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道经理工作总结范文

时间:2023-09-14 21:27:22

渠道经理工作总结

渠道经理工作总结篇1

总干渠引黄条件便利,水资源丰富,优势明显。首先是总干渠全年灌溉期近8个月,年引黄水量50多亿立方米,保证了总干渠常年有水,可以通过水权置换用于工业、城镇、生态供水等,而且潜力很大。其次是总干渠大多数段落为地下渠或半地下渠,非灌溉期回归、侧渗水水量较大。第三是总干渠全年灌溉期可为沿线补充地下水近3亿立方米,不但有效改善了当地的地下水质,同时也储备了丰富的地下水源。第四是水能潜力大。总干渠上共有四座分水枢纽,灌溉行水期各枢纽上下游都有水位落差,可以利用这些水位落差,兴建水电站,可把水资源转化为电能源创造利润。第五是总干渠具备引用黄河槽蓄水、分洪水的能力,为黄河的开封河凌汛期缓解一定压力,如果工程措施到位,年引水能力有望达到1亿立方米左右,这部分水能够合理利用,可扩大生态补水及工业用水的规模。

二、全面提升服务巴彦淖尔市水务市场化的能力

立足于总干渠的水资源优势,按照市委、总局大水利的工作部署,我局积极创新发展理念,逐步探索由管理向经营、服务转变,着力在科学配置水资源、做好水文章、提升水服务上下功夫。结合总干渠的实际,在具体工作中我们逐步向“一渠、五化”目标发展。

“一渠”就是围绕总干渠做好水文章,也就是坚持确保总干渠正常输水、安全行水,确保农业适时灌溉这个中心不变,在这个前提下,积极开展其它涉水事务。

“五化”就是工程效益化、渠道绿色化、渠系景观化、供水多元化、渠堤标准化。

第一,工程效益化。近年来,在总局的大力支持下,累计投资3000多万元,对总干渠进行了整治,我局每年也投入不少于50万元,对总干渠工程建筑物进行了维修加固。解决了一批关键工程的安全运行隐患,并通过建、管、养并举,确保了总干渠安全运行,保证了工程效益的正常发挥。

第二,渠道绿色化。总干渠防护林建设是实现固堤护岸、平衡生态、保障总干渠安全运行的重要措施。从20*年至今,我局每年投入造林资金40万元,累计栽植各类高杆30多万株,育苗230亩,实现旱台地退耕还林2600多亩。目前,总干渠的林木存活量达40多万株,绿化长度达160公里,一条贯通河套灌区东西的总干渠绿色长廊已基本形成。工程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日益凸显。

第三,渠系景观化。总干渠上有四座分水枢纽、18座桥涵,沿线自然风光优美,加之总干渠横穿五个旗县区,处于城乡结合部,区位优势明显。近三年来,我局积极筹资,每年完成一座分水枢纽闸的景观建设,目前一、二、三闸区景观得到较大改善。按照我局长远发展规划,逐步将一些重点的段落建成景观带,并结合临河城市水系景观工程,经营总干渠道两侧一定范围内的土地开发,有望建成沿线群众的休闲景观风景带,从而带动水景观旅游的发展,促进和推动水利经济的大力发展。

第四,供水多元化。随着城镇化建设和工业强市战略的稳步推进,城镇生活用水、工业用水、生态用水量将会大量增加,近年来,我们积极树立经营理念,着力在用好总干渠水资源上下功夫,实现了“多水”的统筹利用。在农业用水上,为了管好水资源,我们积极提倡科学化管理,实行精细化管理,推进信息化管理,从而高质量的完成了灌区农业生产输水任务。在工业供水上,我局在总干渠沿线各供水项目实施和运行中,本着化解矛盾,保证进度、保障供水的原则,充分发挥自身条件优势,做到了最大限度的支持和配合。一是积极建言献策。对总干渠沿线各工作供水项目,提前制定水资源和工程建设参考方案,及时准确提供基本资料和数据,参与实地勘测,为项目的科学合理规划和实施积极建言献策。二是全力支持配合。工程实施前期,积极动员集资、入股,提供施工用地,帮助解决社会矛盾,积极协调各方关系解决供水工程中的征地赔偿、道路使用、后勤保障、过铁道等矛盾;为避免工地附近农民因浇地造成施工单位湿地施工,管理局指派专人走访农户进行协调;为便于施工单位就近施工,基层管理所提供房屋和食堂,安排施工单位入住。在我局的积极协调和配合下,总干渠沿线的各供水工程顺利完工。三是全力保障冬季工业供水。我局重点从工程维护、机电设备检修、所段值班

、制度健全等方面进行了落实。通过参与冬季工业供水全体干部职工的大干加巧干,总干渠历史上的首次冬季工业供水,到现在已平稳有序运行了近3个多月,截至2月底,总干渠在冬季累计向各工业取水口专项供水4355万立方米,确保了冬季工业供水圆满结束。

与此同时,我局在二闸水电站的申报、立项、实施过程中做了大量建设性工作,在经后的

实施过程中我们将一如既往支持配合水电站建设,争取使之早日并网发电。在生态供水上,我局采取强有力的工程保障措施,不断提高引黄河槽蓄水、凌汛水和灌溉间隙水的能力,积极为灌区内诸多海子、湿地补水,维护当地生态平衡,促进人水和谐。

第五,渠堤标准化。从2010年起,开展标准化渠堤建设以来。经过五年的积极整治,共开通总干渠历史上不能通车段落48公里,整平渠堤250多公里(单线),完成整背土方4万多立方米,建成砂石路面的标准渠堤148公里,实现了总干渠两侧渠堤(除无堤背段落)全线通车。

总干渠标注化堤的建成,一是进一步提高了总干渠工程的安全级别,尤其减轻了地上渠道的防洪防汛压力,提升了总干渠的安全运行能力。二是防洪减灾作用凸显。三是可以提升沿线区位优势,增加发展后劲。四是拉大城市框架,改善城区交通网结构,特别是可使沿线城区、乡镇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为在黄河以北、包兰铁路以南形成一个新的经济带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也必将为全市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三、努力开创水务市场化的新局面

水务市场化建设对我们来讲仍是一项新生事物,需要我们不断总结经验、创新提高。结合总干渠的实际,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积极采取有力措施,确保水务工作的稳步推进。

(一)加快水务市场发展,认识是基础。着力推进大水利进程,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工业经济快速发展提供水资源支撑和保证。为此,我们要站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站在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全局的高度,把思想行动统一到市委、政府和河灌总局的总体部署上来,要跳出农业找市场,顺着水路找财路,充分挖掘和利用总干渠水资源优势,努力把水务工作做大、做强。

(二)加快水务市场发展,领导是关键。继续强化对水务工作的组织领导,在原管理局水务市场化建设领导小组的基础上,组建成立水电站建设、非农业供水以及水经营三个项目推进办公室,从全局范围选调有关人员,专职专项抓好项目工作。

(三)加快水务市场发展,创新是手段。要创新工作思路,在工程建设上,积极配合总局,立足长远,分轻中缓急,统筹对总干渠整治进行总体规划,进一步完善总干渠整治远景规划和近期实施规划,与灌区工程建设规划相协调。

(四)加快水务市场发展,制度是核心。要加强调查研究,进一步研究探讨水务发展的配套政策和管理办法,比如:股份制形式的经营机制,多途径筹资的投融资机制以及利益分配和责任、激励机制等等,为加快水务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渠道经理工作总结篇2

A企业地处中国中部地域,是F省较有知名度的一家企业,2年前完成了产权改制。吴总是A企业的董事长兼总经理,在产权问题解决后,吴总面临的就是如何真正从管理上推动企业完成转型。尽管A企业目前的日子还比较好过,在F省也算是一家知名企业,但其销售额并不算大,2003年只有1.2亿元左右,而且近几年的增长率一直在20%上下徘徊,这让吴总颇伤脑筋。

A企业从事的是调味品行业,区域性特征明显,产品种类繁多,消费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竞争范围很分散,地域广,品牌众多。A企业在调味品行业中做了较长时间,整体上处于市场成熟阶段,但由于当前行业和市场竞争形势发生巨大转型,很多区域处于空白点,产品发展空间巨大,渠道占据仍然有很大局限,实质上仍然处于市场拓展时期。其目前的市场主要集中于企业自身所处的F省,部分辐射周边的区域市场。

A企业目前拥有五大类系列产品和近百种品种规格,主要包括:酱料类、汤料类、鸡精类、酱油类和酱菜类,包装形式多样,袋装、瓶装、罐装等,适用于家庭、宴会、餐饮等各种场合。其以前主要依赖于调味品批发市场和副食品批发市场,目前已经进入了本地市场的几家大超市和卖场,同时也逐步针对一些大的餐饮场所开展直销和推广。

A企业整体营销组织结构比较简单,总部设立有企划部和销售部,各有3人,另外在各地市区域市场设立了6个办事处,每个办事处有3-5人,整个营销队伍人员将近40人。其整体营销模式以新产品推广和销售政策激励为主,每年都要推出几个新产品,刺激市场的发展,同时重点针对经销商推出有吸引力的销售政策,在价差空间和年度奖励上下了很大功夫。

A企业办事处销售人员的工作以维护客情关系和市场信息反馈为主,目前实施的绩效考核注重结果,重点考核销售人员销售指标的完成情况,随着企业规模的发展,吴总也逐步对销售人员的工作过程加以关注,增加了工作报表、工作态度等软指标的考核,希望在管理上能够提升一个层次。

A企业的总体发展思路比较稳健,不盲目炒作市场,积累了较多的资源。吴总在2004年度的战略目标是将年销售额提升60%-80%,改变以往缓慢的增长速度,同时在整个产品体系、渠道体系、区域规划和管理水平上都要有较大突破,来支撑公司战略的发展。

但近几年吴总一直苦苦思索的问题始终未能得到解决:一方面是产品的种类越来越多,但是却缺乏强有力的明星主打产品,造成产品在消费者中的渗透力较弱,明显感觉到快速增长的后劲不足;另一方面则是目前传统批发渠道逐渐衰落,现代渠道快速发展,不同渠道在销售过程中的冲突越来越严重,专业渠道费用日趋增加,同时也不断遭到竞争品牌的蚕食。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A企业的快速发展。

那么吴总应该如何做才能走出这种困境呢?

A企业吴总面临的问题,也是其他众多企业曾经或者正在为之苦恼的问题,他们从来没有像今天一样,以关注一个婴儿成长同样的精力来关注产品和渠道的成长。如今国内的市场环境已经发生了本质的变化,消费需求多样化,消费心理和行为复杂化,竞争态势白热化,由此给企业的产品结构和终端结构带来巨大考验,原有粗放经营的模式,已不再可能成为企业赢得优势的竞争力。基于此,国内企业必须调整其战略思维,真正关注产品体系和渠道体系的核心增值环节,构建一体化的过程管理系统,以此推动企业经营业绩的持续增长。

从问题出发分析A企业的困境根源

吴总要带领A企业走出经营困境,必须对当前的环境做出正确的判断,因此以下的问题分析至关重要。

首先是产品方面的问题。

其一,产品种类越来越多,但缺乏系统的管理。产品之所以不断增加,是基于A企业依靠新产品维持业绩增长的战略思想,通过每年的产品研发积累起了近百种品种规格。应该说,产品种类的增加是必然的,如此才能满足消费者不断变化的消费需求,并抵挡竞争对手的冲击;但是,如果企业不能建立一套产品管理的体系,就反而会陷入到纷繁杂乱的事务当中,无法充分感受到产品增加带来的利益。A企业目前在产品管理方面,仍然处于一种自然发展的状态,总部没有专门的产品管理部门,同时对于产品的拓展主要依靠政策拉动而非管理驱动,整体上缺乏系统的产品策略规划。

其二,产品在自然发展的状态下缺乏渗透力。尽管A企业非常注重新产品的研发,但在具体运作上仍然属于粗放式的政策导向,在产品推出后就依靠政策在市场中自然渗透,这种模式主要依赖于产品对经销商的利益推动,但随着产品毛利空间的逐渐缩小,必然会遭受经销商的不断弱化,由此又逼迫A企业在推出新产品方面不得不疲于奔命;而对于新产品的策略性、适应性、产品概念、产品结构等多种因素则无法综合细致考虑,必然造成新产品的影响力有限。一方面老产品缺乏增长后劲,另一方面新产品又青黄不接,难以形成富有竞争力的产品梯队,只能采取数量取胜的战术,靠品种规格多来达成销售业绩,但单品类的效益非常低,缺乏明星产品,对整个产品体系的拉动效应非常薄弱。

其次是渠道方面的问题。

其一,传统渠道逐渐衰落,渠道转型方向不明确。随着现代渠道的迅速崛起,每年都在蚕食着传统批发渠道的市场份额,尽管A企业已经展开了针对现代渠道的拓展,但毕竟处于初级阶段,通过调味品批发市场产生的销量仍然占据着绝对的销售比重。问题在于,A企业是否已经将渠道结构的转型纳入到了战略规划之中呢?或者仅仅只是在无奈之下被形势逼着走一步看一步呢?从A企业目前的战略思路来看,这一点并不清晰,其目前只是采取直销模式对本地的现代渠道和专业渠道进行拓展,对于更广泛区域的渠道拓展,还是依赖于经销商在传统批发渠道的自然渗透,显然,这必将影响到A企业渠道结构的战略转型。

其二,渠道体系缺乏规划,渠道之间的冲突严重。渠道之间的冲突,基本上集中在价格、促销和冲流货方面,无论是A企业的直销区域,还是经销商的经营区域,都会频频发生批发渠道之间、现代渠道之间以及两种渠道之间的冲突,如果缺乏系统的规划和管理,企业的渠道秩序必将陷入混乱局面。A企业目前正是如此,由于在渠道拓展方面基本上依靠经销商自然渗透,企业对渠道拓展的过程缺乏管理,这种尴尬局面的出现也是一种必然。

其三,对业务过程缺乏管理,造成渠道费用不断增加。A企业在销售管理上采取的是重区域、轻总部的模式,主要依赖各区域办事处开展具体的销售业务,而且目前在考核上仍然注重结果性的财务指标,对各办事处销售业务过程的管理非常薄弱,也缺乏足够的策略和专业支持。因此,销售人员对于渠道建设的重点和费用支出的标准缺乏指导,再加上运作过程中自然存在的不规范现象,造成A企业的销售费用不断增加,但对销售业绩产生的促进作用则极为有限。

其四,由于忽视了掌控渠道过程,遭到竞争品牌的蚕食。对于企业而言,渠道实质上是一种稀缺资源,谁占据了渠道就等于卡住了竞争对手产品流通的咽喉,因此对渠道的抢夺处于一种白热化的状态。A企业对渠道的抢夺,主要依靠经销商的力量,通过销售政策加以推动,但这些措施竞争对手很容易模仿,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因此A企业的渠道不断遭受竞争对手的蚕食,尤其是批发商和零售商。目前A企业销售人员的工作方式比较粗放,缺乏掌控渠道环节的意识和技能,使得A企业在竞争中比较被动。

通过以上分别对产品和渠道两个方面问题的简要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A企业缺乏产品和渠道的整体策略规划,发展方向不明晰,对产品和渠道的拓展过程缺乏系统管理和掌控,处于自然发展状态,没有及时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从而限制了企业的快速成长。

建立产品/渠道复合运作的营销模式

调味品行业是一个产品结构和渠道结构都特别复杂的行业。从产品结构看,地域消费差异非常大,由此可以形成非常丰富的产品体系,就A企业本身就拥有五大系列近百种品种规格;而从渠道结构看,批发渠道与零售终端、商业渠道与餐饮渠道等不同组合构成了多样化的渠道体系。在这种状况下,如果仍然延续以往那种大一统的运作模式,不能对产品和渠道进行整合,实施专业化的管理,那么A企业将无法真正构建强大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吴总应该在A企业建立一套完善的产品/渠道复合运作的营销模式。

吴总必须意识到,企业整体利益结构和市场竞争结构都存在将产品和渠道进行复合运作的实际需求。一方面,立体化的产品结构需要通过立体化的渠道体系才能顺畅流通,在调味品行业中,不同的产品特性与不同的渠道特性存在着对应关系,只有采取复合管理才能使效益最大化;另一方面,多样化的产品和渠道进行组合,又是应对竞争对手攻势的有效手段,在市场竞争的结构中,往往会形成防火墙产品和渠道组合、大众化产品和渠道组合以及高利润产品和渠道组合的体系,以此来应付市场不同层面的竞争。

一类产品的运作对应着一种或者多种渠道结构,而一类渠道的运作则对应着一种或者多种产品体系,两者的复合运作,就象企业的双翼,互相交叉、互为补充,从而使A企业能扫除产品和渠道管理中的盲点,构建起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竞争优势。

明确A企业的产品整体策略规划

挖掘出问题的根源后,吴总必须尽快调整经营模式,明确战略发展思路,制定出清晰的产品整体策略规划,以此指导整个营销体系的高效运作。对于吴总而言,很容易陷入到一种“策略目标=策略规划”的误区,以为只要制定了年度的产品销售目标,就等于制定了产品的策略规划,其实不然。

所谓策略规划,是企业采取一种明确的、统一的原则和方式方法,运用一切可用的资源来达成策略目标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位营销人员都应该非常清晰地明了自己的工作方向,也都有明确的工作标准和规范,如此才能确保整体策略目标的正确执行。要改变A企业产品力薄弱的局面,就必须制定清晰的整体产品策略规划,由此作为企业决策层制订政策的依据和各部门开展工作的指导准则。

一份适合A企业的产品整体策略规划主要包括:产品定位、整体策略思想、产品组合结构、渠道结构、价格体系、广告促销组合、费用预算以及产品营销目标等,同时还要将策略规划转化为具体的实施计划,并形成一份简要的操作执行手册。

产品整体策略规划明确后,吴总还必须在整个营销部门内强力推行,尤其要让各个层面的营销人员都能明了整体策略规划的原则和重点,并且按照策略规划来制定相关的销售政策,从而推动各部门对产品发展过程的关注。

明确A企业的渠道体系和运作模式

在产品整体策略规划明确后,接下来吴总还需要根据产品策略规划中的渠道策略,对企业的整体渠道结构进行专门的规划,确立整体的渠道结构体系,以及具体的运作模式。

所谓渠道运作模式,就是指渠道的结构体系和管理方式,前者的核心是如何确定渠道的广度与深度,后者的核心则是如何有效管理渠道成员。这些内容,都需要由吴总加以明确,并向整体营销人员进行准确、清晰地贯彻和沟通。

不同于产品策略规划的是,渠道体系和运作模式规划是基于从渠道出发来考虑,也就是说,每一种渠道在整体上应该确定什么样的发展思路,它可以承载哪些产品体系,不同的渠道之间应该如何统筹整合,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模式对不同渠道的拓展进行管理。而产品策略规划则是从产品出发来考虑,关注的是每一类产品可以通过什么样的渠道体系进行销售。

A企业渠道营销规划主要包括:整体渠道策略思想、渠道开发策略、渠道组合设计、渠道网络结构、渠道管理模式、渠道销售政策、渠道费用预算以及渠道营销目标等,同样也包括具体的实施计划,以确保渠道管理的专业化和系统化。

设计关注产品和渠道发展过程的组织体系

当A企业的产品整体策略规划和渠道运作模式确定后,吴总必须要对现有的组织结构进行调整,要通过转变组织职能来确保整体策略的有效执行。

建立关注产品和渠道发展的组织体系,就是要在A企业设立专业化的产品管理部门和渠道管理部门,实施产品经理和渠道经理体制。用形象的语言描述,可以用“产品保姆”和“渠道保姆”来形容。

产品保姆:一类产品对应多种渠道,使各自所负责的产品进入一切符合市场定位的渠道进行销售,并确保产品效益最大化。比如A企业的酱料产品经理,就相当于酱料产品的“保姆”,他的职责就是要把酱料产品培养成企业中最大销售规模的产品类别,为企业带来最大的产品效益。

渠道保姆:一类渠道对应多种产品,为所有适合在本渠道销售的产品建立一个完善的平台,并确保渠道效益最大化。比如A企业的餐饮渠道经理,就相当于餐饮渠道的“保姆”,他的职责就是要把餐饮渠道培养成企业中最大销售规模的渠道类别,为企业带来最大化的渠道效益。

在A企业调整组织结构的过程中,必须要注意避免组织结构和人员规模的盲目扩张,在专业化的基础上要保持组织结构的精简;同时,还必须从人力资源的角度来考虑组织结构调整的力度和幅度,确保组织调整后能顺利推动营销人员的行为模式转型。

明确产品和渠道管理过程中的标准和规范

营销业务计划阶段的管理制度:营销计划是整个营销业务活动开展的指导和前奏,该阶段的营销管理制度旨在从策略方向上确保营销业务的正确性,其核心是“做正确的事”。具体而言,企业可以根据整体营销策略目标和规划的要求,将与计划阶段有关的关键业务转化为管理制度,引导营销团队的行为模式复合策略规划的方向。

营销业务执行阶段的管理制度:营销执行阶段是营销业务开展的具体过程,反映的是对营销策略规划内容的贯彻,该阶段的营销管理制度旨在确保营销策略目标和规划能够真正落实,其核心是“正确地做事”。这个阶段,企业主要应该根据产品管理、渠道管理、客户管理和业务管理等几大领域的管理要求,围绕关键业务制订出相应的营销管理制度,将整体策略规划的要求转化为具体的工作标准,使策略规划的执行真正落到实处而不是一句空话。

营销业务控制阶段的管理制度:所谓营销控制,是指对营销业务过程的评估、检讨、修正和考核。这个阶段的营销管理制度,旨在引导和激励营销人员在前两个阶段中发挥出更积极的作用,同时对营销业务的执行效果与计划之间的差异进行评估,减少差异程度,力争营销业务的稳定发展,顺利达成整体战略目标。这个阶段的制度存在一种“刚性”的特征,实际上体现的是对营销人员切身利益的影响程度,往往决定着前两个阶段中的制度能否真正落实。很多企业不能处理好控制阶段的制度与前两个阶段制度的协调,反而存在一些相互矛盾的地方,使企业要求营销人员执行的制度没有得到绩效考核方面的保障,仅仅成为一种形式化的摆设。

确定产品和渠道管理的关键绩效考核指标

企业要构建针对销售人员的KPI体系,必须遵循以下几项基本原则:

KPI必须来源于企业的营销策略规划。

KPI必须对企业营销策略目标和规划进行转化,抓住其中的关键业务环节,通过KPI直接表现出来,一一对应。假如关键业务是新产品拓展,那么对新产品推广的考核必然是KPI指标之一;而假如关键业务是深度分销,那么对铺货率和助销的考核又必须成为KPI指标。为了充分体现绩效考核指标的关键性,KPI最好控制在五个以内,重点突出,利于操作。

KPI必须将过程与最终结果联结起来。

设立KPI时,不能仅仅考虑最终的财务数字指标,而必须通过对关键业务环节的分析,设立相对应的KPI,使销售业务过程能够有效推动销售目标的实现。一般而言,销售额都是直接的最终财务指标,但仅仅考核它是不够的,因为无法有效引导销售人员的合理行为。如果对新产品推广进行考核,那么销售人员必然关注新产品推广成效,或者对铺货率进行考核,则销售人员必然努力推动产品进入更广泛的渠道。这些工作,其实都将直接导致销售额的增加,一旦将过程与结果联结起来,产生的推动力将起到倍增的效应。

KPI必须根据不同层级进行分解。

在对整个销售团队的绩效考核中,KPI的设立必须要体现出对不同层级的针对性,然后在此基础上对KPI层层分解。比如,对整个销售团队设立的KPI包括:销售额、费用率、新产品推广、铺货率、助销、冲流货等,那么在具体的分解中,销售部经理应以销售额和费用率为KPI,区域经理应以销售额、铺货率、新产品推广和冲流货为KPI,而销售代表则应以销售额、铺货率和助销为KPI,这样各级销售人员都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承担起对业绩的推动作用,对销售人员的激励作用也就越明显。

KPI必须进行动态监控和分析。

与营销计划的执行一样,KPI在执行中也必须按照“P-D-C-A”的循环对各项考核指标进行监控和分析,绩效考核并不仅仅是体现销售人员的业绩贡献,更重要的还在于对销售人员工作效率的推动,不断改善工作方式和成效,因此KPI不应该成为静态的数据,而应该采取动态的方式来引导销售人员的行为。

明确产品和渠道管理部门与销售部门之间的流程互动关系

围绕营销计划的关键业务内容优化运作流程:营销关键业务流程的优化甚至重组,将对营销计划的有效实施有着重要的作用,往往一份营销计划是好的,但在实际运作过程中,由于业务流程的运作不合理,造成营销计划实施的效率低下,直接影响到营销目标的实现。

通过重组业务流程调整部门结构:在一些关键性的业务流程中,如产品研发流程、营销推广流程、营销计划流程、订单处理流程等,其运作效率的高低,反映着整个组织结构和部门职能是否合理,因此要真正做到业务流程重组后企业能够高效运转,就要根据业务流程的要求,从组织和职能上加以保障,确保业务流程能为企业带来根本性的利益。

建立产品和渠道管理在区域市场落实的销售平台

与产品经理相似,渠道经理就相当于某一类渠道的“总”,针对这类渠道,他需要制定出渠道发展的整体策略规划、渠道销售目标、渠道结构体系、纳入的产品体系、渠道的开发模式、渠道的空间占有、渠道的生动化建设、渠道的过程管理等等一系列的管理内容,然后再不断推动销售团队来执行这些管理规范,并统筹协调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同时向销售人员进行指导、培训和评估。

在笔者为客户提供咨询服务的过程中,常常有销售人员问道:渠道经理与区域经理是一种什么关系?区域经理要听从渠道经理的命令吗?渠道经理如何开展工作呢?其实,这些问题在企业导入产品经理模式的过程中也同样产生过,其关键就在于很多企业还没有真正了解“流程”的实质,他们习惯的是直线式的上下级命令关系,只有在上级明确的指令之下才知道自己应该做哪些工作。因此,当他们面对产品经理和渠道经理这种以规划、统筹、指导、评估为核心职能的角色,就不知道该如何处理与他们的关系了。严格讲,渠道经理与产品经理都不属于“命令型”的管理类型,而是属于“流程型”的管理类型,他们不能直接对销售部门发号施令——因为销售人员只能有一个直接上司,而是通过确立管理目标、业务流程和管理规范,来指导销售人员完成既定的工作,并对关键环节进行动态评估和考核,从整体上来约束和调整销售人员的行为方式,实质上这是一种“间接”而非“直接”的管理体系。

渠道经理必须为区域经理提供明确的渠道发展策略和目标,要去了解不同区域的具体特点,要去帮助他们制定出合适的渠道拓展模式,同时还要为他们制定出渠道管理的标准,并为他们提供持续的培训和指导,评估他们的渠道拓展成效,为他们指出调整和改进的方向。另外,在当前跨区域渠道冲突严重的状况下,渠道经理还必须从整体上提供根本性的管理体系,同时配合过程中的协调、约束和奖罚,全力支持区域经理的销售工作,为他们扫除发展障碍,真正打造一支渠道经理与区域经理强势配合的优秀团队。

不断追踪产品和渠道业绩指标的执行状况

目标评估:对营销计划执行过程的综合目标、硬性目标和软性目标的完成程度进行评估,随时掌握营销计划的实施进度。

过程评估:对销售人员的工作方式和效率进行评估,了解销售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销售人员提供销售指导。

投入产出评估:对营销计划执行的效率进行评估,同时衡量营销计划对企业带来的效益,并且对这种效益所体现的价值程度进行判断。

推广效果评估:对实际执行过程中销售人员在营销战术的创造性方面进行评估,衡量现行推广方式对营销计划所起的作用,并且评估推广方式的价值,有无可能在更大范围内进行推广。

执行政策评估:对销售人员执行营销计划的到位程度进行评估,一方面是了解销售人员对营销计划的认同程度,另一方面则是了解销售人员对营销计划的重点有无把握,同时也评估政策是否有助于营销业务活动的开展。

竞争对比评估:对竞争对手的营销工作进行评估,重点是树立标杆,对营销计划的各个环节与竞争对手进行对比,找到真正的差异或差距,进一步提高营销计划的针对性。

全力推动各部门对产品和渠道拓展业绩的持续改善

销售报表:销售报表可以反映营销计划执行过程的详细情况,通过报表可以看出销售人员有无抓住营销计划实施的重点,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同时还可以通过报表了解营销目标的完成情况,掌控营销计划实施的进度。

销售工作程序:这是正确执行营销计划的保障,比如要完成既定的终端铺货计划和铺货率目标,就要提高拜访客户的效果,如果对销售人员的铺货工作建立一个规范的程序或步骤,就可以在不用增加任何资源的情况下达成目标,比如规定销售人员必须按照以下程序开展工作:整理客户资料、选择客户目标、选择拜访路线、做好拜访准备工作、拜访客户、检查客户卡、检查海报张贴、整理仓库和货架、收集竞争信息、填写客户卡、建议客户订货量、道谢离开等一系列步骤,将会为销售人员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规范,增强他们的信心,提高营销计划的实施效率。

销售会议:这项内容将会对营销计划的执行状况进行双向沟通,及时发现销售人员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并提供帮助和指导,同时也教给销售人员一些销售技巧和方法,提高他们的应变能力;另外对于营销计划在实际过程中碰到的困难,也要通过销售人员的反馈信息给予重新审视,对营销计划进行动态调整。

渠道经理工作总结篇3

关键词: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 节水改造 水资源优化配置

固原市原州区位于宁夏南部山区,是部级贫困县之一,资源性缺水与工程性缺水并重成为制约其农业经济发展的瓶颈因素,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逐步实施,中小型水库的病险加固改造工程逐步实施,改造后水库蓄水量逐渐增加,许多水库灌区现存的主要问题已不是缺水问题,而是水资源如何配置和高效利用问题,因而水库灌区节水改造工程建设成为目前水利工程建设的重中之重和首要任务。2010年按照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条件,固原市原州区沈家河水库灌区被定为原州区2011年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区。由于沈家河水库灌区原配套不够完善合理,而灌区节水改造即要满足重点县建设相关指标规定,又受资金限制(主要是地方财政配套资金),且该灌区是以库灌为主,局部又有纯井灌和库井结合灌等特点,因而在灌区节水改造实施方案上一直存在争议,本文通过对灌区现状进行分析,在对水利专家们提出的不同设计意见建议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提出最优设计方案,作为项目实施方案。

一、沈家河库井灌区现状

(一)地理位置及范围

沈家河水库灌区始建于1960年,是目前固原市原州区最大的库灌区,灌区主要分布在固原城市北部头营镇境内,地理位置为东径106°15′~106°17′,北纬36°04′~36°08′。灌区原设计灌溉面积4.0万亩,有效灌溉面积3.3万亩,目前实有可控制灌溉面积3.02万亩,其中东干渠控制灌溉面积1.7万亩,西干渠控制灌溉面积1.32万亩,灌区涉及头营镇7个行政村44自然村的农田灌溉,受益人口1.73万人。由于现状灌区水利工程损坏严重,灌区配套标准低,水资源浪费严重,目前灌区实际灌溉面积约1.5万亩。

(二)库灌区总体布置

灌区居于清水河两岸,呈狭长带状,整体地势南高北低,且东西两岸地势较高,中部河谷地带地势较低,东西两岸有多条冲沟,呈“U”字型。沈家河水库灌区大体布设干斗2级渠道,由总干渠,东西2条干渠,1条西高支渠,81条斗渠,3条农渠控制灌溉。总干渠及东干渠居于清水河东面,依东部山脚基本沿等高线由南向北布设,且靠临中宝铁路,东干渠兼顾灌溉及泄洪双重任务,总干渠长0.226km,后接东干渠长14.274km,沿总干及东干渠东西向布设有斗渠46条,斗渠长150-2800m,间距200-600m;西干渠从河道所建拦河坝取水(灌溉期从总干渠泄水闸分水,经东西向泄洪沟输水至河道),沿西部较高地势从南向北搌布,长9.68km,沿西干渠西东向布设斗渠30条,并设西高支渠1条,基本和西干渠平行布设,全长4km,衬砌长1km,西高支渠设斗渠5条,西干渠斗渠间距150-500m。该灌区没设排水沟渠,排水直接由渠道下泄入清水河。沿所有斗渠每25米左右设1农口,水由农口直接入田间临时农(毛)渠进行输水灌溉。

(三)渠道衬砌配套情况

干渠1961衬砌,后经4次维修改造,目前除2004年配套的东干最末端1.32km渠道完好,其余渠道80%老化或损坏,淤积严重。西干渠除2005年衬砌的上游1.80km干渠及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配套的二营设施农业区北部0.68km干渠相对较好,其余的渠道老化损害严重,西干渠所设西高支渠衬砌渠道基本报废,由于原渠道沿头营梁半山腰布设,受洪水冲刷,损坏淤积严重,现上段衬砌部分灌溉,下段基本没有灌溉。现状灌区除2004年以来维修改造的部分渠道相对较好,其余渠道老化损坏严重,输水损失大。目前,整个灌区渠道总长106.08km,渠道衬砌长50.56km,防渗衬砌率为47.66%,渠道完好率不到35%,建筑物完好率30%左右,渠系水利用率低,约53%,田间大畦漫灌,田间水利用率不到85%,整个灌区灌溉水利用率约45%,亩均毛灌溉定额340m3/亩,几乎一大半的水资源被浪费掉了。

(四)灌区机井布置及配套情况

灌区机井多为70年代中期后气候持续干旱,国家为解决灌区严重缺水而陆续投资建设的小型灌溉水源工程。灌区现有机井83眼,多居于清水河两岸,地势较低,井距150~600m,井深50~150m不等,单井出水量大部分为50m3/h,现状机井除二营设施农业配套3眼机井外,其余机井几乎全部为土渠输水,自流灌溉,灌溉水利用率低,不到60%。

(五)灌区水库及水资源情况

沈家河水库建成于1960年,至今加固改造过2次,2005年沈家河水库除险加固改造工程建成后,水库总库容4749万m3,水库年蓄水量增加,年灌溉可供水量约532.5万m3,加上当地83眼机井年可供210万m3地下水,灌区年可供灌溉水量总计约742.5万m3。

通过灌区节水改造工程建设将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降低毛灌溉定额,节约水量将恢复1.8万亩灌溉面积,实现3.02万亩灌溉面积,灌区节水改造工程建设十分必要。

二、灌区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灌区配套不完善,配套标准低,且衬砌配套渠道老化损坏严重,灌区灌溉水利用率低

灌区初建时,由于国家投入资金有限,地方穷困又拿不出配套资金,灌区建设主要依靠国家投资,当地农民投劳完成的,因而工程建设标准低,灌区只设干斗两级渠道,沿干渠布设的斗渠间距大,200-600m,也没有按干、支、斗、农四级布设,渠系布置不合理。同时渠道衬砌也不完善,衬砌率低,目前衬砌率不到50%,近一半渠道为土渠。灌区也缺乏必要的量水设施和调控设备,严重影响各级渠道水量分配和水价估算。目前,整个灌区渠道完好率不到35%,建筑物完好率30%左右,渠系水利用率约53%,整个灌区灌溉水利用率约45%。

(二)水土资源配置不尽合理,井渠不能很好的结合,不能充分有效利用当地表水和地下水

该灌区灌溉水源主要为水库水,机井水基本作为补充灌溉水源,2005年沈家河水库除险加固改造后每年可供灌溉水约532.5万m3,由于渠道衬砌配套不完善且损坏严重,部分渠道末端和距离水源较远地方不能得到水库水灌溉,地表水不能充分有效利用,而灌区机井大多分布在清水河两岸附近,地势相对较低,且自流灌溉,因而单井控制灌溉面积相对较小,地下水也不能充分有效利用,而有些地方机井少而面积大,又出现局地地下水超采现象。由于以上诸多因素,灌区3.3万亩中有近1.8万亩地不能得到水源灌溉,灌区水土资源不能很好配置,充分利用。

(三)现有干、斗渠渠道断面偏大,维修改造投资大

沈家河水库干渠及东干渠属傍山渠道,沿途4条大沟道除2条泄洪外,干渠西侧多为村庄及农田,东边又有与之相临20―150m的中宝铁路,没有修建排洪沟的条件,东部大部分洪水沿渠边进入干渠,因而东干渠渠道断面大。经复核,已衬砌配套的东干渠由上到下三个梯形断面最大泄洪流量分别为18.7m3/s、13m3/s、7m3/s;西干渠已衬砌配套的梯形断面复核流量为3.72-4.16m3/s,干渠上段桩号1+400―2+934m段,属傍山渠道,洪水由已建的秦家湾排洪渠排出,2+934m以后渠道沿台塬地修建,只有少量坡面径流汇入渠道,洪水对干渠威胁不大,但渠道断面没变。现状总干渠灌溉设计流量为3m3/s,东干渠灌溉期流量按2.0m3/s,西干渠灌溉期流量按1.0m3/s。由于原灌区各级渠道没有严格按照设计灌水率及科学灌溉制度确定设计流量,总体灌溉制度粗放,基本大水漫灌,灌水方式一般干渠续灌,斗渠分组轮灌,因而干渠灌溉设计流量较大,断面也大,相应的,斗渠设计流量大,大部分为0.3m3/s,少数后开设的斗渠流量为0.1m3/s,斗渠渠道断面也大。总体来说,整个灌区按原断面维修改造,其投资较大。

三、实施方案分析选择

在工程规划设计中,我们前后设计过两个不同方案,一个按低标准节水改造方案,一个按高标准节水改造方案,经过水利厅有关专家三次审查,设计单位不断修改和完善,拟定了最终实施方案,各方案及拟定实施方案如下:

(1)方案一(低标准改造方案):

该方案以尽量不改变原灌区布置,对原有渠道尽可能利用、少占用农民耕地为前提,在距离较大斗渠间适当增设一些斗渠或分斗渠,基本按照200米左右斗渠间距布设,机井根据灌溉需求布设扬水管道,并沿管道50米左右设给水栓。

干渠改造措施:东干渠按原断面进行维修改造,西干渠新增1.4公里输水渠道,改河道取水为直接从总干渠西侧取水,断面按照原西干渠断面。

渠道衬砌配套措施:按原断面维修原损坏较少渠道,按新设计流量,新设计U形断面,衬砌配套老化损坏严重、未衬砌的斗农渠及新增加渠道;各级渠道灌溉设计流量严格按照设计灌水率及灌溉制度进行,同时参考重点县建设相关指标和规定,道路、林带均按规范要求进行设计。

灌区机井配套方案:规划配套现有灌溉条件较好机井77眼,由于大部分机井位于灌区地势较低处,根据实际灌溉需要布设扬水管道,且设给水栓。其中局部18眼纯机井灌区管网布置以单井为单位,设干支两级管道;59眼井渠结合灌区机井,除3眼80m3/h机井布设干、支两级管道,其余机井根据控制灌溉面积范围及大小均布设一条扬水管道,沿管道每50米左右设1给水栓进行灌溉。灌溉期根据农户需求可井灌也可渠灌,部分地势较高且距离渠道较近机井通过设引水入渠管道实现井渠结合灌溉。根据井泵扬程需要需更换部分井泵。

方案一效果分析:

优点:①工程投资相对较小,只需国补资金就能建成,初步设计末级渠道改造总投资2175.78万元,(其中渠灌总投资1668.52万元,井灌总投资504.26万元),亩均投资720.5元,干渠改造总投资1437.17万元。

②占用耕地面积小,为396.08亩;

缺点:①节水效果不显著,尚不能满足灌区3.02万亩可控制灌溉面积需水要求。经推算,该方案灌区最大灌溉水利用率为0.597,3.02万亩灌区总灌溉需水量为767.8万m3,而灌区最大可供灌溉水量为742.5万m3,不能满足灌区需水要求。

②地块较长,农户机械耕作方便。

③渠道间距大,井渠结合灌溉效果差。

④干渠开口增多,在兼顾防洪任务下安全系数降低。

⑤按照200米间距布设斗渠,将出现一渠控制多村现象,这样不便于农民用水协会协调管理。

(2)方案二(高标准节水方案):

灌区改造方案:按照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有关规定及节水灌溉技术指标:中型灌区渠系水利用率不低于0.7,渠道防渗率不低于50%,旱作物田间水利用率不低于0.9,灌区亩均渠道长度6-10m。沈家河库井灌区为中型灌区,要彻底实现灌区节水灌溉,必须提高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标准,主要通过增设田间灌溉渠道,提高渠道级别和单位面积渠道长度,完善田间工程配套建设,提高工程完好率和配套率,提高渠系水利用率。

结合灌区现状渠道和作物种植结构,兼顾灌溉管理,增设部分支渠,支渠基本平行干渠布置,且按照所属村队地界划分核定控制灌溉面积,便于配水和管理,在原斗渠之间增设部分斗渠或分斗渠,斗渠间距控制在100m左右,少数与地块平行布置斗渠需增设农渠,间距80-100m,田间建筑物如量水设施、分水节制闸,斗农门,跌水陡坡等配套完善。东干渠改造方案与方案一基本相同,但通过相关水文及水力计算,为提高防洪标准,维修加固原泄洪建筑物3座,新建泄洪建筑物5座。西干渠在保留方案一基础上将渠道按照新设计流量全部改造成“U”形断面,以减少占地,增加路面宽度。原西高支渠从西干渠取水,考虑到原西高支渠输水线路4km长,且盘山而行,不仅维修改造规模大,投资高,且渠道受山洪威胁,稳定性差等因素,经方案比较,拟定将西高支渠废弃,沿原西干渠向北设一条支渠(名为西干三支渠),后面与原西高支渠一分支渠相接。斗农渠衬砌配套措施同方案一,只是间距上有所不同。其余均按规范要求设计。

灌区机井配套方案:灌区灌溉条件较好的77眼机井,对于18眼纯机井灌区机井,管道布置以单井为单位,设干支两级管道;59眼井渠结合灌区机井,将地势较低且自流灌溉面积较小机井布设1条扬水管线,管线长度根据机井最大尽可能控制灌溉面积确定,将水扬至渠道较高处,通过渠道灌溉以增加灌溉面积;距离渠道近,地势较高机井,只需布设1条引水入渠明渠与机井连接,实现井渠结合灌溉。管道不设任何给水栓,机井配套管道尽量避免影响渠道布设,根据扬程需要更换部分井泵。

水资源优化配置方案:沈家河水库灌区按照所利用水资源的不同可划分为纯库灌区、库井结合灌区和纯井灌区,面积分别为14040亩、13510亩、2650亩,在75%保证率情况下,灌区水库可供水量为532.5万m3,机井可供水量为172.7万m3。按照灌区节水改造规划设计资料:按照节水改造后灌溉水利用率0.65计,灌区3.02万亩地灌溉总需水量705.2万m3,其中18眼纯机井灌区综合灌溉定额182.34m3/亩,渠灌区综合灌溉定额238.42m3/亩,相应分配给纯库灌区库水334.79万m3、纯井灌区机井水量为48.32万m3,对于井渠结合灌区,在冬灌或播前灌溉时,灌区全部采用水库水灌溉,库水用量大约为197.64万m3,在作物生育期用水紧张阶段,可采用机井水补充灌溉,库井结合灌区内机井灌溉按2次,不能多于3次,机井调配水量约为124.41万m3。通过这样调配后,达到水资源供需平衡,实现了水资源优化配置。

方案二效果分析:

优点:①节水效果显著。按该方案实施后,灌区灌溉水利用率将提高到0.67,灌区灌溉定额将减少,计算得灌区3.02万亩灌溉面积年灌溉需水总量为705.2万m3,按同样的3.02万亩灌区面积,现状灌溉定额340m3/亩估算,将节约水量321.6万m3,节约水量达30%以上。该方案节水效果非常明显。

②水资源达到优化合理配置。具体见上述水资源调配方案。

缺点:①工程投资较大,初步设计末级渠道改造总投资3394万元,亩均投资1124元/亩(其中渠灌总投资2917万元,井灌总投资477万元),干渠改造总投资1602万元。

②占用耕地面积大,约982亩,同时地块较短,机械耕作不方便,农户大多不愿接受,工程实施难度大。

(3)优化方案(即实施方案):

综合分析前两个方案,不难看出,方案一节地但不节水,方案二节水但占用耕地较大,而且地块长度变短,农民耕作不方便,不易接受,因而在土地承包责任制下渠道占用耕地对农民的负面影响较大,该方案可操作性不强,实施阻力大,且方案二工程投资大,在国补资金有限,地方配套资金不能确保条件下很难实施完工。鉴于以上分析研究,在综合考虑即要节水又不占用太多耕地,且工程总投资又符合中央财政资金安排,建议大体保留第二套设计方案,但根据地方实际情况建议在渠道间距上适当放宽,不严格按照标准的100m间距,按150-200m间距布置斗渠,并减少部分渠边道路(主要指该渠相临两边渠道设有路的),同时,结合实际建设条件,干渠道路由规范设计的7.0米降到6.0米,支渠基本平行干渠布置,可不设道路,另外减少新建斗渠生产桥和农桥数量,且不新增设林带,以最大限度降低投资,其他建筑物均按有关设计规范和标准进行。

按照此方案,经再次设计和预算编制,末级渠道改造总投资确定为1895.64万元,亩均投资627.7万元,(其中渠灌总投资1574.95万元,井灌总投资320.69万元),干渠总投资1325.4万元。资金筹措为国补资金及省级配套资金,地方配套资金折合为地方群众投工投劳,主要用于部分田间道路修整及各自田间小畦的整修。

优化方案效果分析:

①与方案二相比投资明显降低,该方案末级渠道改造总投资确定为1895.64万元,亩均投资627.7万元,该方案道路规模大减,投资为77.91万元,且不增设林带,而方案二道路投资735.02万元,林带投资119.59万元。需要说明的是,该方案在道路和林带设置上虽不尽合理,但是工程占耕地面积大大减小,老百姓容易接受,且对于本就贫穷落后的固原地区,其地方财政配套资金也大大降低,工程实施的可行性强。如根据实际要求,确实需要增设部分道路或林带,水利部门应积极争取,整合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或交通、林业等各方项目资金,整合资金需要政府出面协调处理,用于灌区全面合理建设。

②节水效果。按该方案实施后,灌区灌溉水利用率将提高到0.65,计算得灌区3.02万亩灌溉面积年灌溉需水总量为740.12万m3,将节约水量286.68万m3,节约水量可恢复灌区1.8万亩地灌溉需水要求,经估算灌区年最大可供灌溉水量为742.5万m3,灌区水资源供需平衡,节水效果明显。

③水资源达到充分有效利用和优化合理配置。与上述水资源调配方案基本相同,可通过适当调节机井灌溉时间,满足灌水需求。

④占用耕地面积小,同时地块较长,机械耕作较方便。

两种设计方案和优化方案主要技术指标归纳如下表

四、结论

固原市原州区沈家河水库灌区节水改造实施方案经过综合分析论证:以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标准为依据,兼顾土地承包责任制下土地征用对农民的影响,以尽可能少占用耕地为前提(通过适当增设渠道,减少道路和林带占地),方便灌溉管理为主,同时减少地方配套资金,争取整合其他资金。其优选实施方案为:保持原总、东干渠位置及断面不变,维修加固原泄洪建筑物3座,新建泄洪建筑物5座。西干渠改从河道取水为从总干渠建分水闸直接取水,增加输水明渠1.4km,断面均为U形。根据节水灌溉建设标准,增设部分支渠、斗渠和农渠,支渠按其控制村队灌溉范围界定长度及面积,支渠基本平行干渠布设,间距500-2000m,斗渠基本垂直干渠和支渠布设,间距150-200m,部分斗渠(基本平行等高线布置)需增设农渠,农渠大致垂直等高线布置,间距150左右,部分双向灌溉农渠间距200m左右。将西高支渠废弃,沿原西干渠向北设一条支渠(西干三支渠),与原西高支渠一分支渠相接。渠道衬砌配套措施同方案一所述,机井改造配套方案同方案二所述。

工程效益:工程实施后,可改善灌溉面积1.22万亩,恢复灌溉面积1.8万亩,灌区年农业增产增收净效益618.41万元,人均增收357.46元。工程还本年限6年,经济效益显著。该工程实施能有效地加快该地区的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生态环境,迅速提升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水平和管户水平,为全方位推动小型农田水利实现跨越式发展起典范带动作用,项目实施具有充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渠道经理工作总结篇4

关键词 南水北调郑州段渠道衬砌 进度 管理

中图分类号:TV732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郑州段包括四个设计单元,从南到北分别为新郑南段、潮河段、郑州2段和郑州1段,累计总长93.764km。沿线共布置各类建筑物231座。渠道衬砌总量为271.2km,其中单边渠坡180.8km,渠底90.4km。渠道衬砌在2013年进入高峰期,根据中线局下达的2013年进度计划,郑州段需要完成单边渠坡衬砌128.2km,渠底衬砌80.2km,总计208.4km,渠道衬砌工作在2013年底要全部完成。由于桥梁交叉施工影响、施工单位资源配置等因素,前期衬砌进度较慢,完成年度任务的风险非常大,为此建管处采取了多种措施克服困难,消除风险因素,并最终提前完成了全部衬砌任务。

1、工程概况

南水北调工程郑州段全长93.764km,经过郑州市的新郑市、航空港区、中牟县、二七区、中原区5个县(市)区。包括4个设计单元,分别为新郑南段、潮河段、郑州2段和郑州1段,共划分为16个渠道施工标、7个桥梁施工标、6个监理标,2个安全监测标、4个金结机电标,合同总额48.17亿元。 衬砌总量为271.2km,其中单边渠坡180.8km,渠底90.4km。

2、渠道衬砌工作开展

2.1 衬砌任务

郑州段16个土建标渠道衬砌总量为271.2km,其中单边渠坡180.8km,渠底90.4km

2.2 衬砌设备投入情况

郑州段共进场渠坡衬砌机53台、渠底衬砌机22台,人工滑模63套。其中人工滑膜主要用于衬砌机无法开展施工的部位如渐变段、桥梁交叉部位等。

2.3 衬砌过程控制

2013年是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的关键之年、攻坚之年,渠道混凝土衬砌工作更是重中之重。针对渠道混凝土衬砌工作,业主从资源配置、材料准备、衬砌设备管理、责任考核、资金保证、环境协调及建管队伍建设等多个方面采取了措施,具体如下:

2.3.1 及时总结经验,指导后续工作

早在2012年10月份建管处根据郑州2段渠道衬砌施工中暴露出的衬砌施工准备周期长、衬砌机没有工作面而经常待工,衬砌功效低等问题,在郑州2段3标召开了渠道衬砌专题研讨会,邀请郑州二段四个土建标及监理部人员共同分析、总结前一阶段衬砌工作中暴露出的问题,经过现场一线人员探讨,认为衬砌机不能连续作业主要是人员配置较少。最终经过讨论形成了48米仓号连续衬砌作业的人员配置(包含紧前作业)要求,结合各个标段衬砌机自动化程度,确定了最低97人,最高115人的人员配置需求,为其它设计单元衬砌设备的人员配置提供了借鉴。

2.3.2 利用“冬歇期”,做好衬砌准备工作

每年12月中旬以后,由于气温下降,为保证质量,渠道衬砌便停止施工,待气温回升后重新恢复施工。2012年春节前,在衬砌施工“冬歇期”,建管处召开衬砌工作专题会议,要求各标段提前储备大宗物资如垫层砂、土工膜、保温板等。并且提前确定节后衬砌作业队伍,每台衬砌机根据实际情况在“冬歇期”要完成500-1000米的紧前工序施工,(垫层砂铺完),确保“冬歇期”结束能迅速恢复生产。事实证明,自节后开始恢复衬砌施工后,郑州段衬砌进展迅速,月衬砌计划连续超额完成,后劲十足。

2.3.3 推行精细化管理,及时了解衬砌施工各个环节

为便于管理,及时掌握每台衬砌设备的状况,建管处对郑州段所有衬砌设备进行登记造册,按照从南到北顺序依次编号,对53台渠坡衬砌机、22台渠底衬砌机、63套人工滑膜建立衬砌设备“户口档案”,并悬挂标示标牌。制定渠道衬砌日报表,报表中包括每台衬砌机当天进尺、配套紧前设备情况、人员配属情况,当月累计进展情况等,由专人每天统计、更新动态信息,并发送给建管处相关负责人,做到及时掌握、发现问题,及时纠偏,处理问题,使各种不利因素被消灭在萌芽状态,尽量发挥每台衬砌设备最大功效。

2.3.4 分级负责,责任到人

为加强渠道衬砌管理,提高责任意识。建管处发文明确了处长、副处长分包设计单元;监理部总监、副总监分包标段;标段经理、副经理分包到每台衬砌机的衬砌责任体系,形成自上而下连贯责任机制,加强相关人员责任意识,确保衬砌计划的实现。并且各级负责人定期召开协调会,处理解决责任范围内各种渠道衬砌问题。

2.3.5、定期考核,严格奖惩

为奖励先进,鞭策后进,建管处印发了渠道衬砌奖惩办法。每旬对各标段的衬砌进展进行考核通报,每月按照中线局下发的月进度计划进行奖惩。

对于每月单机渠坡衬砌超过400米的衬砌机进行奖励,奖励包括衬砌机作业队长,监理人员的正副机长及项目经理等。对每月单机渠坡衬砌低于300米的衬砌机进行处罚,处罚包括监理及施工单位。

自2013年5月份开始依据当月计划完成情况及累计完成情况、施工组织好坏、按期完工风险情况,建管处每月选出1-3名衬砌落后标段上报省南水北调建管局进行黄牌通报,并责成施工单位总部派驻工作组进驻整改。

2.3.6、加强变更处理工作,解决资金困难

自2012年下半年开始,建管处加大变更项目处理力度,采取建管、监理、施工三方集中封闭办公方法,及时处理施工过程中发生的变更项目,缓解标段资金困难,保证衬砌资金投入。

2.3.7 重视协调工作,营造良好施工环境

郑州段有跨渠桥梁132座(其中地方自建桥梁46座)渠道衬砌与桥梁交叉施工影响较多,协调任务繁重。特别是地方桥梁,不可控因素较多。而桥梁能不能顺利交面直接制约了渠道衬砌的连续作业。为此建管处高度重视环境协调工作,由两名副处长专职负责,将环境协调问题建立台账,采取“销号制”、“内部督察制”等一系列措施,确保各种协调问题有人过问,有人解决,营造良好施工环境,避免因素影响衬砌进度。

2.3.8、重视建管队伍思想建设,提高凝聚力,打造高效,务实的建管团队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借助2012年河南省南水北调系统开展的“转变作风狠抓落实”主题大讨论活动,全体建管人员从思想上接受了一次“大洗礼,大转变”,克服工作压力大,事情繁多,长期连续工作不能休假等不利因素,使工作作风更加务实、高效、任劳任怨,内部日趋团结,有凝聚力。为日常工作开展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

3、结语

随着各种措施的推进,制约渠道衬砌的问题逐步解决,郑州段渠道衬砌工作迈入快车道,连续数月超额完成月进度计划,至2013年11月20日完成了全部衬砌任务,提前40天完成中线局下达的2013年度衬砌计划,并且成为黄河以前第一个完成衬砌任务的建管处。

通过郑州段渠道衬砌过程控制,可以看出制约进度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施工单位原因;二是施工单位以外的原因。作为建管单位为了实现进度目标,应尽可能的减少自身原因造成的工程进度拖延。因此对今后的施工就建管单位而言,提出以下建议:

(1)重视协调工作,建管单位要充分重视环境协调及交叉施工的协调工作,尽量避免沟通不畅造成的工期延误。

(2)建管单位尽可能减少或避免实施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工程变更,保证工程顺利进行。一旦发生工程变更,应尽快完成变更处理工作,保证施工单位能及时结算。

渠道经理工作总结篇5

创新发展理念,探索发展模式 全面提升服务水务市场化的能力

根据会议安排,我就总干渠管理局近年来在开展水务市场化方面的工作情况,和大家交流一下,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随着全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经济结构由农业主导型向工业主导型快速转变,积极配合全市经济结构转型,大力推进城乡水务一体化和水务市场化进程,为全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全面的水资源支撑是新时期水管部门的一项重要课题。总干渠作为灌区的输水大动脉,对巴彦淖尔市水服务体系建设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充分认识总干渠发展水务市场的条件和优势

总干渠引黄条件便利,水资源丰富,优势明显。首先是总干渠全年灌溉期近8个月,年引黄水量50多亿立方米,保证了总干渠常年有水,可以通过水权置换用于工业、城镇、生态供水等,而且潜力很大。其次是总干渠大多数段落为地下渠或半地下渠,非灌溉期回归、侧渗水水量较大。第三是总干渠全年灌溉期可为沿线补充地下水近 3亿立方米 ,不但有效改善了当地的地下水质,同时也储备了丰富的地下水源。第四是水能潜力大。总干渠上共有四座分水枢纽,灌溉行水期各枢纽上下游都有水位落差,可以利用这些水位落差,兴建水电站,可把水资源转化为电能源创造利润。第五是总干渠具备引用黄河槽蓄水、分洪水的能力,为黄河的开封河凌汛期缓解一定压力,如果工程措施到位,年引水能力有望达到 1亿立方米 左右,这部分水能够合理利用,可扩大生态补水及工业用水的规模。

二、全面提升服务巴彦淖尔市水务市场化的能力

立足于总干渠的水资源优势,按照市委、总局大水利的工作部署,我局积极创新发展理念,逐步探索由管理向经营、服务转变,着力在科学配置水资源、做好水文章、提升水服务上下功夫。结合总干渠的实际,在具体工作中我们逐步向“一渠、五化”目标发展。

“一渠”就是围绕总干渠做好水文章,也就是坚持确保总干渠正常输水、安全行水,确保农业适时灌溉这个中心不变,在这个前提下,积极开展其它涉水事务。

“五化”就是工程效益化、渠道绿色化、渠系景观化、供水多元化、渠堤标准化。

第一,工程效益化。近年来,在总局的大力支持下,累计投资3000多万元,对总干渠进行了整治,我局每年也投入不少于50万元,对总干渠工程建筑物进行了维修加固。解决了一批关键工程的安全运行隐患,并通过建、管、养并举,确保了总干渠安全运行,保证了工程效益的正常发挥。

第二,渠道绿色化。总干渠防护林建设是实现固堤护岸、平衡生态、保障总干渠安全运行的重要措施。从20xx年至今,我局每年投入造林资金40万元,累计栽植各类高杆30多万株,育苗230亩,实现旱台地退耕还林2600多亩。目前,总干渠的林木存活量达40多万株,绿化长度达 160公里 ,一条贯通河套灌区东西的总干渠绿色长廊已基本形成。工程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日益凸显。

第三,渠系景观化。总干渠上有四座分水枢纽、18座桥涵,沿线自然风光优美,加之总干渠横穿五个旗县区,处于城乡结合部,区位优势明显。近三年来,我局积极筹资,每年完成一座分水枢纽闸的景观建设,目前一、二、三闸区景观得到较大改善。按照我局长远发展规划,逐步将一些重点的段落建成景观带,并结合临河城市水系景观工程,经营总干渠道两侧一定范围内的土地开发,有望建成沿线群众的休闲景观风景带,从而带动水景观旅游的发展,促进和推动水利经济的大力发展。

第四,供水多元化。随着城镇化建设和工业强市战略的稳步推进,城镇生活用水、工业用水、生态用水量将会大量增加,近年来,我们积极树立经营理念,着力在用好总干渠水资源上下功夫,实现了“多水”的统筹利用。在农业用水上,为了管好水资源,我们积极提倡科学化管理,实行精细化管理,推进信息化管理,从而高质量的完成了灌区农业生产输水任务。在工业供水上,我局在总干渠沿线各供水项目实施和运行中,本着化解矛盾,保证进度、保障供水的原则,充分发挥自身条件优势,做到了最大限度的支持和配合。一是积极建言献策。对总干渠沿线各工作供水项目,提前制定水资源和工程建设参考方案,及时准确提供基本资料和数据,参与实地勘测,为项目的科学合理规划和实施积极建言献策。二是全力支持配合。工程实施前期,积极动员集资、入股,提供施工用地,帮助解决社会矛盾,积极协调各方关系解决供水工程中的征地赔偿、道路使用、后勤保障、过铁道等矛盾;为避免工地附近农民因浇地造成施工单位湿地施工,管理局指派专人走访农户进行协调;为便于施工单位就近施工,基层管理所提供房屋和食堂,安排施工单位入住。在我局的积极协调和配合下,总干渠沿线的各供水工程顺利完工。三是全力保障冬季工业供水。我局重点从工程维护、机电设备检修、所段值班 、制度健全等方面进行了落实。通过参与冬季工业供水全体干部职工的大干加巧干,总干渠历史上的首次冬季工业供水,到现在已平稳有序运行了近3个多月,截至2月底,总干渠在冬季累计向各工业取水口专项供水4355万立方米,确保了冬季工业供水圆满结束。

与此同时,我局在二闸水电站的申报、立项、实施过程中做了大量建设性工作,在经后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将一如既往支持配合水电站建设,争取使之早日并网发电。在生态供水上,我局采取强有力的工程保障措施,不断提高引黄河槽蓄水、凌汛水和灌溉间隙水的能力,积极为灌区内诸多海子、湿地补水,维护当地生态平衡,促进人水和谐。

第五,渠堤标准化。从20xx年起,开展标准化渠堤建设以来。经过五年的积极整治,共开通总干渠历史上不能通车段落 48公里 ,整平渠堤250多公里(单线),完成整背土方4万多立方米,建成砂石路面的标准渠堤 148公里 ,实现了总干渠两侧渠堤(除无堤背段落)全线通车。

总干渠标注化堤的建成,一是进一步提高了总干渠工程的安全级别,尤其减轻了地上渠道的防洪防汛压力,提升了总干渠的安全运行能力。二是防洪减灾作用凸显。三是可以提升沿线区位优势,增加发展后劲。四是拉大城市框架,改善城区交通网结构,特别是可使沿线城区、乡镇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为在黄河以北、包兰铁路以南形成一个新的经济带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也必将为全市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三、努力开创水务市场化的新局面

水务市场化建设对我们来讲仍是一项新生事物,需要我们不断总结经验、创新提高。结合总干渠的实际,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积极采取有力措施,确保水务工作的稳步推进。

(一)加快水务市场发展,认识是基础。着力推进大水利进程,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工业经济快速发展提供水资源支撑和保证。为此,我们要站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站在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全局的高度,把思想行动统一到市委、政府和河灌总局的总体部署上来,要跳出农业找市场,顺着水路找财路,充分挖掘和利用总干渠水资源优势,努力把水务工作做大、做强。

(二)加快水务市场发展,领导是关键。继续强化对水务工作的组织领导,在原管理局水务市场化建设领导小组的基础上,组建成立水电站建设、非农业供水以及水经营三个项目推进办公室,从全局范围选调有关人员,专职专项抓好项目工作。

(三)加快水务市场发展,创新是手段。要创新工作思路,在工程建设上,积极配合总局,立足长远,分轻中缓急,统筹对总干渠整治进行总体规划,进一步完善总干渠整治远景规划和近期实施规划,与灌区工程建设规划相协调。

(四)加快水务市场发展,制度是核心。要加强调查研究,进一步研究探讨水务发展的配套政策和管理办法,比如:股份制形式的经营机制,多途径筹资的投融资机制以及利益分配和责任、激励机制等等,为加快水务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渠道经理工作总结篇6

根据会议安排,我就总干渠管理局近年来在开展水务市场化方面的工作情况,和大家交流一下,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随着全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经济结构由农业主导型向工业主导型快速转变,积极配合全市经济结构转型,大力推进城乡水务一体化和水务市场化进程,为全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全面的水资源支撑是新时期水管部门的一项重要课题。总干渠作为灌区的输水大动脉,对巴彦淖尔市水服务体系建设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充分认识总干渠发展水务市场的条件和优势

总干渠引黄条件便利,水资源丰富,优势明显。首先是总干渠全年灌溉期近8个月,年引黄水量50多亿立方米,保证了总干渠常年有水,可以通过水权置换用于工业、城镇、生态供水等,而且潜力很大。其次是总干渠大多数段落为地下渠或半地下渠,非灌溉期回归、侧渗水水量较大。第三是总干渠全年灌溉期可为沿线补充地下水近3亿立方米,不但有效改善了当地的地下水质,同时也储备了丰富的地下水源。第四是水能潜力大。总干渠上共有四座分水枢纽,灌溉行水期各枢纽上下游都有水位落差,可以利用这些水位落差,兴建水电站,可把水资源转化为电能源创造利润。第五是总干渠具备引用黄河槽蓄水、分洪水的能力,为黄河的开封河凌汛期缓解一定压力,如果工程措施到位,年引水能力有望达到1亿立方米左右,这部分水能够合理利用,可扩大生态补水及工业用水的规模。

二、全面提升服务巴彦淖尔市水务市场化的能力

立足于总干渠的水资源优势,按照市委、总局大水利的工作部署,我局积极创新发展理念,逐步探索由管理向经营、服务转变,着力在科学配置水资源、做好水文章、提升水服务上下功夫。结合总干渠的实际,在具体工作中我们逐步向“一渠、五化”目标发展。

“一渠”就是围绕总干渠做好水文章,也就是坚持确保总干渠正常输水、安全行水,确保农业适时灌溉这个中心不变,在这个前提下,积极开展其它涉水事务。

“五化”就是工程效益化、渠道绿色化、渠系景观化、供水多元化、渠堤标准化。

第一,工程效益化。近年来,在总局的大力支持下,累计投资3000多万元,对总干渠进行了整治,我局每年也投入不少于50万元,对总干渠工程建筑物进行了维修加固。解决了一批关键工程的安全运行隐患,并通过建、管、养并举,确保了总干渠安全运行,保证了工程效益的正常发挥。

第二,渠道绿色化。总干渠防护林建设是实现固堤护岸、平衡生态、保障总干渠安全运行的重要措施。从20*年至今,我局每年投入造林资金40万元,累计栽植各类高杆30多万株,育苗230亩,实现旱台地退耕还林2600多亩。目前,总干渠的林木存活量达40多万株,绿化长度达160公里,一条贯通河套灌区东西的总干渠绿色长廊已基本形成。工程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日益凸显。

第三,渠系景观化。总干渠上有四座分水枢纽、18座桥涵,沿线自然风光优美,加之总干渠横穿五个旗县区,处于城乡结合部,区位优势明显。近三年来,我局积极筹资,每年完成一座分水枢纽闸的景观建设,目前一、二、三闸区景观得到较大改善。按照我局长远发展规划,逐步将一些重点的段落建成景观带,并结合临河城市水系景观工程,经营总干渠道两侧一定范围内的土地开发,有望建成沿线群众的休闲景观风景带,从而带动水景观旅游的发展,促进和推动水利经济的大力发展。

第四,供水多元化。随着城镇化建设和工业强市战略的稳步推进,城镇生活用水、工业用水、生态用水量将会大量增加,近年来,我们积极树立经营理念,着力在用好总干渠水资源上下功夫,实现了“多水”的统筹利用。在农业用水上,为了管好水资源,我们积极提倡科学化管理,实行精细化管理,推进信息化管理,从而高质量的完成了灌区农业生产输水任务。在工业供水上,我局在总干渠沿线各供水项目实施和运行中,本着化解矛盾,保证进度、保障供水的原则,充分发挥自身条件优势,做到了最大限度的支持和配合。一是积极建言献策。对总干渠沿线各工作供水项目,提前制定水资源和工程建设参考方案,及时准确提供基本资料和数据,参与实地勘测,为项目的科学合理规划和实施积极建言献策。二是全力支持配合。工程实施前期,积极动员集资、入股,提供施工用地,帮助解决社会矛盾,积极协调各方关系解决供水工程中的征地赔偿、道路使用、后勤保障、过铁道等矛盾;为避免工地附近农民因浇地造成施工单位湿地施工,管理局指派专人走访农户进行协调;为便于施工单位就近施工,基层管理所提供房屋和食堂,安排施工单位入住。在我局的积极协调和配合下,总干渠沿线的各供水工程顺利完工。三是全力保障冬季工业供水。我局重点从工程维护、机电设备检修、所段值班、制度健全等方面进行了落实。通过参与冬季工业供水全体干部职工的大干加巧干,总干渠历史上的首次冬季工业供水,到现在已平稳有序运行了近3个多月,截至2月底,总干渠在冬季累计向各工业取水口专项供水4355万立方米,确保了冬季工业供水圆满结束。与此同时,我局在二闸水电站的申报、立项、实施过程中做了大量建设性工作,在经后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将一如既往支持配合水电站建设,争取使之早日并网发电。在生态供水上,我局采取强有力的工程保障措施,不断提高引黄河槽蓄水、凌汛水和灌溉间隙水的能力,积极为灌区内诸多海子、湿地补水,维护当地生态平衡,促进人水和谐。

第五,渠堤标准化。从20*年起,开展标准化渠堤建设以来。经过五年的积极整治,共开通总干渠历史上不能通车段落48公里,整平渠堤250多公里(单线),完成整背土方4万多立方米,建成砂石路面的标准渠堤148公里,实现了总干渠两侧渠堤(除无堤背段落)全线通车。

总干渠标注化堤的建成,一是进一步提高了总干渠工程的安全级别,尤其减轻了地上渠道的防洪防汛压力,提升了总干渠的安全运行能力。二是防洪减灾作用凸显。三是可以提升沿线区位优势,增加发展后劲。四是拉大城市框架,改善城区交通网结构,特别是可使沿线城区、乡镇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为在黄河以北、包兰铁路以南形成一个新的经济带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也必将为全市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三、努力开创水务市场化的新局面

水务市场化建设对我们来讲仍是一项新生事物,需要我们不断总结经验、创新提高。结合总干渠的实际,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积极采取有力措施,确保水务工作的稳步推进。

(一)加快水务市场发展,认识是基础。着力推进大水利进程,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工业经济快速发展提供水资源支撑和保证。为此,我们要站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站在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全局的高度,把思想行动统一到市委、政府和河灌总局的总体部署上来,要跳出农业找市场,顺着水路找财路,充分挖掘和利用总干渠水资源优势,努力把水务工作做大、做强。

(二)加快水务市场发展,领导是关键。继续强化对水务工作的组织领导,在原管理局水务市场化建设领导小组的基础上,组建成立水电站建设、非农业供水以及水经营三个项目推进办公室,从全局范围选调有关人员,专职专项抓好项目工作。

(三)加快水务市场发展,创新是手段。要创新工作思路,在工程建设上,积极配合总局,立足长远,分轻中缓急,统筹对总干渠整治进行总体规划,进一步完善总干渠整治远景规划和近期实施规划,与灌区工程建设规划相协调。

(四)加快水务市场发展,制度是核心。要加强调查研究,进一步研究探讨水务发展的配套政策和管理办法,比如:股份制形式的经营机制,多途径筹资的投融资机制以及利益分配和责任、激励机制等等,为加快水务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渠道经理工作总结篇7

根据会议安排,我就总干渠管理局近年来在开展水务市场化方面的工作情况,和大家交流一下,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随着全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经济结构由农业主导型向工业主导型快速转变,积极配合全市经济结构转型,大力推进城乡水务一体化和水务市场化进程,为全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全面的水资源支撑是新时期水管部门的一项重要课题。总干渠作为灌区的输水大动脉,对巴彦淖尔市水服务体系建设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充分认识总干渠发展水务市场的条件和优势

总干渠引黄条件便利,水资源丰富,优势明显。首先是总干渠全年灌溉期近8个月,年引黄水量50多亿立方米,保证了总干渠常年有水,可以通过水权置换用于工业、城镇、生态供水等,而且潜力很大。其次是总干渠大多数段落为地下渠或半地下渠,非灌溉期回归、侧渗水水量较大。第三是总干渠全年灌溉期可为沿线补充地下水近3亿立方米,不但有效改善了当地的地下水质,同时也储备了丰富的地下水源。第四是水能潜力大。总干渠上共有四座分水枢纽,灌溉行水期各枢纽上下游都有水位落差,可以利用这些水位落差,兴建水电站,可把水资源转化为电能源创造利润。第五是总干渠具备引用黄河槽蓄水、分洪水的能力,为黄河的开封河凌汛期缓解一定压力,如果工程措施到位,年引水能力有望达到1亿立方米左右,这部分水能够合理利用,可扩大生态补水及工业用水的规模。

二、全面提升服务巴彦淖尔市水务市场化的能力

立足于总干渠的水资源优势,按照市委、总局大水利的工作部署,我局积极创新发展理念,逐步探索由管理向经营、服务转变,着力在科学配置水资源、做好水文章、提升水服务上下功夫。结合总干渠的实际,在具体工作中我们逐步向“一渠、五化”目标发展。

“一渠”就是围绕总干渠做好水文章,也就是坚持确保总干渠正常输水、安全行水,确保农业适时灌溉这个中心不变,在这个前提下,积极开展其它涉水事务。

“五化”就是工程效益化、渠道绿色化、渠系景观化、供水多元化、渠堤标准化。

第一,工程效益化。近年来,在总局的大力支持下,累计投资3000多万元,对总干渠进行了整治,我局每年也投入不少于50万元,对总干渠工程建筑物进行了维修加固。解决了一批关键工程的安全运行隐患,并通过建、管、养并举,确保了总干渠安全运行,保证了工程效益的正常发挥。

第二,渠道绿色化。总干渠防护林建设是实现固堤护岸、平衡生态、保障总干渠安全运行的重要措施。从2003年至今,我局每年投入造林资金40万元,累计栽植各类高杆30多万株,育苗230亩,实现旱台地退耕还林2600多亩。目前,总干渠的林木存活量达40多万株,绿化长度达160公里,一条贯通河套灌区东西的总干渠绿色长廊已基本形成。工程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日益凸显。

第三,渠系景观化。总干渠上有四座分水枢纽、18座桥涵,沿线自然风光优美,加之总干渠横穿五个旗县区,处于城乡结合部,区位优势明显。近三年来,我局积极筹资,每年完成一座分水枢纽闸的景观建设,目前一、二、三闸区景观得到较大改善。按照我局长远发展规划,逐步将一些重点的段落建成景观带,并结合临河城市水系景观工程,经营总干渠道两侧一定范围内的土地开发,有望建成沿线群众的休闲景观风景带,从而带动水景观旅游的发展,促进和推动水利经济的大力发展。

第四,供水多元化。随着城镇化建设和工业强市战略的稳步推进,城镇生活用水、工业用水、生态用水量将会大量增加,近年来,我们积极树立经营理念,着力在用好总干渠水资源上下功夫,实现了“多水”的统筹利用。在农业用水上,为了管好水资源,我们积极提倡科学化管理,实行精细化管理,推进信息化管理,从而高质量的完成了灌区农业生产输水任务。在工业供水上,我局在总干渠沿线各供水项目实施和运行中,本着化解矛盾,保证进度、保障供水的原则,充分发挥自身条件优势,做到了最大限度的支持和配合。一是积极建言献策。对总干渠沿线各工作供水项目,提前制定水资源和工程建设参考方案,及时准确提供基本资料和数据,参与实地勘测,为项目的科学合理规划和实施积极建言献策。二是全力支持配合。工程实施前期,积极动员集资、入股,提供施工用地,帮助解决社会矛盾,积极协调各方关系解决供水工程中的征地赔偿、道路使用、后勤保障、过铁道等矛盾;为避免工地附近农民因浇地造成施工单位湿地施工,管理局指派专人走访农户进行协调;为便于施工单位就近施工,基层管理所提供房屋和食堂,安排施工单位入住。在我局的积极协调和配合下,总干渠沿线的各供水工程顺利完工。三是全力保障冬季工业供水。我局重点从工程维护、机电设备检修、所段值班、制度健全等方面进行了落实。通过参与冬季工业供水全体干部职工的大干加巧干,总干渠历史上的首次冬季工业供水,到现在已平稳有序运行了近3个多月,截至2月底,总干渠在冬季累计向各工业取水口专项供水4355万立方米,确保了冬季工业供水圆满结束。与此同时,我局在二闸水电站的申报、立项、实施过程中做了大量建设性工作,在经后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将一如既往支持配合水电站建设,争取使之早日并网发电。在生态供水上,我局采取强有力的工程保障措施,不断提高引黄河槽蓄水、凌汛水和灌溉间隙水的能力,积极为灌区内诸多海子、湿地补水,维护当地生态平衡,促进人水和谐。

第五,渠堤标准化。从2004年起,开展标准化渠堤建设以来。经过五年的积极整治,共开通总干渠历史上不能通车段落48公里,整平渠堤250多公里(单线),完成整背土方4万多立方米,建成砂石路面的标准渠堤148公里,实现了总干渠两侧渠堤(除无堤背段落)全线通车。

总干渠标注化堤的建成,一是进一步提高了总干渠工程的安全级别,尤其减轻了地上渠道的防洪防汛压力,提升了总干渠的安全运行能力。二是防洪减灾作用凸显。三是可以提升沿线区位优势,增加发展后劲。四是拉大城市框架,改善城区交通网结构,特别是可使沿线城区、乡镇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为在黄河以北、包兰铁路以南形成一个新的经济带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也必将为全市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三、努力开创水务市场化的新局面

水务市场化建设对我们来讲仍是一项新生事物,需要我们不断总结经验、创新提高。结合总干渠的实际,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积极采取有力措施,确保水务工作的稳步推进。

(一)加快水务市场发展,认识是基础。着力推进大水利进程,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工业经济快速发展提供水资源支撑和保证。为此,我们要站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站在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全局的高度,把思想行动统一到市委、政府和河灌总局的总体部署上来,要跳出农业找市场,顺着水路找财路,充分挖掘和利用总干渠水资源优势,努力把水务工作做大、做强。

(二)加快水务市场发展,领导是关键。继续强化对水务工作的组织领导,在原管理局水务市场化建设领导小组的基础上,组建成立水电站建设、非农业供水以及水经营三个项目推进办公室,从全局范围选调有关人员,专职专项抓好项目工作。

(三)加快水务市场发展,创新是手段。要创新工作思路,在工程建设上,积极配合总局,立足长远,分轻中缓急,统筹对总干渠整治进行总体规划,进一步完善总干渠整治远景规划和近期实施规划,与灌区工程建设规划相协调。

(四)加快水务市场发展,制度是核心。要加强调查研究,进一步研究探讨水务发展的配套政策和管理办法,比如:股份制形式的经营机制,多途径筹资的投融资机制以及利益分配和责任、激励机制等等,为加快水务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渠道经理工作总结篇8

人民胜利渠是新中国引黄灌溉第一渠。灌区位于河南省北部,总面积1183km2。主要浇灌新、焦两市的8县(市、区)45个乡(镇)的土地,并承担新乡市城市用水的任务。设计灌溉面积88.6万亩,实灌面积60万亩。设计引水流量60m3/s。

灌区有渠灌、排水、沉沙、井灌四套工程系统。1987年以前有沉沙池,自流沉沙,目前,已被迫浑水灌溉。开灌以来,人民胜利渠从黄河引水294.95亿m3,引沙43451.63万t,年均引沙量924.50万t,平均含沙量14.73kg/m3。其中农业灌溉引水年平均引沙量539万t。

人民胜利渠40余年来,灌区泥沙淤积分布,主要分三个时段:第一时段:由开灌初的1952年~1981年,整个时段沉沙池以处理泥沙为主要措施。第二时段由1981年~1986年,这一阶段沉沙池是二次复淤,与第一阶段相比拦沙率下降,处理泥沙主要是利用沉沙池和输沙至田并举。第三阶段:由1986年以来,原来的沉沙池都已还耕停用,不能集中处理泥沙。所以,这一阶段引进的泥沙主要淤积在渠道内和田间,其中灌溉渠道内约50%,田间约34%。

2灌区泥沙处理措施

人民胜利渠开灌以来,根据泥沙的处理方式不同大体上可分为两个阶段。

2.1结合沉沙改土处理泥沙的措施

2.1.1渠首引水防沙

要想解决灌区的泥沙问题,首先是要考虑在渠首尽可能的少引沙。人民胜利渠开灌初期,闸前防沙主要是利用环流理论,采取一系列工程措施,如凹岸建闸,锐角引水、修建拦沙潜堰、安设导流系统等,这些工程措施,使入渠含沙量减少10~30%,引为0.9~0.7。之后,由于黄河主流南移,又摸索出一套有效的办法。即:在引水渠淤死时,用4PL—250型泥浆泵代替人工挖淤;在引水口门局部淤死或即将淤死时,用配备喷枪的机船将淤沙冲起,同时开闸拉渠;每次引水结束前,在机船尾部挂上拖具在引水渠中往返行使,拖起泥沙,浚深引水渠,延长停水期间的回淤时间。同时在防止拉滩,避沙峰引水及控制引水量等方面都有其很好的效果。

2.1.2渠系合理配水

在灌区内合理配水,是减轻和防止渠道淤积的有效措施,经过系统的观测研究,分析了不冲不淤流量与来水含沙量的关系,能够计算出不同来水含沙量情况下,各渠道的不淤最小流量。当实际流量远小于这一流量时,就关闸停灌;当枯水期渠首引水少,不够分时,实行集中用水。同时,通过合理配水,将细颗粒泥沙输送到田间,起到改良土壤的作用。

2.1.3结合黄河大堤淤背处理泥沙

黄河大堤淤背固堤缺乏土源。所以在80年代初期,利用灌区上游紧临黄河大堤的有利地势,修筑两条专用沉沙池,轮换使用处理粗沙,再将池内的淤沙用4PL-250型泥浆泵抽至黄河大堤淤背区,既起到了加固堤防的作用,又处理了灌区泥沙。

2.1.4合理调控使用沉沙池

沉沙池是人民胜利渠灌区在1987年前解决泥沙问题的主要手段。最早使用的沉沙池是湖泊型,后改为条型沉沙池,同时在管理上进行改进,在含沙量大时根据情况让浑水全部或部分流经沉沙池,在含沙量较小时可部分或完全不经沉沙池。沉沙池运行管理中的几项技术指标如下:

(1)可不经过沉沙池处理的来水含沙量

灌区引水含沙量较小时,可不经沉沙池处理,直接进行灌溉,其上限值的确定以沉沙池下游渠道不淤积为条件。若要不经沉沙池直接灌溉,来水含沙量应小于7kg/m3。

(2)允许出池的含沙量、粒径上限值

当引水含沙量较大,需经沉沙池处理时,沉沙池出口含沙量亦应控制在7kg/m3以下。出池泥沙颗粒粒径应与高产农田土壤颗粒相近,控制在0.03mm以下。

(3)最佳拦沙率

从经济观点和拦粗排细的要求出发。对多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得出沉沙池的最佳拦沙率为40~50%。

(4)前期运用中的清浑水掺和比

在沉沙池前期运用中,由于实际拦沙率远远高于最佳拦沙率,总干渠配水枢纽在调配水时,可让适当比例的水经沉沙池处理,其余水量则直接送下,清浑水掺合后的含沙量以总干、干渠不淤或少淤为条件,根据具体灌溉放水情况,按有关计算公式确定。

(5)沉沙池中后期的调控运用方式

在沉沙池运行的中后期,由于淤积高度已达到了一定的程度,因此在出口要根据具体情况用叠梁闸板进行调控,既能使拦沙率接近最佳拦沙率,又能满足出池含沙量和粒径的限制条件。所以在不同的运用时期都要根据具体情况按照分析所得的关系式求出合理的调节高度,以便管理人员操作。沉沙池在还耕前,要利用汛期泥多沙少的特点,放淤0.3m左右的细泥覆盖层,以利耕作和高产。

2.2用浑水灌溉解决引黄灌溉中的泥沙问题

使用沉沙池来处理引进灌区的泥沙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办法,但在80年代后期,沉沙池实际上已失去了作用。其原因之一是二次复淤阻力大;其二是二次复淤代价高昂。所以自1987年以来灌区实际上已走上浑水灌溉的道路。

开展浑水灌溉是灌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条新思路。因此在前期的工作中首先开展了浑水灌溉边界条件及管理措施的研究。提出了在高含沙量引水条件下,各级渠道保证正常灌溉所应控制的最大引水含沙量、不冲不淤的纵横断面形态、渠道比降和管理上采取的措施等。以科技为先导,在不断探索和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从工程条件的改善和加强用水管理两方面着手,妥善处理泥沙,确保浑水灌溉的正常进行。

2.2.1采取的工程措施

灌区实行浑水灌溉,含沙量较高,因此就必须设法提高渠道的挟沙能力。从人民胜利渠灌区的具体情况来看,全灌区地面坡降约为1/4000,灌区中部与黄河河底高差约15~20m,因而有调整渠道比降,加大渠道纵坡的水头可供利用,所以在保证骨干输水渠道少淤或不淤的情况下,把较细颗粒送入支渠以下各级渠道以及将细颗粒泥沙送入田间是完全可以的。因此,在技术改造中首先对淤积十分严重的总干输水工程进行改造,利用渠道上的2#~3#跌水间原有的跌差,采取加高加固提防的办法,通过加大放水流量,来自然调整渠道比降,以此提高其输水输沙能力。工程实施后,除了能够满足正常的灌溉要求外,同时还克服了过去年年清淤的被动局面。

在对骨干输水渠道进行改进的同时,还对支、斗、农三级渠道,在灌区内开展了以U型砼衬砌为中心的技术改造,改造以后,淤积量比原土渠减少了41%。

2.2.2管理措施

(l)实行井渠结合灌溉:一方面,在灌区不是普遍干旱的情况下,渠首尽量不引水,而采取井灌,以减少引水引沙量,另一方面,在渠道来水含沙量较大,斗、农渠严重淤积时,将井水和渠水混合起来,降低渠水含沙量,减少渠道淤积也是一种有效的办法。

(2)实行集中用水的管理办法:集中用水、分组轮灌是人民胜利渠四十余年来减少渠道淤积的经验总结,根据实践经验,当实际放水流量达到渠道设计流量的70%以上时,渠道基本上能够达到设计挟沙能力,若小于70%,则挟沙能力减少很多。在灌溉管理中,如果渠首水量较小,就要集中用水,分组轮灌,以防止渠道严重淤积。

3适应浑水灌溉的灌区技术改造

所谓浑水灌溉,就是将从渠首引进的含泥沙浑水,不经或稍经处理,直接送入田间灌溉。

3.1浑水灌溉的边界条件

3.1.1渠首引水含沙量

在渠首采取引水防沙措施,使引水含沙量小于相应时间黄河来水平均含沙量。引水防沙前面已经讲过,在目前人民胜利渠情况下,稳定引水渠,避免单独拉引水渠,避沙峰引水是主要办法。一般来说,含沙量超过35kg/m3,汛期70kg/m3时应停止引水。

3.1.2控制引水泥沙粒径

泥沙颗粒的粗细,直接影响渠道的冲淤变化和输沙到田的可能性。据测试,引沙平均粒径:汛期0.014~0.032mm,非汛期0.03~0.045mm。高产农田取土样分析,土壤颗粒平均粒径为0.024~0.032mm。对于浑水灌溉,允许斗、农渠有一定淤积,因此,进入田间的泥沙粒径不会大于土壤的平均粒径。为避免支渠以上渠道淤积,就必须集中处理粒径在0.05mm以上的粗颗粒泥沙。处理办法是设专用沉沙池,处理泥沙数量占引沙量的20%左右。

3.1.3渠道挟沙能力

渠道挟沙能力应以冲淤平衡为原则。对支渠以上的骨干渠道,含沙量大时应允许有所淤积,含沙量小时应允许有所冲刷,年内保持冲淤平衡。对于支渠允许通过的最大含沙量控制在19kg/m3,允许渠道淤积5%;对于斗、农渠,将最大含沙量控制在12kg/m3,允许淤积20%。根据以上情况,人民胜利渠渠道的设计挟沙能力如表1。

表1渠道设计挟沙能力

Thedesignedsediment-carryingcapacityofcanal

--------------------------------------------------------------------------------

项目

集中处理泥沙前的

引水渠、总干渠

集中处理泥沙后的

引水渠、总干渠

支渠

斗、农渠

--------------------------------------------------------------------------------

最大含沙量(kg/m3)

31.0

25.0

19.0

12.0

挟沙能力(kg/m3)

23.0

19.0

14.0

9.0

--------------------------------------------------------------------------------

表2浑水灌溉各级渠道的宽深比和纵比降

Thewidth-depthratioandlongitudinalslopeof

canalsysteminwarpingirrigation

--------------------------------------------------------------------------------

项目

引水渠及沉沙池上游总干渠

沉沙池下游总干、干渠

支渠

斗渠

--------------------------------------------------------------------------------

设计流量(m3/s)

60~100

15~60

2~5

0.5~2

设计挟沙能力(kg/m3)

23.0

19.0

14.0

9.0

宽深比

8~13

7~10

5~7

2~3

纵比降

1/2500~1/3500

1/3500~1/4000

1/3000~1/4000

1/3000~1/3500

--------------------------------------------------------------------------------

3.1.4渠道断面形态

浑水灌既渠道首先要防淤,维持渠道冲淤平衡。因此断面设计应满足水流连续方程,水流阻力方程,水流挟沙能力,水力半径和水深的关系。

渠道的纵断面形态可用比降来反映。渠道比降主要以地形条件和水位来确定。地形允许应采用较大的比降,地形坡度较小,可采取衬砌渠道,提高集中处理泥沙的比例等措施。表2是人民胜利渠灌区实行浑水灌溉时,应满足的渠道宽深比和纵比降。

3.2灌区技术改造

按照上述浑水灌溉的边界条件进行渠道纵横断面的重新设计,并对土渠进行砼全断面衬砌(支渠及其以下断面最好为U型),使渠道的输水挟沙能力满足总干、干渠不淤,支渠及其以下稍淤,大部分泥沙输送到田间的要求。

修建专用沉沙池,将20%左右粒径在0.05mm以上的粗颗粒泥沙进行处理,并引进灰砂砖制砖等先进技术,变泥沙为建筑材料。25%的较细颗粒泥沙淤积在支、斗、农渠中。其余55%的细颗粒泥沙输送到田间。

渠道工程改造后,再按上述浑水灌既的管理措施加强灌区的管理,即可实行浑水灌溉。

上一篇:分公司经理工作总结范文 下一篇:烟草客户经理工作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