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管理会计论文范文

时间:2023-10-16 14:51:24

战略管理会计论文

战略管理会计论文篇1

现代企业正面临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的竞争挑战,尤其是在信息时代和管理现代化的今天,企业管理者的行为时时刻刻要涉及到战略问题。战略管理是企业管理者确定战略目标,在综合考虑企业内外部环境中相关因素的基础上制定并实施达到目标的战略和一系列行动计划的过程。我国在实施现代企业制度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应充分运用战略管理思想。

一、战略管理的现实意义

1.战略管理可以为企业提出明确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企业管理者可以运用战略管理的理论和方法,确定企业经营的战略目标和发展方向,制定实施战略目标的战术计划,从而可排斥企业管理的短期目标,促使企业在全面了解预期的结果之后,采取准确的战术行动以确保在取得短期业绩的同时实现企业原定的战略目标和发展方向。

2.战略管理为企业迎接一切机遇和挑战创造良好的条件。现代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是变幻无穷的,这种变幻既给企业带来了压力,又给企业带来了意料之外的机遇和挑战。战略管理理论和方法有助于企业高层管理者集中精力迎接这种机遇和挑战,分析和预测目前和将来的外部环境,采取积极行动优化企业在环境中的处境,使企业有能力迅速抓住机遇,减少与环境挑战有关的风险,更好地把握企业未来的命运。

3.战略管理可以将企业的决策过程和外部环境联系起来,使决策更加科学化和规律化。现代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更加动荡不安。由于环境条件的复杂化,任何企业都将采取一定的措施来适应。非战略管理的企业,只能采取被动棗防御决策,仅在环境发生变动之后才采取选择,显得十分被动,成效有限。而战略管理的企业则可采取进攻棗防御决策,通过预测未来的环境,避免可能发生的问题,使企业更好地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更好地掌握自己的命运。

二、战略管理需要战略管理会计

(一)传统管理会计已不能适应战略管理的需要

1.不能适应企业制造环境的变化。80年代以来,企业面临的制造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企业自动化方面,高级制造技术(AMT)、电脑辅助设计与制造(CAD/CAM)、弹性制造系统(F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ZMS)的使用日趋普及;在管理方面,采取适时制采购与制造哲学,包括各种新的管理观念与技术,如:零库存、慎选供应商并保持良好关系以及全面质量管理等。在这种环境下,直接人工成本下降,制造费用提高。与传统制造环境相比,新制造环境改变了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的比例,企业的大部分成本在短期内是固定的,直接人工成本在制造成本中只占很少一部分,制造费用在制造成本中所占的比重很大。这种制造环境的革命引发了许多新的问题,例如:如何计算产品成本,如何评价企业自动化方面的投资,如何完善控制系统,如何完善业绩评价指标使之激励管理者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而传统管理会计对新制造环境的不适应性主要有以下三方面:(1)成本计算系统。现有的成本计算系统提供的产品成本信息被严重扭曲,不仅不能帮助管理者适应制造环境的变化,而且限制了对这种变化的适应。(2)成本控制系统。现有的成本控制系统中,标准成本差异分析在新制造环境中的作用也值得怀疑。对于短期成本控制而言,直接人工成本在制造成本中所占的比重较小且基本上属于固定成本,对直接人工成本进行差异分析就没有多大意义。大多数制造费用与短期的业务量变动不具有相关性,所以传统的标准成本差异分析并不能为短期成本控制提供特别有用的信息。(3)业绩报告系统。传统的业绩报告一般是一月、一旬或一周编报一次,时效性较差。在新的制造环境下,企业的制造周期一般是很短的,通常要求在问题发现之时或当天就能取得相关的信息。此外传统的业绩报告中缺乏与企业战略直接相关的非货币性指标,如市场占有率、顾客满意度等等。因此,管理会计也必须来一场革命。

2.不能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传统管理会计重点考虑的是成本问题。在当今世界激烈竞争的环境中,衡量竞争优势的指标除成本指标之外还有大量的非财务指标。与企业战略目标密切相关的非财务指标如产品质量、生产的弹性、顾客的满意程度、从接受订单到交付使用的时间等,传统管理会计系统没有能够提供,这就会使企业的管理者忽视市场、管理战略等方面的许多重要因素。

3.缺乏重视外部环境的战略观念。成功的企业管理战略就是要创造和保持持久的相对竞争优势。管理会计应该指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所处的相对地位,提供有利于企业针对竞争进行战略调整的财务和非财务信息。但传统的管理会计却未能提供这种信息,例如,从市场占有额的变化中可以看出企业竞争地位的相对变化。如果管理会计报告中包括市场占有额等非财务信息,那么无疑会提高管理会计的相关性。此外,超出会计主体范围本身,联系竞争者来分析企业的竞争优势,通过与外部竞争者的比较来研究本企业销售额、利润和现金流量的相对变化,这对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来说更有意义。但是,传统的管理会计却未能提供和解释这些有用的信息。

(二)战略管理会计是管理会计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企业管理已发展到战略管理的阶段,由于传统管理会计存在如上所述的问题,因此必须对其进行相应的变革,使其过渡到战略管理会计阶段。战略管理会计是为适应战略管理的需要而逐渐形成的,它服从于企业的战略选择,通过报告战略的成功与否来对战略管理产生影响。战略管理会计分析和提供与企业战略相关的信息,特别是反映实际成本、业务量、价格、市场占有率、现金流量和企业总资源的需求等方面的相对水平和趋势的信息。

战略管理会计与传统管理会计相比,其不同之处在于:

(1)战略管理会计提供了超越企业本身的更广泛、更有用的信息。营造企业竞争优势是战略管理的重要目标之一,而企业的竞争优势取决于它所拥有的相对成本优势。在相同条件下,谁拥有了成本优势就拥有了竞争优势。因此,战略管理会计特别关注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重点搜集有关竞争对手的信息,了解其相对成本,使企业管理者知己知彼,采取相应的进攻棗防御措施,通过占优势的相对成本和庞大的市场占有额,使企业保持长久的相对竞争优势。

(2)战略管理会计提供了更多的与战略管理有关的非财务信息。传统管理会计所提供的信息更多的是财务信息,而战略管理会计则大量提供了诸如质量、市场需求量、市场占有率等极为重要的非财务信息。例如市场占有率,它是反映企业战略地位的主要指标之一,它的变化反映了企业竞争地位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未来的现金流入量。

(3)战略管理会计改进了评价企业业绩的尺度。传统管理会计一般以投资报酬率来评价企业的业绩,而忽略了相对竞争地位在业绩评价中的作用。实际上,企业利润是否稳定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相对的市场竞争地位。因此,战略管理会计将战略管理思想贯穿于企业的业绩评价之中,以竞争地位变化带来的报酬取代传统的投资报酬指标。即在“不采取战略行动”和“采取战略行动”的条件下比较企业的竞争地位,以及由此带来的报酬的变化,对新的战略方案进行评价与决策。战略管理会计正是通过对竞争对手的分析,运用财务和非财务指标,利用战略业绩评价,以增加企业的长期竞争优势。

(4

)战略管理会计提供了更及时、更有效的业绩报告。当今信息时代,多数企业都建立了信息系统,这大大方便了各个职能部门的管理人员,他们可以通过对这些信息系统的操作和控制,来监控各种资源的运用。电脑化的信息系统为数据的综合性和及时性提供了极大的可能,编制管理会计业绩报告的时间也大为减少,使得管理会计在问题发生的当时或当天就能提供相关的信息。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改进信息的质量和时效性提供了可能,为会计分析提供了可靠的基础,更易于取得时效性和相关性更强的信息。

由此可见,战略管理会计的应运而生和发展已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而且在现代企业竞争战略的实施过程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三、战略管理会计的目标

由系统论可知,正确的目标是系统良性循环的前提条件。战略管理会计的目标对战略管理会计系统的运行也具有同样意义。因此,应首先明确战略管理会计的目标。我们认为,战略管理会计的目标可以分为最终目标和具体目标两个层次。

战略管理会计的最终目标应与企业的总目标具有一致性。传统管理会计的最终目标是利润最大化。利润最大化虽然能够使企业讲求核算和加强管理,但是,它不仅没有考虑企业的远景规划,而且忽略了市场经济条件下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棗风险。为了克服利润最大化的短期性和不顾风险的缺陷,战略管理会计的目标应立足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权衡风险与报酬之间的关系。自本世纪中期以来,多数企业把价值最大化作为自己的总目标,因为它克服了利润最大化的缺点,考虑了货币时间价值和风险因素,有利于社会财富的稳定增长。企业价值是企业现实与未来收益、有形与无形资产等的综合表现。因此,企业价值最大化也就是战略管理会计的最终目标。

战略管理会计的具体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协助管理当局确定战略目标;(2)协助管理当局编制战略规划;(3)协助管理当局实施战略规划;(4)协助管理当局评价战略管理业绩。

四、战略管理会计的主要内容

战略管理会计究竟包括哪些内容,目前还没有统一的说法。我们认为,目前战略管理会计的主要内容应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战略目标的制定。战略管理会计首先要协助高层管理者制定战略目标。企业的战略目标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即公司战略目标、竞争战略目标、职能战略目标。公司战略目标主要是确定经营方向和业务范围方面的目标。竞争战略目标主要研究的是产品和服务在市场上竞争的目标问题,需要回答以下几个基本问题:企业应在哪些市场竞争?要与哪些产品竞争?如何实现可持续的竞争优势?其竞争目标是成本领先还是差异化?是保持较高的竞争地位还是可持续的竞争优势?职能战略目标所要明确的是,在实施竞争战略过程中,公司各个部门或各种职能应该发挥什么作用,达到什么目标。战略管理会计要从企业外部与内部搜集各种信息,提出各种可行的战略目标,供高层管理者选择。

2.战略成本管理。成本管理是管理会计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是一个对投资立项、研究开发与设计、生产、销售进行全方位监控的过程。战略成本管理主要是从战略的角度来研究影响成本的各个环节,从而进一步找出降低成本的途径。作业影响动因,动因影响成本。成本动因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与企业生产作业有关的成本动因,如存货搬运次数;另一类是与企业战略有关的成本动因,如规模、技术、经营多元化、全面质量管理以及人力资本的投入。相对于作业成本动因而言,战略成本动因对成本的影响更大。因此,从战略成本动因来进行成本管理,可以避免企业日后经营中可能出现的大量成本浪费问题。一般来说,企业可以通过采取适度的投资规模、市场调研、合理的研究开发策略等途径来降低战略成本。

3.经营投资决策。战略管理会计是为企业战略管理提供各种相关、可靠信息的。因此,它在提供与经营投资决策有关的信息的过程中,应克服传统管理会计所存在的短期性和简单化的缺陷。它应以战略的眼光提供全局性和长远性的与决策相关的有用信息。为此,战略管理会计在经营决策方面应摒弃建立在划分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基础上的本量利分析模式,采用长期本量利分析模式。长期本量利分析是以企业的产品成本、收入与销售量呈非线性关系,固定成本变动及产销量不平衡等客观条件下,来研究成本、业务量与利润之间的关系。其关键是应用高等数学、逻辑学建立成本、业务量与利润之间的数学模型与关系图,从而确定保本点、安全边际等相关指标,进行利润敏感性分析。在长期投资决策方面,应突破传统的长期投资决策模型中的两个假定:一是资本性投资集中在建设期内,项目经营期间不再追加投资;二是流动资金在期初一次垫付,期末一次收回。把资本性投资与流动资金在项目经营期间随着产品销量的变化而变动的部分也考虑在内,此时的现金流量与传统的现金流量有所不同,其计算公式为:

第t年的现金流量=第t-1年销售收入×(1+第t年销售增长率)×第t年销售利润率×(1-第t年所得税率)+第t年折旧额-(第t年销售收入-第t-1年销售收入)×(第t年边际固定资产投资率+第t年流动资金投资率)

将上述现金流量折现就可得出企业长期投资的预期净现值。战略管理会计以现实的现金流量为基础,更能反映企业投资的实际业绩,为企业注重持续发展提供有用的信息。

4.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战略管理会计的重要内容。它包括为提高企业和个人绩效而进行的人事战略规划、日常人事管理以及一年一度的员工绩效评价。前者主要是人员招聘和员工培训方面的规划。战略管理会计的核心是以人为本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技能来激励员工以获取最大的人力资源价值,并采用一定的方法来确认和计量人力资源的价值与成本,进行人力资源的投资分析。

5.风险管理。企业的任何一项行为都带有一定的风险。企业可能因冒风险而获取超额利润,也可能会招致巨额损失。一般而言,报酬与风险是共存的,报酬越大,风险也越大。风险增加到一定程度,就会威胁企业的生存。由于战略管理会计着重研究全局的、长远的战略性问题,因此,它必须经常考虑风险因素。其对风险的管理主要是在经营与投资管理中采用一定的方法,如投资组合、资产重组、并购与联营等方式分散风险。

五、战略管理会计的基本方法

为使战略管理会计理论在企业会计实践中得到成功应用,还须有一定的方法加以保证。战略管理会计的基本方法主要有:

1.作业成本法。80年代以来,为了适应制造环境的变化,作业成本法应运而生。它是一个以作业为基础的信息加工系统,着眼于成本发生的原因棗成本动因,依据资源耗费的因果关系进行成本分析。即先按作业对资源的耗费情况将成本分配到作业,再按成本对象所消耗的作业情况将作业分配到成本对象。这就克服了传统成本计算系统下间接费用责任不清的缺陷,使以前的许多不可控间接费用,在作业成本系统中变成可控。同时,作业成本法大大拓展了成本核算的范围,改进了成本分摊方法,及时提供了相对准确的成本信息,优化了业绩评价标准。

2.竞争对手分析。竞争对手分析主要是从市场的角度,通过对竞争对手的分析来考察企业的竞争地位,为企业的战略决策提供信息。竞争对手分析主要涉及以下几个问题:(1)竞争对手是谁;(2)竞争对手的目标和所采取的战略措施及其成功的可能性;(3)竞争对手的竞争优势和劣势;(4)面临外部企业的挑战,竞争对手是如何反应的。

3.预警分析。预警分析是一种事先预测可能影响企业竞争地位和财务状况的潜在因素,提醒管理当局注意的分析方

法。它通过对行业特点和竞争状况进行分析,使管理当局在不利情况来临之前就采取防御措施,解决潜在的问题。预警分析可分为外部分析和内部分析。外部分析主要分析企业面临的市场状况、市场占有率;内部分析主要分析劳动生产率、机制运转效率、职员队伍是否稳定等。

战略管理会计论文篇2

关键词:战略管理会计应用对策

为了适应激烈的全球性市场竞争,现代企业管理已全面进入以战略管理为中心的时代,即企业必须对生产经营性活动实行总体性管理,其核心问题是使企业自身条件与环境相适应,求得企业生存与发展,以达到企业预期的目标。因此,战略管理会计应运而生。战略管理会计的诞生弥补了传统管理会计的缺陷,对传统管理会计提出了挑战。为此,我们应该探讨如何把战略管理会计更好地应用到企业中去。

一、企业适应市场竞争实施战略管理的要求

在我国,战略管理会计尚属新生事物,但基于以下几个原因,它必将在企业管理中得到很快的发展。

1.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后,企业真正开始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推行,企业拥有极大的自,即具备了独立的目的意志,可以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自主决定其投资、生产、经营、管理等各方面的问题。这就为战略管理会计的实行提供了可能。也就是说,企业有权适时地制定自己的经营战略,并贯彻执行。这是战略管理会计实行的必要前提。同时,技术的进步,尤其是信息技术、电子计算机的普及应用,使得信息的收集、整理、传递成本大大降低,从而为战略管理会计的应用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是一种竞争经济。在这种激烈的竞争环境下,企业要想能够生存和发展,就必须站在战略的高度上,进行科学管理,做到知已知彼,首先把握正确的方向,制定适当的经营战略,然后才能通过有效的控制取得卓越的竞争优势。而这种优势若能加以保持,企业就能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获得长足的发展。如果一个企业的方向有误或战略不当,随后的管理不仅无济于事,而且还可能会越走越远。因此可以说,市场经济也使战略管理会计的实行成为必要。

3.由于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尚不成熟,目前正处于产业重组、调整的关键时期。在这种新形势下,如何顺应历史的潮流,选择正确的发展方向,制定适当的经营战略,成为企业管理上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而传统的管理方法在这方面往往是无能为力的。因此,战略管理会计的实行就成为一种迫切的需要。

综上所述,战略管理会计是市场经济的产物。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它必将具有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

二、战略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具体应用

1.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体系是推广管理会计的根本途径

现阶段,中国式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很薄弱,对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仍局限于国外情况的翻译介绍。而中国的国情西方国家是有很大差别的,这使得被全盘吸收的西方管理会计很难在中国企业普遍应用。所以要推广管理会计。首先应该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体系,具体应解决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中国管理会计的定位问题。西方国家管理会计已经发展到一个较高的水平,这与其经济发展水平、企业管理水平是相一致的。我国的管理会计应定为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现代企业制度的发展,密切结合中国企业实际情况,便于广大会计人员、管理人员操作运用这一水平上。不追求高深莫测的理论与数字模式,不生搬硬套那些众多无法操作的名词、概念与方法。

(2)中国管理会计规范化问题。对任何一门学科来讲,人们对该学科知识的掌握,主要来自教科书,但教科书的内容体系能否尽可能地规范化,则直接关系到该学科的推广和普及应用的程度。而管理会计教科书在内容排列的逻辑顺序、基本理论结构、名词、概念以及方法等许多方面的欠规范化却不利于初学者学习和掌握管理会计,也不利于管理会计的推广应用。同时由于当今世界正处于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和应用的时代,为了确保会计信息的收集、传递、加工、处理、储存、输出等也愈来愈依靠计算机来完成,而编制管理会计通用软件又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管理会计的规范化。

(3)中国管理会计应特别强调行为科学的研究与应用。中国管理会计挺特别强调行为科学的研究与应用,这样才能符合我国的管理逻辑,符合我们的社会行为和社会心理;也只有这样,、才能产生较好的社会效果,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研究我国各类组织中人的行为、欲望、动机,并加以合理引导与组织,形成一个和谐的内部管理环境,减少管理中的内耗。应用符合中国人心理特点的管理会计方法,应当成为我国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体系的突破口。

(4)认识中国管理会计发展的规律性。中国式管理会计体系应将管理会计在实践中应用的成功经验加以科学、系统的归纳和总结,特别要加强典型案例研究,使我国管理会计研究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之路,并从中找出管理会计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利于管理会计的进一步发展。

2.积极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创造良好的管理会计应用环境

企业的体制和会计的作用有密切的关系,什么样的企业体制就需要什么样的会计。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企业必然要求管理会计的运用,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而长期以来由于我国政府职能的错位,导致企业政企不分,责权不明,造成国有企业经济效益低下,同时也阻碍了管理会计的应用。政府一方面直接控制了企业的人、财、物,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使得企业没有独立性和自由性,无法及时根据社会和市场的需求来进行生产和经营活动;另一方面,又忽视甚至排斥企业自身的经济责任和经济利益,使得企业在生产经营中既无压力又无动力而丧失积极性和主动性。这就使得管理会计的许多方法显得毫无意义。同时,职能错位的政府,直接取代市场配置社会资源的职能,用行政手段干预企业投资,或直接取代企业直接投资。并且,政府和政府附属物的企业又不对投资效果承担责任,加之在干部管理上,考核其政绩往往看速度和产值等总量指标,不注重考核投入产出的效益指标,而且企业干部按所在企业规模大小确定相应的行政级别等。这就必然会出现有些政府和企业领导在投资决策时好大喜功,不顾客观条件和市场情况,争项目,挣投资,造成投资决策失误。在这种情况下,管理会计对投资项目进行的投资分析哪怕再正确也无法发挥作用。:

3.继续加强管理会计教育,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会计教育成绩斐然,从而为管理会计在实践中的应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是现有会计人员中非会计专业转行的以及没有经过正规学校教育的人员仍有相当多,在实行职称考试之前被评为会计师和高级会计师中大多没有接受系统的管理会计教育,而且八十年代中期之前的会计专业毕业生所学的管理会计内容也比较简单,并且管理会计本身也在不断发展更新,因此我们今后应该继续加强管理会计教育,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继续严格坚持会计职称考试制度,切实抓好会计人员的后续职业教育,有必要在条件成熟时推行管理会计证书制度,可以相信,这种制度将会有助于管理会计应用范围的扩大和应用水平的提高。

4.培养企业主要领导人的管理会计意识

与会计人员相比,企业主要领导人的管理会计知识和素质培养可能更重要。据调查表明,单位领导不重视被列为影响管理会计应用的首要原因。提高管理会计的应用水平,企业领导已经成为最为关键的因素。如果企业领导没有一定的管理会计意识,他们将不会考虑会计人员在预测、决策、规划和控制中的作用,即使会计人员水平再高恐怕也难以发挥作用。要增强企业主要领导人的管理会计意识可采取以下几种措施:(1)今后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及其它有关方面组织企业领导人培训时应该适当加强管理会计的内容,经济师等职称考试中应该适当增加管理会计方面的内容,企业领导人本身也应不断完善自己对会计工作和会计人员的认识。事实证明,如果企业领导具有了一定的管理会计知识,他们就会自然地考虑到会计人员在预测、计划等方面的作用。(2)建立一定的社会约束机制,甚至于以一种行政手段促进企业领导层重视管理会计应用。例如在领导层的重大决策中,特别是设计项目投资决策等重大问题上,建立管理会计的一票否决制。

5.培植相应的企业文化,使之有利于管理会计的推广及应用

战略管理会计论文篇3

(一)提供战略决策的信息支持。战略决策和一般决策的主要区别是对于市场环境变化的重视以及是否具有长远目标,要关注外部市场中顾客需求及竞争者实力的有关信息及变动趋势。如在北京奥运会的巨大商机面前,韩国企业界立即开始行动,规划三大战略,一是高科技战略,对华投资从过去的传统产业转为尖端核心产业;二是当地化战略,改变过去把在我国当地工厂当做单纯生产基地的作法,转为在当地完成或生产、销售、流通、再投资的全过程;三是知名度战略,在中国展开有关奥运会的各种赞助和促销活动,提高企业在中国的知名度。

(二)战略成本管理。战略成本管理。成本管理是管理会计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是一个对投资立项、研究开发与设计、生产、销售进行全方位监控的过程。战略成本管理主要是从战略的角度来研究影响成本的各个环节,从而进一步找出降低成本的途径。作业影响动因,动因影响成本。成本动因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与企业生产作业有关的成本动因;另一类是与企业战略有关的成本动因。相对于作业成本动因而言,战略成本动因对成本的影响更大。因此,从战略成本动因来进行成本管理,可以避免企业日后经营中可能出现的大量成本浪费问题。一般来说,企业可以通过采取适度的投资规模、市场调研、合理的研究开发策略等途径来降低战略成本。

(三)经营投资决策。战略管理会计是为企业战略管理提供各种相关、可靠的信息。它在提供与经营投资决策有关的信息过程中,应克服传统管理会计所存在的短期性和简单化的缺陷,它应以战略的眼光提供全局性和长远性的与决策相关的有用信息。战略管理会计在经营决策方面应摒弃建立在划分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基础上的本量利分析模式,采用长期本量利分析模式。战略管理会计以现实的现金流量为基础,更能反映企业投资的实际业绩,为企业注重持续发展提供有用的信息。

(四)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战略管理会计的重要内容。它包括为提高企业和个人绩效而进行的人事战略规划、日常人事管理以及一年一度的员工绩效评价。前者主要是人员招聘和员工培训方面的规划。战略管理会计的核心是以人为本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技能来激励员工以获取最大的人力资源价值,并采用一定的方法来确认和计量人力资源的价值与成本,进行人力资源的投资分析。

二、战略管理会计的基本方法

(一)作业成本法。80年代以来,为了适应制造环境的变化,作业成本法应运而生。它是一个以作业为基础的信息加工系统,依据资源耗费的因果关系进行成本分析。即先按作业对资源的耗费情况将成本分配到作业,再按成本对象所消耗的作业情况将作业分配到成本对象。这就克服了传统成本计算系统下间接费用责任不清的缺陷,使以前的许多不可控间接费用,在作业成本系统中变成可控。同时,作业成本法大大拓展了成本核算的范围,改进了成本分摊方法,及时提供了相对准确的成本信息,优化了业绩评价标准。

(二)预警分析。预警分析是一种事先预测可能影响企业竞争地位和财务状况的潜在因素,提醒管理当局注意的分析方法。它通过对行业特点和竞争状况进行分析,使管理当局在不利情况来临之前就采取防御措施,解决潜在的问题。预警分析可分为外部分析和内部分析。外部分析主要分析企业面临的市场状况、市场占有率;内部分析主要分析劳动生产率、机制运转效率、职员队伍是否稳定等。

(三)质量成本分析。全面质量管理制度的实施,尤其是近二十年来,电脑化设计和制造系统的建立与使用,带来了管理观念和管理技术的巨大变化,适时制采购与制造系统应运而生。在此系统下,为了使产品达到零缺陷,企业非常重视质量成本分析。它主要分析质量成本的四个部分,即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质量损失和外部质量损失。只有全面掌握与质量有关的成本信息,管理者才能进行正确的质量成本预算,借以转变目前重产量轻质量的观念。

三、战略管理会计的研究目标

(一)兼顾顾客和企业利益。战略管理会计主要是从顾客利益、企业利益和前途两方面着手,为战略管理提供信息。顾客利益包括:改进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和价格,从产品设计、生产、使用等生命周期诸环节上满足顾客需求,不断开发出市场需要的产品,注重售后服务,对顾客需求有更加灵活的反应机制。企业利益和前途包括:顾客需求即竞争者实力、战略成本管理、人力成本管理、长期经营投资分析等。过去的大部分IT厂商只注重产品和技术研发,早售后服务上却极少涉足,联想集团首先做了大量的市场调查,率先抓住这一契机,调整了自己的战略目标,企业重心逐渐向客户转移,从单纯的硬件产品供应商向提供应用和服务供应商转变,以“服务定制”策略实现客户导向,IT行业进入了一个以应用服务为主导的新时代,赢得了客户也赢得利润和市场。

(二)营造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战略管理会计的重要目标之一是营造企业的竞争优势,而企业的竞争优势又建立在相对成本对比的基础之下,企业应突破会计主体的限制,获得有关竞争对手的信息,了解相对成本,比如战略管理会计在传统预算编制项目的基础上增加了本企业与主要竞争对手的对比信息,将竞争对手的支出和其面临的本量利条件反映出来。相比传统管理会计把视野局限在一个企业主体以内,战略管理会计特别关注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重点搜集有关竞争对手的信息,了解其相对成本,使企业管理者知己知彼,采取相应的进攻防御措施,通过占优势的相对成本和庞大的市场占有额,使企业保持长久的相对竞争优势。战略管理会计服从于企业的战略目标,而不能忽视企业的价值观念和非财务战略目标。战略管理会计正是通过对竞争对手的分析,运用货币和非货币指标,借助战略性业绩取得整体目标的一致性,增加企业的长期竞争优势。

(三)改进评价企业业绩的指标。传统管理会计忽略了相对竞争地位在获取投资报酬中的不可抵估的作用。事实上,企业持续稳定的盈利更多是来源于企业相对的市场竞争地位,这就要求将战略思想贯穿于管理会计的整个业绩评价之中,以竞争地位变化带来的报酬取代传统的投资报酬指标。战略管理会计应服从于企业的战略目标,而不能忽视企业的价值观念和非财务战略目标。战略管理会计正是通过对竞争对手的分析,运用货币和非货币指标,借助战略性业绩取得整体目标的一致性,增加企业的长期竞争优势。

四、战略管理会计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系

(一)战略目标的确定是培育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基础

与传统企业相比,现代企业的发展必须具备发展的计划性、前瞻性和科学性,因此现代企业应制定一定的发展规划或战略。企业的发展战略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市场定位、产品定位、资源定位、技术定位、战略定位的整合,企业只有具备一个完善而科学的发展战略,并组织实施、校正和管理其发展战略,以确保发展战略的科学合理、切实可行,才能为企业培育核心竞争能力提供最基本的条件。另外,战略管理会计运用动态的战略预算对企业现存和未来可获得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协调及整合企业内部的各种技术与技能,如核心技术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以及市场活动能力,从而为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提供有效要件。

(二)战略管理会计的外向性是保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条件

战略管理会计不仅关注企业的内部运营,还时时关注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并不断把外部信息向管理层反馈,从而为管理层随时调整战略目标,巩固和发展核心竞争力提供了信息支持。核心竞争力的最基本特征就是其异质性。如果核心竞争力不具备这种最起码的特点,就不可能成为企业的“核心”。在经济全球化的市场经济体系下,企业所面对的市场不再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而是全球化的市场,在异质的基础上求“发展”,从“发展”角度出发,通过不断地发展,企业的“技术”才能始终走在科学的前沿,才能成为企业的“核心”。战略管理会计瞄准市场,着眼于“知彼”,即充分了解竞争对手,将本企业战略决策的分析技巧应用到外部竞争对手、供应商和顾客。从而能够使企业始终处于领先地位,为企业保持和提升核心竞争力提供了有利的保障。

(三)战略管理会计可以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植和提升提供信息支持

战略管理会计综合运用了财务和非财务指标对企业业绩和营运情况做出评价,能够更准确的把握竞争环境,为本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植和提升提供信息支持。在竞争环境下,衡量竞争优势的不仅有财务指标,还有大量的非财务指标,许多非财务指标尽管不能直接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但对企业的长远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非财务指标的运用能更准确的反映企业在竞争中的地位、企业管理的有效性、企业产品的质量、顾客购买趋势和要求、产供销关系等。与传统管理会计相比,战略管理会计能够提供超越企业本身的更广泛、更有用的信息,特别是有关战略财务信息和经营业绩信息、竞争对手信息以及与企业战略相关的背景信息,如市场占有率、与战略成本有关的数据、企业经营业务、企业资产的范围和内容、产业结构对企业的影响等非财务信息。战略管理会计还特别强调各类相对指标或比较指标的计算和分析,如相对价格、相对成本、相对现金流量以及相对市场份额等等,使企业管理者做到知己知彼,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持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安德鲁·坎贝尔、凯瑟琳·萨默斯·卢斯,1999:《核心能力战略》,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魏江等,2002:《企业购并战略新思维——基于核心能力的企业购并与整合管理模式》,科学出版社。

[3]李苹莉,1999:《战略管理会计:发展与挑战》,《会计研究》,第1期。

[4]冯巧根,2001:《21世纪管理会计发展展望》,《外国经济与管理》,第2期。

战略管理会计论文篇4

【关键词】战略类型 管理会计技术 业绩

一、引言

“战略管理会计”最早由Simmonds (1981)提出,他尝试从会计角度评价企业的竞争对手。从此,有关战略管理会计的研究出现大幅增长趋势(Bhimani & Langfield-Smith, 2007;顾维维,2010)。但是关于“什么是战略管理会计”仍然缺乏共识。目前,有关“战略管理会计”的实证研究仍然相对缺乏。“战略管理会计”的可研究性与其实证研究缺乏之间的矛盾,正是进行此方向研究的动机。本文通过文献综述,梳理战略管理会计相关知识点,旨在探讨不同的战略选择下,应采用哪种管理会计控制技术,及两者的适配关系对公司业绩的影响。

二、基于权变理论的战略管理会计相关研究文献及其评述

权变理论对管理会计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权变理论认为组织结构和制度应适应环境因素和企业特定因素的综合作用(Anderson & Lanen, 1999)。本篇文章中的战略集中在业务单元战略,采用Miles and Snow’s(1978)界定的“探勘”、“防御”类型。

(一)业务单元战略。

Miles and Snow (1978)定义了四种组织战略:探勘型、分析型、防御型及反应型。Miles and Snow、Anderson & Lanen,1999认为分析型战略是探勘型和防御型的混合形式。探勘型战略是企业作为市场的创新者,在市场中不断寻找新产品、新机会。相反,防御型战略成功的关键并不在于创新,而在于提高效率。探勘型战略和管理会计技术的应用都强调环境(外部性)及长期(前瞻性)的导向作用。Guilding’s(1999)指出探勘型战略与采用竞争者战略存在关系,相比采用防御型战略,采用探勘型战略的企业更广泛的使用管理会计技术。

(二)战略模式化程度。

战略模式化程度是指公司采用特定方法选择战略的固定程度。Mintzberg (1987a)建议企业针对不同的情况选择不同的战略,可以采用预先制定的战略方向,也可以在战略缺乏时采用应急战略。一项设定战略要求不断探讨战略行动并不断进行修正,而紧急战略强调战略决策的模糊性,因而具有极大灵活性(Bhimani & Langfield-Smith, 2007)。采用设定战略的组织一般进行积极的战略管理,这意味着需要类似的管理会计系统提供更多战略导向的信息。

三、战略管理会计技术相关研究文献及其评述

研究表明,传统的管理会计设定短期框架往往导致公司的内向聚焦,忽视战略定位,而公司战略是与面向未来的长期性时间框架、外部聚焦特点相联系(Andrews, 1987)。因此Guildinget al. (2000)认为战略的这些特征有助于确定企业采用哪种管理会计控制技术。研究人员一般将管理会计控制技术分为5大类:(1)成本核算;(2)计划、控制及业绩评价;(3)决策;(4)竞争者会计;(5)顾客会计,前三类与管理会计的基本主题相对应。根据有关战略类型的分析,采用“探勘型”战略的企业倾向于采用计划、评价及业绩评价,战略决策,竞争者分析和顾客分析等管理会计技术;采用“防御型”战略的企业倾向于采用成本核算,计划、评价及业绩评价等管理会计技术。

四、管理会计技术与公司业绩相关研究文献及其评述

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在于支持管理决策和管理控制(Abernethy & Bouwens, 2005)。 (Baines& Langfield-Smith, 2003)认为在不确定性环境下,提供更多的信息可以改善资源的分配,增强产生积极业绩的可能性(Christensen & Feltham, 2003)。虽然大多数研究支持管理会计控制技术的运用对公司业绩有积极影响(Larcker,& Randall, 2003),但仍然有部分研究表明二者之间的关系具有不确定性。 (Abernethy & Guthrie, 1994)认为相比采用“防御”战略的企业,采用“探勘”战略的企业广泛的使用管理会计信息能取得较好的业绩。某些研究已经证明管理会计信息与公司业绩之间不存在、甚至为负相关。Ittner and Larcker (1997)发现战略控制措施对公司业绩有负的影响。

尽管认为管理会计技术对公司业绩是否存在积极影响的相关文献研究各自参半,但认为管理会计技术的应用与公司业绩存在正相关的观点更具有内在合理性,因为管理会计技术提供合理有效的增量信息,而非传统会计系统聚集的信息。

五、结论

本文从管理会计控制技术视角评估企业战略管理会计的应用,首先对有关战略类型、管理会计技术的文献进行了总结。然后根据众多研究观点,尝试分析了基于权变理论的权变因素——业务单元战略类型和战略模式化程度对企业管理会计技术应用的影响,及两者的综合作用对最终经济后果——公司业绩的影响。但仍然存在局限性,例如基于权变理论的影响因素不仅包括战略类型,也包括企业是否为市场导向,企业的规模等。

参考文献:

[1]Abernethy, M. A.& Brownell, P. (1999). The role of budgets in organizations facing strategic change: An exploratory study.Accounting, Organizations and Society, 24.

[2]余绪缨.简述孙子兵法在战略管理会计中的应用[J].会计研究.1997,(12).

战略管理会计论文篇5

战略管理会计是以管理会计为基础并结合战略管理所进行的延伸和扩展,从战略的高度运用财务信息,寻求持久的竞争力,拓宽了管理会计的范围,是适应社会发展的产物。本文分析阐述了战略管理会计的含义和特点,寻求其在实践中的应用和推广,以发挥战略管理会计体系的重大意义。

关键词:

战略管理会计;企业战略管理

1引言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经济形势越来越复杂,传统会计也在寻求新的突破,会计理论与实践得到了极大地丰富和发展,各种新兴领域的会计应运而生,战略管理会计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国内外研究学者也逐步重视战略管理会计这一领域,并对其进行研究和探索,有了自己的认识。本文在理论阐述的基础上力图给出实践应用的几点建议,促进相关理论和实务的进一步发展。

2战略管理会计的含义

战略管理会计是以管理会计为基础并结合企业战略管理进行延伸和扩展的新管理会计信息系统,运用会计信息作为企业战略管理的支持,兼顾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外部和内部信息,以求得企业持久的竞争力。战略管理会计在继承传统管理会计的基础上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与以往的管理会计相比,战略管理会计结合企业战略管理的特点拥有了自身的独特性。

3战略管理会计在实务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国内外对战略管理会计理论的研究越来越重视,战略管理会计理论体系日趋完善,但是,理论与实务的衔接应用却出现了脱轨现象,战略管理会计基本方法在实践中的应用似乎并不是那么得心应手,多数企业在这一理论的推行工作上遇到了瓶颈。第一,对战略管理会计的重视度较弱,普及程度不高战略管理会计这一概念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才逐渐被国内学者所熟知,迄今为止也仅仅是经过了几十年的研究探索,这一理论体系尚未成熟,推广程度有待进一步加强。目前,国内大多数大学、专科院校在会计理论教学中尚未将战略管理会计这一领域加入日常教学工作中,这直接导致了相关会计人员对此知之甚少,战略管理会计难以大范围推广。另外,我国大多数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领导教育背景不深,缺乏战略性的发展观念,未能意识到战略管理会计对于企业稳定发展的重要意义。第二、战略管理会计的应用缺乏有力的技术支撑企业在战略管理会计方面往往缺乏一整套合理完整的程序,在职能的设计过程中忽略了战略管理会计工作与传统会计工作的区别与衔接,未能突出战略管理的重要作用。而且,企业的战略管理会计没能拥有类似于财务会计那样的程序化的软件系统,战略管理会计处理信息的速度与准确性难以保证,使得其大范围的推广工作十分困难。第三,战略管理会计未能融入到战略管理和会计工作中战略管理会计要求企业站在战略性的高度充分利用会计工具分析论证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从而制定并实现战略性目标。然而,大多数企业往往将其独立起来,使得战略管理会计缺乏可靠的信息来源和科学的方法,导致实践工作一筹不展。

4战略管理会计在实务应用中的建议

战略管理会计在我国虽然仅有30多年的发展历程,但其毕竟是管理会计的延伸和发展,两者具有本质性的联系,从而战略管理会计在实务中的应用就具备了一定的现实条件。在此基础上,企业更应该积极开展战略管理会计的推行工作,是其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的长期发展,促进我国经济良好发展。第一,充分重视战略管理会计,完善理论框架战略管理会计的发展历程较短,其理论体系和基本方法有待于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成熟的理论框架是战略管理会计实践工作的依据和指导,而实践工作的经验和教训又是理论丰富和发展的基础和来源。要积极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学习和借鉴国外学者的观点和实践经验,不断完善战略管理会计理论,更好地服务于实践。企业管理者要从本质上认识到战略管理会计在企业生存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逐步建立完整的企业内部战略管理会计工作体系,同时要不断总结实践中的经验教训进而完善理论。第二,提高战略管理会计的普及程度,加大对专业人才的培养战略管理会计工作的实施与推广需要专业人才的支持,人才资本才是战略管理会计的主要推动力量。首先,国内各大学、专科院校应该认识到战略管理会计的重要地位,开设战略管理会计方面的课程,加大师资力量的投资,培养一批具有专业素养的人才;另外,企业要重视战略管理会计工作,有针对性地培养这方面的人才,对在职人员进行阶段性的培训教育,在招聘、提拔人才的过程中有意向的将管理会计、战略管理以及战略管理会计加入考核标准,并设置专门的管理会计岗位,配备相关方面的专业人才,充分发挥其在战略管理中组织和协调的作用。

5结束语

战略管理会计已成为当前企业管理的一大发展趋势,因此,我们需要借鉴国内外成功企业所探索出的一整套战略管理会计工作流程,并且结合我国独特的市场经济环境不断进行机制创新、观念更新,形成一套适合于本国本企业的战略管理会计体系。国内企业要想扩大规模迅速与国际接轨,就必须加强和国内外企业间的交流,突出战略管理会计的重要战略地位,实现信息共享以及管理上的信息化和一体化。

作者:田婧 单位:山西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2]陆靛.战略管理会计研究.当代经济,2012.

[3]黄玉梅.浅议战略管理会计.新西部,2013(03).

战略管理会计论文篇6

关键词:战略管理会计;应用问题;对策

目前,我国对战略管理会计的应用研究多选择应用环境、企业制度等宏观角度。而本人站在企业内部管理的角度,针对企业应用战略管理会计的现状进行问题剖析从而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战略管理会计应用的现状

随着战略管理会计引进我国,已有极少数企业尝试将战略管理会计应用于企业生产和运营之中,以期获得更高的经济利益,而目前,战略管理会计在企业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领域:

1.在成本管理领域中的应用。战略管理会计综合运用价值链分析法和作业成本管理,对成本实行战略性管理。企业在运用价值链分析法把成本、收入和资产分配给价值作业,从而找出并分析每个价值链作业的成本动因,通过重新配置价值链来创造可持续性的竞争优势。作业成本法在企业的主要运用是从而从整体运作上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并通过与竞争对手的比较,来逐步优化企业的作业成本管理,实现公司的低成本战略及长期发展目标。

2.在预算管理领域中的应用。以战略为导向的全面预算管理既克服了传统预算没有战略引导,只重视短期活动,忽视长期目标,使短期的预算指标与长期的企业发展战略不相适的局面;同时又解决了战略完备,而由于没有合理分配企业资源,战略最终失败的尴尬处境。

3.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中的应用。将人力资源管理与战略管理会计相结合,运用战略管理会计信息、方法和手段,从而构建人力资源战略,发挥人力资源效益,帮助企业取得人力资源竞争的优胜地位。企业借助于战略管理会计,对企业员工的年龄结构、素质结构、工作能力等进行成本分析和价值分析,并结合薪酬实施恰当的管理,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企业员工的价值,保证企业战略的实现。

4.在企业文化领域中的应用。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会给员工一种愉悦感和奋发向上的精神动力。在这种文化的指导下,企业员工会自觉树立起同企业价值观一致的个人价值观,以身作则,践行企业文化并推动企业战略的顺利实施。企业文化和企业的整体经营战略相辅相成,随着企业面临的经济、社会环境不断变化,企业文化也需要不断完善改进。

二、战略管理会计在中小企业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战略管理会计在企业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战略管理会计理论在企业普及难度大。适应企业管理的战略管理会计研究还不够成熟,战略管理会计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术还都处于探索阶段。同时,企业人员经过战略管理会计知识的介绍、培训后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知识,由于中小企业的人员流动性较大,因此还需加强流动性战略会计人员的管理和控制。

2.企业的经营环境与战略管理会计发展的要求不适应。从企业经营环境的宏观方面来说,我国目前相关法律法规相对来说不够完善,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健全,与之配套的电子商务也没达到广泛的普及;从微观的方面来说,由于企业经营者对于战略管理会计的认识程度不够,加之对于相关方面人才不够重视,不愿在此方面付出过多成本,从而造成战略管理无使用和发展之地。

3.企业管理者经营目光短浅、经营意识狭隘,缺乏战略思维和战略管理理念。战略管理的主体是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然而我国企业的管理者经营目光短浅,缺乏战略性的经营意识,甚至一些企业决策者管理水平低下,违反科学的决策程序,导致重大投资或经营决策失误。

4.企业缺乏高素质的战略管理会计人员。战略管理会计是战略管理理论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必然结果,是企业实施战略管理的产物,是对传统管理会计的补充和完善。战略管理会计要求企业会计人员精通业务,具有丰富的管理会计知识,能对经济活动进行分析,对企业的资源价值拥有动态认识能力和全局把握的能力,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把握机遇,从战略的高度审时度势,解决企业所面临的诸多问题。因此,战略管理会计需要具有战略管理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三、解决战略管理会计应用问题的对策

1.培植相应的企业文化是推进战略管理会计在中小企业的顺利实施的基础。将战略管理会计的理念融入企业文化中去,积极培养企业学习型文化,使员工主动学习新知识,探索战略管理会计的理论和实际应用问题。必须建立起战略管理会计与企业文化建设良性的互动关系,将战略管理会计的理念与中小企业文化相结合,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积极作用,在企业文化中推进战略管理会计的应用。

2.营造良好的经营环境是推进战略管理会计在中小企业的顺利实施的重要条件。要健全金融体制、价格体制,为企业提供一个公平、平等、竞争的市场外部经济环境。此外,企业要及时关注与企业战略管理相关的行业和竞争因素,对企业的竞争对手和周围环境进行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分析。同时在企业内部,管理者要充分重视战略管理会计,重视相关方面的人才,对会计人员的工作给予各方面的理解和支持,使企业各部门充分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

3.企业管理者积极推行战略管理会计是推进战略管理会计在中小企业的顺利实施的保证。强化企业管理者的战略管理理念和管理会计意识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必须给予战略管理会计足够的重视。企业管理者应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对企业实行战略管理,进而积极推行战略管理会计,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并且要努力的协调好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关系,使企业更好地发展。

4. 努力吸取和培养高素质的战略管理会计人员是推进战略管理会计在企业的顺利实施的关键。企业通过对高层管理人员及相关职能部门员工进行战略管理会计知识的培训,使他们了解到战略管理会计与企业战略管理的关系以及在工作中所必须注意的事项,以及需要收集和提供的信息,使企业的发展战略得到有效地实施。

参考文献:

[1]兰锦.战略管理会计在我国的应用研究,河北大学,2006.

[2]郑建红.战略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的应用研究,山西财经大学,2007.

[3]张晶.战略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的应用研究,长安大学,2009.

作者简介:程培培(1987-07),女,汉族,江苏邳州人,辽宁工业大学,研究生,研究方向:创业与企业成长。

战略管理会计论文篇7

关键词:战略管理 管理会计 内部信息 外部信息

一、战略管理会计的产生

(一)战略管理会计的产生背景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趋发展,各个国家之间,各国企业之间的经济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企业竞争和市场争夺进一步白热化。面对世界经济的全球化,企业管理的核心就聚焦在战略管理上。而传统管理会计,由于其信息来源及分析问题的局限性,已经不能够满足现代战略管理的需求。因而,战略管理会计这么学科有了成长的土壤。

(二)战略管理会计的衍变与发展

信息科技时代的飞速发展,导致了外部信息对企业的影响越来越重大。传统管理会计只对企业内部信息进行分析预测,由于内部信息的滞后性和局限性,对企业决策的支持也只停留在内部管理的层面。基于战略管理的需要,战略管理会计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对企业的外部信息进行搜集,分析,预测,进而为决策提供重要依据。加之其他学科的方法理论交叉渗透,更加壮大了战略管理会计的方法论和理论体系,同时为战略管理会计的事务操作提供了可能。如统计学,现代高等数学,计算机技术,及运筹学的发展,都为战略管理会计打下基础。表现为大量的现代管理理论中的方法和内容被引入到战略管理会计中,如成本动因预测,企业规模控制,市场规划等。尽管理论界在一些方面存在诸多分歧,但战略管理会计雏形已逐渐形成。

二、战略管理会计的理论范畴

(一)划分战略管理会计与传统管理会计的范畴研究

区分传统管理会计和战略管理会计并不是我们的目的,而是通过区分这一过程归纳属于战略管理会计的范畴。战略管理会计区别于传统管理会计的主要因素是其战略性,其实质是为企业战略管理决策所服务的。所以要了解战略管理会计的理论框架及工作范畴,我们有必要对企业战略管理具备初步认识。首先,什么是战略性?战略的特性就是全局性;主动性;长远性。其次,什么是企业战略管理?企业战略管理是为明确企业所属行业特性,竞争状况,变革因素,竞争对手,成功因素,内部优劣,未来前景而进行的一系列活动的集合。最后,企业战略管理的最终目标是什么?企业战略管理的最终目标在于制定并实施符合企业自身特点的发展战略,使企业在行业中形成核心竞争力。因此,管理会计中表现出战略管理属性的部分;具有战略含义的;反映外部经济信息的;反映市场变化趋势的;披露竞争对手信息的内容均归属于战略管理会计范畴。划分传统管理会计和战略管理会计的关键在于,研究对象是归属于企业的长期战略还是短期目标。

(二)战略管理会计不同基础下的研究对象

基于不同的企业管理需求,战略管理会计包含了不同的范畴和内容。基于成本战略管理的需求,战略管理会计的内容包括,企业价值链分析;成本动因分析;供应链的效率分析等。创造价值是企业运行的目的,产品及服务的价值最大化,是企业运作的最终目的。但是,产品在完工之前其价值是在企业内部流转的,包括原材料,人工费,储运费;半成品等等。企业成本动因分析,就是通过对内部及外部相关信息的研究分析,确定企业成本变动最为敏感的要素。成本动因分析的目的,同样也是提高企业成本管理效率,在可预见的一段时期里,控制并降低企业成本增高的可能性,从而降低企业管理风险。企业供应链的分析主要包括,供应环节的周转效率,供应商的信用评级、生产规模及产品质量分析。供应链分析的目的在于,保证供给产品的质量需求和数量需求,提高企业运行效率。战略管理会计的成本研究不同于管理会计,它所期望的成本优势是能够长期取得的、具有持久性的,且难以模仿的成本优势。基于环境战略管理的需求,战略管理会计的内容包括,企业所处行业分析,企业自我定位分析,主要竞争对手分析等等。行业分析是指在特定的商业领域特定的期间内,通过分析消费群体的消费习性;行业竞争情况;技术的更新速度;边缘替代品的争夺形势;行业的政府政策;来确定企业所处的市场形式。从而,展望本行业的发展前景,或者对是否介入此行业、退出本行业的决策起到指导作用。通过搜集和分析本行业的外部信息,同时结合自身的优劣,包括可利用的企业内部资源、已有的核心技术、人力资源优势、技术创新能力、企业经营规模等,从而确定本企业在行业中的地位。因此战略管理会计是一个系统工作,前后工作环环相扣,密不可分。在对本企业进行合理的定位之后,通过市场产品调查,同类产品及替代品的信息反馈,确定企业的一个或几个主要竞争对手。基于产品战略管理的需求,战略管理会计的内包括,产品属性成本分析、产品周期分析、产品定价战略等等。我们都知道,产品具有其各自的属性,如产品的包装程度,产品的完工程度,产品的技术含量,产品的售后服务,产品的品牌效应,产品的运输及配送方式等等。这些属性是产品区别于其他产品的重要特性,同时也是指导消费的直接因素,它们直接决定了产品的市份额。产品属性成本分析核算,是指运用合理的科学方法,将这些对产品销售产生直接影响的属性于已合理的成本化,同时明确产品的市场份额和潜在的改进属性。其中涉及市场调查,消费偏好研究,因为产品的各种属性往往是引导消费的重要因素,如包装是否精美、质量是否过硬、售后服务是否完善、陪送与采购是否方便快捷等等。战略管理会计研究的产品周期是指,产品从设计、生产、销售、产品成熟期、产品衰退期等各阶段。对产品周期的研究最主要的动机就是,确定产品经营期,确保产品在整个周期中的赢利水平。竞争对手价格弹性分析的主要内容是对主要竞争对手的定价原理,可能得到的供应链分析从而研究对手产品的价格弹性。竞争对手价格弹性分析的主要目的在于合理的对本企业的产品进行合理定价,从而达到压制对手产品市场份额,达到战略的目的。基于公司成长战略管理的需求,战略管理会计的内容有财务成长战略管理。财务成长战略是指,企业在持续高速发展期间要制定出与市场,内部资源相匹配的资金结构,保证企业稳定健康成长的同时企业资金流不断,同时保证相对较低的资金运作成本。那么在这些内容中,对于战略管理会计我们似乎迷失了“会计”这个内容,纯粹是战略管理的需求。其实不然,我们知道,财务会计是运用基础数学方法和会计制度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计量、核算、监督,从而使管理者对企业的经营情况一目了然,对制定下一期计划提供基础数据。战略管理会计是运用高等数学及其他学科的理论方法对企业外部信息进行统计、分析、报告,从而为企业战略管理提供基础数据,同时起到直接的导向作用。所以我们看到,在基础数据的提供这方面,战略管理会计在“会计”这个主题上有了本质的回归。

(三)战略管理会计的应用环境及特定条件

从理论上说,战略管理会计理论适用于所有的企业。然而在企业实际运用战略管理会计理论和方法时,在不同的市场环境中,不同的企业个体适用战略管理会计的内容基本不会一致。在寡头垄断的市场环境中,企业的战略中心往往集中在如何提升消费者对本企业产品的需求量,研发新产品代替旧产品,产品定价等等。在多头垄断的市场环境中,企业之间已存在竞争,依市场的大小竞争的激烈程度也不同,战略管理的需求就有所不同,大市场中的多头垄断往往跟寡头垄断的战略需求相似,毕竟产品竞争不激烈,企业有各自的产品份额。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中,行业因效益好其他生产者的介入,使行业的边际收入下降,所以企业的规模效益明显。在此市场环境中,企业的战略管理需求必定是做大做强,因此所需涉及的战略管理会计内容相对比较全面。无论是在何种形式的市场环境中,有一个因素是企业所必须考虑的,那就是属地的政府政策,产业政策是每个企业必须纳入战略管理的重要因素。其实不管企业处于怎么样的市场环境中,战略管理会计的运用都有其积极的作用,但战略管理会计服务于不同环境下的企业组织,其控制系统必然千差万别。战略管理会计的产生正是经济全球化、区域竞争激烈的必然产物,是现实需求,其他学科的发展于借鉴也是其发展的重要支柱。

(四)进一步完善战略管理会计理论体系

到这里,我们可以知道战略管理会计的内容完全取决于企业战略管理的需求。企业战略管理的内容往往决定了战略管理会计的工作方向和工作范畴。如企业SWOT分析{Strength(强势)、Weakness(弱势)、Opportunity(机会)、Threat(威胁)},成了战略管理会计搜集统计、分析内部资源,企业竞争优势,企业自我定位的主要导向。积极主动、可持续发展、竞争优势、长远计划始终贯穿着整个战略管理会计的内容体系,其内容始终围绕着企业的战略目标进行。

三、战略管理会计的框架研究与前瞻

(一)战略管理会计整体框架研究

战略管理会计的体系内容大体如下:

1、战略管理会计--成本战略

(1)成本动因分析

(2)价值链分析

(3)供应链效率分析

2、战略管理会计--环境战略

(1)行业环境分析

(2)自我定位分析

(3)竞争对手分析

3、战略管理会计--产品战略

(1)产品属性成本化分析

(2)产品生命周期分析

(3)产品定价战略

(4)产品战略转移分析

4、战略管理会计--财务成长战略

(1)投资项目分析

(2)资产结构合理化研究

(二)战略管理会计运行规律前瞻

目前,要说战略管理会计的运行规律似乎难以统一,因为各企业的战略目标不同,战略管理会计的工作重点必然有差别,所以不可能以点代面的认为一套有效的战略管理会计机制在不同的企业中都能适用。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战略管理会计的工作内容必然是围绕着企业战略目标展开的。所以宏观的运行规律就是企业战略管理成为了战略管理会计的导向,其必然围绕着企业的长期竞争优势,可持续发展进行。由于企业个别差异,更多的实务案例研究将对实际操作起指导和借鉴的作用,并成为总结归纳战略管理会计微观运行规律的必然途径。我国的战略管理会计尚处于理论阶段,由于体制和现实情况的制约,目前我国的企业在实务中运用一些科学方法使用战略管理保持市场领先的例子可谓凤毛麟角。

四、战略管理会计的发展思考

(一)战略管理会计与企业战略管理的关系

似乎战略管理会计和企业战略管理界线模糊,无法区分它们两者的区别与联系。其实不然,如同财务会计从属于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一样,战略管理会计是从属于企业战略管理的需要,是为企业战略管理目标服务的。而企业战略管理是战略管理会计工作内容的主要导向,直接影响战略管理会计的工作周期、工作范围、工作精度、工作方法、及数据可靠性要求。

(二)战略管理会计未来发展的展望

战略管理会计和传统管理会计是否分离其实并不重要,它们都是时代和环境需要应运而生的。由于战略管理会计的动态性、全局性使之能够统揽整个企业的内外现状,而传统管理会计的静态性、局限性已难以适应现代市场的竞争需求。本人大胆推测,传统管理会计将作为战略管理会计的一部分,纳入到“环境战略-自我定位分析”中成为一个独立章节。战略管理会计将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对企业战略管理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其重要性将不亚于财务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五、结束语

战略管理会计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产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以发展。本文旨在说明战略管理会计的理论框架,因而一些实务方法是本文讨论研究的对象,期望能够提炼战略管理会计工作的核心内容及中心思想。并务求从企业管理,环境分析,文化氛围各方面来展现影响战略管理会计发展应用的一些因素。

参考文献:

[1]Bromwich, M. and Bhimani, A., Management Accounting Evolution not Revolution, CIMA, London, 1989.

[2]Otley, D.T.,Management Accounting and Organization Theory, Macmillan, London, 1984

[3]王光远,贺颖奇.论管理会计理论的研究方法[J].管理会计,1996年第36期

[4]杨纪良,徐佩玲.议管理会计的应用[J].会计研究,1997年第12期

战略管理会计论文篇8

关键词:业绩管理会计;组织与经营管理理论;责任会计;战略绩效

业绩管理会计是管理学的一门边缘学科,是运用责任会计原理,在分权制组织中为提高经济效益,以责权利相结合的会计核算方式促进各级分权组织目标一致性的管理会计信息系统。业绩管理会计的形成和发展,受社会实践及组织与管理理论的双重影响。20世纪以来,组织与经营管理学的发展经历了由以基层管理为主到以高层管理为主,由以日常业务性管理为主到以经营战略管理为主,由以物为中心的管理到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由以有形资产为重的管理到以无形资产为重的管理,由简单管理到趋向综合管理的过程。这些组织与经营管理学理论的发展,影响着业绩管理会计理论的逐步形成和发展。

一、古典的组织与经营管理理论促进了业绩管理会计的萌芽(20世纪初~50年代)

古典的组织与经营管理理论是以追求企业效率为特征的管理会计理论逐步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在古典的组织与经营管理理论的影响下,管理实践中出现了以作业考评和计件工资为主的业绩管理会计核算方式。

一)古典的组织与经营管理理论古典的组织理论把组织看作一种封闭的系统,认为组织管理的重心在于组织内部,应事先规定好科学的规章制度和原理原则,以此为准绳强化物品和工作的管理来提高组织效率。对组织中的人主要持以“经济人”、“机械人”的观点,即把人看作拥有完全认识能力和行为能力的理性人。

认为人为实现自己物质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常常选择理性的最合适于自己的行为,职工是在管理者的意志、命令、指挥下忠实且合理地执行份内的工作,为达到期望成果而被动行动。古典的经营管理观认为管理的本质就是让人们完成某种事情,管理就是由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职能所构成的循环流程。[1]西方古典管理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科学管理之父”泰罗在1911年发表的名著《科学管理原理》中,讨论和研究如何提高生产和工作效率,分析劳动中的机械动作,省去多余的笨拙动作,制定适当的工作方法,实行最完善的计算和监督方法等等。泰罗认为,管理就是指挥他人能用其最好的工作方法去工作。[2]亨利·法约尔在其著作《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中提出管理的五项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古典学派认为完成任何一件工作都有一个最佳途径,并以此引出一系列管理原则,其优点在于强调正式结构的重要性,为今后理论的发展奠定了一定基础。但其最大的缺点就是过分强调组织的“机械模型”,完全忽略了人的因素。

二)古典组织与经营管理理论促进了业绩管理会计的初步形成这一时期,随着泰罗科学管理理论在实践中的广泛应用,“标准成本”、“预算控制”、“差异分析”等与泰罗的科学管理直接相联系的技术方法开始被引进到管理会计中来,这一时期管理会计追求的是“效率”,强调把事情做好,核算的重点是每道工序的作业时间和工作任务。通过标准时间和实际时间的比较来测定员工的劳动效率,标准时间作为劳务费和奖励工资的基础,这说明绩效管理会计的雏形已出现在科学管理实践中。这一时期,绩效管理注重的是作业效率,企业管理的全局、企业与外部关系等有关问题还没有在管理会计体系中得到应有的反映。

二、近代的组织与经营管理理论促进业绩管理会计理论的形成(20世纪50~80年代)

二战后,世界经济发展迅速,市场不断扩大随着组织与经营管理理论的深入发展,业绩管理会计理论也得到相应的发展。职能制和事业部制组织与经营管理理论的发展直接促进了责任会计和事业部制组织业绩管理会计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一)近代的组织与经营管理理论

近代的行为学派把组织看作一种封闭的社会性模式,认为组织是社会使命的有机体,近代的管理科学学派把组织看作是开放的理性模式,认为组织结构和管理方式要服从总体组织目标。要把人看作能决定自己意志的自律的人、个人人格和组织人格同时并存于一身的人。在物质、生物、社会诸多要素的制约中,人具有自身动机和意愿,能按自己的意愿和志向来选定目标,并为其目标的实现而努力。在组织的大规模化过程中如果缺乏适当的管理措施,很可能造成双重人格的分裂和对立,即个人和组织目标的对立紧张关系。近代的经营管理观认为管理就是以企业为中心的大规模组织以维持和成长为目标,尽可能实现个人与组织目标相一致的协调统一功能。近代的组织与经营管理理论强调分权制组织架构和分权管理其经典就是职能制组织与事业部制组织理论,从环境———企业组织———人的观点出发重视经营管理中的环境适应与分权制组织中的组织及个人的责权利关系,重视管理的动态过程。在职能制分权组织中,权限的委托关系由供应、生产、销售等职能部门承担;事业部制组织中各事业部是具有较强独立生产或经营能力的组织,事业部长拥有本事业部的新产品开发研究、生产、销售、人、财、物的管理权,有的事业部长甚至还拥有生产经营决策权和相当一部分的投资决策权或投资计划建议权,参与企业内部各事业部之间、事业部与总部及后勤管理部门之间的相关政策制定及实施权。

二)近代组织与经营管理理论影响业绩管理会计理论的形成

在近代组织与经营管理理论的影响下,为有效实行组织内部控制,实现个人与组织目标的协调统一,20世纪50年代,美国各大企业普遍建立专门行使控制职能的总会计师制,标准成本计算、预算管理、盈亏临界点分析、差量分析法、变动预算、边际分析等为基础的管理会计方法体系基本形成。20世纪60~70年代,盛行责任会计,20世纪80年代事业部制业绩管理会计得到广泛推广企业经营目标的定位由短期利润最大化转向股东价值最大化和企业价值最大化。

职能制组织的责任会计。在职能制组织中,各职能部门的权限委托关系在责任会计上的反映就是各职能部门被称为成本中心或收入中心,各职能部长成为负有成本责任或收入责任的管理者。直线制或职能制组织结构的企业采用以预算管理的绩效管理会计方法,这些企业预算指标严格按照管理可能性原则分解为各职能部门预算责任中心的预算目标,以此作为职能部门绩效考核标准,通过严格按考核标准与实际预算执行结果进行差异的计算和分析,测评管理者的绩效明确各部门管理者权限范围内的收入或成本责任,以此达到预算控制目的,保证企业总体的现金流量和利润预算目标的实现。

事业部制组织的业绩管理会计。基于事业部制组织的责权利特征,事业部制管理会计把研究重点放在事业部长的绩效考核,事业部制绩效管理的责任单位为各事业部,各事业部通常是利润中心或投资中心。利润中心既对成本负责又对收入和利润负责。投资中心是对投资收益负责的责任中心,事业部制绩效管理会计中,把事业部长定位于利润中心或投资中心负责人,企业总部管理部门负责总部一般管理费用的支出及各事业部间的资源合理配置和管理整合,以此实现企业的总目标。事业部制绩效管理会计中,事业部长要负责的本事业部利润指标的计算方法为,事业部管理可能性利润减去分摊的总部一般管理费及共同费用之后的余额。这样计算的事业部利润考核指标促使各事业部长关心并积极参与公司总体战略及管理政策的制定及实施过程,使各事业部的目标与公司总目标保持一致。

在近代组织与经营管理理论的影响下,业绩管理会计追求的是“效益”和“企业价值最大化”

在分权制组织管理实践中职能制和事业部制企业的业绩管理会计方法体系基本形成。业绩管理会计把业绩管理会计的本质定位于责任会计,以管理可能性为基础,结合管理者责任,区分和核算汇总管理会计情报,来促进管理者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的相互统一。这一时期的业绩管理会计理论注重探讨在分权制组织中,如何通过建立各级责任中心,明确各责任中心的运营目标和路径,考核和评价企业内部各责任中心的经营业绩,并以其结果进行差量分析和信息反馈来实现企业整体目标等。

三、现代的组织与经营管理理论影响业绩管理会计理论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后)

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产业环境的日益动态化、技术创新的加快、竞争的全球化和顾客需求的日益多样化,出现新的组织与经营管理理论及超越竞争的新战略管理理论,以此为背景,绩效管理会计理论也向战略绩效的考评和综合信息处理系统方向发展。

一)现代的组织与经营管理理论现代的组织理论把组织看作一个开放的社会性模式。这种组织模式强调组织的生存价值、社会作用和性格特征,强调在诸多经营资源中人是企业组织的中心,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而不仅仅是人力费用支出;强调组织的三要素———沟通、贡献意愿、共同目标;强调企业组织存续和成长的条件为有效性(合理性)、能率(人间性)和道德性社会性)。[4]现代组织与经营管理理论认为,企业的经营活动以战略设定、绩效管理与激励机制、流程管理、战略性组织的核心竞争力为中心展开出现了战略业务单位(SBU)、网络虚拟组织等新型组织。探讨战略管理中各项管理职能(即设定目的和目标、形成动机、构建组织结构、经营者领导能力)对企业的诸多经营活动(基本经营活动、支援经营活动、部门管理活动等)的作用时,强调企业战略与相关各战略中心型组织的战略沟通与资源匹配,关注企业无形资产转化为有形成果的关键路径和各战略中心型组织及企业整体核心竞争力的构筑与提高。

二)现代组织与经营管理理论的背景下业绩管理会计理论进一步发展在现代组织与经营管理理论的影响下,管理实践中产生了“作业成本计算”、企业发展潜力评估模型、平衡计分卡、绩效棱柱法等绩效管理会计方法,特别是在战略管理理论的影响下,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平衡计分卡系列理论作为战略绩效的综合评价体系得到广泛应用。平衡计分卡的绩效管理责任中心为战略业务单位即战略中心。实施平衡计分卡最理想的战略业务单位,其活动范围遍及整个价值链的创新、经营、营销、分销和服务等活动;该业务单位拥有自己的产品和客户、市场和分销渠道、生产设施;更重要的是,它拥有一个定义完整的战略。平衡计分卡可帮助公司建立战略管理的基础架构为组织绩效管理提供战略框架。

平衡计分卡从财务、顾客、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等四个相互关联的层面分解企业战略、设定各个层面的考核目标和评价指标基准,把公司的战略落实到互为关联、相互支持的绩效责任中心制定一组关于战略执行结果与过程的绩效管理目标,定期考核评价各责任中心的绩效,推动公司的每一战略责任中心乃至小组成员自觉实现战略绩效目标,从而达到战略控制的目的。在财务层面各战略中心业务单位在开始确定其平衡计分卡的财务层面时,其财务目标和指标必须起双重作用即它们是确定战略的预期财务业绩,必须成为所有其他平衡计分卡层面的目标和指标的最终目标值。[6]衡量战略的财务主题有收入增长和组合、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资产利用率等。在客户层面,各战略中心业务单位在开始确定其平衡计分卡的客户层面时,把企业的使命和战略转变为目标客户和细分市场的特定目标(这些细分市场代表了公司财务目标的收入来源),明确辨别及衡量其价值主张,调整自己核心客户的结果指标满意度、忠诚度、保持率、获得率、获利率等),并将这些目标传达给整个企业。[7]在内部业务流程层面,在平衡计分卡中,内部业务流程的目标和指标源自于满足股东和目标客户期望的明晰的战略。内部流程可划分为:运营管理,即生产并向客户提品和服务;客户管理,即建立并利用客户关系;创新,即开发新产品、服务、流程和关系;法规与社会,即遵章守法,满足社会的期望,建立繁荣的社区。运营流程的改善常常通过节约成本和提高质量带来短期成果。来自客户关系增强的收益,会在最初客户管理流程改善后的6~12月内逐步显现出来。创新流程通常要花费更长的时间来提高客户收入和经营利润。加强法规与社会流程的益处可能要发生在未来。战略应是平衡的在四类内部流程中,每类至少有一个战略主题被包含进来,创造持续的股东价值增长。在学习与成长层面,其目标为其他三个层面宏大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基础框架,是前面三个计分卡层面获得卓越成果的驱动因素。如果企业希望达到宏大的长期财务增长目标,就必须对企业的基础框架———员工、系统和程序进行投资。衡量员工的核心指标有员工满意度、员工保持率、员工生产率;驱动因素有员工能力、技术基础框架、行动气氛等。平衡计分卡体系中激励员工的因素有把平衡计分卡和绩效管理与浮动薪酬相挂钩;把平衡计分卡与员工的招聘、选拔和保留链接起来;把平衡计分卡与能力发展联系起来。[8]战略的协调一致决定无形资产的价值。无形资产可分为如下三类:人力资本,即员工技能、才干和知识;信息资本,即数据库、信息系统、网络和技术基础设施;组织资本—文化、领导力、员工协调一致、团队工作和知识管理。当学习与成长层面的三个要素,即人力、信息和组织资本,都与战略协调一致时,企业就有很高的组织准备度。

这一时期管理会计乃至业绩管理会计的主题和研究方法呈现多元化格局,业绩管理会计追求企业的战略绩效,以公司的战略和对目标市场的价值定位为出发点;把战略转化为可衡量的多层目标,这些多层目标互相关联,一个角度的绩效会影响到另一相关角度的绩效。绩效管理会计强调,公司的战略目标必须逐层落实到下级部门、直至个人;公司及其部门考核指标的设置必须体现出实施公司战略的构思,有利于加强战略内容的控制;有利于激励员工共同努力去完成公司的战略目标,有利于企业无形资产转化为有形成果,提高企业战略绩效。

总之,组织与经营管理理论及管理实践的发展,使业绩管理会计由重视效率(作业工序、成本)和效益(利润、企业增加值)逐步向追求战略绩效转变。新晨

参考文献

1.[日文]片岡信之.要説経営学[M].東京:文眞堂

2.孙茂竹等.管理会计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黄芳.分权制企业绩效管理可能性基准的内涵变化经济管理,北京:经济管理杂志社

4.毕意文,孙永玲.平衡计分卡中国战略实践[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5.罗伯特,诺顿.平衡计分卡———化战略为行动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

上一篇:非盈利会计论文范文 下一篇:电子商务会计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