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安全论文范文

时间:2023-11-11 16:03:12

系统安全论文

系统安全论文篇1

信息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国际上围绕信息获取、使用和控制的争斗愈演愈烈,信息安全已成为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并且国内外都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和投入。因此,如何加强信息安全学科建设,促进信息安全专业课程改革,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复合型、应用型信息安全专业人才是当务之急。操作系统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的核心课程之一,信息安全专业设置后,操作系统课程也是信息安全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之一,其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为了适应信息安全专业的需要,高校应对操作系统课程进行改革,结合信息安全专业的培养目标,将信息安全专业知识渗透到操作系统的教学内容中,做到课程间的有机结合,使学生能够将信息安全理论融入到操作系统设计中,为后续的课程打好专业基础。本文将从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方面,讨论信息安全专业操作系统课程的教学改革。

二、理论教学改革

操作系统是计算机中最重要的软件,它能够对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进行有效的统一管理,便于用户使用计算机。操作系统课程是计算机类专业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其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进程管理、处理机调度与死锁、存储器管理、设备管理和文件系统五大部分。系统安全问题是信息安全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但是在传统的操作系统课程中并没有涉及到信息安全的相关知识,信息安全专业学生在学习完操作系统课程后,无法将其所学的知识与现有的系统安全问题相结合。因此,针对信息安全专业的特点,理论教学改革应先从教学内容入手,将信息安全中的系统安全技术与操作系统课程的现有内容整合,通过讲授操作系统各个部分的实现原理,让学生深入了解对应系统安全产生的原因和解决方法。如在讲授内存管理时,传统操作系统课程的教学内容需要学生掌握操作系统是如何对内存进行分配、回收和调度。在信息安全专业的操作系统课程中,可以将缓冲区溢出的原理加入其中,使学生真正了解缓冲区溢出攻击的实现方法和预防手段。通过上述将操作系统教学内容和信息安全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相互渗透,学生对操作系统原理和系统安全知识的理解会更加透彻,同时为后续的计算机病毒与原理、网络攻击与防御、逆向工程等信息安全专业课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实践教学改革

实践教学内容是信息安全专业课程的一个重要环节。为了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工程性应用人才,在信息安全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强调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保障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强调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本节将从实验教学、课程设计和实践活动三个方面来讨论如何对操作系统课程的实践教学内容进行改革。

1.实验教学。

为操作系统课程开设合适的实验项目是非常困难的,主要问题在于很难找到合适的实验环境,大多数的操作系统相对于学生来说,太大、太复杂,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将操作系统的设计结构和实现代码弄清楚。尽管可以让学生分块的实现操作系统的各个功能,如CPU调度、内存管理等,但是在复杂操作系统中,改变其中的一个功能模块,其工作量也是非常巨大的。因此,在选择操作系统作为课程环境时,需要考虑以下问题:(1)所选操作系统的体系结构和实现方法要尽量简单,便于学生快速掌握系统的实现框架,理解各部分的实现思路和方法。(2)所选的操作系统源代码完整且完全公开。学生可以通过在学习现有操作系统源码的基础上,深入理解操作系统的设计原理。(3)所选操作系统有相应的说明文档,便于学生学习,培养学生的程序设计思维。(4)所选操作系统允许程序员修改,可以重新编译、运行。允许学生对操作系统代码进行修改,是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手段。学生根据课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可以自行修改操作系统功能,并且便于教师添加信息安全的相关实验。根据以上几点,Minix系统是较适合作为操作系统课程实验环境的系统,而且Minix系统中已经包含了一些安全机制,如特权管理和访问控制。在操作系统课程的实验教学环节中,首先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理论知识读懂对应的Minix系统源代码,然后要求学生分模块的实现对应功能。操作系统原理课程与教学内容同步的实验学时为20学时,除了传统操作系统实验内容:进程管理(4学时)、进程通信(2学时)、内存管理(4学时)、文件系统(2学时)之外,实验内容中还添加了信息安全相关实验缓冲区溢出(2学时)、访问控制(2学时)、加密文件系统(2学时)、资源竞争(2学时)。实验内容包括验证性和设计型两类实验,培养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2.课程设计。

除了与操作系统课程同步的实验教学之外,还可以开设课程设计,让学生能够利用所学操作系统知识,开发、实现相关工具,培养学生的综合设计、开发能力。操作系统课程的实验教学内容是让学生分模块的设计、实现操作系统功能,此类实验对学生理解操作系统的整体架构和工作原理帮助不大,学生无法将各个小的功能模块联系成为一个完整的管理软件,即操作系统。而课程设计的目的是将操作系统课程和其他信息安全相关课程的教学内容相整合,最终实现能够满足实际需求的工程项目。课程设计相对实验教学来说内容较丰富,需要学生组队、合作完成对应的课程设计项目。针对信息安全专业的特点,可以考虑添加与信息安全相关的实验项目,如PE(PortableExecutable)文件分析、Windows病毒开发、系统安全工具开发等。通过上述实验项目,让学生在了解操作系统原理的基础上,开发实用的信息安全软件和工具。通过开设课程设计,既能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实践活动。

除了课堂教学之外,鼓励学生参加各项实践活动也是非常有必要的。组织学生成立大学生创新团队,指导学生申报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参加校内外举办的信息安全竞赛都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途径。本校每年都组织本专业内、校内、省内及全国信息安全竞赛,同时积极鼓励学生参加校外信息安全竞赛。在此类竞赛中一个重要的考核部分是关于系统安全,即对操作系统漏洞地挖掘和利用,通过以学科竞赛为平台,将操作系统教学引向纵深方向,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优化了学生的知识结构,促进了学生与其他高校学生和教师的交流,以比赛来使学生得到进步。此外,学院还邀请其他高校、公司有经验的教师、优秀的校友和技术人员来校讲座,增加学生对外沟通和交流的机会,让学生能够接触到新的、实用的业界动态,为今后工作做准备。从实践活动效果来看,学生的实际开发能力提升很快,能够将理论知识更好地融合到实际开发中。此外,实践活动还可以促进学生创新团队建设,通过高年级带动低年级学生,使新生能更早、更快地融入到专业学习中。本校通过几年的尝试,取得了初步成绩,学生在各项信息安全赛事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受到了用人单位的认可。

四、结论

信息安全学科是一个交叉学科,它需要以计算机、电子、数学等学科的基础知识作为支撑。如何在其他学科的课程基础上,针对信息安全专业特点,独立建设和发展信息安全专业相关课程是需要不断探索的课题。本文从信息安全专业核心课程操作系统出发,针对该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方面进行探讨,提出了对该课程改革的思路。此项改革,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培养了学生的专业兴趣,学生不但获得了扎实的理论基础,而且掌握了较强的专业技能,同时也提高了学生以操作系统知识为基础,应用信息安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系统安全论文篇2

[论文摘要]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对国民经济意义重大。随着电网的不断互联和电力市场的逐步实施,电力系统的运行环境更加复杂,对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要求也越来越高。通过分析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性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稳定性的相关对策。

一、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性方面存在的问题

随着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控制技术以及电力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有关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性分析方面出现了许多亟待探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电力系统中的数据利用

电力系统的数据包括数字仿真数据及系统中各种装置所采集的实测数据,例如管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以及各种仿真软件仿真生成的数据。然而工程技术人员通过这些数据所获取的信息量仅仅是全体数据所包含信息量的极少一部分,隐藏在这些数据之后的极有价值的信息是电力系统各种失稳模式、发展规律及内在的联系,对电网调度人员来说,这些信息具有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

(二)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性的定量显示

随着电力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系统将运行在其临界状态附近,此时安全裕度变小,调度人员也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为此,我们要深入了解在新的市场环境下电力系统全局安全稳定性的本质,找出电力系统各种失稳模式、内在本质及对其发展趋势的预测,同时,我们还需要使用浅显易懂的信息来定量估计系统动态安全水平,估计各种参变量的稳定极限,同时使用更多的高维可视化技术,对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的演化过程进行可视化和动态分析、模拟。为调度人员创造一个动态的、可视化的、交互的环境来处理、分析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问题。

(三)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性的评价及控制

由于电力系统的扰动类型极其复杂多样,无法完全预测,调度人员需要更多的专家、更有价值的信息来预测及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来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这就对安全稳定评估算法的实时性、准确性及智能性提出了挑战。

二、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稳定性的对策研究

为解决上述问题,工程技术人员需要掌握系统可能运行空间所蕴含的规律,并使用不断积累的实测数据直接对系统的安全稳定性进行分析,在这种情况下,单凭人力已无法完成这种数据分析任务,为此,研究新的智能数据分析方法,更多地用计算机代替人去完成繁琐的计算及推导工作,对提高系统运行的安全稳定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运用数据仓库技术有效利用电力系统中的大量数据

数据仓库是一种面向主题的、集成的、不可更新的、随时间不断变化的数据集合。它就像信息工厂的心脏,为数据集市提供输入数据,数据挖掘等探索。

数据仓库具有如下四个重要的特点:(1)面向主题:主题是在一个较高层次上将数据进行综合、归类并进行分析利用的抽象。面向主题的数据组织方式,就是在较高层次上对分析对象的数据的完整、一致的描述,能统一地刻画各个分析对象所涉及的各项数据,以及数据之间的关系。(2)集成的:由于各种原因,数据仓库的每个主题所对应的数据源在原有的分散数据库中通常会有许多重复和不一致的地方,而且不同联机系统的数据都和不同的应用逻辑绑定,所以数据在进入数据仓库之前必须统一和综合,这一步是数据仓库建设中最关键、最复杂的一步。(3)不可更新的:与面向应用的事务数据库需要对数据作频繁的插入、更新操作不同,数据仓库中的数据所涉及的操作主要是查询和新数据的导入,一般不进行修改操作。(4)随时间不断变化的:数据仓库系统必须不断捕捉数据库中变化的数据,并在经过统一集成后装载到数据仓库中。同时,数据仓库中的数据也有存储期限,会随时间变化不断删去旧的数据,只是其数据时限远比操作型环境的要长,操作型系统的时间期限一般是6090天,而数据仓库中数据的时间期限通常是5-10年。

(二)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挖掘电力系统中潜在的有用信息

数据挖掘是从大量的、不完全的、有噪声的、模糊的、随机的数据中,提取隐含在其中的、人们事先不知道的、但又是潜在有用的信息和知识的过程。

数据挖掘的功能和目标是从数据库中发现隐含的、有意义的知识,它主要具备以下五大功能:(1)概念描述。概念描述就是对某类对象的内涵进行描述,并概括这类对象的有关特征。概念描述分为特征性描述和区别性描述,前者描述某类对象的共同特征,后者描述不同类对象之间的区别。(2)关联分析。数据关联是数据库中存在的一类重要的可被发现的知识。若两个或多个变量的取值之间存在某种规律性,就称为关联。关联可分为简单关联、时序关联、因果关联。关联分析的目的是找出数据库中隐藏的关联网。有时并不知道数据库中数据的关联函数,即使知道也是不确定的,因此关联分析生成的规则带有可信度。(3)聚类。数据库中的记录可被化分为一系列有意义的子集,即聚类。聚类增强了人们对客观现实的认识,是概念描述和偏差分析的先决条件。聚类技术的要点是,在划分对象时不仅考虑对象之间的距离,还要求划分出的类具有某种内涵描述,从而避免了传统技术的某些片面性。(4)自动预测趋势和行为。数据挖掘技术能够自动在大型数据库中寻找预测性信息,以往需要进行大量手工分析的问题如今可以迅速直接地由数据本身得出结论。(5)偏差检测。数据库中的数据常有一些异常记录,从数据库中检测这些偏差意义重大。偏差包括很多潜在的知识,如分类中的反常实例、不满足规则的特例、观测结果与模型预测值的偏差等。

(三)运用基于风险的暂态稳定评估方法增强对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性的评价及控制

基于风险的暂态稳定评估方法首先对评估系统的暂态安全风险逐个元件进行分析,然后综合给出相应的风险值。这种评估方法不仅可以分析稳定概率性,也可以定量地分析失稳事件的严重性,即事故对系统所造成的后果。它能有效地把稳定性和经济性很好地联系在一起,给出系统暂态稳定风险的指标,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输电线路的传输极限,这将有利于增加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张建平、陈峰,《福建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性研究》,载《福建电力与电工》2001,4.

系统安全论文篇3

1.1营销安全从营销工程的角度来看,营销安全是指营销线上的营销流不会因为来自企业内部和外部的某些因素的冲击而使流量减少、流速减慢。从普通营销学角度来看,是指在企业营销过程中,企业不会因为受来自企业内部和外部的营销风险或营销威胁的影响,引发严重的营销事故或营销危机,造成企业的营销损失或营销失败,从而保持的可持续营销状态。

企业营销活动,实质上是营销流在营销线上的运动过程。这个过程,有其自身的运动规律,并由一系列要素支撑着。当这些要素保持稳定时,营销流就能正常地运行,而当这些要素发生变化时,企业就必须采取相应的应变措施,以适应新的形势,保持营销活动的正常运行。若这些要素发生变化时,企业并未明显的意识到,或曾意识到了,却未果断采取措施,就会形成营销危机。因此,企业必须加强营销安全管理。

1.2加强营销安全管理的必要性企业在营销过程中加强营销安全管理,可以降低营销危机和营销事故的产生。营销危机是来自企业内部或外部的某些要素对营销流正常运行过程中的一种威胁状态。这种状态一旦产生作用,营销流的正常运动就会受到影响,就会演变成营销事故。营销事故是营销流运动过程中出现的破坏性事件。

仅08年上半年,我国就有6.7万家规模以上的中小企业倒闭,破产企业数量较去年同期有大幅增长,可见我国企业面对危机时在营销过程中的不足。与我国类似的,全球破产企业数量也呈持续上涨趋势,这就告诉我们在企业营销过程中推行营销安全管理已成必然趋势。系统分析影响营销安全的基本因素,全面建立企业营销安全的预警系统和防护系统,从而即可防止营销危机和营销事故的发生。

2营销安全的基本内容

营销安全涉及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它不仅与企业的营销活动息息相关,还涉及到经营管理、财务管理等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其内容非常广泛,单从营销工程的角度来看,有三个基本内容。

2.1品牌安全品牌是一个企业的象征,是企业营销活动中最基本的环节。要创立一个品牌并不容易,不仅需要大量的、长期的投资去做广告,促销和产品包装,而且长期维持一个好的品牌则更不容易。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这样说拥有品牌就等于拥有了市场,丢掉了品牌就等于丧失了市场。一个企业一旦品牌倒了,那它的整个营销过程就很难继续进行下去。因此,品牌安全是营销安全的基本内容。

2.2营销线安全营销线是企业营销活动的生命线,是企业与市场之间相互交流的通道。企业的产品通过这条线源源不断地进入市场,而产品在市场中销售所获得的货币通过这条线又源源不断的进入企业。保持这条线的稳定与通畅,是营销安全的重要任务。

2.3营销流安全营销流安全是营销流在生产运营过程中,不会因为某些因素的影响而出现危机,导致其整个营销流流速和流量大幅度减小。营销流是在营销线上运动着的载体,企业营销的目标就是要实现营销流流量、流速的最大化,衰减的最小化。只有当流量、流速最大化,衰减最小化时才可能实现投入最小化,利润最大化。因此,营销流的安全,是营销安全的核心内容,是企业推进营销安全管理必须控制的因素。

3企业营销安全预警系统的框架

预警管理,是企业营销安全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做好预警管理,是做好营销安全管理的关键。根据预警管理理论,企业营销安全预警模型,这是企业建立一个以营销安全管理制度为基础的早期预警体系,企业的整个营销安全预警体系,都是在这一模型中进行的

3.1企业营销安全预警监测系统企业营销安全预警活动的前提,是确定企业营销活动的各个重要环节都作为被监测对象,即可能出现营销危机和营销事故的活动环节和领域。这有两个任务:一是对企业营销活动,以监测其过程,并对监测的对象同其它活动环节的关系状态进行监视;二是对大量的监测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建立信息档案。

3.2确认预警对象的指标和原则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调查,找出影响企业营销活动过程中的各种安全因素,然后分析这些因素,可得到分层次的因素集合,这就是要建立的企业营销安全预警指标体系。

3.3确定临界区域临界区域是指确定企业营销安全层次的值域,每个层次都相对应对一个值域。要确定企业营销安全的状态,就必须先确定企业营销安全层次的临界值域。

3.4识别、诊断和评价通过监测分析营销信息,可确立企业营销活动中已经存在的营销风险和将可能发生的营销危机趋势。识别的任务就是要选出“适宜”的预警指标来判断企业的哪个营销环节即将或已经发生营销危机。诊断是对各种已经被识别到的营销风险和营销危机,进行系统的分析和对发展趋势的预测。诊断的工具就是从识别的过程中所确定的企业特有的和社会相统一的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是对已经确认的营销风险和营销危机进行风险评估,以明确企业在这些营销危机和营销风险的冲击下会继续遭受怎样的打击,包括企业损失评价和社会损失评价。

3.5输出企业营销安全值在识别、诊断和评价的基础上,全面分析处理各环节的企业营销安全信息,进行汇总分析,得出企业总体营销安全状况。并立即制定企业营销安全状况报告,上报给企业营销管理决策者进行决策。

3.6企业营销安全管理决策企业决策者根据其报告的企业营销安全状况,做出营销管理决策。如果企业营销处于安全状态,则应继续监测;如果不安全则应立即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4企业实施营销安全预警管理应注意的问题

企业在构建了营销安全预警系统之后,要在企业营销活动过程中积极实施营销安全预警管理,它是对整个营销过程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监控,并对可能出现的营销风险和营销危机进行预警。企业在营销过程中要避免营销危机和营销事故的发生,就要积极推进企业营销安全预警管理系统。

4.1树立企业营销安全的观念企业缺乏营销安全观念是最大的营销危机。一个知名的“百年老店”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它需要科学的管理,更需要代代人精心呵护。企业,尤其是企业的领导者首先必须要有企业营销安全的理念,才有可能塑造出一个知名的“百年老店”。通用汽车这个全球最大的汽车公司,正是由于近年来不注重营销安全,才使这个拥有百年历史的巨人也倒在了这次经济危机的洪潮之中,在6月1日正式宣布了申请破产保护。

4.1.1认识企业营销安全的意义。企业必须清楚的认识到,营销安全对企业发展的意义,正确处理好发展与安全的关系,让企业的发展能走在安全的轨道上,而不是以牺牲安全为代价。片面强调发展又忽视安全的行为,这只能加速企业走向灭亡。

4.1.2了解企业营销安全知识。要树立企业营销安全观念,必须学习营销安全知识,掌握营销安全管理的基本技术。如果对企业营销安全一无所知,就谈不上企业营销安全管理,当然也更谈不上采取相应措施去保障企业营销安全。

4.1.3健全企业营销安全理念。在一些企业里,其主要领导人的经营理念都是有很大风险的,而企业要推行安全营销,就必须有一套正确的企业营销安全理念,作为指导企业一切营销活动的理论基础。只有当企业营销安全理念深化到企业营销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企业营销活动才能真正安全。

4.2加强营销安全审计就象巨轮在大海中航行需要定期检查一样,企业营销也需要定期审计。全面、及时的营销安全审计,是加强营销安全、防止营销危机的重要措施。

4.2.1建立营销安全审计机构。在市场部设立安全营销审计人员或设审计机构,无法设立专门人员或专门机构的企业,至少应设专门职能,负责对企业的营销安全进行全面审计。

4.2.2定期和不定期进行营销安全审计。企业营销安全审计人员和审计机构应定期或不定期的举行局部或全面的企业营销安全审计活动。从实证研究看,对企业进行局部性的营销安全审计,至少一月审计一次;全局性的企业营销安全审计,至少应一季度审计一次;而对高危营销环节的营销活动,每周、甚至每天都应有营销安全审计活动。

4.2.3编制审计报表。企业营销安全审计人员和审计机构应根据企业营销安全审计的结果,及时给出企业营销安全审计报告,提交企业管理决策部门。在审计报告中,必须划分出企业营销安全的等级,并对各等级的状况进行详细地描述和分析,找到其影响因素、预测其危机的发展趋势,并指明其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让公司决策层十分清楚企业营销的安全状况,以便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保障企业营销的正常运行。

4.2.4提出解决危机保证安全的措施。企业营销安全审计人员和审计机构应根据企业营销安全审计结果,提出保障企业营销安全的基本措施。这些措施必须包括其所针对的问题、解决的具体方法和期限、执行措施的具体部门等等,使这些措施必须具有可操作性。

4.2.5效果跟踪。企业营销安全审计人员和审计机构应对其提出的营销安全解决方案和管理措施的实施状况进行全程追踪,核查其执行情况。如果未达到预期效果,必须及时调整更新措施,直至圆满解决所有问题。

4.3建立企业营销安全预带管理制度要推进企业营销安全预警管理,企业必须建立起统一、完善的营销安全预警管理制度。只有建起企业营销安全预警管理制度,企业才能把营销安全预警管理纳入企业的日常活动中,从制度上来保证企业营销活动的安全性。①营销危机管理制度。包括营销危机的预防、识别、处理,以及营销危机的总结等基本内容。②营销事故管理制度。包括营销事故的预防、发现、鉴定、处理、总结等基本内容。③营销安全审计制度。包括审计的对象、内容、时间、方式、结果等基本内容。④营销安全奖惩制度。对营销安全贡献大的个人和部门给予奖励,对造成营销危机和营销事故的个人和部门给予惩罚的具体措施。⑤营销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对企业全体员工的营销安全知识和营销安全理念的教育培训,以及对造成企业营销危机和营销事故的责任人员的教育、培训和提高等制度。

5结束语

企业在营销过程中必须加强营销安全,营销安全涉及到企业的生死存亡,企业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并在建立企业营销安全预警系统框架的基础上,对企业营销过程中的各种行为和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系统分析,及时实施营销安全预警管理措施。这样企业才能有效防止营销危机和营销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贾昌荣.营销的安全安全的营销[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2]蔡静,李蔚.市场营销安全的三维结构模型[J].经济体制改革.2007(1).

[3]钱周信,张学顺.浅析企业营销风险管理[J].商业时代·理论.2005(9):31-32.

[4]马琼.企业变革对营销安全的影响[J].商业研究.2004.1.

摘要:这次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的出现,使我们再次认识到了企业加强营销安全的必要性。本文从营销安全产生的背景出发,阐述了企业营销安全的含义和基本内容,并分析营销安全的预警系统框架,指出了企业营销安全的预警管理措施。

系统安全论文篇4

由于信息技术具有的各种优势,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不断渗透和展开应用,在各个行业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然而,在信息技术为各行业带来各种便利的同时,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就拿2013年美国爆出的“棱镜门”丑闻,惊动了全世界。“棱镜门”事件让人以另一种眼光审视信息技术。在“棱镜门”事件中,美国依靠其在信息技术领域的强大优势,绕过各国的信息安全防护系统,对各国进行电子监听和网络监控。“棱镜门”事件展示了信息技术所带来的安全隐患,同时也体现了强大的信息安全产业对一个国家安全的重要意义。因此,面对信息技术这把双刃剑,要在利用好它优势的基础上,做好安全防范措施。面对各类未知的信息安全隐患,只有建立良好的信息安全评估与风险处理体系,才能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信息安全。信息评估和风险处理的实施,对于信息安全体系的建设和运行非常关键。在信息安全体系建设运行过程中,一般需要完成下列流程:

1)诊断和评估阶段,要对系统进行初步的诊断,确定需要进行信息安全评估的方面和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的方法;

2)识别阶段,识别系统存在的信息安全风险和隐患;

3)分析和评价阶段,对系统潜在的信息安全风险和隐患,进行具体分析和评价;

4)生成处理方案阶段,在分析和评价的基础上,确定风险处理的多种可选的控制策略和处理措施;

5)策略选择阶段,为处理风险选择最佳的控制策略和处理措施;

6)实施阶段,实施风险处理,以达到对已识别的风险的处理和控制;

7)评审阶段,按照计划对实施风险处理之后的系统进行风险评估的评审,确定是否已经将风险和隐患消除。

2舰船电力系统信息安全

2.1船舶电力系统信息化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大力发展与普及,以及电力系统智能化发展与多样化需求,使电力系统行业对信息技术的依赖性和需求大大增加。对于舰船电力系统也是如此,现在几乎所有大中型舰船的电力系统安装配备了相应的信息处理系统,几乎都实现了船舶电力系统信息化。舰船电力系统信息化是指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软件技术等多种现代科学技术在舰船电力系统应用全过程的统称。在船舶电力系统信息化建设和智慧船舶建设的双重推动下,我国船舶行业的电力系统管理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高。舰船电力系统信息化建设主要完成舰船电力系统信息管理系统和舰船办公管理的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船舶电力系统信息化实现的应用主要包括一些基础的和另外一些拓展的应用。其中基础应用主要是舰船电力系统信息管理系统集成的应用,包括船舶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电力负荷管理系统、船舶ERP、管理信息系统(MIS)等;另外一些拓展的应用,主要是舰船办公管理信息系统集成的应用,包括办公自动化系统、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等应用。船舶电力系统无论从规模还是从复杂程度上,虽然都不能和国家电网相提并论。但一个船舶就是一个小的社会,一个船舶的电力系统就相当于一个微型的国家电网,船舶电力系统仍然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网络系统。虽然新一代信息技术给舰船电力系统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与快捷,但是同时也带来了信息安全方面的新挑战和新危险,舰船电力系统信息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大家必须要进行高度重视的问题。舰船电力系统的安全系统可靠运行不仅可以保障船舶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更加可以保障船舶的安全行驶,避免安全隐患所造成的重大的经济损失,更关系到船舶上人员的生命安全。随着我国信息技术和电力系统建设的不断深化,国家以及各部门对于电力系统信息安全问题都给予了高度重视,都纷纷出台各种文件和政策保障电力系统信息安全。2003年开始,国家电网便将信息安全管理开始纳入电力安全生产体系,实施了信息网络安全运行报表制度和监督管理制度。2004年,国家电监会专门出台了《电力安全生产监管办法》,其中明确对电力安全生产的信息报送做了规定。之后,科技部也将电力系统信息安全列入国家信息安全的范畴,大力推进电力系统领域信息安全示范工程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建设。在政策和技术双重驱动下,很多船舶相关的企业已经开始意识到船舶电力系统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开始采取各种措施,加强对船舶信息系统的安全评估,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加强船舶电力系统信息安全。主要通过采用船舶电力系统信息网络身份认证机制,建设网络安全系统和网络安全管理制度,构建防病毒和防攻击的安全屏障系统。通过这些举措,可以有效防止有害信息和恶意攻击对船舶电力系统的干扰和攻击而引发的事故,保证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安全运行,保证船舶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同时确保信息系统安全运行。

2.2船舶电力系统信息安全问题

船舶电力系统信息安全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设计的环节很多,其技术和管理十分复杂,船舶电力系统信息安全涉及到船舶从发电、输电、配电到用电的各个环节。整个系统包括:首先是对电力系统信息安全体系总体架构的构建,然后要对系统信息安全的评估机制和评估方法进行研究,然后要对信息安全补救措施进行研究以及系统信息安全管理策略的研究等多种技术与管理。因此如此庞大复杂的系统,会有很多的环节存在一定的漏洞,为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主要的一些信息安全问题如下:

1)信息采集环节的安全性。随着智慧船舶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智能化装备被广泛用在船舶上,这些各类智能化设备在保障这个船舶的安全可靠运行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都是电力系统的一个个终端,都需要进行实时的信息采集与监控管理,这样就涉及到大量的数据采集。在船舶电网中,各类数据采集仪器被用于对整个电力系统以及各个用电设备状态的实时监测。出于对整个系统成本的考虑,系统所采用的多数信息采集仪器都是一些基本的传感器和测量仪,一般不会加入高端复杂的加密技术,这样会导致这些信息采集仪器很容易被入侵方破解和控制。一旦这些设备被侵入,入侵者就可以随意的控制和修改各个数据信息,影响整个船舶电力系统的正常工作。极端情况下,还可以控制这些采集仪器与整个电力系统断开,使电网控制系统无法实时监控各个设备的运行情况,无法估计系统目前的运行状况,从而造成更大事故。

2)信息传输环节的安全性。信息经过信息采集仪器之后,需要通过网络对数据进行传输,传输给控制系统进行下一步的处理和分析。船舶电力系统虽说是一个相对比较封闭的系统,采用的是内部的专网实现对数据的传输,但是在航行过程中,船舶需要与岸上的控制台进行实时的连接,而这种连接一般都是通过各种公用网络来进行,大量的数据需要通过高速的公用通信网络进行传输。公用网路是不干净的网络,有很多的危险性,为各类病毒木马和恶意攻击提供了很多的入口,这将为船舶的电力系统内网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

3)智能控制的安全性。船舶电力系统会有统一的智能控制系统,通过智能控制系统可以实现电力的智能、负荷的智能分配等很多的智能控制功能。智能控制系统是通过利用实时采集到的各类信息,对船舶整个电力系统的状态进行诊断和分析,然后得出诊断结果,并及时采取对应的处理措施,对船舶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智能的控制和调节,使之运行在安全、可靠和经济的状态。所以,需要保障电力系统智能控制的安全性,需要取得电力系统的绝对智能控制权,实现各个电气设备之间良好的信息交互机制,否则如果缺乏相应的保障措施,很有可能被入侵者攻击利用,获取控制权,不仅各种设备不能正常工作,极有可能造成整个电力系统的瘫痪。

3船舶电力系统信息安全评估

3.1船舶电力系统信息安全评估

正如第2节所提到的,船舶电力系统存在诸多的信息安全问题。所需对船舶电力系统信息安全进行评估,发现安全隐患,然后针对安全隐患进行处理,形成一个基于时间的动态安全防护体系。船舶电力系统需要重点进行信息安全评估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1)网络风险评估船舶电力系统一般采用的是内部专网,但由于要实时和陆上的不干净的公用网络进行连接和通信,所以存在一定的网络风险,需要对网络风险进行评估。首先需要定期对电力系统包括服务器、网络设备在内的一些硬件的性能以及防火墙等软件的设置进行评估,对网络系统存在的安全漏洞进行检测和分析,进行综合的评估,形成网络风险评估报告,利于网络系统管理人员及时更新完善安全措施,动态地调整舰船电力系统网络的安全水平。

2)管理系统安全评估信息管理系统包括多个方面,其中管理系统是顶层,其安全至关重要。许多船舶电力系统的管理系统只是安装了外层的防病毒软件和防火墙,而未对整个系统的安全设计进行统筹规划,所以需要对整个管理系统进行系统级的安全评估。因此,需要对系统定期的进行安全漏洞扫描,发现不符合规定的安全配置,检查系统内部是否有木马或病毒,形成系统安全评估报告。安全管理人员可参考生成的报告中,对系统中不符合规定的安全配置及时进行修改,完成系统安全加固与升级,保护系统中数据不被破坏。

3)数据库安全评估船舶电力系统是一个庞大的系统,会涉及到大量的数据信息,目前一般都采用数据库来对这些重要的数据进行存储。数据库中存放着几乎船舶所有重要的数据,因此数据库的安全十分重要,需要进行系统的数据库进行安全评估。需要定期地扫描各个数据库,检查各类数据库的安全漏洞,评估各个数据库的安全风险,对数据库的安全漏洞进行评级和控制,从而实现持续改善电力系统各个数据库的安全状况,保障数据安全。

4)系统实时监控性能评估船舶在海面上正常航行,需要时刻保障电力系统及各个设备的正常工作。因此需要对电力系统和各个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控,实时监控系统和各个设备的活动请求和访问请求,分析可疑的访问请求,识别系统中的可疑危险事件。

5)网络入侵抵抗力评估船舶在与外界进行通信时,经常会发生网路入侵行为。所以舰船电力系统信息系统需要有强大的网络入侵抵抗力,所以需要对网络入侵的抵抗性进行系统的评估。可以通过升级防火墙,在网络的接口和入口处安装网络入侵传感器,实时监控网络进出的数据流、分析可疑数据、切断可疑连接,动态地保障网络信息的安全,提高网络入侵抵抗力。

3.2船舶电力系统信息安全对策

1)加强信息安全技术研究。船舶电力系统的信息安全涉及信息的采集、传输、处理和交互等各个环节,所以需要对各个环节加强保障。开展数据加密、数据安全存储、数据安全传输等方面的技术研究;开展对网络安全传输协议以防火墙技术和安全认证技术的相关研究;完善信息安全管理系统,形成有效的安全技术防护体系。

2)制定信息安全标准体系。目前,关于信息安全的标准还没有正式的,尤其是舰船电力系统领域的信息安全标准。需要在对国外相关安全标准的借鉴学习的同时,结合舰船特殊的应用领域,制定舰船电力系统信息安全标准体系。同时,还要研究如何有效的推进信息安全标准在船舶电力行业内的合理部署和实施。

3)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船舶电力系统信息化的建设牵涉到造船厂、电力公司、信息科技公司和设备制造商等众多的参与方。政府部门或相关行业协会需要根据各方所扮演的不同角色,对其进行定位,制定合理的信息安全政策。通过出台相关政策,规定各方的权利、责任和义务,规范各方的具体行为,切实做好舰船电力系统的信息安全。

4)建立信息安全培训体系。对于大多数在舰船上工作人员以及乘客而言,信息安全是一个十分复杂而遥远的概念,而他们为船舶电力系统信息安全系统中的一个重要角色,其安全意识的薄弱,会直接影响到舰船电力系统信息安全的整体水平。因此,需要完善的信息安全培训体系,对舰船上工作人员以及乘客进行信息安全培训和知识普及,保障舰船电力系统信息安全。

4结语

信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在为各行业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为其带来一定的信息安全隐患。船舶电力系统的信息安全对于舰船十分重要,是保障船舶的安全行驶、稳定运行的基础。本文首先阐明了信息安全对船舶电力系统的重要性,然后从舰船电力系统信息的采集、传输和应用等各个环节分析了船舶电力系统存在的信息安全问题,以及需要进行的一些必要的信息安全评估。进一步提出了提高船舶电力系统信息安全的几点建议和对策。

系统安全论文篇5

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日常维护工作缺乏标准化管理,使管理人员存在工作疏忽或操作不当现象。在信息安全管理中,不同的操作人员在执行工作过程中存在差异性。例如,不同工作负责人在开票时会有不同的侧重点,有的操作人员将工作内容作为重点,有的把操作流程作为重点,有的以“三措”为重点等等,这些都使开票存在一定的差别。这种问题也导致其他方面的工作存在的一定的条理不清晰,或整体工作不足。操作人员对危险点分析后相关安全措施制定存较强随意行,影响后续审核工作时间,同时使签发人的工作量较大。工作过程中过强的随意性,会造成操作流程缺乏科学管理,使整体流程管理过于随意,从而使管理存在安全隐患。根据目前这种问题和影响原因来看,实现管理标准化十分重要。提高管理的标准性,能够提升运行维护的安全性和操作性,促进电力系统信息安全管理效率的有效提升。

2加强电力系统信息安全日常运维管理的对策措施

为有效加强电力系统信息安全维护和管理,要从总体上进行措施防护,展开详细的分区管理、分级管理以及分域管理。要从制度上进行有效信息保护,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措施进行安全管理网络的建设,信息安全日常的运行和维护技术措施网络图。

2.1日常运行和维护工作的分类

信息运维过程中,受到工作内容、性质影响可进行不同分类:电源、信息设备、网络以及信息终端类等的安装等。

2.2环境模拟发现危险点

通过具体分析信息运维工作的实际情况,进行环境模拟,并基于此重点分析工作内容当中的危险点。进而采取有效的手段改进日常工作效果,总结归纳该内容。通过结合UPS电源工作情况,环境模拟工作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关掉旧电源系统,并拆除主机以及系统电源蓄电池;

(2)安装新电源系统以及主机和蓄电池,并进行开机测试;

(3)对系统设备当中的线路以及安全标示进行制作;

(4)对电源系统工作现场进行清理,并根据工作内容进行危险点等的分析。从危险点内容角度看,主要包括几个方面:机房设备出现全面停电情况,由于误碰造成的其他相关设备的运行问题,触电问题、电池短路以及落物等。针对这些危险点内容进行分析,可以采取几下几个方面的应对举措:

(1)通过联系物业公司,实现对机房系统进行市电方面保护;

(2)在进行机房设备相关操作的过程中,对相邻机柜选调设备前悬挂警示语。

(3)采用绝缘材料工具进行操作,对未使用过的电源采用绝缘胶布进行连接。蓄电池附近不应当放置杂物。

(4)应当选择有利于同性的地方放置物品,便于运输和搬运。

2.3工作规范情况

根据上述中的极点内容进行分析,并结合IMS操作系统相关内容要求,形成了有关信息网络割接典型工作票内容,具体包括几个方面:

(1)在工作现场做好准备工作,并落实安全措施以及危险点、技术交底的工作;

(2)进行系统线路方面的布设,包括通信用直流电源线路以及相关光纤等;

(3)安装信息柜当中的相关设备,主要包括H3C-S3610-28P等设备;

(4)在布设成功之后,应当进行开机测试,确定上述中线路的畅通与电源稳定;

(5)设备实现正常运转,应当进行设备校准与调试,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通道割接相关工作;

(6)进行割接的过程中,应当停用线路发射器等设备的电源使用,并查处光纤手法设备等;

(7)连接布设完成的线路设备,进行运维方面的状态测试;

(8)对各个分配线路设备管理IP以及引用IP进行远策测试连接;

(9)当测试完成,应当将测试数据内容进行保存;

(10)当全部工作完成之后,应当进行标示设置;

(11)整理工作现场,关闭电源等设备。上述工作内容当中包括几个方面的危险点,具体如下:开关交换机电源过程中需要加强注意备份,避免出现数据丢失情况;设备电源连接之前应当保证进行验电,防止出现问题;设置防雷电源设备,避免出现柜内带电情况。基于对上述工作内容以及危险点分析,形成以下几点安全措施:

(1)设置安全防护设施,避免出现在工作运行期间出现误碰造成的安全事故,并悬挂“在此工作”等警示牌。操作人员应当穿戴标准工作服,使用的安全运维工具。

(2)连接市电的设备应当进行防触电等的安全防护测试,在进行直流电连接的过程中,应当对相关工作流程进行准确的掌握。避免由于误碰造成的短路或者是打火现象出现。

(3)为防止出现静电损害用电设备,拔插业务功能板过程中应当穿戴防静电设备。

(4)为避免出现数据随时,应当及时保存设备当中相关数据参数。

(5)为避免出现信息安全事故,需要对各项操作步骤进行核实,防止出现信息网络安全问题。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通过对电力系统的信息网络安全信息问题进行主要的分析,重点了解信息安全系统工作运维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对其危险点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采取安全举措,解决电力系统中的信息网络安全信息可能存在问题。希望通过这次研究与讨论能够对进一步促进电力系统工作安全、高效运行提供帮助。

系统安全论文篇6

1.1电力系统信息安全意识薄弱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我国的计算机安全技术获得大幅度的提升,安全策略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基本可以保障电力系统的信息安全,因此,电力系统的各个计算机应用部门就容易掉以轻心,信息安全意识较为薄弱,与信息安全的实际需求相差甚远,从而导致有关部门不能很好的应对新出现的信息安全问题。

1.2缺乏统一的电力系统信息安全管理规范

缺乏统一的电力系统信息安全管理规范是电力系统信息安全管理中存在的一个较为严重的问题,导致电力系统信息安全管理无章可循、无法可依,信息安全管理的工作无法真正落实到位,信息安全管理的效率和质量都较低。

1.3缺乏符合电力行业特点的信息安全体系

随着电力系统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整个电力系统对计算机和网络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相应的就要求建立安全系数高的安全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很好的保障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否则电力系统将会面临很多安全方面的威胁。

1.4信息化程度的提高,使电力系统面临着巨大的外部安全攻击

电力系统的信息化程度的提高,有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由过去孤立的局域网发展成为广域网,这样一来,就增加了电力系统信息安全管理的难度,使电力系统面临更多的安全攻击和风险。

2提高电力系统信息安全性的措施

2.1提高安全意识

有关部门应该加强电力系统安全知识的宣传,提高电力系统各种计算机应用部门人员的安全意识,正确认识信息安全问题,并加强对新出现问题的研究,提高对新出现问题的认识程度,以便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

2.2制定统一的信息安全管理规范

要想提高电力系统信息安全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必须要制定一个统一的电力系统信息安全管理规范,这对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企业在制定信息安全管理规范时,一定要结合电力系统的运行特点,并且还要参考主要的国际安全标准和我们国家的安全标准,努力制定出一套标准的、统一的电力系统信息安全管理规范。

2.3建立健全电力系统信息安全体系结构框架

建立健全电力系统安全体系结构框架,最主要的是要掌握先进的电力系统信息安全技术,只有这样才能尽快的实现电力系统信息安全示范工程,从而大幅度的提升电力系统信息安全管理的水平。这里所说的先进的信息安全技术主要包括信息加密技术、信息确认和网络控制技术、防病毒技术、防攻击技术、数据备份和灾难恢复技术等。

2.4采取一切有效的措施,抵挡外部安全攻击

为抵挡外部安全攻击,有关部门应该积极采取一切有效的措施来保障电力系统的信息安全。这些有效的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注意建立电力系统信息安全身份认证体系、建立完备的网络信息系统监控中心、建立电力系统信息安全监测中心等。

3结语

综上所述,电力系统信息安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对我国的电力事业具有重大意义。因此,有关部门应该积极采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提高电力系统信息的安全性,只有这样才能保障供电的安全和稳定,促进我国的电力事业健康、快速发展。

系统安全论文篇7

摘要:随着经济的全球化,食品卫生与安全成为备受关注的热门话题。近几年来,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食品安全的恶性事件不断发生,随着食品加工过程中化学品和新技术的广泛使用,新的食品安全问题不断涌现。尽管现代科技己发展到了相当水平,但食源性疾病不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仍然严重地危害着人民的健康,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最关注的卫生问题之一。因此,就食品安全问题本身的严峻性而言,重视并大力解决好这一问题依然迫在眉睫。

关键字:食品卫生安全食源性疾病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食品卫生与安全成为备受关注的热门话题。近几年来,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食品安全的恶性事件不断发生,随着食品加工过程中化学品和新技术的广泛使用,新的食品安全问题不断涌现。尽管现代科技己发展到了相当水平,但食源性疾病不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仍然严重地危害着人民的健康,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最关注的卫生问题之一。因此,就食品安全问题本身的严峻性而言,重视并大力解决好这一问题依然迫在眉睫。

1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

1.1食品体制

食品的生产、加工、分布、贮存及销售的体制形式与其社会的发展阶段、收入水平和社会文化特征有关。它的结构形成可深刻地反映出当地的经济关系。食品体制有三个主要类型:

(1)低收入农村体制在世界上大多数不发达国家的农村地区,食品的体制是很简单的,因为大部分人的食物供应为自产自食,并且不管是个体或团体,食品的买卖是在当地市场进行的。从外地购买一些加工食品的必需品,如食盐、糖、调味品等,也常常受到当地的经济实力及落后的市场供应渠道的限制。因此,在此情况下造成食品污染的主要威胁是:生的食品、不洁水、不恰当的家庭卫生习惯,特别是不恰当的食品处理习惯以及不合适的贮存习惯。

(2)低收入城市体制低收入是指以大部分的经济收入用作购买食物者。然而与农村地区比较,由于对购买食品的依赖性和人工密度等方面的因素需要对食品体制作大幅度的调整。如卫生上存在的问题和人口密度的增加,使原有的食品卫生问题变得更恶化了,造成了不应有的传染病传播的危险性。因此,引起食品污染的主要因素是:应用非饮用水、食品掺假、家庭及街头商贩的不卫生操作。

(3)高收入体制随着经济收入的增加,用于购买食品的费用占有效收入的百分比降低了,人们能支付更多种类膳食的费用,而且愿意购买更多的半成品或制成食品,以减少购买食品和制作食品的时间。然而由于生的食品原料,尤其食用肉、家禽以及鱼等进入厨房时,常被食源性疾病病原体污染,因此,对食品安全的主要威胁来自:不正确的烹调习惯。在室温下贮存食品、不适当的重新加热以及生熟食品间的交叉污染。

1.2社会文化因素

食品和食品消费既是一个营养现象又是一个社会现象。在每种社会,确定食品的营养项目、食品的制备方式、食用的条件、与宗教礼仪和其它因素有关的禁忌和传统,都反映了基本的文化、生活条件、和民族的自尊。然而在社会文化背景下的饮食习惯对增进健康和引起疾病两方面都起着主要的作用。

有助于食品卫生的习惯包括:食物的彻底烧煮、水果去皮、通过盐渍或晒干以及风干保存肉食和水果等。然而一些地区不良的饮食习惯对健康是有害的。例如在日本,人们喜爱吃生鱼,这容易引起由副溶血性弧菌所导致的胃肠炎。在泰国北部,人们喜欢食用发酵猪肉,这很容易得旋毛虫病。

1.3环境因素

生产加工食品地区的生物性和化学性污染会明显加剧食源性疾病的危险。人口增长、由农村向城市地区无计划的迁移以及势必产生的贫民区,加重环境污染。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饮用水供应和废弃物处理系统处于极大的压力之下,从而加剧了食源性病原体的传播危险。工农业生产排放到环境中的有毒化学物质有可能进入人类的食物链。如在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人体组织,特别是脂肪中己检出农药。由于人口增长的压力,今后数十年农用化学品的使用量和工业废弃物的排放量可能增加,其后是可能是严重的,尤其是在因营养不良而抗病能力下降的近2000万发展中国家儿童中可能更为严重。

2保障食品安全的公共卫生学意义

2.1食品安全影响国际贸易

食品安全是国与国进行食品贸易的重要条件,也是引起贸易纠纷的重要原因。曾在WTO对簿公堂达4年之久欧盟与美国、加拿大贸易纠纷案,就是因为欧盟禁止进口美国、加拿大在饲料中使用了激素的牛肉。欧盟的农产品和食品在世界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每年出口额高达500亿欧元,接连不断的食品安全问题使欧盟的食品信誉扫地,不仅遭到世界许多进口国的严查与抵制,也直接影响到欧盟内部早己实现的自由贸易。

2.2食品安全影响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我国食品工业总产值从1996年开始就一直稳居全国各产业部门的首位,食品业也是包容和关联产业最多的行业之一,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食品安全是食品品牌的安身立命之本,是食品企业的生命。曾几何时,英国的牛肉因“疯牛病”而无人问津,二恶英污染事件发生后,一大批农场的肉品被封杀,饲料有嫌疑的养牛场被封闭。即使在我国,一向占据着显眼位置的洋奶粉一时间也迅速从货架上纷纷撤下。“冠生园”在我国是信誉很好、知名的“老字号”食品品牌,自从中央电视台披露南京冠生园食品厂,把陈馅翻炒后再制成月饼出售的事件后,全国各地区冠生园食品品牌的信誉都受到了连带损害。南京冠生园食品厂更是顿时陷入困境,目前己申请破产。可见,保证食品安全是食品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第一位永恒主题。

2.3保障食品卫生安全是公共卫生的出发点和落脚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保障食品安全,防止食源性疾病的发生,就是保护社会生产力。吃的放心,吃的安全,吃的健康,这是公众的强烈愿望和共同的健康追求,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而倡导和建立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正是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经济建设服务是公共卫生工作的根本宗旨,保证食品安全,保障公众的健康权益,代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是公共卫生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3.食源性疾病的控制

食物是人类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为人类获取各种营养素的来源,对机体产生重要的健康效应,安全营养的食品可促进机体生长发育、健康长寿,而不安全的食品则可能引发一系列急、慢性食源性疾病。WHO强调政府、工业和消费者共同承担责任的观念。为了确保食品的安全性,上述各个部门必须联合起来参与加强法制,健全基础机构,做好流行病学监测与人员培训,以及搞好教育等各项预防性工作,才能控制食源性疾病的发生。因此,获得食源性疾病的充足信息就显得非常重要,定期报告及专门研究可用以获得必要的信息,从而使政策的制定成为可能,并为立法及采取干预措施提供基础。

目前,多数国家都己具有疾病监测报告系统,但很少包括食源性疾病监测项目,世界范围仅有少数国家建立了年度报告,如美国、英国、加拿大、日本。其中美国是食源性疾病监测系统最完善、有关食源性疾病资料报道最多和最完整的国家。1994年美国食品错物管理局和农业部在马里兰州建立了食源性疾病教育中心,1995年建立了食源性疾病监测网(FoodNet)。1998年建立全国性的食源性疾病预警系统。目标是最大限度地减少食源性疾病和迅速地采取适当、正确的措施来控制食源性疾病的蔓延。

我国在食品安全方面虽然取得了重大进步,但在食源性疾病控制方面的研究工作缺乏系统规划和组织,研究队伍、设备和经费都十分缺乏,没有检测标准或标准太低,尤其缺乏化学性和生物性危害监测、暴露评估和定量危险性评估的数据,更缺乏检验技术,造成无法可依,对食品污染“家底不清”,存在着不少函待解决的不安全因素以及潜在的食源性危害。从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和存在的关键问题出发,研究开发我国食品安全中的关键检测、控制和监测技术,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食品安全科技支撑创新体系,建立和完善适应国际贸易的食品安全技术标准和检测体系,己迫在眉睫。

食品安全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涉及到人们的健康和安危,但是食品安全的全球重要意义尚未得到许多公共卫生当局的充分认识,沙门氏菌病、霍乱、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感染、甲型肝炎和其他疾病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均有爆发流行,并且危害严重。随着全球性食品贸易的快速增长、战争、灾荒、旅游业等导致的人口流动、饮食习惯的改变、食品加工方式的变化,新的食源性疾病会不断出现,食品安全的形势会变得更加严峻,故应以FAO/WHO提倡的危险性分析作为制定食品安全系统政策的基础,建立和完善食源性疾病监测系统和预警系统,检测新的食源性疾病,确定食源性致病菌在食物链中相关的食品,寻找预防食品污染的关键环节,制定行之有效的控制措施,以提高食品卫生质量和预防食源性疾病。

参考文献:

1.郑华英,龙一兵.食品安全与食源性疾病的控制.中国卫生监督杂志,2002

2.卫生部.关于执行禁止进口和销售发生疯牛病国家牛肉食品公告中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01

3.姚敬业.1996年发生在日本的大肠杆菌O157:H7食物中毒.安徽预防医学2000

系统安全论文篇8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提出了建立机械制造系统中的安全控制系统,这种安全控制系统应该由感知体系、信息传输、提取与处理体系、分析体系、安全反应体系、自诊断体系和管理体系组成。安全控制系统的硬件必须是满足冗余性控制、多样性控制的要求,这就需要使用安全科学的方法对硬件以及相关软件、通讯对设计的安全控制系统进行频繁检测,对程序CRC实施校验,设置安全认证功能环节。安全输入装置包括紧急停止设备、安全进入设备,例如安全门开关、连锁装置。还有安全观点设备,例如安全光棚、安全光幕。逻辑环节中常见的就是安全继电器以及安全总线系统等等。

安全继电器有着简单、安全的独特优势,其是安全逻辑控制元器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叫做安全继电器模块。其主要功能就是能够进行自我检测,并且应用冗余的输出控制功能,对输出的负载实行有效管理以及控制。在继电器中,有两个安全输出触电,分别由两个不一样的继电器K1与K2组成,在它们的常开触电串联而成。如果K1有问题产生,K2却不会受到影响,其可以将安全触电断开继续照常运行。另外,安全继电器的自我检测功能使其能够将外部接线的故障与内部元件器件故障及时进行判断。

安全型PLC是由许多套的中央处理器来实施管理,处理器分别由不同的厂家生产提供,从而保证了冗余、多样化的标准达到符合。同时,这也是安全型PLC跟普通PLC的本质差异。就算处理器中有一部分产生了问题,但是其他的处理器却仍然正常工作,实行安全功能,将全部的安全输出切断,从而将系统停止运行。不同的系统会使处理器在一定数量的驱使下停机,例如1oo2系统,即2取1系统,也叫做2重冗余系统,只要其中一个出现异常,系统都会马上进入故障安全状态。这种系统的优点是安全性与可靠性都比较高,缺点是能够利用的机会较低。例如2oo3系统,就是如果只是其中一个处理器出现问题,系统仍然会照常运转,但是如果有两个处理器出现异常时,系统就会马上进入故障安全状态,停机运行,即3取2系统。这种系统的安全性、可利用性以及可靠性都能得到保证,但是投入的经济成本较高。在安全信号的收集、整理以及输出的过程中,采取了冗余控制的措施。一旦信号进入到PLC以后,就会相应投入到不同的驶入寄存器中,再由与之对应的中央处理器进行处理,最后才进入到输入寄存器中工作。如此一来,众多冗余的通道就组成了安全继电器。在全部程序的进行中,信号的状态以及处理的结果等,都会由安全继电器的内部暂存设备,通过彼此对比分析,从而判断其系统的故障。一旦结果不一样,就依据系统的不同特性,迅速作出反应。通过两条物理接线,构成双通道的形式进入安全继电器,构成输入回路的工作。同时,还能够利用安全测试脉冲对输入通道的异常进行检测。在安全继电器的内部,同样采取了冗余控制的措施。其能够利用两种不一样的方式,也就是将基极信号或者集电极电源切断,然后把输出的信号从1调整为0,不管是哪一种方式产生了故障,剩下的仍然会依照预先设好的安全功能执行造作。

安全PLC、安全输入输出模块以及安全总线组成了安全总线控制系统,是一种离散式控制系统。进行安全总线控制系统的稳当性判断,就是硬件以及通讯的是否安全为依据。对于硬件方面,采取了冗余控制的措施,以高速、可靠的元器件维持运行。

上一篇:人身安全论文范文 下一篇:安全培训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