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课论文范文

时间:2023-11-07 13:33:58

营销课论文

营销课论文篇1

[关键词]高职院校市场营销模拟实践

1.目前高职院校市场营销课程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缺乏与高等职业教育相适应的教学理念

市场营销实践教学是课程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长期以来一直由于实践教学环节组织实施的困难较多,难度较大等原因,导致在市场营销课程教学中,多安排理论课教学时数,多讲纯理论知识,少安排实践教学环节和教学时数,即使安排了,也仅安排类似参观之类的象征性活动,或是让学生通过市场调研撰写策划方案,其结果是培养的学生,只懂理论,不懂实务操作,更不会从事具体的营销实践活动,基本上难以达到让学生既懂理论又会实际操作的效果,致使课程学习达不到教学目的。高职院校担负着为社会培养各种技能型实用人才,只有重视实践环节的教学,甚至把教室就设在实训场地,实行一体化教学,工学结合,使学生边学边做,边做边学,才能有利于使学生迅速将理论转化为实践技能。

1.2缺乏与市场营销学科相适应的实践教学手段

市场营销是离市场和社会最近的学科之一,随着当今经济全球化和时代知识化、信息化、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对市场营销的相关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会需要大量的市场营销的实战型应用人才,然而在市场营销的教学过程中实践教学手段相对比较缺乏,很多学校在实践教学对时下市场上的市场模拟软件情有独钟,然而影响市场营销的不定性因素很多,其职业能力是很难靠软件的模拟来实现的。

1.3缺乏适应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

部分高职院校市场营销课程教学,受传统影响较大,课程教学重知识,轻能力,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而市场营销职业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营销创新能力高低。很多营销手段在别人运用的时候效果明显,而当自己照搬照抄的时候其效果却大打折扣,究其原因就是我们在学习别人成功的营销手段的同时,没有创新,市场营销的原理是一致的,但具体的方法手段则必须具有创新。

2.改革市场营销课程教学,培养学生职业能力

2.1明确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正确熟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属性定位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意见》明确指出: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毕业生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宽、素质高等特点;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体系。首先,高等职业教育首先是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的一种类别;其次高等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中的一个层次,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高等教育。在明确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属性基础上,市场营销课程教师必须注重市场营销职业能力的培养。

2.2探索市场营销实践教学的新途径,注重学生市场营销实践能力的培养

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离不开实践,市场营销本身就是一门实战性很强的学科,更需要实践教学为支撑。高等职业院校必须不断探索实践教学的新途径,注重学生市场营销实践能力的培养。

通过学生参与市场营销活动一线工作的实践,首先使学生把握市场营销的工作方式与方法,为学生储备今后胜任职业工作的核心本领;其次,通过学生的角色转变,使学生形成独立学习、获取新知识技能的能力,使他们在给定工作任务后,能独立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把已获得的知识、技能和经验运用到新的实践中去;第三,能够培养学生与他人交往、合作、共同工作和生活的能力,从而积极应对变化的未来世界。

教师与学生一起参与市场营销实践活动,构建师生一体的职业能力培养实践教学体系。在职业能力培养的教学体系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转换。学生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相对独立地学习,教师从昔日的给予者转变成学生学习的治理者,由于主要的教学目标变成了为学生开发今后工作中的职业能力的培养,教师不再是一个演讲者,而必须是操作示范者、建议者、指导者、考评员。这样才更有利于学生明确职业目标,为学生能力培养提供指导,并对学生的表现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为学生提供反馈信息不断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学习。

从单纯的终极性学校教育扩展到将工作与学习有机联系的终身教育,使传统的职业教育发展为突破时空界限的“技术和职业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把素质教育、尤其是职业能力教育作为教学的重点。市场营销教学应根据职业培养目标和就业需求,使课堂教学与课程实践并行,以就业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为本位,重视职业技能,重视社会实践,让每个学生都有亲自参与营销实践的机会。

2.3不断实践创新教学,指导创新学习,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创新人才的摇篮,无论在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专业人才方面,还是在提高创新能力和提供知识、技术创新成果方面,教育都具有独特重要的意义。市场营销实战在具体的策略运用上更多的体现了创新,在高等职业院校市场营销教学中应当注重学生营销创新能力的培养。高等职业院校市场营销课程的教学,教师应当不断实践创新的教学,对学生进行创新学习指导,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3.提高市场营销课程实践教学质量的具体设想

3.1模拟实践方法

在市场营销课程教学中,理论教学完成后,安排一周甚至两周的集中实践教学时间,让学生通过模拟实践,真正地把教师讲授的理论知识融会贯通到实际操作当中。

3.1.1第一阶段:制定方案

把学生分成几个实践小组,“学校”是各个小组要开发的市场,各小组利用所学的市场营销理论知识,制定出一套具体的营销方案。具体步骤如下:

3.1.1.1对“学校”这一市场进行调研;

3.1.1.2进行市场营销宏观与微观环境分析;

3.1.1.3SWOT(优势、劣势、机会、威胁)分析;

3.1.1.4制定STP营销战略。对“学校”这一市场进行细分,选择出目标市场并进行市场定位;

3.1.1.5制定4PS策略。选择适合的产品,制定适当的价格,进入“学校”这一市场,并通过选择适当的销售地点,制定相应的促销手段,为各小组赚取利润。

3.1.2第二阶段:实施方案

方案制定出来了以后,接下来就是真正的实务操作阶段。每个小组根据自己的方案进货、销货。通过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来为小组赚取利润。

3.1.3第三阶段:实践总结

在有限的实践教学时间内,学生通过对小组营销方案的实施,既可以把所学理论知识进行巩固,还可以总结出营销方案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营销方案进行修正与补充。

3.2需注意的问题

3.2.1经费

要让学生真正体验到市场营销的实务操作过程,小组进行采购产品、选择渠道、促销手段的选择时,需要一定的费用。可按照统一标准,为每个小组提供所需经费。

当然要考虑在实践过程当中的风险,在提供经费的同时,给各小组一定的压力,要求每个小组在课程实践结束后交回一定百分比的经费。如果小组的营销方案效果明显,那么该组除了把额定经费上交外,还可以有一定的“余额”。这样既能降低学院教学成本,又能刺激学生们的积极性。

3.2.2相关政策规定

每个小组要在“学校”这个市场上进行课程实践,就必须要得到学校的一些政策支持,允许学生们在学校进行经营活动。[]

参考文献

[1]郭英红.市场营销课程改革的设想与建议[期刊论文].现代企业教育,2007(26)

[2]李叔龙,张军.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期刊论文].现代企业教育,2007(7)

[3]李宇红,赵伯庄,王磊.市场营销教学特点与方法研究[期刊论文].现代企业教育,2005(35)

[4]徐宏桂.市场营销教学改革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探讨[期刊论文].现代企业教育,2007(24)

营销课论文篇2

[关键词]市场营销学课程案例教学设计实施改进

一、案例型教学法的意义与现状

市场营销学是一门研究市场运营规律、消费者行为及企业营销管理的应用学科。因此,市场营销学的教学要适应时展的需要,使学生既能牢牢掌握理论,又能在实践中灵活运用,激发创新意识。这就要求市场营销学教师,要不断探索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结构式课堂教学,着重教师传授理论体系,缺乏学生参与,学生往往死记硬背,对知识不求甚解,易造成学生高分低能,缺乏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案例型教学,由传统封闭型向现代开放型转变,学生从“听讲者”转变为“参与者”,从“理论的接受者”转变为“实践的创造者”,用实践来测试理论,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从而在市场营销学教学中实现学生知识、能力、情感同步协调发展。案例型教学直观生动使学生如临其境,使感性认识通过分析、研究、讨论而上升为理性认识,从而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消化;运用案例阐述理论,让事实说话,避免了空洞的理论说教,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学生在分析、讨论过程中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不再是知识的复述者,而是知识的创造者,成了每个案例的导演或指挥。

案例型教学突出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和积极探索,锻炼了学生的能力,活跃了课堂气氛。然而在我国现行的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中,虽然各个学校都在大力推广案例教学法,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却无详细的实施办法,只在口头上要求相关教师尽量实行,至于什么是科学的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如何实施?案例教学在课程教学中应占多大比重?必须分析的案例数量是多少?要进行多少次课堂讨论?一次多长时间?一次讨论多少个案例和问题?哪些问题是指定回答的?哪些问题是自由回答的?分几个小组讨论?每个学生在一堂讨论课上可以作多长时间的发言?案例考核等问题均没有相应的要求。在专业教学计划或人才培养方案中,只确定了课程的总课时,至于理论教学、实验或讨论各占多少课时,并不明确。而且,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案例教学只是各位教师自己的事,其质量和效果基本上是由教师个人的热情和自身素质决定,致使案例型教学在实施中往往流于形式。

二、案例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1.案例的选择

案例的选择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好坏。选择案例并非意味着从诸多案例中选出若干案例的简单行为,案例的选择要真实、典型、贴近生活,内容必须充实、精炼。如果案例庞杂,教师和学生会被案例的数量和细节所拖累,造成事倍功半。案例的来源途径和形式也力求做到多样化,可来自经典案例集、报刊杂志以及电台录音和电视录像,还可由教师根据现实资料自行编写。案例的形式可以是:

(1)实证型案例实证型案例指的是在教学中可说明某一观点、原理、方法而列举的实例,在具体运用中可分为演绎法、归纳法。前者是先讲清基本原理,然后以实例来说明;后者是先举出实例,通过分析归纳出原理。

(2)分析型案例分析型案例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供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深入剖析的案例,可以是专题,也可以是综合。

(3)模拟型案例模拟型案例即在教学过程当中依据教学的内容,让学生分别充当不同的角色,进行模拟性实践活动的案例。

(4)操作型案例操作型案例是为了配合理论知识的实际运用而进行实际操作的案例。要求老师在教学中要联系相关企业或单位或自立项目进行营销活动实际操作。

2.问题的设计

由于案例型教学并不是以传递信息的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学习的内容,而是让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建构知识、培养能力。所以在向学生展示案例的同时,也应该将所要讨论的问题提供给学生,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具有实战感,能针对性地分析案例,查阅资料,制定研讨提纲,从而提高课堂讨论的效果。设置的问题应围绕教学目的和要求展开,多选择开放性的问题,不提供被选答案。设计问题常用的方法有:

(1)全面贯通式主要是对案例的整体进行设问、引导和考察学生思考问题的全局观、系统观。比如“请谈谈你对这个策划的看法或见解”“你认为此案对你有何启发”等。

(2)藏头去尾式对案例的内容进行恰当的删节,或隐去前面的背景分析,或中间的策略,或最后的结果,引导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通过分析来解决问题。比如“通过前面的背景分析你能得出哪些结论”“下一步你会怎么想,怎么做”等。

(3)移形换位式主要是通过换位思维、逆向思维,让学生充当营销活动中实际角色,进行高仿真式的训练,培养学生实战的经验,锻炼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如“假设你是该项目的市场总监,你有何高见”等。

(4)抛砖引玉式主要是利用报刊杂志或业界的一些与案例相关的评论,来启发学生的思维。通过这类问题的提问,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如对于什么是营销。整合营销传播之父舒尔茨说:“营销即传播,你认为呢?”对市场进入,业界提出“得三北者成诸侯,得京沪者得天下”这一看法,“那么你认为对不对呢?”或“该公司老总说……,你怎么看?”等。

(5)自由发挥式发挥学生的优势,使其言无不尽。培养学生联想、想象能力,树立打破常规的勇气。如“就这一点,你有何独到的见解?”等。3.准备工作

(1)学生的准备案例课堂讨论前,学生必须做好课前准备。老师在案例课之前一星期把案例发给学生阅读和熟悉,推荐相关的参考文献资料,并把思考题布置给学生,引导学生去读案例。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应该做好批注和心得笔记,记录自己的思考所得。阅读完以后,还要做的就是预讨论。组内成员各抒己见,陈述自己的观点和依据,拟定方案,作出决策,达成共识,为课堂讨论做好充分的准备。

(2)教师的准备教师为课堂所做的准备工作要远远超过学生,准备工作具体包括:提前确定讨论的核心主题,对案例进行反复揣摩从而确定一系列问题,预测学生的可能反应,对各种反应该如何应答以及怎样开始讨论、如何组织教学等。

4.课堂讨论

在讨论过程中,要注意通过适当的引导、点拨,激发和培养学生临场发挥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和辩论能力。引导和点拨可借助提示、追问、反问;恰当的肯定、表扬以及创造幽默自由的讨论气氛,可激发学生的热情、兴趣和自信心,使学生在愉悦之中高效率地参与,使其既学到知识,又提高学习的能力。讨论结束时,教师要对学生们的发言及其观点进行总结和概括,一方面,肯定学生们的成绩和优点,保护和鼓励他们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要指出其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的希望、目标要求和方法建议。

5.课后工作

(1)教师总结。在整个讨论结束时,教师要对本次教学进行总结,结合课堂讨论,针对教学目的,总结从该案例可以学到的知识及对实践应用的启发。从而明确下一步需要努力的目标和方向。

(2)学生完成案例分析报告。通过书写案例分析报告不仅可使学生巩固专业知识,增强专业思想,还可作为教学反馈,帮助教师了解教学效果,这也是评定学生成绩的重要依据。包括案例简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案。

(3)建立完善的考核机制。市场环境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学生的每一个方案都有成功的可能,只是不可能一一验证罢了,因而在案例教学中注重的不是求唯一解。由于案例教学的答案是多元的,这就给学生成绩的评定带来一定困难。实践中,也常常由于缺少必要的规则和评判标准,使得案例教学出现许多随意性,为了使学生成绩的评定更加客观和直观,可以将一些重要因素进行定量化处理,从而得到最终评分。成绩评定主要包括学生分析的步骤是否恰当,思维要点的选择是否科学,是否抓住问题的实质和关键等;其次,是对学生技能的考核,它主要包括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领导能力、交际能力、语言组织表达能力等;另外,是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进行考核。

6.多媒体手段

积极采用多媒体教学,让图文并茂、视听结合的多媒体传播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提高案例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具有生动、形象、直观、信息量大等特点,能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探索能力。多媒体案例展示的时间,在上一次课堂结束之前教师应将下一次课堂讨论的案例提前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有充分准备的时间。还可以将案例的视听资料输入课程网站或挂在校园网公共账户文件夹中,供学生随时调阅、讨论。

三、完善案例教学的几点建议

1.借助集体备课,完善案例教学的设计。在案例教学的设计过程中,组织教研室老师开展集体备课活动有两大好处:一是可以拓宽营销案例信息的来源,实现信息共享;二是不同的老师思考问题的角度和方法不同,在集体讨论中可以使思维在相互借鉴、相互碰撞中激发出灵感的火花,从而拓宽教学思路,提高教学研究水平。两方面相互渗透,同时进行,对案例教学设计的完善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2.开展营销教学观摩和学术交流,取长补短。教师之间的教学观摩和学术交流不能仅限于校内,要注意争取校外更大的空间和更多的机会,教学观摩和学术交流,应走向全区、走向全国,甚至走向世界。

3.听取学生的意见、建议和要求,使案例教学更适合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案例教学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方案和方法是否适应学生心理特点,是否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要准确的获取这些信息,首先要消除学生对发表意见的顾虑,鼓励他们大胆发表意见;其次要采用多种调查方法收集意见,在案例教学的改进过程中,运用了典型学生个别深度访谈、座谈会以及调查问卷等方法,并将三者结合起来,相互对照和印证,去伪存真,这对于提高调查的准确性和全面性是至关重要的。

4.实施教学控制,及时修正案例教学的内容、进度和方法。案例教学的控制,主要是检查案例教学的过程和结果与教学计划目标发生偏差的程度和原因,然后根据其原因,对案例教学进行调整或修正,以减小和消除偏差。

营销课论文篇3

(一)学生方面的影响因素

1.学生思想重视不够由于市场营销是专业基础课,因此开课学期一般为大一第二学期或大二第一学期,而这两个学期的闭卷考试都很多,学生要花费许多时间去应付许多门课程的考核,所以在课程练习环节上投入精力较少。

2.学习存在应付现象江西理工大学对学生考试及练习要求都很严格,这也是对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和踏实工作作风的培养。然而,部分学生学习态度不认真,学习应付了事,对于教师布置的课程练习不认真对待,甚至在别的同学作业中挂名以蒙混过关。

3.学习缺乏主观能动性学习兴趣和热情是提升学习效果的关键所在,由于学生普遍缺乏市场营销实际工作经验,加上能够有效提供给学生进行课程实践的平台较少,这些都会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及热情不足,从而导致学生学习缺乏主观能动性。

(二)教师方面的影响因素

1.教师实践经验不足由于江西理工大学广告专业建立时间较短,教师普遍缺乏市场实际操作的丰富经验,难以充分把握市场营销学的实践应用技巧和方法,因此,应进一步丰富教师的实际操作经验,以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

2.教师对学生课程练习要求不足教师应强化对学生的课程练习要求,针对课程中的核心问题,教师应安排学生围绕这些核心问题予以强化练习,为了提高课程练习效果,教师与学生之间应安排定期课外练习辅导,帮助学生解决课程练习中遇到的问题。然而教师受教学工作、科研任务等许多情况的影响,加上学生本身缺乏主观能动性导致学生不愿意主动找教师交流,这些因素都导致该方面的工作尚不到位,应予以加强。

二、相关教学改革措施和建议

(一)针对学生的改革方法和措施

1.加强学生学习观念意识教育

在开始做课程练习时,应正确引导学生对课程练习重要性的认识。引导学生正确处理理论学习、课程练习的关系,加强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意识的修养,加强学生观念意识教育,使学生引起足够的重视。

2.引导学生认真完成课程练习

教师应教育学生认真对待课程练习,尤其是引导他们认识到通过课程练习能有效提升自身的就业技能。教师还应通过耐心指导,帮助学生理解课程练习设计原理和提升技能的关键所在,引导学生提升主观能动性。

3.提升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学生除了完成教师安排的课程练习外,还可结合自己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作为课程练习课题予以分析研究,学生应主动与教师沟通,认真听取教师的建议。通过这些做法,可以进一步有效保证市场营销课程练习的教学质量,从而提升学生的课程实际学习效果。开展市场营销课程练习的一种理想做法就是有效利用实习单位提供的实践平台,让学生真正参与到企业中按照企业要求完成相关工作,并充分实行校企联合指导。这样可充分培养学生实践运用能力、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真正意义上理解把握实际工作要求和过程;同时也利于企业单位和学生较早互相了解,使学生就业后尽早地进入工作角色。江西理工大学部分专业如数媒艺术设计专业已对这种新的指导方式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索,从企业、学校、学生各方面反映的情况看,已起到了较好的效果,深受学生和用人单位欢迎。

(二)针对教师的改革方法和措施

1.进一步有效提升教师的专业实践水平

市场营销课程是对实践要求较高的课程,教师应在教学任务之余,利用诸如暑期等较长假期,主动到企业去实践锻炼,虚心向企业学习并协助企业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从而有效提升教师的专业实践水平。

2.加强课程练习教学环节中的监督管理

教师在布置学生课程练习要求后,应增强对学生课程练习教学环节的监督机制。其一,要增强教师教学工作使命感;其二,引入现在企业常用的管理做法,要求学生以书面形式将自己的课程练习工作予以汇报,并将自己课程练习的体会包括遇到的困难及取得的进步及时记录下来。

(三)改革成绩考核评定方式,提升教学水平

检验标准学生课程练习的成绩考核评定方式可从两个方面予以衡量:一是课程练习的学习效果展示,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认识并结合相关案例制作演示PPT予以分析讲解;二是学生完成课程练习的质量情况,教师可按学生课程练习成果情况进行成绩考核。评审评分标准可采用比例方式进行综合评定,如可设定学生课程练习案例环节占50%,课程练习个人小结环节占30%,平时学习表现和学习态度综合等占20%。

三、结语

实践证明,广告学专业市场营销课程练习是课程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通过相关教学改革有效提升了课程练习教学环节的教学质量,使学生不仅能够很好地掌握市场营销学的理论知识,而且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点应用到实际工作中的应用能力。为了培养出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企业单位用人需求的专业人才,我们应围绕以培养理论及实践双强的复合型人才为核心要求,强化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双结合的育人原则,注重科学创新教学方式的合理运用,力争使课程教学练习目标与成果与学生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岗位相符,使广告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一步符合社会用人需求,全面提升学生专业能力和就业能力。

营销课论文篇4

作者:宋波 单位:潍坊职业学院

每支团队选取一名队长,队长的职责主要是在营销课堂具体项目讨论中为团队成员进行分工,并在考核中代表团队成员对自己的方案进行自评以及评价其他团队表现。最后,要求每个团队成员在项目讨论时,根据分工分别阐述自己的观点,以达到全部团队成员100%的参与度。俗话说,人有我优。现在营销市场竞争的关键在于不断创新,通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让学生明确理论知识必须活学活用,要有创新意识而非纸上谈兵。另外,可通过工学结合的方式加强学生营销实践操作和应用的能力。这样,就必须方法得当。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性、实用性案例作为课堂引导案例,具体做法是通过教师讲述以及事先准备好的问题,让学生按照营销模拟项目小组来分组讨论并回答问题。通过案例引出所学知识点,将案例穿插到理论学习中去,使课堂气氛更加生动,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角色扮演法。根据市场营销就业岗位的设置以及教学项目为主线,让学生按照促销员、市场调查员、营销策划师、市场预测员、销售经理等让团队成员进行角色分工,通过讨论,每个团队分别出具详尽方案,并按照事先分工按照角色进行表演、阐述观点。

通过此环节可以让学生切身体会不同岗位的营销任务,同时锻炼了学生的应变能力、推销的语言表达能力。项目模拟法。教师按照教学环节提供模拟项目,以模拟项目小组为单位组织讨论,具体要求:首先小组队长根据项目对小组成员进行具体分工,并出具市场营销策划实施细则和行动方案设计。其次通过模拟项目小组成员对资料的收集、统计、整理,进一步地讨论分析,并按照事先小组成员分工将具体营销策划书制作出来。最后将策划书在课堂以小组分工进行阐述,全部项目小组完成后进行课堂讨论、教师点评。课外实践法。开设校内模拟工作室以及“学生超市”,让学生担任推销人员、采购经理、营销策划员、销售经理等职务,负责不同的工作,将课堂中的演练放到真实的工作场景中。另外,应加强校企合作,学校需要借助企业作为实训基地,给学生提供顶岗实习的岗位,才能让学生将所学的市场营销知识和实践工作相结合,从真实工作中找到不足加以提升。“市场营销”课程的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因此设置市场营销模拟项目小组成为了教学环节中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市场营销模拟项目小组人数应控制在5-8人。如果在5人以下则会造成收集资料不全,部分成员担任工作太多,造成整体绩效低;多于8人则容易使有的学生产生惰性心理,依赖组中其他成员代替其完成任务,小组成员绩效也会降低。

以往教学中的考核方式就是将试卷成绩纳入考核学生总成绩,而实施了过程化考核后,卷面成绩将仅作为理论考核的依据,日常教学中项目小组项目策划将按照学习章节重要性的不同赋予不同的分值列入实践考核的依据。最后,教师将理论成绩和实践成绩结合给予学生综合成绩。应该注意的是,此评价过程更应该加强实践成绩分值比重,而减少理论成绩分值比重。其中教师评分比例占40%;团队互评占40%;团队自评占20%。及时将统计结果反馈给学生,教师组织学生通过讨论分析各组团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优劣,通过自我剖析,得出改进措施。可见,通过对传统教学方法的改进,可以加强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知识的应用能力,同时对教师的教学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相长,同时要求教师必须掌握企业人才需求的导向,加强实践学习,使教学过程中更加生动化、形象化、具体化,以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的目标,让学生能够真正掌握一门营销技能。

营销课论文篇5

(一)实训基地硬件设施不完善,资金短缺

需要筹集足够的资金来进行实训基地的建设,实训设备的配备,实训器材的添置,否则会影响实训教学效果。此外,在实训过程中也存在着某一些学生违规或不当操作,轻则造成浪费,重则造成器材损坏。

(二)实训课课堂教学方法呆板

有的教学把实训室当成课堂教学,或者类似参观实习,有的教学方法仍然是一言堂,或者是盲目追求操作统一,便于管理,教师说一步,学生做一步,学生自主性不够,不便于区分学生的优劣,也不便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三)学生手高眼低的学情

没有达到学习效果高职高专学生普遍动手能力强于本科生,但是理论知识薄弱,造成手高眼低。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够,往往做了一大堆,错了一大堆,却不知道错在哪。

(四)教师自身的实际操作能力低,经验不足

高职高专学生对老师依赖程度大,每个小环节都需要答疑解惑,才能放心走下一环节,担心走错一步,全盘皆输。因而,对老师的依赖性很大。指导老师必须对每个环节可能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都了然于心,否则难于驾驭课堂。然而大部分教师在大学里学习的都是理论知识,实际操作不够,再加上年轻老师经验不足,不仅影响教学效果,而且教师普遍感到实训课教学比理论课教学更辛苦,挑战性更大。

(五)管理实训教学课堂难度大

课堂组织上,很多高职院校学生分组进行实训,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常常出现各组进度差距很大。因而,不能由学生自行分组,影响整体教学进程。如果实践教学所有学生集中上,没有分组操练,则变成了参观实践,容易流于一种形式,也是不可取的。不少高职院校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差,课堂没有遵守相关规则,有的学生是没有领会和理解,而误操作;有的学生好问,但不少思路都想歪了;有的学生是做错了一步后,没有及时纠正,后面就破罐破摔了;有的学生干脆是来敷衍了事,蒙混过关,一有机会就做点小动作。因而,不少实训教师反映,实训教学非常辛苦,而且又是一次性连续上四节课甚至更多。这种集中实训,持续时间长,学生个体差异又大,需要两个及以上教师相互配合。

(六)实训教学的考核评价体系不完善

不少院校实训教学起步较迟,没有建立规范全面的实训教学考核评价办法,对实训教学的要求没有规范,导致在教学过程中使实训教学考核流于某种形式。实训教学有别于理论教学,不是简单的成果考核。而是结合过程考核和成果考核,它既需要体现实训的特色,又能反应学生团队合作能力,还能区分个体差异。高职院校要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必须把实训课程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改变教学观念,激发教与学的活力。市场营销实训课程教学改革应充分体现工学结合,适应市场需求,以职业为导向,以能力为目标,以实训项目为载体,以学生为教学主体,以教师为教学导引,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真正切合实际多方研究,探索适合高职市场营销实训课程教学之路。

二、实训课程教学改革建议

(一)多种方式,多种渠道筹集资金,增强实训教学硬件建设

依托校企合作的平台,建立长效双赢的互利合作模式,校企共建实验室、实训室,为企业培养并输送其所需的人才,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互惠,共同受益,共同发展”。企业培训与学院实训相结合,既缓解企业人力资源的空缺,又为学院就业开辟渠道,又节约双方资金投入。需投人专项资金,满足设备维护、耗材所需。利用真实的职业环境实现实践教学的同时产生效益,变消耗性的实验室和实训基地为生产性的实训基地,形成可持续自我发展的实训基地。还可通过校友捐赠方式,筹集专项资金。

(二)完善实训教学软件建设

完善校内外实训室及实训基地管理规章制度。组织编写适合实训课程和实训室设备设施操作手册,完善工作日记、学员手册、教师手册等学材,为顺利开展实训教学奠定必要基础。依托校企合作的模式,与企业(如用友,浪潮等)联合开发市场营销教学软件、操作手册。建立培训平台,实训教师与企业培训师互动学习。教学软件及教学模型以企业的实际市场经营为学材。使教学软件符合企业工作实际,符合高职学生教学需要。

(三)创新实训课程教学方式

根据市场需求,确定教学目标,合理选择营销实战合作的企业单位,按照企业的市场营销模式,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实现校内培养和企业需求零距离对接,并签署双方合作协议。以项目为载体,实行任务分解,分阶段,分目标,定要求。实训基地采用多媒体投影技术和无线摄像头全程监控,既可为学生展示清晰的教学观摩,又便于教师的自我修正,提高教学技能。

(四)分析学情,以学定教

几年来高等教育招生人数逐步扩大,高职院校的学生高考分数普遍不高,意味着学生学习基础薄弱,不少高职学生由于高考失败,对学习缺乏奋斗的目标和动力,对学习、生活、就业悲观失望。课堂的学习状态不佳,课堂开始前十分钟还有注意力,后面兴致就大大降低,大部分学生实践学习的兴趣大于理论学习。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信心、学习情绪、学习动机,为衔接教学,“以学定教”作准备。因此,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对于高职高专的学生尤为重要,同时也可以帮助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五)实训指导教师队伍建设

教学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者”和“助手”。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深入企业一线挂职,也可以到实训基地学习,以便提高教师自身的实践动手能力。在专业教师引进上要从年龄结构、知识结构、职称结构上进行详细规划:年龄结构上注意老、中、青相结合,知识结构及职称结构上呈高、中、低梯度搭配。培养专业带头人,培养中青年专任骨干教师。为了贯彻工学结合的办学精神,还要通过“走进来,走出去”的方式进行“双师型”队伍的建设,“走进来”是指聘请校外的专业人员对部分实践课程进行指导,“走出去”是指通过采取各种措施鼓励专业教师进修或走进企业顶岗,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逐步建立起一支以专业带头人为核心,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以校外兼职教师和企业专业人员为补充,富有创新精神的优秀实训指导教师队伍。鼓励和支持专业教师通过培训获得高级市场营销师,会展策划师,国家公关师等相关职业资格。校企深度互动合作,“双向互聘”是指校企双方对各自设立的经营实体或教学科研实体在人员上交叉引进、相互聘任,在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学校的实践教学上互为补充,共同受益;“双向培训”是指学校通过聘请企业专家和技术骨干参与校本培训,或派教师下厂锻炼,学校开展各类专题培训班提供企业员工培训或有针对性的为企业培训输送急需的职业人才;聘请既有高超的理论水平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行业专家担任兼职顾问,参与本专业实训课程改革和课程体系开发,重点承担相关科研任务。

(六)科学组织管理实践教学

采用实训室开放的方式,课上教师演示性操作,课堂学生分组练习,限制时间,掌控进度。采用多项目同时进行的方式,提高了实训室利用率的同时,避免实践教学组织上的浪费学时或者师资紧张等问题,也提高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可采用模块式实训教学方式,分模块进行任务教学;可利用伙伴教育的方式,建立相关兴趣小组,让先学会的同学,学得比较好的同学,相互切磋,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同时也带动后学的同学,最终所有人都学会;也可采用超市性实训教学方式,情境式教学,既增强仿真性,又提高“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效果;还可以采用到企业顶岗实习的方式,为企业输送后备技能型人才,也能锻炼学生应变能力和动手能力。

(七)建立多元化实训教学的考核体系

加强过程考核,建立多元的实践教学考核体系,从学生课堂纪律,认真严谨态度,团队协调能力,知识领悟能力,分析判断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以及职业素养等多方面考核学生综合素质。注重评价结果的公平性和有效性,还应关注学生今后的发展潜力,使考核评价结果具有就业指导意义。将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纳入到考核体系中,实现证书考核替代期末考评。实训课成绩评定根据学生在实训课和教学实践活动中的综合表现及提交的报告或总结等实施。以全过程评价为主,最终提交的报告或总结为辅。过程考核角度包括考勤,操作的准确性,时间的掌控性,理论运用,课堂表现,记录的及时性及准确性等。

(八)将教学内容与考证相结合

为了适应市场对就业需求,要求高职学生双证毕业,即毕业证和职业资格证,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对应的职业资格证-“营销师”,“仿真实训、课证结合”是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课证结合”是指把职业证书考试所需要的课程融入本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将营销师职业证书的考试大纲结合到课程学习中,实现职业与课程学习的对接。在有限的时间,既提高技能,又增强就业保障。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可以取得营销师、会展策划师、国家公关师等职业资格证书。为了提高职业资格证书的合格率,保证更多学生取得双证毕业,建议将职业资格考试的科目纳入到专业课程体系中,同时,将职业资格证书纳入到考核体系中,与以往相比,学生职业证书合格率和毕业生的就业率也明显提高。

三、教学效果的评估

通过市场营销实训课程教学使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既巩固了理论知识,又在实训平台上指引实践,也在实践中升华了理论。在模拟企业经营中,充分体现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提升高职学生实践操作能力,能反应学生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创新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我院在实施市场营销实训课程教学改革以来,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

(一)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就业

市场营销实训改革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参与实践中,有很大的自主性,学生可以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与人沟通合作,学会系统思考问题,锻炼和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组与组之间的对抗与竞争,激发了课堂氛围,也提高了教学效果。课证结合的方式为毕业生顺利走上工作岗位提供了保障。

(二)教师改进了教学方法,增强教学兴趣

我院实训指导教师都是在一线实践有一定教学经验的老师,深知实训课教学比传统讲授式教学难度大,而且也更辛苦。但实训课上得好,方法得当,往往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则学生不能理解老师的思路,老师也不懂学生的想法,相互磨合困难,实训课也只能流于某种形式。实训课程改革以来,促进了教师有针对性的改进教学方法,既激发课堂气氛,也增强教师的教学兴趣。

四、结语

为了顺应社会对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的就业需求,符合国家大力倡导发展职业教育,培养高级实践性技能型人才,本课题从分析高职高专市场营销实训课程存在的问题出发,分别从实训教学硬件建设,软件建设,教学方式,学情分析,实训指导教师队伍建设,组织管理实践教学,考核体系建立,课证结合等多角度,分析市场营销实训课程教学改革。实践证明,这一系列的改革是行之有效的,在当今高职高专院校重视实训课程教学的环境下,值得推广和应用。

营销课论文篇6

关键词:网络营销;教学改革;互联网

中图分类号:F713.36-4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3-0-01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统计数据,截至2016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31亿,全年共计新增网民4299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53.2%,较2015年底增长了2.9个百分点。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企业营销战略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成为市场营销领域讨论的热点问题,《网络营销》课程作为市场营销专业的专业课程之一,是学习和讨论互联网背景下企业营销战略及消费者行为的重要课程。但是,当前《网络营销》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教学内容更新不及时、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本文将根据作者对于《网络营销》课程的教学实践,讨论《网络营销》课程教学改革问题。

一、《网络营销》课程教学的存在问题

在《网络营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主要存在教学内容更新不及时、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教学内容更新不及时体现在《网络营销》课程教材建设的滞后上。由于互联网发展迅速,许多新的现象和问题不断涌现,例如移动互联网、社交网络、O2O等,这些现象和问题对企业的营销战略决策和消费者行为均存在重要影响,但很难及时的收录到《网络营销》教材中,使得教材的建设跟不上互联网发展的现实。此外,在教学方法方面,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学方法较为单一。

二、《网络营销》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

1.课程教学内容设计的总体思路

在《网络营销》课程教学内容上,可以将以教材作为主要上课资料的模式,改为以专题为主的教学模式。以专题为主的教学模式有以下几个优点:一是专题的主题可以根据互联网发展的新变化而不断更新,克服教材更新不及时的问题;二是可以针对一些热点问题设计讨论专题,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三是可以灵活的运用研讨式教学、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丰富课堂教学方式。

2.课程教学内容结构设计

在《网络营销》课程教学内容结构设计方面,可以分为四个模块,融合了理论基础的学习与现实问题的讨论。第一个模块是网络营销理论基础,该模块主要讲授市场营销基本理论以及消费者行为基本理论在网络营销中的应用;第二个模块是互联网发展与网络营销热点问题,该模块将根据互联网的发展进行更新,由若干个专题组成,主要由教师讲授互联网的新现象和新问题;第三个模块是学生个人讨论模块,由教师设计若干个主题,并由学生进行讨论;第四个模块是学生团队讨论模块,该模块将由学生组成团队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分析一个网络营销案例。

(1)网络营销理论基础模块

该模块主要由教师讲授,由于《网络营销》的前期课程包含了《市场营销学》和《消费者行为学》两门专业基础课,因此,在理论模块部分,将有别于专业基础课的讲授内容,其侧重点不在于重复讲授市场营销与消费者行为的基本理论,而在于讲授市场营销与消费者行为的基本思想、核心概念以及互联网的影响。

(2)互联网发展与网络营销热点问题模块

该模块主要由教师讲授互联网的新现象和新问题,分为专题进行讲授,目前可以主题主要包括:①电子商务的发展,主要介绍传统的B2B、B2C等电子商务模式,也将介绍O2O等新发展的电子商务模式;②移动互联网,主要介绍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以及移动互联网对消费者的影响;③社会化媒体营销,主要介绍新媒体、社交网络、顾客生成内容等互联网的新发展;④大数据营销,主要介绍大数据的基本概念,大数据与精准营销等内容;⑤互联网+,主要介绍互联网+各行业的概况。该模块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跟踪互联网发展的新趋势,其主题设计的主要内容将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不断更新变化。

(3)学生个人讨论模块

该模块由学生进行讨论,在讨论内容的设计上,目前可以考虑国内的百度、阿里以及腾讯三家公司为主要讨论的对象,因为这三家公司在国内互联网发展中占据了主要的地位。可以要求每个学生完成一次个人展示,展示的内容是结合自己使用这三家公司产品的经历,或者通过访问其他同学使用这三家公司产品的经历,以互联网智能生活为主题进行讨论。该模块可以增强学生运用市场营销与消费者行为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该模块的特征也是在讨论对象的设计上,可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更新变化。

(4)团队讨论模块

该模块也由学生进行讨论,与第三个模块不同的是,该模块要求学生组成不同的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一次网络营销案例分析的展示。在案例的选择上,由学生自主的选择,展示将由小组团队合作完成。该模块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可以锻炼学生团队配合的能力。

三、《网络营销》课程考核方式设计

在课程考核方面,将由传统的以试卷考试为主的方式,改革为案例分析报告的形式。在课程学习结束后,由学生在课后写作一个网络营销案例分析报告,该考核方式的设计将课程的学习由课堂延伸到了课后,学生通过广泛查阅资料进行案例分析,将锻炼研究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结语

由于互联网的发展及变化迅速,因此,将《网络营销》课程教学由传统的通过教材教学为主的方式,改变为以专题讨论和案例讨论为主的教学方式,将能够及时的将互联网的发展、企业营销战略决策所面临的新机遇与挑战等纳入课堂的学习中,提高教学的效果,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海燕.基于创新和实践能力提升的《网络营销》课程教学体系设计[J].现代经济信息,2015(23):438.

[2]邵运川.浅析网络营销课程的多元化教学方法[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09):170-171.

[3]胡敏.创新网络营销课程教学模式探讨[J].西部素质教育,2016(15):71.

作者简介:黄晓治(1977-),男,回族,广西柳州人,广西大学商学院副教授,管理学博士,主要从事营销战略,消费者行为研究。

营销课论文篇7

关键词:市场营销专业;实验课;教学改革

市场营销专业应用广泛,是一种实用性较强的专业,在金融、房地产、外贸等行业实用性都很强。在经济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企业单位如果没有专业的市场营销人才,那么企业发展将举步维艰。专业的市场营销人才是在不断市场实践中锻炼产生的,单靠课本知识是无法将学到知识与企业有效衔接。目前,各大企业都缺少应用型营销人才,面对这种情况,各高校营销专业实验课程教学模式将进一步调整,帮助学生把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提高学生自己的实践能力及综合素质,以便营销专业学生日后更加顺利的融入社会。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实验课教学现状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习环境和社会的工作环境有明显差异,学校的教学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专业技能,而企业需要的人才是业务能力优秀,并具备相应的综合素质,两者之间的差异性,直接导致应用型高校市场营销专业实验课的教育质量。目前市场营销专业教学内容仍是注重理论知识的讲授,忽视了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进而出现学生毕业后无法适应社会型人才需求的情况。专业实验课程得不到重视,学生缺少实践机会,实践的目的注重理论与企业实际情况的结合,但是个人与市场营销行业之间的协调发展缺失,是应用型高校需要转变的关键性话题。

二、应用型本科市场营销专业实验课存在的问题

(一)营销专业实验课教学方法仍需调整

传统的市场营销教学方法过于注重理知识讲解,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并不能对营销理论的实际应用进行全方位理解,进而影响应用型人才的综合培养。现有的市场营销实验课分为两种,一种是学生进行案例分析,以课堂教学为主的模式,另一种是进行案例模拟,目的都是培养学生营销实际操作能力。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上述两种教学模式之间的关联性相对较低,以案例分析教学模式为例,在选择案例和专题时,许多高校仍是以著名的企业作为分析对象。学生并不能讲市场营销理论与实践营销有效融合,直接影响市场营销专业实验课的课改工作落实。

(二)缺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方案

部分应用型高校在对市场营销专业实验课进行改革与全面落实的过程中,其教改工作的开展,并没有从社会人才需求的角度进行细致性调整,进而影响市场营销专业实验课的社会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现有的市场营销专业教育工作在开展的过程中,缺少相应的实践活动,这是制约市场营销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问题。首先,现有的市场营销专业教育者主要以理论教育为核心,即便是对营销理论、营销方案、市场推广等方面进行讲解,其侧重点也是对模式应用、应用效果以及企业案例分析等方面进行客观阐述,缺少带入性,严重影响市场营销理论的创新设计与应用,反而降低了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学效果。其次,市场营销专业的教育工作缺少实践活动,是因为部分应用应用型高校在开展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并没有对思想观念以及活动中所隐藏的实践价值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进而出现市场营销专业教育工作缺失的情况,直接影响市场营销模式创新、思维转变的有效传播与落实。最后,市场营销专业本身以观念、理论为主,而社会型人才培养方案的确实,是指部分应用应用型高校的教改工作,并没有从市场需求、社会型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专项设计,直接影响市场营销专业实验课教学效果的全面提升[1]。

三、优化应用型高校市场营销专业课改的对策

(一)注重教学方式的创新

应用型高校在注重实验课教学模式创新的过程中,需要从教学方式创新的角度,实现市场营销策略的拓展。在对应用型高校市场营销专业实验课教改工作进行落实的过程中,教师对教学设计进行完善,市场营销教师在授课前,要对本节课的授课内容进行精心的设计,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营销知识侧重点以及学生的就业特点等方面进行分析,采取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融合的方式,提高市场营销课堂的教学效果。市场营销专业课的教学目标制定,市场营销教师要对整体的教学大纲有一定的把握,根据教学大纲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保证课堂的教学目标可以顺利完成。例如,可以将微格教育融入到市场营销专业课中,教师将课堂实践分化,以10-15分钟的时间,实现市场营销专业实验课改革效果的全面优化。最后,市场营销基本知识的教学,部分教师将市场营销课定义为活动课,对市场营销的基础知识认识不足,为了让学生意识到市场营销教学的重要性,可以加强对市场营销基础知识的讲解,培养学生的市场营销观念,并利用“营销”模拟的方式,培养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在此基础上注重学生的思想政治、文化修养、身体素质等方面的综合培养,是实现实用型、社会型人才培养的关键性工作[2]。

(二)以技能大赛实现实验课改革

教育课程的改革,其根本目标是帮助学生快速适应社会的人才需求,所以,技能大赛的网络搭建是市场营销专业实验课的核心内容,以此实现技术的创新教育。例如,在市场营销专业实验课的课程设计中,营销理论的基础性知识为前提,引导学生的自主创新应用,是技能大赛实现教学转型的关键性工作,社会性的统一应用需要创新以及研究,所以,技能大赛的内容设计应该以创新为主,并从企业对市场营销人员方面的需求入手,对技能大赛进行调整,以此实现市场营销专业实验课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最后,社会性与实践性之间有紧密的联系,市场营销专业实验课教育的内容创新,是将专业技能的社会应用、实践创新完美融合,并利用技能大赛的应用,实现市场营销专业实验课课程教育改革的创新[3]。

四、结语

应用型高校在注重市场营销专业实验课教学模式改革创新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市场营销专业特性、学生主体需求、市场对市场营销技能型等方面的多元化发展,注重技能大赛、教学模式转型以及增强学生的实践机会,是应用型高校实现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关键性工作。最后,虽然本次对市场营销专业实验课教学改革方面的研究并不全面,但是,注重育人理念转变、教学模式调整以及实践教育应用,对应用型高校的教学质量有指向性作用。

【参考文献】

[1]吴萍.互联网时代高校市场营销实践教学路径优化对策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6(11):48-51.

[2]安国山,金贞花.论多元文化创业团队与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3):131-136.

营销课论文篇8

[关键词] 媒介融合;市场营销;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B

一、引言

市场营销课堂是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学习和掌握营销理论知识和营销实践技能的重要平台。通过系统学习,学生可以掌握书本上的主要营销理论和知识。但是,营销知识固有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其实践性――源于实践,由于技术、媒介和市场环境的日新月异,使得营销的理念、方式、方法、手段和策略层出不穷、丰富多样、更替频繁。这也直接导致大学的营销课程内容固有的滞后性弊端越发凸显,教材修订的节奏永远无法赶上营销理论和知识更新的步伐。此外,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以网络为基础的媒介融合已成趋势,多种媒介能在同一平台上达成优势互补,使得人们即时即刻获取信息变得异常便利,这也对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和即时搜索信息解决课堂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疑难问题提供了便捷渠道。因此,围绕营销专业的课程教材对教学内容和课堂教学方式方法进行科学合理地改革显得尤为必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媒介融合条件下的市场营销课程改革内容

(一)更新教学内容――时刻关注营销理论和实践动态,及时添补前沿内容

由于技术环境和市场环境的快速变化,营销理论和营销手段的更新变得极其迅速。及时吸收最新的营销理论和方法,添补到课程教学中去,是完善教学内容和传授新知识的最佳路径。在现有教材中的市场营销理论和实践成果的基础上,从以下途径丰富和完善营销新知识:(1)关注前沿理论进展。与课程内容教学进度一致,根据相关主题,定期阅读美国SSCI索引排名TOP10的营销理论研究期刊,了解最新理论进展,深化课堂中的营销理论教学;(2)关注市场研究和营销实践研究的各种期刊和杂志;(3)关注几个重要的从事营销实践研究的公司或咨询集团的研究动态;(4)关注营销类的几大门户网站,了解最新营销方法、工具和手段,同时学习行业内部人士的营销实践经验;(5)关注各行业中的市场领导者企业的营销实践及其采用的营销工具和手段;(6)关注各行业著名企业家的营销行为和动向。以上这些渠道是获取最新营销理论、观点、思想、方法和策略的重要途径,是增添营销新知识的不竭源泉。以上这些内容须在授课教师的指引下,由师生共同完成。

(二)变革教学方式方法――讲授为辅,开放式讨论为主

在媒介融合背景下,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方法,即教师讲授为主,辅之简单的“师问生答”式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教学要求,不足之处日渐显露。主要表现为教师对课堂的绝对占有,学生接受知识过于被动,学生参与程度过低。它限制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压抑了学生的求知欲,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探索。因此,必须变革教学方法,以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在分享和互动的氛围中开展课堂教学。

本文提出“讲授为辅,开放式讨论为主”的教学方法。它由教师讲授、前沿问题与答疑、主题式营销实践案例分享三个环节构成。“教师讲授”是该方法中的基础环节,主要由教师讲解课程教材中的主要知识点,并介绍相关知识的前沿动态,同时提出一些值得关注和探讨的问题。“前沿问题与答疑”是该方法中的重要环节,主要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方式讨论和解答相关知识的疑问和前沿问题。“专题式实践案例分享”是该方法中的核心环节,通过焦点小组的形式,由学生按照与教学内容同步的主题查找和撰写最新的实践前沿案例,先分享案例,再引出或提出值得讨论的重要问题,通过辩论式、开放的互动方式,共同探讨和学习。与传统方法相比,这种方法具有更强的参与性、主动性、互动性、分享性及创造性等优势。这种方法能够克服传统教学方法的缺陷,活跃课堂氛围,最大化课堂教学效果。

(三)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分享、激辩、探究式的学习

以网络为支撑的媒介融合,使得各种数据资源能同台开放,学生能够便捷地获取想要的各种信息,因此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此背景下,适应营销课程学习的特点,本文提出更适合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学习方法,称之为“分享、激辩、探究式学习”。“分享”包括案例分享和观点分享两个方面。案例是指与课程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营销前沿案例,它通过焦点小组进行分工合作完成,它要求学生课前充分准备,多渠道多角度搜集与主题相关的完备信息,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案例撰写。观点分享,既包括焦点小组在案例中提出的观点,也包括在课堂上和案例展示的过程中学生发起的开放式提问,并经过学生激辩归纳出的观点。“激辩”发生在讨论环节,主要针对案例中的问题和学生自由提出的问题及观点进行针锋相对的辩驳,在思维的碰撞中擦出智慧的火花,得出令人信服的见解。“探究”应用在前沿理论的搜索、前沿案例的写作和观点辩论过程中,它是一种问题式学习方法,通过问题来激发思考,集思广益,从多渠道搜集证据和观点来阐释疑问。这种方法更能发挥学生学习的参与性、积极性和主动性,能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三、教学改革方案设计

(一)资料准备与向同行学习阶段

资料准备既包括收集与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方面的文献资料,又包括教学改革内容中需要的文献资料。首先,要广泛搜集与课程改革内容关联紧密的各种教学方法类的教改研究文献,并对这些文献进行系统梳理和深刻剖析,认真归纳、总结出对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有指导和启示意义的观点、论据,为课程改革的研究积累和奠定扎实而有力的理论基础。其次,营销的最新理论和知识资料是本项目要收集的最重要的资料,它们可以从前述教改内容中的六种来源中获取。这些信息来源是保证课堂教学与时俱进、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最佳途径。这些资料的收集和积累贯穿整个教改实施环节。

与同行交流,向同行学习成功经验,能为课程教改的成功开展和实施提供重要启示和借鉴。课程改革的负责人要与国内多数著名高校的营销同行长期保持密切联系,这些名校同行无论是营销理论研究、营销实践,还是营销教学研究都居于国内领先水平,因此,通过观摩优秀同行的课堂教学和座谈等方式学习同行经验,能为顺利实施教学改革发挥示范和参考作用。

(二)教改执行实施阶段

课程教学改革实施环节是本项目的核心。在该环节中,教师的新教学方法和学生的新学习方式将得到最好的检验,二者在本质上高度统一。为了保证新方法新方式达到预期目标,实施方案的设计显得尤其重要,包括教师讲授、案例分享、开放讨论三部分内容。在时间安排上,这三部分内容分别占总时间的50%、20%、30%。具体的实施方案的设计主要把握以下三个方面:

1.合理设计课堂讲授内容。课堂讲授内容包括课程教材内容和新添内容两方面。教材内容是基础,但在讲授的时候要突出重点,力求精炼,重在解析,目的是为学生的专业知识打好基础。新添的内容是前沿,在教授的时候重在强调与已有知识的联系和区别,理清知识的演变和发展脉络,目的是拓宽学生的理论视野和分析问题的视角。两方面内容在教学中缺一不可,相辅相成。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要转变角色观念,从课堂的主导者转换为课堂的引导者,从主角转变为配角,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

2.督导学生编写和分享优秀案例。案例教学已经成为大学教学中的常用方法,它主要通过教师选编案例给学生分享,但这种传统的案例方法中的学生参与程度低,教学效果并不显著。因此,有必要将传统的案例法做适当的修改,让学生直接成为案例编写的主角,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改革后,可以将案例法分解为两个阶段,先后由学生编写案例和课堂分享案例组成。“案例编写过程”首先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每组根据课程进程内容的相关主题进行编写。这要求学生在预习掌握课程知识的基础上,广泛搜集材料,再经过小组的认真研究,最后编写成案例做成PPT形式,其中要有小组的观点和建议,还要引出值得讨论的问题。案例编写在课堂学习之前完成(在报告的过程中也可以及时利用网络信息技术补充信息),由教师每次课后布置下一次的主题。“分享过程”是一个开放式的聆听与反馈过程,要求其他学生对报告的主题和内容进行思考,及时提出疑问(要求学习小组做好记录,之后要求回答),形成自己的观点,并参与后续环节的讨论。

3.主持好开放式讨论。开放式讨论既是新教学方法中的重要内容,又是学生新的学习方式的关键部分。这种讨论方式主要由“问题”引起。问题来源于三个方面,包括“学习小组”总结的问题、案例分享过程中提出的问题及讨论过程中产生的新问题。对于每一个问题,我们要求学生作最深入的探讨,通过激辩过程,形成共识性的观点,最后由教师作总体的评述。

(三)教改的评估、检测和改进阶段

课程教学改革重在“改什么”和“如何改”,但对改革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估、检测和改进更是关键。教改总的建设周期至少为一年,分上、下学期。整体评估发生在上学期,下学期进行改进,但在执行过程中,每次课后要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和总结,不断积累经验。

四、总结

本文旨在探讨在媒介融合背景下,营销课程的教师该“如何教”和营销专业学生该“如何学”的问题,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和学习效果。主要得到以下三个结论:(1)以课程教学知识为基础,及时关注和查阅营销前沿理论和实践,添补营销领域的最新知识。(2)在保留传统教学方法优势的基础上,革新课堂教学方式方法,大胆探索和实践“讲授为辅,开放式讨论为主”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重在凭借适当的方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在群情激昂的互动氛围中擦出思维火花,创造知识。(3)指导学生转换学习方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引导学生践行“分享、激辩、探究式的学习”方法。“听讲”式的学习方式已经严重影响了学习的效果,只有通过“分享、激辩、探究式的学习”,才能真正学到知识,提升理论素养和技能。

[参 考 文 献]

[1]陈英,邵春梅.“参与型”教学模式在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应用[J].财会月刊(综合),2008(4):90-91

[2]马建华.案例教学在经济管理和法律等专业中的应用[J].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15(1):36-38

[3]邹启明.创造以学生为中心的互动型学习模式――交际课堂小组活动的组织与监控[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3,14(2):66-69

[4]朱珂,张瑾.网络环境下的多向互动学习策略探究[J].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1(1):106-109

上一篇:文化产业毕业论文范文 下一篇:花卉鉴赏与花文化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