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员工作计划范文

时间:2023-09-27 08:34:55

程序员工作计划

程序员工作计划篇1

【关键词】会计;信息质量;核查;探讨

为进一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根据《会计法》、《注册会计师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我国连续十多年开展了会计信息质量核查工作。但是,各地核查做法不尽一致,核查效果参差不齐,还存在许多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旨在探讨会计信息质量核查的做法,以规范核查行为,达到事办功倍的效果。

一、前期调查及核查方案的制定

在发出“会计信息质量核查通知书”后,由核查组派出人员到现场实施前期调查程序,在前期调查基础上评价审计风险、确定重要性水平,并编制核查方案和核查计划。

(一)前期调查

主要调查单位的基本情况,包括单位注册成立、主要业务和相关政策、主要会计政策和方法、所核查的会计期间主要业务活动及其变化、主要关联单位和关联事项、公司组织管理结构等。前期调查使用《前期调查工作底稿》或《单位基本情况调查表》等核查底稿。

(二)审计情况调查

主要按照《前期调查工作底稿》中“上次审计情况”调查确定的内容,查阅上次审计的审计档案,调查上次审计的注册会计师确定的审计风险领域和重要审计领域、所发表的审计意见类型、发表无保留意见以外的其他类型的理由、提出了那些调整事项和或有损失等。另外,特别应对上次审计的审计程序实施情况和工作底稿的规范程度进行初步调查和测试。除填制《前期调查工作底稿》底稿中“上次审计情况”的内容外,还要初步编制《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抽查情况表》和按会计报表项目填写的《审计程序核查表》,并做出评价。

(三)制定核查方案和核查计划

根据调查结果,核查人员要对企业的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核查风险进行评估,确定核查的重点领域、《核查方案》和《具体核查计划》。在核查方案和计划中,应包括财政部门确定的重点核查内容,在核查中,应将上次审计“是否按规定实施了必要的审计程序”、“审计工作底稿是否完整、合规”以及“出具的审计报告是否客观、公正、真实,是否按规定披露了企业的相关财务问题”作为核查测试的重点。落实在具体会计科目上,对上次审计应实施程序而未实施的会计科目或工作底稿不规范的会计科目,以及对公司调查认为固有风险较大的会计科目原则上作为抽查的重点,并做出计划安排,按照《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对该会计科目实施较为全面的审计程序。对一般会计科目,可只安排实施余额核对程序。

整个调查和计划工作应控制在一个工作日以内。人员安排上,可在核查组进行前期调查和上次审计情况调查的同时,指派助理人员(一至二名)对上次审计的会计事务所提供的审计档案进行已实施审计程序和底稿规范性的初步核查,并形成工作底稿。

二、会计信息质量的实质性核查

在核查方案和核查计划作出后,由现场负责人具体组织实施。核查组长可到现场核查审计程序的实施情况,复核核查工作底稿。

(一)会计基础工作核查

即“是否依法设置会计账簿;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是否真实、完整;会计核算是否符合《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是否具备从业资格”以及上次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是否具有资格等基础性调查,完成《会计人员基本情况调查表》、《会计账簿设置情况表》、《主要会计方法前后期对照表》等工作底稿。上述调查可先由一名助理人员进行,最后由现场负责人根据调查情况做出结论性评价。

(二)余额核对程序的实施

为了核查上次审计后的会计信息是否失真,核查仍需对经审计后的会计报表所有会计报表项目(会计科目)实施余额核对程序。余额核对程序可在编制的《审定表》中作出审计标识。将上次审计审定的会计报表所载数额作为“未审数”,与总账、明细账进行期初、期末和本期发生数的核对。在余额核对中,如发现不符数据需使用通用格式工作底稿作出《不符事项调整记录》,并调阅上次审计档案,追踪不符数据差异是否是建议调整而企业未作调整所致。上述审计情况必须如实记录于核查工作底稿。对特别异常的科目和核查计划列入重点核查的会计科目,还需继续按要求实施其他审计程序进行测试。

(三)实质性测试

对余额核对中发现的特别异常的科目和列入核查计划的重点科目,需在余额核对的基础上,按《审计准则》、《核查方案》和《具体核查计划》实施其他审计程序、进行较为全面的测试。在实施审计程序时使用本方案所附相应的工作底稿,助理人员在按计划确定的程序实施时,应在工作底稿上写好审计说明,记录已实施的审计程序、未实施某种应实施程序的原因、在该会计科目中发现的不符事项和异常情况。

(四)开展现场复核

现场负责人在现场组织实施核查方案和核查计划,并对助理人员所作工作底稿进行现场复核。复核的重点:一是核查计划确定的审计程序是否完全实施;二是审计说明的内容是否完整(特别是已实施或未实施的重要审计程序及其原因、发现的不符调整事项);三是所有审计底稿是否符合规定;四是抽查一定数量的样本,以印证工作底稿所记录的程序是否真的已经实施。对未实施的程序应要求立即补充审计程序、对不规范的工作底稿要求及时完善甚至直接补充完善。现场负责人在对工作底稿进行复核后,根据工作底稿的记录做出结论,确定哪些项目可以确认或予以调整、哪些情况需在最终核查报告中披露。经复核后现场负责人作为一级复核人在工作底稿上签署姓名和时间。

程序员工作计划篇2

一、标准工时项目的工作实践

1.精心筹划、构建项目团队建设

为确保标准工时测时及落地的有效开展,保证项目顺利推进,事业部精心筹划成立了专项工作推进组,由事业部总经理担任组长、经理团队为组员的领导小组,明确项目各部门的职责;从领导层和执行层两方面来组建项目团队。项目执行工作小组在项目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开展,全面负责事业部标准工时项目的策划、沟通以及组织协调工作,测时数据的录入及输出,工作抽样数据输出及宽裕率制定。负责及时处理项目执行过程中的相关问题。

2.项目推进管理制度及流程建设

为规范事业部标准工时项目推进的过程管理,充分发挥事业部各部门及车间的主观能动性和团队精神,制定了《标准工时系统建设项目推进计划及管理流程》,同时为规范标准工时数据维护、调整和日常管理,还制定了《标准工时变更流程管理》, 通过两项制度的建立,进一步保证标准工时工作的推进。

3.标准工时数据测时工作开展

(1)基础培训

事业部组织测时工作小组对标准工时概念、工序工步划分、工艺流程图编制、工作抽样方法与步骤等进行了培训,同时事业部以及车间深入班组开展工时项目的宣贯工作,使生产员工认知推行标准工时的意义,积极配合工作开展。

(2)项目计划编制

为确保测时工作的有效开展,根据公司“标准工时系统建立项目总体计划”, 制定事业部标准工时测时总体计划,并将总体计划按周分解,每周下达测时的周计划。

(3)工步细分、工时实测及平推

以工艺文件为基础,对各工种、各工序开展工步细分工作,保证测时不遗漏工步,确保实测数据的完整性。测时方法采用秒表计时法。

(4)数据验证及优化

①在测时工作完成之后,为了保证数据的正确性,事业部通过多种方式如EAS数据进行分析、现场抽查、车间反馈等方式对标准工时数据进行了验证,确保标准工时测时数据的准确性。

②为消除各模块工艺人员因主观判断选择疲劳宽裕,造成同类工步疲劳宽裕相差过大,在公司给定标准的基础上进行了细化,事业部从疲劳系数合理性、科学性出发,按照工步的作业连续强度、体力消耗、精神注意力情况、螺栓扭力值大小、物料规格大小等制定疲劳宽放等级,将事业部所有工序细分成38大类不同工步,然后分精神疲劳及肉体疲劳排序。并组织有经验的作业员工、现场工艺人员、工艺部工艺专家等对疲劳宽裕等级进行了评审。

4.开展标准工步库建立

因产品多样化特点,组装工序纯手工操作多、工序间频繁交叉作业等问题,制定新产品标准工时定额簿时,不能实现标准工时平推,需组织大量的工艺人员下现场进行新产品工时实测。

为使标准工时数据能实现通用化平推,建立标准工步库,从模板研究开始,对试点工序工步最小单元化,组织有经验车间技师、工艺员、高级工等开展试点工步库及作业速度评定,对工序间交叉作业、工序作业不连贯、并行作业干扰等导致等待时间较长的工序进行了优化,在试点基础上,全面推开标准工步库的建立。

通过标准工步库的建立,消除因工艺人员主观评定员工作业速度快慢带来的误差,确保标准工时数据的准确性;同时,标准工步库运用于多种产品工序工时借用平推,减少工艺人员测时工作量,消除车间作业人员测时过程中磨洋工现象,保证标准工时数据的准确性及合理性。

二、标准工时管理的应用效果

1.生产组织

以标准工时数据为基础,制定标准作业组合票,编制工序排程模板,依据模板下达生产计划和物料需求计划,并在班组作业过程中检验及保障组合票的操作性,使工序切分更加科学合理,提升班组员工作业平衡率,工位平衡率从88.75%提升至99.19%,人员作业平衡率由72.73%提升至90.97%。

在进行标准工时的排产后,改变之前生产计划粗犷、不符合实际的状况,实现了精细排产,加强工序间衔接,减少了等待、泡沫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员工积极性。

2.薪酬管理

将标准工时在生产员工的计件工资核算中进行试点,围绕设备操作难度、技术难度、质量风险、劳动强度等四个维度综合确定工序价值系数,调节标准工时、工序价值及员工收入之间的合理性,充分体现按劳分配的原则;临时工时标准化,解决了之前临时工时核定的人为主观性偏差大、不规范的问题。

3.定岗定编

根据公司年度生产计划,通过标准工时核算生产员工的需求,严格控制用工总量,有效实现人工成本动态管控的目的,做好年度人力资源策划;运用标准工时数据核定各工位理论配置人数,确保人员平衡。

4.工艺优化

在测时过程中,发现部分工序存在工艺流程不合理,组装交叉作业耗时长,工序作业时间不饱和等问题,为消除以上问题,提高员工的作业效率,缩短组装制作周期,事业部组织工艺人员深入现场进行了一系列的工序优化工作。

三、标准工时定额管理的进一步思考

1.强化标准工时定额管理意识

标准工时定额管理对降低产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作为直接涉及一线生产员工经济利益的工作,如果员工存在认识偏差,定额管理工作就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因此,必须要转变全体员工的观念,充分认识标准工时定额管理的重要性。

2.制定相关的工时定额管理制度

制定出科学合理、符合实际的管理制度,明?_各部门各岗位管理职责,确定工作原则、工作流程等事项,为固化工时定额管理经验提供制度支撑。

3.加强定额管理人员队伍建设

目前公司负责定额管理人员队伍建设不能适应管理提升的形势,人员数量不足,专业素质参差不齐。定额管理涉及产品生产制造工艺、数学统计知识、生理学和管理学等诸多知识,同时涉及员工的利益,政策性较强,要求相关岗位员工具备一定的知识结构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因此,建议扩充定额管理人员队伍,多开展标准工时定额管理方面的培训教育,提高队伍岗位素养。

4.实施动态管理,促使管理规范化信息化

动态开展标准工时定额利用分析。标准工时利用分析是工时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其分析结果用于发挥提高生产效率、预控成本的作用。在保证原始记录科学合理的基础上,按照高效原则配置人员组织生产,优化生产组织方式,不断探索改进工艺流程、操作方法和管理方法,达到内部资源的最佳配置。

程序员工作计划篇3

关键词:MVC2;重庆广播电视集团;培训管理系统

中图分类号:TP3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00(2012)010-0096-02

作者简介:王海(1978-),男,硕士,重庆广播电视集团工程师,研究方向为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韩冬旭(1984-),男,重庆广播电视集团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为信息系统技术与开发。

0引言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网络的应用普及,各大企事业单位广泛采用了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的管理方式对本单位的培训工作进行管理。当前,国内企业较少采用规范化的员工培训管理系统,存在培训档案无法统一管理等诸多问题。本文针对重庆广播电视集团培训管理的现状,开发出一个基于MVC2框架的培训管理系统,本系统是基于重庆广播电视集团内网的,B/S模式的,面向全体员工的管理软件。

本系统使用起来效果良好,实现了培训管理工作的网络化、实时化、自动化,同时采用的MVC2框架使得系统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为系统的后一步功能扩展打下了基础。

1关键技术

1.1MVC设计模式

MVC全名是ModelViewController,是模型(Model)、视图(View)、控制器(Controller)的缩写。使用MVC的目的是将M和V的实现代码分离,从而使同一个程序可以使用不同的表现形式。

Model:包括数据、验证规则、数据访问和业务逻辑等应用程序信息。模型对象是实现应用程序数据域逻辑的应用程序部件。通常,模型对象会检索模型状态并将其存储在数据库中。

View:视图是显示应用程序用户界面(UI)的组件。封装了应用程序的表示层,是呈现给使用者看的信息。

Controller:控制器是处理用户交互、使用模型并最终选择要呈现的视图来显示UI的组件。包括控制流逻辑,控制信息流和应用程序的执行。

MVC设计模式具有耦合性低、重用性高、生命周期成本低、部署快、可维护性高、有利软件工程化管理的特点。

环境下的MVC2与三层架构

MVC2强制实施“任务分离”,在任务分离过程中,应用程序被分成离散的松耦合部件,即应用程序的模型、视图和控制器部件,具有支持丰富的路由机制、测试驱动开发和团队应用程序开发等优点,这使MVC应用程序更易于测试和维护和具有可扩展和可插入性。

MVC2实现了应用系统的职能分工。Model层实现系统中的业务逻辑。View层用于与用户的交互,根据用户操作,调用Controller层进行处理,通过ASP来实现。Controller层是Model与View之间沟通的桥梁,它可以分派用户的请求,并选择恰当的视图用于显示,同时,它也可以解释用户的输入,并将它们映射为模型层可执行的操作负责处理用户请求,实现应用程序逻辑,完成所需要的数据处理,并将处理结果返回给View层。

2系统设计与实现

2.1开发环境

本系统利用.NET技术,以C#语言作为开发工具,以VisualStudio2010作为开发平台,采用MVC2框架,以SQLServer2008作为后台数据库,采用了CSS和Javascript作为页面的界面设计工具进行设计,来完成对系统的实现。

2.2系统的结构设计和功能分析

本系统已在集团开始使用,各部门内勤员工通过网络访问登录管理系统,进行培训工作的申报、查询、修改;人力资源中心培训管理人员通过登录管理系统,对单位下属各部门内勤申报的培训相关情况进行审核、修改、,并生成相应的报表;普通员工可以通过集团网络访问培训管理系统,查询自己的培训学习情况,浏览的培训课程信息。

图1为培训管理系统功能结构。培训管理系统分为培训计划管理、培训信息管理、留言管理、系统设置、学时学分查询、密码设置这六大部分。其中的密码设置和新用户注册是MVC2自带的Membership的功能,培训计划管理、培训信息管理是对培训工作开展的业务进行处理,学时学分查询是员工根据自己的姓名和所在的部门,选择相应的时间段对自己学习的学时和学分进行查询。

2.3数据库设计

培训管理系统的数据库表分为两类,第一类是MVC自带的权限管理的Membership数据表,对注册、权限这些进行分类管理和控制;第二类是为处理培训管理的业务流程建立的数据表。本系统主要涉及到的表:

(1)培训计划表。培训计划编号、主办部门、联系人、联系电话、培训主题、培训目的、培训时间、持续天数、培训地点、主讲人、主讲人简历、培训内容、培训范围、是否对外开放、课程类别、课程等级、学时、学分、培训费用小写、培训费用大写、费用明细、部门意见、填报时间、是否审核、备注。

(2)培训信息表。课程编号、主办部门、联系人、联系电话、培训主题、培训日期、培训地点、主讲人、培训内容、填报时间、是否审核、备注。

(3)培训照片表。照片编号、照片名称、照片类型、照片、课程编号。

(4)组织机构表。机构编号、机构名称、上级机构编号。

(5)员工信息表。员工编号、员工姓名、所在一级部门编号、二级部门编号。

(6)选中员工暂存表。课程编号、选中员工编号、员工编号、员工姓名、所在一级部门名称、二级部门名称。

(7)员工培训信息保存表。员工培训编号、员工编号、员工姓名、所在一级部门、二级部门、培训课程编号、培训主题、学时、学分、是否审核。

(8)留言管理表。留言编号、标题、内容、上报部门、填报时间。

2.4系统界面与实现

培训管理系统的各级管理人员具有不同的权限,只有通过系统登录界面以合法身份登录后,才能进入系统主界面选择相应的操作。登录后呈现出系统的主界面,主要作用是根据不同用户的权限,调用其能访问的各个功能模块以及各个功能模块所要进行的操作。主界面把用户所需要的功能模块调出,把必要的参数传递给各个模块。

对于没有登录的用户,可以浏览培训的课程信息和根据自己的姓名、所在部门查询学习情况;部门管理员登录以后,可以修改个人密码,可以申报培训计划、已开展的培训课程、参训员工申报等。人事部门登录后,进行员工管理、课程管理等工作。

下面通过培训计划申报模块来举例说明系统具体的实现。

2.4.1模型实现

模型封装了应用程序的状态、实现应用程序的功能、应用程序的属性,响应状态查询,提供了访问显示数据的操作。

在Model层里面定义了DepPlanModel实体类,定义了PlanNo、FirDepContactPerson、ContactTelephone等属性,通过对数据库的访问,实现培训计划的Select、Insert、Update、Delete操作。

2.4.2控制器实现

控制器是通过接受来自视图上用户的输入并调用模型和视图去完成用户的需求。在控制器定义了培训计划申报的行为。

在Controllers目录下创建DepTrainUploadCotroller.cs负责处理所有培训工作的控制处理。通过publicActionResultUploadDepPlan()创建培训计划申报的控制器,接收来自视图UploadDepPlan用户的请求,然后调用模型来处理用户的请求并返回数据,通过视图UploadDepPlan响应给用户。

2.4.3视图实现

视图提供了用户交互的界面,发送用户的需求给控制器。

培训计划申报通过控制器创建视图,自动生成位于在Views文件夹下DepTrainUpload文件夹下的UploadDepPlan.aspx页面,是培训计划申报功能的View层展现,管理员录入相应的数据,完成培训计划申报。

图2为培训计划申报的界面,使用CSS和Javascript进行页面的辅助设计。

参考文献:

[1]程鸿芳.基于MVC模式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

[2]吴乃鑫.基于.Net技术的三层架构教工培训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7).

程序员工作计划篇4

关键字:企业;施工;进度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1 进度控制的主要工作内容

其工作内容主要有:(1)编制施工阶段进度控制工作细则,如编制施工进度控制目标分解图;施工进度控制的主要工作内容和深度;进度控制人员的具体分工;与进度控制有关各项工作的时间安排及工作流程;进度控制的方法;进度控制的具体措施等。(2)编制或审核施工进度计划。(3)按年、季、月编制工程综合计划。(4)下达工程开工令。(5)协助承包单位实施进度计划。(6)监督施工进度计划的施实。(7)组织现场协调会。(8)签发工程进度款支付凭证。(9)督促承包单位整理技术资料。(10)审批竣工申请报告、协助组织竣工验收等。

2 进度控制管理体系

2.1 人员架构

所有相关单位,包括业主、设计、监理、施工各级承包单位,必须设立明确的进度管理架构,设置专职计划员。计划员需具备一定生产安排经验,了解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等技术文件,能对施工进度动向提前做出预测。

2.2 贯彻途径

2.2.1 完善例会制度

每周至少召开1次有各单位负责人参加的生产调度例会;各施工单位每周至少召开1次本单位的生产调度例会;必要时召开有关进度问题的专题会议。

2.2.2 建立沟通渠道

各单位生产负责人工作时间临时外出须通知其他相关成员,并做出相应安排;各单位相互通告进度管理体系架构,建立工程进度管理体系成员联系表;各相关单位之间建立纵向、横向联系。各级生产负责人、计划员之间及时进行指导、反馈、预警等工作交流。

2.3 进度控制工作流程

2.3.1 总体控制

(1)此计划为项目指出最终进度目标,为各主要分部、分项工程指出明确的开工、完工时间,并反映各分部、分项工程相互间的制约关系,以及各分部、分项工程的关键路线。

(2)总控制进度计划中各分部、分项工程的工期制订,原则上一是要满足现场施工的实际需要,二是要符合各项已签合同的工期规定。

(3)甲方牵头制订总控制进度计划,经各专业负责人和总包、分包共同参与意见后确定。

(4)总控制进度计划确定后,便成为项目施工的纲领性文件,各方要严格执行,不轻易调改。

(5)合同中应规定建设各方必须遵守总控制进度计划,任何一方符合或违反工期规定,在合同中均应规定有明确的奖惩措施。

2.3.2 阶段控制

阶段控制是为了保证一级计划的有效落实,故有针对性地对具体某一阶段、某一专业承包公司的生产任务做出安排原则上必须符合总控制进度计划的工期要求,如出现不一致情况,需经甲方认可,或修改后再报。各专业承包公司在正式施工前必须上报该公司的生产计划,并上报监理、甲方审核。甲方在必要时将下发阶段性工期计划或分部工程计划,相关施工单位务必严格执行。

2.3.3 周计划

(1)周计划是进一步细化到日常的施工安排中,是最基本的操作性计划,应具备针对性、操作性、及时性和可控性。周计划最主要的是切合现场实际需要,有灵活性、全面性和可操作性等优点。

(2)各分包单位须制定周计划上报总包;总包须制定周计划(可附上分包计划)上报甲方、监理;甲方、监理须对总包周计划进行批复,审批后由总包制定的周计划作为最终依据,下发各分包统一执行。

2.3.4 编制项目进度计划

首先列出实现项目目标的所有步骤。从最大块的工作开始进行细化,然后将每块工作分配到各项任务中,最后收集并输人工期的估计值。在创建了任务列表并按大纲的形式将其组织起来之后,即可决定这些任务之间的相互关系。

2.3.5 项目进度计划的检查与评价

在项目实施中,由于受到各种干扰,经常出现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不一致的现象。通常采用跟踪检查进度计划执行情况的方法,发现问题后,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通过项目经理部的管理施工进度月报了解施工进度及存在的问题。由负责计划的工程师检查了解进度计划执行情况,参加现场会议,同时协调与有关方面的进度关系。当工程进度出现偏差时,通过时标网络计划分析偏差是否影响到后续工作和总工期,除采取各种手段解决进度滞后问题,一般还要调整工作顺序、改变某些工作的逻辑关系、缩短某些工作时间,用工期优化的方法调整原计划。

3 施工进度的控制措施

3.1 动态管理

工程进度控制是一个动态的管理过程。进度控制的目标与投资控制、质量控制的目标是对立统一的,一般说来,进度慢就要增加投资,进度快可能影响质量,但如果质量控制严格而避免了返工,又会加快进度。进度、质量与投资目标是一个系统,工程管理就是要解决好三者的矛盾,既要进度快,又要投资省,还要质量好。

3.2 控制施工环境与施工工序

在项目施工中,影响工程质量的环境因素很多,有工程技术环境,如工程地质、水文、气象等;工程管理环境,如质量保证体系、质量管理制度;劳动环境,如劳动组合、作业场所、工作面等。因此,根据工程项目的特点和具体条件,应对影响质量的环境因素,采取有效的措施严加控制,尤其是施工现场,应建立文明施工和文明生产的环境,保持材料工件堆放有序,道路畅通,为确保质量和安全创造良好的条件。施工工序是形成施工质量的必要因素,为了把工程质量从事后检查转向事前控制,达到“以预防为主”的目的,必须加强对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为了更有效地做好事前质量控制,一是要严格遵守工艺流程,工艺流程是进行施工操作的依据和法规,是确保工序质量的前提,任何操作人员都应严格执行。二是控制工序活动条件的质量,主要活动条件有施工操作者、材料、施工机械、施工方法和施工环境。只有将它们有效地控制起来,使它们处于被控状态,才能保证每道工序质量正常、稳定。三是及时检查工序活动效果。工序活动效果是评价质量是否符合标准的尺度,因此必须加强质量检验工作,对质量状况进行综合统计与分析,及时掌握质量动态,自始至终使工序活动效果的质量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四是设置质量控制点,以便在一定时期内、一定条件下进行强化管理,使工序始终处于良好的受控状态。

参考文献

[1]GB/T50326-2001.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S].

程序员工作计划篇5

关键字:企业;施工;进度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1 进度控制的主要工作内容

其工作内容主要有:(1)编制施工阶段进度控制工作细则,如编制施工进度控制目标分解图;施工进度控制的主要工作内容和深度;进度控制人员的具体分工;与进度控制有关各项工作的时间安排及工作流程;进度控制的方法;进度控制的具体措施等。(2)编制或审核施工进度计划。(3)按年、季、月编制工程综合计划。(4)下达工程开工令。(5)协助承包单位实施进度计划。(6)监督施工进度计划的施实。(7)组织现场协调会。(8)签发工程进度款支付凭证。(9)督促承包单位整理技术资料。(10)审批竣工申请报告、协助组织竣工验收等。

2 进度控制管理体系

2.1 人员架构

所有相关单位,包括业主、设计、监理、施工各级承包单位,必须设立明确的进度管理架构,设置专职计划员。计划员需具备一定生产安排经验,了解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等技术文件,能对施工进度动向提前做出预测。

2.2 贯彻途径

2.2.1 完善例会制度

每周至少召开1次有各单位负责人参加的生产调度例会;各施工单位每周至少召开1次本单位的生产调度例会;必要时召开有关进度问题的专题会议。

2.2.2 建立沟通渠道

各单位生产负责人工作时间临时外出须通知其他相关成员,并做出相应安排;各单位相互通告进度管理体系架构,建立工程进度管理体系成员联系表;各相关单位之间建立纵向、横向联系。各级生产负责人、计划员之间及时进行指导、反馈、预警等工作交流。

2.3 进度控制工作流程

2.3.1 总体控制

(1)此计划为项目指出最终进度目标,为各主要分部、分项工程指出明确的开工、完工时间,并反映各分部、分项工程相互间的制约关系,以及各分部、分项工程的关键路线。

(2)总控制进度计划中各分部、分项工程的工期制订,原则上一是要满足现场施工的实际需要,二是要符合各项已签合同的工期规定。

(3)甲方牵头制订总控制进度计划,经各专业负责人和总包、分包共同参与意见后确定。

(4)总控制进度计划确定后,便成为项目施工的纲领性文件,各方要严格执行,不轻易调改。

(5)合同中应规定建设各方必须遵守总控制进度计划,任何一方符合或违反工期规定,在合同中均应规定有明确的奖惩措施。

2.3.2 阶段控制

阶段控制是为了保证一级计划的有效落实,故有针对性地对具体某一阶段、某一专业承包公司的生产任务做出安排原则上必须符合总控制进度计划的工期要求,如出现不一致情况,需经甲方认可,或修改后再报。各专业承包公司在正式施工前必须上报该公司的生产计划,并上报监理、甲方审核。甲方在必要时将下发阶段性工期计划或分部工程计划,相关施工单位务必严格执行。

2.3.3 周计划

(1)周计划是进一步细化到日常的施工安排中,是最基本的操作性计划,应具备针对性、操作性、及时性和可控性。周计划最主要的是切合现场实际需要,有灵活性、全面性和可操作性等优点。

(2)各分包单位须制定周计划上报总包;总包须制定周计划(可附上分包计划)上报甲方、监理;甲方、监理须对总包周计划进行批复,审批后由总包制定的周计划作为最终依据,下发各分包统一执行。

2.3.4 编制项目进度计划

首先列出实现项目目标的所有步骤。从最大块的工作开始进行细化,然后将每块工作分配到各项任务中,最后收集并输人工期的估计值。在创建了任务列表并按大纲的形式将其组织起来之后,即可决定这些任务之间的相互关系。

2.3.5 项目进度计划的检查与评价

在项目实施中,由于受到各种干扰,经常出现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不一致的现象。通常采用跟踪检查进度计划执行情况的方法,发现问题后,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通过项目经理部的管理施工进度月报了解施工进度

存在的问题。由负责计划的工程师检查了解进度计划执行情况,参加现场会议,同时协调与有关方面的进度关系。当工程进度出现偏差时,通过时标网络计划分析偏差是否影响到后续工作和总工期,除采取各种手段解决进度滞后问题,一般还要调整工作顺序、改变某些工作的逻辑关系、缩短某些工作时间,用工期优化的方法调整原计划。

3 施工进度的控制措施

3.1 动态管理

工程进度控制是一个动态的管理过程。进度控制的目标与投资控制、质量控制的目标是对立统一的,一般说来,进度慢就要增加投资,进度快可能影响质量,但如果质量控制严格而避免了返工,又会加快进度。进度、质量与投资目标是一个系统,工程管理就是要解决好三者的矛盾,既要进度快,又要投资省,还要质量好。

3.2 控制施工环境与施工工序

在项目施工中,影响工程质量的环境因素很多,有工程技术环境,如工程地质、水文、气象等;工程管理环境,如质量保证体系、质量管理制度;劳动环境,如劳动组合、作业场所、工作面等。因此,根据工程项目的特点和具体条件,应对影响质量的环境因素,采取有效的措施严加控制,尤其是施工现场,应建立文明施工和文明生产的环境,保持材料工件堆放有序,道路畅通,为确保质量和安全创造良好的条件。施工工序是形成施工质量的必要因素,为了把工程质量从事后检查转向事前控制,达到“以预防为主”的目的,必须加强对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为了更有效地做好事前质量控制,一是要严格遵守工艺流程,工艺流程是进行施工操作的依据和法规,是确保工序质量的前提,任何操作人员都应严格执行。二是控制工序活动条件的质量,主要活动条件有施工操作者、材料、施工机械、施工方法和施工环境。只有将它们有效地控制起来,使它们处于被控状态,才能保证每道工序质量正常、稳定。三是及时检查工序活动效果。工序活动效果是评价质量是否符合标准的尺度,因此必须加强质量检验工作,对质量状况进行综合统计与分析,及时掌握质量动态,自始至终使工序活动效果的质量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四是设置质量控制点,以便在一定时期内、一定条件下进行强化管理,使工序始终处于良好的受控状态。

参考文献

[1]gb/t50326-2001.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s].

程序员工作计划篇6

急功近利的社会、市场行为的干预,规划成果的贯彻力度不够,造成大量的社会资源浪费,同时影响工程功能发挥。

1.2 水利设计的标准化与程序化工作进展缓慢

水利工程设计由于受工情、水情、地质、地形、业主要求等众多因素的影响,设计成果千变万化,客观上存在标准设计难以统一,程序受限制条件过多,难以推广的现象,现阶段设计工作中可采用的程序和标准图集较少,大大影响了设计效率,浪费设计资源,影响工程的实施进度。

1.3 适应市场化发展的程度不高

水利设计工作因受专业的限制,设计人员存在对工程施工的了解不足的客观事实,而工程施工方案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工程造价,由于工程设计中无法通过细致深化的比选施工方案来遴选好的设计方案,设计产品的性价比受到一定的影响,易造成工程的投资浪费。同时部分设计人员的服务质量较差,对业主的要求有时缺乏理解,如何在规范、规程的允许范围之内更好的为业主服务的意识不够,在与业主发生意见分歧时,往往以规程、规范、上级文件等生硬的条文解答应付业主,找不到设计与业主要求共同的切入点,从而影响工程的设计服务质量,适应市场化发展的程度不高。

1.4 设计工作中的一些态度问题

设计工作随着各阶段设计的不断深入,并不只意味着结构图、工程量和工程费用计算的逐步细化和分解,还应包括作为设计依据的基础资料必须逐步补充完善,设计方案的比较也需进一步深入论证。但在工程设计中实际情况更多的是,下一设计阶段直接搬用上一设计阶段的基础资料,并未进一步的补充完善和修改工作,设计方案也未作进一步深入论证,而直接延用上一设计阶段的成果结论。而另一方面,由于水利工程设计周期一般较长,设计周期内的水情与工情变化较多,上阶段收集的基础资料可能因此变化而变得不切实际,直接引用就有可能严重影响设计质量和工程功能。

2 解决水利工程设计存在问题的几点想法和建议

2.1 加大水利规划力度,完善水利规划范围,夯实水利设计基础

规划是设计的基础,水利规划工作由于其专业性,是一项长期而繁琐的工作,大量的基础资料的收集、分析、论证为工程设计提供科学、合理、准确的依据。如何加大水利规划力度,完善水利规划范围,夯实水利设计基础,建议从以下“五上”方面着手:

(1)思想上重视。各级政府和水利主管部门要从根本上认识水利规划工作对水利工作的重要性,意识到一切水利工作的源头要从规划抓起,从而在思想上予以高度重视,把水利规划工作的安排放在水利工作的头等大事来对待,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与制度保障水利规划工作的顺利开展。

(2)制度上完善。建议将一些大的区域水利规划交到相关政府或水利主管部门,通过专家论证与认定后,上交政府审议通过,成为在一定范围具有法定约束的纲领性规划,让一切设计均依据于规划,从而在制度上保障规划的实施的合法性与严肃性。

(3)资金上保障。由于规划工作的自身特点,短时间内不能产生社会和经济效益,而规划工作的进行,诸如大量基础资料的收集、分析、规划思路的反复论证、确定等等都需要大量人力资源与财力,政府与水利主管部门应专门设有充足的专项规划资金,从物质方面给规划工作保驾护航。

(4)人才上培养。由于规划专业的长期性,一个较为熟练的水利规划人员的培养至少要有5~10年的时间,政府主管部门和设计单位应重视对规划人员的收益,长期组成有一定层次的规划人员梯队,保障规划工作的顺利进行。

2.2 大力推动水利设计行业的标准化与程序化设计进程

现阶段水利工程设计软件和标准图集屈指可数,与相邻专业(诸如建筑、市政、交通等)相比,设计进度缓慢、周期长,严重影响工程的实施进度。大力推动水利设计行业的标准化与程序化设计的进程,对提高设计效率、节约社会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建议从以下几点开展这项工作:

(1)设计单位与高校或科研部门的联合。通过工程设计实例与高校或科研部门挂钩,理论联系实际,使高校或科研单位研发的一些计算程序能与工程设计很好的衔接和认定,进而在设计行业进行推广。

(2)调动设计人员的能动性,结合自身工作,参与一些小的设计程序的开发。设计人员是设计工作的主力军,对设计工作存在的一些问题有着更为深刻的认识与理解,随着计算机业的快速发展,一些设计人员除了掌握专业知识,也能熟练编写一些计算程序,设计单位应从政策上肯定、扶持、调动其优势,动手开发一些小的设计程序。

2.3 推广实施工程设计招投标制,提高设计质量和服务质量,更好的适应市场化发展

实行工程设计招投标制,目的就是要引进竞争机制,使设计单位具有危机意识,充分调动设计单位精心设计、优化设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督促设计单位提高设计质量和服务质量,更好的服务于业主,适应市场化发展。现阶段已有部分水利工程在设计工作中试点,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 结束语

程序员工作计划篇7

1.1施工项目进度控制的内容和职责。

将施工进度计划报业主审批后,工程项目实施单位应严格按照进度计划执行项目,把进度计划细化,编制出月或旬作业计划和施工任务书,安排落实到班组,布置到位,调配好人力、物资和资金。同时在施工过程中及时检查、记录和发现影响进度的问题,并采取适当的技术和组织措施,做好协调工作,实现动态的平衡,保证工程项目的施工严格按照进度完成。二是网络图计划检查。进度计划的调整、施工进度计划的控制和其他管理活动一样,是一种周期性的循环,人们称之为四阶段循环:即编制进度计划、执行进度计划、检查计划执行的情况,最后是采取措施纠正和调整偏差,然后再进入下一个循环。在进度控制中,一般是利用网络计划的方法对进度计划的执行进行纠偏调整,较为有效的一种方法是采用“工期成本”优化原理,也就是当发现施工进度滞后于计划时,要充分考虑赶工成本和工期压缩可能性后,有计划地逐次压缩工费到最低的重要工序,最终达到既赶上工期又控制费用的目的。

1.2施工项目进度控制方法。

施工项目进度控制方法主要是规划、控制和协调。规划是指确定施工项目总进度控制目标和分进度控制目标,并编制出进度计划。控制是指在施工项目实施的全过程中,进行施工实际进度与施工计划进度的比较,出现偏差及时采取措施调整。协调是指协调与施工进度有关的单位、部门和工作队组之间的进度关系。

2质量控制

在工程项目的建设中,要做到质量第一,确实搞好质量的管理和控制,我们应该根据“人员、设备、物料、工艺、环境”五大要素的管理理论和对工程施工全过程进行一般性的分析,建立起系统的质量管理体系及标准。同时配备专业的质量控制人员按质量管理体系和标准的要求对整个生产过程进行监督和控制。同时要实行竞争机制,激励机制和奖惩机制,这样才能达到保证工程质量的目的。项目质量控制在实施过程中要做好下面几个环节的工作:

2.1对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对建筑材料的质量控制应严格采用“三把关,四检验”的制度,即材料供应人员把关,技术质量检验人员把关,操作使用人员把关;检验规格,检验品种,检验质量,检验数量。

2.2选择技术水平熟练的操作工人。

工程项目的特点是手工操作的比重占据工程项目过程的比例较大。目前我国的操作工人的水平相差太远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整个行业的工程质量水平的提高。熟练的操作工人,不仅效率高,还能很自觉的按技术标准要求,减少操作失误。能保证按限定方案完成工作任务。2.3施工工艺的质量控制。施工工艺就是施工的技术标准,加强对一线管理人员的培训及对操作工人的技术交底至关重要。由于工艺的执行水平直接影响质量的高低,因此严格执行限定的工艺标准,加强检验是至关重要的。

2.4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

施工工序质量控制的目的就是要发现偏差和分析影响工序质量的制约因素,并消除制约因素,使工序质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以确保每道工序的质量。对于施工工序的控制有时并不太受重视。特别是有时候抢工期时,多种专业同在一个工作面的施工时,不能因为工期而破坏应该有的合理的工作程序。另外良好的工序控制对于成品保护至关重要。

2.5使用可靠的机械设备。

可靠的机械设备是保证施工质量和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措施之一。好机械好设备,可以保证在使用期间的可靠性,减少损坏的机率,节约了返修所耽误的时间。

3进度控制和质量控制在施工中的作用

建设工程是在动态条件下实施的,进度控制也就必须是一个动态的管理过程。进度控制的过程是在确保进度目标的前提下,在项目进展的过程中不断调整进度计划的过程。进度控制有利于尽快发挥投资效益、有利于维持良好的经济秩序、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质量控制不仅关系到建设工程的适用性和建设项目的投资效益,同时也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对建设工程质量实施有效控制,保证达到预期目标,是建设工程进行项目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所以,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是工程建设项目质量控制的重点。工程建设必须对工程建设项目质量形成的全过程各个阶段中的各环节影响工程质量的主导因素进行有效地控制,预防、减少或消除质量缺陷,才能满足使用单位对整个建设工程质量的要求,才能增加施工单位的经济效益。从以上论述,可以看出单方面的追求工期会产生质量问题,会造成返工,会降低施工企业经济效益,影响到建设单位投资效益的尽快发挥。而为了保证施工质量,偏面的精做细干又会使工期延后,成本增加。所以只有认真地做出一个好的施工组织设计,好的施工方案,把工程进度控制和工程质量控制的任务落到实处,才能在一个合理的工期内完成一个合格的建筑产品。

程序员工作计划篇8

1.关于电力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环节的优化

(1)为了促进电力工程施工组织的内部相关环节的优化,我们要进行施工组织设计原则的深化,确保其施工工序的有效安全,进行相关基础建设原则的遵守,确保其施工顺序的合理安全,积极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通过电力工程内部系统的各个环节的优化,实现其投产能力的提升。电力工程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对其自身运作规律的遵守,离不开对其施工顺序的有效遵守,对其施工程序的有效推动,这是有利本文由收集整理于电力工程施工环节的优化。在电力工程施工组织过程中,我们要进行施工现象的平面布置的规范化,确保其施工组织设计环节的优化,以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通过对施工现场的良好的布置,确保其施工空间的有效应用,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确保工程数量的优化,实现其与文明施工、环保施工、安全施工等管理观念的有效统一,确保其场地利用率的提升。

我们也要进行网络计划技术的规范,确保其流水作业环节的稳定运行,通过对科学性的组织管理模式的应用,实现其施工组织的工作效率的提升,确保其组织系统的内部各个环节的协调运行。在电气工程的运作过程中,我们要进行流水作业环节及其网络计划计划环节的管理系统的优化,以确保其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满足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们要进行施工过程的流水作业的相关环节的分工,确保其生产的均衡性、节奏性的保证,实现对整体环节的有效控制。在网络计划技术环节中,我们要 实现工艺顺序的有效规划,确保其对揭示及时差的应用,对相关线路工序进行规范。

(2)我们也要保障其技术经济,确保其经济合理性,通过低工厂化施工程度的提升,确保其施工场地的作业量的降低,保障基地功能的有效发挥,促进施工人员的数量的精简。对于不同的工程项目,我们要进行不同的施工方法的应用,确保其施工技术的有效应用,以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在工作过程中,由于相关材料的不同应用,相关设备机具的不同应用,其工程效果是不一样的。

我们要进行先进的技术管理模式的应用,确保其施工技术的更新,其管理方法模式的先进性,保障其劳动生产率的提升,实现对其技术环节的更新,确保其工程质量的提升,以提高其施工速度,进行工程成本的有效降低。因此我们要进行国外先进施工技术的应用,对其先进的管理理念进行有效的吸收,并将其应用于实际工作场景中,实现对施工方法及其管理经济的有效借鉴,以保证我国施工技术系统的完善,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

2.电力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过程中的弊端

(1)在实际作业工程中,影响电力工程安全施工的因素是很多的,其中比较重要的是施工组织设计的管理体系的缺乏,不能实现对编制人员结构的有效优化。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一些电力工程管理者进行人员编制的固定化的应用,对其相关人员的固定化的应用,不能确保相关资源的有效利用,难以保证固定人员的有效编制,就不利于电力工程施工组织的稳定运行,从而导致一系列的质量安全问题,不利于工程安全质量的提升。在现场施工过程中,也不能保证其相关技术人员有效应用,一些具备高技术、高施工经验的技术人员、生产操作人员不能得到有效的应用,不能保证其施工组织的内部相关环节的优化,不利于施工组织的有效设计,从而不利于对先进管理经验极其施工技术的有效推广。

在施工过程中,流程重复率问题也是影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重要因素。在作业过程中,不能实现对施工作业特点的具体把握,导致其专业工程的不和谐运行,不能确保其工程项目总目标的实现,不能实现对相关编制人员的有效应用,出现了一系列的重复工作环节,影响了工程的质量效率的提升。

(2)其具体的施工工艺也出现脱离具体施工模式的情况,不能实现对组织电力建设施工单位稳定运行。在实际施工组织设计过程中,经常出现实施环节和设计环节的相脱离,不能实现对施工组织的有效深化应用。在实际施工组织设计过程中的编制,是一种技术部门的相关人员的整体工序的有效的配合。如果不能保证这一环节的运作,其就不能实现人员应用结构的平衡性,也就不能促进其实际工作过程的完善,从而出现了一系列的施工组织设计和实施环节的相剥离性。施工网络进度计划有待进一步完善,施工网络进度计划是电力工程建设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施工组织方法。对于一个已经确定建设的电力工程项目来说,一个行之有效的施工网络进度计划,是工程建设成功的开始。但是目前有些电力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没有实际意义上的优化这些指标,而只是进行简单的罗列和计算,以各项工作的逻辑关系为依据来进行施工网络进度计划的编制。

3.关于电力施工组织设计优化方案的设计

为了促进电力施工组织设计环节的优化,我们要确保对其先进经验的汲取。在工作工程中,相关施工组织设计者要实现对工程的具体运作情况及其特点的有效把握,确保对相关施工经验的有效推广、学习,实现该人员系统的内部相关管理意识的提升。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我们要进行新型的施工技术工艺的推广,确保其工程的质量效率的提升,以实现其整体成本的降低,确保其工程的综合效益的提升。这对施工组织人员的自身的工作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保证电力施工组织的优化,要确保其对编制人员的相关任务的合理安排。实现对设计部工作人员的相关施工管理观念的更新,确保其施工工艺水平的提升,以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有利于现场施工工作的稳定运行。工期计划中确定关键路径。网络计划图在施工组织设计过程中绘制出来,能够有效的优化编制方法。网络计划图就是按照各项工作的先后顺序和逻辑关系利用节点和箭线进行表示,网络图中包括各工序的逻辑关系以及各工作的持续时间等信息。以网络计划图来对网络计划中的地位进行计算分析,从中找到关键线路,并且以既定的目标网络计划为依据进行不断完善,以选择最优方案,并在计划执行过程中进行有效的控制和调整,保证以较小的消耗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我们也要确保应用信息技术的有效推广,确保其相关软件的有效推广,以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促进其使用价值的呈现,满足实际工作的要求。电力施工企业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应充分应用信息技术,以便积累施工经验,通过各技术模块的优化组织和计算机软件的应用,减少编制者的工作量,提高编制质量和编制效率。

4.结语

上一篇:技术员工作计划范文 下一篇:收银工作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