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员企划方案范文

时间:2023-11-16 02:22:19

增员企划方案

增员企划方案篇1

【关键词】 税务筹划;风险;税务内控

税务筹划是企业降低有效税率的重要手段,也是企业税务风险的重要来源。税务筹划这一概念本来就是舶来品,引入我国的时间并不长,由于其在降低企业税负方面的特殊作用而引发学术界和企业界浓厚的研究兴趣,随着对税务筹划研究的不断深入,税务筹划风险逐渐引起了大家的注意。

一、税务筹划风险的界定

到目前为止,学者对税务筹划风险的界定侧重于结果的不确定性,认为“税收筹划风险是筹划结果的不确定性”。这种界定只是简单套用了风险就是不确定性这一基本概念,未能明确揭示税务筹划风险对企业的影响,而且忽略了那种虽然结果确定,但仍然会给企业带来损失的筹划行为。

笔者认为,税务筹划风险是税务风险的一种,要界定税务筹划风险有必要搞清什么是税务风险。税务风险是一个企业所作出的税务相关决定、实施的税务活动等引致企业各种有形、无形损失的可能性。税务筹划风险就应该是指企业的税务筹划这一特定行为给企业带来各种有形、无形损失的可能性。

二、税务筹划风险对企业的影响

税务筹划风险超出企业可接受范围就会给企业的经营和财务带来重大不利影响。

税务筹划风险可能带来经济损失。如果企业的税务筹划被判定为避税甚至逃税,那么企业将面临补缴税款、承担税收滞纳金、罚款这些有形的损失。

税务筹划风险可能影响企业形象。若企业的税务筹划不当,被税务机关认定为偷税,一方面会极大地影响企业的税务形象,直接影响企业的股价;另一方面会影响企业以后与税务机关的有效沟通。

税务筹划风险可能使企业卷入法律诉讼。税务筹划有可能加大企业的法律义务,增加企业卷入诉讼、遭受损失的风险。

三、税务筹划风险产生的原因

要有效控制企业的税务筹划风险,首先要弄清其产生原因,做到有的放矢。企业税务筹划风险产生的原因多种多样,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政策理解缺陷,这又包括企业由于自身原因未能全面准确理解税收政策规定的含义和由于政策规定的模糊性企业与税务机关在理解上存在差异。例如,某企业集团内部一子公司为另一子公司提供某种咨询服务并收取服务费。该企业集团希望在不违法税法的前提下降低服务收费,从而减少应纳营业税,降低企业集团的整体税负。企业集团经过筹划,决定对咨询服务按照成本加成法进行定价。对加成比例采用某商业数据库中类似服务较低的加成比例,据此计算咨询服务费,从而降低营业税的应纳税额。结果税务机关不予认可,认为其加成比例偏低,因为税务机关采取的是当地同类企业的类似服务加成比例,该企业由于事先未与税务机关沟通,导致要按照税务机关要求进行转让定价调整。对于加成比例,税务机关有一定范围的自由裁量权,企业由于事先不了解税务机关的认可标准,未进行充分沟通,因而筹划失败。

第二,政策变动带来风险。税务筹划方案必须在一定的政策前提下才能成立,原本成功的筹划方案在政策变动后就可能失去效果,甚至带来反效果。例如,从2001年5月起,白酒消费税由从价定率改为从价定率与从量定额相结合的征收方法。为了降低价格提升而对销售市场的影响,很多企业纷纷采取设立多道独立的销售公司这一税务筹划方案。由于酒类消费税仅在出厂环节计征,企业可以采取“前低后高”的方式,将产品以较低的价格卖给自己的销售公司,销售公司再以合理的价格卖给消费者,这样企业按照卖给自己销售公司的价格作为消费税的从价计税的计税依据,大大降低了消费税的应纳税额。对企业来说,这是一个成功的筹划方案。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税收政策是不断变化的。国税函【2009】380号规定对计税价格偏低的酒核定消费税最低价格,从2009年8月1日起,白酒生产企业销售给销售单位的白酒,生产企业消费税计税价格低于销售单位对外销售价格(不含增值税)70%以下的,税务机关应核定消费税最低计税价格。该规定的执行使企业很难再通过多道销售公司来实现消费税税额的降低,而且多道销售公司的设立本身也有设立成本和经营成本。在新的政策法规下,该税务筹划方案不再能给企业带来节税收益,反而加大了经营成本。

第三,税务筹划方案本身缺乏灵活适应性,当经营活动或经营环境发生变化时就无法再适用。企业要获取某项税收利益,必须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的某一方面符合所选择税收政策要求的特殊性,而这些特殊往往制约着企业经营的灵活性。一旦企业预期经营活动发生变化,企业就会失去享受税收优惠和税收利益的必要特征和条件,导致筹划结果与企业主观预期存在偏差。

在税务筹划技术中,有一种是利用临界点来进行筹划的,以临界点为分界线会有相反的选择。例如,因企业增值率的不同,小规模纳税人和一般纳税人的增值税税负会出现差异,按照现行增值税税法规定,对于适用17%税率的货物,当增值率高于17.65%时,一般纳税人比小规模纳税人税负重;当增值率低于17.65%时,小规模纳税人比一般纳税人税负重。对于适用13%税率的货物,当增值率高于23.08%时,一般纳税人比小规模纳税人税负重;当增值率低于23.08%时,小规模纳税人比一般纳税人税负重。如果企业经营适用17%税率的货物,初始增值率为20%,则企业选择小规模纳税人身份税负较低,但如果出现原材料成本上涨等经济因素变动,企业的增值率很容易会下降;低于17.65%,小规模纳税人的税负就会高于一般纳税人。在进行纳税人身份筹划时如果不能考虑到这一点,筹划方案的灵活适用性会降低很多,风险相应就增加。再如,对房地产开发企业来说,土地增值税是一项很大的税收负担,土地增值税适用四级超率累进税率,当增值率稍微超过税负临界点(如50%、100%、200%的增值率,特别是纳税人建造普通住宅出售时增值率是否超过20%)时,企业通常会适当加大开发成本、开发费用,从而降低增值率来实现税负的降低。在进行这类筹划时就必须注意提前考虑各种成本、费用的影响因素,避免出现在实际增值率低于税负临界点时,还在加大开发成本和费用。

第四,税务筹划人员素质缺陷。这包括税务筹划人员在专业素养、风险意识、职业道德等方面的缺陷。这些缺陷可能导致税务筹划者对税收法律法规理解认识不足或失误以及筹划的度没有把握好从而造成筹划方案自身的缺陷。例如,依据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九十六条,企业安置残疾人员,在按照支付给残疾职工工资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支付给残疾职工工资的100%加计扣除。据此,企业税务人员提出筹划方案,建议企业招聘残疾人员,即使为了企业形象等原因要求残疾人员实际不参加工作,只是领取一定量工资,从而获得支付工资100%加计扣除的税收优惠。该方案就违反了国家税收优惠政策的本来意图,如果企业安置残疾人员而不为其提供合适的工作岗位,税务机关在检查时可以认定企业行为不符合税收优惠政策的要求,从而给企业带来损失。

第五,由于企业内控不够严密,管理水平的缺陷导致税务筹划的执行过程出问题,不能正确实现筹划方案意图。例如,企业与客户签订经济合同,载有两个适用不同税率的经济事项,税务筹划人员提出此种情况下企业应在合同中分别注明每个经济事项的金额,这样就可以分别按照适用的不同税率计算印花税应纳税额。结果企业的业务人员在签订合同时,为了省事,只注明了总金额而未分别注明各个事项的金额,企业必须就总金额按照两个项目中适用较高的那个税率来计算印花税税额,使企业承担了较高的税负。这就是由于执行过程出问题,导致筹划目的未达到。

四、控制企业税务筹划风险的建议

税务筹划风险由多种原因引发,要降低风险也需多方面考虑。有效控制税务筹划风险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制度、人员和资源方面全面进行。

第一,要强化税务内控。税务筹划风险属于企业税务风险的一部分,对其进行有效控制的基础就是要求企业有比较完备的税务内控制度。税务内控长期以来都被企业忽略,或者以财务内控替代税务内控,在政府、投资者和企业管理者日益重视税务风险的氛围下,税务内控也越来越受到企业重视。企业应该强化税务内控,形成书面的企业税务管理规章,明确税务职责分工和授权,制定合理的税务筹划流程,实行合理的报告监督制度。提升企业税务筹划方案的执行水平,对于任何一个采用的方案,都制定详细的执行计划,做出流程图,明确每个环境由谁负责、责任人是谁。保持对税务筹划方案执行过程的监督,发现执行变形、走样的情况及时处理、矫正。用概率、期望、离散度等常用的风险测量指标强化对税务筹划风险的量化,随时识别出那些风险超过企业接受范围的备选筹划方案,消除筹划方案制定过程中的高风险。

第二,随时关注税收政策法规变化。企业可以考虑建立税务法律法规更新定期报告制度。既可以向专业中介订购此项服务,也可以由企业内部的相关人员负责密切留意税收法律法规变化,每个星期在税务相关人员内进行通报,特别是确保税务筹划人员随时掌握法规政策的变化。对于特别重大或者对企业有重要影响的税收法律法规变化尽量做到及时通报。除此之外,企业还应建立税务筹划方案的跟踪监管制度,对税务筹划方案进行动态化管理。每当税收法律法规或经营环境变化时,都对企业现行的税务筹划方案进行审阅,看是否改变了筹划方案的有效前提,如果改变就应及时修改方案或者放弃计划,尽量减少或消除筹划方案给企业带来风险的可能。

第三,确定税务筹划方案时,一定考虑非税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国际、国内形势和企业经营策略的影响,制定出在一定变化区间内可以灵活应对的筹划方案。

第四,在决策时采用风险决策方法,进行税务筹划决策。所谓风险税务筹划是指一定时期和一定环境条件下,把风险降到最小程度去获取超过一般筹划所节俭税额的谋划。进行风险税务筹划要求在筹划方案选择时就考虑各种风险及风险概率,从而达到企业控制税务筹划风险的目的。具体说来,在对筹划方案进行选择时,可以采用期望收益法、期望效用法和概率最大化等风险决策常用的方法,企业可以根据需要的精确程度和自身的管理决策水平选择其中一种方法。就笔者看来,期望效用法最精准但最难运用于实践,概率最大化方法决策最简单但忽视了小概率情形对企业决策的影响,期望收益法既能体现各种概率情形对决策的影响又在操作上有可行性,应是企业进行风险决策的有效方法。

第五,提升税务筹划人员的素质。包括对税务筹划人员进行招聘时制定严格的招聘标准,对在岗税务筹划人员定期培训,确保其知识及时更新和深化,减少由于税务筹划人员对政策理解不足而导致的风险。在此基础上,有条件的企业应该聘请专业中介机构对难度较大的税务筹划进行指导、把关,甚至将一些高难度的筹划直接外包给专业机构,来降低由于筹划方案自身缺陷导致的风险。

除此之外,企业还应注意加强和主管税务机关的沟通,积极维权。我国的税收法律法规赋予税务机关很大的自由裁量权,企业制定的税务筹划方案若想获得税局的认同、减少风险,就必须加强与税务机关的沟通,尤其是事前沟通。在筹划方案制定过程中就要考虑税务机关的立场、办事特点,提前咨询税务机关的意见、是否接受企业的看法等。在碰到个别和严重的某些税务人员违反税法规定,损害企业利益的行为时,企业也应树立维权意识,通过税务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形式维护自身的权益。

【参考文献】

[1] 李淑萍,孙莉.建立健全规避税务风险的管理体系[J].税务研究,2005(2).

增员企划方案篇2

一、企业纳税筹划的价值分析

企业纳税筹划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两大方面:

第一,通过加强企业纳税筹划,可以降低纳税成本、提升经济效益。大量实践研究表明,对于纳税筹划来说,可以使得企业在税法规定范围内,采取一系列有效的筹划措施,从根本上减少税收。在完善和执行完整的税收规划方案之后,可以从根本上降低企业的纳税负担,使得纳税成本降低。另外,在加强企业纳税筹划的同时,还可以提升企业经营发展方面的资金投入,促进企业的后期生产建设,最终提升企业经济效益。

第二,企业纳税筹划可以完善财务管理体系、提升内部会计水平。根据当前企业的经营发展现状来说,税收筹划属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组成部分之一,预见性比较强。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税收策划方案,可以避免企业经营管理相关问题出现,从根本上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效率,完善企业财务管理体系。另外,企业税收筹划和会计体系是密切相关的,通过实施税收筹划方案,可以完善企业内部会计核算体系。企业在严格遵循税法法规的同时,还能从根本上提升内部会计水平。

二、企业纳税筹划风险研究

1.宏观经济环境导致的风险研究

对于企业来说,在开展相关经营活动的时候,往往要考虑到经济环境条件等因素。活动是在相应经济环境中开展的,而对于外部环境来说,往往是比较复杂的,这样会从根本上影响企业纳税筹划方案的正常执行,最终导致纳税筹划风险产生。

2.法律、政策变化导致的风险研究

随着我国产业政策的不断调整,我国税收法律及政策的也在不断变更。因此,我国税收法律往往会不定期地修订和完善。但是,对于纳税筹划来说,是具备一定前瞻性的,属于一种前期策划,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过程,如果在该过程中进行税法修订的话,就会导致原本纳税筹划方案的不合法问题出现,最终导致纳税筹划风险产生。

3.筹划人员综合素质低导致的风险研究

对于企业纳税筹划来说,属于一种综合性的经济活动,因此对纳税筹划人员的要求也是非常严格的。对于企业纳税筹划人员来说,不仅要掌握会计和投资方面的知识,还要掌握税法知识。纳税人会直接影响筹划方案的科学合理性,影响方案的正常实施。对于企业纳税策划方案实施来说,和纳税人主观判断是密切相关的。但对于当前的企业纳税筹划人员来说,对税收政策的认识是不全面的,还存在不熟悉财务业务的问题,甚至还存在不了解基本税收业务的问题,导致纳税筹划活动无法正常开展。

4.经营活动变化导致的风险研究

一方面,对于纳税筹划来说,是企业对未来发展行为的提前安排,计划性以及前瞻性特点是比较明显的,纳税筹划方案的制定往往都在一定时间内,针对性是比较强的;另一方面,对于企业来说,要想获取一定的税收利益,必须开展特殊性的经济活动,不然会导致企业风险出现。但在当前的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内部经营活动是多变的,必须及时调整和完善战略管理要求。一旦企业经济活动改变,或无法正确判断项目预期经济活动的话,就会导致企业税收负担加重。

5.相关部门执法不严导致的风险研究

税务机关往往不进行企业纳税筹划方案制定和实施,但却要进行筹划方法认定,只有科学认定企业纳税筹划方法,才能保证纳税筹划方案的完善性,为纳税人带来利益。但对于我国国情来说,是相当复杂的,税务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也比较低,责任感比较弱,从根本上阻碍了税收政策的正常执行,导致一系列风险出现。

三、企业纳税筹划风险防范措施

1.增强纳税筹划风险意识

要想从根本上防范企业纳税筹划风险,必须增强企业相关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无论是高层管理人员,还是一般纳税筹划人员,都必须明确纳税筹划工作开展的意义,增强自身的工作责任感,实现风险意识和企业文化的有效融合,从根本上提升企业纳税筹划风险管理效率。另外,对于企业纳税筹划工作人员来说,必须在增强风险意识的基础上开展一系列教育培训工作,从根本上促进风险防范和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

2.提升工作人员综合素质

对于企业纳税筹划工作人员来说,不仅要有较强的风险意识,还要有较高的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不仅要有纳税筹划相关的专业素质,还要具备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导致企业纳税筹划风险产生的影响因素比较多,纳税筹划人员综合素质低是主要的影响因素之一。因此,企业必须加强对纳税筹划人员的培训,让纳税筹划工作人员了解企业的基本财务状况和经营现状,进而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纳税筹划方案。对于那些有实践经验的纳税筹划人员来说,必须加强对他们的岗位培训,从根本上提升他们的纳税筹划工作技能。必要时,还要为纳税筹划工作人员提供充足的脱产学习机会和国外深造机会,从根本上提升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降低企业纳税筹划风险。

3.降低企业纳税筹划的成本费用

要想从根本上实现纳税筹划目标,企业必须严格遵循“成本效益原则”,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纳税筹划方案,从根本上降低成本费用,且通过降低企业纳税筹划成本和相关费用,可以从根本上提升企业整体经济效益。因此,工作人员在进行纳税筹划方案制定的过程中,要同时考虑显性成本和隐形成本,实现纳税筹划成本费用和企业经济效益的双赢,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4.完善企业纳税筹划风险预警机制

针对企业来说,不仅要较强的风险意识,还要完善纳税筹划风险预警机制,把风险降到最低。对于企业纳税筹划风险预警机制来说,往往是在运用网络设备的基础上建立的,必须通过完善企业财务管理机制来完善风险预警机制。具体来说,一方面,对于企业纳税筹划人员来说,必须采取一系列专业化措施,从根本上完善内部采取核算机制,提升内部财务信息核算的准确性,加强前期风险控制,及时掌握企业的实际运营情况,保证纳税筹划方案设计的科学合理性;另一方面,企业相关部门要结合内外部经营情况和相关政策变动情况,及时更新财务指标,并及时发出预警信号,完善企业纳税筹划方案,从根本上降低企业纳税筹划风险。

5.提升企业纳税筹划的权威性

企业纳税筹划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涉及多方面的专业知识,包括税收知识、财务知识、经营管理知识等。因此,要想保证企业纳税筹划工作的正常落实,需要邀请专家操作、演示。尤其是对于那些较大的纳税筹划业务,往往需要邀请专业人士操作,比如专业的注册税务师等,这样可以从根本上提升企业纳税筹划的可靠性,降低企业纳税筹划风险。

四、结语

增员企划方案篇3

税收筹划内部控制外部环境

一、企业税务筹划达不到预期效果的原因

企业税务筹划是对企业的各纳税项目进行事前的规划,以期达到减少税负的目的,但在现实的经营管理过程中,往往达不到减少税负的目的,反而有事会使企业承担莫大的损失,究其原因,是税务筹划风险的存在,而这些风险有些事来自企业内部,有些是来自企业外部。

1、相关税务筹划人员的素质问题

企业的税务筹划,与相关的法律法规的联系极为紧密,这就需要税务筹划人员在进行方案的指定过程中牢牢把握相关的法律规定,切实做到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但在现实的企业税务筹划过程中,由于筹划人员对当前的税收政策、条件等方面的认识不足,对相关的法律知识了解不够完善,缺乏一定的法律基础,这就使得企业税务筹划方案的制定和实施难免会与政策、法律的规定相违背,使得企业面临损失的风险。另外,企业的税务筹划是企业的一项基本经济权利,是一种合法的减少税负的途径,但由于相关筹划人员的素质不够,可能会将税务筹划变为偷税、漏税等违法行为,使得合理合法的筹划行为变为不符合法规的行为,不但不会为企业带来收益,反而会使企业承担相应的损失。再者,在企业的税务筹划方案产生法律纠纷时,或是与征税者在某些方面的认定存在差异时,由于相关筹划人员的素质达不到,很可能难以为企业争取到作为纳税人应该享有的合法权益,这也势必会对企业造成损失。

总之,税务筹划的成功与否与税务筹划人员对税收政策及税务筹划条件的了解程度息息相关,而对这些政策的了解也睡筹划人员业务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现今,在我国企业税务筹划人员的业务素质普遍不高,对法律、税收、财务等方面的知识掌握的也不够全面,从而导致税务筹划的预期结果无法达到。

2、相关法律法规和税收政策的发展变化

企业在进行税务筹划是不仅要考虑到企业内部筹划人员的业务素质问题,还应该时刻关注外部局势的发展变化,所谓的外部局势就是指市场经济体制与法律法规和税收政策。由于社会经济告诉发展,企业的运营规模也在不断的拓展,这就使得企业的纳税项目也在不断的增加,税负也在不断增长。相应地,国家的法律法规及税收制度也在不断的发展与完善。

企业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势必会进行税务筹划,来达到减少税务的目的。但是,企业制定的税务筹划方案在某些情况下回与我国的现行税法、税收政策及相关的法律法规产生一定的冲突,这就会给企业带来法律纠纷,甚至会带来损失。由于与企业税务筹划相关的政策法律制度也是处在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中,这就造成了企业进行税务筹划合法合规与否的不确定性,正是由于这些不确定性的存在,使得企业进行税务筹划伴随着风险的存在。一般来讲,这些风险主要包含以下几点:相关筹划人没有全面透彻的了解和把握现行的税法和税收政策,使得在利用合法途径进行税务筹划时产生的偏差;税务部门对现行的税法和税收政策进行的调整,而企业没有针对其调整对筹划方案做出相应的改变或调整;由于法律政策具备多层次的特点,相关条款的模糊性使得企业在进行税务筹划时难以把握其真正含义,造成理解出现错误,进而做出不合乎法规的税务筹划方案。

二、确保税务筹划方案顺利实施并实现预期效果的措施

1、企业内部控制方面

首先,提高相关筹划人员的业务素质。主要有两个方面的措施:一是对相关税务筹划人员进行培训,加强政策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二是严格筹划人员的准入条件,即在进行企业税务筹划人员的任职时选用那些业务素质较高的、具有相当工作经验的人员。其次,企业税务筹划人员应当具备在不断变化的税收政策和企业生产经营环境中准确找到能够增加税收收益的节点,并通过对相关政策法规的综合运用,对筹划方案的合理性和合法性进行全方位的论证,以确保企业实现最大化的综合效益。再者,企业要不断提高税务筹划工作的专业化水平,可根据企业自身经营状况和战略发展目标形成自身的专业化的税务筹划团队,从而达到税务筹划的目的,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

在现实的经营管理过程中,有些企业的税务筹划工作是交给专业的税务筹划机构来进行的。这就要求相应的税务机构强化内部管理水平,提高自身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完善各种制度,形成有效地激励和约束机制。此外,税务机构要树立风险意识,对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进行分析与预测,坚持独立、客观和公正的原则,避免各种违法违规行为的产生。

2、加强外部环境的管理与控制

首先,要时刻关注社会环境的发展变化,尤其是税收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变化,对这些变化情况进行信息采集,使税务筹划人员可以根据政策的变动对已制定的税务筹划方案进行审查,并根据其对企业税务筹划方案进行适当的调整。其次,建立税务筹划风险预警机制,全程监控在税务筹划方案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外部环境的变化,并判断这些变化是否会对现有的税务筹划方案产生影响,如果会,则进行相应的调整,使方案始终会在合理合法的环境中实施。再者,更好地实现企业税务筹划的目的,企业税务筹划者应该重视与税务部门的沟通,及时了解税务部门税收政策的变化情况,并根据此作为企业税务筹划的依据;当然,企业也应该主动将本企业的经营状况向税务部门如实进行反映,确保企业税务筹划的方案得到相关征税部门的认可,减少征纳双方在征税相关事宜上的认定差异,这样可有效降低企业税务筹划的风险,更好地实现企业的经济利益。

参考文献:

[1]盖地.避税与特别纳税调整[J].现代会计,2008(4).

增员企划方案篇4

关键词:烟叶复烤;季节性;税务筹划

国家改革开放30余年,烟草工业企业经历了20年多年的高速发展,在得到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受到社会广泛关注,民众控烟、禁烟意识有了很大的提升,国家于2005年经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加入《烟草控制框架公约》,承诺在2011年1月9日前采取积极有效政策在室内公共场所、室内工作场所防止公民接触烟草烟雾,并广泛禁止所有烟草广告、促销和赞助。近年来,禁止公共场所吸烟的地方性法规相继颁布,部级的《控烟条例》也将于不久的将来进行公布执行,烟草行业形式不容乐观,烟草行业居安思危,开源节流的同时从管理上要效益,在生产技术上提高现代化水平,加强成本控制;在税收方面依照国家税收、征管等法律法规足额纳税,但同时可根据烟草行业特点,针对性地进行一定的纳税筹划,特别是烟叶复烤企业,作为烟草行业中的最基层的复烤加工企业,收入来源单一,成本控制是企业财务管理重中之重,在进行成本控制的同时,也可通过多渠道为企业创收节支,而税务筹划正是为企业创造价值的渠道之一,并在企业经营管理当中具有重要意义。

一、烟叶复烤企业税务筹划概述

(一)烟叶复烤企业的生产特点

烟叶复烤企业主要业务是通过接受烟草工业企业或商业企业的委托对烟叶进行复烤加工,就提供的烟叶委托复烤加工生产服务收取加工费,从而产生相关的经营收入和支出,一般属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由于没有烟叶收购权,不能直接进行收购,烟叶复烤企业接受各烟草工业企业订单委托加工;全国各大烟草工业企业在烟草商业公司购买烟叶,然后委托烟叶复烤企业进行复烤加工之后,产出片烟封箱运回,产生废弃物烟梗烟末等。很多复烤企业都具有季节性生产的特征。即每年上半年一般生产到4~6月,下半年最早的在8月开工,很多复烤企业一般一年生产6~10个月,停产2~6个月,由于生产期间的资金支付金额相对集中,致使金额较大,资金流难以控制,更由于季节性生产的原因,其纳税没有规律,每到生产季节纳税金额较大较集中,而在停产期间,其主要税种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纳税金额几乎为零。相对于资金较为紧缺的企业来说,生产期间的税负剧增,对企业来说是一种相对来说比较重的负担,因此对成熟阶段、规模较大的烟叶复烤企业来说将长期价值最大化作为企业根本目标,进行纳税筹划是非常必要的。

(二)税收筹划对于烟叶复烤企业的意义

1. 减轻税收负担

烟叶复烤企业在烟草行业当中是属新兴产业,其处于烟草行业的底层,因此属于烟草行业的弱势群体,其收入来源于烟草行业内部,收入单一,没有自主定价权,资金流相对于烟草行业来说是属于偏少的企业,因此可通过纳税筹划,使企业达到减少税额负担、相对减少税收比例、延缓纳税时间;进行纳税筹划,其目的主要是在增加经营现金净流入的同时,尽可能减少税金支付。企业纳税筹划前提条件是要合法合规,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进行纳税筹划,即熟悉和掌握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相对减少企业税收负担,节约税务成本;企业通过税收筹划,在不违反税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延迟纳税时间,可以视同为企业获得无息贷款,如果企业有能力运用这种货币的时间价值,加强流动资金的周转,将会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

2. 规避税务风险

烟叶复烤企业纳税筹划必须在税法所允许的范围进行,有效地规避税务风险,尽可能实现税收零风险的目的。但是纳税风险和纳税筹划风险是客观存在的,而正确认识税务风险是纳税筹划的基础,要想规避纳税风险,烟叶复烤企业财务人员必须通过学习税收相关法律法规、学税法、了解税法,通过合法合规的纳税筹划从而达到规避纳税风险的目的。

3. 有利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纳税筹划过程需要对企业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事先进行科学安排,要想企业经济活动的安排合理和科学,必须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管理手段,而这又促使烟叶复烤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必须去了解和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同时学习科学管理方式和方法,并运用到日常生产经营的管理,从而有助于提高企业经营管理的水平,促进企业管理精益化。

二、烟叶复烤企业税务筹划面临的风险

(一)国家税收政策的变动风险

国家的税收政策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税收法律制度中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与内容,不论税收政策的具体内容如何,但就其经济影响方面的功能而言,大体上可归纳为四种主要类型:激励性税收政策、限制性税收政策、照顾性税收政策、维权性税收政策。这种税收政策的目的首先是为了贯彻对等原则和维护国家的经济权益,同时也体现了税收的激励或限制政策,但是国家会根据经济发展状况需要对税收政策进行一定的调整,以达到影响经济的目的。随着国家经济发展的持续增长,国家不断为适应经济增长、为控制经济增长和调节经济,通过调整税收政策来达到或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企业就面临着税收政策变化的风险。税收政策的变化导致企业原先所选的节税、避税策略失去原有的效用,进而导致税收策划的失败,甚至面临被税务机关查处的危险,特别是烟草行业,更是社会、税务关注的重点,而作为烟叶复烤企业更不另外,因此烟叶复烤企业应当制定和预测政策变动带来的风险并及时调整税收筹划策略,以防止风险发生时,没有任何的处置措施。

(二)税务筹划的片面性

税务筹划受国家政策影响,也受地方政府和地方法律法规的影响,同时与决策者、税务策划者的个人风险喜好等也有关:1. 决策者片面地认为纳税筹划是财务人员的事情,而与其他部门无关,或认为与税务部门搞好关系就能疏通摆平,盲目操作造成的纳税风险;2. 纳税筹划人员主管性、片面性带来的纳税筹划的风险,比如对税收政策理解不到位不全面、或是税收优惠政策理解不透彻,应用不到位从而形成逃税、偷税,丧失诚信纳税的信用,致使企业声誉受到严重影响;3. 单纯以降低税负为主的纳税筹划目标的片面性,片面强调降低税负、规避纳税风险而忽视了其他非税风险的存在,也就是说没有充分考虑因纳税筹划导致的生产经营、环保责任等方面风险的增加,最终导致企业总体风险的加大;4. 没有将纳税筹划置于企业整体理财活动之中,没有与其他筹资、投资和运营活动充分联系,因而缺乏全面性和系统性,未能充分考虑货币时间价值的影响,因而具有短期性。

(三)税务行政执法偏差性

在很长的时间里,由于我国税法制定中常保留一定的弹性空间,致使我国税收执法的自由裁量权非常之大,且各地执行也极不统一,以及执法人员的素质各有差别,造成税务行政执法偏差性。由此会产生这样的情况,税收筹划合法,但由于税收执法人员的素质差异,造成税收筹划被划定的结论也是不尽相同,可能会因为合法的行为被判定为偷税行为,而宣告失败,致使企业节税目的无法实现的同时反而更加重企业税收负担。

(四)税务筹划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素质

由于烟叶复烤企业基本规模不大,大部分属中小企业,受成本效益限制,其在招聘财务人员时,要求条件并不高,基本是最低门槛,因此也造成财务人员素质整体不高的状况,而由于烟叶复烤企业的生产经营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故策划方案的制定与具体实施基本由企业财务人员自行实施,受制于企业财务人员对税收相关法律法规的理解不深、掌握不到位,会造成税收策划的不合理及实施的风险存在,而税收策划的合法性由税务部门来认定,故就有因为企业税务筹划人员的理解与税务理解偏差而造成税务筹划不被认定为合法的风险存在。

三、针对存在的风险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一)密切关注税收政策的变化,树立风险意识

由于国家税收政策不管因何种原因发生变动,都有可能造成纳税筹划的失效,因此必须密切关注国家税收政策的变化,全面掌握税收各项政策及其操作过程,以免得不偿失;同时多与税务专家接触,了解他们对税法的理解,沟通双方的差异,以达到求同存异,向他们咨询国家税法法规的变化,针对文章上述四种类型的税收政策,企业在开展税收筹划时要尽量回避限制性税收政策,主动响应激励性税收政策,即积极用好、用足、用活各项税收优惠政策。

树立风险意识最好的方法就是塑造一种风险文化,风险文化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范畴在人们意识形态上的延伸和表现,是一种自觉意识的行为,是管理者做决策时、企业流程优化时、企业变革时、员工日常工作中、与客户谈判等情况下,所表现出来的风险防范和应对意识,是一种理性的应对。在纳税和纳税筹划上,企业更要有这样的风险意识,作为企业要有积极主动的纳税意识,不要一味追求减负少税,从而步入逃税、偷税风险;同时企业也应意识到纳税筹划的风险存在,因为纳税筹划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在法律规定的边缘操作,其实蕴含着很大的风险,企业应当强化风险意识并建立纳税风险管控机制,减少涉税风险。

(二)以力借力,规避税务筹划片面性风险及税务行政执法偏差性风险

纳税筹划是一项技术性要求高,综合性很强的业务,也是一项创造性的活动,不仅要求策划人员精通税法、更要具备会计、金融、投资、管理等与企业经营活动相关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相比企业经营管理,纳税筹划人员的素质要求更高,而由企业财务人员承担这样的技术性要求很高的业务和活动,可能无法达到其节税和减负的目的,反而误入违法违规的歧途,因此,在有必要的情况下,在筹划方案的节税额远大于筹划成本时,可以聘请纳税筹划专业人员来进行纳税筹划方案的咨询或制定,以其专业能力和方法帮助企业制定更为合法合规的方案,并协助完成方案的实施,从而达到规范纳税筹划,提高纳税筹划的合理、合法性,从而进一步降低纳税筹划风险。税务筹划方案能否得到有效实施,前提需要得到税务机关的认可,因此应以尊重税务机关及税务人员的意识,加强与税务机关及其税务人员上下的沟通,邀请税务机关到企业进行税务相关知识培训,通过税企携手共建活动等,得到其专业的认同和支持,才能有效实施税务筹划方案,并达到我们税务筹划的目的。

(三)贯彻成本效益原则

企业进行纳税筹划的目的即实现合理避税和节税,但不是偷税,在企业达成节税目的同时,企业进行纳税筹划,必然会产生一定的成本,可行的纳税筹划方案即使得纳税筹划节税额要大于筹划方案的成本和风险损失,其方案才是可行,否则,其方案是不能被企业所接受。因此,企业在制定纳税筹划方案时必须贯彻成本效益原则,在制定纳税筹划方案时,不能一味地考虑税收成本的降低,而忽略因该筹划方案的实施引发的其他费用的增加或收入的减少,必须综合考虑纳税筹划的直接成本以及机会成本,以保障税收筹划方案能给企业带来绝对的收益。

(四)提高税务筹划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素质

企业税务筹划的成败,很大程度上是由税务筹划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决定的,要保证税务筹划方案的可行,就应当提高税务筹划人员的素质。首先,加强税务筹划人员的法律知识的学习和培训,并对相关法律进行研究,了解合法和非法的界定,划分合法和非法的界限,以保障税务筹划的合法;其次,企业应重视税务筹划及对税务筹划人员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培训,为税务筹划人员提供专业的外部培训或者定期聘请外部专家的进入企业进行内部培训,并通过考核的方式提高税务筹划人员的专业水平,当税务筹划人员具备较高的税收政策水平,具有对税收政策深层加工的能力时,才能保证筹划方案的合法性,纳税筹划人员的良好专业水平是税收筹划成功的另一基本保证。再次,加强税务筹划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职业道德水平决定一个税务筹划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也是纳税筹划财务人员进行纳税筹划的道德规范基础,有好的职业道德水平,才能依照国家税法规定制定切实可行的税务筹划方案,为企业合理节税,避免纳税筹划风险等,作为烟草行业的纳税筹划人员更要坚守职业道德,不得违背财务人员职业道德要求,做违背国家利益和消费者利益的事情,不得以损害国家利益为目的纳税筹划行为。最后,纳税筹划人员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必须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与税务部门进行良好沟通,以获得国家税务部门对企业纳税筹划的认同并得到的他们的帮组,使的纳税筹划方案合法合规。

四、结束语

综上述,烟叶复烤企业可以通过合理策划规避税收风险,并能为烟叶复烤企业带来税收策划的收益,但必须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做好风险防范和规避,以便合法合规及更好地达到税收筹划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邹建南.企业税务筹划风险规避研究[J].财会通讯(综合),2011(07).

[2]王黎.企业税务筹划的风险及防范[J].东岳论丛管理学研究,2008(04).

增员企划方案篇5

Abstract:The tax payment preparation succeeds with difficulty in reality the reason are many, is in the final analysis has not insisted the systematic principle in tax payment preparation, has not carried on the tax payment preparation systematically. Solves the question basic method, is instructs tax payment preparation with the system theory, the construction tax payment preparation system.

关键词:纳税筹划 系统 意义

Key words:Tax payment preparation system significance

作者简介:黄桃红(1973年3月――),女,湖北麻城人,黄冈职业技术学院讲师、注册税务师,主要从事税务会计、纳税筹划的教学和研究。

【中图分类号】F81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069(2009)-09-0084-02

一、问题的提出

纳税筹划是当前企业管理实践和理论研究中的热点问题,许多学者和实践工作者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纳税筹划方案。然而,真正成功的纳税筹划却不多见,究其原因有多方面。

1认为纳税筹划是财务人员的事情,与经营关系不大。企业经营部门人员不参与纳税筹划方案的设计,不执行纳税筹划方案,结果要么筹划方案顾此失彼,要么筹划方案虽好却是一纸空文。

2纳税筹划时只注重税负高低。有些纳税筹划只是税款方面的筹划,将纳税筹划简单地看成是税款多与少的选择,而较少考虑税款之外的其他因素。结果虽然企业税负降低了,但生产成本、投资成本、营销费用却增加了,企业最终的收益不仅没有增加,反而减少了,纳税筹划得不偿失。

3 纳税筹划不深入,理论上行不通。有些纳税筹划没有针对特定企业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没有考虑方案的适用条件和企业的实际情况,只是简单照搬一般原理。例如,很多筹划方案建议企业采用加速折旧法。一般来说,加速折旧法能起到延期纳税的作用,但企业如果存在免税期,其折旧就不具有抵税效应。因此,加速折旧法并非一定有利于企业,在进行纳税筹划时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4纳税筹划方案可操作性不强,实践上行不通。例如,我国税法规定对符合一般纳税人条件但不申请办理一般纳税人认定手续的纳税人,应按销售额依照增值税税率计算应纳税额,不得抵扣进项税额,也不得使用增值税专用发票。纳税人一旦被认定为一般纳税人,不得再转为小规模纳税人。所以,那些关于纳税人身份选择的纳税筹划在实际操作中是行不通的。

除上所述,还有很多具体原因。总结这些原因,归根到底是在纳税筹划活动中没有坚持系统性原则,没有系统地进行纳税筹划。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是用系统论指导纳税筹划活动,构建纳税筹划系统。

二、纳税筹划系统

纳税筹划系统,就是由人、资金和信息等要素构成,在一定的法律和经营环境下,实现节税和经济调节功能的企业经营管理体系,是企业财务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1 纳税筹划系统构成要素。什么是纳税筹划?不同的学者有着不同的回答,但基本都把纳税筹划定义为一个活动或过程。如,纳税筹划是指在国家政策的许可下,按照税收法律法规的立法导向,通过对筹资、经营、投资、理财等活动进行合理的事前筹划和安排、取得节税效益、最终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的活动 。系统论认为,在研究和处理任何对象时都应将其看作一个系统整体。观察纳税筹划,既应该看到纳税筹划活动,也应该看到纳税筹划系统。纳税筹划系统就是从事纳税筹划活动的各要素组织的有机整体,纳税筹划活动就是纳税筹划系统运动的表现形式。在这一活动中的人、资金和信息就是构成纳税筹划系统的基本要素。

其中人包括企业从事纳税筹划方案设计的财务人员,也包括实施筹划方案的经营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任何一个相关人员的缺席,纳税筹划就无法实现。没有筹划方案设计的财务人员,企业不可能有纳税筹划活动;企业管理人员、经营人员、会计人员不按照筹划方案的要求从事相关活动,纳税筹划同样无法实现。

资金是指企业拥有、占用和支配的财产物资的价值形态,包括货币资金、储备资金、生产资金、成品资金、结算资金等。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从价值角度看,就是资金不断循环和增值的过程。资金处于不同阶段和形态会有不同的纳税义务和权利。如,购买材料时,货币资金转变为储备资金,企业产生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的权利;销售产品取得收入时,成品资金转变成结算资金或货币资金,企业产生了增值税的纳税义务,如果有盈利,还产生了所得税的纳税义务。纳税筹划正是通过对资金形态的控制实现节税收益。

信息是指会计信息。企业会计作为一个信息系统,反映了企业资金运动过程和结果。在这个反映过程中,会计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如反映固定资产磨损的折旧,有平均年限法,也有年数总各法。不同的方法,最终结果是一致的,但在不同时点的结果是有差异的。如,平均年限法和年数总和法计算的固定资产折旧总额是一致的,都是固定资产原值扣除预计残值,但在不同年份,计提的折旧额不同。由于应纳税额的计算是以会计信息为基本依据的,因此不同的会计信息,会导致应纳税额计算结果的不一样。因此,只要税法允许企业采用不同会计方法,企业就可充分利用这一政策,以实现节税目的。

2 纳税筹划系统结构。纳税筹划系统的三个基本要素,紧密联系,缺一不可。在这一系统中,人是主体,资金是基础,信息是载体和工具。没有人,就没有了从事纳税筹划活动的主体,也谈不上筹划;没有资金,也就不存在纳税义务,更不存在减轻纳税义务,所有的筹划都是空谈;会计信息是筹划得以进行的基础,没有准确的会计信息,就无以比较不同方案的效益,筹划就无法进行,同时会计本身也是筹划的工具。只有纳税筹划相关人、资金和信息共同作用,纳税筹划才可能产生效益,实现目的。

纳税筹划系统的三个要素,都不是一个单独的个体。人,不是一个人,而是由方案设计者、方案实施者组成的集体。资金,也不是唯一的资金,而是多种形态的资金。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看,这些要素本身也是一个系统,是纳税筹划系统的子系统。因此,可以说纳税筹划系统包含筹划人的系统、资金系统、信息系统。

纳税筹划系统属于企业财务管理系统,是财务管理系统的子系统。因为纳税筹划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手段之一,纳税筹划的目标就是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

3纳税筹划系统功能。纳税筹划系统是从事纳税筹划活动的,其功能就是实现纳税筹划的目标,具体包括节税功能和调节功能。节税功能是指纳税筹划为企业节约税收支出,这是纳税筹划的直接功能。也正是因为存在这个功能,纳税筹划才受到企业的青睐。纳税筹划从三个方面节税,一是通过对经营活动的安排和会计政策的运用,选择税负最低的纳税方案,直接减少企业税收支出;二是通过对税法的严格执行和合理运用,实现涉税零风险,消除税收罚款等涉税支出;三是通过对企业经营和会计的安排,在税法允许的范围内延期交税,获取资金的时间价值。

调节功能是纳税筹划的宏观功能,也是纳税筹划的间接功能。税收法律法规作为贯彻国家意志的重要杠杆之一,必然要体现国家推动整个社会经济运行的导向意图。国家会在公平税负、税收中性的一般原则下,通过税收优惠政策等措施对纳税人的物质利益进行调节,使他们的微观经济行为尽可能的符合国家预期的宏观经济发展要求,以有助于整个社会经济的顺利发展。如对不同部门,不同行业,不同企业或不同产品,实行区别对待,对需要鼓励的,往往少征税或不征税,对需要限制的,往往多征税。这为企业进行纳税筹划提供了客观条件。企业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进行纳税筹划的活动,也是企业执行国家政策的活动。国家税收的宏观调控意图正是通过一个个企业的纳税筹划活动得以实现。这就是纳税筹划系统的调节功能,也正是这一功能的存在,纳税筹划才得到国家的允许和支持。

4 纳税筹划系统环境。系统论认为,任何系统都是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中,受环境制约,并对环境产生影响。纳税筹划系统面对的环境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以税法为主的法律环境,二是企业的经营环境。税法环境决定着纳税筹划系统的筹划活动是否被允许,它由税收法律、税收法规、税收规章以及执行它们的税收执法活动等因素构成。经营环境主要由企业内部、企业供应商、企业经销商等要素组成,它决定了纳税筹划系统的活动是否可行。

三、构建纳税筹划系统的意义

1构建纳税筹划系统有利于明确纳税筹划的目标。纳税筹划活动之所以不偿失,是因为将税负最低作为纳税筹划目标,而没有考虑筹划活动中的成本。构建了纳税筹划系统后,用系统的观点来看,纳税筹划系统有产出,也需要投入。

建立了纳税筹划系统,并将其置于企业财务管理系统中。我们就会发现纳税筹划的目标应该就是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企业财务管理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纳税筹划就应以企业利润最大化为目标,财务管理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纳税筹划就应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而不是以税负最低为目标。有了这一系统性的观点为指导,就不会在纳税筹划时仅考虑税负降低而不考虑筹划成本,更不会设计实施阻碍企业整体战略目标实现的纳税筹划方案。

2 构建纳税筹划系统有利于协调纳税筹划行动。建立了纳税筹划系统,明确了企业财务人员、经营人员和管理人员都是纳税筹划系统的要素,就会发现任何一个相关人员的缺席纳税筹划就无法实现。有了这一系统性观点的指导,企业就能够调动相关人员参与纳税筹划的设计与实施。相关人员有了这一观念,也能够自觉参与纳税筹划活动中来。有了各方人员的协调行动,纳税筹划就能够顺利实现。

3 构建纳税筹划系统有利于确定纳税筹划活动的边界。任何系统都是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活动的。构建了纳税筹划系统,应会发现这一系统是活动在由税法等构成的法律空间内。这个法律空间是纳税筹划活动的边界,不得触犯超越。构成纳税筹划系统边界的包括税法、财务会计制度、工商、金融、贸易等法律法规。

实践中,很多人认为税法漏洞是一个重要的纳税筹划平台。构建纳税筹划系统后,就会发现这个平台是个风险很大不宜采用的平台。税法的漏洞,就是纳税筹划系统活动边界的漏洞。在特定的时候,纳税筹划系统可以通过漏洞延伸到边界外,以获取额外收益,同时付出额外成本(如为此建立的专门机构费用等)。但漏洞毕竟是漏洞,总有一天会被国家堵上。

4 构建纳税筹划系统有利于适应企业经营环境。纳税筹划是纳税筹划系统的活动,这一活动的本质是纳税筹划系统各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而产生的系统内运动,其前提是企业能够有效控制各要素。不可控的项目,如供应商、经销商,不能构成纳税筹划的要素,而是纳税筹划必须适应的环境要素。分清了系统要素和环境要素,就可以知道,纳税筹划活动只能对纳税筹划系统的各个要素进行合理安排,对于环境项目则需量边而行,如果企业有很强的竞争力,可以要求环境要素配合自己的行动。

结论:用系统论的观点作指导,构建纳税筹划系统,认清纳税筹划系统的要素、结构、功能和环境,才能设计出切实有效的纳税筹划方案,最大限度地发挥纳税筹划的功效。

参考文献:

[1]周拥明,纳税筹划误区解析[J],财会月刊(会计),2008(12)

[2]冷琳,纳税筹划理论基础探微[J],财会月刊(理论),2007(2)

[3]王黎,纳税筹划的风险及防范[J],东岳论丛,2008(7)

增员企划方案篇6

关键词: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意义;考虑因素

1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意义

众所周知,在我国现行税收体制下,企业所得税是每个企业缴纳的重要税种之一,是企业经营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盈利性企业来说,增加企业利润是企业经营的重要目标,并且企业所得税是影响企业税后净利润的重要指标之一,所以对企业所得税进行纳税筹划,对增加企业税后净利润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财务管理活动。企业所得税是国家征税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公司运营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公司税后净利润的影响不容忽视。通过纳税筹划,企业可以有效地减轻税负压力,提高核心竞争力,保持良好的发展状态,同时还不违反国家相关的税收法律法规。从长远目标出发,企业的良好发展也将不断增加国家税收,因此企业所得税的纳税筹划对国家和企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对企业所得税的思考

由企业所得税的计算公式可知,应纳企业所得税额的大小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应纳税所得额;二是企业所得税税率。其中,企业所得税税率由国家制定,企业对其可调节的程度有限,而应纳税所得额的核算数据来源于企业内部的经营活动中,企业对其可调节程度较大,所以从应纳税所得额方面下手进行纳税筹划是比较容易也是具备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的。同时,虽然企业所得税税率由国家制定,但是企业也并不是完全不能在此方面进行纳税筹划,国家税收政策规定了不同的税率,不同的企业满足国家规定的标准可以适用不同的税率,所以,企业可以调整自身的情况以符合国家规定标准,从而适用最有利于企业的税率。

3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考虑因素

3.1企业要提高纳税筹划意识。企业应该重视纳税筹划的必要性,明确企业所得税对于企业税后净利润的影响程度。企业所得税本身就是一项核算内容复杂的税种,所以其纳税筹划更是纷繁复杂,涉及范围广。因此,它不仅需要财税部门的积极作为,也需要其他部门人员的全力配合,需要全公司全员的参与。纳税筹划活动不是独立于企业经营活动的,是需要渗入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中去的,这就要求企业制定系统的方案,积极宣传纳税筹划活动,夯实基础、全面铺垫。3.2企业要提高风险意识。近年来,我国税收法律法规变化较大,在企业所得税方面也有所调整和变更。在这种宏观环境下,企业应该时时关注国家政策变化,相应地调整本企业的纳税筹划方案,使其与国家政策相符,避免在筹划过程中发生违法违规行为,被有关部门判定为逃税、偷税或者漏税。因此,企业进行纳税筹划必须提高风险意识,只有这样才能有的放矢,趋利避害,实现企业纳税筹划的真正目的。3.3企业要考虑成本效益原则。企业在进行纳税筹划时不能只着眼于纳税筹划收益的大小,还要考虑到纳税筹划成本,例如机会成本、纳税管理成本、组织协调成本等。如果纳税筹划成本过大将会很大程度地冲抵纳税筹划收益,这不仅不会实现增加企业收益的目的,反而可能适得其反,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比如机会成本,企业可以设计多个纳税筹划方案,当选择其中一个方案放弃其他方案时,同时也放弃了其他方案能够带来的纳税筹划收益,所以企业应该根据本企业的情况选择能够实现收益最大化的最佳方案从而降低机会成本。另外,考虑成本时也需要考虑纳税筹划风险,因为如果企业发生违规操作,被国家处以税收滞纳金、罚款等,也增加了企业的纳税筹划成本。3.4企业要重视财税人才的培养。企业进行纳税筹划离不开对国家优惠政策的运用,这就需要对国家政策进行正确的解读,如果错误地理解国家政策,不仅不会为企业节税,相反会给企业造成损失,这是需要一定的职业判断的,所以企业财务人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企业要重视培养财税人员的专业能力,可以建立培训机制,督促内部员工不断学习相关税法知识,或者企业可以考虑从外部引进纳税筹划人才,必要时可以与企业当地国家税务机关的工作人员进行沟通,以求正确把握国家政策的制定要求,合理利用国家优惠政策。

4结语

增员企划方案篇7

税收筹划风险

伴随着我国税收征管体制的不断改革及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完善,通过合理的税收筹划方案来减少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出,已经得到越来越多中小企业纳税人的认可和重视。基于成本效益的原则,纳税人通常希望以较小的成本获得较大的收益,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在现实的经济活动中,合理设计的筹划方案对企业作用显而易见,但基于不确定性影响因素的考虑,其产生的风险也不可忽略。

税收筹划的风险来源于税收筹划过程中纳税人自身以及不确定因素的存在,为了更好的认识、制定、管理税收筹划方案,提高企业的收益,必须对税收筹划风险的特征有必要的了解,中小企业筹划方案的风险具有一般纳税人税收筹划方案的共性,也有其自身的特性。表现在中小企业税收筹划具有更为明显的主观相关性、对国家政策的变动反应更为敏感、经营活动发生变化导致其风险性增加。

从理论和实际来看,在中小企业中,人员配备、素质都与大型企业有较大的差距,基于这点,其税收筹划的风险性较大;税收策略的选择、决策与企业主管人员的主观性联系较强,特别是在一些规模较小的企业更加明显。

因此,从税收筹划方案的制定实施到潜在风险的显现,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对于客观条件,一般是无法改变的,只能是遵循其发展的规律,充分加以利用;而主观条件,也就是税收筹划人员的素质等方面是可以调控的。而这种税收的主观相关性,在中小企业的税收筹划方案制定中,体现的会更加明显。

同时,在中小企业中,有的筹划方案是本企业内财务人员制定,有的是外部中介机构制定的,外部机构的税收筹划方案具有收费性质。税收政策不变的情况下,中小企业的税收不会有太大影响,而税收政策变动之后,没有能力制定税收筹划方案的企业,聘请税收筹划机构增加了企业的负担,给企业发展带来不小的压力和风险。

此外,中小企业的经营活动对于收益性较强的经济行为往往是比较热衷,实时调整的经济活动,会使得原本的税收筹划方案时效性减弱,若是税收筹划方案灵活性不够,或是没有相关税收筹划方案及时变化与其相匹配,其风险性会加大。

如何防范风险?

中小企业是与所处行业的大企业相比人员规模、资产规模与经营规模都比较小的经济单位。不同国家、不同经济发展的阶段、不同行业对其界定的标准不尽相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动态变化。各国一般从质和量两个方面对中小企业进行定义,质的指标主要包括企业的组织形式、融资方式及所处行业地位等,量的指标则主要包括雇员人数、实收资本、资产总值等。量的指标较质的指标更为直观,数据选取容易,大多数国家都以量的标准进行划分。

从风险管理的角度,充分认识中小企业税收筹划风险的特征,做好防范税收筹划风险工作,对风险进行及时规避、转移、降低、保留,实时对税收方案进行灵活变化运用,这些都对进行成功税收筹划重要的积极意义。

笔者认为,防范中小企业税收筹划风险,首先需要完善内控制度,规范会计核算等基础性工作。在中小企业中,内部控制体制不十分健全,导致企业税收筹划方案制定时,由于内部经济环境存在较大的不稳定性,加剧了筹划方案的风险性。

从战略风险管理的角度,降低风险可以从风险的规避、转移、降低、保留几个方面来着手,在这其中重点是在风险控制和风险转移。相比较而言,事中、事后风险控制往往只能是“亡羊补牢”,实际经济活动中,大多数纳税筹划侧重于事前风险防范;风险转移一般是通过协议邀约的形式将风险转嫁给参与风险计划的另一方主体。

从中小企业现状来看,可以委托聘请中介机构的专家负责纳税筹划工作,中介机构从事业务事项时,一般会和纳税人签订协议,约定若出错导致纳税人遭受罚款、缴纳滞纳金等损失,由中介机构负责承担相应的损失,这就意味着纳税人的纳税风险转移到其身上,这既符合了风险转移的原则,也适应了中小企业目前现状的需求。

第二,合理利用中小企业税收优惠政策。为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国家对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提供了很多税收优惠政策:比如,自2009年1月1日起,根据增值税法的相关规定,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的征收率为3%。为更好适应经济环境发展的需要,我国对中小企业纳税人的税收相关法律制度会常常随经济情况变化,或是为配合产业政策需要不断修正、完善。在经济飞速发展时,其修正次数与其他法律规范相比较而言会更频繁。

中小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时,应充分利用先进的现代计算机网络和书籍报刊等多种媒体,建立一套适合自身特点的税收政策信息搜集体系制度,收集和整理与企业经营活动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及其变动情况,及时掌握税收政策变化对企业涉税事件的影响,准确把握立法宗旨,适时调整税收筹划方案,增强灵活性,确保企业的税收筹划行为在税收法律征管的范围内实施。另外,不同的企业增值税纳税人身份的认定,对税收筹划方案的制定也有较大的影响。

第三,增强纳税人的风险意识,正确认识税收筹划。在企业中,特别是中小企业,成功的税收筹划方案,需要各部门的密切联系配合。企业的管理层,是企业能否良性发展的关键。一般情况下,企业管理层的越是重视发展某个部分,其效用发展的才更快更充分。在中小企业,对于税收,管理层首先是要树立“依法纳税”的观念,这也是进行成功税收筹划的重要前提。当涉及税收政策的方面时,管理层要敢于去尝试,当然这并不是说要去“冒险”,而是组织相关的专业财务人员,或者是寻求相关财务机构的帮助,根据企业发展的实际,设计出最适合企业发展的税收筹划方案。

第四,提高税收筹划人员素质,保证方案的质量。目前,我国的税收筹划人才队伍尚未形成专业化,目前中小企业的税收筹划工作主要来源于以下方面:一是由委托税务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来进行;二是由单位的财务等相关人员来负责。

第五,建立良好的税企关系,增加“话语权”。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化是客观的,也是适应经济发展的所需,对于暂时性的税收征管政策,中小企业纳税人除了要及时了解外,对制定的税收筹划方案还要具有一定的弹性空间,灵活的应对税收政策的变动,有条件的中型企业可以设立部门,通过各种媒体、网站途径,获取最新最全面的税收优惠政策,减小税收政策的变动对其造成重大的损失。

与此同时,由于各地具体的税收征管方式有所不同,税收执法征管部门拥有较大的“自由裁量权”。税收筹划方案能否称之为“成功”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得到当地主管税务部门的认可。实践证明,如果不能主动适应主管税务机关的管理特点,或者税收筹划方案没能得到当地主管税务部门的认可,就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同时也会失去其应有的收益。

增员企划方案篇8

关键词:创业企业、期权激励、方案设计

我国将要设立的创业板市场旨在为创业企业提供一个新的、有力的股票融资支持,股票期权制度将率先在创业企业正式进行试验。创业企业实施股票期权制度,可以建立一种新的分配机制、新的财富分配方式,这会大大促进创业企业的发展,能够完善创业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从而对建立创业企业长久发展的稳定机制起重要作用。同时,创业企业之间将出现真正的市场行为并购,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通过收购与兼并培育出巨型企业,从而从外部给创业企业施加压力。

一、股票期权制度的发展

(一)股票期权制度的定义

近年来,欧美国家在对经营者进行激励时表现出一个显著的特点,即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股票期权”方式。所谓“股票期权”就是由企业赋予经营者的一种权利,经营者在规定的年限内可以以某个固定价格购买一定数量的企业股票。经营者在规定年限内的任何时间,按事先规定的价格买进企业股票,并在他们认为合适的价位上抛出。“股票期权”的最大作用是按企业发展成果对经营者进行激励,具有“长期性”,使经营者的个人利益与企业的长期发展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促使经营者的经营行为长期化。

股票期权是公司给予高级管理人员的一种权利。持有这种权利的高级管理人员可以在规定时期内以股票期权的行权价(Exercise Price)购买本公司股票,这个购买的过程称为行权(Exercise)。在行权以前,股票期权持有人没有任何的现金收益;行权之后,个人利益为行权价与行权日市场价之间的差价。高级管理人员可以自行决定在任何时间出售行权所得的股票。

(二)股票期权制度的主要特征

股票期权制度的主要特征包括:

第一,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的合一。股票期权制度名曰“激励机制”,但由于公司高级管理人员要获得实际利益必须以实现预定经营目标为前提,所以,这种激励是以约束为前提的。

第二,股票的可流通性。在实行股票期权制度中,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利益主要来自于股票买卖的差价。其中,行权价的确定、售股价的预期,均以股票市场价格为基本参照对象。如果股票是不可流通的且无法确定何时能够流通,则股票期权制度难以实行。

第三,股东大会决策。在实践中,股票期权是股东为激励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实现预定经营目标而让渡给后者的一种利益,所以,该制度的决策权在股东大会,而不在公司的营运机构(如董事会、经理办公室等)或某一股东。

第四,激励对象主要是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公司一般员工等不属于股票期权制度的激励范畴。

第五,购股选择权。在施行股票期权制度下,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在行权前拥有购股的选择权,即他们既可以实施购股权,也可以放弃购股权,股东不能强制他们购股。

(三)股票期权的类型

在美国,企业向其雇员提供的股票期权目前有六个基本品种[1]:

1、激励股票期权

激励股票期权必须符合国内税务法则的有关规定,其收益中符合规定的部分可以作为资本利得应税,同时可以从公司所得税税基中扣除。

2、指数化期权

这种期权的行权价是不固定的,每隔一定周期就要根据证券市场指数行情进行调整。

3、杠杆期权

每个雇员都可根据其持有的公司股票数量获得一定比例股票期权,且授予的期权数量随股价或其他财务指标而浮动。

4、非法定股票期权

非法定股票期权的实施条款不受国内税务法则限制,可以由公司自行规定,但是个人收益不能从公司所得税税基中扣除,个人收益必须作为普通收入缴纳个人所得税。

5、业绩期权

受益人能否获得这种期权及其行权价的确定都视公司是否达到财务业绩目标而定,如杜邦公司1997年1月授予首席执行官约翰。科罗尔和另外74名高级管理人员一笔股票期权,行权价为每股105美元,条件是公司股价在2002年以前至少有5天要达到150美元。

6、换新期权

由Norwest公司在1988年发明。换新期权与常规期权的主要区别有两点:

第一, 常规期权由董事会定期(每一到两年)授予, 只能在规定的期限已满时兑现;而换新期权由董事会授予后,受益人可以在规定的时期内选择自己认为合适的任何时候兑现。第二,常规期权只能兑现一次,而换新期权受益人如果在原定期限未满时先行用原来持有的股票按当时市价换算为“现金”行使股票期权,则自动授予他与用去的原有股票同等数量的新期权,行权价为当时的股票市价,到原定期限时期满。

二、创业企业股票期权计划的技术设计

(一)实施股票期权计划的股票来源

实行股票期权计划的公司必须储备一定数量的股票,以备期权持有者行权时使用。从美国的上市公司来看,股票期权行权所需股票的来源有两个:一是公司发行新股票;二是公司通过留存股票(Treasury Stock)账户回购股票。留存股票账户是指公司将自己发行的股票从市场购回部分股票,这些股票不再由股东持有,其性质为已发行但不流通在外。公司将回购的股票存入留存股票账户,根据股票期权的需要,将在未来某时再次出售。

对创业企业而言,股票期权方案中的股票来源问题可以进行如下设计:

1、通过公司首次上市实施股票期权计划

这是一条对于创业企业比较合适的道路,股票来源的问题也相对比较容易解决,比如公司在首次上市时,利用超额配售权或者定向配售权取得公司的预留股份,该预留股份由公司委托中介托管机构进行购买 和管理,并明确规定该部分股票的用途。股票期权价格可以直接选取首次公开发行所定的价格,这个价格是一个公平市场所形成的价格,能够为各方所认同。

本人认为此途径最有特色的地方在于公司为期权获受人提供融资服务,即股票期权行权时购买股票的资金由购买者与公司共同解决,即由管理者出一部分资金(例如占购买所需资金总额的30%),另一部分资金(如余下的获受人未付资金为70%)由公司贷款的方式来解决,从而形成获受人对公司的负债。这样一方面可以解决购买者资金不足的问题,调动和吸引管理者积极参与,另一方面能使期权购买人从心理上、行为上珍惜自己拥有的股票期权。

本方式的顺利实施,有赖于股票期权托管机构的引入,如公司外部的证券公司、会计师事务所、专业托管机构等。采用外部中介机构托管的方式,可以全面解决职工人员过多、股权变化频繁、过户登记困难的问题,且外部托管机构的中立和有效工作能够恰当地保全获受人的利益(对比公司与获受人的力量,获受人总是处于弱势地位)。在期权获受人还清公司借款,股票出售限制期满之后,托管机构(如证券公司)应把股票的控制权交给期权获受人,上市公司无权干预获受人的交易活动。

2、通过增发新股获得行权股票来源

有理由相信,创业板上市企业获得增发新股的机会将大大多于主板市场的企业,其原因就在于创业板企业的扩张速度快于主板市场上那些较为成熟的企业。根据中国证监会的有关文件,本人认为增发新股是解决行权股票来源的有效途径,提出这种思路是基于以下四个方面的认识和把握:

(1)股票发行正逐渐向由发行人和承销商占主导(即由市场决定)的型态过渡,由主承销商协助发行人制定,报中国证监会核准。利用新股增发的时机,对发行人股东会已经授权、董事会决议通过的股票期权计划所需要的行权股票予以专项配售,将成为股票增发中业务创新和市场化演进的重要内容。

(2)中国证监会对于主承销商和发行人利用增发时机进行业务创新提供了足够的空间,增发方案要求是“经中国证监会认可的其他形式”,且“在配售中,发行人和主承销商应向机构投资者(包括战略投资者)和发行人股东说明新股申购及分配的方法”。因此,只要行权股票的专项配售符合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增发方案应该能够通过中国证监会的核准。

(3)目前主板市场新股增发的方式相当繁多,创新方案不断涌现且一直受到中国证监会的鼓励(能通过证监会的核准即是证明)。因此,既然主板市场存在众多的创新,那么在创业板市场上更需要强调创新。可以预料,对于符合公平、公正、公开原则且不违反法规要求的发行方案,中国证监会将会坚定地支持,而通过增发解决期权股票的来源就是中国证监会应该支持的内容。

(4)对超额配售选择权的认识与利用。一般在发行中采取超额配售选择权主要是考虑到发行市道不太理想,发行失败的可能风险较大。而从另一方面来看,当发行人授予主承销商超额配售选择权时,实际上已表明公司通过新股发行保存了一定的预留股份,在发行不顺利进行的情况下,对这部分预留股份进行特别处理和转化。比如通过主承销商将部分预留股份向发行人授予的股票期权获受人进行配售,或者直接将预留股份的一部分作为公司股票期权计划的主要来源,先由公司选择人长期管理,以备公司将来期权实施使用,也不失为一种可以考虑的方案。

因此,出于投资银行业务创新的考虑和创业企业自身的实际需要,可以在创业板上市企业新股增发的方案中,精心设计和配合实施企业的股票期权计划。当然,从企业股票期权计划的设计和企业新股增发的时机和操作程序来看,两者之间也很容易达到吻合与协调。下面我们从操作层面来分析股票期权计划与新股增发同步进行的可行性:

A.企业股票期权计划的时间要求

股票期权计划需要掌握的时间环节主要有:

① 制定期权计划的时间,一般在公司上市后即开始制定;

② 期权的授予时机,一般在期权获受人受聘、升职以及规定的业绩评定期间授予,在期权计划的有效时间内(不超过十年)由董事会在合适的时机宣布;

③ 股票期权的行权期,在正常情况下分阶段实施,总的时间跨度由行权时间表决定,起止时间为由董事会宣布授予至期权计划结束时止,大约在公司上市后2-8年的时间范围内执行,但是,如果遇到公司控制权发生变化等期权计划中约定的特定情况时,股票期权的行权将可能立即实施。

B.新股增发在时间环节上可以与期权计划保持一致

一方面,创业企业增发新股的频繁度要大于主板企业。创业企业由于业务的迅速增长和扩张,在首次上市后1-3年内存在新股增发的要求,公司甚至可以在首次上市过程之中已经周密设计好了未来1-2年的融资安排,或者首次上市融资只是整个融资过程的第一步。另一方面,公司通过上市前及上市后1-2年的经营,为保证公司人员和经营策略的稳定,已经存在给予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和核心技术人员长期激励的强烈要求。公司成功上市后,公司将会尽快规划并实施股票期权计划,如通过董事会确立股票来源、期权获受人、授予数量、授予时机和行权时间表等,此时,期权计划正好可以与新股增发方案综合考虑与实施。

需要注意的是,新股增发不仅可以解决股票期权的来源,反过来股票期权的配售对新股增发也会产生重要的信心推动,因为这一配售行动可以表明公司追求管理的稳定和持久,无疑会增强社会公众投资者拥有和获得公司股票的信心。

C.新股的价格与数量也能够满足期权计划的要求

从增发新股的实践看,新股发行的定价机制正逐步向由市场确定的趋势转化,定价的实际结果也接近于股票的现实市场价格(一般略低于市场价格,存在很低的折扣)。如果董事会在新股竞价和定价完成后,宣布将新股的价格确定为股票期权的行权价,这种以公平市价的方式来确定期权价格,明显地体现出以现值有利法确定期权行权价的特点,同时也体现出公平性的原则。

从股票数量上来看,行权股票数量一般以不超过公司增发后总股本的10%为上限,并尽量选择在1%-10%之间。在新股增发过程中,如果新股增发的数量较少,可以适当提高比例上限,如达到8%;如果新股增发数量较多,可以适当降低比例上限,如设定上限为2%.进行浮动式设计的理由是,保证在新股增发中配售给股票期权的数量占新股增发总量的比例均处于较低的水平,避免公司假借人之手而预留过量股票。

D.避免出现股票回购的关键是明确人责任

不产生回购股票的行为与嫌疑是企业增发新股实施股票期权计划的关键点,为达此目的,创业板企业可以借助于人的独特地位与业务能力,保证所选择的人具备足够的经验和能力,能够代表发行人实施股票期权计划并处理相关事宜。

在增发计划设计中,人的责任和义务应当包括:

① 接受创业板企业的委托,以人名义购买企业的部分新增发股票(其额度等于企业已决定授予的股票期权数量);

② 保管好股票,以股票所有者的身份收取股票红利,参与股票分红、配售等;

③ 锁定所股票的上市期限;

④ 按照期权行权时间表监督、管理期权获受人的行权行为;

⑤ 配合期权获受人进行股票过户登记;

⑥ 协助处理未行权的股票期权等。

人的适宜人选一般包括:主承销商(或处于保荐期的保荐人,一般为证券公司)、商业银行、会计师事务所、 律师事务所、专业信托服务公司、投资顾问公司、财务顾问公司等等。

E.企业的主承销商或保荐人是理想的人选

可以肯定,作为主承销商或保荐人的证券公司来担任人将表现出得天独厚的优势:

① 证券公司对资本市场相当了解,有恪守自律准则的专业精神,能有效担负起人责任,上市企业可以拿出部分资金提请证券公司提供服务内容指定的委托(或者直接将人作为机构投资者参加网下配售),从而有效实施期权计划;

② 证券公司与上市企业有良好合作的历史,双方已建立互信关系,能够相互理解与充分信任;

③ 证券公司具有充分的市场公信力,其和锁定股票的行为也容易受到证券交易所以及中国证监会的监管和控制;

④ 主承销商或保荐人可以将上市企业的股票期权计划与新股增发方案进行综合考虑,从而做出细密的操作方案。

因此,创业企业在设计期权计划方案时,可以将主承销商或保荐人作为当然的人人选。

综上所述,可以对增发新股的期权股票来源方案作以下评价:

第一,通过新股增发实施股票期权计划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期权方案,适宜于已上市创业企业的期权设计;

第二,增发新股获得行权股票配售的途径必须假借人之手,既可避免回购的嫌疑,也可由人作为机构投资者直接参与认购竞价,只不过竞价时的报价可以高一些,以保证购买到一定数量的股票;

第三,设想在新股增发方式中,作为投资银行的创新业务之一,可以考虑仅仅为了满足企业实施股票期权的需要而进行新股专项增发的方案。这种增发形式目前还没有发生过,但是我们认为仍有认真对待的必要,因为随着核准制的有效实施,以及由发行人和承销商占主导地位的确立,一个宽松的支持发行创新的政策环境和法律体系终将会迅速建立起来。

3.通过赠与转让取得行权股票来源

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登记结算系统的规定,证券可以进行非交易过户登记,同时还明确了办理非交易过户的具体流程。上海证券交易所1998年10月版《会员业务指南》第97页明确指出:“有下列情形之一,股份转让方或股份受让方可向登记结算公司申请办理股份非交易过户登记:根据公证书所作的继承、赠与及其他形式的财产分割与转移;国家法律、法规、规章、政策规定可以进行非交易过户的其他情况。”

可见,非交易过户也可以成为股票期权计划所需股票来源的有效渠道之一。具体的操作思路是,根据期权计划,原股东与期权获受人之间签订在规定时间内的股票转让合约,原股东卖出,期权获受人买入。股票转让合约中必须坚持的宗旨是,买方所拥有的是权利而不是责任,卖方所拥有的是责任而不是权利,如果期权获受人分段行使自己的权利,均需通过证券交易所的登记结算系统履行非交易过户手续。

于是一个新问题产生了,上市公司股东众多,如何安排原有股东出让股票的比例?在这里我们提供一个简单化的方案:

① 公司董事会决定期权授予额度不超过A股,占总股本的比例不超过B%(且B一般介于1和10之间),并确定期权获受人、行权时间表;

② 在获受人行权时间表规定的价格与数量额度范围内,如果某期权获受人在某一日提出明确的行权要求(如行权数量),那么在当日收市后,由公司排名前10位的大股东按比例以确定的价格予以分配转让;

③ 在确定了各个股东按比例售让的股票后,由公司董事会或公司保荐人报告交易所对原股东欲售让的股票予以锁定,并通过交易所登记结算系统以非交易过户的程序进行过户登记。

本方案中选择前10位(此数目可根据实际情况变化)大股东的理由是,大股东是公司经营成功的最大受益人,理应承担更多的责任。同时,尽管期权行权时发生大股东利益向获受人转移,但是这种转移的价值是很小的,一方面由企业共同分担这部分转移价值,另一方面行权股票的额度本来就不高,加上该方案中的额度是期权分阶段实施中个别获受人的个人额度,其对原有各股东价值转移的影响就更加微不足道了。

因此,对于创业板上市企业而言,通过赠与转让取得行权股票来源的期权方案操作上并无大的障碍,但是存在转让过程中过户登记手续比较复杂繁琐的不足。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赠与转让方案也可以用于非上市创业企业的期权设计,而且操作起来限制更少、更加方便灵活。

4.依靠外部人实施股票期权计划

本方案中的人作用与责任和前面已述的新股增发人具有同一性,只是本方案不是通过发行新股来解决行权股票来源,而是完全通过创业企业委托人在二级市场买入股票来解决股票来源的问题。这里有几个细节需提请注意:

① 人的买入时间,应是公司董事会宣布期权授予的时间;

② 人以受托理财的形式出现,人一方面本着自主理财的原则,另一方面配合公司执行实施期权计划的专项指令;

③ 期权获受人仍需通过非交易过户才能取得股权登记;

④ 期权获受人取得股票是通过与人发生转让关系,与上市公司之间不发生关系。

依靠外部人实施公司的期权计划是一种简单方便的方式。我国著名的“武汉期权操作法”基本上就是根据这种思路来实施的,这种思路比较适宜于创业板已上市企业的应用。

5.虚拟股票与股票增值权计划

这是目前在市场上应用较多的两种方案,如上海贝岭的“虚拟股票”奖励计划即属于此类,是基本股票期权计划的一种变化形式,但两者之间还是存在明显的区别,即基本股票期权计划一定存在期权获受人实际拥有股票的行为,而虚拟股票与股票增值权计划无需也不可能由期权获受人实际拥有股票,虚拟股票与股票增值权计划的实施也丝毫不会影响公司的股本总额和股权结构。

在虚拟股票与股票增值权计划之间也存在微小的区别,即虚拟股票不仅享受股票价格升值带来的收益,同时也可享受股票分红的权利,而股票增值权则无分红的权利。虚拟股票与股票增值权计划在实践中更多地表现为一种公司内部的奖励机制与行为,无需期权获受人支付现金,因为获受人并不购买公司的股票,所以,当期权获受人离职后也不能够继续享受企业成长带来的收益。

虚拟股票与股票增值权计划的操作思路大致如下:

A.在公司内部设立奖励基金,基金的补充和增长来源于公司的每年税后利润;

B.确定公司虚拟股票的总股数与内部价格;

C.确定虚拟股票的受益人;

D.按一定标准考核和分配虚拟股票在受益人中的比例;

E.虚拟股票的兑现,持有虚拟股票的收入产生于虚拟股票的内定价格与现实市场价格之差,或通过其他业绩条款予以保证,兑付资金来自于奖励基金。

相对于新股增发、赠与转让及外部人方案,虚拟股票与股票增值权计划最简便易行,操作上无任何政策和法律上的障碍,而且不仅适用于上市企业,也适用于非上市企业。

在这里具体介绍一下上海贝岭在公司内部施行的“虚拟股票”奖励计划,其对于解决股票期权所需股票来源问题具有借鉴意义。该计划的基本内容包括:

(1)设立公司的“奖励基金”。公司每年根据实际经营情况和利润的大小,从税后利润中提取一定数额形成公司的“奖励基金”,作为进行“虚拟股票”奖励的基础。

(2)确定每年进行虚拟股票奖励的奖金数额。

(3)确定公司虚拟股票的内部市场价格。

(4)确定公司每年发放虚拟股票的总股数。

(5)确定公司虚拟股票奖励计划的受益人。该计划的受益人主要为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

(6)对受益人进行考核并确定虚拟股票的分配比例系数。

(7)确定各受益人当年所获虚拟股票奖励的数量。

(8)虚拟股票 的兑现。

在上海贝岭的“虚拟股票”奖励计划中,公司并没有从股票二级市场上回购本公司股票后再发给员工,而仅仅在公司内部额外虚构出一部分股票,并仅在账面上反映而已。由于这种做法实际上并没有涉及到公司股票的买卖运作,也不需要在公司内部形成“库存股”或回购股票来保证计划的实施,从而绕开了“公司不得回购股票”的障碍,解决了股票的来源问题(即用虚拟股票来代替)。

实践中还有其他的途径可以获得实施股票期权计划所需的股份,并且有一些方法还有政策的支持或者在中国已有先例。如:

(1)国家股股东所送红股预留。有关政策明确提出,“在部分创业企业中试点,从近年国有净资产增值部分中拿出一定比例作为股份,奖励有贡献的职工特别是科技人员和高级管理人员。”

(2)减持国家股。比如吴忠仪表推出的员工激励-约束机制方案,其设计要点是:采用期权+期股组合激励-约束机制,通过期股和以全体员工为发起人的以发起设立方式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受让国家股(或法人股)组合方式,从而实现国家股(或法人股)逐步减持的目的。

(3)减持国家股并向公司内部职工配售。根据国有股配售试点具体方案,试点创业企业将一定比例的国有股优先配售给该企业原有流通股股东,如有余额再配售给证券投资基金,配售价格在净资产之上、市盈率10倍以下的范围内确定,向原有流通股股东配售的国有股可立即上市流通。

(4)国家股股东现金分红购买股份预留,以此作为创业企业实施股票期权的股票储存。

(5)创业企业从送股计划中切出一块作为实施股票期权奖励的股票来源的做法同样可以应用于股票期权计划。该方式只需获得公司股东大会决议通过,并不存在其他政策。

(6)为绕开关于股票回购的政策障碍,创业企业可以以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职工持股会甚至以自然人的名义购买可流通股份作为实施股票期权计划的股份储备。

(7)创业企业国家股股东向企业职工持股会转让部分国家股股份。

(8)创业企业国家股股东或法人股股东向企业职工持股会转让配股权。

(9)通过定向增发新股,然后由定向对象向公司职工持股会转让该新股。

(二)股票期权计划的管理机构

一般来说,股东大会是股票期权计划的最高权力机构。美国国内税务法则规定,股票期权的赠与计划必须是一个成文的文件,在该计划实施前12个月或之后12个月,必须得到股东大会的批准;香港联交所《上市规则》中也规定,股票期权计划必须获得股东大会的批准,而参与该计划的人不能在股东大会上投票。

对于具体管理机构,美国公司一般在董事会下设立薪酬委员会,负责决定并监督公司董事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适当的一揽子报酬方案,包括股票期权计划。由于独立董事所具有的客观独立性,独立董事比内部董事更能成为一名良好的监督者,因此,美国公司倾向于委员会成员全部或多数(超过50%)由独立董事组成。

对于创业企业来讲,实行股票期权计划应该得到股东大会的批准,股东大会是股票期权计划的最高权力机构,企业设立薪酬委员会对股票期权计划进行管理监督。为防止“内部人控制”问题,保证期权计划的公平、合理,建议国内创业企业施行以下两种方案:

1. 酬委员会直接向股东大会负责,且其成员报酬方式采取类似独立董事的报酬方式。

2. 酬委员会向董事会负责,但公司引进独立董事制度,薪酬委员会有1-3位独立董事。独立董事对非独立董事的股票期权受益方案有一票否决权。

(三)股票期权计划的总额度

在美国公司中,由公司董事会薪酬委员会决定公司员工的报酬及福利,同时也决定授予期权的数量。影响期权数量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职位

从董事会主席、首席执行官到部门主席、普通员工,职位越高,期权数量越多;但美国国内税法规定,个人持有的激励性股票期权最多为10万股,如惠普公司董事会主席持有10万股,首席执行官7.5万股,普通工程师1万股左右,工人2000股左右。非法定股票期权则无数量限制。

2. 表现及工作的重要性

薪酬委员会根据年度各员工的业绩和表现,结合各岗位工作的重要性,通过系统的业绩评价,决定授予的期权数量。

3. 在公司工作年限

一般而言,在岗位和业绩表现同等时,在公司工作时间越长,所得到的期权数量会越多。

4. 公司留存的期权数量

不同公司由于资本结构、成立时间不一样,所留存的期权数量也不同。一般来说,新上市的高科技公司留存的股票期权比较多,因而授予的数量也较多;反之,上市时间长的老公司则较少。例如,亚马逊公司1998年度授予的期权数为1600多万股,占同期总股本的10%左右,而通用电气公司同期授予的期权仅有498万股,占总股本的0.2%.

5. 公司其他的福利待遇

在美国,大型公司工资、奖金及退休计划等福利待遇较好,工作稳定性较高,而股票期权数量较少;小型新创办企业,工资、奖金及其他福利较差,发展前景不太明朗,而股票期权的数量较大。

对于激励性股票期权计划,美国国内税务法则第422条规定,激励性股票期权在授予时,雇员所拥有股票不得超过发行在外的有投票权股票总额的10%,否则行权价至少为公允市价的110%.从美国公司实践来看,美国最大200家上市公司股票期权的数量占上市公司股票数量的比例1989年为7%,1997年变为13%.

香港联交所规定,上市公司实行股票期权计划所涉及的证券数额不能超过当时已发行的有关类别证券的10%.

上一篇:休闲会所企划方案范文 下一篇:保险公司企划方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