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质量论文范文

时间:2023-09-28 09:18:53

安全质量论文

安全质量论文篇1

论文摘要总结了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发展现状,依据无公害食品行业标准和农产品安全质量标准,阐述了测土配方施肥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的基础作用,以及运用于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20世纪90年代,农业发展进入数量安全与质量安全并重的新阶段,为进一步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我国明确提出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的目标。经过10多年的努力,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根据国家统一部署,2001年农业部在全国启动实施了“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组织各级农业部门以蔬菜中高毒农药残留和畜产品中“瘦肉精”污染控制为重点,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为关心的高毒农药、兽药违规使用和残留超标问题;以农业投入品、农产品生产、市场准入三个环节管理为关键点,推动从农田到市场的全程监管;以开展例行监测为抓手,推动各地增强质量安全意识,落实管理责任;以推进标准化为载体,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和管理水平。

1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发展现状

1.1蔬菜产品质量安全总体合格率持续上升

根据2003~2007年37个城市蔬菜中甲胺磷、乐果等农药残留监测结果,我国蔬菜质量安全总体合格率持续上升。2007年1月、4月2次监测,蔬菜中农药残留平均合格率为93.6%。其中,蔬菜生产基地合格率为96.7%,批发市场、超市和农贸市场的合格率分别为93.7%、91.7%和92.5%。蔬菜产品质量安全合格率逐年提高。

1.2畜产品质量安全总体合格率保持较高水平

根据2003~2007年22个城市畜产品中“瘦肉精”以及磺胺类药物等兽药残留监测结果,近年来畜产品质量安全合格率总体呈上升态势。2007年1月、4月2次畜产品中,“瘦肉精”污染和磺胺类药物残留监测平均合格率分别为98.8%和99.0%。从监测结果看,屠宰场、超市、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瘦肉精”监测合格率分别为99.1%、99.5%、100%和96.5%;超市、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磺胺类药物监测合格率分别为98.7%、99.0%和99.2%。畜产品质量安全合格率总体保持较高水平。

1.3水产品质量安全总体合格率呈上升态势

根据2005~2007年22个城市水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结果,近年来水产品质量安全总体处于上升态势。2007年4月对超市、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水产品进行硝基呋喃类代谢物污染监测,合格率为91.4%。水产品产地药残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5%以上,水产品质量安全总体水平不断提升,增强了我国水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出口贸易稳步增长,2006年出口量和出口额达到301.5万吨和93.6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7.4%和18.7%。2007年1月、4月2次监测,水产品中氯霉素污染的平均合格率为99.6%,超市、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分别为100%、99.7%和99.3%。

2无公害食品行业标准和农产品安全质量国家标准

2.1无公害食品行业标准

建立和完善无公害食品标准体系,是全面推进“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的重要内容,也是开展无公害食品开发、管理工作的前提条件。农业部2001年制定、颁布了73项无公害食品标准,2002年制定了126项、修订了11项无公害食品标准,2004年又制定了112项无公害标准。无公害食品标准内容包括产地环境标准、产品质量标准、生产技术规范和检验检测方法等,标准涉及120多个(类)农产品品种,大多数为蔬菜、水果、茶叶、肉、蛋、奶、鱼等关系城乡居民日常生活的“菜篮子”产品。

无公害食品标准以全程质量控制为核心,主要包括产地环境质量标准、生产技术标准和产品标准三个方面,无公害食品标准主要参考绿色食品标准的框架而制定。

2.2农产品安全质量国家标准

为提高蔬菜、水果的食用安全性,保证产品的质量,保护人体健康,发展无公害农产品,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特制定农产品安全质量GB18406和GB/T18407,以提供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和产品质量国家标准。农产品安全质量分为两部分,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要求和无公害农产品产品安全要求。

本标准对无公害农产品中重金属、硝酸盐、亚硝酸盐和农药残留给出了限量要求和试验方法,这些限量要求和试验方法采用了现行的国家标准。

3测土配方施肥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的基础作用

测土配方施肥是我国当前大力推广的科学施肥技术,是通过对土壤采样和化验分析,以土壤测试结果和肥料田间试验为基础,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在合理使用有机肥的基础上,提出氮、磷、钾及微量元素等肥料的施用数量、施肥时期和施用方法,是以最经济的肥料用量和配比,获取最好质量的农产品产出的科学施肥技术。

3.1保证农作物产量,均衡土壤养分

农作物生长发育需要16种必需营养元素。测定土壤养分,可以得到所种植的土壤里有哪些营养元素,缺少哪些营养元素,再根据预计产量计算出应该施用哪种肥料,施用多少,以利于均衡土壤中各种养分的含量,使作物得到充足的养分供作物正常生长,从而提高农作物产量,获得较高经济效益。例如,2002年10月至2003年5月,中国农业科学院对上海佘山农场的土壤养分测定结果表明土壤缺锌严重,仅补施锌肥一项,小麦就增产18.3%、大麦增产22.2%。

3.2提高农作物品质,改善农产品质量

农作物养分不平衡不仅会导致多种病害的发生,而且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我国农产品质量整体水平不高,主要原因是农民施肥不当,特别是过量偏施氮素化肥导致蔬菜硝酸盐含量过高,水果变酸、皮厚、色淡,稻米、植物油的一些质量指标降低。通过测土配方施肥,合理地使用肥料,就会减少作物病虫害的发生,从而提高作物品质,改善农产品质量,基本可以使农产品质量达到或超过无公害农产品标准。

3.3降低农业生产资料投入,控制农产品生产环境质量

肥料在农业生产资料的投入中约占50%,但是施入土壤的化学肥料不能被作物全部吸收。在我国,氮肥的当季利用率为30%~50%,磷肥为10%~20%,钾肥为50%左右。通过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可以减少不合理施肥造成的损失,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并且增加农作物的收成,从而减低农业成本,增加农民收入,降低农业生产资料投入,控制农产品生产环境质量。

3.4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

测土配方施肥的开展,对土壤养分先行了解,可以避免盲目使用肥料而造成的浪费,从而可以节约资源,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施用的化学氮肥,如果不能被作物吸收,则会经过一系列的转化,被淋洗到土壤深层,发生还原,生成致癌作用很强的亚胺类化合物。磷肥中大都含重金属以及放射性元素,危害着人类的健康。而且有资料显示农田氮、磷是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营养源。通过测土施肥,使施入土壤中的化学肥料尽可能地被作物吸收利用,那么滞留在土壤中的肥料就会很少,这样就有益于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4运用于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测土配方施肥

为降低污染,充分发挥肥效,应实施测土配方平衡施肥,即根据作物营养生理特点、吸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及肥料效应,确定有机肥、氮、磷、钾及微量元素肥料的适宜量和比例以及相应的施肥技术,做到对症配方,对症施用。具体应包括肥料的品种和用量,基肥、追肥比例,追肥次数和时期以及根据肥料特征采用的施肥方式。配方施肥是无公害生产的基本施肥技术。鉴于现行推广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优势,结合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生产流程,我们不难发现,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4.1测土配方施肥与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的基础是扩大测土范围、提高测土精度,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依托于生产基地的环境监测建设。测土配方施肥项目过程中建立的耕地检测和评价数据库能为无公害农产品基地的适时检测提供可靠数据;实施配方施肥要求在不影响土地环境的基础上维持土地的高产投比。

4.2测土配方施肥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作用

测土配方施肥为农产品的生长(不同种类和各个生长时期)提供科学的施肥配方,不仅提高了肥料的使用率、节约成本投入,而且可以降低残留量;也可以在生产的整个过程中进行营养诊断,为无公害农产品的残留检测提供适时数据,全程监测和控制农产品生产的质量安全。

5结论

综合运用现代农业科技成果,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增产效应,在施用有机肥料为基础的前提下,采取化学氮、磷、钾肥和微肥的适宜用量和比例及其相应的施肥技术,可解决盲目施肥和投肥不足的问题,增产、节肥。测土配方施肥作为一种科学的施肥方法,是根据农作物各个生育期的需肥规律和土壤的养分含量,研究得出最佳配方并合理地使用肥料,因而就会减少作物病虫害的发生,从而提高作物品质,改善农产品质量,使农产品质量达到或超过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因此,应用测土配方施肥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中具有潜在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应该大力推广。

6参考文献

[1]邓仕槐,吴晓斌,卢益武.施肥对环境质量的影响[J].西南农业学报1998,11(3):106-111.

[2]马朝红,方建坤.蔬菜土壤养分积累状况与环境分险[J].长江蔬菜.2000(12):43-45.

[3]中国标准出版社.中国农业标准汇编(土壤肥料卷)[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8.

安全质量论文篇2

(一)外在环境的催生作用———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内在引诱性

《食品安全法》中与追究相关行政监管部门(包括质量监管部门)失职有关的条款只有三条(第九十三条、第九十四条和第九十五条),并且责任仅限于行政记大过、降级、撤职或者开除等行政处分。因此,目前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本身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催生了质量监督部门食品监管的失职。虽然现行立法已经提出了食品安全监管综合性行政执法体制的原则与框架,但这种综合性行政执法体制还存在诸多弊病,需要通过行政权力平衡理论的有效践行予以解决。作为一个高层次的议事机构,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协调指导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体现了建立统一监管机构的趋势,但它是多个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利益博弈的结果,本质是再次确认了“分头管理”体制的继续施行。

(二)内在环境的哺育作用———质量监督部门能力的有限性与利益的自利性

1.质量监督部门能力的有限性

食品安全事件一再地由记者及国外检测机构率先发现和揭露而不是由质监机构检测出来,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我国食品安全标准缺失、检验样品代表性不强、检测项目与食品安全相关性不足,即标准与食品安全脱节的问题,从而导致当前地方监管机构在技术上存在着与食品安全相关性不足的问题。经费不足、设备不足和人员编制不足成为目前我国基层监管机构面临的基本问题。加之一些监管人员业务素质不高,但监管面又较大,仅仅依靠政府的力量解决食品安全监管问题并不是最佳选择。例如,江西某县食品生产加工单位尤其是食品小作坊遍布每个乡镇,要确保食品生产加工质量安全,需要大量的人力进行日常巡查监管。由于质监机构只设到县(区),没有延伸到乡镇,各乡镇的监管工作都靠力量有限的县级质监队伍,监管人力资源不足,监管的质量和有效性受到严重影响。而监管费用的不足和设备保障的缺乏也制约了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正常开展。以往按照财政部文件,质监局可以对企业收取检验费,但《食品安全法》规定,质监局不得收取检验费,样品还要花钱买,2010年该县质监局预算两项(检验费、买样费)费用计492224元,资金缺口大,制约着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全面开展。

2.质量监督部门利益的自利性

根据质量监督部门的职能规定,食品安全监管只是质量监督部门的职责之一,在追求效率和经济效益的观念指导下,质量监督部门往往忽视对食品生产的监管,过分相信企业会自律,所以会出现中央部门层面以往设立的“中国免检产品”荣誉称号。试想,企业是由人构成的,人都是理性经济人,企业会追求利益最大化,在失去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管的约束下,企业往往做出损害社会利益的行为。之所以出现食品安全乱象,作为食品生产初始环节的监管主体,质量监督部门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引用了托马斯•约瑟夫•登宁的一段经典语句:“有50%的利润,资本就会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资本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以上的利润,资本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去冒绞首的危险。”这是形容资本异化的情形。用这段话来分析食品安全乱象,很清楚地看出食品安全乱象产生的根本原因是资本的实体即食品生产企业(包括个体生产户)不正当利益的诱惑和伦理底线的崩溃。而在食品安全问题的背后,又隐藏着不正当的官员利益、畸形的行政保护以及狭隘的地方保护主义。地方政府为了发展经济,创造财政收入,一味“宽容”食品生产企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从2008年发生的“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和2010年底发生的河北“昌黎葡萄酒造假事件”可以清楚地看出:食品监管部门查处食品问题事件比媒体曝光慢,往往是被动地履行职责。质量监督部门作为食品生产阶段的监管主体,作风盛行,“在办公室看样品”成为一些监管部门的“监管习惯”,能否创收成为少数监管部门和工作人员管与不管的取舍标准。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在现阶段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制度安排下,地方质量监督部门的监管人员选择努力行为和食品生产者选择合法合规行为都存在激励不足、激励不相容的突出问题。

二、食品安全的案例分析

为了避免多个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各自为政”情况的出现,《食品安全法》中规定了由中央层面的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负责统一领导各个监管部门,地方层面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统一负责、领导、组织、协调本行政区域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本行政区域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从表面上看,目前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既解决了专业分工的问题,又解决了综合协调的问题,但是为什么如上海染色馒头事件、温州毒馒头、广东墨汁粉条和辽宁毒豆芽等食品安全事件还是屡屡发生呢?这需要我们深思。2011年4月经央视报道后,上海染色馒头事件立即引起各方热议。染色馒头事件发生在代表我国最高城市管理水平的上海,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其中的缘由。

(一)事件处理过程分析

上海染色馒头事件和其他食品安全事件的处理同样遵循“权威媒体揭露、相关领导表态、几个部门突击、若干人员服罪、过段时间冷却”的五段式套路,只是报道媒体不同。按照《食品安全法》的规定:“地方人民政府统一负责、领导、组织、协调本行政区域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建立健全食品安全全程监督管理的工作机制;统一领导、指挥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完善、落实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责任制,对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进行评议、考核。”因此,在媒体报道食品安全事件后,时任上海市人民政府市长韩正立即表态,要严查此事,并成立了由市政府相关领导、质量技术监督、工商和公安等相关部门以及部分上海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组成的联合调查组,表示要严查此事。国家质检总局作为上海市质监局的直属上级领导机构,要求上海市质监局对违法生产者严办。上海市质监局作为调查组成员单位之一,要接受上海市人民政府和国家质检总局的双重领导。调查组很快公布调查结果,公布上海盛禄食品有限公司分公司违法生产,制作对人身体有害的染色馒头,并对四名监管干部给予行政处分,刑事传唤该公司5名责任人,惩罚结果较轻。

(二)对事件的深层思考

上海染色馒头事件出现后,又陆续曝光了温州毒馒头事件、广东墨汁粉条事件、辽宁毒豆芽事件等。由此可见,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方面暴露出一些共性问题。

1.食品生产者和大型超市等食品流通企业形成利益联盟

染色馒头事件曝光之前,消费者信任食品公司和大型超市,加之对食品安全知识的缺乏,从而购买染色馒头。而食品公司却唯利是图,商业伦理彻底丧失。大型超市作为食品流通主体,也没有对染色馒头进行检测或对食品生产企业进行生产排查,甚至逃避工商部门的常规检查。染色馒头进入超市时,超市人员并未对食品进行检测,只是核对数量交接手续就算完成。而各家超市检测水准良莠不齐,比如对馒头等食品只能进行一些菌类检测,而对染色与否,部分超市并不具备相关的检测技术。更有甚者,一些超市明知食品有问题,但因为问题食品进价低,仍然允许它们在超市销售。而质量监督和工商行政等食品监管部门却没有认真履行监管职责。

2.质量监督和工商行政等食品监管部门失职

上海市质监局表示,馒头检测中并不包含“色素”一项。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综合检测中心相关专家表示,行业的检测标准无法预知犯罪行为,食品安全的监管还是需要从对生产过程的监管做起。该监测中心农药残留实验室主管李娜表示,随着科技的发展,很多食品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增加利润,或在生产过程中加入一些超越常识的非法物质,简单的终端检测是无法检测到的,所以质问检测标准的不完善是不科学的,必须对生产过程进行严格监管,才能防止这种恶性食品事件出现。这就需要发挥质量监督部门的食品生产监管职责。而根据《中国青年报》报道:“染色”馒头事件典型地反映了当地监管部门的严重失职。报道中两处细节很能说明问题:迪亚天天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验货时不检测色素,只检测大肠杆菌、细菌总数。事实上,连大肠杆菌也不检测,在卸完馒头后,工作人员只核对数量,随后就办理交接手续;为逃避工商部门的检查,每到抽查时,公司不让检查人员进车间,只把“东西”(应为没问题的“样品”馒头)送到办公室让他们检测。正是当地监管部门的不作为,给无良企业提供了制造问题食品的空隙和便利。客观地说,基层质量监督部门工作繁忙,人手有限,但这不能成为他们推卸责任的借口,关键是他们的经济人理性作祟。负责食品安全监管耗时耗力,却没有什么收益。而颁布执照后,任由食品生产者和流通者作为。如此的行政执法观念必定为食品生产和流通留下隐患。

3.对事件责任人的惩罚力度与事件后果不相称

食品安全属于公共产品,政府部门理应承担主要供给责任。我国有20多个部门负责食品安全,却偏偏治不了食品安全乱象。食品安全作为公共产品,非常特殊,影响人的身体健康,给各种慢性疾病埋下隐患,但每次事件的处理结果却很难令群众满意:几个主要监管干部受行政处分,企业负责人被刑事拘留,超市被罚款。食品召回制度虽然尊重了消费者的权利,消费者可以获得食品购买金额的十倍赔偿,但是很多食品已经被消费掉,损害消费者身心健康的不良后果已经产生,而这些后果却没人补偿。受处罚的只是质量监督部门的干部,卫生行政、工商行政等监管部门的干部并没有受到处罚。在馒头生产出来流向超市的过程中,理应由工商行政部门负责检查,但事实是他们同样没有检测。这些监管部门为食品生产者颁发执照后,就忽视对他们生产的监管,寄希望于其他部门去监管,“搭便车”心理非常严重。而且部门之间存在职责重叠交叉,例如上海市宝山区质监局内部设有食品科,并由主管领导负责本区域的食品生产安全问题,上海市宝山区又单独设置食品生产监督所。如此的机构设置造成它们互相推卸监管责任。在事件处理上,上海市组建的联合调查组成员单位仍然包括质量监督部门和工商行政部门等问责对象,他们一跃由问责对象转变为问责主体,而纪检、消费者协会等民间团体和市民却没有进入调查组,如此的调查组人员结构很难保证调查结果的公正。

三、提升基层质量监督部门行政效能之路径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完善统一权威的食品安全监管机构,建立最严格的覆盖全过程的监管制度,建立食品原产地可追溯制度和质量标识制度,保障食品安全。”国务院已经在2013年对涉及食品监管的部门进行了职能和机构整合。因此,省级及以下政府也应尽快整合食品安全监管各相关部门的职能和机构,这是提升基层质量监督部门行政效能的首要前提。除此之外,还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建立以食品安全为导向的绩效考核机制

食品从卫生到安全的转变,反映了问题食品带来的不仅是“卫生”问题,而且是关系到消费者生命健康的“安全”问题,同时也意味着相关部门责任的递增。因此,应该强化基层质量监督部门所在的基层政府责任,督促基层政府认真贯彻执行食品质量安全有关政策和法律法规,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切实履行监管责任。

1.建立健全基层政府的考核机制,强化基层政府食品安全责任落实

地方食品生产加工单位尤其是食品小作坊主要分布在乡镇或是社区,只有依靠基层政府和相关机构才能做好监管工作。根据《食品安全法》关于“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当地食品安全负总责”的有关规定,建议地方政府建立健全食品质量安全基层政府的考核机制,把食品质量安全纳入当地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和领导干部政绩指标进行考核,细化考核指标,严格实行行政问责和责任追究制度,进一步促进基层政府食品安全的责任落实。2013年中央组织部制定的《关于改进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工作的通知》转变了考核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考核理念和方式,突出科学发展和民生导向,强调要“完善政绩考核评价指标。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层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职责要求,设置各有侧重、各有特色的考核指标,把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社会和谐进步、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建设等作为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强化约束性指标考核,加大资源消耗、环境保护、消化产能过剩、安全生产等指标的权重。更加重视科技创新、教育文化、劳动就业、居民收入、社会保障、人民健康状况的考核”。因此,食品安全将成为地方政府的重要考核内容。

2.建立健全监管部门评议考核和协调机制,促进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全面落实监管职责

基层政府应按照《食品安全法》和《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的规定,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责任制和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评议考核制度,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的协调配合机制,整合完善食品安全信息网络,强化食品安全分段监管工作中的协调、衔接与配合,促进各有关职能部门密切配合,联合执法,加大对违法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和无证照小作坊的依法查处力度,确保食品生产加工质量安全。质量监督部门建立绩效考核机制,需要政府加大食品安全工作的经费投入。食品生产加工质量监管经费不足,严重制约了质量监督部门巡查协管、监督检验等工作开展,影响监管的质量和有效性。根据国务院国发[2004]23号文件关于“地方政府要切实改善执法装备和检验监测技术条件,保证办公办案和监督抽查等经费”的规定和《食品安全法》及《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关于“购买样品所需费用和检验费等,由同级财政列支”的有关要求,建议基层政府把食品安全监管巡查协管工作经费、监督检验经费、样品购买费纳入每年财政预算,从而保证基层质量监督部门正常有效开展日常工作。

(二)促使食品安全教育与对食品生产者的奖惩并进

基层质量监督部门应建立教育培训制度,一是加大《食品安全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充分利用电视、报刊、广播、社会公众网络等各种媒体和宣传橱窗等渠道,广泛开展食品安全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使广大群众进一步增强食品安全法律意识;二是加大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力度,通过食品安全知识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等形式,深入开展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使广大群众特别是基层消费者,提高对伪劣食品危害性的认识,增强抵制各种假冒伪劣食品的自觉性;三是强化食品生产企业主和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不断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安全意识、卫生意识、责任意识、诚信意识和职业道德意识。建立检查督促制度,促进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严格按有关法律要求,健全落实食品生产过程的安全管理措施和安全管理记录制度,强化企业内部管理。建立健全企业诚信和市场准入制度,对生产质量好的食品生产加工单位及其产品,给予宣传并在进入市场、超市和信贷等方面给予支持,提高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责任意识。建立监督检查责任制度,对生产假冒伪劣食品的生产加工单位依法严厉打击,严厉处罚,并公开曝光,从而促进食品生产加工单位负责。

(三)鼓励社会力量广泛参与食品安全监督

由于人员和经费所限,基层质量监督部门对于所辖范围内的食品监督能力有限。因此,基层质量监督部门必须调动社会力量辅助其提高治理食品安全乱象的效能。一是健全和完善群众监督制度,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支持鼓励新闻媒体对生产假冒伪劣食品的企业和生产条件恶劣的无证照小作坊进行曝光;二是建立和完善群众举报制度,公布举报电话,兑现举报奖励,激励全社会力量参与监督,推进食品安全监督机制的社会化。其中,应注意做好举报人的保密工作。食品安全问题的产生有很多原因,是由很多主体造成的。本文主要探究了质量监督部门在食品安全监管方面的失职原因及表现,并提出若干政策建议。但同时,我们需要清醒地意识到:基层质量监督部门的失职,有体制漏洞方面的原因,但更多地是自身私利性太强,行政观念有悖于职责伦理。同时我们又要意识到政府能力的有限性,市场失灵不能为政府干预提供充分理由,因为政府也会存在失灵现象。我国公民对食品安全监管的参与性不够,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食品安全乱象。因此,唯有坚持多中心治理,调动社会公众和媒体共同参与食品安全乱象的治理,才能还食品安全之本来面目。

安全质量论文篇3

1.师资力量不足

自1999年大规模扩招后,我国的高等教育实现了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大部分地区的高考录取率超过了80%,一些地区的本科录取率超过了40%,甚至更高。但是高校师资队伍建设跟不上高校扩招的步伐,存在生师比过高、缺乏大师、教师来源单一且结构不尽合理等问题,这在一些省属本科院校的新办专业上表现的尤为突出。比如南华大学的安全工程专业,2004年开始正式招生,到目前为止全职专业教师才有10人,而安全工程系每年有毕业生120人左右,因此毕业设计(论文)的工作任务繁重。此外,大部分教师都承担了一定的科研任务或者在职攻读学位,造成指导教师相对投入时间和精力不足,指导深度不够,这在客观上也影响了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

2.学生认识不足

当前大学校园学生的学习风气普遍下滑,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态度不端正;加之受社会上急功近利、投机取巧和片面追求利益、不尊重人才和知识的不良风气的影响,意志不坚定的大学生学习热情下降,这在毕业班的学生身上表现的尤为明显。如有的学生已经签了就业协议,认为所做毕业设计(论文)的内容与将来从事的职业关系不大;有的学生忙于升学的事情(如硕士研究生复试)或者准备各级公务员考试或者利用毕业设计(论文)期间考取驾照等等,心思根本没有放在毕业设计(论文)上;也有的学生认为毕业设计(论文)很简单,答辩前几周通过东拼西凑就能完成,对于指导教师的要求和进度安排不以为然。

3.教学资源不足

从严格意义上讲,指导教师也是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重要教学资源,但是在本文中把师资单独列出来进行讨论。除此之外,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还需要专用教室、良好的图书资源和网络数据库、本校的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数据库、实验室条件(包括学生计算机机房)等教学资源。目前,除了艺术设计类等少数几个专业以外,其他专业的毕业生基本上没有专用教室,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主要是在宿舍中利用电脑完成。学校的中文文献和数字资源相对比较丰富,但是数字资源的下载有IP地址的限制,而外文文献资源相对比较缺乏。安全工程专业实验室经过几年时间的建设,初步形成了一定规模,但是大多数只能做一些验证性实验或者简单的测试,具有培养创新人才功能的综合性实验开展得很少。

4.过程监控不严

虽然学校和学院针对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制定了很多规定,并采取了一定的措施,如对毕业设计(论文)进行中期检查,按照比例抽出学生参加校级公开答辩,对上一届的毕业设计(论文)进行抽查等。但是学校毕业生众多,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期间主要由指导教师负责,而指导教师的水平良莠不齐,对学生的要求严格程度也相差甚远,使得在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开题、答辩等诸多环节存在监管不到位的情况。

5.毕业设计(论文)质量不佳

以上四方面的原因,再加上部分学生综合素质较差、自学能力较低,对学校现行的教育管理体制难以适应,创新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和写作能力均较薄弱,导致很难做出好的毕业设计(论文)。毕业设计(论文)质量不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少部分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格式不符合南华大学的要求,排版问题比较突出。

(2)选题不合理,抄袭现象比较普遍。毕业设计(论文)从形式上做到了一人一题,但是内容上很多是雷同的,比如安全评价方面的;而根据历年的资料进行统计,设计占的比重偏低(30%左右),而论文占的比重偏高(70%左右);结合工程实际和教师课题的较少,自选课题占的比例过大。

(3)毕业设计(论文)答辩情况不理想。大部分毕业生的答辩PPT制作质量比较低劣,答辩过程叙述不清楚,回答问题情况不理想。

二、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对策及措施

针对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中存在的以上问题,结合南华大学安全工程专业近年来的毕业设计(论文)的管理方式,提出了以下改革措施。

1.扩大指导教师队伍

要提高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指导教师是关键。针对安全工程系师资力量不足的现实情况,采取了以下措施:

(1)积极调动学校、环境保护与安全工程学院的力量。比如每年将部分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任务通过友好协商的方式安排给其他学院和本学院其他系的教师,一方面体现了安全工程的学科交叉属性,另一方面也减轻了安全工程系教师的压力和工作量,效果较好。

(2)积极引进教师。安全工程系自2011年开始积极从其他院校和本校的研究生中招聘引进青年教师。2011年引进2名硕士,2012年引进1名硕士,2013年引进2名博士,计划2014年继续引进2名博士。

(3)采取以老带新的方式积极培养年轻教师。按照学校的规定,只有讲师及以上职称的教师才能独立指导毕业设计(论文),而新进的硕士要2~3年才能获得讲师职称。安全工程系通过指定具有副高以上职称或者博士学位的教师作为青年教师的指导教师,青年教师每年协助其指导教师负责一定的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指导,这一做法收到了良好效果。

2.提高学生对毕业设计(论文)重要性的认识

(1)进行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动员。在每一届的毕业设计(论文)开始之前,召集毕业生进行动员,系主任强调毕业设计(论文)的重要性,并宣布相关的纪律和要求。

(2)召集指导教师开会,明确指导教师的责任,指导教师在日常的指导工作中要反复和学生强调毕业设计(论文)的重要性。

(3)对极少数不认真的学生给予延期答辩,延期答辩不通过的,和下一届毕业生一起答辩。

(4)对毕业生请假进行严格审批和控制。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阶段请假的,必须经指导教师、学工室辅导员教师和主管院领导的审批,而且对请假的时间跨度进行严格控制。总之,采取正面教育为主,反面惩戒为辅的手段,引导毕业班学生重视毕业设计(论文)工作。

3.努力改善和补充教学资源

(1)不断改善专业实验室的条件。利用财政部的专项资金,积极购买了部分先进的大型仪器,比如从美国原装进口的空气动力学粒径谱仪等。

(2)积极建设本科生的计算机房。通过学院的努力,新建了可以同时容纳30人上机的计算机房,本科毕业生在进行毕业设计(论文)时可以申请使用。

(3)学生在做毕业设计(论文)的过程中,如果需要下载外文电子文献,可以先收集好所需文献的名称,然后通过指导教师收集和下载全文,再返回给学生。

(4)充分利用校外资源。一方面鼓励保研到外校的学生在将来的硕士阶段指导教师处开展毕业论文工作,学校先后有保研的学生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完成毕业论文,效果很好;另一方面鼓励学生在实习单位和就业单位开展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提高了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

4.加强过程监控

(1)建立指导教师QQ群,系主任事先将学校、学院的通知、毕业设计(论文)的标准格式等相关要求在共享中,其他教师可以自由下载和学习。

(2)加强对毕业设计(论文)开题工作的指导。下达任务书之后的四周之内,要求学生在查阅相关文献和调研的基础上,完成开题报告和英文文献的翻译,并且要制作开题报告PPT,然后参加安全工程系组织的答辩,只有答辩通过后才能开始下一步的工作,否则要求重新选题或者重写开题报告。

(3)要求每一位指导教师建立自己的毕业设计(论文)QQ群,并且开通飞信,及时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掌握学生的动态。

(4)认真组织中期检查。每年的4月安全工程系在学校和学院的指导下进行毕业设计(论文)的中期检查,包括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记录本、指导教师的工作记录本、学生已完成部分的电子稿、毕业设计(论文)原始资料(含电子稿)等。

(5)答辩前对毕业设计(论文)进行复制比检测,要求所有参加答辩的学生都要进行检测,对复制比过高的毕业设计(论文)要求学生进行认真修改,修改后进行二次检测,直到合格才能参加答辩。

(6)严格答辩过程管理。在正式答辩前组织学生参加预答辩,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学生最后的成绩由指导教师的评价、评阅教师的评价和答辩表现综合确定。

(7)对相关材料及时进行归档。包括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纸质稿、电子稿、复制比检测证明、毕业设计(论文)记录本和原始资料,指导教师的工作记录本,评阅和答辩相关材料等。

三、改革取得的初步效果

第一,建立了适合安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的整套管理制度,格式更加规范。从2011届和2012届的毕业设计(论文)来看,格式不合格的非常少见。

第二,选题更加多样化。根据学科特点,提出了“大安全”的选题思想,这就使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形式更加多样化,放宽选题范围,题目只要是结合本专业知识和具体的工程实践均可进行,对不同学生采取了不同的题目。这样既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又能使其更好地完成毕业设计(论文)任务。

第三,由于在答辩前,要求学生进行复制比检测,抄袭的现象有所遏制。

第四,青年教师参与指导毕业设计(论文),他们工作有激情,有一些新的想法,认真负责,对提高设计和论文质量有一定的帮助。

第五,在正式答辩前进行预答辩,预答辩中指导教师提出了较多的修改意见,因此正式答辩的PPT的质量、毕业设计(论文)纸质稿质量、学生的介绍和回答问题情况都有较大提高。

第六,指导教师的责任心有所加强,指导方式更加多样化。师生之间利用现代通讯工具,如手机、飞信、E-mail、QQ群等联系方式进行随时沟通。根据大部分毕业生是利用电脑在宿舍完成毕业设计(论文)这一实际情况,有的指导教师直接到学生宿舍进行集中辅导,提高了工作效率。

第七,随着安全工程系承担的科研课题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学生跟随指导教师参与部分科研工作并完成毕业论文,客观上实现了科研实践支持教学的目的;部分学生在毕业前参与了省级或者校级的学生创新课题,在毕业论文阶段时适当进行加深,这些学生的论文质量往往比较好,提高了毕业设计(论文)的整体质量。

第八,随着安全工程系实验仪器设备的增加和实验条件的改善,越来越多的毕业生借助于实验设备完成毕业设计(论文),或者是采用商业软件进行数值模拟实验研究,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第九,毕业设计(论文)的归档资料越来越规范。安全工程系设立了教学秘书,由青年教师担任,专门负责毕业设计(论文)资料的归档,并收集毕业设计(论文)及其原始资料等的电子版刻录成光盘永久保存。

四、结论与建议

毕业设计(论文)有着重要的意义,能深化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综合训练学生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经过深入研究和分析南华大学安全工程专业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督促学生认真对待毕业设计(论文)各个阶段的工作,提高了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但同时也要看到,全面提高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涉及教学管理、指导教师和学生等三个方面,需要付出长期努力。

安全质量论文篇4

1.1改良现有茶叶品种,完善良种繁育体系

目前陕南地区茶园主要是20世纪70年代的群体种,以有性系茶园为主,品种纯度低,茶叶外形不统一,生长势头不整齐,所产的茶叶原料难以达到茶叶标准化加工的要求。应采取措施鼓励茶农对低产茶园进行改造,通过更换老龄茶树,替换低产茶树品种,改善品种结构。推广抗逆性好、试制性优的无性系茶树良种。完善良种繁育体系,应充分发挥科研院所和茶叶技术推广部门在良种培育和推广普及方面的作用,加强茶叶生产企业、茶叶专业合作社自繁自育能力。重点建设省级无性系良种茶苗繁育基地,为市县级繁育圃提供优质无性系良种茶苗,在汉中、安康、商洛市完善或新建无性系种苗母穗园基地,加大本地适生品种的繁育,在茶叶主产县区新建一批年产1000万株以上的无性系良种繁育圃基地。

1.2大力发展生态茶园,加强茶叶技术推广应用

生态茶园建设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陕西植物群落分布状况,创造适宜茶树和配置生物谐调生长的良性环境,调节茶园小气候,增强茶园天敌对害虫的自然控制能力。通过合理密植,培肥土壤,采、剪、养相互配合的栽培管理技术,综合运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通过茶叶清洁化、连续化、自动化加工技术的应用,减少茶叶加工中的污染。

1.3积极开展标准化示范,促进产业化经营

茶叶标准化是实现茶园生态化、生产清洁化、产品规格化和安全优质化的有效途径。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率先实施标准化,以示范的形式组织带动广大农户实行标准化生产,从源头上保障茶叶的质量安全。积极开展标准化茶园创建活动,以企业或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体,按照统一品种栽培、统一技术指导、统一农资供应、统一机械作业、统一收购加工的“五统一”要求,建设一批高质量的标准化茶园。通过土地流转把个户、集体土地、林地等分散土地向园区集中,采取订单农业,契约农业、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形式,建立利益共同体,不断提高茶农的组织化程度,从而提高茶叶生产的集约化、标准化水平,保障茶产品的品质提升和质量安全。

1.4完善茶叶技术服务体系

茶叶生产技术推广服务体系是茶叶质量安全保障体系的一部分[3]。目前,陕西省茶叶技术人员不仅人数少,且老龄化严重,技术手段落后,服务不到位。应发挥本省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的优势,培养茶叶专业化技术人才,强化技术队伍建设。引导基层技术服务单位扩大茶叶专业人员招录用,合理人员配置,提升科技水平。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所采取多种形式的合作,聘请专业人员对企业和茶农进行质量安全生产技术培训,推广最新和先进适用的茶叶生产技术和研发成果,使其尽快了解先进生产技术以及投入品限制使用规定,国内外质量标准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等知识,进而提高茶叶质量安全技术水平和质量安全意识。

2、构建茶叶质量安全管理体系

2.1建立健全茶叶质量安全法律法规,完善质量安全管理机制

茶叶质量安全问题是一项涉及面极广的综合性问题,陕西现有的茶叶质量安全相关法律法规过于分散,缺乏统一性。有必要在充分借鉴国内外茶叶质量安全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结合陕西实际,制定地方性法律法规和具体管理办法,明确监管责任主体,落实监督职能,切实解决目前存在的部门协调难度大、管理比较混乱的问题。用有效的法律法规体系规范和约束茶叶生产、加工、贮藏、流通和消费行为,为有关茶叶质量安全的标准制定和产品的检验检测、质量监督和认证、市场准入等工作的实施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2.2加强对农业投入品的管理

农业投入品的规范使用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至关重要。要加大宣传,积极引导农民购买合格的农业投入品,从源头加强农业投入品监管,加强对农资市场的规范管理,对农资经营人员加强技术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农资经营人员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责任意识,组织农资市场执法检查,严格农业投入品的市场准入制度、农资销售登记制度。借鉴安溪县农资监管与物流追踪平台建设经验,对取得准入资格并经招标中标的农药实行条码管理,发放农资购买卡,农户凭卡购买农资,确保农资流向可追踪[4]。

2.3完善检验检测体系

建立省级茶叶质量检测中心,整合市、县检验检测资源,完善检测手段,在茶叶主产乡镇、茶叶生产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建立茶叶农残快速检测室。对茶叶生产企业、茶叶专业合作社以及茶农、茶叶交易市场、外来茶叶等生产经营主体或环节进行质量安全监管[5],在茶叶采摘季节,增加随机抽检频率,尤其要强化对茶叶生产企业的质量抽检,对毛茶在制品、茶叶终端产品进行农药残留检测,对检测不合格的茶叶给予没收销毁,并依有关规定进行处罚。通过随机抽检和茶企自检,完善茶叶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增强茶企的质量安全管控意识。

2.4推进茶叶质量认证,探索建立茶叶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

在政策引导、资金扶持等各方面支持茶叶生产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在生产、加工、包装、流通等主要环节实行标准化生产,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推进QS、ISO、HACCP、GMP管理体系在茶叶生产环节的应用。探索建立茶叶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在茶叶生产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推行茶叶生产记录制度,在茶叶经营企业推行进货查验记录制度,对其销售的茶叶产品如实记录茶叶的名称、规格、数量、供货者、进货日期等内容,逐步建立茶叶质量安全追溯信息服务平台,综合利用现代信息、网络和条码技术,对茶叶从生产到流通终端各个环节信息全程追踪与追溯,一旦发生质量安全问题,及时追踪到源头,建立全方位的茶叶质量安全全程追溯体系。

2.5充分发挥茶叶行业协会的建设性作用

茶业行业协会是茶叶产业实现行业自律的重要组织。目前,陕西省已经成立了陕西省茶产业促进会等多个茶叶行业协会,应该充分发挥陕西省茶产业促进会等行业协会在行业自我管理中的积极作用,通过行业自律、行业协调和行业自我管理,增强会员企业的质量安全意识,维护行业利益,开拓茶叶市场,推动行业的健康发展。鼓励茶叶协会扩大成员范围,使与茶叶有关的机构和个人均有机会加入协会,扩大全行业的质量安全意识,提高陕西茶叶市场竞争力。

安全质量论文篇5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电网配电工程发展迅猛。10KV配网工程是电力网络系统配电工程中一项重要工程,因此对其进行分析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鉴于在10KV配网工程的施工建设实际过程中,会受到外部客观环境以及社会和人为等诸多因素的影,因此,要保证10KV配网工程的施工质量、安全及其进度,就必须做好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相关工作。基于以上实际,下文将主要分析和探讨在10KV配电工程的施工建设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其安全管理措施和策略。

关键词:10KV配网工程;施工质量;安全;进度管理;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腾飞以及城市建设进程的加快,给电力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带来了许多机遇,当然,也同时面临着管理、技术等方面的挑战。10KV配网工程是电力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中主要针对用户所开展的的经典项目和重要工程,是关乎经济基础建设发展和关乎民生的重要工程,因此,对其在项目施工建设实际过程中的施工质量、安全和进度管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10KV配网工程的施工质量、安全和进度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1配网工程自身功能导致其施工面临的主要问题

1.1.1 10KV配网工程建设施工范围广、线路长、工期长

鉴于配网工程是电力输送网络中供电系统的最后一个环节,配电工程的主要功能就是利用变电站和输电线将电力资源输送到电力用户处供其使用,所以配电站的输电线是要将配电站和各个用户通过输电电线连接在一起的。因此,10KV配网工程的功能也是一样的。基于以上情况,在10KV配网工程的建设施工过程中,其建设施工的区域广阔、且用户分散庞杂的,这也就导致了工程项目变电站距离用户的实际距离是相对比较远的,其配网输电线的工程建设线路非常长,所以其建设施工的工期会相对较长,工程量大而且工期紧张。

1.1.2 施工建设的安全要求高

鉴于由于10KV配电网是为用户配送电力资源的,结合其输电线路主要通过设置在道路的两旁的具有一定高度的电线杆来进行连接形成网络的实际,因此对于10KV配网工程的施工建设的安全方面的要求会比较高。如果在施工过程中,安全意识淡薄或没有严格施工规程进行施工,极其容易发生安全事故。

1.1.3 10KV配网系统受地形、天气的影响导致其施工难度大

在实际的建设施工过程中,由于10KV配电网所覆盖的区域面积非常广大,而且其施工建设所涉及的地形复杂多样,除了平原之外,还有高原、山区甚至森林等地形地貌,复杂多样的施工地形直接导致了10KV配网工程的施工难度增大。此外,10KV配网的建设施工还会受到天气因素的重要影响。由于10KV配网工程的施工大多都是在室外,因此其建设施工受天气因素的影响较大,比如在施工过程中天气出现了雨雪霜雾沙尘等恶劣天气的状况,会极大地影响到10KV配网工程施工建设的施工质量、安全和进度[1]。

1.2 因管理、监督和误操作等人为因素造成的问题

在10KV配网工程的实际建设施工过程中,存在着管理、监督不力等方面的问题。因为管理不严、监督不力以及误操作等一些人为因素的影响,会造成10KV配网工程建设存在管理漏洞和安全隐患,进而对工程建设的施工质量、安全和进度造成消极影响。

二、10KV配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技术措施

2.1 充分调查研究,合理设计施工网络

在10KV配电网络施工的实际过程中,需要通过对配网工程所涉及到的区域进行充分的调查、分析和研究,通过对建设施工的区域进行实际的地形勘察,对施工地点周围的地质结构、植被覆盖、建筑分布以及地下管道等诸多方面进行严格细致的深入调查,然后进行论证和分析。在设计施工之前要结合实际调查的结果,将地形、天气等因素充分考虑到设计的设计预案里,以便能够制定出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且具有针对性和指导性的施工方案,对建设施工过程中存在的潜在问题做好防范和应对措施。通过对配电网络的合理设计和优化,通过对施工工序的合理安排和设计,减少建设施工过程不必要的施工环节,切实提高10KV配网工程的施工质量、施工安全和施工进度[2]。

2.2 施工中保证定期检查和维护   采用相对先进的施工技术

在10KV配网系统的建设施工过程中,鉴于其施工区域广泛、施工时间长和施工点相对分散等特点,所以要定期检查和维护建设所涉及区域的配网线路和临时施工用电设备,防止出现意外情况的发生而导致施工建设质量和进度受到影响。比如,在实际的10KV配网建设施工过程中,结合施工和人员的实际情况,可以制订出合理的巡查方案,建立有效的检查机制,对于在检查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处理和改进,切实做到检查和维修的实效性,确保建设一段,检查一段,维修保养一段的效果,减少和消除安全隐患,以此保证对后续的建设施工不会造成不良影响,不会影响后续施工的施工质量、安全和进度。

2.3 加强宣传安全工作,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

在10KV配网系统的实际建设和施工过程中,电力公司和施工方要加强对安全工作的宣传力度,让企业和员工切实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树立安全至上的工作意识。同时,电力企业还要通过制定行之有效的方式和措施,比如在实际工作中设置安全奖项,如果在配网工程的建设施工过程的整个或某一阶段,对没有发生安全事故的单位和员工进行奖励,以此来调动施工单位和员工的安全工作的积极性。此外,电力公司和施工单位还可以通过明确施工步骤和操作规程,细化工程责任的方式,切实保障10KV配网工程建设施工的质量、安全和进度。

2.4 强化对施工人员的技能培训,提高其专业技能

在10KV配网工程的施工建设过程中,电力公司和施工企业可以通过强化对施工人员的技能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能力和整体素质以及其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以此来提高其工作效率,保证施工的质量和安全,确保工程进度能够按时完成[3]。

 

结语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以及对用电需求的增大,在给电力配电工程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电力公司和施工企业要积极应对这些发展中的机遇和挑战,通过合理设计和优化施工方案、加强检查和维修、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技能培训等方式,提高施工质量和效率,保证施工进度如期完成。

 

参考文献:

[1]彭云峰. 10KV配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技术措施[J]. 经贸实践,2017,(18):206.

[2]李欣欣. 探讨10KV配网工程施工质量、安全及进度管理[J]. 电子制作,2015,(09):141.

[3]刘志星. 论10KV配网工程施工质量、安全和进度管理[J]. 通讯世界,2014,(17):45-46.

安全质量论文篇6

桥梁板是公路桥梁结构中直接承受动荷载的重要构件,其单片梁的造价往往上万元乃至数万元,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结构的安全和使用寿命,一旦出现问题即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甚至人员伤亡,下面结合本人在工作中的经验,谈谈施工常见问题及其对策。

一、板梁顶部塌陷或胶囊芯模无法抽出

充气胶囊因其价格低廉,使用简便、省力、省工,可多次周转等特点,在后张法预应力空心板梁施工中得到广泛应用。但往往由于多种原因,施工工艺未能完全掌握,导致胶囊芯模无法抽出或板梁顶板塌陷。

形成原因一般有以下几种:

1、胶囊充气压力未达到规定值或漏气;

2、胶囊未按规定正确涂刷隔离剂;

3、胶囊拆模时间未控制好,拆模过早或过晚。

解决办法:

1.胶囊在使用前应充气检验,检查有无漏气、损坏,发现问题应及时修复;

2.胶囊入模时要避免被钢筋、钉子等尖锐物品划伤,特别是检查箍紧的弯钩不能头朝向胶囊;

3.胶囊的充气压力应根据胶囊的出厂说明和承受的混凝土压力来确定,一般约为0.024-0.035MP之间,压力过大容易损坏胶囊,压力过小则胶囊无法承受混凝土的压力,造成内缩,轻则增加混凝土用量,严重时甚至会造成局部实心,胶囊被混凝土挤死而报废。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随时观察压力表的读数,发现气压下降应及时补压;

4.正确涂刷隔离剂,可以减小胶囊抽出时的阻力,提高胶囊的使用寿命,禁用油性类、有机溶剂等对橡胶具有腐蚀作用的隔离剂,通常采用洗衣粉和滑石粉按一定的体积比加适量水制成;

5.充气胶囊的拆模时间应在初凝后,顶板混凝土保持不塌落即可,一般情况下胶囊拆模时间(小时)=100÷当日平均气温,如果拆模过早会导致顶板塌陷,过晚则胶囊容易和混凝土粘连,导致抽出困难甚至无法抽出;

6.对于达到拆模强度时,胶囊即使不立即完全抽出来,也应拖动出至少30cm,使胶囊和混凝土完全脱离;

7.使用抽气机可以排净胶囊内空气,有利于胶囊的抽出;

8.对于局部粘连无法抽出的胶囊,不要用力硬拉以防拉断胶囊,可采用φ6钢筋自一头穿入,再折回使钢筋成U型,找到可能粘连的部位,用钢筋带动胶囊使之脱离混凝土。

二、桥梁板顶板或腹板超薄

形成原因:

1.由于板梁设计时通常不考虑施工方法、措施,在使用充气胶囊做内模的情况下,由于其自重较轻,如没有可靠的固定措施,在混凝土侧压力作用下,将会上浮,导致顶板厚度不足,严重时甚至报废,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2.施工中胶囊两侧存在压力差导致胶囊产生偏移。

解决办法:

1.如果图纸未设计胶囊固定措施,应沿板梁长方向每500mm设置一道φ8型钢筋,下部固定于主筋上,为保证位置准确,其直径可比板梁空心的直径小5mm;同时设φ8通长纵筋两道与型筋绑扎牢靠。

2.施工时应两侧对称同时振捣,对于板梁高度大于350mm的,腹板可分两次浇筑,同时放料时应放到芯模中间使其均匀流入两侧腹板,避免产生不对称的侧压力。

3.对于整片板梁顶板超薄小于8cm的,应予以报废,对于局部出现的问题,可进行凿除后,用高一等级标号的混凝土加膨胀剂重新浇筑,并在进行桥面铺装时加密铺装层钢筋。

三、预应力张拉时锚垫板下局部混凝土压碎

形成原因:

1.混凝土强度未达到设计值;

2.未按照规定程序张拉;

3.锚垫板安装不正确,造成混凝土局部压应力集中;

4.锚垫板下混凝土振捣不密实,局部蜂窝;

5.板梁端部配筋不正确。

解决办法:

1.钢绞线张拉时混凝土强度需达到设计强度的90%以上,可通过回弹仪或同条件养护试块推定板梁的实际强度达到要求后方可张拉;

2.正确的张拉操作程序:

00.1σK(持荷)0.2σK0.4σK0.8σKσK1.05σK(持荷)σK锚固

张拉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持证上岗,张拉过程中板梁的两端要随时保持联系。发生异常现象时应立即停止张拉,找出原因,处理后方可继续工作。

3.锚垫板必须垂直于钢绞线的方向,特别对于斜交板梁,同时钢绞线为曲线设计时要注意:锚垫板的轴线和板梁的长方向轴线要重合,同时其端面要垂直于钢绞线的方向。否则即造成端部混凝土局部受压,很容易压碎,而导致板梁报废。

4.板梁端部钢筋配置较密,石子不容易漏下去,导致混凝土不密实,为解决这一问题,可在混凝土加密区采用小一个规格的石子配置混凝土,为提高端部混凝土强度应提高一个标号。

5.板梁的两端通常箍紧要加密,如果端部钢筋配置不正确,应及时和设计部门沟通,在施工中要保证端部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锚垫板外套螺旋筋位置应准确。

四、预应力钢绞线无法穿入波纹管

形成原因:

1.波纹管接头不严密,导致水泥浆灌入;

2.振动棒振捣时,未保护好波纹管,波纹管被捣破;

3.波纹管未按设计曲线正确就位,波纹管变形。

解决办法:

1.对于钢绞线设计为曲线时,应按设计曲线在钢筋骨架的架立筋上标出曲线的位置,然后对应将波纹管与钢筋骨架绑扎固定在一起,防止波纹管移位;

2.波纹管接头应用胶带密封严密;

3.混凝土振捣时应避免碰撞波纹管,并不得通过钢筋施加振动;

4.为避免水泥浆漏入波纹管,可在浇筑混凝土前,事先在波纹管中穿入和波纹管稍小的橡胶管,并在浇筑完毕时立即来回拖动几次橡胶管,待拆模时再取出橡胶管,可有效防止波纹管中漏入水泥浆;

5.穿入钢绞线时,可用胶带将钢绞线束端部完全包起来,可有效降低钢绞线穿入时的阻力。

五、混凝土裂缝

形成原因:

1.场地承载力不足造成不均匀下沉;

2.混凝土养护不及时或方法不正确;

3.温度应力。

解决办法:

1.混凝土空心板梁通常体积较大,单片梁自重通常在10吨以上,对施工场地有更高的要求,应注意选择坚硬、平整、排水通畅并具有良好的水稳定性场所,避免不均匀沉降和雨后沉陷;

2.混凝土的养护可采用涂刷养护剂,对于采用覆盖麻袋等方法的养护要特别注意两侧腹板能充分吸收水分,有时养生人员洒水时往往只洒板梁的顶部,而麻袋又未将腹板完全遮盖,导致腹板缺水,同时可利用板梁的空心部分,堵上后充满水分,进行养生;

3.由于后张法预应力空心板梁,长度通常在16米以上,除钢绞线外,往往仅按构造配筋,在未进行张拉前,其本身的强度不足以抵抗剧烈温度变化时产生的拉应力,特别是夏天露天施工时,中午应加强洒水降低板梁的温度,或通过搭设遮阳篷等措施降低混凝土的昼夜温差,另外在混凝土强度达到预应力张拉要求后要及时张拉,不宜搁置时间过久;

4.混凝土裂缝的修补,相关资料介绍的方法很多,如:表面修补法、结构加固法、混凝土置换法、电化学防护法、仿生自愈合法等,但笔者认为对于混凝土空心板梁裂缝来说,最适宜的方法是化学灌浆法,采用可靠的低压灌浆技术修复后的裂缝强度基本可满足原设计强度要求。

六、混凝土强度不足

混凝土强度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两方面:一个是原材料,一个是施工工艺,为保证混凝土强度符合要求。

首先从原材料控制上。

其次,在施工工艺上。

七、其他

1、桥梁板外观尺寸超差导致无法安装;

安全质量论文篇7

从实际工作中可知,煤矿的煤层分布和煤层周边的岩石的种类都不尽相同,所以在生产过程中不同地方的地质条件也有所差异。在这种情况下,就要针对不同的煤层和地质以及面积的大小运用与之相适应的作业方法。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能够在煤矿生产中科学合理的进行人力资源和生产设备的配置,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同时减少甚至避免不必要的劳动强度。同时,也可以参考历史经验来进行相关作业,这样可以增加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性,与此同时能够对生产过程中遇到的相似问题进行综合分析,找到问题的根源,从而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以加大生产的安全性。首先,根据《矿井地质规程》中的相关内容,在与开采之前两年与地质部门进行良好的沟通,并且在设计开采方案之前三个月形成系统的详细的地质说明。这些地质信息材料对于煤矿开采中的巷道掘进的方式和所用的相应设备等有重要的参考作用。地质测量信息准确,能够避免开采方案设计失效,进而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其次,地质测量部门提供的测量数据信息要应用到煤矿开采设计、施工过程和回采过程等整个煤矿生产过程。但煤矿生产作业过程中,如果实际作业生产环境和地质测量部门提供的数据存在较大的差距,要暂停生产作业并及时与地测部门联系,对其所提供的测量信息数据进行修正和解释。因此,要将地测部门在生产过程中各个阶段所提供的各项数据进行归档保存,同时要准确详细记录生产作业流程的内容,以便在出现问题的时候能够通过数据分析高效地解决问题。另外,地质的变化也受到天气和季节的影响,所以,要与地测部门协调好相关事宜,定期做地质测量报告。再次,回采工作之前也要设计生产方案,此时地质材料信息的处理数据非常重要。对其数据进行综合分析能够掌握地面的变化趋势,对影响回采工作的因素进行分析,趋利避害,对潜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回采前科学处理,同时针对回采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事故处理预案。在每一工作面回采结束后,都要认真进行采后总结工作,对提供的掘进、回采地质说明书的准确程度做出评价。另外,地质部门还要对有岩浆岩侵入的煤炭测定煤的变质带范围及变质程度,测定煤层冲刷及其他原因引起的薄煤带范围对煤质及回采的影响,通过核实后的煤厚,计算工作面储量,为生产衔接提供可靠的依据。

2煤矿地质测量在煤矿生产中的工作方法

2.1了解煤矿开采的地理状况

地测部门要对于煤矿开采作业的设计、施工、财会等部门提供的地质、测量材料进行分析,根据煤矿开采作业的情况给煤矿作业带来较为准确的指导,而且煤矿的开采要集中在地理测量中,才能保障其生产作业具有安全性。地理情况不是表面看到的现象,而是根据其内部的构造原理和结构特点来判断是否具有安全性和可靠性,所以在煤矿的地质测量中首先掌握地理情况才是进行地质测量工作的首要方法,周围的建筑特点、地表承受力度、水文情况、山势结构等地理情况一定要进行及时的排查,全面的落实煤矿开采的地理情况。

2.2应用地质测量数据进行方案设计

由于地质性质的差异,开采方案的设计一定要根据地测部门提供的各项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然后制定科学合理的开采方案,遵循地质变化规律,根据自然状况的客观条件,进行与之相适应的开采活动。这样能够避免生产过程中安全事故的发生,减少意外矿难给工作人员生命和煤矿企业经济效益带来的双重损害。另外,每种开采方案都要有相应的矿难应急预案,应急预案应该由三部分组成,一是该地质开采过程中技术设备引发问题的应对方案,二是所提供的地质测量数据失误引发问题的对应方案,三是任何安全事故发生后相关工作人员的逃脱方案。

2.3提高地质测量工作地位,增强工作安全意识

由于地质测量工作开展过程中涉及到的范围非常广泛,并且其数据的准确度要求比较高,所以地测人员的工作任务非常艰巨,但是煤矿生产企业常常将关注焦点放在开采过程当中,而忽视地质测量部门的作用。有的煤矿将地测的准备工作仅仅当做是例行公事,但是实际上地测数据贯穿于整个生产当中,对于煤矿开采的安全性至关重要,因此,要提高地质测量部门在煤矿开采作业过程中的地位,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由于从事煤矿开采作业的相关人员的平均学历不是非常高,对于地质结构和生产流程以及生产流程的重视程度不够,这就使得由于人为操作失误导致的矿井安全问题时常出现,这些问题完全可以通过提高相关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来解决。

3结语

煤矿产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原动力,煤炭的开采工作中也存在很多安全隐患,通过地质勘测能够加深对所开采煤层的了解,从而保证开采方案设计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进而保证煤矿生产能够安全进行。这里,一方面需要提高对地质测量工作的重视程度,另一方面也提高所有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另外,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工作也非常重要,这样能够提高其工作的效率和精确度,相关工作人对此项研究还很大的提升空间。

安全质量论文篇8

畜产品的质量安全工作事关百姓的生活,并且与农民增收以及社会稳定密切相关,目前已经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因此,各级政府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对畜产品安全监管的重要认识,加强对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领导,加强队伍建设,加大政府扶持力度,把疫病、兽药残留、“瘦肉精”检测、私屠滥宰等监管工作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确保基层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顺利开展。

2强化动物防疫、检疫和监督工作,保障上市畜产品卫生安全

对于动物防疫、检疫以及监督工作要从以下方面来着手进行:一是要进一步做好动物计划免疫和强制免疫工作,有效地预防动物疫病发生。二是要进一步加大动物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以确保出栏和出厂的动物及其产品的安全。三是加强动物及动物产品流通环节的监督,严格查物验证,禁止无证动物及动物产品上市。

3实行动物产地生产全过程监管

畜牧监管部门要加强对养殖场(户)的监管。对于养殖户要从以下方面来着手进行:一是对动物养殖场(户)、交易市场、屠宰加工场所以及运输环节病死畜禽处理情况进行全面的检查,建立病死动物处理制度,严格执行“四不准、一处理”。二是对动物防疫、兽药、饲料的使用、饲养管理等环节要严格执行无公害生产技术标准,未能严格执行无公害生产技术标准的,要监管并予以督促改进。三是对于畜产品加工、运输等是否按卫生安全规范执行要进行严格监控,未能按卫生安全规范严格执行的要督促改进。

4完善检测体系,充实检测力量,完善仪器设备和检查手段,提高检测能力

要加大对兽药、饲料市场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的监测,确保上市畜产品质量安全。具体而言,要从以下方面着手:一是完善检测体系,充实检测力量,对于检测体系是否完善要通过畜产品是否安全来进行最终检验。二是完善仪器设备和检查手段,通过相关设备以及检查手段的完善,来最终提高检测能力。

5建立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

对于畜产品准入制度要予以足够重视。对于检疫合格的畜产品要加施合格标志,把无证以及未经检疫的畜产品要拒之于市场之外,使经营者严格按照市场要求的标准从事畜产品生产和经营,才能最终保证畜产品的安全。

6加强执法力度和宣传培训

通过举办培训、会议、重大节日等形式,多层次、多渠道,加大对畜产品安全有关政策、法律法规的宣传,加大执法力度,提高社会各界对畜产品安全知识的认知度,同时加大违法行为查处力度,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以达到教育生产经营者、提醒消费者、震慑违法者的目的。总之,搞好畜产品安全工作,是各级政府和畜牧部门的重要工作内容,是责无旁贷的责任,只有将监管工作自始至终贯彻到动物饲养、管理、生产、防疫检疫、屠宰加工等环节,才能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

上一篇:多媒体艺术论文范文 下一篇:体育艺术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