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护理论文范文

时间:2023-09-15 06:06:50

糖尿病护理论文

糖尿病护理论文篇1

参考文献从字面上的意思来说就是引用参考他人的学术研究,我们参考了他人的作品就应该列出参考文献,这是每一个作者应有的基本品德和素养。下面是学术参考网的小编整理的关于糖尿病饮食护理论文的参考文献,给大家在写作当中做个借鉴。

糖尿病饮食护理论文的参考文献:

[1]陈文彬.诊断学第五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

[2]叶任高.内科学第五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9

[3]向红丁.糖尿病患者饮食指南[M].知识出版社,1999.1

[4]叶任高,内科学第五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9

[5]胡鹏,陶静,徐蓉.饮食体验卡在2型糖尿病患者饮食教育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2012,19(9):233-234.

[6]刘桂英,杨桂云,李琦.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和健康教育[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21(5):186-187.

[7]袁丽,杜军艳,吴伯鹏,等.糖尿病患者应用简明饮食处方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2010,11(1):199-201.

糖尿病饮食护理论文的参考文献:

[1]张灵秀,阿依努尔·买买提.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J].亚太传统医药,2012,10(7):163-164

[2]吴莉莉.护理干预对妊娠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妊娠结局的影响[J]中国美容医学,2012,12(9):382-383

[3]杨黎,乔玉环,刘伟靓.血糖控制对妊娠糖尿病妊娠结局影响的临床分析[J].医药论坛杂志,2011,16(7):101-102.

[4]吴凤会,钱雷,孙长虹,等.综合护理干预对妊娠糖尿病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J].临床医学工程,2011,18(12):1939-1941.

[5]万金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J].江西医药,2011,46(11):1034-1036.

[6]刘晰岚.人性化护理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母婴结局的影响[J].当代护士,2012,23(6):48-50.

[7]文笑.饮食指导对妊娠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巨大儿出生率的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26):78.

糖尿病饮食护理论文的参考文献:

[1]关玲.饮食控制对妊娠糖尿病的治疗作用[J].辽宁医学杂志,2011,25(2):102-103.

[2]范岩峰,王宏,蔡李倩,等.糖耐量试验结果对妊娠合并糖尿病孕妇饮食调理效果的预测价值[J].中国妇幼保健,2010,25(36):5380-5383.

[3]景小凡,乔蓉,李鸣,等.妊娠期糖尿病与孕妇饮食及生活方式的病例-对照研究[J].卫生研究,2010,39(2):209-211.

[4]董蔷,崔丹,李秋洁,等.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饮食控制的循证护理[J].护理学报,2010,18(1B):31-33.

[5]宋伶.老年糖尿病病人的健康教育[J].护理研究,2007,22(5C):1334—1335

[6]富爱.糖尿病饮食治疗的问题及对策[J].护理研究,2006,20(4C):1058

[7]张丽华.糖尿病病人饮食治疗误区及干预[J].护理研究,2006,20(3C):783

糖尿病护理论文篇2

1临床资料

2001年3月~2002年2月在我科住院的老年糖尿病患者85例,男49例,女36例,年龄60~85岁,其中糖尿病合并高血压35例,糖尿病性心脏病28例,糖尿病性脑血管病16例,糖尿病肾病12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18例,糖尿病合并眼底病变15例。糖尿病病史2个月~32年。

2心理问题及护理对策

2.1老年糖尿病主要心理问题老年糖尿病患者心理问题的典型发病特征有[4]:高抑郁、回避痛苦、注意力分散、对应激的唤醒水平低,不善于延迟的需求,要马上得到满足,以及记忆力下降、注意力难集中、智力下降、疑虑、忧郁、自卑等表现,主要是情感、性格的异常和自我保健能力下降。常见为以下几种情形[5]:(1)忧思过度。有些患者对疾病不是积极地就医治疗,而是思虑重重,整日担心治不好怎么办?出现并发症后怎么办?陷入苦恼烦闷和忧郁之中,对疾病的治疗很不利。(2)心烦不安。有些患者对糖尿病知识了解甚少,对疾病缺乏正确认识,希望一吃药就能药到病除,一旦病情没有马上控制或出现并发症,就烦躁不安、夜不能寐,不利于疾病的治疗。(3)紧张恐惧。有的病人把糖尿病理解为不治之症,整天害怕,担心并发心脏病和肾衰怎么办?要是截肢?眼睛失明怎么办?(4)急躁易怒。有人得了糖尿病后,不能接受现实、积极主动地改变生活方式或习惯,以适应病情需要,而是对周围事物和环境厌烦、急躁,遇人遇事易动肝火,总认为别人对自己照顾不周。(5)悲伤易泣。有些糖尿病病人,尤其是患有多种合并症,家庭经济状况不良,医疗保障不遂心意,家人的关心照料不周,心境不好的病人,容易对前途丧失信心,对治疗感到无望,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对医护人员的治疗不能积极配合,一般不易控制病情,对这种病人一定要耐心劝导,只有排除心理障碍,才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2.2护理对策

2.2.1增加护患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例如有1例60多岁的退休干部,糖尿病6年,住院20天,平时性格稍内向,生活规律,血糖控制较好,突然有一天出现心胸烦闷,心悸易惊、失眠多梦、不言语,喜叹气,食欲减退,甚至不食不睡,不按要求服降糖药,护士为病人测早餐前血糖14.60mmol/L,尿糖(++++),经耐心询问患者后得知,原来几天前患者的一位老友因糖尿病并发急性心肌梗死突然去世,对患者打击太大,使患者对自己的疾病失去信心,产生悲观、消极的心理,认为糖尿病太可怕,无法抗拒死亡的时刻威胁,了解这一情况,护士每天抽出时间与病人交谈,耐心解答问题,并给予鼓励和支持,使病人重新树立自信,血糖得到较快控制。通过这一事例,也使我们认识到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体贴病人,随时发现患者细微的心理、行为异常,以便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

2.2.2糖尿病知识宣教向患者解释糖尿病是老年人的常见疾病,系与生活方式不良有关的疾病,其主要危害是长期高血糖引起的各种慢性并发症,并且导致生活质量下降,甚至生活能力的丧失。目前尚无法根治,但象高血压等慢性病一样,可以在医护人员的治疗和指导下得到有效地控制,故不可悲观无药可根治。关键是需要患者调整不良的生活方式,正确认识糖尿病,配合医生积极地控制好血糖水平,尽早消除引起并发症的因素,定期监测血糖、血脂、血压、尿微量白蛋白等相关指标,定期复查眼底、心电图等,及时发现并发症产生的迹象,尽早消除隐患,就能避免危险发生,许多患者可以拥有和正常人一样的生活能力和寿命。糖尿病并发急性心梗是糖尿病心脏病变的一种,危害较大,但并非每个人都会发生,根本原因还是与长期血糖控制不良有关,需要早期预防。

2.2.3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和鼓励性的心理暗示向患者分析目前的心理紧张状态和不接受合理的治疗对病情不利,会导致病情的不良发展。引起精神紧张的因素有很多,一般分为内因、外因,内因多由病人自己引起,如有些病人认为得了不治之症,把糖尿病看得过于严重而紧张;有些人急于求成,因病情没能及时控制好或病情反复,也会产生紧张情绪,有些人看到其他糖尿病患者出现视网膜病变而失明,或下肢血管病变而截肢等,联想自己的前途,也忧心惆怅,倍加紧张等。外因方面主要是工作的压力、人际关系的复杂、不被别人理解等造成的紧张心理,均不利于病情的控制。故应针对具体情况和原因调整心理状态,正确对待疾病,积极接受治疗,才是防止病情加重,避免并发症出现的良策。至于有些糖尿病患者出现较重并发症,则首先是因为病情控制欠佳,如果正规治疗,纠正体内糖、蛋白质、脂肪代谢紊乱,完全可以防止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另外,对老年患者而言,病情控制稳定,不仅事关个人身心健康,还能缓解家庭经济负担及子女思想负担,对全家生活都有重要影响。

2.2.4住院指导住院期间,一方面对其病情进行全面检查和诊断,给予合理的饮食调配和运动指导,与其他糖尿病患者一起参加每天的运动锻炼如广播操、太极拳等,形成规律有序的生活节奏,并暗示患者医生一定会使疾病得以控制,稳定其焦虑无助的情绪,逐渐通过调整药物剂量并针对并发症的具体情况,予以中药辨证治疗,从而使病情得到显著改善,减少低血糖的发生;另一方面,通过观看有关糖尿病宣教资料,参加糖尿病知识讲座,与其他患者交流病情及经验,对其目前病情进行分析解释,使其认识到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危害,从而提高其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有效治疗的重视程度,让其对目前病情有足够的信心和乐观的态度积极配合治疗;以克服精神紧张对血糖的不利影响,又使患者不会过于轻视疾病,以免放松饮食和运动治疗的坚持,有利于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也为以后在家中的长期治疗打好基础。

2.2.5对家属配合的指导做好家属及周围人员的思想工作,经常让患者接触到生活中令人快乐、开心的事情,让其感到生活的乐趣;正确对待病人的不正常的心理,不能抛弃、置之不理,更不要施加压力,要多关心患者的病情和心理状况,并有效疏导,让其感到被重视和关注,要热情支持、鼓励并帮助他们运用保健手段控制糖尿病,发现病情异常,及时送其就诊。家属也要熟练掌握如何进行饮食治疗,督促并协助病人适当运动,同时做好病情监测,协助病人完成自我保健计划,给患者一个充满温情的家庭生活氛围,安享晚年。

2.2.6社会参与对来自外界因素引起的精神紧张,需要社会各方面的配合,为病人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生活、工作环境,以解除精神紧张。通过让患者参加糖尿病病友会组织,与其他病友进行病情经验交流,建立正常的人际往来和社会关系,使其走出个人患病的阴影,避免自闭、自卑倾向,认识到大多数患者仍可通过努力获得正常的生活,并通过丰富多样的病友会活动,发展和培养个人兴趣爱好(打门球、登山、下棋、书法、绘画、养花等),充实退休后的精神文化生活,分散对疾病的过分注意,形成有规律的良好生活方式。

2.2.7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寻求一种既能有效解决糖尿病病人就医问题,又能充分考虑病人经济负担能力的、切实可行的医药卫生管理体制和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都是非常必要的,在临床工作中,医护人员应尽可能地考虑到病人的经济承受能力,选择适宜的诊疗方案,以避免因经济负担过重而促使病人产生不良情绪反应,影响病人的康复及生活质量。

3讨论

糖尿病护理论文篇3

【关键词】胰腺癌糖尿病护理

糖尿病是外科护理中经常遇到的内分泌系统合并症,在胰腺癌患者中更为常见。随着临床上胰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不断增多,两病并存使患者的病情更为复杂,增加了胰腺癌手术治疗的危险性。我科近两年来为此60例胰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行手术治疗,现将术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60例,男42例,女18例,年龄52~75岁,平均58.3岁,住院时间11~60天,平均28天,39例为入院前有2型糖尿病病史,21例为入院后诊断为2型糖尿病,本组患者均为病理或细胞学证实为胰腺癌。

2手术方法

32例行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采用Child术式重建消化道。16例行125I粒子胰腺肿瘤内植入胆管-空肠胃-空肠吻合术,12例行5-FU凝胶胰腺肿瘤内植入胆管-空肠胃-空肠吻合术。

3术后护理

3.1血糖的控制和护理应用胰岛素积极控制血糖,术前所有患者均停用口服降糖药,改胰岛素静脉或皮下注射治疗,遵循小剂量开始个性化调整原则。我们常规长效胰岛素早晚餐前30min皮下注射,同时采用袖珍式快速毛细血管血糖仪进行监测,每日三餐前及睡前进行指尖血糖监测并依据血糖值及时调整胰岛素剂量,控制血糖值空腹小于8mmol/L,并以此胰岛素剂量为参考指导术后胰岛素用量,使血糖水平保持稳定状态。术后血糖不宜降得太低或波动过大,应避免低血糖的发生。本组患者均未出现低血糖。术后患者禁食水期间主要为静脉滴注胰岛素控制血糖,同时采用袖珍式快速毛细血管血糖

仪于每晨晚监测血糖,并依据血糖值及时调整胰岛素用量。静脉滴注胰岛素时注意匀速输入,防止因输液速度影响血糖水平。

3.2胃肠道症状观察与护理胰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消化道功能恢复慢,糖尿病是影响胃肠动力的基础疾病[1],加上手术导致解剖关系改变,部分神经支配被阻断及维持神经激素调节紊乱等是造成持续性胃肠功能紊乱的主要原因[2]。125I粒子及5-FU凝胶植入也可影响胃肠功能。本组大部分患者出现食欲差、恶心、呕吐、不能进食,严重影响患者精神及营养状态。本组2例患者因频繁呕吐不得不再次禁食行胃肠减压,消化道功能紊乱造成营养状态差影响切口及胃肠等吻合口愈合。本组患者术后均观察肠鸣音变化,每日早晚各一次并记录,每2h翻身1次,促进肠蠕动恢复,术后常规给予胃复安静推增加胃动力,术后麻醉清醒后取半卧位,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能进食后鼓励患者进食,消除患者精神紧张因素,有利于胃肠道功能恢复。

3.3引流管观察与护理胰腺癌手术后往往有多种多个引流管,包括:胃肠减压管、尿管、胰管和多个腹腔引流管等。正确护理和观察这些引流管非常重要:(1)为减少尿路感染,应尽早拔除尿管,本组患者常规术后第一天拔除尿管,均能自行正常排尿,无一例出现尿潴留;(2)胃肠减压器应保持持续负压状态并每隔4~6h用生理盐水定时冲管,以保证胃管通畅;(3)正确识别腹腔每条引流管并用标签注明,妥善固定好各引流管,保持引流通畅,每周2次更换各种引流袋,更换时必须严格无菌操作,详细记录引流液量及性质,出现异常及时通知主管医师,警惕并发症的发生。

3.4醋酸奥曲肽的治疗护理醋酸奥曲肽是人工合成的人生长抑素类似物,其药理作用与天然激素相似,可减少胰液分泌防止胰瘘的发生,治疗剂量为0.1mg/次,每8h1次皮下注射,应严格掌握醋酸奥曲肽的注射间隔时间及剂量,保持其在体内的药物浓度水平,保证疗效。

3.5饮食指导糖尿病患者的饮食组成为:蛋白质、脂肪及碳水化合物,胰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应强调“少食多餐、忌甜食”,这样既可避免因一次饮食过多引起胃肠道饱胀不适,又可避免因饮食数量超过胰腺负担使血糖升得过高,还可避免低血糖的出现,尤其对注射胰岛素治疗的术后患者应当每天进食5~6餐。

4讨论

胰腺癌与糖尿病均为全身性疾病,二者相互影响,互为因果,使病情变得更加复杂,这也就对外科护士及术后护理提出了更高要求。近年来由于胰腺癌发病率的提高,胰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亦明显增多,临床工作中由于外科护士对糖尿病相关知识认识的相对不足,容易造成对此类患者术后护理的特殊性重视不够,严重者可影响术后康复。全面了解胰腺癌合并糖尿病与手术的相互影响,有助于对此类患者术后行全面观察,为有效地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提供依据,从而积极预防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以利于患者全面康复,减轻患者的痛苦。

【参考文献】

1秦新裕.胃大部切除术后胃肠动力紊乱.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9,9(6):325-326.

糖尿病护理论文篇4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2月至2014年4月在我科住院的老年糖尿病患者120例,其中男73例,女47例;年龄65~88岁,平均年龄77.6岁;病程3~20年,所有病例均符合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常规护理服务模式,由护士给予患者常规护理和一般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优质护理服务”下的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实施全方位的护理。

1.2.1深化“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

将“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和人文关怀融入到对患者的护理服务中,在提供基础护理服务和专业技术服务的同时,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为患者提供人性化护理服务。科里多次召开护士会议,学习优质护理精神,深入了解护理内涵,建立优质护理小组,由资深主管护师或护师任组长,选取业务技能水平较强的护理人员组成小组,对每个患者实行专人负责到底。熟悉掌握患者的饮食、运动计划以及血糖控制情况,根据自身情况指导治疗与开展健康教育。

1.2.2夯实护理基础:

住院期间对患者进行规范、系统的治疗与护理,基础与专科相结合,了解患者的需求,为患者提供及时、个性化的基础护理服务。严格执行分级护理制度,对生活不能自理及部分自理的患者,依照基础护理服务内涵,为患者实施生活护理、健康指导等,如对糖尿病患者每天给予擦身、泡脚等,操作期间注意观察患者皮肤及末梢血液循环情况,严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固定的护士负责固定的患者,能够为患者提供连续、全程的护理服务,增强护士的责任感,同时也拉近了医患关系,使患者易于交流,易于掌握相关的疾病知识,提高遵医行为。

1.2.3注重细节管理:

改善病房环境,创造温馨、舒适的氛围,保持室内温湿度适宜及空气清新。在多功能厅为患者设有糖尿病食物模型、糖尿病杂志、VCD光盘等,供患者学习、休闲。病区走廊墙上,张贴糖尿病教育展板,包括糖尿病基础知识、控制目标、饮食运动疗法及控制并发症等知识,供患者学习参考。为方便患者,病区设有微波炉、坐便椅、针线盒等。对待患者要来有迎声,去有送声,检查有人陪,服药有人送,用爱心、耐心、细心和责任心全程为患者服务。

1.2.4加强健康宣教:

我们通过责任护理小组对患者从入院一开始即进行全方位的健康教育,并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进行重点宣教,通过一对一的护理服务,对饮食、体育运动、心理、用药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健康教育。鼓励患者主动参与治疗、护理,加强自我管理、自我监控,提高遵医行为,为有效控制血糖打下坚实基础。患者出院时,为患者制订出院计划,我们为患者发放自制的爱心健康卡片,标注糖尿病饮食、运动、用药及相关知识。建立出院随访电子档案,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了解患者的健康信息,为健康宣教奠定基础。

1.2.5提升护士综合素质,完善护理质量管理:

护士要掌握扎实的医学知识和专科知识,拥有精湛的护理技术。根据患者病情及时有效的完成治疗、专科护理、健康指导等,使其尽快恢复健康。完善护理质量管理,建立护士绩效考核。将护理工作质量以及住院患者满意度与护士的奖惩、评优相结合,激励护士的主动性,保证护理工作及时、有效进行,真正让患者得到实惠。

1.3评价方法

患者出院后3个月,比较2组在治疗依从性方面的差异。采用自制问卷表进行调查,问卷内容分为饮食依从性、运动依从性、用药依从性、自我监测4项共20题,每题按照总是(5分),经常(4分),有时(3分),很少(2分),没有(0分),分别计分,满分100分。得分60~100分为遵医嘱,0~59分为未遵医嘱。该问卷信效度经检验均在0.8以上,符合要求。调查时责任护士采用谈话沟通方式进行解释,患者自填问卷调查表。

1.4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后,糖尿病患者在饮食、运动、用药、自我监测等治疗方面依从性明显提高,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优质护理服务”是以患者为中心,强化基础护理,全面落实护理责任制,深化护理专业内涵,整体提升护理服务水平。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紧紧围绕患者的需求,提高服务质量,控制服务成本,制定方便措施,简化工作流程,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低耗、满意、放心”的医疗服务。我科室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以来,成功地将优质护理服务应用于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护理中,使护理工作更加“贴近患者、贴近临床、贴近社会”。患者从入院到出院的全过程实行系统化、规范化的全程护理,一对一的治疗与宣教,有效地避免了以往工作中的疏漏和交接中的过失,极大提高了护理质量。使患者按时服药、运动治疗、饮食控制、自我监测的遵医行为明显提高,有助于糖尿病患者的康复治疗,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为社会节省了医疗开支,真正做到了“患者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

糖尿病护理论文篇5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85例,以上患者经临床检查及血糖测定后符合糖尿病临床诊断标准,排除认知障碍、意识障碍及主要器官功能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42例,男29例,女13例,最小年龄41岁,最大年龄82岁,平均年龄(62.4±6.7)岁,病程3-12年,平均病程(8.6±1.8)年;观察组43例,男28例,女15例,最小年龄42岁,最大年龄83岁,平均年龄(62.3±6.7)岁,病程3~13年,平均病程(8.6±1.7)年。以上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展开对比。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行糖尿病保守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优质护理。优质护理具体内容如下:(1)健康认知:根据不同患者的个体情况差异,由专业护师制定健康认知计划,从而给予患者合理指导。在对高龄患者指导过程中,对患者存在的疑问应耐心解答,保持语速适中并对重点部分进行反复强调,由此来提升患者用药依从性及健康教育认知水平。(2)心理护理:当前临床对于糖尿治疗还未能达到根治水平,所以糖尿病治疗过程较为漫长,治疗过程中多数患者可能会丧失治疗信心和耐心,从而并不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服药依从性也较差。通过心理护理给予患者积极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消除负面情绪,并使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树立起治疗信心。(3)饮食护理:根据患者不同情况制定针对性的饮食计划,对于病情稳定的患者,应按照早中晚各1/3主食量进行分配,对病情不稳定患者应保持每天少食多餐,护师应教会患者如何正确计算其食用食物的含糖量与热量。(4)运动指导:指导患者进行适时适量的运动,避免空腹锻炼。在运动过程中若出现出汗、四肢无力及头晕等症状时应停止运动并及时进食,出现并发症时应及时送医就诊。

1.3疗效判定

于患者出院后6个月对其进行随访,采用药物治疗依从性(CPAT)评分标准具体分为主动依从、被动依从等三类。采用生理健康评定自量表进行患者生活质量评定,主要包括患者日常生活功能、器官功能及身体活动功能。

1.4统计学分析

此次研究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对相关数据进行处理,以(x-±s)形式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形式表示,采用x2检验。若P<0.05则二者间存在显著差异,且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对比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用药依从性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生理健康状况对比

采用生理健康评定自量表对患者日常生活功能、器官功能及身体活动功能进行评定,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在以上3个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糖尿病主要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者是生物作用受损,从而诱发的病症,患者长期高血糖会造成心、眼、肾脏及神经系统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其临床表现为多尿、多食、多饮、消瘦,也称“三多一少”。在本次研究中,给予观察组患者优质护理,对患者进行健康认知教育,有效提升了患者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并通过心理护理措施,帮助患者建立治疗信心,从而有效的提升了患者依从性。在饮食护理及运动指导等优质护理措施下,有效纠正了患者日常生活中的不健康饮食习惯及运动方式,利于患者健康状况的改善。于患者出院后6个月随访调查,观察组患者用药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其根据两组患者健康评分结果对比,判定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优质护理在提升糖尿病患者依从性及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面效果显著,具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糖尿病护理论文篇6

我市某家医院2008年至2010年3月收治的98例糖尿病患者,男51例,女47例;年龄在34~78岁,平均年龄为59岁;其只小于50岁的有12例,50~59岁有40例,60~69岁有36例,70岁以上有10例。本组患者中有34例发生了并发症,其中出现了眼部的变化、血管的病变、肾脏的病变、皮肤的感染等。还有的患者合并了高血压、脑血管疾病、高血脂、冠心病等。

2营养干预方法

2.1合理的控制总的热量以维持标准的体重

糖尿病患者在恢复的期间所摄入总的热量最好是达到或者是维持理想的体重为最佳。降低总的热量能有效的降低体重之后改善患者的血糖值,降低胰岛素的抵抗。通常理想的体重使用简单的公式进行计算,即:理想体重(kg)=身高(cm)-105。针对糖尿病患者每天能量的供应应该结合患者的提醒、体力活动、病情的恢复情况等进行计算。从而做到个体化的治疗。

2.2要平衡膳食

在中国居民的膳食指南中,平衡膳食是核心,同时还是对糖尿病进行营养治疗的基础。针对糖尿病患者的膳食要多样化,即要营养还要合理。糖尿病患者每天应该均匀的摄入蔬菜、水果、谷薯类、鱼、禽、蛋、乳等食物,不能偏食。在搭配食物方面应该做到:主食以粗细搭配,副食要以荤素搭配;第一,我国膳食中主要是以碳水化合物为主要来源,占总热能的50%~55%,那么糖尿病患者应该减少或者是禁忌单糖以及双糖的摄入量。如若患者比较喜欢吃甜食,应当选食蛋白糖、甜菊糖、糖精等甜食品。第二,糖尿病患者很容易忽略脂肪,应当将体内的饱和脂肪酸控制在10%左右,限制胆固醇的摄入量在300mg/d以下。如若患者的血清三酰甘油的水平升高,其降低的措施主要是包括:增加单不饱和脂肪酸,同时还要降低糖类的摄入,增加运动量,禁止饮酒。第三,摄入的蛋白质要适量的选择优质的,主要是以补充人体所需要的氨基酸。通常,正常人每天所需要的氨基酸量约为1g/(kg•d);若患者的肾脏功能为出现异常情况下可以考虑蛋白质的摄入量不超过0.8g/(kg•d),一旦患者的GFR开始在下降,那么应该限制蛋白质的摄入量,最好是不要超过0.6g/(kg•d)。第四,要丰富糖尿病患者的膳食纤维、无机盐以及维生素的量,患者要戒烟并限制饮酒量;由于膳食纤维能有效的降低血糖并且还能改善葡萄糖的耐量作用,每天所摄入的量为20~30g,同时还要补充B族维生素,其中包括VB12,能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神经症状;补充VE能有效的防止微血管发生病变。针对老年的糖尿病患者需要注重钙的补充以便于防止出现骨质疏松。在糖尿病患者治疗和恢复的阶段补充足够的微量元素(锌、铬、锰等)。糖尿病患者在恢复期间尤其要避免饮酒、吸烟,因为饮酒可诱发高脂血症、吸烟可诱发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疾病。第五,患者要采用少食多餐的方式,每天最好5~6次,再根据实况适当的加餐(主要是为了稳定病情,特别是在睡觉之前加餐能有效的预防夜间低血糖的发生)。

3结果

本组的98例糖尿病患者在进行干预前后的各项生理指标比较,在干预之后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三酰甘油的水平值明显的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的增加。其具有差异性的统计学意义((P<0.05)。

4讨论

饮食营养教育、干预已经越来越被糖尿病患者所接受,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人们认知水平的提升,糖尿病膳食营养理论只是也在不断的完善和更新。不仅能有效的指导患者合理、科学的安排膳食,还能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根据以上的康复情况来看,营养的膳食干预对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效果甚佳。坚持科学合理的膳食习惯,能明显的降低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三酰甘油的水平值,同时还能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值。

5结语

糖尿病护理论文篇7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至2013年112例糖尿病患者,其中男性59例,女性53例,年龄39~69岁,平均年龄59.4岁。将112名患者随机分为第1组和第2组,每组56例,每组中糖尿病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史、病情、受教程度等一般情况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每组糖尿病患者在监测血糖、肾功、血脂、饮食等方面,均按照医嘱进行相关药物治疗。1组患者于每周日下午选取1h进行健康教育,两组患者只进行糖尿病常规治疗和传统护理。

1.3评价方法

使用自制情况调查表,其中包括糖尿病基本知识(10分)、治疗知识(10分)、自我保健知识(10分)、并发症知识(10分)、饮食护理(30分)、遵医嘱用药(20分)、主动测血糖(15分)、足部护理(25分)八项内容。7周的健康教育结束后,两组患者填写问卷,对各项内容的分值进行统计,比较组间差异,观察健康教育的有效性。

1.4血糖监测

在整个健康教育进行过程中以及结束后3个月内对两组患者的血糖进行监控以及比较,以最后一次血糖测定结果进行比较。

2结果

2.1糖尿病患者知识改变情况

参与健康教育的第1组患者懂得了饮食治疗和运动治疗对糖尿病的重要性,并掌握了药物治疗的相关注意事项,同时对糖尿病的各种并发症有了一定的认识,学习如何积极预防并发症,未参与健康教育的第2组患者对糖尿病治疗知识掌握及急慢性并发症掌握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糖尿病患者自我保健能力的改变情况

第1组患者通过健康教育,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健意识明显增强,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自我保健,平衡饮食,主动遵医嘱用药及积极测定血糖,并注意预防糖尿病足产生,而第2组患者在相关方面均不如第1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血糖变化

结果表明,参与健康教育的第1组56例患者在3个月后的血糖检查中,有51例空腹血糖降至正常,占89.93%,第2组中,56例患者有27例空腹血糖降至正常,占49.69%,差异有显著性,

3讨论

健康教育在糖尿病治疗中起着积极促进作用,也是糖尿病治疗成效的关键步骤。在常规护理中加强健康教育,可以明显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控制血糖水平,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的认知。本研究发现在两组患者对比中,可以发现参与健康教育的患者在正确用药、控制饮食、糖尿病诊断、并发症预防等相关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均有所提高。因此,健康教育是对药物治疗的补充,可以增强药物治疗的效果,最终实现有效控制血糖。通过健康教育后,患者的健康意识增强,从而生活质量大大提高,表明健康教育在糖尿病治疗中可以体现出效果。同时,糖尿病健康教育还要延伸到患者出院后,增强患者对待疾病的态度及对治疗过程的认识,因而对患者的糖尿病的控制有积极影响,所以在糖尿病治疗中进行健康教育是很有必要的。

糖尿病护理论文篇8

【关键词】糖尿病患者;自我防护意识;调查分析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5.627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5-2891-02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随即选取120名糖尿病患者,男性75名,女性45名。年龄在15-65岁之间,其中45岁以下的患者65名,45岁以上的患者55名。文化程度,高中文凭以上患者95名,高中文凭以下的患者25名。职业结构分别为:干部43名,职员20名,工人22名,农民18名,其他17名。

1.2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120名糖尿病患者进行有关糖尿病足自我防护知识的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患者病情、患病经历、治疗过程、血糖控制、糖尿病足自我防护知识来源、糖尿病足自我防护意识等。采用单项选择统计方法,将人数以百分比的形式进行统计[1]。

2结果

2.1研究对象情况120名糖尿病患者中1型糖尿病患者10例,2型糖尿病患者110例,患病时间最长的患者患病年限为25年,最短为半年。其中87名糖尿病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如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大动脉血管病变等。

2.2研究对象糖尿病足自我防护意识调查结果见表2。

3讨论

3.1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足自我防护意识的意义糖尿病目前已成为我国常见的高发病症,所以有关糖尿病患者的一系列健康问题已成为我国广大医护人员研究讨论的热点问题。糖尿病患者经常会因为精神病变和缺血而丧失感知觉能力,这种合并感染型病发症是引起糖尿病足患病的主要原因,如神经系统病变、因肢端缺血、机体结构感染等。在我国糖尿病患者因患糖尿病足截肢的病例越来越多,这种创伤性截肢病例占其他糖尿病病发症的54%以上,由此可见,糖尿病患者出现创伤性感染的机率非常大[2]。这种频繁性的创伤质量,不仅给病人带来了极大的身体痛苦,还给病人带来了沉重的精神负担,所以要想切实避免糖尿病患者出现糖尿病足病患,必须提高患者的糖尿病足自我防护意识,在治疗过程中,通过协调治疗和合作医疗,以控制糖尿病足的发病率。

3.2加强糖尿病患者防护糖尿病足的专业知识宣传力度健康教育是辅助治疗方案的主要手段,医生在制定治疗方案时,通常会制定相应的健康教育讲座。因为糖尿病患者的病发症很多,所以有关糖尿病的健康知识讲座的内容非常丰富,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病发症中发病率较高的,所以医护人员在进行糖尿病知识宣传时,应着重加强糖尿病足的专业知识宣传,让每个患者都具备糖尿病足防护知识。本文通过调查分析可知,有83.1%的糖尿病患者表示愿意接受糖尿病足知识,有42.5%的患者曾接受过相关防护培训。综上所述,我国大部分医院已将糖尿病足防护知识宣传作为重点知识宣传对象,将健康教育的重点放在治疗指导、药物使用、控制饮食、测量血糖、尿糖等方面[3]。

3.3扩大糖尿病患者接收糖尿病足防护知识的途径和范围通过分析调查问卷可知,糖尿病患者获取糖尿病足防护知识的渠道很单一,并且其获取的防护知识并不适用于糖尿病患者的患病种类,作为一个慢性疾病,糖尿病的治疗特点和治疗方式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医护人员应该根据不同糖尿病患者的患病程度和患病类型,制定相对合理、科学的糖尿病足防护方法。对糖尿病患者和糖尿病护理人员进行糖尿病足防护培训,以从根本上解决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足防护意识缺失问题[4]。

3.4建立和谐的医护关系建立良好的医护关系,不仅可以增进医护人员和糖尿病患者之间的友好关系,这种情感关系不仅可以为患者提供一个和谐、舒适、融洽的治疗环境,还能有效的提高医护人员护理工作的护理质量和护理水平。医院在为患者提供人性化治疗的同时,还能为患者制定一个正确、科学、安全、可靠的足部护理方案,让糖尿病患者消除糖尿病足的患病隐患。为糖尿病患者提供良好的知识选择方式,也是患者遵医行为得以强化的重要手段[5]。

参考文献

[1]甘俊丽,刘纯霞.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足自我防护意识的调查[J].护士进修杂志,2010,12(02):101-112.

[2]王林文,刘彩英.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足自我防护调查分析[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0,12(23):101-134.

[3]叶晶,陈利群,白姣姣.社区糖尿病患者糖尿足运动锻炼行为调查分析[J].护理学杂志,2013,12(04):101-112.

[4]周佩如,李亚洁,黄洁微.专科护士门诊开展糖尿病足文献因素筛查及健康教育的效果[J].广东医学,2010,12(02):114-126.

上一篇:情绪心理学论文范文 下一篇:重症护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