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教育局十四五规划范文

时间:2023-10-03 03:20:11

区教育局十四五规划

区教育局十四五规划篇1

一、突出发展工业,全力组织工业经济新突破

(一)组织现有企业增资扩产和技术改造,支持企业实施品牌战略;支持云硫集团、发电厂等省直管企业扩大经营规模。(市经贸局负责,市科技局、外经贸局、工商局、质监局、城乡规划局、国土资源局、发改局配合)

(二)抓好项目建设,抓紧发电厂三期和华润电厂等重大项目的立项报批。(市发改局负责,市经贸局、国土资源局、城乡规划局、供电分公司、发电厂配合)

(三)抓好工业园区建设,帮助各县建立一批特色产业园区。(市经贸局负责,市科技局、国土资源局、城乡规划局、农业局、质监局、工商局、林业局、环保局、发改局配合)

(四)抓好市高新科技园区建设。(市科技局负责,市经贸局、国土资源局、城乡规划局、农业局、质监局、工商局、林业局、环保局、发改局配合)

(五)大力发展镇域工业。(市经贸局负责,市工商局、科技局、质监局、环保局、发改局、国土资源局、城乡规划局配合)

(六)扶持温氏生物制药、雅达电子、郁南天宝生物制药等技术型、非资源型工业发展。(市经贸局负责,市科技局、国土资源局、工商局、质监局配合)

二、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促进农村经济新发展

(七)确保粮食安全生产,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完成省下达我市的粮食播种面积和粮食总产任务;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和建设。(市农业局负责,市粮食局、财政局、水务局、国土资源局配合)

(八)壮大农业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在全市8个石灰岩苦旱镇分别引进一个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市农业局负责,市林业局、工商局、质监局、科技局配合)

(九)发展优势农林产业和畜牧水产业。(市农业局负责,市林业局、畜牧水产发展中心、质监局、工商局、科技局配合)

(十)启动民资,有计划地建设一批农林产品批发市场。(市农业局负责,市林业局、工商局、质监局、国土资源局、城乡规划局、供销联社配合)

(十一)加强农业生产资料市场的管理。(市农业局负责,市工商局、质监局、供销联社配合)

(十二)切实加强动植物防疫工作。(市农业局负责,市畜牧水产发展中心、林业局、工商局、交通局、卫生局、海关和检验检疫办事处配合)

(十三)推进农村水利设施建设;确保城市防洪工程提前一年完成;继续抓好市区南山河等10宗城乡水利防灾工程和61宗小型水库除险加固达标。(市水务局负责,市农业局、城乡规划局、建设局、国土资源局、财政局配合)

(十四)搞好农村交通设施建设。(市交通局负责,市公路局、财政局、农业局、国土资源局配合)

(十五)推进林业生态县建设。(市林业局负责,市国土资源局、城乡规划局、公用事业局配合)

三、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壮大全市经济总量

(十六)大力发展县域特色工业。(市经贸局负责,市发改局、国土资源局、科技局、质监局配合)

(十七)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市经贸局负责,市科技局、质监局、国土资源局、工商局、工商联、供电分公司、自来水公司配合)

(十八)帮助各县加快发展商贸、服务业。(市经贸局负责,市供销联社、城乡规划局、国土资源局、工商局配合)

(十九)帮助各县发展房地产业,继续推进小区开发。(市建设局负责,市国土资源局、城乡规划局配合)

(二十)帮助各县发展旅游业。(市旅游局负责,市城乡规划局、国土资源局配合)

四、组织外经贸工作新突破,做大外源型经济

(二十一)努力增加外贸出口,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拓宽对外贸易的渠道和市场,搞好涉外服务工作。(市外经贸局负责,市经贸局、海关、外事侨务局、检验检疫办事处、贸促会配合)

(二十二)全方位推进招商引资工作,大力整体推介,创新招商引资机制,加强外商投资成本的调研,进一步发挥好我市驻珠三角招商引资联络机构的作用。(市外经贸局负责,市经贸局、外事侨务局、贸促会、工商局、环保局、国土资源局、物价局、广播电视局配合)

五、加强财税工作,增强全市财力

(二十三)强化税收征管。(市国税局、地税局负责,市财政局、经贸局、外经贸局、工商局、海关配合)

(二十四)加强非税收入收支两条线管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评估;对市直部门的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考核。(市财政局负责,市监察局、审计局、国资委、建设局配合)

(二十五)盘活国有资产和加快政府资源的开发经营。(市国资委负责,市财政局、发改局、建设局、国土资源局、城乡规划局、房管局、公用事业局、振云公司配合)

(二十六)盘活市食品集团在市区的连片土地,开发建设大型购物商场。(市经贸局、国资委负责,市城乡规划局、国土资源局、外经贸局、食品企业集团公司配合)

(二十七)加强政府投资工程监管。(市财政局负责,市监察局、审计局、建设局配合)

(二十八)加快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发展资本市场。(市金管办负责,市经贸局、人行市中心支行、银监分局、工商局配合)

六、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投资环境

(二十九)尽快动工河口至郁南平台和罗定支线高速公路;启动罗定至岑溪、云城(思劳)至新兴、(郁南东坝)至阳江港高速公路前期工作。(市交通局负责,市发改局、公路局、国土资源局、城乡规划局、财政局配合)

(三十)抓好324线河口至城区段改造工程;抓好省道352、369、280、276线改造建设。(市公路局负责,市交通局、国土资源局、城乡规划局、水务局、财政局配合)

(三十一)加快港的报批立项和建设步伐。(市交通局负责,市发改局、港务局、城乡规划局、国土资源局、财政局配合)

(三十二)加强中心城区管理。(市公用事业局负责,市公安局、城乡规划局、环保局、卫生局配合)

(三十三)加快市委党校、档案馆、博物馆、图书馆、金山大道工程建设。(市建设局负责,市国土资源局、城乡规划局、环保局、市委党校、档案局、文化局、公用事业局、房地产开发总公司配合)

(三十四)加快县城和中心镇建设,加快中心镇基础设施建设。(市建设局负责,市农业局、城乡规划局、国土资源局、财政局、环保局配合)

七、统筹推进文化、教育、科技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

(三十五)大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整顿、规范和发展文化市场,深入挖掘我市历史和人文资源,打造我市民间艺术品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市文化局负责,市广播电视局、工商局、公安局配合)

(三十六)加快高中阶段教育发展,普通高中和职业教育都要有新进步;确保中学高中校区和各县(市)高中学校新建扩建工程按期投入使用和51所老区学校建设通过省的验收;按省的任务要求抓好中小学布局调整,进一步推进“一机两语”教育;做好创建教育强镇的基础工作。(市教育局负责,市国土资源局、建设局、劳动保障局、财政局配合)

(三十七)加快市技工学校建设。(市劳动保障局负责,市城乡规划局、国土资源局、财政局配合)

(三十八)鼓励和扶持骨干企业组建科研中心;推动高校科研成果与我市企业生产合作;健全科技服务体系。(市科技局负责,市经贸局、质监局配合)

(三十九)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市人事局负责,市科技局、教育局、卫生局、经贸局配合)

(四十)继续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执法和医疗救治三大体系建设,确保市、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改造建设项目在今年10月全面完成;加快创建省农村中医先进市工作步伐,力争年底前通过省的验收。(市卫生局负责,市建设局、国土资源局、城乡规划局、财政局、工商局、公用事业局配合)

(四十一)全面启动创建省级卫生城市。(市卫生局负责,市发改局、经贸局、教育局、民政局、公安局、交通局、水务局、林业局、文化局、环保局、公用事业局、广播电视局、公路局、质监局、食品药品监管局、爱卫办配合)

(四十二)加快全民健身广场建设,组织好省运会的备战、参战。(市体育局负责,市财政局、城乡规划局、建设局、发改局、环保局、教育局、公安局、卫生局、广播电视局、机关事务管理局配合)

(四十三)抓好农村合作医疗扩面和服务工作。(市卫生局负责,市财政局、审计局、农业局配合)

(四十四)抓好全市药品招投标工作。(市卫生局负责,市财政局、审计局、监察局、纠风办、物价局、工商局、食品药品监管局配合)

(四十五)进一步规范土地交易市场。(市国土资源局负责,市财政局、审计局、监察局配合)

(四十六)进一步规范建筑市场。(市建设局负责,市财政局、审计局、监察局配合)

(四十七)继续规划和抓好第二批生态示范村建设。(市建设局负责,市环保局、城乡规划局、农业局、国土资源局配合)

(四十八)抓好环境保护,重点抓好城区垃圾填埋场建设和西江、新兴江、南山河、南江河的综合整治及重点监控企业的环保监管。(市环保局负责,市建设局、城乡规划局、国土资源局配合)

(四十九)合理开发和利用土地;加强项目建设征地工作。(市国土资源局负责,市城乡规划局配合)

(五十)落实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控制人口出生率。(市人口和计生局负责,市农业局、经贸局、监察局配合)

(五十一)落实优抚政策,兑现优抚对象的生活待遇。(市民政局负责,市财政局配合)

(五十二)创建双拥模范城市。(市民政局负责,市财政局、卫生局、公用事业局、城乡规划局、工商局、教育局、公安局配合)

(五十三)编写好“十一五”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市发改局负责,市府直属各单位配合)

八、千方百计增加群众收入,努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五十四)抓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增加就业岗位;落实再就业优惠政策;加强各类适用技能培训,组织好劳务输出。(市劳动保障局负责,市财政局、经贸局、国税局、地税局、工商局、农业局、扶贫办、质监局配合)

(五十五)进一步加强五保、低保工作。(市民政局负责,市农业局、财政局、劳动保障局、社保基金局、卫生局、教育局、房管局、监察局配合)

(五十六)落实农业税全免政策,加强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市农业局负责,市监察局、财政局、教育局、物价局、民政局、人口和计生局配合)

(五十七)加快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社会保险待遇尤其是企业早期退休人员的待遇。(市劳动保障局负责,市经贸局、外经贸局、财政局、工商局配合)

(五十八)实施社保全责征收。(市地税局负责,市劳动保障局、社保基金局、财政局、工商局、经贸局、外经贸局配合)

(五十九)争取年内解决18万农民饮上干净水问题。(市水务局负责,市农业局、环保局、卫生局、财政局配合)

(六十)依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坚决制止和查处拖欠企业职工工资等违法行为。(市劳动保障局负责,市经贸局、外经贸局、总工会、妇联、工商联配合)

(六十一)按要求清理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市建设局负责,市财政局、监察局、劳动保障局配合)

(六十二)清欠农民征地拆迁款。(市国土资源局负责,市财政局、监察局配合)

九、坚持以人为本,建设和谐

(六十三)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继续加大打击“双抢”、黑恶势力、黄、赌、毒等违法犯罪行为。(市公安局负责,市司法局、法制局、综治办配合)

(六十四)加强政府工作,妥善处理,积极化解各类社会矛盾。(市局负责,市法制局、公安局、司法局、民政局配合)

(六十五)加强安全生产检查,尤其是道路交通安全等事故多发行业的监督管理,遏制各类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市安监局负责,市经贸局、交通局、公路局、公安局、消防局、国土资源局、建设局、农业局、海事局、食品药品监管局、质监局配合)

(六十六)规范和整顿市场经济秩序,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市经贸局负责,市工商局、质监局、食品药品监管局、卫生局配合)

(六十七)做好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市食品和药品监管局负责,市卫生局、工商局、质监局、农业局配合)

十、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全面提高执政能力

(六十八)加强廉政建设工作。(市监察局负责,市纠风办、审计局配合)

(六十九)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市人事局负责,市监察局、审计局配合)

区教育局十四五规划篇2

一、上半年主要工作情况

上半年,我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紧紧围绕中心,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概括起来抓了十个一。

1、认真制定了一个符合实际的“五五”普法规划。按照国家和省、市“五五”普法规划运作程序,结合下关实际,本着继承和创新相结合的原则,从我区现实的公民法律素质、法律需求和推进城市法治化进程出发,紧扣提高依法执政能力、建设政治文明、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主题,我们会同区委宣传部制定了《关于在全区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五个五年规划》,在规划起草过程中,通过深入基层开展调研和书面征求意见等形式,在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经过十余次修改、完善,使规划具有较强的特色性、前瞻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并由区委、区政府进行批转。

2、认真做好一批普法先进评选和一个会议的筹备工作。一是做好“四五”普法先进的评选工作。在迎接市“四五”普法考核验收的基础上,对我区的“四五”普法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并积极做好“四五”普法先进评先工作。从优推荐出省、市表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其中,区地税分局被授予省“四五”普法先进单位称号;肖荣、娄凯二位同志被授予省“四五”普法先进个人称号。我区等五家单位被授予市“四五”普法先进集体称号;张俊等五位同志被授予市“四五”普法先进个人称号。

二是根据省、市的做法和“四五”规划的要求,我们和区委宣传部制定了《关于开展下关区“四五”普法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评选表彰工作的方案》,并对全区各部门和单位自下而上,逐级推荐的33个先进集体和50名先进个人名单进行了严格审核,并报区委、区政府发文进行表彰。

三是认真做好全区“四五”普法总结表彰暨“五五”普法动员部署会议的会务工作。制定了召开全区“四五”普法总结表彰暨“五五”普法动员部署会议的方案,准备了领导的讲话稿、交流发言等有关材料,确保了会议顺利召开,受到区领导的好评。

3、为指导全区法制宣传工作,下发了一个年度工作计划。根据今年省、市法制宣传工作要点的有关精神,结合本区实际,我们与区委宣传部联合制定下发了《20__年全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要点》,明确了今年法制宣传内容和工作要求。各街道和有关部门也相应地制定了本单位的年度法制宣传教育计划。

4、深化法律进社区,规范一个“18”广场活动。为使我区“18”广场法律宣传活动规范化,我们制定了《关于开展“18”广场法律宣传咨询活动的实施方案》。活动以每月“18”广场法律宣传咨询为载体,构筑社区法律宣传平台,整合各方资源,组织司法、检察、行政执法、法律服务等二十多家单位参加每月一次送法进社区活动,到目前,已开展了五次活动,共接受咨询600多人(次),发放各类法制宣传资料800多份,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营造浓厚的法制宣传氛围。

5、为加强街道普法阵地建设,为每个街道增设一个法制宣传阵地。在上半年,区局为每个街道统一设计和制作了一个法制宣传教育橱窗,并及时地向各街道(社区)和驻区企业下发各类法制宣传教育资料共660多册(张),受到社区居民的欢迎。

6、健全一支普法讲师团队伍,组织专业人员备课。上半年,我们积极组织专业人员为街道(社区)、部队的干部战士和在校学生提供法律知识和法治观念的传播。区司法局王祥保局长、副局长陈家宽和律师以及法制记者分别为街道

机关干部、行政执法人员、社区干部、部队的干部战士和在校学生上了多堂法制课,增强了各类人员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受到参学人员的好评。

7、重新组建一支法制小记者队伍,举办了一期夏令营开营仪式。以“小手拉大手,普法一同走”为主题,为在校生提供法制宣传和社会实践平台。我们与团区委、区少工委联手,重新组建我区法制小记者队伍,并制定了《下关区法制小记者活动方案》。7月3日,举行了全区法制小记者夏令营开营仪式,邀请《南京晨报》法制记者、交警六大队警官、区法院的法官为小记者们上了新闻采访知识和法律常识课。并组织小记者们去南京奶业科普示范基地开展了社会实践活动,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8、建立一个基层联系点制度,加强对企业和社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指导力度。针对当前企业和社区法制宣传教育薄弱环节,出台了《关于建立司法行政工作基层联系点制度的实施方案》。方案以“一居一企”工作方式,即一名司法行政系统工作人员挂点到一个社区和驻区一家企业,及时了解司法行政在该社区和企业开展工作的情况,特别是在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开展中遇到的问题和需求,加大对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指导、协调、检查和督促。同时,充分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作用,把法制宣传教育与法律服务有机结合起来,切实解决好社区和企业的热点难点问题,确保“五五”普法工作落到实处。

9、加强对流动人口的法制宣传,开展一项较大规模的调查。为加强对流动人口的法制宣传工作,我们对本区流动人口(务工人员)法制宣传教育情况进行调查摸底,下发了《全区流动人口法律知识普及情况调查问卷》700份,主要是了解流动人员和务工人员对法律知识的需求,为下一步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我们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作用,整合各类资源,为流动人口提供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依法维护其合法权益。

10、建立了一支司法行政新闻宣传报道队伍。为加强司法行政新闻宣传报道工作,我们组建了一支以局各科(室)负责人和各街道司法所长为主要成员的新闻宣传报道队伍,并制定了《关于加强司法行政工作信息和法制宣传新闻报道工作的意见》,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制定的奖励措施,从而强化了新闻报道的工作力度。同时,认真做好每季度的司法行政系统新闻用稿的上报工作。我们还积极发挥《法治下关》网络平台作用,拓展信息渠道,增大信息容量,扩大法制宣传教育的覆盖面。

二、下半年的工作打算

一是为加强我区普法工作的领导,积极运作恢复成立我区法制宣传教育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

二是落实区委、区政府“四五”普法总结表彰暨“五五”普法动员部署会议精神。督促、指导各部门和单位落实会议精神,制定规划、成立领导机构,做好“五五”普法的启动工作。

三是按照“五五”普法规划的要求,建立健全我区“五五”普法联络员、普法讲师团和普法志愿者队伍,抓好普法联络员的培训工作。

四是继续抓好领导干部、公务员、青少年、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流动人口的学法用法工作。

区教育局十四五规划篇3

20*年我区老龄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市老龄组织的关心指导下,坚持依靠区老龄委各成员单位和乡镇、街道及社区、村基层老龄组织,认真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以党的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统领,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老龄工作方针,围绕《*区老龄事业发展十五规划》和年度工作目标,求真务实,积极创新,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一)围绕六个老有目标,积极探索创新,各项老龄事业取得了新发展。

1.开展“居家养老”试点,为老服务工作进一步拓展。20*年全市社区建设工作会议上,市委、市政府提出了“社区建设要以为老服务为重点,在强化服务功能上有新突破”的要求。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市老龄委下达了开展“居家养老”试点的任务,并要求各区20*年底前“居家养老”全覆盖。根据市老龄委的工作部署,区老龄委结合我区实际,在古荡街道积极开展了“居家养老”试点工作。为确保试点工作取得成效,试点启动后,区老工办会同古荡街道开展了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通过召开社区工作者、老年人代表座谈会,发放调查表等形式,充分了解老年人对“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在此基础上,确定了重点服务对象,合理设置了“居家养老”的服务项目和服务点,明确了服务方式。目前,古荡街道“居家养老”试点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区老工办会同古荡街道及时总结了试点经验,着手在全区范围内推广。此外,*乡还积极筹建养老服务中心,探索老年人“到农村养老”新模式。

2.认真举办“老人节”系列活动,敬老、爱老、助老的氛围进一步形成。开展老年人文体活动是丰富老年人晚年生活,让老年朋友实现老有所乐的重要方面。20*年,区老龄委以省第十八个“老人节”为契机,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活动。9月25日,省老年学会、省社科联、*疗养院、市老工办、区老工办会同灵隐街道在*弄社区举办了“省20*社科‘普及’暨庆祝第十八个老人节”活动;9月28日,区老工办会同浙江珍奥集团举办“*区‘珍奥杯’庆祝浙江省第十八个老人节文艺联欢会”的演出活动。此外,第十八个老人节期间,区老工办还开展了走访慰问高龄老人和特困老人活动,共走访高龄老人99人、慰问特困老人120人,发放慰问金(礼品)共70余万元。各乡(镇)街道根据老工办的统一部署开展各种形式的庆祝大会,使老年人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爱。通过组织各项活动,不仅有效丰富老年人的生活,同时也进一步营造了全社会形成敬老、爱老、助老的良好氛围。

3.切实抓好老年电大分校建设,老年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加强老年电大建设是市政府列为20*年为民办十件实事之一,20*年,区老龄委根据市老龄委统一部署,全面推进了老年电大*分校建设。一是调整充实了区老年电大组织。二是落实区老年电大工作人员。三是改善区老年电大硬件设施。通过老年电大建设的深化,扎实推进了全区老年教育事业的发展。20*年,全区老年人接受教育的比例进一步增加。春季招生,全区13个教学点、87个教学班共招生2267人次,入学率占全区老年人总数的3.59%。今年秋季,全区增设了区民政局、区建设局、区教育局、区计生局和区人事局5个教学点,共招生3173人次,入学率占全区老年人总数的5.01%,使招生工作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二)积极开展创建活动,社区老龄工作规范化建设全面推进。

1.城市社区老龄工作规范化建设进一步深化。围绕长效管理目标,按照《浙江省老龄工作规范化社区考评办法和考评标准》,切实加强了对已创建“省老龄工作规范化社区”城市社区的管理,努力深化创建成果,巩固创建成效。20*年,区老工办组织各街道老龄干部对20*年创建“省老龄工作规范化社区”没有抽查到的30家社区进行了复查,经复查所有社区均符合考评标准。

2.乡镇社区老龄工作规范化建设同步推进。为切实提高乡镇社区老龄工作水平,按照省老龄委提出的到20*年底80%以上社区实现老龄工作规范化的目标,20*年,我区在巩固城市社区创建成果的同时,积极将社区老龄工作规范化建设创建活动向乡镇社区延伸。一年来,区老龄委先后三次召开会议对乡镇社区老龄工作规范化社区创建工作进行动员部署,并组织对120余名乡镇社区老龄工作者进行了“3587工程”创建工作专题培训,在三墩镇新星社区召开了“3587工程”创建工作现场会,使乡(镇)社区创建有样板,将乡镇社区创建工作列入年终目标考核,建立创建达标社区奖励机制。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和各乡镇及乡镇社区的共同努力,20*年共有14个乡镇社区通过了市老工办组织的验收,成功创建老龄工作规范化社区。

(三)注重发挥区老龄委各成员单位作用,老龄工作合力进一步形成。

老龄工作涉及方方面面,要取得更快更好的发展,关键在于整合各级、各部门的力量,充分形成工作合力。一年来,区老工办切实加强了协调,充分调动和发挥区老龄委各成员单位的作用,使全区老龄各级各部门齐抓共管的氛围进一步形成。区民政局:通过积极协调,攻坚克难,区社会福利中心(老人公寓)建设取得了实质性进展,目前已进入施工前期准备阶段;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对象集中供养工作逐步规范,集中供养率分别达到98.78%,、95%。区财政局:按照保障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积极配合协调落实各项老龄工作经费,确保了各项老龄工作的正常开展。区司法局:将《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宣传教育工作作为“四五”普法教育验收的内容之一,全年共组织开展宣传咨询活动6场,发放宣传资料1000余份,接待老年人的来人来电咨询535余人次,为近百名老人解答涉及婚姻、赡养等法律问题,为6名经济困难的老人提供法律援助,有效促进了老年人权益的维护。区卫生局:积极构建“夕阳红”健康工程,优化老年医疗服务和防病治病措施。制定下发了《关于认真做好老年人医疗服务工作的通知》,要求基层各单位确保老年人的各项优惠政策落实到位。区第三人民医院通过专修增设“老年康复医疗”并率先推出“低保人员受助医疗卡”,为部分低保老人提供了医疗保障;*区人民医院在*弄社区专门开设了《老年病护理要点》讲座。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积极做好社会保险工作,努力扩大社会保障面。1―10月份,全区参保企业达4*9家,养老保险人数达到48425人,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截止10月底,全区征地农转非人员参加养老保险共23212人,参保率98.28%。全区已接受企业退休人员档案24*1份,发放慰问金共计273.9万元。区教育局:组织开展“敬老爱老助老”系列活动,要求全区各中小学把此项活动纳入到学校的德育工作规划,纳入到文明学校的创建范围。与区关工委联合组织在全区中小学开展“百名敬老好少年”评选活动。区文广新局:发动各类社会团体,积极开展各项文体活动,组织举办了全区老年人运动会,并积极组织了太极柔力球队、地掷球队、健身球操队、气排球队、门球队参与市第六届老年运动会的比赛,取得四项城区组第一名的好成绩。团区委:扎实推进为老服务金晖行动,广泛发动和积极组织团员青年、志愿者、少先队员开展为老服务活动。此外,还有区建设局、老干部局、人事局、人口与计划生育局等部门和各乡镇街道,都结合各自的职责,扎实开展了老龄工作,全区老龄工作齐抓共管的局面进一步形成。

(四)切实加强教育培训,老龄干部队伍整体素质进一步提升。

针对当前人口老龄化加剧,老年朋友对各项管理服务工作要求越来越高,老龄工作任务越来越重的情况,区老龄委切实加强了对全区老龄干部队伍的教育培训。20*年5月19日至20日,区老龄委举办了全区首次社区老龄干部集中业务培训,各乡(镇)、街道及社区老龄干部共120余位同志参加了培训。通过对当前老龄工作形势分析、政策知识讲解,老龄工作新思路的探讨,进一步拓展了老龄干部的视野,提高了老龄干部的业务能力。同时,区老工办还结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切实加强了老龄干部思想政治教育,全区老龄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有了进一步提升。

(五)扎实做好老龄事业“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为今后五年老龄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0*年是实施“十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承接“十一五”期间老龄事业发展的关键一年。为切实做好我区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编制工作,区老龄委着重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认真总结老龄事业“十五”发展规划实施情况。通过对“十五”期间老龄事业各项工作进行科学客观的分析评价,认真查找了当前老龄工作存在的不足之处和薄弱环节,在此基础上启动了《*区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编制工作。二是多方听取意见。为编制好“十一五”规划,区老工办向各乡镇、街道和区老龄委各成员单位广泛征求了意见,同时结合《*市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编制了“十一五”规划的目标框架,经过数次修改完善,形成了《*区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初稿。初稿形成后,还征求了区四套班子有关领导的意见,并多次召开区老龄委成员单位座谈会进行专题研究讨论。通过多方听取意见,力求“十一五”规划更加科学、有效,具有针对性。目前,*区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编制工作已完成,该规划从我区老龄事业的实际出发,在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对策措施等方面明确了今后五年我区老龄事业的工作重点和发展方向。

区教育局十四五规划篇4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紧密结合人口计生工作实际,全面检查验收系统“五五”普法以来的工作情况,总结经验,查找问题和不足,推动“五五”普法《规划》的全面贯彻落实。

二、主要原则

(一)坚持统一领导。在区计生局的统一领导下,局属各单位工妇组织积极配合和组织实施,共同做好检查验收工作。

(二)坚持求真务实。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从中心实际出发,查找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措施,推动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深入开展。

(三)坚持协调配合。将单位自查与系统检查和市区和全国检查工作有机结合进来。

三、主要内容

根据我局“五五”普法《规划》,检查验收的主要内容是:重点检查组织领导和机构建设情况,宪法等国家基本法律、与经济社会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与民生密切相关及单位中心工作密切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落实和宣传情况,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全体计划生育工作人员等重点对象的学法用法情况,“法律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单位、进企业”活动的开展情况和法制宣传方式方法创新情况,保障措施落实情况等。具体检查内容参照《全国“五五”普法检查验收指导标准》。

四、工作步骤和时间安排

(一)动员部署。3月1日至3月15日,根据区通知要求,结合单位实际,做好检查验收的各项准备工作,如制定检查验收方案和动员部署。

(二)开展自查。3月15日至4月15日,局属各单位按照通知要求组织自查。在此基础上,对“五五”普法《规划》的执行情况进行全面认真总结(写出书面自查报告),于3月31日前报区计生局办公室。

(三)典型宣传。局属各单位要及时发现和推荐“五五”普法先进典型,宣传各类学法用法的好典型、好经验。

五、检查验收方法

按照验收标准,采取听、查、看、考的方法进行,即,听取被验收单位主要领导汇报“五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情况、经验特色及存在问题;查“五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开展以来的工作档案;看普法机构、年度规划、总结等落实情况,考就是抽考单位干部、职工法律常识。

六、组织领导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制度。实施“五五”普法规划是一项规模宏大的社会教育工程,要始终把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对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领导,加强对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检查、督促,保障各项任务的落实。为此,要充分发挥党支部、党总支等基层党组织和工会、妇委会等组织的作用,加强对特定对象有针对性的法制宣传教育,把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二)健全组织机构。为加强对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领导,成立检查验收领导小组。

组长:**区计生局局长

副组长:**区计生局总支书记

***区计生局副局长

成员:**区计生局副局长

**区计生局副局长、区计生服务站站长

**区计生局工会主席

**区计生服务站支部书记

**区流动人口计生办主任

柳蓉区流动人口计生办支部书记

马延蟠区计生协秘书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担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日常事务。

七、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检查验收工作是保障“五五”普法工作善始善终、保质保量完成的重要环节。局属各单位要高度重视“五五”普法检查验收工作,把检查验收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并切实抓好落实工作。

(二)实事求是,保证质量。要坚持从实际出发,认真总结工作成绩和经验,按照局“五五”普法《规划》确定的目标要求,严格按照全国普法办制定的检查验收标准,深入细致地开展检查验收,保质保量地完成检查验收任务。

区教育局十四五规划篇5

“十一·五”期间(2006年--2010年),是xx区教育加快发展的重要时期,是教育结构调整的重要时期,是各项教育改革继续深化的重要时期,也是为我区教育实现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的重要时期。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省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使我区教育事业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取得更大、更快、更好的发展,特制定《清浦区“十一·五”时期教育发展规划》。

一、“十·五”教育改革和发展简要回顾

“十·五”期间,xx区坚持科学发展观,积极实施“科教兴区”战略,教育事业快速发展。教育改革不断深化,队伍素质不断提高,教育投入大幅增加,办学条件显著改善。

(一)教育改革取得新突破。五年来,我区采取公开招聘、民主选举、任前试用、公推公选等多种形式,实行校长选任制和目标责任制,建立了学校干部能上能下机制。面向全市公开选聘了市一中、市二中的校长职务;从2002年开始,全区29所中小学,采取民主选举的形式选举了学校所有校长,调整了23所学校的一把手,调整面达80%。通过校长选任制度改革,中学校长的平均年龄下降了近5岁,小学校长的平均年龄下降了近10岁,学校领导干部全部具备教师资格证书并全部经过任职资格培训合格。对学校中层干部全部实行竞聘上岗,一批年轻有为、敬业勤勉、德才兼备的教师走上了领导岗位。按照“按需设岗、竞争上岗、择优聘用、严格考核”的原则,全面实行以全员聘用制、岗位责任制和校内结构工资制的教师制度改革,极大地调动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同时,少数不能胜任教育教学工作的教职工被转岗分流。全区有61名教职工落聘,87名教职工被校内外分流,3名教职工待岗。改革了内部分配制度,加大评聘分开力度,实行高职低聘和低职高聘,全区有65名教师被低职高聘、67名教师被高职低聘,拉开了教师的收入档次。我区的教育改革,在区内外引起较大反响。

(二)办学条件得到新改善。按照“城区做大、农村做强、重点做优”的总体思路和“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先易后难”的指导思想,实施布局调整,五年来,先后撤并危房面积大、办学效益低、布点不合理的小学50所,其中村级小学35所,由原来的56所调整到21所;城区小学9所,由原来的15所调整到6所。中学由17所调整到14所,还根据城市发展形势,新建学校4所,扩建学校3所。强力推进名校工程,五年来,全区投入近二亿元,用于新建学校、危房改造、“三新一亮”、“六有”和学校信息化工程,拆除危房12122平方米,大修房屋14050平方米,新建校舍66627平方米。投资8000万元新建了浦东实验学校,投资2000万元扩建人民小学,投资309万元完成“三新一亮”和农村中小学“六有”工程。信息技术教育得到较快发展,目前城区中小学、农村乡镇中学及中心小学都有了微机室,配置了各类计算机1500多台,乡镇中心小学以上学校普遍开设了计算机课程。调整教育结构,优化中小学布局,有效整合教育资源。

(三)民办教育得到新发展。坚持走多元化办学的路子,大力扶持和鼓励民办教育发展,引资5500万元的浦南外国语学校已于去年正式挂牌,近8000平方米的学校教学楼、学生宿舍楼和学生食堂等一期工程已经竣工,约7000平方米的综合楼正在施工之中,即将铺设400米标准塑胶跑道。金英中学、润泽中学和民强中学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教学规模不断扩大。

(四)教育质量有了新提高。实施了以培训全体教师为目标,以培养骨干教师为重点,以提高素质教育能力和水平为核心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五年来,引进教师456名,全区师资队伍得到进一步加强。培养市级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54名,有两所省示范初中、4所市示范初中。xx中学创成三星级省重点中学,市一中创成二星级市重点中学。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幼儿教育协调发展。课程改革稳步实施,获全市课程改革先进单位。高考成绩取得了新的突破,初中连续三年获市教育质量奖,小学考取开明、启明人数逐年提高,xx小学连续三年考取开明中学人数列两区第一。城乡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85%,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均达到100%,初中入学率和巩固率分别达到99%、99.5%,高中阶段入学率达87%。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十·五”期间,我区教育工作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教育改革不够深化。办学体制、人事制度改革、分配制度改革等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着步调不一致、政策不到位、操作不规范等现象。二是教育发展不平衡。农村办学条件较差、水平较低,“留守儿童”的入学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一些学校“流生”现象有所抬头。优质教育资源较为短缺,教育事业发展水平特别是高中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有差距。三是布局结构不尽合理。五年来虽然进行了一系列调整,但是还存在着小学布局调整仍未到位,初中规模不大,职教分布零散、规模较小、专业交叉、各自为阵等弊端,不能形成规模办学,资源整合任务较重。四是教育经费投入与教育事业的发展不太协调。“改危”和布局调整过程中欠债较多,“六有”和“校校通”工程资金缺口较大。解决这些问题,克服这些困难,促进全区教育事业更快更好地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迫切任务。

二、“十一·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和省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布局调整为基础,全面优化、整合教育资源,大力改善办学条件;以教育信息化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创建区域性的特色教育;以办学体制、管理体制和人事制度改革为动力,增强教育可持续发展能力;以社区教育为依托,优化育人环境。

(二)战略方针

----把教育作为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的知识产业和关键的基础设施,摆到优先发展的战略重点地位,实行教育先导发展战略。

----以调整教育结构为主线,优化资源配置,转换运行机制,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调动各方面办学积极性,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办学格局。

----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以发展求稳定,在发展中深化改革。

(三)发展目标

1、总目标

通过深化改革、调整结构、加强建设,形成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人才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模式;形成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体制以及教育与社会、经济紧密结合的发展机制。教育总体水平达到全市先进的教育水平。

2、具体目标

----招生指标:

2010年幼儿入园率达90%以上;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初中入学率100%;高中毛入学率达90%以上。

----教育信息化工程目标:

2010年底,实现中小学“班班通”,80%的学校建成校园网。2008年以前适龄教师完成第三轮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培训,取得相应的等级证书,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达到省市教育信息化要求。

----推进人才工程目标:

幼儿园、小学教师学历达标率100%,小学大专以上学历达70%以上;初中教师学历达标率100%,其中本科学历65%以上;高中教师学历达标率达95%以上。

----各类创建目标:

四星级高中、三星级高中和二星级高中各1所;省级示范初中5所;省级实验小学2所,市级实验小学3所,一类幼儿园3所;市级成人中心校2所;省一级图书室2个,省二级图书室2个;市级实验室达标校10所。

----体制创新工程目标:

积极探索学校体制改革。建成清浦职教中心1所;联合办学2所;创建九年一贯寄宿制学校5所;完善中小学中层以上干部选任制。

----推进素质教育工程目标:

保持6个省级以上的科研课题,建设教科研人员、教育行政人员、教师三结合的高素质教育科研队伍。

(四)主要措施

1、着力营造重视、关心、支持教育的氛围。“十一·五”期间,xx区新型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将不断加快,全区的经济和社会将得到更加全面、协调、健康、快速发展,淮安城市的东扩南移,城市居民将大幅度的增加,城区学生数在“十一·五”期间将有所增长,高中阶段的学生进入高峰期,这给全区教育事业发展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要通过各种新闻媒体和舆论阵地,大力宣传教育对经济和社会发展所具有的先导性、全局性作用,教育是一项事关全局、涉及社会各方面的系统工程,引导社会高度关注和重视教育。动员和联合宣传、计划、规划、财政、建设、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等部门与教育行政部门通力协作,为教育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体制环境、政策环境和发展环境,保证全区教育适度超前发展。形成全社会重视、关心、支持教育的新局面。

2、深化管理体制和办学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强化宏观管理、统筹规划职能。建立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又符合教育发展规律的管理体制,促进各类学校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

基础教育进一步完善主要由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体制,进一步加大区级政府对教育经费、招生考试等方面的管理统筹权限。切实解决中小学教师工资、福利和校舍建设等问题。

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要加快管理体制和办学体制改革步伐。区教育行政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对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的资源统筹、发展规划以及教育改革等方面的权限。

积极探索办学体制多样化的试点。支持和鼓励社会力量按国家有关规定,举办多种层次的学校;合理利用市内外优质教育资源,依法规范联合办学。制定对社会力量举办的学校在学校建设、招生就业、教师培养及管理、社会化投资融资等方面的扶持政策,使社会力量办学成为区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积极推进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坚持依法治校,加强民主管理,完善校内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学校编制管理,合理确定人员结构比例并配置各类人员。改变单一固定编制结构,实行固定编制和流动编制相结合。建立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上岗机制;加大收入分配改革力度,建立完善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建立、完善有关保障机制。对不适合担任教师职业的人员进行转岗、分流。

3、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强德育工作。按照“整体规划、分层实施”的原则,加强对大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整体规划和管理,形成家庭、学校、社会紧密结合的德育工作体系,切实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建立专项督导制度,改进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将德育工作渗透到各学科之中。遵循青少年生理成长规律,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学生成为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四有”新人。

中小学校要强化学生外语、现代信息技术、国情和法律等知识和能力的普及工作;同时要加强音乐、体育和美育工作,进一步提高学生素质,使他们得到全面发展。

改革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探索与改革要着眼于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创新意识、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

建立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机制,促进人才全面发展。建立青少年参与社区服务和社区建设的制度。中小学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形式多样的课外实践活动,培养动手能力;职业学校要实行产教结合,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

完善招生考试和质量评价体系。在义务教育阶段,进一步巩固、完善小学和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制度。完善教育质量监控评价体系,制定体现素质教育要求的中小学生素质水平评价方案。逐步实行义务教育质量年报制度。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快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吸引市内外优秀教师来区内任教,培养一批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和有较大影响的名教师。进一步发挥名校长、名教师的示范作用。培育教育人才市场,加大竞争激励机制的力度,促进人才合理流动。

大力开展教师继续教育。转变传统教育观念,加快教育思想观念的现代化,强化教师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注重师德教育,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育人质量。

有计划地提高教师学历层次。到2010年,全区幼儿教师20%左右具有专科以上学历,并使全体幼儿教师都达到任职资格要求;小学教师70%达到专科学历,初中教师65%达到本科学历,高中教师和职业学校教师95%本科学历。

5、实施“区教育重点建设工程”。中小学实施“校校通”工程,所有农村完小以上的中小学校都能够上网,使中小学师生都能共享网上资源;到2010年,小学生平均20名学生拥有1台计算机,初中生平均15名学生拥有1台计算机,高中生平均10名学生拥有1台计算机。全区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推进现代教育技术的普及和运用。要全面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机结合,探索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的教学模式和管理模式。

重点办好xx、xx、新民路和东风等五所小学。xx小学要办成12轨的规模,容纳学生3500名左右的学生,要新建教学楼、综合楼和体育馆,需投入4000多万元。xx小学要扩大规模,建成10-12轨,新建教学楼和综合楼各一幢,需投入1000万元。新民路小学要扩建一个运动场,需投入400万元。东风小学扩建成九年一贯制学校,可容纳学生2600名,小学用地需26亩,初中用地需20亩,需投入2500万元。

新建xx市第二职教中心(市教育局规划中有此项目),将二中、四中职教资源合并到xx中学。在xx中学和xx小学校址的基础上、高校园区的东边再征地100亩,新建一所三星级高中(市教育局规划中有此项目),10轨30个班级,在校生1500人左右,需投资6000万元。

6、强化依法治校。进一步学习贯彻《教育法》《教师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等,加大教育执法力度。建立《xx区教育督导规定》,进一步健全教育督导机构,完善教育督导制度。在继续抓好巩固“两基”督导检查的同时,把保障实施素质教育作为教育督导工作的重要任务。完善素质教育督导评估检查体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在确保教育经费“三个增长”的同时,进一步加大政府对教育的投入。保证全区财政支出总额中,教育经费所占比例逐年提高。确保“两免一补”落到实处,逐步实现农村免费义务教育。研究制定鼓励社会各方面对教育的投入政策。盘活教育存量,利用市场多方面投资融资,广开教育经费筹资渠道。

区教育局十四五规划篇6

一、指导思想

“十一五”期间,全区干部教育培训规划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党的**大及**届**全会精神和全国干部教育工作会议提出的“大教育、大培训”的要求,紧紧围绕我区发展定位、工作思路、目标和人才队伍建设任务,全方位、多层次开展我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努力实现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干部,用现代知识充实干部,用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干部,用时代精神和创新力提升干部的培养目标,从而为打造**区中心城区新优势,实现超常规、跨跃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障和人才支持。

二、工作目标

认真贯彻执行新时期新阶段干部教育培训的指导方针,干部教育培训新体系、新机制得到进一步的建立和完善;多层次、多类别、多渠道、多形式的教育培训格局更加合理;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师资队伍得到优化配置,信息化教学手段不断提升;干部教育培训制度建设进一步加强,激励约束机制逐步健全和完善,干部教育培训质量进一步提高;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领导更加得力,管理体制更加完善。

三、基本原则

(一)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全区干部教育要努力实现从素质培训向素质和能力培训相结合转变,引导干部把学习理论、更新知识与提高素质、增强能力结合起来。要把在加强干部思想理论教育,提高干部思想政治素质放在首位的同时,密切结合新的形势和任务,努力把学习理论同运用理论研究解决我区改革和发展中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同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结合起来,使广大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方针和各项政策的自觉性、坚定性,提高领导现代化建设的水平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增强做好实际工作的能力。

(二)分级分类培训的原则。干部培训原则上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分级分类进行。做到周密组织,整体规划,统筹安排,精心指导。逐步健全完善多层次、多类别、多渠道、多形式、重实效的充满活力的干部培训新机制。

(三)突出培训重点的原则。着重抓好科级领导干部、中青年后备干部、公务员培训、辖区企业法人和科技人员的培训教育,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党政领导干部、企业经营管理者、科技人才和其他各类专门人才在内的宏大的人才队伍。

(四)注重培训质量的原则。要根据不同的培训对象和任务,以突出时代性、实用性为重点,制定切实可行的教育培训计划,优化培训内容,改进培训方法,加强培训管理,严格考核制度,努力探索和把握新时期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特点和人才成长规律,切实保证培训质量。

四、干部教育的基本内容和主要任务

今后五年,全区各级各类干部的培训任务,要按照现行的干部管理范围和干部的类别确定教育培训内容和培训任务。“十一五”期间,计划培训干部10,000人次。

(一)干部培训的基本内容

一是加强对广大干部进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教育,搞好对党的重要会议、重大战略部署和重大理论观点的学习,始终把理论教育放在干部教育的首位,提高全体干部在我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中的执政能力和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干部在理论上、政治上的成熟水平。

二是加强干部业务知识与各种技能的培训,使各级各类干部精通本行业务,有效履行岗位职责。同时还要结合工作实际,广泛学习当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相关知识,加大法律知识培训的力度,积极开展现代管理、现代科技、财政金融、人文、历史等方面的培训。使全区各级各类干部具有全新的与时俱进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

三是加强党性党风党纪教育,进一步提高干部的党性修养水平,巩固和扩大开展“先进性教育”的成果。在广大干部中深入开展党的宗旨和党的纪律教育,反腐倡廉教育,社会主义道德和艰苦奋斗等优良传统和作风的教育,使各级干部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在构建社会主义“四个文明”建设中和党风廉政建设中发挥表率作用。

四是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确定的中心工作和事关全局的重要部署,以及社会上普遍关心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开展培训。使培训工作直接服从服务于区委、区政府决策的贯彻实施,直接服从服务于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直接服从服务于各部门、各单位推动和促进实际工作的现实要求。

五是不断改善和提高干部队伍的知识结构和学历层次。积极鼓励和引导各级各类干部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在职学历教育,促进知识更新,实现学历升级。

(二)干部教育培训的主要任务

1、抓好副科级以上干部培训。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条例》的规定,对科级干部、职务晋升人员要进行相应的培训(轮训)。“十一五”期间,培训人数要分别达到1500人次和200人次。要按照省、市委的要求,安排区级领导干部参加省、市委党校举办的各种培训班,及时完成上级的调训任务。

2、抓好中青年及后备干部的培训。坚持后备干部培养和使用相结合的原则,根据干部的成长规律,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年轻干部的培养教育。每年要举办1—2期培训班,培训人员100人次,“十一五”期间共500人次。除培训外,还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培养和锻炼中、青年干部。每年选派10—20名中、青年干部到相关部门或基层单位挂职锻炼。在条件具备的前提下,还可选派到经济发达地区学习、考察或挂职锻炼,以此拓宽视野,更新观念,提高他们驾驭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能力和发挥引领作用。

3、抓好各职能部门的培训。主要是组织部、宣传部、纪检委、统战部、区委办、人事局、劳动局、计生局、民政局、经计局、司法局、建设局、农委、检察院、工会、妇联、团委等。

4、抓好公务员的培训工作。要按照《公务员法》的要求,全面实行新录用公务员的初任培训,搞好晋升领导干部职务的任职培训,有计划地开展包括专门业务和更新知识在内的进修和培训,切实提高全区各级公务员的综合素质和实际本领。

5、抓好农村村级干部及后备干部培训工作。围绕建设农业强区目标和适应全区农业结构调整、发展特色高效农业、推进农业科技进步的需要,紧紧依托党(干)校阵地和省内外大专院校,对于农业干部特别是村级干部以及农业科技人员进行政治理论培训和科技培训,提高广大农业干部驾驭新时期农村经济发展的能力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领导水平。

6、抓好科技人员的培训工作。加强全区科技专家和优秀科技人才的政治理论培训及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十一五”规划期间,专业技术人员要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活动,使80%以上的专业技术人员接受培训,特别注重培养拔尖人才和跨世纪专业技术人员。

7、加强对少数民族干部、非党干部的培训。根据区情采取不同方式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政治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按照市委组织部统一部署进行调训。

8、强化对社区干部培训。要以街道党(工)委基层党校为阵地,按照社区建设八项重点工作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目标、总要求,采取多种方式,加大对社区干部的政策、理论和工作业务培训,提高政策水平和工作能力,以适应社区建设快速发展、功能作用快速提升的迫切需要。

9、加快学历教育发展步伐。根据我区各级各类干部学历调查的统计,全区45岁以下需专科升入本科学历的人员298人,中专以下升入专科学历人员176人,合计474人。“十一五”期间,要扎实推进我区干部学历层次新一轮的进档升级工作。学历教育的主要途径,以在职函授教育为主,以党校系统学历教育为主渠道。学历教育的主要方式,要采取分期分批、逐年推进的方式。学历教育所需经费,原则上以自费为主,对完成学业获得毕业文凭的人员财政可给予全部或部分补贴,也可划分学历层次或人员职位性质给予全部或部分补贴。“十一五”期间,对拟提拔任用的正、副科级干部,原则上要具备本科学历条件。

10、根据形势任务的要求,开展应时性培训。即按照不同时期的实际需要,根据有关要求,适时安排其他各种培训。

五、主要措施

(一)加强领导,抓好落实

区直机关各部门、各街道及相关单位要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全局,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高度,从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的高度,认识和抓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领导干部要把培训工作作为全局性、基础性、前瞻性的工作来抓,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要按照分级负责、分级管理的原则,定期对培训规划、计划和各项培训要求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总结,及时研究解决干部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二)明确职责,分工协作

“十一五”规划期间,要根据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目标、任务的具体要求,发挥主管部门、主办单位、办学单位的积极性,做到分工负责、协调配合、各尽其职、工作到位。

区委组织部主管全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承担全区干部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职能,负责对干部培训工作统筹规划、政策协调、综合管理、检查监督。并具体负责区委管理的科级干部、中青年干部等培训。

区人事局负责全区国家公务员的培训,组织实施科技人员的继续教育。

区委宣传部负责干部政治理论学习的规划和工作指导,负责宣传干部、辖区内从事精神文明建设的专兼职干部的培训。

区委统战部负责全区派干部、无党派知名人士和非中共后备干部的培训。

区农委负责全区农业干部培训规划的制定和组织实施。

区民政局负责全区社区干部、村干部的培训。

区劳动局负责全区劳动保障就业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

区计生局负责全区计生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

区司法局负责全区干部“四五”普法培训。

区财政局负责干部教育培训经费的投入和利用。

区直其他各部门负责本单位本系统有关干部的培训。

(三)充分发挥区委党校、行干校的主阵地、主渠道作用

要切实落实好中共中央《关于面向21世纪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校工作的决定》和同志关于“要充分认识党校的重要地位,把党校工作放到全党、全国工作大局和党的建设的全局中去认识,去把握,去部署,充分发挥党校作为各级领导干部培训、轮训主渠道作用”的讲话精神,使党校在干部教育培训和培养造就人才队伍方面发挥其独特的、更大的作用。要积极改善党校、行干校的办学条件。“十一五”期间,要增加对党校、行干校的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建设,提高以信息化教学为主要手段的现代化教学水平。要按照中央《决定》和《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暂行条例》的要求,把“党校基本建设经费由各级计划部门安排”,把“党校事业费除一般行政费外,还包括教学业务、科学研究、图书资料、教员进行调研、业务指导经费由各级财政部门实行全额拨款”的规定得到全面落实。要稳定教师队伍,提高素质能力,同时,按照资源共享的原则,聘请专家、学者、各级领导干部到党校授课,提高培训质量层次,增强实际指导作用。

干部教育经费要列入区财政计划,专款专用。并根据需要每年按工资额0.3%拨款。事业单位无论实行何种体制,都要按规定划出一定比例的经费用于干部培训。

(四)建立和完善干部培训制度

1、调训制度。培训主管部门按计划采取发文件或《调训通知》的形式,抽调干部参加培训。无论何级干部都必须服从调训。学员所在单位应有组织、有计划的安排干部参加学习。要把干部参加教育培训情况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内容。

2、申报制度。区直各部门举办涉及全区性的业务骨干、副科级干部培训,一律实行向区委组织部事先提出申报计划,经批准列入区委党校(行干校)年度培训计划,避免多头重复调训。

3、依法培训制度。根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规定,提拔担任党政领导职务的,应当经过党校、行政院校或者组织(人事)部门认可的其他培训机构五年内累计三个月以上的培训,确因特殊情况在提任前未达到培训要求的,应当在提任后一年内完成培训。

根据《公务员法》等规定,实行干部培训登记制度。公务员培训情况、学习成绩作为公务员考核的内容和任职、晋升的依据之一。

区教育局十四五规划篇7

一、实施基础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实施基础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是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目前。加快发展,努力把打造成为冀中南区域发展的增长极、隆起带。权宜之计,教育为本,教育事业担负着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优秀人才、提供智力支持的重任,优先发展已经迫在眉睫。而通过实施主城区基础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可以大幅提升市区基础教育发展水平,有效推动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培养更多的高素质建设者,为加速我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二)实施基础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是改变市区教育现状、建设规范化学校的迫切要求。由于主城区中小学建设投入少。校舍达不到重点设防类抗震设防规范,不符合综合防灾要求。据调查统计,主城区的51所小学中,达不到国家规范要求的有48所,近期急需建设的13所小学现有在校生1.46万人,生均建筑面积仅2.98平方米(国家规范为5.8平方米)随着乡村发展的加快和居住人口的增加,小学适龄人口到2020年将增加1.2万人,现有校舍远远缺乏;15所中学中,有14所达不到规范要求,近期急需建设的4所(含市八中)现有在校生0.9万人,生均建筑面积仅6.55平方米(国家规范为10平方米)尤其是西部新城区,已经建成和正在开发的住宅小区有13个,新建、改扩建住宅面积240多万平方米,新增居住人口10万人以上,但该区域内初中只有1所十四中、小学仅有1所迎宾路小学,班容量严重超标,均达到67人以上,2009年出现片内学生难以容纳的状况。老城区绝大多数学校用地不足,局部学校班容量过大、运动场地狭小、专用教室匮乏、硬件设施达不到规范要求,与规范化学校的要求相比差别很大。建校历史最长、教育质量较高的实验小学,生均占地面积仅为2.4平方米,没有运动场地,学生每周只能做两次课间操。南环小学、迎宾小学、向阳小学、新华小学、车站小学的生均建筑面积都不足3平方米。市八中平均班额已达到76人,超额26人。沧一中作为省级示范性高中,其占地面积、建筑面积严重不达标,专用教室匮乏,不只落后于其他地市,也落后于一些县(市)甚至落后于贫困县。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了素质教育的实施,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极为有利,急需加以解决。

(三)实施基础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是进一步改善民生的肯定要求。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局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建议和提案,要求进一步解决教育协调发展问题,提升教育发展水平。市政府也确定了坚持把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证民生、改善民生作为基本职责,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工作目标,实施基础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是实现目标的措施之一,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各类教育协调发展,为适龄儿童提供优质教育资源,让全市人民充分享受改革发展的效果。

二、指导思想和原则

坚持科学规划,以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合理布局,完善体制,加大投入,将主城区基础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与乡村总体规划相结合,与校舍平安工程、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相结合,与城中村改造和新民居建设相结合,与房地产开发相结合,与土地修编、土地利用规划相结合,与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相结合,与教师素质工程相结合,与学前教育发展相结合,大力调整主城区中小学布局。整合各级各类教育资源,改善办学条件,提高综合防灾能力,提高规范化办学水平,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大力发展高中阶段教育,适应乡村规模发展,缓解适龄人口入学压力,满足人民群众享受优质教育的强烈需求,努力兴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坚持以下原则:一是统筹规划布局,分年度实施的原则。市政府的领导下,立足当前,着眼久远,对主城区中小学布局因地制宜,一步规划到位。近期着力解决学校承载力缺乏、适龄人口入学难问题,根据财力情况分三年组织实施。二是校舍平安工程实施和建设规范化学校相结合的原则。以国家颁布的普通中小学、中职学校建设规范和省定的规范化学校建设规范为规范,以新建、迁建、改扩建为主,以加固、维修改造为辅,全面改善办学条件,新建学校达到国家规范,改扩建学校达到省级规范,提高综合防灾能力,把学校建成最安全、家长最放心的地方。三是按隶属关系分级负责的原则。根据“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管理体制,市政府负责市直属学校的资金筹集和建设,并对区级进行督导和资金补助;区政府负责区属学校的资金筹集和建设。

三、总体目标任务

逐步实现主城区“大教育”发展战略目标,乡村总体发展规划和主城区教育专项规划的指导下。利用三年的时间,投资11.58亿元,完成新建、迁建、改扩建学校21所,并对市直存在平安隐患的学校进行加固维修,以满足市区居民的孩子接受优质教育的迫切愿望和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从根本上解决班容量过大问题,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让的孩子享受良好的教育。市直属学校三年内完成一中迁建、二中新建高三教学楼、三中新建教学楼、职教中心新建实训大楼、十四中征地扩建、十六中新建教学楼,同时对存在平安隐患的基础设施进行维修改造,完成上级要求需加固改造的面积32.8万平方米。依照市政府确定的区分轻重缓急、首先解决D级危房”原则,2010年启动五中、回中、一幼、七中、十三中、十四中等D级危房撤除重建面积2万平方米;运河区三年内完成南环小学迁建、光明小学重建、迎宾路小学扩建、回民小学迁建、大和庄小学迁建、育红小学西校区(许官屯小学)新建、向阳小学扩建、十中迁建、嘉禾小学新建;新华区三年内完成实验小学迁建、芦家园小学扩建、邓官屯小学扩建、蔡庄子小学迁建、北环路小学迁建、新立小学迁建。

主城区中小学办学条件将得到整体提升,此方案实施后。省级示范性高中、规范化初中和小学形成规模适宜、分布合理、无隙覆盖的金字塔式新格局,学校综合防灾能力明显增强,为学生提供平安的学习、生活场所。沧一中将成为一所可容纳万名在校生的省级一流示范性高中,为争创全国千所示范性高中奠定基础;沧二中、三中承载能力明显增强,招生规模进一步扩大,将有力带动和推进全市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工作;作为部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职教中心扩建后,实训条件得到改善,学生动手能力将进一步增强,可培养更多的实用技术人才;4所初中(含新八中)13所小学均能成为规范化学校,分别可容纳学生1.2万人、2.4万人,分别可增招0.3万人、0.9万人,初中的生均建筑面积可达10.3平米,生均超出国家规范0.3平方米,小学的生均建筑面积可达5.7平米,接近国家规范,专用教室齐全,功能完备,西部新城适龄儿童入学难问题将得到有效缓解,中小学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基本实现均衡发展。

四、项目建设实施方法

(一)市直属学校投资7.81亿元。并对市直学校存在平安隐患的基础设施进行加固维修。主办单位:市教育局。协办单位: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住建局、市国土局、市城乡规划局。

狮城公园以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以北、迎宾大道以西征地497亩,1一中迁建:投资5.35亿元。整体迁建一中,建筑面积为17.1万平方米。2010年投资3.2亿元,启动一期工程9.9万平方米,完成选址、征地、规划、设计、前期手续,开工建设;2011年投资2.15亿元,完成整体搬迁。

其中学校自筹8000万元,一中迁建工程规划总投资5.35亿元。申请银行贷款4.55亿元,贷款期限为八年,由市建司提供担保,市财政局负责制定还款计划;工程实行代建管理的建设模式,一中为建设法人单位,负责工程前期报批手续,市发改委代建办为代建主体,负责组织实施项目建设;市教育局全面协调、指导、监督一中迁建工程各项工作事宜;市政府相关部门及单位负责项目资金筹措、建设管理、监督检查,建成后交付一中使用。

新建一栋9800平方米的高三教学楼,2二中新建高三教学楼:2010年投资1600万元。其中地上五层7800平方米,包括35个教室、6个实验室和高三教师办公室,地下一层2000平方米为学生存车棚,当年投入使用。

建设一栋11813.75平方米的教学楼,3三中新建教学楼:2010年投资1800万元。当年投入使用。

御河路以北、经二大道以西、十四中以东征地26.6亩,4十四中征地新建教学楼:投资1300万元。新建一栋9600平方米的教学楼,2010年完成前期手续开工建设,2011年投入使用。

新建一栋10000平方米的实训大楼,5职教中心新建实训大楼:2010年投资1500万元。当年投入使用。

新建三栋连体教学楼、建筑面积10500平米,6十六中新建教学楼:投资1800万元。新建阶梯教室1500平米。2011年投资800万元,完成前期手续开工建设,2012年投资1000万元,完成后续建设投入使用。

完成市直学校32.8万平方米校舍的加固改造。2010年投资1.17亿元,7校舍平安工程:投资1.66亿元。完成加固改造面积23.1万平方米,2011年投资4900万元,完成加固改造面积9.7万平方米。

(二)运河区投资2.09亿元。

浮阳大道以西、纬一路以南、学院路以北、规划路以东征地80亩,1南环小学迁建:2010年投资3900万元。将南环小学建成一所在校生1800人、建筑面积11000平方米的规范化小学,当年投入使用。

将光明小学重建为一所在校生1200人、建筑面积为6240平方米的规范化学校。2010年投资1000万,2光明小学重建:投资1140万元。完成前期手续并开工建设。2011年投资140万,完成后续工程并投入使用。同时将学校以东的华谊玻璃制品有限公司(占地10亩)沧虹五金制品有限公司(占地10亩)规划为教育用地,待以后年度拆迁时划归学校使用。

迎宾路小学西侧的22亩教育预留用地内,3迎宾路小学扩建:投资3200万元。新建一栋15000平方米的教学楼,以解决班容量过大的问题。2010年投资1000万元,完成征地及前期手续,并开工建设。2011年投资2200万完成教学楼建设及配套设施,力争当年暑假投入使用。

顺河小学原址建设一所在校生1200人、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的规范化小学,4回民小学迁建。2010年投资800万元。当年投入使用,以解决回民区孩子的入学问题。同时,将顺河小学北侧的28亩土地规划为教育用地,待以后年度拆迁时用于新回民小学活动场地。

大和庄开发区域内将大和庄小学现有的8.95亩土地及爱民小学现有的3亩土地整合后,5大和庄小学迁建:投资2600万元。共预留30亩教育用地,将大和庄小学建成占地面积30亩、校生1800人、建筑面积11000平方米的规范化学校。2010年投资500万元完成前期手续。2011年投资1000万元开工建设教学楼,2012年投入1100万元完成后续工作投入使用。

由御河新城开发项目统一规划,6育红小学西校区(许官屯小学)新建:投资2600万元。将许官屯小学建成一所占地30亩、校生1800人、建筑面积11000平方米的规范化小学,2011年开工建设并投入使用。

投资1500万元扩建向阳小学。2011年在校内北侧新建一栋8000平方米的教学楼,7向阳小学扩建:由运河区政府协调解决向阳小学东北角200平方米的土地问题。年内投入使用。同时将向阳大道以西、现向阳小学以东土地规划为教育用地。

浮阳大道以西、纬一路以南、纬三路以北、规划路以东征地82亩,8十中迁建:投资2600万元。将十中迁建为一所在校生1800人、建筑面积20000平方米的规范化初级中学,2011年投资1600万完成教学楼建设及配套设施,2012年投资1000万完成后续工作投入使用。

小屯村改造项目北侧一期范围内,9嘉禾小学新建:投资2600万元。新建一所占地30亩、校生800人、建筑面积11000平方米的规范化小学,2011年投资1000万元完成前期手续开工建设,2012年投资1600万元完成后续建设投入使用。

(三)新华区投资1.68亿元。

东体育场北侧、东风路南、建设大街以西位置征地拆迁30亩,1实验小学迁建:投资5000万元。建设三栋教学楼,建筑面积20000平方米。2010年投资2800万元(含征地拆迁费2000万元)完成征地拆迁及前期手续,开工建设,完成基础施工。2011年投资2200万元,完成实验小学教学楼及配套设施建设,投入使用。建成后将逸夫小学学生并入实验小学。

芦家园小学原址基础上扩建成占地20亩的双轨制小学,2芦家园小学扩建:2010年投资730万元。完成3000平方米的教学楼建设,将孙庄子、小代庄学生并入芦家园小学。

邓官屯小学原址基础上扩建成占地20亩的双轨制小学,3邓官屯小学扩建:2010年投资750万元。完成3000平方米的教学楼建设,将宋官屯学生并入邓官屯小学。

将蔡庄子小学建成一所在校生1000人、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的规范化小学,4蔡庄子小学迁建:2011年投资1730万元(含征地530万元)蔡庄子与王御史两村改造区域内(东方骏景西侧)征地30亩。当年投入使用。

将北环路小学建成一所在校生1000人、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的规范化小学,5北环路小学迁建:2011年投资5880万元(含拆迁费4680万元)三里庄新区征地拆迁30亩。当年投入使用。

将新立小学建成一所在校生1000人、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的规范化小学,6迁建新立小学:2012年投资2700万元(含征地拆迁费1500万元)现果品公司市场所处位置征地拆迁30亩。当年投入使用。

五、资金来源及使用安排

共需资金11.58亿元,实施主城区基础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和市直校舍平安工程。其中三年行动计划项目需9.92亿元、市直其他校舍平安工程项目1.66亿元(不含石油分局)市、区两级政府采取多渠道筹措资金的方法,保证计划实施。一是发挥财政投入的主渠道作用,统筹教育费附加和教育设施配套费,用于学校建设。二是利用现有校产置换筹集资金。三是结合城中村改造,由开发商出资交由政府统筹管理,用于学校改造建设。四争取中央和省资金支持。五是非义务教育学校自筹解决局部资金。六是银行贷款用于一中迁建。七是社会捐助筹集局部资金。

(一)资金来源:共11.58亿元。2010年市财政一般预算安排校安工程专项1.1亿元;教育设施配套费3000万元;2009年市级教育费附加1000万元;2010年市级教育费附加1000万元;2011年市级教育费附加1000万元、一般预算布置4700万元;2012年市级教育附加1000万元;运河区财政安排7010万元;新华区财政安排9740万元;开发商出资1.9亿元;银行贷款4.55亿元;校产置换7600万元;学校自筹3300万元;争取上级补助和社会捐助1000万元。

用于市直学校三年行动计划建设项目;区财政资金1.67亿元和银行贷款、校产置换、开发商等其他渠道筹集资金7.64亿元全部用于三年行动计划建设项目。二)资金使用:2010年市级校安工程专项资金1.1亿元、市级教育费附加布置700万元、2011年一般预算布置4700万元、市级教育费附加200万元用于市直其他校舍平安工程项目;其余教育费附加3100万元和教育设施配套费3000万元。

(三)分年度资金布置

12010年资金安排

其中2010年市级校安工程专项资金1.1亿元、2009年市教育费附加1000万元、2010年市级教育费附加1000万元、教育设施配套费3000万元、运河区财政安排3200万元、新华区财政安排4160万元、校产置换1600万元、开发商承当2120万元、学校自筹3300万元、银行贷款3亿元、争取上级补助和社会捐助1000万元。资金来源:共6.14亿元。

用于市直学校三年行动计划项目;区财政资金7360万元和银行贷款、校产置换、开发商等其他渠道筹集资金3.8亿元全部用于三年行动计划建设项目。资金使用:2010年市级校安工程专项资金1.1亿元、市级教育费附加布置700万元用于市直其他校舍平安工程项目;教育设施建设费3000万元、2009年市级教育费附加1000万元、2010年市级教育费附加300万元。

22011年资金安排

其中2011年市教育费附加1000万元、一般预算布置4700万元、运河区财政2810万元、新华区财政4380万元、校产置换6000万元、开发商承当1.27亿元、银行贷款1.55亿元。资金来源:共4.71亿元。

资金使用:2011年市级教育费附加布置200万元、一般预算布置4700万元用于市直其他校舍平安工程项目;市教育费附加布置800万元用于市直学校三年行动计划项目;区财政7190万元和校产置换、银行贷款、开发商等渠道筹集资金3.42亿元全部用于三年行动计划建设项目。

32012年资金安排

其中2012年市教育费附加1000万元、运河区财政1000万元、新华区财政1200万元、开发商承当4200万元。资金来源:共7400万元。

资金使用:2012年市级教育费附加布置1000万元用于市直学校三年行动计划项目;区财政2200万元和开发商4200万元全部用于三年行动计划建设项目。

六、保证措施

(一)加强领导

刘学库市长任组长,市政府成立推进主城区基础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工作领导小组。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张宇同志任常务副组长,市委常委、副市长赵义山同志任副组长,市教育、发改、财政、住房和建设、规划、国土、公安、审计、监察、安监、地震、气象等部门及沧县、运河区、新华区政府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协调、调度、督办等工作。

(二)落实优惠政策

落实有关规费减免政策,严格依照《河北省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实施意见》冀政〔2001〕59号)和《河北省教育厅、财政厅、物价局关于中小学校舍平安工程规费减免有关事宜的通知》冀教发〔2009〕76号)文件要求。支持工程建设。

(三)预拨启动资金

拨付2000万元教育设施建设费用于市直三年行动计划项目建设;拨付2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市直其他校舍平安工程项目。为加快工程建设。

(四)协调联动、紧密配合

各有关部门协调联动,市政府的统筹领导下。形成合力,共同推进三年教育行动计划的实施。市城乡规划局协助项目建设单位做好规划设计工作,建设稳固、平安、规范、亮丽的规范化学校。

(五)抓好闲置校产处置工作

八中和十五中合并迁入一中现址,1一中整体迁建后。原十五中占地25亩,建筑面积3119平方米,将特教学校迁入十五中原址。

进行公开拍卖,2八中西校区经评估后。拍卖所得全部用于一中迁建;八中东校区占地约16亩,建筑面积4700平方米,置换给运河区新华小学,作为对运河区的补助。

区教育局十四五规划篇8

一、基本情况

我市老年人口2006年已达66.8万,占总人口的12.84%,已是“老年型”城市。我市老年教育事业自1990年宜宾县第一所老年大学创办以来,经过了17年的发展历程。现有老年大学11所,老年学校91所,累计毕业学员22572人,当前在校学员13360余人,入学率只达到老年人口的2%。这与《四川省老龄事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提出的“十五”期间老年入学率不低于3%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其主要原因:

(一)县(区)老年大学基础设施建设普遍薄弱,办学规模偏小,教学设备简陋,办学经费不足,相当一部分老年大学没有编制、人员,主要依靠和聘请有办学经验的老同志担任义务办学和教学任务,制约了老年教育的发展。

(二)老年教育管理情况复杂。有老干局管理,有老龄办管理,有老龄办和老干局共同管理,有企业自我管理的多方办学情况,归口不一,无法实行老年教育联办机制,不能满足我市广大老年人学习的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无法整合师资、场所等资源和实现优势互补。

(三)城镇与农村教育发展不平衡。乡镇老年学校没有固定校舍,没有相应的师资力量和工作经费支持,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和影响老年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和健康发展。

二、指导思想

坚持“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方针,以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提高老年人的综合素质为目的;以强化社会资源整合,扩大基层覆盖面为重点;以社会广泛参与,办好县级老年大学,积极发展社区和农村老年学校教育为方向;着力抓好老年教育规范化发展工作,完善我市老年教育事业终身教育体系,不断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三、目标任务

(一)扩大总量,提高入学率。“十一五”期间各区县必须有一所建筑面积达到500平方米,学员达到300人以上的县级老年大学。老年大学要建成本辖区内的老年教育中心,在各级老龄办的领导及相关部门的配合下,负责并积极指导和带动本辖区内各乡镇(街道)和村(社区)的老年教育。到2010年全市县(区)老年大学中要有30%达到县级示范老年大学的标准,老年学校在现有基础上增加40所,全市老年人口入学率达到4%,老年教育参与率(指参加有组织的群众性教育活动的老年人)达到20%。县级校舍面积在500平方米以上,乡镇(街道)校舍面积在150平方米以上,必要的工作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

(二)发展各级各类老年学校。构建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老年学校办学体系,完善四级老年教育网络,乡镇(街道)老年学校是全市老年教育四级办学网络中承上启下的重要一环,本着因地制宜、形式多样、管理规范的原则开办老年学校和老年班。2010年全市50%的街道应建立老年学校,学员达到150人以上,有条件的社区开办老年学校,学员达到50人以上,满足老年人就近入学的需求。

(三)乡镇老年学校是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在需要。2010年末全市50%的乡镇要办起老年学校,负责指导各村办学。乡镇老年学校办学模式要兼顾颐养康乐型和实用技能型。有条件的村应开办老年学校;条件好的可以建立相对固定、独立的学校,条件一时不具备的,也可以因地制宜,因陋就简,积极建立教学点或老年班。课程设置应以实用技能型为主,为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发挥作用。

(四)“十五”期间已建立的县级老年大学,按照“四不改变”(不改变现有的行政关系、不改变现有的经费来源渠道、不改变现有的正确的办学方向、不改变现有的科学的办学模式)的原则,发挥各方面积极性,进一步扩大学校规模,推进硬件建设,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办学水平。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党政领导,健全组织机构。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老龄工作,把老年教育列入本地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和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市级已成立由分管老龄工作的市领导任组长,市老龄委办、市财政局、市人事局、市老干部局、市教育局、市文化局、市劳动保障局等有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宜宾市老年教育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老龄委办。各县(区)、乡镇(街道)也要建立相应的领导小组(校务委员会),切实加强领导,做到有党政领导分管、有主管部门管理,确保“经费、编制、人员、校舍”四落实的良性办学机制。

(二)理顺工作关系,加大管理力度。我市老年教育要继续完善党政领导、社会参与、老龄委主管、有关部门通力合作的管理机制。各级老龄委办是各级政府主管老龄工作的议事协调管理机构,要围绕“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教、老有所为”的目标,把老年教育作为老龄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切实负起主管部门责任。“十一五”期间新建的县级老年大学,由本级老龄委办负责管理并指导本辖区内各乡镇(街道)、村(社区)的老年学校建设;教育部门要将老年教育列入成人教育工作的范围,主动支持,积极服务,加强业务管理和指导;老干部部门和人事部门、文化部门也要把办好老年人大学作为涉老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予以大力支持。

(三)增加资金投入,提供经费保障。保证一定的办学经费是办好老年大学(学校)的基本条件,各级政府要切实把老年教育经费列入财政预算,老年教育的经费以政府拨款为主,采取“财政出一点,涉老部门支持一点,社会上多争取一点,学费适当收一点”多渠道筹措解决。“十一五”期间各级财政要加大解决校舍等硬件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多渠道、多形式地发动社会力量因地制宜捐资办学、捐资助学,还可以拨出一定的公益事业收益资金和福彩公益资金,用于支持老年教育事业的发展。要进一步融合各级各类文化、体育、教育设施和老干部活动中心资源,实行资源共享,为开展老年文化教育活动提供物质保障,推进老年教育事业快速、持久、协调发展。

(四)开展“创优达标”,促进规范发展。按照省、市的统一部署,大力推动老年教育事业的发展,全市县(区)老年大学、乡镇(街道)、村(社区)老年学校要认真按照《四川省创建老年大学(学校)示范校实施办法》的要求,开展以“有牌子、有班子、有阵地、有经费、有编制、有人员、有效益”为标准的创建示范校活动,到2010年末20%的学校达到示范标准。

(五)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浓厚氛围。各级宣传部门和各新闻媒体,要加大对老年教育的宣传力度,广泛深入地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老龄工作的决定》以及中央有关发展老年教育、终身教育的文件精神,充分发挥老年教育在维护社会稳定和实现“六个老有”中的积极作用,动员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发展老年教育事业。

上一篇:广播电视艺术论文范文 下一篇:大学艺术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