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节论文范文

时间:2023-09-20 08:06:11

文化节论文

文化节论文篇1

1.1概述

化学仪表作为化学监督的重要工具,一旦出现问题,测量结果不准确,将会使化学控制出现偏差,严重的会导致机组腐蚀、结垢、积盐,降低锅炉效率和汽轮机效率,造成煤耗增加。长此以往,将造成巨大的安全隐患和经济损失,影响火电厂的节能降耗。

1.2保证准确度的措施方法

1.2.1正确的仪表、玻璃仪器检验方法

针对不同性质的化学仪表、玻璃仪器,分别采用相关检定规程对其进行检验。特别是对化学在线仪表,以前的检验标准均不能有效地消除误差,而2009年的文献规定了在线仪表应进行在线检验(通过装备在线检验装置实现),从而可反映水汽品质的真实情况,确保化学监督准确、可靠。

1.2.2加强化学仪表、玻璃仪器的使用维护

化学仪表、玻璃仪器的检验项目及频次应严格遵循相关标准规程,进行内校和外校。此外,负责使用维护的人员,必须接受专业机构的专业培训,取得检验员资质,持证上岗。

2燃煤

燃煤电厂把煤炭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通过对电厂用煤情况进行分析,其节能潜力不可小觑。选用适合锅炉设计参数的煤炭,对燃煤质量严加控制,改善燃煤质量,此外还应应用动力配煤技术对电厂用煤进行合理配比,实现经济效益最优化.减少煤炭的消耗。

3水资源

3.1概述

水资源损失是火电厂能耗中较大的一方面。化学节水指标包括自用水率、汽水损失率、补水率、汽水品质合格率、循环水排污回收率、机炉工业水回收率等。在机组运行过程中,通过减少补给水能够有效的降低工质损失。补给水是机组安全运行的一个重要参数,也是节能降耗的重要指标。

3.2节水措施

3.2.1提高浓缩倍率

循环冷却水的浓缩倍率,根据不同水质、凝汽器管材,通过试验并经技术分析比较后确定。

3.2.2做好水平衡测试工作和水务管理

通过对电厂各种取、用、排、耗水量的测定,查清火电厂用水状况,正确地评价火电厂的用水水平,找出节水潜力,制定切实可行的节水技术措施和规划,使火电厂的用水达到合理使用和科学管理。

4电资源

4.1概述

在火电厂中,节约用电也是节能降耗的重要方面。特别要推广变频调速技术,理论上这种调速方式调节范围宽,无论是轻载还是满载都有很高的效率,此外其运行可靠性也较高。

4.2节电措施

4.2.1冷却塔

冷却塔耗电率与冷却塔风机效率、水塔清洁程度、堵杂物程度和积淤泥程度有关。所以,要想降低其能耗,首先应定期进行外观检查、性能测试和性能计算,然后针对结果进行分析总结。

4.2.2循环水泵

对于循环水泵等大型水泵,可以通过叶轮技术改造,提高水泵的整体效率,达到节电效果。除此之外,还可以

1)将其内部铸造表面研磨打光,提高循环水泵效率;

2)根据最有利真空试样.合理安排循环水泵的供水方案;

3)去除循环水系统中多余的阀门,尽可能减少管道阻力损失;

4)加强循环水入口滤网清理.清除循环水管淤泥附着物.减少系统阻力。

5结语

当下的经济形势日益严峻,特别是电煤价格不断攀升,火力发电不断亏损,节能降耗意义重大,讲生产也要讲成本。化学节能降耗活动还应进一步加强,可以集思广益,发挥大家的智慧,制订出更加节水的措施,少用或不用化学试剂,充分实现水的再循环和再利用。随着科技发展日新月异,节能潜力不断增大,只要我们坚持节能降耗的思维,对各种措施、方法加以应用,一定可以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为企业赢得可观的经济效益。

文化节论文篇2

草根文化主要以口碑方式进行传播。其传播方式主要为一对一、点对点的窄面传播,受众有一种参与后的、被重视的愉悦和满足。随着媒体的竞争和对收视率的追求以及对民间信息的关注,草根文化逐渐依托电视传播媒介,而电视节目也逐渐吸纳草根文化。

1群众性

平民百姓是草根主体,草根传播的主要功能是协调民间关系、保护族群利益、分配地方资源、策划社群公益等。草根文化的这种群众性对电视节目有着巨大影响,正如电视剧《暖春》、《春草》,描绘的都是普普通通的人,以质朴的草根剧情感动着人们。没有一线大牌明星,却在全国各地面频道播出时取得了不俗的收视效果和良好的口碑。这归功于电视节日的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时代、贴近老百姓。

2多元性

草根本身是一个来自民间的杂糅式群体,他们个性不一、文化层次不一、生活环境不一、利益表达不一、意愿呈现多元化。

3互动性

草根群体在信息接收中不再处于被动地位,一跃成为独立而自由的信息提供者,充当“把关人”理论中的“意见领袖”角色,传播方式也由单向传播转变为双向传播或互动式传播,这为电视媒体的受者与传者之间互动提供了条件。草根可以通过手机拍摄、DV摄像等一切现有信息传播方式,在电视媒介的平台上提供一个释放自己的空间,成为节目的制作者和互动分享者。

4焦点性

革根传播具有较强的关注点。草根素材与生活紧密结合,“超级女声”、“梦想中国”等都可以说是“草根的狂欢”,强势的电视媒体利用“草根”获得了不菲的经济效益。相比之下,被冠以“草根电影”的胡戈,则是十足的“草根”包装,“草根”导演,“草根”演员,是另一种“草根文化”。一种吸引眼球经济的新模式,将网络技术与传统电视巧妙结合,创造更多更大的产业发展机会。

5责任性

草根传播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草根文化具有坚韧的品质,生生不息,草根文化不断延展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以至于电视媒体“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由国家层面走向地方层面,从“感动中国”到各地“感动**”评选正成为当地精神文明创建的一个载体。一群基层普通百姓的身影,擎起一面面道德的旗帜,一个个进发出巨大道德热量的小人物,以星星之火点燃了道德的灯塔。体现了自己对社会发展的意义和责任、价值和力量。

二、草根文化对电视节目传播的积极影响

草根文化拥有个性为先、充满娱乐、日日创新的特性,迅速为大众价值观念所包容,同时又创造出新的大众文化方式和内容,如闪客、拍客等,带来了电视节目的变革。

1电视节目多元化

“闪客”是指做Flash或经常使用Flash的人。“Flash是一种新的大众化娱乐方式,它通过新的传播方式、新的表现手法和新的群体,表现新的文化现象。”Macromedia大中华区总经理马俊强认为,Flash的跳跃、卡通、幽默和创新,最符合渐渐成长起来的E时代网络一族的思维速度和生活方式,任何人都可以制作出自己风格的动画,这在最大程度上调动了受众的主动性和创造性。Flash走进电视荧屏,表达着普通人的喜怒哀乐,表达着社会生活的细枝末节。表达着对公众人物的戏谑。

例如,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动漫节目《快乐驿站》中原创Flash作品和处理过的相声小品。创造了央视三套收视排行榜第4名的佳绩。这种从定位到内容的跨媒体“移栽”,实现了电视节目与草根文化相互融合:网络动画借助卫视的覆盖和传播优势拓展了传播渠道,专业网站以其技术和资源优势,为电视节目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视角。

2电视节目双向互动

草根参与到节目的传播过程,成为节目消费者的同时也成为节目的生产者,节目逐渐由传统的“精英——草根”的单向传播变为“草报——精荚——草根”的双向传播,受众与节目连成一体,受众与传播者零距离接触,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互动性节目。

湖南卫视《超级女声》在节目互动上表现出色。栏日设置了许多互动环节——大众评委上台参与投票、电话投票、短信拉票热线、现场拉拉队与选手即时呼应等等。这不仅提高了选手的积极性,还极大地调动了现场观众的热情。

作为信息的传播者。一个新的“拍客”阶层也正在悄悄崛起。拍客用各类相机、手机和数码设备拍摄图文影像、视频影像,记录并传播对社会、生活等热点问题的源发兴趣和全新思考。

每年CCTV《3·15晚会》特别节目都会全面征集维权视频,只要是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只要消费者了解侵害消费者利益的内幕。只要是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的目击者、见证者,都可以用影像记录维权之路,用视频、图像告诉CCTV,将真实、公众问题呈现在节目晚会,成为节目的提供者。

3电视收视效果明显

草根传播的多元和互动色彩,为普通群体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和人人平等的机会,衍生出大量的“秀出真实的自我”节目,激活了大众的“审丑”心理。在草根传播的大潮下,电视节目内容的原始状态被放大,一系列没有被过滤的平民元素带给观众很强的真实感和意外冲突,让人耳目一新,增强了收视效果。

央视《星光大道》体现了草根传播环境下的包容性和人性化。“以展示百姓自我风采为主要内容的全新电视栏目”是《星光大道》的目标定位,草根传播成为了当今时尚传播的主流。百姓娱乐成为娱乐的中心。0栏目从全国各地征募选拔选手,不分年龄、地域、职业、唱法,采取过关淘汰的方式,全面覆盖了主要受众群。节目最大范围最强程度地吸引了观众,体现了草根群体寻求社会认同、尊重受众的需要,极易与受众产生共鸣。使得收视率迅速提升并稳居娱乐节目前列。

三、减少草根文化对电视节目传播的负面影响

草根传播是大众化潮流的体现,电视节目要想在这股潮流中顺势发展,必须充分发挥草根文化对电视节目传播的积极效应,减少其脱离草根本性、缺失草根精神、导致节目低俗化等负面影响,这样才能扬长避短。

1电视节目平民化

草根电视节目的特色在于贴近大众生活。老百姓喜欢与自己情感相接近的节目,喜欢民间的节目,他们发自内心的掌声与笑声,才是草根节目蓬勃生长的土壤。离开了老百姓,离开了成长需要的民间智慧,“草根节目”就成了无源之水。当前,许多选秀节目因失去“邻家气质”而淡出百姓的视野,原有的平民旗号已烙上演唱会的印记,草根英雄也脱离了草根属性,从“草根”变“树根”,成了娱乐和财富的机器。草根群众则被“贵族观众”取代。

《梦想中国》导演兼活动统筹周稚舜指出,《梦想中国》违背平民选秀的初衷,导致人气选手几乎全军覆没,并在操作过程中随意更改赛制。评委的个性喜好成为决定选手晋级命运的主要标准,倍感寒心的他毅然决定离开《梦想中国》。一时间。这个节目风波四起,引起非议。最终停办。在某种意义上,受众成为决定节目命运的砝码,节目违背民意、失去民心,则很容易导致节目的失败。草根电视节目可以被太众推上舞台,也可以因名利所困而被“连根拔起”。

2塑造节目的草根精神

草根文化是一种扎根群众的文化,人们对其倾注的热情是最真诚的,感情也是最纯洁的。草根电视节目在打造自身特色的同时仍需不忘塑造草根英雄形象。河北农民李建民凭着自己不服输的劲头,在不惑之年与全家一起拍摄了电影《真爱一生》并在当地引起强烈反响……这些真实发生在身边的故事让人们记住了这些出身平平的草根英雄,也让观众也记住了《星夜故事秀》、《移动社会故事》等独具特色的电视栏日。

《移动社会故事》曾用镜头真实记录了贫困地区孩子们的生活:一个孩子平均每月不到50元的伙食费。上学时还要扛起家庭生活重担,生活困苦却以优异的成绩被大学录取……这些孩子靠着执着与奋斗达到了他们的目标,并成为了生活的强者。在这里,草根精神甚至要先于草根文化影响着他们。一种面向现实的生活态度占领他们的精神阵地。当社会竞争加剧、人们生活面临更多压力的时候,过度的娱乐反而是一种热情的消耗,而塑造下一代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才是草根文化的真正目的,这是单纯的选秀节目无法达到的。

3加强媒介的社会责任感

“草根文化”娱乐类节目受到收视率和商业利益挑战,任何选手都可尽情表演,“重在参与”的理念使得节目的可看性和亲和力大大增加。然而,草根具有散漫无稽的特征,多元化造就了它杂乱无章的一面。电视节目在草根传播的大潮涤荡下。在利益的驱动下,大量的模仿秀、选美、超级男女、男女速配、情感故事、人生传奇等节目的相互雷同,电视节目丧失新鲜感和生命力。导致观众的审美疲劳;电视的随和性与宽容性越来越强,节目中煽情与媚俗大大增加。若不注意电视媒体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则很容易使节且呈现低俗化。

在北京电视台《公益歌曲大擂台》首开内地以歌会形式出现的综艺娱乐节目先河之后,各式各样的“歌会风”遍地开花。致使综艺节目市场走向低迷。重庆电视台《第一次心动》节目成为内地第一档被停播的选秀节目,主要是因为其严重偏离比赛宗旨,比赛环节设计丑陋粗糙,评委言行举止失态,节目设计缺乏艺术水准、内容格调低下,演唱曲目庸俗媚俗,表现方式随意,产生了不良社会影响。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研究员时统宇认为,规范选秀活动、重建选秀活动的文化价值尤其重要。因此,电视节目在发挥娱乐消遣功能的同时,更要注重社会教化功能的发挥。电视节目若一味地迎合部分不良意见,或借着草根的狂欢炒作而偏离道德底线,则最终会离大众化越来越远。

四、结语

“草根”文化的出现,彰显了普通人地位和话语权的上升,体现了社会的进步,无数人通过草根文化表现个性,提出诉求,宣泄情感,满足欲望,实现了文化权利。当然,草根文化的缺陷和不足也是显而易见的,若不加选择地认同难免出现低俗甚至鄙俗现象。因此,需要防止鱼龙混杂、泥沙俱下,要取精华去糟粕。

在草根文化传播过程中,电视工作者应及早更新观念,改变态度;应正视草根文化日益渗入的现实,用现代信息传媒技术将草根文化与电视节目有机结合,获取实时音频和实时视频,拓展并完善电视节目的传播功能,实现真正意义的“草根传播”。

摘要草根文化利用其传播特点。使得电视节目多元化、双向互动、收视效果增强,同时,为减少草根文化的不利影响,需要塑造草根精神,需要体现社会责任感。

文化节论文篇3

关键词: 体育文化节 高校 发展策略

1 体育文化节的提出

体育文化节是以校园为空间,以学生、教师参与为主体,以娱乐性、健身性的体育项目为主要内容,运用独特的表现形式展示师生风貌,力求达到健身、健心的效果,在一定时间内采用分散和集中的办法组织的活动。体育文化节作为课余体育活动的组织方式和实现体育文化与其它校园文化相互交流、相互发展的平台,突出的是健身性、娱乐性和大学生的参与意识,符合当代大学生从事体育锻炼的需求。

2 传统校运会与体育文化节之间的比较

2.1 运动会重金牌、重锦标、重竞技,却与学生的健康没有直接关联。

重金牌、重锦标、重竞技,迫使许多学生为了分数拼争于多个项目之间,给许多学生造成很大的身体和心理上的压力。运动会之前大部分学生对运动会毫无准备,运动会期间运动强度、运动量大,这样不但增大了运动时受伤的几率,且运动会之后许多学生腰酸腿疼背痛。运动会不但没有起到督促和引导学生锻炼的作用,反而给学生的身体带来伤害。这不但不能激起学生参加运动会的热情,反而使学生害怕运动会。

2.2 项目单一,竞技性强、难度大、趣味性小。

单纯的跑、跳、投田径项目,竞技性强,且有些项目难度太大,相当一部分项目对广大学生而言力不从心。竞技性强、难度大的项目,学生感兴趣的能有几个?这样怎样能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2.3 运动会的内容和项目与体育教学脱节。

运动会中的部分项目,如铁饼、标枪、三级跳远、110米栏等项目不在小学、中学体育大纲之内,而高校体育大纲中也很少有田径教学内容。学生参加运动会只依靠中学时的田径教学基础,运动会与体育教学明显脱节,不仅没有对教学起到促进作用,也没有反映体育教学的效果。

2.4 体育文化节在项目的设置上是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

体育文化节一改过去传统田径运动会先确定比赛项目,后由学生来参赛的传统做法,向各班征集竞赛项目、体育辩论课题,从中筛选出适合学生的项目和辩论题,大大提高了参与的积极性与热情。不仅使学生主动参与,享受体育节的快乐,还可真正发挥其主体作用。学生参与体育节的筹备、组织和实施全过程,从中受到更深层次的锻炼,勇于实践,敢于创造,自主自为,主动发展。

2.5 体育文化节参赛人次比传统田径运动会有很大程度的增加。

各级校运会的参赛办法中都规定了参赛单位总人数和个人限报的项目及每项限报的人数。以举办校运会为例,在三天期间内,在组织很好的中小学校是少数人比赛多数人看,而在多数学校,校运会几乎等同于放假,除了运动员、裁判员、工作人员和各班的服务人员外,观众寥寥无几,这与筹备校运会所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相比,形成了明显的反差,校运会的效益甚微,其意义无法体现。而在体育文化节中,学生参赛项目的人数不限,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享有参加的权利。学生根据自己个体的需要及喜欢,有选择地参加项目。“重在参与”从奥林匹克圣殿中走出来,走进每个人的心灵,成为他们学习生活的一部分。

3 体育文化节开展的目的和意义

“体育文化节”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一种校园体育文化活动,正逐步成为校园文化的热点。“体育文化节”本着“重在参与,展示个性”的原则,以体育与健康为内容,以全校师生为主体,以竞赛、表演、讲座等为形式,以欢快和娱乐为手段,以健身和育人为出发点和归宿点,既鼓励个人表现,又强调合作与团队精神,真正集健身、娱乐、竞争和教育于一体,在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调动参加体育健身的积极性,增强体育意识,提高体育素养,扩大知识面,培养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以体育文化节取代传统的校运会,一方面因“节日”象征着欢乐、吉庆、详和,从而更具有吸引力和凝聚力,另一方面还拓展了时间和空间,丰富了内容和形式,扩大了功能和效果,使之更加精彩纷呈。将校运会更名为体育文化节不仅仅只是名称上的改变,更是从本质上进行的一次大的变革。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①性质的根本改变:由单纯运动竞争变革为集竞技、健身、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体育文化活动。②对象的根本改变:由“少数参赛,多数观看”变革为面向全体学生,根据不同需要为每一个人提供参与和展示才能的机会。③目标的根本改变:由重金牌、重锦标、重竞技的“金牌效应”变革为全面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体育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综合素质和健康思想,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④功能的根本改变:由单纯的体育竞赛变革为健身、健心、益智、促德的多维载体,充分发挥体育的基本功能,使之成为联谊学校全体师生的纽带。

4 高校举办体育文化节的发展对策

4.1鲜明主题,弘扬主旋律。

体育文化节要有鲜明的主题,具有时代性、号召力和感染力等特点,并将体育与文化、运动与精神、人格与团队紧密结合,其目的是弘扬体育精神,倡导人文关怀,促进学校发展,增进师生健康,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有些高校在项目的设置上与主题有些脱节,没有紧密联系主题。体育文化节应紧紧围绕鲜明主题开展活动,使广大师生在参与活动的同时精神得到升华,团队意识得到加强,更主要的是使他们获得良好的终身体育锻炼意识和习惯。

4.2规范管理,形成传统。

目前,各高校对举办体育文化节所积累的经验还不是很丰富,举办期间的管理还不够完善,组织经验不足,活动开展过程中容易受到其它因素的干扰。如学生上课与项目安排时间的冲突、上一个项目的时间延长对后面活动影响等。体育文化节作为开展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和实现体育文化与其它校园文化相互交流、相互发展的平台,是对高校素质教育的一个补充,也是对师生身心健康教育的一次促进。近年来,举办体育文化节深受高校师生的欢迎喜爱,主要原因之一是其举办时间跨度长,参与人数多,项目设置丰富、新颖,具有趣味性。体育文化节和传统的体育运动会不同,不是集中两三天内在操场或某一场地内来完成,这样就要求有一个专门机构来负责,学校各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组织,实行统一管理、统一分工、各负其责,并在项目设置上紧扣体育文化主题。高校应将此项活动办成校园文化中传统的活动,进而发挥长远的影响。

4.3提高认识,加大宣传。

体育文化节作为新事物在高校中存在有其必然性。首先,体育文化节具有良好的教育功能,它将德育、智育和体育贯穿在其中,促进学校的班风、校风建设;其次,它可以发挥社会功能,丰富校园文化,促进师生的感情交流;同时它还能推动学校周围大众体育的发展。目前,广大师生对体育文化节的认识还不够全面深刻,因此有必要加强对体育文化节的宣传,提高其认识水平,丰富师生的体育文化涵养。加大体育文化节的宣传力度是提高师生对体育文化节认识的重要手段,在体育文化节中应广泛利用讲座、广播、刊物等进行宣传。

4.4项目设置丰富,突出重点。

体育文化节受师生欢迎和喜爱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其设置的项目更为丰富和广泛。传统体育运动会体育项目多设置以竞技为主的田赛、径赛和球类比赛。这些项目的优点在于欣赏性较高,容易唤起观众的激情,增强集体荣誉感,但同时因为项目特点和参与者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要求较高,往往令众多学生望而怯步。因此高校举办体育文化节在项目设置上应灵活多变并适应参与者的需求。有调查发现,部分高校在开展体育文化节时,体育项目的设置在传统体育运动会的基础上增设了体育趣味游戏、体育表演类项目、体育摄影展、体育健康卫生知识讲座等活动,这些体育项目和活动的设置不仅丰富了体育文化节的内容,而且增加了师生参与的兴趣。体育文化节在项目设置上注重的是对当代大学生德、智、体全面的培养,而不是一味追求身体上速度和力量的提高。因此活动项目设置更应该符合体育文化节的主题思想,根据学校特色突出一、二个具有竞赛性、趣味性、宣传性的传统项目,如地质大学的攀岩、师范院校的广播操、农学院校的越野跑等比赛项目。

5 结论

体育文化节是高校开展体育活动的新形式,深受师生的喜爱,目前各高校对举办体育文化节都还处于摸索和相互学习的阶段。体育文化节在校园内具有广泛的教育功能,它将德育、智育和体育有机结合,发挥了其社会功能,宣传了校园风貌,丰富了校园文化,促进了师生的感情交流,提高了广大参与者文化体育素质,培养了他们终身体育的习惯。目前,各高校举办体育文化节在组织管理、项目设置和宣传力度上还不尽完善。这就要求高校在举办体育文化节时要兼顾学生的兴趣,设置灵活多变的项目,突出重点,满足当代大学生体育锻炼的需求,同时在校园内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师生对体育文化节的认识,还要规范组织管理,使各个部门协调配合,让体育文化节在高校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严精华,王小安,潘宁,金德阳.对全国部分高校开展体育文化节的调查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5,(3).

[2]朱柏宁.校园体育文化探析[J].体育科学,1992,(2).

[3]李相如等.全民健身路径锻炼方法与游戏竞赛规则的研制[J].中国体育科技,2000,(6).

[4]胡鞍钢.我国体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J].体育科学,2000,(2).

[5]陈彦.试论奥林匹克运动对21世纪中国体育思想的影响[J].体育与科学,2000,(4).

[6]房杰.关于运动会融入学校文化艺术节的探索[J].上海体育科学研究,2005,(3).

文化节论文篇4

西方国家许多起步较早的电视机构,强调主持人的个性化,加强主持人的权威感,培植主持人的明星素质,以求吸引大批观众。

虽然中西方在文化背景和社会制度上有很大差异,但人格化传播始终是节目主持人的基本特征之一。在我国,新闻事业作为党和政府的耳目喉舌,寄托了群众的信任和希望,主持人自然也担负起了舆论导向的重任。也许正是由于这种压力,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屏幕上的主持人端庄严谨有余,而个性风格不足。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经济类节目逐渐占领了电视屏幕的重要位置,应运而生的一大批经济节目主持人活跃在黄金收视时间里。同其他类型的主持人一样,经济节目主持人也需要以个性魅力来吸引感染观众。总结几年来主持经济节目的实践和体会,我觉得不妨从以下方面入手,来讨论经济节目主持人的个性化问题:

一外观形象

主持人这个职业注定是要给人看的,观众们总免不了对某个主持人评头论足。随着观众欣赏水平的提高,“年轻漂亮”已不再是观众评价主持人形象的唯一标准。有特点有个性有魅力的主持人似乎更具吸引力。

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节目主持人崔永元,一张扁平而略黑的脸实在谈不上“英俊”,却被誉为“最有观众缘的主持人”。观众喜欢的,恰恰是他平凡真诚的外表,毫无装饰的举止和机智幽默的性格。就象“邻居家的大男孩”,“令人不由得对他掏心窝子”。

鉴于经济类节目主要是向观众传播经济信息和知识,其主持人的外观形象更是不宜过于年艳丽。观众很骓相信一个二十出头刚毕业的孩子会对经济形势全面掌握并准确预测.而站在镜头前背诵专家评论文章的主持人,又有什么“个性”可言呢?同样道理,主持人(尤其是女主持人)服装发型过于前卫,夸张,妆容过于艳丽出容易给观众以华而不实的感觉。如果观众已凭外观形象给主持人作了这样的判断,那我们所提供的经济信息的可靠性也会大打折扣。

长相是天生的,屏幕形象却可以塑造。主持人的外观形象应该定位在生活与舞台之间——既要高于生活,不似生活中的随意;又要低于舞台,不给人以“表演”的造做。主持人是在屏幕上塑造自我——一个明智、真诚、自然、又有活力又有人情味的个性形象。

适当地借助于表情动作也是主持人的一大法宝。专家指出,非语言符号在人与人面对面交谈中可以传达40%到50%的信息。因此,作为主持人,要锻炼自己“喜形于色、怒形于色”的本领。有时,一个微笑,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倾听的姿势,一个拍手的动作,都会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我在主持一期介绍眼镜行业的节目时,为了吸引观众,在片首设计了这祥一组“平行蒙太奇”:主持人查视力时迷茫地摇头的面部特写与模糊的视力表镜头交替出现,然后主持人戴上眼镜,豁然一笑,接着视力表由模糊变清楚的特写镜头。

在这级蒙太厅奇中,没有人物同期声,全凭主持人的表情.动作来表达“眼镜给人们生活带来方便”这一思想。节目播出后,很多观众不久就忘记了我在此片中的多处大段讲解,而对片首的那组镜头却一直津津乐道。

当然,对观众来说,除了神态、容貌、衣着、发型,他们更加注重主持人的表达能力、反应速度、主持技巧以及相关的诸种重要要素。这些则需要以主持人的文化素养和品格修养为底蕴。

二个性语言

语言表达是主持人赖以运用的重要手段,也是主持人风格的一个组成要素。主持人的个性语言越鲜明越突出,就越能表现出特殊的魅力和感染力。

香港凤凰卫视中文台开播的早间新闻节目《时事直通车》,一改新闻播音的姿态,以“说”新闻的方法探索了消息类新闻节目的新形式。该节目主持人鲁豫坦言:“没有任何文字稿,否则就不是我所追求的风格了。”当然,新闻节目有其特殊的严肃性、严谨性,单凭“说”是否能保证新闻消息的准确客观有待长期论证。但“时事直通车”大受观众青睐却是不争的事实。

与新闻相比经济节目主持人“说”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更大一些。当然,这是的“说”是指主持人在用词.态度上的“说”的感觉,而绝非内容上的“戏说”。经济节目不是社教节目,虽然传播了经济知识,但大多数观从是抱着娱乐.欣赏的心情来观年看的。因此,主持人应尽量避免在语言中出现深奥晦涩的专业术语和很长的数字,对于专家们撰写的评论稿,也应先转化为更生活化的语,以仿令大多数观众听得懂.愿意听。

若主持人对节目所涉及的经济领域十分熟悉,也可在节目中发表个人观点,但要说明此非“权威意见”,仅供参考。突破了“人云云”的框框,有见地的经济节目主持人会更得观众的信任――即使他的见解或许并不是最中肯,最客观的。

一个对语言驾驭自如的主持人,还要做到“该闭嘴时就闭嘴”。曾有一段时间,我受电台主持人的影响,认为“语言”应该贯穿节目的始终,节目中每个段落间语言的空档,在我看来都是“信息量不够大”的表现,就如舞台表演中的“冷场”般令人尴尬。可是不久就有观众对我说:

“你一直在不停地说,听着听着,我也记不清你都说了些什么了。”

有儿童这样区分电影和电视:“电影上的人互相讲话,而电视上的人对我们讲话。”主持人的设置,正是为了使观众有一个可以面对面交流的主体。与观众有了情感上的沟通,才是主持人个性更深层次看来,一个喋喋不休的形象也会令观众招架不住的。

最后要指出的是,个性语言应该根植于丰满的性格和深厚的内涵,而不是提倡怪腔怪调。常听到有的主持人一味模仿港台主持人的腔调,或吐字含混、言语不通,全然不顾主持人应有的语言的纯正和规范。长此以往,电视语言被污染,主持人的个性形象流于庸俗,远不是我们所追求的目标。上的体现。

然而主持人在录制节目时,大多数情况下面对的是摄像机而非观众。当主持人在滔滔不绝讲解时,看不到观众是在饶有兴趣地听,还是索然无味地走开。因此,这种双向交流对主持人来说无疑难度很大,需要特殊技巧。

主持人的言谈举止就是一种感情的流露。这种流露应该是自然的发自内心的,而绝非矫揉造做的。同时,它又要是显而易见的,令观众可以轻易捕捉到。

同时,主持人的情感传导应该能够艺术地“化入”节目内容之中。如果节目主持人不能用节目内容来感染观众、打动观众,反而让观众仅仅注意到自己的细节动作、表情变化,那只能说明我们情感交流的功夫还不到家,我们的个性形象仍然是肤浅的。

我在主持<老字号中药店>这期节目时,采访了多位老中医,老药师,捕听到很多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的感人做事。我很想表达一下对这些老人的敬意,然而面对为中医药事业奉献了毕生心血的他们,任何赞美感诈谢的语言都是苍白列力的。人说“老年人常思即往”,于是,在片尾,我将片中出现的工作画面以慢镜头回放,最后以药店中的一幅对联作结:“但愿世间人无病,不惜架上药生尘”。这期节目在济南市的经济节目评比中获了奖,有位老药师后来对我说:“看了你的节目,我们觉得特别自豪!”

三现场主持

节目中涉及到的内容,只要能以活动方式主持,主持人都应尽量走出演播室到现场去做进行式主持。这是保证节目纪实性的需要,同时也是展现主持人个性的好机会。当然,这个机会还要看我们能否把握.

我曾经主持过一个名情>>的栏目,介绍市内各大商场的最新动态.出于对节目的负责,每次现场主持前,我都要清理好现场秩序,有时感觉现场噪音过大,后期还要对着画面口形配音.这样做了一段时间,询问朋友们对我节目的评价,却听到了一些令人哭笑不得的问题

"你们是不是要等到商场下了班才去采访,要不然怎么一个顾客也看不到呢?”

“语言很流利,每天晚上都要背大段的解说词吧?”

观众不仅否定了节目的真实性,而且否定了我作为主持人的工作能力。

就当全国军民掀起抗洪热潮的时候,我在电视上看到了去抗洪前线采访的主持人倪萍。她穿着肥大的军裤坐在战士们中间,略显疲惫的脸上显然缺少了往日在演播室里的神采。然而也就在这时,倪萍在我心中的形象更加真实,我甚至体会到她作为职业女性的坚定,朴实和锲而不舍的精神。

其实作为主持人,我们大都品尝过现场采访的艰辛或欢乐,只是没有用摄像机记录下这最初的体验。我们习惯于将各种体验整理成理智而有条理的语句,并以贯有的端庄姿态在镜前播讲,从而错过了展示个性的绝好机会。想想真是可惜。

作为一个成熟的主持人,要对自己节目的制作有全面的认识。前镜后的许多事情都要了解或者亲手操作,这样才会有全新的创意和与众不同的表现。

在山东有线电视台刚开播的大型娱乐节目〈〈状元三百六〉〉第一期节目中有这样一段情形:

女主持人让男主持人闭上眼睛,然后自己转到了大屏幕后面。这时,大屏幕上出现女主持人手持话筒站在外景地的形象,并对站在舞台上的男主持人说:

“喂,睁开眼睛吧!你知道我现在在哪儿吗?我在上海!”

男主持人也对着屏幕讲话:

“上海?不可能!你有什么证据吗?”

大屏幕上的女主持人用手一指,

“瞧,我身后就是上海的标志---东方明珠塔。”

随后引出了女主持人在上海拍摄的一段采访。

这一个段落,创意新颖,过渡自然,主持人的开朗俏皮跃然屏上。显然,支持下在外景拍摄时,就已经考虑到后期的编辑工作。若没有全方位的编辑意识,很难做到着一点。

全方位编辑意识,要求我们能够把握节目整体编排,正确处理局部组合,并撰写或润色文字稿。有了这些能力,语言的流畅,画面衔接的自然,节目结构的完整才有保障。才能更成功的办好节目,更丰满地展示主持人的个性魅力。

五“露拙”也是一种美

为求尽善尽美,我们在录制主持词时,经常回因为语言不够流畅或表情,手势不够自然而要求一遍遍重录。我们希望观众看到的主持人永远是胸有成竹,出口成章且从无口误的,以至在一些直播节目中,我们的主持人因一时语塞而表现出来的那种沮丧和尴尬甚至令观众也感到不自在。

相比之下,港台及国外的很多主持人对自己要宽容的多。一时的语误没关系,人哪有不犯错的,“改了就是好同志”---只要没有给观众传达错误信息,造成不好的影响。一时的语塞,吐字不清,口不择言,他们都可以自嘲地一笑。非但没有影响到主持人的形象,反而令他们更具亲和力。

甚至,有时主持人故意犯点儿小失误,反而有助于节目的进行。

在中央台〈〈半边天〉〉栏目某期节目中,以富有才华而著称的女主持人张越邀请两位女球迷来谈论刚刚举行过的一场足球比赛。节目刚一开始,两位女嘉宾就旁若无人的评论起某球员在这次比赛中的失误。正在“高手过招”之际,张越插近来怯生生地问了一个很“初级”的问题,

“哎,听你们俩谈得这么热闹,不过我想问一下,你们说的哪个***,他到底怎么了?”

于是,两位女嘉宾又向张越叙述了该球员在比赛中如何错过入球机会的情形。

在我们看来,张越提的这边个问题实在有失主持人的颜面。专门讨论一场球赛,却不清楚比赛中发生的事件,起码是节目前的准备工作不充分。

但是,如果站在观众的角度去想,〈〈半边天〉〉的收视对象以女性为主,她们中或许有很多人并未看过这场足球赛,肯定会对两位女嘉宾的“神侃”感到不得要领。主持人即使注意到了这一程序上的不合理,冒然打断嘉宾讨论也是不妥。于是,她巧妙的以提问方式引导嘉宾返回来解释事件经过,手段之高明,不能不令人佩服。

抱着这样的想法去看以前主持的节目,常会有些启发。在国内微波炉市场蠢蠢欲动时,我们栏目曾制作了一组有关微波炉市场的毓报道,其中包括微波炉的使用方法。

节目中,我亲手示范用微波炉做菜,由于也是刚刚接触微波炉,操作过程中有不少失误,这些失误,大后期编辑时被当作“废镜头”理所当然地剪掉了,以便我在屏幕上能够顺利地烹制一道道佳肴。其实,我当时所犯的失误也是观众在初次接触微波炉时最常犯的,如果能在成片中保留那些镜头,不仅是对观众的启发,也会令节目和主持人形象亲切,更真实。

“藏拙”是人的本能,但作为主持人,为了节目为了观众而故意地“露”一点儿“拙”,不也很可爱吗?

文化节论文篇5

节日,又被称为“时空以外的时空”(time out of time),主要指的是民间传统的周期性的集体参与的事件或活动。这里所谓的“传统”,指的是民间节日一定要具有很长的历史传承性,属于民间自发的遵循和继承的一种仪式和活动。广汉,这座川西历史文化名城,是三星堆古蜀文明的发祥地,一年一度的汉族地方性传统节日广汉“保保节”历经三百年,至今大盛。但是随着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以及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剧,汉族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及意义渐渐淡化,世俗化倾向越来越严重。曾经在2009年就有华西都市报的记者做过相关报道:变了味的广汉“保保节”,揭示了“保保节”上“职业拉手”借机赚钱的现象。不光是“保保节”,现在几乎所有的节日都和利益、金钱挂了钩,这不得不让我们反思我们的传统价值观念去哪里了?节日本身的文化内涵去哪里了?传统节日文化能真实映射出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发展,它是民族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是历史文化积淀的产物,也是抵御文化霸权的重要武器。因此,处理好发展经济和保护文化的关系,找到文化保护的途径,对于繁荣民族文化,传承中华文化的民族精神,达到国家稳定、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一、“保保节”民俗概要

“保保节”是川西地区流行的一种民俗活动。时间是正月十六,“保保”就是干爹,拜保保就是给小宝宝找干爹,传说可以保小宝宝平安、健康成长。现今四川地区仍然流行拜保保活动,只是各地称呼不同,时间不同,如成都郫县、温江、彭州、德阳什邡等地都称为拜干爹活动,活动是在每年的雨水节举行。但真正作为一种传统节日保留下来的只有正月十六广汉“保保节”,现已列入四川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节日起源

广汉“保保节”据说是由川西民俗“游毛病”和“拉保保”两种民间活动融合演变而来。其起源和一个传说有关:传说在清朝时期,有母女俩进城“游毛病”,“游毛病”是一种民俗活动,认为孩子有病,带出去游走一遭就可以把病根甩掉,在途中母女俩遇到一无赖纠缠,为了摆脱这个无赖,母亲急中生智跑到州衙门前,对守门的衙役说,自己的女儿是州官的干女儿,前来给州官拜年,无赖一听便吓跑了。州官听了禀报,出门问明原因,觉得这位母亲真是很聪明,还真收了这个干女。从此,正月十六就成了“拉保保”的节日,相传至今。

2.节日民俗内容

川西各地的“拉保保”活动内容基本一致,其中心内容都是“拉保保”,正月十六,广汉“保保节”这天,大家扶老携幼踏青游玩,俗称“游毛病”,中心内容“拉保保”。父母带孩子在大桥上、庙前或大树下(广汉“保保节”最初就是在房湖公园的十二棵古柏树下进行),等候过往男性行人,父母在给孩子选“保保”时,不一定都相互认识,只要认准对方长得一脸“福相”,就拉来让其给孩子戴上猪儿帽,并为小孩取一个吉祥的名字,让孩子叫一声“干爹”,如行人接受,家长就要摆酒菜,点香烛,焚纸钱,让孩子给“干爹”进行跪拜仪式,接受“干爹”所取的名字和“压邪钱”,双方喝酒结拜,互称亲家,这就算礼成了。以后逢年过节都要互相拜访,就算多了一门亲戚了。

二、川西汉族传统节日文化的现状

民族传统节日是民族文化的载体,它的内容和形式从来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间、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以及民族观念的发展和变化处于不断的变迁之中,广汉“保保节”也是如此。

1.民俗节日的文化内涵逐渐淡化

在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承过程中,文化内涵是精髓

,只有文化才具有永恒的魅力,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使川西汉族传统节日文化内涵逐渐流失。最初的“拉保保”、“拜干爹”的习俗是源于川西汉族的原始宗教信仰,是从拜物、拜神的原始信仰观念中分化出来的拜人的活动。人们在认识自然的过程中,除了祈求神的保护,还希望求得人与人之间的互相保护,求平安无事、长命百岁,特别是小孩出生后,除了想得到神和父母的保护外,还需要寻找“保护神”,方能健康成才,否则就会多灾多难。“拉保保”和“拜干爹”的目的都是一样的,都是为了能保佑其宝宝健康成长、无病无灾。而两种民间习俗的形式却不同。本文由收集整理一般说“拜干爹”是由父母按生辰八字物色好和孩子属相相生的成年人,认作干爹,而“拉保保”则不看生辰八字和属相,也不管属相是否相生,看到有“福相”的行人拉来就当干爹。而近些年,特别是09年以后,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人们物质文化生活及思想观念的变化,出现了“职业拉手”借机赚钱,这些“职业拉手”大多数是广汉本地人,“保保节”的节日文化内涵出现了变味。这些年由于政府和媒体的宣传,广汉“保保节”的规模越来越大,“职业拉手”也有了生存空间,“职业拉手”拉一个“保保”,就要从孩子得的“压邪钱”里分一半。所以这帮“职业拉手”拉的很卖力,不管对方是否愿意也强拉,在现场甚至还出现过互相拉伤、衣服撕破的现象。所以真正有意向拉保保的本地人大多数会选择“拜干爹”的形式,在民间悄悄进行,不敢到房湖公园进行“拉保保”的活动。在“保保节”上虽然成功拉了很多“保保”,但真正能在节日过后互相来往的却很少,至于节日的传统文化内涵已明显淡化,特别是川西汉族青年一代几乎不知道节日的深层内涵,传统节日更多的成为物质消费的时期,成为单一的娱乐性节日,大大淡化了其精神文化内涵。

2.节日的内容和形式发生了变迁

首先,活动地点增加了。由于“保保节”规模的扩大,现在活动地点除了房湖公园,又发展到了金雁湖公园,因为那里有十二生肖的铜雕群,现在每年正月十六那天,房湖公园和金雁湖公园都会吸引周围一些城市,如成都、绵阳、德阳等很多游客来广汉为自己的小孩拉保保。

其次,节日内容增加了。随着每年参与“保保节”的游客增多,广汉“保保节“的内容也变的更丰富了,除了“拉保保”的活动,还增加了大型计划生育宣传和商贸洽谈活动。使节日的气氛更热闹,使这一地方传统节日更具时代特色。

再次,节日形式发生了变迁。在正月十六的“保保节”上,一旦“保保”拉成功,就由孩子的家人将“保保”簇拥出人群,找个人少的地方,互相进行自我介绍,孩子父母道出自己的心愿,然后就到餐厅宴请“保保”,并不在“十二株古柏”前摆酒菜、焚香礼拜。“保保”也要为孩子取名字,赠“压邪钱”,只是名字的含义已经突破了旧观念。

三、保护川西汉族传统节日文化的几点建议

川西汉族传统节日民俗事象是川西汉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积累起来的,承载着川西汉族诸多重要的文化基因,是民族文化的标本,它以一种潜移默化的形式,表达着自己民族对美好理想、伦理道德的追求和向往。然而在今天“全球化”和“商业经济”等新的文化背景下,传统节日正在遭受着巨大的考验,为了更好地保护地方民俗文化,使优良的传统文化世代相传,笔者特提出几点建议。

1.提升“文化自觉”,实现传统节日文化内涵的代代传承

根据费孝通先生的解释,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要知晓,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发展趋向,不带任何“文化回归”的意思,不是要“复归”,同时也不主张“全盘西化”或“全盘他化”。针对广汉“保保节”的文化内涵逐渐淡化的现状,笔者认为首先必须从“保保节”的文化特点出发,发挥口头传承的作用,在日常生活和节日中通过家庭、长辈讲述节日的历史、传统文化内涵等来认识自身文化,从而提升文化自觉。其次,在广大青年中普及传统教育。充分发掘传统节日文化的精神和文化内涵,在开发中小学地方课程时,可将地方民俗传统节日文化内容纳入其中,通过广泛开展地方传统民俗文化教育,振奋民族精神,帮助学生了解并自觉传承其文化内涵。再次,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媒体宣传传统节日的历史、文化内涵、特色等,能把鲜活的传统节日文化知识传播给青年一代甚至更广的领域,实现传统节日文化内涵的代代相传。

2.坚持民间事民间办原则,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积极性,扩大节日活动的民众基础

广汉“保保节”之所以能够源远流长是由于民众自发兴起、约定俗成的。民俗文化现象具有传承性和变异性的特点,“保保节”也不例外,节日的规模、内容和形式都发生了变迁,如今的“拉保保”活动更多的包含了娱乐的意思在里面,而带着传统文化意义的“拉保保”活动只能在民间私下进行。因此,为了保护原生态的节日文化,应该改变传统的通过政府干预、财政支出等措施来发动或组织民众参与活动的局面,应充分调动群众的参与积极性,充分吸收民间力量,真正起到社会办节、群众分享的效果。

3.通过政府将广汉“保保节”定为地方性法定节日,提升传统节日文化认同感

通过政府将“保保节”定为地方性法定节日,既尊重了传统节日文化的风俗,又能使川西汉族人们有充足的时间去共同体会传统节日的丰富活动和文化内涵。从而让大家都认识到传统节日的重要性,并能提升人们的民族认同感。

4.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传统节日文化保护之间的关系

传统节日文化作为一种无形的资产,不仅蕴含着丰富的精神文化内涵,还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特别是作为非物质文化资源的广汉“保保节”更是为发展旅游业创造了优越的条件。但是我们在借助节日的历史文化资源发展旅游时,一定要保护好我们的传统节日文化,使其能以原生态的面貌展现在游客面前,这无疑是一种双赢的选择。针对广汉“保保节”的现状,笔者认为当地政府可出面在房湖公园和金雁湖公园,划定专门的区域供想给孩子拉保保的家长和想成为保保的游客进行“拉保保”活动。无意向的游客就可以在区域外观看,这样既保留了民俗节日的原味,也让游客们达到了共享共乐的娱乐效果,还避免了“职业拉手”的强拉,让“拉保保”活动的世俗化现象永远消失。

文化节论文篇6

关键词:电视包装节目栏目产业化

一、电视包装的含义

电视包装目前已成为电视台和各电视节目公司、广告公司最常用的概念之一。它的定义是对电视节目、栏目、频道甚至是电视台的整体形象进行一种外在形式要素的规范和强化。这些外在的形式要素包括声音(语言、音响、音乐、音效等)、图像(固定画面、活动画面、动画)、颜色等诸要素。

包装是电视媒体自身发展的需要,是电视节目、栏目、频道成熟稳定的一个标志。如今电视观众每天要面对的是几十个电视台和电视频道,是几十种类型的节目和栏目。各台、各频道、各栏目之间存在着非常激烈的竞争。观众既有主动的选择权,又有非常大的盲目性。在这种情况下,包装所起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重视商品的包装和广告推介是商家们的必要策略,电视节目、栏目、频道的包装应该和商品的发展有一定的相通之处。作为同时播出的几十个频道来说,电视观众选择了你,是你的成功;而没有选择你,你的一切辛苦和投入就等于零。要观众选择你的重要条件是了解你,包装则是了解你的最直接的手段。

二、电视包装要素

1.形象标志。无论节目、栏目、频道都有一个CI形象设计,也就是最基本的形象标志,这是构成包装的要素。在不同的情况下,形象标志有各种变化,但“包装”构成的要素一般是比较稳定的。频道的形象标志,一般展现在角标和节目结尾落幅上。好的形象标志的设计,能使人过目不忘,深入人心,能使观众快速判断出自己看的是什么节目、什么频道、什么台,便于观众一下子就捕捉到想要看的节目,所以形象标志设计对于电视包装是非常重要的。

2.颜色。根据频道、栏目、节目的定位,确定包装的主色调。主色调可能是单色,也可能是复合色。如中央台一套是新闻为主的综合频道,所以其主色调以蓝色为主,凸显一种冷静、客观的形象;CNN基本也是蓝色基调;文艺性的频道和栏目在一般情况下是暖色调,色彩相对艳丽一些;凤凰台是以艳丽黄为自己的主色调。所以,颜色设计是电视包装的基本要素之一。它的基本要求应该是颜色协调、鲜明、抢眼,但不刺眼,能与整个节目、栏目或频道的基调相吻合,能保持和节目、栏目、频道的风格相一致或给予有效的补充。

3.声音。声音包括语言、音乐、音响、音效等诸元素。声音在电视包装中起着非常突出的作用。在好的电视包装中,音乐应和形象设计、色彩搭配有机地成为一个整体,无需看到画面,观众就能判断出是什么频道和什么栏目。

三、电视整体包装应遵从的基本原则

随着我国电视包装的不断成熟,以栏目为产品,以频道为品牌的包装模式已经成为目前大家所倡导的整体包装理念。而电视整体包装应该遵循两大基本原则:

1.统一性原则。电视节目、栏目、频道应该遵从整体包装的统一性,首先是识别整体包装的元素包括标时、音乐、颜色等都应该相对统一以形成整体效果,节目包装/栏目包装应该在整体的频道包装统一原则内实现自己的包装特色,节目/栏目形象应从属于整体的频道形象之下。

2.规范性原则。电视整体包装的统一性要有科学的规范化操作作为保证,必须严格按照设计规范落实到日常的节目和栏目当中,才能确保整体包装的具体实现。四、电视包装的形式

电视节目、栏目、频道包装有多少种形式,没有统一的说法,但总的来说应包括下面一些形式:

1.以形象标志为主的频道标志的位置设置和出现方式的设计。

2.电视台或电视频道的形象宣传片。

五、电视包装与电视节目产业化的关系

1.电视包装是电视产业化生产的重要环节,是品牌化战略的具体体现。电视作为中国百姓的精神大餐,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为满足电视文化市场的需求,频道在不断地增加,节目在不断地扩充,同时也使本来竞争就十分激烈的电视收视份额更趋白热化。如何能在众多的电视节目中,建立自己的独特专业频道,在收视分流严重的情况下,吸引住观众的眼球。这里,电视频道的整体包装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电视节目作为文化领域的一种特殊产品,也应该同时兼备形成产品的两大体系,第一是生产体系,第二是营销体系,所谓电视节目成为产品的营销或称为宣传,就是电视包装,而品牌化战略应该是我们提升产品知名度、促进产品销量的重要手段。按照电视节目产业化的发展规划,我们提出了频道专业化、栏目个性化、节目精品化的总体计划,为电视的总体包装提供了前提。反过来说,电视包装的品牌化战略会更加促进电视节目产业化的发展。

2.电视包装使电视产品在市场营销中处于有利的地位。电视包装不是节目策划,它对电视节目、栏目、频道起重要宣传和推介作用。电视包装的基础是包装策划。我们去市场上买东西,总是被外观美观,造型新异的产品所吸引。成功的产品外包装和外部造型会刺激购买者对该产品的购买欲。一个产品经过包装后介绍给市场便能有效地吸引顾客。这种注重产品包装行为的营销方式,能在顾客心里树立起一种品牌意识。高水平的产品包装能使产品在市场中从众多同类中凸显出来。近年来,包装是一个很时髦的话题。包装这个概念,在商品社会中的各个角落不断蔓延、渗透,形形的包装活动也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收益。在电视领域,品牌作为一个频道的标识,给频道注入了巨大的无形资产,从而使频道在电视节目市场化经营中取得有利的地位。

参考文献:

[1]温秀娟崔文新:浅谈电视节目包装的误区[J].电视研究究,2002,(8)

[2]邓友女李斯:影视节目策划创作编辑包装技巧与制作管理实用手册[M].北京:民族音像出版社,2003

文化节论文篇7

【摘要】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物流作为“第三利润源”进入了各个行业。文章结合我国图书发行企业的现状和特点,阐述如何系统地建立和提升核心竞争力,确保图书发行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并保持优势,提出了构建我国图书发行企业物流供应链管理措施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核心竞争力;项目管理;连锁经营;供应链管理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图书发行企业得到了持续快速的发展,图书发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地位不断加强,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更加显著。图书商品的生产发行具有:计划性强,时间紧,机械化、自动化应用水平较低,劳动时间长,协调关系复杂等特点。鉴于自身特点的局限性,图书发业仍然存在成本不断上升,人工费用不断攀升,材料费用居高不下,资金周转慢等缺陷。面对着激烈的竞争市场,只有提升图书发行企业核心竞争力,才能使传统的图书发行业获得新生。因此必须对图书商品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优化以增加利润,实施图书发行企业资源物流供应链管理。

一、图书发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也称核心能力或核心专长。是指明显优于并且不易被竞争对手模仿的、能够满足客户价值需要的、使企业在某一市场长期保持竞争优势、获得稳定收益的独特能力。因此,建立和提升核心竞争力对于图书发行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图书发行企业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系统地建立和提升核心竞争力:

1.明确企业战略定位是建立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根本前提。因此,图书发行企业应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实力,明确自己在发行市场竞争中的地位,从企业发展的全局出发,制定出较长时期的总体性的规划和发展纲领。

2.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积极推行项目管理是建立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必要条件。图书发行企业规章制度一般包括:组织管理、人事管理、劳动合同管理、财务管理、经营管理、计算机网络管理、项目管理等制度。而发行企业必须以项目管理为重点,强化过程控制,推进管理创新。

3.培养学习型组织、构造企业文化,为建立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提供强大动力。加强人力资源职业能力建设,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4.核心技术是建立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建立科技创新体系,积极应用新技术。

5.在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同时必须发展供应链管理,挖掘内部潜能,开源节流、降低物耗、减少非生产性开支,并基于企业内部的团队式工作方式,在外部企业密切合作的环境下,无限追求物流的平衡,为实现企业的经济目标使企业利润最大化,实现企业的“两个效益”双丰收而努力。

二、企业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概述

物流(Logistics)是指商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中,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物流管理(LogisticsManagement)是指为了以最低的物流成本达到客户所满意的服务水平对物流活动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物流管理以快速反应、最小变化、最低库存、整合运输、产品质量及生命周期支持等为主要目标。对图书发行企业而言,图书包件就是物流管理的主要对象之一。

供应链(SupplyChain)是生产及流通过程中,涉及将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客户的上游与下游企业所形成的网络结构。供应链管理(SupplyChainManagement)是用于有效集成供应商、制造商、仓库和商店的一套方法。使生产出来的产品能以恰当的数量在恰当的时间被送往恰当的地点,从而实现在满足服务水平需要的同时使系统成本最小。供应链管理的目标是整个系统的效率和成本效益,供应链涵盖从企业战略层到战术层、运作层的活动。

图书发行企业供应链是指从客户有效需求出发,以总商总批发商为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收货、配货、发货、送货、退货以及差错查询处理服务等,将出版商、分销商、零售商、读者等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性网链结构模型。图书发行企业供应链管理主要包括计划、合作以及对出版商、分销商、零售商等各方之间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的有效控制以达到满足各方要求的目的。

三、构建图书发行企业供应链管理措施的主要因素

(一)建立良好的图书发行供应链管理战略

影响供应链管理绩效的原因有很多,根据咨询公司研究报告:影响供应链管理绩效的一个主要原因在于大部分企业有供应链管理的计划,却没有正规的供应链管理战略。

图书发行企业供应链管理战略的主要内容包括:

(1)与时俱进改革企业的经营思想培育核心竞争力;

(2)进行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

(3)与出版社、基层书店建立战略性的、长期的、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

(4)共享信息,供应链管理的优势在于使供应链内各节点企业能共享信息,通过信息共享图书发行,供应链上的各方能及时调整生产、库存、销售等结构;

(5)建立良好的供应链管理体系和绩效度量机制。

(二)培育核心竞争力,完善连锁经营,开展业务外包,组建虚拟企业

核心竞争力是在一个组织内部经过整合的知识和技能,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不易被竞争对手效仿的能带来超额利润的独特的能力。因此,供应链中的节点企业(即分公司、子公司)应在集团总部供应链管理环境下,利用新华书店自身核心竞争力,将每年两季的教材、教辅发行工作做好,争取做到最大的利润,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同时,在一般图书上,特别是本版图书上,要利用集团连锁经营的优势,发挥新华书店图书发行主渠道的地位作用,争取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在退货业务管理上,尽可能开展业务外包,或上门提货等方式,这样才能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核心业务上。

虚拟企业是指两个或多个拥有核心能力的企业或项目组依托信息网络资源,以业务包干等形式独立完成策略联盟的某一子任务块,通过共享彼此的核心能力,使共同利益目标得以实现的统一体。虚拟企业能把各自相对分散的技术和管理优势组合成更为强大的竞争优势,建立起一种新型的战略与结构有机结合的经营管理模式,以适应市场的竞争,可以创造出超出行业水平的利润率。彼此结成战略联盟,共同完成图书发行,体现了强大优势:一是虚拟企业更适应变化多端的市场环境;二是虚拟企业把各成员企业的核心能力整合,可充分利用每个企业的资源;三是各成员企业只承担自己最拿手的工作任务,可以保证质量,减少风险及环节,缩短作业期。

(三)进行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

实践证明,当新的观念被引入,新的计划将执行时,人们抵制变化。因此供应链管理必须进行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这主要包括转变领导层观念,对职工(特别是管理人员)进行培训。

领导者的素质和能力是企业管理水平的决定性因素。我国许多大型的图书物流中心企业脱胎于计划经济体制,奉行大而全、小而全的经营模式。这种万事不求人的陈旧的管理思想使企业成为一个封闭系统,它将大量的资源投入到不擅长的辅业务上,削弱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与开放式的现代企业模式相差甚远。因此企业的领导人的观念转变至关重要,通过实施供应链管理将企业配置资源的视角从企业内部扩展到企业外部为企业提高专业化程度,扩大主营业务的市场份额提供一种新的思想。

对职工特别是管理人员必须进行技术和知识方面的培训,包括:读写能力、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会计和财务、合同管理、协作能力以及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也要改变员工的观念,要使员工建立合作的、共赢的意识,与合作伙伴相互信任,加强交流,通过合作对自己的工作不断加以改进。

(四)利用客户关系管理,建立战略伙伴关系

CRM系统是“以客户为中心”作为企业经营理念的新型商业模式,是一种以“客户关系一对一理论”为基础,对市场、客户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实现资源共享,能对个性化需求的市场做出快速响应进而增强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图书批发公司通过建立CRM系统与客户实时进行信息交流,能尽快掌握客户的需求,而客户能实时掌握图书的动态情况等信息。图书批发公司必须了解和服务于客户,为客户创造全新服务和全新价值,以换取长期的客户忠诚度,并与客户建立长期互惠互利关系,进而创造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建立战略性合作伙伴关系是供应链战略管理的又一重点,也是集成化供应链管理的核心。供应链管理的关键就在于供应链各个节点企业之间的连接和合作以及相互之间在设计、生产、竞争策略等各方面的协调。合作伙伴关系考虑如何选择外部合作伙伴、如何同企业建立和管理伙伴关系,成功的合作伙伴关系促使合作各方积极关注伙伴的成功,并同他们一起努力提升整个供应链的竞争力。战略伙伴关系通常能在长期内给供需双方带来收益。

(五)信息技术与电子商务的应用

信息技术的应用是推进供应链中信息共享的关键,如EDI(电子数据交换)、E-mail(电子邮件)、IE(网络技术)、DATEExchange(数据交换)、RFID(无线射頻识别技术)等信息交换技术,已经在许多行业得到广泛应用并且产生巨大的影响,而图书发行企业在这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电子商务在图书业的应用,实现了图书发行管理的电子化、信息化、实时化和规模化,提高了管理的效率、降低直接成本和管理成本。同时网络可以使整个图书业进行高度快速的资讯交流,有助于增进沟通、改进工作过程和服务质量、提高工作效率、增加客户满意度。电子商务在为企业带来巨大效率的同时,也有利于企业采用供应链管理。

(六)供应链体系的建立

要实现从传统向现代化供应链管理的转变,必须对图书供应、采购、配发、运输、库存、销售及服务等环节进行最优化整合。图书发行企业对于采购、收货、运输、库存都应该有一套相对完善的系统。供应链涉及资金、企业资源计划、库存管理、计划分享、物流、运输、采购、存货补充、退货,有效反馈响应以及质量管理。

在实际运作中供应链管理存在着安全性、法律法规、协商时间、主动性限制、淘汰性机制等现实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为了规范供应链管理必须采纳严格标准的供应链协议。此外,还应建立合理的供应链管理的绩效测量评价系统与激励机制。

四、结语

面对广阔的市场、激烈的竞争环境和飞快变革的时代,图书发行业机遇和挑战并存。要想在竞争中赢得企业的发展,获得更多的价值回报,就必须切实的建立和提升核心竞争力。而新华书店有其特殊的行业特点和历史背景,应当立足于自身,从企业现有资源着手,构建图书物流供应链管理,系统科学地建立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通过实施物流供应链管理,更快更准抓住信息资源,提高应变能力,降低流通成本,以更快捷、简便的流通渠道提高动态能力。同时实现同步化运作,增强企业的信誉度和客户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胡松评.向沃尔玛学供应链管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王瑛,孙林岩.供应链物流平衡分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3]马士华,林勇,陈志祥.供应链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4]王国文,赵海然,佟文立.供应链管理核心与基础[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6.

[5]王国文,赵海然,佟文立.供应链管理生产流程与库存[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6.

文化节论文篇8

[关键词]共产党人;文化自觉;生长节点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2-068-02

一、新时期共产党人文化自觉的内涵

所谓“文化自觉”,是借用我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的观点:它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历史圈子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并对其发展历程和未来有充分的认识。换言之,是文化的自我觉醒,自我反省,自我创建。

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文化自觉,就是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三大主题,深刻把握我国文化发展的历史脉络、历史定位、现实道路、前进方向,不断推进共产党人文化发展的历史自觉。

人类社会发展史实际就是人类文化进步史,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的每一步前进,都以相应的文化觉醒为前提为基础。“90年来党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坚定的基础,理论上的与时俱进是行动上锐意进取的前提。”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中国共产党在艰辛探索和建设实践中,每一次跨越式前进也都源自于深刻的理论觉醒和高度的文化自觉。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始终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思想文化的新解放新创造,为中国历史发展、社会进步注入了强大动力,不仅彻底改变了中国人的生存境遇,也彻底改变了中国人的文化面貌,重塑了中国人在世界上的文化形象。中国共产党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努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无疑要表现为更高层面的文化自觉。这种文化自觉,应该是一种用先进文化引领社会进步的自觉性,是一种永续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自觉性,是一种让全体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的自觉性,是一种在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条件下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自觉性。

恩格斯说过,每一个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都离不开特定的时代条件和实践基础。今天我们探讨新时期共产党人文化自觉的生长节点这一命题,就要站在历史的脉络和时代的发展坐标轴上来考察。

二、新时期共产党人文化自觉的生长节点

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先进理论是社会实践的产物,其核心又是理想社会追求的产物。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党准确把握世界发展大势,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深入研究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及时总结党领导人民实践的新经验,重点抓住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作出新的理论概括,永葆科学理论的旺盛生命力。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这“五个以”的指导思想,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基本内涵、价值和要求,这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文化自觉的基本生长节点。

(一)坚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才能保证共产党人文化自觉的探索过程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各种思想文化交融交锋。同时,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历史进程,各种社会思潮,各种意识形态争相涌入,影响共产党人的价值选择,模糊共产党人文化自觉的前进方向。因此,只有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才能确保共产党人文化自觉的前进方向,确保党的创新理论发展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

(二)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

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当前,我们用科学发展观,这一最新理论为指导,统筹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建设,毫无疑问也应当成为党文化自觉的生长节点。因此,我们党应在科学判断国际国内形势,全面把握当今世界文化发展趋势,深刻分析我国基本国情和战略任务的基础上,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性的认识,形成以科学发展为主题的文化发展观,来指导我国当前的文化建设,进而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实现打造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改革开放,这些原则方针是科学发展观在文化建设领域的具体体现。站在新的发展阶段上,我们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牢把握这些科学发展的理念,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始终沿着科学,正确、健康的方向前进,充分体现出党高度的文化自觉性,这种自觉性始终以特定发展阶段上党的最新理论为指导。当前,科学发展观作为党的最新理论,我们党要自觉地把科学发展作为推动理论创新,文化发展的主题。

(三)坚持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

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0随着实践的发展,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升为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其理论创新是社会实践的先导,是改革开放是先导。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深化,党的几代领导集体,不断深化对文化建设的战略目标,方针原则,根本任务,前进方向等重大问题的认识,最终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根本任务,是对改革开放以来文化建设的基本经验的总结,是对我国文化建设根本规律的深刻把握,是着力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形成与我国国际地位相对称的文化软实力的现实需要。因此我们党的文化自觉要致力于构建完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把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贯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领域,体现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各方面,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在全党全社会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

(四)坚持以满族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增长点和落脚点

一个理论要受到人民的拥护,归根结底在于这种理论要代表人们的利益;一个理论受到人民拥护的程度,在于这种理论对人们利益的代表程度。只有符合人民大众实践诉求的理论才能被广大人民群众真正接受,任何背离大众实践诉求的理论必然被群众所冷落和排斥。

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其文化自觉的过程必须坚持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增长点和落脚点。这就要求党的理论创新要自觉地从人民群众的实践中来,和群众的实践相结合,再到群众的实践中去,历经人民群众的实践检验。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三个有利于”的标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谐社会,科教兴国,科学发展观等重大理论的提出,体现出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实践相结合,从人民群众的实践出发,从人民群众的现实需求出发,从统筹文化建设的全局出发,而不是从经典文本出发,因而具有广泛、深厚的群众基础。

(五)以改革创新为动力

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各代领导集体高度重视文化建设,不断推动文化创新,不断加强党的理论武装,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发展之路,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的改革精神和创新意识,能够及时的把握文化发展的历史大势,勇力时代潮头,引领社会进步。

但是,我国文化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依然突出,制约文化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躲不开,绕不过,必须通过深化改革加以解决。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指出:我国文化发展同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完全适应,存在着一系列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党的文化自觉,就是在自我觉醒、自我反省的基础上,自我创建,立足于文化发展的现状,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着力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

因此,我们党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深刻认识我国目前文化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准确把握当今文化发展的新趋势新规律,进一步创新文化发展理念,研究新局面,解决新问题,开创新局面。

总之,以上五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贯通,不可分离,指明了文化建设的方向,主题,目的,任务和动力,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内涵,成为新时期我们党文化自觉的生长节点,对于我们加强理论创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注释:

①学习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就是九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人民日报出版社,2011:8.

上一篇: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论文范文 下一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