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毕业论文范文

时间:2023-02-27 01:58:37

机械制造毕业论文

机械制造毕业论文篇1

目前,机械制造类专业毕业设计选题有机制工艺及工艺装备设计、机械应用软件编制、机械CAD/CAE论文等类型。由于选题及任务方面的问题,学生提交的毕业设计存在与专业不相关、软件编制不合理没有结果、模拟或仿真的结果无法判断真伪等突出问题。为此,制造类专业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应当坚持基本的要求。(1)坚持专业相关。目前,由于信息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在机械制造领域的广泛应用,制造类专业教学朝着机电、自动化方向发展,对传统机械制造类专业毕业设计选题产生了重大影响,也导致了专业教师对毕业设计选题的专业相关性的重要性存在不同的认识。根据大学本科人才的培养定位,应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相关专业技术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由此,毕业设计选题应当坚持专业相关,应符合本专业培养目标及专业能力培养要求。(2)注重工程实践。毕业设计教学应给学生提供比较系统而全面的实践锻炼,选题应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实践性。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完成毕业设计任务时有较多接触实践的机会。只有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毕业设计选题应尽量从生产、科研和教学的实际问题中选定。(3)具备基本任务。毕业设计教学作为对学生一次综合、系统的训练,其教学必然是一个全方位、多方面的专业知识指导过程,学生也必须通过较长时间的努力才能完成好相关任务,由此完成毕业设计工作一般都要花上一学期左右的时间。为此,毕业设计在选题及具体任务上必须具备基本任务要求,在任务书中应明确规定各类选题的基本工作量,这也便于解决不同类型选题存在的任务不平衡问题,便于掌握考核评价的统一标准。选题应有一定的工作量、难度要适中,能使学生受到比较全面的训练,大多数学生通过努力能在规定时间完成。(4)反应专业前沿。本科毕业生除掌握本专业基本理论,具备基本专业技能外,还应该了解本专业的前沿知识,毕业设计作为学生毕业前所撰写的学术论文或称毕业论文,应具有一定的前专业沿性。

2制造类专业毕业设计(论文)选题类型及任务要求

按照前述选题的基本要求,毕业设计的选题可以由指导教师提出,也可以由学生自己提出,但都应当经系(教研室)初审,毕业设计答辩委员会审定后实施。在此,主要结合重庆工商大学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介绍一下毕业设计的选题类型及具体任务要求。结合学院机械制造、机械设计、模具设计、汽车制造与运用、机械电子工程6个专业方向的具体情况,将毕业设计选题类型确定为:机械工程设计类、机电控制工程设计类、科学实验研究类、软件开发类、机械CAD/CAE/CAM工程应用类、论文类共6大类,并分别制定相应的任务要求。

2.1机械工程设计类

机械工程设计类选题应以机械及机电装备的机械机构设计计算为主要内容。任务书应体现如下要求:明确需要解决的具体综合性工程实践问题及达到的目的;指出进行设计所依据基础参数;细化完成的工程设计图或表。例如:总体方案设计总图、XX部件装配图、XX零件图、XX工艺卡片等;指出的参考文献应能体现设计题目的综合设计内容,以及必要的工具书等条件;学生至少独立完成A0图纸3张和一份12000字以上的设计说明书(对于计算复杂、工作量大、设计难度大的题目可以酌情减少)。图纸符合《机械制图》规范,图纸绘制要符合国家标准。完成后的设计图纸经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审核后,审核人员要签署审核指导意见并签名;说明书要满足格式要求。

2.2机电控制工程设计类

机电控制工程设计类选题应以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检测与控制系统设计计算为主要内容。任务书应体现如下要求:明确需要解决的具体综合性工程实践问题及达到的目的;明确电气电路设计所依据基础参数、使用软件、系统的功能模块组成及接口设计内容等;指明为实现目的需要具体完成的数据处理与控制算法、软件程序语言、仿真或调试方法及最终的性能效果等内容;指出的参考文献应能体现设计题目的综合设计内容,以及必要的工具书等;学生应独立完成能实现设计目的软硬件系统,应提供较完整的系统电气控制原理图或电子电路原理图。设计说明书字数应在15000字以上,应主要包括硬件设计中的相关计算、数据处理与控制相关计算、软件各功能模块设计、系统仿真过程及其结果分析等;源程序可以作为附件,但不能大篇幅作为说明书正文。

2.3科学实验研究类

科学实验研究类选题是以先进的机械科学理论为基础开展的科学实验。任务书应体现如下要求:实验研究的基础、理论依据、预期结果;拟采用的实验设备、实验手段等;实验任务应体现综合性或设计性,具有一定的难度;明确实验的目的、任务及方案,数据处理、分析方法;指出的参考文献应能体现实验的理论基础、体现机械学科领域的先进理论、技术,以及必要的外文资料和工具书等;学生应独立完成一个完整的实验,取得足够的实验数据。实验论文字数应在15000字以上,符合格式要求,应包括研究现状与趋势、实验装置、实验分析研究与结论等内容。

2.4软件开发类

软件开发类选题应以嵌入式控制软件,与制造企业生产、生产管理有关的机械类实验数据处理,针对机械内容的计算机辅助模块等软件设计内容,是具有一定算法复杂性的开发性项目,不包括数控程序的设计。任务书应体现如下要求:指出本软件需要解决的具体综合性工程实践问题,以及达到的目的;设计所依据的基础性思路、方法、算法,以及设计的关键性问题;指明需要细化完成的算法、程序模块、最终的效果或结果、调试或验证手段、运行环境等内容;以及细化具体的源程序数量;指出的参考文献应能体现设计题目的综合设计内容,以及必要的工具书等;学生应独立完成一个应用软件或较大软件中的一个模块,应有一定的工作量,应提交15000字以上的软件开发设计说明书(一般应包括综述、系统规划、详细设计(如数据结构分析、程序设计框图等)、可行性分析、系统实现、性能分析、结论等内容);软件源程序行数不少于2000条,并提交程序软盘和源程序清单(并能可靠运行)、软件设计说明书、使用说明书。

2.5机械CAD/CAE/CAM工程应用类

机械CAD/CAE/CAM工程应用类选题应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具有一定综合性。任务书应体现如下要求:指出需要解决的具体工程实践问题,以及达到的目的;明确基础参数、使用的软件、设计计算内容以及关键性问题等;设计任务明确应有设计分析的三维CAD模型和对应的二维工程图;对于具有CAE分析的题目,要体现基础数据、力学模型、结果分析、结构或工艺改进意见;对于CAM类应提供加工样件;对于逆向工程类设计,应该具有工艺和工程图的要求;指出的参考文献应能够体现设计题目的综合设计内容;根据课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提出方案,并进行多种方案的分析比较、设计计算、建模、仿真和结果分析等。设计说明书字数应在15000字以上(一般应包括选题的目的、意义,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趋势,工作方案、设计计算、建模、仿真、结论等内容)。

2.6论文类

论文类选题是以探索、研究机械工程领域的新技术、新知识、新方法为研究内容的学术论文,无工程图纸要求。调研报告、综述论文、方法总结、使用说明书等类型的题目不能作为论文类选题。论文类题目应体现研究内容的先进性和一定的难度,在理论上具一定的深度,在实践上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毕业论文任务书包含论文的目的、意义、学生应完成的任务、论文探讨研究的主要问题(提纲)、参考文献等内容;提供一篇在机械工程范围内具有一定创新内容的、格式规范的论文。字数在20000字以上,相关的参考文献不得少于20篇;客观公正、论证翔实、严密等是毕业论文写作中的基本原则。毕业论文写作要求:立论客观,所提出的问题在本专业学科领域内有一定的理论意义或实际意义,并通过独立研究,提出了自己一定的认知和看法;论据翔实,论文中所用的材料应做到言必有据,准确可靠;论证严密,富有逻辑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要符合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全篇论文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语言准确、表达简明。毕业论文无论在内容或形式上都有一定的要求,这也是考核论文成绩的基本依据之一。论文的整体结构和标注要求规范得体。

机械制造毕业论文篇2

关键词:校企合作;毕业设计;探索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作为目前热门的工科专业之一,是以培养现代机械工程师为目的的专业,也是我国高校开设得最久的专业之一。主要培养具备机械设计制造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机械制造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要求:“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毕业设计是实现其机械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是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毕业设计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如何提高机械专业毕业设计的质量,多年来一直是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通过分析目前机械专业本科毕业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基于校企合作指导机械类专业本科毕业设计的创新模式。

一、机械专业本科毕业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学生对毕业设计不够重视

毕业设计一般都安排在大学第七、八学期,这两个学期正好是学生考研和就业的关键时期。这些年,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大和考研风气的高涨,许多学生都把主要精力放在找工作和复习考研上,没能在毕业论文上投入足够的精力。东抄西拼完成毕业论文,网上搜索资料后简单拼凑的现象尤为突出,学校规定的时间为12-16周,而有的学生仅用几周甚至几天时间就拼凑完成,造成毕业设计质量不合格。

(二)设计选题缺乏创新性、可行性

有些学生在选择毕业设计题目时缺乏创新意识,不能面对工程实际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大部分学生是设计已有的机械装置的结构,然后对其进行分析和校核,设计内容体现不出自己的创新。少数学生只是在网上搜索题目相似、内容相近的论文之后,将原文中大量观点和论述几乎原封不动地复制到自己的论文中,结果是论文缺乏分析和见解。还有少数学生设计中对已有机械结构进行改进设计,但因缺少工程实践,所设计的方案并不一定可行。

二、校企合作指导机械专业本科毕业设计可行性分析

德州学院地处德州市,德州市新能源产业起步早、发展快,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尤其是以皇明集团为代表的太阳能热利用方面走在全国乃至世界的前列,相继获得“中国太阳城”、“国家可再生能源应用示范城市”、“国家火炬计划德州新能源产业基地”等称号,德州经济开发区获首批“山东省节能环保产业基地”,其中“太阳谷”已经成为引领太阳能和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的核心动力和强大引擎。同时,德州市依托山东景津环保设备有限公司等企业,正在打造风电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和环保节能设备等新能源产业基地,建成后将成为全国最大的太阳能产品制造基地和国内重要新能源装备研发和制造基地。面对新能源装备制造业的快速发展,相关机械类专业人才匮乏的问题日益凸显,新能源装备制造的企业迫切希望和高校合作培养机械专业的创新性应用型人才。校企合作指导学生毕业设计的条件已经成熟。

目前,德州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已经和山东景津环保设备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13个实习实训基地。与山东景津环保设备有限公司、山东通裕集团有限公司、东营光伏太阳能有限公司组建了景津压滤班、通裕班、光伏机电班。2010年与山东景津环保设备有限公司联合成立了“节能环保设备研究中心”。这些都为校企合作指导机械专业本科毕业设计提供了保障。

三、校企合作指导机械类专业本科毕业设计创新模式的探索

(一)校企共同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

德州学院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围绕着我国重点支持的新能源产业这一国家战略性目标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从整体上提升本专业在新能源产业和区域内的高素质创新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水平和配置能力。德州学院召开“装备制造业、新能源产业人才需要研讨会”,德州市装备制造业推进办公室、德州市新能源产业推进办公室负责人及12家山东省新能源相关企业代表应邀参加会议,聘请了山东普利森集团有限公司、景津压滤机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技术负责人为校企合作专家。企业技术负责人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问题提出了宝贵的建议。

根据合作企业的意见和建议,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计划中的第七学期,在11周的专业课程结束后,安排7周的专业方向实习,第八学期安排12周的毕业设计和6周的毕业实习。学生在学习了所有的专业课程后,先在企业进行专业方向实习。在实习期间对所实习企业进行了解,将自己所学的专业课程进行实践,初步提高自身的工程实践能力。在此基础上第八学期进行毕业设计和实习,可以综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工程意识,毕业后能够直接为企业所用,有效地提高了人才的培养效率和培养效果。使学生的应用能力达到工程需求,实现零距离就业。

(二)校企合作制定学生的毕业设计题目和指导学生毕业设计,保证学生的毕业设计质量

在第七学期,将机械专业学生安排到山东景津环保设备有限公司等实习实训基地进行实习,这些企业有机械专业对口的生产环节,具有一定的生产规模、较先进的生产水平和管理水平,经济效益较好,有接纳毕业论文教学与实践的能力。机械专业学生进入企业进行实习和毕业设计时,企业技术人员和学校教师共同指导,以企业技术人员为主,学校教师为辅,采用双导师制。学校的指导教师负责学生的专业理论指导,企业指导教师为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全程参与学生实习和毕业设计的各个环节,指导学生处理毕业设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专业方向实习期间,由实习企业提供与实际生产和技术开发相关的毕业设计选题,由校内和企业导师在11月份商讨确定指导学生的毕业设计题目,校内实习导师书写毕业设计说明书。毕业设计题目能够体现机械的新工艺、新技术的研究方向。这样可以让学生提前介入生产技术,初步了解并能解决生产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第八学期学生在实习企业里进行自己的毕业设计,校内指导教师通过网络与学生保持常态联系,跟踪掌握学生毕业论文进程,并定期到企业检查、指导学生毕业论文书写,与学生探讨、解决实习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培养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提高了教师自身科研能力。企业导师负责学生的实际设计、生产和技术开发相关的指导。在毕业设计中学生参与了企业的产品研发,学生了解了企业,企业也了解和掌握了学生各方面的情况,为日后的择优录用人才提供了依据,通过双向选择,对愿意留厂且企业看中的学生,企业优先录用。

(三)成立有合作企业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参与的答辩委员会,严格答辩程序、保证答辩质量

答辩是毕业设计工作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全面检查和评估毕业设计质量的重要手段。严格的答辩程序有利于树立良好的学风,促进学生认真做好毕业设计。学院聘请企业高级工程技术人员为答辩委员会成员,答辩委员会的校内教师必须由副教授以上职称(或相当职称的科技人员)的人员担任。答辩委员会下设答辩小组,设组长1人(答辩委员会成员),秘书1人,各答辩小组具体负责学生的毕业设计答辩工作。答辩委员会负责审定学生毕业答辩资格,选用“中国知网”大学生论文抄袭检测系统对参加答辩的毕业论文进行检测,总相似比超过33%的学生不允许参加毕业论文答辩。同时还负责对指导教师的毕业设计指导工作进行审核:指导教师所带本组学生毕业设计成果以专利、、实物、模拟仿真、模型展示的不低于50%。

毕业设计答辩时采用“回避制”,即指导教师不参加对自己指导学生的答辩工作。学生答辩前提交论文由答辩小组详细评阅,写出评阅意见,评定成绩,并根据课题所涉及的内容和要求,准备好基本概念、基本理论、试验或设计结果分析等方面不同难度的问题,以备答辩时提问选用。答辩时学生报告时间一般为10-15分钟,答辩提问时间一般为10-15分钟,答辩公开进行,从而保证了答辩质量。

四、结 论

本科生毕业设计改革是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热点。近几年德州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通过校企合作指导本专业的本科毕业生的毕业设计,加强了校企合作的力度,提高了本科毕业生的毕业设计质量,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机械专业毕业生毕业后直接为实习企业所用,有些学生已经成为企业的技术骨干。通过校企合作同时提高了校内教师的科研能力,实现了学校、企业、学生的三赢。

参考文献:

[1] 刘艳萍.独立学院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监控体系的构

建[J].经济师,2010,(9):127-128.

[2] 高炜,森高静.构建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质量保障体

系的实践与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2,(7):162-

163.

[3] 朱新宝,陈慕华,朱凯.产学研合作提高毕业论文水平

[J].中国高校科技,2013,(3):54-55.

[4] 姚志红.从毕业论文选题看提高学生毕业论文质量的对

机械制造毕业论文篇3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毕业论文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毕业论文是大学毕业生上的最后一堂课,是大学生涯的最后一次作业,是对整个大学知识体系的综合运用和提高的一个过程。机械专业的毕业论文有实践性强、理论要求高等特点,笔者在指导机械专业毕业生毕业论文的过程中,发现高职院校毕业生由于顶岗实习安排、论文写作等方面存在问题,现针对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1 高职院校机械专业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

1.1 顶岗实习岗位不对口,毕业论文无从下笔

机械专业是典型的工科专业,以技术的实际应用为根本目的。①所以机械专业的实践操作环节的锻炼尤其重要,而部分学生顶岗实习的岗位与专业所学不对口,导致毕业论文没有题材,也缺乏实际的模型和案例,只得采取抄袭等手段来试图蒙混过关。如有一名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学生,他的毕业论文是关于创业板对中小企业发展的意义,很明显该论文不是出自他手,而是采取网络下载,经过改头换面变成自己的论文。像这样的情况每年都不少,究其原因,是高职院校“放羊式”的顶岗实习管理,使学生缺乏相关的实践经验和现实案例,而难以独立高质量地完成毕业论文。

1.2 思想认识不到位,对毕业论文不重视

学生把毕业论文当作拿毕业证的一个环节,没有放在心上、落实在行动上,认为毕业论文就是走过场、搞形式,不影响毕业和就业。该类学生的大部分做法是从网上直接下载或者东拼西凑,仓促地完成毕业论文。造成有的同学连自己的论文的主要内容都不了解,还有的学生连论文的署名和学校名称都弄错了,种种笑话层出不穷。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认为学院不重视毕业论文,对自身的要求也不严格,对毕业论文敷衍了事。

1.3 专业知识不扎实,写作功底差

机械专业的毕业论文要求高、难度大,对专业课程如机械设计基础、公差与配合、机械制造工艺等核心专业课掌握要求比较高,而高职院校毕业生学生专业基本功不理想,毕业论文完成力不从心。另一方面学生对毕业论文的选题、结构、写作特点不了解,例如有学生选题是“浅谈中国机械行业的发展”,很明显选题范围大,针对性不强,容易造成论述空洞、说服力不强;还有的学生有想法和思路,但是语言组织能力差,词不达意,文章缺乏条理,结构混乱。

1.4 WORD等常用办公软件不熟练,对论文排版等束手无策

目前,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目标定位一般是:基本会用计算机,能通过学校的相关考试,能通过部级或者省级的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或者其他类似的考试。②但是计算机基础教育中的办公软件的应用教学有所欠缺,学生在毕业论文完成过程中反映的计算机水平令人堪忧。如有的学生不会设置目录、有的论文文字、段落间距不一样、有的论文字体设置混乱。虽然高职毕业生毕业之前为拿到毕业证都参加过计算机等级考试,但对于这种考试学生大多是应付式的,考过了对软件的学习也丢下了,另一方面计算机等级考试难度较低,很难从根本上促进学生的办公软件应用水平的提高,也就难以让学生写作的毕业论文满足对论文的排版格式要求。

1.5 机械专业毕业论文教学思路问题

高等职业教育以技能为本位,强调专业的职业素质,侧重熟练的技术运用能力,强调实践操作能力,体现岗位的实际工作需要,培养在生产一线开展技术工作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从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来看,高职毕业生对理论知识的整体掌握水平比不上本科毕业生,但是不少高职毕业生的论文是讇讇椎纳杓?,如有的学生毕业论文是机器人设计。像这样的毕业论文对专业理论知识的广度和深度都有极高的要求,大部分高职毕业生根本无法完成;另外,高职院校的毕业论文评价标准和本科院校一样,对论文的学术水平要求高,而现实的差距却让高职院校的评价标准难以为继。

2 解决问题的措施

2.1 建立完善的顶岗实习制度,落实顶岗实习的过程管理

知识不等于能力,从掌握知识到形成能力,需要一个内化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可以通过顶岗实习来实现。③顶岗实习作为学生进行实践学习最关键的一环,也是完成毕业论文必不可少的一步。高职院校应在宏观层面上对顶岗实习做好统一的安排和管理,做好前期准备,采取社会招聘和学校联系安排的方法来为学生提供顶岗实习的工作岗位,做到专业对口、岗位对口、就业对口。在顶岗实习的全过程为学生安排指导老师并定期联系和反馈,同时,企业的“师傅”也要参与到毕业论文的指导,通过企业和学校的老师共同监督和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论文。为了提高老师的指导效率和学生的积极性,将学生在论文完成期间的表现,作为毕业论文评分的一部分。

2.2 解决学生思想认识不到位的问题

为了从根本上扭转学生的思想认识问题,一方面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使学生认识到毕业论文是整个教学过程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并加强论文指导,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和懒散习惯,独立地完成毕业论文。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必须严格制订和落实毕业论文评分制度,根据学校人才培养标准,科学合理地制订毕业论文评分标准,加强对答辩过程的督查,要求指导老师对毕业答辩不打人情分,严把考核关,对学生抄袭毕业论文现象严厉惩处,对于毕业论文不合格的学生一律不予毕业,打消学生的侥幸心理。

2.3 提高专业课程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写作技能

高职院校应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提高专业核心课程的课时,让老师有充足的课时把知识点讲细讲透,让学生看懂听懂,直到全部理解为止;高职毕业生的文学功底和文学修养整体水平不高,而写作对于毕业论文的完成至关重要。为提高学生写作技能,应适当开设毕业论文的指导课程,主要介绍毕业论文结构特点、如何选题、如何论证等关键要素,再辅以具体的案例讲解和适当的练习,教会学生掌握写作方法,切实提高论文写作水平。

2.4 加强对WORD等办公软件的应用能力的培养

从现代大学生都要考取计算机应用能力证书,就可以看出以WORD为核心的办公软件的应用已经成为大学毕业生的必备技能,但是软件的应用能力的提高,在于熟能生巧,而不少大学生更多地把时间花在游戏和娱乐上,对办公软件的应用采取应付式学习。高职院校的老师应该在平时的教学中多要求学生使用办公软件完成课后作业;在计算机教学的过程中,课堂作业除了应试计划内的知识以外,还可增加一些办公应用类的题目;④学生社团也可以开展办公软件应用比赛等活动,多为学生创造学习的机会,通过多用多练,学好用好办公软件,就能应对论文写作中的种种问题,也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2.5 拓展毕业论文教学思路

高等职业教育不是研究型、学术型教育,是实践型教育。实践型论文和学术型论文的最大差异在于其鲜明的实践性,⑤因而高职院校的毕业论文教学一定要体现岗位的实际工作需要。首先,毕业论文的选题方向不应该是讇讇椎纳杓疲杓评嗟谋弦德畚亩愿咧霸盒5谋弦瞪讯却螅咛宀僮餍圆磺浚Ω糜衫鲜Ω菅ジ谑迪暗母谖磺榭觯ㄈ缁盗慵庸ぁ⒆芭涞龋癖弦德畚奶饽俊F浯危弦德畚纳婕暗哪谌菘梢允巧呱系哪骋坏拦ば虻募庸すひ崭脑欤部梢允枪ぷ鞲谖簧吓龅降木咛逦侍猓踔量梢允嵌ジ谑迪岸怨ぷ鞯奶寤岷鸵院蟮墓ぷ鞔蛩愕鹊龋ü哉庑┦导拾咐⒕咛逦侍庋芯亢妥芙幔梢耘嘌目蒲Ь瘢嵘导寄芎徒饩鍪导饰侍獾哪芰ΑA硗猓弦德畚牡钠婪忠嘀赜谘√夂褪导矢谖坏那泻隙取⑻岢龆圆叩牟僮餍院涂尚行浴⒙畚牡拇葱碌恪⒙畚牡南质狄庖澹挥邪凑照庋穆畚纳杓扑悸方新畚慕萄В拍芮惺堤岣弑弦德畚牡慕萄е柿俊?

3 结束语

高职院校机械专业毕业论文是重要的教学环节,它的质量的高低也是整体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为提高机械专业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应该在顶岗实习岗位安排、专业教学及监控、办公软件应用能力培养等方面采取措施,切实抓好这一重要环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注释

① 张建.机械专业本科生专业知识融会贯通能力的强化[J].肇庆学院学报,2013(2).

② 杨娜.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改革研究(C).2011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nagement Science and Engineering(MSE 2011).2011-10-01.

③ 祝登义.学生顶岗实习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3).

④ 梁平枝.职业院校计算机办公软件应用教学探讨[J].职业,2011(20).

机械制造毕业论文篇4

关键词:中国制造;机械制造类;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6)10-0067-02

“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版的“工业4.0”规划,也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实现制造业由大变强的历史跨越[1]。机械制造业是“中国制造2025”的重要支柱和重要组成部分,对机械制造类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要求带来了新的挑战[2]。基于“大工程教育理念”的本科教学工程系统地分析和研究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现代机械工程师”的基本特征及其评价方法[3],探讨机械工程专业学生创新素质形成原理及其规律。构建融知识、能力和工程素质于一体。集现代管理和先进技术为一体的人才培养新体系[4],对改变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开拓创新能力的“现代机械工程师”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较大的实用价值。

一、传统机械制造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一)教育教学观念滞后,人才培养目标模糊

目前机械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能在机械工程及其自动化领域从事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其概念陈旧,涉及面宽泛,含义模糊[5],可以覆盖学生毕业后一生中从事的工作,无法与我国日益迅速发展的工业化进程需要相对接。其结果是导致人才培养方案构建思路不清晰,重点不突出,其目标也比较难以实现。

(二)教学内容陈旧,工程能力训练不到位

目前机械工程课程及其教学内容比较陈旧,学科前沿课程较少,专业课程体系无法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也无法适应新时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导致机械工程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体系不健全,出现了有环节要求[6],但无法落实而形同虚设的情况,严重影响和制约着人才培养质量。实践教学体系设计的系统性不强,不能完全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实训基地未能充分利用,制约了实习指导工作的开展。

(三)教学方法手段滞后,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缺失

教学方法单一,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应用水平也并不高,影响了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无法满足高等教育大众化条件下多元化人才培养的需求[7]。在人才培养的关键问题上,深层次改革有一定难度,如产学研合作等。合作教育渠道、层次有待拓宽和提高。

二、机械制造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一)创设“模块化、组合式、开放型”的课程体系

以“大工程教育理念”为指导,以机械工程专业为研究试点,提出机械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具有高素质创新型能力的“现代机械工程师”,优化机械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以高等数学、大学物理、机械制图、工程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电工与电子技术、工程材料、微型计算机原理为基础理论知识;以公差技术、控制工程、测试技术、材料成型技术、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液压与气动等为专业理论基础;以制造装备设计、机电一体化技术、机电传动控制、数控技术、自动化制造系统等为相关和拓宽知识,构成毕业生的知识结构。

(二)优化教学资源

将课程建设、专业建设、学科建设和实验室建设融为一体,实现教学与科研、学科与实验、课程与设计的系统协调和有机统一,通过实施“青年教师工程能力培养计划”和“青年教师创新能力培养计划”,实现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主要表现在:1.鼓励教师利用科研成果更新教学内容,设立教案评估制度,并与教学考核相结合。2.探索建立科研成果转化为课程的工作机制,鼓励教师科研成果融入教材,并辅之以相应的考核、评估和奖励。3.开设反映学术前沿的选修课,并结合教师承担的科研课题来指导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三)完善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

推进教师工程能力提升及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对新引进人才全部进行严格的岗前培训;采用师徒结对的形式,由教学科研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指导新教师的教学工作。学院组织新教师职工的听讲评活动,对青年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点评和指导,确保青年教师的教学质量。完善机械工程专业学生工程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实践教学体系,在培养环节上,课堂教学、实践环节、第二课堂整体优化设计;在教学方式上,必修课、选修课相结合;在教学内容上,自然科学、工程技术、人文知识相互兼顾,同时体现现代科技中学科交叉的特点,特别注重机械工程与信息化、自动化技术相结合。建立四段式教学体系:理论教学体系、实验教学体系、课程设计体系、参观实习教学体系。在教学中落实“产学研结合”、“理论教学与科研实践案例教学相结合”、“课内教学与课外辅导素质拓展相结合”的教学改革,强化“课程设计与实习”两个教学环节。

1.培养方案与培养目标的定位一致,改革培养模

式,改革教学方法,切实体现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完善和修订教学大纲,做好专业主干课程内容更新,知识体系优化。

2.强化实践环节,加大实验教学比例,改进实验内容,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环节从选题到具体指导注重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

3.完善实验室设备,保证实验项目开出率达到

100%,创建实习基地,校企合作承担专业认识、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的主要实践教学任务。

(四)规范毕业设计(论文)过程

毕业设计(论文)是在学生完成全部大学课程后,走向工作岗位前的一次综合训练教学环节,是对学生在大学阶段所学知识与能力的全面检查与考核,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协作精神,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起着重要的作用。对毕业设计字数、参考文献和图纸等进行量化处理,主要分为五类:1.理论研究型;2.工程设计型;3.工程技术实验研究型;4.计算机软件型;5.综合型。从毕业设计(论文)的全过程看,学生的机械设计制造的实践能力及水平得到了提高,工程意识和素养增强,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加强,尤其是毕业论文质量较往届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全部顺利通过院和小组答辩,成绩优秀率达到14%,获得校优秀毕业生标兵称号的8人,占常州大学总数的8.2%,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五)健全教学质量保障机制

在教学实践中,坚持以学生和教师双主体与以学生为本的核心理念,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人翁意识。实施“本科创新能力培养激励机制”,提高教师和本科生参加科研创新活动的积极性。制定教学督导组和学生评议教学效果机制,每学期将评议结果公开,向各个教师反馈评议意见。由专业教师负责成立课程评估小组对专业课程进行自我评估,采取“主讲教师负责、逐课评估、达标验收”的办法实施,采用计算机以及网络手段对规章制度进行科学、规范管理与实施。完善教学质量评价机制,组织学生评教活动,促进学生对教师主要教学环节教学质量进行监控与评价,注重同行评教和领导评教,强化教学督导。

三、机械制造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

常州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是在1984年原江苏化工学院机械制造工艺及设备专业的基础上建设和发展起来的,近几年,本专业一直是常州大学招生人数最多的专业之一,在长三角人才市场上就业形势一直处在前4位。装备制造业是江苏省重点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常州市已成为中国先进制造技术发源地,初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制造业体系,主要包括轨道交通设备制造业、工程机械制造业、农业装备制造业、数控机床和基础装备制造业等。装备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必将扩大对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为长三角地区及全国装备制造行业提供大量工程技术人才是本专业建设的方向。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技术发展趋势,结合常州大学发展目标和本专业现状,培养的人才类型为:工程应用型。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区机械制造业十分发达,对本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量很大。在长三角地区和常州先进制造技术基地对专业人才的技术需求基础上,形成了本专业以先进制造技术为线的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坚持优化课程、提高质量、注重实效、形成特色的方针,及时修订本专业培养计划和教学大纲,从课程体系的学习方面衡量本专业培养目标是否体现了学生在知识、素质方面的协调发展。在生产实习、课程设计、各级科技竞赛、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环节考查学生能否从全局的观点看问题,能否从市场研究、设计构思、生产制造中分析思考,以此判断培养目标是否实现及实现的程度。近几年来,学生的四级通过率在95%以上、考研录取率在30%以上,就业率为100%,这些数据反映了培养目标的实现情况。

面向“中国制造2025”,以创新人才培养为主线,构建了机械制造类人才培养模式,并进行了有益的实践。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探索了一种适应“中国制造2025”的机械制造类人才培养的模式,逐渐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索求知的精神,使其创新能力得到提升,工程实践能力更加突出,为今后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拓宇,李飞,陆国栋.面向“中国制造2025”的工程科

技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路径探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5,(6).

[2]吕春芬,宋绪丁.工业4.0时代的特征与高校课程体系

改革研究[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5).

[3]刘玉梅,状军,王本亮.基于现代机械工程师技术应用能

力培养的综合性课程设计构建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

坛,2014,(23).

[4]王亚良,梁利华,董晨晨等.创新人才培养导向的机械类

实验教学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2).

[5]田君,钟守炎,孙振忠.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和“学

习产出”(OBE)教学模式的机械设计课程群的建设与改

革[J].教育教学论坛,2015,(31).

[6]罗红旗.机械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实践能力分

析[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3,(13).

[7]孔德军,胡爱萍,朱伟.基于校企合作的工科专业毕业设

计教改实践[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8,

(7-8).

[8]许泽银,徐强,蒙争争.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模块

机械制造毕业论文篇5

目前工业工程专业的实习课程主要包括:认识实习、金工实习、生产实习以及毕业实习。

1.1金工实习

金工实习是一门实践基础课,一般安排在3-4学期,时间1-2周,是机械类各专业学生必不可少的选修课,由于工业工程专业具有很深的工科背景,所以金工实习也是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必不可少的实践教学环节。金工实习主要包括车工、铣工、特殊加工(线切割,激光加工)、数控车、数控铣、钳工、沙型铸造等。金工实习的目的主要是可以使工业工程专业学生通过到金工加工车间参观和实际操作,了解传统的机械制造工艺和现代机械制造技术,掌握金属加工的主要工艺过程和方法,熟悉各种加工设备和工具的操作和使用方法,培养学生对简单零件加工方法的选择和工艺进行分析的能力,为以后学习《工程材料》、《机械制造》、《先进制造技术》等后续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1.2生产实习

生产实习一般安排在第5学期,时间2周,生产实习也是工业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一般通过组织学生深入到相关企业生产一线,由企业专门人员指导讲解。实习目的主要是增强学生的工业工程意识,了解专业技术理论在生产中的实际应用,通过参与车间的实际生产和管理,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运用所学工业工程知识提出改善的的建议或方案,增强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1.3毕业实习

毕业实习一般安排在第7学期,时间为2周,在学生完成大部分专业知识的学习之后进行,由各毕业设计指导教师自主安排,要求学生按照自己毕业论文的要求到相应的企业实际考察,参与到实际生产管理当中,应用所学知识为企业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为下一步的毕业设计及今后参加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实习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认识实习、专业实习的实习效果不理想

目前大部分工科院校都有自己的金工厂,工业工程专业的金工实习大部分在本校的金工厂完成,一般都安排有专门的指导教师和工厂师傅负责。由于是在自己学校的校内工厂进行实习,金工厂也主要以承担实习任务为主,所以实习过程中,学生都能实际动手操作,实习效果较好。而与专业相关性更大的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则主要采取到企业参观,统一实习的模式。由于企业的赢利性要求,大多数企业比较注重经济效益,更涉及到安全和技术保密等问题,让学生实际操作可能会影响到生产的数量和质量,影响企业的实际收益,因此,很多企业不愿意接受学生到企业实习,即使接受,学生在实习过程中也很难获得实际参与企业生产管理的机会,实习效果不理想。

2.2专业理论知识在实习过程中得不到应用

由于工业工程专业具有鲜明的实践性特点,它的很多理论都来自于生产实际,也必须应用到生产实际中,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而这种走马观花的统一参观实习,不要说把一些工业工程技术(如5W1H,ECRS原则等)在企业生产过程中加以运用,甚至对工厂的布局和产品的工艺流程都很难弄明白。

2.3毕业实习不能为毕业设计提供有效的帮助

毕业实习是写好毕业论文的前提条件,没有工作经验的学生,想找到实习单位进行实习已实属不易,更不要说和自己毕业设计相关的实习单位。很多学生找的实习单位并不能为学生提供真正的实习机会,学生也仅仅是在实习单位花几天时间的参观一下,完成一篇实习报告。再者,学生对毕业实习具有很大的盲目性,没有明确的任务和目标,实习只是为了完成指导教师布置的任务,不能为毕业设计获得任何有价值的数据和资料。

3解决现有问题的一些对策

3.1建立具有专业特色的实习基地

要想培养出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实习基地的建设必不可少,而这种实习基地的建设必须是基于本专业特色的,不是以院系为服务对象的。有些学院(比如机械学院)可能有自己的实习基地,但这些实习基地是针对机械类或大工科类的,可能根本不适合工业工程专业。因此,必须建立具有本专业特色的实习基地,根据工业工程的专业特点,让学生能够真正深入到企业生产一线,参与企业的生产和管理,对生产过程进行深入细致的了解,从专业的角度发现、分析、解决问题。

3.2采取多样化的实习形式

现在各种专业实习基本都采用统一的实习形式,这样比较方便教师管理,但同时也降低了实习效果。参加实习的学生层次不一,采取统一的实习形式必定不能达到因材施教的效果。我们可以采取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实习形式,比如毕业实习,有就业意向的学生,可自主到意向单位实习,选取以解决企业实际问题为目的的毕业课题,这样既解决了企业的问题,又能很好地完成毕业论文。再有,实习时可以选择几个实习企业,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分别在不同的单位实习,然后再进行轮换,这样就避免了全部学生一起涌入一家企业,由于人数过多,无法达到理想的实习效果的情况。

3.3建立“双师型”实习指导教师队伍

很多高校的教师大部分都是直接从学校到学校,没有在企业工作的经验,缺乏工程实践经验,对现代化生产没有全面的认识和理解,这样的教师指导学生实习的能力和经验都不足,要想获得理想的实习效果,必须要改变教师只擅长某一方面的科学研究,不了解企业实际生产的现状,建立和创新与企业的交流互动机制,定期派教师到企业锻炼,提高实习指导教师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水平。

3.4创建立体化实习测评体系

实习成绩的评定主要有两部分组成,实习表现和实习报告,而实习报告在成绩评定中占据很大权重。这种成绩评定方式,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实习情况,需要创建一个能够全面测评学生实习情况的立体测评体系,新测评体系的评价主体应该包括企业、学生和指导老师,以企业评价和学生互评为主,以指导教师评价为辅,最后按照三方得分分别乘以权重形成总分。

机械制造毕业论文篇6

关键词:财会专业;实践教学;实践教学体系优化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2-0160-02

一、引言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各行各业迅猛发展,因而对财务会计专业人才需求量大,高校每年财务、会计专业的学生就业率都在90%以上。目前,全国几乎所有的高校都办有财务、会计专业。面对招生、就业的大好局面,我们从事财务、会计专业教学的教育工作者,要扪心自问,我们培养出来的财务、会计专业的学生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吗?特别是独立院校要培养出富有一定的财会理论功底,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又很强的应用型人才,彰显其办学特色,如何实现?带着这一问题,我们课题组对设有财务、会计本科专业的“985”、“211”高校和独立学院进行调研,与财务、会计专业的教师、学生分别座谈;到用人单位与财会人员座谈;与财务、会计专业的毕业生座谈,了解和掌握了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人员对财务、会计专业毕业生的看法。用人单位普遍认为:毕业生初上岗时动手能力差,主动性不够;理论与实践脱节,很长一段时间进入不了角色;对企业财务、会计方面的重大业务问题束手无策;绝大多数毕业生头两年工作不令人满意。在校学生认为:在校对财务、会计专业知识掌握一知半解;实践环节流于形式、走过场,达不到目的;财务理论、模拟、教学与实际之间的疑问得不到及时、准确地解答,久而久之,就不求真知。对此,我们认为,科学合理的制订财会专业培养方案,充分发挥实践环节的作用,对实现独立学院培养适应能力和动手能力强的应用型财务、会计专业人才的目标,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二、独立学院财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优化

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的走向之一,是从理论到实践。大学生在校掌握的是高度抽象概括了的专业知识,具有抽象性、普遍性、一般性和间接性的特点,它反映的是事物的规律性的东西。而实践活动则具有直接现实性、个别性和特殊性之特征。我们的教学是让学生的理论认识见诸实践,并对实践起指导作用,实现“理论实践”的过程。目前,各类院校财务、会计专业培养方案中,均有实践教学环节,但我们认为在实践教学环节、学期安排、教学内容等方向需进一步优化,才能达到预期目标。具体优化方案如表1所示。

1.财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优化框架。

2.财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优化的具本内容。(1)实践教学环节的优化。在我们目前调研的独立学院工科院校财务专业培养方案中,实践教学体系普遍是:军事训练社会调查会计手工模拟实训专业实习财务决策模拟训练会计电算化模拟实训毕业实习毕业论文;会计专业的培养方案中,实践教学体系普遍是:军事训练会计循环实验会计手工模拟实训认识实习会计电算化模拟实训审计实训行业会计模拟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优化后的财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是:军事训练社会调查机械制造工程实训专业实习财务、会计手工模拟训练财务、会计电算化模拟训练财务、会计决策(审计)模拟训练毕业实习毕业论文。其优化理由是:使财会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有机结合、针对性强,理论理解更深,实践收效更大。具体来说,即第1学期,进校后进行军事训练,与高校普遍做法同步;第2学期利用1.5周的时间进行社会调查,了解社会的方方面面,弥补对社会知识了解的不足;第3学期增加机械制造工程实训这一实践环节,目前较多院校财会专业没有设置。通过1周的时间对一个行业的生产流程、产品工艺等进行训练,为后续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运用打下基础;第4学期通过2周的专业实习,了解所学财务、会计专业相关知识,树立热爱专业、学好专业的信心和决心;第5学期通过3周的时间进行财务、会计手工模拟训练,掌握财务、会计手工操作方法,增强动手能力、应用能力,为日后参加工作打下基础;第6学期通过2周的时间进行财务、会计计算机模拟实训,掌握财务、会计计算机操作方法,增强对现代化手段的运作能力,为日后运用现代化操作方法打下基础;第7学期通过2周的时间进行财务、会计决策(审计)模拟训练,掌握某些专业技巧,掌握一些实现专业职能的方法和途径,增强创新能力;第8学期通过4周的毕业实习、17周的毕业论文撰写,加强学生对社会和专业方向的进一步了解,提高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运用能力。(2)实践教学环节学期安排的优化。目前多数学校实践教学环节的学期安排是:财务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安排在第1、2、5、6、7、8学期,6、7学期分别有2次,而3、4学期没有安排;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安排在第1、3、5、6、7、8学期,3学期有2次,7学期有4次,而2、4学期没有安排。这种安排造成各学期实践教学环节工作量不均匀,第7学期4次实习,任务过重,课堂教学停停开开,学生学习会受到影响,同时也增加了教学安排、组织工作量。优化后,形成4年8个学期,每个学期有一次实践教学内容,分散社会联系、组织实践教学环节工作任务,使实践教学环节不断线;科学合理安排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从而提高教学质量。(3)实践教学环节内容的优化。①充实和完善实践教学环节内容。实践环节内容包括出纳业务、会计业务、纳税业务、融资业务、投资业务、利润分配业务、报表分析业务、预算业务、成本控制业务、资产评估业务、内部控制与审计业务、财务软件开发与应用业务等。②形成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环节中围绕专业课程与之配套的实践教学有仿真模拟实验、单项的专业技能训练、综合专业技能训练课程;并突破课堂限制,实现课内课外相结合,学生通过课内软件实习,课外自主技能训练,利用所学软件模拟参与经济活动的控制、会计实践模拟、会计实际工作系统演化等训练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③面向社会需求,系统设计实践模块,即基础会计仿真实践模块、会计与财务信息化实践模块、证券市场实验模块、ERP沙盘模拟模块、资产评估模块、审计与CPA实践模块等内容。(4)构建“四化”财会专业实践教学新体系。①自主化,学生自主创新、自主选题、自主管理实训内容,自成体系,交出有创新意义的财务实训报告。②个性化,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设计实验场景、实验目标、实验内容、实验技术路线,交出财会专业实训报告,教师点评,体现差异化、个性化。③场景化,将实验室内部模拟场景与实验室外的不确定性、动态的现实环境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应变与协调能力。④体验化,实行校内实验与校外实习相结合,强调学生自临其境、切身体验,感知、感受经济生活和企业管理实践活动,写出真实的实训报告。

三、结语

独立学院财会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和优化势在必行。近两年来,我校财务、会计两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了上述改革和优化,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获得教师、学生、社会的一致认可。

1.专业理论知识深化。优化后的实践教学环节与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环环相扣,在公共基础课程和数理人文基础课程阶段,设置了社会调查、机械制造工程实训实践;在学科基础(平台)课程阶段,设置了专业实习实践;在专业核心课程阶段,设置了财务、会计手工模拟训练、计算机模拟实训、决策(审计)模拟训练实践;最后,进行毕业实习,撰写毕业论文,将理论与实践进一步的结合,从而,加深了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为走向社会,胜任工作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

2.实践动手能力加强。在各个实践环节中,同学们要围绕出纳业务、会计业务、纳税业务、预算业务等十余项业务,分别运用手工操作、计算机软件模拟进行实践操作,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3.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主要是指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业务素质、劳技素质、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等得到了升华。

在实践环节中,学生到工厂、下车间实践操作,特别是在机械制造工程实训和专业实习中,学生身体素质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和培养。

通过财务、会计手工模拟训练、计算机模拟实训、决策(审计)模拟训练等实践环节,学生的业务素质、劳动技能素质得到了训练,培养了学生的专业能力、创业能力、创新能力和奋进精神;同时,使学生认识到财务、会计岗位要为企业当好家、理好财,任重道远,必须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光明磊落、勇于担当、遵纪守法、按规律办事,这样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财务、会计人员。

参考文献:

[1]胡建华,等.高等教育学理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

[2]王汉澜.教育评价学[M].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2004.

机械制造毕业论文篇7

在思想上,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领会党的“三个代表”精神,利用电视、电脑、报纸、杂志等媒体关注国内国际形势,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和有关政治思想文件、书籍,深刻领会胡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并把它作为思想的纲领,行动的指南;积极参加党委组织的各种政治学习及教育活动。在四川汶川大地震期间,心灵受到极大地震撼,作为共产党员积极参加抗震救灾活动,献出一份爱心。

在本科评估期间,无论是深夜还是凌晨,只要需要,任何时间都是工作时间;早来晚走,加班加点。评估对教师的工作是一次大检查。从每一堂课到每一套试题,从毕业实习到毕业论文的指导,从书本内容的把握到教书育人,每一名教师都接受了学校的检查,并通过检查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加以改进。同事之间互相听课,取长补短,对每一位教师的工作都是一次促进。

在教学方面,服从学院的教学计划安排,教学工作态度认真,积极参加学校与学院组织的各项活动,承担并完成学院安排的工作任务。让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获取更多的知识是最重要的任务。因此,我在课堂教学中,坚持做到认真、仔细分析教材,认真备课,注意设计好每堂课的教学方法,注重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在认真讲好每一次课的同时,注意教书育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过去的一年里,主讲了《机械制造工艺学》、《材料成型技术基础》、《机械工程材料》(本、专科),克服重重困难,带队完成了05级生产实习(洛阳)。尤其是我系由于有的老师出国学习,《材料成型技术基础》课程没有老师任教,我已经三年没有讲授这门课程,准备时间短,经过努力,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2009年完成教学任务约440学时。

在科研方面,承担的《pft225-1型平行分度凸轮箱》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二篇。

机械制造毕业论文篇8

在教学方面,本人的工作主要包括授课及指导毕业生进行毕业设计以及指导学生进行创新实验等环节。同时组织学生参加机电产品大赛、“挑战杯”等多项课外学习实践活动并进行相应的现代教学方法研究。自XX年年以来主讲有《材料成型技术基础》、《机械制造自动化》以及《互换性原理与技术测量》课程,并作为《互换性原理与技术测量》课程的负责人负责课程的日常事务及实验协调事宜等。在指导毕业生的工作中,在2009年带领10名本科毕业生顺利完成了毕业设计和毕业答辩。本人自工作以来,积极参加学院里的实习工作,包括金工实习、毕业实习、生产实习等。在实习过程中,本人认真负责,注意学生的安全,并督促学生通过实习提高自身的专业基础知识。在指导学生参加的课外学习实践活动中积极主动,先后主持指导参赛作品“多功能面食机”、“防盗防松螺栓”及“便携式绿色环保小家电”,参加的“挑战杯”作品“多功能订书机”。在做好业务工作的同时,积极参加科研工作,不断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主持济南大学博士基金项目一项,院级教学项目一项,并参与相关科研项目三项,并积极参与各级别的项目申报工作。自XX年年三月以来,本人担任机械制造系工会小组长,负责工会与系里教师的联系工作,在工作期间,认真负责,积极工会信息。

在工作中,本人十分热爱教师岗位,按时出勤,认真备课、辅导学生并仔细批改作业。同时,在科研方面努力钻研,兢兢业业。在教师的工作岗位上挥洒着自己的汗水和心血。

在工作过程中,本人付出了大量精力,但是也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成绩。在带领的毕业设计环节中,一人取得院级优秀毕业论文。在机电产品大赛中,两个参赛项目分别获得省级二三等奖。挑战杯比赛获得校级优秀奖。另一项参赛作品正在积极申报专利。申请的教学研究项目中,获得一项济南大学青年项目。第一作者8篇,其中两篇被sci收录,三篇被ei收录。在科研工作中,本人获得了济南大学优秀理论成果三等奖。

总之,任现职以来,在认真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努力进行科学研究,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在领导的支持和同事们的帮助下,本人的政治素质、业务水平均有了显著提高。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签名:杨学峰

上一篇:课题申报材料范文 下一篇:奖项申报材料范文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