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膳论文范文

时间:2023-12-09 22:19:11

药膳论文

药膳论文篇1

药膳是中国传统医学和饮食文化共同孕育的一枝奇葩,既是餐桌上的美味佳肴,又是防病治病之有效措施,故历来受到人们的青睐。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的老龄化、疾病模式的改变以及受到“回归大自然”思想的影响,药膳这种药食结合、养疗一体的传统医疗保健方法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从而大大促进了中国药膳学的发展。

    

近年来,各种类型的药膳研究培训机构、药膳餐厅纷纷建立,部分医院、康复中心相继成立了药膳食疗科,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也日益增多。但繁荣的背后也隐藏着一系列的问题,作为一门应用性学科,药膳学的研究更多的是低水平的重复,其应用价值也远未得到应有的体现。本文就药膳事业发展的几个关键问题予以探讨。

1  加强基础研究,深化药膳理论

    

任何一门学科的发展都不能脱离基础研究,药膳也不例外。药膳是以食物和中药材为主要原料加工而成的,兼具药物防病治病和食品营养保健双重作用的食品,其配伍、组方和运用均是在中医药基础理论和防治原则指导下进行的,其加工制作过程则需要以烹饪理论为依据。所以,如果脱离了中医理论和烹饪理论的指导,药膳的发展就失去了源头活水。

    

目前,有关药膳食疗的专著较多,但大多偏重于介绍药膳食品的加工制作技艺而疏于药膳配伍组方理论的探讨,即便是有所论述也缺乏系统性、完整性,难以适应药膳教育和普及工作的需要,更无法满足药膳学科全面发展的需求。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专门从事药膳研究的高层次人才很少。在中医界,药膳在很大程度上被视为一种应用技艺,中医理论或临床学者一般只是在相关研究过程中因为对药膳感兴趣而间或有所涉猎,专门投入精力研究药膳理论的并不多见。由于投入不足、人员分散等诸多原因,使中医药膳学的基础研究相对薄弱,理论不能得以深入发展,药膳学至今未能形成独立发展的态势。

    

为了强化基础研究,促进药膳理论的发展,首要的问题是培养药膳研究的专门人才,促进学科的独立发展。

2  提倡学科分化,培养专门人才

    

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孕育了为世人叹为观止的饮食文化,也形成了具有独特理论体系的传统医学。药食同源,药膳学是中国传统医学理论和烹饪技艺相结合形成的专门学科,是中医学和烹饪学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有机结合、共同孕育的产物。药膳学综合了这两门学科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其理论基础源于中医理论体系,其加工制作方法源于烹饪技艺,两者缺一不可。

    

药膳学的渊源和特点决定了药膳学科的从业人员必须既具有深厚的中医理论造诣,又具备烹饪学、饮食营养学的专门知识。在高等中医药院校中,药膳学作为选修课,其教学目的仅仅在于扩展学生的知识面,主要讲授药膳理论,对药膳操作技能少有涉及。烹饪专业的学生一般只是学习某些药膳的制作技艺,对药膳配方理论几乎全然不知。所以,培养兼具相关学科知识的专门人才是促进药膳学科纵深发展的必由之路。药膳学必须脱离中医学或烹饪学单一学科的束缚,应该创造条件促进学科的分化和独立发展。

3  整理存世文献,挖掘有效配方

    

药膳具有药食结合、养疗一体、风味独特、疗效确切等特点。应用药膳的终极目的是充分利用药物和食物的性能、功效,来调整身体各方面的生理功能,以促进健康和防治疾病。提高药膳疗效是促进药膳学发展的重要环节。

    

食疗学是中医学的分支学科。中医学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难以计数的药膳食疗配方,这是药膳学发展的不竭源泉。现在大量的药膳学书籍主要是整理、转载和引用历代医家的药膳方剂,其中不乏盲目传抄者。为了提高药膳的疗效,体现其实用价值,当务之急是系统整理古代药膳文献。首先要分类汇集药膳方剂,从专业的角度筛选有代表性的养生治疗方剂;之后要利用现代研究方法将筛选的处方进行观察,从中挖掘出疗效确定、适合推广的有效配方。否则,药膳只能沦为豪华宴席上的点缀或成为民众的心理安慰,并最终失去生命活力。

4  注重普及教育,提高民众认识

    

药膳学的历史源远流长,是中国百姓喜闻乐见的养生保健、防病治病的有效方法。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自身健康的维护和疾病的防治有了更高的要求,普遍追求安全有效的无伤害性保健治疗措施,从而使具有独特理论体系和丰富实践经验的药膳食疗在养生保健及各种慢性疾病治疗过程中的优越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然而,由于传统文化的逐渐淡化,人们对中医知识的了解越来越少,对中医理论的认知越来越困难。所以,人们虽然有利用药膳防治疾病、实现健康长寿的美好愿望,但在运用药膳的过程中却存在不可避免的盲目性,误补、蛮补造成的悲剧也不鲜见。目前药膳普及工作尚属空白,专业人才极其缺乏,远远不能满足社会需求。现实的情况是:人们对药膳要么缺乏了解,要么虽然有所了解却不能正确合理地加以运用。

    

所以,民众不仅需要了解和掌握一定的药膳常识,更需要具有专业知识的药膳师对其饮食生活予以督导,通过一日三餐改善体质。为了适应社会的需求,必须注重普及教育,提高民众的认识。应该用科普书籍、音像制品等民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药膳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传授药膳制作的基本操作技能和具体使用方法。要做到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循序渐进,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完整性、科学性、实用性和普及性。民众广泛参与药膳实践活动是推动学科发展的动力。

5  规范药膳市场,进行资质认证

    

经济的发展将药膳推向市场,但现在的药膳市场并不规范。由于利益的驱使,药膳受到很多餐饮业的追捧,很多餐饮从业人员在不具备起码的中医常识的情况下从事药膳制作工作,只能人云亦云、照本宣科地制作几个所谓的药膳菜品。

    

在配伍完善的药膳食疗方中,要求其中的各种原料在寒热性质上要一致,五味取舍要合理,归经选药要准确,功效主治要协同,使成品的整体作用远优于每一种原料作用的总和,以取其最佳疗效。若搭配不当,轻则药力尽消,甚则伤害机体。所以,规范配伍、合理应用是药膳实践的基本要求,否则,不仅不能发挥药膳的优势,反而使人们对药膳的作用产生怀疑、甚至形成抵触情绪。

    

药膳市场的混乱是阻碍药膳发展的原因之一。所以,应该对药膳餐厅和相关从业人员进行严格的培训和资质认证才能上岗,这是药膳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6  开展市场研究,开发药膳产品

    

药膳食品不独为国内民众所习用,而且逐渐受到国际市场的欢迎。由于食疗药膳食品不但能防病治病,有利于人体健康,并能丰富人民生活,使饮食品种增加新的内容,所以广大民众对其产品的质量和数量的要求均有很大的提高。

    

为了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药膳食品的制作加工应该突破传统的方法,与时俱进,才能步入现代化工业生产的行列。传统的药膳食品可以通过创新剂型、改进加工方法、合理引进现代食品加工技术、组织大规模生产等方式适应社会需求。

    

开展市场研究,开发既符合传统中医药膳理论,又体现食品价值的新型保健食品、疗效食品,能够极大地推动和扩大药膳的应用。以中西结合、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为原则,积极开发新产品,将使药膳的商品化、社会化、大众化程度得以提高。如各种罐头、饮料、口服液等剂型,均可以延长药膳食品的保存期,突破季节地域的限制,便于携带和运输,易于大量生产和供应,而且风味独特,具有各种保健和医疗作用。

    

药膳论文篇2

[关键词] 药性组合;贪婪算法;药膳配方;个性化

[收稿日期] 2013-11-27

[基金项目]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8BAI51B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373985,81173568);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项目(NECT-11-0605);北京中医药大学科研创新团队支持项目(2011-CXTD-11)

[通信作者] 王耘,教授,博士生导师,Tel: (010)84738620,E-mail:;乔延江,教授,博士生导师,Tel:(010)84738620,E-mail:

药膳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以食物和药物为原料,经过烹饪制成的一类特殊膳食?它和中药?针灸?按摩等疗法一样,都是中医学的组成部分?它“寓医于食",既将药物作为食物,又将食物赋以药用,药借食力,食助药威,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发挥着“未病先防?已病防变?已变防渐"的重要作用[1]?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由生物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和环境相结合模式的转变,药膳食疗“治未病"的重要性逐渐显现出来?国内外专家?学者从多个层面和角度对药膳开展了研究[2],进行了对古医籍中药膳方的收集整理[3-5],探讨了风湿病如何辨证施膳[6]?糖尿病药膳的物质基础[7]?药膳食疗在癌症治疗中的应用等[8-9]?然而目前的研究多是文献研究?临床应用研究?或是基于中医药理论层面的探讨,缺乏系统的药膳设计方法,难以出现重大创新和突破性进展?

药性是方剂配伍的重要依据之一,每种食物都具备独特的药性,本文尝试从药性组合的层面分析经典方剂,并以此为线索探索基于经典方剂药性组合模式的药膳配方设计方法,以期实现高水平的药膳产业开发及临床应用?

1 方法

本文通过分析药典所载中药及常见食物的药性组合模式,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以经典方剂的药性组合模式为模板,利用贪婪算法借助Matlab2011a平台,利用自编语句将食物进行优化组合,从而得到与经典方剂药性特征相同的药膳配方,实现了一种基于药性组合模式的药膳配方方法?

1.1 药性组合模式的获取 药性组合是指药性中性?味?归经的特定组合,例如性寒?味酸?归脾经即一个药性组合?将四气?五味?归经统一考虑的药性组合有助于从整体上对药性之间的配伍关系进行研究[10-12]?药性组合模式是指在方剂中反复出现的具有相同或相近功效的多个药性组合间的配伍特征?这些药性组合模式能够从药性层面反映出不同方剂在治则治法上的配伍特征,为方剂配伍理论的完善提供思路和方法?

本文将《中国药典》2010 年版一部中记载的中药数据整理成药性组合的形式,例如甘草在药典中的药性记录是平?甘,归肺?胃?脾?心经,用药性组合的形式来表述,甘草可记为包含平甘肺,平甘胃,平甘脾,平甘心4个药性组合?数据的整理形式见表1,由于篇幅限制,本文仅选取部分数据进行展示?

1.2 食物药性来源及数据准备 食物所对应的药性组合整理自《食物养生金典》[13],具体形式和中药-药性组合的整理方法一致?为进行后续处理将数据整理成二值列表的形式,如某种中药含有此药性组合记为1,如不含此药性组合则记为0?整理好的部分待运算数据见表2?

1.3 定性设计方法 本文以贪婪算法作为工具,将药-药性组合进行归纳总结,以经典方剂的药性组合模式为模版运用贪婪算法进行重新组方,实现一种新的药膳配方设计方法?贪婪算法是一种不追求最优解,只希望得到较为满意解的方法?通过一系列的选择来得到某个问题的最优解,对于算法的每个决策点都给出一个当时的最优选择,每步都取当时的最优解,最后得到全局最优解的一个近似解[14-16]?

已知一组药性组合和一组食物,它们之间为互不相交的子集A 和B,食物1 对应的药性组合有2 个,分别为温酸脾和温酸胃;食物2 所对应的药性组合有2 个,分别为寒苦脾和寒苦膀;食物3 所对应的药性组合为3个,分别为寒苦胃?寒苦膀?寒苦肝,见图1?本文的目标为:在集合A中找出最少的食物组合可以覆盖集合B 中所有的药性组合?

根据贪婪算法每步都寻求最优解的原则,第一步必定选取食物3,因食物3包含3个药性组合寒苦胃?寒苦膀?寒苦肝,再将食物3所包含的3个药性组合移走后,还剩下2 个药性组合,分别为温酸脾和温酸胃,由于食物1 包含了其中的2个,食物2包含了0个,因此选取食物1为目标食物,最后根据贪婪算法算出的结果为食物1和食物3包含了全部的药性组合?

1.4 以经典方剂白虎人参汤为例进行药膳配方设计 现以经典方剂白虎人参汤的药性组合模式为例,对基于贪婪算法的药膳配方的设计进行阐释?白虎人参汤出自于医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具有清热?益气?生津止渴,和表散热的功效,临床上常用来治疗胃热炽盛?气阴亏虚型糖尿病?方中包含石膏?知母?甘草?粳米和人参5 味中药?其药性组合模式见表3?

统计得到此方剂提供的药性组合模式为平甘心?平甘脾?平甘胃?平甘肺?平苦肺?平苦脾?平苦心?寒苦肺?寒苦胃?寒苦肾?寒甘肺?寒甘胃?寒甘肾?寒辛肺?寒辛胃?

以此方剂的药性组合模式作为模版,结合食物药性组合数据,利用贪婪算法在MatlabR2011a自编语句进行重新组方,得到了以白虎人参汤药性组合模式为模板组成的食物方案共计18 则,见表4?

2 结果与讨论

经过上述配方方法得到药膳配方的整个过程可重复,可操作,但新药膳配方的合理性仍需进一步分析,下面分别从中医传统理论?现代医学研究角度对药膳的功效进行了探讨;并对新配方的适应性及食材用量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2.1 药膳配方的合理性论证 糖尿病在中医上属于消渴的范畴,《素问・奇病论篇》曰:“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实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灵枢・五变》指出:“脾脆则善病消瘅易伤?"《千金要方》曰“消之为病……盛壮之时,不自慎惜,快情,此皆由房室不节所致也?"《灵枢・五变》曰:“刚则多怒,怒则气上逆,胸中蓄积,血气逆留,宽皮充肤,血脉不行,转而为热,热则消肌肤,故为消瘅?"以上的论述是中医对消渴病的病因?病机的认识?有的人由于平素嗜食肥甘,饭后少动导致饮食停滞,食滞而生热,灼伤阴津?阴虚及气?气损及阳,最终至阴阳两虚[17];还有的人五脏因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养而衰弱;房房劳过度易导致五脏虚弱,容易出现消渴病;七情失调则血脉不行,瘀久发热,因而为消瘅?《医学衷中参西录》云:“消渴一证,古有上?中?下之分,谓其证皆起于中焦而极于上下?"《本经》中也记载有“消渴"?“消瘅"?“消中"?

在现代社会中糖尿病越来越成为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它严重的威胁了人类的健康,中医药在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具有悠久的历史以及不可替代的优势[18]?近20 年来,中医药在治疗糖尿病的一些关键环节凸显优势,在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减轻胰岛素抵抗?保护β细胞的功能?调节集体循环与改善全身症状方面具有综合效应[19]?

在这些以白虎人参汤药性组合模式为模板组成的食物方案中,百合?芦荟?苦瓜?猕猴桃?莲子在临床上均有报导可以治疗糖尿病[20-25]?血糖是由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直接转化而来,因此糖尿病患者应该忌食含糖量大的食物,可多食鸡?鱼?蛋?奶?花生等含糖量少的食物;百合和苦瓜为天然降糖的食物,百合在我国药食两用已有上千年的历史,百合归心?肺经,具有宁心安神?润肺止咳和清热解毒等功效,现代的医学研究证明:百合所含百合多糖和百合秋水仙碱等对多种疾病均有防治的作用,可降血糖?改善睡眠?抗肿瘤等作用,是理想的食疗佳品[26]?苦瓜在我国也有悠久的食疗历史,其性寒味苦,具有清热解暑?解毒等功效,苦瓜营养丰富,含有苦瓜皂苷等多种降糖物质,降糖的作用是比较缓慢而持久的,具有类似于胰岛素的功效,因此一直是备受关注[27]?芦荟也是我国传统的食疗产品,有实验证明,芦荟中所含的芦荟多糖有显著的降糖效果,对损伤的胰岛组织结构具有修复作用,对肝糖原的合成有促进作用[28]?

饮食疗法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合理的控制饮食有利于血糖水平的控制和减轻胰岛β细胞负担,使胰岛的功能得到适当的恢复?因此,本文组出的食疗方案可以辅助药物治疗,对于初期的2 型糖尿病及血糖较高还未确诊为糖尿病的患者具有指导性的意义?

2.2 药膳配方适应性及食物用量调整 药膳配方的设计除考虑符合药性配伍规律之外还需要结合现代营养学知识进行适应性的调整,此外需要考虑季节?时令等因素,例如鸭肉的营养价值很高,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含量低,是肉类中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E含量较多的,钾?铁?铜?锌等矿物质的含量也非常丰富?尤其适宜夏秋季节食用,既能补充过度消耗的营养,又可消除暑热给人体带来的不适?因此药膳配方的设计应因时制宜?因人制宜?因地制宜,综合考虑多种因素?

此外药膳配方配伍规律符合中药方剂的配伍规律,但不完全等同于中药方剂,其在用药味数上小于中药方剂[29],各种食材的用量也与中药方剂不同?确定一种药膳的用量,首先需要确定总量,以每人每天食用量为标准,分2次食用,供2 d食用的以此类推?在总量的范围内,按质量构成比例决定各种原料的用量?每种原料的一日用量,食物部分参照食物的营养素含量和膳食营养标准个人的食量确定;中药材部分需参照中药学或国家药典规定?

以食疗方案“百合?芦荟?绿茶?西红柿?鸭肉?花生?鸡腿菇"为例,其中包含蔬菜类:百合?芦荟?西红柿?鸡腿菇;肉类:鸭肉,利用这些食材可以搭配出多种菜肴,例如芦荟炒百合?芦荟百合鸭丁?西红柿烧鸡腿菇等等,配合莜麦面?荞麦面主食,可以轻松组合出每日的营养套餐?多套方案可以交替应用,提供了饮食的多样化选择空间?此外,绿茶中含有儿茶素,抗氧化作用较强,能减缓肠内糖类的吸收,抑制餐后血糖上升,还可以防止血压和血管的氧化,有效预防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可以作为日常饮品?

3 结论

本文中药膳配方的设计以经典方剂药性组合模式为模板,基于中医传统药性理论进行组方,同时结合现代营养学知识进行佐证,具备一定的合理性?可重复?可操作性?本研究为药膳配方设计提供了具有中医特色的通用方法,针对顾客身体状况,在中医辨证基础上提供个性化的药膳方案?为其量身设计出最佳饮食方案,以期达到治疗效果最大化和副作用最小化,从而提供更有效?更具针对性的药膳新配方?考虑到药膳本身作为食物需具备的色?香?味?形等特点,目前仍有待进一步考虑药膳作为食物本身的营养性特征?口味特征和烹饪工艺特征,从而使药膳配方的设计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 刘志学,黄建银.药膳食疗-寓医于食世界中联药膳食疗研究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首届世界药膳养生学术国际研讨会在京召开[J].中国当代医药,2009(17):4.

[2] Xu Y. Perspectives on the 21st century development of functional foods: bridging Chinese medicated diet and functional foods[J]. Int J Food Sci Techn, 2001,36(3):229.

[3] 郭红娟,路新国,陈敏.《金匮要略》之食疗初探[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12):140.

[4] 邓沂.《黄帝内经》饮食养生与食疗药膳探析[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3(5):69.

[5] 徐平.《伤寒杂病论》中的食疗思想及应用方法研究[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08.

[6] 陈进春,邱明山,张怡燕.中药药膳在风湿病中的应用[C].昆明: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二届全国中医风湿病学术研讨会,2008:234.

[7] 邵幼岩,蔡碧双,林纪昀,等.ICP-MS测定13种糖尿病药膳常用中药中的微量元素[J].中国中药杂志,2007,32(19):2011.

[8] 陈涛.药膳疗法减轻癌症患者化疗后恶心?呕吐的护理观察[J].光明中医,2012(1):116.

[9] 郑孔济,郑云,郑乙星.癌症手术后的民间药膳疗法[C].福州:2011年中华名中医论坛暨发挥中西医优势防治肿瘤高峰论坛,2011:81.

[10] 肖斌,王耘,郭维嘉,等.中药药性组合及其与功效的关系研究[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0(6):902.

[11] 顾浩,王耘,肖斌,等.中药功效-药性组合关联关系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1(7):1568.

[12] 王耘,张燕玲,史新元,等.基于药性组合的中药性效规律研究框架[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2(4):1798.

[13] 养生堂膳食营养课题组.食物养生金典[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

[14] 聂小东.基于贪婪算法的排课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广州:广东工业大学,2006.

[15] 于秀霞. 求解背包问题的新型算法[J]. 长春大学学报,2002(2):3.

[16] 陈文,彭莉.贪心算法在基因芯片中的应用研究[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0(19):85.

[17] 陈俊,万琳,董晓云,等.白虎人参汤对改善2 型糖尿病IR 的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05(2):138.

[18] 翁建平.对糖尿病流行病学?循证医学及基础研究的探索[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10(2):166.

[19] 林兰.中西医结合糖尿病学[M].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1.

[20] 徐国琴,林文,翁锡全,等. 运动及芦荟干预对糖尿病大鼠血脂的影响[C]. 北京: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2004:2.

[21] 徐卫东,林君如,朱姗颖,等. 复方苦瓜饮对2 型糖尿病大鼠模型胰岛素抵抗的影响[J].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2003(2):8.

[22] 张娜,平其能,徐文方.西红柿凝集素修饰脂质体对小鼠口服吸收胰岛素的促进作用[J]. 药学学报,2004(5):380.

[23] 冯涛. 百合的医药功效与药膳食疗[C]. 苏州: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八届国际营养药膳高层论坛,2009:6.

[24] 冯伟.糖尿病茶疗法[N].中国老年报,2006-01-18(003).

[25] 陈茂盛,方水林,徐业,等.清心莲子饮结合西医常规疗法对Ⅲ期糖尿病肾病尿白蛋白和肌酐比值的影响[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1(2):33.

[26] 李玉萍,皮小芳,刘成梅,等.百合多糖降糖作用机理的体外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2(8):1964.

[27] 苦瓜降糖研究取得重大进展[J].食品与发酵工业,2008(3):65.

[28] 朱阿宾.芦荟提取物的降糖及防治糖尿病肾病的作用探讨[J].实用医技杂志,2008(29):4077.

[29] 项平,施洪飞,唐善永.药膳配伍规律研究[J].扬州大学烹饪学报,2002(3):23.

Formula method of medicated diet based on medicinal property combination patterns

MA Li, YAN Su-rong, LI Xiao-he, TAO Ou, WANG Yun, QIAO Yan-jiang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for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Beijing 100102, China)

[Abstract] To propose a formula method of medicated diet based on medicinal property combination patterns in this paper under the context of lack of innovation in medicated diets. By analyzing the property combination pattern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commonly used foods recorded in the pharmacopoeia, medicated diet formulae were optimized by using the greedy algorithm, with the property combination patterns of classical formulae based on the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treatment. In this paper, the Baihu Rensheng decoction, which is a classical formula for treating lung and stomach heat-derived diabetes, was taken for example in the formula design. As a result, totally 18 medicated diet formulae were developed and proved to be rational in the analysis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 and nutriology. This method expands the way of thinking for personalized diet therapies and provides theoretical basis th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medicated diets.

[Key words] property combination pattern; greedy algorithm; formula of medicated diet; personalization

药膳论文篇3

壮医药学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临床基础。壮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和医疗实践中,将药物和食物相配合,经过适当加工,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的壮医药膳,成为壮族人民养生保健、防病治病的重要方法。壮医药膳是在壮医基础理论的指导下,结合壮族人民的生活习俗而形成的。

1壮医药膳的理论基础

“阴阳为本,天、地、人三气同步”的天人自然观[1]是壮医药学最基本的理论基础,同时也是壮医药膳的理论基础,对壮医药膳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壮医认为,人体的各种变化,都可以用“阴阳为本,三气同步”的学说来解释。正常健康的人体,处于一种阴阳和谐的状态,各种原因引起的阴阳的偏胜偏衰都可以导致疾病的发生。“三气同步”即天、地、人三气同步运行,天地之气为人体造就了生存和健康的“常度”[2]。同时,天地之气又是在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人对天地之气的运动变化有一定的主动适应能力,这样人才可以维持生存和健康的“常度”;如天地之气运动变化太过,人体的适应能力不及,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三气同步”的另外一层涵义就是人体分为上、中、下三部,上部相“天”,下部相“地”,中部相“人”。人体三部之气也是在不停的运动变化之中,以适应天地变化的“常度”。壮医药膳就是采用药物与食物相配合的方法,调理阴阳的偏颇,使天、地、人三气同步运行,维持生存和健康的“常度”,从而达到养生保健,防治疾病的目的。

2壮医药膳的特色

2.1壮医药膳的原则壮医药膳的原则是调气、解毒、补虚。壮医药膳主要是在壮医理论的指导下运用各种手段对人体阴阳的偏颇和气血的偏盛偏衰进行调理,使人体的谷、水和气三道以及龙、火两路保持通畅,内脏气血骨肉功能保持一定的常度。调气是通过各种具体药膳方法来调节、激发或通畅人体之气,使之正常运行,与天地之气保持三同步。“毒”就是入侵人体的邪气,解毒是通过药膳的作用来清除人体的“毒邪”,使人体的“三道”保持畅通,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补虚主要是针对慢性病、老年病、或邪气去除之后的恢复期,通过药膳促进疾病的恢复。

壮医药膳是在全面分析患者的症状、病因病机、疾病性质、病情缓急的基础上,结合患者的体质、年龄状况,并参照季节、地理环境等因素,来确立相应的食疗原则,给予适当的药膳治疗,以达到阴阳共制,天、地、人三气同步的目的。

2.2壮医药膳养生保健的特色壮医药膳主要根据个人不同的体质,结合岭南地区特殊的地理、气候环境,选择合理方法对疾病进行预防。同时,在天、地、人三气同步理论的指导下,根据不同的季节气候特点确立相应的药膳原则。一般认为春升、夏清淡、秋平、冬滋阴[3]。

谷物类保健是壮医药膳最重要的方法之一。俗话说“民以食为天”,良好的饮食习惯对保持人体的健康至关重要。壮族人民以水稻、玉米、番薯为主食,同时在日常生活中食用大量的豆类食物,这些食物具有良好的健脾胃、益肾气的作用,对人体健康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许多食物被加工成药粥、药饭、药糕等药膳供人们食用。如贺州、桂平的黑糯米酿酒具有补益中气及肾气的作用;广西著名的长寿之乡巴马县的长寿秘诀就是多食天然无污染食物,如粗粮、自然食物、低热量食物、粗纤维食物,蒸煮食物多食,煎炒食物少用。同时,壮医药膳的烹调特别讲究保持食物和药材的天然性,选择恰当的食物与药物紧密结合,更好地发挥药膳的保健作用。烹调方法有蒸、煮、炖、炒、煲汤等,制作药膳时,还可加入一定和调料,增加药膳的色、香、味,以提高食欲。另外,在壮族地区,蚕蛹、蚯蚓、蚂蚁、蜈蚣、蛇等虫类,鸡、鸭等都是传统的美食,经烹调加工成药膳食用,如油炸蚕蛹等。

蔬菜类保健是壮医的重要特色。蔬菜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同时还有良好的药用价值。如菠菜可解酒毒;苦荬菜味苦性寒,可解暑毒,并可治蛊;紫苏有食下不饥,可以释劳之功;枸杞菜味甘平,食之能清心明目,配以猪肝,又有平肝火之功。

瓜果类是壮族人民进食时的必备之物。瓜果不仅具有滋阴功能,同时还有很好的美容保健之功。另外,瓜果类也是常用的原料,壮族人民常制作出各种具有民族特色的瓜果药膳,如山楂糕、菠萝盅、石榴汁等。

2.3壮医药膳防治疾病的特色壮医药膳治疗疾病主要针对慢性病、老年病、或邪气去除之后的恢复期效果比较显著,常在调气、解毒、补虚的原则上选择合适的药物配合饮食进行治疗。

调气、调血是壮医常用的治疗手段。调气是通过各种具体药膳方法来调节、激发或通畅人体之气,使之正常运行,与天地之气保持三同步。同时,血也是构成人体结构的重要物质基础,壮医药膳非常重视对血的调节作用,壮族地区多分布在亚热带地区,天气炎热,血气易于受热妄行,壮医多选择有清气凉血作用的药物加入食物中,来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如在夏季,天气炎热,多喝生地茶可达到凉血的效果。对于产后乳汁缺乏症,以带有乳汁多的食物,如木瓜汤、猪脚汤、花生仁汤,配用补血通络之品进行治疗。感冒流行时,可食用如葱豉粥等来预防疾病的进一步发展。

解毒和补虚在药膳治疗上运用颇多。广西地处热带、亚热带气候地区,多雨潮湿,热邪为患之病时有发生。壮族地区天气炎热,多汗伤气,加之山多地少的自然环境,使体力劳动繁重,体力消耗过大,形成壮族人身型普遍矮小,外实内虚,上盛下亏的体质。壮族人们在日常饮食中加入一些解毒补益之品,经过精心烹饪,制成可口的膳食,可长期食用以治疗一些中毒性、虚损性疾病。如生大蒜头可以预防虫毒在胃肠滋生,防止“病从口入”;治疗少女崩漏用黑豆煲猪骨;治疗营养性水肿用五指牛奶根、糯米煲猪脊龙骨;用银耳炖鹑蛋以强精壮阳;用鲜竹猫血用米酒冲服或与猪肝、瘦肉蒸熟服可治疗哮喘;“白果炖老鸭”“罗汉果煲猪肺”“黑墨草炖猪肺”“罗汉果猪肺汤”“猪肉或老母鸭、水鸭、鹧鸪肉煲莲藕”治疗阴伤久咳。同时,壮族民间历来流传有生饮蛇血治风湿,蚂蚁治风湿,蛤蚧、麻雀、公鸡蛋(公鸡)滋补壮阳等说法。

3壮医药膳的意义及重要性

壮医药膳是壮族人民智慧的结晶。现代壮医药膳品种不断增加,丰富多样,如药膳罐头、壮药保健饮料、药膳糖果、药酒等。广西各大饭店都有民族风味餐厅,还开有蛇餐馆、鱼餐馆等,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海内外来客。1988年,广西民族文物苑推出了一批壮族风味小吃,如五色糯米饭、三角凉粽、蕉味糍、炒田螺、蝴蝶过河、蒸狗扣、彩色银丝拌等,使壮医药膳登上了大雅之堂,得到人们的认可。因此,挖掘研究壮医药膳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医疗保健价值。新晨:

【参考文献】

[1]黄汉儒.壮医理论体系概述[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6,2(6):3.

[2]庞宇舟.壮医药学概论[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06:43.

药膳论文篇4

一、中医膳食调护原则

中医膳食调护总原则包括平衡观和辨证施膳。在平衡观上,西医饮食护理强调从西医分析解剖观点入手,即从微观入手,而中医饮食护理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以整体观为重点,从宏观入手。因此,中医饮食调护中的平衡观与西医平衡膳食有着不同的侧重点,包括从宏观上阐述五谷、五果、五畜、五菜食物之间的比例平衡;食物的寒凉温热阴阳平衡;酸苦甘辛咸五味平衡;食量的平衡等。而辨证施膳是中医膳食调护中的重要特色,辨证施膳是将“望、闻、问、切”四诊收集到的信息在藏象、经络、病因学、发病机制等基础理论下,对患者表现出的临床症状和临床体征进行综合分析慨括,判断病证类型,再根据判断出的“证”确定相应的饮食护理方法及具体的饮食护理措施。

二、药膳

“药食同源”指很多食物本身就是药物,两者之间并没有绝对的区别,古代医学家将中药的“性味归经”、“升降浮沉”等理论运用到食物之中,认为每种食物也具有这些特性。而中医药膳则是将“药食同源”这一经典理论发挥至极致的最佳应用。

药膳内涵博大精深,其寓意不是将中药和食物进行简单的混合,而是在祖国医学“辨证论治”理论的指导下,经特殊加工烹制而成的菜肴、汤汁、羹糊、糕点等食品。药膳不仅具有了一般食品的色、香、味美等优点,同时“寓医于食”,既能发挥出中药的药性,又能融入食物的鲜美,“药借食力,食助药威”,二者相辅相成,相互协调。

2.1药膳的分类

药膳有很多种分类方法,按性状可分为:菜肴类、汤汁类、茶饮酒类、粥粉饭羹类、膏糖蜜糊类,糕饼糖果点心类等;按五脏调养可分为:养心药膳、养肝药膳、养脾药膳、养肺药膳、养肾药膳;按作用可分为祛邪治病类和补益保健类;另外还可按季节分、按人群分、按疾病系统分。

2.2药膳制作方法

药膳的配方和一般的食品配方不同,需要遵循两个原则:一是中医方剂组成的主次辅佐关系;二是膳食的调配原则。使药膳既有中药的特点,又符合膳食的色、香、味的要求,二者协调,才更能发挥药膳的食疗效果。在药膳用量的确定上,首先是以一人食用为准,确定其总量,供一次食用或几次食用,一般每日分2次食用。根据确定的总量,再计算原材料的数量比例。由于药膳的特殊性,药膳的烹制除了应掌握基本的烹调技术外,还应具有一定的中药知识,烹制时,除了展示一般饮食烹制的色、香、味、形的要求外,也要尤其保持药膳中药物的功效作用以及发挥食物的营养作用。药膳的加工方法和加工形式多种多样,但方法中以炖、煮、蒸、煨为主,形式中以汤、羹、粥、茶、饮为。这是因为药物经过较长时间的受热后,其有效成分才能最大限度地被溶解出,与食物相容,发挥最大的药膳功效。对于有药味或有怪味的药膳,进行烹饪时应给予适当的调味,如可加入适宜的调料或采用一定的方式进行矫味,同理,如果味道很淡,烹饪时则可以给予适当增味,但调味中应注意把握尽量保持原料本身具有的鲜美味道的原则。

2.3糖尿病药膳的注意点

经过长期的研究进展,糖尿病药膳有着丰富的理论基础和形式多样的方法推荐,如糖尿病常用食物有[2]:玉米须、麦麸、红豆、魔芋、苦瓜、裸燕麦、番薯叶、陈粟米、南瓜、冬瓜、丝瓜、大蒜、洋葱、芹菜、黑芝麻、柚子、猪胰、鱼类、黄鳝、泥鳅、海参等。常用中药推荐有[3]:熟地、石斛、百合、天门冬、沙参、玉竹、麦冬、山萸肉、黄连、知母、生地、芦根等。但是在应用这些食物和药物制作药膳时,需要格外注意以下几点:

辨证施膳

消渴病特点多为本虚表实、虚实夹杂;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互为因果。发病之初,患者常以阴虚燥热为先,随并病程延长、病情轻重转变,阴虚燥热会有所侧重,可由燥热向阴虚、气阴两虚、阴阳两虚等不同证候演变,常肺燥、胃热、肾虚同时存在,并时有夹湿、夹痰、夹瘀。故消渴病的药膳调护也应遵循辨证施膳的法则,宜滋阴润燥为主,并根据具体个体选用有理气健脾、益气活血、补肾益阳、淡渗利湿等功效的食材和药材配合运用。

注意四季饮食宜忌:

万物皆随春、夏、秋、冬四季有规律地变化。人的养生之道就像树木,春而发、夏而长、秋而实、冬而藏,养生应顺应自然,应顺应四时,即“生长收藏”,如此养生,人才能健康长寿、颐养天年。

春三月、属木,人体肝气当令,饮食应该减少酸性食物的摄入,以调养脾气、避免肝气生发太过,尤其是素体肝阳偏亢者,春季最容易复发,因此除适当进食高蛋白、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外,可用甘辛味食材、药材来预防调理。

夏三月,属火,气候暑热,易心烦意乱、人体消化功能下降,以清淡、宜消化的食物为主。除摄取适当蛋白质、蔬菜、水果外,可吃些苦味、酸味的食物,如苦瓜、酸梅汤等以清心降火、清泄暑热、燥湿健脾、增进食欲,防耗气伤阴。慎食生、冷食物以损害脾胃功能。

秋三月,属金,气候干燥,忌辛易酸苦,可吃些芝麻、核桃、山楂等食物以滋阴润肺养血、清除肺燥心火。另外,胃肠道疾病常在此季好发,如果不注意饮食卫生,很容易“病从口入”。立秋之后,少吃寒凉生冷食物,以顾护胃气、防止脾胃损伤。

冬三月,属水,气候寒冷,以避寒就温,敛阳护阴,可吃些高热量、御寒食物,如热粥、羊肉等;少食辣椒、酒等辛温发散之品。此季是身体虚弱进补的较好时机,冬令进补的关键是食补,宜因人而异的进行调养。

食不偏嗜、食之有节

《黄帝内经》曰:“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味过于咸,大骨以劳,短肌,心气抑;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味过于苦,脾气不濡,胃气乃厚;味过于辛,筋脉沮驰,精神乃央。”所以,进行药膳调理时,应注意不能过偏,须多样化、合理搭配。

药膳论文篇5

误区一:根据经验选择药膳

某电视台曾播出过一期养生节目,主持人拿出荷叶和桑叶,请在场的观众选择一种,添加到调理女性围绝经期(旧称更年期)症状的膳食中。绝大部分选择了荷叶。一位女性观众说,自己围绝经期时常出汗心烦,应该是有内热,因此选择具有清热作用的荷叶。然而,中医专家给出的答案却是桑叶。专家解释,虽然女性围绝经期确实会感觉到内热,但这并不是“实热”,而是由于肝阳上亢引起的“虚热”,故而宜选择具有平肝明目功效的桑叶,而非清“实热”的荷叶。

与那位女观众类似,我们身边也有很多这样的朋友,当身体状况出现问题时,就根据自己经验或者亲朋好友的介绍选择药膳进行调理,服用以后却不见好转,甚至还出现副作用。

中医药膳讲究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证不是症状的简单罗列,而是通过症状、舌苔、脉象、体质进行综合分析,找出内在联系,得出证型的概括,这是治疗处方的重要依据。在药膳的选择方面,药物和食物都具有各自的性味归经升降浮沉,因此要做到准确辨证,对证下药,特别是为疾病选择药膳之前,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才能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误区二:相同药膳四季皆宜

有人认为只要是同一款药膳就可四季通用,但这是很不好的一种做法。《黄帝内经》中很早就提出“合乎四时,天人相应”的养生观。“合乎四时”就是说自然界的气候变化会对人体产生一定影响,所以饮食也要顺应四时变化作出相应的调整,达到养生防病的目的。如春季阳气生发,万物萌生,人体阳气也随之生发,故可食用一些辛散之品,如葱、姜、蒜、芫荽等,以振奋身体的阳气;夏季阳气旺盛,天气炎热,宜食清热之品,如西瓜、苦瓜、绿豆等;三伏天暑湿较重,宜食健脾化湿之品,如冬瓜、薏苡仁等;秋季气候干燥,宜食甘润之品,如百合、枇杷、雪梨、蜂蜜等;冬季气候寒冷,宜食温热之品,如人参、黄芪、当归等。

“天人相应”除了要顺应四时之外,还要与所处的地域相结合。我国地域辽阔,东西南北气候、环境各异,如东南沿海地区气候温暖潮湿,人多易感湿热,故宜食清淡除湿之物;西北高原地区气候严寒干燥,人多易感染风寒,故宜食温阳散寒之品。

误区三:以药为主,不顾脾护胃

一部分人过分痴迷中医,觉得食物里加的中药越多越好,越贵越好,实际上这是不可取的。药王孙思邈在《千金方》中告诫大家:“夫为医者,当须先洞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制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由此可知,中医历来反对乱施、滥施药物,可以食疗,就不用药物,因为多数药物都具有一定毒性。《黄帝内经》中也有“毒药攻邪”之理。因此中医食疗一般情况下都尽量选择食物,必要时才用少量药物起画龙点睛的效果。

如果在日常饮食中,想要添加一些药材,也要注意选择作用缓和的药物,如枸杞子、山药、薏苡仁、、麦冬等。此外需要注意的是,中医认为“胃为水谷之海”“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这里的“脾”“胃”不是现代解剖学中的器官,而是具有收纳食物、运化精微物质、滋养脏腑肌肉筋骨的功能系统,其对人体的健康,疾病传变、转归和康复都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我们在选择膳食时,要注意的一点是补益脾胃。另外,平时饮食要有节制,不要加重脾胃负担。

误区四:忽略“药”与“食”之间的禁忌

在选择膳食尤其是药膳时,一定要注意“所宜”和“所忌”。中医理论对此非常重视,认为“所食之味,有与病相宜,有与身为害,若得宜则补体,害则成疾”。这就告诉我们,饮食宜忌对身体健康和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如若患寒证,则适宜食用温热性食物,忌食寒凉、生冷的食物;若患热证,则适宜食用寒凉平性的食物,忌食温燥、伤阴的食物;如脾胃虚寒者,不要吃大量生的蔬菜、水果、冷饮、冷饭、冷菜等;如内热症者,膳食中应避免辣椒、花椒、韭菜、葱、姜、蒜等辛辣之物。

在搭配药膳时,应注意药材和食材的相互作用,如茶叶会与多种药物发生化学反应,故食用药膳最好与饮茶时间隔开。

药膳从何来

药膳发源于我国的饮食和食疗文化,是将中药与某些具有药用价值的食物相配伍,烹调而成的美食。《周礼》中记载的“食医”,其工作就是负责调配帝王的饮食,工作内容与现代医院的营养科医生相类似,说明我国早在西周时代就有了丰富的药膳知识,并出现了从事药膳制作和应用的专职人员。汉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记载“当归生姜炖羊肉”具有温中补血的功效,算是较早较明确的一例在饮食中添加药材的治疗方法。

药膳论文篇6

中药养生是在中医“不治已病治未病”的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和谐适度的中医养生学,是研究人类的生命规律、寻找增强生命活力和预防疾病的方法,同时探索衰老的机制及延缓衰老、延年益寿的原则与方法的系统理论,并用这种理论和方法指导人们进行保健活动的实用科学。养生保健的核心是要调整人体阴阳平衡,最终达到“阴平阳秘”的和谐状态[1]。即通过各种调摄保养,增强人的体质,提高正气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抗病能力,减少或避免疾病的发生;或通过各种调摄保养,使机体生命活动处于阴阳协调、体用和谐、身心健康的最佳状态,从而延缓衰老的过程。中药是中医防病治病的工具,有四气五味、升降浮沉等性质,部分可作为养生保健的食材。卫生部曾颁布三批共87种药食两用的中药材可用于制作保健食品。2002年又了《进一步规范保健食品原料管理的通知》,公布了既是药品又是食品的中药91个,可用于保健食品的中药114个,以及保健食品禁用的中药61个。在生活中,中药在养生保健的使用情况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药膳

药膳是指包含有传统中药成分,具有养生、防病、治病等作用的特殊膳食。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兼具药物防病治病和食品营养保健双重作用的食品,其配伍、组方和运用均是在中医药基础理论和防治原则指导下进行的,其加工制作过程则需要以烹饪理论为依据。药膳综合了这两门学科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其理论基础源于中医理论体系,其加工制作方法源于烹饪技艺,两者缺一不可。而制作药膳人员绝大多数是不具备中药理论知识的,而中医理论或临床学者一般只是在相关研究过程中因为对药膳感兴趣而间或有所涉猎,专门投入精力研究药膳理论的并不多见,所以药膳的质量和作用无法得到充分的体现。药膳配方要求各种原料在寒热性质上要一致,五味取舍要合理,归经选药要准确,功效主治要协同,使成品的整体作用远优于每一种原料作用的总和,以取其最佳疗效。若搭配不当,轻则药力尽消,甚则伤害机体。由于传统文化的逐渐淡化,人们虽然有利用药膳防治疾病、实现健康长寿的美好愿望,但在运用药膳的过程中却存在不可避免的盲目性,误补、蛮补造成的悲剧也不鲜见。如对一些补益药如阿胶、冬虫夏草、人参等的使用,由于在食用时不辨寒热虚实,从而引起口舌生疮、胀气甚至鼻出血等不良反应;妇女食用阿胶不当,引起经期提前、经量增多等副作用。对于食用不当引起的不良反应,没能引起大众的足够重视,不但不利于养生保健,还造成中药的大量浪费。药膳具有药物的性能与功效,与一般的膳食不同,施用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辨证施膳是关键。以痢疾病为例,由于发病的时间、地区及患者的体质不同,或疾病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故所表现的证不同。属脾胃湿热者,应食马齿饮、薏仁粥清热利湿;属寒湿困脾者,应食姜蒜红糖汤、藿香菖蒲粥温化寒湿;属脾胃虚弱者,应食白术猪肚粥、益脾饼益气健脾。同样的病症,证型不同,所用药膳也是不同的。现在大量的药膳学书籍主要是整理、转载和引用历代医家的药膳方剂,其中不乏盲目传抄者,缺乏科学的基础研究和理论指导。

中药保健品

中药中一些成分如黄酮、多糖、皂类等对人体有保健功能。中国保健品行业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保健品正以异乎寻常的速度飞入寻常百姓家,形成当前中国消费的一大景观。保健品企业存在远景失明、信用缺失、营销短视、人才匮乏、行业制度混乱等状况。如一些企业由于粗制滥造、夸大宣传和违规营销,利用市场不规范,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通过简单的广告文化在短期内从市场套现获取巨大的商业利润,而不注重产品的科技研发,造成其兴也勃、其亡也忽的不利局面。中药保健品粗制滥造、科技含量低,产品层次低,较少经过严密的科学论证,产品功能雷同现象日益明显。管理监督机制的不健全,行业缺乏统一的产品技术标准(生产标准、检测标准),造成产品审批后没人管、生产过程没人管、流通过程缺乏管理等。最近五年来,我国卫生部门批准的保健食品接近3000种,而日本在近10年里总共只批准了122个相当于保健品的功能性食品。故保健品行业迫切需要出台《白皮书》。有关人士认为,《白皮书》的出台将为行业指明总体发展方向,加强行业自律,同时争取有利于保健品营销及行业发展的政策法规。

展望

药膳论文篇7

【摘要】 目的:运用中医学和药膳学理论,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进行辨证施膳,以提高该病的护理质量。方法:通过分析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药膳的特点,确定药膳基本原则,辩病与辨证相结合予以施膳,以健康教育形式指导患者配合。结果:系统提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不同证型药膳的原则,药膳常用食品、药物,饮食宜忌等。 结论: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不同证型患者实施辨证施膳,有助于疾病治疗、康复和防止复发。

【关键词】 中医;药膳;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中图分类号】 R779.6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09-0164-01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是以头眼部突然剧烈胀痛,视力骤降,瞳孔散大,眼压增高为临床特征的致盲性眼病,属中医学“绿风内障”范畴。常双眼先后或同时发病,多见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女性多于男性,发病多与情志改变,季节转换或气候突然变化有关[1]。其理想的治疗是既能控制眼压,又能防治视功能损害,但临床上部分患者虽然眼压已控制在正常范围,但其视功能仍继续损害,且尚无有效治疗方法。中医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护理的特色主要体现在精神调养、生活起居、饮食调护等各方面,而药膳在饮食护理上具有重要的位置。按照不同疾病机体的寒热虚实及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特点,选用不同性属的食物来配合调养、治疗,在防治疗疾病过程中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系统掌握药膳的理论知识,是提高饮食护理水平的基础

1.1掌握药膳的理论知识

广州地处岭南地区,民间普遍重视食疗以防病治病。患病以后,患者及家属更是希望了解及掌握更多有关饮食配合、辅助治疗及康复的理论知识。而在临床护理中,以往所学的有关饮食疗法的理论知识远远不能满足临床护理工作需求,为进一步提高临床护理工作质量,针对临床饮食指导知识尚缺乏深度,实际指导能力不足等问题,自觉学习与眼科中医药膳的相关知识,为提高临床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饮食护理水平奠定了理论基础。

1.2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药膳的特点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发病主要为邪热犯内,肝胆火炽,热极生风,风火上攻头目,神水积聚而致,或情志内伤,肝失疏泄,肝郁气滞,郁久化火,气火上逆,神水淤滞所致。或嗜食肥甘厚味,损伤脾胃,脾失健运,水湿内停,聚而成痰,痰郁化热,痰火互结,神水不畅而致。故疏肝理气、养阴柔肝、健脾祛痰、利水明目、补益肝肾在本病食疗中有重要作用。饮食护理,是以中医药“四气五味”理论对食物分类,并在辨证的基础上,根据闭角型青光眼的不同的病因、病证,因人、因时、因地选择不同饮食的调养,把合理的食物、药物种类科学搭配,做到饮食有节,以改善不良体质或协同药物的效能配合治疗,维护健康、辅助药物防治视功能损害,预防疾病的复发。临床主要通过健康教育的形式,将这些健康的饮食理念传授给患者及家属,使饮食护理真正在疾病的治疗过程中,起到协同治疗的效果。

2 辨证论膳是提高饮食护理效果的关键

2.1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药膳的基本原则

饮食调理,饮食宜忌是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护理的重要特征。主要按照中医学实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寒之、寒则热之等原则指导饮食护理。肝经风热者,宜选凉肝熄风,清热利窍,凉性寒性的食物,忌温热辛燥食物;肝郁气滞者,宜选疏肝解郁,利气明目的平性食物,忌温燥伤阴食物;痰火上扰者,宜清热泻火,祛痰和胃,忌湿热生痰食物;虚风内动者,宜选滋阴养血,柔肝熄风,忌辛燥伤阴食物;水湿停滞者,宜选健脾利水,活血明目食物;肝肾亏虚者,宜选补益肝肾,开窍明目的食物,总之,在辨明寒热虚实证后,抓住主要矛盾配合食疗,以防止饮食失误而加重病情或缠绵难愈。

2.2 辩证施膳[2]

临床在充分了解患者病情,评估属何种证型、病损何脏,以及个体体质、气候、饮食与生活习惯等基础上,确定药膳膳的原则,为患者及家属提供相应的饮食指导。

2.2.1肝火攻目证

证见头痛如劈,视力骤降;眼压升高,眼睑红肿,混合充血,角膜雾状混浊,前房浅,虹膜肿胀,瞳孔散大,前房角黏连;伴有恶心、呕吐等全身症状;舌红苔黄,脉弦数。选用决明子、、桑叶、淡竹叶、槟榔、绿豆、白茅根、苦瓜、西瓜、雪梨等清热泻火,平肝熄风之食物。可用羚羊角粉0.5g,车前子9g,白9g,将车前子,白用清水250ml,煎至50ml,隔渣取汁,冲羚羊角粉内服,1日1次。

2.2.2 气火上逆证

证见头眼剧烈疼痛,视力骤降,眼压升高,混合充血,角膜雾状混浊,前房浅,虹膜肿胀,瞳孔散大,前房角黏连;伴有胸闷嗳气、恶心、呕吐,口干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选用青皮、白梅花、白、佛手、芹菜、黄花菜、旋覆花、玉米须、芹菜、山楂等清热、疏肝、解郁食物。可用制香附5g,佛手5g,雪花梨1个。将制香附,佛手研成细末,雪花梨去皮,切开去核,各放1/2药末,将梨合上,置炖盅内,用大火蒸10分钟。去药末吃梨,1日1次。

2.2.3 痰火郁结证

证见头眼胀痛,视力锐减,眼压升高,睫状充血或混合充血,角膜雾状混浊,前房浅,虹膜肿胀,瞳孔散大,前房角黏连;动则眩晕,呕吐痰涎;舌红苔黄,脉弦滑。选用贝母、天竺黄、桔梗、陈皮、厚朴、莱菔子、甘蔗、橘子、丝瓜、萝卜、香橼降火逐痰等食物。可用钩藤50g,升麻5g,白术30g,冰糖20g。将白术加清水300ml,煎至100ml,加入钩藤、升麻,文火煎至50ml,放入冰糖,熔化后内服,1日1次。忌食肥甘厚味,煎炸燥热之品。

2.2.4 虚风内动证

证见头眩胀痛,视物昏朦,虹视,失眠耳鸣,五心烦热,口燥咽干,舌质红,舌苔少,脉细数。宜选用谷精草、羊肝、枸杞子、牡蛎、鲍鱼、青茄子、甲鱼、天冬、麦冬、桂圆肉等滋阴养血,柔肝熄风等食品。可用生石决明25g,生地黄20g,10g,蜂蜜15ml。上药用清水煎煮后,去渣取汁,加入蜂蜜后内服。1日1次。忌食生冷、瓜果、冷饮及难消化的食品。

2.2.5 水湿停滞证

证见目胀隐隐,干呕吐涎,食少神疲,四肢不温,眼睑水肿,小便不利,舌质淡,舌苔白,脉弦。宜选用扁豆、薏苡仁、土茯苓、豌豆、赤小豆等健脾利水,活血明目之品。可用茯苓30g,荞麦粉250g, 用茯苓磨成粉,加水适量,与荞麦粉一起做成馒头,作为早、晚餐食用。

2.2.6 肝肾亏虚证

多见于青光眼所致之视神经萎缩,或青光眼手术或药物治疗后虽眼压控制,但视功能仍减退者,兼见头晕耳鸣,失眠健忘,腰膝酸软,舌质淡,舌苔白,脉细无力。宜选用首乌、枸杞子、山药、女贞子、酸枣仁、木耳、熟地黄、梗米、核桃、蜂蜜等补益肝肾,开窍明目等食品。可用兔肝45g,枸杞子45g,将兔肝,枸杞子洗净,兔肝切片,同入油锅文火生炒,调味,佐餐食用。忌食腥膻、甜腻、油腻等助长湿热之品。

2.3 随证施膳,巩固疗效

饮食调护应是动态调护,根据疾病不同阶段及病情变化,及时予以调整,饮食护理的重点应是辅助康复,防止疾病复发。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患者的机体处于康复或巩固疗效阶段,而患者及家属往往忽视患者的体质及脾胃的吸收功能,误认为病后都应大补特补。故康复期应继续注重饮食指导,告知患者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使机体的代谢功能发生障碍,同时营养物质的消耗增大,虽应补充营养,但病后胃气薄弱,适宜的饮食可以避免增加脾胃负担,巩固疗效。故饮食宜清淡,易消化而富于营养,多食含丰富维生素、蛋白质的食品。同时,还要指导患者及家属在药膳治疗过程中保持大便通畅;调适情志;饮水适量;慎饮茶和咖啡,节制饮酒和戒烟以防精神过度兴奋,以致促使青光眼发作。忌甘厚肥腻辛辣及腥膻发物,避免聚湿生痰,蕴积内热,影响脾胃及各脏腑的功能而导致疾病复发。

3 讨论

药膳学是中国民族文化的瑰宝,是中医药学颇有特色的分科,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根据治疗、康复、养生保健的需要,将适当的有药用功效的食品和适当的中药与食品配伍应用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辅助治疗,指导患者及家属运用各种烹调技术,制成具有一定色、香、味和特定功效的食品,这种有别于普通食品的药膳,除了具有普通食品的功效外,还具有一定的调整人体脏腑气血阴阳、健身除病功效,容易被患者及家属理解和运用。而通过饮食的健康宣教使命患者和家属认识药膳学知识,有助于发挥药膳在防治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中的重要作用,丰富了防治青光眼视功能损害的途径。

参考文献

[1] 丁淑华主编.中医五官科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125.

药膳论文篇8

1 疲劳性中医机理

体力性疲劳,即指由机体运动本身所引起的机体生理过程不能持续其机能在一特定水平上和(或)不能维持预定的运动强度的机体运动能力下降的现象。中医对疲劳的认识已有悠久的历史,从中医的观点来看,运动过程耗能耗气,《素问・举痛论篇》载:劳则喘息汗去,内外皆越,故气耗矣。运动尤其是大运动量的训练可致机体肾阳气虚弱。肾为先天之本,主骨生髓,肾气虚弱则引起肢软乏力、神疲倦怠等体力性疲劳症状。另一方面,在运动过程中,汗出溱溱,伤津耗液,易致阴液不足。脾主肌肉,肌肉劳损、脾先受损、脾失健运,又可致湿热内生。因此,肾气虚弱为体力性疲劳发病的根本,阴虚内热是体力性疲劳发展的重要机制。运动能力除了与脾肾有关之外,还与肝脏的生理功能密切相关。根据《内经》记载,肝为罢极之本。《内经・上古天真论》中记载“男子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张仲景谓:“动作劳甚为之罢。肝主筋,人之运动由乎筋力,运动过劳罢极。”由此可见,中医理论明确指出运动性疲劳的根源还在于肝。肝与运动的直接关系是肝主筋。除了肝主筋的生理功能与肌肉运动直接相关外,肝脏的下列功能亦与运动有关:其一,肝主疏泄,能调畅全身气机,即调节、推动气血的运动,脾胃能否正常的消化、吸收饮食和主持肌肉的活动,与肝的疏泄密切相关。其二,肝藏血。《素问・五脏生成篇》说:“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这说明,肝脏对血液有储藏与调节的作用,并通过“藏血”来调节人体的各项生理功能,包括肌肉的运动。因此,运动性疲劳与中医的脾、肝、肾有着密切联系。

2 药膳食疗体力性疲劳

体力性疲劳主要造成中医的脾、肝、肾功能损伤。药膳食疗运动性疲劳就应先根据运动员的具体症状判断哪一脏器功能衰减最重,再据其伴随症状如易患感冒、贫血、头晕、耳鸣、盗汗等症状,酌情选用补益脏器的食药及食谱。药膳食疗运动性疲劳的治法治则主要包括健脾益气法、补肾益气法及养血补肝法。先从食谱中选出以下几则药膳,可供防治体力性疲劳之用。

2.1 健脾益气药膳

健脾益气药膳,是选用健脾益气的中药,配合一定的食物,经烹调而成的药膳食品。这类药膳具有健脾益气的功效,能改善运动员的消化不良症状,如厌食、呐差、腹胀等,还能促进体力的恢复。健脾益气药膳常选用的中药,主要有党参、白术、山药、大枣、茯苓、薏苡仁、莲米、芡实之类。健脾益气药膳常用的食物,主要有糯米、黄花菜、香菇、猪肉、猪肚、猪骨、羊乳等。以下是精选的几则健脾益气药膳,人们长期食用不仅有助于防治体力性疲劳,还可增强肌肉力量。

2.1.1 参枣米饭

配方:党参10g,大枣20g,糯米250g,白糖50g。制作:将党参、大枣放在瓷锅或钢锅内,加水泡发,然后煎煮10分钟左右,捞出党参、大枣,药液备用。先将糯米淘洗净,放在瓷碗中,加水适量,经蒸熟后,扣在盘中,然后把党参、大枣摆在糯米饭面上。将药液加白糖,煎成浓汁倒在枣饭上即成。功效:健脾益气。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党参含有维生素B1、B2、菊糖、生物碱、皂甙等成分,能兴奋中枢神经,使精神振奋,消除疲乏,增加红细胞和血色素,并能增强体力。大枣:含有蛋白质、糖、有机酸、维生素A、B、C,环磷酸腺苷(AMP)活性物质,以及人体所需要的矿物质钙、磷、铁等。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大枣可增强肌肉收缩力。增加体重,保护肝脏,使血清总蛋白和白蛋白增高。糯米:又称江米、酒米。其质柔粘,味甘性温,有补脾益气之功。每100g糯米,含蛋白质6.7g,脂肪1.4g,碳水化合物76.3g,钙19mg,磷155mg,铁6.7mg,此外尚含硫胺素、核黄素、尼克酸等。

2.1.2 茯苓包子

配方:茯苓30g,面粉1000g,鲜猪肉500g,生姜5g,胡椒3g,香油25g,料酒10g,食盐5g,酱油10g,大葱10g,骨头汤适量。制作:将茯苓块放入锅内,每次加水适量,加热煮三次,每次煮l小时,三次药液混合滤净后待用。将面粉倒在案板上,加入发面300g,温热茯苓水500g,和成发酵面团。将猪肉剁茸,倒入盆内,加酱油拌匀,再加调料。搅拌成馅。按常规制作成包子,上笼用武火蒸约15分钟即成。功效:养心安神,健脾开胃,除湿化痰,利水消肿。茯苓:古代医家认为,它是延年益寿之品。《神农本草经》说:茯苓“久服安魂养神,不饥延年。”宋代坡更对它赞美推崇,专门写了《茯苓赋》。唐代孙思邀说:“茯苓久服,百日百病除。”现代医学研究,茯苓有减少胃酸分泌,降血脂和血糖等作用。猪肉:肥甘之品,其性平和,有补益作用,但多食则碍胃生湿。

2.1.3 益脾饼

配方:白术30g,干姜6g,红枣250g,鸡内金15g,面粉500g,素油适量,食盐3g。制作:将白术、干姜用纱布包成药包扎紧,放入锅内,下红枣,加水适量,先用武火烧沸。后用文火熬煮l小时左右,除去药包和红枣的核,把枣肉搅拌成枣泥待用。将鸡内金粉碎成细粉,与面粉混合均匀。再将枣泥倒入,加水适量,和成面团。将面团分成若干小剂子,做成薄饼,用文火烙熟即成。功效:健脾益气,开胃消食。白术含挥发油和维生素A,对肝脏有保护作用,能促进体重增加,增强体力,可促进人体所需要的蛋白质合成,并能增加白细胞。此药膳对体力性疲劳所致体力下降及免疫力下降有恢复作用。

2.1.4 山药面条

配方:白面粉1500g,山药粉500g,鸡蛋5个,生姜5g,豆粉100g,食盐5g,味精3g,胡椒粉2g,猪油30g,葱20g。制作:将白面粉、山药粉、豆粉放入盆中,加鸡蛋、水、食盐适量,揉成面团,擀成薄面片,切成面条。将钢锅内加水适量,放入猪油、葱、姜,烧沸,再将面条下入,煮熟,放入味精、食盐即成。食用时当饭吃,常服有效。功效:健脾固肾。山药:含有精氨酸、淀粉酶等成分,既富营养作用,又能帮助消化。

2.2 补肾益气药膳

补肾中药在临床中应用极为广泛。张仲景曾说:“肾为五脏之本”,“治水治火,皆从肾气此正重命门,而阳以阴为基也”。又云“虚邪之至,害必归阴;五脏之伤,穷必及肾”。说明五脏之病,归结于肾,对于虚证的治疗,是通过补肾为主要途径来实现的。体力性疲劳属于中医的虚症范畴,因此,补肾益气药膳对防治体力性疲劳具有重要意义。

2.2.1 地黄鸡

配方:生地黄250g,乌鸡1只,饴糖150g。乌鸡宰杀后,去毛及内脏,洗净。生地黄切成细丝,与饴糖拌匀,放入鸡腹内,用线缝好。鸡装入盆内,加清水适量,置蒸笼中,用武火蒸至熟透即可食用。功效是健筋骨,益精髓,止盗汗。实验研究表明,地黄的主要药物有效成分是地黄寡糖。地黄寡糖具有逆转大鼠切除胸腺引起的糖代谢变化及增强机体造血功能。地黄甘而微温,性柔润,能补五脏之阴,调和人体阴阳的平衡。适用于体力性疲劳所致的肾精亏损,可减轻人的腰背疼痛,身重盗汗等症状。此药膳可治疗肾阴亏,而对肾阳亏无效,运动员可在医师指导下服用此药膳。

2.2.2 竹笋烧海参

配方:水发海参200g,鲜竹笋l00g。海参切成长条,竹笋切成片,放在锅中,加肉汤煨炖熟透,调加佐料,汤汁明透即可。功效是滋阴养血,润燥补肾。《本草从新》谓:海参能“补肾益精,壮阳疗痿”。《本草纲目拾遗》还记载有海参治出血性疾病的实例。海参中主要有效成分为海参酸性黏多糖(stichopus japonicus acidic mucopoly,简称SJAMP)是由海参体囊壁中提取的,SJAMP为含有氨基己糖、己糖醛酸、岩藻糖及硫酸基,四者分子比约1∶1∶1∶4,平均分子量为55000。海参还含有海参皂甙、海参毒素A1、B1。实验研究证明,海参能有效的降低小鼠游泳后血乳酸水平。提高血乳酸恢复速率,并显著延长小鼠游泳时间。有抗疲劳作用。

2.2.3 红杞海参鸽蛋

配方:枸杞子15g,水发海参l00g,鸽蛋12个。海参切成小块,鸽蛋凉水时下锅。用文火煮熟,捞出剥壳,锅中入花生油烧沸,鸽蛋滚满干豆粉,炸至黄色时捞出。将锅烧热,入猪油50g,下葱、姜煸炒,随后入鸡汤、海参、酱油、酒、胡椒粉,烧沸后,移文火煨40分钟时加入鸽蛋和枸杞子。再煨10分钟,装盘,再淋沸猪油即可食用。功效是滋肾润肺,补肝明目。枸杞多糖(lycium barbarum polysaccharide,LBP)是传统名贵滋补中药,被《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的茄科植物。LBP由阿拉伯糖、葡萄糖、半乳糖、甘露糖、木糖、鼠李糖等6种单糖组成。是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和氨基酸的蛋白杂多糖,枸杞子味甘平,微寒无毒,具有滋肾、润肺、补肝、明目等功效。王宁元等实验研究证明,枸杞能延长小鼠耐缺氧能力和延缓体力性疲劳的产生。

2.2.4冬虫夏草炖鸡

配方:冬虫夏草12条,鸡1只。火腿20g,姜、盐、绍酒各少许。将洗净的鸡切成大块,把瘦肉切成较大的块状同时放入清水中用文火炖半小时,再放入绍酒炖2小时。冬虫夏草事先用水浸泡。将炖熟的鸡肉和汤倒入炖盅内,放入冬虫草,盖上盅盖隔水炖2小时即可。冬虫夏草含粗蛋白约25%~30%。水解产物为谷氨酸、苯丙氨酸、脯氨酸、组氮酸、缬氨酸、羟基缬氨酸、精氨酸、丙氮酸的混合物。另含脂肪84%及D-甘露醇、冬虫夏草素、尿嘧啶、腺嘌呤核苷、麦角甾醇、麦角甾醇过氧化物、维生素B1等以及钾、钙、镍、锰、铁、铜、锌、铬等多种人体必需微量元素。其有效成分主要存在于冬虫夏草的子座部分。实验表明,冬虫夏草浸剂能显著扩张离体豚鼠支气管并能加强肾上腺索的作用,对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有激活作用。并能促进淋巴细胞的转化。使血清IgG及血浆皮质酮升高,提高机体的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功能。刺激骨髓造血。故有调节机体白细胞,提高血红蛋白含量,改善肾功能的作用。

2.3 养血补肝药膳

养血补肝类药膳品种很多,以下几则药膳主要选用食物和口感好,可药食两用之品作为原料。据中医“以脏补脏”理论,猪肝、羊肝等血肉有情之品,补肝效果最好。以脏补脏具体地说,就是当人体的某一脏器发生功能或器质性异常时,可通过配合服用相应的动物脏器,达到治疗此种疾病的目的。其说不知起于何时,以现有文献而论,《神农本草经》已见其端倪,之后《伤寒杂病论》、《肘后方》等已有动物脏器用于治疗相关疾病的记载,可谓代不乏人。李时珍更将其具体表述为“以胃治胃,以心归心,以血导血,以骨入骨,以髓补髓,以皮治皮。”

2.3.1 绿豆枣仁灌藕

配方:绿豆200克,酸枣仁50克,连节大藕4节。制法:绿豆、酸枣仁先用冷水浸泡半小时,洗净,拌匀,滤干备用。鲜藕洗净,在全节藕的l/5处切断,将绿豆、酸枣仁灌入藕洞内。灌满后,再将切下的藕节盖在原切口处,用竹签插牢,平放在大钢精锅内。加冷水将藕浸没,用旺火煮2~3小时。若水不足,可再加开水适量,直煮至全藕酥烂,离火即成。服法:作早餐或当点心吃。吃时,加白糖少许,更觉香甜。功效:健脾开胃,养肝安神。

2.3.2苦瓜炒猪肝

配方:猪肝250g,苦瓜100g,加调味品,共炒,可佐餐服食。具有养血补肝、清降肝火功效。适用于体力性疲劳时伴有头晕头痛、贫血等症。

2.3.3 枸杞猪肝

配方:猪肝片300g,先煸炒,待将熟时加入已漂洗过的枸杞子15g,再稍炒即成,加调味装盘,供佐餐服食。具有养肝补血,养阴明目功效。适用于体力性疲劳时肝肾虚损所致的头晕,视力不佳。

2.3.4 韭菜炒羊肝

配方:韭菜200g,羊肝(或猪肝)150g共炒,加调料。常佐餐服食,能补肝肾、补血、明目。对用药膳来防治体力性疲劳的科学理论,中医对其认识尚未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有关体力性疲劳的机理和药膳散见在各种医书中,进一步挖掘和整理药膳资源,对中国传统营养学的发展有重要意义。中药抗体力性疲劳机理的实验研究近几年也有所发展,它可深化人们对药膳抗疲劳的认识。因此,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开发药膳,是今后研究药膳防治体力性疲劳的发展方向。

上一篇:植物保护论文范文 下一篇:社会保障制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