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果蔬员工总结范文

时间:2023-12-10 02:32:27

超市果蔬员工总结

超市果蔬员工总结篇1

“西红柿每斤最高售价3元,最低2.5元;鲫鱼每斤最高售价11元,最低10元……”8月9日一早,在改造后的平湖市新华路南市菜场,只见蔬菜、鲜肉、水产摊位分门别类摆放,过道宽敞明亮,市场中央电子屏幕上还清楚地显示着当日各种菜品的价格信息。

民以食为天,食以菜为鲜,“菜篮子”一直是老百姓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之一。近年来,我省“菜篮子”工程总体保持稳定,已成为全国蔬菜生产主要省份和出口大省。2010年全省蔬菜总产量1789万吨,总产值300多亿元。

据统计,2010年全省蔬菜瓜果、肉、蛋、奶、养殖渔业、远洋捕捞渔业等产量分别比上年增长19.38%、2.85%、2.3%、1.7%、7.4%和31%。2011年上半年,全省蔬菜瓜果播种面积、生猪存栏量和出栏量、水产品产量同比增长0.4%、5%、4.5%、4%。

“我省十分重视‘菜篮子’工程建设,以蔬菜瓜果、畜牧和水产等重大项目实施为抓手,推进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生产,促进肉、蛋、奶、鱼、菜、果等品种日益丰富,质量不断提高,‘菜篮子’工程建设总体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参与调研的省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课题组成员先后赴杭州、宁波、台州、金华等市,听取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汇报,还实地考察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现代园区、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蔬菜配送物流中心和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等30多家单位。

遂昌县高坪乡高坪村的菜农们如今再也不用为浇水问题发愁了,因为合作社建立了微蓄微灌示范基地,只要拧开“微蓄微灌”开关,就可以自动浇灌蔬菜,高温干旱天气也不用挑水到田头浇菜了。

不仅如此,太阳能杀虫灯、性诱剂捕杀害虫、钢管避雨栽培等新技术也“大显身手”,可以说现代农业科技的应用发展壮大了合作社,更让当地菜农尝到了科技带来的甜头。

为了提高“菜篮子”产品综合生产能力,各级政府一手抓蔬菜基地建设,一手抓市场主体培育,不断推进规模化专业化生产。2008―2010年,全省安排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5.8亿元,新建高标准、高质量核心基地239个,新建标准化钢管大棚1.5万亩。建成无公害、绿色和有机水产养殖基地面积220多万亩。育苗、耕作、移栽、植保等新型农机普及使用,更有力地提升了我省“菜篮子”产品的生产水平。

我省还通过优化生产布局,在稳定粮油等战略产业的前提下,通过开展创建特色产业强县强镇活动,推行“一村一品”发展模式,建成了一批规模化、标准化的特色优势农产品生产(加工、出口)基地。到2010年底,我省初步形成了浙北、浙东南沿江沿海鲜菜、加工和出口蔬菜产业带,浙中、浙西南高海拔的山地蔬菜和特色蔬菜产业带,开发了一批蔬菜特色优势品牌。全省山地蔬菜面积达150万亩,总产值50亿元以上,其中西兰花、茭白、花椰菜等特色品种成为全国重点产区。

“菜篮子”工程仍显沉重

总体来看,这些年我省“菜篮子”工程建设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课题组成员依然发现了一些问题。

调研表明,我省蔬菜生产仍以一家一户为主,生产设施简陋,标准化、专业化程度不高。不少地方蔬菜品种“样样有一点”,但形不成规模。

目前我省大城市蔬菜供应大致上是本地菜占30%、外地蔬菜占70%,一旦遭遇重大自然灾害,菜源不足与调入需求增大的矛盾较为突出。即使是设施农业发展较好的嘉兴市,大中小棚蔬菜瓜类面积也仅占生产总面积的21%。浙江省农业厅首席蔬菜专家赵建阳表示,全省蔬菜总量的自给率应达到40%为宜,其中叶菜应达到85%为宜。可见,我省在提高本地“菜篮子”产品自给量方面任务不轻。

到2010年底,全省蔬菜瓜果类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超过1.1万家,不过一个更加严峻的现实是,我省大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社规模小、资金紧、组织化程度低,管理粗放,种植业水平不高,对其他农户的种植辐射带动力相对较弱。

农民是农产品生产流通所有环节中最弱势、信息最封闭的群体。曾经做过多年农产品贩销生意的温岭菜农朱妙云说,在农产品丰收的时候,采购商只要减少采购量就可以规避所有的风险,但农民却不行,即使是成立了合作社,没有专门的人才队伍,也没办法和专业的采购商讨价还价。

市场信息不对称,农民在市场中往往处于被动地位。调研发现,由于农村经纪人队伍建设滞后,人员素质不高,蔬菜营销大多沿用传统的方式,如主要依靠外来菜贩子上门收购、销售到外地蔬菜瓜果批发市场,因此,压级压价、哄抬价格、以次充好等现象时有发生。“我省虽有一批品牌蔬菜产品,但牌子还不够响,档次不高,竞争力弱”。

“‘玉麟’西瓜已经完全走出了这条老路,价格完全是由我们说了算。”温岭“西瓜大王”彭友达尝到了营销带来的好处。早在2001年就创立了股份制西瓜合作社的彭友达组建了一支强大的市场分析、营销队伍。他介绍,即使别的西瓜卖不出去,“玉麟”西瓜仍能保持很好的销量,而且价格也不低。因为从基地到超市,所有的流通环节,“都是我们自己人掌控着”。

合作社培养自己的人才队伍,其作用不仅体现在减少流通环节,更在于其直接沟通了市场和农户之间的信息。彭友达说,由于农产品的生产周期较短,经纪人完全可以根据市场需求,为合作社农户调整生产结构提供最及时的信息。

课题组的人员发现,制约我省“菜篮子”工程的另一个短板是,蔬菜产品加工业落后,产业链延伸难。

“我省现有蔬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小、设备简陋、工艺技术落后,加上经营者素质、管理方式、经营理念等因素制约,主要产品加工、保鲜、储存能力有限,对带动农户生产和调节市场供求的能力较弱。”

此外,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发展,我省“菜园子”发展空间缩小,蔬菜基地面积逐年减少,蔬菜自给率逐年下降,这也导致了菜价上涨。

在调研走访过程中,种植户反映,现在各地流转土地租金逐年上涨,低的500元/亩,高的达到1000元/亩,有的地方农业生态环境恶化,种植大户要想常年性承包连片基地或季节性承包越来越困难。

同时,化肥、农膜等农资价格和劳动力成本逐年上升。据统计,一年来,我省化肥、农膜、种子种苗等价格涨幅近20%,人工每日成本增加20元左右,这对蔬菜生产也带来了较大的影响。

让“菜篮子”拎得更舒心

实施“菜篮子”工程建设,增加“菜篮子”产品的有效供给,既是保障城乡居民生活的民生工程,也是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民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

在调研中,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程渭山多次强调,各级政府要把“菜篮子”工程建设摆上重要位置,坚持和完善“菜篮子”市(县)长负责制,扎实推进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的持续健康发展。

矮小的茄树上,一根根鲜嫩结实的红茄密密麻麻,高挂枝头;高高的玉米树上,一个个玉米棒子挂果吐穗,疏朗有致……阵阵鸟鸣声中,一幅农家丰收图跃然眼前。

在峰峦起伏的仙居县广度山上,在高低不平的丘陵低坡地带,广度乡的菜农正用“工业化”手段组织蔬菜生产。几十年前,正是凭借独特的气候条件,广度乡的村民开始种植高山蔬菜,自此规模越来越大,名气越来越响。

新形势下如何让高山蔬菜上规模上水平,使高山蔬菜真正为农民增收?广度乡形成了共识:单家单户不行,小打小闹不行,因循守旧不行,唯一的出路,在于用工业化手段抓高山蔬菜种植。

2009年,广度乡出台政策,凡一个村子里蔬菜连片种植面积超过50亩的,种子一律由乡政府无偿提供。如今,种高山蔬菜正成为广度乡家家户户的热门行业,仙居山区蔬菜栽培标准化示范区也于2011年1月获得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立项通过。

“要按照现代产业园区建设规划,以实施重大‘菜篮子’项目为重点,通过加大财政投入、出台扶持政策和创新工作机制等举措,抓好标准示范园区建设。”省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课题组成员认为,保障“菜篮子”产品有效供给和市场价格基本稳定,关键是建好“菜园子”。“要多措并举,努力增加‘菜篮子’产品的有效供给。”

“高山蔬菜一大早从临安农产品基地运过来,上午就可以开卖。”2011年10月9日,“天目绿谷・临安名特优农产品杭州直销中心”正式亮相杭城。

山核桃、小香薯、高山蔬菜、花卉、无污染水果……总面积近3600平方米的“直销中心”,堪称杭州临安山货卖场“航母”。

“这里花菜3块7毛5一斤,外面超市都不一定有这种有机花菜,即使有也很贵呢,我多买一些。”逛市场的王大伯大包小包,很有收获。在不到半个小时的时间里,高山茄子、辣椒、长瓜、四季豆等已被抢购一空。

近年来,田间地头“菜贱伤农”和城市市场“菜贵伤民”的现象,屡屡并行出现,鲜活农产品产销两端的巨幅价格差,越来越引发公众的关注。究其原因,从产地到餐桌,未被打通的“最后一公里”最为扎眼。

为更好地解决居民吃菜问题,2011年8月初,商务部、北京市政府在海淀、朝阳、丰台、石景山等地蔬菜零售网点不足的社区,设立首批4家周末蔬菜直销市场,由京郊农民专业合作社每周六凌晨直接用车送到社区销售,免除摊位费和管理费,深受居民欢迎。最近,商务部发出通知,要求在全国范围推广北京市周末蔬菜直销市场的做法。

其实,早在2004年11月,由省农业厅优农中心和杭州联华华商集团有限公司共同组建的“浙江省农华农副产品配送有限公司”就已经在让鲜活农产品进超市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并取得了良好成效。

“要做好产区与销区的衔接,积极探索批发直供、基地直供、农超对接、配送制等产销衔接新模式。”省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课题组的调研报告指出,要创新机制,加快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建设。

“畅通农产品市场流通渠道,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特别是要将农贸市场定性为准公共产品,规范市场摊位收费标准,并降低超市进场费,这是稳定‘菜篮子’产品市场价格的重要途径。”参与调研的有关人员说。

农贸市场也像超市一样整洁干净,菜价上墙公示,出了问题,还能追溯源头。目前,我省农贸市场正迎来新一轮以“标准化、信息化”为要点的改造提升。试点农贸市场以“地不湿、无异味、菜安全、价公道、计量准、可休息”为标准,以“价公示、可追溯、联成网”为目标,并重点建立信息公开、交易追溯、联网监测三大系统。

超市果蔬员工总结篇2

【关键词】 蔬菜直营;功能;发展;乌鲁木齐市;对策

一、乌鲁木齐市社区蔬菜直营店经营现状

乌鲁木齐市直销点遍布7区一县,截止2014年建成总数423家,目前正常运转的大概300余家,受益市民近200万人。平均每家每天销售300公斤左右的新鲜蔬菜。运营较好的分布在高新区,水区和沙区。经营较好的主要是因为社区蔬菜直营店选择和布局比较合理,靠近居民聚居区,人口基础大,消费人群较多,日均新鲜蔬菜的需求量比较大,同时也和经营者的管理水平有关。社区蔬菜直营店在稳定菜价、促进就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保证社会安定的同时,也方便了市民购买新鲜蔬菜。

二、乌鲁木齐社区蔬菜直营店发展中的问题

1、选址不合理

蔬菜直销店存在着直销点分布不均、密度不够的问题。部分社区蔬菜直营店在选址建设时缺乏统筹考虑,造成部分社区直营店建在偏僻地段,有的店面面积过小,制约了社区蔬菜直营店的经营,社会和经济效益不佳。

2、社区蔬菜直营店蔬菜经营收缩

部分蔬菜副食品社区蔬菜直营店“变味”。按要求社区蔬菜直营店蔬菜经营面积应不低于30平方米,或不少于社区蔬菜直营店经营面积的30%。调研时发现,部分社区蔬菜直营店为解决蔬菜利润太低、无法盈利问题,开始销售副食品,有些甚至还摆上了日用百货,蔬菜经营面积缩小了,变成了附带销售且品种稀少、卖相极差。在价格方面,除了特价蔬菜及政府投放的储备菜外,其余蔬菜价格并没比附近超市或市场的低,有的蔬菜每公斤甚至比市场价高1-2元,这样的销售模式已经远远背离了政府平抑物价、便民惠民的初衷。

蔬菜质量不好。受价格因素影响,几乎所有社区蔬菜直营店不敢批发价格较高的蔬菜,有些蔬菜卖相不好,造成很多上班族并不愿意到社区蔬菜直营店购买蔬菜,这样越差越卖不出去,继而没有资金批发质量较好的蔬菜,导致恶性循环。

品种管理政策不能因地制宜,影响收益。乌鲁木齐市要求各社区蔬菜直营店上架蔬菜种类不能低于40种,但因社区蔬菜直营店受到地理位置、经营面积、周边居民需求和购买力及生活习惯等因素制约,菜品单一的情况占到社区蔬菜直营店总数的10%。即便按要求配齐了40个蔬菜品种,一些品种的蔬菜也会因为无一定数量的居民购买,加之没有保鲜库储存,造成损耗和浪费。

3、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

水电暖等基础设置保障不及时。目前社区蔬菜直营店都是采用移动彩板房建立在道路两旁或小区空地上的,基础设施并没有配套跟上,有些店用电都困难,通暖、通水的店还没有几家,冬季只能使用煤炉子取暖,很多蔬菜容易冻坏。彩钢板简易房屋老化较快,存在很多安全风险。

冷链仓储设备不齐。新疆气候干旱,绿叶菜当天销售不完,到第二天就脱水严重,影响卖相。但是建设之初配置的都是用于冷藏的冰柜,未曾考虑到这些。

4、从业人员职业素质不符合服务行业要求

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每家店会有1名固定店长,没有学历,甚至不识字的无业人员,被安排在社区蔬菜直营店做理货员,这部分人员很多是低保户,甚至有些有吸毒前科或劳教过,受教育程度影响,无法达到服务行业的要求,部分人员迟到早退时有发生,难于管理。

服务意识不够。从业人员,服务意识淡薄,没有做到“笑脸迎客”。顾客进店询问蔬菜摆放地点,没有回答或应付了事,有的汉语不熟,菜品名称无法表述出来或不认识。

从业人员数量未按实际需要安排。市政府规定社区蔬菜直营店根据经营规模的大小,除1名店长以外安排1至4名“公益岗”从业人员。调研发现,实际安排“公益岗”远远没有达到要求。管理企I将社区蔬菜直营店“责任制”以后,承包商根本就不雇佣“公益岗”人员。

5、社区蔬菜直营店及管理企业持续亏损

社区蔬菜直营店是政府搭建平台,企业运营管理。政府只发放补助资金和制订政策,具体的运营实施完全由企业负责。管理企业需要选址建设并且负责配送运输,较高的建设费用和运输成本再加上人员工资,造成现有企业亏损。调研估算,目前20%的社区蔬菜直营店是亏损的,50%的基本持平,30%店面较大、位置较好的店能盈利。管理企业将运营风险转嫁给社区蔬菜直营店,只收取费用,不再负责管理,社区蔬菜直营店也很混乱。

三、对策建议

1、建设总量测算

具体建设多少家社区蔬菜直营店才算合理?根据调研结果:以100平米社区蔬菜直营店为例,每个店每天成本费用合计日营业额3000元才能持平。假设:一个顾客即代表一户人家购置所需蔬菜,每户平均3人,按乌鲁木齐市平均消费标准,每户3人平均每日蔬菜消费15元(随菜价上涨,该数值始终处于上升中),则该店周边至少需要200户(6000人)的顾客才能维持正常运营。

当每日有效客户超过500人,即周边有15000户居民时,该店的运营能力将减弱,则需要更大的店面来运营。目前乌鲁木齐全市常住人口为3112559人,平均每户3人,按照100平米的店面需要200(6000人)户顾客能够维持运营,那么需要建设519家社区蔬菜直营店,按照最大接待顾客能力500户(15000人)则需要建设208家。实际乌鲁木齐市各居民小区分布并不是均匀的,因此取两者平均数则需要建设364家,这一结果也符合目前市场调研的情况。

2、建设原则

(1)按需建设。社区蔬菜直营店的数量不要以硬性指标建设,而是根据科学的城市人口分布来决定。相对离市区较远的聚居区,没有覆盖到,由此形成了自发性市场,存在较多隐患。因此在店面建设初期应深入调研该片区人口分布,特别对于新建成小区先了解其入住率,根据调研结果,按需建设。

(2)符合市场化管理要求。现行的限价制度依然有待改善,稳定菜价固然是好事,但谁都不愿意做“本的买卖”,长期的低价销售业不符合市场规律,最终会没有商家愿意来做。可依据市场来定,政府规定40个蔬菜品种中,15种常用蔬菜以限价销售,其余菜品可以根据略低于周边市场的策略销售,这样一来保证的常用蔬菜的稳定供给,同时也能保证经营者的收入。

3、对策建议

(1)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店面及店内基础设施建设。作为长期的民生工程,后期可规划建设砖混结构门面或就近租用小区临街门面房作为社区蔬菜直营店销售场所,并逐步替换现有临时搭建彩钢板房。尽快保证所有店面水、电、暖全部接通,对于店内电路的布置及采用线缆质量一定符合防火标准。

加快配套设施建设。可根据乌鲁木齐市城区狭长特点在城市边缘交通便利的地方按需建设部分农产品交易场所,使社区蔬菜直营店配送企业可以就近选择农产品交易市场批发,减少运输成本。

加快冷链物流建设。应着手组建一批农产品储藏、运输、冷链物流配送企业,保证农产品的新鲜,减少运输过程中的损耗。同时保证反季节菜品的储备投放力度及品种。

(2)改进从业人员招聘方式及职业技能培养。从业人员在安排上岗前,应加强经营方面的业务培训。引入竞争机制,如超过规定销售量,对公益性岗位人员进行奖励。对管理企业聘请的工作人员,也采取绩效考核制度,通过人为监督、巡店督促等方式,减少蔬菜损耗、增加企业利润。

(3)加强扶持政策。社区蔬菜直营店建立后,应根据店面实际大小建立配套建设扶持政策。按需合理分配公益性岗位,100平米的小店安排1至2名公益性岗位,100平米以上的大店安排2至4名公益性岗位。

(4)减少企业亏损,开辟新的供应模式。应在乌鲁木齐市社区蔬菜直营店和疆内各主要蔬菜生产区之间建立长效供应机制。针对冬季蔬菜供应问题与疆外蔬菜生产基地建立供应机制,以达到全年供应。可在疆内扶持建设一批有实力、有规模、有信誉的优质蔬菜生产基地,积极引导市场与生产基地信息对称,及时掌握供、求与价格变化趋势,统筹组织调运和投放市场。

(5)灵活制定管理制度。对于乌鲁木齐市的政府限价在北园春一级批发价之上加价30%的作法欠缺科学性,应在不同的价格区间定制不同的加价额度,例如:3元以下的菜品加价不超过40%,3-8元的菜品加价不超过30%,8元以上的菜品加价不超过20%。

对于菜品数量的限制不要太严格。如果社区蔬菜直营店位置好、消费能力强,就算不限制数量,菜品数量也会超过60种;如果消费能力差或者消费品单一,就算政府限制40种,店面也未必能做到,只是应付检查,应能满足居民饮食习惯和需求就可以。

应结合行业标准引入竞争机制,加强对社区蔬菜直营店经营行为的监督考核和业务交流,对经营不好的店采取淘汰制,对办得好的社区蔬菜直营店应总结经验,进行推广。

(6)减少流通环节,让利于民。让蔬菜直接从产地进入社区蔬菜直营店然后进入老百姓的餐桌,这是降低蔬菜销售成本最有效的方法。沙依巴克区针对“农社对接”这一新模式展开尝试。通过政府搭桥引导,社区蔬菜直营店管理企业+蔬菜合作社+订单的方式,进行实地采购,分别与昌吉、吐鲁番等地蔬菜合作社和蔬菜生产基地对接,收到良好效果,应在全市推广。

事实证明,乌鲁木齐市建设社区蔬菜直营店在“便民”“利民”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社区蔬菜直营店未来的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建立“菜农+合作社+社区蔬菜直营店”的直销模式,从而从根本上解决“高价菜、买菜难”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贾卫丽. 蔬菜物流发展现状与问题研究――以山东寿光蔬菜批发市场蔬菜物流为例[J].惠州学院学报,2006.5.25-26.

[2] 王金凤,郭军辉.新疆农产品物流园区选址问题探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0.2.

[3] 陈运娟,肖婉宜.江西省农产品物流园区选址问题研究[J].中国商界,2010.6.147-149.

[4] 朱七光,农业经济组织企业化对策[J].上海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2.41-44.

[5] 齐荣生.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构建思路和提升方法[J].河南农业.2008.21.50.

[6] 姜增伟.“超市+专业合作社+农户”是“农超对接” 的有效模式[J].中国农民合作社,2010.1.34.

【作者简介】

超市果蔬员工总结篇3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农产品(蔬菜)使用农药的管理,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保护生态环境,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农药是指:

(一)用于防治农产品(蔬菜)病和虫、草、螺、鼠等有害生物的药剂;

(二)调节农产品(蔬菜)或者昆虫生长发育的药剂;

(三)用于农产品(蔬菜)的防腐保鲜剂;

(四)提高上述药剂效力的辅助剂和增效剂。

第三条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进行农产品(蔬菜)生产、加工、配送、销售的单位和个人以及农药经营单位必须遵守本办法。

第二章禁止使用农药规定

第四条市、县(区)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在办法的职责范围内,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农产品(蔬菜)使用农药的管理工作。

工商行政、商业、环境保护、食品卫生监督、质量技术监督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农产品(蔬菜)使用农药的管理工作。

第五条市、县(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农产品(蔬菜)使用农药管理工作的领导,根据实际情况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农产品(蔬菜)使用农药的管理工作。

第六条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以及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开展对农产品(蔬菜)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加强科学、安全使用农药的宣传、教育和指导工作,提高农产品(蔬菜)生产者的公德意识和施药技术水平,保证消费者食用安全。

第七条农产品(蔬菜)生产者应当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

鼓励农产品(蔬菜)生产者应用防治病虫害的新技术,降低农产品(蔬菜)的农药残留量,减少农药对土壤的污染。

第八条农产品(蔬菜)生产者应当按照产品标签或者说明书所标明的用量、次数、防治对象、使用方法和安全间隔期等使用农药,不得扩大使用范围,不得增加用药浓度和数量。

农产品(蔬菜)生产者在配药和施药时,应当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防止农药污染环境和农药中毒事故的发生。

第九条禁止将市人民政府公布禁用的农药及其混配剂用于农产品(蔬菜)生产。施用过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的土地在农药残效期内不得种植农产品(蔬菜)。

第十条施用过农药的农产品(蔬菜)必须在办法的安全间隔期期满后才能采收、销售。

第十一条农药经营单位销售的农药必须符合国家有关办法。禁止销售无产地、无生产许可证、无产品标签或者说明书、无产品质量合格证的农药。

农药经营单位的销售人员应当具备农药经营和使用的专业知识。农药经营单位应当向农药购买者正确说明农药的用途、使用方法、用量和注意事项。

第十二条禁止在本市行政区域内销售市人民政府公布禁用的农药及其混配剂。

第三章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加强监督检查力度

第十三条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在田农产品(蔬菜)使用农药的品种、药效和使用范围进行监督、检查,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予以配合。

第十四条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无公害农产品(蔬菜)基地及产品的管理,做好对基地环境和土壤中农药残留的监测工作。

第十五条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即将上市的在田农产品(蔬菜)进行抽样检测。农药残留量超过国家标准的农产品(蔬菜)不得采收。经检测合格的农产品(蔬菜),可以由农业行政主管部门颁发合格标识。

第十六条商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实施农产品(蔬菜)经营场所的农药残留量检测网点建设,并负责对上市农产品(蔬菜)农药残留量检测工作的监督管理。

第四章经营加工管理

第十七条农产品(蔬菜)经营者不得销售农药残留量超标的农产品(蔬菜)。

农产品(蔬菜)批发市场、各类集贸市场举办单位或者其经营服务机构和超市等其他经营农产品(蔬菜)的单位,应当设立农产品(蔬菜)农药残留量检测点,建立检测制度,对进入市场的农产品(蔬菜)进行抽样检测。发现超标农产品(蔬菜),应当要求并督促经营者就地销毁,拒不销毁的,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应当及时将超标农产品(蔬菜)的检测结果及其经营者通知当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并将超标农产品(蔬菜)及其经营者的情况予以公示。

第十八条农产品(蔬菜)加工、配送企业应当建立检测制度,配备检测设备和人员,对加工、配送的农产品(蔬菜)进行农药残留量检测,农药残留量超标的农产品(蔬菜)不得加工,加工过程中不得超标添加防腐保鲜剂等药剂或者添加其他有毒有害药剂。

第五章食品卫生监督部门加强检测工作

第十九条食品卫生监督部门应当加强农产品(蔬菜)食用安全的监督检查工作,及时查处因农产品(蔬菜)农药残留量超标而造成的中毒事故。

餐饮业经营者、团体伙食单位应当采购经检测合格的农产品(蔬菜),或者确定专门人员负责农产品(蔬菜)农药残留量的检测工作。发现采购的农产品(蔬菜)农药残留量超标的,应当立即报告当地食品卫生监督部门,并按有关办法销毁。

第二十条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当定期对生产、加工、销售的农产品(蔬菜)农药残留量按照标准实施监督检查,并及时公布检查结果。

第二十一条从事检测农产品(蔬菜)农药残留量的人员,应当经过培训合格。

第六章违反办法的处理

第二十二条依照本办法对农产品(蔬菜)农药残留量进行的抽样检测不得收取费用。

第二十三条经批准在本市行政区域内进行农产品(蔬菜)新药剂田间试验示范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向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并接受其监督。

第二十四条违反本办法第八条第一款、第十条的,由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所造成的危害后果,给予警告,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新晨

第二十五条违反本办法第九条的,由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给予警告,责令其销毁所生产的农产品(蔬菜),没收违禁的农药,根据情节轻重,可以并处三万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六条违反本办法第十二条的,由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没收违禁农药和违法所得,可以并处三万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七条违反本办法第十七条第一款办法的,由市、县(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给予警告,没收并销毁超标的农产品(蔬菜),根据情节轻重,可以对零售农产品(蔬菜)的个人处以一千元以下罚款,对批发农产品(蔬菜)的个人处以五千元以下罚款,对单位处以一万元以下罚款。

市场举办单位或者其经营服务机构,以及其他经营农产品(蔬菜)的单位违反本办法第十七条第二款办法,未履行相应义务,致使农药残留量超标农产品(蔬菜)销售的,由商业行政主管部门予以警告,责令其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可以由市、县(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处以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八条违反本办法第十八条办法,加工农药残留量超标的农产品(蔬菜),或者在加工过程中超标添加防腐保鲜剂等药剂或者添加其他有毒有害药剂的,由市、县(区)质量技术监督或食品卫生监督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查处。

第二十九条违反本办法,涉及质量技术监督管理、工商行政管理和环境保护等有关法律、法规的,由质量技术监督、工商行政和环境保护等部门依法查处。

第三十条农产品(蔬菜)农药残留量超标造成中毒的,由食品卫生监督部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的办法处理。

第三十一条行政执法部门应当依据本办法,结合本部门的执法工作实际,对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行使作出具体办法并予以公示。

第三十二条生产、销售农药残留量超标的农产品(蔬菜),危害他人身体健康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三条对检举下列行为的有功人员,由市、县(区)、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或者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给予奖励:

(一)在农产品(蔬菜)上使用违禁农药或者销售农药残留量超标的农产品(蔬菜);

(二)在本行政区域内销售违禁农药;

(三)采收未满农药安全间隔期的农产品(蔬菜)。

具体奖励办法,由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单位另行制定。

第三十四条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的,由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其他

超市果蔬员工总结篇4

走进园区后发现,这里的环境污染很严重。露天堆积的废品如山,粗加工作坊排放的废水、废渣肆意污染水体和土壤。据园区工作人员介绍,这些废弃物中含有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的镉、铅等重金属。

工业园区还有很多再生造纸厂,它们排放的、经除污处理后的碱性有机物质滤泥量非常多,已经堆成了一个个小山包。

附近的村民们还反映,近几年村民癌症、骨病等发病率逐年上升。联想到地理教材“人类与地理环境协调发展”中讲述日本富山县农民的“镉米”事件,我们产生了这样一个疑问:园区及周边的村民种植的蔬菜中是否也含有镉与铅这些“致命杀手”?有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

带着一连串的问题,我们选定了“废品大市场环境污染与治理研究调查”作为课题。

一、园区调查与研究内容

调查园区环境,查阅文献、走访专家,了解蔬菜吸收镉、铅的情况,找出对镉、铅吸收量相对较少的蔬菜种类,探寻降低蔬菜吸收镉、铅的新种植技术。寻找当地富集镉、铅的植物,修复再生资源工业园区污染了的生态环境。

二、研究过程

再生资源场边污染区的范围包括北山、黎兴等11个行政村,中心市场辖地面积5平方千米,我们的课题试验仅以中心市场所在位置北山村的调查材料为代表。

1.再生资源工业园场边北山村村民重大疾病情况调查

再生资源工业园区中心市场在紧靠京珠高速的新开镇北山村,近几年来,该村村民重大疾病发病率逐年攀升,据人民医院提供的数据统计,肝癌、肺癌、骨癌等癌症病发生率达到了总人口的10%,调查统计情况见表1。

从表1的疾病调查统计数据可以看出:2007年与2000年相比,骨病的发生率增加了3倍;呼吸道疾病的发生率增加了10倍,新生儿缺陷症发病率增加了7倍,癌症发病率增加了24倍。

中医院的医护人员认为,镉、铅污染都是引起这几类疾病高发的主要原因。

我们在进一步的调查中发现,北山村还存在“土法炼铅”的粗加工作坊,这种“土法炼铅”的废渣中镉、铅含量特别高,炼铅厂的老板们只顾挣钱,没有采取任何环保措施,废渣随处乱倒,北山村的菜地、稻田、山土中随处可见。

联想到村民们的发病率直线上升,我们认为“土法炼铅”肯定有问题,为了验证这一猜想,我们决定对其进行进一步调查和研究。

2.设计实验方案

我们在网上进行文献查询,获取了重金属污染的相关资料,摘录了数篇铅与镉对人体健康危害的文献,还来到市农业局、市环保局以及市蔬菜办,向专家们请教,农业局环保站的谢博士为我们介绍了土壤取样与水体取样的基本方法及原理。

环保局的工作人员对我们提出的课题很感兴趣,不仅鼓励我们,还为我们的课题实验提供了材料和技术上的帮助。

在他们的指导下,我们确立了如下两个实验方案。

(1)检测实验:水、土壤抽样检测

水样:分别采集再生资源工业园区南边北山村菜农灌溉用的场区排污水、废电瓶炼铅厂总排污口污水、再生资源工业园区地下水(井水水样)各 400ml,作为检测标本,在24小时内送至湖南省检测分析中心进行检测。

土样:采用五点取样法分别从再生资源工业园区南边北山村菜园土、稻田土、山地土的采样点中各取两个土样(500g),作为标本送至湖南省检测分析中心进行检测。

水样样本检测数据显示:井水中镉、铅含量均未超标,说明地下水暂未受污染;废品收购大市场内的排污水中有一定的铅含量,但未超标;电瓶炼铅厂总排污口周围所取的废水样本中铅的含量超标,超标率近3倍。但调查发现,该种排污水的量不大,而且经过沉降池处理后对植物与人体的影响不太大。

土样检测结果显示,北山村重度污染(超标27倍以上)的蔬菜土面积占全村蔬菜地总面积的35%,中、轻度污染区蔬菜土面积占全村蔬菜地总面积的65%,其中重度污染的土壤样本取自北山村“土法炼铅”作坊附近的菜地与稻田土。

从上述数据可知,再生资源场边北山村土壤中镉、铅的含量较高,污染严重。

村民们这几年发病率升高,致病源是不是镉、铅含量较高的土壤?种植在园区周边的蔬菜是否吸收了镉与铅?我们来到北山村的蔬菜种植场,采集了当地9种主要的蔬菜样本送到湖南省检测分析中心检测其镉、铅含量。

被检测的蔬菜不论在污染区还是在非污染区,它们对镉、铅都表现出相同趋势的不同富集能力,即菠菜>芹菜>韭菜>莴笋>小白菜>苋菜>甘蓝>胡萝卜>土豆。

检测结果显示,在污染区重金属严重超标(超标倍数大于30倍以上)的有菠菜、芹菜;中度超标(超标倍数在2至4倍之间)的有韭菜、小白菜、苋菜、莴笋;轻度超标(超标倍数在2倍以下)的有甘蓝、胡萝卜,在土豆中未检出镉与铅。

因此,我们向当地政府建议:在再生资源场边中、轻度污染的土壤上大量种植土豆或轻度富集的甘蓝、胡萝卜等根茎类蔬菜,用以替代其他严重超标的绿叶菜。这一安全绿色种植方案,得到当地政府的认可。

(2)探究试验:利用野生高富集植物吸收土壤的镉、铅,修复被污染的土壤。

有关资料显示,许多野生植物能富集镉、铅、锶、铬等重金属元素,尤其是在土壤和大气中重金属含量较高的环境中生长的野生植物。于是我们决定用种植野生植物来减少土壤中的镉、铅元素,从而修复被污染的再生资源场边农业可耕地。

①试验材料:北山村的菜园土,非污染野生高富集植物幼苗(平江县盘石村)。

②试验方法:盆栽法。

选取直径约30cm的普通花盆约15个,从北山村污染区的稻田土中取150kg土壤作为培养土,按每盆5kg给每个花盆装上培养土,并于当天从平江盘石镇的乡村中采集非污染的有代表性的5种野生植物幼苗,分别为马齿苋、荠菜、蕨菜、野生苎麻、芥菜。每个品种幼苗10株,栽培在花盆中,每个品种种植3盆,采用污染区的地表水进行浇灌,并配合正常的肥水管理。

培植60天后,将上述样本送至湖南省检测分析中心进行检测,试验检测结果见表2。

表2的检测结果显示,五种野生植物的铅吸收量大小为:野生苎麻>芥菜>马齿苋>荠菜>蕨,五种野生植物镉吸收量的大小为:野生苎麻>芥菜>荠菜>马齿苋>蕨,说明5种野生植物中对铅、镉的富集能力最强的是野生苎麻。

三、研究结论

1.试验检测证实了再生资源场地污染严重,污染源需进行环保处理。当地蔬菜在污染区与非污染区对重金属镉、铅都表现出相同趋势的不同富集能力,村民应选种吸收镉、铅能力低的蔬菜品种,在轻度污染或无污染的园区土壤上调整种植结构。

超市果蔬员工总结篇5

1.加强基地建设,强化生产标准,努力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为了全面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实行标准化生产管理,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的相关标准为基础,全市重点规划建设了五大农产品生产基地:一是以黑水镇、安定镇为主的西瓜生产基地;二是以城郊洮府乡为主产区的大棚茄果类蔬菜生产基地;三是以福顺、蛟流河等乡镇为主的辣椒生产基地;四是以吉林省金塔集团等龙头企业为中心的辣椒生产加工基地;五是以安定镇为主产区的名特优大棚瓜果生产基地。截至2012年上半年,全市建成优质蔬菜生产基地1万亩,西瓜生产基地5万亩,辣椒生产基地20万亩。

2.加强执法检查,强化源头治理,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

为加强上市农产品质量的市场监管,洮南市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检测站加大对上市蔬菜的例行监测及抽检力度,强化从源头进行治理,加强重点农时、重点环节、重点节日检查力度。按照蔬菜农药检测的要求,检测人员每天随机抽取4种以上蔬菜样品,检测样品为关东农贸商场、物尔美、骆驼岭超市和蔬菜生产基地所生产经营销售的蔬菜。自2008年以来,共检测16个蔬菜品种,5000多个样品。一是突出重点农时。在农时关键季节,有针对性地开展农产品质量专项整治和打假护农行动。每年在备春耕生产期间,市农业局相关执法单位联合行动,以打假护农保春耕为中心,开展种子、农药、化肥市场专项治理,共出动执法人员420人次,执法车辆133台次,检查农资经营单位486家,农产品市场及超市22个,从源头上加大对农资市场的监管力度。二是突出重点环节。从使用投入品到收获,各个环节都纳入到监测范围。组织人员,对全市蔬菜生产基地、蔬菜棚膜园区、农民专业合作社、绿色、无公害生产基地生产的蔬菜进行监测,在蔬菜生产中和上市之前实行重点监测,每次监测不少于3个样品,对每次检查结果都汇总分析,记录存档,及时上报,建立了重点环节监测的常态机制。三是突出重点节日。在“元旦”、“春节”、“五一”、中(高)考期间、“中秋”和“国庆”等节假日期间,都组织执法人员对区域内的农贸市场和各大超市的蔬菜、瓜果等农产品进行执法检查,加大抽检种类和数量,重点检查是否有农药残留超标现象,是否有使用保鲜剂情况,确保节假日期间无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发生,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

3.加强品牌创建,强化认证管理,健全农产品质量认证体系

为不断提高全市农产品品牌效益,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市农业局积极推进“三品一标”认证工作。在“三品一标”认证过程中,严格按照规范要求操作,工作认真,服务到位,深入企业现场监督检查和指导,根据使用时效性到期及时组织复查换证。同时积极申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洮南辣椒”、“洮南绿豆”、“万宝粉丝”、“黑水西瓜”获得了地理标志认证,有效提高了洮南市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知名度和综合竞争能力。截至目前,全市共认证无公害农产品企业6家,有机农产品企业4家,绿色农产品企业5家,4个协会被认证为地理标志农产品。全市已经通过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面积16.75万亩,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面积2.75万亩,有机农产品杂粮杂豆生产基地面积0.9万亩,“三品一标”产品认证面积占耕地总面积7.9%。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体系是农业标准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三品一标”质量安全管理的重要手段。几年来,结合生产实际,积极开展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溯体系建设研究探索。

4.加强宣传培训,强化制度建设,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

超市果蔬员工总结篇6

1.强化组织领导

为扎实有序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活动,区有业局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主管副局长任副组长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整顿专项行动领导小组,负责全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整顿专项行动的组织领导,并将该项工作列入了年度综合考核内容,层层签订了工作责任状。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局信息科,主要负责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信息收集、汇总、传递、上报和工作协调等日常工作。同时,相关基层单位也都成立了专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领导和工作机构,全局上下形成了责权明晰、管理有序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领导体系和工作机制,为顺利开展农产品安全监管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

2.加强体系建设

为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保障人民群众消费安全,同时也为了加快和推进洮北区绿色和无公害农产品工程建设,洮北区农业局领导积极运作,多方争取,并在上级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 2010年新建了洮北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中心,配备专业检测人员15余人,并引进了先进设备,定期对蔬菜基地、大型超市、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农产品进行监测。2011年在三合乡和东胜乡设立3个常态化监测点,在民乐蔬菜生产基地设立质量追溯试点,同时按照省农委关于加快推进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建设的意见,结合全区实际,在辖区内11个乡镇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服务站。这为进一步提升我区农产品整体监管能力,真正实现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监测提供了有力的安全保障。

3.加强基地检查

为了从源头上保障基地产品的质量安全,农业局组织农业行政执法人员,对“三品”生产基地进行了全程监控,结合农产品质量安全年重点对东风乡无公害蔬菜生产 基地和丰盛米业、谷丰米业、裕丰米业等基地进行了监督检查,摸清生产过程中未经许可使用的投入品类别、名称、来源、用途等,严厉打击在生产过程中添加违禁药物和使用国家禁用农药的行为,严格执行农药使用安全间隔期,督促农业生产企业和农户对农业投入品的使用要建立生产记录、用药记录档案,规范农业企业和农户合理用药,把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关。并向农户发放了高毒农药替代产品及其配套技术的宣传单2000余份。

4.广泛进行宣传

一是开展了食品安全宣传月活动。紧紧围绕“共建诚信家园、同铸食品安全”主题,并结合农产品产地防腐保鲜质量安全排查摸底工作深入到农资经营业户、基地、“三品”企业、农产品批发市场以及大型超市,通过悬挂横幅、张贴标语、布置展板、现场咨询、发放宣传单等形式,开展了食品安全宣传月活动,大力宣传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药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农药残留超标问题、无公害蔬菜常识、关于农产品生产中禁止和限制使用农药品种及无公害蔬菜替代农药品种、合法的防腐保鲜技术和方法等。共出动宣传车辆25台次、宣传人员100余人次、张贴标语14条、悬挂横幅7幅、布置展板9块、发放宣传资料4000余份。通过宣传月活动的开展, 增强了广大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维权意识。二是结合农残检测,多次深入到生产基地和田间地头,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宣传,发放宣传资料,逐步转变了广大群众农产品生产“重数量、轻质量”的观念和意识,有效提高了农产品生产基地、专业合作社和广大农户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通过大力宣传和引导,真正提高了消费者的安全消费意识,洮北区平台镇民乐村绿色无公害蔬菜专业合作社的无公害蔬菜正式摆上餐桌,常年供应澳洲肥牛、天穆村、福成肥牛、天力肥牛、贺贺饭店、洮北宾馆、丰泽园饭店,并在金百合和欧亚超市设立了专柜。

5.加大监测力度

为切实保证全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维护公众健康,农业局组织专业人员对辖区内的农贸市场、各大超市、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初级农产品加工企业均进行了日常监测范围,每月按计划对全区例行监测网点抽检2~3次。为确保“五一”期间群众农产品消费安全,在4月24 号和27号增加两次专项检测。5月份之后地产蔬菜大量上市,区农业局每周对市售蔬菜抽检一次,上半年共出动检测车辆76台次,出动检测人员 228人次,抽检农产品25个批次,抽检农产品39 个品种共计543 个样品,其中蔬菜27 个品种,479个样品,水果12 个品种64 个样品,检测合格率为100%,蔬菜水果等主要农产品,未发生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同时积极配合省、市农委,科学、公正地做好蔬菜抽样工作,共检测3次,100个样品。从检测结果看,全区蔬菜农药残留量均在合格范围内。并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蔬菜农药残留超标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截至目前,共开展蔬菜农药残留专项监测6次,抽检22个品种172个样品,出动检测人员54 人次,出动检测车辆18 台次,检查基地24 个(次),超市 18个(次),批发市场12 个(次)。

6.强化“三品”培育

按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产品“三位一体,整体推进”的工作方针,积极引导和重点帮助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特色乡(镇)进行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申报。2012年平台镇民乐绿色蔬菜专业合作社申报的5个无公害蔬菜品种(莴苣、苦苣、辣椒、番茄、茄子),经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批准为无公害农产品,全区2012年平台镇民乐绿色蔬菜专业合作社申报的5个无公害蔬菜品种(莴苣、苦苣、辣椒、番茄、茄子),经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批准为无公害农产品。截至目前,全区建立无公害种植基地7个,无公害产品31个,有机食品8个,绿色食品16个,三品面积150万亩。

7. 强化农资市场管理

超市果蔬员工总结篇7

关键词:农超对接;标准蔬菜园;农业转型

中图分类号:F32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7)12-2373-04

DOI:10.14088/ki.issn0439-8114.2017.12.043

The Example Analysis of “Farmer-supermarket Direct Supply” Standard Vegetable Garden

――The Example of Huiyousanxing Standard Vegetable Garden in Hebei Province

FENG Yu-qing, BIAN Xiao-xi, MAO Yue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Nanjing 210000,China)

Abstract: From the “Farmer-Supermarket Direct Supply” development pattern, and taking Huiyousanxing Vegetable Garden in Zhuozhou city of Hebei as a typical example, the causes, organizational forms and operation mechanism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attern were analyzed. The accomplishment and effects on local agriculture transition of the “Farmer-Supermarket Direct Supply” were summarized. In addition, the problems of “Farmer-supermarket Direct Supply” were pointed out, and some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Farmer-Supermarket Direct Supply” we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farmer-supermarket direct supply; standard vegetable garden; agricultural transition

自2010年河北省涿州市被省政府确定为“省级蔬菜产业示范县”和“环首都经济圈绿色有机蔬菜基地”以来,涿州市以建设“京南第一菜园”为目标,按照“企业投资建设、土地整建制流转、农场化运行管理”的发展模式,加快标准蔬菜园建设实施步伐,蔬菜产业得到了迅猛发展。

农超对接是农业转型的重要措施之一,其本质是将众多小生产的农户与拥有大市场的超市进行对接,实现产销一体化,帮助农户和超市均从中收益。学界已对现代农业转型农超对接模式进行了多角度的研究。胡定寰[1,2]基于超市内外因两个因素研究了农超对接的动因,总结提出了“超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家乐福模式、“超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户”的麦德龙模式、“超市+基地+农户”的山东家家悦模式共3种发展模式。闫金玲等[3]针对“超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农超对接模式进行研究,通过建立制约因素指标体系的方法对典型合作社进行实证研究,得出影响因素重要程度排序。周焕等[4]指出目前农超对接的开展主要采取“超市+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发展模式单一、农民生产技术不够等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了其发展速度和范围。卢志丹等[5]对河北省农超对接现状及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从多个角度对当地特色农业的发展进程进行了展望。靳俊喜[6]对农产品农超对接模式发展的机理和相关政策进行了研究。

惠友三兴蔬菜园作为涿州市政府重点扶持的标准蔬菜示范园之一,是当地农超对接的典型代表,其在进行农超对接模式创新的过程中也遇到了阻碍和困难,如何克服困难、促进农超对接进一步发展、推动现代农业转型,是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1 农超对接的原因及其主要模式

1.1 超市选择农超对接的原因

1)政府的支持。超市选择农超对接的重要原因是河北省政府支持“蔬菜进京”,支持建立标准蔬菜园,政府鼓励建立合作社,并给予一定补贴。在惠友三兴蔬菜园建立的三年内,政府每年对蔬菜大棚给予7 500元/hm2的财政补贴。

2)稳定的货源。标准蔬菜园可以为超市提供稳定的货源,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和数量,相于建立蔬菜生产基地,为超市持久供货。

3)价格低廉。由于农产品批发市场和经纪人等作为农产品常规流通的中间环节,都会提取部分利润,使得超市得到的农产品价格提高。而农超对接削减了供应链低效冗余的中间环节,能够实现多方主体利益共赢[7]。超市直接从合作社收购的农产品价格低廉,有助于提高超市的净利润。

1.2 农户选择农超对接的原因

1)降低成本。农超对接促进了农户采用统一的生产方式,有利于形成规模化经营,进而降低生产成本,增加收入。此外,农超对接也减少了农户自主销售农产品的交易成本和运输成本。因此,农户作为理性的“经济人”,为了节约成本和增加净收入,会在恰当的条件下通过农超对接销售农产品。

2)稳定的销售渠道。农超对接为农户提供了稳定的销售渠道,超市同农户签订农产品采购合同,形成较为稳定的契约关系,这为农户提供了保证,降低了农产品销售的风险。

1.3 农超对接的主要模式

通过调查,总结出目前河北省已有的农超对接的模式大致为以下几种(图1)。

1)“超市+农户”模式:超市直接与大型农户签订农产品采购合同,没有农业合作社作为中间环节,减少了中间流通环节,有助于降低交易成本。

2)“超市+农业合作社+农户”模式:超市通过与农业合作社签订农产品采购合同,农产品从分散的农户手中通过超市直接到达消费者手中,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

3)“超市+龙头企业+农户”模式:龙头企业通过整合分散农户的农产品,将农产品集中销售给超市,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

4)“超市+批发市场+合作社+农户”模式:合作社将分散农户的农产品集中运输到农产品批发市场,而中小型超市直接与产地批发市场建立供销关系,购买大宗农产品,可以减少中间成本。

5)“超市+龙头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社及生产基地+农户”模式:超市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合作,共同开发建立农业专业合作社及生产基地,实现产销一体化。

2 河北省涿州市惠友三兴蔬菜园案例分析

2.1 惠友三d蔬菜园的基本情况

惠友三兴蔬菜园从属于河北省惠友公司,该公司旗下的河北省惠友超市共拥有70余家直营超市(统计截至2016年8月11日),主要分布于河北省保定市和石家庄市。

惠友三兴蔬菜园成立于2010年,当时合作社有50余户。由于蔬菜园可以为农户提供统一的农资采购、产品运输和销售服务,减少了农户的交易成本,而且蔬菜园以高于批发市场的价格对园区蔬菜进行收购,许多附近村庄的农户愿意加入蔬菜园。截至2016年8月,惠友三兴蔬菜园的园区内部种植面积约为67 hm2,共有100个蔬菜温室大棚。蔬菜园合作农户有320~330户,社员种植面积约为133 hm2,社员的土地并未入股。农地主要种植作物为茄果类,例如茄子、辣椒、西红柿、黄瓜、丝瓜和苦瓜等,这些蔬菜部分已经获得绿色食品认证。

2.2 惠友三兴蔬菜园的运行机制

2.2.1 统一采购农资,统一生产、运输与销售 惠友三兴蔬菜园与农资供应商建立了契约关系,以较低价格统一购买农资。例如,蔬菜园与化肥经销商签订合同,对于农业大户,农户先使用化肥,半年或一年后结清钱款;对于农业小户,农户购买化肥当次结清。加入蔬菜园的农户购买化肥可比其他农户每袋便宜3~5元,平均每公顷土地可以节省农药、化肥 1 500~3 000元。

在生产过程中,蔬菜园保证生产过程统一,农药限量使用。蔬菜园的技术员会在需要种植新品种时对农户进行培训,包括种植方法、农药与化肥的具体使用方法等。在有气候灾害时,技术员也会到农地上进行查看并提供帮助。

在收购方面,集体收获比农户个人收获成本更低。加入蔬菜园的农户不仅可以通过集体采购农资降低投入成本,还可以通过集体收购、蔬菜园联系物流运输来节约运输成本及交易成本,减少新鲜蔬菜运输过程中的损失。还可节省时间成本,减少雇佣成本,将产品运输、寻找市场与议价销售的时间用于个人收获蔬菜,农户的净利润大大提高。蔬菜园也通过统一收购农产品为农户提供了稳定销路,代替农民开拓市场,降低了农民的风险。

2.2.2 蔬菜销售途径 蔬菜园的蔬菜主要通过惠友超市销售。在距离蔬菜园约10 km有与其建立契约关系的物流公司,蔬菜收获后,由物流公司将蔬菜运输至分检车间,分检车间立即对蔬菜进行分检,次日上午由汽车运输至河北省各大惠友连锁超市。蔬菜收获量较大时,在为惠友超市供货之余,蔬菜园还会将蔬菜通过第三方物流运送至北京新发地市场进行销售。

2.2.3 产品包装与品牌建设 蔬菜销售时分为精细包装和无包装。进行精细包装的蔬菜会在物流公司的包装车间进行精细包装成盒或套袋。精包装蔬菜目前处于推广期,明确注明“惠友三兴”品牌,以绿色食品为卖点进行销售,以高质量获取较高价格。这也是蔬菜园的发展方向,走绿色食品之路,提高产品质量和价格,扩大销量,开发中高端市场。无包装的蔬菜经过分检后直接运送至超市以普通价格销售。

2.2.4 蔬菜园利润情况 蔬菜园运营和生产的总成本相对较高。一方面投入农业生产基础设施的固定成本较大;另一方面生产绿色农产品的成本较高,蔬菜园在育苗、施肥和人工雇佣等方面的成本较大。但是从消费者的角度看,普通蔬菜与绿色蔬菜的外表并无明显差异,大部分消费者往往忽视蔬菜的质量差异,倾向于选择价格低廉的普通蔬菜。调查结果显示,惠友三兴蔬菜园在北京销售的某种有机蔬菜定价为7~8元/盒,同类普通蔬菜定价2元/盒。有机蔬菜销售量约为2盒/d,而普通蔬菜销售量为200盒/d。由于蔬菜需要保鲜,贮藏滞销的蔬菜会增加超市的成本。为了扩大绿色蔬菜的销量,超市常常被迫降低价格,同时也降低了销售绿色农产品的净利润。

2.3 当地农超对接的成效与影响

惠友三兴蔬菜园采用“超市+合作社+农户”的农超对接模式,减少了农产品的流通环节,建立了“惠友三兴”绿色食品品牌,实现了农业的产业化经营,并促进了当地农业转型。农超对接的成效与影响主要体现以下方面。

1)统一生产方式,实现规模化经营。惠友三兴蔬菜园统一采购农资、统一生产方式、统一将农产品进行运输与销售,降低了农户的生产成本、交易成本和运输成本,实现了当地农业的规模化经营,有助于促进当地的农业转型。

2)减少中间流通环节,降低农产品价格,实现多方主体利益共赢。农超对接削减了供应链低效冗余的中间环节,有助于降低和稳定农产品价格,增加各方的净收益,实现多方主体利益共赢。

3)生产绿色农产品,提高了产品质量。惠友三兴蔬菜园以生产高质量的绿色农产品为特色,将蔬菜销往河北省各大超市,为超市提供了高质量的农产品和稳定的货源。

4)建立起特色农产品品牌。对部分农产品进行精细包装,并标明“惠友三兴”品牌,逐步实现品牌效应,使绿色产品物有所值,有利于开发中高端市场。

2.4 目前农超对接存在的问题

1)消费者对绿色农产品的认可度低。通过标准蔬菜园生产的绿色蔬菜到超市消费者认可度并不高,可能由于消费者对于绿色食品的认知有限、消费能力有限、绿色食品宣传力度不足、绿色食品与普通食品外观无明显差别等原因,绿色蔬菜以高于普通蔬菜的价格在超市N量不大,只得被迫降价。

2)政府补贴较低。由于政府的财政支出有限,当地对于蔬菜园的补贴只限于成立的前三年,这对于合作社的成立以及长期经营的促进作用十分有限。合作社了解到北京地区对于合作社的温室大棚提供长期补贴,而当地的补贴力度明显低于北京地区,心理落差较大,缺乏经营合作社的积极性。

3)农户认知有限。由于农户对于“蔬菜进京”,以及政府支持建立合作社、创立河北省标准蔬菜示范园不够了解。再加上合作社作为农民与消费者之间的中间环节,会提取部分利润,农民在合作社的销售价格可能比在批发市场上的批发价格低,部分农民在加入合作社后很快便退出合作社进行个体经营,将产品销往批发市场,农户与合作社变为竞争关系。有时甚至出现政府对合作社的补贴还未到账,社员就已经大范围退出的局面,使得当地很多合作社有名无实,也浪费了政府的补贴资金。

4)农村劳动力不足。蔬菜园曾经计划将温室大棚承包给个人或者要求农户承包并保证一定的产量,但是由于村庄内劳动力十分有限,青年劳动力大部分外出打工,村庄内务农的农民大部分为50岁以上的妇女,她们工作能力有限,且家中自留地也需要耕种,还要照顾家庭,因此都无法满足蔬菜园的承包要求。

5)合作社销路不稳定。惠友三兴蔬菜园由于有惠友超市作为依托,可以保证稳定销路,但是农户建立的合作社却无稳定销路。由于超市对农产品的质量要求较高、规模要求较大,合作社难以达到规模化生产,在数量和质量上都难以满足超市的收购需要,超市的规模与合作社的规模不对等,合作社处于弱势地位,超市难以与合作社签订农业订单。此外,农户与合作社追求利润最大化,由于天气变化、市场变化等原因,每年的农产品价格十分不稳定,合作社考虑到自身利益,不愿与超市签订定价合同。

6)超市与合作社、农户难以建立稳定的契约关系。在农超对接过程中,超市有时不愿与合作社合作,因为合作社作为产品流通的中间环节,需要赚取一定的利润,这就增加了超市采购农产品的成本;而超市通过农超对接采购农产品的重要原因是可以减少产品流通环节,降低产品采购成本,降低产品的市场价格,以平价销售给消费者,通过合作社进行采购则难以达到此目的。

经过调查发现,超市往往也无法与农户签订合同,原因为超市不一定会提供给农户最高的收获价格。例如,在气候灾害导致桃子减产时,桃子价格会提高,农户会寻找销售价格最高的销售途径,而放弃将桃子销售给超市;尽管超市与农户签订了合同,并支付了定金,在农户发现有其他更高价格的销售路径时,农户也会违约,并将定金归还给超市。因此,农户与超市不再建立合同关系。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通过对惠友三兴蔬菜园进行案例分析,从运作机制、成效与影响和存在的问题三个方面对案例进行深刻剖析,得出以下结论。

1)惠友三兴蔬菜园作为涿州市政府重点扶持的标准蔬菜示范园之一,已达到一定的规模并取得了成效,例如统一生产方式、实现规模化经营、减少流通环节、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建设特色品牌等。该蔬菜园采用农超对接的发展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当地的农业转型。

2)制约农超对接发展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方面:①由于消费者对绿色农产品的认可度较低,标准蔬菜园的绿色农产品销售价格被迫降低,影响了蔬菜园生产绿色蔬菜的积极性。②政府对蔬菜温室大棚的补贴不足,降低了农户加入合作社的积极性。③随着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农村劳动力十分匮乏,制约了农超对接的发展。④由于超市的规模与合作社的规模不对等,合作社处于弱势地位,超市难以与合作社签订农业订单,因此合作社销路十分不稳定,降低了农户成立合作社并进行农超对接的积极性。⑤由于农户、合作社与超市作为三种经济主体,各自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无法形成稳定的契约关系,阻碍了订单农业的形成进程,抑制了农超对接的发展。

4.2 建议

1)提高消费者对绿色产品的认知度,大力宣传绿色产品的优点,开拓绿色农产品市场。

2)政府需要积极培育农民合作组织与农业生产基地。需要加大对温室大棚的补贴力度,延长补贴周期,增加补贴金额,鼓励龙头企业建立标准农产品生产基地,推行规模化经营。

3)政府可以借鉴日本农超对接的发展模式,通过建立大规模的集配中心,推行生产基地――集配中心――消费者或生产基地――集配中心――超市的直接交易模式。这种模式可以减少农产品流通环节,并通过集配中心的集中化管理,集中采购与发货,使农产品的流通模式更加系统化、企业化和现代化,达到规模经济的效果。但是从中国的现状来看,要想使这种发展模式达到一定的规模还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一定的时间。

4)适当实施农产品收购保护价、适当降低超市入市门槛,并建立收益返还机制,以提高各经济主体参与农超对接的积极性[8]。监管市场价格的波动,保证农产品价格主要由市场决定,制定规范的超市农产品价格标准,防止出现超市农产品价格失调的情况。

5)有效实施农超对接要发挥超市、合作社和政府三方面作用,政府通过组织大型连锁超市、农产品流通企业与本地产业基础好、产品规模大、品牌质量优、农户成员多的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开展对接活动,引导建立直接供应超市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发展稳定的农产品购销合作关系[9],因地制宜地采取一体化对接、市场化对接或联盟化对接等模式[10]。

6)利用现代技术加强农超对接的信息平台建设。建立农超对接和产销衔接的网上交易平台,农超对接信息,实现网上对接,促进农产品大市场、大流通[11]。

参考文献:

[1] 胡定寰.“农超对接”怎样做?[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2] 胡定寰.几种成熟的农超对接模式[J].农产品加工(创新版),2011(12):20-22.

[3] 闫金玲,赵慧峰,薛永杰.基于河北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的农超对接制约因素分析[J].贵州农业科学,2013,41(3):189-191.

[4] 周 焕,姜彦坤.“农超对接”发展模式新思路[J].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11,23(3):82-94.

[5] 卢志丹,路 剑.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河北省“农超对接”绩效研究[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3,15(1):185-188.

[6] 靳俊喜.农产品“农超对接”模式发展的机理与政策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4.

[7] 李 莹,杨伟民,张 侃,等.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农超对接”的影响因素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11(5):65-71.

[8] 王志刚,李腾飞,黄圣男,等.基于Shapley值法的农超对接收益分配分析――以北京市绿富隆蔬菜产销合作社为例[J].中国农村经济,2013(5):88-96.

[9] 熊会兵,肖文韬.“农超对接”实施条件与模式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11(2):69-72.

[10] 李圣军.“农超对接”:农产品进城新模式[J].农村经营管理,2009(8):10-11.

超市果蔬员工总结篇8

一、指导思想

遵循“预防为主、源头治理”的原则,以保障人民群众的饮食健康为核心,以“三品”生产基地和批发市场为重点,以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检验队伍建设为保证,以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为依据,以提高我市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为目标,依靠科学、公正、准确的检测数据,及时掌握全市农产品质量动态,改进生产管理措施,加快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为我市农业标准的制定和市场准入制度的实施提供科学依据,全面提升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的竞争力。

二、农产品检测体系建设

(一)*市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建设

省、市财政投资完善建设*市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由市农业局负责实施。按照农业部和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定量检测农药、重金属、亚硝酸盐等有毒有害物质的技术要求,进一步整合农业局内检测能力,形成合力,建立和完善各分中心资源与情报共享机制,在已配备气相色谱仪、原子吸收、原子荧光等大宗仪器的基础上,进一步配备液相色谱仪、气质联用仪,同时以检测软件(人员操作培训、超声波清洗器、氮吹仪、旋转蒸发仪等附件购置等)建设为抓手,力争年底形成农药残留定量检测能力。

(二)各县(市、区)农产品检测机构建设

各县(市、区)政府负责投资建设县(市、区)农产品检测机构,由县(市、区)农业行政部门负责实施。县(市、区)农产品检测机构面积不小于20平方米,配备专职检测员、监管员,条件许可的县(市、区)鼓励配备蔬菜农药残留抽样检测专用车辆。国家投资项目建设的县(市、区)检测站,要按照项目要求抓紧建设。

(三)基地、超市、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农药残留检测室建设

农药残留检测室要配备农药残留快速检测仪,配置振荡器、水浴锅、冰箱、空调、操作台、样品柜、电脑、电话、网线等配套设备,安排专职检测人员。

三、检测工作程序与要求

(一)基层检测室检测任务

(1)县(市、区)“三品”生产基地检测室,对每批次出产的农产品均要实施农药残留检测,经检测合格后,出具合格证明,允许出售;经检测不合格的,自行销毁。每天将检测结果上报所在县(市、区)农产品检测机构。检测结果要及时存档。

(2)市区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大型超市的农药残留检测室,每天重点对所销售的蔬菜、水果进行农药残留检测,

经检测合格的,允许销售,并公示检测结果;检测不合格的,不允许进入市场销售。每天将检测结果汇总后上报所在区(盐都区、亭湖区)农产品检测部门。*市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市水果批发市场等蔬菜、水果批发市场,要将每天速测结果汇总后,周报或月报市农业局市场处和市农产品质检中心。检测结果要及时存档。

(二)县(市、区)农产品检测机构检测任务

各县(市、区)农产品检测机构,负责对本辖区“三品”生产基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大型超市进行监督抽检。对“三品”生产基地生产的产品,经检测不合格的,应监督销毁,并监督整改。对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大型超市销售的农产品,经检测不合格的,应责令停止销售,并移交工商管理部门处理。每天将检测结果汇总,周报或月报市农业局市场处和市农产品质检中心,检测结果要及时存档。

(三)市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任务

市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负责定期《农产品检测简报》,上报有关领导参考决策。同时,对全市“三品”生产基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分步骤试点开展气相色谱定量检测,对全市各县(市、区)速检不合格的疑似对象进行确认检测(复检)试运行,对便仓、伍佑等几个蔬菜生产重点基地做好抽检速测。每月将各县(市、区)农产品检测机构和市区主要蔬菜、水果批发市场上报的检测结果汇总分析,检测结果并及时存档。

(四)检测结果公布方式

检测结果在15个工作日内以文件或农业系统内部通报等多种形式予以通报。如有特殊情况,及时上报相关部门。

四、检测内容及方法

(一)检测标准

各县(市、区)农产品检测机构、“三品”生产基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大型超市对生产或销售的蔬菜、水果,开展以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为主的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检测方法按照GB/T5009.199-2003(蔬菜中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执行。

市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2009年仍进行农药残留快速检测,并着手开展农药残留定量检测的同步试运行,检测方法按照GB/T2763-2005(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量)和NY/T761-2004(蔬菜和水果中有机磷、有机氯、拟除虫菊酯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多残留检测方法)的规定,检测内容覆盖农业部规定的22种农药(甲胺磷、氧化乐果、磷胺、久效磷、甲拌磷、对硫磷、甲基对硫磷、水胺硫磷、敌敌畏、毒死蜱、乙酰甲胺磷、三唑磷、杀螟硫磷、氯氰菊酯、氰戊菊酯、甲氰菊酯、氯氟氰菊酯、氟氯氰菊酯、溴氰菊酯、联苯菊酯、三唑酮、百菌清)。

(二)抽样方法

抽样方法按照NY/T5344.3-2006(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无公害食品抽样规范第3部分:蔬菜)和NY/T762-2004(蔬菜农药残留检测抽样规范)执行。由检测单位派出2名抽样员,被检测单位及所在乡、镇人民政府分别派1名分工负责人配合抽样。

(1)生产基地。当蔬菜种植面积小于150亩时,每15-45亩设为一个抽样单元;当蔬菜种植面积大于150亩,每45-75亩设为一个抽样单元。当在设施栽培的蔬菜大棚中抽样时,每个大棚为一个抽样单元。每个抽样单元根据实际情况按对角线法、梅花点法、棋盘式法、蛇形法等方法采取样本,每个抽样单元内抽样点不应少于5个,每个抽样点面积为1平方米左右,随机抽取该范围内的蔬菜作为检测用样本。

(2)批发市场。散装样本视堆高不同从上、中、下分层取样,每层从中心及四周5点取样。包装产品堆垛取样时,在堆垛两侧的不同部位上、中、下过四角抽取相应数量的样本。

(3)抽样量。生产基地抽样一般每个样本抽样量不低于3kg,单个个体大于0.5kg/个时,抽取样本不少于10个个体,单个个体大于1kg/个时,抽取样本不少于5个个体。抽样时应除去泥土、黏附物及明显腐烂和萎蔫部分。样品由被检测单位无偿提供。

(三)检测费用

抽样检测不得向被检测单位收取检测费用。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狠抓落实

加强我市农产品检测工作,是保证城乡居民饮食健康的大事,是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新乡的健康工程、民心工程。各县(市、区)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提高对农产品检测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加强领导,按照《2009年*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暨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年活动工作方案》和本方案的要求,明确任务,责任到人,以确保全市农产品检测工作的顺利开展。

各县(市、区)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县级农产品检测机构建设,加强农产品检测力度,责任到人,争取早日开展例行检测工作,为全市实施蔬菜市场准入制度做好技术上和干部上的各项准备。

(二)加大投入,确保检测经费及时到位

各县(市、区)要按照《2009年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暨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年活动工作方案》、《2009年全省种植业产品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和《2009年*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暨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年活动工作方案》的要求,安排农产品质量安全经费,配置检测检验设备,调配专业检测人员,开展以蔬菜、水果为重点的农产品检测工作,切实保障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

(三)严格落实责任

要把抽检结果作为考核各乡镇、街道农业标准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依据,严格检查、兑现奖惩。市农业局将按照检测结果,有针对性地开展综合执法行动,加强农业投入品源头治理,保障人民群众健康,维护农民切身利益。各县(市、区)“三品”生产基地要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意识,严格按照“三品”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进行生产,确保全市优质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四)搞好协同配合

上一篇:安全隐患整改制度范文 下一篇:学校安全隐患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