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展营销论文范文

时间:2023-12-12 16:20:54

会展营销论文

会展营销论文篇1

1会展市场营销的实质

会展市场营销就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的需求,尽可能地让客户感到满意的一种方法。其要将执行策划、价格、销售等过程进行综合的考虑,保证在满足个体客户需求的同时,还要达到销售目标。市场营销是一种很虚拟的概念,因为营销本身就是一种特别复杂的工作,它有时候就像一场精彩的表演,让一个对产品一无所知的顾客,通过员工对产品一点点的介绍,让顾客逐渐变得清楚明白。并且因为每个客户都存在很大的不同,所以需要市场营销也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从而能够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并且一旦确定了产品的价格就不能出现变动,否则影响信誉度,降低销售业绩。

2会展市场营销的制定

在制定会展市场营销时,首先要考虑到在会场周边建设一些特色的营销。因为每位参与会展的顾客除了对会展产品好奇外,还会对会场周边的娱乐项目、新奇的食品等事物产生很大的兴趣,所以在会场周围建设特色营销,能够大幅度提高顾客消费兴趣。然后就要对客户类型进行分析、分类。因为每个人的兴趣爱好不同,所以前来观看会展的目的也不同。如音乐会展,有的顾客是为了欣赏音乐,而有的顾客是为了欣赏舞蹈。所以要根据不同的顾客,制定不同的营销策略。分析完顾客类型后,就要对每个顾客制订科学的营销计划。还以音乐会为例,对于年纪比较大的听众来说,可能古典音乐比较适合。而对于年纪比较小的听众来说,流行音乐则会比较适合。还可以邀请一些国际知名乐队,来满足大部分人的音乐需求。总之要让不同的客户,都得到满意的音乐服务。对于门票的价格也必须进行综合分析,制定科学合理的价格,并且还可以与旅行社合作,形成服务一条龙的销售,保证门票的销量。然后就要解决会展现场销售产品的问题,可以通过传单、视频、音乐等方式来吸引顾客的眼球,总之要让顾客感受到这个东西非常的新颖特别,并且还不容易买到,促进顾客的消费欲望。最后在会展结束后,主办方要进行全面的营销评估,保证顾客依然会再次前来参与会展。

3我国会展企业的特性

因为会展企业是一种盈利的企业,所以其表现出以下几种特性:首先表现出以顾客为主的特性,其会最大限度地满足顾客需求,在制订营销计划时也会围绕着顾客的需求。其次会展企业具有很大的营利性,因为会展企业毕竟也是企业的一种,其经营的目的必然是为了盈利。所以其只有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的需求,提高销售的业绩,才能够得到更大的经济回报。而且会展企业的经营对象比较复杂,包括政府、企业、观众媒体等。每一种对象都有不同的需求,所以会展企业需要对于不同的主办方制定不同的营销策略。并且会展企业不但会向前来参观的客户提供有形的服务,还会提供很多无形的服务。有形的服务主要是指为顾客展示产品的相关信息,而无形的服务主要是为顾客提供一些身心上的享受,如音乐等。并且会展企业在制定营销策略时,会将企业、客户与社会之间的利益关系进行充分的分析,保证三者能够处于一种平衡的状态,从而保证会展企业能够长期稳定的发展。

4我国会展市场营销存在的问题

随着会展市场不断的发展,暴露出的问题也越来越多。首先,我国会展市场营销没有得到充分的创新,传统的营销方式降低了消费者的消费欲望,进而降低了会展营销的效益。其次,不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需求。因为很多的会展企业没有对顾客进行全面的调查、分析,盲目的举办会展,长此以往导致会展企业失去了大量的客户,影响企业的发展。最后,我国很多地区同时存在几个会展,而且会展中还有很多相同的产品,这会导致客源分散,进而降低企业的营销业绩。这些都是目前我国会展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够保证会展企业长期稳定的发展。

5对会展企业制定营销策略的建议

5.1差异化营销策略差异化营销策略就是要让顾客感受到产品与以往产品的不同,此种产品的优点,并且提供更加舒适的服务,最大限度地使顾客感到满足。首先,要让顾客感受到产品质量的不同,将会展产品的质量与同类产品的质量进行明显的对比,让顾客感受到此种产品的优越性,从而提升顾客的购买欲望。其次,还要提高会展的服务质量,因为舒适的服务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顾客消费欲望。同样的商品,顾客一定会选取更好的服务进行消费。最后,企业要提高自身品牌的影响力,树立良好的口碑,保证企业的长久经营。会展企业可以通过网络的渠道来扩大企业的知名度,通过宣传片等手段,最直观地让顾客感受到会展的特色。企业还要提高企业的声誉,良好的声誉能够更大限度地吸引顾客,提高企业的市场份额。

5.2增大营销弹性因为每一位顾客都存在很大的不同,所以会展企业在制定营销策略时,要保证营销的弹性。让每一位客户都能得到适合的选择,针对不同消费水平的顾客提供不同档次的消费。并且会展企业还要增大会展的个性化服务,保证不同的顾客都能够得到满意的服务。

5.3形成核心竞争力会展企业要形成核心竞争力,从而达到具有稳定客源的目的,进而保证企业能够长期稳定的发展。首先,会展企业要拓宽招展的渠道,降低企业招展中很多的不必要流程,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增大招展市场的范围。其次,会展企业要具有科学制定价格的能力。价格是影响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因素,企业必须要具有合理制定价格的能力,才能保证稳定的客源。

5.4运用创新策略会展营销的创新将会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占据会展业的主流。会展营销的创新首先应该从营销理念上着手进行,创新型的营销理念将很好地指导营销活动的进行。其次,营销的主体也要随之创新,会展业的蓬勃发展并不仅仅依靠会展,还要得到会展城市、参展企业、专业媒体等的大力支持,要打破办会展只依靠会展公司的传统观念。最后,创新营销手段,企业可以采取以下新颖的方法进行营销,如网络营销、整合营销等,来吸引参展顾客的注意力,推广自己的产品。企业要不断运用创新的营销策略来吸引顾客,并适应会展经济的不断发展。

6结论

会展企业在制定市场营销策略时,首先应该站在顾客的角度来制定,从而保证各种各样的客户需求都能够得到满足,只有满足了客户的需求,会展企业才能够得到可观的利润,才能保证企业长期稳定的发展。会展企业要通过创新营销策略,加大个性化服务,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等手段最大限度地满足顾客需求。

会展营销论文篇2

摘要:探讨一下当中国经济发展跨进21世纪时,致力于市场营销教育的学者们如何能建构出一个能配合中国经济发展趋势的市场营销教育蓝图。希望可以抛砖引玉,为中国的市场营销教育的发展作出一些贡献。

关键词:市场营销 教育 知识

1 建立中国的市场营销知识

在中国,市场营销作为一个学术科目,历史仍然十分短暂。在这一、二十年中,中国的学者所肩负的一个重要使命,便是建立并发展中国本身的市场营销知识。在这个学术发展的初期,一个自然的做法,便是引进选拔国家的市场营销理论,从而使中国的学者及商界人士可以及早掌握一些外国的市场营销知识及技巧。然而,在这个引进的过程中,有一点不容忽略的,是现今主流的市场营销学,基本上是一个源自英、美等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社会科学学科,所针对的自然是该等地区的商业状况,在一些商业习惯,社会文化,甚至是基本价值观均迥异的地区里,这些源自北美的市场营销知识便未必能发挥作用(Thomas1994;JohanssonandNonaka1987)。

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是:中国的经济发展轨迹会否和英、美等国家一样?若市场营销除了是一个回应环境变迁从达到企业盈利目的的管理哲学和商业技巧外,还是一个可以引起社会变化的触媒(DholakiaandSherry1987),则一个更基本并更值得深思的问题是:中国是否希望其经济及社会发展的过程,完全跟随西方的方向,采纳一个英、美的模式?这两个问题背后所隐含的意义,是市场营销本身是一个不能和其他所处的环境分离的社会建构。目前,主流的西方市场营销学的发展,主要环绕着如:管理策略、消费者行为、预先包装好的消费品推广活动等范围,而研究的取向亦较侧重建立计量化的模型。对于其他如宏观市场营销学、农产品的市场营销,公共机构的市场营销,市场营销伦理等研究,一般都未给予应有的重视(Bartels1983;Tedlow1993)。然而,对一个正在急剧转变,并由计划经济逐渐过渡到市场经济,而农业人口仍然占总人口一个相当高比重的中国经济体系,这些相对地未被重视的范围却正可能是中国市场营销学者所应加以研究的。

因此,在发展本身的市场营销理论时,中国的学者应采纳一个较为独立自主的方针。这里所谓的独立自主,是指学者们在进行研究时,应着眼于建立一个真正“本土化”的市场营销知识体系。“本土化”的真正含意,不在于在西方的市场营销理论中沾上一些中国的色彩,而在于建立一套植根于本地商业环境,以本地人的观点与角度来理解,分析当地市场情况的理论架构和知识体系。在这个过程当中,中国的学者们亦未必需要强求他们的研究成果及所发展的理论可以适用于其他国家。

2 市场营销知识的传播

市场营销学者的另一重要任务,便是传播市场营销的知识。值得注意的是,市场营销知识的传播对象,不仅局限于市场营销的学者和学生。美国市场营销学会的一个专题研究组指出,市场营销学的“目标顾客”,应包括:学术界(如研究人员、教师、学生等)、工商机构、制订公共政策的官员、消费者,以及一些特别的利益团体(如:消费者协会、保护环境的组织等)。审视中国目前的政治、经济状况,加上对未来发展趋势的考虑,中国的市场营销学者应从一个较阔的层面来界定自己的目标顾客,因为这些不同的单位,对中国市场营销知识的累积和传播,都会发挥一定的作用。举个例说,有不少学者已曾指出,在一般发展中国家进行市场研究时,当地的社会文化因素,以及政府官员及一般民众对市场营销的认识,对研究人员搜集,分析资料,有颇大的影响,这亦影响到市场营销学者如何去建立自己的学术以至专业地位。因此,如何促进市场营销学者与上述各类“目标顾客”的沟通,将是从事市场营销教育的学者一个重要课题,因这个课题所牵涉的层面可能相当广泛,在这里,我先就个人的一些体会,谈一谈自己对个别问题的一些看法。

要促进市场营销学者们中间的交流,以及有系统地累积中国的市场营销知识,长远来说,中国市场营销学者们应致力于出版一份专注于中国市场营销理论的学报。要建立这份学报的地位,并提高所发表文章的质素,一个严格的不记名审稿人制度是颇为重要的。然而,要注意的是,这个制度亦有其缺点。一方面,审稿人可以对收到的文稿加以评审,并向作者提供意见,以提高文章以至作者本身的学术水平。但另一方面,却可能因为审稿人本身的哲学观及研究取向,对一些观点不同,或采用方法有异的研究报告或文稿加以封杀。这样,对市场营销理论的发展和传播,会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事实上,一个对不同观点和不同研究取向有较大包容性的态度,对鼓励进行多元化的市场营销研究,以及有关知识和理论的累积,会起一个相当大的作用。因此,一个清晰明确,开明而有弹性的编辑方针,对这份学报是十分重要的。

对一个从事市场营销教育的学者来说,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便是理论与实践如何结合的问题了。在这方面,不少的中国学者已做了大量的工作,如:替不同的企业单位进行顾问工作,或搜集资料撰写个案等。跟着的问题,便是如何将这些实务的知识,放进当前的市场营销课程内了。有外国的学者指出,现今的市场营销教育颇为偏重于研究方面,而学生们亦缺乏将抽象的知识连结于市场营销实务的能力。同时,HowardandRyans(1993)亦指出,太平洋地区的学者,在编排教学内容时,比欧美的学者更为强调市场营销理论的教授。表面上,根据这些论点,中国的市场营销学者应略为降低课程内理论学习的比重了。然而,若细看Hansen等(1988)的文章,不难发觉他们亦同时指出了市场营销实务人员基本上希望毕业生们应具备良好的分析和创造力,和对新事物有一个开放的态度,而市场营销教育一方面要令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销售和沟通技巧,另一方面亦要使学生了解到市场营销和整体企业运作及经营环境的相互关系。而HovardandRyans(1933)亦指出,扩展学生的知识层面是市场营销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由此观之,理论的教授是不可或缺的。毕竟,一个好的理论必定建基于实务。市场营销学者们所要重视的,是在理论层面训练学生的分析和创造力,然后再培养学生用“抽象”的理论演化成日常市场营销的技巧。要达到这个目的,一套植根于中国的“本土化”市场营销理论,着实是相当重要的。

会展营销论文篇3

关键词:营销伦理;营销道德;营销伦理失范

一、营销道德评价的伦理学研究

(一)我国传统商业道德思想。我国传统商业道德源于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儒家文化,儒家伦理中的义利观是其主要思想基础。“义”指道德规范,要求人和企业自觉做合乎情理的事情;“利”则指物质利益和社会地位。所谓“义利观”,即如何来认识和妥善处理义与利问的关系或矛盾,应用到商业领域就是“见利思义”的商业经营理念,“取之有义”的商业行为准则,“先义后利”的经商战略和“重义轻利”价值判断。总结我国传统商业道德的基本思想,主要包括诚实守信的顾客观,讲究货真价实,买卖公平,一诺千金;勤俭敬业的自律观,讲究勤奋节俭、敬业自律;以和为贵的竞争观,讲究和气生财、办事不成仁义在;乐善好施的社会责任观,讲究乐善好施、扶贫济困。

(二)西方道德评价的一般理论。西方伦理学家依据结果或过程的标准,将道德评价分为功利论和道义论。功利论是19世纪西方颇有影响的伦理学观点,从启蒙思想家托马斯·霍布斯、约翰·洛克开始,经过人的本性是利己还是利他的长期争论,由英国哲学家威廉·葛德文和切勒米·边沁系统地建立了其思想体系,最后由约翰·斯图阿特·穆勒进一步完善而成。其核心思想是以行为的后果是否给大多数人带来幸福或效用来判断行为的道德合理性,其强调把行为的后果作为判断行为道德与否的依据。与功利论相反,道义论认为某一行为是否合乎道德取决于该行为本身内在的正当性。其主要代表人物有德国思想启蒙运动的开创者伊曼努尔·康德、英国哲学家威廉·D·罗斯及美国哈佛大学哲学教授约翰·罗尔斯等。道义论强调评价行为的道德与否是基于行为本身而不是行为引致的结果,而行为本身的道德与否取决于该行为是否遵守了义务,这些义务是由人们的直觉和经验归纳出来的。

(三)西方营销道德评价的具体理论。西方三大营销道德判定理论主要包括显要义务理论、相称理论和社会公正理论。英国学者罗斯在1930年出版的《“对”与“善”》一书中,系统提出了关于“显要义务”或“显要责任”的观念。所谓显要义务,是指在一定时间一定环境中人们自认为合适的行为,主要包括六条基本的显要义务,即诚实、感恩、公正、行善、自我完善、不作恶。加勒特于1966年提出相称理论,认为应从目的、手段和后果三方面综合判断营销行为是否道德。目的指从什么出发点来行事;手段指使目的得以实现的过程及此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后果指行为所引起的结果,包括行为人意欲达到的结果,也包括不为行为人所期望但能被行为人预料到的结果。社会公正理论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罗尔斯在1971年提出,该理论从一种称作起始位置的状态出发,构建一个理想的社会公正系统,这一系统所适用的伦理准则是力图使弱者利益得到增进,或至少不会因强者的剥夺而使弱者变得越来越弱,并认为正当的行为就是重视和尊重人的各种基本权利或与自由的正义原则相一致的行为。

以上有关营销道德评价的伦理学研究有着悠久的思想渊源,分别从各自角度提出了企业营销道德的评判标准及应有的社会责任等道德观念,不仅成为早期商业伦理的主要评判准则,更为现在的企业营销伦理研究提供了基本的思考基础。

二、营销伦理本身的综述性研究

(一)国外营销伦理理论综述。国外学者对营销伦理研究的主要特点是理论研究同实证分析相结合,侧重从伦理角度分析营销战略与决策,研究的方法主要是综合应用伦理学、市场营销学、组织行为学等多门学科的方法。美国乔治顿大学的N·克瑞奇·史密斯与哈佛大学的约翰A·奎里奇于1993年合作出版的《营销伦理》一书系统分析了营销中的伦理现象,并收集了大量的案例材料。欧洲学者相关研究的代表性著作有于1989年由豪斯特·斯特曼和阿尔彻特·卢安编辑的由30位学者和企业界人士写的《企业伦理学》及英国西蒙·韦布利的《公司原则和企业伦理章程》。另外,国外学者还建立了许多研究企业伦理及营销道德的研究机构,并在学校开设了营销伦理的相关课程。

(二)国内营销伦理理论综述。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对现代企业营销伦理的研究。谢建明于1994年最早呼吁企业加强营销道德建设,甘碧群教授也于1994年提出应当重视对企业营销道德的研究。专门探讨营销伦理的论文约有100多篇,有影响的专著有六本:《宏观市场营销研究》(甘碧群,J994)、《企业营销道德》(甘碧群,1997)、《市场营销伦理》(王淑芹,1999)、《企业营销中的伦理问题研究》(寇小萱,2001)、《营销伦理》(王方华,周祖城,2005)和《道德营销论》(高朴,2005)。我国学者对于营销伦理的研究,主要从营销伦理失范现象的表现、营销伦理失范的原因及营销伦理失范行为的治理三方面进行探讨。在营销伦理失范现象的表现方面,寇小萱(1999)早期研究认为营销不道德现象主要体现在商品生产及销售中的假冒伪劣现象,竞相降价带来的恶性竞争及欺诈消费者等行为。近年来国内学者大都认为营销组合的各个环节都存在失范现象,赵银德(2004)就提出了营销策略组合中的伦理挑战。另外,郑冉冉(2005)重点强调了市场调研方面侵犯他人隐私、弄虚作假等营销伦理失范现象,刘秋民(2006)认为在产品售后服务中同样存在道德问题。在营销伦理失范的原因方面,周利国、毛瑞锋(2006)经过深入的理论分析提出营销伦理失范的客观经济基础是商品市场信息不对称,重要原因是市场竞争体系和政策法规环境不健全,社会文化基础是文化环境和企业文化建设,主观原因是企业领导者个人的道德素质低下,企业内部管理不完善为营销伦理失范准备了土壤。朱丽叶(2006)进一步将以上原因分为企业外部环境因素及企业内部环境因素。在营销伦理失范行为的治理方面,我国学者提出以下几种方法:加强法制建设;加强新闻媒体、行业监督作用;树立社会市场营销理念;塑造良好的企业文化;增强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等等。另外,阎俊、陶平(2003)从政府、行业、社会、企业四个方面分别展开论述,较全面的提出了治理营销伦理失范行为的具体措施。

国外营销伦理的应用研究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其研究范围拓展到新兴的服务营销、绿色营销和一些特殊行业的营销领域,如保险营销、银行营销、医疗营销、药业营销等,研究方法注重实证研究,为规范性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实证支持。九十年代营销伦理向跨学科的研究方向发展,多个学科的新方法和新理论也被引入到对营销伦理的研究,由于全球化和技术进步所导致的新营销伦理问题的出现,学者又将其扩展到跨文化营销、网络营销和数据库营销等领域的研究。

我国学者对营销伦理的应用研究主要集中于网络营销、保险营销、跨文化营销、绿色营销、体验营销及产品包装等领域的相关研究。刘向晖在2003年分析了网络营销伦理失范的负面影响及产生根源,并提出遏制网络营销中不道德行为的对策,2005年他又提出网络营销伦理水平的两维模型并探讨了企业网络营销伦理战略的不同选择及企业制定网络营销伦理战略时必须考虑的各种因素。陈璟菁(2006)对保险营销伦理失范现象及其成因进行分析,建立了保险营销伦理决策模型并进行实证检验,提出我国保险营销伦理建设的对策措施。何伟俊(2001)分析了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营销的反伦理现象并提出跨文化背景下建构市场营销伦理体系的对策。张喜民、(2005)分析了跨国公司在华市场营销的道德问题,并提出如何约束和规范跨国公司在华营销行为的设想。冯巨章(2006)主要从跨国公司营销中的伦理问题及其具体表现形式来分析跨国公司在我国营销伦理失范现象。田剑(2006)重点分析了跨国公司营销伦理问题的成因。施祖军(2005)结合绿色营销的定义及特点,阐述了绿色营销三个主要的伦理涵义。李珂、李纲(2006)对体验营销中的伦理冲突及其诱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体验营销的伦理意义。刘安民、罗秋明(2002)提出产品包装应反映市场营销伦理道德思想的要求。韩晓莉(2006)详细论述了违背产品包装道德的危害并提出符合营销伦理道德的包装原则。

四、营销伦理研究现状的评价

(一)研究进展及存在问题。国外学者对企业营销伦理的研究开始较早,其主要特点是理论研究同实证分析相结合,在研究方法上侧重应用伦理学、市场营销学、组织行为学等多学科方法,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营销伦理学体系。我国学者对企业营销伦理的研究侧重规范性研究,重点针对当前经济活动中的不道德营销行为的现象、成因和对策进行探讨。国内外学术界对营销伦理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一是如何建立一套在实践中有可操作性的营销伦理评价指标体系对企业营销伦理进行评价和量化,从而使消费者和社会对企业营销道德水平的高低由一个模糊的概念转变为具体的认识和评价。二是专门从企业视角解决营销伦理问题的研究较少,研究成果的实践性不强,对企业来说缺少具体的实施方案,需要研究者们从企业营销管理各方面入手,进行更深入的规范和实证研究。三是我国学者对营销伦理的深层理论研究相对滞后,对企业营销伦理失范的原因缺乏深入探讨,营销伦理的定量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被广泛认可的研究比较匮乏,实证分析较少,对该领域的研究也比较零散,缺乏系统性。

会展营销论文篇4

[关键词]市场营销 企业 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2-0127-01

引言

什么是市场营销?有许多人认为市场营销就是所谓的销售,简单地认为卖出一件商品就是市场营销,就是销售。简单的交易过程确实是销售的过程,但绝对不等同于市场营销。也有一部分人认为将商品送到商店、商场有人来购买就是市场营销,其实也不然,只能说是市场营销的一个小之又小的部分。市场营销的概念远远不止这些,我们不能以点带面。销售和营销有本质的区别。推销是以生产为导向的,而营销是以市场为向导的。本文将从企业和市场营销的概念入手,来探析市场营销对企业的重要性。

一、企业与市场营销的概念分别是什么

(一)企业

简单地说,企业就是一种经济组织,一种盈利性的经济组织。具体地说,企业是从事生产、流通、服务等经济活动,以生产或服务满足社会需要,实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依法设立的一种盈利性的经济组织。

(二)市场营销

市场营销也被称作市场行销,简称营销。它是指个人或集体通过交易其创造的产品或价值,以获得所需之物,实现双赢或多赢的过程。它包含两种含义:一种是动词理解,指企业的具体活动或行为,这时称之为市场营销或市场经营;另一种是名词理解,指研究企业的市场营销活动或行为的学科,称之为市场营销学、营销学或市场学等。

我们这里避开理论的学科意义上的市场营销,来挖掘作为动词解释的市场营销的概念和内涵。

市场营销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首先它是一种理念,一种管理的方式,以人为本。其次,市场营销是一系列的活动,是对理念管理方法的一种实施过程。

二、市场营销对企业的重要性

社会快速发展,市场经济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优胜劣汰是所有企业面对的最现实问题。新时代的市场环境下,企业如何才能长盛不衰,如何在多变的市场环境下找到并占领自己的一席之地,成了所有企业关注的问题。在当今的社会条件下,每一个优秀的企业管理者都深知,市场营销对企业的重要性。

(一)企业的市场营销

市场营销是企业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作为营销出发点和归宿,准确确定自己的目标市场,生产出适销对路的产品,建立合理的分销渠道方便购买;制定适当的价格策略,运用有效的促销手段吸引消费者。

有许多人认为市场营销就是所谓的销售,简单地认为卖出一件商品就是市场营销,就是销售。简单的交易过程确实是销售的过程,但绝对不等同于市场营销。也有一部分人认为将商品送到商店、商场有人来购买就是市场营销,其实也不然,只能说是市场营销的一个小之又小的部分。市场营销的概念远远不止这些,我们不能以点带面。

销售与市场营销有着本质上的区别,销售以产品为导向,而市场营销则以市场为导向。

(二)市场营销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从企业和市场营销的定义可以看出,企业是具有盈利性的经济组织,如果一个企业一直处于非盈利状态,那么这个企业迟早将面临着破产的危险,那么企业也不复存在。而市场营销是包含了销售并且是以市场为导向的产物,没有任何一个企业不关注自己的市场,所以一个优秀的企业管理者就不能不关注市场营销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企业不可能脱离市场而存在,没有市场就没有平台,没有可观的市场,就没有可观的利润。市场营销正是以市场为导向,因此关注市场营销理念,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取得机遇把握主动权。

另外,创新是一个企业长盛不衰的主旋律,同样市场营销理念的创新至关重要。当今的市场环境下市场营销理念也在不断的更新过程当中,企业要想生存,就要跟紧时代的脚步,勇于创新。

三、结语

快速发展的经济时代,企业要想长盛不衰就必须重视市场营销理念,不断更新思路,建立适应新时代的市场营销模式,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在市场竞争中抓住机遇不断获得主动权,让企业获得持续的生存与发展机会。

【参考文献】

[1]鲁成,陈明霞.消费行为学——市场营销策略的立足之本[J].济南纺织化纤科技,2005(04).

[2]龙韬.论新制度经济学与市场营销理论创新[J].企业技术开发,2005(10).

[3]严学军.努力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市场营销理论[J].商业经济与管理,1993(03).

[4]郭长春.市场营销的发展、创新与品牌营销[J].大众科技,2005(12).

[5]陈志堂.市场营销的理论展望[J].商场现代化,2006(05).

[6]贾常富.浅谈市场营销发展的新趋势[J].东方企业文化,2011(06).

[7]苏文浩,潘城文,黄金铝,张敏.中国市场营销理论发展的趋势探讨及其前瞻性分析[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

(06).

会展营销论文篇5

[关键词]网络经济;社会化媒体;微博营销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4)9-0097-02

1 网络经济时代下企业微博营销现状

近年来随着我国互联网在各大领域的应用发展,微博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化媒体应运而生,并且得到了迅猛发展,被很多人认可接受。截至2013年,我国微博用户数达到12亿个,其中不论是个人微博还是企业微博都得到了较快的发展。随着网络微博的发展,很多企业逐渐意识到微博的重要性,积极探索微博营销的商业价值,以微博营销的方式一改企业传统的营销手段,彻底改变了企业和客户之间的交流方式。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民数的增长、微博普及度的提高、微博使用频率的上升以及企业在网络广告中投入的增加,这些都为企业微博营销奠定了客户、技术以及服务基础,企业微博营销的商业价值也开始凸显出来。我国企业微博营销已经呈现级数的增长,企业也在不断挖掘微博营销的价值,尝试创新营销手段,也取得了较好的营销效果,但是很多企业在微博营销过程中仍存在较大的问题,还需要不断地对微博营销进行改进优化,以实现企业微博营销的价值,引领企业营销的未来。

2 网络经济时代下企业微博营销策略

2.1 微博构建策略

企业在进行微博构建策略时,可从以下三点入手:

第一,明确企业营销目标,准确定位企业微博营销。企业在开展微博营销活动时,要明确自身的营销目标和营销定位,依据不同的目标和定位,制定不同的、差异化的微博营销策略。第二,选择恰当的微博营销平台。选择微博营销平台,就是选择微博用户,因此需要结合企业的目标顾客群和营销目标,分析微博平台的市场状况和用户特征。第三,选择合适的微博运营人员。企业微博营销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微博运营人员,因此企业需要慎重选择微博营销运营人员,笔者建议可以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从两方面考虑。当企业微博营销需要具有较快速度的回复处理能力时,可以选择专职的微博运营人员,以高效的微博更新速度,即时的与微博用户进行沟通交流;当企业微博营销需要保持较高的要求,需要专业的微博运营人员维护时,可以选择第三方运营团队,以外包的方式将企业微博营销的信息采集、信息、营销活动策划、营销活动执行、微博粉丝互动、微博粉丝推广以及营销活动总结等方面转包给第三方专业团队,以更好地维护企业微博营销的传播特性,提高企业微博营销效果。

2.2 内容建设策略

很多时候来看,企业微博营销的推广内容多是企业信息的以及企业和微博用户粉丝之间的互动,事实却是很多关注度高的微博并非如此,因此企业在微博营销时,还需要考虑微博内容的建设,可以从以下三点入手:

第一,以拟人化的语言设计微博内容。纯粹的企业微博信息很难受到广大微博用户的关注,而很多拟人化的微博语言受到了广大用户的关注,这符合微博用户的心理,选择以专家、朋友的形象构建微博内容,以恰当的微博表述方式,可以更好地和微博用户粉丝进行沟通交流,构建互动机制。第二,选择合适的时段。企业微博的时间,要结合微博用户的使用习惯,精心设计微博营销的数量和时间,并要进行间隔性的效果测评,对效果进行总结分析,寻找微博营销内容的最佳时间和规律。第三,以多种形式设计微博内容。我国微博特色是中国式的图文并茂,因此企业在微博营销时,需要以图片和文字相结合的形式丰富微博内容,以多样化的形式吸引更多的微博用户。

2.3 推广运营策略

企业微博营销推广运营策略可以从以下四点入手:第一,利用微博议程设置理论,积极开展事件营销活动。议程设置理论是指媒体利用“议题”的形式,有意信息,从而实现对社会大众关注感觉的影响。事件营销是指企业在营销过程中,利用具有影响力的新闻事件,影响社会大众的关注点和兴趣点,从而提高企业产品或服务的知名度,促进企业产品或服务的营销发展,提高企业营销效果。因此,企业在微博营销推广运营的时候,可以凭借社会发生的热门事件吸引公众的关注,或有意的策划新闻事件,以吸引社会大众的关注。第二,发挥意见领袖作用,增强企业微博影响力。意见领袖是指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网络明星,拥有较多的微博粉丝和较高的微博关注度。企业在微博营销推广时,可以先吸引微博意见领袖的关注,进而借助微博意见领袖作用,实现企业微博的高关注度,更广范围的传播企业微博内容,强化企业微博营销效果。第三,利用人际传播,开展关系营销。企业微博营销时,可以利用人际传播的双向互动性,激发微博用户的兴趣,吸引用户关注,进而培养忠实的微博客户。企业在微博营销时,要重点关注微博用户在微博页面对企业产品、服务的讨论,利用微博搜索功能对客户的讨论进行监控,了解客户的真实需求,与客户构建长期的互动交流,维护良好的客户关系,增强企业品牌建设力度。第四,整合微博平台资源。企业微博营销工作涉及企业自身的网站、微博平台以及微博用户社交平台等不同的媒介形态,因此企业在微博营销时,可以整合不同的媒介平台资源,以系统战略思想,实现平台资源整合,促进企业微博营销效果最大化发展。

2.4 效果评估策略

企业微博营销是在网络经济时代下,对企业营销工作的创新,是社会化媒体营销的一种,因此在对企业微博营销效果进行评估的时候,可以结合使用社会化媒体网络营销的评估指标,可以利用微博平台运营商的数据进行营销效果评估,如微博用户对微博页面的浏览时间、微博页面的微博用户数、微博页面链接的点击率、微博页面的微博转发数、微博页面的微博评论数、微博页面的新增粉丝数、微博营销实现的销售额增长等,企业可以利用这些数据,实现微博营销效果的反馈,分析不同的数据获取不同的结论。当然,企业还可以采用问卷调查、用户访谈等方式,抽样调查企业微博营销的效果。

3 结 论

在网络经济时代这样的大背景下,互联网在我国社会经济中有着较大的影响,是一种新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尤其是近年来在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下,很多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深受网络的影响,其中企业营销活动更是深受影响。很多企业对营销活动进行了创新,以微博营销的方式满足更多消费者的需求,本文对企业微博营销的策略进行分析探讨,为企业寻求共赢的营销策略,以微博营销的商业价值促进企业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韩睿,田志龙.网络经济时代企业的营销创新策略[J].商业研究,2010(3).

[2]梁树新.微传播微营销湿度越大越出色[J].新媒体,2010(1).

[3]张淑娟.新媒体时代下企业微博营销解析及策略[J].企业导报,2013(5).

[4]鞠小宁.论微博营销如何有效运行[J].中国市场,2013(45).

会展营销论文篇6

1市场营销学引入中国新中国建立之前,中国学者虽然曾对市场学有过一些研究,但也仅限于几所设有商业或管理专业的高等院校

建国提供专业论文写作服务,包括写作毕业论文,写作硕士论文等高端论文服务,请联系:电话13795489978,qq357500023。后,高校课程设置一度照搬前苏联经验,在忽视流通与市场的经济思想影响下,经济管理类院、系一般都停开市场学。在1949~1978年间,中国台湾和港澳地区的学术界、企业界对这门学科有广泛的研究和应用,在中国大陆地区,市场营销学的研究一度中断。在这长达30多年的时间里,国内学术界对国外市场营销学的发展情况知之甚少。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把全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为了指导企业的生产和经营,从1978年开始,市场营销学被重新引入中国。经过20多年的时间,我国对市场营销学的研究、应用和发展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从整个发展过程来看,大致经历了以下3个阶段:第一阶段:1979~1983年是市场营销学引入中国的启动阶段。引进工作包括:①聘请营销专家来华讲学。

如国家经委、国家计委和教育部与美国政府合作创办大连高级管理干部培训中心,美派出纽约大学等6所大学教授组成的教师团,1980年6月至1984年11月为我国培训厂长经理和管理专业教师1000余人;②引进市场学教材;③组织编写教材;④开设市场学课程。第二阶段:1984~1994年,是市场营销学在中国广为传播的时期。这一阶段的标志是1984年1月全国高等院校市场学研究会的成立。中国市场学会连续开办市场学研究所,在为企业培训营销人才的同时,为大专院校和中专学校培训了大量市场学师资,促进市场营销学在中国的推广与应用。在这10年时间里,市场营销理论、策略和方法的研究和应用,无论就广度和深度而言,走过了在西方国家数10年走过的路程[1]。第三阶段:自1995年至今,市场营销学在中国的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在深度和范围上均有非常大的发展。

进入第三阶段是以1995年在北京召开的“第五届市场营销与社会发展国际会议”为标志,同年国家教委又批准设立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市场营销研究中心[1]。这一阶段,高层领导日益关注市场营销,国家更加重视培养造就市场营销人才,高校市场营销教学与研究水平进一步提高。理论界更是全方位加强了国际学术交流,在北京举行的“第五届市场营销与社会发展国际会议”上,来自46个国家和地区的135名外国学者和142名国内学者出席了会议,25名国内学者的论文被收入论文集(英文版),6名中国学者的论文荣获国际优秀论文奖[2]。其他高校和研究机构,请进来、派出去的交流活动也有增无减。外国和港台市场营销学教授来大陆讲学,内地学者去香港和国外讲学,比以往更为频繁,菲利普•科特勒、米尔顿•科特勒等市场营销学权威均应邀到中国讲学。

2中国市场营销学在理论上的发展

2.1理论上的研究课题市场营销学理论形成于20世纪的二三十年代。随后,由美国向全球扩散、传播,成为世界各国企业界和学术界所关注和接受的学说。在此期间,市场营销学的学说越来越丰富,对市场营销的一些规律性问题的研究日益深入,一些新的概念和原理不断涌现,市场营销的研究领域也逐渐扩大。美国著名营销学者菲利浦•科特勒于1981年在美国市场营销协会成立50周年的大会上指出,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几乎每10年中都会产生五六个营销的新概念,从而使市场营销学的理论体系日趋完善。市场营销学自1978年传入中国的20多年里,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在改革开放初期,有的市场学教材还保留着较多的计划经济色彩。一讲“渠道”就是三条流通渠道:国营商业、供销社和集市贸易;一讲“定价”就离不了审批权限。如今,各种市场营销学的专著纷纷出版,如郭国庆等著《市场营销学》、刘凤军著《品牌运营论》均有相当的理论深度;服务营销、绿色营销、整合营销、关系营销、网络营销,以及超市、旅游、体育、药品、图书、邮政、航运、银行、保险、农机和房地产等专业性较强的市场营销著作也有较多出版。不少营销学者在市场营销学的中国化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如卜妙金著《中国市场营销》、吴世经等著《中国市场与市场营销》、卢泰宏主编《营销在中国》、胡正明著《中国营销———对策与创新》等,对中国国情和市场特征都作了较为透彻的分析,对营销理论在中国的应用发表了极有新意的见解。

2.2在中国高校中的专业发展市场营销学重新引入中国后,最早开设市场营销学课程的是广州的暨南大学,开设时间为1979年,开设的目的主要是针对一批港澳学生以及东南亚地区的华侨子弟的需要。之后,哈尔滨工业大学、外贸部和一机部所属高校以及中国人民大学、湖北财院、广西商专和云南财院等大专院校,也于1980年、1981年先后开设市场学课程或讲座。目前,在企业管理等专业招收市场营销方向硕士研究生的院校有150所左右,招收博士生的院校也有20所左右。进入21世纪,中国市场营销学界队伍壮大,人才济济。在20世纪80年代初,全国还缺少市场营销学教授,如今市场营销学博导已有数10人,博士、博士后已有100余人。据估计,21世纪初,正式出版的市场营销学教材(包括译著)累计约有500种,开课院校超过千所,任课教师不下5000人,学习过市场营销学的人数当以千以万计[2]。营销学界不仅每年向社会输送数以万计不同学历层次的毕业生,而且为企业培训大量营销管理人员。

3市场营销学在企业中的应用与发展

3.1市场营销学在中国的现状为了研究市场营销学在中国的发展状况,对中国大陆的各型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主要以职业经理人为调查对象。在400份样本中,约有26.5%的公有制企业,其中国营企业13%,集体企业13.5%;比例最高的是私营企业,占58.3%;“三资”企业有11.2%。调查中有41.4%的生产企业、22.1%的商业企业以及25.4%的服务企业。被调查的企业普遍属于中型企业,员工数量大多在1000人以下,从事企业管理的人员比例大都在10%以内;规模较小的管理人员比例略高一些,有的甚至能达到20%。进行市场营销活动的管理人员在企业管理人员中有很高的比例,一般都能达到30%以上,这种情况在生产型企业和商业企业中尤为典型。

3.2企业应用营销理论的先行者非国有企业在调查中占据主要地位,源于他们在应用营销理论中是先行者。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非国有经济在改革中日益壮大,导致中国市场营销实践主体多元化,包括集体经济、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在内的非国有成份在市场营销竞争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其经济活动取决于市场导向,竞争意识和危机感强于

国有企业,所以,随着中国市场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局部性市场经济的成熟,它们在中国市场营销阵营中不仅构成了最为活跃的力量,而且在促进市场营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发挥了持久有效的作用,其中很多企业建立的品牌后来成为研究中国市场营销的典型案例。在非国有企业中,最具中国市场营销特色的就是乡镇企业。有别于国有企业“体制外先行”的战略,使乡镇企业最早由朴素的推销观念逐步转向市场导向观念,成为中国实践市场营销理论的先行者。

3.3企业中的营销部门设置及从业人员水平在所调查的企业中,85%设立了营销或相关部门,其部门名称略有不同,72%的企业将其称之为“销售部”。营销部门的主管人员中有55.8%的人具有本科学历,甚至有16%的人有硕士学历,他们几乎都是营销专业毕业或接受过相应的专业培训和岗位培训。调查中还发现旧体制中的供销科、销售科、营业部逐渐被市场部、推广部、营销中心和业务策划部等取代。在大型企业中,还设立了按照市场营销机制运作的专业部门,如市场调研部、广告宣传部、新产品开发部、战略规划发展部、公关部、售后服务部或客户服务部等。尽管这一时期专业机构的职能还未能发挥其真正意义上的作用,企业也没有将整个管理体制调整到与市场环境相适应的水平上来,但企业已经意识到以市场为导向改变经营管理体制是企业改革的最终发展方向。调查结果表明,中国企业的市场部门人员的知识结构层次日益提高,市场部门的作用也逐渐得到了企业的重视。

3.4企业营销人员对市场营销学的理解与使用对于某一个企业来说,它是如何理解市场营销学的涵义,如何看待市场营销学在企业中的作用,如何使用市场营销知识等,都是人们非常关心的问题。调查数据显示,5.1%的经理人认为其目前的市场营销是“把企业所有产品如数销售出去”;45.2%认为“努力让顾客信任自己的产品(服务),从而愿意消费”;49.7%认为“努力发掘顾客的需求与潜在需求,从而指导企业的产品生产(服务导向)”。由于这3种论点代表着营销学从销售观念到营销观念过渡,笔者认为,中国的企业已经进入营销时代。在关系营销、服务营销、绿色营销、网络营销和大市场营销这几种理论中,管理者对服务营销最为熟悉,关系营销次之,对网络营销的了解最为陌生。不过,随着网络平台的逐层建立与电子商务应用的日趋广泛,网络营销的发展具有很强的潜力。在调查中,有50%的企业认为自己运用了电子商务,可以认为这样的企业对网络营销已经有粗浅的认识,尚待进一步发展。对于市场营销在企业中所扮演的角色,调查结果显示,受访的经理人认同度最高的是“顾客由于优质的产品和需求的满足而被吸引“这一说法;其次是“公司的中心任务就是创造和抓住顾客”与“人是第一位的”,最不同意的说法是“发现欲望并满足它们”;再次是“顾客满意实际上受到其他部门业绩的影响”。

问卷上的9类说法均来自营销泰斗菲利普•科特勒。如果不考虑判断和实际营销行为是否一致,可以认为中国企业的经营者们在意识上是非常重视市场营销的。中国企业对营销的重视源于营销活动对增加企业利润的作用,95%以上的经理人都认为营销活动可以为企业带来满意的经济效益。在营销方式方面,促销活动和公关活动均为26.6%,广告宣传占42%。所有的公司都聘请了相应的企业顾问,其中技术顾问比例最高,约占41.7%,营销顾问次之,约为26.2%,法律顾问为15%。市场营销概念的吸收到广告、促销意识的确立,再发展到经营管理体制的调整、探索与实验阶段的中国市场营销自发地从组织机构管理要素、人力资源的重新组合上探索一种机制,保持了与中国市场经济环境变化的同步。实际上,优胜劣汰的市场法则对中国企业自发性地实施营销策略是永恒的鞭策。当自发性转化为理性时,企业市场营销的变革就成为一种由内至外的自觉行为,广告或各种促销仅成为营销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不是全部。超级秘书网

4对未来市场营销在中国发展的预测面对营销的世纪变迁,菲利普•科特勒在其第十版《营销管理》提出,能够适应21世纪发展的营销主流模式,即关系营销、差异营销、整合营销、直销和在线营销等,这4种营销模式代表了未来营销的方向,也反映了中国营销发展的趋势

随着加入WTO,中国市场经济机制的成熟,中国企业的营销活动也将逐渐转型,表现在以下3个主要方面:

(1)营销理念转型:更多领域行业将从无到有地引入营销(如银行和媒体);已引入营销的行业将从推销导向开始迈向顾客价值导向(如关注顾客的真正需要)。

(2)营销组织转型:营销部门在公司组织架构中的地位将上升;初级形态的营销部门开始再造为真正意义的市场部(如基于市场研究指导产品研发)。

(3)营销运作和营销策略转型:从粗放型营销转向精细型营销(如细分市场和通路深耕);从封闭自我型营销转向开放关系型营销,如厂商关系和顾客关系;从单一的策略转向整合性的策略,如竞争策略开始多样化,整合营销传播IMC的实际运作。

参考文献:

[1]魏贤君.当代市场营销理论与实践诌议[J].商业研究,2002(6):9-12.

会展营销论文篇7

1乡村旅游、旅游网络营销概念内涵

1.1乡村旅游的概念

国内对于乡村旅游的研究起始于1999年,近20年来,在乡村旅游的研究也取得了显著成果,但是目前对于乡村旅游的概念学术界并没形成统一的意见。吴必虎(2001)认为:“所谓乡村旅游就是发生在乡村和自然环境中的旅游活动的总和”[1]。也有学者通过比较国内外学者对乡村旅游概念研究,认为界定乡村旅游最重要的标志应该是“乡村性(rurality)”,通过对乡村旅游、农业旅游与民俗旅游的概念进行辨析,界定了乡村旅游的概念。不同学者从不同的视角进行研究,对乡村旅游概念的界定在不同时期也有所区别。

1.2旅游网络营销概念内涵

旅游网络营销是学者研究的热点,学者从多媒体、市场、互联网等角度对其概念进行了论述。赵西萍(2002)认为是通过多媒体与游客建立起联系,为游客提品和服务的营销活动[2]。网络营销是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通过营销手段,实现发展旅游的一种营销方式。旅游网络营销主要基于旅游需求,通过网络向游客传递旅游需求信息并根据游客反馈的信息不断改进,从而通过一种方式提供给更符合游客需求信息以不断促进旅游业的发展。乡村旅游网络营销是以乡村为旅游目的地,根据乡村旅游的特点,借助互联网实现向乡村旅游者传播旅游资讯的一种促进乡村旅游发展的营销活动。

2乡村网络营销研究进展

与国外研究相比,我国对乡村旅游营销体系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我国在乡村旅游网络营销的研究起步较晚,但是研究也在不断地进步、深入、发展,近年来对乡村旅游网络营销的研究主要是从网络营销理论、网络营销手段、网络营销主体这三个角度展开的,其中网络营销主体的研究分为旅游农产品、乡村旅游目的地两个方面。

2.1网络营销理论

宏观的理论研究是学术界研究的基本,是研究进展的成果展现,深入的理论研究推动着行业的发展。刘旭,骆高远(2008)认为乡村旅游存在着投资与经营规模小、地区分布与组织形式分散、市场竞争秩序混乱、营销观念落后、促销手段单一等问题[3]。但是对乡村旅游网络营销现阶段研究涉及很少,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学者的研究主要是通过对现状分析从而找出问题,进而提出相关策略。在开展网络营销过程中,乡村体验游应深度开发,充分利用信息化网络,增加游客之间、游客与乡村的沟通联系,农业协会、当地政府牵头,创建网站对乡村体验游进行宣传,变被动等待游客自发在网上宣传为主动宣传。苏燕萍(2016)认为乡村旅游关注的要点有三农为基础、融入公益旅游元素、重视用户生成内容、保障网络安全[4]。有学者也根据现状和问题分析,提出新的概念,比如“网络营销策划”的引入,指出了网络营销策划的重要作用。学者研究指出乡村旅游网络营销现阶段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加强运用互联网的应用,保障网络安全,重视网络营销策划,对于乡村旅游网络营销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2网络营销手段

网络营销手段包括搜索引擎、电子邮件、论坛、微博、微信等。有的学者从整个网络营销手段剖析,有的对单个营销手段进行研究。刘换菊(2015)认为乡村旅游新媒体营销有着营销速度更快、营销成本更低、营销范围更广、营销过程更灵活的特点,提出可通过BBS社区论坛营销、QQ营销、微信营销、微电影营销、网络游戏植入营销、无线营销、搜索引擎营销等进行营销[5]。微信营销手段是当下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在利用微信营销时要注意解决好旅游企业公众账号能被游客所关注、找到乡村旅游营销信息传播的意见领袖、引导意见领袖传递乡村旅游企业所希望的营销信息、编制有效的面向公众传播营销信息等问题,乡村旅游线下积极配合,同网络用户深度沟通。微信、微博等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对于受到限制的乡村旅游目的地来说既是一个契机,也是一个挑战,学者对于乡村旅游网络营销手段的研究有助于乡村旅游网络营销的发展。有的学者则从网络营销设计角度进行研究。具体分析乡村旅游营销主体、对象及手段,并提出适合的设计路径。杨建成,李丹(2015)基于工具网站建设方面进行了实证研究,学者提出网络营销对基于文化体验的乡村旅游推广有重要的价值意义[6]。学者们研究区域的具体现状,提出针对性的策略,对乡村旅游的发展具有指导性的意义。

2.3网络营销主体

2.3.1旅游农产品营销

(1)农产品营销。农产品是乡村旅游原生态的特色产品,学者多是通过选取乡村旅游目的地的旅游产品为案例进行分析现状、问题,进而提出相关对策。目前,大部分的农产品除了地理区域的自然生产特色外,还应结合当地居民的风土人情特色,生产别具一格的农产品。徐颖(2015)分析了五丰蜂产品网络营销方式,认为通过这个新生的电子商务销售渠道,提高产品曝光率,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提出从B2C为主体、微博广告、团购网站进行网络推广[7]。农产品的营销方式应根据产品特点提出不同的营销手段,中国农产品网络营销系统环境构架、商务模式以及物流配送模式等的开发刻不容缓。(2)农家乐营销。农家乐作为乡村旅游的一种活动,是乡村旅游产品重要组成部分,学者的研究集中在农家乐网络营销中网站的建设等方面。米文丽,彭仁杰(2016)从政治环境、经济人口环境、社会文化环境、技术自然环境等外部环境和产品对象以及相关业务的发展特征、农家乐、农家乐网站、物流公司、农家乐网站的信誉度建设内部性支持环境进行了可行性分析[8]。何军(2011)成都、北京、上海、合肥市农家乐发展和网络营销应用现状对比分析,提出应加快合肥农家乐综合信息网、经营企业网站建设,加大对论坛、博客推广和多媒体、网络热点等网络营销的推广。农家乐的网络营销具有政府组织、行业协会以及民间网络服务平台集成、专业、低成本的特点,也是促进绿色休闲农家乐规范、健康发展的重要推手。其健康发展离不开旅游网站的建设、旅游网站的监管以及网络支付的安全,同时需要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和网络营销人才的培养与吸纳、构建权威规范高效的标准数据库系统和网络营销系统。

2.3.2乡村旅游目的地营销

乡村旅游目的地是进行乡村旅游活动的主要场景,代表整个地区的旅游环境以及游客承载量,结合旅游目的地的特征进行研究,指导旅游目的地的发展,具有现实的意义。学者指出从整个旅游目的地进行研究,分析乡村旅游网络营销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适合旅游目的地发展的网络营销的策略。李丹(2015)以福建省长泰县山重村为研究对象,运用工具,指出网站咨询指标和客户服务指标进行重新构建,提出网络传播分享主题应紧扣文化,结合图、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给游客形成立体的文化体验认知[10]。通过对乡村旅游目的地的具体性的分析,相对来说研究也可以更深入,对于乡村旅游目的地的发展更加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3研究评述及展望

3.1评述

现阶段,乡村旅游网络营销主要关注的是网络营销理论、网络营销手段、网络营销主体这三个层面:从经验、体验营销等角度对营销理论进行了初探;充分利用新媒体营销手段推动乡村旅游网络营销的发展;针对旅游农产品、乡村旅游目的地等营销主体制定具体针对性的营销策略。这些研究推动了乡村旅游网络营销研究的发展,也对乡村旅游目的地网络营销的政策制定提供了参考价值,无论是对于理论的发展,还是乡村旅游网络营销的实践应用都具有重大的意义。缺乏理论及理论模型的研究,文献较少且研究相对比较浅显,仅仅是对理论进行了初探,相比之下,应用研究、案例研究的角度相对较多;研究方法较为单一,主要是描述性统计分析,通过计量方法进行的实证研究相当匮乏;研究视角较为浅显,主要是对乡村旅游网络营销的现状进行梳理进而提出相关营销策略。

3.2展望

乡村旅游网络营销对乡村旅游的整体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针对研究现况,今后的研究需要围绕以下三个方面进行:(1)理论研究方面。今后可对乡村旅游网络营销进行更深入的理论研究,建立系统的理论体系,理论的研究与实践的应用共同推动乡村旅游的发展;(2)研究方法方面。借鉴管理学、经济学、心理学等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或与其他学科融合研究,同时,加强实证的研究,使得研究更具有科学性和指导性;(3)研究视角方面。创新研究视角,从不同的角度深入研究乡村旅游网络营销,如乡村旅游网络营销的评价体系、绩效评估、顾客忠诚度等。

作者:林轶 田茂露 段艳 单位:广西大学商学院

参考文献

[1]吴必虎.区域旅游规划原理[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

[2]赵西萍.旅游市场营销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刘旭,骆高远.浅谈乡村旅游的网络营销[J].科学与管理,2008(01).

[4]苏燕萍.乡村旅游网络营销应关注的要点[N].中国旅游报,2016-02-03.

[5]刘换菊.乡村旅游的新媒体营销模式探究[J].中国商论,2015(34).

[6]杨建成,李丹.基于的乡村旅游网站建设与网络营销实证研究[J].海峡科学,2015(09).

[7]徐颖.从化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及销售推广实操——以五丰村蜂产品营销为例[J].中国商贸,2013(18).

会展营销论文篇8

关键词:中国消费者行为 消费者行为研究维度 消费者行为研究方向

营销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通过与其它学科结合,形成很多代表性学派,例如消费者行为学派、商品学派、职能学派、管理学派、社会观营销学派。纵观国内外营销学术成果,消费者行为研究居多。研究消费者行为,分析消费者需求,制定满足消费者需求的策略是营销活动的出发点。中国营销学者应借鉴国外同行的研究成果,结合中华文化特点,抓住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环境,为消费者行为研究作出贡献。

消费者行为研究维度和方法

(一)消费者行为研究维度

维度是借以对事物进行概括、描述和评价的手段、指标。营销理论的维度是指营销理论的一些特性是有范围的,并可以将其分类并分析。营销思想或理论可以借助五个维度去测量:知识维度(intellectual dimension)、时间维度(time dimension)、空间维度(space dimension)、科际维度(interdisciplinary dimension)、精神维度(spiritual dimension)。

知识维度指这门科学的研究质量和整个理论体系中相关知识完整结合的程度。对中国消费者行为进行研究的队伍不断壮大,中国消费者行为学知识体系越来越成熟。2005年6月至2013年9月,《营销科学学报》共刊登中国营销研究文章315篇,其中以消费者行为为主题的210篇,占67%。

时间维度指这门科学在各个时期和阶段,理论创新演变与管理实践以及社会环境的关系。中国营销用短短20多年的时间走过了西方发达国家近百年的历程。据吴建安教授(2002)的论述,营销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应用可分为:启蒙阶段(1978-1983),主要通过翻译、考察及邀请专家的形式,系统介绍和引进了国外的市场营销理论;广为传播阶段(1984-1994),营销理论、策略和方法的研究和应用,在中国得到了长足的进步;深入拓展阶段(1995-2000),国际学术交流进一步加大,国家领导人在政府文件和报告中强调营销管理工作,以及硕士、博士等高层次营销人才培养不断推进;自我创新阶段(2001-2011),自我总结和自我创新成为中国营销学研究的新需要;向西方水平看齐阶段(2012-)。中国营销学者进入全新的消费行为研究领域,提出新方法、新理论。

空间维度指这门科学的总体理论对于不同实践所体现、代表、反映和涵盖的程度。在分析营销理论时,必须考虑国别特性、地理环境和地域条件。

科际维度指这门科学所包含的源自其他学科(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概念、思想和方法的程度。消费者行为研究受消费者心理学、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传播学等学科影响,形成学科的交叉。

精神维度指这门科学理论与这个世界中的精神力量相一致程度。人类生活的日益精神化使得人们更加关注商业活动的精神效益。绿色营销、非营利组织营销、社会营销、关系营销、口碑营销、客户观念、顾客满意、服务补救等成为营销研究主流,这说明营销科学研究由消费者行为转化为消费者行为的根源――精神。

(二)消费者行为研究方法

西方消费者行为研究路线:实证主义路线和阐释主义路线。消费者购买过程可以分阶段研究,对消费者感知、认知、学习、态度、决策反馈过程进行切分式研究,对消费者个体的研究适合采用实证主义研究方法。消费者行为是受情境影响的,不存在共同的行为规律,只能把消费者个体与其所处的环境相联系才能理解消费者行为特征,对消费者生活环境研究适合采用描述性研究。中国消费者行为研究需要在理论上学习和借鉴西方消费者行为理论,方法上寻找符合中国社会文化本土化的方法。实证主义把消费者理解为完全理性的人,忽略消费者深层次的无意识张力;阐释主义强调个体特征,忽略消费者行为变化的一般规律。目前消费者行为研究方法论缺陷:缺乏横贯不同层面的系统整体研究方法论。要突破目前研究误区,必须选择新的研究视角和哲学方法论。

从中国“天人合一”系统哲学看:消费者是整体人,不是纯粹的认知人、经济人、情感人;消费者行为是有机整体过程;消费者气质是统一系统整体;消费者心理与行为是系统整体。总之,消费者是整体,消费者行为研究要遵循系统哲学观、动态全息方法论。

20世纪80年代,信用卡作为一种新型消费信贷方式和支付手段,已经扩展到整个国际金融市场。研究发现,信用额度增加,消费者负责立即明显增加,流动性限制有约束力;透支余额和利率增加,换卡概率增加;消费者用信用卡作为额外现金,以扩大流动性。自21世纪开始,中国网购成为时尚:随时随地、“碎片”时间购物、更显个性化、更显诚信、更多互动性、对价格更敏感。消费者借以实现行为的载体发生改变,但是消费者行为本质没有改变。以互联网为背景的大数据营销迎面而来。

中国消费者行为研究进展

(一)中国消费者行为研究的概况

消费者行为研究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西方组织动力学派、消费者主义学派、购买者行为学派、宏观营销学派。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消费者行为研究成果颇丰。20世纪80年,消费者行为学传入中国,深受中国营销学者的欢迎。经过30年多的发展,中国营销学者在消费者行为研究方面学术成果形式多样,数量很多,质量不断提高。

2014年4月2日,以“消费者行为”为主题,对我国藏书量前9位的图书馆进行检索,国内学者以中文编著的图书目录合计964条,去掉重复部分得到有效样本390个,其中中国学者专著106部。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2014年4月2日,以“消费者行为”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进行检索,得到结果5255 条。其中论文数量情况如表2所示。2014年4月2日,以“消费者行为”为关键词,对中国两个最大的中文数据库检索,得到结果201条,整理得到有效题目185条。统计结果如表3所示。上述3个表的数据表明,中国消费者行为研究发展迅速,硕果累累,研究队伍不断壮大,逐步形成中国特色的消费者行为理论体系。

(二)中国消费者行为研究知识维度

中国营销学者对消费者行为的研究经历引进、消化、创新3个阶段,逐步建立与中国文化相结合的消费者行为理论体系。我国营销学科最高水平的学术期刊《营销科学学报》 为中国消费行为研究学者提供很好的平台,有效推动中国消费者行为研究的思想交流。通过对以“消费者行为”为主题的专著、博士论文、核心期刊论文研究分析,中国消费行为理论正形成体系。统计结果如表4、5所示。

表5说明,中国营销学者不仅消化了西方消费者行为理论,而且提出了中国特色消费者行为理论;在网络营销方面和大数据营销方面的研究与西方同步;在方法论方面,创造性提出定性模型与定量模型结合模型研究方法,这不仅对消费者行为研究,对其他领域的研究都有重要价值。

(三)中国消费者行为研究时间维度

1981年,吴世经在《经济与管理研究》发表《市场研究的方法与销售经营的战略》,揭开消费者行为理论在中国传播序幕。1986年,林德金编著《消费心理与购买行为分析》,这是中国营销学者第一部原创。1999年,易建华编著《我国居民消费结构演变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这是第一部中国博士生以消费者行为为主题的毕业论文。中国消费者行为研究发展情况,如表6所示。对每个阶段的成果求年平均值,如图1所示。

表6、图1说明中国消费者行为研究情况:启蒙阶段(1978-1983),中国营销学者只创作少量消费者行为期刊论文;广为传播阶段(1984-1994),中国营销学者积极翻译西方消费者行为著作,创作大量消费者行为期刊论文;深入拓展阶段(1995-2000),图书、期刊论文不断增加,博士毕业论文、会议论文出现,学术交流活动异常活跃;自我创新阶段(2001-2011),学术成果急速增加,学术活动空前红火;向西方水平看齐阶段(2012-),学术成果增长缓慢,学术交流活动减少,中国消费者行为研究遇到了瓶颈,需要开拓新的研究领域,提出新方法、新理论。

(四)中国消费者行为研究空间维度

中国营销学者对西方营销理论坚持“洋为中用,不断创新”原则。以卢泰宏为代表的营销学者侧重于对西方消费者行为进行横向分析,以郭国庆为代表的营销学者侧重于对中国消费者行为进行纵向分析,以符国群为代表的营销学者侧重将中国消费者行为与西方消费者行为进行横向分析,新生代营销学者侧重于对小范围消费者行为进行研究。统计分析如表7所示。

(五)中国消费者行为研究科际维度

西方消费者行为研究吸取消费者心理学、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传播学等学科精华,中国消费者行为研究继承西方研究思路,同时吸收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信息科学的精华。经过30年的发展,中国消费者行为学术成果颇丰,理论依据各异,研究方法多样。如表8所示。中国消费者行为研究涉及9个以上学科,充分利用已有科学研究方法,不断推出新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模型。

(六)中国消费者行为研究精神维度

消费者行为学在中国很受欢迎,改变中国营销学者研究行为和广大消费者消费观念。新的营销观念广为传播,中国营销学者从多角度研究中国消费者的精神世界,如表9所示。表9说明中国消费者行为研究不仅仅停留在商品价格、产品质量表层的研究,而是更关注消费者的精神需要。这说明营销科学研究由消费者行为转化为消费者行为的根源――精神。

中国消费者行为研究的展望

(一)现有的创新成果

消费者行为是一个复杂的现象,也是折中主义的领域,营销学者在学科、目标及方法各方面各有不同,如表10所示。第一,解析取向以文化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为基础,对消费及其意义做深入了解。第二,传统取向建立在认知消费学、社会心理学、行为心理学及社会学的理论与方法的基础之上,努力发展理论与方法来解释消费者决策与行为。第三,营销科学取向以经济学与统计学理论与方法为基础,它通常涉及构建与测试数学模型,来预测营销战略对消费者选择与行为的影响。

作为宏观社会环境的主要方面,文化对消费者有普遍影响。营销人员可以采用内容分析、人种研究、价值观的衡量。中国传统儒家价值观对中国人的生活方式、顾客感知以及消费者行为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中西方存在价值观差异、信仰差异、思维方式不同、生活习惯也不同。中国消费行为研究必须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社会现状、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

20世纪80年代以来,营销学的发展呈现“人本化趋势”,显示个性化、互动性和体验性的特征。营销学核心概念从交易转向关系,从“商品为中心”演变到“以服务为中心”。20世纪90年代,基于数据库和数据挖掘技术网络营销、直销营销、关系营销成为21世纪主流,营销学的创新呈现“技术导向性”特点。

基于文化因素与技术因素,本文提出中国消费者行为研究新取向――系统取向,如表11所示。消费者行为受多个因素影响。这些因素是相互影响的,构成复杂的系统,一个整体。要了解中国消费者行为,揭开中国消费市场的规律,为企业制定有效的营销策略,研究者需要运用不同学科的知识,采用不同研究方法,从不同角度进行研究。中国营销学者需要继续吸收西方心理学和统计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也要消化中国传统文化精髓,把握消费市场的最新动态。消费者行为学是艺术,也是科学。消费者行为的研究需要定性描述,也需要定量分析。多种研究方法同时并用,结论更有说服力、更实用。中国消费者行为理论必将自成体系,为中国企业提升竞争力和为中国社会的进步做出重大贡献。

(二)有待突破的研究课题

中国消费者行为研究需要洋为中用、结合实际、不断创新。一是打通理论联系实际的渠道,从中国营销实践中提炼有价值的知识,为中国营销创新提供条件。二是规范研究方法的运用,通过对中国营销实践的系统梳理和提升,对西方营销理论或理论的假设前提做出修正或补充,完善适合中国国情的理论架构。三是以消费者行为为主题的科研项目有待统计分析。

参考文献:

1.郭国庆.营销理论发展史[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2.http://222.29.89.8:8081/jms/CN/column/column320.shtml(营销科学学报)

3.孔繁任,熊明华.中国营销报告(绪论1).光明日报出版社,2001

4.吴建安.市场营销学在中国的传播.市场营销导刊,2002(8)

5.杨晓燕.中国消费者行为研究综述.经济经纬,2003(1)

6.罗纪宁.消费者行为研究进展评述:方法论和理论范式.山东大学学报,2004(4)

7.胡少华.信用卡市场消费者行为研究:文献综述.新金融,2005(10)

8.廖卫红.移动互联网环境下消费者行为研究.科技管理研究,2013(14)

9.马国庆.管理科学研究方法与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评判参考标准.管理世界,2004(12)

10.J・保罗・彼得,杰里・C・奥尔森著.徐瑾等译.消费者行为与营销战略.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

11.潘煜.影响中国消费者行为的三大因素.上海三联书店,2009

上一篇:文化市场学论文范文 下一篇:红楼梦饮食文化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