慰问援派干部总结范文

时间:2023-11-07 15:42:28

慰问援派干部总结

慰问援派干部总结篇1

这则材料其实包含多个重要内容。当尼泊尔的地震灾难发生以后,主席和总理在第一时间向尼泊尔相关领导人致电慰问。随即,中国派出专业救援队第一时间赶赴尼泊尔灾区,中国第一批救援物资运上赴尼泊尔飞机。可以概括出一个核心观点:“大灾无情,中国有爱。”尼泊尔发生地震了,中国第一时间不但接回了在尼泊尔地震灾区的2500余名中国公民,派出了专业救援队第一时间赶赴尼泊尔地震灾区,还在第一时间送救援物资赴尼泊尔,更有相关医疗队第一时间为灾民提供医疗救援,震后又在第一时间派出交通部队跨国救援,全方位支援尼泊尔地震灾区。可以概括出又一个核心观点:“大国责任。”尼泊尔发生地震了,不单是中国政府积极支援灾区,其他国家如印度、新加坡、土耳其等国的专业救援队也及时赶赴加德满都参加震后救援。可以概括出第三个核心观点:“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材 料

2015年4月25日14时11分,尼泊尔发生8.1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据尼泊尔警方资料,地震已造成7365人遇难,14366人受伤。同时,尼泊尔一名政府官员表示,强震造成的遇难人数恐将进一步“大幅攀升”。强震致使一些地方道路阻断,成为“孤岛”,尚无法获知相关伤亡人数。

4月25日,主席就尼泊尔当日发生强烈地震向尼泊尔总统亚达夫致慰问电,总理就尼泊尔地震向尼泊尔总理柯伊拉腊致慰问电。

4月28日,第十四集团军某工兵团地震救援队官兵将救援物资运上赴尼泊尔飞机。正在尼泊尔地震灾区展开救援的中国政府医疗队自27日早抵达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后,医疗队立即为灾民提供医疗救援……

4月28日,中国国航、东般、南航、川航等航运公司多次执行来往中尼的航班任务,接回在尼中外乘客,中国驻尼泊尔大使馆28日说,已有2500余名中国公民从尼泊尔地震灾区安全撤离,返回祖国。

救人,分秒必争!来自中国、印度、新加坡、土耳其等国的数十支专业救援队第一时间赶赴加德满都。携带重型设备和搜救犬的各国救援人员在瓦砾堆间仔细寻找生命的痕迹。虽然震后72小时黄金救援时机已过,但希望再小,困难再大,也绝不轻言放弃。

5月3日,中方武警交通部队从我国樟木口岸进入尼泊尔,实施跨国协助救援任务。4日9时,中国武警交通救援大队两辆挖掘机在友谊桥尼泊尔一侧桥头清理路面杂物和滚石,中国武警交通部队全面展开在尼境内的救援。

下面是不同论点下对原材料的不同“改编”(运用)。

大灾有爱,大爱无私。

4月25日14时11分,尼泊尔,8.1级大地震,一瞬间,昔日辉煌的楼宇化为废墟,昔日明媚的笑靥化为惊惧与哀思。嗷嗷待哺的婴儿、天真活泼的幼童、美丽多姿的少女、身强力壮的青年、白发苍苍的老者被掩埋在断壁残垣之中,等待着拯救他们的手。

灾害无情人有情。第一时间,中国国家主席和总理分别向尼泊尔相关领导致电慰问;第一时间,中国第一批救援物资运上赴尼泊尔飞机;第一时间,中国派出专业救援队赶赴尼泊尔灾区……这便是“大灾有爱,大爱无私”最好的诠释吧。当救援队携带重型设备和搜救犬在瓦砾堆间仔细寻找生命痕迹的时候,他们忘却了国界,忘却了种族,忘却了你我,他们把受灾人员看成了自己的亲人,不顾可能发生的余震,不顾自己的生命安危,一心只想着把被困的“亲人”救出来,无论多么大的困难,绝不退缩。这不禁让我想到了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我们同样收到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物资和慰问,我想,这便是“大灾有爱,大爱无私”吧!

作为中学生,我们不可能像搜救队一样亲赴灾区现场,贡献自己的一份爱心,能够做的也许只是默默地关注灾情,默默地为他们祈祷。我们坚信,灾难终将过去,光明一定会到来,只因为我们心中有爱。

力量有多大,责任就有多大。

力量有多大,责任就有多大。孕育众生的女娲在日月无光、天崩地裂之时,毅然走上了历经千辛万苦的补天之路;勇猛无畏的后羿在天生九日、生灵涂炭之际,决然踏上了弯弓射日之途;精明能干的大禹,在洪水肆虐、民不聊生之时,挺身接过了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治水大任。一个力量强大的人,只有承担更多的责任,才能受人敬仰;同样,一个大国,唯有承担起相应的责任,才能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和尊重。

2015年4月25日14时11分,尼泊尔发生了8.1级大地震,中国在做什么?

中国在第一时间自觉启动抗震救灾机制,对尼泊尔援送抗震救灾物资,派遣大量专业救援人员前往救灾,并及时转移在尼中外人员几千人。争分夺秒,彰显着大国的自身实力;解囊相助,彰显着大国的无私仁心;援救外客,彰显着大国的一视同仁。中国在自身日益强大的同时,从不忘记履行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因为有了责任,中国才会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因为有了责任,国际社会才会更加认可中国;因为有了责任,中国才有了与邻国的深厚友谊。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精卫填海是责任,愚公移山是责任,佛祖割肉饲鹰是责任,中国对尼泊尔地震灾区无私援助也是一种责任,这是一种自发的、以仁为本质的责任,也唯有这样的责任,才能焕发出更惊人的力量;也唯有这样的责任,才能使社会群体团结一心,众志成城。

力量有多大,责任就有多大,这是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宣言。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2015年4月25日14时11分,尼泊尔,8.1级大地震。也许此时的你正在沐浴阳光,享受着大自然带给你的那份宁静,但你却不知道,对于发生8.1级强烈地震的尼泊尔来说,有无数人处在恐慌、不安和饥饿中,还要随时准备着承受余震的蹂躏;也许你还沉浸在一家人团圆的欢笑声中,但你却不知道,对于发生8.1级强烈地震的尼泊尔来说,有无数的人面临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的痛苦;也许你还在抱怨生活的单调无味,但你却不知道,对于发生8.1级强烈地震的尼泊尔来说,此时此刻,人,能够活着,就是幸福……

尼泊尔正处在水深火热之中,需要我们八方支援。

于是,第一时间,中国国家主席和总理分别向尼泊尔相关领导致电慰问;第一时间,中国第一批救援物资运上赴尼泊尔飞机;第一时间,来自中国、印度、新加坡、土耳其等国的数十支专业救援队赶赴加德满都。携带重型设备和搜救犬的各国救援人员在瓦砾堆间仔细寻找生命的痕迹。

慰问援派干部总结篇2

本刊讯 2月24日,娄底市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暨表彰大会召开。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厂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王善明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市厂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安敏作工作报告。

会议强调,要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原则,创新社会管理和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内在要求,扩大覆盖、提高质量的目标,部门配合、齐抓共管的合力和工资集体协商贯穿到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全过程。国有企业要抓巩固深化、非公有制企业要抓扩大建制、转改制企业要抓维权维稳、事业单位要抓促进改革,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服务“四化两型”和幸福娄底建设。(蒋智华 邓)

黄新民深入冷钢检查指导工会工作

本刊讯2月14日,省总工会党组成员、纪检组长黄新民一行深入冷水江钢铁有限责任公司调研指导工会工作。

在认真听取了有关情况汇报后,黄新民鼓励冷钢工会把握企业发展大局,乘势而上,务实创新,奋发有为,继续在精神引领的教化中,发挥“聚力器”作用;在应对危机的关键时刻,担当“稳压器”作用;在真情付出的温暖贴心中,充当“孵化器”作用,最大限度地凝聚员工力量,调动员工积极性,推动企业持续和谐科学发展。(邓江华 唐初旭)

娄底市总积极推进劳务派遣工入会

本刊讯2月10日,涟钢工会和涟钢人力资源部共同举行座谈会,部署推进劳务协作单位建立工会与发展劳务派遣工加入工会工作。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安敏出席指导,与涟钢发生劳动关系的12家劳务协作单位和涟钢工会、人力资源部主管领导及涟钢法律事务部有关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安敏在认真听取与会人员的发言后强调指出,发展劳务派遣工入会,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的必然要求。当前及今后企业对劳务派遣工的需求越来越大,用工方式越来越复杂,身份不稳定、待遇低和技能素质相对不高等劳务派遣工同工不同酬和用工不规范的问题,已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我们务必按照全总、省总和市总的要求,切实加强与劳务协作单位的沟通协调,建立完善工会组织,并发展劳务工入会,以托管等形式切实加强对劳务派遣用工的规范管理和权益维护,促进企业和谐发展。(邓江华 周义江)

娄底乡镇工会规范建设经验受到省总关注

本刊讯日前,娄底市总工会作为大会4个发言单位之一,在全省工会组织工作会议上介绍了乡镇工会工作规范发展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该市共有乡镇(街道)工会联合会98个,乡镇职工16.8万人,会员15.5万人。近年来,他们根据省总的统一部署,始终把乡镇工会规范化建设作为工会组织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积极争取党政重视,主动借力优环境;创新工作机制,强化保障求突破;搞好分类指导,规范运行促发展,强力推进乡镇工会规范化建设,不断增强乡镇工会活力,取得了明显成效。(邓江华谢 艳)

涟源困难职工帮扶中心荣膺全国荣誉称号

本刊讯近日,在中华全国总工会开展送温暖活动20周年和工会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建设10周年庆祝大会上,涟源市困难职工帮扶中心被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工会帮扶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据悉,全国总工会此次共评选表彰了138个先进集体,湖南省5个单位上榜,涟源市困难职工帮扶中心是其中唯一一家县级帮扶中心。

涟源市困难职工帮扶自成立以来,着力打造平台、健全制度、规范管理、成绩显著,2011年3月被评为湖南省帮扶中心示范点。三年共筹集150余万元,直接帮助困难职工3600余人,协调1160多名困难职工加入城镇低保和医保,帮助400余名困难职工家庭子女上大学,帮助近6000名困难职工和农民工实现就业。(吴俊杰)

双峰县总获得全国示范单位荣誉

本刊讯近日,双峰县总工会被全国总工会评为“全国工会职工法律援助维权服务示范单位”。湖南省共有10个单位获此殊荣。

近年来,双峰县总工会牢固树立“以职工为本,主动依法科学维权”的理念,建立健全职工法律援助等维权服务长效机制。截止目前,全县工会法律援助志愿者先后上街普法30多次,受理工会法律援助案件326件,其中民事案件310件,刑事案件2件,其他案件14件,受援职工5895人,解答法律咨询6135次,提供法律援助资料340余份,参与劳动争议调解仲裁170起,法律文书288份,帮助受援职工和农民工追索工伤赔偿、劳动报酬、抚养、赡养以及挽回各种经济损失617.8万元,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肖 力)

涟源市总以“一会四评”推动创先争优活动

本刊讯2012年元月12日,涟源市总工会召开机关支部大会,采取“一会四评”的方式,即创先争优讲评大会,开展党员自评、党员互评、领导点评、群众测评,推动创先争优活动持续深入开展。市总工会党组对机关支部做到“五个必点”,即活动方案落实情况必点、党支部开会情况必点、活动开展情况必点、公开承诺兑现情况必点、活动阶段性实效情况必点;对每个党员做到“四个必点”,即参加会议情况必点、定岗履责情况必点、承诺践诺情况必点、作出贡献和取得实效情况必点。为将活动不断引向深入,抓出实效,市总工会建立了督促检查、销号管理、奖惩兑现机制,对点评意见,由机关支部负责收集整理,建立台账,并明确整改责任和措施,为服务科学发展、服务职工群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吴俊杰)

双峰县“四大家”领导慰问劳动模范和困难职工

本刊讯1月18日上午,双峰县委书记、县长吴德华同志率县委、人大、政府、政协主要领导在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县总工会主席刘邦文、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戴泽阳同志的陪同下,冒雨慰问了全国劳模彭沂浴、全国先进工作者胡龙送及彭智民等特困职工,掀起了全县两节期间“送温暖”的高潮。

在全国先进工作者胡龙送同志家中,吴德华仔细询问了他的身体和家庭状况,感谢他为双峰农业作出的贡献,叮嘱他保重好身体,并送上新春的祝福。特困职工彭智民系粮食系统下岗职工,患精神病多年,妻子没有工作,上有七十多的老母亲,下有两个儿女,生活非常困难。吴书记询问情况后,勉励他全家鼓起勇气,战胜困难,并为他送上慰问金。(彭 峰)

娄底职院工会举办迎新年职工文艺晚会

本刊讯元月初,娄底职业技术学院工会举办新春职工文艺晚会喜迎新年。学院各分工会精心选送的18个节目纷纷登场亮相,舞台上教职工们用曼妙的舞蹈、动感的健美操和清亮的歌喉展现青春活力,或用充满特色的快板、情景剧等表达对学院的赞美之情,整场晚会高潮迭起,掌声不断,精彩纷呈。多个系部的负责人也快乐登场,为观众带来视听盛宴;新疆学子、学子、英国外教还纷纷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了对娄职这个大家庭的热爱;晚会在院工会干部们的大合唱歌声中降下帷幕。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安敏,市教育局副局长李铁林等领导为获奖节目颁奖。(李新红 葛泽凡)

市骨伤医院工会组织职工踊跃无偿献血

本刊讯1月9日上午,市骨伤医院工会响应市卫生局在全市卫生系统开展紧急无偿献血活动的号召,组织职工开展了一次无偿献血活动。上午9时,前来献血的15名职工依次登上医院门诊楼前的采血车,献血4500毫升,彰显了市骨伤医院职工奉献社会、关爱他人救死扶伤的“天使”情怀。(罗丽 葛泽凡)

市风景园林管理处工会开展送温暖行动

本刊讯元月13日,市风景园林管理处工会针对单位特困职工开展新春送温暖行动。市风景园林管理处现有职工近400人,因大病、意外伤害致困的特困职工较多,临近春节,特困职工的生活牵动着处领导的心。工会主席王燕及工会委员一行人冒着严寒,看望走访了相关特困职工。他们分别来到身患尿毒症2次换肾的付志刚、父母均身患癌症的职工胡靓等职工家中,为他们送去慰问金和新春祝福。(葛泽凡刘华建)

市第一人民医院部署新年工作

本刊讯2012年,是市第一人民医院由涟钢移交地方后五年规划的起步之年,如何确保医院改革发展的顺利推进,再创新的辉煌,1月16日,市第一人民医院召开职工大会,安排部署新年度工作。

作为城区一家设备先进、功能齐全、医疗技术力量强、管理体制完善的综合性二级甲等医院,在新的一年里,将在以下几方面着力推进改革发展:一是切实落实各级各类人员岗位责任制及各项规章制度,强化医疗技术操作规程及医疗环节质控管理;二是继续加大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力度,抓好学科建设;三是大力开展“三好一满意”活动、优质护理服务创建活动,更好地落实十项便民惠民措施,进一步推进预约诊疗服务工作,打造医院新品牌;四是号召全院职工,要进一步加强医德医风建设,牢固树立“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增强责任意识、忧患意识,提高凝聚力和执行力,实现医院在新的一年里又好又快发展。(葛泽凡 张 扬 肖 艳 陈诚琼)

金竹山矿业公司工会走访慰问困难职工

本刊讯1月16至18日,金竹山矿业公司党、政、工领导怀揣着20万元现金,分别走访慰问了公司970名特困职工、特困党员、住院伤病员和各级劳动模范。

公司工会对这次走访慰问活动做了精心安排,走访慰问的970名职工中,患癌症病职工15人,患尿毒症病职工3人,一、二、三级伤残职工8人,他们都因长期患病和伤残,给家庭生活带来了沉重负担。公司领导对这群弱势群体,高度重视,时刻惦记着他们,每到一户,问寒问暖,详细了解他们的家庭经济情况、子女就业情况、伤病情况,分别向他们发送慰问金,把党和政府及各级工会组织的关怀送到他们心坎上,并代表公司党委、行政、工会向他们致以新春祝福。(刘友初 葛泽凡)

市农机管理局职工无偿献血彰显爱心

本刊讯1月10日,市农机管理局工会组织干部职工开展无偿献血活动。在献血的人员中,既有初次勇于献血的年轻干部,也有坚持多年己多次献血的老科长和局领导,符合献血条件的人员共捐献了2300毫升的血液。充分体现了当代农机人友爱互助、关心他人的精神风貌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刘贵铭 葛泽凡)

双峰印塘乡加强推荐入厂员工的跟踪管理

本刊讯近年来,随着双峰县域经济的迅速发展,入驻企业越来越多,用工需求逐年递增。紧邻双峰县城的印塘乡一方面加强推荐本乡农民入厂,缓解县城用工需求,另一方面加大对返乡务工人员的跟踪管理,确保被推荐进厂的员工高高兴兴入厂,开开心心工作。

慰问援派干部总结篇3

5月13日上午,王国强副部长来到收治骨伤病人较多的四川省骨科医院、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了解救治情况,指导协调中医医疗单位医疗救治工作。下午,王国强又专程到在地震中遭受重大人员伤亡的都江堰市中医院,详细了解救援工作进展情况,亲切慰问医护人员并积极协调解决有关困难和问题。

在四川省卫生厅应急指挥中心与四川省委常委李登菊、副省长陈文华交换意见时,王国强副部长充分肯定了四川省卫生系统在灾害发生后所开展的大量扎实有效的卫生应急工作,以及广大医护人员争分夺秒救死扶伤的可贵精神和优良作风。他指出,随着救援工作的进展,需要救治的受伤群众数量还会不断攀升,救治形势将会更加复杂。应统筹考虑,早做预案,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王国强当时也对四川省卫生抗灾工作提出了相关建议。同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派了以中医骨伤专家为主的医疗队,立即前往四川参与卫生抗灾工作。此后,王国强副部长多次来灾区考察和慰问。

于文明副局长到陕西地震灾区视察

6月3日,同家中医药管理局于文明副局长率工作组一行抵达咸阳机场,与卫生厅领导简单交换意见后即刻驱车前往汉中市考察了解地震灾区情况。

在汉中市卫生局局长魏金海等同志陪同下,查看了该市北广场居民搭建的防震棚的卫生防疫情况。到市中心医院、3201医院了解了灾情和工作情况,慰问了医务人员,听取市卫生局关于卫生系统地震灾害和恢复重建的工作汇报。随后,于文明副局长在范兵副厅长的陪同下,前往议中市南郑县中医院视察灾情,慰问了医院职工和住院患者,听取了省中医药局和中医医院领导对该医院的建设规划。于文明副局长还慰问市卫生局防震抗灾指挥部一线工作人员,与副市长贸书田进行了座谈。于文明副局长对汉中市医疗卫生系统的广大千部职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发扬救处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和大无畏的英雄主义精神,展现出的良好的精神风貌和做出的突出成绩,给予了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并代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向他们表示敬意、感谢和慰问。6月4日,于文明副局长、范兵副厅长等一行到达受损比较严重的略阳和宁强县,仔细查看了受损严重的略阳县中医院、略阳铁路医院、宁强县中医院等单位,亲切慰问坚持工作的医务人员和部分暂时住院病人。同时,于文明副局长还和省中医药管理局、汉中市卫生局领导同志一起,分别与略阳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和宁强县县委副书记等重点就略阳县中医院、十强县中医院的重建工作进行了研究,交换了意见。于文明副局长对于强县中医院在房屋受损严重的情况下,在帐篷中坚持开展医疗服务,收治住院患者60余人,手术近60台,并涌现出许多感人事迹给予了充分肯定和感谢,并希望中医院全体职工再接再厉,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为夺取抗震救灾全面胜利做出更大的贡献,希望大家保重身体。

吴刚副局长赴甘肃陇南地震重灾区视察

6月5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吴刚一行在甘肃省卫生厅常务副厅长李存文、中医管理局局长鄢卫东、陇南市卫生局长朱继舟等陪同下,继续深入到受灾严重地区甘肃省陇南康县王坝乡卫生院,陇南市中医院和人民医院等,看望慰问灾区卫生医疗机构干部职工,了解抗震救灾工作进展,指导医疗救治工作。

地处深川的康县坝乡是前不久总书记亲临考察的重灾乡。大家沿着总书记考察时走过的路,不断看到闪现着官兵帮助群众清理垮塌房屋的身影,吴刚快步走到官兵面前时,向他们表示了深深敬意和亲切慰问,并叮嘱他们爱护身体,建议用中药手段调理好训练和生活。来到乡卫生院看到过去工作用厉、此时一片残垣断壁时,吴刚立即与乡政府和卫生院负责人商量起重建方案。

陇南市武区委书记黄华明在介绍中谈到,“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陇南市武都区由于离震中较近,在这次灾害中成为甘肃的重灾区之一。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陇南中医医疗机构干部职工,以高度的政治责任心,团结一致,争分夺秒,积极投入抗震救灾医疗救治工作中。陇南市中医院院长龙海在汇报中谈到,这次地震,造成陇南市中医院庄院楼、门诊楼构造柱严重变形、墙体裂缝,有关部门鉴定为危房。灾害发生后,中医院全体职工不畏困难,在上级部门的坚强领导下,不顾自身安危,克服重重困难,全力以赴救治伤员。同时,积极发挥中医针灸、推拿、按摩、中药外敷等手法治疗在地震避险过程中扭伤的患者,支持配合省卫生厅组织心理卫生救援工作队,开展灾民心理救援工作,取得良好效果。

吴刚对陇南市中医药机构抗震救灾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陇南市各级中医药机构全体干部职工,坚决贯彻中央和省的决策和部署,在空前严重的自然灾害面前,行动迅速、全力以赴,医疗救援工作有力有序有效进行,同时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开展救治工作,为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吴刚指出,当前抗震救灾形势依然严峻,摆在中医药机构各级领导面前的任务十分艰巨,一些重灾区还不断面临余震威胁,许多受灾地区中医医疗机构设施、设备受到严重损坏,医疗救治工作难以展开,灾后医疗救治、疾病防治、卫生防疫仍处在刻下容缓的紧要关头。我们要认真贯彻中央关于地震后各项工作部署,一手抓重建工作,一手抓灾后防病工作。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在当前抗震救灾疾病防治中进一步发挥中医药作用的通知》和《关于在震区灾后疾病防治中应用中医药方法的指导意见》,科学合理运用中医药,开展震后救治工作,促进伤员康复,减少疾病发生。

慰问援派干部总结篇4

归侨将领 功勋卓著

新四军的高级将领中,活跃着叶挺、叶飞、李子芳等一批新老归侨将领。叶挺,广东惠阳人,其父是归侨,其兄是华侨。卢沟桥事变后,叶挺为中华民族处于危急关头而坐卧不安。他回到上海,就与当时正在上海参加国共合作谈判的会见。对他强烈要求抗日的愿望表示欢迎与慰勉,同时祈望他能出任抗日部队的军事领导工作。叶挺受到很大的鼓舞,毅然表示接受这一使命,并提议这支部队的番号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用意在于要使这支部队继承和发扬当年北伐时期“铁军”第四军的光荣传统。国民政府采纳了叶挺的意见。1937年9月28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正式任命叶挺为军长,由他负责主持改编和指挥南方各游击队为抗日部队。10月20日,国民政府正式颁布了改编南方红军游击队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的命令。1937年11月初,叶挺抵达延安。亲自接见了叶挺,在中央党校召开了隆重的欢迎大会,叶挺表示一定遵照党所指示的道路走,坚持抗战到底。1938年1月,新四军军部在南昌正式成立,党中央正式任命叶挺为军长。新四军组建后,叶挺不顾疲劳四处联系、动员和吸收了一批愿意接受党的领导、愿意为抗战事业尽力的医务人员、文化工作者、军人等到新四军工作,以充实新四军的力量。叶挺还多方奔走,利用各种关系为新四军筹措军费及各类军用物资。在新四军的创建和发展中,叶挺发挥了别人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曾赞誉叶挺“领导抗敌,卓著勋劳”。1941年1月,顽固派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新四军部队在叶挺指挥下浴血奋战,但终因兵力对比悬殊,除约2000人成功突围外,其余官兵几乎全部牺牲或被俘。在危机中,为尽可能减少损失,叶挺顾全大局,受中共中央东南局副书记饶漱石的委托下山谈判,被非法扣留。

叶飞,菲律宾归侨,1914年5月出生在菲律宾吕宋岛的华侨家庭。在父母爱国爱家精神的熏陶下,叶飞很早就回国参加革命。抗战爆发后,叶飞任新四军第三支队第六团团长,坚决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向敌后发展的指示。1939年5月率部向日寇侵略军的苏南腹心地区挺进,夜袭苏州浒墅关火车站,使得宁沪铁路断运3天,继而逼近上海,突入虹桥机场,击毁敌机4架,震撼了敌伪军,振奋了京沪杭抗日军民,从此新四军的威名传扬中外。1939年12月,叶飞率部进入苏北。1940年2月,粉碎日寇大“扫荡”。3月,驰援半塔集,与皖东兄弟部队一起,粉碎顽固派的进攻。6月,他胜利地指挥了郭村保卫战,以两个团击退顽军十三团的围攻;随后率部参加黄桥决战,以3个团的兵力连续战斗,全歼顽军独立六旅和八十九军军部以及第三十四旅大部,作出了重大贡献。1944年3月,他指挥了著名的车桥战役,歼灭日寇500余人。

李子芳,菲律宾归侨。1937年10月被中共中央任命为新四军政治部组织部部长。11月底,他与40多位党政军干部告别延安,迅速投入到新四军的组建工作中。新建立的新四军政治部,由于政治部主任袁国平和副主任邓子恢均未到职,李子芳除了参与全军的组建工作外,还担负起组建政治部的工作。经他努力工作,政治部及其所属的组织、保卫、宣传、民运、敌工等部门领导机构都快速建立起来。李子芳在担任组织部长期间,努力把组织部建成新四军的“干部之家”。他熟悉干部,知人善任,为人持重,处事严谨。他身为高级干部,但平易近人,作风民主。因此,深得机关人员的尊敬和爱戴。1939年7月,他参与主持在皖南举行的新四军第一次党代表大会,在会上作了关于新四军组织情况报告。他不但在组织工作上,而且在思想理论建设、作风建设、群众工作等方面都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皖南事变前,李子芳因阑尾炎开刀,且患有严重肺病,军部决定他与其他老弱病残指战员先行撤离至江北。但他坚持与大部队一起行动。事变中,军部领导再次决定李子芳与患严重胃出血的宣教部长朱镜我先行撤退,但他俩都坚持不肯,李子芳表示:“我从来没有离开过部队,要死,就和大家死在一块!’,这显示了一个共产党人临危不惧、革命到底的献身精神。经过7天7夜的艰苦奋战,李子芳因身体虚弱,行走不便不幸落入魔掌,被捕后囚禁于江西上饶集中营。在狱中,他通过各种渠道联络被关押的新四军指战员,秘密成立党支部并亲任书记,领导同志们积极开展狱中斗争,表现出一位共产党员、革命军人为革命事业奋斗终生的英雄气概。1942年夏,被特务杀害,年仅32岁。

据不完全统计,归侨担任连以上职务的有近60人,其中团以上的24-人。他们在军事指挥、政治工作、宣传文化工作、青年工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敌I-3-作、交通通信工作、医疗救护工作、财经工作、根据地地方工作等方面,都担任有重要职务,做出了非凡的贡献。

捐款捐物 大力支持

新四军成立后,为限制新四军武装扩大,从军需经费上加以牵制,对新四军的军需军饷是百般克扣,少发、甚至不发。皖南事变后,国民政府实际已停止了对中共领导下军队的军费军服等军需军饷的供应。对于新四军面临的饷款不济,军食不足,军装不备,弹药不充,枪械不补的困难局面,广大侨胞纷纷行动起来,捐款捐物,从财力物力上大力支援新四军。泰国华侨蚁光炎即曾汇款到香港,交给宋庆龄和廖承志,“再由他们转交给战斗在抗日最前线的八路军和新四军”。1939年2月,南洋惠侨救乡会在吉隆坡举行第二次代表大会。为了进一步支援祖国抗战,大会决定发动第二期募捐,并将募捐所得到的40%献给新四军。会后,南洋各地的惠属侨胞热烈响应,掀起了抗日救国的捐献热潮。1939年12月,新四军军部敌工干事、归侨陈子谷,以叶挺军长秘书的名义前往曼谷继承遗产,发动侨胞为新四军募捐棉衣。他将总值26万元国币的钱物全部捐给新四军,足够新四军3个月的军饷。1940年9月,菲律宾华侨“妇慰会”还委托中国工业合作社技术顾问艾黎,带回国币11.19万元赠予新四军。

新四军成立时,武器设备十分粗劣,弹药缺乏。叶挺的岳母刘德宜,把自己的全部养老金捐出来,加上爱国侨胞的资助,买了3600支短枪、200架望远镜赠送给新四军。

新四军初创时,经费困难,缺乏通讯设备,叶挺军长派军部三科科长胡立教到上海、香港,通过宋庆龄、廖承志,把华侨捐赠给“保盟”的一笔捐款取出,购买了一批元件、器材和电话机,建立了新四军军部电台,随后新四军各支队、独立行动团也配置了电台和电话通讯设备。这对于

新四军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发挥了巨大作用。新四军军部的一部性能先进的收发报机和一套工艺精密度堪称一流的印刷设备,是菲律宾华侨领袖李清泉捐赠的,当时军部和延安通电都是靠这部收发报机。

1938年秋,美国进步作家史沫特莱先后在大别山和皖南采访。在云岭,当她了解到新四军缺乏药品和医疗器械时,建议叶挺争取得到“保盟”的资助。为此,军部医务处长沈其震赴上海,向宋庆龄提出帮助,再到香港“八办”接洽募集。此后,东南亚华侨的捐款、医药器材和救援物资通过“保盟”,顺利地送往新四军处。“保盟”又根据沈其震反映的新四军缺寒衣情况,向海外侨胞发起募集“两万条毛毯运动”,以帮助新四军伤员、士兵抵御严寒,得到华侨的支持,如悉尼的3个华侨团体,便捐献了2200条优质新毛毯。据统计,仅1939年,由“保盟”经手的华侨捐赠给新四军的款项就达到“港币13155.10元”、“中国法币35666.93元”。据曾任新四军敌工部部长的林植夫回忆,他在任职期间,“一次就收到香港转来的华侨捐献款项200万元(法币)”。“保盟”1942年2月29日一张收支账上,记载有侨胞捐款35666.93美金给新四军。据曾旅美的华侨李兆焕回忆,他“从卢沟桥事变开始一直到抗战胜利,共捐款17000多元,并多次通过‘保盟’转赠给抗大、八路军、新四军。至今他手边还保留着一叠宋庆龄签署的收到他捐款的收条”。像李兆焕这样长期捐款户在华侨中为数颇多。

募捐医药、医疗器材

新四军成立后不久即挺进敌后,开展游击战争,战事逐渐频繁,伤亡不可避免。对伤病员能否给以及时的医疗救治,是减少因伤而亡,恢复和提高战斗力的不可或缺的条件。但新四军战斗的敌后农村却缺医少药,广大侨胞在医药、医疗器材及人员等方面对新四军的支援,满足了新四军战时医疗救治的很大一部分急需。

新四军筹办军部医院时,一无物资,二无人员。叶挺亲自上门找全国红十字会负责人林可圣。这位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救护工作的英籍华裔专家,给了一部分医药器材,又支援了一批人。医院有一台X光机,是宋庆龄送的,由沈其震从香港运回来的,当时延安没有,华北也没有,全国抗日根据地只有这一台。

1938年冬,新四军缺乏医药用品的消息传到海外,菲律宾华侨“妇慰会”拨款在香港购置医药用品捐助。1939年12月,华侨抗敌会所属的粤侨联合会也汇出2万元购买寒衣药品捐赠。菲律宾怡朗市抗敌会属下的华侨妇女救国协会,开展募捐活动和缝制救伤袋,将募捐所得的款项和救伤袋寄到香港,由宋庆龄交给八路军和新四军。此外,参加新四军的东南亚华侨青年,也给新四军筹措了一大批款项、药品、寒衣和军需。1938年8月,马来亚柔佛华侨工人以彭土馨为领队、由15位侨胞组成的马来亚斯乃司机服务团,用募集到的4万多元,购买了两辆雪佛兰牌安全救护汽车,以及绷带、药品等救急军用物资,离开柔佛,从香港经过广州、长沙,到达武汉。两名侨胞留下来,并将一辆汽车交八路军驻武汉办事处转赠新四军。

广大侨胞除积极为新四军募集医药和医疗器材外,有的还亲赴抗战前线救治伤员。印尼归侨潘兰君,九一八事变后回国,七七事变后到延安。1939年6月抗大毕业后被分配到华中新四军工作,当了两年多军事教员。1942年奉命改行军医。他边学边干,不久当了大队卫生所所长。1943年被调到军部,担负军首长的保健工作任务。姚念1939年被调到军医处第3期卫生训练班任政治指导员,因工作出色,被任命为前方医院政治协理员,做了大量工作。泰国归侨陈夫在行军中做宣传鼓动和收容掉队战士工作,战斗时协助卫生员护送伤员,表现出色,受到纵队的表扬,后来担任战地记者。

直接参加战斗

广大侨胞不仅物质上支援新四军抗战,而且还有不少华侨青年告别舒适温暖的家庭,回到战火纷飞的祖国,冲破重重封锁投奔新四军。近30位泰华义勇队员先后分三批加入新四军(八路军)行列。第一批是1937年12月组队离开曼谷,全队100余人,由鲁文等带队经香港回国,原打算奔赴延安参加八路军,但由于方面的阻挠及其它一些原因而未能如愿。黄觉生、鲁文等5人几经周折,最后于1 938年初到达闽西参加新四军。第二批于1938年2月离开曼谷,乘海轮抵汕头,与先期回国的姚念及陈惠兄弟会合。经汕头地下党组织和“青救会”联系安排,3月2日,陈惠、庄江生等12人由“青救会”派出的、也拟参加新四军的地下党员陈谦带领前往闽西参加新四军。第三批于1938年3月29日离开曼谷,4月8日回到汕头,参加台儿庄战役胜利的祝捷大会和其他一些抗日宣传活动,尔后按计划开赴闽西投奔新四军。难能可贵的是,被喻为“四娘子军”的暹罗潮籍女青年林秀兰、钟时、许可、林风,跋涉千里,风餐露宿,直奔皖南,加入新四军。

菲律宾归侨、共产党员沈尔七,原是菲律宾华侨总工会领导人。1937年,他组织了菲律宾华侨抗日义勇军,队员发展到40人,于1938年1月侣日乘搭“江苏”号轮船由马尼拉直达厦门,途经漳州至龙岩地区的白土镇加入由闽西南红军游击队改编的新四军第二支队,更名为菲律宾华侨随军服务团,沈尔七任团长,随二支队赴皖南北上抗日,成为新四军中第一支由爱国华侨青年组成的抗日队伍。不久,沈尔七被调到军部政治部民运部工作。1939年,沈尔七等人奉命出国,组织了第二批菲律宾华侨归国慰问团,任务是到前线慰问新四军,然后就地参军。慰问团购买钢管乐器一套,准备赠送新四军军部,并由华侨洪光学校音乐教师周东君随团担任铜管乐队教练。在周东君的指导下,部分团员学习了演奏,准备回国为新四军作慰问演出。是年5月,在团长王西雄、指导员沈尔七带领下,一行22人由马尼拉搭乘远洋轮抵达香港。在八路军驻港办事处的安排下,他们绕道越南的河内、海防,入镇南关,途经南宁、桂林和湖南衡阳,于7月底到达上饶。在军长叶挺的亲自关怀和安排下,慰问团终于冲破了顽固派的阻挠,于8月中旬胜利到达新四军军部驻地云岭,受到了军首长项英、袁国平及广大军民的热烈欢迎。慰劳团的铜乐队为前方部队和群众进行了两个多月的慰问演出活动,把菲律宾各界爱国华侨和抗日团体赠送给新四军的锦旗、款项、医药器材及铜管乐器交给了新四军,表达了海外华侨对抗日子弟兵的深情和支持。慰问活动结束后,全体成员报名加入新四军,并分别被派往江南前线的抗日部队。1941年初,沈尔七等人奉命第二次出国,正当他带领第三批华侨回国时,发生了皖南事变。这时,他们无法再回新四军了,只好转移到广东参加东江纵队。后来,他在一次反日军斗争中英勇牺牲,年仅28岁,实现了“愿牺

牲一切,奋斗到底”的誓言。

晋江籍的华侨青年施纯亮、张道时,鲤城籍的吴一舟和南安籍的张极生抱着“满腔热情去受训,不到延安誓不停”的誓言,历尽艰难险阻,先后回国到延安入抗大学习,结业后也分别加入了新四军或到中原解放区新四军五师的抗日根据地从事抗日救国。南安籍的华侨青年、时任菲律宾《华侨商报》记者张幼庭为了及时报道祖国军民抗日事迹,也千里迢迢专程回国,冒着生命危险到新四军中的抗日前线进行战地采访。

活跃在新四军中的归侨到底有,多少,目前尚无准确的统计数字。据查,抗战初期,“参加八路军的华侨约400名,一半以上去了前方,参加新四军的华侨比八路军中的华侨还要多”,“仅新四军军部和直属支队的华侨就有七八十人”。香港“八办”在马来亚、印尼等地招募司机,一次就有140余名青年华侨被选送到新四军服务。1942年4月,抗大“华中大队”毕业的归侨学员单独编成一队,全部分配到新四军中。

归侨青年在新四军中经过斗争锻炼,有些人成为优秀的指战员,诸如新四军政治部组织部部长李子芳、组织部青年科科长陈宜、二支队宣传队队长陈惠等烈士,及敌工科科长陈子谷等都是优秀的归侨青年。在那战火纷飞的年代,他们为中华民族的解放而抛头颅,洒热血。华侨青年在新四军抗战中的突出表现,受到了新四军领导人的高度赞誉。新四军军长叶挺、副军长项荚在致海外华侨团体的信中,曾赞誉道:“抗战以来,我海外侨胞热心救国,卓著丰誉。”其对新四军不仅“时赐物质及精神之援助”,而且“踊跃参加本军工作,前线敌后以及后方各部门,均有我侨胞之足迹”。

揭露顽固派的反动行径

1941年1月,顽固派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消息传到海外,广大华侨极为悲愤。海外数百侨团纷纷致电和中共领导人,谴责制造分裂、破坏抗战的罪行。菲律宾一华侨团体致电说,当“暴敌压境,国家安危,在此一举”之际,“切不可同室操戈,枪口向内,使敌人坐收渔人之利”,如果内战爆发,“岂但抗战无以持续,则民族恐陷于沦亡”,呼吁国共两党继续团结抗日。1941年1月21日,菲律宾7个大侨团联合致电,内称“闻解散新四军,全侨关怀,总攻在即,不宜自起分裂,请保存实力,共同对外”。菲律宾9个侨团联名发表《告海外青年书》,号召华侨青年“以最英勇的精神,最坚决的步伐,共同反对民族分裂,反对内战”。马来亚槟榔屿35个侨团联名致电,指出“新四军忠诚抗日,侨胞钦佩,此次事件,无论是军纪,抑或党派摩擦,均属不幸。望秉公善处,全侨誓死拥护团结,反对枪口对内”。在美洲,华侨团体及侨胞也先后致电,高度赞扬新四军伟大业绩,希望能够顾全大局,团结一致对外,坚持抗战到底,争取最后胜利。他们在电文中指出,“国共团结抗日,不独为抗战之灵魂,抑亦最后胜利生命。”

爱国侨领也纷纷致电和中共领导人,抗议制造分裂和破坏抗战行为,同时希望中共以民族利益为重,继续坚持与合作的政策,坚持抗战到底。陈嘉庚以南侨总会主席和国民参政会参议员名义致电和全国同胞,痛斥皖南事变是“自为鹬蚌,势必利落渔人”的民族惨案,恳切呼吁“弭止内争,加强团结”。美洲洪门领袖司徒美堂、阮本万和吕超然3位先生针对“国共分裂形势严重,祖国将有内战之虞”,代表10万洪门侨胞,向国共两党分别拍来急电,呼吁国共两党继续团结抗日,以挽救祖国危亡之命运。

同时,华侨各报纸纷纷发表社论、评论,披露皖南事变真相,赞颂新四军艰苦卓绝的战绩。皖南事变爆发后,纽约《华侨日报》迅速揭露了皖南事变真相,并联合纽约伍洲公报》、旧金山的《世界日报》,以及加拿大、古巴等地报纸联合谴责顽固派制造新的分裂,蓄意消灭抗日军队的暴行。陈嘉庚主持的重要舆论阵地《南洋商报》发表社论,指出“现值大敌当前,失地未复,我们所要求的是抗战建国,民主团结;我们所反对的是妥协投降,内战分裂”。广大华侨对顽固派的分裂行为的揭露,在国际社会形成了强大的舆论力量,对于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及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8年抗战中,新四军尽管遭受了皖南事变的重挫,但仍在抗日战争的艰苦环境中由小到大、由弱变强,最终发展成为一支威震敌寇、响誉中外的铁的新四军。这除了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正确领导之外,海外侨胞的鼎力支持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新四军归侨将领叶飞曾对侨胞给予新四军的援助作过充分的肯定。他说:“抗日战争时期,华侨的贡献也很大。当时新四军在医药、物资方面比八路军充足,除了所在地区比较富庶外,另外就是得益华侨的支持。”

慰问援派干部总结篇5

为进一步深化对口帮扶工作,巩固脱贫攻坚战成果,根据《????》文件要求,结合XX教育需求和xxx教育实际,形成本对口帮扶工作计划。

一、对口帮扶目标

按“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和“教育援助是最好的造血”理念,根据全域结对帮扶政策,合理利用XX优质教育资源,通过选派教师到XX支教、举办XX县干部教师XX培训班、搭建教育信息化网络平台等多种方式,帮助XX不断提升学校办学水平、教育教学质量,大力推动XX教育事业发展。通过教育发展为XX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

二、对口帮扶举措

一是加大XX教师培养力度。选派11~14名教师到色达支教。利用XX支教教师资源,开展“XX支教教师送教下乡”活动,深入XXX、XXX等自然条件艰苦和教学质量较差的地区,开展赛课、评课、学科教研等活动。有效利用XXX名优校长、教师资源,结合XXX县在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和教师业务提升的实际需求,选派不少于7名XXX名优校长、教师为主体的专家团队赴XXX开展讲教讲学活动。

二是全面深化全域结对。加大对XXX区?所中小学和幼儿园的目标考核,深化XX 区结对学校与XX学校、幼儿园的校对校帮扶工作,按“XX教育缺什么?为XX教育做什么”的思路,统计梳理需求,实现精准帮扶。大力开展结对学校“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利用“成都市中小学继续教育网”、“成都市校本研修网”和XX区中小学教育资源库,建立“XX——XX远程教育信息互动平台”,发挥XX区学校优秀资源和骨干教师的示范、带头、辐射作用,为XX广大教师拓宽多渠道学习途径,实现两地教育资源共享互通,推进XX教育的信息化进程。

三是努力开创学前教育新局面。根据对XX学前教育现状的分析、研究,优化XX县学前教育三级管理机制,制定学前教育发展规划,提高XX地区学前教育办学水平,推进XX学前教育整体发展。

四是开办XX干部教师温江培训班。将根据XX教师培训需求,在XX举办各种类型干部教师培训班,接纳12-14名XX干部教师到XX跟岗学习两周,接纳1名XX县选派的干部到XX挂职锻炼3-4个月。通过校际结对,接纳20~30名XX干部教师到XX结对学校开展学习、跟岗锻炼,感受体验XX教育理念和文化,开拓视野、更新观念、解放思想,交流经验。

五是实施藏区学生“雏鹰”培育工程。接纳藏区学生来XX就读,并给予他们相应的支持和帮忙,让他们在XX愉快学习,快乐生活。实施藏区“9+3”免费职业教育计划,制定培养方案,注重学生文化素养、职业技能、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藏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六是广泛开展教育关爱工作。充分利用各级、各类资源,根据色达贫困学生需求,持续开展“暖冬行动”,募集爱心资金,对贫困学生实施精准帮扶。同时,积极对接XX区中职高职等院校,接收藏区优秀学生到XX就读学校,在就业创业能力提升培训与指导服务上做文章,培育一批能为XX建设脱贫攻坚的学生,帮助他们利用所学所获回馈藏区、回馈社会。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保障。XX区教育局援藏援彝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援藏援彝工作。援藏援彝办公室,负责结对帮扶日常工作。建立分工协作的工作机制,人事科、区教管中心、基础教育科、综改办、研培中心等科室、直属事业单位及各学校、幼儿园按职责开展结对帮扶相关工作。按照“一对一”常态化关心慰问机制,区教育局、学校幼儿园领导多渠道了解援藏援彝干部教师的在学习、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并及时帮助解决。

(二)加强信息沟通。积极对接XX教体局,了解他们的教育发展需求、教育人才需求,双方共同协商制定结对帮扶计划。针对结对帮扶需求,丰富结对帮扶形式,坚决反对形式主义,不断提高结对帮扶工作成效。

(三)加强后勤服务。鼓励支持与色达教育需求对口的优秀干部教师到XX支教。积极协助支教干部教师解决支教过程中的问题和困难。按政策优先考虑支教干部教师的“子女入学、评优评先、职称评聘”等问题。

慰问援派干部总结篇6

慰问团赴朝慰问,不仅带去了祖国人民对子弟兵的问候和大批慰问品,更直接地向志愿军指战员和朝鲜人民军表达了尊敬和热爱之情。赴朝慰问团中有许多当时国内著名的文艺工作者,他们不辞辛苦,不惧艰险,在敌机的经常袭扰下,越过高山,冲过炮火封锁区,在前线为指战员们演出了许多精彩的节目。把祖国的温暖送到战士的心坎上。有的还把一腔热血倾洒在了那片土地上。

冲向火线的慰问团

1951年,根据朝鲜战地情况,中国政府决定多动员曲艺界的著名演员组成一个中国人民赴朝鲜慰问团曲艺服务大队,赴朝参加慰问演出,跟随慰问团一起活动。各地一些曲艺演员们接到动员后,纷纷踊跃报名。连阔如、侯宝林、曹宝禄、常宝 、高元钧、魏喜奎、良小楼、关学曾等数十位曲艺界的著名演员都成为了大队的队员,阵容空前。

就在慰问团曲艺服务大队刚刚到达安东不久,美国飞机就疯狂地轰炸了安东。曲艺服务大队驻地附近的民房被美机炸毁,群众也有伤亡。在慰问演出中,侯宝林把这次轰炸编进了相声中。他在大家面前突然抖了一个包袱,用廖承志的“广东国语”向大家问道:“在美机轰炸时,有丢帽子的没有?丢帽子的请举手!”大家都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无一人举手。正在你瞧我、我看你之时,侯宝林摘下自己头上的帽子自问自答地说:你们看,这是我的帽子,美机轰炸时一直戴在头上。咱们在北京、沈阳听说,美机厉害得可以飞下来抓走人头顶上的帽子,这算哪回事?侯宝林还没说完,已引得全体哄堂大笑了。

在抗美援朝前线,侯宝林和他的搭档郭启儒除表演了一些经典相声段子外,还精心编演了《杜鲁门画像》、《狗腿子》等新相声段子。两人默契合作,相得益彰,赢得了战士们经久不息的掌声和发自内心的欢笑。在慰问演出期间,侯宝林亲眼目睹了美帝国主义在朝鲜犯下的滔天罪行和志愿军为保家卫国付出的重大牺牲,聆听了“最可爱的人”的英雄事迹,亲身经历了战火的考验。回国后,他即随慰问团西北分团赴西北五省演出,宣传志愿军的英雄业绩。

常宝 听说第一届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要组织曲艺大队,就立即跑到天津市文化局去报名。本来慰问团并没有天津市的名额,常宝 就对局长说:“我虽然不是拿枪的战士,但是我可以用相声去慰问我们最可爱的人啊!”组织上批准了常宝 的赴朝申请。不久,常宝 担任了慰问团曲艺大队的副队长,带领同志们赴朝慰问。来到朝鲜前线后,常宝 也穿上了军装,和大家一起深入前沿阵地为战士们演出。由于战事紧张,演出只能等到黄昏时才能进行。有时遇到敌机轰炸,部队首长就让慰问团的演员们钻防空洞,而战士们却原地不动。常宝 不解地问首长,为什么战士们不躲避?首长回答说战士们已经习惯了。听到这话,常宝 也不钻防空洞了。有一次敌机轰炸结束后,他的搭档赵佩茹找到了他,发现他正守着一堆乐器道具呢。常宝 说,要是没有了这些,还拿什么演出?

在曲艺大队的最后一场慰问演出中,战士们兴高采烈地期待着艺术家们的精彩表演。常宝 和赵佩茹说了一段《新酒令》,引得满堂笑声。在回驻地的路上,常宝 对赵佩茹说:“给战士们演出,我心里快乐。我多么想为我们这些最可爱的人多演几场啊!”可是谁又想到,这场演出竟是常宝 生命中的最后一次演出。1951年4月23日,赴朝慰问团完成慰问任务,在返回祖国的途中,住宿在只有几户人家的小村子里。上午,常宝 在山坡上又给赵佩茹念了新创作的《揣骨相》,两人对了对词儿,准备一回到天津就演。中午,4架美国飞机突然从南方飞来。大队中有人往出跑躲避轰炸。常宝 见状急忙站起来喊:“不要出去,别暴露目标!”喊声未落,敌机就“哗哗”地扫射起来,接着,炸弹也落了下来。房子里立刻就充满了浓烟和焦臭,屋顶上的茅草也“噼噼啪啪”地烧起来……当被震晕的赵佩茹从昏迷中苏醒过来的时候,浓烟已经消散,他看见屋顶上着火的茅草一团团地掉下来。他不顾自己胳膊上的伤痛,一边爬着一边喊:“宝 !宝 !你在哪儿?”他喊着,爬着,终于找到了常宝 。只见常宝 的后脑上中了机枪子弹,已经停止了呼吸,同时牺牲的还有另一位演员弦师程树棠。噩耗传来,举国震惊。5月12日,常宝 和程树棠两位烈士的灵柩被护送回天津。5月15日,在马场道第一公墓殡仪馆,人们为两位烈士举行了隆重的公祭活动,前来祭悼的群众有3万多人。5月18日,天津市各界1.5万人,为两位烈士送殡,浩浩荡荡的送葬队伍绵延了整个街道。天津市人民政府授予常宝 “人民艺术家”、“革命烈士”的光荣称号。

艺人殉国,国家厚葬。这对经常和常宝 同台演出、时年40岁的骆玉笙震动很大。在得知常宝 殉国的消息后,她决定去朝鲜前线参加慰问演出。1953年4月,骆玉笙等一批知名的表演艺术家和接替哥哥常宝 生前曲艺队队长职务的常宝华前往朝鲜前线。

在朝鲜战场耳闻目睹到志愿军战士的英雄事迹后,骆玉笙深受触动。她从心底萌发了一种感动,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新中国的含义。从此骆玉笙开始创作和表演反映新中国面貌的新节目,积极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的运动中去。她一改过去喜爱演唱悲情曲调的表演风格,而是变得明朗流畅,《主峰红旗》、《》等成为她创作上的新高峰,也在京韵大鼓众多流派中树立起了一杆鲜明的大旗。最重要的是,已经从思想上脱胎换骨的骆玉笙真正从一个旧式的江湖艺人变成了人民的艺术家。

1953年,继常宝 烈士之后,马三立也踊跃报名奔赴朝鲜前线慰问演出,这是解放初期令他最难忘而又最有意义的一段经历。

马三立闻听常宝 和琴师程树棠献身朝鲜战场上的事迹后,他立即提出要求到朝鲜前线作慰问演出。当时报名参加赴朝慰问团的曲艺界人士很多,经领导批准,马三立纳入慰问团第六分团演出队,队长是年轻的文艺工作者刘鹏,马三立担任副队长,全队共有演员32人。

到达朝鲜之初,隆隆的炮火声让马三立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但是他没有畏惧,没有退缩,相反,他和慰问团的同志们将积极乐观的态度带到了每一位战士的心中,在枪林弹雨、战火纷飞,随时有生命危险的朝鲜前线,马三立一行为志愿军将士演出了150多场。从朝鲜前线演出归来,马三立在天津人民广播电台的广播曲艺团演出。不久,广播曲艺团改组为天津市曲艺团,马三立荣任副团长。

风雨中的表演

1951年夏,在西安召开的抗美援朝的群众动员大会上,作为西安私立香玉剧社社长的常香玉,发表了讲话。她说:“我是个演员,我要以我的演出参加抗美援朝的战斗!”“敌人轰炸我们,我们难道就不能把歌声变成炸弹去轰炸敌人?”她的倡议得到大家一致赞成。为圆满实现目标,常香玉向剧社的所有人员宣布,在义演期间她和担任剧社编剧的丈夫陈都不拿工资。不仅如此,她还拿出自己全部的积蓄,卖掉了佩戴多年的首饰、家中的卡车及所有值钱的东西,捐献国家。中共中央西北局负责人对常香玉的爱国举动表示热烈支持,给予高度的赞扬。回到剧社后,常香玉对同仁们说:“领导说我们这是爱国主义行动,爱国主义行动也得有爱国主义剧目。”心领神会的陈遂耗时4天,与人合作写出了新编剧本《花木兰》。在导演排练新剧过程中,陈又根据舞台实践不断修改剧本。戏排好了,首先在西安进行“实验演出”。在获得观众一致认可之后,香玉剧社于8月5日在西北文艺界的热烈欢送下启程进行全国巡演了。演出队伍的足迹遍及开封、郑州、武汉、长沙、广州等大中城市,历时逾半年、行程上万里,共演出180多场。所到之处,各族群众深为常香玉的爱国主义精神所感动,纷纷踊跃捐款捐物。最后统计,捐献金额高达15.27亿元,超额完成了购买一架战斗机的筹款任务。国家用这笔巨款购买的“香玉剧社号”战斗机很快就翱翔在朝鲜上空,有力地痛击了美国侵略者。1952年2月,当常香玉率领剧社凯旋归来时,西北军政委员会文化部、西北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举行了庆祝大会,并隆重授予她金光闪闪的荣誉奖状。《人民日报》为此发表了题为《爱国艺人常香玉》的长篇通讯,详细报道了常香玉的爱国壮举。日理万机的总理专门接见了常香玉,并高兴地对她说:“香玉同志,你很了不起!你为抗美援朝做了件大好事,全国人民感谢你!”

义演捐机之后,浴血奋战在朝鲜前线的志愿军将士们依然让常香玉牵挂不已,于是她请求到抗美援朝第一线去慰问演出。1953年初夏,常香玉带着祖国人民对志愿军的深情厚谊殷殷期盼,率领豫剧队跨过鸭绿江大桥,开始了又一次爱国壮举。

豫剧队的慰问演出常常与敌机的轰炸相伴,因而常香玉及其演职员们时刻面临着生命的危险。有一次,豫剧队正在一个战地医院演出,敌机突然飞来,投下了多枚炸弹,使整个医院瞬间被炸为平地。尽管有防空坑道可以躲避,但年仅17岁的女演员赵玉环还是在这次空袭中不幸遇难。还有一次,一颗炸弹竟落在了常香玉和大家居住的坑道顶上,差点将坑道炸穿。巨大的炸弹冲力险些将睡在戏箱子上的演员震落到地上,坑道口也被炸塌的碎石给封住了。面对困难和危险,常香玉毫不畏惧,她总是挺身而出,鼓励大家说:“志愿军同志们在这里流血流汗,我们要给他们鼓劲加油,就是要和美国鬼子对着干,天天演,天天唱!”

在朝鲜慰问的五个多月里,常香玉带领豫剧队下坑道、上前沿,辗转在各个部队之间。她甚至独自到只有一个志愿军战士的哨所慰问演唱了18次。当时,为了躲避敌机的轰炸,她们经常在夜间演出。有一天抵达第六十三军驻地时,常香玉因患重感冒而发起高烧。军长傅崇碧和政委龙道权闻讯后,特地来看望,并带来医生为她做了详细诊断。常香玉认为如此小病,扛一扛就过去了。首长们却十分关切地对她说:“感冒是歌唱家的大敌,它容易使咽喉发炎,引起声带嘶哑。要是出现这种情况,你演不成戏,我们也看不成戏,那该多急人啊!”当常香玉被医生告知病情严重、需要休息调养时,她急切地说:“今天晚上我就演出,不能让首长和战士们空等!”首长们温和地规劝她说:“今天晚上是绝对不能演的,明天晚上能不能演,还要看你身体恢复的情况。”说着,龙政委从怀里掏出一个白布包,小心翼翼地打开,原来是两个鸡蛋。政委指着鸡蛋说:“在前方,搞到两个鸡蛋很不容易。这两个鸡蛋是朝鲜老乡送来的,大家都不愿意吃,说要送给爱国艺人常香玉。来,把它冲成蛋花,加点白糖,清嗓子败火。”看着满眼血丝、疲惫不堪的部队首长,常香玉感动地说:“还是你们吃吧。”“给你吃,这是我们全体指战员的心愿。”眼含热泪的常香玉接过鸡蛋,感慨万千。

常香玉的豫剧队在朝鲜战场的180多场演出,极大地鼓舞了奋战在抗美援朝前线的志愿军将士。在一次演出结束后,有位将军动情地对常香玉说:“祖国人民把我们称作‘最可爱的人’,我们志愿军把你称作‘最亲的人’,你的演唱就是对我们的最好关心、最大支持。我们一定不辜负祖国人民的希望,坚决打败美国侵略者。”

谭富英是大家熟知的四大著名京剧老生之一,是谭派艺术的代表人物,直到今天,许多的谭派剧目仍为广大群众所喜爱和传唱。二百年来,谭门七代精英代代传承,发展和创新着谭派艺术。1953年夏,抗美援朝战争进入第三年。中国政府组建了由元帅任团长的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到朝鲜东部战线慰问前方将士。10月底,就在慰问团决定分批跨过鸭绿江赴朝的时刻,一件意外的事发生了,谭门第二代传人――谭富英的父亲谭小培老前辈不幸病故。此时,谭富英的悲痛心情可想而知。家事、国事交织在一起,全团上下都在关注谭老先生的去留问题,同台合作的老艺术家裘盛戎、言慧珠等名家更是心急如焚。其实,早在接到赴朝演出任务出发前,谭小培已染病在床,谭富英又是个出了名的大孝子,这一走就怕成为永别。谭富英知道噩耗后,急忙赶回了家,悲痛万分地匆匆为父亲办理了后事之后,立即赶回了团里。1953年11月上旬,慰问团在志愿军20兵团司令部首场演出《打渔杀家》。谭富英一亮相“父女打渔在河下,家贫哪怕人笑话”,马上引起台下五千多名官兵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声。

深受人们喜爱的京剧大师梅兰芳也是赴朝慰问团一位引人注目的成员。他在战士们提供的住处,第一眼就看见了床边贴着他和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合影,还有他在抗日战争时照的留着胡须坚决不给日本人演戏的照片。四面还有他表演的《醉酒》、《奇双会》等彩色剧照。战士们的深情,打动了梅兰芳。他所在的第二队还有周信芳、程砚秋、马连良等全国著名的京剧演员,他们结束一处演出,就立刻上车到另一处去。在寒冷的朝鲜战场,他们经常在寒风中表演。有一次,演出是在安东浪头四道沟志愿军空军司政机关大楼前的广场上进行的。梅兰芳从侧幕的空隙往外看,广场上人山人海,一直挤到了舞台前沿。主持人告诉他,今晚统计到场的人数约有1.2万人,附近的部队和居民闻讯赶来,加到一起有两万人以上。大家席地而坐,秩序井然。空军司令员、政委、参谋长、政治部主任等首长也坐在舞台下面,静静地等着梅兰芳、马连良大师出场。这天晚会的最后是梅兰芳和马连良合演的《打渔杀家》。可天不作美,阴云密布,刮起大风,天气骤然变冷了。年已60的梅兰芳大师要在这样的露天里为部队演出,对他的身体尤其对他的嗓子很不利。梅兰芳登台四十多年来从没在露天演出过,他的歌喉经不起寒风的侵袭,可这次为了慰问“最可爱的人”,梅兰芳全然不顾这些了。

即将开幕之时,又下起了细雨,而且越下越大。对于在场的上万观众来说,恐怕很多人一辈子只有这样一次机会看梅兰芳演出,所以,尽管被雨淋着,全场竟没有一个挪动地方的。这时,梅兰芳、马连良两位大师早已和参演的演员们化好装了,穿着单薄的戏装,坐在用芦席搭的后台棚子里候场呢。志愿军空军司令员聂凤智等首长们坐不住了。他们怀着同样的心情热切地盼望看到梅兰芳、马连良先生的精彩演出,但这个时候,他们觉得保护祖国人民派来的慰问团的亲人们的健康,尤其是保护两位艺术大师的身体健康才最重要,他们是祖国的财富和骄傲啊!首长们得到气象处的报告:雨将越下越大,于是决定“停止演出”。聂凤智等人走进后台,向两位大师说明天气情况,请他们辍演。梅兰芳却坚持说:“那怎么好呢,我们来慰问大家,同志们老远地赶来,我们怎么能不演呢?别说是下点儿小雨,就是下锥子我们也要演的!”梅兰芳对在《女起解》中扮演苏三的儿子梅葆玖嘱咐到:“你赶快出去,站在幕后,等候出场。虽然雨下得这么大,但是不能让两万志愿军同志坐在雨里等你一个人!”梅葆玖正要往外走,两位志愿军干部拦住了他,今天雨太大了,不演了。也向部队说明了,但全场的战士硬是守在雨中不肯走,他们要求见梅先生一面,对他们讲几句话。梅兰芳说:“只讲几句话,太对不住志愿军同志们了,况且他们有从二三百里路赶来的。”

聂凤智看着穿着单薄戏装在寒风中候场的60岁高龄的梅兰芳,心里非常感动,他风趣地开玩笑说:“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你们到了我们的部队,就得听我们的了,这是命令!”梅先生无可奈何地笑了,可是觉得很对不起在场的一两万指战员,便提出要求说:“为了不负大家的盛情,我们给大家清唱几段吧!”首长们难却梅先生一片赤诚的心意,便答应了,但要求他们一定脱去戏装,穿上足够御寒的衣服,以免着凉。就这样,梅先生和马连良先生立即换装,上台和大家见面。大家一见两位大师连袂出场,立即报以雷鸣般的掌声。两位大师冒着寒风冷雨唱了《打渔杀家》中的几段对唱,表达了他们代表祖国人民前来慰问的一片心意。

当梅兰芳听说负责接待的同志们没有时间看戏时,竟约了周信芳、马连良、山东快书说唱家高元钧一起去给这几位同志表演。他们听到两位炊事员在拉胡琴,梅兰芳竟让他们为自己伴奏,连随同他们一块慰问的著名作家老舍也给战士们演唱了一段《钓金龟》。到前线慰问的,还有相声演员马三立、曲艺演员骆玉笙、越剧演员王文娟以及作家巴金……

1952年底,中南地区组织艺术团赴朝慰问,年仅15岁的夏得知消息后,第一时间报名参加。不久,名单下来了,夏心急火燎地去看,却发现里面没有自己的名字。工作人员说她不满18岁,暂时不考虑。焦急的夏四处打听有没有可以通融的办法,团长给她的答复是“除非有自己独特的功夫”。这句话深深地触动了夏,她暗暗下定决心:要练就独门功夫,实现自己的心愿。她从街上买了一些碗,开始练习软功和顶碗技艺。

1953年秋,已经小有名气的夏终于盼来了通知,9月随武汉歌舞剧团到朝鲜开城慰问演出。这下她兴奋极了,心血和汗水终于使她如愿以偿了。那时的开城已是一片废墟,演员们分散住在当地老百姓家里。演出条件非常艰苦,山坡上、树林里、坑道口,到处都是舞台。当时天气已经很冷,夏每次都是穿着短衣短裤表演,十分投入。在两个多月的巡演中,夏一场也没有拉下,总是抓住这难得的机会精神焕发地去演出,多累多苦都能克服。一次野外演出,风刮得很大。演出前半段很顺利,到衔花顶碗高潮时,一阵大风突然袭来,吹跑了她臂上的套圈。其他演员赶紧追着帮她捡回来重新表演。演出结束后,台下掌声经久不息,团长脱下大衣把她紧紧裹住,那一刻,她深深感到革命大家庭的温暖。

当忆起那段最难忘的岁月时夏感慨地说:“半个多世纪过去了,赴朝演出的一幕幕仍历历在目,就像发生在昨天一样。”夏还深情地说,“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些作出巨大牺牲的志愿军战士,不会忘记那段战友情。赴朝慰问演出是我艺术人生的新起点,它激励我学习英雄精神,努力追求艺术创新,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慰问援派干部总结篇7

你们辛苦了,首先,我代表局党委、局董事会,并受全局员工的委托,对你们付出艰辛劳动和取得的骄人成果表示衷心的感谢和深切的问候!同时对百忙中亲临我们表彰大会的中建总公司官总、上海市建管办许主任、总公司西南办事处于主任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5月中旬,我局接到援建灾区过渡安置房任务后,立即组织第一梯队直营公司的精兵强将分别从上海、武汉、青岛、天津出发抵达绵阳灾区。同时,在济的一二公司挥师施工条件更为艰苦的北川、局重庆办事处也牵头组织了援建队伍奔赴德阳。此后的6月初,山东省主要领导点将,我局再次临危受命,执行在大邑的援建任务;天津市也把分工我局的入川援建任务调整到点多面广的甘肃成县。广州公司等第二梯队也陆续赶来,一时间,总量4.3万套过渡安置房援建任务压到了我局身上。

对此,我局各单位员工争相请战,勇挑重担,为国分忧,表现出国有大型施工企业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在局党政坚强领导下,在局总部所在地、基地所在地地方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局抗震救灾工程总指挥部的团结和带领下,干部职工冒着余震和堰塞湖溃坝的危险,众志成城、奋力拼搏、优质高效,谱写了一首荡气回肠的抗震之歌,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在为灾区人民重建家园做出重大贡献的同时,也很好地张扬了中国建筑的品牌形象,为上海、山东、天津人民争得了光彩。抗震救灾的实践,再次证明了八局是一去特别能战斗的铁军,不辱使命,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

在此,我代表局领导、局董事会,并受全局员工委托看望慰问大家,向奋战在抗震救灾援建抢工第一线的全体同志致以亲切的慰问和崇高的敬意;再次向给予我们方方面面关怀和支持的中建总公司领导、上海市建交委领导、中建总公司西南办事处领导表示由衷的感谢!

在这次全国性的抗震救灾和援建工作中,八局领导高度重视,早在5月18日接到上海市建设和交通两委通知当天,就召集局有关部门领导和局拟参战单位会议主要领导紧急会议,提出把抗震救灾作为全局重中之重的任务,举全局之力打赢这场光荣而艰巨的硬仗。局所属公司争相请战,广大员工报名援建的热情一浪高过一浪,表现出国有大型建筑企业员工高度的政治觉悟和社会责任意识。八局抗震救灾领导小组和抗震救灾总指挥部根据任务结构情况,组建十余支援建突击人,截止目前,赴川、赴甘援建人员近4000人。

一个月来,局各单位按照国家和地方政府的统一部署,通过不同的渠道和不同的方式将八局人的赤诚、责任和爱心源源不断地向灾区输送,期间涌现了大量可歌可泣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人物事迹,他们的拼搏状态、美好情怀汇入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抗震救灾精神。在北川,济南市建委首期抽调了7家骨干企业一起参建,率先准备好援建物资单位的是局属一二公司,抵达艰苦的北川擂鼓镇施工现场,他们当天就搭起了帐篷,包括济南市建委的现场指挥部板房都是八局员工不舍昼夜地抢建出来的。在绵阳,我们的6号地块占地380亩,原来是一片水稻田,水有十几公分高,排水清淤的难度相当大。水田之中还有7个水塘待填平、4个村落待拆迁。而施工开始后接二连三的强降雨,更使这个地块火上浇油。天津公司突击队队长*、青岛公司突击队长李建伟,还有青岛公司党委副书记张传忠、天津公司党委副书记刘泽华等带领管理人员赤脚下到田里扒沟放水。没有他们这股劲,六号地块成不了绵阳市样板示范地块。

局总指挥部施工管理组组长*,每天在5号、6号、15号、18号地块不停地奔波,协调物资、机械、劳务等工作,经常错过吃饭时点,有时甚至他刚吃上一口泡面,手机响了,就扔下“饭碗”直奔另外一个地块。

天津公司突击队队长*对大地震的苦难感同身受。原来,他妻子是76年唐山大地震中的幸存儿,那年才8岁,当她被从废墟中挖出来的时候还在熟睡,而她亲弟弟却永远地离开她了。有这样经历的妻子,*得到的支持可想而知。在他心里,灾民群众就好像是亲人。在6号地块,无论是测量、放线还是开槽、施工,他像一台开足马力的机器,不停地在忙,累病了,谁也没有办法把他拉去输液。大家不约而同地称他为“铁人”。

总承包公司党委书记*在工地上有句名言:“抗震救灾是当前最大的政治,遇到难关,党员干部必须一马当先,冲得上去”。他从上海来到绵阳后,就盯着指挥部要施工地块,好不容易拿到地块,却是落差六、七米的山坡,土方量大,平整困难,还有当地商品混凝土供不应求。他着急啊!嘴角拱起了燎泡多日不消,被高波总指挥喻为“八局人为灾区人民鞠躬尽瘁的靓丽标志”。与总承包公司同一地块的中南公司突击队队长叶家帮老将出马,老当益壮,日夜奋战在施工一线,也做了突出贡献。

一公司援建突击队副队长哈晓平,原定于7月12日举行婚礼。汶川发生大地震后,刚拍完婚纱照的他“自作主张”,先斩后奏报名到灾区参加援建工作。5月22日,哈晓平来到援建工地现场,立即与同事们全身心投入平整场地、拆除危房等工作。至于何时办婚礼?他说,等完成援建任务以后再说吧。

第六地块现场后勤总指挥张传忠,在工地上也是大忙人。他深入现场,调配各种资源,协调内外关系;他坚持每天值夜班,为的是在第一时间掌握施工需求,第一时间做好后勤供应。5月26日那天,当大家用简朴的方式给他庆贺55岁生日时,他泪眼模糊,许久说不出话来,“感谢大家陪我一起过这个终生难忘的生日,我跟大家有缘、跟绵阳有缘,作为一名老党员,值此国家有难,我能为四川灾区的人民做点事,此生无憾……”

中南公司突击队施工员*乘座的出租车发生车祸,他的脚踝擦伤严重,医生建议他卧床全休一周,他只在第二天上午躺了半天就回到工地上,肿胀的伤口穿不下雨靴,他就找了双拖鞋套在脚上,一瘸一拐地在工地跑。领导劝他回宿舍,他急了,“工地忙得不可开交了,我是个党员,不在工地会憋出毛病的。”

我们的个人是这样,单位也摩拳擦掌,不甘落后。广州公司位列局抗震救灾第二梯队,但为了充分了解抗震救灾任务,抢抓入川机遇,早在5月22日,该公司便派出了抗震救灾先遣队奔赴绵阳,向局抗震救灾总指挥部积极请命。广州公司突击队队长汤爱平一直在震区援建现场协助开展后勤准备工作,并第一时间向公司抗震救灾领导小组发回了局各单位援建进展情况和翔实的施工准备建议,为公司后方做好赴川援建筹备工作提供了重要信息。

广州公司在6月4日得到出征令,赴四川绵阳,执行过渡用房的建设任务。他们立即派出了首批120名抗震救灾突击队员踏上了赴川的征途。他们在机场50套安置房抢建中一炮打响,又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开辟了绵阳石塘镇18-25地块战场,说起他们的神速,广州公司突击队指挥长张政说,“除了局、公司领导重视外,还有先期到位的突击队长汤爱平有一份功劳。”

*、*、张传忠、李建伟、叶家邦、哈晓平、*、汤爱平似的援建人物以及我们本次会议隆重表彰的9个先进单位24名先进个人,只是我们八局近4000人的援建大军的代表和缩影。凭借援建员工每个人的忘我拼搏、无私奉献,才有了我们今天来之不易的阶段性成果。归结我局成果的成因,大致有这样几个特点:

一是长期的“军魂”文化培育和积淀,是关键时刻高度自觉,拉得出、冲得上、打得赢的内在因素。八局人共赴国难的高度共识、持久不衰的参战激情、坚忍不拔的拼搏精神不是偶然形成的,而是继承兵改工企业的优良传统,长期致力于“铁军”文化积淀和打造的结晶。各单位组建援建突击队的消息传出后,全局上下一浪高过一浪的请战报名热潮,印证着我局员工高度的政治觉悟。受铁军精神熏陶,我局员工队伍令行禁止,善打硬仗,党员干部冲锋在前,身先士卒,这些都为出色完成抗震救灾这样的政治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是领导高度重视,靠前指挥、关怀备至,为参战员工注入了源源不断的行动力量。我局在第一时间就提出举全局之力打赢抗震救灾之役,各单位纷纷选派精兵强将汇聚一线。特别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以及上海市建交两委书记甘忠泽、主任黄融,市建管办主任许解良和中国建筑董事长孙文杰、总经理易军等高层领导分别莅临我局援建项目现场,给参战员工以巨大的精神鼓舞。领导的关爱,不仅给灾区人民送来了温暖,也给八局人增添了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三是团队精神的大力弘扬,八局内部、中建系统团结协作,鼎力支援成为取得阶段性成果的重要保证。局设计院派人来了、局医院派人来了,给一线弟兄们极为宝贵的支持,局在沪的抗震救灾领导小组负责人、总承包公司有关领导全力以赴,保障了一线各类物资的源源不断。总公司西南办事处在现场商品混凝土紧缺的情况下,从成都组织了货源,给八局援建提供了极为宝贵的支持。正是由于前后方互动,万众一心,才使得我局援建工程攻难克坚、气势如虹、顺利推进。

行百里者半九十。八局的抗震救灾援建工作虽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绩,但要看我们一期尾、二期推进中的任务仍然十分繁重、艰难,近日连续的降雨又给我们紧迫的工期火上浇油,我们来不得半点松懈。为此提出几点希望:

一、各参建突击队要在局抗震救灾总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进一步发扬我局的铁军精神,不怕艰难、不怕疲劳、连续作战,再接再厉、再立新功,全面完成抗震救灾的任务。

二、在当前一期工程发起冲刺、二期工程鏊战正酣的关键时期,要高度重视一线员工的伙食改善,提高其生活水平,注意饮食卫生,保证员工的身体健康,以适应高强度、高负荷的抢工需求。局总部和各单位有关部门,要积极争取政策优惠,积极为一线参建人员解除后顾之忧。

三、加强宣传报道工作。局政治部及各公司联系各大媒体进行专题报道,编写制作好相关音像资料,大力宣传援建一线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先进个人的事迹。希望全局员工向抗震救灾的立功集体、先进集体和先进人个学习,学习他们为国分忧、心系灾区的高度政治责任感;学习他们不怕艰险、顽强拼搏、奋勇争先的铁军精神;学习他们顾全大局、密切配合、团结协作的高尚风格;学习他们舍小家、为国家,不计报酬、乐于奉献的高贵品德。

四、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主要负责人会议精神,认真抓好企业各方面工作,实现抗震救灾和生产经营两手抓、双丰收,为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为奥运会的圆满举行做出更大贡献。

慰问援派干部总结篇8

十年心系贫困县

屏山县山高坡陡、基础薄弱、发展滞后,属于部级贫困县。早在1996年,屏山县就已成为省委组织部的定点帮扶县,部领导多次到屏山调研,指导屏山确立了“瞄准脱贫目标,突出增粮增收、基础设施建设和科教扶贫三个重点,把贫困村作为扶贫攻坚的主战场,确保如期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工作思路。1999年末,全县5.7万贫困人口全面脱贫。

2006年7月,在全省“部门帮村、党员帮户”活动中,省委组织部积极响应省委号召,对屏山县的帮扶由面到点,逐步深化,率先与锦屏村、集翠村结为帮扶对子,提出了“修建水泥路、接通自来水、改造活动室、新建卫生站、配套信息网、选派大学生、发展梨茶产业”七大帮扶目标,并派出了一名副处级干部驻村帮助工作。

倾力帮扶注真情

春意盎然的3月,走进锦屏村、集翠村,映入眼帘的是雪白的梨花、翠绿的茶园、整洁的院落、平坦的水泥村道,好一派新农村的景象。然而,就在8年前,这两个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仅有840元,还是锦屏镇有名的贫困村。2006年7月结对帮扶后,省委组织部主要领导深入锦屏村、集翠村调研,就生态园区建设、特色产业发展、通村公路和基层组织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具体意见和要求,并在资金投入、技术人才等方面都给予了大力支持。据统计,通过省委组织部的协调,省上为锦屏村、集翠村落实项目资金达500余万元。目前,两个村以茶果为特色的产业初具规模,村水泥公路已建成通车,家家户户吃上了自来水,省移动公司投资百万元建设的移动通信基站已投入使用……七大帮扶目标全面实现。

“我挑了几十年的水,现在终于不用再挑水了,自来水用都用不完。”村民凌华福高兴地说。长期困扰村民的行路难、饮水难、通讯难、上学难、就医难等问题,在省委组织部的帮扶下一一得到了解决。

省委组织部一直关注屏山县的贫困弱势群体,积极动员部里的干部职工捐资捐物、多方筹集资金为贫困户送温暖献爱心,开展“1+1”结对帮扶活动,全县300余名贫困学生、1000余贫困户得到了扶助。10年来,省委组织部共捐赠现金达20余万元,捐物(折合现金)200余万元,协调援建社会扶贫项目资金达300余万元。

干实事的好干部

“你们啥时候再来哦?为我们办了这么多好事,还没有来得及感谢你们呢!”今年3月31日,在“锦屏山首届梨花会”上,锦屏村二组李光珍大娘拉着省委组织部机关党委书记向阳和省委组织部下派干部江彬的手,久久不愿松开。

在近两年时间里,省委组织部从副部长韩凯明、王川,机关党委书记向阳及各处室的同志多次来到锦屏村、集翠村慰问困难党员和贫困群众,送去慰问金和衣物,并给村小学校送去文具300套、体育用品320件。

上一篇:走访退休干部总结范文 下一篇:幼儿园保教主任工作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