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强国梦论文范文

时间:2023-09-19 09:20:13

文化强国梦论文

文化强国梦论文篇1

高校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向导力量,以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气氛为终极目标,服务于高校的人才培养。中国梦引领下的高校校园文化是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有效载体,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本课题基于这一大的时代背景,开展相关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深入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的通知》中指出要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组织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以引导广大大学生为实现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伟大中国梦而发奋学习,不懈奋斗。

一、“中国梦”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

高校是国民教育的重要基地和平台,而校园文化则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对大学生行为思想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中国梦”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品德教育效果,激发大学生积极向上的斗志;同时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淀;增强师生间团结友善;弘扬民族精神。

(一)“中国梦”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可以增强德育效果

大学阶段是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和道德观念的重要关键时期,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则被认为是全部教育的首位,是运用中国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等内容影响大学生,以培养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在全球化信息化的大背景,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也逐步多样化,甚至出现动摇倾向。中国梦则是凝聚全国人民共同的伟大梦想,是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所在,是中华儿女的最强纽带,蕴涵着丰富的教育理念。以“中国梦”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大学生日常行为和生活习惯,可以增强德育实效,激发大学生在追逐个人梦想的同时,追逐中国梦。

(二)“中国梦”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可以增强校园文化的积淀

校园文化,是以师生为主体,以育人为导向,以行为文化、环境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等为主要内容,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性文化。将“中国梦”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包括各类学生活动、校园建筑、一花一草等等,让我们的大学生可以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直接感受到“中国梦”精神,从而在潜移默化中,使自身思想境界得到提升,人文素养得以增强。从而着力推动用“中国梦”培养学生、凝聚学生、激励学生,不断培育和深化校园文化。

(三)“中国梦”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可以促进校园和谐

和谐校园是符合教育规律和校园规律的生态系统,具有民主、科学、人文和开放四大特征。是以校园为纽带的各种教育要素全面和谐、自由协调、整体优化的育人氛围,是以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和学校发展为宗旨的整体效应。“中国梦”融入校园文化建设,通过精神理念的渗透,传统文化精神的传播,民族精神的弘扬,可以在提升师生自我素质的同时,促进师生关系和谐团结有爱,从而促进校园稳定和谐。

二、“中国梦”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

(一)以“中国梦”为主题开展学生活动

《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深入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的通知》中指出各地各级各类学校要以五四运动、校园文艺演出、青春励志校园活动等载体,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以着力推动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培养学生、凝聚学生、激励学生,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在校园设施建设中,努力创造人文气息浓郁、精神文明和谐、环境优美的校园文化,使大学生在美好的校园环境中接受“中国梦”理念的鼓舞和熏陶,以确保大学生能够在舒心和温暖的校园里学习、生活和成长。

通过各种校园文化主题活动来渗透“中国梦”主题思想。正如《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深入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的通知》所指出的组织开展“放飞梦想 励志青春”青春励志电影展播、青春励志书籍推荐、青春励志歌曲传唱等活动;组织开展以“我的中国梦”为主题的校园文明风采竞赛活动;以“同铸复兴路 共圆中国梦”校园文艺汇演等。通过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的开展,将“中国梦”这一主题思想以轻松活泼的形式深入融入到每一位学生心中。

(二)通过课堂教学宣扬“中国梦”主题思想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重要载体,承担着对学生进行马克思注意理论教育教学的重任。作为思想品德教师,要引领学生走进中国梦,就要结合新的时代背景运用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让中国梦内化于学生心中,使中国梦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动力,使学生为实现中国梦而奋力拼搏。只有把“中国梦”主题教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之中,通过思政教师在学生课堂上大力宣扬“中国梦”,科学合理解读“中国梦”,才能增强学生对“中国梦”的认知和自觉认同并践行。

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堂教学中,通过系统阐述和分析,让学生明白“中国梦”是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科学发展观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进而让学生们明确实现中国梦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道路,必须凝聚中国力量,弘扬中国精神。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思想观点和立场,正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并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科学解读“中国梦”,促进大学生不断追梦,实现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思想境界。

(三)利用各种载体将“中国梦”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

校园文化是某一学校所具有的特定的文化氛围和精神环境,包括校园景观、建筑设计、绿化美化形态,当然也包括学校的校风、学风、传统和人际关系。健康的校园文化,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心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中国梦”理念则必须借助各种资源和手段,加强宣传首当其冲。在开展以“中国梦”为主题的校园文化建设中,通过宣传海报、横幅、教室多媒体播放等途径宣传渗透这一主题思想。其次结合学生交流、接收信息平台,渗透主题思想。比如微博、微信、校园网,温州医科大学专门开设专栏《美丽温医》来宣传关于“中国梦”主题的相关活动。温州医科大学的《美丽温医》开展了全校型的各类主题大赛:比如歌曲大赛、“中国梦、温医梦、我的梦”征文大赛、人物访谈、典型学生事迹等,以充分引起学生对“中国梦”主题思想的认同和共鸣。

三、结语

文化强国梦论文篇2

一、以中国梦所蕴含的中华文化为基础构建中国核心价值观

中国梦是中国传统文化核心价值的现实投射,是中国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时代观的集中表达。中国梦是中国在伟大历史复兴进程中提出的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中华文明核心文化与时代潮流相统一的新概念,必将产生巨大的正能量,将使中国占据全球核心价值观制高点。一个伟大的民族应该为世界贡献观点与思想。

(一)时代呼唤中华文明为世界贡献思想与观点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社会评论家 J.里夫金认可中国传统思想更加关注和谐、完整和万物的相互影响而非只注意孤立的现象,因而与欧洲梦更为接近。他表示期待拥有悠久历史的中国能为欧洲梦真正发展成为一个全人类的世界梦想带来积极贡献,并断言正在出现的欧洲梦和中国梦无疑会对整个人类的未来产生深远影响。

著名已故英国历史学家阿诺德?约瑟夫?汤因比认为,未来的人类只有走向一个“世界国家”,才能避免民族国家的狭隘,才能避免民族国家因为狭隘国家利益追求而带来的人类社会的灭亡。而人类社会要过渡到一个“世界国家”,西方社会是无法完成这样的任务的。人类的希望在东亚,而中国文明将为未来世界转型和21世纪人类社会提供无尽的文化宝藏和思想资源。中国在漫长的21个世纪里,尽管也多次经历过混乱和解体,但是从大历史的角度来看,中国人完整地守护了一个超级文明,长时间生活在一个文明帝国的稳定秩序中,中国模式作为一种区域的世界主义模式可以为今天的人类提供宝贵的经验。汤因比对未来人类社会开出的药方不是武力和军事,不是民主和选举,不是西方的霸权,而是文化引领世界,他所指的这个文化就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

(二)中国梦应该承载中华历史传统精粹与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伟大智慧

当前的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加接近民族复兴的梦想。现在,适时提出的中国梦就应该承载着中华历史传统精粹与时代特征的伟大智慧。中国应该利用其自身特有的文化优势,推进建设和谐世界的梦想。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经历五千年历史考验、以 “仁、义、礼、智、信”为内核、蕴含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隐藏着巨大潜力。

首先,“仁”者,和谐也。“和”是中华文明最核心的价值观。和而不同,承认、包容乃至尊重差异,以达共存共荣。和谐包容是中华文化为不同国家、不同文明之间的和谐共生所作的经典诠释和处世准则。包容和谐是比平等更高水平的社会进步。平等是不区分先天和后天差别的价值观,因此平等仅是使弱者获得与强者的相同机会,而不保护弱者。和谐包容则包含了保护弱势群体促进社会整体和谐的理念。

其次,“义”者,道义也。“道”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价值观,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结合当前的时代特征,我们可以把道义阐释为公平正义。公平正义同样也是比民主更高水平的社会进步。民主体现的是保障人的政治权力的方法与途径,但民主并不保障人们用权利做正义的事。民主保证决议的合法性,但并不保障决议的正义性。而公平正义则是方法与结果的辩证统一。依据中国古代传统思想,“道义”则兼顾过程的合法性和结果的道德性两方面。

第三,“礼”者,文明也。文明同样也是超越自由价值观、比自由更高水平的社会进步。文明是自由和约束的辩证统一。人们有权享有自由,但自己在享有自由的同时却不能妨碍他人的自由。比如,自由是动物的本性,人类作为一种动物需要自由,然而人与其他动物的重要区别也许是本质区别则是文明,因此人的行为要与动物不同。“礼”是要求人举止文明的价值观。

(三)以中国梦所蕴含的基本价值观为核心构建中国价值标准

自鸦片战争以来,长期以来西风东渐,以至中华文化在以西方文明为中心的世界体系中长期处于边缘化甚至失语的状态。当前那些基础性、决定性的概念,比如人权、民主、自由、公正、真理等等,基本上为西方所定义,以至于我们思考的概念体系、话语体系和知识体系都无不受西方影响甚重。中国的发展已经证明,被西方美化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西方价值体系、概念体系、发展模式存在着许多难点,并不能完全适用于中国实践。在西方设定的发展模式之外,各国有权根据实际情况和各国国情自主选择发展道路。在全球化交流中,中国不应满足于有地方特色的中国文化,更不能封闭于古代社会产生的传统文化之内,而应该对一些基本的概念进行重新诠释,寻求在全球文化交流中所能作出的贡献。当前的首要问题就是用中国自己的话语体系做好中国梦的国际阐释。

伴随着中国从融入国际体系到走向塑造国际体系,中国公共外交的首要工作重点不应在“公关”,而应在中国全面参与全球治理中,从根本上拿出以和谐、公正、文明为核心的一整套概念体系、价值体系和知识体系,以新的中国文化体系参与不断发展的世界文化的重新建构,以中国的方式为世界想象一个社会理念、一种生活理念、一套价值观。在与美国梦、欧洲梦等价值观形成的良性对话与互动中,让中国的这些价值观为世界普遍接受。让中国梦演变成一个价值尺度、一种评判标准,它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对内成为稳定的主流价值观形成强大的文化凝聚力,对外产生强大的文化吸引力,构筑强大的中国软实力。

价值观的演化规律是,穷人效仿富人,弱者效仿强者,落后效仿先进,失败效仿成功。当一个国家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时,其价值观就很容易被世界接受。当前中国具有向世界贡献“和谐、公正、文明”价值观的潜在文化与力量资源。当中国走向世界最强国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时,中国为世界贡献的价值观就有可能成为现实。

二、以中国梦的基本价值观为内核构建中国话语体系

随着中国的长足发展,中国已经开始从世界的边缘走向国际舞台的中心。国际社会在关注中国快速崛起的同时,特别关注中国说什么,怎么说,将以什么方式对国际话语体系产生影响。英国剑桥大学学者斯蒂芬?哈尔珀对此指出,中国崛起的方式以及速度之快,对本地区、西方以及西方的观念产生了深远影响,其中最值得重视的是中国话语权的建立及如何建立。

(一)占据时代制高点,立体构建中国话语体系

构建中国话语体系,要善用中国因素,特别是要善用中国梦这一理念,把中国各方面取得的成就转化为我们的影响力和优势地位。中国应以中国梦传播为契机,占据时代制高点,在基于中国梦所蕴含的价值标准基础上,立体构建中国话语体系。以中国梦为传播的重要内容,把握议程设置权,将中国价值观以国际语言传播,推动世界与之互动对话,形成良性共振。作为在全球治理中负责任的大国,中国还应推动全球传播秩序向民主、和谐、合理方向发展,更加注重发展中国家的文化交流和传播,建立具有共同文化价值观基础的全球话语体系。要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宣传和谐世界理念,不断推进构建和谐世界,提出反映时代前进方向的新的世界观和治理理念,并将其凝聚为有感召力的时代精神,不断强化中国话语权。

(二)构建中国全球舆论中心,加快中国话语体系形成外溢扩散效应

所谓舆论中心,就是舆论集市中心,这里形成的舆论具有明显外溢性与扩散性的特点。美国是当今世界上信息资源最为丰富、传媒实力和传播实力最强的国家,它处于国际舆论的中心位置。美国成为世界的舆论中心,由此导致美国国内的舆论相比较其他地区更容易成为当今的全球性舆论,因此美国的一举一动牵动着全球舆论的神经。

由于中国政治社会影响力不断发展,特别是近年来经济规模迅速扩大,中国的发展吸引了世界的关注。中国经济本身以及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已经成为不可避免的国际话题。现在达沃斯论坛、财富论坛等很多国际性会议所谈论的主要话题离不开中国,中国共产党十、中国人大政协会议等等都吸引了世界媒体瞩目。某种程度而言,当今的中国成为美国以外另外一个具备了成为全球舆论中心潜在资质的国家。

在中国构建世界舆论中心,推动中国媒体建设强大的国际传播能力,可以将在中国形成的舆论变成一种对其他国家具有外溢性、扩散性的世界性舆论。占踞基本价值观的制高点以后,中国借助舆论中心的高位势能将更加有效地影响国际舆论,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以中国梦为主题多管齐下重点传播中华“和合”文化

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不曾中断的文明,中华文明历经五千年历史冲涤而历久弥坚。在中华文明的内核中,有着诸如“和为贵”、“和而不同”、“天下为公”、“天人合一”等穿越历史时空的朴素的人类普适价值观和哲学智慧。面临世界多极化趋势,“和合”文化将在建构未来和谐世界中发挥其独有的优势。中国应以中国梦为主题多管齐下重点传播“和合”文化,以中国文化特有的温和方式深入持久传播,让中华文化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首先,各级政府官员包括驻外使节要自觉把中国梦理念转化为对外交往的政策主张,积极传播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文化,倡导世界各国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理念,特别要重视多边国际会议舞台,有针对性地发出中国权威声音,提升中国形象,传播中国的“和合”思想,做好对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观深入浅出的阐释工作。其次,鼓励中国学者专家参加学术型民间舆论活动,允许他们更加灵活地参与有关国际讨论,走出去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在学者工作评价上给予鼓励。第三,支持国际汉学家的中国研究,特别资助汉学家关于中国“和合文化”研究的项目与成果。建议政府在资助上建立体制,设立专门基金鼓励中外学者举行“和合”文化论坛,支持这些学者参加国际舆论界活动,参与国际舆论的制造。第四,提高国民国家形象意识,鼓励国人在对外交往中无形传播中国文化。每一个中国人都可以是“和合”文化的传播者,每一个中国人都可以成为中国巨变的见证人,每一个人都可以结合在中国的生活变化讲好中国梦,让国外公众认同中国梦会让世界更美好。

(四)寻找与包括美国梦在内的世界各国梦想的相通交汇点,与之良性互动

对于西方媒体对中国的错误解读,我们要加强世界舆情分析,剖析西方社会误读的根源,有针对性地进行舆论引导,做出真正让国际社会信服的阐释。对自己发展中的不足也要有合理的解释,并推动国内妥善加以解决,逐渐促使国际舆论形成对中国正确客观的评价。

中国梦的实现过程不可能一开始就尽善尽美,不可能一蹴而就。即使在西方学者看来,今天所谓自由、民主、平等的美国梦亦走过了几百年的历史进程。美国建国之初宪法就许诺赋予每一个美国公民平等、民主、自由和追求幸福权利,但直到20世纪60年代,美国人权斗士马丁?路德?金还在《我有一个梦想》的著名演讲中,从一个特定角度呼吁美国有色人种追求平等的梦想,“梦想有一天,真正实现人人生而平等的信条”。传播中国梦,要冷静对待中国梦实施历史进程,牢牢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最大国情,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防止过份鼓吹民族主义倾向,防止在传播中片面强调国家梦、民族梦,忽略中国梦也包含个人梦的基本内涵。传播中国梦,要秉承中华文化“和而不同,各美其美”的理念,正确处理中国梦与美国梦、欧洲梦的关系,要避免出现对立论战,要在良性互动与对话中借力借势加快中国梦的传播。

(五)以人为本,中国故事世界表达

在传播中国梦过程中,媒体应体现对每个人的梦想和追求的尊重,积极寻求中国梦和每个人的梦想与追求的结合点,用中国梦凝聚和激励全体中国人民,从而汇集力量去实现国家和民族的梦想。要注意挖掘中国梦的典型,使之成为中国梦的无穷的榜样。

传播中国梦的叙事方式、讲话逻辑要力争贴近当地文化、当地受众,在国际基本认同的道德标准、价值标准以及逻辑推演标准上对中国梦的内涵从不同层面进行合理阐释。要善于利用国际传播通用的规则与技巧,从议题设置、会议程序、形象包装等细节入手,提升中国梦的世界好感度。要善于站在对方或者是第三者的角度来讲有关中国的话题。不断充实中国梦的世界元素,使之与世界文化形成共振,增加中国梦的亲和力与感染力。

文化强国梦论文篇3

关键词:中国梦;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6-0064-02

一、中国梦与理想信念

2012年11月29日,同志在参观《复兴之路》时指出,“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的最强音。十报告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梦的根本要求,其本质简单归结为: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和社会和谐的中国梦。这个现实的中国梦就是每一个中国人的一个、两个、三个直至千千万万个梦想汇聚起来所形成的一个大的梦想体。理想信念是“理想”和“信念”两个词有机融合为一体的。“理想”是对未来的期盼和期望,是人生追求的奋斗目标。“信念”是确信某种思想见解或理论实践,并以之为准则付诸实践。理想信念是人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集中反映[1]。崇高的理想信念会激发人们的热情,振奋人们的精神,鼓舞人们的斗志。中国梦就是所有中国人理想信念的汇聚。一方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我们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中国梦为我们提供了共同的理想及为之努力的方向;另一方面,我们坚定的理想信念是促进国家发展,绵延历史记忆,推动中国梦实现的精神动力。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只有每个人坚定社会责任感,发挥主人翁意识,通过个人奋斗实现自身价值,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心怀共同理想,弘扬民族精神,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热爱祖国、爱岗敬业,才能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开放发展成果、过上美好幸福的生活[2]。当代大学生肩负着建设祖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的重要使命,大学生个人梦想的汇集就是伟大的中国梦,自我价值实现的累积才能创造巨大的社会价值。大学生只有坚定理想信念,以小我激发大我,才能铸就中国梦这个更加辉煌的事业。

二、中国梦背景下,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必要性

1.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理想信念是一个人乃至一个国家、民族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理想信念发挥着凝聚人心、团结奋斗、克服一切艰难困苦、夺取革命胜利的强大作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大学生的历史使命,他们是否具有崇高坚定的理想信念直接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关系到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建设,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进而关系到中国梦的顺利实现。因此,必须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引导他们树立和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克服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面临严峻挑战,阻碍中国梦的实现。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全球化的渗透,大学生深受各种错误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影响。一方面,部分大学生贪图享受、不思进取、崇尚金钱,把“成为百万富翁”、“有房有车”视为自己人生追求的最大目标,淡化了对远大理想的追求,出现了信仰危机;另一方面,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其强大的经济和科技实力,不断加强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思想文化渗透,尤其是通过互联网、多媒体等传播渠道,大量地灌输西方意识形态,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其理想信念的迷失和扭曲。如果大学生当中出现的理想缺失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那么文化强国建设将无从谈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也将成为海市蜃楼。可以说,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之途,也是伟大的中国梦的实现之路。

三、以“中国梦”引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高校应该抓住实现“中国梦”这个契机,以“中国梦”引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用“中国梦”强化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1.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高校应该不断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从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材、课程入手,进一步加强授课教师队伍建设,深化改革其授课内容、授课方式、方法,以激发学生的潜在兴趣出发,加深印象,通过改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要有崇高坚定的理想信念。同时,发挥课程育人功能,借助课程渗透作用,抓住实现“中国梦”这个契机,通过讲座论坛形式,学校组织开展国家形势政策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组织讨论两会精神,引导大学生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信心,使他们认识到自己身上担负的重任,从而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伟大中国梦的理想信念。

2.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理想信念教育的良好氛围。大学校园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其校园文化无时无刻不在熏陶影响着大学生。高校应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努力营造健康、和谐的文化氛围和良好环境,通过建设具有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比如:以当前大力宣传“中国梦”为背景,学校组织开展以“中国梦”为主题,集科技、学术、娱乐、教育为一体,体现各个院系自身专业特点,具有积极向上意义的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科技学术活动,无形中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3.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渗透理想信念教育。社会实践活动是促使大学生理想信念从形成到成熟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高校应该积极主动地结合“中国梦”主题教育和大学生的特点,培养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观点去分析和解决实践问题。把企业、社区、基层、农村作为大学生的实践基地,使他们在实践中充分认识到国家的方针、政策,充分体会到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从而达到认识自己、锻炼自己、提高自己、完善自己的目的,形成健康的人格,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4.充分利用网络新阵地,开展理想信念教育。近几年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网络已经成为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型重要阵地,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养成。因此,高校要主动占领诸如微博、校内网、QQ群等网络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广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学习教育。高校应该充分发挥网络新阵地的优势,不断提高网络队伍建设,提高网络技术建设,积极开发建设理想信念教育专题网站,采用寓教于乐的宣传教育方式,开设红色教育、学习专栏、在线党校、校园新闻、校园论坛、心理咨询、校长信箱等,不断提高栏目的影响力、吸引力和点击率,加强思想引导,无形之中做到理想信念教育。

参考文献:

[1]孔一霖.大学生理想信念与思想政治教育[J].教育论丛,2011,(1).

文化强国梦论文篇4

一、为什么将中国梦与美国梦作比较

中国梦因的提倡而热,这一提法富于亲和力,贴民话语系统,因此拉近了主流和主导价值与平民价值追求的距离。他的每一重大思想,甚至所说的每一句话,都蕴含着执政理念,关系到一个时期内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社会的前进方向,注定受到高度关注。

理论界与广大民众不约而同地将中国梦与美国梦进行比较,主要缘于四个方面。首先,政治制度与文化传统的差异带来比较的意义和价值。中国与美国是目前世界上最具代表性的两大政治制度,虽然在“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下,一般不会再出现从前的敌对程度和形式,但斗争性并没有完全根除,毕竟二者属于异质体。这种异质,使两种梦想分别奠基于各自的价值坐标和文化基础,故而具有深度比较的条件。其次,世界政治生态和大国博弈状态决定了比较的意义和价值。因意识形态导致的半个世纪的假想敌与战略对手,为对比提供了丰富的空间和心理、情感支持。再次,中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发展状况和国民心态强化了比较的意义和价值。第四,思想理论自身发展的需要。中国梦作为一个精神载体,要发挥出更大的作用,首先看舆论宣传的深度和广度,而舆论宣传必然奠基于理论研究的深入,将美国梦引入进来,就是加深理论研究的一个维度,或者说一个重要途径。

二、中国梦与美国梦的主要差异有哪些

上述分析判断并非问题的核心,我们更为关注的是揭示其本质,即通过比较两种梦想的差异,找到实现自己梦想的最佳思路和道路。

第一,两种梦想存在着文化传统与文化心理的差异。400年前,当102名清教徒签下《五月花号公约》的那一刻,就意味着他们把英国《大》精神或理念带到新大陆。再加上后来人口迁徙和文化传播,欧洲文化充分传播于美国。由于欧洲文化本质上是奠基于或复兴古希腊文明,因而美国文化可谓古希腊文明的现代化。古希腊的文明拥有许多异于农耕文明的特质。从地理和环境条件上讲,古希腊处于地中海的东部,也就是今天的土耳其的小亚西亚和爱琴海一带,历史上这里不适宜于农耕,所以海外贸易早早发展起来,而贸易的最大特点是平等主体自由交换,同时最大限度维护自己的利益,这种文化必然张扬个性、重视私权。

中国的文化奠基于农耕或小农经济,这种经济的最大特点是个体无法抵御自然的力量,必须依靠家族和乡里,再加上封建王朝为了维护统治,采取了保甲制等方式把人紧紧地拴在土地上,再加上儒家文化的影响和塑造,一种较其他民族更深刻的人与土地、人与人的依存和依附关系得以形成。

第二,两种梦想存在着政治理论与政权结构的差异。奥巴马的美国梦奠基于天赋人权与契约关系,因为在西方人的价值观念领域,政党和政府的权力来自人民的让渡,是人与被人的关系。为什么当年美国总统华盛顿提出“美国不需要政党”,缘于权力授受关系。事实上,美国在很长时间里没有政党活动,只是大陆会议期间出现了分权与集权之争,形成两派,逐渐演化为今天的和共和党。美国梦突出于个体的价值实现,这有深厚的政治理论基础。《独立宣言》最突出的思想就是“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而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又进一步强化了美国公民的政治权利。所以,美国梦的前提是人必须享有自由,如美国参议员兰德·保罗所言:“自由一旦被剥夺,美国梦就会枯萎、死亡。”这种政治理念打着美国人的烙印,但更是整个西方政治思想的集成。

提出的中国梦,则是强调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梦想,强调这个梦想实现后会惠及其中的每一个人,简言之这个梦想是先国家后个人。或者说由国到家,由集体到个体。实际上这是一种源于农耕文明的家国关系,价值判断是“没有国便无所谓家”。新中国成立后,人民认识到,是党拯救了人民,没有党和国家也便没有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改革开放之初为什么出现了“大河有水小河满”,而非“小河有水大河满”的判断,就是缘于上述理论。中国梦的政治理论基础建筑于马克思主义,这就是被压迫者要获得解放,必须团结起来,甚至是“全世界无产者团结起来”,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第三,两种梦想存在国家生存状态与发展阶段的差异。一个人没有饭吃的时候只有一件事要做,就是找饭吃,有了饭吃后会生出许多事来,生出来的事主要反映于精神领域。随着社会的发展,文明程度的提升,各个社会基础上的价值观念进一步深化。美国梦与中国梦都按照自己的方位和价值坐标前进。虽然美国等西方国家的价值基础也就是由个体而国家的逻辑关系一直没有改变过,但核心价值元素却一直处于调整之中。如,片面强调平等,让权力无法运行。再比如,天赋人权基础上的人格平等都是以民主和自由来支撑,但社会地位尤其经济地位平等却是无法做到的,市场经济的法则就是股同权同,股不同权不同,所以平等观被改变。

中国人的核心价值也一直处于发展中,中国古代的大一统和家国概念源于小农经济和封建统治,到了近现代,之所以不断被强化,主要源于两个方面,一个是倍受外敌侵略,民众骨子里产生的非国家强大不足以抵御外辱;另一个是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史在于把人民群众凝聚在一起而获得政权,所以反复强化的便是党、国家和人民的关系,即后者依附于前者。

三、怎样评价中国梦与美国梦

中国梦至少可以追溯到孙中山,他领导的反帝反封建运动,其实就是中华民族的富强梦,只是壮志未酬身先死。1922年8月,他在《统一宣言》中指出,“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这一点已牢牢地印在我国地历史意识中,正是这种意识使我们能够作为一个国家而被保存下来”。他还强调:“‘统一’是中国全体国民的希望。能够统一,全国人民便享福;不能统一,便要受害。”他鲜明提出“振兴中华”,这成了所有爱国者的共同心愿,是中华民族所有志士仁人前赴后继的动力之源。当然,最鲜明最具影响力的还是所提出的中国梦。因为不仅是旗帜,还廓清了中国梦的内涵、实现途径及其力量之源。美国梦就是许多精英相继阐述而进入理性和大众层面。历史学家亚当斯在《美国史诗》中提出:“让我们所有阶层的公民都过上更好、更富裕和更幸福的生活的美国梦,这是迄今为止为世界的思想和福利作出的最伟大的贡献。”当然,中国人更为熟悉的还是美国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这个梦想影响了美国乃至世界。

客观而又辩证地看,两种梦想其实并无高下和优劣之分,因为二者皆源于自己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和道路,或者说分别奠基于本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创造与文明结晶,是各自核心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强调梦想中蕴含着核心价值,并且是这种核心价值支持下的观念外化,可以从一些思想观点中看出。马丁·路德·金就把美国的民主自由人权视为美国梦的生命力所在。他说:“我们可以争取到自由,因为在我们发出的要求呼声中,有着我们国家神圣的遗产和上帝的永恒意志。”中国梦更直接反映着中国的价值观,因为其中包括了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同时特别强调包括爱国主义在内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从更为宽阔的视野和高度分析问题,两种国家梦的终极发展未必不是逐渐接近,甚至最终趋同。这有其内在动力。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中唯一传承下来者,也就是说今天的埃及人并不是古埃及人,今天的印度人也不是古印度人,而今天的中国人就是华夏文明一脉相承者。历史脉络的清晰造就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民族性格,也带来了沉重的包袱,比如有时在接受新生事物和创造新生活上比较困难。而美国恰恰是一个新兴国家,其有最初对大英帝国文化的传承,更有借助各国移民而吸收了全世界的文明成果,再加上融汇后的改造,也便形成了具有更大包容与创造的美国文化。如此,中国要实现自己的梦想,就必须学习包括美国人创造的文明成果。同样,美国也需要借助和学习中国人创造的现代文明成果,尽管其创造了较别人更多的经济、文化和科技成果,但也因此而自觉不自觉变得自负。这直接导致了美国领导世界领导力的快速下降。也就是美国人既然提出中美共治,那么向中国学习也就成为必然。

当然,更具本质意义的是人类拥有“共同的文明成果”,正是这些具有普遍意义的文明成果,让人类生生不息执著追求,而让我们认定“没有剥削和压迫”,“人的自由解放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能够实现。即使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一判断同样能找到理论与实践上的支撑。诚然,美国乃至西方国家高度尊重私权,但是,我们更应当从中看到,尊重私权并不是让某一方面的人群私欲膨胀,而是让所有人都遵循法规制度,保证社会和谐有序,这就产生出大众共有的准则和价值取向,保证不会趋向极端个人主义。至于中国的先国后家的理念,更是深厚文化基础与现实政治制度的产物。小农经济的最大特点是单个家庭不足以抗衡自然,于是形成强烈的依附心理,并且由依附宗族,进而依附国家。所以,个体与集体之间的关系中存在着平衡点,这个平衡点要求乃至迫使两个方向上价值追求集中到一起来。

再以个人主义为例分析问题。美国梦的最重要的基石是个人主义,但同时有若干价值追求和行为规范相伴陪。同样,中国梦强调国家和民族,需要把国家和民族强盛与每个人的价值实现、幸福生活享有紧密结合,不因重国家、重集体而否定个体,我们的强盛之路可能走得更扎实。也就是说,两种梦想虽然起点不同,取向有差异,但发展到后来便趋同或一致,因为都要走到一个平衡点上来。

再从民主自由人权的发展过程分析问题,也可以得出相同的结论。比如,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标榜自己是多元社会,美国人认定自己的梦想奠基于多元,但走到今天,尤其站到世界文化和文明冲突的高度衡量,其必须承认自己存在局限,必须进一步推进多元包容。为什么美国、欧洲主导的近几场局部战争都未获得理想结果?原因就是美国等西方国家对自己的制度和价值观过于自信,甚至自负到无视人类发展规律的程度。也就是说,不同民族有不同的文化和发展阶段,任何无视差异强行推行自己价值观的行为,哪怕你推广的是宇宙真理,也会因“水土不服”导致文明冲突,所以包容多元存在,让不同国家和民族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道路至关重要。

我们也是这样,长期以来我们强调把一切权力集中于党和政府,而今一个“善于把党的主张化为国家意志”,把我们的价值观大大改变,让我们对权力的来源与性质有了新的认识,一个“把权力关到笼子里”,把我们引向人类共同认知和价值追求上来。

四、实现中国梦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在哪里既然提出了中国梦,并且以此引导中国道路、振奋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就意味着这不是一个旗号,而是包含着具体操作性内容,而这些内容一定有先期解决和后续的工作。这里就认识问题和先期解决的问题作此分析。

在认识上,我们需要对两个具有深层影响和基础意义的问题作出判断,一个是今日中国只能走循序渐进的道路,不能再倡导激烈的颠覆性的革命,因为革命往往带来巨大代价。为什么西方哲学家认为中国的历史是在起点上循环的历史?就是一次次革命摧毁了本来就有限的生产力,尤其是人才智力资源。另一个是世情国情党情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今日世界仍然是政党政治,特别是中国的国家意志仍然是通过党的意志来反映和实现。

所以作出上述两个基本判断,主要是为了引导我们看问题的视角和逻辑,为提出下面阐述的四个着力点和突破口提供思想支持。

第一,重新诠释政治,以新政治观推进政治文明,为中国梦提供强大的政治和理论基础。虽然中国经济存在着结构性矛盾,存在着不可持续的问题,但更大的挑战还是在政治和精神领域,这突出反映在几个方面:革命时期的政治信仰和政治觉悟,在冷战结束、世界政治生态发生变化后遇到挑战。及其与此相适应的体制制度,保证了政权的高度集中与对社会资源的强力调控,这是西方政党与政府无法比拟的优势,但随着社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变化,尤其利益关系的调整与价值观念的多元,这种优势遇到挑战。

所有挑战都是缘于时代的发展变化。怎样才能真正应对好挑战?首先是更新观念,大胆创新。从目前情况看,我们一些人思想观念陈旧、僵化、保守,教条主义严重,全然不顾变化了的世界和中国社会,总想以不变应万变,动辄以条条框框套创新性思想观点和理论,这很难推动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强调政治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不能总是用“不可以”、“不允许”来应对新情况新问题。正如出访俄罗斯演讲时所说,不能人进了21世纪,脑袋仍然处于冷战思维。这批评的是别人,但也未必不启示我们一些人。在中国共产党由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的情况下,政治观必须发展和突破,这是一个关系到党是否先进,能否永续执政的重大命题。

新政治观内涵十分丰富,举例来看,政党和政府能力存在有限性,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才能够约束权力和分解权力,而非无限扩大权力。平等是我们的终极追求,如果这个平等是人格和法律层面,可以实现且必须实现,如果是社会地位则很难实现,坚持实现就会重走平均主义和大锅饭的老路。能不能平衡利益,让各个阶层的人都找到价值感,而非继续维护“官本位”,导致社会失衡。怎样化解矛盾,保证社会实现利益平衡,很重要的是让各个领域和阶层的人都享有平等的权益,即创造财富、创造文化、社会管理三个大的领域的人平等地实现利益和社会价值,还要让所有人都产生过程中的公平感。这涉及到执政观念和执政权力运行的问题。

第二,建立具有普遍意义,具有超越现有文明的核心价值观,保证中华民族立身于人类文明制高点起引领作用。既然中国梦与美国梦都内含着核心价值观,那么保证自己胜出,就必须保证自己的核心价值观优越于人,否则只是强调特色,很难崛起于世界,更遑论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带来更大贡献,进而赢得尊重。

这原本也不成其为问题,因为共产主义最具普世价值,“人的自由解放全面发展”、“没有剥削和压迫”,必定是人类的终极追求,既然是全人类的也就意味着具有普世价值。尤其是共产主义作为中国革命的起点和归宿,是力量之源,这已经为历史所证明,我们决不能矮化之。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应该产生一个较西方更先进的足以支撑中国梦圆的核心价值观。

第三,实现价值追求上的升华,保证拥有更加宽阔和富于永恒性的精神世界与精神大厦。不管是一个民族、一个政治集团,乃至一个人都需要实现物质和精神的平衡,失衡的结果要么不能维持长久,要么发生蜕变。而当代中国最大的问题是精神危机。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在于原有的精神世界已经打破或部分打破,新的精神系统尚未建立起来,出现了精神断裂或虚无。虽然问题亟待解决,必须寻找新的出路,然而触及精神大厦却是一个敏感且艰难的重大命题,要建设更为坚实的精神大厦,就需要挖掘民族成长史上所有的精神因子。

第四,中国梦必须向个人接近,实现国家梦、民族梦与个人梦的有效对接,让老百姓产生质感,找到实现的途径。这次将以往所说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称作中国梦,目的之一应该是通过放飞梦想而改善人们的精神世界。

我们倡导中国梦,需要进行大量的从制度到内容的系统设计,让梦想紧贴每一个中国人。其别强调大胆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把包括美国梦在内的有益成分为我所用,即在不改变自己的梦想内容和空间的前提下,让远大、宏大梦想具体化、群众化,达成所要求的让每个人都有出彩的机会。当国家和民族梦想的实现程度和步伐都直接体现在每个国民的生活之中,一种源自社会的中国力量才能形成。

当然,强调接近中国梦与大众的距离,也不能把中国梦庸俗化,即不能把人们的生活梦想、人生梦想与中国梦简单划等号,虽然互为动因,但不等同,中国梦是国家富强之梦,凝聚共识和力量之梦,只有把这个定位确立好了,其才拥有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才有继续深化的空间。

五、在追寻人类终极梦想中实现中国梦的超越

中国梦与美国梦存在很大差异,尽管如此,有一点却是明确的,两个梦想必发生关系,且交互影响。正如与奥巴马会谈时所说,“中国梦与美国梦是相通的”。从现实看,美国梦与中国梦相互作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梦越来越多地影响着美国梦。因为美国拥有文化创造基础上的强大话语权,其一直在影响着世界舆论走向,又由于世界的价值和评价系统由美国主导,故而解释权在其手中,既然按照别人的思维框架评价问题,那么我们的梦想很难不受影响。又由于中国已经处于崛起过程,如果不出意外,中国对美国乃至世界的影响必将越来越大,并且不仅仅反映于经济领域,还包括文化和价值观。

既然互相影响是必然,又由于中美是影响世界的大国,这就有一个以新的世界观来分析判断问题,尤其承担起更多更大国际责任的问题。何谓承担起了这样的责任?避免因价值观的差异而产生过多冲撞是关键。这就需要按所强调的,摈弃冷战思维、零和游戏,以更大的包容度和换位思考,一起寻找人类的终极追求,倘若达成这样的目的,必将是中国梦的超越和升华,也是人类文明演进方式的突破。其实,许多的核心价值原本就是人类共有的文明结晶,只是各个民族文明源流不同,发展阶段存在差异,因而不会以同样的态度与标准接受,但大方向是一致的,并且最终都会走到一起来。所以,我们可以作出结论性判断:中国梦、美国梦,站到人类和历史的高度评价,都是造福人类的梦想,并且都处于进行时、发展中。那么,就让我们在“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下,共同去探求和创造一个人类共有的梦想。

文化强国梦论文篇5

党的十八大是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对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加强和改进党员教育工作意义重大 .党的十八大提出,应该不断地创新党员教育形式。以前往往注重的是理论教育,部分党员不能与实际相联系,在十八大精神的指引下,要更加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丰富党员教育内容,用鲜活的事例,加强党员的教育工作

创新党员教育理念,增强党员教育吸引力感染力。党员教育需要与时俱进,党课教育也需要与时俱进,要在传统的党课形式的基础上,努力创新形式,在实效上下功夫,增强党课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党课要在新颖、生动、活泼的形式上下工夫,实现党课教育的灵活性、多样性,增强吸引力,使党课教育成为党支部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的重要基础。

党员教育内容必不可少的是文化教育,因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弘扬中华文化,建设和谐文化,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充分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

为了增强党员文化教育,让党员在多彩的文化氛围收货更多的知识,有效激发和调动了党员终身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我们需要有一种创新的党员教育形式。

二、中国梦,每位国人的梦

在十八大的讲话中提到:"现在大家也在讨论"中国梦",何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最伟大的中国梦。"平实的话语却深深的触动了我的内心。有人或许会说,中国梦太遥不可及了,我们似乎奋斗了很久,它究竟能否实现?我思考了许久,我们一直坚信"少年强则国强",那么我们同样相信我们实现我们每个人心中的梦,中国就能实现中国梦!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每个民族也都有自己的梦想。我们是生活在大学校园里的大学生,大学生活丰富而多彩,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梦想而奋斗者。校园里充满了音乐、美术、书法、体育、文学、科研、慈善等等,这些精彩的元素让校园里充满的丰富多彩的文化氛围。每个学子心中都有那些小小的梦想,他们有着对文化的热忱和追求。在党组织也是如此,每位党员心中都有对各种文化的兴趣爱好,他们心中都有着或大或小的文化梦想。

为了让党的教育更能让理论联系实际以及丰富党员教育内容,本人想到了通过组织开展"党员文化沙龙"活动,让党员能够更多地交流思想,提高党员文化素养,同时有助于党员实现自己的文化梦想,让党员学习的知识在生活实际中发挥作用。因为每一位国人的梦,凝聚在一起就是我们的中国梦!

三、"党员文化沙龙"活动,创新党员教育形式,实现我们的文化梦

本人述的"党员文化沙龙"属于党员教育新的形式,"党员文化沙龙"的教育形式可以多样化,以下简单介绍本人所想到的一种形式。

以聚会的形式,在教室或一些活动中心等场所开展此活动。参与者有党员里的各种文化方面的兴趣爱好者,如戏剧、小说、音乐、美术、书法、哲学、政治、学术科研等,同时也可以邀请群众文化代表齐聚一堂。他们志趣相投的可聚在一起成为一个小文化圈,就共同感兴趣的各种问题自由谈论,各抒己见,思想交流。通过相互学习,让党员的文化素养的到提升,让文化梦的实现更进一步!

"党员文化沙龙"党员教育形式应注意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要明确学习内容,合理安排沙龙活动。本着"实际、实用、实在、高效"的原则,严格按照"五有五落实"(有计划、有制度、有措施、有效果、有档案;落实时间、人员、内容、场地和经费)的要求,制定活动计划,优化创新活动形式,确保党员活动覆盖面。

通过"党员文化沙龙"活动来创新党员教育理念,增强党员教育吸引力感染力,党员们为实现心中的文化梦而不断奋斗和进步。走过"雄关漫道真如铁"的昨天,跨越"人间正道是沧桑"的今天,"中国梦"正指引当代中国向着"长风破浪会有时"的明天迈进。

一、十八大号召创新党员教育形式,增强党员教育吸引力和感染力

党的十八大是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对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加强和改进党员教育工作意义重大 .党的十八大提出,应该不断地创新党员教育形式。以前往往注重的是理论教育,部分党员不能与实际相联系,在十八大精神的指引下,要更加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丰富党员教育内容,用鲜活的事例,加强党员的教育工作

创新党员教育理念,增强党员教育吸引力感染力。党员教育需要与时俱进,党课教育也需要与时俱进,要在传统的党课形式的基础上,努力创新形式,在实效上下功夫,增强党课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党课要在新颖、生动、活泼的形式上下工夫,实现党课教育的灵活性、多样性,增强吸引力,使党课教育成为党支部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的重要基础。

党员教育内容必不可少的是文化教育,因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弘扬中华文化,建设和谐文化,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充分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

为了增强党员文化教育,让党员在多彩的文化氛围收货更多的知识,有效激发和调动了党员终身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我们需要有一种创新的党员教育形式。

二、中国梦,每位国人的梦

在十八大的讲话中提到:"现在大家也在讨论"中国梦",何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最伟大的中国梦。"平实的话语却深深的触动了我的内心。有人或许会说,中国梦太遥不可及了,我们似乎奋斗了很久,它究竟能否实现?我思考了许久,我们一直坚信"少年强则国强",那么我们同样相信我们实现我们每个人心中的梦,中国就能实现中国梦!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每个民族也都有自己的梦想。我们是生活在大学校园里的大学生,大学生活丰富而多彩,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梦想而奋斗者。校园里充满了音乐、美术、书法、体育、文学、科研、慈善等等,这些精彩的元素让校园里充满的丰富多彩的文化氛围。每个学子心中都有那些小小的梦想,他们有着对文化的热忱和追求。在党组织也是如此,每位党员心中都有对各种文化的兴趣爱好,他们心中都有着或大或小的文化梦想。

为了让党的教育更能让理论联系实际以及丰富党员教育内容,本人想到了通过组织开展"党员文化沙龙"活动,让党员能够更多地交流思想,提高党员文化素养,同时有助于党员实现自己的文化梦想,让党员学习的知识在生活实际中发挥作用。因为每一位国人的梦,凝聚在一起就是我们的中国梦!

三、"党员文化沙龙"活动,创新党员教育形式,实现我们的文化梦

本人述的"党员文化沙龙"属于党员教育新的形式,"党员文化沙龙"的教育形式可以多样化,以下简单介绍本人所想到的一种形式。

以聚会的形式,在教室或一些活动中心等场所开展此活动。参与者有党员里的各种文化方面的兴趣爱好者,如戏剧、小说、音乐、美术、书法、哲学、政治、学术科研等,同时也可以邀请群众文化代表齐聚一堂。他们志趣相投的可聚在一起成为一个小文化圈,就共同感兴趣的各种问题自由谈论,各抒己见,思想交流。通过相互学习,让党员的文化素养的到提升,让文化梦的实现更进一步!

"党员文化沙龙"党员教育形式应注意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要明确学习内容,合理安排沙龙活动。本着"实际、实用、实在、高效"的原则,严格按照"五有五落实"(有计划、有制度、有措施、有效果、有档案;落实时间、人员、内容、场地和经费)的要求,制定活动计划,优化创新活动形式,确保党员活动覆盖面。

文化强国梦论文篇6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0044)

摘 要:运用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通过对33名在校大学生的非结构性,半结构性访谈,探究大学生中国梦愿景及圆梦路径。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中国梦愿景有疏离型、迷失型、牺牲型、共赢型四种类型。理清四大类型大学生中国梦愿景对创新大学生中国梦愿景实现路径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 :大学生;中国梦;愿景;圆梦;扎根理论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5)01-0242-03

自总书记提出“中国梦”概念后,中国梦成为理论界研究的热点问题,大学生中国梦更是备受学界瞩目。然而,目前学界对大学生中国梦的研究大多是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向进行研究,没有从社会学的角度对大学生中国梦的愿景进行研究。《现代汉语大辞典》(第5版)对愿景的解释是“所向往的前景”。大学生中国梦愿景从字面上涵盖了两层意思,第一是大学生中国梦现阶段希望实现的愿望,第二是大学生中国梦的远景,即随着未来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实现,大学生在此条件下可以实现的梦想。从组成上看,大学生中国梦愿景由大学生个人中国梦愿景和大学生中国梦共同愿景构成。本文以扎根理论这一社会学研究方法为指导,通过对大学生中国梦愿景调查分析,建构出一套完整的大学生中国梦愿景理论,以此创新大学生中国梦愿景实现路径。

一、基于扎根理论的研究

(一)研究方法

格拉斯(Glaser)和斯特劳斯(Strauss)两位学者在1967年提出的扎根理论(grounded theory)在质的研究领域发挥重大作用。扎根理论是对经由系统化搜集的定性资料进行比较、归纳、浓缩提炼,进而形成暂时验证过的理论的一种定性研究方法[1]。扎根理论的主要观点是,研究者在研究开始之前一般没有理论假设,而是带着研究问题,直接从原始资料中归纳出概念和命题,然后再上升到理论[2]。与量化研究方法不同,扎根理论是在经验资料基础上得出理论构建,采用自下而上、从实际具体事件中提炼理论的方式,结合文献阅读和不断比较分析等方法,在系统收集原始数据的基础上,发现核心概念并以此建立理论[3]。本文以扎根理论为主要研究方法,充分利用扎根理论的优点,探究大学生中国梦愿景,以此为大学生中国梦的圆梦提供路径选择。扎根理论的研究流程见图1[4]。

(二)样本信息

本研究采用问题聚焦访谈法,使用半结构化访谈方式。被访者共计33位,有效访谈案例30个。男大学生15人(50%),女大学生15人(50%);汉族大学生24人(80%),少数民族大学生6人(20%);大一9人(30%),大二12人(40%),大三6人(20%),大四3人(10%);非211、985本科院校15人(50%),专科院校9人(30%),211或985高校6人(20%);城镇大学生18人(60%),农村大学生12人(40%)。

将访谈内容整理成逐字稿,合计152321字。从30名大学生的访谈资料中随机抽取20份用于扎根分析,剩下的10份文本资料用于扎根理论饱和度检验分析。扎根理论在数据分析时有其普遍试用的操作程序。扎根分析的操作程序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开放编码(开放式登录)、主轴编码(关联式登录)和选择编码(核心式登录)。

二、研究结果

1.大学生中国梦愿景的集体主义感强烈。大学生对中国梦的愿景构想,表现出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这证明大学生中国梦是社会主义梦,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梦的中国化[5],因为具有集体主义精神的大学生中国梦共同愿景是五千多年的民族精神的感染力和号召力促成的,它深深扎根于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信念中。

2.大学生中国梦愿景越来越注重追求自身幸福。大学生中国梦愿景在某种程度上说就是大学生内在地追求自身幸福。在访谈中,受访大学生的中国梦愿景表现在大学生愿意自我构建美好中国梦,也就是说每个大学生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中国梦。大学生在实现自我中国梦的征程中,即使没有取得预期的成功,但只要他们为此而努力过,内心就会具有充实感和幸福感。

3.少数大学生中国梦愿景内卷化渐增性。内卷化是人类学家戈登威泽提出用以形容一种内部不断细化的文化现象的学术术语,简言之就是陷入恶性循环中,难以进步。当前少数大学生中国梦愿景内卷化呈现渐增性,大学生中国梦内卷化渐增性是指大学生中国梦的总量不断增加而大学生中国梦难以实现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的特性,表现为一个大学生中国梦美好愿景与大学生中国梦实现困境都在持续增加的过程[6]。访谈显示,虽然大学生中国梦美好愿景不断增加,但是少数大学生对中国梦的认知感、认同感、传承感、实现感的内卷化困境也在不断增加。

三、大学生中国梦愿景的模型建构

通过对大学生中国梦愿景的模型建构分析,横轴以集体主义为维度,纵轴以个人主义为维度,自下而上、自左往右由低到高,划分出四种大学生中国梦愿景,它们是疏离型大学生中国梦愿景、迷失型大学生中国梦愿景、牺牲型大学生中国梦愿景、共赢型大学生中国梦愿景。不同的大学生中国梦愿景具有不同的价值观,与此同时,相应的也就具备不同的行为特征。(见图2)

1.疏离型大学生中国梦愿景。以注重个人主义,漠视集体主义为特征。疏离型大学生中国梦愿景的大学生一般片面追求自我幸福快乐,忽略国家集体价值和利益。

2.迷失型大学生中国梦愿景。以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都受到漠视为显著特征。具体表现在既不去追求自我幸福,也不以国家价值为奋斗目标。迷失型大学生中国梦愿景以社会消极化潮流合法化自己的疏懒、合法化自己的无责任感,他们是自我迷失、自我堕落的大学生群体拥有的中国梦愿景,当然这种愿景也不能称之为愿景。

3.牺牲型大学生中国梦愿景。以注重集体主义和轻视个人主义为特征。这种类型的大学生中国梦愿景将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中国梦置于个人利益之上,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奋斗终身。

4.共赢型大学生中国梦愿景。以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都实现为特征。共赢型大学生中国梦愿景是官方版的中国梦愿景,即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三位一体梦。符合“社会主义最核心东西就是人民的幸福”[7]这一正确判断。在共赢型大学生中国梦愿景下,个人幸福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实现是并举增长的态势。

四、结论

通过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大学生中国梦愿景异彩纷呈,构成大学生中国梦愿景梯度形态。所谓大学生中国梦愿景梯度形态是指大学生中国梦愿景由低到高分为三个梯度,每一梯度相应的由若干大学生中国梦愿景组成。第一梯度指的是个人维度的大学生中国梦愿景,如找到令人艳羡的工作的中国梦愿景、美满婚姻的中国梦愿景。第二梯度指的是社会维度的大学生中国梦愿景,以社会正义中国梦愿景、诚信友爱中国梦愿景为典型。第三梯度指的是国家维度的大学生中国梦愿景,其中富强中国梦愿景、民主中国梦愿景为其核心内容。第一梯度构成了大学生个人中国梦愿景,第二梯度和第三梯度组成了大学生中国梦共同愿景。

2.在中国社会转型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个体脱嵌出传统社会,少数大学生中国梦愿景呈现大学生中国梦疏离性特征。“大学生中国梦疏离性”是指“在当代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某些大学生国家集体利益意识日益淡薄,与传统家国一体梦、集体主义观和群体社会关系渐行渐远,失去家国责任,疏离国家梦、民族梦、社会梦,却只为个人梦而努力”[8]。

五、建议

(一)尊重大学生个人中国梦愿景是实现大学生中国梦共同愿景的前提

大学生个人中国梦愿景是大学生中国梦共同愿景的基础,大学生唯有具备了美好的个人中国梦愿景才会为共同愿景努力。鉴于此,尊重大学生个人中国梦愿景要求不能对大学生个人中国梦愿景泛泛而谈,更不能达到脱离人间烟火的虚幻高空,使得大学生对中国梦共同愿景产生审美疲劳的消极情绪化现象,让他们误认为大学生中国梦共同愿景只是镜中花、水中月,导致大学生失去为共同愿景奋斗的激情。因此大学生个人中国梦愿景要接地气,要丰满有血肉。同时需防范大学生个人中国梦愿景用功利主义以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为外衣美化自身利己的现实内核,不能将大学生中国梦个人愿景等同于个人功利主义。所以,既要尊重大学生中国梦个人愿景,也要警惕疏离型大学生中国梦愿景的泛滥化。

(二)培育实干圆梦的社会氛围,坚定中国梦理想信念

梦想的实现从来都需要艰苦的奋斗,离开“实干”只知道无意义的“空谈”注定梦想只是一个虚幻体。美国梦对我国大学生的启示就在于美国梦在内容上,强调成功的必然性和付出的重要性[9]。为此,将“实干”精神融入社会,培育实干圆梦的社会氛围,让大学生脚踏实地奋斗,才能让梦想成为现实。当然,全社会需协同培育具有乐善好施精神的社会支持系统[10],为大学生实现中国梦提供支持和最基本的安全保障,让大学生都敢怀有梦想、都敢为梦想奋斗。成功绝非一蹴而就,大学生自我中国梦在苦苦奋斗之后仍有可能失败。十八大报告中指出的“三个自信”,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11],对处于失败中的大学生能赋予中国梦理想信念支持,激励他们为中国梦矢志不渝奋斗。

(三)扎根基层、服务人民、报效祖国是是实现大学生中国梦的必由之选

大学生往往不缺乏中国梦美好愿景,但有了美好的愿景而不去奋斗,那只是临渊羡鱼。埋头苦干和坚韧不拔是实现大学生中国梦的必要条件。祖国广大的大西北、广大的农村地区在召唤大学生,为大学生提供了广阔的人生舞台。基层广阔的舞台赋予大学生无限的机会去实现大学生中国梦。对一名大学生而言,只有到基层去,到最艰苦的西部去,才能书写人生璀璨华章。

参考文献:

(1)Strauss A,Corb in J.质性研究概论[M].北京:巨流图书有限公司,2002.

(2)冯生尧,谢瑶妮.扎根理论:一种新颖的质化研究方法[J].现代教育论丛,2001(06).

(3)Glaser,B.& Strauss,A.The Discovery of Grounded Theo-ry:Strategies for Qualitative Research[M]. Chicago:Al-dine,1967.

(4)王红霞.中小学名校长教育思想形成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扎根理论的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12(22).

(5)(6)王继承.大学生中国梦的建构分析——基于一性二轴的分析框架[J].改革与开放,2014(13).

(7)万俊人.什么是幸福[J].道德与文明,2011(03).

(8)王继承.大学生中国梦疏离性的成因与风险[J].文教资料,2014(12).

(9)周显信,卞浩瑄.“美国梦”的特色及其对“中国梦”的启示[J].探索,2013(2).

(10)王继承.美国梦的特色及其对大学生中国梦的启示[J].学理论,2014(30).

(11)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单行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文化强国梦论文篇7

【关键词】 文化;中国梦;文化强国;路径

“中国梦”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它是中国辉煌历史的延续,更是未来中国宏伟目标的勾画。“中国梦”的本质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文化的复兴既是重要内容和目标,又是其中的必要条件。在实现中国民主、富强、文明、和谐的强国梦过程中,我们应当正视文化的价值,发掘其中蕴涵的强大力量,以助推“中国梦”的实现。

一、文化是实现“中国梦”的内生动力

1、从历史看,“中国梦”以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历史智慧为底蕴

文化,是人类的血脉,是民族的精神家园。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又一脉相承。中国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总体上保持了大一统格局,形成了修道以仁、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的民族精神。“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传统文化的典型特征就是以“天人合一”、“和而不同”以及“和为贵”为代表的传统和谐思想。这些精华思想与以齐鲁文化为代表的优秀地方文化共同奠定了“中国梦”深厚的文化底蕴。在这样的文化传统下,各民族人民关注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始终将实现国家和民族的强盛作为个体的奋斗目标,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向前发展。民族复兴源于中国历史中根深蒂固的文化共同体传统,“中国梦”正是在这些厚重的文化资源基础上提出的。

2、从现实看,“中国梦”的实现需要打造文化强国梦

“中国梦”的实现,不是孤立地搞经济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精神层面的建设也不可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实体经济高速发展,人们在享受物质文明的同时,也暴露出精神方面的贫乏。“中国梦”包含着文化的多样性和多元化,应当体现人民群众不同层次的文化需求。因此,“中国梦”呼唤文化复兴和国家文化建设的繁荣。近年来,我国文化建设取得了可喜成就。一方面,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公益性文化单位为城乡百姓提供了更加灵活、便捷的文化服务;另一方面,文化市场和文化产业蓬勃发展,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对外文化交流持续向广度和纵深发展等。我们目标明确、扎扎实实地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十报告气势磅礴,从国家战略的高度进一步提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文化强国梦不是少部分人的梦想,而是每一个中国人共同的梦想。崛起的中国需要精神旗帜,而文化强国战略正是托举起这个梦想的大舞台。

二、实现“中国梦”的文化路径

在“中国梦”的实现道路上,需要打造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更需要与国际多元文明的沟通和交流。因此,文化强国战略的推进不仅需要彰显中国特色,更需要全球视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中华文化整体实力的全面提升,应当突出以下五个方面的路径:

1、强化国家意识

国家意识,是一种政治意识,更是一种文化意识。它包括国家意识、国家利益意识和国家安全意识,这其中民族核心价值是贯穿始终的灵魂。共同的核心价值是一个民族文化精神和文化传统的最集中体现,更是一个民族“安身立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所在。所以,强化国家意识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内核,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凝魂聚气、固本强基。这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根本标识,更是“中国梦”的核心动力源。十报告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新概括,更为我们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强化国家意识指明了方向。

2、坚守文化传统

坚守并传承文化传统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化繁荣、民族复兴的必要前提,也是近代以来世界各国的基本国策。在这一点上,中国共产党始终注重对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发扬,是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在当代,对优秀文化传统的传承首先应当在批判继承的眼光下注重综合创新。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应当成为当代建设中华民族共同精神家园的重要思想支撑。另一方面,应当注重兼容并蓄,贵在应用。优秀文化传统的弘扬和传承更落脚在古为今用、推陈出新。这其中,关键一点是以文化产业为依托做好传统文化资源的开发和保护工作。

3、发展文化产业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在进一步确立“文化强国”战略的同时,明确地提出了要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的要求。十报告再次强调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文化产业不仅是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标志性产业,更有助于拉动消费、助推转型,提升城市品位,夯实经济社会发展的软实力和促进社会全面发展。它是当代经济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的重要推动产业。因此,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应当积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加大力度着力研究解决推动文化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各种问题,努力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

4、培养开放的民族心态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进步,我国国民素质显著提高,这是不容置疑的事实。但也必须清醒地看到,由于改革开放带来的社会全面转型,人们的思想意识领域也日渐呈现出多元、多样的特征。就整个国家和民族来说,我们的素质准备还有欠缺,还存在某种滞后甚至严重滞后。而对一个国家来说,只有用批判的眼光和包容的胸怀对待世界文明成果,才能更好的提高自身文化素质,发展和振兴民族文化,实现国富民强和民族的伟大复兴。因此,开放的民族心态一方面在于勇于“拿进来”,在有选择、有目的的学习借鉴中增强自身实力;另一方面还要积极“走出去”,在推广传播中增强中华文化的感召力。

5、坚持思想引领和制度创新

实践证明,中国的快速发展有两个根本优势不容忽视:思想理论优势和政治制度优势。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先进文化的代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强大思想武器,更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思想武器。我们应当继续坚定不移的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思想引领和制度创新,保证我国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为我国文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

中国改革开放持续三十多年的快速发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文化的复兴也必然推动中华儿女精神面貌的日新月异。随着中华文化的旗帜在世界舞台上高高飘扬,文化强国的梦想正孕育出我们民族新的希望,助力“中国梦”早日实现!

【参考文献】

[1] 李洪峰.大国崛起的文化准备[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1.52-67.

[2] 王岳川.强国崛起急需大文化战略跟进[J].中国投资,2012(04).

[3] 李跃华.文化中国之崛起与中国梦[J].领导文萃,2012(01).

[4] 吴海江.中国的崛起:文化准备与核心价值构建[J].思想理论教育,2011(07).

【作者简介】

文化强国梦论文篇8

从魏源“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到“共产主义幽灵”在中国“徘徊”、“扎根”,从孙中山的“天下为公”的理想信念到“科学发展观”的生动实践,“中国梦”的构想与践行,有如一盏明灯一直照耀在华夏大地,催促着全体华夏儿女奋然前行、拼搏苦斗。“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国家的目标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实现“百年梦想”的铿锵有力的政治宣言激励着我们,“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兴国之魂”的科学理论和先进文化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竞争力,使中华文化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焕发出独有的魅力和光彩。

“文化芯”凝聚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结晶,其核心价值观念、道德伦理思想、精神文化生活、文化整体实力,决定着实现国家梦想的基本功能和前行方向,是推进“中国梦”激情放飞、绚丽盛开的内驱力和表现力。“中国梦”因有了“文化芯”而变得梦有所依、梦求所实、梦想高远,鼓舞着中华儿女忘我奋斗、愈飞愈高,不懈努力、美梦成真。这是“文化芯”的聚合融通功能所形成的文化引导力、文化竞争力、文化软实力、文化影响力,它为“中国梦”源源不断地提供理论支撑、思想先导和精神动力。

文化的高峻超拔、高雅灵动、高洁清风,使“中国梦”内含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境界、理想追求和价值范式,它彻底摆脱“百年梦想”的呓语迷狂和低级庸俗,促使人们向望真善美、抵制假丑恶,渴求幸福和谐、厌恶无序混乱,追求公平正义、反对腐败特权,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不懈奋斗。

上一篇:企业服务营销论文范文 下一篇:饥饿营销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