遗失与损坏。

2.3 队伍不稳定

高校档案工作,由于历史的原因,容易被人们忽视。档案工作本身也很枯燥、单调、清贫,对档案队伍的培养、使用与再教育也跟不上,使得档案工作队伍,人心不稳,人员流动大,队伍不稳定。

2.4 信息化程度不够

随着计算机技术广泛深入地应用于各个领域,档案的鉴定、整理和编目工作的关注焦点不再是文件实体,而是文件背后的活动和意图。要更好地了解形成文件的整个过程,通过发现鉴定文件形成者的职能、计划和活动鉴定文件价值, 重视信息系统与文件形成者的相关文献之间的有机联系,档案馆从档案实体的保管基地变成了提供利用方便的信息控制中心。而目前高校由于普遍投入不足,很难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化。

3 实现高校档案工作标准化的途径

3.1 加快制定高校档案工作标准化体系

制定一套适应高校特点,又能与国际接轨与交流的高校档案标准化指标体系,是搞好高校档案工作标准化的关键。要加快对档案标准化的学习和研究,学习标准化的方针政策,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国内外标准化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论文格式。根据高校档案工作的实际情况,明确提出标准化的任务和具体内容,拟定出标准化的长期和近期的发展规划,通过研究与实践,形成一套完备的标准化体系。

3.2 注重高校档案工作者的素质培养与提高

高校加快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已势在必行。通过加强对在职档案工作者的继续教育和培训,更新其知识结构,提高其业务水平,使他们尽快掌握档案管理知识,深入系统地学习计算机操作、数据库管理、网络管理等基本技能,逐步加强档案的规范化管理。同时,加强职业道德素质、服务意识、奉献精神、创新意识等方面的培养与再教育,形成一支素质好、专业强、业务精的档案队伍。

3.3 加快档案馆(室)的现代化建设

建立高校档案馆工作的自动化系统,由计算机代替手工完成各项业务工作,将计算机技术普遍应用于档案编目、检索、统计、鉴定等档案管理的各个环节。论文格式。要把档案信息化建设纳入学校的总体规划,加强档案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推进运用微机管理档案进程,提高校档案馆(室)和各单位档案室计 算机和网络技术应用水平,充分发挥档案馆(室) 的各项功能和作用。加强内部局域网建设,实现档案网络与办公网络的接口,并在校园网上使用档案网络管理系统,完成各单位向校档案馆(室)的远程归档,实现档案工作现代化。

3.4 加强宣传,提高认识,调动全体人员支持和参于档案标准化工作

由于对档案工作法规的宣传不够,档案工作标准化的重要性还没有被人们理解。要结合日常工作,广泛深入的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宣传高校档案工作标准化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通过会议宣传、典型事例和知识讲座等多种形式,使人们理解、认识和支持档案工作,为实现高校档案标准化打好思想基础。

参考文献:

[1]陈远东.对高校档案工作信息化的思考[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9.(2).

[2]贾敏从.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相关问题的思考[J].教育管理,2009.(3).

[3]田园.高校档案管理规范化的几点思考[J].人事纵横,2O09,(10).

 

对标工作方案篇7

一、档案管理人员绩效考评的意义

(一)有助于实现组织目标,使全体员工受益

众所周知,组织管理的核心是人的管理,而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是绩效管理。绩效考核是档案管理体系的重中之重,目的在于增强组织的运行效率、提高员工的职业技能、推动组织的良性发展,激发其工作热情,确保工作的高效运行,最终使组织和员工共同受益。

(二)绩效考评是档案工作发展的助推器

目前,档案部门对档案人员的聘任考评还是以往干部聘任的管理模式,制约了档案工作全面发展的需要,应建立和完善科学队伍建设的管理制度,如评聘制、考核制、责任制、晋升制、奖惩制、人员管理制等。绩效考评是组织战略管理行为和各种管理制度实施的基础,是档案人员管理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的体现,能够形成、培育和发展组织价值观,为制定档案部门与人员工作目标提供依据,为工作计划和人力资源规划提供信息参考,为保证档案工作健康发展提供客观标准。绩效考评必将成为档案工作发展的推进剂,刺激档案人员加强责任心,保证工作质量,实现档案事业可持续发展。

(三)绩效考评有助于加强档案人才队伍建设

1.绩效考评是选拔档案管理人才的基础。科学合理的绩效考评,能够坚持正确的选人用人标准,增强档案人员甄选标准的有效性,完善科学的引才机制,合理配置档案人员,使档案人员岗位设置和档案队伍建设规划更符合档案工作规范化、科学化要求。

2.绩效考评能完善科学的育才机制。实施绩效考评,明确档案人员岗位职能,对档案人员关键绩效指标进行有效的量化,有计划、与适时地运用档案人员,能使其高效行使管理职能,提高工作绩效,完成档案管理目标任务。

3.绩效考评能营造浓厚的重才爱才环境。只有给档案人员创造提升新知识与新技能的良好环境,才能发挥其自身价值并创造价值。随着时间推移,档案人员知识、技能、体力等方面会不适应要求,出现价值减损。绩效考评既能发现和解决档案工作存在的问题,帮助档案人员发现不足,科学地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又能有效地进行薪酬激励和人员更新,增强档案人员的凝聚力与创造力,吸引留住优秀人才。

二、档案管理人员绩效考评的设计要点

(一)绩效考核的目标要与档案管理的目标一致

绩效考核是与档案管理的目标相连的,它的有效实施将有利于把员工的行为统一到档案管理的目标上来。整个绩效考核体系的有效性还对组织整合人力资源、协调控制员工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二)选择适用的考评方法进行考评设计

运用绩效评估不是赶时髦,而是要运用科学的方法来检查和评定企业员工对职位所规定职责的履行程度,以确定其工作成绩,从而促进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提高企业竞争力。没有最好的绩效评价工具,只有最适合你企业的工具。简单实用或复杂科学,严厉或宽松,非正式的考核方式或系统性的考核方式,不同规模、不同文化、不同阶段的公司要选用不同的方式。因此,因地制宜,顺势而为,选择适合企业自己的绩效评估方法,方为明智之举。

(三)进行科学的绩效考评标准设计

一是考核标准要全面。要保证重要的评价指标没有遗漏,企业制定的各种考核标准要相互补充,扬长避短,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考核体系。二是标准之间要协调。各种不同标准之间在相关质的规定性方面要衔接一致,不能相互冲突。三是关键标准要连贯。特别是关键绩效指标KPI应有一定的连贯性,否则不仅不利于考评工作的开展,而且可能导致员工奋斗目标的困惑。四是标准应尽可能量化,不能量化的要细化。只有科学合理的量度方法,才能让员工相信绩效评估的公正性和可行性。倘若绩效量度的内容过于笼统,量度的方法不明确,员工完全有理由认为考核结果是由考核者主观臆断而做出的判定,无任何客观标准和实际意义,只不过是形式上“走过场”,从而产生不满和抵抗情绪。五是根据团队目标制定标准。根据团体工作目标而非个人来制定考核标准,同时针对不同层次员工和不同年龄员工的特点来制定考核标准,使标准具有针对性。

三、GRS在档案管理人员绩效考评中的应用

绩效考评的方法有多种,GRS是最简单和运用最普遍的工作绩效评价技术之一。

(一)GRS简述

GRS(graphic rating scale)也称为图解式考评法、图表评估尺度法、尺度评价法、图尺度评价法、业绩评定法,由美国斯科特公司设计,曾经在美国工商企业中广泛使用。本方法首先是将岗位工作的性质和特点,选择绩效有关的若干评价要素。其次,以这些评价因素为基础,确定出具体的考评项目(指标),每个项目分成5~9个等级,用数字或者文字表示,如最优、良好、一般、较差、极差或1、2、3、4、5,并对各个等级尺度的含义作出具体说明。最后,制成专用的考评量表。在应用的过程中,考评者根据对下属工作的观察和了解,只需要在量表的每个项目等级评估的尺度上作出记号,待全部项目考评完成后,将各个项目所得的相加,即可得到考评的总结果。

(二)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1.确定绩效评价要素。绩效评价要素的确定为绩效评价指标的设计设定了范围,是指标设计的基础。将绩效评价要素分为个体、行为、结果三个方面的要素。个体方面的因素,如判断能力、适应性、积极性等;结果因素与工作成果有关的因素,如工作质量、数量等;与行为有关的因素,如合作程度、工作态度等。

2.确定考评项目。评价要素往往比较笼统,意义并不是十分明确,应按照SMART[具体的(Specific) 、可以衡量的(Measurable)、可以达到的(Attainable)、可以证明和观察(Realistic)、具有明确的截止期限(Time-based)]的方法将绩效考评项目(指标)确立下来。

3.项目等级及考评说明。评价指标通常会显得比较概括和抽象,因此对于一些不太熟悉课堂教学评价的人而言,还具有一定的模糊程度,所以需要制定一个专门的、针对评价指标的操作说明来具体规定相应的指标在评价时的操作要点。将项目的考评根据同评价要点的符合程度分为五个等级,即完全吻合、非常吻合、较为吻合、基本吻合、不吻合,分别赋予10、8.5、7、6、5分。

4.应注意的问题。由于本方法所采用的项目涉及范围较大,可以涵盖员工个人特征、行为表现和工作结果,使其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同时该方法具有简单易行、使用方便、设计简单、汇总快捷等。但考评的信度和效度,取决于考评因素及项目的完整性和代表性,以及考评人评分的准确性和正确性,在考评要素选择确定以及考评人存在问题的情况下,本方法极容易产生晕轮效应或者集中趋势等偏误。

四、结束语

GRS考评表的设计仅仅是考评的开始,产生良好的考评效果才是考评表设计的初衷。在考评的过程中,除了要和其他方法相结合外,还要注意以下问题:一是避免实施对考评结果的影响。评价者应该认真阅读评价方案表,熟悉评价要点的特征描述,必要时,应该对评价者进行相应的培训。二是要善用评价结果。评价目的是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水平,并进而提高工作效果。因此,不要简单地对人员作出一个等级评定,应该对被评价对象提出意见及进一步提高的建议,从而进一步提高工作效果。

对标工作方案篇8

《中国档案》:国家档案局新颁布的《企业档案工作规范》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来的?

王岚:企业档案工作目标管理取消后,各地及中央企业开展企业档案工作的业务指导缺少适用依据,而现有《企业档案管理规定》高度概括的原则性要求也过于简要,无法指导企业档案具体业务,使企业特别是新建企业缺少建立健全档案工作的指南;档案工作标准化建设多年,也制定了不少标准,但由于缺少系统性管理规范,目标管理停止后,这些标准难以单独发挥作用,只能是停留在关注诸如案卷如何组织的具体业务环节;再有,近年来出现的新理念、新观念、新技术和新要求如何融入企业档案管理?很多企业正在开展的档案信息化建设也由于缺乏规范性指导文件而需要明确方向。总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用什么手段连接国家档案法规与企业档案工作实践,已经成为制约企业档案工作深入开展的关键。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为总结企业档案工作经验,适应新时期管理创新和信息技术发展的新要求,国家档案局组织有关省市档案部门起草制定了《企业档案工作规范》。应当说该《规范》的制定实施,是市场经济要求、法律法规要求、业务指导需要和管理创新的必然,它将促使企业档案工作从过去的主要依靠行政管理方法,转向规范性要求与良好实践榜样的引导;从单一载体与内容的传统档案管理,转向优化传统管理基础上的创新管理;从按专业统一管理过渡到市场经济要求的以资产为纽带的系统管理。对企业档案工作指导来说,也是由行政规章为中心向以标准为中心、促进企业依照标准自律的转变,符合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也是档案管理创新的体现。《规范》的贯彻实施,将是今后一个时期企业档案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中国档案》:《企业档案工作规范》有哪些主要特点?

王岚:《企业档案工作规范》首次将企业档案工作整体纳入体系建设,形成框架性系统管理标准。《规范》的制定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管理创新。《规范》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系统、全面地提出了企业建立和开展档案工作的基本要求,结束了企业档案工作只有单项业务技术标准、没有系统管理标准的历史。《规范》的制定,不是简单地将各种现行文件、标准汇集,而是在企业档案工作的整体框架下,充分考虑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法规要求和国际标准的理念,将其有机地组合起来形成统一的规范性要求,在档案管理规范化建设方面具有创新性。

二是观念创新。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对档案与档案工作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2001年,国际标准IS015489.1《档案管理通则》中首先正式提出档案的资产属性概念。2004年底,两办《关于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若干意见》首次将“信息”界定为“生产要素、无形资产和社会财富”。档案作为企业核心信息资源,其资产的属性逐步开始被人们认识和接受。《规范》首次将企业档案界定为“企业知识资产和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认识对企业档案管理观念创新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同时,由于企业档案涉及企业各个环节、各项活动,作为系统管理的重要条件,“领导作用”和“全员参与”这两项管理原则在《规范》中也有突出的体现和要求。这些创新适应并反映出现代企业管理的新要求,也符合国家法规的要求和“走出去”发展战略中“法规遵从’的理念。

三是经验基础。《规范》从档案工作的原则、体制、制度、业务、信息化及设备设施等方面,对企业档案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是企业档案工作行为的准则和档案业务建设的依据。《规范》明确提出的要求,都是基于我国企业档案工作多年的经验,并且包括目前企业正在应用的标准,是对档案工作的基本要求。因此,《规范》有着深厚的实践和经验基础,是良好实践的总结,是企业开展档案工作参照和依据的规范管理范本。

四是信息化方向。《规范》中设专门一章,与档案业务并列和对应,说明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体现对企业档案工作发展的方向性要求。该章对企业档案信息化提出了目标和原则,对电子文件的归档存储、传统载体档案数字化、网络化服务、电子档案安全保管等提出了原则性要求。同时考虑到信息技术的持续发展和各类企业信息化所处不同阶段的发展不平衡状况,《规范》又不拘泥于某些具体的技术细节,为下一步专门制定企业档案信息化标准预留充分的发展空间。

《中国档案》:企业和企业档案部门如何运用《企业档案工作规范》来加强企业档案工作?

王岚:《规范》贯彻实施的对象是企业,企业才是《规范》的主体。《规范》的条款要求既来自企业多年实践,也是规范、指导企业开展档案管理的重要指南。但在我国多年企业档案工作实践中,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对企业档案工作宣传、培训、甚至发文件的对象往往是企业档案部门及人员,好像领导根本不用管这么具体。在新形势下,企业档案人员应该更加主动宣传和推动《规范》贯彻实施。

企业档案人员在得到《规范》的信息或版本后,在学习、理解的基础上,应主动向企业分管领导汇报该《规范》的内容与要求,特别是领导责任和全员参与方面的要求,以及实施《规范》与企业各项国际标准贯标认证的关系和企业的收益,使企业能不断提升档案意识,让《规范》在企业的实施真正做到白上而下、全员参与。如,档案部门可将《规范》所涉及的对领导和全员责任的内容和要求,做出解释说明上报给领导,争取企业领导支持。有的中央企业就已经在管理层和业务层的培训中增加了档案管理知识和档案法规规范要求的内容;有的企业档案部门主动与企业信息化部门沟通,讲解档案信息化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关系,对提升企业的档案意识起到很好的作用,也为实施《规范》和开展档案信息化建设奠定基础。特别是有的世界500强企业已经将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内容列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规划之中,使企业档案信息化真正做到与企业信息化同步发展。

所以,当前企业贯彻《规范》的关键,正是体现在《规范》的创新点上:即建立在档案资产观、信息观之上的领导重视与全员参与。企业只有在这方面下功夫、做到位,具体档案业务问题才能迎刃而解。

《中国档案》: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如何运用和宣贯《企业档案工作规范》,指导企业开展档案工作?

王岚:《规范》颁布后,国家档案局已经对各地和中央企业档案部门进行宣贯培训。下一步各地和中央企业档案部门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多种形式组织企业学习、培训。对象可以是档案人员,也可以是分管领导,甚至是企业管理人员和

业务人员。或者与有关企业主管、联系部门(如国资委、工商联)对企业分管负责人培训,或在企业领导的培训中加入有关企业档案工作规范的讲座,宣传企业贯彻《规范》的重要作用和意义。《规范》宣贯中应注意几点:

一是注重宣传和提升企业档案意识。宣贯《规范》的关键是,首先应在自身和帮助企业转变观念、提升对企业档案工作的认识上下功夫。

第一,建立档案属于企业核心信息资产观念。企业各类信息都有可能是生产要素的组成部分,但是作为企业各项活动中形成的真实记录,只有档案才可以说是企业自身无形资产的组成。

第二,档案管理是企业管理控制的根本。要使企业领导和员工认识到,现代企业制度的“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管理科学”要求和现代产权制度的“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要求,没有有效的档案管理支撑将难以实现。

第三,有效的档案管理是企业法规遵从的关键。随着经济全球化加快和我国“走出去”发展战略的实施,企业在国际竞争的环境中需要证明自身依法经营。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国际上对公司、企业的业务、财务数据设定了严格的存储保存期限。今年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联合印发了《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三大文件。这些文件中都有对企业档案管理的要求,说明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中档案的形成与管理已经成为影响、制约企业行为的关键,档案管理日益重要。

第四,有效档案管理为企业服务创经济效益。企业设立的主要目的是创造财富和价值;企业资产经营管理的目标是保值增值、追求效益。企业档案不仅本身具有信息资源、知识资产的价值,而且对企业有形资产的运营、维护、管理和保值、增值具有不可或缺的独特作用。因此,有效的企业档案管理是为企业服务、能够创造经济效益的重要活动和工作。

二是充分认识《规范》的重要作用。档案工作标准化多年的实践已经证明,标准在企业档案规范管理、提升和评估档案管理水平、满足企业各项活动对档案信息需求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企业档案工作规范》与过去的标准相比,不同之处在于,它是全面运用管理八项原则和国际档案管理新理念而设计的框架性管理标准。《规范》突出的特点就是系统性和全面性:不仅是要规范档案工作的单一环节,单项业务,而是对企业档案工作提出系统的要求;不仅档案部门要贯彻,而且企业凡是涉及档案,甚至涉及档案前身――文件形成的环节也要遵循。

《企业档案工作规范》虽然是推荐性标准,但它是我国企业档案工作几十年经验的总结,是汲取国际标准共识的良好管理实践(good managerial practice)的范本,是国家有关档案管理法律法规要求的集中体现,符合管理的全面性和系统性,企业实施《规范》有利于市场竞争地位和企业自身的管理。因此,企业贯彻实施《企业档案工作规范》,是企业依法管理档案、达到法规遵从的捷径,是企业保护自身合法权益证明的有效办法,是企业提升各项管理成效的不可或缺的保障。

三是关于原有的目标管理。有些地区和中央企业目前正在进行的企业档案管理水平认定、合格评定活动,其认定标准或办法可以参照《企业档案工作规范》进行修订。在修订前,企业自愿进行认定的,可以按原标准或办法进行。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做出有关对《企业档案工作规范》评估(考核、认定或合格评定)的办法后,各地区、各中央企业应按照相关行政管理要求开展标准的评估工作。

四是关于《规范》实施中的变通。由于我国企业数量大、类型多、规模不一,在《企业档案工作规范》的实施中应了解和掌握标准应用的变通。标准如果实施,原则上应全面贯彻执行每一个条款。但在实践中,对于通用性管理标准,因其适用范围广泛,而社会组织在类型、规模、行业等方面却具有极大差异性,因此必然需要有针对特殊情况的变通,要注意切合实际加以把握。如《规范》的资料性附录就是示范,企业应根据自身文件性形成范围和内容,制定具体的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

五是关于《规范》实施后的认定。当前主要是对《规范》宣传贯彻,企业在实施中可以对照标准自检。在企业实施标准一段时间后,采用何种方式来检验标准的实施效果,并制定相应的程序来开展对企业贯彻《企业档案工作规范》水平进行评审或认定,将由国家档案局制定的行政管理文件来统一开展。

上一篇: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范文 下一篇:以案促改工作方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