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护理论文范文

时间:2023-10-26 07:00:00

重症护理论文

重症护理论文篇1

论文关键词:卒中单元,重症监护,急性重症脑卒中

 

脑卒中是指因脑血管阻塞或破裂引起的脑血流循环障碍和脑组织功能或结构损害的疾病,又叫脑血管意外,而急性脑卒中在脑血管病猝死事件中占80%,突然发生脑卒中,会使患者致死、致残,大多数家属觉得这是不可避免的意外。但是有研究表明,在发现病症时,及时和有效的治疗能够减轻患者的病痛和降低发病的风险,此外,治疗后采取有效护理手段对患者的病情和预后有着重要的意义[1]。自2007年以来,我院采用卒中单元重症监护对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进行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护理方法和结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7年2月~2011年6月收治的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112例护理论文,均经CT或MRI确诊,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中有关脑卒中诊断标准,同时符合以下几点:脑出血或脑梗死患者,起病2d以内, GCS≤8分;低氧血症或需要呼吸支持者;实施各种有创治疗手段者[2]。按照患者及家属自愿选择护理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56例,男39例,女17例,年龄48~76岁,平均年龄63.5岁,脑出血13例,脑梗死43例;对照组56例,男38例,女18例,年龄47~76岁,平均年龄64.1岁,脑出血14例,脑梗死42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即按照传统的神经内科及神经内科的治疗和护理手段进行杂志网。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在最短的时间内,在神经内外科医生及康复治疗师、专科护士共同协作下实施重症监护,具体操作为:脑卒中患者入院后,护士立即协助病人完成头颅CT检查,24h内(一般在6h内)完成心电图、血常规、胸透、水电解质、血糖、血脂、血凝检查。必要时进行颈动脉多普勒和超声心电图检查。将重症脑卒中患者安置在卒中病房,给予吸氧、心电监护监测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等。护士严密观察患者意识、瞳孔及生命体征的变化。对体温高于38℃的患者即刻进行系统的降温治疗。建立静脉通道护理论文,给予脱水降颅内压处理。加强基础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卒中单元常规的护理工作包括:观察血糖、气道和通气管理、血压的观察及护理、控制体温、高颅压的处理。脑卒中的早期康复应从急性期开始,只要不防碍治疗,不影响抢救,马上就可以行康复治疗、保持良肢位、体位变换(翻身)和适宜的肢体被动活动等,而主动训练则在患者神志清醒、生命体征平稳且精神症状不再发展后48h开始。卒中的康复治疗由卒中小组针对不同患者而进行,应着重于认知功能、耐力、社会适应力的恢复,为延长主动活动时间,可采用循环式训练和组成训练的形成。患者入院24h常规进行理疗,每天30~60min。专业治疗每天20~40min,应积极配合康复治疗,包括肢体康复、语言康复、心理康复、健康教育及其他治疗。

1.3观察指标 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意识障碍程度评分及并发症的发生率。采用意识障碍程度Glasgow昏迷量表(GCS)进行评定,每天评分一次,直至患者评分达到15分或出院杂志网。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s)构成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构成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两组患者的意识障碍程度评分的比较 观察组进行护理后,GCS评分为(14.52±1.25)分,对照组进行护理后,GCS评分为(12.55±6.48)分,两组比较,观察组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33,P<0.05)。

2.2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的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6%,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6.2%,两组比较,观察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的比较(n,%)

 

组别

n

肺部感染

尿路感染

压疮

发生率

 

 

观察组

56

1(1.8)

1(1.8)

2(3.6)

 

 

对照组

56

2(3.6)

3(5.4)

4(7.2)

9(16.2)

 

 

x2

 

 

 

 

 

 

 

 

4.94

 

 

P

 

 

 

 

 

 

 

 

<0.05

 

重症护理论文篇2

1.1一般资料

本院心血管内科现有各类护理人员16名,均为女性;年龄22岁~47岁(30.4岁±6.5岁);工作年限2年~28年(12.5年±3.6年);其中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3名,护师4名,护士8名。

1.2护理管理

1.2.1护理风险评估

在护理前,对病人进行护理风险评估。评估的内容包括:病人疾病风险、用药风险、设备风险和护理人员专业素质。通过风险评价,掌握病人可能发生风险的高危因素,并且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提升护理的针对性。

1.2.2护理技能培训

加强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技能培训,提升护理人员的护理技能。对以前的护理风险案例进行分析,总结经验。召开护理经验研讨会,相互交流护理心得。在注重护理人员护理技能的同时,强化病人及家属的健康教育,努力提升病人及家人的护理能力。

1.2.3仪器日常监测

仪器故障是导致护理风险的一个重要原因。在护理管理中,注重仪器的日常监测,由专人进行仪器维护,并且定期检查,保障仪器正常运转。规范仪器管理与使用,加强仪器操作人员的操作技能考核。

1.2.4其他管理措施

重复操作、疲劳操作是护理人员产生护理风险的主要因素。因此,积极优化护理人员配置,防止护理人员疲劳操作。探索四班倒模式,注重护理人员的心理管理,提升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消除职业倦怠。

1.3效果评价

以本院2013年4月实施护理风险管理为界,比较2013年4月—2014年3月(实施后)和2012年4月—2013年3月(实施前)护理风险发生情况和病人对护理的满意度情况。其中病人对护理的满意度采用本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量表进行。量表分为很满意、满意和不满意,很满意和满意例数占全部病人例数的比例为满意率。护理风险发生情况以本院临床病历资料记载为准。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19.0进行统计学处理,数据采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讨论

护理风险是在护理过程中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护理风险虽然难以预测,但是采取有效的措施是可以控制并显著减少的。护理风险管理以降低护理风险事故为目标,是集合了风险因素评估、健康教育、技能培训等多种措施的一种综合性管理模式,较单一的风险干预可以发挥更为突出的价值。从本研究的结果来看,实施护理风险管理以后,本院心血管内科重症病人事故发生率显著下降。在实施风险管理前,事故发生率为7.89%。实施风险管理后,事故发生率为2.14%。管理实施后的事故发生率明显降低。同时,研究结果还证实风险管理的实施还可以显著改善病人对护理的满意度。实施风险管理后,病人的护理满意度达到96.26%,较实施前上升了16%。护理风险管理之所以能够降低事故发生率,并且提升病人的满意度,可能与下述原因有关:①护理前的风险评估。护理前进行风险评估,可以较好地预测可能发生事故的风险因素,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予以护理,从而提高了护理的质量和效果。②技能培训提升了护理技能,有助于为病人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③对病人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则提高了他们的护理能力,为降低事故风险提供了较好的基础。

3小结

在目前的临床条件下,要全面避免护理风险并不现实。但是通过有效的管理和干预,减少护理风险则是可能的。从本院护理风险管理的实践经验来看,要强化护理风险管理,需要重点做好如下工作:

①要将风险评估作为护理风险管理的基础性工作。

相比于普通病人,心血管内科重症病人的病情严重,病人个体差异大,发生护理风险的危险因素更多。因此,需要对潜在的风险因素进行评估,并根据具体的风险因素进行针对性护理。比如合并有高血压的病人,在护理中要做好血压的监测,防止血压的突然变化带来各种意外。

②技能培训必须要结合护理人员、病人及家属。

虽然护理人员是护理工作的主要实施者,但是在护理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部分护理工作需要病人及家属实施。尤其是随着护理理念在临床护理中不断得到推广,病人及家属的护理能力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最终的护理质量。本院在护理风险管理中,除了提升护理人员的技能外,还通过健康教育等手段,让病人及家属掌握必要的护理技能,提升他们的自护理能力,以形成有效的配合。从实践来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③要注重非技能方面的管理。

护理人员工作量大、容易疲劳,而且在重复的工作中,易出现职业倦怠。针对这一情况,还需要从护理人员的心理状况出发,通过适当的心理干预,增强他们对护理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消除职业倦怠。在具体的工作安排中,要合理地进行人力资源配置,既要保障护理工作的正常运转,同时尽量给予护理人员足够的休息时间,防止工作疲劳。努力探索有效激励机制,让护理人员努力实现其工作的价值。总之,虽然在目前的情况下,护理风险难以完全的消除,但是通过护理风险管理可以有效地降低事故发生率,提升病人对护理的满意度,从而更好地改善护理质量。

重症护理论文篇3

1.1家长的心理因素

进入NICU的患儿是无陪的,封闭式地接受治疗和护理,家长探视也有严格的时间限制,不是迫不得已他们均不愿让患儿自己呆在医院。他们会产生紧张、恐惧、不信任等心理,担心患儿的病情,担心NICU的护士把自己的孩子弄错了等多重心理。如果医护人员不注意自己的服务态度,不能耐心解释治疗、护理的必要性,就有可能导致家长的不满意而引起纠纷。

1.2护理记录不严谨(1)新生儿入出院护理记录不规范;(2)护理记录不准确、不及时;(3)护理记录不能体现护理行为;(4)护理记录连续性差;(5)无报告医生患儿情况的记录。

1.3查对医嘱、执行医嘱不严谨(1)随意篡改或无故不执行医嘱;(2)医护双方互相交流不够,个别医生只管开完医嘱就走人,造成开医嘱与执行者不衔接;(3)医生开医嘱的剂量有误;(4)医生漏开医嘱。

1.4护理过程疏忽大意

新生儿均是没有任何生活和自理能力的特殊患儿,有病情变化快、无家属陪护等特点,如果护士在护理过程中不注意细节,动作粗暴,没有采取必要的安全防范措施,导致烫伤、抓伤、感染等或病情变化未及时发现、报告和处理,造成失去最佳抢救时间而死亡等。

1.5执行制度不严谨(1)巡视病房不及时;(2)护士擅自向家长介绍患儿病情;(3)服务意识滞后。

2应对措施

2.1加强法制教育,强化法律意识

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学习与护理人员关系密切的法律知识。管理者还要重视风险意识教育,科室不定期将其他医院发生护理事故的追踪报道收集后供护士参阅以加强警示。经常对护士进行职业责任感和“慎独”精神教育,强化职业责任感,在学法的同时也学会尊重病人的权利,了解自己的义务,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的权益。

教育护理人员要善于举证责任倒置。当护理人员因各种原因成为医疗诉讼中的被告时,护理人员应认识到医疗纠纷诉讼中的举证责任并非完全由自己承担,应当强调患方对于损害事实和损害行为的举证责任。患方虽然比较容易举出损害后果证据,却也难以界定该损害后果是疾病的自然转归、是正常医疗行为带来的必然后果,还是存在错误医疗行为并由此而导致。如果患方不能就损害事实和损害行为举证,则要承担败诉的后果。此外,当护理人员提供证据证明医疗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没有因果关系和不存在医疗过失后,若家长提出疑异,应当就此举证。

2.2强化服务意识,转变服务理念

NICU护士必须具备良好的服务心态,树立“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主动、热情地最大限度地满足家长的需求。

2.3加强制度管理,提高护士素质

现代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新技术、新项目、新的设备,要求有科学合理的常规和规程来规范医护人员的行为。护理的各项操作和行为都要遵循医疗规章制度,执行护理常规和技术操作规程,保证护理措施的实施,促进患儿的健康,遵守法的规范。

护士长要严格管理,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工作程序和操作流程。护士长每日督查,及时发现各种护理隐患并采取相应护理整改措施。

2.4规范护理文书,提供有力“书证”

临床护理记录是衡量护理质量高低的标志,是医生观察诊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记录本身也能成为法庭上的证据。自施行的新《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患者有权复印或复制其门诊病历、住院志、体温单、医嘱单、护理记录等客观病历资料。这就要求护理文书记录要严格认真,做到客观、真实、及时、准确。所以,一切护理活动都应遵守“写我所做,做我所写,记录做过的”,严格按照体系文件流程规范每一项护理活动,并如实记录护理活动与效果,不要任意涂改和篡改记录。强调不能为书写而书写,要求记录忠于事实,做了就必须写,确保各种记录的及时、准确、完整。质控护士、责任组长要严把质控关。

2.5合理安排人力,杜绝护理安全隐患

护理部要合理调整护理人力,在护士短缺的情况下,一定要充分考虑和照顾到无陪科室,以消除可以避免的人为隐患。科护士长要充分利用好护士人力,儿科护士要大部分能胜任NICU工作,实行弹性排班,保证基础护理、生活护理、专科护理准确、到位,防止护理差错、事故发生。

参考文献

[1]来玲珊.护理记录中存在的纠纷隐患与对策.中国病案,2008,9(2):35~36.

【摘要】笔者结合临床经验和他人的纠纷隐患报道,对NICU相关护理问题进行剖析并针对问题提出应对措施,效果明显,在临床工作中使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护士素质全面提高,提升了护理品质,增进了医患感情,扩大了社会影响。

重症护理论文篇4

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症(妊高症)指妊娠20周后出现高血压、蛋白尿、水肿三大症状,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先兆子痫,子痫),是产科四大死亡原因之一,一般轻中度妊高症对患者的影响易控制,但重度妊高症,先兆子痫,子痫,病情变化莫测,是导致孕产妇及围产儿发病率和死亡率升高的重要原因(1(。妊娠期肾病综合症的患者较少见,除具有妊高症特征外,以大量蛋白尿(尿蛋白>3.5g/24h),低蛋白血症(血浆白蛋白<30g/l),高脂血症(血清胆固醇>7.77mmol/L),伴有水肿为特征,加之孕期有高脂血症的增重,可出现高凝状态,血栓性并发症增多<2>。我院于2000年5月底收治了一位孕233/7W的重度妊高症(先兆子痫)、合并肾病综合症、低蛋白血症、胎儿畸形的病人,经积极治疗,精心护理,病情好转,如期出院,现介绍如下:

1病例介绍:

1.1主要病史介绍:

患者女性,33岁,因233/7W,因头晕眼花、胸闷气急于2000.5.31外院就诊,因先兆子痫、肾病综合症由我院会诊而急诊于收治入我院,入院当天主要体格检查:神清,BP:170/110mmHg,尿蛋白(++),四肢浮肿(+++),HR:120次/分,律齐,未及病理杂音,腹部膨隆,移动性浊音(+);腹部肝肾B超示:腹腔积液(肝前腹水);产科B超示:胎儿畸形(脑膜膨出、脑膨出;眼底检查:双眼底动脉痉挛渗血。给予吸氧、心电血压持续监护、24小时出入量监测、解痉降压、扩容利尿、补充白蛋白等治疗。6.1因主诉胸闷,胸片示:双侧胸腔积液、心界左移;EKG示:窦速、窦不齐;实验室检查:明显的低蛋白血症(白蛋白:23.3g/l),血尿酸(,血脂(,考虑疾病程度严重,有心肌严重受损及心衰征兆,故急诊在全麻下行小型剖宫产术终止妊娠,术后24小时持续心电血压氧饱和度的监护、24小时出入量监测,气管插管持续给氧,抗感染,降压,扩容利尿,同时予西地兰强心治疗,配合积极有效的抢救护理。于6.1日(术中),6.2分别放腹水,胸水:3000ml,1200ml,减少压迫症状,同时于6.2晨8AM因生命体征平稳拔除气管插管该面罩吸氧,2天后为一般低流量给氧,2天后停氧。期间经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病人病情稳定好转讯速,于2000.6.9出院,只住院9天。

1.2入院后前三天和后三天的主要监测比较

针对病人情况在心率、血压、呼吸、SaO2、尿量和中心静脉压(CVP)等前三天(5.31-6.2)和后三天(6.3-6.5)比较,见表1

1.3入院后前三天和后六天的主要实验室检查比较

针对病人的病情在尿素氮、肌苷、尿蛋白、总蛋白、白蛋白和白细胞计数等方面的比较,见表2

2护理体会

2.1术前护理

2.1.1一般护理:

病人应绝对卧床休息半卧位(因腹水),可根据病情适当进行四肢被动操的运动,以防肢体血栓形成;同时保持病室安静,避光,避免噪音刺激,可以戴上深色墨镜,以减少光源刺激;控制家属的探视,减少对外界的接触以防感染;床旁桌上备好急救物品,如:开口器,压舌板,拉舌钳,10%的葡萄糖酸钙等。

2.1.2饮食护理:

宜予清淡可口、易消化、低盐、高营养的饮食,如:鱼、肉、蛋、奶,莲子,赤豆等;根据水肿、血压情况确定钠盐、蛋白及水的摄入量:食盐控制在3g/日,若浮肿明显者应无盐饮食<2>,根据患者饮食习惯,劝之不吃腌制食品,如咸肉、火腿、咸蛋、榨菜、雪里蕻咸菜等,蛋白控制在2g/kg/日,以优质蛋白为主,如禽肉、鱼类等;调整脂肪摄入量,少吃动物性脂肪以植物性油脂代替;增加钙锌的摄入,如多吃海产品和奶制品。

2.1.3心理护理

患者由于妊娠和疾病,造成身体上的严重症状,且胎儿又为畸形儿,感到恐惧、悲观。我们应该及时疏导,告之患者疾病与妊娠的关系,使其对我们的治疗有信心;同时要她接受丧失胎儿的事实,并积极鼓励她家属给予她心理支持和疏导,取得患者的合作,以防精神紧张、恐惧、疲劳及不良刺激,这些不利因素易导致大脑皮层功能失调,使体内加压素,儿茶酚胺分泌增多,使血压增高而加重病情。该患者在入院时曾出现一度精神高度紧张和抑郁的情况,使血压和心律间接出现持续上升和变化不稳,经过护士的耐心劝导和有效的护理,使病人以比较平稳的心态进入手术室。

2.1.4观察护理

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尤其是血压和心率的变化,认真听取和观察病人的主诉和症状,如有头痛、恶心、呕吐、明显的心悸等症状立即报告医生;同时密切观察脑水肿,心力衰竭,肾功能变化可能出现的临床表现,如眼花、血压下降和尿量减少(警惕急性肾功能衰竭)等;注意先兆流产的症状(如宫缩,见红及胎膜早破等),一旦有临产征象,做好及时终止妊娠的准备。同时正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尤其是每小时的尿量,每天测尿蛋白(必要时每1-2小时测),同时测腹围,体重,了解腹水的增长情况和肾功能代偿情况。该病人由于病情变化需要进行急症小型剖宫取胎术,故不仅要及时有效的进行术前准备,而且要在不增加任何不良刺激的情况(包括治疗和护理操作)下进行各项观察护理。

2.2术后护理

2.2.1一般护理

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12小时后可半卧位。麻醉未清醒前禁食,6小时后可进流质?半流质(排气后)?软食(通便后)。由于术后子宫收缩痛及切口的疼痛,使体内的儿茶酚胺分泌增加,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故要保持病室安静,减少噪音,继续给患者戴上墨镜,医护人员动作轻柔,各种治疗、护理操作相对集中,清除诱发抽搐的刺激因素,并且注意保暖和少动。

2.2.2.心理护理

患者由于术后留置气管插管,极度烦躁不安,应做好解释工作,这是因为病情需要,一旦病情好转,可及早拔除插管,让病人懂得厉害关系,取得积极合作,故予术后第二天上午由于病人的恢复较好及时拔除气管插管。

2.2.3.药物护理

患者术后应用降压药(硝普钠),利尿剂(速尿),西地兰等,我们应掌握药物的用法,主要药用原理,按医嘱准确给药,硝普钠应避光,由于作用强而降压速度快,故开始剂量要小,10?15ug/min,以后逐渐增加,以免引起低血压,应严密观察血压;利尿剂应用后,应观察尿量,尿量过多应及时和医生联系;西地兰静脉推注时要慢,至少5min以上。必要时应用输液泵和推注泵,以利有效控制。

2.2.4.重症监护护理

2.2.4.1吸氧

氧流量4-6L/min,使氧饱和度维持在95%以上。表1得出:通过有效的氧疗,病人的氧饱和度从原来的89%(均值)上升到96.3%(均值)。

2.2.4.2保持呼吸道通畅

患者应呼吸道插管,呼吸道护理尤为重要,严格无菌操作,气管插管内吸痰时,应按无菌操作原则,每吸一次痰,更换一根吸痰管,吸痰前鼓励病人咳嗽,根据氧饱和度的测定和按医嘱抽取血液监测血气分析,及时了解病人是否缺氧。插管拔除后要帮助病人翻身、拍背,以防发生坠积性肺炎。

2.2.4.3必要时的有创监测

患者因妊高症和肾脏疾病,大量的胸腹腔积液,而使心肌有不同程度的损害,故应在中心静脉压(CVP)的监测下,用输液泵严格控制补液的总量和滴速,持续监测心率,每小时测尿量,如发现心率>120次/分或<40次/分,胸闷气促,CVP>12cmH2O,尿量<30ml/h应及时报告医生,患者在入院后三天的CVP控制在9-16cmH2O(均值在14.5cmH2O),但患者的其他指标控制良好并无不适主诉。

2.2.4.4各项指标的密切观察

对血压的控制波动不能太大,舒张压控制在95-100mmHg左右较为理想,下降过快可能促使发生子痫及脑血管意外。从表1得到:血压均值165/100mmHg(入院三天)至143/97mmHg(四至六天),控制下降的比较稳步;患者产后仍有可能发生子痫和先兆子痫的危险,故护理人员仍应严密监测血压的变化,重视患者的主诉症状,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做好抢救准备;另患者因合并肾病综合症,故产后仍应定时测尿蛋白,做蛋白定量,记录24小时尿量,并按医嘱定时送检尿常规;由于扩容,利尿剂的应用,应注意电解质是否异常,及时抽取血电解质,根据报告及时补充电解质。

2.2.5胸腹水护理

患者因有严重的胸腹水,要定期测体重,腹围,正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保持皮肤的清洁,干燥,避免擦伤,受压,定时翻身。同时保持一个舒适和耐受的,放腹水时要注意无菌操作,速度要慢,一次放腹水<300ml,放腹水后腹部要放置沙袋,以免腹压骤降引起的低血压。

2.2.6产后护理

观察子宫收缩情况,及时应用宫缩剂,以防产后出血,应及早应用中药皮硝给患者回乳,不能用苯甲酸雌二醇(因妊高症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肝损),配合麦芽煎茶饮用,减少患者乳胀痛苦,以免加重病情。

2.2.7.基础护理

认真做好早晚两次的基础生活护理(包括会阴、导尿护理,颈静脉留置和气管插管的护理等),保持口腔和皮肤的清洁,使病人拥有一个舒适的感觉,同时又预防感染,引起并发症。

2.3健康指导

该患者入院9天,恢复良好,于2000.6.9上午出院。护士为了是患者能够保持生理的健康和良好的心理状态,准备下次顺利的孕育,为患者进行了细致详细的健康的健康指导。具体包括:饮食、休息、活动、卫生、复诊和随访、检查治疗、避孕方法、受孕前的准备、受孕时机等等。

3.小结

这例妊高症合并肾病综合症的病例,在临床上较少见,面对这种重症病人,护士一定要有高度的责任心,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扎实全面的业务知识,以及熟练掌握各种观察技术,能够及早及时地发现异常病情。我们的护理和医生的治疗配合得当,是重危病人转危为安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张佩琦主编《妇产科护理学》,光明日报出版社,1990.9.7。

重症护理论文篇5

关键词:马斯洛需要层次论;抑郁症;整体护理

抑郁症又称“忧郁症”是以情绪低落为主要特征的一类心理疾病。患者除了心情低落、阂帧⒕谏ァ⒕望外,常常会出现自杀现象。美国著名的心里学家马斯洛将人的基本需要按其重要性和发生的先后顺序排成五个层次,由低到高依次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自我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即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1]。马斯洛的“基本需要层次论”认为人是一个整体,一个人所以产生紧张或压力是由于一个人的内、外部需要未得到满足而引起[2]。马斯洛的基本需要层次论已广泛地应用于以护理程序为框架的整体护理中,目前用于护理抑郁症患者的临床报道不多见。我们对30例抑郁症患者应用马斯洛的“基本需要层次论”实施整体护理,保证患者在生理、心里、社会、文化多层面的系统护理,对患者的康复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男14例(46.7%),女16例(53.3%);年龄 24~69岁,平均(38.1±11.6)岁。职业:农民18例,教师2例,医生1例,工人9例。文化程度:小学13例(43.4%),大学2例(6.7%),中学4例(13.3%),文盲11例(36.6%)。自杀方式:患者在家用头撞地板、撞墙各1例;跳井、自缢多次未遂2例;触电3例;服农药3例;用筷子、哑铃、小刀自残的3例;跳河1例;卧轨1例。抑郁症的患者自杀率高,自杀的手段残忍,方式各式各样。

1.2方法 采用基本需要层次论进行整体护理过程。具体措施如下:详细与患者交流、沟通,观察和护理体检,收集资料有针对性的确定护理诊断,先满足患者的生理需要,然后逐渐满足其他高一级层次的需要。抑郁症患者整个精神活动呈现普遍的抑郁、无食欲、饮食差、睡眠差。

1.2.1生理需要方面 生理需要是人的最基本需要。包括饮食、睡眠等。抑郁症患者由于情绪低落、消极、多疑甚至悲观厌世、幻觉妄想,容易造成睡眠障碍。而且抑郁症患者有食欲低下,摄入量不足,造成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饮食上要给予高热量、高蛋白质、多种维生素的膳食,提高机体抗病能力。给予色、香、味俱全的食物,刺激患者的食欲。鼓励患者多饮水,多吃水果,利于排便。患者拒食时给予鼻饲或静脉补液。安排患者于安静整洁的病房及整洁舒适的床铺,让患者安然入睡,保证足够的睡眠。

1.2.2安全需要 抑郁症患者由于会有悲观厌世、绝望、自责自罪等心理上的问题威胁,常常有自伤、自杀的危险。需要护理人员及早发现和密切观察这些症候,以便预防和杜绝不安全问题的发生。安排患者至易于观察、靠近护理站的病室。患者24 h都在护士的视野下,严防患者自杀,自残。要进行口头,书面,床边交接班。经常检查患者的床单位,患者身上是否有危险物品。有外出的患者,回房后要查看身上是否有危险物品。并同时告诫患者家属不可以瞒着护士给患者小刀、火柴等危险物品。患者服药后要检查口腔、舌下是否存药,以防一次性服下自杀。严密观察用药后的副反应。要注意患者的言谈举止,识别有自杀企图的症状和体征,是否伪装病情好转。掌握自杀发生的规律,特别是在夜深人静、工作人员少,又处于疲倦状态时。重视心理护理,及时疏导,以积极鼓励的语言,帮助患者树立生活的信心和勇气,主动配合治疗。

1.2.3爱与归属的需要 抑郁症患者认为自己无用、无望、无助。患病之后更需要与所爱的人和睦相处,家庭和社会的认可,以及他人的友谊。在护理过程中除了护士对患者和蔼可亲,让患者尊重、信任外,还有注重患者的亲友。他们对患者关爱,与患者感情好,对患者影响大。要调动患者亲友的积极性,多关心、爱护患者,一起做患者的思想工作,使护理工作更加奏效。如一位患者自残行为严重,笔者在交谈中了解到患者十分爱自己的新婚妻子。住院后妻子没来看望,感到很伤心,很绝望,以致有轻生的思想。这时我们护理人员联系患者妻子,说明情况,叫患者妻子到医院陪伴,多与患者交流,多多关爱患者,患者病情很快好转。要鼓励亲戚和朋友多关怀患者,使患者感到亲情的温暖和友谊[3],用亲情感召患者。

1.2.4影响自尊需要问题 抑郁症患者因抑郁症住院,怕名声受影响,会出现焦虑,恐惧不安心里。引导患者正确对待疾病。尊重患者的尊严,尊重患者的人格和权利,严守患者的隐私和秘密。

1.2.5影响自我实现问题 抑郁症患者由于情绪低落,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和工作上的成就受到很大影响。对有特殊技能的抑郁症患者,笔者让他们充分发挥他们的技能。如有一位幼师在病情缓解时,让她教患者唱歌、跳舞。有的患者会绘画书法,出宣传刊物时让他们协助。对无特殊技能的患者,待病情缓解后手把手教患者一些技能,如手工制作,挑拣茶叶等。让他们发挥自己的才能和潜力,体验被人尊重的愉悦心情。在能力范围帮助患者,帮助患者解决一些能解决的困难。同时对患者家属进行有关康复教育,引导家属共同帮助患者。

2 康复教育

抑郁症的患者把未来、人生看的相当复杂。他们忧虑重重,护士应对他们和家属做好精神卫生保健,预防知识宣传,帮助他们找出容易诱发疾病的因素。教会他们如何坚持长期服药,如何识别疾病复发前的早期症状。出院后如何和医院的医生保持联系,定期进行健康咨询,以便在社会、家庭和医院三者的紧密配合下,做好抑郁症患者的康复和预防工作。

3 结论

抑郁症患者由于心情抑结,对任何事物都索然无味。此种情况下,通过满足患者的内心需要,对患者进行引导,使其感到被理解、关爱、自我能力得到体现,从而获得情感上的满足[4]。马斯洛的“人类基本需要层次论”认为人在低一级需要满足后,就要追求高一级的需要,因此在护理学科由传统的“以疾病为中心”转为现代的“以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过程中,护士需要针对不同的人实施不同的护理。包括疾病的治疗护理、心理护理、预防、卫生保健、健康咨询等,保证患者生理的、心里的、情感的、智能的、社会的和精神的需要,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质量,以保证机体处于生理和心里的最佳健康状况。运用马斯洛理论护理抑郁症患者,符合当前生物-心里-社会医学模式,在临床护理中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值得推广[5]。

参考文献:

[1]成明.马斯洛人本哲学[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7:2-3.

[2]袁剑云,金乔,等.系统化整体护理与“模式病房”建设[J].中华护理杂志,1996,31(2):118-120.

[3]茆书兰,谈晓峰,高菊梅.需要层次论在乳癌术后护理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2016,29(11):163.

[4]徐晓华.共情护理对抑郁症患者治疗的影响[J].中国民康医学,2015,27(23):127-129.

重症护理论文篇6

[摘要] 本文探讨我国冠心病患者症状管理中面临的各种内部和外部条件。采用SWOT分析法,就冠心病患者症状管理的发展,综合分析内部优势(S)和劣势(W),外部机会(O)和威胁(T)等影响因素。冠心病患者症状管理中,内部优势包括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帮助患者克服不良的心理反应、改善冠心病患者的便秘状况、指导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指导患者及时识别心绞痛的发生;劣势因素主要是目前在国内针对此理论相关的研究及临床应用的报道较少;外部机会包括症状管理在目前的应用中取得了一定成果、目前研究者对症状管理的研究对象从单一症状到症状群;威胁因素包括症状管理在冠心病的临床护理中缺乏应用经验、目前还没有适合我国国情的症状群研究工具等。冠心病患者症状管理中内部优势和不利条件并存,外部机遇和挑战同在。需要依靠优势,克服劣势,利用机会,规避风险,提出针对性策略,为我国冠心病患者症状管理的长远发展提供借鉴与帮助。

[关键词] 冠心病;症状管理;SWOT分析

[中图分类号] R54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11(b)-0027-03

SWOT analysis of symptom management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WANG Panpan BI Qingquan WANG Weili HONG Jingfang XIE Lunfang

School of Nursing, Anhui Medical University, Hefei Province, Hefei 230601,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both within and outside the symptom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The factors were tried to be refined both within the symptom management by SWOT analysis, named strengths (S) and weaknesses (W) and the factors outside the symptom management, named opportunities (O) and threats (T), respectively. The strengths included the symptom management were improving the medication compliance, helping patients to untoward psychology reaction, improving constipation status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guiding patients in a healthy lifestyle and instructing patients in identifying angina pectoris timely; while the weakness is that there are less reports about the theory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in our country currently; the opportunities referred to symptom management has made certain achievements, and the research objects from single symptom to symptoms; while the threats are lack of clinical experience in symptom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d we don't have the suitable tool of symptoms in China currently.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ymptom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both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remain within the symptom management, and outside opportunities and threats coexist. After the comprehensive appraisal of these factors, we should rely on the strengths, overcome the weaknesses, take the opportunities, avoid risks, put forward specific strategies to provide reference and help for the long-term development of symptom management in Chinese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Key words] Coronary heart disease; Symptom management; SWOT analysis

[基金项目] 安徽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项目(编号KJ2012Z191)。

[作者简介] 王盼盼(1989.8-),女,安徽医科大学护理学院2012级护理学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临床护理和护理教育。

[通讯作者] 毕清泉(1963.1-),女,医学硕士,安徽医科大学护理学院总支秘书,副教授;研究方向:临床护理。

冠心病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或阻塞,和(或)因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1]。冠心病的危险因素除了传统认为的性别、年龄、家族史、吸烟、高血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肥胖、高胆固醇血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等,近年来,研究发现载脂蛋白B、载脂蛋白B/载脂蛋白A-I比值、平均血小板体积、胆红素、白介素-18、胱抑素C等与冠心病的发生高度相关[2]。冠心病除了可以发生心绞痛和心肌梗死外,还可因为心肌缺血导致各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危害[3],已经成为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4]。因此,怎样最大程度地帮助冠心病患者预防及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延长寿命是目前医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而大量研究已表明,通过采取恰当、有效的症状管理措施可以帮助冠心病患者达到这一目标。

SWOT分析法是由美国旧金山大学的管理学教授Weihrich于1982年提出来的,SWOT是英文strength (优势)、weakness(劣势)、opportunity(机会)、threat(威胁)的缩写。SWOT分析是运用系统学原理,对组织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进行分析,制定或修改组织的经营战略,使组织目标、管理意识、经营方法等适应组织及其变化[5]。

1 冠心病患者症状管理的内部条件分析

症状管理指为提高患有严重疾病或者危及生命疾病的患者的生活质量所提供的照护。症状管理的目的是希望能够尽早地预防或治疗疾病所产生的症状、治疗所带来的不良反应及与疾病和治疗相关的一系列心理、社会和精神问题[6]。

1.1 有利条件(优势)

1.1.1 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 冠心病患者服药依从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药物疗效、斑块的进展程度、病情的恶化程度以及预后[7]。鲁秀春[8]对54例冠心病药物治疗后的患者进行有效、全面的人性化护理,护理疗效满意,降低了患者的并发症,并提高了临床疗效。

1.1.2 帮助患者克服不良的心理反应 冠心病与患者的心理因素有很大的关系,并且给患者带来心理问题、心理障碍甚至心理疾病,而不良的心态又可诱发冠心病或促进病情的恶化。梁纪凤[9]对40例冠心病患者进行常规治疗联合心理护理,显著提高冠心病患者的健康状态,改善患者负面情绪,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伍元辉[10]对已确诊的83例冠心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心理护理方法,通过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和抑郁情绪程度进行评分。实验表明良好的心理护理能够明显改善冠心痛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1.1.3 改善冠心病患者的便秘状况 用力排便5~10 min可使冠状动脉舒张期血流下降,造成致死性心律失常[11]。李三英等[12]对78例冠心病合并便秘者在准确把握患者冠心病情的基础上,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显著改善便秘症状,对降低其病死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很大的作用。

1.1.4 指导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冠心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主要与高盐、高脂、高糖饮食、吸烟、过量饮酒、缺少运动、过度疲劳、工作紧张等不健康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并且冠心病发病率逐年增高,现已成为欧美等发达国家的首要死因[13]。李春等[14]对126例冠心病患者除常规治疗外,有针对性地实施生活护理干预,包括饮食干预、戒烟限酒、控制体重等,护理干预前、后对患者的生活方式、个人嗜好,知识水平进行评估,并比较评估结果。结果表明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不仅可提高患者的认知行为,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改变不良生活方式,也使临床治疗效果得到明显提高,从而缩短了住院时间,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增加了护患之间感情交流与信赖,对冠心病的防治均有较好的临床意义。

1.1.5 指导患者及时识别心绞痛的发生 出现以下症状就有可能是冠心病的发生:因劳累、情绪激动、饱餐、寒冷或吸烟等在胸骨体或心前区出现胸痛,常放射到左肩、左臂内侧达无名指和小指或颈、咽或下颌部等部位,胸痛常为压迫样憋闷感或紧缩样感,发作时,患者面色苍白、出冷汗、心率增快、血压增高;不稳定型心绞痛发作时可能表现为牙痛、肩周痛、上腹痛等[1]。上述症状发作时立即停止活动和舌下含服硝酸甘油。

1.2 不足之处(劣势)

目前症状管理研究中使用的理论框架或概念模型包括症状管理理(symptom management theory,SMT)、不悦症状理论(unpleasant symptom theory,UST)、症状体验模型(symptom experience model,SEM)和症状体验时间模型(symptom experience in time model,SETM)[15]。这些理论中,SMT是实践性较好的症状管理相关的护理理论,但目前在国内针对此理论相关的研究及临床应用的报道较少,而且可能由于SMT对于症状群的描述和干预尚未明确,在国外的实践应用也受到一定的局限[16]。

2 冠心病患者症状管理的外部条件分析

2.1 外部机遇(机会)

2.1.1 症状管理在其他领域已取得一定成果 根据目前查阅的文献,症状管理目前主要应用于癌症和AIDS/HIV患者,也有一小部分学者把症状管理应用于心衰患者,都取得了一定成果。如Taspinar等[17]采用穴位按摩法缓解妇科癌症患者化疗所致的恶心、呕吐,结果显示穴位按摩疗法可减轻恶心、呕吐症状,减少止吐药的使用。

2.1.2 症状管理的重要性日渐突出 2011年,美国心脏病学院基金会/美国心脏病协会/美国医疗协会—医师质量控制委员会(ACCF/AHA/AMA–PCPI)更新了冠状动脉疾病和高血压患者的医疗质量评估标准,对冠状动脉疾病的四项质控标准和高血压的一项质控标准进行了修订[18]。这一次,因以患者为中心的慢性稳定型冠心病的保健结果的方案和缺血症状的有效管理方案之间存在着显著差距,故新增了症状管理这一标准,强调在评估时需要同时注意患者的功能状态和症状,强调了症状管理的重要性。此外,有研究表明,护士科学合理的症状管理是延长患者生存期,缓解痛苦,提高生活质量的有效途径[19]。

2.1.3 对症状管理的研究对象从单一症状到症状群 目前研究者对症状管理的研究对象从单一症状到症状群,并研究多种症状、特定干预以及患者结果之间的关系[20]。曹文婷等[19]指出护士对肝癌症状群的识别和管理,有利于了解肝癌症状间的相互作用,有效预防症状的连锁反应,提高症状管理的质量,减少患者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相对于传统的只针对单个症状管理而言,这是一大进步。

2.2 挑战(威胁)

根据目前查阅的文献,关于症状管理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尚少有研究,因此在冠心病的临床护理中缺乏应用经验。对于某些生理学机制尚不明确的疾病,如经前期综合征、抑郁症等,症状群在诊断与治疗评价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21]。但是,在冠心病患者护理领域,症状群却是一个崭新的概念。目前还没有适合我国国情的症状群研究工具,未确定最佳的统计方法。

3 策略

症状管理相关的理论需要在今后实践中进一步探索与完善,为制定有效的症状管理策略及相关的护理研究提供理论指导。在冠心病患者症状管理的研究中,可通过大量阅读文献,以及临床实践,探询和总结适合我国冠心病患者的症状管理模式。对于冠心病症状管理的研究对象应从单一症状到症状群,可为临床医护人员准确预见以及有效干预症状提供参考,从而减轻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因此,应重视“症状群”的研究,应进行大样本的临床调查,探寻症状间的关系及其产生的临床特定结局;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症状群研究工具;了解患者对症状管理的需求,制度症状群干预方案,并评价其效果。以此将不断丰富冠心病患者症状管理研究领域的理论与实践。

4 小结

通过SWOT分析可以看出,将症状管理应用于冠心病患者,有较多的优势和发展的机遇。这就要求护理工作者把握优势,通过对冠心病患者的症状管理帮助其预防或治疗疾病所产生的症状、治疗所带来的不良反应及与疾病和治疗相关的一系列心理、社会和精神问题。同时,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建立适合我国冠心病患者的症状管理模式,为我国冠心病患者症状管理的长远发展提供借鉴与帮助。

[参考文献]

[1] 尤黎明.内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7.

[2] 郭冬梅.冠心病新的危险因素研究进展[J].重庆医学,2011, 40(24):2462-2465.

[3] 孙爱萍.冠心病的干预管理攻略[J].现代中医药,2011,(3):35-38.

[4] Van Dam RM,Willett WC. Unet potention for caidiovascular disease preven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J]. Circulation,2009, 120(13):1171-1173.

[5] 张珺.我国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分析与对策——基于SWOT分析方法[D].苏州:苏州大学,2009.

[6] 葛向煜,张林.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患者的症状管理[J].护理学杂志,2007,22(22):79-81.

[7] 阎敬,张文彦,张国辉,等.冠心病病人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J].家庭护士杂志,2006,4(8):9-10.

[8] 鲁秀春.54例冠心病患者人性化护理[J].医学信息杂志,2011,(5):2118.

[9] 梁纪凤.冠心病患者的心理护理[J].护理研究杂志,2011,25(7):123-124.

[10] 伍元辉.冠心病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心理护理[J].护理园地,2011,(6):175.

[11] 谭颖.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基本护理及心理康复指导[J].中国疗养医学,2009,6(18):543.

[12] 李三英,石素珍,林能波.综合护理对冠心病便秘患者的效果观察[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16):25-26.

[13] 王丽萍,孙春沿.健康教育对冠心病患者生活方式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杂志,2011,9(17):327-328.

[14] 李春,郭爱军,刘惠芳.生活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生活方式的影响[J].社区医学杂志,2011,9(14):31-32.

[15] 冯芳茗,楼建华.儿科癌症症状管理研究进展[J].中国护理管理杂志,2011,11(10):86-89.

[16] 冯芳茗,楼建华.症状管理理论的发展[J].护理研究,2012, 26(4):874-876.

[17] Taspinar A,Sirin A. Effect of acupressure on chemotherapy-induced nausea and vomiting in gynecologic cancer patients in Turkey [J]. Eur J Oncol Nurs,2010,14(1):49-54.

[18] 卢长林,杨进刚.充分重视冠心病患者的症状管理——2011 年美国冠心病和高血压医疗质量评估标准评析[J].中国循环杂志,2012,10(27):51-54.

[19] 曹文婷,胡琛,欣,等.晚期肝癌病人的症状管理[J].全科护理,2011,9(3):189-191.

[20] Christine Miaskowski,Marylin Dodd,Kathryn Lee. Symptom clusters:the new frontier in symptom management research [J]. 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Monographs,2004,32:17-21.

[21] 欣,刘晓虹.癌症患者症状群管理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2):190-192.

重症护理论文篇7

【关键词】重症胰腺炎;临床观察;护理

【中图分类号】R72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604-02

重症胰腺炎可因酗酒、暴饮暴食、严重胆道疾病而引起,具有起病急,发展迅速的特点,故一旦发生,病情复杂。发病机制是胰腺内胰酶激活而发生胰脏自身消化的炎性反应,可伴有多种严重并发症,如ARDS、MODS等,病死率高,约40%左右[1]。近年来,重症胰腺炎发病率逐年升高,如何有效治疗及护理具有重要意义,现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收治入院的重症胰腺炎患者73例,探讨其临床疗效观察及护理。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收治入院的重症胰腺炎患者25例,其中男18例,女7例,年龄28-56岁,中位年龄36.6 岁。实验室检查尿淀粉酶明显升高,WBC计数升高,血糖升高,CT提示胰腺肿大,经腹穿液淀粉酶测定确诊为重症胰腺炎。其中11例患者既往有胆道疾病病史,另有因暴饮暴食发病者10例。患者均表现为持续剧烈的左上腹痛,部分患者有腹胀、压痛、反跳痛。

1.2 方法

包括手术治疗法和非手术治疗法,本次探究有15例患者接受手术治疗,主要是采取胰腺包膜切开,清除坏死组织,胰腺减压等;或进行胆囊摘除、胆总管切开及T管引流术。10例患者接受非手术治疗,即禁食禁水,持续胃肠减压,重症监护。必要时给予吸氧抗休克治疗。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同时抑制胰酶分泌,

1.3 观察指标

主要是进行并发症情况的观察,如ARDS观察呼吸状况、血气指标、心肺功能等;MODS观察生命体征、CVP、血氧饱和度、神志、尿量等。注意并发症的早期发现和处理。

2 结果

2.1 部分患者并发症及预后情况统计,见表1。

25例患者中,治愈出院22例,死亡3例,治愈率89.0%,病死率12.0%%;共有15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0.0%,所有并发症患者中,治愈12例,并发症治愈率达80.0%,并发症死亡率达13.3%。

3 讨论

重症胰腺炎病情危重,并发症且重,由于患者长期受疾病折磨,精神高度紧张,治疗效果并不理想[2]。因此,在重症胰腺炎的治疗过程中,心理护理是必不可少的,医护人员一定要做到多与患者沟通交流,多开导和鼓励,使患者有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因重症胰腺炎并发症多且重,其病情进展迅速,故对患者各项指标的密切检测,在治疗中显得尤为重要。可以做到早期发现异常,早期及时处理。主要应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尿量、呼吸情况及血氧饱和度[3]。

非手术治疗时,为了胃肠减压,患者禁食禁水,但若时间过长,可导致腹腔积液,循环血容量不足的状况[4]。因此,对长期静脉营养支持是非常必要的,有助于维持器官脏器的功能,预防MODS的发生,改善预后。

总之,重症胰腺炎病情凶险,并发症多,治疗过程中应加强监测,密切观察,及时正确的各种并发症处理,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治愈率。

参考文献:

[1] 马倩红,方艳霞・急性重症胰腺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J]当代护士,2008,10(学术版):26-27.

[2] 施丽丽,林丽雯,连敏玲・156例急性胰腺炎临床观察及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0,5(5):214-215.

[3] 古成,甘俊丽,冯建钧,等.胰腺炎及其护理.国外医学护理分册,1998,37(3):130.

重症护理论文篇8

关键词:高龄者护理;认知症;成年后见制度;自我决定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28-0105-02

日本高龄者护理政策理念,主要包括生活机能和自立支援、生活质量(QOL)及生活与护理的连续性三个方面的内容。护理对象主要分为认知症高龄者的护理、高龄者的临终看护及高龄者的心理护理。其中在老龄化社会结构中,高龄者增加的同时也意味着认知症高龄患者也在增长,因此,认知症高龄者护理成为日本高龄者护理中最为重要的内容。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日本的痴呆性老人对策才开始实现真正具体化。2004年12月24日,日本厚生劳动省正式提出了将“痴呆症”改名为“认知症”的报告书。书中向全国发出使用通知,在2005年看护保险制度的改革中也将“认知症”作为法律用语。向国会提交护理保险法修正案时,也会正式把这个修改意见写入其中。据日本厚生劳动省2010年统计公布资料,日本老年痴呆症患者人数为280万人,当时推算2015年人数将增加到345万人,到2020年增加到410万人,2025年增加到470万人。但在2013年的统计数据显示,老年痴呆症患者人数已达472万人。为此,日本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2013年日本开始推行认知症(老年痴呆症)对策五年计划。新的五年计划增加了护理认知症高龄者的支援体制,增加专门的治疗点,同时设立专家组定期到居民家访问,以帮助早期发现和治疗。专家包括护理师、保健师、心理专家等,还为有暴力、走失倾向的老人建立“居民区就近认知症疾患医疗中心”。开始全面应对人口高龄化而带来的认知症护理的问题。

一、对认知症的理解和护理的基本理念

认知症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增高的疾病,发病率60岁为1.5%,到85岁时会达到30%左右。因此,高龄者增加的同时也意味着认知症高龄患者也在增长,而且会发生在我们周围。因此,虽然认识到认知症是会因为高龄者的增加而增长,但在护理能力低下的家庭对认知症高龄者的护理就显得更为重要,在高龄者护理中也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对认知症的研究,日本一直认为多数是脑血管性认知症,但随着诊断技术的进步,多数被认定为阿尔茨海默氏型认知症。除了脑血管性认知症,还有小体型认知症、前头侧头叶变性症等,应综合各种症状研究出护理的方法。

高龄者中表现最多的“谵妄”和“忧郁”是最容易同认知症混淆的症状,但是还有治愈的可能。并且,呈现的认知症疾患中,有甲状腺功能低下症、维生素B12缺乏症和正常压水头症等,也都有治疗的可能。被诊断为认知症的症状时,不应诊断为不能快速恢复,而应该早期的鉴别、治疗是非常重要的。即使诊断为阿尔茨海默氏型认知症,也应该限制病情的发展,根据状态开发改善治疗方案。总之,尽早进行确切的诊断是非常必要的。

认知症护理的基础不是针对行动及症状的表述,而应该作为“患有认知症的人”的护理来考虑。迄今为止,总是根据症状及表现采用相对应的护理方法,但是其症状及表现的人如何认识,对其本人来讲这些症状及表现意味着什么,这些症状及表现是在什么心情下发生的等等,所以应从整体考虑护理的方法,称为以人为本护理法。即重视每个患者的个性,将认知症和性格作为患者的个性同等看待,以尊重作为一个个体的人为前提去考虑护理的方法。

二、认知症患者的自我决定

患有认知症后,由于病情的发展,已逐渐地不能向周围传递自己的感受与心情。但最初并没有表现出不认识自己,而是逐渐加重的,所以应该注意患者病情的发展,在最初发生时,掌握时机以实现认知症患者的自我决定权。但对认知症患者的心情不能依靠想象,在同患者的交流中应该有所了解,能够从患者的声音中听出来。同认知症的患者交流中认识到认知症患者的表现方法只是让周围人理解起来逐渐有些困难是最为重要的,这一点也使同认知症患者的交流成为可能。

对认知症的患者是否应该清楚地解释其病名,最近在日本引起了讨论。目前为止的结论都是没有考虑过要直接告知患者的病名。但是,既然认知症被确认为一种病,清楚明确地向患者及家属解释病名是患者应该享有的权利之一。所以从尊重患者的角度出发,就应该对认知症的患者及家属亲切而清楚地说明患者的病情和发展。但要全面综合地观察患者的性格、支持体制及家属表现等各种条件的同时,必须考虑病名的告知方法及告知后的认知症患者同其家属的关系。对于被告知病情后患者及家属可能会产生的动摇、不安,要能够及时对患者及家属提供可参考性的建议,由不同的状态可能引起的各种问题,随时都可以得到咨询和帮助。认知症是一种从被告知后会逐渐加深发展,最后走向死亡的疾病。即知道病名后,就已经知道自己开始走向死亡了。所以在明确告知病名的问题上一直存在着争论,认为向患者告知病名,患者心理上会产生恐慌,不利于家属及护理人员进行护理。但是从护理方面,不论是家属还是专业护理人员都应该是在了解患上认知症就意味着走向死亡的基础上进行护理。

作为能够帮助认知症自己决定权的法律,2000年重新修订了《成年后见制度》。主要原因有三个:第一,人口老龄化成为修订这一法律的主要原因;第二,从关注有障碍人生活正常化的视点出发,建立“人人共享社会”的新理念下,强调尊重本人的自我决定权;第三,从制度的背景上提倡适应社会与人的发展的必要性。在这三个原因的前提下,突出为适应维持身心障碍者生活的正常化及尊重其自我决定权这一新的理念,日本新公布的成年后见制度也是废除禁治产、准禁治产的宣告,并以辅助、保佐及后见三种形式对意思能力不足的成年人予以救济,新设任意监护制度并优先于法定监护的适用。日本的这一制度,转换了新的理念,并以此构筑成年的监护制度,引进意定监护,扩大受监护的对象,加强监护制度的公法化。同1900年所实行的禁治产、准治产的制度不同,强调本人的意识,并且制定身体健康时选出后见人的任意后见制度及为判断能力不足所制定的辅助类型等。根据不同的对象区分不同的类别,作为对成年后见制度的补充,还有福利服务利用及申请的日常生活自立支援事业,本人及周围的人必须对利用的方法有所了解。自己决定需要一定的法律来保证,但是,作为护理人还是应该将尊重认知症患者的意识、倾听患者的声音、持续确认患者的意识放在第一位。

三、日常生活的护理与健康管理

认知症是一种进行性发展的神经退行性疾病,虽然病情发展缓慢,但具有致死性且不可逆。治疗起来也比较慢,疗程相对长,在治疗认知症的时候往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那么,我们要怎么做好认知症患者的护理呢?对认知症患者日常生活的护理中最为重要的课题,不是由于身体的障碍而不能经营自立的生活,而是由于判断力及认知能力的低下的中核症状引起周边症状致使患者不能够进行自律的生活。对认知症患者的身体护理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饮食护理。一日三餐应定量、定时,尽量保持病人平时的饮食习惯,老年痴呆患者多数因缺乏食欲而少食甚至拒食,直接影响营养的摄入,对这些病人要选择营养丰富、清淡宜口的食品,荤素搭配,食物温度适中,无刺、无骨,易于消化。对少数食欲亢进、暴饮暴食者,要适当限制食量,以防止其因消化吸收不良而出现呕吐、腹泻。第二,帮助料理病人的日常生活。认知症老人在卫生、饮食、大小便、起居等日常生活方面自理能力差,需要家属督促或协助。安排病人合理而有规律的生活,要求他们按时起床和就寝、进餐,使之生活接近正常规律,保证足够的休息和睡眠时间。维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可减少感染的机会。根据天气变化及时添减衣被,居室常开窗换气,被褥常晒太阳。长期卧床者要定期翻身、拍背,预防褥疮等护理。

进食及排泄等日常生活的护理,不仅仅是预防新的身体疾病,而是舒适的生活会使认知症患者的周边症状稳定。对患有认知症的人不仅仅是认知功能方面的状态恶化,身体状态也同样会发生变化,例如特别容易感染、失去平衡感致使摔倒的危险性增大等影响,必须有一定的理解。但是应该注意的是,对每位患者要注意观察哪些方面能够自己完成,哪些方面需要护理。对自己能够完成的方法进行不必要的护理会导致患者本来所持有的力量下降。

日常生活护理中最为重要的是要保持认知症患者的健康状态。有什么身体状况或不舒服的感觉,如果周围的人不能随时发现及掌握,可能会使病症加重,错过最佳的处理时机。所以要求护理人员具备注意平时一些细小变化的观察能力。

另外,家庭设施应便于病人的生活和活动,富有生活情趣的家庭摆设也会给患者带来愉悦。家庭和睦温暖,病人能够体会到家人对他的关心和支持,要鼓励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避免一切不良刺激。老年人生病了应该积极给予治疗,健康时也应做细致的日常护理。

四、对认知症患者的行动及心理的护理

认知症的症状主要将谁都可能发生的记忆障碍、判断力障碍、问题解决能力障碍、执行功能障碍、构成障碍、失语等高次脑功能障碍作为中核症状。对此,也包括2次引发的被称为周边症状或BPSD(认知症的行动心理症状)的症状。周边症状所引起的各种行动和症状是认知症患者的痛苦及护理者负担增加的原因,会因为身体状况及周围人护理环境的变化引起各种状况。容易引起周边症状的要因是孤立和不安、居住环境不合适和护理沟通、身体并发症、睡眠障碍、没有对症治疗等。因此对认知症患者的护理还有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要注意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要注意尊重病人,对认知症患者发生的一些精神症状和性格变化,如猜疑、自私、幻觉、妄想,家人应理解是由疾病所致。要理解,宽容,给予爱心。用诚恳的态度对待病人,耐心听取病人的诉说,对于病人的唠叨不要横加阻挡或指责。找到发病原因、进行合适的护理避免周围症状的发展是可能的。在掌握患者居住环境及健康状态的基础上,采用区别对待的护理实践,不仅可以稳定患者的情绪,还可以减轻护理的负担。

借鉴日本先进的认知症高龄者管理经验,探索适应中国医疗体系的“护理式”老年护理服务模式,构筑符合医学发展规律、多层次的医疗服务体系,以满足全社会对高龄者护理日益增长的需求,是目前社会医疗保障方面亟须解决的问题之一,也是新一轮医疗卫生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障害者福祉研究会,编.ICF国际生活机能分类-国际障害分类改定版[M].东京:中央法规出版社,2002.

[2]李霞.成年监护制度的现代转向[J].中国法学(文摘),2015(2).

[3]水野裕.实践个人中心护理-对认知症患者的支援[M].东京:世界规划出版社,2008.

[4]新井诚.高龄社会之成年后见法[M].东京:有斐阁,1994:93.

上一篇:糖尿病护理论文范文 下一篇:乳腺护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