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环保论文范文

时间:2023-12-07 02:33:26

低碳环保论文

低碳环保论文篇1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至今仍没有开征与环境保护直接相关的环境税,一些具有环保目的的税种实际上对改善生态环境起到的作用不是很大。并且在现行税种中,与环境保护相关的税收政策缺乏整体性,互不衔接,无法形成共同作用、系统协调环境问题的体系。另外,与环境保护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没有针对性,影响了环境税收改善生态环境的政策导向性。

二、国外完善环境税收推动低碳经济的经验

(一)英国

英国早在1995年就制定了《家庭能源节约法》,之后又连续出台了一系列的有关环境治理的方案,一直都是环境保护的倡导者和先驱者。英国主要的与环境相关的政策包括:(1)全国性开征气候变化税,针对工商业和公共部门使用的燃料征税。(2)规定新建房到2016年都要实现二氧化碳的“零排放”,并且给予绿色环保住建筑税收优惠。(3)出租房要缴纳环保税。从2008年开始,出租房屋前,必须要对出租房屋的能耗级别进行评定,并缴纳200英镑的环保税才能获得为期三年的房屋出租许可证。

(二)日本

日本对于新能源(核能、风能、垃圾发电等)的开发利用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日本在能源保护方面一直是非常重视,多管齐下实施了多项财税政策。为了实现节能减排,低碳经济日本政府对企业的各项环保措施以及引进的环保设备给予大额补助。并于2011年对石油煤炭税附加征收碳税;并且增加了税收减免项目:使用指定的改进能源利用率的设备可享受7%的税额减免或是按设备标准进价30%的特别折旧。

(三)丹麦

丹麦从1992年开始进行全面的环境税收改革,对家庭和企业同时征收碳税,范围包括:天然气,汽油和生物燃料所排放的二氧化碳。并且于1995年引入了一个由碳税、二氧化硫税和能源税组成的新税。将企业的耗能按用途分为三类:生产、照明和供暖,按不同的比例进行征税,增加了企业在能源环境方面的税负,同时也更好地引导企业进行绿色生产。此外,丹麦还对垃圾、机动车、废水、一次性餐具、塑料袋及农药等16个税种征收环保税。近年来,丹麦的环保税收政策取得良好的效果。不但促进了经济增长,还使得能源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在十五年间减少了6.3%。

三、我国完善环保税收体系的启示

(一)细化税收优惠的内容

要细化补充环保税收优惠政策的内容,借鉴他国的经验,全国性开征环保税。对于企业和居民的不同行为进行区分,分别制定优惠政策。对于技术改造、节能减排的企业给予退税或补助。对于企业购进的环保设备采用比一般设备更为优惠的计税方式和折旧方式。倡导绿色节约,对于使用环保材料,购买低能耗家电、以旧换新的居民和个人给予补贴或政策返还。

(二)引进新税种——碳税

学习丹麦的经验,引进碳税。碳税是根据二氧化碳排放量,分不同级次所征收的税。它具有维护生态环境的政策指向性。降低二氧化通碳的排放量可以缓解温室效应。不过碳税的开征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过程。近期主要是对一些污染严重的项目进行征税,如:煤炭和成品油、垃圾处理、农药等。对于这些项目所涉及到的行业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使节能减排能有一个明显的效果。长远来看,则是要将环保税收政策体系化,发展低碳经济,节能减排、保护环境,建立生态文明社会。

(三)建立专门的环境税收体系

我国应借鉴国外的先进理念,建立独立的环保税,逐步出台一系列的新税种,细化环保税的内容。例如:将垃圾处理、废水、塑料袋、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等有害的温室气体排放以及农业等纳入环保税的征收范围。渐进式的增加项目,加重一些严重污染税种的税率。以政策导向来引导企业和个人共同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实现绿色税收,节能环保。

低碳环保论文篇2

Abstract: Low-carb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s to save energy and reduce carbon emissions. Through the low-carb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pecial pictorial, low-carb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knowledge competition, Network group, discussion on the low-carb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knowledge and low-carb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heme activities in the vocational school, the low-carbon culture is constructed, the low carbon life is advocated and the opinion of saving energy from the little things in life are put forward to enhance the low-carbon environmental awareness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关键词: 低碳;环保;高职

Key words: low-carbon;environmental protection;higher vocational school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36-0033-03

0 引言

所谓“低碳生活”,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量减少,减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轻生态恶化[1]。

2016年11月4日,联合国气候大会组委会在摩洛哥新闻公报以庆祝《巴黎协定》生效。这部协定为应对气候变化而制定,具有法律约束力。对世界各国及其企业来说节能减排、科技创新的压力不言而喻,对于我们个人来说,《巴黎协定》生效将带领我们更加重视和走向低碳生活。

中国政府在2014年联合国气候峰会后承诺确保实现2020年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40%-45%,并力争2030年开始减少碳排放。这个有益于全人类的决定和决心不仅仅要依靠企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同样也离不开公众生活方式的改变。

高职院校承担着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任务,因此在高职院校开展低碳环保教育,探寻学生建立低碳生活理念的途径,对实现我国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的具有重要意义[2]。但目前对高职学生更多是思想素质教育和专业技能的培养,低碳教育在高职院校的研究相对较少,具体落实到行动中的更少,因此探索建立高职学生的低碳环保意识的有效途径很重要。

1 高职大学生“低碳环保”意识构建的意义

1.1 适应了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要求

我国实施低碳经济需要懂得低碳理论的高素质劳动者,高职学生毕业后大多去企业生产第一线,是生产的直接实施者和决策者,高职学生的素质直接决定了我国第一线劳动者的素质。在当今世界的绿色环保经济的大环境下,不仅要求高职学生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素质,也要求他们具备良好的生态环境伦理道德素质[2]。所在高职院校中开展低碳教育,使学生建立良好的低碳生活理念也是我国实行低碳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而且学生在建立低碳环保理念的过程中,必然会增加对资源危机的认识,能够提高自己的社会责任感。

1.2 适应了高职院校低碳运行的要求

高职大学生实际上仍有很多的行为习惯并不低碳,如离开教室宿舍不关灯,看上去是小事,但如果全校的一百多个教室里的电灯多开一个小时(每个教室里至少五至十盏日光灯),直接多花的电费是一个不小的数字,折算成碳排量自然也不会太少,这对于学校来说后勤成本自然上升。而很多学校一般也最多在橱窗里贴几张画报宣传一下了事,低碳环保的生活理念大部分学生并没有真正建立起来。

1.3 适应了全面发展大学生素质的要求

低碳生活教育是对学生“德育”的扩展,低碳生活要求人们节约能源,学生一旦建立了低碳环保理念,是会具体付诸于行动的,这又何尝不是良好的“品德”?低碳生活需要掌握相应必要的理论知识,例如洗东西,对于同样的用水量,少量多次就比大量少次效果好得多,教给学生这些知识何尝不是“智育”?所以说,高职学生低碳生活理念的建立也是全面素质发展的要求。

2 高职院校低碳环保教育存在的部分问题

2.1 高职学生的基础环境教育相对缺乏[3]

在小学和中学的时间段里,学生的文化课程负担较重,主要以升学为目的,尽管国家早就提出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但实际上环境教育的内容仍然很少。本应该这个阶段了解和掌握的低碳知识没有掌握,本应该这个阶段建立的低碳生活理念没有建立。

2.2 高职学生在校接受的环境教育相对缺乏

很多高职院校没有环境专业,即使有环境专业,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低碳环保教育也很少。由于办学成本的考虑,在民办高职院校中开设环境专业的院校就更少了,在江苏省的所有民办高职院校中,只有江海职业技术学院一家开设了环境专业。

2.3 高职学生的环保意识不强

高职学生们内在的知识结构中一定有相关环保低碳的内容, 但现实生活中很多不能贯彻执行,例如不随手关灯,没有用完的作业本直接扔到垃圾堆桶,吃饭经常用一次性餐具等,说明他们自我约束力不够,低碳环保生活的意识不强。

那么如何让高职学生们增强低碳环保生活意识呢?这就需要我们在构建低碳环保生活意识的有效途径上下功夫。在本校校园里的低碳生活宣传上,环境专业的师生们通过专题画报、知识竞赛、网络建群以相互讨论或推送低碳环保知识、主题活动等手段,增强了全校师生的环保低碳意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 低碳环保生活理念的构建途径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如果周围的环境里经常接触低碳环保的宣传,那么环保意识自然提高。我们做出了下面具体的探索和努力(如图1所示)。

3.1 营造低碳环保氛围

3.1.1 利用传统低碳环保专题画报,提高学生低碳意识

画报可以做到图文并茂,具有视觉冲击能力。我们首先将自己设计的宣传画报(或是将从网上下载的图片配以文字)放在校园内不同地方,进行环保低碳生活宣传。学生反映,映入眼帘的有关环保低碳的画面,还是很有震撼力的。例如鼓励大家节约用水,在画报上印出云南干旱时土地干裂,其中还有死鱼夹在其中,庄稼颗粒无收,无论是谁,看了之后觉得浪费用水是有罪恶感的。

再如鼓励节约用电的画报上有煤炭发电的电厂烟囱冒烟的情景,也有空教室不关灯的情景,很多学生表示看过后经常头脑中出现烟囱冒烟的画面,于是就赶紧关掉暂时不用的电器电源了。这也就说明学生的环保意识增强了。

节电节水节约粮食专题画报主要放在食堂、浴室、宿舍区门前。而在教学楼的宣传窗里会有各个方面的环保内容。还可以对各专业有针对性地宣传,例如对美术专业的学生,他们消耗的纸张比较多,那画报的内容就是稍稍被污染的纸张也可以“污纸成画”,而不要就此扔掉。

3.1.2 发放调查问卷,使学生了解低碳生活细节

调查问卷的题目可以罗列很多具体的可以低碳的生活行为的细节,学生只要认真答题,那么就会思考哪些行为是有利于低碳环保的,也会意识到自己的某些行为可能是不环保。在全校范围内发放调查问卷,根本目的不是为调查而调查,而是让同学们了解生活中哪些行为是可以做到低碳生活。

例如,“你每周使用几次一次性快餐盒和一次性筷子?”这个问题会促使学生反思,因为他们心里都知道频繁使用一次性餐具是不利于环保的,回忆一下自己的行为,之后的至少是短时间内内心还是会有触动的,那么就餐时一次性餐具使用的次数也会相应减少;再如,“你去市中心购物时乘坐公交车还是坐出租车?还是用城市公共自行车?坐出租车时是单人乘坐还是四人合乘?”这个问题提醒了学生出行可以很方便地使用城市公共自行车,坐公交比坐出租车要低碳,实在需要坐出租车也可以几个人合乘;又如,你在宿舍只用电脑听音乐时,显示器关掉了吗?提醒学生在宿舍用电脑听音乐时可以关掉显示屏以节约用电;还有,你的作业本在纸张未用完时命运如何?提醒学生未用完的纸张甚至用过的纸张可以收集重复使用。

这些问题里的低碳生活理念绝大部分学生已经知道,但平时并不注意细节上的节能习惯,通过问卷调查,学生会重新开启了低碳环保的意识大门,注重环保。

3.1.3 利用网络建群,扩充学生低碳环保知识

现在是电子信息时代,很多学生都是低头一族,随时准备看手机。建立校园的低碳生活健康群,不定时发送相关的低碳生活健康专题知识以及国内外的环保政策等,有益于学生扩充低碳环保知识。

有的学生不知道怎么做可以节能环保,有的是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好多方面是不知其所以然,我们通过群的建立,可在群里发送相关知识,例如大家知道,用水相同时两种方法清洗衣服时,少量水多次清洗能更干净,可以通过计算萃取率的例子让学生们明白,这么做是有理论支持的。例如,假设每升清水对污垢的萃取率为50%,那么同样体积的10升水洗同样的衣服,分成两次清洗,每次5升,第一次清洗后污水浓度是原来的1*0.2*0.5*100%=10%,第二次清洗后剩0.2*0.5*10%=1%;如果分成五次清洗,第一次后清洗后污水浓度是原来的1*0.5*0.5*100%=25%,第二次清洗后剩0.2*0.5*25%=6.25%;以此类推,第五次后污水浓度将是原来的0.1%。这个演算过程的结果明明白白告诉大家,同样体积的水如果少量多次洗得更干净。

这种专题知识比较适合以文件的形式在群里推送,用在调查问卷或者宣传画报里就不太容易传达了。

一些国外的节能低碳生活经验,也可以作为一个专题介绍给学生。如日本环境部为应对气候变化推行的一项宣传活动“清晨的挑战”,鼓励人们早睡早起,以减少家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该活动认为如果每人每天早睡早起一个小时,那么一个家庭一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85千克。这些好的经验倡议给学生一种信息:自己也可以为低碳生活做些什么。很多学生看后感慨说原来早睡早起也可以节能减排!

再如一些有环保教育意义的相关影视视频可以在QQ群或者微信群里转发,第一部记录台湾气候变迁的纪录片“±2℃”,根据哥本哈根会议的结论,未来人类如果要生存,就必须将气温控制在摄氏两度以内。片中震撼的影像资料模让人意识到这不是电影特技,而是实际发生的灾难。未来如果气温继续上升,人类还会有怎样的厄运?这是传统宣传教育难以达到的感官效果,学生看过之后均表示要从自我做起低碳生活。

这是一种开放的宣传途径,所有学生都可以参与进来,每一位同学看到的有意义的环保主题资料都可以转发过来,共同学习。现在智能手机几乎是人手一个,高职院校里几乎所有的老师都为他们盯着手机而烦恼不已,但用来学习和宣传正能量何乐而不为?

3.1.4 举办低碳环保知识竞赛,推动学生学习相关知识

通过举办低碳环保知识竞赛,可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相关环保知识,增强环保意识。其作用与发放调查问卷类似,但调查问卷回答的是学生自己的行为,是否节能低碳环保学生并能确定。而竞赛是有确定答案的,回答错了就没有得分,所以促进学生学习相关知识,对各种行为加以分析判断明确是否低碳。例如问题什么是“地球一小时”活动?学生需要了解地球一小时是世界自然基金会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所提出的一项全球性节能活动,提倡于每年三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六当地时间晚上20:30,停电一小时,旨在提醒人们节约能源,不了解则无法回答。

3.1.5 举办环保主题活动,促进学生身体力行

前面的几种方法对学生来说几乎都是纸上的理论学习,增强环保意识,能不能做到还要看个人的综合素质。而举办环保主题活动则可以让参与进来的同学不仅增强环保意识,而且身体力行,也可以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我们多次在校园里举办关注低碳环保的主题活动进行宣传,例如鼓励学生购买便携式的金属筷子,以减少一次性筷子的使用。

学生在本校校园周围做过调查,校外大概有七十家小摊点以及小饭店,有五十家是用一次性筷子的,平均每家店每天发出约100份食品,也就是说每天消耗近5000份食品盒子以及塑料袋,和5000双一次性筷子,这是个庞大的数字,如果是木质筷,有人推测过,那将消耗一颗生长30年的杨树,这是一天的用量。而且从健康的角度看,很多小企业都采用硫磺熏、双氧水漂白、滑石粉抛光的工艺,只是为了降低成本,实际上根本就没有达到卫生消毒的要求。

经过环境专业学生的宣传,将这个统计过程与结果告诉全校同学们后,活动前准备的三百双便携式金属筷子全部售出,还有很多同学自己回去上网购买了,另外同学们也纷纷表示尽量少消耗一次性餐具。

3.2 在课程教学中融入低碳环保概念

我们每位教师要整合教学内容,将环保理念植入课堂,宣传于无形之中。例如建筑材料这门课程中,介绍石膏的来源时,不妨多说一点人们脱硫石膏的研究:工厂里用石灰可以减少废气中的二氧化硫,失效之后可以作为石膏的来源,这样既处理了固体废品,又重复利用了资源,这是一种绿色循环,学生也了解了人们在生产中正在为了节约能源做出努力。这也为学生将来工作中为绿色环保做出贡献打下思想基础。

3.3 完善对学生的低碳管理

高职院校尤其是民办的管理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从制度的制定就加入低碳环保的内容。国家颁发的“限塑令”刚开始好多百姓不理解,但现在很多人已经自觉循环使用塑料袋了,为减少塑料垃圾做出贡献,所以有些限制性措施还是有效的。学校也可以做到,例如江海职业技术学院积极响应环保的号召,从前年起禁止食堂窗口提供一次性餐具,这项行政命令不仅让师生都能亲自去食堂吃饭,减少了一次性餐具带来的污染,减少了校园垃圾,也增强了全校师生的低碳环保意识。当我们为学生营造一个时时处处存在低碳环保的氛围,学生的低碳生活意识自然提升。

4 结语

高职院校的学生已经经历过多年的教育,内在已有很多低碳环保知识,如何使得他们将低碳环保的生活理念建立起来,还需要外部正确有效的引导。无论什么样的低碳生活理念的构建途径,都是让学生主动去约束自己,改善生活习惯,从生活(以及以后参加的生产)的细节上做到尽量节约、不浪费就好。能为我们整个社会的碳减排作出个人可以做到的努力。

参考文献:

[1]孙丽霞.高等院校如何加强低碳校园建设[J].世纪桥,2012(13):78-79.

[2]张静.试论高校开展低碳教育的意义和途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8):220.

低碳环保论文篇3

内容摘要:在全球气候变化加剧的背景下,发展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特征的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各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共识。本文对城市低碳经济评价研究意义及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通过对低碳经济的内涵进行分析以及对现有城市低碳经济评价研究文献进行总结,构建了包括经济、科技、环境、社会、节能减排、低碳理念六个维度的低碳经济评价理论模型。该理论模型的建立对于城市低碳经济评价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参考价值。

关键词:低碳经济 评价体系 理论模型

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对各国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已经产生了非常显著的负面影响。自2003年英国在《能源白皮书》中率先提出低碳经济概念,遏制全球气候变暖和削减碳排放,已经逐渐成为各国的共识,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许多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行动和社会实践。短短几年时间,低碳经济已经演进为经济发展方式、能源消费方式、人类生活方式的一次新的变革。它将全方位地改造建立在化石燃料基础上的现代工业文明,最大限度地限制煤炭和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的经济发展,建立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特征的经济,最终转向生态经济和生态文明。

城市低碳经济评价研究意义

作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核心单元,城市聚集了全球一半以上的人口,消耗了全球的大部分资源,排放了约占全球总量75%的温室气体,它不可避免地成为各国低碳经济发展的关注重点,而发展低碳经济应以城市为单位。然而,如何综合评价城市低碳经济的发展状况是低碳经济发展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城市低碳经济评价的研究,对于我国发展城市低碳经济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一)为我国城市低碳经济评价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符合当今社会发展的趋势,要想使科学发展观得到真正的落实,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的建立是必然前提。有评价才能有定位,才能确定发展的程度,才能找到发展存在的差距,才能明确今后发展的方向。城市低碳经济评价体系的建立能够为建立更为科学、可行的城市低碳经济评价方法提供参考,为全面、准确地考察低碳经济发展状况和变化规律提供衡量标准和依据,为今后城市低碳经济发展研究提供支持和有价值的参考。

(二)提高评价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并为政府提供决策支持

选择符合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求的评价指标构建的评价体系,能够充分反映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使构建的评价体系更为科学合理。从而能够综合反映城市低碳经济发展的效率、状态、效果,实时、量化、动态地分析评价低碳经济发展,系统体现城市低碳经济发展在不同维度上存在的发展差异。它可以为城市低碳经济发展战略、政策、方针的制订和执行提供决策支持。

(三)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型进而提高城市竞争力

城市低碳经济发展的分析和评价,可以有效地推动城市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使现代产业中的软件、电子信息、清洁能源、旅游经济等低碳产业更好地升级和发展。它能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推动经济的新一轮高增长,增加大量绿色就业机会,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城市竞争力。

城市低碳经济评价研究现状

随着低碳经济的发展,相关评价理论和方法也相继出现,很多组织和国家都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研究。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从可持续发展的4个主要方面—社会、经济、环境和制度着手,以“驱动力—状态—响应”的概念模型为指导,运用了开放的菜单方法使其适用于不同国家的国情和发展需要,构建了33个评价指标;联合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指标体系以压力、状态、响应模型为框架,构建了环境压力、环境状态和社会响应三大类指标,用于跟踪、监测环境变化的趋势;联合国统计局创建了一个由88个指标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框架,主要涉及社会经济活动事件、影响与结果、对影响的响应等方面,清晰地反映了指标之间的关系;联合国环境问题科学委员会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根据人类活动和环境相互作用的概念模型,从环境、自然资源、自然系统、废气和水污染四个方面,构建了25个指标,并根据指标的当前值和目标值赋予了指标各自的权值。此外,欧盟、芬兰、德国、瑞典、瑞士、丹麦等国家和地区也都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提出过各自的指标体系。

我国学者也做了许多研究,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小组(2009)按照系统学的理论和方法,独立设计了一套“五级叠加、逐层收敛、规范权重、统一排序”的城市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国家环保局也颁布了《低碳城市指标体系》试行版,从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和社会进步三个方面出发,建立了城市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付允等(2010)在复合指标法的基础上,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和环境等问题,构建了包括23项指标的城市低碳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付加锋等(2010)在研究探讨了低碳经济的概念和核心要素的基础上,构建了包括低碳产出、低碳消费、低碳资源、低碳政策和低碳环境五个维度、14个指标的多层次评价指标体系和相应的评价方法;胡大立(2010)等从产业链的初始资源到最终消费市场这一路径,构建了低碳经济评价逻辑结构框架,提出了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

纵观现有研究成果,评价体系大多对资源、环境的指标研究相对较多,以经济、社会为基础的综合性指标体系研究相对较少;对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硬”的因素的分析较多,对社会意识、文化传统等“软”的因素的分析较少;对客观的定量的分析较多,以人为主的定性的分析较少。如果没有详细的论述和相关理论的研究,那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会存在理论上的“空洞”。因此,在参考总结现有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低碳经济的内涵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低碳经济评价理论模型,是比较科学的思路。

低碳经济评价理论模型构建

(一)低碳经济内涵分析

要建立科学、系统的城市低碳经济评价体系,首先应该对低碳经济的内涵做深入了解。至今为止,国内外许多学者对低碳经济的定义和内涵做了深入的研究,低碳经济的概念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

英国政府在的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中指出,低碳经济是通过更少的自然资源消耗和更少的环境污染,获得更多的经济产出,概括来说就是指要通过更高的资源利用效率来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Ramakrishnan Ranmnathan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将非化石能源作为投入,GDP和碳排放作为产出,对能源消耗与碳排放量的关系以及能源消耗和GDP的关系进行了研究。Paul B stretesky等采用固定效应模型研究得出人均碳排放量与出口有一定关系,并从产业角度分析得出,能源产业、化工产品和再进口产品等三个行业对人均排放量的影响是最大的。吴昌华(2009)指出低碳经济涉及政府、企业和公众等相关利益群体,是政策、制度安排、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的大变革和结构重构。付允(2008)提出了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为基础,以低碳发展为发展方向,以节能减排为发展方式,以碳中和技术为发展方法”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夏堡(2008)认为低碳经济是最大限度地减少煤炭和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的经济,即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张平等(2011)指出低碳经济的概念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低碳经济是指低投入、高产出的经济发展方式,其目标是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狭义的低碳经济是指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从而产生较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经济发展方式,其目标是应对当前气候变暖问题。付加峰等(2010)认为,低碳经济是指碳生产力和人文发展均达到一定水平的一种经济形态,具有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环境友好的突出特点,旨在实现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和发展社会经济的全球共同愿景。潘家华等(2010)认为低碳经济的实质是能源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目标是减缓气候变化和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袁男优(2010)认为低碳经济是一种以应对气候变化、保障能源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有机结合为目的,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特点的发展模式。牛文元等(2009)认为,低碳经济是绿色生态经济,是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生活和低碳发展等经济形态的总称,其实质在于提升能源的高效利用、推行区域的清洁发展、促进产品的低碳开发和维持全球的生态平衡。

综上所述,低碳经济不仅是低耗能、低排放、低污染的经济发展模式,而且是最终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是生产力与人文发展达到一定水平时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抉择。因此,低碳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低碳理念,基础是经济发展,核心是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直接体现是减少影响气候变化的温室气体排放,目的是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最终目标是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低碳经济评价研究文献总结

本文选取国内20篇具有代表性的低碳经济评价研究文献,对各个学者选择的评价维度进行总结,如表1所示。

在文献梳理中发现,不同的学者往往将具有相同意义的维度用不同的词语进行表述,有必要把这些具有相同含义但是表述不同的维度进行总结归纳。比如,经济发展、社会经济、经济、社会经济资源基础、技术经济、经济低碳化、发展能力、经济增长和持续发展能力都可以归结为经济发展维度。因此,本文最终归纳出六个准则层:经济发展维度、科技发展维度、环境发展维度、社会发展维度、节能减排维度以及低碳理念维度,如表2所示。

(三)低碳经济评价理论模型构建

通过对低碳经济的内涵和指标体系分析发现,经济发展是低碳经济发展的基础,只有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才能为其他方面的发展提供物质以及资金上的支持;低碳经济的发展要在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基础上实现经济的发展,最后还是要落在经济发展上,所以说低碳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是经济发展。科技发展是低碳经济发展的原动力,科技发展水平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低碳经济发展状况,没有低碳技术应用于各个方面,发展低碳经济就只是一句空话而已;低碳经济发展的关键是要发展科技。环境是低碳经济发展的载体,发展低碳经济要依附于环境空间;低碳经济的发展有利于环境保护,提高环境水平。社会发展是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达到社会和谐是人们共同的期望;低碳经济的发展保障社会的发展,有助于社会的进步。节能减排指标是低碳水平的直观表示,可以直观地反映碳排放情况;低碳经济的发展也同时促进节能减排的发展。低碳理念是低碳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低碳理念要贯穿于低碳经济各项活动的始终;低碳经济的发展有助于普及低碳理念。由此,所建立的低碳经济评价理论模型包括经济、科技、环境、社会、节能减排及低碳理念六大方面,其相互关系如图1所示。

结论

本文分析了城市低碳经济评价研究意义以及研究现状,在充分吸收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低碳经济内涵和评价体系文献总结两方面进行研究,构建了包括经济发展维度、科技发展维度、环境发展维度、社会发展维度、节能减排维度和低碳理念维度六个维度的城市低碳经济评价理论模型,以期为低碳经济的评价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参考文献:

1.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组. 2009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R].科学出版社,2009

2.付允,刘怡君,汪云林.低碳城市的评价方法与支撑体系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20(8)

3.付加锋,庄贵阳,高庆先.低碳经济的概念辨识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20(8)

4.胡大立,丁帅.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27(22)

5.吴昌华.城市引领中国低碳经济转型[J].中国投资,2009(2)

6.付允,汪云林,李丁.低碳城市的发展路径研究[J].科学对社会的影响, 2008(2)

7.夏堡.发展低碳经济 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J].环境保护,2008(2A)

8.张平,杜鹏.低碳经济的概念、内涵和研究难点分析[J].商业时代,2011(10)

9.潘家华,庄贵阳,郑艳等.低碳经济的概念辨识及核心要素分析[J].国际经济评论,2010(4)

10.袁男优.低碳经济的概念内涵[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10,33(1)

11.牛文元.低碳经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突破口[N].中国报道,2009(3)

12.辛玲.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统计与决策,2011(7)

13.李晓燕.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省区低碳经济评价探索[J].华东经济管理,2010(24)

14.唐笑飞,鲁春霞,安凯. 中国省域尺度低碳经济发展综合水平评价[J].资源科学,2011,33(4)

15.肖翠仙,唐善茂.城市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生态经济,2011(1)

16.杨敏.低碳城市评价体系研究[J].中国市场,2011(10)

17.王嬴政,周瑜瑛,邓杏叶.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实证分析[J].统计科学与实践,2011(1)

18.李伯华,徐亮.低碳城市发展水平的测度及其对策研究—以长株潭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

19.谈琦.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实证研究—以南京、上海动态对比为例[J].生态经济,2011(12)

20.马军,周琳,李薇.城市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以东部沿海6省市低碳发展现状为例[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27(22)

21.华坚,任俊. 基于ANP的低碳城市评价研究[J].科技与经济,2011,24(144)

22.李刚,王忠东,张明.基于循环修正思路的低碳经济评价模型研究[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2(12)

23.郑林昌,付加锋,李江苏.中国省域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及其空间过程评价[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21(7)

24.气候组织.中国低碳领导力:城市[R].2008

25.孙起生.基于低碳经济的县域产业结构优化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

低碳环保论文篇4

一、我国低碳会计发展的必要性

据有关部门测算,我国每年因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失达360亿元,生态破坏损失为500亿元。由此可见,我国由于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带来的后果十分严重,加快低碳会计的发展,协调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发展十分重要。

(一)从国家角度来讲,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和环境压力日益加剧,这是我国未来经济发展面临的最为突出的矛盾

一方面,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这些都带来发展空间扩大的新机遇,也势必加大对资源的需求和消耗强度;另一方面,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低效益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导致经济运行成本上升,已经越来越难以为继。可持续发展面临的资源和环境压力日趋严峻。低碳会计的实施和发展,一方面,可以获得比较详细具体的环境信息,使得国家节能减排目标的相关数据更加科学合理,具有可测性,让国家相关部门可以制定更完善的节能减排计划,更合理的安排节能减排目标;另一方面,能改变我国以牺牲生态资源来换取经济增长的局面,促进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的协调发展,有利于我国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二)从企业角度来讲,企业是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直接责任人

实施低碳会计,可以让企业不断地进行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和技术改造,降低企业生产所带来的能耗成本,获取更多的环境收益,增强企业在低碳经济大背景下的竞争力。企业披露低碳会计信息,使企业的生产运作更透明化,有利于企业形象的提升和更好地规避环境污染责任。

(三)从信息使用者的角度来看,可以满足不同使用者的需求

面对经济的多元化发展,信息使用者对企业信息的要求也逐渐多元化。政府部门不仅要了解企业的资本实力,还要了解企业在节能减排、环境保护方面的工作情况;企业的债权人和投资者除了要考核企业的经济实力,还要把企业对环境、生态、能源等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的能力也考量进去,以此来全面地衡量企业创造利润的效益和效率;而作为企业客户的消费者,也希望通过获得低碳会计信息,来了解企业产品是否为“绿色产品”。

(四)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看,有利于环境的改善和资源的节约

低碳会计的实施,可以督促企业降低能耗,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对资源的利用,这对保护环境起着直接作用。此外,还可以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加大舆论的监督作用,减轻我国经济发展给环境带来的压力,为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以更好地保护我国环境和生态资源。

二、我国低碳会计发展存在的问题

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尽管一直致力于有关低碳经济和环境保护的法制建设,并积极地完成了节能减排目标,有效地保护了生态环境,促进我国的可持续发展。但实践中,低碳会计的实施仍存在很多问题。

(一)低碳会计的实施缺乏有力的法律支持

在会计领域,我国当前的与环境有关的制度有《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尽管里面涉及了要对企业运营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说明,但没有对造成的环境问题采取详细的处罚措施和行动。我国更没有对低碳会计的规范与操作提供明确有效的法律法规支持。对于低碳会计要素的计量、核算和低碳信息的披露也没有统一明确的规范。缺乏统一的规范,必然使低碳会计在实务中缺乏操作性,大多数企业不披露与低碳会计相关的信息,即使披露了也没有明确的标准去衡量其低碳会计信息的质量,无法使大众得到自己真正需要的信息,而没有有效的法律支持和严格的奖惩机制,更使这些企业在实施低碳会计的时候缺乏有力的监督,增大了他们披露低碳会计信息的随意性。

(二)我国会计理论缺乏对低碳会计的理论和实证研究

低碳会计在国外发达国家的研究已经很成熟了,但是在我国,学者们低碳会计的研究还处于初期阶段,对于低碳会计的基础知识没有一个统一、规范的认知,理论研究中也没有权威性的报告。理论是实践的基础,在理论研究如此匮乏的状态下,我国低碳会计的实证研究就更少了。没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证经验做支撑,低碳会计的实施就无法顺利进行,更谈不上协调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了。

(三)缺乏专业人才

低碳会计是会计学的一个新兴分支,它是集会计、生态、环境、资源等多个领域的知识的学科,涉及到的知识是多方面的,发展低碳会计需要跨学科领域的复合型人才,既要有熟练的会计处理才能,又要掌握一定的资源、环保知识。我国目前相当缺乏这样的人才,高校也只注重会计和审计方面的人才培养,没有培养这种复合型人才的意识,企业也不重视这类人才的选拔与培养,因此专业人才的匮乏极大地制约了我国低碳会计的发展。

(四)缺乏实施的动力

在我国,社会大众对于低碳会计的具体内容了解得还不是很深,对于低碳会计信息的需求也很少,这就使得企业实施低碳会计的动力不足。并且企业披露低碳会计信息会增加自己的披露成本,同时还会影响自己的形象,要承担更多的环境责任,所以大多数企业都选择不披露低碳信息,或是随便披露一些信息,根本无法规范的披露低碳会计的信息,更无法保证其质量。

三、完善低碳会计实施的建议

(一)政府部门出台更加完善法律制度,建立严格的奖惩机制

政府部门要尽快出台完善保护环境的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环境保护的各种细节措施,用法律来约束企业破坏环境的行为,规范执法部门的执法行为。此外,还应修订我国的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规定低碳要素的确认和计量,规范低碳会计的相应处理方法,为会计人员的工作提供指导和依据,为低碳信息的披露提供明确、统一的规范。对于低碳会计的规范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1、明确低碳会计的目标。低碳会计的目标有基本目标和具体目标,基本目标是指通过低碳会计的实施,有效地保护社会环境资源,改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协调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步发展。具体目标是指通过具体的会计核算,计量各个企业在追求经济利益的过程中给环境造成的破坏和带来的损失,以及改善环境时获得的效益。

2、明确低碳会计的对象。低碳会计的对象应该是各种资源的收入与支出。衡量在改善环境的过程中所耗费的成本费用,在治理生态破坏的活动中的投入,以及由于环境改善和资源的有效利用所节约的成本和带来的收益。

3、明确低碳会计的内容。低碳会计由于其固有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导致无法像现代会计那样进行精确的数字计量和核算,所以对于低碳会计的核算可以采用数字计量和文字叙述相结合的方式在财务报告中进行披露,低碳会计披露的内容可以根据其具体情况大致分为以下内容。(1)低碳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企业为实现低碳环保目的所拥有和控制的资产。如企业为了保护环境和治理污染所购置的设备和引进的新技术;为进行低碳生产所购买的清洁能源和低消耗的原材料。(2)低碳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企业为实现低碳环保目的所产生的现时义务。如企业在治理环境中发生的应付账款;为了低碳生产而购买设备所发生的借款。(3)低碳收益是指企业实际发生与低碳有关的经济业务时,由于改善环境和治理污染所获得奖励等非主营业务收入,减去由于破坏环境和生态污染所支付罚款等非主营业务成本得出来的数值。

(二)加强我国低碳会计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

理论是实践的基础,加强相关的理论研究可以为我国低碳会计相关工作的展开提供充分的理论依据,为今后发展提供必要的准备。但是,我国现在对于低碳会计的理论研究十分缺乏,更不用说相关的实证研究了。为了更好地推动低碳会计工作的进行,我们应该学习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理论知识和经验,与我国的环境和资源现状有效的结合起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低碳会计理论。我们还可以结合各地环境资源的实际情况,进行实证研究,完善我国低碳会计的制度和理论框架,使得我国低碳会计的理论研究报告更具科学性,指导性和严谨性,从而更加有效地开展我国的环保工作。

(三)培养专业人才,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

我国不乏从事会计工作的专业人才,但是,面对低碳会计这个会计的新分支,会计人员的工作就显得有点力不从心。会计人员对于低碳会计的认识不多,理解不深,更加缺乏具体的实践操作经验。面对这种情况,会计师事务所和各大高校应注重专业人才的培养,在提高会计人员专业技能的同时,还应注重环境、资源等领域的学习。会计人员也有责任和义务提高自身专业水平,要有意识的培养和丰富自己在会计领域各个方面的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对于低碳会计这个新兴会计,应进行充分的学习和钻研,对涉及的生态、能源、环境等多个领域的知识也要有一定的了解和研究。

(四)提高环保意识,增强低碳信息需求

我们应该提高社会大众的环保意识,让他们意识到实施低碳会计对于可持续发展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增强他们对于低碳信息的需求,对企业形成舆论压力。要求对企业披露的低碳会计信息进行披露,这无疑加大了会计人员的工作量和企业的披露成本,相关部门应意识到这个问题,了解到其中难处,可以拨出一定的经费,对于实施低碳会计的企业给予一定的补贴,降低企业的披露成本,并对披露规范的企业和会计人员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增加企业低碳会计信息披露的动力。

四、结束语

低碳环保论文篇5

一、引言

低碳经济的发展已经成为国内外热点话题之一,主要的经济发展模式也逐渐演变为低碳发展模式。但是,理论界对低碳的经济研究范围还是比较窄, 没有对低碳经济理论进行系统研究。夯实理论基础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也是构建低碳经济理论体系的重点。经济学是要以造福人类为宗旨的科学,这是世界范围内经济学的主流观点。低碳经济与生态经济、循环经济、资源环境经济学等相关学科密切联系。我们要汲取其相关理论成果,探讨低碳经济理论对经济学的影响。低碳理论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但是主要体现在提供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上、引导消费方式转变上、化解国际经济合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上。本文不仅从理论上肯定了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有其理论来源并且提出中国未来低碳经济下绿色贸易政策的调整方向。

二、绿色贸易的概念及构成要素

(一)绿色贸易的概念

绿色概念是随着环境问题的严重而出现的。上世纪60 年代,绿色运动在西方兴起,1972年由西方科学家、经济学家、教育家等人士组成的罗马俱乐部公布了一份名为《增长的极限》的报告,对人类的发展困境提出警告:依照人类目前的发展方式,地球还有几十年的发展时间。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提出了“可持续发展”这个概念,特别强调人类不能提前消费子孙后代的资源能源,不能提前消费储备能源,要确保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二)绿色贸易的构成要素

绿色贸易是指这样一种贸易形式:贸易中为了防止贸易活动破坏人们的生存环境以及身体健康从而采取的可持续发展的贸易形式。

绿色贸易需要实现贸易与环境可持续发展。观念是追求经济、社会、环境发展的长远利益。基本准则: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综合考虑。

绿色贸易应包括一下几个要素:

第一,绿色原料和清洁生产。企业在所要生产的商品与生产是要使用的技术时,要尽可能的尽量减少环境污染,鼓励发展清洁生产;

第二,绿色消费和废弃物处理。在商品的使用价值利用完以后,要尽量降低对环境的破坏;

第三,绿色包装和绿色设计。在对产品进行包装时必须努力减少完成商品包装后残留的废弃物,力争对环境的污染达到最小。

第四,绿色服务。服务的过程中尽量减少污染。

三、低碳经济下我国构建绿色贸易体系的政策转型

(一)我国构建绿色贸易体系的必要性

能源、气候和环境问题日益成为焦点问题。世界各国正在逐步进入低碳经济时代,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国际贸易的影响变大。

改革开放30年的速发高速发展之后,我国开始采取措施推行产业升级、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推行降低能源消耗、发展绿色GDP等政策。绿色贸易思想,将是第十二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对外贸易的主基调。因此,采取什么样的办法实现外贸增长方式由高碳型向低碳型转变,已经成为我国目前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

(二)我国构建绿色贸易政策转型的措施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片面的环境保护观点和贸易保护观点的立场都站不住脚了,绿色贸易措施的解释逐渐趋于中性。综合有关各方的观点,笔者坚持“中庸”的立场。认为,绿色贸易措施是指采取的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生态和谐的各项政策措施国际贸易的目的是生态和谐具有限制作用。绿色贸易措施是各国根据其具体情况而采取的具体政策手段,根据绿色贸易措施的性质,可分为三类:其一是为环境目的所采取的直接管理措施,如环境标准、卫生检验检疫措施等;其二是自愿的与产品相关的环境措施,如环境标志、环境管理体系(15014000)、绿色包装等;其三是类似于环境税、排污权交易等经济性的措施,这些措施不仅影响到生产销售和消费这三大环节而且对对外贸易产生了直接性的影响。

在“低碳经济”大背景下,我国对外贸易想要取得实质性的突破就必须先解决现有问题,构建绿色贸易体系。具体战略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

1.加大循环经济的发展力度、积极构建绿色产业体系、务实发展低碳经济

循环经济是经济与资源消耗协调、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系统,也是我国企业出口增长模式向低碳模式转变的主要方向,应鼓励企业积极采用新材料、新技术,开发自主知识产权,提高产品附加价值。

2.以技术创新推进低碳贸易的发展

我国如果想要在国际市场上获取领先地位就必须大力发展低碳技术、开发新型低碳产品。为此,我国政府可以与山东各高校联合成立山东低碳经济技术研究中心。大力发展节能技术、低碳和零碳能源新技术等。这些都是发展低碳贸易的基础。

3.积极探索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应对新型低碳贸易壁垒

2009年世界银行对外公布了全球碳市场的市场价值高达1440亿美元,考虑到目前的经济发展趋势,低碳市场的潜力非常大。但是要与国际接轨也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碳交易涉及政策、交易平台、政府和企业各个方面的利益,需要长时间的探索。国内目前虽然已经建立了10多个环境类交易机构,但还没有真正进行碳排放交易。但是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先搞试点还是很有必要的,在火电、化工、炼油厂等企业试点,强制企业因过渡排放污染物承担责任。

4.建立低碳金融体系

低碳金融体系的建立是发展低碳经济的一个重要保障。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研究:第一,加大“低碳信贷”的支持力度。第二,扩大“低碳”外贸企业的投资规模。第三,我国政府应努力为减少碳排放和低碳技术开发的出口企业提供资本支持。

5.着重开发技术含量较高的产业和服务密集型的产业,优化传统产业,促进服务贸易尽快由高碳模式渡到低碳模式

综合考虑全球服务贸易的发展趋势、国际市场需求前景、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潜力以及对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性等多种因素,应大力推进三大新兴服务业的快速成长,包括信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和文化产业;稳固提升两个生活服务业,即居民服务业和餐饮旅馆业。

6.完善预警防御机制,积极应对贸易保护主义带来的各种摩擦、冲突

我们也应该关注新的国外贸易保护主义和贸易政策的主要贸易伙伴,调整和变革措施,及时收集新型低碳型贸易保护案例,加强预警信息和出口风险的。提高贸易摩擦应对能力。

7.优化出口贸易产业结构,促进贸易转型升级,加快开发新型贸易市场

低碳环保论文篇6

关键字:低碳环保城市规划内涵相关措施

Abstract: in the process of urban development, urban planning has been the guiding significance of policy, with the speeding up of urbanization, urban population increase, environmental destruction and other issues facing the peopl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creasingly severe, the city planning more towards the direction of low carb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building a low carb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of the city is China's urban planning goals and direction in the future. For foothold,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onnotation of low carb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urban planning and the corresponding measures, analysis of low carb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significance of urban planning.

Key words: low carb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nnotation related to urban planning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生活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与此同时,城市化的发展却给环境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降低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于是低碳环保社会的建立成为人们最为强烈的要求。低碳环保城市就是在城市的规划建设中秉承低碳原则,建立起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发展的良性循环社会,因此这就要求在城市规划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的利用资源,减少对空间资源的浪费,在增加绿化的基础上采取其他相应的措施,实现城市发展的可持续化,达到环保理念的要求。下面本文就从三个方面简单的论述低碳环保理念下的城市规划相关问题。

一 低碳环保背景下城市规划的内涵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各种城市问题相继出现,尤其是环境破坏现象严重更加制约了城市规划步伐的发展,在此基础上出现了低碳环保背景下的城市规划。低碳环保城市就是要以低碳经济的发展为前提基础,通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改变经济消费理念和生活方式的办法提高生活质量和环境水平,实现城市规划的良性发展。

低碳环保背景下的城市规划是要充分的强调以低碳环保理念为指导,在政策规划的推动下实现环保理念的普及推广,再辅以低碳环保技术的支持实现城市规划的环保性。低碳环保城市规划涉及到多个方面,其中包括低碳空间的分布、低碳交通模式的制定、低碳环保能源的应用和产业的建设、低碳环保建筑的施工、绿化的覆盖率以及低碳环保生活质量等多个方面,这些就是低碳环保背景下城市规划的内涵所在,在城市规划的过程中,这些因素都需要包含在内,以实现环保城市建设的目标。

二 低碳环保背景下城市规划的措施

低碳环保背景下的城市规划建设,必须要从整体上把握好规划的总体布局,能够从决策源头以及宏观层面上保证低碳环保的规划发展,再加以具体的规划措施,这样才能够保证城市规划实现低碳环保的要求,满足人们日益追求的高质量的环保生活要求。下面本文就从四个方面简单的论述相关的措施。

(一)以低碳环保要求为依据进行城市空间布局规划

在进行城市规划的过程中,首先需要进行城市空间的总体布局,从总体上把握好城市的规划目标和规划进展,其中最需要注意的就是要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增加绿色植物的覆盖率。在提高土地利用率方面,要想实现低碳发展,必须要大力推动复合化土地的利用,要优先发展非土地依赖型产业,降低土地的浪费程度,降低交通用地等工业用地的比重,以此来实现低碳的城市规划目标,在此基础上要加大生态用地的比重,要依托城市的自然环境(如地理、水文、植被等因素)进行合理规划。在空间整体布局时,可以采取分散式的组团格局,用这种格局适当的配置人口,减少人口过多给环境造成的压力,这样能够从另一方面实现低碳环保要求下的城市规划总体布局要求。

(二)加强城市社区低碳环保生活建设

低碳环保生活指的是城市和社区的居民在生活过程中所消耗的能量要尽量减少,用此种方式来降低二氧化碳等废弃物的排放量,保证空气的质量。为此在低碳环保背景下的城市规划过程中一定要加强低碳生活的建设。例如加强宣传,帮助居民明白低碳环保生活对生活质量提高的重大作用,让市民自觉的约束自身的行为;或者充分利用政府的力量,鼓励居民践行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在日程生活中减少生活垃圾的排放,实现对能源的节俭利用等。居民的低碳环保生活建设也是城市规划中不能忽视的一个环节,相关规划要引起高度的重视。

(三)大力发展低碳环保产业

城市产业结构决定着这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活水平,是衡量该城市国民经济整体情况的重要因素,所以往往有些城市在规划的过程中不顾发展对环境的破坏,大力发展能源消耗大的工业,这样的规划建设虽然在短期内能够帮助城市获取一定的经济效益,但是从长远的规划发展来看,却得不尝试,因此说在今后的城市规划过程中,一定要大力发展低碳环保产业,推动城市的产业实现低碳环保化。例如推动生产方式的创新,工业建设以循环经济和资源节约型经济为主,改变传统工业的发展模式,发展新兴产业、实现高技术发展,在增加附加值的同时又能够实现低碳环保式发展,这样的方式在城市工业规划过程中要格外关注。同时还需要注意,加强低碳环保建筑的建设也是不能忽视的环节,如利用技术提高建筑的通风和采光,选用更环保更低碳节能的制冷保温材料等,这些都是城市规划建设中不能够忽视的。

(四)城市规划中注意交通规划建设

城市规划过程中不能忽视的一个因素就是交通的规划建设,交通是城市发展的动脉系统,那么如何做到交通规划既符合城市的发展需求,又能够满足低碳环保的需要呢?首先需要注意的就是道路交通的实用性规划建设,即道路交通的流通量,要充分考察当地不同时段的交通流通量,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建立起高效的城市交通运输体系,减少不必要的干道交通建设,这样能够实现资源的节约,达到低碳环保的目标。除此之外,在规划的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到城市今后的发展承载力,在规划中尽可能的有效预测今后的城市发展交通布局,合理规划交通建设。还需要注意的是,要提倡居民环保出行,鼓励居民公交出行,这样能够有效地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实现低碳出行。

三 低碳环保背景下城市规划的意义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在城市规划的过程中,面临着各种环境问题,这种问题的出现不仅制约了城市的发展,同时对于人们的生活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城市规划的过程中加强低碳环保理念的宣传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能够减缓城市化进程中对环境的破坏力,能将城市规划的方向引向低碳环保;其次低碳环保的城市规划能够实现城市规划的合理性和环保性发展,也是将来城市抢占发展制高点的一个跳板,能够帮助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最后,低碳环保背景下的城市规划是城市发展的必由之路,也能够符合我国生态社会的发展需要,和“两型社会”相协调。从上面三点可以看出,低碳环保背景下的城市规划对于我国城市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结束语:低碳环保背景下的城市规划就是在城市的规划建设中秉承低碳原则,建立起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发展的良性循环社会,低碳环保背景下的城市规划建设对于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它是我国长期发展的一个目标,同时也是一个艰巨的任务,需要大家共同的努力。本文从低碳环保背景下城市规划的内涵、规划措施以及规划的意义三个方面进行了简单的论述,希望通过本文的论述,能够使得低碳环保的城市规划理念深入人心,并能够对今后城市规划的发展建设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参考文献:

[1] 董琦 甄峰 低碳城市理念对城市规划的引导分析 城市发展研究,2010年第08期

[2] 赵文静 低碳理念下的城市规划措施研究,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年第6期

[3] 胡杰 低碳理念下社区规划策略研究 中外建筑,2012年第05期

[4] 秦宇楠 基于低碳理念下的小城镇规划策略研究 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低碳环保论文篇7

[关键词]低碳经济;产业创新;低碳型产业创新网络;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 F062.9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3-0461(2011)10-0025-06

随着节能减排、能源安全和环境保护压力的增大,以推进高能效、低排放为核心的“低碳革命”席卷全球,低碳经济正在成为新一轮世界经济的增长点与竞争焦点。与此同时,随着发达国家碳排放指标和“碳关税”的设定,低碳化已经从简单的环境问题]变成一场政治与经济的外交博弈,区域低碳经济的发展水平与能级已经成为其参与区际竞争的重要筹码。

作为实现低碳绿色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支撑,低碳产业的建设与发展已经成为当前世界各国发展战略中的重点。低碳产业的发展壮大既能够对我国经济发展模式战略性转变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更能够引领我国在低碳经济时代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向,并直接关系到我国在处理国际政治经济问题中的地位与影响力。目前我国低碳产业发展迅速、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产业创新能力与国际竞争力较弱,极大的阻碍了低碳经济的发展壮大。

研究普遍认为创新网络是产业发展的高级阶段,是产业创新能力和竞争优势的源泉[1]。产业创新网络的构建能够提高要素获取能力及在主体间的流动与共享、降低交易成本与风险,提高外部经济性,促进产业技术、制度、生态创新能力的培养和产业竞争力的提升。为此,本文从支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视角出发,以实现低碳产业跨越式发展和提升产业竞争力为目的,提出低碳型产业创新网络的构建模式,促进产业创新能力与生态效率的提高,为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一、低碳型产业创新网络概念的提出

熊彼特于1912年在其名著《经济发展理论》中首先提出“创新”概念之后,关于创新的理论与研究成果呈现出爆发式的增长。20世纪80年代末,国外学者对企业与外部组织或个人的研发合作活动的兴起给予了足够重视,开始了对企业创新网络的研究。例如,Freeman[2]认为创新网络是应付系统性创新的一种制度安排,网络架构的主要连接机制是企业间的创新合作关系;Cook[3]进一步指出了创新网络的核心宗旨及保证网络运行顺畅所需要的根本条件;Doz等[4]提出创新网络]化的自生过程和构建过程。随着创新网络研究的深入,国内学者在对企业创新网络的研究基础上,基于不同视角开展了对产业集群创新网络、区域创新网络、技术创新网络和知识创新网络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成果丰富。

2003年低碳经济的概念首次在英国《能源白皮书》[5]出现之后,立即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国内外学者纷纷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发展低碳经济的路径与方式。作为实现低碳发展的重要基础与支撑,近年来对低碳产业的发展研究日益增多。目前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是对促进低碳产业或产业集群的发展出计献策,二是将生态理念与低碳产业发展相结合。例如,严立冬等[6]从生态学的视角对低碳农业发展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吴晓波,赵广华[7]对低碳产业集群的动力机制进行了实证分析;曹玮和刘洪涛[8]通过丹麦、德国和美国发展风电产业的启示,提出了制度创新对促进新兴产业发展的作用以及如何设计有效的制度安排。

综上所述,国内外对创新网络的研究多集中于企业、产业集群创新网络和技术、知识创新网络的研究,鲜有将低碳产业发展与创新网络相结合的成果,对低碳产业创新能力建设研究更是少之又少。而作为低碳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支撑,低碳产业的发展水平及其产业创新能力的提高对区域可持续发展及其战略性转变的顺利实现具有深远的影响。基于此,本文创造性的提出低碳型产业创新网络的构建,并对其网络结构及构建模式进行探讨与实证分析。

二、低碳型创新网络的构建

(一)构建机理

为了保证低碳型产业创新网络概念提出的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在对相关理论进行整理分析的基础上,以产业生态理论、创新网络理论和低碳经济理论为核心,作为网络构建的理论基础。

产业生态理论是借鉴自然生态系统物质与能量流动的规律与方式,研究如何在工业生态系统内实现物质的封闭循环,提高物质和能源利用效率,实现废物最少化,实现产业系统与环境和谐发展。产业生态理论能够被本文所借鉴,在低碳型产业创新网络的构建中按照降低消耗、低排放、重复使用、资源再生的设计原则,以物质、能量梯次和闭路循环使用为目标,从而达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社会总收益的最大化。

创新网络理论包含创新理论、产业集群和集聚的相关理论、网络理论构成了创新网络的理论基础。作为一种新的组合与运作方式,创新网络是在特定范围内多元主体参与的、有多种创新资源流动的、开放的创新系统。创新网络的存在与发展是为了促进资源要素在主体间的高效流动,提高主体的创新能力。本文以创新网络理论为基础,借鉴企业创新网络与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的构建研究基础,提出低碳型产业创新网络的结构模型。

低碳经济是绿色生态经济,是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生活和低碳发展等经济形态的总称。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其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目标是减缓气候变化和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9]。

本文以低碳产业为研究对象,以产业生态理论、创新网络理论与低碳经济理论为基础,以低碳发展与清洁生产作为指导与标准,提出低碳型创新网络的构建模式。通过低碳型产业创新网络的构建与运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突破技术瓶颈、推行绿色发展机制,提升低碳产业的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生态创新的能力,进一步提高产业生态效率,促进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实现低碳产业跨越式发展,推动区域经济由高碳发展向低碳发展转变,尽快建立起低碳、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区域经济体系。(如图1所示)

图1 低碳型产业创新网络构建机理

基于前述对相关理论的总结与低碳型产业创新网络构建机理的论述,本文将低碳型创新网络定义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政策扶持为带动、以环境建设为支撑、以促进低碳经济发展为目的、以提升产业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生态创新能力为核心、以低碳产品与服务的供给为途径的、符合清洁发展机制(CDM)的与低碳产业创新全过程相关的政府、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中介服务机构的相互作用的动态立体网络。

(二)网络结构与构建模式

在总结相关研究成果及结合自身研究目的,本文将低碳型创新网络的结构划分为中心网络、支撑网络和调节体系三个部分。

中心网络包括组成网络的行为主体、网络中流动的资源以及行为主体之间的链路。其中,网络的创新主体包括从事低碳生产的企业、各级政府机构、提供低碳技术研发与供给的高校/科研机构、提供低碳技术咨询、信息交流、评估仲裁的中介机构等,其中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是创新活动的主体;创新资源包括劳动力、低碳原材料、低碳资本、低碳技术、低碳信息等;链路是指各种低碳要素在创新主体间的流动途径与方式。

支撑网络本质在于环境建设,一方面是以绿色、节能、环保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为主的低碳硬环境建设;另一方面是以低碳制度和低碳文化为主的软环境建设。支撑网络的建设与发展为低碳型创新网络的构建与运行提供基础支撑。

调节体系是产业发展所面临的经济环境和政治环境,主要由市场调节和政策导向两方面构成。其中,市场调节是指低碳产品与服务的市场需求、发展前景和竞争能力;政策导向指政府为支持与促进低碳产业发展所提出的方针政策与发展规划。

低碳型产业创新网络的构建是在成熟、广阔市场空间形成的前提下,在政策导向清晰有力的支持下,由具有影响力的政府及相关部门有目的的设计和发起,以低碳制度文化与设施建设为基础,通过与其它潜在合作方的沟通,发挥核心企业的产业带动性,吸引上、下游企业及关联配套企业的进入,达成合作的过程(如图2所示)。

参考国内外产业创新网络构建模式,本文提出低碳型产业创新网络的构建模式为:产学研一体化的“高起点布局、集群化推动、园区化承载”的模式。这其中包括中心网络(创新主体的选择)和支撑网络(低碳制度、文化、平台、低碳设施)的建设。其运行机制是“投资――高校/科研机构――关键企业”之间良性互动的出现及其所形成的正反馈机制。

三、实证研究

(一)项目背景

作为实现低碳绿色发展的重要途径,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已经成为当前世界各国发展战略中的重点。与其他可再生清洁能源相比,风能的开发利用具有资源消耗低、无碳排放、安全性高的独特优势,同时风电产业的技术成熟度高、应用范围广,具有大规模开发和商业开发的条件和基础,正逐步成为全球低碳经济时代最重要的替代能源。依托富集的风能资源和较好的产业基础,我国从2004年起相继出台了一些列政策措施推动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发展,并将风电产业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未来发展的战略重点[10]。

黑龙江省是我国风能资源最丰富的五省之一,近年来风场建设稳步推进,风电产业发展前景广阔。规划从2010年到2020年,全省核准开发44,696.4兆瓦的风电项目,到2015年,全省力争形成年产风力发电机组3,000兆瓦的整机与关键零部件基本配套生产能力;并规划到2015年风电项目投资达到288亿元;2016年~2020年风电项目总投资达到480亿元① 。规划的出台,一方面提出了打造风电完整产业链的要求;另一方面也为风电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与良好的发展前景。但与此同时,黑龙江省本地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发展滞后,表现为“规模小、竞争力弱;研发创新能力弱,无成熟产业园区;产业关联度低”的特点,不能支持全省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无法形成装备制造与省内新能源项目的协同发展。在此背景下,产业园区所在黑河市委、市政府抓住国家大力支持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机遇,根据省内风电装备制造能力与丰富的风力资源不相适应的实际,大力建设以风电装备制造为主的新能源战略产业园。

(二)园区低碳型产业创新网络构建

在黑龙江庆华新能源战略产业园低碳型产业创新网络构建过程中,面对省内新能源产业的广大市场需求,政府作为网络构建的主要推动力,以低碳制度文化和基础设施建设为支撑保障,以低碳招商机制和准入机制为标准,通过核心企业的引进与合作,完善产业链条,促进以“碳循环”为特点的产业生态的形成。通过发挥核心企业的带动引领作用,推动风电装备制造产业的集聚,建立完整的风电装备制造产业链。在满足全省风电产业对风电设备与核心零部件需求的基础上,进一步辐射东北和蒙东地区,积极争取出口俄罗斯,在更大程度上促进黑龙江省风电产业的发展壮大,推动全省乃至全国风能资源的开发利用。

1. 低碳中心网络建设

作为一种跨行业的、综合集成的高新技术产业,风电产业是一个复杂的产业体系。其纵向产业链主要分为材料、零部件制造、整机制造、风场运营、发电几个环节;横向产业链主要包括研发检测、部件制造和总装三个环节;风电产业关联配套产业包括:融资租赁、管理咨询、仓储物流等。为实现黑龙江庆华新能源战略产业园风电装备产业链的生态化,应当以风机制造为核心,向上下游拓展,形成“研发――原料供应――风机制造――风场服务”产业体系。

黑龙江庆华新能源战略产业园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认真分析风电产业各环节特点与趋势,以打造完整风电产业链为途径,以清洁生产机制(CDM)为标准,对入园企业进行比较和选择。通过反复比较、认真磋商、全面接洽,选择园区核心企业;并以循环经济和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以生态工业为实现载体,大力提升产业竞争力;以核心龙头企业为带动和示范,带动上下游配套企业实现资源效率型发展,从而实现园区的绿色低碳示范效应。

上游产业链:首先在满足黑龙江庆华新能源战略产业园准入标准的条件下,将原材料供应商和铸造加工商引入园区,构建双向物流联系,园区企业生产的废旧材料再返回原材料供应商,废旧配件由铸造加工商回购;其次将研发企业引入园区,实现研发制造一体化。

下游产业链:首先完善与风场开发商的物流和能流联系,构建共生网络,风场建设投资后向园区回供风电,废旧风机的零部件也可以被园区企业回收进行再利用;其次将风场运营商引入园区,实现销售服务一体化。

至此,园区已经基本形成了从研发检测到加工制造、从上游材料到下游风场的完整产业链,通过有效整合风电场运营商、风电装备制造企业、风电装备制造基地,促进风电产业的最优化配置,打造完整的风电产业链,为省内风电装备制造业的培育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产业环境,推动黑龙江省在地产业链条的完善,带动省内风电制造企业的发展、推动产业集聚,提高全省风电装备制造业整体水平。

通过完整产业链的构建,园区核心企业间共生态势显著(如图3所示),通过集聚效应的发挥,降低交易成本和提高创新能力,使园区具有“资源减量化”和“扩充环境容量”等生态性特征[11],有效的促进了“碳循环”与“低碳要素”的流动,形成以“碳循环”为特点的产业生态。(如图4所示)

2. 低碳支撑网络建设

园区环境建设包括低碳硬环境和低碳软环境建设。其中硬环境主要指园区基础设施的低碳性;软环境则包括园区低碳制度、低碳文化和低碳创新平台的构建与形成。

(1)园区低碳设施建设

园区本着“绿色低碳、因地制宜、资源共享、生态效率”的原则进行基础设施的规划与建设。一是从维持黑龙江庆华新能源战略产业园及附近区域生态平衡的功能要求出发,统筹考虑和布局园区绿化;二是在实现“七通一平”的过程中,通过采取综合管沟的形式进行基础设施地下统一建设以减少建设成本以及提高维修的便捷性;三是园区内建筑均采用低碳绿色材料与工艺,符合国家绿色节能建筑标准。

(2)低碳制度与文化建设

①实施低碳准入制度。空间准入制度:根据园区资源环境禀赋和环境承载力,将园区空间划分为禁止准入、限制准入、优化准入和重点准入四类主体功能区域[12]。明确各区域生态环保目标,将园区产业发展、产业空间布局、产业结构优化、项目准入、排污总量控制和污染减排等提出明确的、有可操作性的规定和要求。

总量准入制度:根据政策法规和规划确定园区的环境容量,科学论证政策法规、经济社会总体发展规划和园区规划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平衡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关系,合理设定园区的开发强度,优化资源配置和要素布局。

项目准入制度:根据空间环境准入制度、总量环境准入制度和环评审批原则,科学分析园区建设项目与产业政策、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城镇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清洁生产、污染物达标排放、排污总量控制、园区环境质量要求的相符性,对项目建设的可行性作出判断。

②推行低碳园区文化。企业低碳文化建设:制定高标准的园区环境质量标准,增强企业经济活动环境成本意识,提高园区企业发展的环境准入条件;制定出台园区鼓励发展,限制发展和禁止发展的主要产业及项目指南;园区内实施IS014000标准认证工作,鼓励园区开展企业IS014000标准认证工作;推广建立企业生态文化的教育与培训制度,把生态行为准则纳入员工考核的指标,作为奖惩的依据。

管理低碳文化建设:一是建立环境与经济发展综合决策机制,推行环境与经济发展协调可持续的行政管理和决策方法;二是建立决策的舆论监督机制,使园区自然生态环境信息和企业环保信息透明化、公开化;三是建立有效的信息反馈机制,实现信息双向交流促进园区企业提高生态文化建设的责任感和参与意识;四是推动管委会绿色采购和环保行为的建立与发展。

(3)低碳服务平台建设

黑龙江庆华新能源战略产业园在规划建设过程中大力推进低碳型服务平台构建,即公共服务平台、人力资源平台、研发创新平台、信息服务平台、投融资平台建设(如表1所示),推动低碳要素在创新主体间的流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企业创新能力。

公共服务平台:黑龙江庆华新能源战略产业园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要以园区入驻企业群体的公共服务需求为导向,通过组织整合、集成优化各类资源,为园区入驻企业提供共享的服务平台,达到减少重复投入、重复建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目的。

人力资源平台:黑龙江庆华新能源战略产业园面向未来发展,制定新能源产业人才发展规划,分析风电产业在不同时期人才队伍的要求以及人才资源的可留性,优化公共服务,提供优惠政策,对低碳人才进行分类选择、引进与内部挖潜。

研发创新平台:构建低碳技术研究及决策平台,制定产业创新技术的发展方向,统筹规划产业技术创新平台的创新资源配置;构建低碳技术研发平台,负责产业技术研发工作,此外,还可以通过技术购买、技术引进、国际领先技术的研究学习来提升产业技术知识水平;构建低碳成果应用及反馈平台,将技术创新应用于企业中,观察应用效果,跟踪市场反馈。

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现代化的黑龙江庆华新能源战略产业园需要相应信息工程的配套建设,特别是建设“数字化园区”将会进一步促进黑龙江庆华新能源战略产业园整体水平的提高,从而实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信息化推动现代化的目标。

投融资平台:建立和完善以政府引导、以企业为主体、以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相结合的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融资平台,大力促进和支持风电产业、光伏发电产业、电动汽车电池产业和生物质能产业成果的市场化推广。

四、结论与展望

本文以低碳经济发展理念为指导,融合产业创新、产业生态理论,提出低碳型产业创新网络的构建模式及意义,并以黑龙江庆华新能源战略产业园的建设发展为例,进行实证分析,论证了其构建、推广的可行性与科学性。通过低碳型产业创新网络构建模式的提出,为国内相关领域产业园区与产业集聚区的建设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注释]

① 黑龙江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规划(2010-2020年)(黑政发[2010]13号)。

[参考文献]

[1] 李天柱,银路,程跃. 生物技术产业集群持续创新网络及其启示――基于国外典型集群的多案例研究[J].研究与发展管理,2010,22(3):1-8.

[2] Freeman, C., Network of Innovators: A Synthesis of Research Issues[J]. Research Policy, 1991,20(5):499-514.

[3] Cook,P.The New Wave of Regional Innovation Networks: Analysis, Characteristics and Strategy[J]. Small Business Economics,1996 (8):159-171.

[4] Doz,Y.L., Olk, P.M., Ring, P.S.Formation processes of R&D consortia: Which path to take Where does it lead [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2000, 21(3): 239-266.

[5] UK Government.Energy White Paper,Our Energy Future: Creating a Low Carbon Economy[R]. 2003.

[6] 严立冬,邓远建,屈志光. 论生态视角下的低碳农业发展[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20(12):40-45.

[7] 吴晓波,赵广华. 论低碳产业集群的动力机制――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0(8):15-19.

[8] 曹玮,刘洪涛. 基于制度主义视角的低碳创新:丹麦、德国和美国发展风电产业的启示[J]. 管理学家学术版,2010(1):3-21.

[9] 徐承红. 低碳经济与中国经济发展之路[J]. 管理世界,2010(7):171-172.

[10] 张淑谦,韩伯棠. 低碳经济时代我国风电产业发展对策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0(5):34-37.

[11] 孔令丞. 加强产业集聚效应推动工业园区生态化[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5(2):95-99.

[12] 徐震. 完善环境准入制度积极优化经济增长[J]. 环境污染与防治,2010(1):4-9.

The Construction of Low-carbon Industrial Innovation Network

――An Empirical Research of Heilongjiang New Energy Industrial Park

Wang Xiaoling ,Wu Chunyou

(Faculty of Management and Economics,Dalian University of Tecnology,Dalian116023,China)

Abstract:Facing double pressures of international carbon emissions control and the change of domestic economic development mode, promoting industrial development to seize the commanding heights of low-carbon economic development strategy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China's development. For the purpose of improving the industrial innovation ability and ecological efficiency to realize great-leap-forward development, this paper builds low-carbon industrial innovation network with ecology and low-carbon concep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romot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n, taking Heilongjiang Qinghua New Energy Industrial Park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ode of low-carbon industrial innovation construction.

低碳环保论文篇8

刚刚结束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时代背景已经逐渐清晰,低碳经济与产业转型将成为发展的必然方向。10月30日,在山西太原召开的2010第三届中国生态小康论坛自然被赋予了更多的意义和价值。

贺 信

欣闻由求是《小康》杂志、中国生态小康论坛组委会等单位联合主办的“2010第三届中国生态小康论坛”即将在山西召开,我因公务在身,不能亲自到会,特致此信,对论坛的召开表示祝贺!

保护地球、爱护环境、避免资源枯竭,寻求可持续发展的方式已成为全世界各个国家发展经济的共识,发展低碳经济和倡导低碳的生活方式,也成为我们大家必须做出的选择和承担的责任。中国政府曾做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承诺,这就要求我们快速实现产业转型,由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的经济发展模式向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转变。

“2010第三届中国生态小康论坛”顺应“低碳经济”的时代潮流,以低碳经济与产业转型为主题,集合官、产、学、研诸方,探讨热点、难点问题,可以说为中国的产业转型贡献了自己的宝贵力量。希望同志们再接再励,把论坛越办越精彩。

预祝“2010第三届中国生态小康论坛”取得圆满成功,预祝与会同志们都能获益良多!

陈昌智

2010年10月30日

聚焦太原官、产、学、商热议转型

如何打造低碳城市?如何抓住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的机遇,把新能源产业投资培育成新的经济增长点?面对以低碳经济为核心的产业转型,山西等中国传统煤炭大省如何应对?

2010年10月30日,在山西太原迎泽宾馆召开的“2010第三届中国生态小康论坛”上,与会政府领导及专家学者就相关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本次论坛以低碳经济与产业转型为主题,并借助山西省启动全面转型的契机,延请各有关国家部委和专家、学者和企业家,在我国传统能源大省山西,探讨低碳经济和相关政策,探讨节能减排与可持续发展。

生态领域部委相关领导、专家出席

出席此次论坛的主要领导和嘉宾云集。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主任张维庆、山西省政协常务副主席郭良孝、原副部长龚心瀚、求是杂志社原社长高明光、中华环保联合会副主席、国家林业局原局长李育材、国家气象局副局长王守荣、求是杂志社编委葛洪泽、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和综合利用司司长周长益、国家环境保护部污染排放总量控制司司长赵华林、全国政协人口环境资源保护委员会局长白煜章、国家林业局林业资源司司长汪绚、国家林业局农村林业改革发展司副司长李近如、国家林业局防沙治沙办副主任王信建、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能效中心副主任熊华文、中国节能协会秘书长房庆、世界能源理事会中国国家委员会副秘书长李隆兴、北京环境交易所总经理梅德文、求是《小康》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舒富民等。

因公务在身,不能亲自到会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昌智给论坛发来贺信,对论坛的召开表示祝贺。他在贺信中指出,2010第三届中国生态小康论坛顺应低碳经济的时代潮流,以低碳经济与产业转型为主题,集合官、产、学、研诸方,探讨热点、难点问题,可以说为中国的产业转型贡献了自己的宝贵力量。希望同志们再接再励,把论坛越办越精彩。

原山西省委第一书记谢振华将军也托专人转达了他对2010第三届中国生态小康论坛的祝贺。

山西省政协常务副主席郭良孝在致欢迎辞时坦陈,山西作为煤炭大省,在经济运行过程当中,仍有很多让人非常忧虑的问题。他希望藉此契机,与会代表为山西的转型和生态建设出谋划策。

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主任张维庆在论坛上指出,作为能源大省,山西经济发展过度依赖于煤炭的开采、转化、运输等,导致了产业结构单一化、重型化,发展不协调、不全面和不可持续的问题比较突出。因此,本届小康论坛在山西举办,探讨低碳经济和产业转型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求是杂志社编委葛洪泽在讲话中说,论坛在历史名城太原举办,恰如其分。不久前,山西省委书记袁纯清同志在求是杂志上发表了《以转型发展为主线 再造一个新山西》的重要文章,明确提出了“山西的转型发展,就是要推动发展由主要依靠资源开采、初步加工向资源深度开发、深度加工转变,由外延扩张援向内涵提升转变,由传统产业独大向多元发展转变,由粗放、高耗、低效、单一线性发展向集约、低碳、高效、多元循环发展转变。要以建设国家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为基础,努力建设全国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中西部现代物流中心和生产型大省,早日建成中部地区经济强省和文化强省,在中部崛起和全国竞相发展格局中再造一个新山西”的主张。我们这次论坛就是要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为促进山西的工业新型化、农业现代化、市域城镇化、城乡生态化献计献策,为落实山西省委提出的“建设绿化山西,建设气化山西,建设净化山西,建设健康山西”贡献智慧和力量。

《小康》杂志社社长舒富民在欢迎辞中说,本届论坛以“低碳经济与产业转型”为主题,为低碳经济发展献计献策,探讨节能减排及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我们认为很有必要,相信各位领导和嘉宾的精彩演讲,必将为社会各界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带来重要启示。低碳经济作为生态文明建设必由之路,涉及到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革,需要思想观念的解放和创新。所以,发展低碳经济,需要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各个领域的全面转型。

官员、专家聚焦低碳经济

全球气候变暖、环境污染日趋严重,森林面积锐减,生态问题已经严重威胁到一个国家乃至整个地球的生存,发展低碳经济是每个国家和民族都关心的问题。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如何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成为出席本届论坛的相关部委司局领导、专家热议的焦点。

在论坛的主题演讲部分,国家气象局副局长王守荣、原副部长龚心瀚、中华环保联合会副主席、国家林业局原局长李育材、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和综合利用司司长周长益、国家林业局林业资源司司长汪绚、国家林业局农村林业改革发展司副司长李近如、国家林业局防沙治沙办副主任王信建等与生态发展相关的中央各有关部委、司局的领导和专家也纷纷从各自专业领域发表了精彩演讲。

国家气象局副局长王守荣发表了题为《发展低碳经济,应对气候变化》的演讲。他指出,中国在发展低碳经济和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应当大力推进体制机制的创新,健全和完善应对气候变化的法律和体制,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低碳发展道路。

原副部长龚心瀚在大会上指出,在“十二五”规划中,强调树立落实低碳发展理念,以节能减排为发展方式,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生态方式和发展模式。他同时强调了加强舆论引导的重要性。“大力宣传低碳消费理念和低碳经济的好处,鼓励公众采取节能减排,扩大公众的参与程度,每一个公民都要树立低碳的生活理念。同时,宣传节能减排和绿色经济的发展理念,引导公众践行健康的低碳生活方式。”

中华环保联合会副主席、国家林业局原局长李育材则就低碳经济为何要发展、如何发展等问题发表了看法。他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资源环境越来越成为经济发展的硬约束。

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和综合利用司司长周长益在演讲前讲述了一段在参会路上的见闻――负责接送的司机师傅向他询问低碳是不是就是拉闸限电,周长益倍感诧异,于是在演讲开始就强调:拉闸限电是不符合五中全会关于要顺应使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要求的。

在倡导低碳生活方式方面,周长益认为,如果美国的浪费形式不转变,全球环境就不会有改变。如果发展中国家都去学美国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尤其是像中国、印度这样人口多的国家,就不会有可持续发展。

国家林业局森林资源管理司司长汪绚发表了题为《十二五战略机遇期森林保护与发展》的演讲。她指出,总体而言,我国森林资源的增长和森林功能的提高还远不能满足社会的多样化需求。“十二五”期间,国家将在加强林业建设方面有所作为。

国家林业局农村林业改革发展司副司长李近如在发言中则重点谈了林权改革的问题。他说,林权改革的核心就是要把林地的所有权和经营权承包到农户,使农民成为承包山林的主体。

国家林业局防沙治沙办副主任王信建介绍,目前中国的防沙治沙在国际上是领先的,成果也是显著的,“防沙造林看中国”已经为国际所公认。

献策产业转型

在我国的工业化进程中,许多能源大省的产业结构一直呈畸重性、资源性的特点。如何根据国际和国内经济、科技等发展现状和趋势,通过特定的产业、财政金融等政策措施,对其现存产业结构的各个方面进行直接或间接的调整是发展的当务之急。

在论坛的圆桌对话环节,中国节能协会秘书长房庆、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能效中心副主任熊华文、世界能源理事会中国国家委员会副秘书长李隆兴、北京环境交易所总经理梅德文、山西社会科学院教授寇宗基、山西省煤炭干部管理学院教授许向才等专家就“低碳经济的瓶颈与对策”展开交流、讨论。

中国节能协会副理事长、秘书长房庆在发言中强调,发展低碳经济必须有制度保证。房庆说,将来,政府还应在鼓励低碳消费方面给予更多的支持和补贴,以此推进节能减排国策的落实。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能效中心副主任熊华文则就山西省的具体情况分析了低碳经济发展的瓶颈与对策。

在本次论坛上,为了表彰在低碳经济和生态文明建设方面作出贡献的地方政府和企业,由中国生态小康论坛组委会推选出的“2010中国低碳先锋城市”、“2010中国生态文明示范县(市)”、“2010中国低碳创新品牌”获奖单位也一一揭晓。

大会颁出了“2010中国低碳先锋城市”,分别由地处山东半岛最东端、三面环海的威海市,位于山西省西北部、桑干河上游的朔州市,位于山西省中部西侧的吕梁市和位于四川盆地西缘素有“天然氧吧”之称的雅安市获得。

“2010中国生态文明示范县(市)”也同时揭晓,山西右玉县、重庆九龙坡区、湖南长沙雨花区、内蒙古乌拉特后旗、安徽霍山县、山东五莲县、四川蒲江县、陕西志丹县、江苏扬州邗江区、江苏淮安清河区均名列其中。

而同样饱受众人关注的“2010中国低碳创新品牌”,则由雷士照明、中绿环保和戎子酒庄获得。

最后,本届论坛在主办方精心准备的答谢晚宴的欢乐气氛中结束。在晚宴上,与会嘉宾与企业代表兴致勃勃地观看了有着浓郁山西地方风味的大型歌舞、曲艺表演,以及知名书画家即兴书画创作等精彩节目。

张维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

在2010年第三届中国生态小康论坛上,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主任张维庆指出,进入21世纪,世界各国政府都在重新审视人和自然的关系,在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方面逐步形成共识,这标志着人类开始迈向生态文明的发展时期。

张维庆说,生态文明深刻地反思了工业文明牺牲环境的高成本代价。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创造了经济高速增长和人口有效控制的奇迹,但同时也应清醒地看到,这一奇迹的创造,伴随着生态环境的总体恶化和资源的掠夺性开发。“如果不尽快改善我们的发展方式,经济快速发展是难以持续的。”

避免以低碳名义盲目建园、上项目

面对这一现实,国家对于生态文明给予了高度的重视。中共十七大首次将生态文明写进党的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上升为国家意志,把履行低碳作为国家战略目标。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导思想,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并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保证。

张维庆指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是一个经济问题,而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它涉及到对新的发展理念的理解和认知,涉及到干部的选拔、任用、考核,涉及到教育、创新、公平、正义,以及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政府与市场的科学定位。也就是说,如果没有以上各项领域的改革和深刻的变革,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很难达到预期的目的。”

对于眼下的潮词“低碳”,张维庆不无担忧地指出,中国好刮风,也好贴标签,一天之内,大家就能把新的口号记住,但实际上里面装的东西并没有实质性的变化。“我想强调一点,顺应低碳潮流,要以科学发展观为主导,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目标,更多地从体制、机制上去研究、去实践,避免以低碳的名义盲目地建园区、上项目,造成新的重复建设和重复浪费。”

在山西举办生态论坛有现实意义

张维庆指出,应该看到,作为能源大省,山西经济发展过度依赖于煤炭的开采、转化、运输等,导致了产业结构单一化、重型化,发展不协调、不全面和不可持续的问题比较突出。“因煤而兴、因煤而困”的格局为世所关注。如何打破困局,尽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保护已经相当脆弱的生态环境,在山西省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因此,本届小康论坛在山西举办,探讨低碳经济和产业转型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曾经在山西工作了二十多年的张维庆主任在论坛上饱含深情地说,我是在山西成长起来的干部,对山西有很深的感情,也希望看到山西能够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部署下,抓住机遇,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我真诚地希望山西省委、省政府率领山西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解放思想,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各个领域的改革,突破发展的瓶颈制约和体制障碍。特别是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和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让认真干事的人有舞台,干成事的人上奖台,有本事的老实人大有作为。要对各级干部的权力实施有效监督,坚决斩断权钱交易的利益链,铲除公权私化的滋生土壤,遏制买官卖官等腐败行为。

王守荣:今年冬天不会出现“千年一遇”的寒冷

2010年,世界范围内气候灾害频仍,“2012预言”让网民将信将疑,气候变化前所未有地成为全世界人民极度关注的话题,也无可争议地成为本年度的一个关键热词。也因此,10月30日,出席“2010第三届中国生态小康论坛”的国家气象局副局长王守荣,成为很多媒体记者追访的热点人物。

王守荣就气象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相关问题,接受了《小康》记者的专访。他指出,具体而言,中国气象事业在“十二五”期间的主要发展任务是建立现代气象体系,即实现气象业务、气象人才、科技创新等各个体系的现代化;同时加快气象事业发展方式的转变,为全国其他事业发展方式的转变提供优质的气象服务;更加注重公共服务,提高预报准确率,应急防灾的有效性与及时性,构建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全社会参与的气象防灾减灾体系。

另外,对于今年冬天,全球是否将如欧洲一些科学家预测的那样经历“千年一遇”的寒冷,王守荣表示,“千年一遇”的说法没有科学依据,因为目前的科学还无法预测一千年内的寒冷事件。

王守荣认为,今年应该是个正常的年份,冬天有可能像2008年一样,局部地区出现寒冷和雨雪天气,但是全球变暖的大趋势不会改变,其间即使发生寒冷事件也不会是“千年一遇”。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气候变化并不意味着一味变冷或变热,在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极端气候事件将会有所增加。

周长益:节能减排不是拉闸限电

记者去机场接到周长益的时候,太原这座城市已华灯初上。面对这位主管全国节能与综合利用的工信部领导,我们有太多疑问想请教。就连司机师傅都忍不住问道:“周司长您是搞节能减排的,你说这个节能减排要搞到什么时候?”周司长正纳闷,司机师傅接着说:“节能减排不就是拉闸限电么?”

“我一听就坏了,为什么出现这个情况?就是我们有个别的地方,现在一直通过拉闸限电来完成“十一五”的目标!”在接下去的论坛主题演讲上,周长益特意强调了这一点:“节能减排是为了更好地发展经济,如果只是拉闸限电,停止人们对生活的享受,是违背节能减排初衷的。”

随后在记者的采访中,周长益表示,在中国,实现节能减排的方式应当是做好工业节能和发展循环经济。也就是说,对于能耗低、效益好的企业要鼓励生产,把分母做大;而对于能耗高的企业要制定出节能标准,鼓励他们使用新材料、新技术,降低能耗,最终转型为节能企业。如果是分子分母一刀切,实际上是走入了节能减排的误区。

周长益说,和美国、日本等国家比起来,中国节能减排空间还有很大。例如和日本相比,中国的经济总量和日本基本持平,能耗却是日本的5倍,所以说,中国的节能潜力还没有被充分发掘。

>>集锦:智慧的碰撞

在本届生态小康论坛上,来自国家各相关部委的领导和相关领域专家的演讲发言他们以及之间的圆桌对话,不仅是相互间智慧的交流,也是思想的碰撞

山西省政协常务副主席郭良孝:希望为山西小康生态建设出谋划策

山西是我们国家重要的能源和工业基地,煤炭资源的储量、产量均占到全国的四分之一。山西为国家的建设和很多省份的建设提供了有力的能源保证。同时他也表示,山西作为煤炭大省,在经济运行过程当中,仍有很多让人非常忧虑的问题。他真诚地希望在此次论坛上,大家可以结合山西的实际,为山西的转型发展,为山西的小康生态建设出谋划策。

原副部长龚心瀚:发展低碳经济刻不容缓

改革开放30年,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的发展模式已经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国际金融危机使这个问题更加凸现出来,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发展低碳经济刻不容缓。

中华环保联合会副主席、国家林业局原局长李育材:

林业在发展低碳经济中大有可为

我国要实现在哥本哈根会议上提出的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45%的目标,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低碳经济发展道路。

林业在发展低碳经济中大有可为。森林是适应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之一,木制林产品与林业生物质能源具有固碳减排作用,林业措施促进新农村建设,林业成为国际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求是杂志社编委葛洪泽:论坛为山西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在历史名城太原举办的此次论坛就是要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为促进山西的工业新型化、农业现代化、市域城镇化、城乡生态化献计献策,为落实山西省委提出的“建设绿化山西,建设气化山西,建设净化山西,建设健康山西”贡献智慧和力量。

《小康》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舒富民:生态小康论坛是生态文明交流重要平台

低碳经济作为生态文明建设必由之路,涉及到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革,需要思想观念的解放和创新。所以,发展低碳经济,需要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各个领域的全面转型。

作为求是杂志的子刊,《小康》杂志将认真领会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积极推动我国低碳经济和产业转型。“中国生态小康论坛”至今已经举办三届,已成为政府、企业和学术界共话生态文明的重要平台。

国家林业局森林资源管理司司长汪绚:“十二五”国家将在林业建设有所作为

总体而言,我国森林资源的增长和森林功能的提高还远不能满足社会的多样化需求;同时我国还面临着造林难度越来越大、森林质量不高等问题。

“十二五”期间,国家将在加强林业建设方面有所作为,比如建立森林资源的流转制度、改善树种结构、抓好碳汇林、生物园林的培育,以及建立全国森林碳汇计量和检测体系等。

国家林业局农村林业改革发展司副司长李近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意义重大

搞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于促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初步带来了“民富林兴、生态好转、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的可喜局面,一是农民造林育林护林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二是农民的收入明显增加;三是资金等生产要素加快向农村流动;四是农村基层政权得到巩固;五是林权纠纷调处效果明显,促进了社会和谐。

国家林业局防沙治沙办副主任王信建:碳储增汇必须防沙治沙

加强防沙治沙是碳储增汇必须的。只要造林防沙工作能继续快速有效开展,中国就有望在森林储碳和发展林业经济方面取得更大的成绩。

中国节能协会秘书长房庆:不能只喊口号,要政策措施

在我们发展低碳经济的时候,或者节能减排成为国家重要国策的时候,我们不能只喊口号。比如在“十一五”期间,国家制定了节能的能效标准,制定了100多项。在这些能效制度实施五年以来,共节电大约1500度,1500度相当于6000万吨的煤,同时也减排了1.41多万吨的二氧化碳。这就是一个制度建设,国家也没有为这个花很多的钱,就实现了很好的效率。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能效中心副主任熊华文:三个建议解决山西瓶颈

山西目前存在产业结构、消费结构和能耗结构等三方面的瓶颈。对此,我提出三个建议:首先,山西发展低碳经济必须与产业转型相结合;其次,推动资源税费改革;第三,政府引导实现经济增长与节能减排的平衡发展,改善政绩考核机制。

世界能源理事会中国国家委员会副秘书长李隆兴:能源界在技术上还要寻求突破

中国现在走的这条路,能源消耗呈直线上升趋势,如继续如此发展,未来将难以为继。因此,能源界在技术上还要寻求突破。

北京环境交易所总经理梅德文:试点碳配额交易 化解中国碳市场构建难题

构建中国碳市场,最大的问题在于创造稀缺性,解决流动性。对于如何解决稀缺性难题,目前国内存有两种思路,一是在现有的三大目标基础上开发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碳交易产品,也就是我们正在研究的碳汇、节能量交易以及碳强度交易;二是在特定行业、特定领域进行碳配额交易试点。

山西社会科学院教授寇宗基:山西实现转型发展需要三个解决

山西实现转型发展需要三个解决,即解决质量与效益的关系,解决观念创新、机制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问题,解决非均衡发展问题。

山西省煤炭干部管理学院教授许向才:应该树立低碳典型

本次论坛在宣传低碳经济、普及生态教育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应该把在低碳减排方面有突出作为的地区树立为典型,使其在山西省以至全国起到带头人的作用。

2010中国低碳先锋城市

山东省威海市

山西省朔州市

山西省吕梁市

四川省雅安市

2010中国生态文明示范县市

山西右玉县重庆九龙坡区湖南长沙雨花区 内蒙古乌拉特后旗安徽霍山县

山东五莲县四川蒲江县陕西志丹县 江苏扬州邗江区江苏淮安清河区

2010中国低碳创新品牌企业

雷士照明

中绿环保

戎子酒庄

>>低碳先锋专访

本次论坛揭晓了“2010中国低碳先锋城市”、“2010中国生态文明示范县(市)”、“2010中国低碳创新品牌”。在分享获奖单位的喜悦之余,本刊记者就此采访了部分获奖单位,听听他们是怎么谈自己引以自豪的生态经。

山东威海

2010中国低碳先锋城市

用“新”点亮低碳经济

地处山东半岛最东端、三面环海的威海市获得大会颁发的“2010中国低碳先锋城市”荣誉称号。

威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鞠宏宇在论坛现场接受采访时告诉记者,对于威海来说,经济的发展并没有影响这个城市的低碳步伐,原因在于最初做城市规划的时候,就已经充分考虑了低碳,无论是花园建筑也好,还是造船业、养殖业也好,都是把循环经济充分地考虑了进去,所以,如今的威海,不仅经济发展了,也因为其宜居,威海的房产成为了京津和东北地区投资客看好的黄金楼盘。

新能源、风能的运用在鞠宏宇看来是威海节能环保、发展低碳经济的又一成果。如今的威海,已经有了颇具规模的风车,风起时,不仅能带来经济效益,也成为了一道景观。对新能源的运用,鞠宏宇认为,威海会积极尝试,因为新能源最大的特点就是节能环保。

因此,威海节能减排的过人之处,被誉为就是在“新”上做足了工夫,新材料、新设备、新能源,让这个城市有新的低碳环保。

四川雅安

2010中国低碳先锋城市

熊猫首都,生态天堂,世界茶源

“我所理解的低碳,就是最大程度的环保。”在荣膺“2010中国低碳先锋城市”的称号后,四川省雅安市委宣传部思想政治工作办公室主任杨铧用朴实无华的言语恳切的说。

雅安市位于四川盆地和青藏高原的连接地带,一直以来,雅安市政府都致力于打造一个“汉藏民族走廊”的城市,争取早日融入成都经济圈。

究其获奖原因,杨铧介绍说,雅安多雨湿润,植被良好,森林覆盖率高达55%,居民和企业生产生活以清洁、无碳排放的水电为主。“熊猫首都,生态天堂,世界茶源”是雅安着力打造的生态城市形象。

杨铧还认为,低碳不仅是一种发展理论、生产方式,更是一种消费方式。今年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10周年,这些年来,雅安一直以“低碳经济新材料、绿色循环新能源、节能环保新光源”为发展方向,积极将低碳经济作为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

安徽霍山县

2010中国生态文明示范县

“生态立县”促发展

作为“2010中国生态文明示范县(市)”获奖单位代表的安徽省霍山县县委常委、副县长张力芳在接受采访时说,在招商引资工作中,霍山坚持“三个不得引进”,即不得引进环境污染严重的项目,不得引进掠夺开发资源的项目,不得引进不符合产业政策的项目,近年来先后拒绝项目达100多个,总投资30多亿元。

如今,全县上下已经呈现出了“生态兴”、“产业兴”、“文明兴”的良好发展态势。

霍山县地处安徽省西部,大别山腹地。一无区位优势,二无大型矿产资源,三无大中城市辐射,四无国有大中型企业支撑。就是在这种条件下,在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霍山县委、县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始终注重人与自然协调发展,正确处理发展与保护之间的关系,实施“生态立县”战略,构建了政策考核机制及领导推进、执法保障、社会参与等“四大体系”,着力实施生态农业、生态林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生态家园以及生态文化等“六大工程”,走出了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

其中,霍山县的生态工业搞得红红火火,尤其值得关注。在实施“工业富县”的主战略中,霍山始终把发展生态工业放在首位。

四川蒲江县

2010中国生态文明示范县

最大差异化优势是生态

在获奖之后,蒲江县副县长赵卫东接受《小康•财智》的记者采访时说道,蒲江的最大差异化优势是生态条件,过去发展不足形成的生态条件,传统农业形成的生态条件,山水风光形成的生态条件,是蒲江加快发展的后发优势。扬长避短,打造“三基地一轴心”,即大力打造现代食品及轻工业制造基地、现代农业产业基地、成都休闲旅游基地和生态宜居城市,将是我们以后的发展方向。

在低碳经济时代的背景之下,走“生态发展”之路的蒲江县作为成都市第三圈层,生态环境优良,西南部群峰竞秀,东北部绿野平畴,森林覆盖率高达48.31%,且地处“成渝经济区”西部扇面重要增长极,背靠成都、重庆两个千万人口的特大城市,大力发展现代农业、食品加工业和生态旅游业,这是蒲江发展独具的资源禀赋和优势。

雷士照明

2010中国低碳创新品牌

继续致力推广绿色照明

“感谢把中国低碳创新品牌的大奖颁发给雷士照明。”雷士照明品牌公关部长陈艺飞认为,这是对雷士照明多年来持续发展绿色、低碳、节能照明产业的充分肯定。

陈艺飞说,今后,雷士照明继续致力于推广绿色照明,通过自主研发,开展持续节能环保、创新运动,为大众提供高品质、节能、优美的人工照明环境,践行节能减排的低碳行动,带领中国照明企业走节能环保、低碳创新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中绿环保

2010中国低碳创新品牌

获奖鼓励我们走的更远

“‘中国低碳创新品牌’的获得是给中绿环保多年专注于我国的环境保护服务业的一种鼓励。”中绿环保执行董事江海结在获得中国低碳创新品牌奖项时如此评价说。

上一篇:企业精神文明建设汇报范文 下一篇:单位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方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