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经济论文范文

时间:2023-11-20 05:12:04

网红经济论文

网红经济论文篇1

关键词:互联网经济;网红经济模式;电商

中图分类号:F06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2-0-01

众所周知,互联网+模式已经在中国掀起了一股又一股的浪潮,从影视文化,再到生活方式等各个方面都伴随着互联网的崛起和发展不断的更新变化,网红经济便是互联网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新型经济模式。从papi酱获得由罗辑思维等资本家投资的1200万资金开始,网红经济在2016得到了全速发展,这也标明着,网红经济越来越受到资本的“宠爱”。本文的主要内容便是通过梳理当下网红经济模式来阐述网红经济的运行机制。

一、网红经济的概述与发展

1.网红经济的概述

新型“网红经济”的产生归根结底是资本决定论和互联网风口论所催生的结果之一。资本决定论便是将人们传统的观念如:责任,实名等价值抛开,将获取投资从而变现作为唯一的目的。现在的网红经济模式中,一般是通过时尚达人在不同类型的社交网站进行积聚人气,通过网红的品味和眼光,依托粉丝群体进行专门的推广,从而将“人气”转化为购买力。代表的有微博红人,斗鱼等各类直播。

2.网红经济的发展史

(1)2003年左右,人们的价值观与审美发生了潜移默化的改变,90后们追逐着标新立异,非主流文化在年轻人中流行。这种对个性化的追求为网红经济的诞生提供了时代环境。

(2)2007年,网易博客诞生,标志着自媒体的时代即将来临。年轻人逐渐在享受着网上冲浪,关注不同的博主,并进行留言,网红通过类似“买家秀”的方式获取关注度,并收取一定的“广告费”。

(3)2008年,淘宝整合了自身平台的业务,人们开始探索在网上进行购物消费。淘宝的出现为网红经济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同时淘宝出现美女开网店,开启淘宝网红先河。

(4)2009年,新浪微博横空出世带来了很多用户体验的变化包括@,关注,短视频等许多用户交互。此时的年轻人大部分已习惯将上网作为日常娱乐的一部分,网红们迅速掌握微博这些产品的特点,快速的传播自我以及获取关注度。

(5)2015年,随着王思聪等资本方对网红市场的开拓以及投资,当网红做直播也越来越受到追捧。同时,明星网红化,网红娱乐化也成为常态,全民当网红的时代也随之来临。

二、网红经济的模式

1.打赏模式

打赏模式主要有服务和奖励类的等变现方式,特点是网红不需要依靠平台就可以将自己的特点和内容进行变现,这样实现了用户从网上支付和消费习惯中受益。直播类平台将粉丝的打赏按照一定比例由网络和个人分成,目前主流的服务是实现玩游戏直播打赏,此类得益于美女类网红以及普通类的游戏直播,实现网红变现模式的关键在于自己吸引多少粉丝量,博取关注,获得打赏,单纯的依靠粉丝打赏的模式非常考验网红的“吸粉”能力,多数人不能维持一个持续稳定的状态,观众也很容易形成审美、阅读疲劳,需要网红进行“创新”。

2.V告收入模式

广告模式的本质是网红通过将自己的关注度以及流量卖给一些需要打广告的企业,来换取收入。然而对于网络红人来说,这种实现收入的问题在于如何在日常内容的维护和广告上做平衡,防止用户体验更差。所以,为了让粉丝更愿意接受广告,广告也越来越多的花样百出,出现了很多软植入的类型。例如以做短视频成网红的papi酱,目前其在微博有2000多万的粉丝,假设她推广一条含链接的广告,按10%的点击率,一个点击率0.1元。那她的广告收入将在20万人民币收入,其吸金能力不能小窥。

3.网红电商

目前这种模式也是网红经济的主流模式之一。其特点是能将关注度转化为购买力,同时促进实体经济,回归商品销售。但如何引导粉丝到电商平台,真正让消费者购买货物或服务,便是网红团队首要解决的问题。在网红电商模式中,罗辑思维便是最为典型的代表网红。在2016年这一年,该团队仅在微信公众号所实现的商品交易就达到上亿元人民币。该团队的微信公众号每日都会推送60秒的音频,并且引导关注着回复关键字,获取链接内容,而该内容中便附带着商品,引导用户去购买。相比其他电商,该团队则主要推销书籍,所引导的内容极度精致,始终保持着新鲜感。

4.形象代言

给企业形象或产品进行相关的代言,是不少网红追求的目标。给知名企业代言,网红在收获奖励的同时,还可以扩大知名度,为自己的事业上升一个新的台阶。但他们成为企业的形象代言人也并不是一件易事,因为企业要对网红有基本的认可,而网红则要对企业有更深入的了解。这对网红来说至关重要。网红不仅要考虑粉丝群体的类型、风格和特点,还要考虑企业产品是否会自己带来负面影响。目前,游戏行业更青睐网络红人代言,优秀游戏网络红人被选为游戏代言人。

5.网红培训班

做网红培训机构,教更多人如何成为网红,目前市场空间的巨大。如今网红行业正处于互联网的一个风口,许多年轻人想将此作为自己的一个职业。但是大部分的年轻没有类似的经验,也没有相关的资源。网红培训机构便应运而生。从事培训的相关导师基本上是已有相关知名度的网红,或是网红的相关幕后团队,他们以自身或以往的案例进行相关的教学,挖掘学员的相关特点。当然,在这样的一个风口下,相关的培训费用也不低。网红培训班作为网红经济模式之一同样拥有着大量的市场。

三、结语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对于销售业来说,传统的营销方式已经不能吸引广大的用户去消费了。卖家如今面对的不仅是同行业的竞争,产品的更新迭代,也包括越来越挑剔的客户,以及客户对产品的认同。当前最主流的机遇则莫过于网红经济。卖家需要做的便是整顿意识拓展资源,寻找网红作为产品的宣传人,为客户与卖家之间建立宣传渠道,把握目前网红经济这股浪潮。当然,网红经济的发展也需要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的约束,这样“网红们”才不会出格,网红经济也能稳定、高效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晓映.网络经济激活粉丝购买力品牌创新打造创业新力量[J].通信信息报,2015(11).

[2]2016中国电商红人大数据报告.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2016-5-23.

网红经济论文篇2

俗话说,人怕出名猪怕壮,一旦出名,大众的注意力就会往这个地方集中,一旦集中,各种各样的事情都会发生,一些原本就存在的或者本来是无足轻重的小问题也会被舆论放大,一时间感觉甚嚣尘上,好不热闹。对于善于评论的段子手或者能舞点笔墨的人来说,有这样的热点供消费,自然是不能放过的,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网红经济的繁荣,所谓水涨船高,也是这个道理。

首先,网红经济的本质还是明星经济,或者换个角度也可以说是粉丝经济。网红的着力点其实不是“网”,网只是助推器,关键是在于“红”,“红”不是动词或形容词,而是名词,是指名人或者知名的事、物等,只不过名人更常见,特别是女的比较常见,所以大家往往喜欢等同于那些颜值高的、甚至是“蛇精女”,直接形象化了,这种等同其实偏差还是蛮大的,但不管怎么说,都是靠“红”来进行经济上的转化,销售的基本上也都是“红”的影响力,买单的差不多也都是粉丝。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只要出名的,聚集了大量粉丝的,无论是人还是物,都能转换成网红经济。为了在眼球经济中保持受捧热度,网红们需要对自己进行精心雕琢,以防止粉丝们因审美疲劳弃之而去,为此他们甚至不惜压缩私人空间,煞费苦心地包装各个生活场景并努力迎合粉丝们的互动需求。

其次,网红之所以会成为一种现象,会升格成为网红经济学,很重要的原因是借助了移动互联网这个助推器。我们知道,互联网对信息的处理具有快速、海量和放大的特点,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又把“网”的作用提高了一个层次,所以网红们的热点效应就会出现叠加,其舆论能力就会被放的很大。

第三,大部分的网红来去都是一阵风,能沉淀下来的,靠的还是内容。网红经济是以内容创作为基础的,保持优秀创意、创新精神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现在的网红已经不像几年前的“芙蓉姐姐”、“凤姐”、“干露露”等这样的纯粹靠吸引眼球来扩展影响力和发展的群体,目前比较热的基本上都是靠内容起家的,比如说papi酱,大家记住的虽然是papi酱,其实根本原因并不在于她的颜值,核心的还是她的内容触动了大家,她的吐槽引起了大家的共鸣。另外像一些淘宝上的网红,早年可能仅仅靠拍拍照片、卖卖萌就能奏效了,但现在完全不行,做的好的基本上背后都是有一个团队在做整体的内容策划。还有大家比较熟悉的一些网红,比如罗辑思维的罗振宇、鸿观的宋鸿兵、晓说的高晓松、秦朔朋友圈的秦朔等,甚至之前的任大炮,基本上都是靠持续的内容来维持其影响力周期的,没有内容或者内容稀少、内容质量差的往往就是一阵风,来的快,走的也快。

第四,资本联姻的网红成为一股非常强势的力量。以前的网红往往只是单兵作战,其影响力转化的渠道大部分都落在了淘宝店和微商上面了,很难带来可观的或者说可以拿得出手的经济效益。但是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生物进化论的兴起,很多资本越来越重视单点影响力的作用,只要发挥的好、引导的好,完全可以进化成一颗参天大树,具有非常高的溢价能力,网红的资本作用越来越明显,网红背后的资本力量也越来越集中。

今年3月19日,被称为“2016年第一网红”的Papi酱正式获得真格基金、罗辑思维、光源资本和星图资本的联合投资共1200万。在随后举办的广告拍卖会上,Papi酱的广告更是拍卖出了2200万的天价。这被认为网红经济史上的标志性事件。事实上,各路资本在去年就已开始布局。21世纪经济报道进行的不完全统计,去年以来,网络直播平台吸引的融资额就已达到50亿人民币。百度视频、爱奇艺、腾讯视频、网易、乐视等互联网巨头均表示看好网络直播对视频产业的革命性影响,已经或者即将进入直播产业。当前的市场以及融资数据都在说明,网络直播行业正在成为一个庞大的新兴市场。

今后几年,在资本的作用下,相信也一定会有很多强势的网红被孵化出来,一些原来的网红也大都会和资本进行联姻,共同开花结果。

第五,网红的边界是法律而非道德。当网红的经济能力逐渐被开发出来之后,大量的想成为网红、希望通过网红迅速带来经济利益的人就会涌进来,或者原本一些才华不怎么样的网红为了千方百计地维持自己的热度就会刻意去突破一些底线,寻找一些个性的、另类的事件来消费粉丝、娱乐大众。

互联网传播的是信息,信息的表现形式一般只有四种,即图片,视频,音频以及文字,其中除了音频外,基本上都是视觉要素,所以大部分网红为了吸引粉丝的注意力,首先想到的就是吸引眼球,比如前几年的芙蓉姐姐们。“吸睛大法”一旦用多了,用过火了,基本上都会误入歧途,进而突破道德的约束,引起舆论的纷争,然而这种“纷争”也是早前网红或者能力差一些网红的目的,他们往往会陷入到这种纯粹的眼球陷阱里面出不来。这种情况下,在网红的世界里,道德的约束力不但很差,还极有可能会成为网红的工具,成为网红的帮凶。

还有一些以“言论自由”为幌子的一些暴民“网红”,肆意传播负面信息,攻击政府、攻击同行、攻击竞争对手......总之,他们用所谓的“吐槽”和“谩骂”的方式宣泄各种不满,甚至把攻击当成是营销的手段,不断地突破道德底线,甚至是不惜触犯法律。

网络本身是充满包容性的,但是网络上的“自由”,不是为所欲为的自由,不是绝对的自由,不能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无论是网络世界还是现实世界,主体都是人,一些关系到公序良俗和基本的权利和义务的本质并没有发生改变,适用于线下的道德感和法律规范同样也适用于线上。所以,一些“玩过火”的网红开始遇到问题,比如任志强的微博被关闭,papi酱的粗口被限制,网络主播的涉黄、涉暴力的行为被禁止......

在去年的乌镇第二届互联网大会上,曾向全世界表达一个观点:互联网世界不是无主地,互联网也需要规则,网民也需要一个天朗气清的网络环境,营造一个安全的、积极的互联网世界也是各国政府的职责,也符合全世界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网红是一种个人人格化、个人魅力和影响力在互联网世界中发展的必然结果,在可预知的未来,个体的价值一定会被继续挖掘、激活和放大,网红经济是大势所趋,势不可挡。但是,网红虽然蓬勃发展,成长迅速,但也应该注意自己的边界:网红在法律面前也没有特权,一旦越界,必将会受到法律严厉的制裁,最终会身败名裂。这红与黑的边界,正是法律规范到的地方。

网红经济论文篇3

比如最近火遍朋友圈的小龙虾,同样也得到了电商巨头的青睐。今年上市时节因恰逢京东、天猫的年中购物节,小龙虾迎来“集中放量”,在刚刚过去的6日聚划算活动中,天猫生鲜战绩卓越,其中小龙虾更是异军突起,一个爆款小龙虾,1小时售出150000只,俨然无愧于夜宵界“超级网红”的名头。

不仅如此,喜茶、丧茶、鲍师傅等餐饮食品也曾相继引发过一阵追捧,虽然未能像小龙虾一样成为现象级产品,但从餐饮行业塑造出新的网红品牌,无异于是打破网红经济沉寂态势的一个新思路。

不过当网红走过微博、微信、短视频和直播崛起的时代,发展至现在的美食网红,主体由人转变为物,内容创造的实质正在被淹没,这是不是网红经济的一种没落?又或者阶段性的昙花一现,是不是意味着网红经济只能是一种短暂的商业现象?

从人到物,是不是网红经济经的一种衰退?

当互联网或移动互联网逐渐成为传播媒介的主流,网红的诞生也就成为必然,这就和电视时代衍生出影视明星的情况类似,所以广泛来讲一切在互联网平台上火起来的人都可以称之为网红。只不过网红经济的产生就稍微缓慢一些,它的形成前提是网红寻求变现成为普遍意义上的现象,这也就决定了它存在的根基是将人气转化为价值。

最早的网红其实可以追溯到互联网接入初期,众多文学网站和社区催生了以思想和文笔见长的“互联网人”,比如中文互联网第一读书社区榕树下,曾经汇集了安妮宝贝、韩寒、宁财神、郭敬明等一批相当早的成名作家,而天涯风生水起之时他们又混迹于此,为其创造了“最有人情味的社区”。

虽然这并不是现在狭隘意义上的网红,但明显可以看到这个时期的名人,同样是借助网络媒体获取粉丝,只不过更倾向于使用纯粹的文字信息表达,这对应的反而正是以文字交流为主的社交方式。

2010年以后,微博和微信的相继来临除了涌现出一批入驻较早的明星达人和大V,还使得网红群体从精英化逐渐转向平民化。一方面是因为社交平台的变化直接推进了自媒体时代的到来,各类营销或内容生产账号层出不穷,尤其是各大平台的助力,致使自媒体的门槛不断降低。不过现在能真正拥有海量粉丝、流行于普通网民的自媒体“网红”愈加减少。

另一方面,这个时期的网红产生,显然已经不是凭借内容输出这种单一途径,外貌、恶搞、言辞犀利等皆可以成为以“奇”致胜的方法,因而网红的人群数量呈现指数式上升。同时也正是因此,网红开始推动自身积累的名气转向商业价值变现,通俗意义上的网红经济应运而生,而且电商网红、自媒体网红等分支也意味着,网红经济在向纵深垂直方向发展。

随后短视频和直播的风口渐起,这种全新的社交互动方式,可谓是推动网红经济走向发展巅峰,当然背后不仅是移动互联网普及带来的改变,更是因为网红泛娱乐化的趋势更容易吸引网民的关注度,尤其是全民直播时代的火爆,即使是稍纵即逝,也使得“网红”一词深入人心,成为2016年资本竞逐和市场追捧的集中对象。

且不论网红变现的难题,单从人气累积或者暴涨的时机来看,无论是曾经的微博大V、自媒体大V还是如今的短视频网红、直播网红,背后或多或少都对应着一次次风口的掀起,甚至可以换句话说,这些社交平台的产品更迭孕育了一批批风格各异的网红群体。只是当这些风口次第回落,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到被暴露出来的网红经济的真实面貌。

当然,网红经济发展至今少不了政策指令的干预作用,尤其是近两年互联网经济的风云变幻,都跟其有直接联系,也同时直接切断了网红的进阶之路。

一则直播网红的扼杀是因为其渐趋低俗性的错误方向,这令网红经济接触了政策底线,二则涉及到内容输出的短视频、自媒体等形式,近来因为思想意识的抓紧而变得更加如履薄冰。所以现在想来,也唯有只能饱口舌之欲的美食和互联网的结合,才不会遭致飞来横祸似得的政策风险,由此短视频网红和直播网红让位于美食网红。

不过纵观这些没有风口支撑的美食网红,喜茶、鲍师傅等皆稍纵即逝,而且更多的只是小众范围的火爆,所以网红经济发展到这个阶段,是不是代表着一种衰退呢?

现在的网红经济已经偏离内容创造的本质

随着风口的持续消退,网红经济理所当然地进入缓慢成长期,甚至有很多已经在洗牌期被市场淘汰,因而这种衰退趋势仅仅从相关数据就可以看出。

以直播网红为例,腾讯研究院最近推出的《2017网络主播新风尚》报告中显示,在对全国4500多位主播进行问卷调查后统计发现,直播月收入1万元以上的头部主播占比仅为5%,而月收入在1万元以下的普通主播占比却高达95%,其中月收入仅在100元以下的主播占比超过7成。

再者,全民直播时代崛起的知名网红如今也在面临着大量粉丝流失的问题,据业内人士透露,2016年上半年几大直播平台上排名前五的头部主播,活跃粉丝数据可以达到几十万个,但到了去年年底,活跃粉丝数据就已下滑到5万个。

直播本身遭受的打击使得该行业一蹶不振,不止如此,“直播+网红+电商”这种一度被资本市场看好的商业模式,现在也因为直播受损,破坏了原本三角支撑的商业关系,从而重挫了网红电商的行业发展。除此之外,逻辑思维和papi酱的分手似乎也是网红难以为继的重要信号,总而言之,种种数据和事件都在暗含失去风口后的网红经济,正在走向沉寂。

不过在网红经济的高潮期,政府的强制干预扮演了太过重要的阻断角色,它使得直播的步伐戛然而止,令短视频、自媒体行业发展受限,因此这一外在阻碍似乎成了网红经济衰退的罪魁祸首。而且很多人认为政策清理低俗内容无可厚非,但它却在用“一刀切“的方式,破坏网红经济已经成形的商业模式,所以必然要承担主要责任。但现实情况真的如此吗?

显然这样说只是表象,风口助推毕竟是外部力量,尽管它在网红崛起的过程中起到主导作用,但内因依然是网红个体传达的理念、价值观甚至是性格特征,正因为这些内容在某种程度上切合普通网民或部分网民的需求,所以才能向品牌转化、进而催生商业价值。一旦只依靠外在模式,等到风口停歇时自然会暴露在市场检验之下,淘汰只是迟早的事。

因而单从已经扫地出门和正在挣扎求生的网红对比来看,即使是有内容输出的网红,在同质化竞争中也已举步维艰,更何况是一些哗众取宠、图一时之快的投机者,这也再次证明网红经济归根结底还是一种内容生产形式,无论是营销造势还是资本运作,都是在为个性化品牌服务。

但是从知识网红到现在的美食网红,可以发现,随着用户群体的平民化和形式的多样化,内容要素逐步受到强烈冲击,不仅其内涵渐趋浅薄,而且内容对网红发展的核心作用不断被淡化。就比如从郭敬明到凤姐,再到只会卖弄自己身体的美女主播,内容价值可谓是逐级递减,而劣币驱逐良币,这部分人恰恰能迅速成为网红群体的主流,这不可不谓是网红经济的畸形发展。

再来看如今的美食网红,借助既定的商品,贴上某种精神需求的标签,只不过是一种变相的营销方式罢了,更何况在这一过程中连实质性的内容产出都没有,因而也就导致各类网红美食或者网红店只能小规模、短时间地存续。而这种网红主体由个人转化为商品的趋势,正是将内容要素近乎抛弃的表现。

总而言之,就像实体业少不了制造的内核、虚拟经济少不了平台和服务的根基,网红经济完全背离内容要素,实际上就是一种衰退。

网红经济在现阶段依旧只是一种商业现象

网红经济经常被拿来和娱乐行业相比较,尤其是一夜爆红的偶然性和依赖粉丝等特性,令这两者有了很多相似性,再加上知名网红和娱乐圈的相互输出,已经预示着现实的商业联系。也正是因此,通过两者的对比,更能发现网红经济难以从商业现象转化为成熟行业的原因。

其一,影视内容是普通观众或用户的娱乐需求,甚至可以说在电视时代就已经形成刚需,因而尽管现在所处移动互联网时代,本质上也只是拓展了其传播的媒介,这就决定了影视资源在娱乐行业占有主动地位。

而网红群体满足的是多元化的娱乐需求,在波及范围和持久性上难以和影视剧相比,再者他们更多的依附于互联网平台,尤其是过度地依赖风口之上的资本追捧。也就是说在运营过程中陷于被动,往往在还没有形成稳定的商业模式时,就被资本抛弃,因而网红经济带有极强的短暂性。

其二,影视行业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形成了稳固的运营模式,而且其音乐、影视、综艺等细分市场,既拥有广阔的开拓市场,也能够彼此之间形成良性循环,况且相关娱乐公司、传媒影视早已格局既定,所以只要内容过关一般情况下能够获得利益来源。

而网红经济仍在停留在寻求变现的道路上,仅靠打赏和小部分的广告投放,难以维持稳定收益。而且背后维护网红运营的孵化公司和承载平台,有很多都是和网红一样处在发展初期,一方面要面临各自的发展困境,另一方面它们的利益状况和网红收益并不是完全重合,也就是说即使平台做大,网红也不是最终的受益者。

当然影视行业毕竟已经发展了数十载,网红经济只是新兴产物,如果有足够的时间是不是也能成为一个成熟的行业?这点还有众多现实性的困难,尤其是网红经济在还没有稳固根基的情况下,受资本运作的影响太深,一次次短暂风口带来的绝大多数是一地鸡毛,这种大起大落式的发展于网红经济是极大的不利。

另外,网红经济终归要靠内容维持,这就不可避免的涉及到内容付费,在内容付费春天真正来临之前,有多少网红能够安然度过数次洗牌期呢?总而言之,目前网红经济或许只能是一种短暂的商业现象。

网红经济论文篇4

“网红经济”四大变现模式

广义的网红是指在互联网上拥有大量粉丝的草根公众人物,狭义的网红特指那些年轻貌美,同时拥有一定数量粉丝女装网店的创始人。招商证券的研究报告显示,目前网红经济市场规模过千亿。

实现从“网红”至“网红经济”的跨越需要具备两个前提:一是高质量的社交资产,粉丝群体可持续、活跃、转化率高,靠迎合猎奇心理或低级趣味而爆红的网红;二是恰当的商业模式,社交媒体是网红诞生的主要场所,也是网红与粉丝互动的主阵地,常见的网红活跃平台可分为综合类社交平台、视频网站、社区论坛、社区电商四类。新浪微博由于其庞大的用户规模、平台的媒体属性与用户的消费属性,成为网红的主要聚集地,目前已汇集分布在各垂直领域的达人2000万。

报告显示,现阶段我国网红的主要变现模式可分为四类:通过平台类电商变现,最典型的是淘宝;通过社交电商变现,包括新浪达人通、微卖、微盟萌店、京东拍拍小店等;通过广告、打赏、付费服务等方式直接在社交平台营利,例如YY直播、斗鱼TV等直播平台;部分网红拥有线下主业,他们在线上培养粉丝群体,为线下业务导入客户。

随着网红经济的崛起,网红孵化器的价值凸显。网红孵化器定位于网红的经纪人与服务商,既为现有网红提供店铺运营服务与供应链支持,也打造新晋网红,提供从粉丝营销、网店管理到对接供应链的一站式服务。

“现象级”产业不能成为主流

随着网红经济的发展以及盈利能力的凸显,大量资本涌入这一领域。上周,网红沈梦瑶参加公募基金路演,被网络大V爆料,在市场上引起热议,说明资本对网红经济的关注度大幅上升。

“网红经济是互联网行业发展到现阶段的一个现象级产物,但未来不能成为主流,能否持续还很难说。”长盛基金基金经理赵宏宇表示,此前的眼球经济、她经济等都是现象级事物,短期稍纵即逝或者面临转型。

赵宏宇表示,网红经济的介入门槛低,属于没有价值观或者文化传承的内容传播,这种没有技术门槛的领域一定是红海。网红消费的目标定在屌丝宅男,发展到一定程度会有审美疲劳或者更新换代,它很难拓展到主流消费群体,成不了大的商业模式。

互联网是强者恒强的行业。赵宏宇称,直播网站有很多,但倘若想形成真正的网红经济,需要重点观察行业巨头腾讯未来会如何介入和整合这个行业。

上海某基金经理告诉记者,网红在微博上网店的推广是靠谱的商业模式,但由于监管方面的原因,视频直播网红的前景很难预测。

牛市品种不适合震荡市

北京某不愿具名的基金经理表示,网红经济肯定是一个大的趋势,但这个产业仍然处于发展的早期,与A股投资标的的关联度很低。

近期有部分券商的研报中推荐了相关网红经济概念股,这类股票的主营业务多是和服装相关。

有基金经理表示,部分涉及到网红经济的上市公司在网红领域的投资规模也较小,对于主营业务来讲甚至可以忽略不计。“更多是为了找个由头炒作股价,所以对这类公司我们不会参与投资。”

从投资的角度看,上述不愿具名的基金经理表示,该领域肯定是未来发展的趋势,这类投资标的是牛市品种,弹性很大,在牛市中股价会被炒得很高,但今年的震荡市不适合投这种风险偏好高的股票。

网红经济论文篇5

而一切都在2016年发生了改变。想必所有人都知道最近风头正劲的一位网红——主打短视频吐槽的papi酱。这个号称集美貌才华于一身的女子,以平均半周更新这一条有笑点的视频,在每个平台的自媒体账号都能通过打赏的形式获得成千上万的直接收入。之后融资1200万,首次广告拍卖价2200万,在所有人的目瞪口呆中,彻底将网红经济引爆到当前最受关注的风口之上。

从吸睛到吸金,网红正在去贬义化

实际上,在网红这一个概念出现之前,网红就已经出现在了互联网中。从表现形式上来说,早期的dodolook、芙蓉姐姐到凤姐,乃至到打色情擦边球的兽兽,当时大多数都是以炒作为主要目的。

除了走可爱俏皮路线的dodolook,同时期的网红几乎都以审丑和恶搞为手段,积攒虚无的网络人气,以此满足其个人的出名需求。

这都可以概括的成为网红1.0时期,总的来说,这个时代的网红们,更多的是为了获得关注度,然后借助关注度,向别的领域拓展,网红只是一种手段,本身变现环节及其薄弱。

此时的网红更多的寄生于传统媒体,门户和论坛博客之上。而这些在那时看来,不过是旁门左道而已。也正是如此,那时候即便是当时最为优质的网红dodolook——这位从2005年左右因为制作搞笑短片而火遍互联网的美少女——在那个蛮荒的互联网时代,虽然达到了现象级的网红,并且借此想要拓展到娱乐圈,成为一个明星,但却未能挤入主流的娱乐圈中,最终难逃销声匿迹的命运。而其他如凤姐、芙蓉姐姐不得进行更大痛苦的转型,勉强刷着存在感,而依赖色情获得人气的兽兽之流更是昙花一现,为人所不齿。

之后微博的兴起,开启了网红2.0时代。

朝阳V姐、、嫩模、传统秀场主播们成为所谓网络红人的主力军。并且将吸睛效应发挥到了极致,在这个时候,郭美美、干露露成为最为著名的一批网红,其次是主打美色经济的秀场主播们。

此时的网红们已经又有了一定的变现能力,但是,由于层出不穷的负面事件,导致网红与低俗媚俗绑定到了一起,使得网红一词被彻底贬义化。加上各种最美XX的泛滥和说教,网红开始引起大众的反感。所以,虽然此时网红开始层出不穷的涌现,但不论是相比网红初期还是后面的3.0时代,这个时期依旧是网红最为低谷的阶段。

而随着移动互联网大兴,美拍等短视频直播平台的崛起,手机短视频和全场景直播逐渐被大众所接受,网红诞生的渠道变得畅通起来,开始从负面的沼泽中艰难挣脱。

大众也开始越来越接受“网红”这一概念,网红逐渐去贬义化。加上网络监管的加强和网民的审美水平增高,单纯的依靠低俗媚俗成为网红已经极为困难。这促使一系列优质有趣或者具有审美情趣的网红相继诞生。

这些新网红因自身粉丝形成的巨大流量,让其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变现能力得到大大的加强,使得网红正式进入了3.0的吸金时代。他们或生存于美拍等直播短视频的平台之上,依靠平台变现,或生存于社交媒体之上,依靠结合自身优势做电商变现。

15分钟成网红的前提需要内容积累

艺术家安迪·沃霍尔曾经作出过两个相互关联的预言:“每个人都可能在15分钟内出名”;“每个人都能出名15分钟”。加起来耗时半个小时,就能搞出一个名人,然后再搞死一个名人。

曾经很多人都认为不可思议,但是自从进入互联网时代之后,这两句话已经被彻底实现。而这一著名的15分钟定律更是被奉为网红界的圭臬。但是事实上,这误导了非常多的人。因为想要成为网红,绝对不可能仅仅是因为抓住了十五分钟。这看似十五分钟的爆红,可能背后是数年无人问津的积累和沉淀。

正当红的papi酱很容易让老网民想起曾经的在10年前火爆一时的dodolook。可以这么说,伴随着网红3.0时代的到来,papi酱几乎复制了当年的网红1.0时代的前辈dodolook的成名路径,成为的16年第一网红。

但很显然,今时往昔不同,papi酱赶上了网红经济爆发的前夕,并幸运的成为网红经济最终爆发的导火索,因此名利双收。而曾经在网红1.0时代造成现象级的dodolook,在网红大潮重新爆发后,也开始借助美拍平台,重新回归大众视线,甚至依靠其话题扩散能力,重新回流了人气,成为网红3.0时代的新网红。两人之间的角色变迁,颇有一种宿命论的味道。

而抛开宿命论,纵观papi酱的成名路线,其经历了很长的一段内容积累期。在早期,Papi酱的微博多为段子和gif,直到去年7月开始陆续发短视频,但都是相对常见的无厘头恶搞视频。在这个过程中,她的风格不断迭代,也始终与粉丝保持互动。直到2015年10月开始,她开始利用变音器原创短视频内容。

在那之后,papi酱在各大内容平台的人气都一路高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内迅速积累了几百万粉丝,‍并最终引爆互联网成为了现象级网红。如果没有前期的积累,很难说,papi酱经能够形成现在的风格,并且最终爆红于网络。

而作为曾经的第一网络美少女dodolook,从销声匿迹到重新建立起强大人气,更经历了大量的积累。在网红经济即将爆发的时期,dodolook很敏锐的感受到了这一趋势,从去年开始坚持在美拍发60秒日常,几乎从未间断。

到如今,其美拍视频播放次数已经达到2.9亿,共3万人参与她所发起的这个话题,导致这成为了短视频内容创新的一种新走向。而借助如今重新凝聚的强大影响力,dodolook开始拍摄电影、电视剧、MV,广告代言、出版书籍《I’m dodolook》,不论是人气还是市场前景,相比以前,都有了更大的提高。而正是其对优质内容坚持不懈的积累,才让这位过气网红有机会依靠平台重新崛起。

所谓的长期积累,其实本质上是网红自身的一种价值观的建设和输出。papi酱输出的内容极具个人特色,可以说成是自身价值观的一种传递,而dododolook也是如此。

这又涉及到一个有趣的话题。曾经最早一批的网红中,为什么只有dodolook能够重新依靠内容积累崛起,而芙蓉姐姐和凤姐只能跨界转型?这其实非常的简单,因为前者是生产内容,输出价值,而后两者在当时,只是单纯的吸睛模式,并无固定的价值输出。

网红经济是不是一种短命模式?

事实上,关于网红经济的争议,自这一概念崛起那一刻起,就没有停止过。尤其是有一个最为激进的问题,网红经济是不是泡沫,会不会和其他互联网出现的众多风口一般,只能各领风骚三五年,最终成为一种短命模式,过一段时间就会销声匿迹?

目前来看,网红可能会从火热爆发期进入一个稳定期,但要说其是短命模式,还有待推敲。因为作为一种能从1.0进化到3.0的互联网商业模式,不论是从产业链完善度还是从变现能力上来说,网红经济都已经有了非常清晰的概念和方向,不像一些从未出现过的模式,需要摸着石头过河。

近日的《2016中国电商红人大数据报告》显示,2016年红人产业产值(包括红人相关的商品销售额,营销收入以及生态其他环节收入)预计接达580亿人民币,这一数字有多大呢?对比越来越火的电影票房市场,580亿这个数字远超2015年中国电影440亿的票房金额。面对如此巨大的市场,网红经济将会持续走红下去。而这种持续,必然会改变现有的互联网消费方式。

1.网红经济将会稀释明星经济

网红经济在一定程度上与明星经济有着诸多相似的地方,都是形成个人品牌价值,然后依靠粉丝的流量变现。而明星经济的模式是依靠粉丝的流量来面向B端进行一系列的变现。即使粉丝会为其消费,也间接的需要经过B端这一渠道。

而网红经济则不同,是直接依靠粉丝自身的消费能力进行变现。那么,网红的变现能力相对明星,到底有没有可比性?有一个信息能够解答这一问题:据媒体报道,王思聪的前女友,电商网红雪梨的一年收入已经高达1.5亿,而范冰冰一年的收入也才1.3亿元。

由于网红进入门槛相对明星要低非常多,并且不需要明星那这种专业级别的团队运作,只要拥有一定内容制作能力,就可以通过美拍这类的网红孵化平台,有机会收获粉丝,成为人气网红。这种造星能力,不是传统明星公司能够比拟。

因此在未来,随着网红的崛起,这个群体将会大幅度超过明星,明星经济的注意力将被稀释,像四大天王这类家喻户晓、老少通吃的明星不会再出现。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网红,而这个网红,他的朋友可能完全都不认识。

2.网红模式变现手段与影响

目前来看,网红经济主要模式分为电商,广告,直播这三大类。2015年“双十一”期间,淘宝女装排行榜前十名的店铺中,2015年有7家为网红店铺。而一般的网红店铺在“双11”日上新可达500~1000万元的销售额。这必然会对以小量多样、低库存的快时尚商业模式形成冲击。比如H&M、Zara。因为网红经济比快时尚更快、更合身,为顾客量身打造的服务和互动。

而广告投放,目前也是网红变现的主要方式之一。本质上来说,网红的广告变现,分为内容+广告和人+广告两种方式。所谓的内容+广告,是在网红的短视频或者直播中,加入广告内容。而人+广告的方式,则是和明星代言一样,网红本人对产品进行广告代言。由于网红代言成本相对明星代言更低,势必会冲击到明星代言这一领域。

而除了网红+电商,和网红+广告,由于网红和直播的天然共生性,通过直播工具作为粉丝消费行为的闭环引导,让粉丝打赏也将是网红经济的重要变现方式。实际上,由于视频直播的不可控性,让这种模式一直以来都处在各大商业模式的鄙视链最底端。

但随着网红经济的爆发,这种模式还将长期存在下去,甚至会逐渐被主流接受,成为网红最为重要和直接的变现模式。这种模式的盛行,势必也将让虚拟消费迎来第二轮高潮,之前的一轮虚拟消费流行,是网民对网络游戏上虚拟装备的消费。

总之,随着网红经济的爆发,行业将会迎来更多的跟风者和资本进入。短时间内如此多的资本和跟风者进入,对整个产业来说是利是弊难下结论,但是不论是对网红还是对平台来说,竞争将会越来越激烈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根据以往互联网的发展规律,一个领域往往只有长期维持在前几名可能算是成功。

网红经济论文篇6

“比我聪明的人没有我漂亮,比我漂亮的人没有我聪明。”在最近一份网红排行榜中,早在2005年就凭借这句话走红网络的杨冰阳依然能排到24位。

说到杨冰阳,她的网名ayawawa更为人所熟知,拥有近270万的微博粉丝的她不仅有网红常有的颜值,还有着情感专家、9本畅销书作者以及两个淘宝店店主的头衔。她的经纪人洪震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在网红几经迭代,各领风骚‘没几天’的当下,像杨冰阳这样保持热度超过10年的红人还很少。”

与杨冰阳这种高产作家型网红不同,新晋网红们似乎并不需要太多专业的技能。雪梨、张大奕、林珊珊们靠着穿衣打扮就获得万千粉丝,papi酱靠3分钟短视频吐槽社会热点就能迅速走红。通过分享健身心得而走红的贡一也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我只是把自己真实的生活状态分享给粉丝,就像跟朋友分享一样。”

粉丝之所以买账,正如自媒体专栏作家向坤所说,是因为他们在网红的生活里找到了自己向往的影子,他们觉得这比明星更真实。

“我们分享的就是生活态度”

早期的网红多是论坛、帖吧里的意见领袖,其中不乏一些写作网络文学的作家级网红。而在社交媒体兴起后,通过炒作一些话题或特立独行的言行引来网民围观,“芙蓉姐姐”、“凤姐”、“犀利哥”等就是借着这一模式走红网络的。

每一次互联网的换代都会造就一批网络红人,但仅靠犀利言辞或另类行为保持长期的热度很难,需要有持续不断的特色内容,并紧跟媒介传播方式的变化。

目前从事网红培训的丁辰灵评论说,ayawawa从模特做到网红,同时淘宝店也能有很高的销售额,很大的原因是她把自己从模特转型成了作家,从秀自己的衣服转成作家之后,延长了她的生命周期。

“前几年,网红还是对个别网络话题人物的略带贬义的标签,现在基本成了一个群体的称谓。有些网红的影响力甚至超过明星。”从事经纪人职业已经11年的洪震说。

对于网红这种称呼,贡一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网红在我心目中是一个名词,不是褒义也不是贬义,就像是工人或者商人一样。我分享自己的心得,获得粉丝的关注,我也很开心。”

与早期网红通过犀利言行走红不同,新晋网红显得更加多元。解说游戏、聊天表演、分享化妆打扮经验等都能聚集大量粉丝,成为关注焦点。

23岁的贡一去年才大学毕业,虽然此前也在游戏公司兼职过主播,但已经有72万的微博粉丝的她对走红也有些意外。

“2015年9月,健身已经有半年的我,经常得到别人的夸赞和关注。于是我就在微博上分享我的健身心得,后来也分享一些经验视频,让粉丝可以学着做。不经意间就有了大量粉丝。我热爱健身,分享的就是自己的真实生活,可能粉丝觉得我很正能量。”贡一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

在淘宝店铺排行榜中,网红张大奕的店铺总能位列前茅。每次推出新品前,她都会在微博中分享新品的特点以及搭配技巧。粉丝留言则多为对新品细节、风格的讨论。

陈小颖的淘宝服装店背景包括埃菲尔铁塔、西班牙海景和北岛的诗。陈小颖曾表露:“我对有艺术感的东西特别着迷。我销售的也不仅仅是衣服,而是对优雅的理解和生活的态度。”

向坤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分析,最近一两年兴起的网红群体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定位和较为明确的粉丝受众,之所以受追捧,正是因为他们契合了粉丝的情感表达和生活向往。

“ayawawa倾听粉丝的感情困扰,papi酱的吐槽让对某些社会现象感到不满的大众心中一快,网红电商们能通过更个性化的方式为本来很普通的产品增加情感的溢价。在这背后,也体现出新消费群体的兴起。”向坤说。

策划推广培训成为系统工程

在外界看来,网红的工作就是玩,实际上他们也有大量工作需要完成。拍照、修图、与粉丝互动都需要很多时间。正在国外读研究生的贡一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她只能用课程之外的时间来工作,而且每周还要坚持健身,时间还是很紧迫。

ayawawa需要每天推送微信公号文章,还需要回答粉丝的提问。据经纪人洪震介绍,ayawawa工作量很大,在她写好文章后,编辑排版推送的工作需由助手来完成。

“每个网红背后至少要6个人来支撑,负责化妆、拍摄、文案策划、产品制作。”WeMedia联合创始人方雨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

除了辅助工作,网红背后的支持团队也会培育新的网红。“自然产生的网红由于定位不清晰,缺乏明确的发展方向和运营团队,一般在一两周内就会失去关注度。因此,网红背后必须要有一支专业的团队为他们提供策划推广。”方雨说。

在方雨看来,虽然网红各有所长,但必备要素依然有规律可寻——除了外貌,还必须熟悉网络社交工具的使用,同时穿衣打扮、口才表达也都是必备的技能。

原本做微商培训的方雨也看到了网红背后的商业机会,他开始转型做网红的培训。

方雨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培训班除了教会想成为网红的人一些基本技能,还会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特长,穿衣、做饭、代购的特长都可以。我们通过课程指导,帮助想成为网红的人发掘特长潜质,为他们策划发展方向。”

此外,方雨还对记者提及:“网红抗压能力、心理承受能力一定要强,情商一定要高,只有这样的人才能招架得住网络上的误解、冷嘲热讽,甚至是不怀好意的网络骚扰。”

除指导咨询类培训机构外,专做表演类技能培训的机构也悄然兴起。从业十余年的化妆造型师侯东峰向记者透露,他的网红培训班目前可以界定为短期艺人出道班。

网红经济论文篇7

上个月,被誉为2016年中国第一网红的Papi酱,在其视频贴片广告招标会上居然拍出了2200万元人民币的价格。随着Papi酱、淘宝模特、协和姐等网络红人在网络上曝红,网红经济也风生水起,跟着火爆起来。

网红之所以衍生为一门生意,关键在于通过亿万粉丝点击而生成的流量变现,而变现的途径就是将粉丝火辣辣的眼球转化为购买力,因此,有专家将网红经济喻之为一波又一波吸睛的潮水。

网红借助互联网这个庞大的“孵化器”,具有强大的“吸粉力”。网红都是依靠微博、微信、QQ等自媒体,利用爆料、搞笑、幽默的图文、场景化视频聚集起大量的人气,并通过淘宝等电商平台,将数以十万计的粉丝转化为消费群体,创造千万元的收益。集美貌与才华于一身的papi酱,其微博粉丝数已有800万之众,微信公号的浏览量几乎每篇都是“10万+”,视频总播放量已超过2.9亿次。

嗅觉一贯十分灵敏的风投们看准了这个商机,闻风而动,于是资本疯狂涌入网红市场,追逐丰沛的利润。以“人不穷怎么当网红”自我调侃的Papi酱,很快就成了风投们的“猎物”。3月19日,真格基金、逻辑思维、光源资本和星图资本联合注资,总投资额为1200万元人民币,估值高达1亿,成为2016年网红界的标杆性事件。

百度财经人物风云榜搜索指数排名第一的英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大霄,也是一位大名鼎鼎的网红,目前微博粉丝达到了219万,有机构预测他的网红身价估值超过10亿元人民币。去年郎眼财经制片人王牧笛和天翼资本合伙人匡澜凑到一块创立了北京牧澜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李大霄则是其股东之一,也是其微信公号的“当家花旦”,不仅继续充当意见领袖的角色,发表财经文章,还制作关于A股市场的搞笑视频,给投资者带来苦恼人的笑。网红经济在李大宵身上也体现得淋漓尽致。

不过,既然是一波又一波的潮水,就会有潮涨落的周期。说白了,每一个网红只是一个短暂的网络现象,如过眼烟云,一如当年红极一时的痞子蔡、芙蓉姐姐、犀利哥等,像走马灯似地来去匆匆,只是历史的过客。随着时代的变迁,一拨人来了,一拨人又走了。这就决定了寄生于网红的网红经济是一种喧嚣和浮躁,随着某个网红的昙花一现,网红经济也上演了从烈火烹油到锅空灶冷的嬗变。

再说,时下人们对网红经济颇有微词。在流量变现成为互联网商业逻辑的时代,网红经济利用网红奇货可居。但网红经济有一个与生俱来的“硬伤”,就是网红时不时地以粗俗为卖点,吸引粉丝的眼球。网红们很多简单、直接的短视频选取日常生活中的槽点与痛点,单刀直入,毫不留情,网民随手一点便捧腹大笑,获得快乐。但其视频内容时不时会出现一些粗俗的言语。特别是一些段子手网红,那幽默诙谐的段子针砭时弊,也不乏哲理,但也时不时地透露出低俗甚至下流。由此衍生的网红经济不免打上灰色经济的烙印,能增加GDP,但这样的GDP对国民素质是一种伤害。

虽说目前的网红们不靠颜值靠神技,不仅要美貌如花,还要妙笔生花。但网红生命周期短、盈利能力弱等短板始终是网红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不可逾越的瓶颈。更有人尖锐地指出,目前难谈盈利的网红经济,注定是一场虚假繁荣的游戏,速生速朽应是其铁律。

但风投们不是傻子,将巨额资本投放在网红身上,自然有其利润想象的空间。网红经济在极短时间内能积聚起巨大的购买力,风投们在速战速决中也能赚得盆满钵盈。因此,风投的商业表演应是跑步进入网红经济,捞一把就走。精明的风投更愿意把资本投给“庇护”网红的平台,因为平台容易产生很多网红,有更多的可能性选择。

而网红经济要想走得远一点,差异化生产十分重要。俗话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没有任何一部文艺作品因为它像另一部文艺作品而被观众、听众或读者记住,同样也没有任何一个表演者因为他的表演风格模仿另一位艺术家而被人们记住,尽管名噪一时,也会被人们遗忘,因为人们只会记住第一名。网红经济必须走差异化道路,另辟蹊径,创立自己的品牌,因为如今再想模仿芙蓉姐姐扭动腰肢、搔首弄腮而成名几无成功的希望。网红经济必须有自己的主打产品,即与众不同的网红才能持续生命周期。

网红经济要想走得远一点,遵纪守法是一条正道。这是一个“言论自由”的时代,人人都是自媒体,人人都掌控着一柄话筒,但绝对不是信口雌黄、胡说八道的时代。互联网应有纪律约束,网红经济也必须有制度约束。不要强调现在是市场经济,市场经济失去监控也会“流产”。

业内比较一致的观点是,网红经济是可持续的,也将会成为常态化,但单个网红的持续走红是不可能的,因为网红只是特定时间阈值内的自我表现。而目前网红经济变现模式还是相对单一,盈利模式也在摸索过程中,但只要需求存在,该行业就不会死掉。网红市场的乱象也会随着优胜劣汰而退出网络平台。

网红经济究竟是一场泡沫盛宴,还是一种资本狂欢,就看网红经济自己如何走了。(来源:联合早报网 文/蔡恩泽 编选: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网红经济论文篇8

质疑也好,力挺也罢,在我看来都忽视了一个关键的事实,网红经济爆红背后,短视频平台已经成为了网红经济的温床,这些不断涌现出的网红主播,成名路径都非常相似:先在美拍这样的短视频平台上传短视频,积累用户和名气,成名之后再延伸到其他领域,短视频平台实质已经成了网红经济的。

为什么短视频成了网红经济的温床

我们回顾一下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历程就能发现,移动互联网内容形态大致经历了这样的几个阶段,从最早的图文,到语音,再到短视频,以及现在风头正劲的直播,每一代形态的扩充都是为手机用户增加了更多的使用场景。背后的推动力是智能手机的普及,以及手机技术的升级换代。现在的智能手机的运算能力已经堪比小型电脑,或者换句话说,电脑正在朝着手机的形态进行演变,便携是标配,短视频的兴起,很大程度上迎合了这种场景的需求。

来自Talkingdata《2015移动视频应用行业报告》显示,在所有移动视频应用中,短视频应用款数最少,仅占6.1%,但用户数增长幅度却是最大的,同比增长401.3%。可见短视频在整个移动互联网的受欢迎程度。

短视频的兴起无外乎两个原因:一方面是需求长期处于洼地,另一方面是因为视频生产门槛已经降到最低——我已经想不出有什么比拿起手机打开app就可以录视频直播更方便的方法了。有死角?没关系,自动帮你p图,需要固定位置?淘宝有支架可以买。不想加五毛钱的特效?AE级别的特效做不到,但一般简单的特效肯定没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图文时代,语音时代中,具有表演,搞怪,模仿能力的人被赋能和激活——于是我们看到,在类似美拍这样的网站上,才能诞生这么多有才艺有趣的的视频内容。

网红经济某种意义属于社群经济或者粉丝经济的范畴,但实现形式主要是通过直播(秀场)平台来实现的。从技术角度来说,相对直播,录播也是最容易过渡的一种内容形态,因此我们看到,大量的移动直播app,映客也好,花椒也好,ME直播也好,早期的市场扩张,都是围绕短视频平台进行的,美拍,唱吧,faceU等都是网红们活跃的平台,市场推广人员在这些平台里不断搜罗已经成名的或者潜在的女主播,邀请其加入直播平台。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这些短视频平台成了直播行业的上游供应商。

短视频是风向标,国外已经在这么玩了

短视频是天然的筛选工具,UGC很大程度上能够解决信息过滤和分发的问题,尤其是对于拥有巨大流量和分发能力的短视频平台,播放量,粉丝数,评论数,以及能否出现在首页,这些数据都决定了这个主播的人气以及潜在的商业价值。放眼国外,老外现在已经在这么玩了。

来自好奇心的报道,Instagram成为了印第安纳大学的另一个研究要素。Instagram已然成为时尚圈的重要阵地。如今品牌找代言人、经纪公司找模特,都要绕不开它。为了预测下一位超模,研究者会评估新人的Instagram表现,包括关注人数、发图片的频率、点赞数量、评论数,甚至还要统计评论的有效性。比如喜欢你的记为正向,吐槽你的标成负向。

“80%都是准的。对一个新面孔能不能在最近火起来。”参与了大部分调查的计算机科学家EmilioFerrara表示,“他们很快都能走上顶级的秀场。”

上一篇:小学师德师风演讲稿范文 下一篇:师德师风建设基本原则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