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药师工作总结范文

时间:2023-10-25 08:14:04

初级药师工作总结

初级药师工作总结篇1

1药学查房开展方式

药学查房开展单位为地级市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参加对象为本市二级以上医院临床药师,总计16家医院55名临床药师。药学查房活动分3组展开,由本院3名卫计委带教临床药师(抗感染、内分泌、心内),在所在病区挑选2~3个合适病例开展药学查房;邀请3位外院专家现场点评,本市其他二级以上医院临床药师现场参观学习。

2药学查房流程

2.1了解病情

要求临床药师查房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事先掌握患者病情,熟悉患者基本情况,包括患者相关化验结果,如血常规、肝肾功能、血电解质等情况。

2.2审核医嘱

要求药学查房前先查看患者病历和医嘱,把患者的用药情况和需要进行药学服务的问题尽可能详细地记录下来,为药学查房做好准备。同时分析用药合理性,对用药不合理处提出药物治疗的意见或建议。

2.3床旁查房

要求本次查房患者均为住院过程中的患者,对于这类患者,药学查房重点围绕用药进行,临床药师向患者解释药物治疗方案,通过与患者交流,应能够追踪、监护患者药物治疗过程,了解患者用法用量是否正确,是否按时用药,药物治疗前后变化,是否有不适情况出现。并在查房中回答患者用药问题,进行用药教育,指导患者正确使用治疗药物。

2.4问题反馈

要求根据床旁和患者交流情况,将所发现药学相关问题与医师护士进行沟通。

2.5讨论总结

要求上级医院药学专家点评互动,总结药学查房情况,纠正不足,提出指导性意见(见图1)。

3药学查房具体内容

3.1医嘱审核

药学查房的目的是和患者进行正确的用药教育,因此医嘱合理是前提。而其中重点是主要药物治疗的合理性分析,应做到有理有据,根据专业书籍、相关指南或者询证依据来评判;合理性分析包括是否符合适应证、用法用量是否正确、静脉滴注药物使用顺序、药物相互作用等。

3.2查房内容

初次查房和再次查房内容不同,对于初次查房,重点是对患者进行入院药学评估,了解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再次查房时,查房中临床药师观察和询问患者用药后的反应、是否有不适情况出现,是否按要求用药,特殊患者还需要关注其饮食、饮水量、尿量改变等。并且在查房中回答患者的用药问题,进行用药教育。

3.3讨论总结

药学查房过程中如果发现医师有用药问题,应避免在患者面前直接表达出来,可以在药学查房后及时与医师反馈沟通,避免医疗纠纷。药学查房后,应将查房过程中发现的药品问题整理总结,提出药物治疗方案评价,建立药学监护计划或者药历。

3.4临床药师专家点评意见

(1)查房对象的选择:对于不同形式查房,选择对象有所不同。一般来说,临床药师日常工作的查房对象应是所在医疗组所有患者,而对于教学查房、集体查房,应选择能代表病种特征的病例或者特殊病情患者。(2)开始语和结束语:药学查房需要有明确的开始语和结束语:查房前先进行自我介绍,让患者知道交谈的对象及目的,以方便和患者沟通。查房结束时需要有合适的结束语。(3)查房内容:药学查房应能突出药学查房的重点和特色,不能类似医师的查房,强调诊断和病理生理的过程较多,而药师重点特色不明显。用药教育要有针对性,应结合患者情况、根据患者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用药教育,不能漫无目的把所有药物有关的知识都和患者讲解,不能生搬硬套地“背病历、背说明书、背指南”。(4)用语确凿、简洁明了:药师对患者用药教育的目标是让患者指导用药目的,应该尽量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尽量一句话可以解释药物,让患者易于明白和接受。当然也要根据患者文化程度不同或职业不同而因人而异。不确定的问题可以查询到相关证据后再告诉患者,避免因为一次错误的回答而失去患者的信任,而且错误的用词可能会导致医患矛盾。

4规范化药学查房的意义

4.1加强临床药师与医师、护士和患者之间的交流

临床药师查房过程中会发现一些药物问题,如药物用法用量、不良反应、药物间相互作用等,通过及时与医师和护士沟通,可以建立相互之间的联系,使临床用药更加安全、有效[3]。通过与患者的交流,可以提高患者对药物的认识和用药依从性。而作为临床和药学的纽带,临床药师自己必须有丰富的知识才能解决临床问题,才能在复杂的诊疗过程中游刃有余,从而提出正确的用药建议,得到医护和患者的信任和尊重,这也是有效督促、检查临床药师自我能力提升的途径之一[4]。

4.2提供临床药师之间讨论和学习交流的平台

不同专业临床药师之间知识储备不同,临床思维思路有异,通过规范化查房,可以弥补不同学科药物认识的不足[5],如同不同专科医师会诊,可以更全面更深刻的理和掌握了药物的使用,这也是临床药师提升综合素质的有效方法之一。

4.3规范查房步骤

药学查房是临床药师参与药物治疗工作的重要途径,然而至今国内并未有统一的标准让药师有迹可循。本次规范查房活动规范了我市各级医院今后查房的步骤,探索并总结了具有我市特色的服务患者、临床的药师工作模式。通过我市药师规范化查房模式的尝试,促进了临床药师与医护患之间的交流,加强了临床药师自身工作能力建设,它必将是临床药师执业水平和职业规范的有力推动。做为临床实践工作,药学查房是一个需要不断实践探索、循序渐进的过程。对于此部分技能实践的模式,希望在更多交流中能得到有效的统一与规范。

作者:吴萍 单位:苏州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药剂科

参考文献

[1]牟燕,苏乐群,李宏建.临床药师如何做好药学查房[J].药品评价,2012,9(20):16-17.

[2]王建平,吕宾,沈敏鹤.药学查房模式的探讨[J].医药导报,2013,32(5):694-695.

[3]张秀红,陆一,叶建林.我院临床药师开展药学服务的工作模式与实践[J].中国新药杂志,2012,21(21):2569-2571.

[4]赵玉民,庄鲁疆.基层医院临床药师查房的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6(9):137-138.

初级药师工作总结篇2

一、适用范围

1.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医院、妇幼保健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农村乡镇卫生院等卫生事业单位,包括经费来源主要由财政拨款、部分由财政支持以及经费自理的卫生事业单位,都要实施岗位设置管理。

2.卫生事业单位管理人员(职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工勤技能人员,都要纳入岗位设置管理。

岗位设置管理中涉及卫生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的,按照干部人事管理权限的有关规定执行。

3.使用事业编制的卫生行业学会、协会、基金会等社会团体工作人员,参照《试行办法》、《实施意见》和本指导意见,纳入岗位设置管理。

4.经批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进行管理的卫生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各类企业所属的卫生事业单位和卫生事业单位所属独立核算的企业,以及已经转制为企业的卫生单位,不适用本指导意见。

二、岗位类别设置

5.卫生事业单位岗位分为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三种类别(以下简称三类岗位)。

6.管理岗位指担负领导职责或管理任务的工作岗位。管理岗位的设置要适应增强单位运转效能、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管理水平的需要。

7.专业技术岗位指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具有相应的专业技术水平和能力要求的工作岗位。专业技术岗位的设置要符合卫生工作和人才成长的规律和特点,适应发展社会公益卫生事业与提高专业水平的需要。

根据卫生行业特点,专业技术岗位分卫生专业技术岗位和非卫生专业技术岗位。卫生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的设置,以医、药、护、技等卫生专业技术岗位为主体,并根据工作需要适当设置非卫生专业技术岗位。

8.工勤技能岗位指承担技能操作和维护、后勤保障、服务等职责的工作岗位。工勤技能岗位的设置要适应提高操作维护技能,提升服务水平的要求,满足卫生事业单位业务工作.的实际需要。

工勤技能岗位根据卫生事业单位工作需要,按照国家确定的卫生行业特殊工种、通用工种和普通工种设置。

9.根据卫生事业单位的社会功能、职责任务、工作性质和人员结构特点等因素,综合确定卫生事业单位三类岗位总量的结构比例。

lO.卫生事业单位应保证专业技术岗位占主体,原则上不低于单位岗位总量的80%。卫生专业技术岗位中医、药、护、技各职种应当根据实际工作需要科学设置,并符合有关标准和规定。管理岗位、工勤技能岗位的设置,应保持相对合理的结构比例。

鼓励卫生事业单位后勤服务社会化,已经实现社会化服务的一般性劳务工作,不再设置相应的工勤技能岗位。

三、岗位等级设置

(一)管理岗位等级设置

11.全国事业单位的管理岗位分为10个等级,卫生事业单位管理岗位最高等级为三级职员岗位,共8个等级。卫生事业单位管理岗位的最高等级和结构比例根据卫生事业单位的规格、规模、隶属关系,按照干部人事管理有关规定和权限确定。

12.卫生事业单位现行的厅级正职、厅级副职、处级正职、处级副职、科级正职、科级副职、科员、办事员依次分别对应管理岗位三至十级职员岗位。

13.根据卫生事业单位的规格、规模和隶属关系,按照干部人事管理权限设置卫生事业单位各等级管理岗位的职员数量。

(二)专业技术岗位等级设置

14.专业技术岗位分为13个等级。高级岗位分为7个等级,即一至七级,其中,正高级岗位包括一至四级,副高级岗位包括五至七级;中级岗位分为3个等级,即八至十级;初级岗位分为3个等级,即十一至十三级,其中十三级是士级岗位。

15.卫生事业单位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初级岗位之间,以及高级、中级、初级岗位内部不同等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根据地区经济、卫生事业发展水平以及卫生事业单位的功能、规格、隶属关系和专业技术水平,实行不同的结构比例控制。

根据全国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高级、中级、初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总体控制目标的要求,按照卫生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高级、中级、初级结构比例现状,根据卫生事业发展需要和“*”人才发展规划,合理确定卫生事业单位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初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

三级医院、省级及以上公共卫生机构、医疗保健机构等卫生事业单位高级专业技术岗位的比例适当高于二级医院、地市级公共卫生、医疗保健等机构;二级医院、地市级公共卫生、医疗保健等机构高级专业技术岗位的比例适当高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承担医学教学、科研任务的医疗卫生机构高级专业技术岗位比例

可适当提高。

卫生事业单位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初级不同等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全国总体控制目标:二级、三级、四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为1:3:6;五级、六级、七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为2:4:4;八级、九级、十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为3:4:3;十一级、十二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为5:5。

对规模小、人员少、较分散的基层卫生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设置的结构比例可根据实际情况实行集中调控、集中管理。具体办法由省级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和卫生事业单位主管部门研究制定。

16.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卫生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在总结卫生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按照优化结构、合理配置的要求,制定卫生事业单位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初级岗位结构比例控制的标准和办法。

17.各级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和卫生事业单位主管部门要严格控制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严格控制高级专业技术岗位的总量,卫生事业单位要严格执行核准的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

(三)工勤技能岗位等级设置

18.工勤技能岗位包括技术工岗位和普通工岗位,其中技术工岗位分5个等级。普通工岗位不分等级。

19.工勤技能岗位的最高等级和结构比例按照岗位等级规范、技能水平和工作需要确定。

20.卫生事业单位中的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中级工、初级工,依次分别对应技术工一至五级工勤技能岗位。

21.卫生事业单位工勤技能岗位结构比例,一级、二级、三级岗位的总量占工勤技能岗位总量的比例全国控制目标为25%左右,一级、二级岗位的总量占工勤技能岗位总量的比例全国总体控制目标为5%左右。

22.卫生事业单位工勤技能岗位的一级、二级岗位,主要应在卫生专业技术辅助岗位承担技能操作和维护职责等对技能水平要求较高的领域设置。要严格控制工勤技能一级、二级岗位的总量

(四)特设岗位设置

23.卫生事业单位中的特设岗位是根据卫生事业单位职能,以及因业务发展急需聘用高层次人才等特殊需要,经批准设置的非常设岗位。特设岗位的等级按照规定的程序确定。

特设岗位不受卫生事业单位岗位总量、最高等级和结构比例的限制,在完成工作任务后,应按照管理权限予以核销。

24.卫生事业单位特设岗位的设置须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按程序报设区的市级以上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核准。具体管理办法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实际情况制定。

四、专业技术岗位名称及岗位等级

25.卫生事业单位中,正高级卫生专业技术岗位名称为特级主任医(药、护、技)师岗位、一级主任医(药、护、技)师岗位、二级主任医(药、护、技)师岗位、三级主任医(药、护、技)师岗位,分别对应一至四级专业技术岗位;副高级卫

生专业技术岗位名称为一级副主任医(药、护、技)师岗位、二级副主任医(药、护、技)师岗位、三级副主任医(药、护、技)师岗位,分别对应五至七级专业技术岗位;中级卫生专业技术岗位名称为一级主治(主管)医(药、护、技)师岗位、

二级主治(主管)医(药、护、技)师岗位、三级主治(主管)医(药、护、技)师岗位,分别对应八至十级专业技术岗位;初级专业技术岗位名称为一级医(药、护、技)师岗位、二级医(药、护、技)师岗位和医(药、护、技)士岗位,分

别对应十一至十三级专业技术岗位。

26.其他专业技术岗位名称和对应等级参照相关行业指导意见和标准执行,原则上沿用现专业技术名称。

27.卫生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一级岗位属国家专设的特级岗位。

卫生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一级岗位人员的确定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五、岗位任职基本条件

(一)各类岗位的基本条件

28.卫生事业单位三类岗位的基本条件,主要根据岗位职责任务和任职条件确定。卫生事业单位三类岗位的基本任职条件:

(1)遵守宪法和法律;

(2)具有良好的品行;

(3)具有履行岗位职责所需的专业、能力或技能;

(4)适应岗位要求的身体条件。

(二)管理岗位基本条件

29.职员岗位一般应具有中专以上文化程度,其中六级以上职员岗位,一般应具有大学专科以上文化程度,四级以上职员岗位一般应具有大学本科以上文化程度。

30.各等级职员岗位的基本任职条件:

(1)三级、五级职员岗位,须分别在四级、六级职员岗位上工作两年以上;

(2)四级、六级职员岗位,须分别在五级、七级职员岗位上工作三年以上;

(3)七级、八级职员岗位,须分别在八级、九级职员岗位上工作三年以上。

31.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务院各有关部门以及卫生事业单位在上述基本任职条件的基础上,根据本指导意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本地区、本部门以及本单位职员的具体条件。

(三)专业技术岗位基本条件

32.卫生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的基本任职条件按照现行卫生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的有关规定执行。

33.卫生事业单位中实行职业资格准入控制的专业技术岗位的基本条件,应包括准入控制的要求。,

34.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务院各有关部门以及卫生事业单位在国家规定的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初级岗位基本条件基础上,根据本指导意见,结合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各岗位的知识、技能、责任、风险等因素,制定本地区、本部门以及本单位卫生专业技术岗位的具体条件。

35.卫生事业单位中,卫生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初级岗位内部不同等级岗位的条件,由主管部门和卫生事业单位,按照《试行办法》、《实施意见》和本指导意见,根据综合考虑各岗位的知识、技能、责任、风险等因素综合确定。

36.卫生事业单位中非卫生专业技术岗位的条件,按现行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有关规定和其相应的行业指导意见执行。

(四)工勤技能岗位的基本条件

37.一级、二级工勤技能岗位,须在本工种下一级岗位工作满5年,并分别通过高级技师、技师技术等级考评。

38.三级、四级工勤技能岗位,须在本工种下一级岗位工作满5年,并分别通过高级工、中级工技术等级考核。

39.学徒(培训生)学习期满和工人见习、试用期满,通过初级工技术等级考核后,可确定为五级工勤技能岗位。

六、岗位设置的审核

40.卫生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实行核准制度,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和管理权限进行审核。

41.卫生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工作按以下程序进行:

(1)制定岗位设置方案,填写岗位设置审核表;

(2)按程序报主管部门审核、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核准;(3)在核准的岗位总量、结构比例和最高等级限额内,制定岗位设置实施方案;

(4)广泛听取职工对岗位设置实施方案的意见;

(5)岗位设置实施方案由单位负责人员集体讨论通过;

(6)组织实施。

42.国务院有关部门所属卫生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方案报主管部门审核汇总后,报人事部备案。

43.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部门所属卫生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方案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报本地区人事厅(局)核准。

44.地(市)政府部门所属卫生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方案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报本地(市)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核准。

45.县(县级市、区)政府部门所属卫生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方案经主管部门、县(市)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审核汇总后,报地区或设区的市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核准。

46.卫生事业单位岗位总量、结构比例应保持相对稳定,并实行动态管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岗位设置方案可按照第42条、第43条、第44条、第45条的权限申请变更:

(1)卫生事业单位出现分立、合并,须对本单位的岗位进行重新设置的;

(2)根据上级或同级机构编制部门的正式文件,增减机构编制的;

(3)按照业务发展和实际情况,为完成工作任务确需变更岗位设置的。’

47.经核准的岗位设置方案是聘用人员、确定岗位等级、调整岗位以及核定工资的依据。

七、岗位聘用

48.卫生事业单位按照《试行办法》、《实施意见》和本指导意见以及核准的岗位设置方案,根据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的原则,确定具体的工作岗位,明确岗位等级,聘用工作人员,签订聘用合同。

49.卫生事业单位聘用人员,应在岗位有空缺的条件下,按照公开招聘、竞聘上岗的有关规定择优聘用。

卫生事业单位应分别按照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勤技能岗位的职责任务和任职条件,在核定的结构比例内聘用人员,聘用条件不得低于国家规定的基本条件。

50.对设置的岗位结构比例实行集中调控、集中管理的卫生事业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实行人员集中聘用。

51.根据卫生人才的特点,对确属技术拔尖、成绩显著、贡献突出、岗位急需且符合破格条件的特殊人才,经上一级主管部门批准,可以按照有关规定破格聘用。

52.卫生事业单位新参加工作人员见习、试用期满后,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按照岗位条件要求确定岗位等级;工勤技能人员通过初级工技术等级岗位考核后,可确定为五级工勤技能岗位。

53.尚未实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的卫生事业单位,应按照《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人事部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意见的通知》、《中组部、人事部、卫生部关于深化卫生行业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试行办法》、《实施意见》和本指导意见的精神,抓紧进行岗位设置,实行聘用制度,

组织岗位聘用。

已经实行聘用制度,签订聘用合同的卫生事业单位,可以根据《试行办法》、《实施意见》和本指导意见的要求,按照核准的岗位设置方案,对本单位现有人员确定不同等级的岗位,并变更合同的相应内容。

54.各级政府人事、卫生行政部门和卫生事业单位要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使卫生事业单位现有在册的正式工作人员,按照现聘职务或岗位进入相应等级的岗位。

各地区、各部门和卫生事业单位必须严格把握政策,不得违反规定突破现有的职务数额,不得突击聘用人员,不得突击聘用职务。要采取措施严格限制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初级岗位中的高等级岗位的设置。

55.卫生事业单位聘用人员原则上不得同时在两类岗位上任职。根据卫生事业单位的工作特点,确需兼任的,须按人事管理权限审批。

56.卫生事业单位首次进行岗位设置和岗位聘用,岗位结构比例不得突破现有人员的结构比例。现有人员的结构比例已经超过核准的结构比例的,应通过自然减员、调出、低聘或解聘的办法,逐步达到规定的结构比例。尚未达到核准的结构比例的,要严格控制岗位聘用数量,根据卫生事业发展要求和人员队伍状况

等情况逐年逐步到位。

八、组织实施

57.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是卫生事业单位人事制度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前提和重要基础,是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各级政府人事、卫生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实施,要及时研究解决组织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确保卫生事业单位的稳定和持续发展。

58.岗位设置工作涉及面广,关系到广大卫生工作者的切身利益。各级卫生事业单位要提高认识,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认真细致地做好广大干部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积极稳妥地推进岗位设置管理工作。

59.岗位设置和岗位聘用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各地区、各部门和事业单位在实际工作中要坚持原则,走群众路线,严格工作程序和工作纪律。对违反规定、打击报复、的,要严肃追究相应责任。对未按《试行办法》、《实施意见》和本指导意见进行岗位设置和岗位聘用的卫生事业单位,

政府人事、卫生行政部门及有关部门不予确认岗位等级、不予兑现工资、不予核拨经费。情节严重的,对相关领导和责任人予以通报批评,按照人事管理权限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

初级药师工作总结篇3

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中发〔*〕13号)(以下简称《决定》),进一步加强农村中医药工作,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农村中医药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一)农村中医药工作的指导思想。以党的*大精神和“*”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决定》,坚持以农村为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依靠科技与教育,动员全社会参与,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进一步深化改革,主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按照国家农村卫生工作的总体部署,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不断满足广大农民对中医药的需求,为提高农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二)农村中医药工作的目标。到2010年,农村中医药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农村中医药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形成一支具有较高专业素质的农村中医药服务队伍,基本满足广大农民不同层次的中医药需求,使中医药在农村卫生工作和缓解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三)农村中医药工作应遵循的原则。树立全局观念,农村中医药工作要服从和服务于农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大局,紧紧围绕农村卫生工作的目标和任务,加快农村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坚持“一网多用”,在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建设中,要充分利用中医药资源,不断拓宽中医药的服务领域,强化中医药服务功能。

坚持突出中医药特色,发挥中医药的优势和作用,用比较低廉的价格,为农民群众提供比较优质的中医药服务。

以人才培养为重点,科技进步为依靠,积极推广、应用农村中医药适宜技术,提高农村中医药队伍整体素质、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

坚持全面规划,加强领导;增加投入,突出重点;城乡结合,东西部结合;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点面结合,整体推进;改革创新,稳步发展。

二、全面落实初级卫生保健工作中的中医药各项任务

(四)制定实施方案。省级卫生、中医药行政管理部门要按照《中国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发展纲要(*—2010年)》(以下简称《纲要》)所赋予的职责,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切实发挥中医药在农村优势与作用的具体政策措施;确定《纲要》指标体系中有关中医药的具体指标值,并上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备案;提出在农村卫生技术人员中加强中医药知识和技能培训,推广农村中医药适宜技术,规范中医药服务的实施方案;在初级卫生保健工作中积极推进中医药各项任务的全面落实。

(五)加强分类指导和督导评估。在初级卫生保健工作中要坚持分类指导的原则,经济发达地区要不断加强中医药内涵建设,进一步提高中医药服务水平;经济欠发达地区要结合西部大开发和扶贫计划,扶持贫困地区农村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充分发挥中医药资源优势和在防治地方病、常见病等方面的作用。要建立初级卫生保健中医药分级监测和评估制度,将初级卫生保健有关中医药统计指标纳入常规统计和调查,及时、准确反映实施情况,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及地方各级卫生、中医药行政管理部门对全国及各地农村初级卫生保健中的中医药工作的实施实行定期和不定期的监测评估。

三、加强农村中医药机构和服务功能建设

(六)认真做好建设标准的制定工作。省级卫生、中医药行政管理部门要积极配合省级人民政府,根据县级中医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的改革与服务功能调整的总体要求,结合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以及当地中医药实际情况,做好县级中医医院基本设施配置标准、乡(镇)卫生院中医科基本设施配置标准以及村卫生室中医药业务建设标准的制定工作。

(七)加强县级中医医院建设。到2010年,基本完成县级中医医院房屋设备的改造和建设任务,达到县级中医医院的建设标准。政府举办的县级中医医院是农村中医医疗、预防、保健的业务指导中心,承担农村中医预防保健、基本医疗、基层转诊以及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层中医药人员的培训及业务指导等职责。县级中医医院要注重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优势,加强中医专科(专病)建设,提高诊疗能力和科学管理水平;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开展与乡村卫生机构纵向的中医药业务技术合作;要积极做好接收培训、技术下乡、巡回医疗、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和科研成果等工作;要做好县级卫生(中医药)行政管理部门委托的有关基层中医药业务管理工作。

(八)加强乡(镇)卫生院中医科建设。按照乡(镇)卫生院中医科基本设施配置标准完成乡(镇)卫生院中医科的基础设施建设。乡(镇)卫生院要扩大中医药服务领域,使中医药技术服务参与到医疗、预防、保健的全过程;有条件的乡(镇)卫生院,特别是中心卫生院,要根据当地的常见病、多发病,突出中医药专科(专病)特色并逐步形成优势;通过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加强对村卫生室的中医药业务管理和指导。

(九)加强村卫生室中医药业务建设。村卫生室要有开展中医药服务的基本设施,要积极应用中医药诊疗技术,特别是简便价廉、安全有效的中医药疗法防治疾病;至少要有一名中医或能中会西的乡村医生。乡村中医药技术人员要向群众宣传中医药科普知识,积极利用当地中医药资源,自采、自种、自用中草药,切实降低医疗成本,让广大农民受益。

(十)鼓励多形式办医。要打破所有制限制,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多渠道吸引社会资金,发展民办中医医疗机构。鼓励社会、个人在农村地区投资举办中医医疗机构,鼓励中医执业医师在农村个体开业。各级卫生、中医药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对民办中医医疗机构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营造各类中医医疗机构平等参与竞争的环境,对符合条件的民办中医医疗机构应一视同仁,政策上给予鼓励。

四、大力推广农村中医药适宜技术

(十一)推广农村中医药适宜技术工作思路。农村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工作的基本思路是:根据本地区农民需求和中医药发展的实际情况,针对农村多发病、常见病和农村卫生机构和人员的条件,由省级以及市(地)级卫生、中医药行政管理部门组织筛选那些安全有效、成本低廉、简便易学、适合本地区农村使用的中医药技术和方法,通过组织编写教材、实用技术手册和办班培训等多种渠道和形式,加以推广应用。

(十二)加大农村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力度。县级中医医院要利用在人才、技术、设备等方面的优势,积极承担中医药适宜技术的推广工作,充分发挥其对乡村中医药业务的带动、指导作用,要将经筛选的适宜技术有计划地向乡村医生进行推广,确保他们学得会,用得上。乡(镇)卫生院要注重适宜的中医药新技术、新方法、新产品的推广工作,并与中医科建设相结合。村卫生室要将学习和使用中医药适宜技术作为业务建设的重要工作,抓好抓实。

各级卫生、中医药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农村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工作的领导,积极探索、建立农村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的新机制,调动技术持有者和使用者的积极性。推广工作要注重实效,要将农村中医药适宜技术的临床应用情况、在当地的普及情况、农村卫生技术人员中医药服务技能提高情况以及农民医药费用降低情况等,作为农村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工作的评判标准。要加强农村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的制度建设,将适宜技术推广工作与县级中医医院评审、乡(镇)卫生院中医科建设及乡村医生的培训考核结合起来。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进一步加强对农村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工作的指导,及时总结和推广先进典型经验,全面推动全国农村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工作。

五、提高农村卫生技术人员的中医药业务素质

(十三)明确农村中医药人才培养目标。到*年,全国乡(镇)卫生院临床中医医疗服务人员要具备中医执业助理医师及以上执业资格,其他中医药卫生技术人员要具备初级及以上的专业技术资格。到2010年,全国大多数以中医药知识结构为主的乡村医生要具备中医执业助理医师及以上执业资格;中医执业助理医师及以上执业资格的村级医务人员应占执业助理医师及以上执业资格村级医务人员一定比例,具体比例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确定。要采取切实措施,加快培养一批农村中医骨干。

(十四)做好农村中医药人才培养规划。省级卫生、中医药行政管理部门要积极配合教育部门,按照本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及教育资源现状,制定3—5年的农村中医药人才培养规划。积极支持具备条件的中等中医药学校(含民族医学校)在合理布局并有利于农村中医药人才培养的原则下,申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提高办学层次,为农村培养高等中医药专科人才;争取在条件成熟的地区开办五年制农村中医大专班,采取中专、大专连读的方式,面向农村培养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并制定严格的政策措施,确保学生毕业后能够回到农村,为农民服务。在医学教育层次和专业结构调整的同时,在中等医学专业中可保留中医类专业(乡村医生方向),以适应本地区农村对中医药人才的需求。

(十五)完善农村中医药人员在职教育制度。逐步建立健全农村中医药终身教育制度,使农村中医药人员不断巩固和更新知识,提高实际工作能力。各级卫生、中医药行政管理部门应充分重视,制定具体措施,认真落实。县级中医医院要发挥培训职能,承担乡、村两级中医药人员的培训任务,有计划地开展培训工作,为农村中医药人员接受培训提供必要的条件。同时,建立农村中医药人员定期进修学习制度,在县级以下卫生机构工作的农村中医药人员,每五年参加进修学习的时间为3—6个月。在有条件的县级及县级以上中医医疗机构或具备条件的中心卫生院要承担培训农村基层中医医师的任务,对高、中等学校中医学专业毕业生进行以提高临床能力为主的培训。

鼓励农村临床医疗服务人员兼学中医并应用中医药诊疗技术为农民服务,加强农村临床医疗服务人员的中医药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各级卫生、中医药行政管理部门要为农村卫生技术人员中医药知识与技能的培训提供必要的条件以及有关优惠政策,制定培训计划、编写配套教材、加强师资培训、提供补助经费等。县级卫生(中医药)行政管理部门在定期组织的乡村卫生技术人员进修学习中,中医药的内容要占有一定的比例。

(*)加强农村在职中医药人员的学历教育。充分利用现有中医药教育资源,鼓励农村在职中医药人员参加成人高等教育和现代远程中医药教育试点举办的中医类、中药类专业的学历教育;鼓励已经取得执业资格的农村在职中医药人员按照专业对口原则参加相关中医药类专业学历教育自学考试;鼓励有条件的乡村医生接受中医药学历教育。力争使农村现有中医药人员的学历层次、业务水平和整体素质有较大提高。

六、依法加强农村中医药的监督管理

(十七)强化农村中医监督管理。各级卫生、中医药行政管理部门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加强农村中医药工作的行业管理,强化农村中医医疗机构、中医药从业人员、中医药技术应用等方面的准入管理。加强农村中医药服务质量的评估和监管,制定中医药医疗服务规范,完善有关规章制度,重点对医疗操作规范、合理用药进行监督检查。杜绝不具备执业资格的人员个体开业,严厉打击打着中医旗号的各种非法行医活动。在加强监管的同时,也要认真做好普法教育工作,提高农村中医医疗机构和中医药人员的法制意识。

在进一步完善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过程中,要强化乡(镇)卫生院对村卫生室的中医药业务管理和指导,加强对村卫生室中医药技术应用、中医药服务质量的监管,促进村卫生室中医药服务能力的提高。

(十八)加强农村医疗机构中药的使用管理。加强对乡(镇)卫生院中药采购的监督管理,逐步推行农村卫生机构中药药品集中采购,严禁假劣中药进入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使用的中成药和中药饮片应由乡(镇)卫生院通过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统一代购,保证中药的质量安全。

乡村医生使用中成药和中药饮片,要严格执行《药品管理法》和其它有关法律法规,确保人民群众用药安全。对乡村中医药技术人员自种、自采、自用中草药要加强管理,规范服务行为。

七、重视做好贫困地区的中医药工作和民族医药工作

(十九)做好贫困地区中医药工作。要加强对贫困地区的中医药及民族医药的发展政策和战略研究,在中医的重点专科(专病)建设、重点学科建设等项目实施中要强化对贫困地区的带动作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开展经济发达地区与贫困地区的对口帮扶协作,经济发达地区的省级卫生、中医药行政管理部门要指导本地区的中医医疗机构开展对西部地区的“一帮一”的对口支援工作,采取捐赠医疗设备、人员培训、技术指导、巡回医疗、双向转诊、学科建设、合作管理等方式,支援西部县级政府举办的中医、中西医结合、民族医医疗机构的建设,提高受援单位中医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支援单位与受援单位要以签订协议书的形式确定对口支援关系,在协议书中要明确目标、任务、方式、时间,明确双方的责任和权利。省级卫生、中医药行政管理部门要组织辖区内市(地)级以上中医医院,对口支援本地区的农村中医医疗机构,要从市(地)级以上中医医院抽调医务人员,开展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中医巡回医疗,深入边远贫困地区提供医疗服务。

市(地)级以上政府举办的中医医疗机构的医生在晋升主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之前,必须到县级政府举办的中医医疗机构或乡(镇)卫生院累计服务一年,服务方式可采取定期轮换或参加巡回医疗服务等形式。

(二十)重视做好民族医药工作。各级卫生、中医药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民族医药工作,在做好民族地区的农村卫生工作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要切实加强民族医重点专科(专病)的建设,提高乡村民族医药人员的素质,继续做好名老民族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鼓励中医药、西医药人员学习民族医药。继续做好民间单方、验方的挖掘、整理工作,积极有效地推广民族医药技术。

八、积极开展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建设

(二十一)加快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建设步伐。各地要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市、区)建设工作的通知》和《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市、区)建设标准及评审细则》,积极开展建设工作。省级卫生、中医药行政管理部门要选择农村中医药工作较好的县(市、区),积极开展省级创建活动,争取使省级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市、区)达到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县级行政区划15%左右。鼓励有条件的市(地)积极争创全国或省级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市(地)。

(二十二)充分发挥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示范带动作用。要认真总结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建设经验,巩固建设成果,提高建设水平。要将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建设中取得的成功经验规范化,作为全国或全省农村中医药工作的目标和要求,并加以推广,以全面推动农村中医药工作。

九、加强组织领导,为农村中医药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保障

(二十三)高度重视农村中医药工作。各地要从实践“*”重要思想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农村中医药工作的重要意义,切实加强对农村中医药工作的领导。省级卫生、中医药行政管理部门要把农村中医药工作列入本地区卫生发展的总体规划,积极协调相关部门认真落实《决定》及配套文件中提出的发展农村中医药的各项保障措施,保证农村中医药工作各项目标的实现。市(地)、县级卫生(中医药)行政管理部门要把改善农村中医药服务条件、提高农村中医药人员素质、提高乡村中医药服务比例,作为本地区中医药工作的重点任务抓紧抓好。经济发达地区在完成《决定》及配套文件中提出的各项发展目标和任务的基础上,要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民需要,加快农村中医药事业发展,提高农民健康水平。

(二十四)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中的作用。在建立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中,要制定有关政策,鼓励农村卫生技术人员积极应用中医药,特别是各种非药物疗法;引导农民自觉接受中医药的诊疗,以充分发挥中医药诊疗成本相对低廉的优势,促进农民健康保障;在选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服务机构中,要把符合条件的农村中医医疗机构作为合作医疗的服务机构,把中医药服务内容纳入合作医疗支付项目,完善并落实各种中医药的诊疗规范,加大监管力度,保证中医药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效率,控制医疗费用。

初级药师工作总结篇4

关键词:医院药学;药师;教学培训模式

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医院药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药师是整个医院药学发展过程中的核心竞争力,药学教学工作不仅要满足药学专业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目标,还需不断改革与探索医院药学多元化服务、差异以优化患者治疗结果的人才培育模式。目前,我国的临床药学本科、研究生教育以及规范化培训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一方面借鉴国外药学实践与药学职业化人才培养模式[1],结合自身特点进行优化调整,但学术性教育转型以及临床药学专业实践能力还有待提高,致使人才培养的产出质量尚不能真正满足医院药学实际工作的需求[2,3]。因此,职业化培训与继续教育已成为提升医院药学人才专业能力与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基于我国卫计委下发的《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4]、《医院药师毕业后教育大纲》[5]等系列工作文件要求,结合某院药学学科博士授权点、北京市住院药师培训基地、首都医科大学临床药理学学本科及多所院校的药学本科生带教基地等教学模块,依托医改前沿阵地的丰富资源与经验优势,将不同培训对象的教学培训经验进行总结。针对教学方案实施细则不够具体、教学对象缺乏学习主动性,教材不够完善,教学实施过程尚存随意性、师资自身能力与带教能力有待提高、主观性较强等实际问题开展了一系列的探索与改进,利用PDCA原理循环往复不断改进的过程,初步探索出系统化与层次化的医院药学教学培训模式。

1层次化的培训目标

构建多元化的药学人才队伍才能满足医院药学职能的不断延伸和发展,除配备药事管理和药品供应保障的药师以外,能够提供临床药学服务相关的合格药师。医院药学教育需从职业化教学为出发点,兼顾不同岗位的工作特点和知识技能的需求,制定适合自身职业化需求的教学培训目标。医院按培训对象的差异性,将培训对象分为5个层次:住院药师学员、药学研究生、药学本科生、药学进修生、药学工作人员,见图1。5个层次培训所需达到的目标各有高低不同,但培训过程与培训要点互有交叉,共性的内容设置了普适性的药学基础培训,包括各类人员都必须掌握的药品基本药理作用、不良反应,医院药学工作流程等内容,专业化的培训课程则更多侧重于临床实践能力的运用,包括参与患者用药教育、与医护人员之间的沟通、临床实际用药的指导与规范等内容。

2教学管理中的制度工具

注重发挥“管理出效益”的管理理念在教学工作的应用,从而加快教学成果的产出。首先,强化教学管理过程的制度化与规范化,日常管理遵照《北京地区专科医师(药学)培训细则》《美国卫生系统药师协会的药房管理规范》《医院住院药师规范化培训与考核制度》《休假与考勤制度》等相关规定执行。同时,按培训对象的层次性明确培训目标、培训模式、培训内容、考核方式、带教师资与日常工作管理的相关内容,初步形成了针对不同教学培训对象的教学规范与制度管理体系,为药学人才队伍的培养提供规划化的制度保障。医院组建了药师培训指导工作组,成员包括药事部主任与各部门负责人,主要负责各级药师的培训计划、监督及指导工作。药师培训指导工作组严格执行月度的例会制,阶段性的总结与解决现有问题。另外,优化师资团队的结构与质量,公开选拔具有优秀品质、较高专业水平、工作能力与带教能力的药师担任师资。以药师分级为依托,发挥绩效考核与奖金分配体系在教学管理流程中的促进作用,细化绩效考核标准与方案,将教学工作量、教学能力、教学成效、学员阶段考核成绩、学员满意度作为绩效考评的主体,实现教学工作的专岗专责与优劳优酬的绩效模式,更合理地配置与发挥师资能力。通过上述举措不断加强教学工作的规范化管理,将医改与科室发展经验运用于基地建设与教学,完善教学培训与轮转的制度与内容,以科室大发展带动师资与学员的能力提升,初步取得了基地教学水平与人员能力协同提高的共赢,做到教学相长。

3教学方法的临床实用性

目前,药师执业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仍是理论学习和实践应用联系不够紧密,一方面来源于传统的药学教育课程设置中理论与实际缺乏结合,缺少医院药学工作技能与实践经验的指导。另一方面,很多新入职的药师与学员从事医院药学一线工作时间较短、对药学实践缺乏感性认识、基础不牢。因此,科学设计教学内容与计划,从实例中提取典型的教学案例和实施要点,采用互动式教学有效引导学员思维方式,活跃教学气氛,进而不断巩固教学结果。

3.1教学内容与计划的科学性

药事部通过“普遍提高、重点培养、勇担责任”的举措,建立了由“内”(科室、部门、组内培训)到“外”(出国进修、外出进修学习)的全方位人才培养模式,更个性化与科学性地设计教学内容与计划。首先,综合评价药学学员层次、教育与工作经历、知识技能水平,以科室部门带教师资药师为主体进行设置培训计划,具体将培训划分为:全科培训、部门培训、精英药师培训,师资培训与基地学员培训、新职工入职培训等专项。按照岗位目标、理论基础、技能应用、药学前沿四个层次设计教学内容,涵盖必修项目与针对性的可选项目,涉及药品调剂与用药指导、临床药学服务、药品风险管理、药学科研等方面内容,初步实现自上而下、由大及小、由广入微的教学模式。普适性的全科培训适合于全体药师,既包括医改政策、国内外药学现状与进展的解读、药师基本知识与技能、药学部门的管理经验交流、个人能力与修养的自我提高、团队建设与核心竞争力、药事管理指标考核等内容。其次,各部门的基层培训更加突出岗位特色,充分利用现有药学实践的环境与条件,在门诊药房、病房药房、临床药学等部门的轮转实践中发现知识点,加强师生互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创造性和综合能力,使参培学员更快地适应医院药学的工作内容[6]。例如处方点评、患者健康用药大讲堂、门诊用药咨询中心,门诊药历、药讯专刊等形式多样的药学服务模式,锻炼了师资与学员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发挥了基层培训在药学服务实践能力的重要作用。精英药师培训主要针对住院药师基地的带教师资与研究生以上学历骨干药师的集中培训,以讲解题目的价值意义为突破口,进行重点掌握的知识点相关用药案例模拟,着重围绕临床思维的培养。精英药师培训中加入医院药学学科建设、领导力与高效能团队、时间管理等方面的内容,为学科发展储备后续人才。新理念、新知识、新能力得以在各部门之间、师资之间、学员之间进行传递,起到小范围的提高带动大团队整体提升。于此同时,入职后的岗前规范化培训让学员更快、更深入地了解医院药学的本质与功能定位,使之更顺利地融入到实际工作[7]。岗前培训一般采取活泼、生动的交流形式,内容更具引导力与亲和力,由经验丰富的药师分别从职业心理、住院药师规范化培训相关细则、医院与科室发展进程的人文教育、医患沟通技巧等方面进行引导,使新学员充分认识医院药师的职责与任务,有效帮助学员更快地完成心理过渡期与适应期,使学员突破迷茫、发挥主动作为,有目标、有计划地完成医院药师的培训内容,完成自身的职业定位与规划,为成为一名优秀的药师做好充足的准备与积淀。为不断提升团队整体的教学培养水平,满足新形势下人才培养与科室发展的需求。药事部兼顾“引进来”“走出去”的培训策略,外派药师参加院外多种形式的专业培训与学术会议。同时,拓宽药师与外界的交流渠道,邀请医院药学专家进行经验的分享与指导,使学员更加深入了解医院药学的发展方向,更切合实际地制定职业规划。积极与美国布朗大学罗德岛医院、英国德蒙福特大学等国外学术机构广泛开展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的合作与交流,通过培养学员完成培训记录、学习心得与科室建议的分享,将外部培训式教学变为更深层次的解读与归纳,借鉴国外医院药学管理与药学服务的经验,探索与国外医科院校联合培养高素质医院药师的新模式,实现学员知识水平、工作经验的快速提高,满足新形势下科室发展的需求。

3.2教学方法巩固教学效果

目前,医院的药学教学方式主要以导师制教学和轮转制为主。导师制教学方式主要针对科学研究型的本科、硕士与博士生的专项性教学,以导师的专业方向作为科研目标进行研究专项的培训与学习,不断完善专业方向的数据与研究基础,逐步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思维与能力。轮转制的培训主要针对住院药师基地学员与毕业后刚刚进入药学部门工作的药师,以药学部门的岗位职责与专业技术为教学内容,在岗位轮转过程中,直接面对临床与患者,培养与锻炼学员的临床思维能力与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导师制教学和轮转制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注重基于问题学习教学方法的运用,以学生为中心、基于问题、综合地、相互合作和交互式学习,通过实际用药案例,引导学员掌握药学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并熟悉医院药学的基本工作流程与技能。课堂上的活跃教学气氛是基于问题教学模式成功的关键,发动学员积极发表意见与建议,使大部分学员提高专注力,相比于以往传统的以讲课人为主要发言者的大课授课形式,教学模式更加灵活,互动交流机会更多,教学内容更具个性化,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带教老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学的主要实施者,发挥引导、示范与监管作用,师资的带教能力也得以提升。医院药学教育过程中的核心部分是临床药学教育与人才培养,教学过程综合体现导师制和轮转制的教学。已有多所高校设立临床药学专业,特别是很多医院作为卫生部临床药师师资和学员培训的双基地[8-10]。临床药师基地的同质化与标准化已成为临床药师培养与教学实施的重要因素。因此,医院内部临床药学教学的规范性与实效性更凸显紧迫性。我院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突出以临床案例分析为引导的药学监护教育,促进临床药师与临床医师的协作,提升多学科会诊的药学服务能力,努力实现培训效果与卫生部临床药师师资和学员培训双基地教学初步接轨。

3.3评估工具对教学成果的验证

发挥药师培训指导工作组的教学质量评估作用,着重强调对实践能力与技能的考核,主要包括:入岗培训考核、组内阶段性的月度与季度考核、轮转出组考核、出科考核,科室层面的年度考核,主要使用药学知识与实践技能的题库,随机选取试题的方式,全面考核药师调剂能力、药物咨询和特殊剂型药物用药指导技能、药事管理和药品质量管理技能、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和评估技能及临床药学等关键技能。同时,通过模拟考场、应用案例教学方式重点考核审核、调配发药、用药教育、处方医嘱点评、不良反应报告、药物的临床合理使用等技能考核,从而确保“三基”培训的成效[11]。对于临床药师专业的专项培训更注重实践能力的提升,多以现场提问等方式,定期检验药学查房技能、检查药历书写情况,注重临床的表现与应变能力,规范的步骤流程进行考察评估。利用岗位技能比赛与练兵、知识竞赛、教学授课比赛等方式检验教学成效。每半年进行一次岗位技能练兵,并定期组织形式多样的药学技能比赛,内容涵盖药事管理实例分析、临床用药典型案例讨论、处方医嘱点评问题解析、药品制剂调剂及质量检验等内容。使学员通过技能比赛更深刻地熟悉与掌握药学相关的概念、用药原理。以期达到以赛促学、以赛代训的效果,促进药师队伍进一步提升技能水平。通过理论知识与技能检验相结合的方式更加科学地、全面地检验教学效果。

4药师队伍能力水平的逐步提升

通过上述举措,针对不同层级培训对象构建系统的教学模式,教学目标更为明确,教学方式更适合于医院药学综合性和实践性强的需求,药师能力得到快速提高。药师在处方干预质量、用药咨询、保障患者安全用药以及宣传合理用药知识等方面的作用发挥了更为重要的“把关作用”,处方不合理率从2012年9月之前的超过15%降至目前的0.3%,体现药师价值。2013年至2015年医院药师基地考核的通过率为100%。更多药师的优秀能力得以展现,在2015年北京市“技协杯”药师职业技能大赛中荣获优秀团队、个人冠军、亚军的奖荣誉称号,荣获北京市药学会“创新管理之星”、“药学服务之星”和“临床药学之星”称号、中国药学会青年医院药学奖、北京市医管局“青苗”人才培养项目等优异成绩。医院药学培训的模式经过尝试获得初步的经验与成果,但在内部教学内容的衔接与侧重点的确定、师资带教经验等方面仍存在不足,医院将不断完善医院药学培训体系,从教学培训目标、培训制度、计划、考核等方面持续改进与优化,实现教学目标并提高教学质量,形成更加系统化、专业化的医院教学体系,力争为医院药学输送更多业务精、技术好、素养高的优秀药师。

作者:安卓玲 苏晔 张东肃 刘河 刘丽宏 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药事部

参考文献:

[1]MichaelF.Powell,张伶俐,全淑燕,等.美国医院药学教育与实践[J].中国药房,2015,26(13):1729-1735.

[2]程希印.不可或缺的医院药学继续教育[C].中华中医药学会2013年药房管理分会学术年会,2013.

[3]刘瑜新,宋晓勇,张永州.从医院药学角度对我国药学教育的思考[J].中国药业,2013,22(2):38-40.

[4]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总后勤部卫生部.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J].中国执业药师,2011,8(3):41-44.

[5]吴永佩,颜青.医院药学毕业后教育的继续药学教育.中国药师,2000,3(1):10-14.

[6]王晶,葛卫红,张晋萍,等.医院药学部药学实习带教工作的思考[J].中国药房,2012,23(8):767.

[7]张颖.医院药学人员岗前培训内容与形式刍议[J].食品与药品,2013,17(5):377-378.

[8]张婧,李丹露,胡宝荣,等.我院临床药师培训基地带教模式浅析[J].中国药房,2015,26(12):1721-1723.

[9]朱曼,郭代红,孙艳,等.临床药师培训基地带教模式和方法的探索与思考[J].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15,12(1):53-56.

[10]陈燕,陆瑶华,张毅,等.卫生部临床药师培训基地带教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药房,2013,24(8):764-766.

初级药师工作总结篇5

1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是一种认知理论,其哲学基础可以追溯至18世纪文艺复兴时代的哲学家、人文主义者詹巴帝斯塔•维柯,然而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最直接的贡献是皮亚杰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理论的形成。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的内部动机,包括好奇心、进步的需要和同伴间相互驱动的积极主动的知识建构过程,即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获得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于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所要建构的意义是指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进行意义建构,就是要帮助学生对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建构主义的核心是强调学生主动的意义建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而不是主体,一切以学生为主体、为中心,而每一个环节的落实又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常见的教学方法有抛锚式、支架式、交互式和随机访问式教学法。

2教学目标设置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中药商品学教学目标不仅在于使学生掌握中药商品学的基本知识和实践技能,而且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对于各论中每味药的来源、药材产地、采制、商品特征、化学成分、质量要求、鉴别与检查、性味功能和用法用量这些知识层面的目标一般设置明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常都明确指出哪些药需要掌握哪些方面的知识,然而学生仅仅掌握这些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也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即便学生全部掌握了书中中药商品学的知识,并且工作后也没有遗忘,但如果不能利用这些知识分析解决问题,仍然是不能胜任所从事的工作的,更谈不上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了。因此,我们还应培养学生利用中药商品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并不是简单明了的,通常利用已有的知识还是不能或不能完全解决问题。所以,除了教授知识外,更重要的是教授方法,掌握了方法可以不断获取新知识并解决不同的新问题,最终实现培养目标。为了实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下的教学目标,中药商品学教学中总论内容的教学尤为重要。张贵君教授主编的《中药商品学》教材中总论部分着重介绍中药商品学的概念、中药商品的经营与管理、中药商品的质量标准与质量控制、中药商品的包装贮藏和中药商品的特征鉴定。如在总论的中药商品特征鉴定的学习中,将掌握中药商品特征的主要内容设为知识目标,通过知识学习要求学生总结中药商品特征的描述方法,进而将此方法应用于中药商品的等级区分,培养学生利用中药商品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各论内容,培养学生利用已掌握的药用植物学、中药鉴定学和中药商品学总论中的知识去构建新的知识,并鼓励学生在药材市场实践和饮片厂实践中发现问题,利用已有专业知识分析问题,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案。如果暂时不能解决,还需进一步引导学生建构新知识、寻找新方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和意识。

3教学环节设计

针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深入研究,目前提出了抛锚式教学和支架式教学等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运用是为了教学目的的实现,教学环节是教学方法的具体体现。笔者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中药商品学教学环节做了初步探索。

3.1设置冲突,温故知新

中药商品学的特点之一就是相关学科多,因为它是建立在药用植物学、中药化学、分析化学、中药学、中药鉴定学等学科基础上的一门综合应用学科。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又特别强调学生原有经验的运用以及与新知识的交互作用,正是在这种作用中,学生构建掌握了新的知识。这与中国传统的温故而知新的教学理论不谋而合。在教学中,首先简单和学生一起复习已经学过的知识,教师主要引导学生将复习的内容集中在中药商品学中需要应用的知识。受课时的限制,一般在本次课结束提出下节课需要复习的内容,由学生课后自行复习。需要强调的是,在“温故”的同时教师需要适时、适度和适量地提出问题,启发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如将不同规格等级的三七样品及部分伪品给学生,让其辨认分等级。学生利用药用植物学知识知道正品三七来源于五加科植物三七的干燥根及茎;利用中药化学知识了解到三七主要含有皂苷类成分;利用中药学知识知道三七性温,味甘微苦,具有散瘀止血、消肿止痛的功效;利用中药鉴定学知识知道三七的鉴别特征。但利用已有知识还无法辨别三七头子、剪口、筋条的商品特征,对于三七的市场行情也不熟悉,也不知道三七不同商品等级是否存在化学成分和功效的差别,更不了解为什么要对三七如此分等级。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分析问题后,也能够想到一些解决问题的办法,如对不同三七商品进行成分分析,找出化学成分的区别,利用中药鉴定学知识对不同三七商品进行鉴别特征描述等。但应用已有的知识无法解决教师提出的所有问题,形成了认知冲突,自然感到学习新知识的必要性,同时也感到已掌握的知识对一些问题的解决的确有帮助作用,这些都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认知的需要。

3.2创设情境,引导自学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要求改变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法国启蒙运动思想家、教育家卢梭说:“教师的责任不是‘教给孩子们行为准绳’,而是帮助他们去‘发现这些准绳’。”这与我国的教育名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中心意思不谋而合,都是讲教学应变成助学和帮学。教师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创设学生学习活动的情境,包括学习活动的组织、学生心态的分析、课堂文化的建设等。在创设学习情境过程中的每一步都应以达到学习目标为主导,但并不直接告知学生学习的目标,而是通过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自主找到学习目标。在中药商品学的教学中,可根据学生人数和教学条件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设置问题,提前将本节课的问题布置给学生,方便他们课前查找相关材料,让每个学习小组制作自学课件,这是学习活动的前期组织和准备,为学生创造了必要的学习条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为学生提供药材标本,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件展示和讲解。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以前的知识自然而然引出问题,也可根据生活真实情境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等。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教师还应注意课堂文化的建设和学生心态的观察。学生在各自的学习小组中,利用已有的材料分析解决问题时,教师不应以居高临下的态度和权威的身份对待学生,而应以普通组员的身份参加,鼓励学生对自己的观点提出质疑,努力营造平等、互动和积极的课堂氛围。同时,教师应注意观察不同学生的表现,在教学过程中恰如其分地给予鼓励,争取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发展。如有的小组中个别学生总是很少发言,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不高,教师就应注意观察,找出原因,并“对症下药”,因材施教。在整个情境创设中,教师应始终把握好学习目标,做好引导,切不可离题,否则难以完成教学目标。

3.3归纳总结,构建新知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不管教师如何出色,都代替不了学生学习,教师不是传统意义上知识的灌输者和传授者。当学习情境完备、学习目标明确后,学生在学习小组中可借助教师和同伴的帮助,利用已掌握的知识和材料自主进行新知识的构建。如学生对不同商品规格三七的商品特征描述是学生利用已经掌握的性状鉴别方法,通过观察标本、阅读教材和相关资料自我构建的新知识。通过资料查找、与师生的讨论,掌握了三七不同商品规格的价格,明确了以质论价的意义。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了新知识。学生在展示制作的自学课件后,教师应和学生一起对课前设置的认知冲突进行梳理,对新构建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提示学生寻找内在的联系和规律。如对于三七分等级的依据,还能应用于哪些根及根茎类药物?含有皂苷的药物还有哪些?如何控制其质量?在这样一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学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能够举一反三,提高了其分析解决问题以及终身学习的能力。

4学习效果评价

建构主义教学评价的重点在于知识获得的过程,认为怎样构建知识的评价比对结果的评价更重要。对于学习效果的评价应包括学生自我评价、学习小组对个人的评价、教师对学生的激励性评价以及是否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评价。评价内容由重知识记忆向重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自学能力、心理素质和学习态度转变。评价方法除了传统的笔试外,更多依靠多元化评价体系,评价体系由单级向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共同参与的交互评价转变。在中药商品学学习效果的评价体系中,自我评价的指标为:学生自身是否认为通过学习提高了知识的扩展能力。在让学生撰写中药商品学的学习体会和进行自我评价的同时,教师可给出自我评分表,让学生自己打分。学习小组对个人的评价指标为:个人对于小组分配的任务是否完成、是否能与其他组员配合。每位学习小组的组员都需根据评价指标总结本组其他组员的表现并评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细心观察,对学生进行评价,评价指标为:组内讨论积极程度、小组总体目标完成情况;对所学知识意义建构的评价指标为:药材市场实践考试成绩。笔者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中药商品学教学进行了初步探索,并在中药商品学的教学中进行了部分实践,获得了一定经验和体会。但中药市场复杂多变,本学院中药商品学为专业限选课,笔者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中药商品学的教学经验还不够丰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仍在不断发展完善,如何结合学科及学生特点,运用先进的教育理论,将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还需要我们不断探索。

初级药师工作总结篇6

一、工作任务完成情况

本人在开学初就制订出生物实验计划,推动了本期实验教学有序、有计划的进行。

1、严格实验准备制度,演示实验三天前,分组实验一周前交实验通知单到实验室,准备好实验后,老师先预做实验,以此保证实验顺利地进行。实验中损坏的仪器严格依照教学仪器赔偿制度实施处罚。

2、做到购物有登记,帐目清楚,帐物卡三对应工作。教学仪器的借用严格按照教学仪器借用制度实行登记,如期归还,追还等。

3、对显微镜等教学精密仪器,做到了定期检修、除尘、防锈、保养等工作。对标本类实施了定期检查、防蛀等加以妥善管理。有害、有毒的药品实行了专柜存放。

4、对新的实验仪器的性能、使用、操作方法做了充分了解,能熟炼地操作使用。而且积极参与了学生实验操作的指导工作,进一步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更好地配合了实验老师的教学工作。

5、按时完成了本期的实验任务,做到了实验室整洁、卫生。在新的一年里,要更进一步加强学习,使自己的管理工作更上一个台阶。

二、实验室管理

1.购置仪器、药品要先行申请,由主管领导审阅后报校长室审批后再购置,入库要验收,同时填写入库清单。仪器原则不外借,若借出要由主管教导或校长同意后才能,并要及时追回。

2.加强安全制度。药品、仪器橱要上锁,沙桶要定期检查、补充。实验室经常通风换气,设备保持经常运转。

3.仪器、药品存放制度。做到分类存放,定橱定位。分组实验所用仪器药品一律应实验员发放,实验结束,及时清洗、整理、归放。

4.认真执行仪器保养,维修制度,并自制一些教具。仪器要做到常清点,常保养,常维修,保证抽查准确,随取随用。

5.实验室卫生工作。

定期对实验室进行卫生大扫除,平时做好实验室保洁工作,使其与实验室优美的环境融为一体。

三、实验教学

各任课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提前1-2天开出实验通知单,或在特殊情况下,提前通知实验员(但在实验后要及时补填实验通知单),实验员根据通知单充分准备好仪器、药品,做到准、净、齐和及时,确保实验一次成功。对有些实验,实验员应事先亲自试验,若有改进的实验或利用自制教具进行教学的,要向教师说明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确保万无一失。

对学生分组实验,任课教师必须在实验前把实验报告册发给学生进行预习准备,明确实验目的、要求和注意事项,在实验过程中实验员要协同教师随堂巡视,发现问题及时表解决。

实验结束,让学生填写好“学生实验情况登记”,对有报损的仪器还须填写“仪器报损登记表”,任课教师也要签上姓名和处理意见,然后有实验员签上处理意见后报上一级领导审批。

当然本人的工作还存在一些不足,所以还要不断地改进工作作风,深入书本,深入课堂,了解实验还需要什么材料,怎样解决。努力把我校的生物实验教学工作开展得更好。

六、建议

目前,我校各部门的档案、资料管理都已经告别了传统的模式,步入电子化时代,而生物实验室依然采用的是手写纸质档案,建议学校给生物实验室配备电脑一台,建设多媒体实验室一个,以改进我校实验教学和日常管理。

2016年度生物实验室工作总结二: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开展好实验教学,是学好行生物的前提条件。生物实验具备培养学生观察和动手能力的功能,更有培养学生动脑、启迪思维、开发潜能的作用。在这学期中,生物实验室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教学为中心,以提高教学质量为重点,紧紧围绕学校的整体工作,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开拓进取,不断推进实验室工作向前发展。本学期,在各位生物教师的配合下,各项实验开展的井然有序。

一、生物实验教学工作方面

期初,学习了《学校实验室工作规程》,规范实验室建设,在开学初就制订出生物实验计划,督促各年级生物老师制出了本期该年级的实验计划。由此推动了本年实验教学有序的有计划的进行。

严格实验准备制度,各任课教师要根据实验计划,演示实验三天前,分组实验一周前交实验通知单到实验室,本人根据通知单充分准备好仪器、药品,做到准、净、齐和及时,确保实验一次成功。对有些实验,实验教师还事先亲自试验,若有改进的实验或利用自制教具进行教学的,及时向教师说明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确保万无一失。实验中对有损坏的仪器器严格依照教学仪器赔偿制度实施处罚。实验完毕时,让授课教师及时如实填写实验记录单。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工作,并积极配合生物兴趣小组开展活动,积极参与教师的研究性教学,努力提高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和参与性。本学期还配合教务处顺利完成初二的实验会考工作。

二、实验室的管理方面

对生物实验室药品与仪器的领用、归还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并始终很好地实施。对药品的保质、仪器的维护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避免了药品的不必要浪费及仪器的损坏。

加强日常对药品、仪器的保养、维护工作,延长其寿命,为学校成本开支的节约作出了自己的一分力。如对显微镜、解剖器等教学精密仪器,做到了定期检修、除尘、防锈、保养等工作。对标本类实施了定期检查、防蛀等加以妥善管理。对易燃、易爆,有毒的化学药品进行独立存放,实行双人双锁,对其使用进行严格的控制,并做严格登记,切实保证此类药品的安全使用。

做到购物有登记,帐目清楚,帐物卡三对应工作。教学仪器的借用严格按照教学仪器借用制度实行登记,如期归还,追还等。对新的实验仪器的性能、使用、操作方法做了充分了解,能熟炼地操作使用。而且积极参与了学生实验操作的指导工作,进一步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更好地配合了实验老师的教学工作。

对玻璃器皿、玻片标本的破损给予相应的赔偿,对生物仪器设备的损坏及时报废,并登记在册,在一学年结束之际,及时向总务处提交报损、报废记录单,同时申请购买缺少的生物仪器和所需的化学药品,以确保下学年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

认真做好实验室的水电管理工作和防火、防毒工作,及时排除安全隐患,同时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把实验室的安全工作落实到实处。

定期对生物实验室进行卫生大扫除,平时做好实验室保洁工作,使其与学校优美的环境融为一体。

当然我们在工作中也存在一些不足,所以我们还要不断地改进工作作风,深入书本、深入课堂,了解实验还需要什么,还缺什么,怎样解决。努力把我校的实验教学工作搞的更好。

2016年度生物实验室工作总结三: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开展好实验教学,是学好生物的前提条件。生物实验具备培养学生观察和动手能力的功能,更有培养学生动脑、启迪思维、开发潜能的作用。在这学期中,生物实验室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教学为中心,以提高教学质量为重点,紧紧围绕学校的整体工作,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开拓进取,不断推进实验室工作向前发展。本学期,在各位生物教师的配合下,各项实验开展的井然有序。

一、认真学习、不断提高

年初,我们学习了《学校实验室工作规程》,规范实验室建设,修订了实验室各项制度。制定了本年度工作计划和学期工作计划,使工作有的放矢。

同时,也不断加强业务学习,在本学期内,继续学习《中学生物实验教学》对照自己的的不足之处,加强补习,对能够利用实验室完成的实验内容尽量做到熟练掌握。

在本学期四月份间,参加在济南举行的全国实验老师实验技能及实验器材培训,历时四天,聆听教育部研究人员对新时期实验教学的发展方向及新要求的指导意见,对下一步实验教学在教学中如何开展有了较为充分的认识,同时也对实验器材的发展与应用有了较为崭新的认识。

二、以教学为中心,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教学任务量很大,在人员少,设备少的情况下,充分利用现有设备和人才资源,保证了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本年度继续实行“演示实验分组化”的策略,增加学生的动手机会,锻炼学生的操作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并且强化了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辅助作用,使一些抽象的实验形象化,模糊的现象清晰化,微观实验得到宏观演示,解决了许多以前无法克服的难题,增强了学生的各种能力。

在开学初就制订出生物实验计划,督促各年级生物老师制出了本期该年级的实验计划。由此推动了本期实验教学有序的有计划的进行。

严格实验准备制度,演示实验三天前,分组实验一周前交实验通知单到实验室,准备好实验后,老师先预做实验,以此保证实验顺利地进行。

三、加强仪器设备管理,充分发挥设备的利用率,完好率。

做到购物有登记,帐目清楚,帐物卡三对应工作。教学仪器的借用严格按照教学仪器借用制度实行登记,如期归还,追还等。

对显微镜、解剖器等教学精密仪器,做到了定期检修、除尘、防锈、保养等工作。对标本类实施了定期检查、防蛀等加以妥善管理。有害、有毒的药品实行了专柜存放。

实验中损坏的仪器严格依照教学仪器赔偿制度实施处罚

2008年度,我们在设备管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更新了一部分设备,设备的利用率达到100%,完好率达到100%,维护维修设备,为单位节约了大量资金。固定资产管理进行科学管理。自本年度实行微机管理,建立了仪器管理平台,各种计划、管理规定、仪器室布局、仪器药品规格等都可以通过局域网直接查到,极大地方便了各科教师准备和设计实验。

五、加强仪器室安全管理。

按照上级规定,加强仪器管理力度,有毒药品、危险品分类存放,并安装了红外线自控报警器,全天对药品、器材进行监控,以保证安全。

六、本学期工作中的不足之处

初级药师工作总结篇7

一、医务室的初期筹建工作

1、在教育局、校长、主管校长的大力支持下,使器械柜、药柜、体重秤、身高计等相关医疗设备在2010年12月5日全部到位,并完成验收工作。

2、针对我校既有学前班,又是中小学一体的具体情况,我对学生群体进行具体分析,有针对性的采购了一些常用药品,主要包括:感冒药、退烧药、外伤处理药等。

二、坚持认真工作,努力学习

1、作为一名800多人的学校唯一的校医,感觉压力很大,由于是新学校,在我接收工作之前并没有校医,为了在一个崭新的工作环境中尽快进入工作角色,更好的为教师、学生服务,我首先对班级的人数、学生的身体状况作了详细的调查,并且在班主任的配合下为每个班设立了一名卫生委员,让其负责本班的卫生和学生用餐情况的调查并及时反馈给我,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处理。

2、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培训,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加强与教师间的沟通和交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为自己充电,使自己的综合素质得到更大的提升。

三、关于常见病与传染病的处理办法

1、本学期所处理的常见病主要为感冒、发烧、磕碰伤,其中以磕碰伤居多;接待传染病两人次(一例猩红热、一例水痘),做到及时上报教育局并在疾控中心做好相关登记。及时进行了隔离,有效防止急病扩散。

2、对传染病患者做好晨检登记和疾控记录,提出隔离要求,并嘱咐涉及到的班级教师和学生进行预防性的服药。

3、购买消毒药剂和工具,在班主任的配合下对传染病涉及到的场所进行消毒灭菌喷药处理。

4、对传染病疑似患者或传染病康复要求复学者,要让其到正规医院进行确诊并开具加盖医疗单位公章的诊断书,要明确注明是否仍具有传染性。隔离率要达到百分之百。

5、竭力做好隔离休学者及家属的解释工作,对不听劝阻的,认真做好记录,并向上级汇报,共同进行协商。一定要做到隔离率百分之百,保证其他学生的健康。

在过去的工作中,有收获的喜悦,当然还存在一些有待改善和需要解决的问题,现总结如下:

1、学生追逐打闹现象严重,以致造成的外伤较多,应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

2、存在带病(传染病)要求复学的情况,今后要加强与涉及到的班级教师的交流与沟通,防止带病复学而造成的疫情扩大。

3、健康教育档案还不够完善,需加强资料的收集和管理,尽快完成分类归档的工作。

4、健康教育宣传栏暂时还未设立,希望近期内完成。

5、医务室的相关制度还未上墙,和教育局的老师进行协调,争取尽快完成。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加细心,认真履行岗位职责,以一贯的勤劳务实精神和高度的责任感为指引,在校领导的支持和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把医务室的工作做得更好,为争取把我校建设成为一流人才的启蒙教育基地而尽职尽责。

初级药师工作总结篇8

一、医务室的初期筹建工作

1、在教育局、校长、主管校长的大力支持下,使器械柜、药柜、体重秤、身高计等相关医疗设备在 2010年12月5 日全部到位,并完成验收工作。

2、针对我校既有学前班,又是中小学一体的具体情况,我对学生群体进行具体分析,有针对性的采购了一些常用药品,主要包括:感冒药、退烧药、外伤处理药等。

二、坚持认真工作,努力学习

1、作为一名800多人的学校唯一的校医,感觉压力很大,由于是新学校,在我接收工作之前并没有校医,为了在一个崭新的工作环境中尽快进入工作角色,更好的为教师、学生服务,我首先对班级的人数、学生的身体状况作了详细的调查,并且在班主任的配合下为每个班设立了一名卫生委员,让其负责本班的卫生和学生用餐情况的调查并及时反馈给我,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处理。

2、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培训,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加强与教师间的沟通和交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为自己充电,使自己的综合素质得到更大的提升。

三、关于常见病与传染病的处理办法

1、本学期所处理的常见病主要为感冒、发烧、磕碰伤,其中以磕碰伤居多;接待传染病两人次(一例猩红热、一例水痘),做到及时上报教育局并在疾控中心做好相关登记。及时进行了隔离,有效防止急病扩散。

2、对传染病患者做好晨检登记和疾控记录,提出隔离要求,并嘱咐涉及到的班级教师和学生进行预防性的服药。

3、购买消毒药剂和工具,在班主任的配合下对传染病涉及到的场所进行消毒灭菌喷药处理。

4、对传染病疑似患者或传染病康复要求复学者,要让其到正规医院进行确诊并开具加盖医疗单位公章的诊断书,要明确注明是否仍具有传染性。隔离率要达到百分之百。

5、竭力做好隔离休学者及家属的解释工作,对不听劝阻的,认真做好记录,并向上级汇报,共同进行协商。一定要做到隔离率百分之百,保证其他学生的健康。

在过去的工作中,有收获的喜悦,当然还存在一些有待改善和需要解决的问题,现总结如下:

1、学生追逐打闹现象严重,以致造成的外伤较多,应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

2、存在带病(传染病)要求复学的情况,今后要加强与涉及到的班级教师的交流与沟通,防止带病复学而造成的疫情扩大。

3、健康教育档案还不够完善,需加强资料的收集和管理,尽快完成分类归档的工作。

4、健康教育宣传栏暂时还未设立,希望近期内完成。

5、医务室的相关制度还未上墙,和教育局的老师进行协调,争取尽快完成。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加细心,认真履行岗位职责,以一贯的勤劳务实精神和高度的责任感为指引,在校领导的支持和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把医务室的工作做得更好,为争取把我校建设成为一流人才的启蒙教育基地而尽职尽责。

我的个人总结到此结束,不当之处还请大家给与指导和帮助。

查阅更多 校医医务室个人工作总结

                

上一篇:医院优秀药师工作总结范文 下一篇:医院主管药师工作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