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要点范文

时间:2023-09-16 15:01:19

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要点

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要点篇1

江苏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经验

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为坚实基础。法治政府建设无法脱离经济社会发展而孤立进行,它是建设新江苏、再上新台阶的系统性工程之一。江苏法治政府建设的实践证明,经济与社会的率先发展是法治政府建设的现实基础,而法治政府建设的深入推进则为江苏经济增长、社会进步不断提供法治引领、制度规范和保障作用。数据显示,江苏GDP突破7万亿元,在全国占比达1/10。这一成绩的取得与法治政府建设和经济社会形成的良性互动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

能力提升与文化建设为精神动力。法治政府的制度建设必须与政府工作人员法治能力提升以及整个社会的法治文化建设有机结合,方能取得成效。江苏法治政府建设的关键在于提高公职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其中,领导干部的法治意识、法治观念、法律素养、法治能力至为重要,这就需要注重法治文化建设,使法治政府建设与法治文化建设有机结合、共同推进。

法治惠民与人民满意为价值追求。在法治建设进程中,江苏始终坚持把法治惠民作为法治政府建设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认真实施法治惠民实事工程,推进法治实事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全省各地通过实施法治实事工程,推动解决了一大批涉及环境保护、教育经费、医疗卫生、劳动争议、公正规范执法、社会保障、食品安全以及征地拆迁等群众关注的难点热点问题。依法保障公民权利,努力维护群众利益,从而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认同。据统计,全省公众安全感达95%,群众法治建设满意率达92%以上。

制度完善与机制优化为重要保障。江苏法治政府建设将制度构建和体制机制保障放在前提与基础位置。依照中央部署,遵循建设规律,结合省情实际,不断总结全省各地在法治政府建设实践中的有益经验,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创新完善体制机制,如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政社互动的“太仓模式”、公职律师制度、行政首长出庭应诉的“海安样本”等在全国范围内均有很大影响力和示范效应。

法治创建与实效考评为有力杠杆。法治创建和实效考评是推动全省各地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工作载体,也是检验、衡量法治政府建设成效的重要标尺。在江苏法治政府建设过程中,开发创建了考评方面的量化指标体系并付诸应用,大大提升了省内各级政府机关和公务人员尊法学法用法守法的意识和能力。

江苏法治政府建设中存在的具体问题

法治思维和办事能力尚需提升。部分领导干部在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与法治的关系上,在作出决策、处置重大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方面,法治意识不强,法律知识不足,法治能力欠缺。因此,“关键少数”的法治思维与法治能力的提升,仍是法治政府建设的关键。

公众参与和社会沟通尚待深化。有些地方重大决策的公众参与程度不高,有时流于形式。相关部门在组织、引导社会公众介入日常性参与活动方面的工作成效不显著,对公众意见尊重吸纳程度较差,公众参与的动力减弱,导致公众对政府作出的部分决策不理解、不支持,甚至产生抵触情绪。

制度建设和政策实施仍待强化。一是部分涉及经济发展、民生建设的建章立制工作轻重缓急把握有时不到位,部分重点领域的政府立法未能及时有效组织开展。二是部分制度建设存在应付上级要求、追求政绩色彩,在实际中难以有效实施或发挥应有作用。三是对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评估清理不及时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多元互动和良法善治有待提高。在社会治理领域,多元主体互动参与、良法善治的社会治理局面尚未普遍形成。调研显示,在社会治理过程中,重管理轻服务、重控制轻商谈、重秩序轻权利、重结果轻程序、重经济效率轻社会公平等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依然存在。

监督问责和考核量化仍需加强。一是问责制度虽已普遍建立,但难以严格实施。二是立体化监督体系虽然形成,但及时监督乏力。三是政府内部监督不到位与规避外部监督时有存在。四是考评机制已经运行,但评价体系及具体标准的科学化程度尚需继续提升。五是考评结果运用尚不够规范,考核指引效应尚不明显。

深入推进江苏法治政府建设的对策思考

深化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建设。加强对领导干部法治思维能力方面的培训,重点培养领导干部的规则思维、权利思维与程序思维;加强对政府工作人员的法治教育培训,要求谙熟与本职工作相关的法律知识。注重通过法治实践提高领导干部和政府工作人员法治思维和依法行政能力,在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工作实践中,在全省各级行政机关和领导干部中逐步形成尊法、学法、用法、守法的良好氛围,逐步强化重视法治素养和法治能力的用人导向。

提高制度建设质量和实施效果。在建章立制过程中,主动向社会公开征求立法建议项目,根据轻重缓急程度合理编制政府立法规划,制度建设兼顾前瞻性与可行性。重要行政管理地方性法规规章由政府法制机构组织起草,避免政府立法中部门利益的干扰。开展制度实施的成本收益分析等活动,注重制度实效的发挥;开展立法后评估等活动,根据评估结果适时调整制度内容,提升制度建设质量。推进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清理等工作的常规化。

规范参与式行政程序建设。要拓宽参与渠道,丰富参与形式,提升参与效果。对涉及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行政决策、政府立法、规范性文件制定等方面的信息应充分公开,为公众有效参与提供前提条件。积极引导和规范公众参与公共事务,确保各类公众参与都能在制度渠道内妥当地进行。防止公众参与的表面化、形式化,完善对公众参与意见的处理反馈机制,强化对未采纳公众意见说明理由方面的程序建设。将说理贯穿于行政管理和行政执法全过程,加强公众参与行政执法监督载体建设。

提升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加强对社会矛盾纠纷信息的收集研判,引导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表达诉求和维护权益。积极培育基层群众自我管理的意愿与能力,实现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的有效衔接与良性互动。灵活运用各种法律手段和方式履行社会治理职能,提升行政机关在解决行政争议和民事纠纷中的作用。

强化监督问责和考核制度落实。抓住法治政府建设的“关键少数”,加强对部门主要负责人的监督,加强对基层依法行政的监督,更加重视舆论监督,对群众和新闻媒体投诉反映的问题,应认真及时地调查核实,依法处理公布。完善并严格落实相关的问责制度。注重对地方建设法治政府实际效果的考核和对领导干部推动法治政府建设工作绩效的考核,并注重考核结果的运用。

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要点篇2

一、我国建设法治政府的成就与困境

1.建设成就

我国在推进依法行政的征程上,不断探索与创新,政府法制工作从无到有,不断规范与完善,尤其是在《纲要》颁布实施以后,法治政府建设迈出了坚实步伐,依法行政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依法行政意识和水平不断提高;行政决策机制日渐完善;政府立法工作从粗到细,逐步覆盖政府工作的方方面面;行政执法行为逐步规范;有效防范和化解社会矛盾机制逐渐形成;政府法制监督工作由弱到强,有力地保证了宪法、法律、法规在本行政区域内的有效实施。应该说,我国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工作目前已经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也是到了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

2.现实困境

虽然我国在建设法治政府的征程上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具体表现在: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体制机制不成熟、不健全,推进力度不稳定。实际工作中“概念法治”、“形式法治”和“两张皮”现象比较突出;建设法治政府的推进动力单一,主要依赖于“人”的自觉性,存在以“人治”推动“法治”的特殊现象;法律制度在保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上相对滞后,立法与改革的关系不够衔接;以人为本和保障民生方面的制度建设跟不上形势发展的要求,部门利益的倾向仍然比较突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职能缺位、越位和不到位的情况仍然突出;行政自由裁量权过大,执法行为不规范的情况仍然突出,行政执法责任制的落实不理想。有的行政机关对行政执法有畏难情绪,对依法履职底气不足,被动作为的情况比较突出;政府法制工作还比较被动,服务大局的思路和办法还不多,能力还不强。机构建设欠账太多,与日益繁重的工作任务很不适应,严重制约了政府法制工作的正常开展。这样的状况,很难担当起繁重的依法行政的工作任务。

二、建设法治政府必须高度重视机制问题

建设法治政府是一项长期的、战略性任务。要实现健康、有序、持续地建设法治政府,必须从机制抓起。机制泛指一个工作系统的组织或部分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和方式。抓机制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侧重于对事物发生、发展内在规律的把握;同时,抓机制也是一项关键性的工作,能够把握事物的运动机理,更加能动地、有效地驾驭事物。抓机制不仅有方法学上的意义,更能体现我们对法治政府本质的认识和对建设法治政府过程的认识。

1.建设法治政府的机制保障

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机制系统庞大,关系复杂,需要研究和完善的机制很多。最重要的,就是要建立和完善“三大机制”,即建设法治政府的动力机制、评价机制和监督保障机制。研究“三大机制”既是理论指导的需要,也是实践推动的需求。动力机制要解决建设法治政府的动力问题,建设法治政府能否被推动或取得预期的发展,很大程度取决于建设法治政府的动力。因此,动力机制是建设法治政府的核心机制。评价机制要解决法治政府建设评价的主观性、随意性。评价是一个基础性工作,是对工作进行有效控制和管理的重要手段。建立和完善建设法治政府的评价机制,是科学、统一、客观、公正衡量一个地区依法行政法、建设治政府的能力和水平的前提。监督保障机制要解决的问题是发现和纠正建设法治政府过程中一切违反法律规定、法律原则的行为,防止和纠正出现的偏差和失误,确保行政管理活动全面依法运行,保障各项评价指标执行到位,推动建设法治政府各项工作实现预定目标。

2.“三大机制”的相互关系

建设法治政府的动力机制、评价机制和监督保障机制是有机统一、相互影响、互相促进的关系。动力机制的本质在于调动主体的积极性,通过整合各方面的资源形成合力,以使法治政府建设持续推进;评价机制则为法治政府建设成效提供价值评判标准和检验依据,使法治政府建设可操作、可评判;监督保障机制目的在于通过遏制行政权力的滥用,防止权力寻租和腐败,提升行政效能,确保法治政府建设的方向和目标不动摇。没有动力机制,法治政府建设将缺乏动力而陷于僵化、停滞状态;没有监督保障机制,行政权力将失去制约,产生权力腐败,侵犯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此外,动力机制和监督保障机制是否有效运转,要依靠评价机制提供一套科学指标体系来判断和考量,从而检验法治政府建设的成效。总之,三者之间是互相配合、互为保障、相辅相成的关系。建设法治政府,不仅需要“三大机制”各自具备良好的性能,还需要它们有机的结合,协调稳定的发挥其总体功能。

3.“三大机制”的运行环境

建设法治政府机制的运行环境是指影响建设法治政府机制运行的各种外在因素和条件。建设法治政府机制的设计离不开环境的现实;机制的运行必须依赖于环境的协调与保障;机制的运行必然作用于环境,对环境的条件提出改变或者改善的要求;只有机制和环境相互协调,相互适应,建设法治政府机制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建设法治政府机制的运行环境包括法治环境、政治环境、社会人文环境、经济环境、国际环境等诸多方面。

三、建设法治政府的“三大机制”

1.动力机制

动力机制是关于动力的内部结构和形成机理,动力的形成、发生的原因、各种要素间的关系。建设法治政府的动力受动因、动能、整合三大要素影响。动因是动力产生的原因,归纳起来有政治因素、经济因素、文化因素、改革因素、法制因素等因素。动能是在一定条件下能够或者可能产生动力的各类资源的总称,主要包括人、政府、制度以及规划与计划、领导与指导、教育与培养、监督与考核、褒扬与批评等。整合是动因和动能作为机制系统内的要素,按照一定的规律相互之间的融合、联系。整合是动因与动能结合,并被激活后形成动力的过程,是动因和动能转变为动力的过程;整合也是若干动力叠加、融合,形成更大合力的过程。动力包括单一动力和复合动力。一种动因与一种动能的融合产生单一动力。一种动因与多种动能的融合产生复合动力。比如,将深化政治体制改革,调整政府管理职责作为动因,将制度建设作为动能,就产生政府机构改革的动力;将顺应民主政治发展作为动因,将领导干部作为动能,就会产生转变领导干部执政理念,恰当调整权力与权利平衡关系,提高领导干部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动力;将转变政府职能作为动因,将各级各类公务员作为动能,就会在广大公务员中产生转变行政管理理念,保障公权力正确行使的动力;将加强法治建设作为动因,将行政行为作为动能,就会产生规范行政行为、公开行政过程、加强监督考核、落实执法责任制的动力;将执政党关于加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大决策为动因,可以同时在一系列动能上进行系统的、全面的融合,可以以法治宣传教育、提高领导干部依法办事理念和能力培养、体制机制改革、建立健全制度、制定规划与计划、监察考评等等为动能,产生推进法治建设进程的强大动力,使建设法治政府的速度大大提升,收到很好的推进效果。

现行的动力机制主要是“首长”推动型的建设法治政府动力机制和政府主导型动力机制。“首长”推动型和政府主导型的动力机制有其存在的现实基础,在实践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也存在不少问题,目前特别需要建立其他社会成员参与的动力机制。一是要科学发挥党在建设法治政府中的核心引领作用。二是要扩大公众参与,构建“政府+公众”双引擎动力模式。三是要借助建设法治政府对政府公信力的提升,构建和健全法治政府公信力的内动力机制。四是要发挥非正式制度的动能作用,构建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复合动能体系,为法治政府的建设提供高效的、复合型的推动力。

2.评价机制

评价机制具有导向、尺度和监督功能。在设计法治政府指标体系时需要把握科学性、系统性、可操作性和阶段性原则;将人民满意度作为衡量法治政府建设的标准,正确处理好社会评价与自我评价和上级对下级评价的关系;充分考虑运行成本。考评指标的标准、内容要科学合理、简明扼要、易于操作。

《四川省市县政府依法行政评估指标》,是近年来四川在着力推进依法行政中的重要创新成果。该指标体系既具有理论上的意义,又具有推进依法行政的实际价值,最大的特点是指标简化,重点突出,贴合四川实际,并十分注意回应社会对政府依法行政工作的期待。一是指向明确。指标的考评对象是市县政府,这样突出了依法行政的重点和难点,把握了工作的重心和大局。二是方式创新。是“评估”,不是“评价”,用较少的指标来估价总体情况,这既符合工作实际,又体现了客观规律。三是内容创新。突出了依法行政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紧紧围绕行政决策、政府信息公开、行政执法等方面设定评估指标。四是建立配套制度。制定了《四川省市县政府依法行政评估办法》,与《评估指标》相配套,保证《评估指标》运用得到落实。五是评估方式创新。评估采用上一级人民政府评价、被评估单位自我评价和社会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其中,上一级人民政府的评价结果在评估中所占比得自上而下逐级递减,社会评价结果在评估中所占比重自上而下逐级递增。2009年该指标首先被实际运用于四川省6个创建法治政府示范市县依法行政工作,发挥了很好的引导和考评作用。《评估指标》应当作为考核、任用、晋升干部的重要依据之一,成为考核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依法行政工作的“硬指标”、“硬实绩”和“硬约束”。

3.监督保障机制

监督机制是一个庞大的制度体系。建设法治政府的监督既包括政府的层级监督,还包括政党、人大、司法机关、社会团体、人民群众对政府的监督;既包括对抽象行政行为的监督,又包括对具体行政行为的监督。监督具有修正、反馈、预防和保障功能。

监督保障机制的运行应当围绕动力机制的实现进行。组织建设是监督保障的前提和基础,强化考核是监督保障机制的有效抓手,制度机制完备是监督保障机制实现的重要保证。要积极发挥行政监察、审计监督等专门监督的作用。以权力制约为突破点,进一步完善权力制衡结构,以权制权;科学分解内部权力,合理分权;规范权力运行程序,依法制权;推行公开办事制度,提高权力运行透明度;严密监督网络,提高监督的整体效能;注重完善民主监督的机制,进一步推进民主监督制度化建设;逐步实现权力公开透明。监督保障机制要搭建有效平台:关键是行政执法机关内部制约;核心是行政权力的限制;基础是行政执法责任制;提高效能要靠政府信息公开;要进一步创新行政复议机制。

四、四川建设法治政府的纵深探索

为加快推进依法行政进程,2009年四川省确定成都、德阳、遂宁、眉山4个市和简阳、三台2个县(市)为“创建法治政府示范单位”,以期带动全省各级政府依法行政向纵深发展。各示范单位大胆探索创新,工作富有成效,成果特色鲜明,紧紧围绕行政决策规范化、公共服务规范化、行政执法规范化、行政监督规范化、化解争议规范化和保障措施落实的目标,密切结合当地实际,全面深入开展创建活动,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努力探索符合实际、行之有效的法治政府建设路径,为在全省各级政府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要点篇3

根据县委全面依法治县委员会《县委全面依法治县委员会司法协调小组 2020 年工作要点》及《关于开展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制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及法治政府建设自检自查和配合做和实地督察工作的通知》要求,为贯彻落实2020年所涉及的工作项目的开展落实情况,作如下简要自检自查报告:

一、法治政府建设组织领导落实到位

1.加强党对法治政府建设的领导。认真学习贯彻

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和关于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准确把握法治政府建设在全面依法治国中的战略地位。我单位持续组织开展各项工作。将法治政府建设纳入总体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听取法治政府建设重点工作情况汇报。成立领导小组,组建业务股室、落实工作经费,年初有工作安排,年末有工作情况汇报,法治政府建设逐年增强。

2.强化考核评价和督促落实。主要负责人切实履行法治政府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多年来,我单位坚持将法治政府建设工作纳入年度工作目标任务,履行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有检查、有督促。同时,严格执行政府部门向本级政府和上级政府部门报告法治政府建设情况制度,及时公开年度法治政府建设情况,主动接受社会公众监督。按照《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方案(2016--2020)》要求,现相关工作仍在继续进行,大部分正在加紧推进或正在完成进行中,届时,我单位将按照法治政府建设方案要求,接受检查验收。

二、加强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和监督管理。

一直以来,我单位高度重视规范性文件制定和清理审查工作。为进一步推进行政规范性文件修改工作的有效落实,我单位按照县政府要求,按照行政规范性文件的定义、标准,筛选、甄别和整理局机关印发的文件。多年来,我单位从没有发生行政规范性文件未按程序制定被通报的情况,或者因行政规范性文件内容违法或者超越法定职权,被本级人大常委会或者上级行政机关责令改正或者撤销的情况,被行政复议机关、人民法院认定为不合格的情况。

三、依法决策机制健全。

党组健全完善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建立法律顾问制度,依法科学民主决策。制定了“三重一大”工作制度,多年来,一直严格遵守并执行。凡属单位系统重大改革、重要规划、重大投资、重要人事安排、大额资金使用等重大事项决策,均需提请党组会集体讨论研究,严格落实党组书记末位表态制度,根据工作实际,适时征求相关部门和法律顾问的意见建议,以科学、刚性的决策制度约束规范决策行为,切实提高决策质量,控制决策风险。

三、加强法治宣传教育。

全面实施法治政府目标任务,全面落实“谁主管谁普法”“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一是持续组织开展“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12318”文化市场法制宣传活动、“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4·23”全民阅读日、“4·26”世界知识产权日、“5·18 国际博物馆日”、 “5·19”中国旅游日、“6.26”国际禁毒日、““12·4”国家宪法日和宪法、监察法宣传教育活动,“法律进机关”、“法律进企业”法治讲座培训班,积极参与“学习强国”平台、法宣在线应急管理演练活动。二是以案施训开展面对面普法宣传,开展生动有效的普法实践活动。近年来,我单位进一步健全以案释法制度,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积极回应群众关切,面向管理服务对象,开展法治宣传、安全生产和以案释法活动,通过现身说法,广泛开展宣传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四、加强业务培训。

我单位持续参加省、州广播电视局综合执法执法业务培训班、执法业务培训会、全州互联网文化经营单位法律法规培训会、全州执法人员以案施训培训班、全省执法人员在线培训班。强化对工作人员的法治教育培训和考查。一是常年利用领导干部在线学习教育平台、学法用法平台、学习强国平台,督促干部职工自觉学习法律法规知识。坚持把法律知识学习纳入日常学习计划,把法制讲座与加强法律知识的自我学习相结合,利用机关各类会议前碎片时间进行学法,超额完成规定的学时任务。二是积极开展党章党规党纪和国家监察法规宣传教育活动,进党组、进机关、进支部主题党日,时刻保持法律学习教育不放松。三是执行宪法宣誓制度,在单位安排宪法宣誓场所和设施,集中部开展向宪法宣誓,树立宪法尊严和权威,树立权力来自人民的信仰,内化于心,外化于形,恪守宪法原则,履行宪法使命。同时,坚持将法治建设经费列入部门预算,专款专用,保障到位。

五、下一步打算

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要点篇4

根据区委依法治区办通知精神,我镇认真对照工作清单,扎实开展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全面落实工作任务。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针对法治督察通知附件3第3条:严格执行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情况报告制度我镇主要做法如下:

主要措施:每半年(6月底、12月底)定时召开政府法治建设情况专题工作会议,总结工作取得的成效和不足。

主要成效:法治政府建设工作目标清晰,各部门法治建设工作稳步推进。

特色亮点: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成效显著,形成了政府常态化工作。政府各项工作依法依规办理,以法治思维和法治观念处理政务。

存在的短板弱项:

统筹协调开展不够,各项工作深入推进力度不够,总体法治政府建设需进一步加强。

二、针对附件3第13条:落实本地区人民政府工作规则,督促领导班子其他成员和政府部门主要负责人依法行政、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所采取的:

主要措施:每次召开党政联席会议前均同步开展法律知识学习,让班子成员形成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日常工作开展做到遵纪守法。

主要成效:班子成员初步形成了法治思维模式,运用法治方式规范工作行为。

特色亮点:班子成员学法成效显著,学法热情空前高涨。

存在的短板弱项:

对依法行政工作难以做到绝对有效的监督,部分工作人员法律知识有所欠缺等。

三、针对附件3第21条:县级以上人民府将法治宣传教育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将法治宣传教育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制定并组织实施普法规划,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督促各普法责任主体制定落实法责任清单,建立行政执法部门以案释法制度。所采取的:

主要措施:年初制定普法规划,制作法治宣传财政预算,制定普法培训计划等。

主要成效:法治政府建设规划目标明确,法治政府建设持续推进。

特色亮点: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成效显著,法治宣传教育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机统一。

存在的短板弱项:统筹协调开展不够,总体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力度有待加大。

xx市xx镇党政办

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要点篇5

在面临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双重跨越,维护稳定、推动发展的新形势下,人民群众对法治建设期望越来越高,今年以来,__区积极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加快推进一流法治城区建设,取得了“三个新”的工作成效。

一是法治化管理取得新进展。以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加快建设一流法治城区为契机,着力开展配合立法质量提升、法治政府建设、司法体制改革、全民普法守法、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反腐倡廉等六大专项工作。在率先制定全国首张权责清单的基础上,进一步健全政府法律顾问制度,聘请优秀律师担任区政府法律顾问,建立健全政府重大投资项目等重大决策及重大社会事件政府法律顾问参与机制。截至2015年12月初,共有364家单位被授予区级“法治创建单位”。2015年,区政府受理行政复议申请同比下降14.28%,全区因行政处罚不服引起的行政诉讼案件同比减少14.04%。

二是法治环境取得新气象。2015年9月区行政服务大厅入选全国行政服务大厅“十佳”典型案例;5月份__区获评“__省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市依法治市办印发了我区《按法治框架解决基层矛盾经验材料》(__治办〔2015〕21号)在全市通报交流;4月份中纪委来__调研两个责任落实情况时,__区作为唯一区级单位代表介绍经验。据__大学、__市__统计事务所有限公司、__市__教育投资有限公司等单位关于__区法治建设的问卷调查显示,86.35%的公众对__区基层社区法治化管理满意;94.17%的公众认为区政府各部门能够或基本能够严格按照法定程序执法;90.25%公众对政府在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方面所作的努力满意或基本满意。今年以来,__八类暴力警情明显下降,两抢警情下降27.1%,两盗警情下降30.9%,无重大政治事件、暴力恐怖事件和治安灾害事故,社会治安良好,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稳定的法治环境。

三是法治创建取得新突破。按法治框架解决基层矛盾试点工作经验做法,被市依法治市办印发全市交流学习。在全市率先出台落实两个责任的实施意见及配套文件,中央纪委来__调研时,__作为唯一区级单位介绍经验做法。以企业为责任主体的劳资纠纷源头稳控体系,得到国家人力资源部通报表扬,市区相关部门在坂田街道召开现场会推广。相续推出了巡回法庭、驻街检察室、驻社区法官、涉法涉诉案件法律援助制度、__法治大讲堂、“一社区一法律顾问”、“三员两师进社区”等法治惠民举措,得到基层群众好评。

近年来,__区深刻认识到要把依法治区和法治创建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抓手和核心竞争力,通过加强法治建设推动社会建设,最终实现和谐发展。主要做到“六个全力推进”。

一是组织机构建设。不断调整充实了区依法治区工作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由区党政主要领导分别担任区依法治区工作领导小组正副组长,小组成员由各街道、各单位的“第一把手”任组长;各街道、单位的依法治区工作领导小组也有主要领导担

任,确保“五个到位”(组织到位、规划到位、责任到位、制度到位、经费到位)。区五套班子等各级领导亲自参加了国家预算法等学法活动,形成了法治城区创建活动的共识。各级领导亲自参与,亲力亲为,充分地调动了基层和行业部门的依法治区和法治创建工作的积极性,初步形成了齐抓共管的法治__创建工作格局。法治创建等工作得到有力的推进,较好地完成了__区依法治区和法治__创建的各项目标任务。二是常态化机制。结合实际,深入研究依法治区工作的规律和发展趋势,制定了《2011-2015年__区依法治区工作要点》,出台了《__区党群系统“法治__”创建工作考评办法》等8个创建评估办法,进一步量化细化,以目标任务的形式分解到各街道、各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将依法治区和法治创建工作纳入到年终街道、单位领导班子的综合考核中去,这种经验得到了省、市依法治理部门的肯定,有力地推进了工作落实。2015年年初,出台了涵盖56项考核指标体系的《__区党群部门依法治区工作考核办法》,在全市率先将依法治区工作纳入党群部门领导班子的考核。

三是督导和宣传。区依法治区办不断强化督导和宣传工作。根据(“1+6”文件)和区政协《全面深化改革 着力推进__法治城区建设的建议》1号提案的工作要求,及时对法治城区创建工作情况进行总结评估,并报告区委、区政府督查室,加强跟踪督促检查,确保工作进度推进。截至2015年10月底,区依法治区办共汇集各单位总结评估报告49篇,举办督办会议3次,形成会议记录3个,并印发各单位推动工作实施。同时不断加强宣传报道。区依法治区办会同区委宣传部制定宣传计划,组织新闻媒体广泛报道法治城区创建的目标、思路、举措和取得的成效,及时总结推广好经验好做法,树立先进典型。2015年6月,区委宣传部和区依法治区办联合在市委办《信息快报》上发表3000字的《__区扎实推进一流法治城区建设成效凸显》,法治城区创建工作得到了市领导的充分肯定。今年以来,区依法治区办共在南方日报等各类媒体发表宣传报道稿件25篇,营造了良好的宣传氛围。

一是注重领导干部学法。区司法局联合区委组织部、宣传部等部门制定了《关于进一步推进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学法用法工作的实施意见》、区委理论中心组学法制度等,将领导干部学法用法情况作为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

二是营造法治氛围。依法治区办与区政协办、区法制办共同谋划第一季度法治政府建设协商议政会。与区人大法工委、区教育局筹办人大代表视察法治进校园工作,参与区人大常委会专题询问行政诉讼法执行情况的系列活动,与法工委推动社区法律顾问工作与立法联系点工作相衔接。与区委宣传部联合委托第三方开展法治建设课题调研,把脉__法治建设的问题和方向。以此营造全社会重视、关注法治建设的氛围。

三是开展多形式学法活动。组织开展了领导干部集体学法、网上“菜单式”自选法律培训、网上在线考试、行政诉讼典型案例巡回讲座、依法行政法治教育培训、参观廉政教育基地、送反腐倡廉建设展板进机关、编制《新法速递》、购置《依法治国与法治文化建设》、《社会管理创新与依法治国》等法治图书赠送区街领导、为领导干部订阅《民主与法制》刊物等形式的学法活动,区依法治区办编写了《__区按法治框架化解基层矛盾典型案例汇编》、《经验材料汇编》、《__市__法治大讲堂名篇汇编》等接地气的学法书籍,强化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

四是普治结合,切实提高公职人员规范执法水平。2015年11月,依法治区办、区普法办举办了__法治大讲堂—__区中层处级领导干部学法专场活动,近300名处级干部参加了《新形势下的法治政府和法治思维建设》学习。区人人大举办了依法行政的讲座,市场监管分局邀请__区人民法院行政庭法官讲授行政诉讼工作;各街道各单位都开展了预算法等学法考法活动。同时重点抓好法治政府考核和党群系统依法治区工作评估。两项考核都把依法行政能力建设和普法工作情况纳入其中,运用考核评估的杠杆和导向作用,提升领导干部学法守法用法水平。

一是不断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出台决策分类清单。在区委常委会、区政府常务会、区人大常委会等各类重要会议议事规则、党务权责清单以及《__区重大行政决策公开征集意见和咨询论证暂行办法》等的基础上梳理出了区级重大决策分类清单,初步优化区级重大决策流程。坚持重大行政决策集体讨论决定制度。严格落实《__市__区人民政府工作规则》和《__市__区人民政府常务会议工作细则》,所有重大行政决策均经过集体讨论决定,确保重大行政决策的科学、合理性。各街道制定了《街道办事处工作规则》和《班子会工作规程》等文件。重大或者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文件草案,采用座谈会、论证会等方式听取社会公众意见。

二是全面建立政府法律顾问制度。修订《__市__区人民政府法律顾问

工作规则》,建立健全重大决策、重大社会事件的政府法律顾问参与机制,吸纳优秀法律人才加入政府法律顾问队伍,形成“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补救”的政府法律风险防控体系。1月份,选聘10名律师作为新一届区政府法律顾问。增强政府法制机构力量。印发《关于进一步配强全区政府法制工作力量和发挥法制工作职能作用的通知》,强化了法制机构的建设。四是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制度。做到四个“一律”:区政府重要的议事会议一律要法制机构列席;所有政府合同、协议等材料一律要经过法制机构审查把关后才送区领导批示;所有区政府规范性文件的制定、修改、废止、一律由法制机构统一把关;所有安全生产事故的处理意见一律经过法制机构审核后才能报区政府批复。三是推进依法决策管理监督。完善法治政府建设考评机制。区法制办制定《__市__区人民政府2015年法治政府建设考评方案》,从制度建设、工作成效和减分等方面强化对行政决策权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区编办对权利集中的部门和岗位,明确设置职能和权限。区法制办对行政机关行政执法活动、履行法定职责的情况进行检查、监督和纠正。区监察局制定《公共资源交易体制改革方案》,推动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建设及其监管体制改革。区审计局强化审计监督,对违法违规行为,依法移送主管部门处理,把审计整改列入人大审议意见、区委督查事项。

一是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管理效能,积极推动第一批目录中尚未完成转移11项职能的转移工作。加强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争取条件成熟的事项年内完成转移工作,并积极跟踪已转移出职能的实施情况,开展实施效果评估。扩大转移事项范围。对社会能够自主解决、市场机制能够自行调节、行业组织能够自律解决的职能再梳理,根据社会组织承接能力,争取出台第二批政府职能转移目录。

二是提高行政执法水平。区法制办对全区的行政执法主体和委托执法情况进行摸底,明确各单位行政执法职权,清理历年执法主体公告情况,清理委托执法中存在的问题,规范行政执法主体。出台《__区行政处罚裁量权实施标准管理暂行规定》,为裁量权实施标准的制定、调整提供制度性保障,保证行政处罚裁量权的正确行使。区检察院牵头设立“两法衔接”信息平台,行政执法机关和刑事司法机关沟通常态化。__公安分局畅通案件移送机制,明确案件移送标准,提高案件移送效率。区监察局制定实施《__区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暂行办法》。

三是加大政务公开力度。区政务办完善《信息公开指南》、《信息公开目录》,使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迈上日常化、规范化、制度化轨道。不断扩大政府信息公开渠道。在“__政府在线”网站设立“__区行政权责清单”专栏,向社会全面公开各单位各项职权职责的法律依据、申请条件、申请材料、办理时限、办理流程等信息。在“行政审批”栏目全面公开行政审批事项的申请、受理、决定等运行流程,强力推进行政审批事项的公开。截至今年10月底,通过“__政府在线”和更新政府信息将近30151条,全区开通政务微博、微信总数167个,区政务微博信息2347条,目前已有37万粉丝,政务微信信息1479条。

一是审判体制改革。2015年,区法院在全部完成了法官职业化改革的基础上,努力克服审判庭不足的困难,增加板房审判庭开庭,加班加点审理案件;同时推行审判业务的量化管理和绩效考核,推进以案卷装订归档为结案标准,实行送达和餐饮服务等辅助工作社会化;通过一系列改革措施,全院人力资源配置得到良好改善,司法效率得到明显提升,在执行权运行机制改革、审判权运行机制改革等各项司法改革工作方面取得了突破。2015年,该院总收案数为3.6148万件,结案总数为2.4972万件,结案率达 69.08 %。

二是检察机制改革有序推进。开展规范司法行为专项整治活动,完善职务犯罪侦查、侦查监督、公诉、民行检察、刑罚执行控告申诉检察、预防等工作环节。提升执行办案、法律文书制作等方面工作效能。推行“检察开放日”活动,把公诉工作置于社会各界的监督下提升了执法公信力,增强公诉工作透明度,确保公诉权的正确行使,切实保障了人民群众对公诉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

三是公安执法行为不断规范。紧紧围绕“转型升级、跨越争先”的工作任务,全面实施情报“主导警务”等六大警务规范化建设,重点抓好维稳、基础防控、服务民生、警务管理等工作,努力实现社会治安根本好转。今年以来,__区八类暴力及两抢警情同比大幅下降,无重大政治事件、暴力恐怖事件和治安灾害事故,社会管理迈上良性循环轨道。

四是“三调联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运作畅顺。全区各街道、社区、成熟物业小区、公安派出所、交警中队、基层法庭和大型民营医院等共成立人民调解组织2492个。成立了全市第一家建筑行业人民调解委员会,探索化解建筑行业劳资纠纷新路子。将企业人民调解室和劳动争议调解室合并,资源共享,信息相通,实现企业矛盾纠纷化解效能

最大化。2015年以来,全区各级人民调解组织调解案件13688件,调解成功13250件,调解成功率达96.8%,达成协议金额22150.68万元;排查纠纷隐患1114个,预防矛盾纠纷836件;有效制止上访人数3505人次,制止上访人数同比上升67.86%。各部门立足职能,发挥优势,加快工作步伐,积极为全区社会建设提供法律服务和保障,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

一是注重发挥人大和政协作用。提高人大代表履行职责的能力,支持人大代表执行职务,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参与议事决策、管理国家事务的作用,切实提高人大机关依法履行职权的能力,2015年,区人大重心下移,在全区建立9个立法联系点,定期走访,加强与社区群众的联系。区政协不断增强政协委员履职履责的积极性与主动性。2015年,__区政协“关于全面深化改革 着力推进__法治城区建设的建议”的1号重点提案,区依法治区办联合5家汇办单位顺利推进,有力地推动__法治城区创建工作。

二是加大风景林和织网工程建设的力度。按照“一库一队伍、两网两系统”要求,整合出租屋、城管、计生等部门资源,进一步提升基层法治化管理的信息化和精细化水平,形成纵到底、横到边的基层网络治理格局。今年,重点推进“一社区一法律顾问”机制建设,打造三级法律服务平台,为各级党委政府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提供法律咨询,为社区和企业经济转型升级提供法律服务。驻社区律师发挥专业优势,积极开展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制宣传、人民调解等公益法律活动4116次,解答群众法律问题6368人次,参与矛盾纠纷调解395次,开展法律讲座145次。

三是形成按法治框架多方协同化解基层社会矛盾的新格局。积极建立群众诉求、矛盾纠纷、法律援助、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问题快速上传、快速处理、快速反馈的工作机制;大力推动建立医疗纠纷调解委员会、建筑行业纠纷调委会等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发展专业化、社会化人民调解员队伍,及时化解征地拆迁、环境保护、医疗卫生、物业管理、交通事故等矛盾纠纷,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体系、人民调解司法确认机制及“青少年社矫联动”机制在全市起到示范的作用。2014年12月,__区被确定为全省“按法治框架解决基层矛盾”试点单位,2015年8月,试点经验在全市推广。

2015年,法治__创建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与上级党委、政府及人民群众的要求仍有一定的距离。一是依法行政理念有待加强。一些领导干部依法行政意识不强,习惯于行政手段管理经济社会,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能力不够强。

二是法治意识仍需加强。在一些基层执法人员中仍存在“不作为、乱作为”、办“人情案”的情况。少数市民群众存在“信权不信法、不信法、信人不信法”等错误思想,遇事不信法,缠访、闹访及越级上访的现象时有发生。三是法治文化建设仍需进一步加力。目前的法治建设偏重于制度层面建构和工作机制的完善,相应文化建设支撑有待加强。

2016年,我区依法治区的工作思路是: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省、市的法治创建的工作部署,紧紧围绕区委中心工作,以加快推进一流法治城区建设(“1+6”)文件为重点,以法治城区创建、法治政府建设、基层社会法治化管理、司法公正、法治宣传教育、法治队伍建设等工作为核心,抓执行、抓落实、抓攻坚,为实现我区“两个支撑”战略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主要完成六大工作任务:

一是全面提升一流法治城区创建水平。继续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的精神,重点推进我区“1+6”文件的工作部署,提升以法治思维和方式促进发展和改革的能力。

二是全面提升法治政府建设水平。贯彻实施省、市依法行政和法治政府建设考评制度,践行我市法治政府建设指标体系。推进文明执法,落实政府及其工作部门的行政审批事项、权责清单事项应向社会全面公开。进一步健全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充实政府法律顾问队伍。

三是全面提升在法治框架下化解社会矛盾工作能力。力争再用1年左右的时间初步探索出一条符合我区实际、群众能够接受、便民高效的依法化解基层社会矛盾的路子,形成长效机制,引导全社会切实以法为纲化解社会矛盾,以人为本促进社会和谐。

四是全面提升司法体司法公正效能。继续开展司法行为专项整治活动,规范审判流程、裁判文书、执行信息公开;组织开展多层次、经常性的执法检查,形成常态化检查机制,明确行政执法流程和岗位职责权限,加强执法考核和评议工作,完善和落实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真正做到“有法必依”。

五是全面提升法治宣传教育水平。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不断完善领导干部等五类普法对象的法治宣传教育体系。把“__法治大讲堂”等活动打造成我区的法治文化建设的新载体、新品牌。开展法治文化研究课题开展专题研究,为法治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撑。

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要点篇6

突出组织领导,整合法治政府建设的体制资源

加强依法行政的组织领导是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基础与关键。《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同时提出,“借鉴国外法治有益经验,但决不照搬外国法治理念和模式”。与大多数西方国家不同,我国的法治建设是党和政府在认清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力图较短时间内完成的社会转型,具有自上而下、有规划、有步骤推进的特征。这是我国法治政府建设的现实,也是我国政治体制的优势之一。党和政府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高度主导法治建设的推进,视野更开阔,协调性更强,效率更高。

推进法治建设,离不开一个统筹协调、令行禁止的组织核心。从中央出台法治建设战略文件到地方成立“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都是这一思路的体现。政府主要领导均要进入这个领导小组,并依托法制机构对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进行指导与督查。没有强有力的领导小组推进,依法行政就不会被重视,资源和工作重点就难以向法治政府建设领域集中。

根据省委要求,省政府专门出台《关于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的意见》。省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最近几年每年印发《全省依法行政工作要点》,2015年在省政府1号文件的基础上,制定了《江苏省法治政府建设指标体系》,将法治政府的内在要求量化为可以测评的具体指标。同时,通过开展试点工作与示范点创建活动,在摸索中积累经验,然后推广到各级政府部门。从这个意义上看,领导小组在法治政府建设当中实际上扮演了发动机的角色。

加强考核与追责,提升法治政府建设的责任意识

法治政府建设是加强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自我约束、自我规范的过程,对以往的工作方式和权力空间都会形成较大的挑战。要加快法治政府建设的步伐,就必须强化动力和压力,增强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的自觉性和危机感。

对于政府部门而言,最大的动力来自于考核。当依法行政水平与领导政绩及公务员的工作绩效直接挂钩,且权重较高时,政府部门就会对法治政府建设产生足够动力。当前,尽管从中央到省已经出台各类法治政府建设的文件,但一些地方政府和部门并没有落实到位,原因之一就是考核力度不够,法治政府建设快慢、质量高低与领导的政绩、工作实绩关联度不大。

我省已经在政府系统开展依法行政考核多年,对推进各级部门依法行政起到了重要作用。如果这一块力度更大,法治政府建设速度也会相应加快。当然,依法行政考核体系必须科学,并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否则依法行政考核就会走入误区,甚至适得其反。

与此同时,还应当加强压力机制的完善。目前,以法治政府建设作为官员问责内容的问责机制还不够完善,重大决策终身责任制及责任倒查机制尚未形成可操作的制度规范。所以,有必要加快落实步伐。一旦对决策严重失误的相关领导人员能有效追责,那么这种压力就会转化为政府部门积极推进依法行政的动力。

紧抓权力制约与监督,强化法治政府的制度逻辑

法治政府本质上是一个有限政府,而有限政府的关键是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如果制约和监督机制失效,法治政府的建设也只能是水中月、镜中花。

譬如,我们强调政府应当依法全面履行职能,把依法应当管好的事情管好,把不该管也管不好的事情还给市场与社会,也就是有所为有所不为。但实际工作中,总有一些部门和工作人员不能严格遵守,在规范性文件制定、行政执法、行政管理等方面都存在相关问题。仅靠系统内部的依法行政考核还不够,有可能陷入形式化窠臼,还要创造制度条件由利益相关方以权力监督的形式去推动依法行政。

实际上,我国对政府监督的形式种类很多,包括党内监督、人大监督、民主监督、行政监督、审计监督、司法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等。以国家权力体制为界线,可以将它们分为体制内监督与体制外监督。这些监督对依法行政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功能还远未发挥出来。体制内监督要真正有效发挥作用,必须重点强化监督部门的职能,并辅之以相应的人事编制和财政支持。譬如行政执法监督,具体监督部门或科室往往是体制内的弱势单位,人财物不足,自然就没有精力和能力实行有效监督和制衡,也就会导致监督无力。体制外的监督要充分发挥作用,必须大幅降低外部监督的门槛、畅通监督的渠道。权力的滥用总会有利益受损的一方,只有相对人的救济成本远低于执法者的违法成本,相应监督才会落到实处。2014年行政诉讼法作了重大修改,大幅降低了民告官的门槛与成本,引发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案件激增。这对法治政府建设是一个重大的推动,政府系统内部应当以开放的姿态迎接这种挑战,借助外力来提升自身的法治化水平。

推动制度的可操作化,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各项任务

宏观层面的制度设计再完美,如果没有具体制度支撑,终究流于形式。无论是强化法治政府建设的组织领导,还是完善依法行政的考核与追责机制,抑或加强权力之间的制衡与监督,归根结底是为了推动各项制度的落实。

落实制度,关键在于强化制度的可操作性。譬如,重大行政决策、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审查已经强调了多年,但实践中落实得并不是很好,原因之一就是缺乏可操作的细则。政府部门在执行时难以操作,贯彻执行的动力就会不足,依法行政考核也没有相应的凭据。为解决这一问题,江苏省委省政府“两办”专门出台意见,省政府办公厅也发文提出要求。省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开展了重大行政决策规范化管理试点,探索推行重大决策目录化管理、全过程记录、合法性审查意见书和立卷归档。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要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而要突破制度的可操作化瓶颈,尤其需要结合实际、大胆创新。特别是,在当今科技日益发达的网络化时代,法治政府建设完全可以借助科技,降低法治运行成本,将传统手段难以实现的权力监督变成举手可得的网络化监督。譬如通过完善政府网站,以开放、共享的姿态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力度,既可提高政府服务效率,又能大幅降低公民监督行政执法的成本,对依法行政形成倒逼机制。又譬如行政执法文书的软件化、网络化制作,重大行政决策的网上运行,甚至小到公务员执法记录仪等都意味着过去的执法模式面临全方位的重构,一切执法行为都有条件晒在阳光之下。以往易被人情与关系网腐蚀的权力监督模式由此获得根本性改造,依靠现代多媒体技术支撑的行政执法有望走向全面公开化、陌生化,最终大幅度增加违法行政成本,产生良好的法治政府建设效益。因此,要将科技融入制度创新,推动法治的跨越式发展。

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要点篇7

学法知法才能以法育人,用法维法才能依法治县。抓好法治政府建设,责任重大,任务艰巨;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在政府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会上的讲话。希望大家喜欢!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县政府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会,主要目的是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大力推动法治政府建设,切实提升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水平。这既是一次学习会,也是一次法治政府建设的推进会。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进入冲刺阶段,全面深化改革已步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发展稳定任务更加繁重,矛盾风险挑战日益加剧,法治政府建设的地位更加突出、作用更加重要。如何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已成为基层政府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历史性任务。下面,我就如何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谈三个方面的观点。

一、认清形势,提高站位,充分认识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意义

第一,法治政府建设是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的重要使命。反复强调:“法治兴则国家兴、法治衰则国家乱。什么时候重视法治、法治昌明,什么时候就国泰民安;什么时候忽视法治、法治松弛,什么时候就国乱民怨。”一个国家要想实现长治久安,法治是前提和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依法治国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把全面依法治国提升到了事关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法治政府建设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关键,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抓得实不实、好不好,是检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否落实、“四个意识”树得牢不牢、“两个维护”践行得到不到位的“试金石”。

第二,法治政府建设是落实宪法规定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的根本所在。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地方各级政府是执行机关,所行使的权力来源于人民、受人民委托,代表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法律赋予了各级政府的权力,规定了各级政府的义务,限定了各级政府的职能职责,给予了各级政府一切行政手段,划定了各级政府行政的边界。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就是为了正确行使权力,确保人民授予的权力更好地服务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

第三,法治政府建设是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治国理政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一个现代化国家,必须是一个法治国家;国家要走向现代化,必须首先走向法治化。党的四中全会指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切实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和人民权利是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显著优势之一。法治是国家治理、政府治理、社会治理的基本方式,国家治理体系和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是法治化,法治政府建设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路径。

第四,法治政府建设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依托。俗话说“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公平正义是法治的生命线,法治政府建设是维护公平正义、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必经途径。法治政府建设规定了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对政府和人民都有约束力和强制力,对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要意义。法治政府建设明确了要将公平正义贯穿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全过程,行政执法、行政审批、行政管控都必须坚持公平正义。可见,大力建设法治政府,既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前提和条件,也是建设公平正义社会的基础和保证。

第五,法治政府建设是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指出:“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市场经济也是法治经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有利于引导、规范、制约和保障市场经营活动的进行,有利于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有利于国家的宏观调控和管理,可以保证经济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推动生产力提高。只有建立健全而且能够切实得到实施的市场主体法律、市场行为法律、市场秩序法律、宏观调控法律、社会保障法律和制裁犯罪法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才能够健康有序地运行。没有法治保障,市场经济就不可能健康发展。

二、强化措施,狠抓落实,推动法治政府建设取得新突破

一要以法治思维来谋划工作。强调:“凡属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在整个改革过程中,都要高度重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发挥法治的引领和推动作用”。要强化规则思维。要严守规则、维护规则,让权力行使守规矩、不任性。要强化民主思维。充分用好民主集中制,广聚群智、广听群意、广纳群策,在民主、科学、合法的前提下作决策。要强化程序思维。要进一步规范重大行政决策程序,严格执行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的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确保程序合法、决策合法。要强化权责思维。要牢固树立“有权必有责、有责要担当、用权受监督、失责必追究”的思维,严格按照法律赋予的权力和责任开展工作。

二要靠法律武器来破解难题。指出:“要在全社会树立法律权威,使人民认识到法律既是保障自身权利的有力武器,也是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培育社会成员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良好环境”。要依法解决问题。要找准法律的着力点,找到解决问题的法律依据,依法依规、用情用力解决合理的诉求和难题,逐步把难题导入法治框架、法律渠道解决问题。要依法化解矛盾。要找准法律的切入点,认真梳理法律权责义务,认真分析利与弊,综合运用法制宣传、教育引导、心理疏导、化访为诉、进入程序、依法处置等措施,把矛盾纠纷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要依法惩戒违法。要找准法律的发力点,对无视法律权威的违法行为,要用法律方式依法处理,找准维护权利的法律依据,坚决把法律武器的作用发挥到极致。

三要用法律边界来守护安全。强调:“领导干部要牢记法律底线不可逾越、法律底线不可触碰”。要全面推进“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三单合一的工作方法,确保做到想干的事有依据、该干的事不耽误、所干的事不越界。要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找准法律行为主体的边界、执法程序的边界、法律约束的边界,我们决不能越权开展工作。要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我们必须做法律的忠实践行者,凡是法律规定的职责,必须不折不扣地落实。要做到法律红线不可越,找准法律的“高压线”和“易燃点”,善于从法律红线中看到潜在风险,自觉做到在法治之下、而不是法治之外、更不是法治之上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决不能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要做到法无禁止即可为,找准法律最大的容忍度和底线要求,要在法律的框架下大胆开展工作,要在法律的最大容忍度中大胆开展工作,在法律中寻找最大的发展空间。

四要凭法律素养来提升能力。指出“我们的党政领导干部都应该成为复合型干部,不管在什么岗位工作都要具备基本的知识体系,法律就是其中基本组成部分”。要带头学法。要把法制教育纳入单位的整体工作规划,建立健全干部法治档案,认真学习掌握法律法规,做到学习教育常态化、机制化;要丰富学习形式,坚持自学与集中学习相结合,定期举行法律法规考试。要带头懂法。要把本单位、本领域的法律学懂弄通,在开展工作、化解难题时才能得心应手。要带头敬法。要始终保持对法律的敬畏之心,要带头崇尚法律,维护法律的尊严和权威,把法律摆在心中至高无上的位置。要带头用法。要把能不能遵守法律、依法办事作为考察干部的重要条件,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要带头守法。要主动接受监督,习惯于在“聚光灯”下行使权力,在“放大镜”下开展工作,主动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规范运行。要带头遵守法律,坚决防止违法决策、违规行政、以权压法、暴力执法、野蛮执法等情况的发生。

三、健全机制,压实责任,全力保障法治政府建设落地见效

一是完善工作机制。要完善定期调度的机制。各镇乡各部门每季度要至少召开一次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调度会,县司法局要代表法治政府建设领导小组对新提拔的政府部门干部和镇乡人民政府干部开展法律谈话,要按季度牵头做好对全县法治政府建设的调度工作,重点调度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推进情况、任务落实情况以及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解决措施和方法,确保法治政府建设落地见效。要完善定期督导的机制。县司法局和县督考办要充分用好督导“指挥棒”作用,对各镇乡各部门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落实情况开展定期督导、定期检查、定期通报。要完善考核奖惩的机制。要将法治政府建设纳入各镇乡和各部门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体系,综合运用督办、问责、激励等手段,进一步细化奖惩措施,形成有效的约束和监督机制,对不认真履行法治政府建设领导责任的,本区域本部门发生重大违法行政案件的,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都要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二是营造法治环境。要强化法治宣传。各分管领导要坚持“谁主管,谁普法”的原则,各镇乡各部门要充分运用多种宣传媒介,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引导群众树立法治思维、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主动维护自身权益,全力营造一个全民“学法、懂法、信法、用法、敬法、守法”的良好法治环境。要形成法治共识。部门、镇乡要建立领导班子定期学法制度,每年至少举办两期法治专题讲座,强化行政执法人员培训,加大普法工作力度,全力形成全社会人人懂法、人人信法、人人守法的法治共识。要深化政务公开。要常态化对财政预决算、行政审批、“三公”经费、重大建设项目等进行信息公开,各行政机关生效的行政许可、行政征收、行政强制、行政处罚等行政执法文书要逐步实行网上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全面接受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监督。

三是压实法治责任。要压实主体责任。各镇乡各部门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把法治政府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同部署、同推进、同督促、同考核、同奖惩,全面把握中央、省、市、县关于法治政府建设各项要求,按照“政府统一领导、部门镇乡各司其责、社会广泛参与”的机制,对标对表《X县2020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要点》工作目标任务,全力抓好落实。要压实“第一责任人”责任。各镇乡各部门“一把手”是法治政府建设的“第一责任人”,不能当甩手掌柜,不能搞花架子,不能做表面文章,不能一年开一两次会、讲一两次话了事,必须把法治政府建设扛在肩上、抓在手上、落在行动上,做到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要任务亲自督办。各镇乡各部门要把各自的“权力清单、责任清单、红线清单”报县司法局严格把关,形成长效机制。要压实执法普法责任。要严格按照“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结合本单位工作实际,进一步明确执法、普法责任清单,建立健全“以案释法库”,形成行政执法部门和司法部门分工负责、齐抓共管的法治宣传教育体系,实现法治宣传和执法司法的良性互动。

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要点篇8

今天市政府召开廉政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中纪委二次全会、国务院第一次廉政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省政府廉政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和市委反腐倡廉会议精神,总结政府系统20****年的廉政建设工作,安排部署今年的廉政工作任务。对于这次会议,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委书记、市长马光明会前进行了安排,提出了要求。刚才,市监察局、建设局、财政局、国土资源局、卫生局、教育局、郊区工作办的负责同志结合本部门的工作实际,分别作了大会交流发言,发言具有很好的教育启迪作用,希望各部门认真学习借鉴,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切实做好政府系统廉政建设的各项工作,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下面,我就抓好今年的廉政建设讲几点意见。

一、分析形势,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做好政府系统廉政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20****年,政府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和市委关于反腐倡廉建设的各项决策和部署,加强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继续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坚决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政府系统廉政建设取得了新的成效,有力地促进了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主要体现在:一是深入推进政府自身建设和管理创新。去年,市政府开展了“两整顿一提高”专项治理活动,促进了机关干部作风的转变,经济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二是狠抓各项规定的落实,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率先垂范的自觉性进一步增强。三是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工作深入推进,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力度不断加大。四是行政监察专项工作成效明显,政府效能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五是认真开展纠风治乱,群众的切身利益得到有效维护。六是高度重视群众举报,违纪违法案件得到及时查处。七是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建立健全反腐败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为深入推进政府系统廉政建设提供了机制保障。

总的来看,全市大多数单位对廉政建设高度重视、责任明确,措施得力、制度落实,政府部门政风行风建设得到加强,反腐倡廉工作取得了新的成效。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一些部门的领导干部对反腐倡廉工作在思想上仍未引起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得不够好,、贪污受贿等违法违纪案件仍时有发生;一些部门、单位没有树立勤俭节约的思想,盲目攀比、铺张浪费现象比较严重;个别部门在财政预算执行、财务收支管理、专项资金和重点项目资金使用管理等方面仍存在截留、挪用等问题;个别部门缺乏为基层群众服务的责任心,行政效能不高、服务意识不强,行政不作为、乱作为、效率低下等问题仍然存在。对此,我们要高度重视,认真分析研究,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突出重点,健全制度,切实做好政府系统廉政建设工作

今年政府系统的廉政建设,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国务院和省政府廉政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的部署,以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制约为重点,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统筹推进反腐倡廉工作,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切实加强政风建设,努力取得反腐倡廉建设的新成效。具体抓好以下六项重点工作。

第一,进一步落实政府议事规则,大力推进科学民主决策进程。推进科学民主决策,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加强政府系统廉政建设的首要内容。一是要认真落实《嘉峪关市人民政府工作规则》和《嘉峪关市人民政府重大决策程序暂行规则》,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从决策到执行全过程严格按职责权限、决策程序及有关制度办事,属于哪个层次决策的事项,必须由那个层次决策,坚决禁止领导干部个人决定应由班子集体或有关会议决策的事项。二是要着力规范行政决策、行政服务、行政执法行为,努力从根本上解决滥用行政权力的问题。要继续健全完善行政决策机制,建立完善决策前的调研、论证、听证、咨询、协商制度,努力使决策科学可行;建立完善投资决策制度,包括健全政府投资项目论证、预告、公示和公开听证以及项目管理、责任追究等相关体系,形成相互衔接的制约机制;建立完善决策后的跟踪落实和监督检查制度,充分发挥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和广大群众的作用,从制度上保证决策的质量和效率。要把廉政建设和反腐败的要求作为制度建设的重要原则和内容,继续深化行政管理、行政审批、财税管理、投资体制、国有资产管理改革,推进体制机制和制度创新,努力形成用制度管权、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的制约机制,堵塞权力运行中的各种漏洞。对行政权力集中、管钱管物管项目等关键和重点岗位的工作人员,要实行定期交流制度,防止权力寻租。要全面落实、严格执行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落实责任,坚决杜绝政府投资项目随意变更设计、超概算、超规模的问题。三是要把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各类权力运行过程作为政务公开的重点内容,扩大公开的范围和层次,规范公开内容和形式。各部门要抓紧编制政务公开目录,建立健全政务公开基本制度,发展电子政务,建好政府网站,凡能公开的信息都要及时向媒体和群众公开。要建立完善政务公开工作机制,学校、医院、供水、供电、供气、供暖、环保、公交等公共事业单位要全面推行办事公开制度。

第二、要切实关注民生,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嘉峪关,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切实解决好民生问题。各部门、各单位要把为人民谋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把解决民生问题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促进教育发展和教育公平。要继续完善和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认真落实“两免一补”政策,确保普遍减轻农村中小学生家庭经济负担。认真解决城市困难家庭和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问题。严格规范教育收费行为,对违规乱收费的,要严肃追究校长和教育行政主管负责人的责任。二是搞好医疗服务和保障工作。继续整顿和规范药品流通秩序,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药品行为。切实规范医疗机构的诊疗和收费行为,规范药品价格核定办法,认真治理医药购销中的不正之风和商业贿赂,解决群众看病贵的问题。三是解决城市居民住房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大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建设力度。今年新建中小户型经济适用住房400户,供应城市低收入家庭;新建廉租住房30户,缓解城市无房特困家庭的住房困难。深入整顿和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强化房地产市场监管,依法打击房地产开发、交易、中介等环节的违法违规行为。四是深入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专项行动,严肃查处环境保护方面的违法违规行为。五是加强对减轻农民负担和企业负担工作的监管,防止出现反弹。同时,要坚决纠正土地征用、房屋拆迁、企业改制、安全生产中侵害群众利益的行为,继续查处拖欠和克扣农民工工资等问题。

第三、要加强对行政行为的制约监督,促进行政权力依法公开透明运行。权力过于集中而又得不到有效约束,往往容易导致滥用和产生腐败。有效预防腐败,必须以各级领导干部和人财物管理岗位为重点,加强对权力的制约监督,保证权力正确行使。一是要进一步深化政务、厂务、村务公开和公共企事业单位办事公开制度,保障群众民主管理、民主参与、民主监督的权利。认真贯彻落实《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公布政务公开目录,大力推行社会听证、专家咨询、新闻等制度,认真执行首问责任制、一次性告知制等制度。以政府上网工程为载体切实提升政务公开的水平和层次。认真推进厂务公开,落实职工代表大会各项职权,保障职工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权利,加强对经营管理者履职行为的过程监督,促进国有企业党风廉政建设。深化村务公开,进一步完善村民自治制度,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二是要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社会舆论监督、人民群众监督和政府专门机关的监督。充分发挥各种监督主体的积极作用,促进政府增强工作的透明度,确保行政权力在法治的轨道上公开透明运行。深入推进民主评议行风政风工作,健全和完善人民群众对部门和行业作风的监督机制。三是要加强对涉及群众利益执法行为的管理和监督。依法执法、文明执法、公正执法,是建立法治政府的必然要求,也是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各级行政执法机关、执法人员要自觉维护党和政府的形象,对在城市管理、征地拆迁、市场监管等工作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既要秉公执法,也要讲究方式方法。坚决禁止执法犯法、徇私枉法行为。

第四、要继续加大案件查办工作力度,严肃查办违纪违法案件。查办案件是政府加强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重要手段,任何时候都不能有丝毫放松。今年要重点查办领导干部、贪污贿赂、腐化堕落、失职渎职的案件,以及利用人事权、司法权、行政审批权、行政执法权等行政权力谋取非法利益的案件。要严厉查办在政府投资项目中搞虚假招投标的案件,非法批地、低价出让土地或擅自变更规划谋取利益的案件,在企业重组改制中隐匿、私分、转移、贱卖国有资产的案件,以及退耕还林工程建设领域中的违纪违法案件。严肃查处在征地拆迁、投资环境、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方面侵害群众利益的案件。各部门要加强对案件查办工作的领导和支持,对违纪违法行为,要一查到底,严肃处理。要增强惩治腐败与保护干部合法权利并重的意识,注重惩教结合,选择一些典型案例对广大干部进行警示教育。要通过案件查办推进治本工作,促进预防腐败机制的完善。

第五、要严肃政治纪律,确保政令畅通。政治纪律是最重要的纪律。政治纪律加强了,不仅有利于党和政府各项方针政策的有效贯彻执行,维护党的集中统一,也有利于减少腐败问题的产生,促进政府廉政建设。我们一定要深刻认识讲政治的极端重要性,严格遵守政治纪律,自觉在涉及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等重大政治问题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对中央、省委和市委关于经济社会发展、深化改革、维护稳定的重大政策措施要坚决贯彻,绝不能阳奉阴违,说三道四,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政府各部门要紧紧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展对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优化经济结构和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加强节能减排和生态保护、重视改善民生和促进社会和谐等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确保政令畅通。

第六,要继续大力加强各级行政机关和行政工作人员的作风建设。作风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的外在反映,是党性修养、政治品质、思想境界和道德水准的具体体现,也是抵御消极腐败现象和保持清正廉洁的重要保证。今年市政府系统作风建设要重点在以下五个方面取得实效:一是进一步精简会议和文件,控制会议规模,提高会议质量,减少文件数量,增强文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市政府和部门发文要比上年减少20%以上。二是严格控制公务消费。严格规范公务接待,严格控制会议、差旅、出国考察和公务用车等支出,严格管理和规范政府部门和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的职务消费,将各种公务消费纳入财政预算管理,并作为政务公开的重要内容,接受人民群众和社会的监督。三是严肃查处各种奢侈浪费行为。全面清理和严格控制各种名目的节庆、达标评比和表彰活动,各类政府投资工程、项目的开工竣工一般不搞庆典活动;其它投资主体举办的类似活动,政府领导一般不出席。严肃查处公款大吃大喝、游山玩水和进行高消费娱乐活动。采取切实有效措施,降低行政成本,建设节约型政府。四是加强政风建设。要把抓落实的成效作为检验政府行政能力和领导干部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准,大力弘扬“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甘肃精神,发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作风。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做到说一句,是一句,句句算数;干一件,成一件,件件落实。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多干为人民打基础、利长远的实事。坚决反对、形式主义,不搞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五是要抓好勤政廉政建设。既勤政又廉政,既干事又干净,这是最基本的为政之道。要教育广大公务员牢记党的宗旨,正确使用手中的权力。牢固树立“无功就是过错,从政必须有为”、“勤政就是廉政,不勤政就是最大的不廉政”的理念,奋发有为。要严格执行国家公务员廉洁从政各项规定,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切实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始终以争创一流的精神和饱满的工作热情对待落实好每一项工作。

三、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确保完成今年廉政建设各项任务

政府系统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各级各部门必须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和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强化责任,狠抓落实,确保廉政建设工作取得实效。

一要明确工作责任。各级各部门的主要领导要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把廉政建设寓于各项改革和重要政策措施之中,同改革发展工作一起部署、一起检查、一起落实。做到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点环节亲自协调、重大案件亲自督办。把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目标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具体部门、具体责任人。领导班子其他成员要分别落实责任,抓好分管范围内的廉政建设,把各项工作做细、做实、做具体,不断取得新的成效。

二要加强监督检查。有效惩治和预防腐败,必须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保证正确赋权、规范用权、有效制权。对今年政府系统廉政建设各项任务,各级各部门要加强督促检查,对工作不力、敷衍塞责的要严肃批评,追究责任,限期整改。要从侧重对政府部门公务员个人的监督,向重视对政府部门施政行为和作风建设的监督发展,不断拓展工作范围;从侧重事后监督,向加强事前、事中监督发展。

三要狠抓工作落实。执行能力和落实能力,是政府行政能力的重要体现。各级各部门要把规范行政权力、防止权力滥用作为党风廉政建设和政府自身建设的重大举措,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要明确责任,细化措施,切实抓出成效。要坚持以改革统揽预防腐败各项工作,着眼于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着力于深化改革和制度创新,不断铲除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和条件,促进经济健康协调有序发展。

同志们,做好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任务繁重,责任重大。我们一定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各项规定,坚持从严治政,依法行政,标本兼治,综合治理,为建设“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政府,为建设富裕、文明、开放、和谐的嘉峪关,为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上一篇:社区工作要点范文 下一篇:乡镇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要点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