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教学论文范文

时间:2023-12-10 21:31:14

初中音乐教学论文

初中音乐教学论文篇1

论文关键词:初中,音乐教学,创新能力

 

创新精神是我国现代素质教育着重培养的能力之一,对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率有很大的作用和效果。在音乐教学中,通过对教育方式和理念的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能够得到很好的效果。

一、突破传统,师生共享音乐

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体现在教育的过程中,着重创新教育。其主要摘要唱唱跳跳的时候,还可以直接进行。教师和学生之间也没有了讲台的隔离,跟学生之间的距离也近了不少,可以一起唱歌跳舞,不仅让教师变得平易近人,也让学会能够对教师更加接受。

二、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

音乐的课堂中,不需要缜密的思维和优美的语言,最重要的是丰富的想象能力。这是学生培养创新能力的基础。例如,在教授《太阳出来喜洋洋》的时候,可以先运用多媒体等辅助教学手段,将歌曲的作者资料让学生进行了解,明白作者是在什么情况下进行创作,要表达什么样的情感,以及歌曲的提点和体裁等资料。将歌曲的背景资料先进行介绍,能够让学生增加对歌曲的认识和了解。然后,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下山歌的特点,以及唱歌的位置,让学生想象一下自己在山野唱这首歌的情况。学生在对这首歌进行学习后,可以让学生自由组合,用自己理解的方式来对这首歌进行诠释。只要学生能够将对歌曲的理解表达出来就行了。可以采用合唱的凡是,或者加上简单的伴奏。让学生通过想象身临其境小学音乐论文,能够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也能够为培养创新能力打下基础。

三、创造气氛,加设情境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是教学的引导者,也就是说,教师对课堂的掌控能力也是教学的关键之一。教师应该努力地创造出宽松、轻松和自由的教学气氛,让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之中能够感觉到放松。而且,这种氛围应该与课本的情景相同或者相似,这样便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以及对课文接受。在这样的情境中,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主动地对课文的内容进行探索和尝试,并在自己的想象中,与课文的情境进行融合。例如,在《牧童短笛》的教学中,可以先将牧童的形象在多媒体上进行演示,牧童骑在牛背上的样子深入学生心中,然后再将图调大,让学生看的更加清楚,再将图调小,让学生有牧童已经走远的感觉。学生对这个一定会很感兴趣,不明白教师这样做有什么意图,以及图片的意义是什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这个时候,可以将歌曲重新放一遍,让学生结合图像来进行欣赏。看完图像欣赏完音乐,学生可能会感觉,歌曲要表现的是牧童在放牛的情景,也可能会感觉牧童在牛背上玩耍等情景。这个时候,教师可以进行适时地讲解,将歌曲的背景和特点进行说明。然后可以对学生提出新的问题,

学生们通过自己的理解,能否为图画添上其他的内容呢?这就会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这样,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不仅学会自己思考,还展开了想象力,对课文进行深入的了解。

四、提高学生的兴趣

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是其学习能力的一种。这种学习能力的培养,最重要的就是提高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音乐的学习有了兴趣,就会自主地进行音乐的学习,并且能够投入到学习之中,通过已经掌握的知识,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自己寻找答案,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运用自己的想象能力,积极地进行探索和创新,这样,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就得到了提高。

音乐的欣赏是一种美的享受,现代的家庭教育中,家长会让学生学习一两种乐器,学生会有一种想要展现自己的欲望。教师可以通过在教学课堂中,为学生提供这样一个机会,满足学生的展现欲望,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并且也能够通过这种方式小学音乐论文,增加他们对音乐的羁绊。例如,在音乐课中,可以给学生对打击乐器进行简单的讲解,其原理和构造等。然后可以让学生自己学习制作,并且让他们课下进行联系,在下一节课中进行展示,并且进行竞赛。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也能够锻炼学生的操作实践能力,让学生的想象能力进行发挥,做出好的乐器,展现出新颖的展现形式。可能有的学生会用碗装水,调出不同的音调,用筷子进行敲击演奏,也有可能学生用酒瓶做成编钟来进行击打出声,表现的方式有很多种,学生的想法不同,做出来的东西和效果也就不同。这样,不仅让教师的教学达到很好的效果,也让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表现,自信心得到提高,得到了来自教师和其他同学的肯定,也会让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得到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了,就会更加努力地对音乐进行探索,更加投入到音乐的学习中来。

五、结语

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教师共同努力的目标。学生创新能力提高了,不仅对于教学的内容和方法是很好的一种反馈,也能够对教学的效果进行很好的促进。这对于初中音乐教学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对学生的长远发展和综合能力的培养也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曹理.中学音乐教学论新编[M].高等师范出版社,2003,(4).

[2]多滔.情感体验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J].音乐天地,2009.

[3]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初中音乐教学论文篇2

兴趣指的是兴致,是对事物喜好或关切的情绪。它直接表现为人们对某件事物、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一种积极的情绪反应。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不仅仅是学生愿意学习音乐、认真学习音乐的先决条件,同时也是培养学生乐感的重要的前提条件。当学生对自己所学的音乐产生了好奇与兴趣时,他们就会通过各种途径来了解与音乐相关的各种知识与背景,在对音乐相关知识的积累的过程中,他们的成就感就会不断的得到满足,使他们的乐感得到极大的提高,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上可以有长足的进步。相反,如果学生对音乐产生了厌烦感、排斥感,那么就会让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对相关的音乐知识产生排斥,让他们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无法获取到满足感与成就感,而且还会在不断的挫折中使得他们的音乐素养、乐感的发展受到阻碍。学生对音乐产生兴趣有很多影响因素,例如校园广播、电视音乐表演、音乐会、音乐比赛等等,而教师对学生的音乐兴趣是影响最大的,教师优美的歌声、生动的作品分析以及丰富的音乐素养,都能够激发出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

二、多听、多看、多思考提升乐感

要让学生的乐感得到提升就需要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多听、多看、和多思考的习惯,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

(一)需要多听

音乐是时间的艺术、语言的艺术、声音的艺术。声音的艺术指的是将乐音的高低、长短、强弱和音色的对比、变化进行有规律的组织,并形成特定的音乐形象,通过听觉器官来感受的一种听觉艺术。人对音乐进行感知最直接的就是听觉,因此,要让学生通过多听,在头脑中树立起一个正确的审美标准。这对初中生有着较高的要求,它需要学生学习音乐时,能够用心去感受音乐,建立起内心的听觉。学生要大量的去聆听各种音乐,通过对音乐的反复聆听,从而产生出良好的内心听觉。在培养内心听觉之初,学生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分辨能力,此时就应该让他们尽量的多接触优秀的音乐作品。在学生聆听音乐时,教师要通过引导的方式来增强他们的乐感。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听一些自己所喜欢的音乐作品,以此来帮助他们对音乐作品进行深层次理解与掌握,这样可以带来很多好处,提升学生的乐感。

(二)需要多看

对于音乐,不仅仅需要多听,还需要多去看,看那些专业人士的表演,可以建议或指导学生去多读多看音乐家的传记、访谈录,从这些东西去了解音乐大师是以怎样的方式来思考问题的。例如乐圣贝多芬、音乐神童莫扎特、歌曲之王舒伯特、交响乐之父海顿、圆舞曲之父老施特劳斯、圆舞曲之王小施特劳斯等等。同时,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让学生观摩一些高质量的音乐VCD,大师们的现场演奏等。如果可能还可以让学生到现场感受演奏的氛围及演奏者对作品的理解与表现。

(三)多听、多看的基础上还需要多思考

乐感的提升不仅仅需要多听、多看,还需要多思考。在音乐教学中,要让学生能够成为音乐学习的有心人,让音乐成为学生平时生活中的重要的一部分。学生在听、看的过程中还应该将自己对作品的感受记录下来,时时思考。通过思考,让声音及音色在学生内心形成一定的内心听觉和要求,从而直接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思考能够让学生对音乐作品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从而提升自己的乐感。

三、视唱练耳训练巩固乐感

想要让学生保持良好的乐感,还需要重视音乐学习中的视唱练耳的培养,通过视唱练耳训练来巩固乐感。

(一)听觉训练

听觉训练应该要从小就开始,但是很多地方都不具备条件。然而必须要明白尽早接触音乐对于乐感的巩固十分的重要。只有听觉能力逐步提高,才能够促进学生学习音乐的效率,巩固乐感。听觉的提高应该从音程着手,因为各种旋律、和弦都是由音程构成,掌握了音程就已经掌握了视唱练耳的基本核心。

(二)视唱训练

视唱训练与听觉训练相辅相成,能够很好的增强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但是初中生有的“五音不全”、有的是从来没有训练过,存在着许多的问题。面对这些难点,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对学生进行科学的训练。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从节奏逐渐的过渡到视唱。相比而言,节奏更好掌握一些,但是也应该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进行科学训练,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特别是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初中学生。在学生学习视唱时,首先要解决的就是节奏的把握,如果能够掌握好节奏,再过度到视唱,学生就能够更容易的学习。在视唱学习的过程中则应该从唱准单音过度到旋律。想要拥有良好的乐感,学生不仅要会听,而且要会唱。唱与听都是音乐学习中不可或缺的。在进行视唱训练的时候,可以先让学生唱准音阶,然后再逐渐开展级进、跳进的练习,让学生能够从多变的音阶中更好的对每个音的音准进行把握,同时还应该要将听唱兼顾训练,这样才能够促进学生对音准的掌握。在进行教学时,遇到那些比较难的节奏,可以先引导学生对节奏进行分解的训练,然后在进行过渡。这样可以有效的为学生降低难度,让他们能够感觉到容易并能很快贴切的表达出来。对于那些乐感不好的学生,如果能够引导他们通过自身体态律动来表现出音乐,那样也能够有效的提高他们对音乐的感觉。要让学生掌握好视唱,就要让学生养成从视新谱开始就把各方面做到位的好习惯。学生应该对自己的音准、节奏、发音都要有严格的要求,即使无法做到完美也要做到一丝不苟。当出现错误时就要立刻停止下来,从头再来,将每一个细小的问题都解决好,才能够提高视唱水平,从而进一步的巩固乐感。要让学生明白旋律中的音并不是孤立的,音与音之间是有着各种联系的,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视听练耳的学习虽然复杂,但是确是帮助学生巩固乐感的重要手段。因此,为了帮助学生巩固乐感,必须要重视对学生视唱练耳。

四、结语

初中音乐教学论文篇3

完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首先教师要有一个充分的备课,本来我们的教学时间和课时就是有限的,但是我们的学习量却不少,所以每堂课都需要细心地安排。教师备课要考虑到班级学生的各种情况以及学生的适应能力,备课的时候要尽量避免枯燥的教学模式,丰富知识面,做到让学生每分钟都有事干,教师在做备案时,要想到各种突发状况,更多地站到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让学生都能够理解和接受。我们在备案的过程中,也可以借助多媒体的辅助作用,力求使学生更容易学习音乐。另外,我们要不断地创新教学方法,敢于去尝试别人没有用过的方法,对处在初中时期的学生进行启迪式教育,着重培养学生对于音乐节奏的掌握,打破原本的教师一直在台上讲,学生一直在下面听的教学模式,增加学生之间还有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主动地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教师负责解决学生的困惑。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重视对于学习方法的传授,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此教师应该在这过程中重视引导学生、点拨学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积累和掌握学习方法,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习音乐知识。

二、调动课堂学习气氛,提高音乐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

设定有效的教学目标,提高音乐教学质量。音乐课堂学习是以音乐教学目标为出发点和着力点,围绕着教学目标进行课堂教学,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在进行教学目标的设定时应该本着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注重对学生音乐素质以及能力的全面提升。具体点来说,音乐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感受、表现以及创造力,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应该本着这个原则进行教学目标的设定。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重视可操作性的实施,把教学目标进行层层分解,将大目标分解为一个个小的、可实施的、合理的小目标。教师可以每堂课去实现这样的一到二个这样的小目标,在此期间要将要传授给学生的价值观、知识技能、音乐学习方法融入这个过程当中去。

影响音乐审美的重要因素是情感以及音乐审美,我们完成对初中音乐的教学应从感性入手,以情动人,以美感人,让学生能够全身心地参与到音乐学习当中来。同时,要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和教师能够在课堂上对于专业知识及其见解畅所欲言,在互动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要提高初中音乐教学质量要的就是创新,要的就是改变,所以教师就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初中生的心理出发,站到学生的角度去传授知识技能,调动音乐课堂氛围,提高初中音乐教学质量,教师不仅仅要发挥其本身的指导作用,还要不断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教师也应当不断地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不断地参与到课堂的互动当中来,不断地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让学生能够听得懂每一堂音乐课,增加教学的有效性。

初中音乐教学论文篇4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学活动;创新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3-0042-02

初中音乐教学活动是从音乐作品的内容与旋律出发,引导学生对音乐作品进行欣赏与视唱。在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到调动,审美能力得到提高。在社会文明快速发展的今天,传统的初中音乐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音乐学科发展的需求以及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加强初中音乐教学目标、内容与方法的创新十分必要。鉴于现在初中音乐教学效率较低的现状,笔者选择初中音乐创新教学策略作为研究对象是有一定社会教育意义的。

一、加强教学环境的创新设计

初中音乐教学活动的开展需要教学环境的衬托与辅助。为了让初中音乐教学的创新性提高,当代初中音乐教师要学会创设一个有利于音乐学习的课堂环境。一个创新型的教学环境设计,可以让学生在走进教室的那一刻起就具有较高的音乐学习热情,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提高。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氛围的营造时,要加强音乐情境的创设,学会利用音乐语言以及实物演奏等方法进行情境创设工作的辅助。教师更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创造一个更加生动与形象的学习情境,让学生的音乐学习热情快速提高。音乐教师是初中学生音乐学习的重要场所,加强音乐教室室内设计的创新度,对于学生的音乐学习心理具有直接作用。音乐教室的室内设计创新,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教师应当将音乐教室内的设备以及繁重器材进行合理布置,学生随处可见乐谱表与乐理知识等。比如在讲解《金色的秋天》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与秋天相关的图片,让学生在形象的氛围中感受秋天的美感。在音乐教室的室内设计方面,可以利用圆形摆放的方法对桌椅进行安排,方便学生对于秋天的印象与感受进行讨论,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中表达的感情。在讨论学习中,学生的思想得到了交流,了解了他人的不同想法,更容易引导学生走进音乐世界当中。

二、加强教学目标的创设设计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使得初中音乐教学的方向发生了一定的改变,提高学生对于音乐作品的欣赏能力与理解能力是当前初中教学的重要目标。在设计教学时,教师要学会从多个角度进行教学目标的设计,三维目标的设计是初中音乐教学的一大创新。教师要利用音乐教学让学生得到音乐理论知识水平与实践技能的提高,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找到学习的方法,体验学习的过程,更要引导学生在音乐学习中建立起科学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进行教学目标的创新设计,有利于提高初中音乐教学的层次,使初中音乐教学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全面素质的开发。比如在引导学生欣赏《祖国颂》的时候,教师要进行教学目标的创新。首先,让学生在这个音乐作品中获得一些专业的音乐知识。其次,要学生理解《祖国颂》的创作目的以及其传达的感情。最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找到民族自豪感。这样的三维教学目标不同于传统的初中音乐教学目标,可以让学生在初中音乐学习中获得立体性的进步。

三、加强课堂教学结构的创新

新的初中音乐课程标准对于音乐教学的内容进行了有效的调整,对于初中音乐教学的课堂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课堂结构的有效设计可以让音乐课堂的教学活动更加高效。在进行音乐课堂教学结构的设计时,教师要加强新旧知识的结合,利用动与静两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到音乐学习当中来。在初中音乐课堂之上,演唱与演奏是音乐学习与欣赏的不同方法,在音乐艺术的欣赏中,学生的乐理专业知识水平得到提高。一节音乐课堂应当促进学生理论知识水平与实践知识水平的提高。因此,教师要加强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结构的层次性与多样性,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比如在讲解《辽阔的草原》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对作品进行听的欣赏,从听觉角度想象作品所描绘出的画面。之后,教师要针对作品中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进行讲解,使学生可以更为深入地了解此音乐作品。最后,教师要组织学生利用不同的乐器进行演奏,或者进行视唱。这样,在一节音乐课上,利用动静结合的教学方法,教学效率会大大提高。

四、加强师生关系的创新

师生关系的创新,就是要求当代初中音乐教师与学生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与学生做朋友,在教学活动中与学生共同进步。教师要学会尊重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把更多的课堂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另外在课堂下,教师要与学生多进行交流与沟通,让学生认识到教师是其交谈的对象之一。在师生交流中,学生会对教师产生感情上的依赖,这对于初中音乐教学活动的开展有促进作用。学生对教师的热爱会影响到学生对于此学科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要重视师生间的互动,无论课上还是课下,多让学生发言,多留时间与学生交流。

综上所述,初中音乐教学对于学生的音乐素质提高以及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笔者针对初中音乐教学创新问题提出了几点策略,希望当代初中音乐教师加强教学思想的更新,利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投入到音乐学习中,使初中音乐教学可以服务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只有这样,初中音乐学科的发展才能更加长久。

参考文献:

[1]刘波.在教学中提高中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9,(09).

[2]鲍铁萍.浅谈创新思维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作用[J].希望月报(上半月),2007,(01).

[3]周宁.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0,(06).

[4]陈丹.浅谈音乐教学中的侧重点[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9,(12).

初中音乐教学论文篇5

一、树立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由于中学生缺乏对古典音乐的兴趣,导致学生缺乏对古典音乐审美的价值,他们更倾向于现代音乐歌曲的节奏、新奇、摇滚和流行,所以发现其背后的根本原因,才能有效解决中学生缺乏对古典音乐兴趣这一问题。教学过程是一个认知的过程,这个主题是基于科学的认识论和辩证法唯物论作为其哲学基础,理性的认识并且依赖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发展。用哲学的基本理论,探索古典音乐教学方法,这有助于中学生对古典音乐的理解,也是掌握古典音乐知识的有效途径。根据“注重理解和兴趣喜好理论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的心理学理论,在教学中正确使用多媒体,将课堂教学呈现出立体化、生动形象的表现形式,可以很好的改善学生对古典音乐课的兴趣,加强中学生对音乐的创新思维。音乐心理学的研究更注重人的声音、音乐的记忆、想象的音乐和音乐的感知,根据人的声音感觉的四个要素:音高、音色、强度,时值,利用这些物理特性来加强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的现状。利用这些教学方法,来有效解决对古典音乐缺乏兴趣的问题,从而树立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二、研究学习方法构建来和谐教学气氛

在初中音乐课堂中,教师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增强初中学生对古典音乐的认知。古典音乐本身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可以增长自己的艺术素养,培养感请,有助于发展成一个充满活力、积极健康的人。怎样在这个流行音乐肆虐的时代培养初中学生对古典音乐的兴趣爱好,是一个非常考验初中音乐教师教学水平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教师要不断进行进修培训,联系自己的课堂教学,在培训中进行思考。还可以寻求互联网上正确有效的信息,在学习过程中,完成了对中学古典音乐课的反思,并对学生教学效果的情况进行自我评价。而且在教学的过程中重点需要研究中学生不喜欢古典音乐的重要原因,设计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法来形成一个教学提案,通过基准教学的比较,表现出课程的有效性,鉴于具体的问题,可以积极研究具体方法并寻求更有效的对策。

从初中教师的角度出发,初中生学生因为什么不喜欢古典音乐、怎样才能提高学生对古典音乐的兴趣,我们需要对文献的大量阅读,找出培养中学生对古典音乐喜爱的方法,并能提供参考价值。而且在音乐教学课堂中要进行时效性的观察,掌握教学的基本情况,制定相关的教学计划。还需要用调查问卷的形式,让教师填写问卷,找出教师认为初中学生不喜欢古典音乐的原因。最后根据以往教师的音乐教学经验,总结和探讨学生不喜欢古典音乐的真正原因,并研究设计一个可以突破的教学方法,再将设计的课程与之前进行对比,通过对比教学,研究课程的有效性。教师还要为学生建立个人档案,通过观察、调查、比较等方法,在学生艺术能力的认知和情感发展的过程中进行有效的记录。最后,通过研究整个过程中进行深度的总结及反思,促使学生努力提高艺术欣赏能力和音乐评价的能力。

从初中学生的角度出发,做问卷调查时我们应该以座谈会等形式对全体初中学生进行调查,探究学生对古典音乐的理解程度,并对学生不喜欢古典音乐的情况进行分析和归纳,使得研究和评价有重要数据支持。班长和学习委员协助教师精心设计和组织各类校园文艺活动,从而引导初中学生理解古典音乐,促进对古典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三、注重教学与实际的相结合

目前,标准的初中音乐课程是提倡以音乐基础教学为主,以教师的指导方针,提出课堂的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初中音乐课堂中,如果发现学生不理解古典音乐,不知道如何去鉴赏古典音乐,那么教师应该善于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来创设教学情境,这样就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使得每位学生都可以实现更好的学习。而且学生置身于教学学习情境中可以发现自己存在的新问题,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与发现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对古典音乐鉴赏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目的性。为了让学生能对古典音乐感兴趣,教师也应当做一些学习计划,比如每周让每个学生选择一首古典音乐进行鉴赏,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随时联系教师,也可以推荐优秀的古典音乐作品,让大家在课堂一起探讨和解读;在音乐课堂上仔细品鉴古典音乐,慢慢去感受和欣赏。通过使用这些方法,不仅可以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初中学生对古典音乐也会有质的飞跃和量的提高,对于流向音乐有所减弱,而在古典和民族音乐有很大的发展。从而扩大学生对古典音乐的喜爱,开阔了他们的视野。

四、结语

找出学生不喜欢听古典音乐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可以从内心深处喜爱古典音乐,发现和了解古典音乐。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希望学生可以在古典音乐知识的海洋里畅游。在学习古典音乐的过程中,还要求初中教师帮助学

生做好鉴赏工作,因为利用鉴赏,学生可以熟悉学习内容,发现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在听課时才能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但因为学生对古典音乐的兴趣不是十分浓厚,需要教师及时引导学生掌握其鉴赏的方法,使学生意识到鉴赏的重要性,形成良好的音乐鉴赏习惯。才能使初中学生在音乐鉴赏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学会独立思考问题,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利用引导学生奖赏也可以为备课作好准备。初中音乐教师也应该树立目标意识,可以使自己的教学活动有着较强的针对性,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也促使教师及时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重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真正将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创建高效数学课堂。让他们感受到古典音乐的美,原意去享受古典音乐,在我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更好地诠释古典音乐,在研究中可能会出现失误,但我会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努力查找不足。

参考文献:

[1]曹大华.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兴趣的培养探究[J].科技视界,2015(33):2.

[2]郭新秀.提高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效果实验的探究[J].学周刊,2014(11):3.

责任编辑:孙瑶

来源:现代交际 2017年3期

初中音乐教学论文篇6

关键词:20 世纪 中国复调音乐理论 探索 发展

复调音乐作为一种建立在横向思维基础之上、运用对位技术手法进行结构组织的多声音乐形态,在西方历经了几个世纪的创作实践与经验总结后,早已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和较为完备的理论体系。但在我国的发展,由于社会、历史、文化等各方面的原因,远远不及同时期西方发达国家所达到的瞩目成就。19 世纪末20 世纪初,在新文化运动的倡导和的推动下,在西学东渐的思潮中,西方复调音乐日趋成熟的技术理论开始受到我国专业音乐工作者的重视。早期音乐家对西方复调音乐成就的认可及引进,无疑促进了我国近代专业复调音乐及其理论的产生。

一、1919--1948 年“五四”以来的早期探索

中国专业音乐理论与创作的发展是在东西方音乐文化的交融并汇中成长起来的,西方悠久的音乐文化传统与完备的技术理论知识不但开启了民智,也唤醒了国人构建民族音乐理论体系的意识。中国复调音乐理论的形成,便与西方传统作曲技术理论的输入有着直接的联系。它是在20 世纪初叶我国早期专业音乐学者对西欧传统复调技术理论的译介与研究中逐步形成并发展起来的。严格地说,我国复调音乐理论的研究工作从20 世纪二十年代才开始起步,以王光祈、缪天瑞、萧友梅、黄自等早年留学海外的少数专业音乐家对西方复调技术理论的译介与教学实践活动为开端。

在理论著作方面,早期的复调理论译著以介绍西方传统复调音乐发展史及对位技术为主,较有影响的有王光祈的《对谱音乐》、缪天瑞的《对位法概论》及黄自的《单对位法概要》三部著作。其中,《对谱音乐》根据德国的对位教学体系,介绍了西方复调音乐的发展脉络、技术技巧及各种体裁形式,是我国最早出版的全面介绍西方复调音乐的、专业性较强的读物;《对位法概论》采用了英国的教材体例,分章讨论了由富克斯创立的五类严格对位的规则与技术要求,是我国第一本关于对位法的编译教科书;《单对位法概要》则属于讲义性质的教材,系统论述了对位法中严格对位及自由对位的分类特点,因其简洁的行文与鲜明的体例成为当时影响广泛的复调理论教材。之后,又陆续出现了一些复调理论著作及译文,如我国早期音乐教育家赵h编译的皮福斯的《简易对位法》、奥列姆的《赋格初步》等。

在教学实践方面,二、三十年代从海外归国执教的萧友梅及黄自等人,是我国近现代专业音乐教育中率先进行复调音乐教学的先驱,是国内复调理论学科的最初播火者。萧友梅于1927 年11 月在上海创办了中国第一所专业建制的高等音乐学府――上海国立音乐院,并于1930 年聘黄自为理论作曲教授,请他系统地传授在国外潜心研习的西方作曲技术理论专业知识,并开设了一系列与复调音乐理论相关的课程,如单对位法、复对位法、赋格等。另外,萧友梅还曾聘请过一些外籍教授到音专来讲授对位及赋格写作的技巧。早期复调理论课程的设置与技法的讲授,无疑是国内进行复调理论教学与传播的最初尝试,对之后我国老一辈专业音乐作曲家如贺绿汀、江定仙、刘雪庵、陈田鹤、谭小麟等人的创作思维产生了深远影响。尽管当时对西方复调技术理论的学习仍处于初级“消化吸收”阶段,但自此以后,复调音乐理论的学习与研究活动在中国便有了正式的基地。

总的说来,四十年代末以前,我国学习和掌握复调技术理论的人数及运用复调技法进行创作的人数都不多,复调理论研究的重点仅停留在学习和借鉴欧美等国的传统复调技术理论阶段,而未涉猎当时先进的西方现代复调理论知识。与我国音乐理论中的其它学科如民族音乐学、音乐史学、音乐美学的研究处境相似,这一时期的复调理论研究工作较为薄弱与落后,既未形成专门的理论阵营,也未形成一支专业的理论研究队伍。然而,尽管如此,早期的复调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活动对我国复调音乐理论的学科建设仍具有举足轻重的开拓与奠基作用。随着对西方传统复调技术理论的不断了解与深入认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民族化的探索与追求,中国复调音乐理论开始日趋成型。

二、1949--1979 年新中国成立后的曲折发展

1949 年新中国成立之后,随着整个社会主义音乐文化事业的发展,在全国各地音乐院校广泛建立的良好基础上,复调音乐理论发展的脚步开始加快,形成了令人欣喜的新局面,在译文专著、教学研究及民族化复调理论探索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新中国建成至60 年代初期,译介国外复调技术理论仍是学科建设的主要渠道。在理论著作方面,一方面对欧美国家复调理论著述的译介明显增多,如该丘斯的《对位法》、普劳特的《复对位法与卡农》、辟斯顿的《对位法》及希格斯的《赋格曲》。另一方面苏俄复调音乐理论也成为了这一时期的研究重点,如帕夫柳钦科的《实用复调音乐初步教程》、斯克列勃科夫的《复调音乐》。另外,这一时期的复调理论编著活动也比较活跃:如苏夏编著了《实用对位法》、《复对位法》及《卡农曲作法》,丁善德编著了《单对位法大纲》、《复对位法大纲》及《赋格写作技术纲要》,陈洪编著了《对位化和声》等。

在教学实践方面,50 年代初期以欧美复调教学体系为主,多选用该丘斯、普劳特、辟斯顿的著作为范本,各音乐院校大都参考上海音乐学院的课程设置来安排教学。随着中苏关系的友好发展,1955 年起,大批苏俄音乐家的技术理论著作被介绍到中国,许多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音乐家来华讲学,再加上50 年代我国留苏学生回国后的创作和教学活动,使得苏联复调音乐理论教学体系的特点对我国复调理论教学研究与创作活动产生了一系列影响。苏联复调理论教学体系的引入,促使我国音乐理论家将目光更多地投向对我国传统音乐中复调因素的开发与研究,对推动我国复调音乐理论的民族化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1958 年,我国大型音乐理论学术期刊《音乐研究》创刊,先后刊登了几篇有关复调音乐教学与技法的论文,它们成为国内音乐理论界对此方面课题研究的第一批专论。其中,肖淑娴的《关于复调音乐写作的几个问题》主要聚焦于复调音乐教学中的民族化问题;陈铭志的《对我国民间音乐中复调因素的初步探讨》论述了我国民间音乐中的复调现象及其在声部结合上的特点;姜元禄的《我国民间音乐中的多声部因素》从民间音乐的分类出发,叙述了我国多声部音乐中所蕴涵的复调特性与表现特征;饶余燕的《复调音乐形式的最高典范――赋格在表现音乐内容上的作用》则分析了从巴赫到肖斯塔科维奇等六位作曲家的十首赋格, 并探讨了它们在表现乐曲内容上的作用。这几篇屈指可数的文章对我国传统音乐中复调因素的挖掘与再认识、复调音乐教学中的教材 选编及民族化写作探索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1966 至1976 年的“”,使我国的音乐创作与理论研究事业陷入了低谷。这一时期的复调学术成果极少,译文著作也几乎没有,是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的一段停滞期,对建国以来我国复调音乐理论发展已取得的良好态势造成了严重打击。直到1979 年,在改革开放“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号召下,在正确的政治导向与宽松的学术氛围中,复调音乐理论的研究与教学活动才又重新回到发展的轨道上来,并在各种文艺思潮风云际会的文化背景中,在现代音乐观念、技法、作品的影响作用下,迎来了一段自身发展史上的黄金期!

三、1980--2000 年改革浪潮中的繁荣发展

70 年代末80 年代初起,我国复调音乐理论的研究产生了令人欣喜的变化,在打开了思想的桎梏后,复调音乐理论不但将研究的触角敏锐地伸向了古典与现代、传统与创新的各个方面,还在研究的质、量、对象上都取得了重大的突破。

在理论著作方面,随着国家对音乐文化事业投资的增加,在出版行业恢复到正常运作的良好环境下,大量的复调音乐理论著作相继出版,无论在理论深度还是内容广度上都较改革开放前有较大的进展。80 年代初期仍以外国复调音乐理论译著为主,如法国理论家杜布瓦的《对位与赋格教程》;美国理论家辟斯顿的《对位法》、该丘斯的《应用对位法(上卷)创意曲》、米德尔顿的《现代对位及和声》;德国理论家兴德米特的《传统和声学简明教程(下卷)》;苏联理论家普罗托波波夫的《复调音乐史》等,大致分为欧美传统对位技法与赋格理论的译介著作与20 世纪西方现代复调理论的译介著作两大类。

80 年代中后期始,我国复调理论研究者的工作重心逐步转移到撰写适应于中国文化背景和社会需要的复调理论专著上来,涌现出了多部可以反映当时我国复调理论学科发展水平的优秀论著,如陈铭志的《赋格曲写作》及《复调音乐写作基础教程》、段平泰的《复调音乐》、刘福安的《民族化复调写作》、孙云鹰编的《复调音乐基础教程》、朱世瑞的《中国音乐中复调思维的形成与发展》、林华的《复调音乐教程》、王安国的《复调写作及复调音乐分析》、赵德义与刘永平的《复调音乐基础教程》等。它们或已正式出版、或以讲义形式已广泛运用于国内各音乐院校的复调学科教学中,反映了我国复调理论工作者在长期学习西方复调理论成果后,已获得了较为系统完备的技术理论知识和创新的基础,在尝试适宜于我国国情的民族化复调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了可喜的进展。这些论著的问世,可谓开辟了我国复调音乐理论著作研究的新纪元,对推动我国复调音乐理论及复调思维在创作实践中的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成为建成中国复调音乐理论体系而迈出的重要一步。

在学术论文方面,跟五、六十年表于《音乐研究》上仅有的三、四篇有关复调音乐教学与技法的专论相比,这一时期我国复调音乐理论研究中出现了一大批高水平、有见地的学术论文。80 年代初期,国内重要的音乐类核心期刊及高等音乐院校学报相继创办,陆续收录并刊登了自改革开放以来第一批论述中外复调音乐理论与创作实践的专文,但仅十余篇,数量不多、篇幅也不长。1984 至1989 的五年间,学术论文的发表数目以逐年递增的形式快速增长,在总数近达百篇的文章中,研究的视角扩大到了有关复调音乐创作、理论研究及教学实践的各个方面。这些学术性极强的专论已远远超出了简单评论或编译的范畴,而融会了理论工作者深厚的学术积淀与睿智的学术见地。80 年代后期,特别是1988年11 月在西安召开了第一届全国高等音乐院校复调音乐学术会议后,复调学术论文更是以空前的数量大量问世。它们的出现,不但促进了音乐创作中复调思维与技法的丰富和完善,也极大地充实了我国复调音乐理论体系的内涵,是这一时期复调音乐理论研究区别于以往任何一个时期的最鲜明特征。

20 世纪的后二十年,中国复调音乐理论还在与复调音乐教学与创作实践的相互促进中得到了不断地完善与发展、并日趋走向成熟!作为这一时期中国复调音乐理论研究的主力军和中坚力量,活跃在国内各大院校复调教学领域内的教授及学者们,一方面反复实践并总结教学规律,撰写了许多研究国内外复调教学现状、体系及方法的学术论文,一方面则为配合教学需要,在借鉴国外传统复调教材、结合我国民族传统与特色的基础上撰写了多部切合我国音乐生活实际的复调理论专著,在教研与创新工作中极大地推动了这时期我国复调音乐理论事业的发展。另外,这一时期中国复调音乐创作实践在锐意寻求技术技巧、陈述形式、表现形态等方面突破与创新的同时,也为中国复调音乐理论内涵与外延的拓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如这一时期创作中对位思维的拓展及对位技术的创新,带来了诸如节拍对位、节奏对位、音色对位、色彩对位、立体对位、菱形对位、直向对位等许多反映对位技术创新发展特征的新术语及对它们的理论阐释。现代科技革命带来的宏观、微观、数理逻辑等全新的观念及视角与原有的复调思维基础相结合后,产生出了诸如“微复调”、“宏复调”等许多具有探新及创新意义的新形式。先进技术的引进及对其进行的各种变化尝试,必然会促使复调音乐理论在新的历史时期以更大的灵活性与适应性去及时、准确、全面而客观地反映创作实践的新发展。由此可见,20 世纪的后二十年,中国复调音乐理论是在复调整体学科的茁壮成长中大踏步向前发展迈进的。

结 语

在将近一个世纪的漫长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国复调音乐理论从无到有、逐步发展,直到取得20 世纪末如此令人瞩目的成就,离不开几代复调理论学者的共同努力。中国复调音乐艺术的发展在20 世纪理论的深化、创作的繁荣以及教学的代代传承中取得了夺目的成就,也必将在21 世纪崭新的旅程中走向更加光辉灿烂的明天!

参考文献:

1、居其宏《新中国音乐史(1949-2000)》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年11 月第一版

2、马达《20 世纪中国学校音乐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年12月第一版

3、梁茂春《当代中国音乐1949-1989》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 年7 月第三版

4、李诗原《中国现代音乐:本土与西方的对话――西方现代音乐对中国大陆音乐创作的影响》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年7 月第一版

初中音乐教学论文篇7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学;开放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时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能力已然成为学校、教师和社会各界所共同关注的问题。由此,开放性的教学模式也逐渐被提上教育议事的日程,引入到了初中的音乐课堂之上。而初中音乐的开放性教学打破了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更能够为学生们开拓视野,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学习生活更具丰富性。从而进一步的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

一、初中音乐多元化开放性教学的概念及内容

所谓多元化开放式教学,是指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空间及评价手段等方面的开放,它注重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和能力,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中主体地位,为学生营造平等、民主、自由、和谐的学习环境,大胆放手,鼓励学生去尝试、探索和实践,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积极、自由的参与到学习中去。初中音乐多元化开放性教学应从四方面着手:1.主动地把音乐教学融入现实环境之中,是教学内容具有衍生性和学科渗透性,从而让教学内容趋于多元化;2.创设开放性的教学环境,使音乐教学可以不受时空限制,鼓励怀疑与提问、辩论与讨论,提升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感知力和掌控力;3.采用新颖的教学用具和更具新引力和趣味的教学资料,丰富教学手段,使其具有多元性和创新性;4.鼓励多元化的评价模式和手段,例如除纸面考试外,还可以是技能展示或团队合作,也可以是论文评论等。

二、初中音乐实施开放性教学探讨

(一)在初中音乐实施开放性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学生兴趣的引导与培养

据各种调查表明,初中学生对于音乐的学习都比较倾向于轻松愉快的音乐学习方式,他们更是对于流行音乐情有独钟。根据该调查,初中音乐教师可以在传统的音乐教学过程中增添时代气息的融入。众所周知,《歌唱祖国》这一歌曲是我国的经典爱国歌曲,但是由于现在初中学生出生的年代距离《歌唱祖国》的年代较为久远,学生难以体会到《歌唱祖国》其中包含的爱国情感。针对这一情况,初中音乐教师在教学生这类爱国歌曲之前可以通过对学生兴趣的培养,让他们了解当时的国情,最后由衷地萌发出爱国情感,用心学习这类爱国歌曲。例如,因教材编排的需要,初中音乐课本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黄河大合唱》的歌曲,初中音乐教师在教学生吟唱这些歌曲之前可以带领学生先观看几部爱国电影,如《风云儿女》之类的,让学生从电影中萌发出爱国情怀,让学生在电影的观看中潜移默化地学习这些爱国歌曲,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二)在初中音乐实施开放性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可增加课外内容的补充

传统的初中音乐教材的内容明显不能满足时展的需要,这就要求音乐教师在传统的音乐教学内容上增加一些课外内容。自然,当代的一些流行歌曲或是民族歌谣不失为一项选择。例如:当初中音乐教师在教学生唱《北京OPEAP》这首歌曲的同时,还可以让学生欣赏当代流行的《龙的传人》或是《中国功夫》等,增强对初中学生爱国情操的培养。再如,在教学生唱《童年》这首经典校园歌曲时,还可让学生聆听当代流行的《再见小时候》这首歌曲,让学生通过经典老歌与当代流行歌曲的欣赏、比较感悟出属于自己的人生。

(三)在初中音乐实施开放性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随着社会的进步、时展,学校以及社会对初中音乐教学有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教学生乐理以及歌唱的同时,还应注意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品味音乐、在生活中学习音乐,最终提升初中学生的自身音乐素养。生活并不缺少音乐,只是缺少善于发现音乐。为此,教师应该多鼓励学生发现生活中的音乐,例如餐厅的音乐、广场上播放的歌曲、婚礼上的礼仪音乐甚至是电影或电视中的插曲等,这些都是生活中随处可见但又容易被人们忽略的音乐。很多人都认为只有书本上的音乐是“阳春白雪”,而生活中的音乐却只是“下里巴人”。殊不知,音乐是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的,哪怕是乡村音乐都是有其背景、有其感情的。对于初中学生而言,他们要学的不仅仅是课本中的音乐知识或是歌曲,还有生活中更广阔的音乐,毕竟书本上的音乐是有限的。

(四)对学生学习环境的营造应注重其开放性

在传统的初中音乐教学中,音乐教师通常采用封闭式的教学方式,不是让学生听TS中的原唱就是让学生跟随音乐教师学习书本上的歌曲,这种音乐学习方式很容易让初中学生产生厌烦心理,从而失去学习音乐的兴趣。然而,若教师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相信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潜能更容易被激发,最终提升其音乐素养。例如,初中音乐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加学校或社会上的一些音乐晚会,或是让学生通过自身的音乐能力以小组形式编排音乐剧。学生自己参与音乐剧的编排时,必然会有选择性地学习相关的音乐知识,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学习各种音乐知识,这对其音乐欣赏能力的提升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五)建立开放性的教学评价机制

传统的评价是教师从主观上和技术上评价学生,教师在评价中具有绝对性的权威和主导地位。通常会让学生唱一首课本上的歌曲,根据其完成程度进行评价,有的教师则粗略地根据对学生的主观印象来进行评价,这对其他学生来说本身没有积极鼓励的作用。而这样的评价标准使得学生们认为音乐就是单纯地唱歌,不必学其他知识,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将会越来越低,教师也根本得不到有效的信息反馈,而无法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在初中音乐教学中,音乐教师只要猿挚放性教学的方法,转变自身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兴趣,切实促进学生的音乐学习,就可以实现初中音乐教学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高科名.新课标下初中音乐教学模式的探讨[J].电影评介,2010,(02).

[2]肖迪.初中音乐实施开放性教学探讨[J].科教文汇,2011,(05).

初中音乐教学论文篇8

【关键词】网络技术;初中音乐;学习;影响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网络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网络技术的融入不仅丰富了音乐课堂模式的多样性,同时也渲染了音乐课堂的活跃氛围。与传统的音乐教学相比,注入网络元素的音乐课堂趋向于创新化、多样化,学生对音乐知识的掌握有了新的突破和认识,可见,网络在初中音乐学习中的应用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一、网络技术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活跃性

在初中音乐的教学课堂中应用网络技术能够丰富音乐教学课堂,并营造一种充满活力的课堂气氛,通过网络技术的应用不仅仅活跃了初中音乐课堂,而且一定程度上也达到了初中音乐教学实效性的目的。一般而言,传统的音乐课堂比较枯燥的,但是网络技术应用在音乐学习中能够把活跃生动的画面直接展现在初中生面前,因为网络上有着丰富的音乐学习资源,学生能够在网络中尽情的享受音乐学习所带来的乐趣。

在初中音乐课堂中应用网络技术时,音乐老师可以通过组织课堂活动来提升学习效果。比如在“保卫黄河”这一内容的学习当中,老师可以事先备好课件并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播放,通过在课堂中加以音效的烘托,能够让学生们感受到音乐的学习充满了乐趣与激情,从而也可以间接的提高学生们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不仅如此,音乐老师在组织活动的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自主来体验音乐的魅力和感受,这样也可以增强学生的表现力并有效提高课堂的活跃气氛。

二、网络技术提高了课堂教学的直观性

初中音乐传统的教学方式中主要突出的是老师的作用,很多情况下单纯依靠老师的讲授来进行学习。在初中音乐课堂上普遍都缺乏一种活跃的气氛,严重的影响了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音乐教学的时效性也被限制了。但是初中音乐学习上利用网络技术就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音乐的积极性,并改善当前音乐教学模式讲话的现象。例如在学习“民族艺术风格”这一内容时,音乐老师便可以突破表达上的限制问题通过多媒体播放相关课件来加以展现,从而提高了音乐课堂教学当中的直观性。

音乐作为一门高雅的艺术不仅可以提高人类的文化素养,而且能够在初中学习的过程中陶冶情操。而网络技术应用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当中给学生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能够让学生们较为直观的体会音乐的魅力。正因为网络技术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因此音乐老师在具体的教学活动当中可以将枯燥的音乐知识和理论转化为音乐或视频画面并直观的展现在学生面前,提高学生们学习音乐的热情并降低音乐教学和学习的难度。

三、网络技术提高了学生视野的拓宽性

音乐其本身就有一种独特的文化内涵,因此初中音乐的学习不仅仅能够陶冶学生情操,而且还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全面发展。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引用网络技术可以带领学生们学习更多的音乐知识和了解所学音乐的文化底蕴,这样不仅仅可以加深对音乐知识的认知,而且对于学生视野的拓展也有重要的意义。随着我国初中课程标准改革的推进,在初中音乐教学活动中老师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意识,从而在具体的学习中体验和感受到音乐的魅力。比如教师在教授音乐乐理等理论知识时,教师可以在网络上搜集乐理的产生及演化过程并详细的对学生讲解,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加深学生对音乐知识的了解。

音乐知识实际上和其他学科是紧密联系着的,因此通过在音乐学习中应用网络技术能够在无形之中打开学生的思维,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同时由于网络具有丰富的音乐资源,其音乐知识也是非常广泛的,学生在查询音乐资料时也一定程度在接受其他的音乐知识。比如在学习京剧时,学生们可以通过网络了解到更多更详细的北京文化及音乐知识,并通过这些知识的媒介作用,还可以帮助学生们了解我国其它国粹的背景文化,例如中医学、茶文化等多个方面。由此看来,网络技术提高了学生视野的拓宽性。

四、网络技术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全面性

众所周知,音乐这门学科本身就是一门非常有创新和丰厚艺术底蕴的学科,但是在我国初中音乐的教材上内容十分缺乏,学生难以对音乐知识达到全面的理解。在我国初中音乐教学活动当中,音乐教材的知识面比较狭窄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们各方面素质的全面发展。但是网络中音乐资源和知识非常丰富,所以网络技术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全面性。加上音乐课的所涵盖的知识非常多,学生可以在学习音乐知识的过程中利用网络加深其他方面知识的了解。而且由于我国初中现有的音乐教材中内容比较陈旧,也导致了我国音乐教学中学生创新精神的缺失。

此外,因为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逐渐走入了千家万户,而且网络所包含的音乐知识能够迎合时代的发展并给初中生们的学习带来极大的便利。在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中,初中音乐老师往往是照搬教材知识并给学生讲解,因此造成了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片面性。但是通过在初中音乐教学课堂应用网络技术,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多样化音乐学习知识、营造音乐学习气氛,从而有效改善当前初中生音乐知识学习不全面的现象。比如在音乐乐器的学习上,老师可以通过互联网检索到很多的乐器知识、图片及视频,不但可以帮助学生们了解更多的乐器知识,还能够让学生们全面的学习乐器知识。

总之,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进步,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技术得到了很大的飞跃。这对于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深化也具有重要的作用,从而也对初中音乐课堂的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挑战。在初中音乐课堂中应用网络技术不但能够有效的促进课堂教学模式多样性的发展,而且对于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时效性也具有重要的作用。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网络对于初中音乐学习的影响非常大,随着网络技术更加深入的发展,网络技术与音乐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将会促进我国未来音乐教学网络化的发展。正因如此,在初中音乐的教学上应该加大网络技术的应用,这对于实现我国网络的发展、音乐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高具有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初中音乐学科主题教学案例研究》[J]首都师范出版社2009,12.

上一篇:电力论文范文 下一篇:聚类分析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