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剂实习计划范文

时间:2023-10-01 01:42:43

药剂实习计划

药剂实习计划篇1

一、学习情况介绍:

1、加入xx药剂科调剂室,学习调剂室的管理、处方管理及调剂管理等。同时参与调剂室的各项实际工作。

2、在台医医药公司,学习药品采购供应管理及药品效期管理,学习并实际操作(验收入库-入库上架-发货和出库复核-调度配送-药品养护-销后退回-盘点)等系列流程。

3、期间参观了制剂室及药检室,初步了解了制剂及药检的过程。

4、进入临床药学,学习电子药品目录的制作及临床药学的工作,并同时编写了一本符合我院实际情况的药品目录。

二、收获与体会:

药剂科应将工作重点由“药品供应为中心”转到“以病人为中心”,安全、有效、经济、合理用药的轨道上来。通过广泛的调查研究工作,收集门诊、住院患者用药情况的观察资料-包括对医生开方的倾向性调查,患者的满意程度调查,同类药品不同品种在有效性,经济性上的平行比较等。基于调查研究,可以获得比较合理的医院药品采购计划,在具体采购过程中,要始终把患者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充分体现出“以病人为中心”的宗旨,坚持主渠道采购药品,切实保证用药安全。掌握药品的行业信息,减少药品采购计划的盲目性,避免不合格生产企业的药品及近期禁用、停用药品的购入。我们应面向社会,树立全新的服务理念,实行处方药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制度,在医院内部开设非处方药药房,直接对病人的自我药疗过程进行指导,可不断提高药房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总结这三个月的学习,台医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这里的工作节奏快而有序,人员职责明确。学习气氛浓厚,从隔周一次的科内业务学习,临床科室业务学习及各种培训,让我深刻体会到台医人的好学精神。

进修最终的目的是将这里所学成功的应用于以后的工作中,希望能将所获得的知识应用于我院药剂科,为我院药剂科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药剂实习计划篇2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制剂工程技术制药工程教学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4)10-0077-02随着中国工业化程度的提高,急需一批创新能力强的高素质、高水平工程人才。“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是国家高等教育为适应这一需求的重要举措,旨在促进中国工程教育的改革,加强工程实践教育,进一步提高工程教育的质量。制药工程专业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可为现代制药企业培养符合国际化标准的工程师,其目标是围绕现代制药工业对制药工程专业技术人才的要求,培养能解决制药工程实际问题所必须具备的核心能力,即培养以化学、药学和工程学为基础,系统掌握制药工程与技术方面的基本原理和专业理论知识,能够在制药工程等相关领域从事医药产品的研究开发、技术创新、生产管理和工程设计的研发型工程师。制剂工程技术与设备是制药工程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着重介绍制剂工程技术与GMP工程设计的原理与方法,介绍制剂生产设备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以及与制剂生产工艺相配套的公用工程的构成和原理,使学生树立符合GMP要求的整体工程理念和设计思想,掌握制剂生产工艺技术与GMP工程设计的基本要求和主要生产设备的构造原理,熟悉药厂公用工程的组成和原理,为正确安全使用和合理选择制药设备、并能设计出符合GMP要求的药品生产车间奠定基础,是提升学生制药工程能力的关键课程。

由于该课程的主干地位,各高校制药工程专业对其予以高度的重视,结合制药工业的发展和“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要求,我校医学工程学院制药工程系工程与工艺教学组在1998年就开始着手制剂工程技术与设备这门课程的教材建设,经过十多年的建设与教学实践,使教材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主编出版了包括教材、课件和课程设计指导书三位一体的完整教材体系,在教学方法上,建立了一套科学的制剂工程技术与设备教学模式,形成了以多媒体为主,实验基地参观学习为补充,使课程教学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培养学生真正树立工程理念。

一、以GMP理念、先进的制剂生产工艺、关键设备和具体的制药车间工程设计案例相结合的教学内容

由于药物是一种特殊的商品,药物生产是这种特殊商品质量得以实现的关键和重要环节,除了遵循国家国际的普通法规之外,它还有特殊的法律法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必须遵循。在介绍GMP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药厂总体规划、车间卫生、制剂生产设备、制剂洁净厂房的设计等关键内容详细阐述了应遵循的原则和具体操作的措施,使学生在整体上把握GMP的概念,将GMP的理念贯穿于本课程的整个学习过程。在制剂生产工艺上,主要介绍口服固体制剂(片剂、硬胶囊和颗粒剂)、注射剂、液体制剂、中药制剂和其他常用制剂(软膏剂、膜剂和软胶囊剂)的生产工艺技术、流程以及洁净区域的划分,再按照工艺技术流程,详细介绍每种制剂重要和关键的生产设备的结构、工作原理和不同的特点,在熟悉工艺流程和不同设备特点的基础上结合本课题组为社会企业设计的实例,结合GMP规范,紧扣工程的实际情况和设计目标进行车间工程设计的讲解,重点突出设计思想、设计原则和有特殊要求工序。最后介绍工艺和设备验证的相关内容,在制药公用工程技术方面,主要介绍制药工艺用水(药用纯化水和注射用水)的生产工艺技术和设备、给水排水、采暖通风和动物房等,并介绍两种以上的制图软件使用方法。

教材是教学的依托,合适的教材能更好地沟通教与学。在确定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我们认真编写教材,形成了内容翔实、结构合理、适用性强的教材《制剂工程技术与设备》,2003年出版后2010年再版,截止到2013年月9该书的使用量达33500本。

由于该课程的工程性和操作性很强,尤其是设备和车间立体布置的相关内容,不是板书和口述所能表达的,我们结合教学内容编写了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课件,里面包含了大量的设计实例、图片、动画和影视资料,形成了集课件、教材与课程设计指导书为一本立体化课程,该教材获得2007年度中国石化协会优秀教材一等奖。多年来,受到同行的一致好评和广泛应用,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和趣味性。

二、针对教学内容,采用“提问启发式、讨论式、参观操作”等多样式互动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合适的教学方法是达到理想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本课程围绕工艺设计的基本原则、GMP规范重点讲授,讲精讲透,把应用知识作为基本原理的延伸和扩展进行介绍,在理论和应用的结合点上进行知识的升华和创新意识的培养,而把一些同学自己容易看懂、容易理解的内容留在课后自学,以提问的方式督促自学和加深印象。同时针对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提问启发法:提问“从原料药到药物,常用的有哪些剂型?从以前学习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每种剂型大概的工艺流程是怎样的?这些流程又会用到什么设备?”这些问题,既鼓励思考和回顾以前学习的知识,又能活跃课题气氛,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老师对于学生正确的思路予以充分的赞赏,也积极回应学生的奇思妙想,使学生在主动思考中接受知识点,并串联知识点。

研究讨论法:把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放手让学生自己查资料做课件上讲台讲解或形成作业上交。结合制药工程设备与原理课程已着重讲解的设备工作原理,就某些关键设备的提出问题、进行讨论总结,为设备选型、绘图提供依据;由于新的制药设备层出不穷,我们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组成小组,选择某一种设备从该设备的起源、发展历程、最新的进展、生产厂家、价格等方面做详尽的综述,优秀的做成课件在课堂上向同学们介绍。对于工作原理复杂的设备如无气泵、一步制粒机等,鼓励同学利用以前学习的物理化学、化工原理、制药工程设备与原理等基础知识,预习后上台讲解,讲不清楚的其他同学补充,课堂气氛轻松、讨论热烈,同学们都热切希望了解更多设备,为课程设计时设备选型打下了基础,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观操作法:由于设备的立体性和操作性,我们采取课堂学习和参观学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课堂上通过图片、动画和影视资料进行讨论式理论学习,课间带同学们去校内制剂工程模拟GMP实习实训基地,观摩并动手操作相关设备,增加同学们的感性认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少同学主动利用课余时间在基地研究这些设备。

总之,我们针对本课程不同的知识点,采用形式多样的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提出合适的问题,启发学生,鼓励学生,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去学习,这些措施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效果

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经过多年努力,本课程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表现为:一是学生到课率高,基本100%,课堂气氛活跃,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高,学生提问、回答问题、做课堂报告的比例达到50%;二是受到后继课程老师的一直好评,因本课程是主干专业课,配备三周的课程设计,学生无论在设计思路还是在图纸的制作上都体现了很高的专业水平,设计答辩时得到设计院工作人员的认可;三是学生主动要求参加全国制药工程设计大赛的人数逐年增加,且连续2年分获二等奖、一等奖的优良成绩。

今后我们还要继续探索,进一步完善内容、寻找合适的教学方法,使该课程的教学真正适应制药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目标的需要,切实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工程实践能力,为我国制药行业培养合格的工程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洪斌.药物制剂工程技术与设备[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

药剂实习计划篇3

转眼之间大一第一个学期只剩下短短的半个月,如今知识经济迅猛增长源源不断,人才竞争日趋激烈,我不由考虑起自己的前程:在机遇与挑战面前,作为一个学习中药学的大学生,我将如何面对?俗话说,欲行千里,先立其志。因此,我首先要把自己今后学习生活以及工作目标大致计划一下,让多一份力量鞭策我、激励我在未知多变的人生旅途中稳健前行。

一、自我分析

结合人才测评报告等分析方法,我对自己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的分析。

我的人才素质测评报告中,职业兴趣前四项是社会型(8分)、企业型、现实型、研究型(7分)。

报告分析显示,社会型的人喜爱训练人、治疗、教育人的活动。他们具有教育能力和善于与人相处等人际关系方面的能力,这种类型的人适合于做教员、咨询、社会工作者等以与人接触为中心的社会服务性工作,其人格特征是社交的、爱帮助人和善解人意的。

在我自己看来:我的社交能力一般,并不能在与陌生人的交往中占据主导地位;性格上具有内外向的双重特点并倾于外向但有时有点情绪化。关心他人不知道方式,易与他人发生摩擦,而自己却不知道,而且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但我对生活和对待他人总是充满热情,有着积极乐观的态度。总的来说,我的性格相对较符合社会型的特征。

二、职业分析

参考人才素质测评报告建议等途径方法,我对影响职业选择的相关外部环境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

1、家庭环境分析

经济状况:父亲是公务员,总体经济情况较好.

家人期望:我的体质不算很好,所以父母都希望我通过对中药的学习来调养自己以及家人的身体。

家庭文化及影响:我的家人对传统医学都非常信赖,小姨是学习中药学的,外祖父舅舅母亲也对养生方面很有研究,这使我对中药学和传统医学有着极高的热情。

2、学校环境分析

学校特色:我们大学的校名就是“湖南中医药大学”,而中药学又是其中开办历史最久最有经验也是在各类中医药学校中最具权威的专业。

专业学习:中药学是医药学同中国传统文化的统一,发展空间大发展潜力大,社会需求量大市场广阔。

实践经验:我校拥有1.4亿元实验器材,8所省内知名的附属医院,创建了具备二级甲等中医医院临床基本诊疗技能训练条件的“模拟医院”,为我们的实践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3、社会环境分析

就业形势:中药学本科就业方向大致分为如下几种:

从政:政府机关部门,如到各级药监局,中医药管理局作公务员;

学术:教科研单位,如到中医药类大中专院校作教师、科研院所作实验研究人员;

基层:医院、药店、药厂,如到各级医院药房、制剂室作药剂师、各医药企业内部或其下属药店作管理人员、各药厂作技术员等;

经商:医药公司作销售代表。

就业政策:在现阶段中国的药品市场西药略占主导,但中国传统医药正呈上升趋势。国家已放宽对中医药的政策,并加大对中药科研的投资。

竞争对手:竞争对手主要为同专业以及相关专业如药学、制药工程、药物制剂学科的人才。

4、职业环境分析

行业分析

(1)行业现状: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医药行业的发展前景可观。随着中国文化在国际上的风靡,中国传统医学在世界医学界也越来越被重视。目前,中国已经具备了比较雄厚的医药工业物质基础,医药工业总产值占gdp的比重为2.7%。

(2)发展趋势:传统医学地位的提升自然带动中药的发展,学习中药学的人才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但“以药养医”这样影响医药产业发展的体制仍然不能消除。

(3)人业匹配:中药地位的提升使各企业、药厂对掌握此技术的人才更为看重,在国有大中型企业、国内私营企业及外资企业对这类人才的薪酬待遇都十分优厚。这也带动了中药学的发展,为企业和人才及广大人民带来实惠。

职业分析

(1)工作内容:

指导和参加药品调配、制剂工作,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技术操作规程,严防差错事故。

负责药品检验鉴定和药检仪器的使用保养,保证药品质量符合药典规定。

参加科学研究和技术革新,配合临床研究,制作新药及中草药提纯,了解使用效果,征求意见,改进剂型,并经常向各科室介绍新药知识。

解释和配制处方,进行药物的服用指示、分配、标签、妥善的处理;为病人选择并提供基本用药的指导。按照处方为顾客配药,并且向顾客说明如何服用等相关事项。

向购买者提供药品用途、禁忌、不良反应等信息,回答病人和其他专业医务人员的咨询。

从事研究、开发,并参与医药产品的生产制作,负责新药产品的医效实验,对新药进行生产质量监控等一系列工作。

(2)工作要求:掌握大量理论知识,掌握实践操作技能,细心谨慎尽职尽责。

(3)发展前景:医药业是世界贸易增长最快的朝阳产业之一。现阶段,在城市里,药店星罗棋布,据调查显示,目前我国有近1/3的患者自行到药店买药服用。《药品管理法》规定每家医药零售店中都配有一至二名执业药剂师,于是药剂师的缺口凸显。国家药监局提供的数据表明,我国的执业药剂师只有一万多人,远远不能满足这一新生的社会需求。有鉴于此,可以预见在未来的五至十年中,我国的药剂师人数将会大量的增加。  1  与2011年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书相关的文章:

到 栏目查看更多内容 >>

三、职业定位

内部环境因素

优势因素(s)

我的优势在于我的观察力很好并且好奇心旺盛。在熟悉的人面前非常活跃。我能够经常反思自己,哪些对哪些做错,以及如何完善自己的人格和关注心理健康。懂得开导自己,并以己推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弱势因素(w)

我的缺点是兴趣虽广,但没有专长的一面;有时不大喜欢喧哗的场面,人多的场合不擅口头交际,这让我有时在人际交往中处于被动状态;不大能主动参加积极性高的活动。缺乏毅力、恒心,学习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有时多愁善感,喜欢随遇而安,缺乏进取心。对自己的一些方面缺乏信心。

外部环境因素

机会因素(o)

当今社会大家在温饱之余更关注身体健康,我所学的中药学正是广大人民一直信赖的传统医药学,这就决定了我们专业毕业后就业不会困难;这一类的人才的需求量大并且需要的范围广,无论是政府部门(药监局)、医院、药房、制药企业都需要。

威胁因素(t)

中药行业对专业知识的要求较高,而大学本科生在基础理论方面就缺乏竞争力;相关工作单位在进行招聘时,有时需要应聘者持有执业药师证,考取执业药师证又需要本科学历加三年相关工作经验,我们在大学毕业时较难达到这一要求;目前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相当严峻,有许多药学相关专业的毕业生仍然未能就业,因而,这一岗位的竞争也会相当的大,并且也有许多在其他的岗位积累了一些工作经验的毕业生加入到这一岗位的竞争中来,就业压力就更加巨大。

结论:

职业目标:将来从事药剂师职业

职业发展策略:进入医院药房

职业发展路径:技术与管理相结合的路线

具体路径:药剂员——药剂师——药剂科室副主任——药剂科室主任——业务副院长——院长

四、计划实施

1、短期计划(大学计划)

时间跨度:2011——2013

总目标:大学毕业时要拿到英语六级证、计算机国家二级证及相关的各项专业资格证书。学习成绩名列前茅,各科成绩优秀并累积相关工作经验。

分目标及计划内容:

大一期间,认真学习高等数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学等基础的专业知识。通过计算机国家二级考试,期末考试综合成绩均在良好以上。担任班团干部以培养自己的组织管理能力。

大二期间,上学期通过英语四级考试,下学期通过英语六级考试。通过普通话考试并争取拿到一乙。争取在本学年内成为预备党员。掌握学习到的基础知识,为大三的专业知识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并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中医药方面的书籍,拓展自己的专业知识面。期末考试成绩保持良好。

大三期间,学习专业知识,并取得技术资格证。

大四期间,在实习岗位中不断总结经验完善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并继续理论知识的学习,了解掌握古代药典中实用的理论知识,为正式工作坚实基础。争取在毕业前加入中国共产党。

2、中期计划(毕业后的五年计划)

时间跨度:2013——2018

总目标:实现质的飞跃,从初出茅庐的新手长成专业能力过硬的专业人才及管理人才。

分目标:

毕业后第一年至第二年:在医院药房从事基础工作。

毕业后第三年:从事技术要求较高的技术工作,对中药进行研发并能在学术期刊上。

毕业后第四年:通过执业药师考试成为一名执业药师。从事高级技术工作,并在药房中担任一定职务。

毕业后第五年:从事专业技术指导与检查工作,在权威性学术期刊上。

3、长期计划

时间跨度:毕业后十年或十年以上(2018——)

总目标:担任并能胜任药房主任,用专业技术及领导、创新才能带领单位与我个人共同进步。完成心中的梦想。让自己对社会不仅做出物质贡献还有精神贡献。

五、评估调整

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必须根据实施结果的情况以及因应变化进行及时的评估修正

1、评估的内容:职业目标评估:如在大学毕业前有更感兴趣的职业,我将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职业目标。职业路径评估:重视个人机遇,如遇重大变故会重新修正、调整方向.

2、评估的时间:一般情况下,我定期一年做一次评估规划。当出现特殊情况时,我会随时对评估进行相应的调整。

3、规划调整的原则:尽力争取不改变职业,根据市场及个人爱好,适当改变专业内部工作性质,适时适度根据市场调整工作方向。坚持不懈,永不言弃。

结束语

现实是未知多变的。定出的目标计划随时都可能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这一点,我们应该有充分心理准备。因此,在遇到突发因素、不良影响时,要注意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不仅要及时面对、分析所遇问题,更应快速果断的拿出应对方案,对所发生的事情,能挽救的尽量挽救,不能挽救的要积极采取措施,争取做出最好矫正。相信如此以来,即使将来的作为和目标相比有所偏差,也不至于相距太远。

人生的长跑刚进行了小小一程,与其后悔过去的失败,不如去思量明天该如何选择。这份职业规划,让我对自己以及自己今后的职场生活不再举棋不定,而是向着梦想鉴定出发。

(2)与2011年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书相关的文章:

药剂实习计划篇4

[摘要]文章分析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药剂专业课程发展现状,研究了基于国家职业标准的高等职业教育药剂专业课程开发的

方法。提出开发高等职业教育药剂专业课程应从对药剂专业课程现状的分析调查做起,在基于国家职业标准下进行工作任务分

析、教学分析,确定课程内容和课程门数,制订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

[关键词]国家职业标准高职药剂专业课程开发

[作者简介]张永敬(1964-),男,河南周口人,北京联合大学平谷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学;陈玉花

(1965-),女,河南周口人,北京联合大学应用科技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最优化理论及应用。(北京100102)

[课题项目]本文系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

2007年度一般课题“基于国家职业标准的高职课程开发研究”的研究成果之

一。(课题编号:DEB07090)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14-0138-02

高等医药职业教育药剂专业承担着为医药卫生行业药品生

产、药品经营、药学服务、药品检验第一线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

人才的重任,培养质量直接关系着人民群众的康复保健和生命

安危。受各种因素的制约,目前高等医药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

明显滞后于高等医药职业教育的发展。学科课程导向的工作过

程知识职业教育课程,必须以国家职业标准为基础,立足于学生

职业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校期间获得相应岗位职业能力及职

业资格证书,并顺利就业。

一、高等职业教育药剂专业课程的发展现状及分析

新中国成立后,教育部和卫生部一直非常重视高等医药专

科学校的药剂专业建设工作,制定统一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

以及全国统编教材。但高等专科学校的药剂专业的教学计划和

教学大纲与本科药学专业的教学计划和大纲没有本质上的差

别,其专业课程形成了学科型体系课程模式,开设的课程名称也

多与大学别无二致。

随着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不仅我国的药学服务模式发生

了变化,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使一大批卫生中专学校升格为高职

院校,学生素质与以往的“精英教育”不可同日而语,这给高等职

业教育药剂专业的教学带来了挑战。教育部高等学校高职高专

药品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于“九五”时期编制药品类各

“十五”

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吸收了

20世纪

90年代以来高

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成果,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统一性与

灵活性相结合,引入了模块化课程和综合化课程。但在学校的

具体执行过程中,从毕业生、教师和用人单位反馈的信息来看仍

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教学计划和大纲专业课程仍没有摆

脱原有的学科体系,专业课程没有真正做到按职业工作岗位标

准组织内容,需要进行药剂专业课程的改革。

二、药剂专业课程环节

1.药剂专业对应的职业和工作任务分析。根据《中华人民

共和国职业大典》,药剂专业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主要包括药

物制剂工、药物检验工、医药商品购销员三种。职业资格实行五

级制,即五级(初级)、四级(中级)、三级(高级)、二级(技师)、一

级(高级技师)。按照培养目标,高职毕业生应取得三级证书。

为做好药剂专业涵盖的三个职业的工作任务分析,成立了

由药剂专业所涵盖职业领域里的工人技术专家、学校专业课教

师组成的课程开发小组。任务是将药剂专业所涉及的职业活动

按工作性质要求分解成若干个工作项目,然后再按工作的程序

和内容,将每个工作项目分解成若干相对独立的单项任务,并分

析完成每项工作任务应具有的职业能力,形成一个比国家职业

标准更为详尽和明确的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

由于技术的不断发展,药剂专业的国家职业标准具有一定

的滞后性。因此,选聘工人技术专家成员时要注意选取技术先

进的企业和工作岗位,提供医药行业中先进技术、工艺标准,以

及医药行业可能出现的新岗位所需的知识和技能等信息。将以

上材料作为职业分析材料的一部分进行分析,综合职业能力分

析,绘制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表,列出工作任务模块在工作过程

中使用的频率和难易程度,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确定、各门

课程的课时分配以及课程内容重点和难点的确定提供依据。

在进行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时,不仅要关注工作任务

中的各个专项能力点、知识点和技能点,而且要关注工作过程的

整体性和完成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综合能力。一个完整的工作过

程,除了要具备分析工作的专业能力外,还要从劳动组织的角度

去分析专业以外的从事任何职业都应具备的通用能力,包括学

习能力、交往与合作能力、组织与执行任务能力、判断与解决问

题能力、承受能力、反省能力、创造与适应能力等。专业知识和

技能会随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而更新,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对

劳动者社会能力的要求会越来越高,学生毕业后可能面临转岗、

更新原有的专业能力的要求,但学生具备的通用能力却不会因

更换职业而无用武之地,较强的社会能力会让学生在今后的职

业生涯中不断受益。

根据已开发的药剂专业的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由

学校专业课教师进行分析。教学分析的主要任务是将分析表中

的一系列专项能力转化为教学模块,并将专项职业能力目标转

化为有着明确的考核标准和方法的教学目标,将相关的知识技

能转化为具体的学习、训练内容,并由此形成一系列与药剂专业

涵盖的各职业专项能力相对应的教学模块,即组成药剂专业的

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体系。将药剂专业的教学模块分为三类:

一是基础性的模块,如语言能力、计算能力、外语能力、计算机应

用能力、职业道德等;二是药剂专业基础性的,即药剂专业涵盖

的各职业所需的通用知识、技能,如药事管理、医学基础、药学基

础类的,以上两类多为具有可迁移性的内容;三是职业专业特殊

性的,主要是针对职业专业要求的知识与技能,如药品检验、药

品经营、药物制剂生产等。

2.药剂专业的课程门类开发。由于不同的任务模块需要的

专业知识是不同的,因此,需要对任务模块重新进行合理的组

织。有些任务模块并不需要多少专业知识,也不需要特殊的技

能训练,这些任务模块在组织课程时可以剔除,或综合构成一门

课程。至于合并工作任务与职业分析表中“工作项目”层级还是

合并“工作任务”层级,要根据任务模块所包含的知识量来确

定。对于知识含量比较大的模块,哪怕是处于第二层级的“工作

任务”,也要把它单独作为一门课程开设,如医药商品购销员第

二层级的“介绍药品知识”需要大量的专业知识,仅此一项几乎

可以单设一门课程。因此,是否需要合并任务模块主要取决于

这些模块所包含的知识的量。

根据相关性原则和同级性原则“与其他模块合并成课程”,

相关性原则是指要尽量把那些工作内容相关性程度较高的模块

合并在一起。如医药商品购销员中“顾客服务”“药

“药品购销”

品保管与养护”“经济核算”相关性程度高,可以把他们合并成

“药品经营实务”课程。如果把相关性不高的模块合并在一起,

则会显得比较机械,使课程内容缺乏内在逻辑联系。同级性原

则是指所合并的任务模块应处于同一个层级。如可以把“药品

购销”和“药品保管养护”这两个相同层级的任务合并在一起,但

不能把“药品购销”和“药品保管养护”下一层级的“不合格药品、

退货药品的处理”进行合并。

3.药剂专业的课程结构设计。要遵循学生学习的心理规

律,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技能,以及国家教

育部门对高等职业教育学历要求。药剂专业课程可采取模块式

课程结构设计教学。一类是对药物制剂工、药物检验工,以及医

药商品购销员来说,医学基础、药学基础、中医药基础、药事管

理基础均是完成各个工作项目或职业功能模块所必须学习的

内容,这些内容可列为专业核心课程;另一类是针对药物制剂

工、药物检验工和医药商品购销员职业专长所要求的知识与技

能,将以完成某些专项任务为目标的内容列为专业技能课程。

在专业课程设置结构上,这类课程即专门化课程。专门化课程

内容即各职业资格鉴定标准特有的内容,要根据学生选择的专

门化方向,属于限选或任选,学生毕业时,应取得限选专门化课

程的高级职业资格证书,任选专门化课程的中级或高级职业资

格证书。

由于高等职业教育属于高等阶段的学历教育,担负着提高

国民素质和个人职业发展的任务,课程内容必须按照国家规定

开设高等阶段职业教育的要求,与高等数学、英语、德育、体育、

计算机等一样开设。同时,结合专业需要,开设综合性自然科学

和人文科学选修课程。

4.药剂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进程表编制。根据以上课程门

类和课程结构安排,要遵照教学规律和循序渐进原则,将各门课

程按学习年限及学期进行安排。同时,明确标出各门课程理论

学时和实习、实训学时分配、考核等。

5.药剂专业的课程标准编制。要确定好药剂专业的课程标

准,包括前言、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要求、实施建议等。

前言包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设计思路。课程的性质是指

课程在整个课程方案中是属于公共基础课、专业课还是专门化

课程;课程的任务是说明课程承担的工作;设计思路着重介绍基

于国家职业标准的课程设计的基本思路,包括课程的教学观、实

施、评价、建议学时等。课程目标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必须实现

的最低成就状态,是选择课程内容、实施课程教学、开发教学资

源、进行课程评价及管理的依据,包括总的目标,以及知识目标、

技能目标和素质目标。课程内容和要求根据专业课程目标和涵

盖的工作任务要求,以及学生学习现状提出的学生学习内容及

其要求为基准,包括工作任务、课程内容、教学要求、活动设计、

参考学时以及机动学时、考核评价学时、总学时等。实施建议是

在课程实施层面上对课程的教材编写、教学、评价、课程资源的

开发和利用等方面所提出的建设性意见。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

应用方面,要注重实训指导教材的开发和应用,加大实验、实训

场所建设,利用行业典型的生产企业资源,进行产学合作,建立

实习实训基地,实践“工学交替”,满足学生实习实训。

三、药剂专业的实验实训基地建设,教学方案的制订

药剂专业课程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实践能力,要

完成药剂专业的实践课程,除在企业做好专业教学实习外,完善

的校内实验室、实训基地建设也是药剂专业课程顺利实施的

保证。药剂专业的实验室、实训基地建设要按照专业课程设置

和教学改革要求,构建新的实验、实训体系。实验室、实训基地

的功能定位要打破传统模式,以仿真的教学工厂或教学车间为

主,使学生能进入一个“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实验室、实训基地

的名称、功能与要求、场地面积、装备标准要能满足专业公共课

程和专门化方向课程的技能训练需要,并涵盖职业资格鉴定

项目。

药剂专业教学方案是学校实施职业教育的重要文件,规定

了专业的招生对象、学习年限、培养目标、人才规格、课程内容和

要求、各课程的时间和顺序安排等。根据以上分析结果,要制定

合理、可行的药剂专业教学方案,以保证药剂专业教育教学的顺

利实施。

[参考文献]

[1]鲍群.高等职业教育药物分析专业课程改革与实践[J].中国科教创新导

刊,2007(27).

[2]招用技术工种从业人员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6号令)

[Z].2000-03-16.

[3]石伟平,徐国庆.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技术[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药剂实习计划篇5

早期的高等药学院校药学类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很少涉及制剂工程及设备相关内容,随着中国加入WTO和医药行业的发展以及国家药品GMP认证制度的实施和日渐完善,制药工业对制剂工程和设备的要求日趋提高。在新的形势下,要求具有既懂得工程技术又有药学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为此,国家教育部早在1998年在药学教育和化工工程学科中增设了制药工程类专业。此类专业要求学生需具备药物制剂工程及设备相关知识,因此,开设药物制剂设备与车间工艺设计相关课程显得尤为必要,相关书籍也应运而生,而针对不同院校,由于培养目标和培养对象的不同,需要选择合适书籍进行讲授,书籍的选择对于教师和学生而言都是至关重要的。而目前市面上该类书籍种类繁多,如何从繁多的教材和参考书中选取适合本专业教学的教材是首要问题,因此有必要对市场上出现的相关书籍进行对比和遴选。

2各种制剂工程基本信息

制剂工程之类的教材及参考书主要由化工出版社出版,也有中国医药出版社等出版社出版的,详细情况见表1。

3各种制剂工程教材特点

谢淑俊主编的《药物制剂设备》首先介绍和巩固制剂设备的基础知识,包括在机械、光电一体化等的基础上,分章介绍了各种剂型的基本设备,包括固体制剂生产设备、液体制剂生产设备、注射剂生产设备、蒸馏和制水设备、药材提取、浓缩与干燥设备、物料输送、滤过与均化设备及灭菌设备等,该书的特点通俗易懂、图文简洁,适合不同药学基础的读者参考,因此该书比较适合定位为高职院校教材。杨瑞虹编著的《药物制剂技术与设备》定位为高职高专规划教材,该教材剂型种类比较完整,并增加了主要剂型的实验内容,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通过实验操作掌握一定的实践技能,尽可能缩小学习与岗位操作的距离,便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

目前,该教材最新版为2010年第2版,内容密切结合现代化制剂生产和医疗应用实践,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同时,还简要介绍了较为新的GMP内容,因此比较适合职院学生使用。王行刚主编的《药物制剂设备与操作》分为固体制剂和液体制剂两部,固体制剂以片剂设备、胶囊剂设备与两种包装设备的结构、操作和维护维修等基本内容为线索进行论述,涉及高速混合制粒设备、沸腾制粒机、压片机和包衣机等片剂设备,软胶囊设备和硬胶囊充填机以及铝塑泡罩包装机和制袋充填封口包装机。同时还包含部分固体制剂设备操作与考核标准两部分附录内容。液体制剂部分主要介绍液体制剂相关设备,包括制水设备、水针剂设备、冻干粉设备、眼药水设备、13服液设备和空调净化及空气压缩系统设备的结构、操作和维护维修等基本内容为线索进行论述。该教材实用性强,其不足之处是尚未涉及GMP内容,适合作为高职专业学生使用。

李亚琴、周建平主编的《药物制剂工程》以GMP为基本理念,突出制剂工程教学的应用性、实践性与新颖性,重点讲述制剂厂房设施、空气净化、设备构造及特点、生产工艺管理、质量监控、制药用水、日趋复杂的药品包装、文件系统及设计等方面,涵盖了制药企业的工业化大生产的全过程。将一些共性问题贯穿于各章节的始终,如注射液的澄明度与热原问题、固体制剂的异物污染与防霉防菌问题、卫生管理问题、新型设备的应用特点及注意事项、空调净化系统的设计及防污染问题、灭菌验证等,并根据制剂工程教学的特点,插入大量图示、图表,如关键岗位的SOP、批生产记录、工艺验证与设备验证等,使教材显得更鲜明、形象、生动。该教材还对关键岗位、关键设备及主要剂型的生产工艺与质量监控做了详细介绍,讲授了制剂工程中种种问题的解决方法。其特色内容就是增加了质量监控内容,因为作为“十一五”规划教材,很适合高等院校制药工程、药物制剂等相关专业使用。华东理工大学教授唐燕辉编著了三部相关书籍,分别是化工出版社的《药物制剂生产设备及车间工艺设计》、高等教育出版社的《制剂工程》、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药物制剂工程与技术》。《药物制剂生产设备及车间工艺设计》目前已经是第2版,在第1版的基础上,对压片设备、制药用水生产系统、多效蒸馏水机等部分内容进行了修订,并补充介绍了湿法制粒、干法制粒、中药浸膏喷雾干燥、高效包衣、水浴灭菌等新设备,该书内容成为很多书籍参考文献来源,但仍未补充足够的剂型所需是其不足。《制剂工程》系“十一五”规划教材,分生产和设计两大篇。生产篇共有四章,分别为固体制剂生产、液体灭菌制剂生产、中药制剂生产和生物制剂生产,学生通过该部分的学习既能掌握药物制剂生产的基本理论,又有工程实践的概念,工程特色明显。设计篇共有五章,分别为概述、物料衡算和能量衡算、工厂及车间布置、通风空调和空气净化、非工艺设计基础。本书的特色是每一部分均能以GMP为主轴作为指导原则进行分类讲解,而且讲解翔实,很适合选用为制药工程或者药物制剂专业教材。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药物制剂工程与技术》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为固体制剂生产与工程技术,下篇为液体制剂生产与技术,特点为讲解比较详细,因为目标不同,本教材更注重具体剂型,GMP知识介绍较少。

刘红霞等主编的《药物制剂工程及车间工艺设计》分剂型介绍了药物制剂的生产工程技术、设备和现代化厂房的综合设计,特点是对厂房设计和GMP内容介绍详尽,但该书于2006年成书,GMP内容相对落后。广东药学院教授朱盛山主编的《药物制剂技术》目前为第2版,注重介绍制剂各单元操作、制剂生产工程、包装工程、制剂质量控制工程、制剂工程设计、工程验证和制剂新产品研究开发。内容翔实,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实践性,缺点是GMP分量不足,现被列为部级十一五规划教材。任晓文主编的《药物制剂工艺及设备选型》分为上、中、下三篇,上篇分为片剂、硬胶囊剂、颗粒剂、滴丸剂、软胶囊剂、口服溶液剂、糖浆剂、混悬剂和乳剂,中篇分为小容量注射剂、大容量注射剂、无菌粉针、冻干粉针以及脂肪乳剂,下篇为滴眼剂、酊剂、软膏剂、眼膏剂、栓剂、气雾剂、粉雾剂以及膜剂和贴剂等的制备设备、设备选型原则,以及对GMP建设车间的要求等内容进行了详细介绍。本书的特点是内容翔实、图文并茂,可作为剂型讲解的补充资料,遗憾的是本书尚不是推荐教材或规划教材。值得关注的是化工出版社出版的张洪斌主编的《药物制剂工程技术与设备》和中国医药出版社出版的张绪峤主编的《药物制剂设备与车间工艺设计》。《药物制荆工程技术与设备)2olo年1月再版为第2版,目前被列为制药工程专业推荐教材,该书的最大特点是密切跟踪当时正在修订中的新版GMP,其介绍的GMP内容丰富及时,使读者能够及早了解最新GMP的特点。同时,作者对各种剂型设备及其进展也进行了详细讲解,加上随书有PPT和多媒体光盘,基本上每种机器具有动画讲解,所以很适合多媒体教学。张绪峤先生主编的《药物制剂设备与车间工艺设计》目前列为普通高等教育药学类规划教材,其前身为同名非规划教材,两个版本没有章节上的差别,规划教材讲解更为翔实,内容丰富,丰富的插图凸显编著者机械学功底,本书足可以作为药物制剂设备与车间工艺设计课程的权威参考书,但本书也有其局限性,即其插图二维图片居多,而且需要一定的机械制图基础才能看明白,对于药物制剂专业读者来说不利于自学用,同时,其GMP知识涉及较少,而且版本较老(2006年版)。

4各类教材的不足之处和建议

与该类教材息息相关的各种法规,如《中国药典》,新版GMP均为2010年版本,而《关于印发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管理办法的通知》于2011年8月2日才出台,尽管有些教材如张洪斌的《药物制剂工程技术与设备》涉及新版GMP内容,但是毕竟书籍出版的时候,新版GMP没有下达,其介绍的内容很多地方与新版GMP不符。同时,因为制剂工程一般要涉及公用工程部分,而公用工程部分所涉及的法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洁净室施工及验收规范》和《厂房建筑模数协调标准》均为2010年版本,因此2010年基本上是各种法规政策的分水岭,而相关教材所涉及内容均未能准确体现最新法规要求,这就给任课老师授课增加了很大的难题,因此,所有制剂工程教材和参考书均急需再版。

5结语

药剂实习计划篇6

摘要:课程标准是专业建设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职教学的指导性文本。阐述了在五年制高职课程标准制定过程中,应将职业能力的培养贯穿其中,并以中药专业“中药制剂分析技术”课程为例,从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确定课程性质、确立课程设计思路、建立课程目标、编排课程内容及提出实施建议等方面,探讨了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五年制高职课程标准的制定策略。

关键词 :五年制高职;中药专业;课程标准制定;职业能力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立项课题“基于‘4.5+0.5’人才培养模式的五年制高职药学专业建设标准研究”(项目编号:D/2013/03/093)

作者简介:田友清,男,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连云港中医药分院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丁平,女,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连云港中医药分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5)09-0001-05

五年制高职的培养目标是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管理一线工作的技术技能人才。而重点是培养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需要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技术技能人才。[1]因此,在五年制高职专业建设标准制定过程中,要将反映基本职业生存和发展能力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综合培养贯穿其中,以满足“职业”和“行业”标准及社会用人需求的培养目标。[2]本文以五年制高职中药专业“中药制剂分析技术”课程为例,探讨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五年制高职课程标准的制定策略。

一、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确定课程性质

课程性质是该门课程区别于其他课程的根本属性或特点,主要包括课程的定位、功能和任务等内容。性质由目标决定,并受目标引导。

(一)课程定位

课程定位是根据该课程在职业岗位面向中的作用及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确立的。中药专业的岗位面向是中药调剂、中药制剂、中药购销和中药分析,并需要取得中药调剂员、中药固体(液体)制剂工、中药购销员或中药检验工等职业资格证书,其先修课程包括“分析化学”、“中药鉴定技术”、“实用中药化学”、“中药制剂技术”等。因此,“中药制剂分析技术”课程被定位为中药专业的一门专业平台课、核心课及综合技术技能应用性课程。

(二)课程功能

课程功能为该课程在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中的作用及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中药制剂分析技术”课程的功能就是培养合格的中药检验工(高级),使其能胜任医药企业质量检验(QC)和质量控制(QA)岗位的工作职责。

(三)课程任务

课程任务是该课程所担负的工作或责任,并由课程功能决定。“中药制剂分析技术”课程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具备中药制剂分析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从事医药企业QC和QA岗位所需的工作方法和学习方法,具备在质检岗位上与同事相处、合作、交流及协商的能力,并养成认真、细致、诚实、可靠的品格,为从事中药分析及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二、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理念确立设计思路

理念是人类以自己的语言形式来诠释现象时,所归纳或总结的思想、观念、概念与法则。在确立课程设计思路时,需要将理念贯穿其中。“能力本位”是国内外职业教育的根本理念。[3]为了达到五年制高职的人才培养目标,应将职业能力培养的理念贯穿于课程设计思路之中(包括课程设置依据、内容确定依据、项目编排思路及课时安排说明)。

(一)课程设置依据

课程设置依据主要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药制剂分析技术”课程的设置依据是《江苏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中药专业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

(二)内容确定依据

课程内容主要是依据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学生的认知特点及相应职业资格标准而确定的。“中药制剂分析技术”课程内容是依据中药制剂QC和QA岗位职责要求、中药检验工(高级)国家职业标准对基础知识、工作技能和职业道德的要求及五年制高职学生的认知特点而确立的。

(三)项目编排思路

项目编排思路反映课程设计理念,并指导课程内容编排。“中药制剂分析技术”课程按照“取样前处理理化鉴别常规检查杂质检查含量测定”的工作过程编排内容,并遵循职业技能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的形成规律,对完成中药制剂检验技术岗位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内容进行整合、序化,从而设计了检验前准备、中药制剂鉴别、中药制剂常规检查、中药制剂杂质检查、中药制剂卫生学检查、中药制剂含量测定、中药制剂综合检测等7个项目,并分化出42项工作任务,总课时为108学时。

三、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建立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就是该门课程讲授完毕后预期学生达到的标准。为了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应将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作为核心,从适宜职业能力考量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个维度建立课程目标。[4]知识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所获得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能力是能胜任某项任务的主观条件,素质即素养、人格上的性质特点。知识的获得是为能力的提升服务的,而素质是在知识和能力之外完成某项活动所必需的基本条件。

(一)知识目标

“中药制剂分析技术”课程的知识目标以服务于能力目标的“必需、够用”为标准,以“了解、理解、掌握”为层次,结合中药检验工(高级)国家职业标准对基础知识的要求而建立(见表1)。

(二)能力目标

“中药制剂分析技术”课程的能力目标以满足质检岗位要求为标准,以“会、能”为层次,结合中药检验工(高级)国家职业标准对工作技能的要求而建立。包括中药制剂鉴别、检查、含量测定相关的仪器使用,药品标准的准确查阅,各种中药剂型分析的合理思路、规范方法和科学步骤,以及分析结果的正确判断(见表2)。

(三)素质目标

“中药制剂分析技术”课程的素质目标以满足质检岗位要求为标准,以“独立、协作、开拓、组织、计划”为层次,结合中药检验工(高级)国家职业标准对职业道德的要求而建立。包括吃苦耐劳、虚心学习、热爱思考、勤于动手等职业素养的养成,认真细致、严谨求实的药品质检岗位职业习惯的养成,质量意识、安全意识、环保意识和健康意识的形成,团队协作观念和互助精神的形成,探索、创新、创优意识的养成等。

四、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编排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编排是课程标准制定的主要内容,是设计思路的集中反映,是课程目标落实的“土壤”。为了将职业能力的培养贯穿其中,“中药制剂分析技术”课程采取了项目引导下的任务驱动课程模式(见图1),编排格式见表3。

五、以职业能力培养为要求提出实施建议

课程标准是为课程实施提供原则性指导的规范性文本。为了有效运用课程标准,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和应有的教学效果,需要给予务实的实施建议,实施建议中应主要包括教学实施、教学评价、教学条件、教材选编、资源开发等内容。

(一)教学实施

教学实施是课程标准执行的核心环节,是达成课程目标的重要手段。为了将职业能力培养贯穿于教学过程,需要制定合理的教学策略(包括教学思想、方法模式、技术手段等内容)。“中药制剂分析技术”课程宜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将理论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从而在培养学生中药制剂检验技能的同时,使其习得基本知识和学习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运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法,坚持“做中学、做中教”,以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效果。

(二)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反映教学实施的效果,衡量课程目标达成的程度,而教学评价的方式和方法又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评价和反馈。因此,教学评价的方式要多元化和精细化。为了全面反映职业能力培养的效果,“中药制剂分析技术”课程宜采用“五结合”的教学评价方法,即过程与结果、理论与技能、定量与定性、常规考核与技能竞赛、技能鉴定与企业评判相结合;并引入精细化评价方法,对仪器操作、药品检验、问题回答、实验报告、实验态度、安全意识、学习精神、课堂出勤率等内容进行评价,从而综合反映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三)教学条件

教学条件是实施课程标准的保障,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学条件主要包括专业教师配备和实训装备配置等内容。专业教师的数量、资质和能力是考量师资情况的重要指标。“中药制剂分析技术”课程根据质检岗位能力培养及课时量的要求,需要配备专任教师和专职实验员各1名。要求教师具有中药制剂分析及相关专业本科以上学历,讲师以上职称,具有扎实的中药制剂检验理论知识和熟练的药品质检仪器操作技能,具体从事过中药制剂检验工作,并拥有中药分析工(高级)职业资格证书或主管药师、工程师以上专业职称。实训装备配置主要包括实验设施的数量和面积、实验设备和仪器的种类和数量等内容。“中药制剂分析技术”课程宜按每班48名学生配置实训室1间,该实训室应具备理实一体化教学功能,并配有独立的电子天平室、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室、高效液相色谱仪室和气相色谱仪室,教学时分为16个小组执行工作任务,普通仪器按每组1套进行配备,要求能满足中药制剂检验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

(四)教材选编

教材是课程标准执行的载体,教材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和课程目标。因此,宜选用部级规划教材。“中药制剂分析技术”课程可选择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全国高职高专药品类专业规划教材《中药制剂检测技术》,或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全国医药高等职业教育药学类规划教材《中药制剂检测技术》等;也可根据课标要求及实际教学条件,在教学过程中对教材内容进行选择性整合,编写适合教学实际需要的校本教材。

(五)资源开发

课程资源是教材的有益补充,充足的课程资源能大大提高教学效果。因此,在教材选编的基础上,还可进行教学参考书和数字资源的开发。为了培养QC和QA岗位能力,“中药制剂分析技术”课程可编写《药品质量检验仪器操作实训指导》、《中药制剂检验综合实训指导》、《中药分析工(高级)鉴定题库》等教学参考书;还可结合实验实训条件,制作设备、仪器操作和项目检测的视频,以供学生观看、模仿和评价。

参考文献:

[1]江苏省教育厅.省教育厅关于制定中等职业教育和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Z].江苏省教育厅文件,苏教职[2012]36号.

[2]肖永刚,李明华.电子电工专业教学中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35):7-9.

[3]庞世俊,姜广坤,王庆江.“能力本位”教育理念对职业教育的理论意义与实践启示[J].中国大学教学,2010(10):23-25.

[4]周建军.高职课程标准建设的内涵与逻辑起点[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11):100-102.

药剂实习计划篇7

关键词:PDCA循环;药剂科管理;管理质量;不合理用药

如今医院管理质量标准逐步提高,大的三甲医院均开始参照国际通行的 JCI 医院评审,用更规范、更严格的要求来提高医院的管理质量。在这种大环境下,提高医院药剂科管理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运用 PDCA 循环管理模式以寻求提高医疗药品管理质量,改善临床使用情况,可以针对影响医疗药品管理质量和使用情况的主要因素制定措施,提出改进计划,并预计其效果,使得医院药剂科医疗药品管理和使用能够得到持续的改进。

PDCA循环概述:PDCA循环是保障某项管理活动得以有效进行的基本管理模式,如今广泛地应用于质量管理工作中,循环包含:P(Plan)计划,包括方针、目标以及实施计划的制定;D(Do)执行,就是实践实施计划中的内容;C(Check)检查,就是检查落实计划的实施和执行;A(Action)行动,对实践的结果进行处理,肯定成功的经验,并予以标准化,便于指导以后执行工作;总结失败的教训,以免重现。如果问题没有解决,应该提交到下一个PDCA循环中去解决。近年来,医院药剂科药品管理工作和使用过程中逐步引入了PDCA循环,使医院药剂科的管理从经验管理走向科学管理,保障了患者用药的合理、安全、有效。

1资料与方法

通过对采样医院的资料统计,选取2012~2013年间所发放的77855件药品为分析样本,将2012年采用PDCA循环前所发放的38798件药品设为对照组,2013年采用PDCA循环后所发放的39057件药品设为试验组并进行比较,统计分析两组药品使用有效率、药品去向明确率和药品不合格报损率。另外,将该医院此间1200份病历分组对比分析。其中2012年600份病历为对照组,分析临床药物使用的医嘱共计21641项;2013年的600份病历为PDCA循环管理干预组,分析临床药物使用的医嘱共计19859项。

主要依据药品说明书,第17版《新编药物学》和2010版《临床用药须知》来对其合理性进行评价。统计数据采用SPSS 10.0统计学软件,计算资料采用(χ±s)表示,采用t检验,P

2 PDCA循环在药剂科管理中的应用

2.1确定方针和目标并制定计划(P)

2.1.1药库药品管理现状及药物使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回顾分析该医院出入库药品现状。调查发现38798件药品中,药品有效使用率为96.9%,药品去向明确率为98.45%,药品不合格报损率为3.10%。同时对600份病例抽样统计,调查应用情况找出存在问题,其调查统计结果见表1。

2.1.2 分析问题,找出主要原因 ①药品往往由临床医师提出申请,然后药库到指定供货商采购。药物的入库出库流程中,药品合理使用、药品档案的建立等存在的问题,均可造成药品进货、出货批次混乱及药品过期失效等[1-5]。②长期以来,医生往往根据临床经验进行治疗,缺乏对药物说明书中适应证、用法用量的学习,随意扩大药物适应症的范围。③药剂科工作者实际工作中往往以调剂为主,缺乏对病区医嘱单的审核意识,缺少临床治疗中的药学参与。临床科室与药剂科之间缺乏及时的反馈与沟通。

2.1.3制定措施,计划,确定工作目标 ①医院药剂科应加强药品准入管理,认真筛选药品采购人员及药品供应商,制订药品采购计划,加强药品入库管理,完善库房管理。措施与计划作出后,先由药剂科主任审批,然后由主管院长审批后执行。②让药剂科室与临床科室共同参与对药物合理应用的监控,适时开展药物的用药教育及宣传,提高临床医师合理正确使用药物的意识和水平,节约医疗资源,避免重复用药,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③根据现状调查,设定药品有效使用率大于99%、药品去向明确率大于99%、药品不合格报损率小于3%,药物临床不合理使用情况得到改善为管理目标。

2.2 实践实施计划(D) 在执行阶段,组成质量监控小组成员。做好药品准入的管理,合理选择药品采购人员、药品供应商,进行药品的入库出库入档登记,以减少不安全因素。在改善临床药物不合理使用方面,成立药物管理机构,由药剂科及临床医师组成。①高年资的药剂师负责病房药房中医嘱单的审核,对药物的应用进行动态监测和超常预警,及时反馈临床;②积极开展药物合理应用的继续教育,采取全员培训与重点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对院内药物的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等进行培训;药剂科负责印发药物的宣传材料,定期开展相关讲座。

2.3检查落实阶段(C) 在检查落实阶段,采用定期检查法和不定期抽检法对检查结果做好记录,并进行统计分析。检查落实阶段主要是确认实施方案能否达到预期目标。通过检查落实制度,及时反馈,发挥自我完善机制及药剂科人员的专长,使药物的应用质量逐步提高。

2.4总结阶段(A) PDCA循环管理模式总结阶段应包括以下2个步骤:

2.4.1总结成功经验,制定标准化内容,规范药品采购及库房管理制度。药剂科对新进药物的用法用量,药理作用,作用机制及时进行宣传,同时做好新进职工的岗前培训工作,充分利用信息资源,优化流程,防止不合理用药情况的发生。

2.4.2 找出不足之处,转人下一个PDCA循环,完善药剂科药品管理制度,不断优化药物的应用质量,避免重复用药,降低医疗费用,真正优化患者的诊疗过程。

3实施PDCA循环管理法的效果统计

实施PDCA循环管理法后,该医院药品有效使用率、药品去向明确率、药品不合格报损率变化情况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P

医院不合理医嘱造成的不合理用药改善情况见表3。

观察发现不合理用药情况均有显著降低。

4结论

通过PDCA循环管理流程,医院药剂科药物的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制度不断完善。药品去向明确率、药品有效使用率比实施前有显著提高,药品不合格报损率有明显下降。不合理用药情况得到了控制,减轻了患者的痛苦与经济负担,明确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从而有效提高了医院的医疗质量。总而言之,应用PDCA循环管理使药剂科对药品的管理质量呈阶梯式提高,有利于药物应用的规范化发展及药剂师整体素质的提高,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并使医院药物的应用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为将来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建立提供了参考。

参考文献:

[1]华育晖,王刚.运用PDCA循环法管理医院药库药品供应的效果分析[J].中国药业,2010.19(11):39-40.

[2]周波波.PDCA循环管理方法在门诊药房用药监测中的应用[J].医药导报,2011.30(12):1677-1678.

[3]雷,赵心懋,王少利.PDCA循环在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药事,2008.12 (7) :56-57.

[4]黄之训. PDCA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执业药师,2011.8(8):15-16.

药剂实习计划篇8

【关键词】门诊药房; 电子处方; 调剂差错

2005年12月,我院采用了医院信息系统(HIS)管理模式。电子处方系统是HIS中的子系统。门诊药房调剂模式由传统的手写处方合并窗口发药改变为电子处方合并敞开式发药。在新的调剂模式下,门诊药房调剂差错明显增多,药师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笔者及时组织药房工作人员,对调剂差错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有效地降低了调剂差错率,现以我院为例,对应用电子处方后门诊药房调剂差错及防范措施进行探讨。

1 常见调剂差错类型

1.1 电子处方差错 这类错误为药品名称、用法、用量错误。主要是医师录入的差错,但药师如果认真仔细审核处方,大多能够发现。如复方丹参片3片,3次/d,错录为3瓶,3次/d,阿莫西林错录为阿米替林,口服药错录为静滴等。

1.2 药品名称相似造成的差错,如:逍遥丸与消渴丸,辛伐他汀与洛汀新等。

1.3 药品数量差错,多由于药师粗心,将数量看错或经验式发药将包装单位搞错。

1.4 同一厂家生产的外包装相似的药品容易混淆,如:倍他乐克与博利康尼(阿斯利康公司),清开灵注射液与黄芪注射液(神威药业)等。

1.5 剂量、使用频次交代错误,如利福喷丁医嘱0.3g 隔日一次,交代为 0.3 g,1次/d。

1.6 药品名称相同而剂型不同,调配时容易发生错误,如:鱼肝油胶丸与鱼肝油滴剂;达克宁栓与达克宁乳膏等。

1.7 张冠李戴,他人药品误发给患者,主要由于药师发药时未仔细核对患者姓名造成。

2 出现调剂差错原因分析

2.1 医师因素 由于门诊高年资医师较多,有的高年资医师不熟悉计算机操作和汉语拼音,而电子处方开药是以药品名称拼音的第一个字母键入,在相同的拼音码下,有时屏幕显示多种药品,所以容易出现电脑操作失误导致电子处方错误,这类错误很常见,不仅给药房审核处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容易干扰药房正常的工作秩序。

2.2 药师因素 调剂差错往往集中在少数人身上,这与药师自身素质有关。主要反映在:①药师专业基础知识不扎实,不熟悉药房的药品;②没有良好的工作习惯和责任心,工作马虎;③不能严格遵守调剂操作规程,没有做到“四查十对”,凭印象发药;④由于睡眠不足、身体状况、视力及心情欠佳等因素导致精力不集中,情绪不稳定;⑤取药高峰时,由于患者多,压力大,容易产生从速心理而忽略核对;⑥取药人少时,药师闲聊,容易忘记核对。

2.3 调剂模式的影响 HIS使用前,患者就诊结束后,拿医师手写处方去药房划价,到收费处交费后,再回到药房取药。药师清楚每种药品的价格,划价时必须仔细查看药品的名称、规格、剂型、数量、用法才能划价。划价过程中已详细审核了一次处方,患者取药时再由一位药师独立完成调配,复核。通常划价、调配发药为同一个药师,实行的是独立双重核对,药师更明确自己在本项工作中的责任和义务[1]。HIS使用后,患者从挂号处取得电脑打印的挂号单到医师处就诊,由医师根据病情用键盘在计算机上开具所需药品,患者直接到收费处交费,再到药房取药,交费确认的同时药房计算机自动接收并打印处方,一名药师拿到打印的处方开始审方、配药,再交给另一名药师核对发出。实行的是双人核对,期间省去了划价的环节,审方容易流于形式,有时药师看了药品名称和数量就拿药交给另一位药师发出,而双人核对又给人一种安全的错觉,容易导致核对不仔细。

2.4 环境因素 使用HIS前,门诊药房是窗口发药,调配环境相对安静。使用HIS后,我院门诊药房是集西药、中成药、草药于一体的发药大厅,实行的是敞开式柜台发药。取药高峰时段,患者及家属侯药时往往相互拥挤,吵闹,心情急躁地催促发药人员等,都会给药师造成一定的干扰,药师容易求快,影响查对。

3 预防调剂差错的措施

3.1 加强处方质量管理 在医院质检部的配合下,信息中心加强对医师的电脑操作培训,减少医师由于电脑操作不当造成的处方差错。

3.2 加强药师职业道德教育 药师职业道德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调剂工作质量。只有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才能树立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思想,才能拥有高度的责任心。因此,必须加强药师的职业道德、职业责任、职业纪律教育,让药师充分认识到调剂工作的重要性。

3.3 提高药师的专业水平 药剂科要加强药师的业务学习和岗位培训,让药师及时了解药品研究、生产、临床用药方面的新动态,不断更新药师的知识结构,增强药师胜任本职工作的能力,为减少调剂差错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3.4 严格执行调剂操作规程 建立行之有效的调配操作规程和考核制度,明确各岗位职责,并落实到工作中去,用制度去管人。科室负责人要经常检查制定的调配规程是否落到实去。审核处方要认真、仔细,严格做到“四查十对”。查处方,对科别、姓名、年龄;查药品,对药名、规格、数量、标签;查配伍禁忌,对药品性状、用法用量;查用药合理性,对临床诊断;调配实行唱配唱发,即唱一种处方上的药品名称后拿药,对着标签再唱一遍药品名称。实行唱配唱发可有效地避免各种干扰因素,杜绝印象式发药,大大降低了门诊药房调剂差错率。

3.5 完善药品管理制度 对药房药品的上架、摆放、标识、拆零、库存、盘点等做出具体规定。药品按药理作用、剂型、特殊管理要求等分类存放,包装和标签相似的药品分开摆放或有醒目的标志,补充药品时要核对药品名称和剂量,需拆原包装时必须经第2者核对。依托计算机网络化管理的优势,对发出药品实行日清日结,做到帐物相符。每日对消耗过的药品库存量进行盘点,可及时发现调配差错并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避免调剂差错给病患造成伤害。

3.6 严格执行差错登记和报告制度 如发生调剂差错,不能存有侥幸心理,应立即报告,及时查找,尽最大努力找回错发药品。

3.7 创造相对安静的调配环境 为患者提供舒适的侯药环境,减轻患者的急躁情绪,取药高峰时段,派保安维持秩序;严肃窗口纪律,药师一旦上岗,应严禁聊天、接听电话;设立药物咨询台,负责解答患者的用药疑问、退药、接听工作电话等,避免外来杂事干扰,以保证调配环境安静。

3.8 合理安排人力资源 必须有足够的药师作保证,合理排班,当药师身体欠佳、情绪不好,精力难集中时安排轮休,避免疲劳上岗。

4 结语

门诊药房是医院面对患者的重要窗口,其服务质量的好坏不仅关系到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命安全,也关系到医院的形象和声誉。尽管医院应用电子处方后,导致调剂差错产生的因素很多,但只要管理者善于分析总结,探究其根源,有针对性地采取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调剂差错是可以通过有效的系统管理得以预防的。

参考文献

上一篇:学生顶岗实习计划范文 下一篇:大学生实习计划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