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工作要点范文

时间:2023-09-28 04:24:30

辅导员工作要点

辅导员工作要点篇1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要点

随着高校扩招的步伐逐渐加快,高校在校生人数不断增加,这样的情况不可避免地带来了贫困家庭学生人数在绝对数量上的增加。由于造成贫困的原因很多,所以贫困生在校期间表现出心理承受压力能力低,情绪不稳定,思想偏激,对社会的观点和看法偏执,人际关系淡漠等不良的心理和思想状况。作为与在校生密切接触和指导学生成长的高校辅导员,有必要加强对贫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高校贫困生思想问题的成因

1、高校贫困生产生的原因分析

首先,我国虽然在改革开放后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是地区发展非常不平衡,一些学生来自不发达地区,其自然条件恶劣,经济发展缓慢,学生家庭收入低,这是贫困生的主要来源之一;其次,由于一些学生家庭的原因导致贫困生的产生,例如:父母就业问题,家庭成员长期患有消耗性疾病,父母离异等原因,致使支持学生日常学习的经济来源渠道受阻,导致的经济困难;再次,一些农村学生来源于多子女家庭,家庭负担本身较重,这也是造成贫困生大量存在的一个原因;最后,随着高校收费制度的不断深入,各项学习费用呈现不断攀升的态势,这也导致学生家庭负担的不断加重,贫困生的出现也就不可避免了。

2、高校贫困生心理特征及的成因分析

高校贫困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表现为:自卑、焦虑、思想偏激等特点,他们不愿意与外界接触,做好贫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要要从其心理特征和成因上进行仔细地分析和鉴别,这是丝线政治教育的根本基础。首先是自卑心理,进入高校后贫困生在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中都能体现出经济上的拮据,特别在高校阶段,学生处于青年期的开始,心理上过分自尊的特质表现尤为突出,学生对外界评价非常敏感,贫困生通常用回避的方式掩盖或者转移他人对自己的注意,长此以往,贫困生在性格上会形成孤僻、自卑的心理,不敢面对现实的问题、困难和压力。其次是焦虑心理,贫困生的焦虑心理最主要的来源是对经济条件的过多担心,他们在面对学习和生活压力的同时也要面对困难的经济现状,例如:学费、生活费和社交费用的来源,这些经济上的烦恼会长时期伴随他们,使他们处于一种长期的焦虑状态中。过度焦虑的心理会产生很多负面的影响,精神状态不佳,学习成绩下降,人际关系紧张。最后是偏执心理,贫困生一般来源于社会弱势群体,其各项利益经常会受到不良侵害,作为已近步入成年的大学生在成长中经历了社会的不良侵害后,对学校的不良现象也产生了通感的效应,这些负面的影响往往会严重扭曲贫困生的心理,导致他们偏执心理的产生。在他们眼中,社会是黑暗的,学校是虚伪的,人生是虚无的,这是对学生成长极大的伤害。

二、做好高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工作的重要性和意义

首先,做好高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工作,是坚持党中央提出的“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根本要求的具体体现;其次是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保证;再次是在教育工作中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其三是为维护高校乃至社会稳定,增强大学生对党和国家热爱之情,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重大措施。最后,解决好高校贫困家庭学生的经济困难问题是我国政府的责任,它直接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和学校乃至社会的稳定,直接关系到高等教育收费制度改革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广大公民机会均等地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

三、做好高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工作的要点

1、扩大融资渠道,千方百计寻求建立各种助学体系。首先,继续推行奖学金制度,在高校设立了奖、贷、勤、补、减多项措施的助学体系,用好这个体系,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功效,是高校辅导员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其次,开拓勤工俭学的渠道,鼓励贫困生通过勤工俭学活动合理去的经济条件上的改善。最后,推行助学体系的建立,应该放眼整个社会,将贫困生的服务引向社会、企业和社区,这不但可以提高他们的收入,而且还可以有效辅助他们日后的就业。

2、加强对全体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在高校范围内科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教育,引导学生不歧视贫困生,同时贫困生也要逐步培养自尊、自强、自立、自爱及社会责任感。特别应该加强对贫困生进行有关挫折感、人格完善等方面的心理辅导,使他们学会自我调节,正确看待生活中的挫折,以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迎接生活的挑战,以坦然豁达的心态面对困难。

3、引导贫困生克服各种不良心理。如前所述,贫困生往往倾向于自我封闭,不愿意敞开心扉与外界交流,这样不利于他们形成独立的人格,建立和谐自然的人际关系,不利于他们走出自卑的心理阴影。通过交朋友的方式真心对待和关心他们,以心交心,以情动人,比较容易拆除他们心理上的障碍,使他们走出自我,说出自己的想法,融入到集体中去。同时也要充分尊重他们的人格,不要让他们感到你在刻意地怜悯、帮助他们,否则会使他们产生一种被瞧不起、被伤害的感觉,进而产生一种逆反心理。

4、进一步细致化和长期化贫困生思想教育工作。贫困生内心敏感,遇到困难也不愿意求助他人,作为辅导员,应该深入了解贫困生生活及学习情况,仔细观察贫困生情绪变化,敏感地察觉到他们所遇到的困难和心理困惑,及时提供必要的帮助和心理辅导。另一方面,贫困生的心理解困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他们的心理问题复杂多样,解决一个又会冒出另外一个,有时下了很大功夫,却不一定收到好的效果,这就要求辅导员必须付出十二分的耐心,不能有一劳永逸的思想,在工作暂时没有进展时不能失去信心,而是要长期坚持。“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相信通过辅导员不懈的努力,贫困生最终会敞开他们的心扉,走出心理阴影。

参考文献:

[1] 农秀丽,闭剑锋.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浅探[J].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01.

[2] 沈剑平.高校辅导员如何做好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0,24.

[3] 徐惠红.有效加强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0,29.

[4] 邓杰.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0,11.

辅导员工作要点篇2

【关键词】辅导员 重要性 思考 难点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3-0192-01

随着2010年3月我校被国家教育部批准组建为普通高等护理专科院校以来,在校学生数量急剧上升,相应地对我校的辅导员工作有了更多的要求。现结合自身学习经验和工作体会,浅谈一下辅导员工作的重要性,辅导员工作中存在的难点,以及对辅导员工作的思考。

一、辅导员工作的重要性

教育部24号令《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第一章第三条明确提出:“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 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可以看出教育部对辅导员的角色定位是教师和干部,辅导员具有教育者与管理者的双重身份。

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和实施者。辅导员身处教育、服务、管理学生的第一线,与学生交往最多,对学生的影响最直接也最深刻。高校辅导员承载着莘莘学子、家庭乃至国家的未来。因此,集多种角色于一身的职业特点决定了高校辅导员要清晰认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要想担负起新时代赋予的重要育人使命,自身就必需是多面手、复合型人才。

二、当前辅导员工作存在的难点

当前,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辅导员工作的开展也产生了一些新的难点。

1.辅导员自身心理压力在不断地加大

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高校辅导员工作内涵也在不断扩展,这些变化就需要辅导员在工作中不断去学习和适应,寻求合适的工作方式方法。面对众多的学生,尤其是现在个性鲜明、多元化明显的学生群体,都要求辅导员有应对学生新特点,解决新问题的能力。辅导员作为高校的思政队伍,也是高校学生安全稳定工作的根本性保障,这就意味着他们需要承担多重压力。一是工作压力,二是角色职责的压力。再加上辅导员自身面临的经济压力、家庭压力、人际关系压力等,这些压力逐步地影响了辅导员的心理健康。

2.辅导员职责定位不明晰

辅导员职责宽泛,以致辅导员队伍在评价、考核中无章可循,难以制定合理的考核方式和标准。随着工作内容的不断拓展,自觉不自觉中被冠以“什么都做,就是不用上讲台教书”。久而久之,形成一种较为普遍的认识,就是学生的事就是辅导员的事,学生出现的所有问题往往都归责于辅导员。这其实严重影响着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

3.学生管理难度加大

随着在校学生人数的增加,学生个人成长环境的不同,辅导员对其管理的难度相应地加大。

三、对辅导员工作的思考

高校辅导员工作内容概括上讲包括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学生日常管理、心理健康辅导、学生党建工作以及就业向导等方面。辅导员在具备良好素质的前提下,做好辅导员工作要注重整个过程的管理,量化工作,做好分割,在工作中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处理。

1.加强学生日常管理

学生日常管理是辅导员的主要工作。辅导员要利用年级大会等多种场合强调学习的重要性,鼓励大家刻苦学习,同时制定晨读与晚自习制度,督促学生学习,帮助他们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要通过召开安全与纪律教育大会,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与纪律意识,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确保学生在校安全。

2.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

学生干部在学生教育管理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建立一支优秀的学生干部队伍,能示范带动全体同学,以点带面。辅导员应充分信任学生干部,充分发挥他们在学生管理中的带头作用。对学生干部管理要明确责任,根据特长安排工作,做好良性运转,要建立有效的奖惩机制,这样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干部的积极性,比如评优和入党要优先考虑,此外,辅导员要经常性地与学生干部沟通交流,及时解决学生干部工作中的存在的误会和分歧。

3.加强重点学生教育管理

这里所说重点学生主要包括经济困难学生、心理问题学生、学习困难学生,辅导员要采取相应措施对其进行帮助和引导。经济困难学生方面,要按照学校的相关规定,切实执行学校相关政策,把各项助学金都发放到困难学生手中,真正让贫困生感受到国家及学校的关心。同时,辅导员要采取集中开会与个别谈话相结合的方式,帮助经济困难同学克服自卑心理、树立完成学业的自信心,使他们获得物质与精神的双重动力。心理问题学生,辅导员要经常与这些同学进行谈心,以最大的耐心和最诚恳的态度听这些同学的诉说并进行鼓励和正确引导,同时让班干部、党员与这些同学更多的沟通交流。通过这样一系列形式,使他们树立健康的心理,更好地完成学业。学习困难学生,辅导员要组织他们同高年级学生进行学习经验交流会,对于个别学习特别困难、有厌学情绪的学生,要找其进行谈心,并组建帮扶小组,让学习优秀的同学帮助这些同学,使其恢复信心,逐步提高成绩。

4.加强学生就业指导

辅导员要掌握就业政策,熟悉就业流程,对学生进行全程的就业指导与服务,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知识,结合学生个人情况,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的规划设计。建立毕业生就业信息库,积极收集就业信息,对毕业生进行求职指导。做好学生推荐省内省外实习等工作,为学生顺利就业提供帮助。

总之,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力军,肩负着育人的神圣使命,在培养学生成长和成才路上起着重要作用。高校辅导员要清醒认识到自己职业的重要性,面对工作中存在的种种困难,要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提高素质和能力,肯定自我并努力实现自我价值,把握工作主旋律,为学生成长奉献自己的光和热,做一名优秀的辅导员。

参考文献:

[1]裴成功、袁智强.浅谈对高校辅导员工作的思考. 科教文汇. 2007

[2]余德淼.论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及队伍建设.硅谷.2009

[3]张晓波.试论医专院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和队伍建设.中国电力教育.2011

[4]黄坚亮.浅析“导”在高校辅导员工作中的重要性.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

辅导员工作要点篇3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培训;培训制度;思考与建议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3)01-042-03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认为,对组织成员的培训与潜能开发是一种维持组织发展,提高个体素质的手段,也是一种奖励利形式。在当前高校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的背景下,培训是提高辅导员的素质,开发辅导员智力,挖掘辅导员潜能,提升辅导员的业务水平和工作技能,优化辅导员队伍的重要手段,加强高校辅导员培训,对建立一支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的辅导员队伍,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性意义。

一、高校辅导员培训的含义

对于辅导员的培训,《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简称“教育部24号令”)第四章第十七条指出:“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建立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承担所在区域内高等学校辅导员的岗前培训、日常培训和骨干培训,对辅导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事政策、管理学、教育学、社会学和心理学以及就业指导、学生事务管理等方面的专业化辅导与培训,开展与辅导员工作相关的科学研究,各高校负责对本校辅导员的系统培训。”教育部下发的《2006—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计划》明确指出,要以教育部举办的全国辅导员骨干示范培训为龙头,以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举办的培训为重点,以高校举办的系统培训为主体,逐步构建分层次、多形式的培训体系。由此可见,高校辅导员的培训工作已经受到重视并全面启动。

高校辅导员培训指的是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各高校根据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特点,按照辅导员的职业需求,通过各种形式,有计划、有组织地为提高辅导员的基本素质和业务能力所进行的教育、培养和训练活动。对此含义的理解有以下四点:第一,辅导员的培训机构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各高校组成,构建不同层次的培训体系,培训机构对辅导员的培训应视为一项义务,全面负责辅导员培训的计划、组织、管理和经费开支等工作。第二,高校辅导员培训以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为中心,目的是使辅导员通过培训而掌握职业岗位所必需的知识、能力和技巧,以熟悉学生管理工作规律并进而直接改进学生管理工作。第三,高校辅导员的培训内容是针对工作岗位的具体需求,突出“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特点,是一种向辅导员有针对性地传授专业知识和提高工作技能的继续教育过程。第四,高校辅导员的培训应根据辅导员的现实工作需要,按需施教,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和种类,分级分类别地开展教育培训,培训时间可长可短,既可有定期培训和短期培训,又可有脱产培训、半脱产培训和在职培训,另外,还可有校本培训、校外培训和委托专业机构培训,同时,培训方法上除了传统的理论讲授,还应增加讨论、个案分析研究、考察调研、情景模拟等形式多样的体验式实践环节。

二、高校辅导员培训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重理论,轻实践

现阶段,高校辅导员的培训形式已趋向了多样化,有岗前培训、常规培训、专题培训、骨干培训和学历培训,这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不同层次的辅导员职业需求,有助于辅导员的成长和发展。但是,各种形式的培训主要以课堂讲授理论知识为主,以“研讨、个案分析、亲身体验”等形式多样的实践环节所占的比重偏低,这远远不能满足辅导员的培训需求,重视培训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有助于辅导员在培训实践中优化能力结构、提升能力素质。以华东理工大学实行高校间辅导员的相互挂职锻炼为例,通过签约每年互派辅导员进行一个月的挂职锻炼,这种挂职锻炼的体验式实践形式大大拓宽高校间辅导员的学生工作视野,在相互学习中积累工作经验,值得高校在辅导员培训工作中大胆借鉴和尝试。

(二)重培训,轻培养

培训作为推进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重要途径,加强高校辅导员培训工作已经成为共识,教育主管部门和各高校也不断为输送辅导员参加培训提供了平台,但是培训与培养并没有合理的链接,主要体现在:一是培训工作随意性大,不能针对不同的培养对象进行分层次的培训,不利于不同学历层次、知识结构、基本素质和业务水平辅导员的职业发展;二是培训内容不够系统,针对辅导员实际工作和工作难点的处理技巧培训极少,不利于提高辅导员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三是培训与考核不挂钩,不利于检查参训辅导员的学习效果,并根据不同能力的辅导员来分配工作。由此可见,一旦培训与培养脱节,不仅造成资源的浪费,而且也失去了培训的真正意义。

(三)重施教,轻需求

高校辅导员培训全面启动以来,虽然培训的内容和形式在不断地优化,但是仍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辅导员的培训需求,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一是不能满足不同工作年资辅导员的培训需求;对一些参加工作多年的辅导员,为适应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新形势发展。他们更需要参加更新知识方面的深造培训,而现实这类的培训还得不到广泛的推广。二是不能满足不同专业背景的辅导员的培训需求;以医药院校为例,由于这类院校的辅导员也并不都是医药类专业毕业的,所以培训中有必要增加医药方面的背景知识,帮助辅导员了解所带学生的专业知识,有利于更好地开展学生工作。三是不能满足不同类型学校的辅导员的培训需求;如:师范类大学和商科类大学,两类大学无论是办学环境还是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均存在差异,所以在这对两类大学的辅导员培训时就必须区别对待。

(四)重组织,轻实效

在教育部对高校辅导员培训工作的规划下,各地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纷纷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一系列具体的辅导员培训组织实施办法,为辅导员的培训搭建平台。然而,反观当前辅导员的培训现状,培训的效果仍不理想,存在的不足主要有:由于缺乏系统的培训质量评估制度、管理监督制度和激励机制,对参训辅导员的学习、出勤、考核等参训情况没有详细的跟踪、记录与反馈,培训行为极不规范,容易导致“学与不学一个样,学好学坏一个样”,无法保证培训工作的实效性。

三、对完善高校辅导员培训工作的思考与建议

培训作为提高辅导员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每一位高校辅导员的权利,更应是辅导员的一项义务,基于当前高校辅导员培训工作的存在的种种问题,必然会妨碍辅导员素质的提高。而辅导员的素质和工作水平将直接决定和影响一个学校的学生工作,因此,完善高校辅导员培训工作任务迫在眉睫。

(一)要提高对高校辅导员培训工作的认识观念

我国高校设立辅导员制度已有50多年历史,经过50多年的发展,高校辅导员承担着党的路线、教育方针的传播者,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教育者,学生学习生活管理者三重角色。从人力资本角度来说,高校辅导员是国家的重要人才资源,是社会和国家和谐稳定发展的重要力量,因此,正确认识和对待高校辅导员培训工作,将会得到可观的回报,并惠及社会的方方面面。这需要做好以下的工作:第一,解决辅导员培训的经费问题;辅导员培训是一项长期投资,它的回报周期虽长,但综合效益巨大,从目前状况来看,要让更多的高校辅导员有机会参加各种不同层次的培训,费用问题仍是关键,所以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要因地制宜地制定相关的辅导员培训专项资金政策,通过物质性投入方式大力支持高校辅导员的培训工作,确保培训工作顺利开展。第二,安排充足的培训时间;培训的效果与时间有紧密的联系,既然辅导员的培训是学习提高的重要途径,那么在培训时间的安排上应慎重考虑广大辅导员的工作实际,保证辅导员有时间、有空间、有条件去发展和提高,这样既有利于调动辅导员的培训积极性,又可让辅导员安心地参加培训。第三,设计合理的培训内容;除了理论学习,培训内容还应不断优化创新,可根据不同层次辅导员的自身需求设计培训模块,重在解决辅导员实际工作中的难点,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能力,可以通过引鉴国外大学学生管理工作的成功案例,开阔辅导员的工作视野,提高辅导员的业务水平。

(二)把能力提升作为高校辅导员培训工作重点

辅导员的能力是辅导员素质构成中的最重要因素,它决定了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水平和质量,加强高校辅导员的学生管理能力建设是增强辅导员队伍活力和竞争力的关键。根据新时期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特点,辅导员应具有多方面的能力。主要包括:一是教书育人的能力。这要求辅导员不仅要上讲台给学生传授知识,帮助学生解答疑惑,而且还要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促进学生的成长成才成人。二是事务管理能力。辅导员是高校从事学生事务管理工作的一线人员,在事无巨细的学生事务性工作面前,辅导员应摆正工作重心,坚持人性化的管理,充分调动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强化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意识,从而提高学生事务管理工作绩效。三是自我发展的能力。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大学生思想多元化的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要适应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就要不断地自我提高和完善,这需要高校辅导员不断加强学习,通过学习全面理解和认识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深入把握工作规律,进而提高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能力。根据当今大学生的特点和主流,高校辅导员还应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综合应变能力。因此,强化高校辅导员的能力培训,加强能力建设是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

(三)要扩大培训规模,确保全员轮训

培训作为高校辅导员提升业务能力和水平的方式,应保证人人有机会参加相应的培训。首先,要切实抓好新聘用辅导员的岗前培训工作,力争参训率达到100%,通过岗前培训让新进入辅导员队伍的人员了解自己即将从事的工作内容和工作程序,掌握一般的工作方法,为尽快进入辅导员的角色做好转变。其次,要突出抓好常规培训,不断提高参训率,通过常规培训帮助辅导员掌握工作规律,提高解决工作难点的能力,从而更好地胜任本职工作;根据学生工作管理特点,要定期开展专题培训,有计划地组织辅导员选择与自己工作和兴趣相关的专题进行学习和指导。最后,结合高校辅导员队伍实际,要大力推进骨干培训,创造机会让长期从事辅导员工作的突出人员参加国内、国外的多种形式的培训,为高校学生工作队伍培养优秀人才,促进辅导员队伍向职业化、专业化和专家化方向发展。为鼓励更多的辅导员重视学历的提升,应加大辅导员学历培训,积极鼓励辅导员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提供平台。

(四)要创新培训方式方法,完善培训制度体系

根据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学历层次、知识结构、工作年限、业务水平和基本素质,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多搞中短期的常规培训和专题培训。强化岗前培训,推广骨干培训和学历培训,营造条件开展网络培训和远程培训,满足不同层次高校辅导员的工作需求。培训方法也应不断创新,多采用个案分析、互相交流、实地模拟等互动参与性强的现代培训方法,从偏重课堂理论培训向课堂培训与实践锻炼相结合的转变,将培训内容融入具体的案例和生动的实践中,强化实践教学,注重对现实热点和难点问题的分析与研究,增强辅导员的培训积极性和学习主动性。除此之外,建立健全高校辅导员培训的管理机制、激励机制、考评机制等制度体系,保证培训内容、培训进度、成绩评定等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同时,还应把终身培训、全员轮训等理念贯穿于高校辅导员培训制度的全过程,既让辅导员培训成为持续、发展的过程,又让每一位高校辅导员都享有参加不同类型培训的同等机会。

(五)坚持培训和培养相结合,健全培训管理制度

培训的有效性是辅导员培训的生命线,要保证辅导员培训不走形式,不走过场,真正收到实效,应把高校辅导员的培训与转正、考核、晋升等挂钩,明确辅导员接受培训的权利和义务,建立培训动力机制,完善各类培训,建成高校辅导员全员轮训体系,把培训与培养相结合,逐步做到“不经培训不上岗,不经培训不转正,不经培训不提拔”。实行辅导员培训跟踪制度,加强培训证书管理,建立辅导员培训档案制度,高校要保证有专门的培训部门负责辅导员培训的组织、检查和建档工作,把辅导员参加培训的情况记入本人档案,作为高校辅导员年度述职考核和培养提升的重要考察依据。

一个职业是否专业,不仅要看是否有相关学科和学术研究作支撑,还要看它有没有专业的标准和专业的培训。辅导员培训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辅导员队伍发展的内在要求。加大对高校辅导员的培训力度,是一项重要的人力资源投资,各地教育部门和各高校应在具体的实践中深入探索和不断总结经验,积极完善高校辅导员的培训制度,从而全面提高高校辅导员队伍的整体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促进辅导员向职业化、专业化和专家化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利伟.高校辅导员培训的问题与思考[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09,(12):92—94.

[2]漆小萍.论辅导员队伍专业化的建设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2008,(1):82—85.

[3]冯刚.论辅导员的专业化培养和职业化发展[J].思想教育研究,2007,(11):13.

辅导员工作要点篇4

会计检查是银行会计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会计活动的检查监督,保证了会计工作的严谨和高效,保证了银行的持续稳定经营。然而会计检查的最终目的并非“检查”,而是帮助基层网点会计工作者更加规范地开展工作,这样会计检查辅导的意义就会更加凸显出来。

1会计检查辅导工作的基本任务

11防范基层会计工作违规

“检查辅导”是通过“检查”来规范基层会计工作,检查辅导小组对基层会计工作进行全面的基础性检查,查找基层单位在会计活动中存在的违规操作之处,并责令其进行整改和纠正,使基层会计工作达到合法合规的要求。检查最新会计要求、最新会计规范的执行情况,督促基层单位认真落实。通过会计检查辅导工作审视基层经营单位的经营合规情况,对不合规的经营活动提出警告,并向上级单位提出风险提示。

12针对会计工作提出建议

会计检查辅导对基层网点的会计活动进行全面的审视,在符合国家、协会、企业各项法规的前提下,会计检查辅导员要对基层单位的会计活动提出优化的建议,帮助他们进行业务流程、工作内容、人员结构的优化,使之更加有效地开展会计工作。

13开展会计工作制度建设

会计检查辅导通过对基层网点的会计活动进行检查和审视,对基层单位多发、易发的会计问题进行梳理。针对基层网点共性易发的会计问题,会计检查辅导小组要开展会计制度的完善建设,通过制度的完善,减少基层网点会计工作的犯错概率。

2会计检查辅导员的基本职责

21传达最新会计规范标准

国家、协会为了推进我国会计工作发展,会研究制定一些符合时展需求的行业规范和标准。对于经营单位而言要对这些法规层层传达,逐级落实。会计检查辅导员要及时将最新的会计规范标准向基层网点进行传达,并监督基层网点按照规定落到实处。

22检查基层会计工作不足

基层会计工作者工作能力或自身素质不足,可能对复杂工作的处理能力不足,也可能自身存在工作惰性,在工作中常会出现各种问题,影响了基层会计工作的准确性、严肃性。检查辅导员就要通过检查及时发现基层会计工作的不足之处,并要求他们进行相应的整改。

23回答基层会计工作疑问

基层会计工作者面对的工作内容比较具体,而面对复杂业务的处理能力却相对较差,在工作中常存各种疑问。会计检查辅导员就要从会计制度和准则出发,对基层会计工作的疑难问题进行指导性解答,还要主动“授之以渔”,教会基层会计工作者对疑难问题的处理原则和处理方法。

24撰写会计辅导工作报告

会计检查辅导员作为会计检查辅导的具体执行者,既要对上级部门负责,又要对下级会计单位进行检查,在会计检查辅导结束后要向上撰写汇报材料,向下撰写建议材料,传达上级的工作精神,协调解决基层会计工作中存在的各类问题。

3当前会计检查辅导的基本内容

31会计资料的检查

会计检查辅导的检查内容主要是会计资料,会计检查辅导小组要检查基层网点发生业务的各类资料,如卡资料、单位账户及所开立网银资料、储蓄新开户资料、各类报表等,检查资料是否完整、有效,各类财务数据的勾稽关系是否正确,进而通过财务报告审视基层单位的总体经营情况;要检查基层网点的各类原始会计凭证,检查基层单位会计基础材料的完整性和真实性,并检查其是否存在弄虚作假。

32会计工作的检查

通过检查,了解网点日常工作的质量是否达到了规定要求,判断柜面人员是否履行了自己的职责。对网点人员的纪律遵守情况进行检查,办理业务是否按工作流程、制度办理,审查其在日常工作中是否遵守了各项法规制度,是否存在风险隐患之处。

33经营活动的检查

通过对网点现金、重要空白凭证、有价单证、重要岗位人员进行检查,判断网点是否合规办理业务,是否有违规操作、保管重要物品,对网点的日常工作进行审视,判断其是否按制度进行操作,是否有风险存在。

4会计检查辅导工作的基本程序

41检查辅导准备

会计检查辅导工作可以分为常规检查辅导、专项检查辅导和专项辅导,根据每次工作重心的不同检查辅导小组需要进行相应的准备工作。常规检查需要组织检查人员将日常检查辅导制度进行认真学习,提高检查人员的思想重视程度,做到“常规检查不常规”。专项检查辅导需要对专项检查内容进行研究,讨论制定出专项检查方案,检查人员进行相应的学习,保证专项检查达到效果。专项辅导一般是向基层单位宣讲某项重要会计工作内容,专项辅导前检查辅导小组对辅导内容研究,准确把握辅导的精神和重点,准备专项学习资料。

42检查辅导过程

会计检查辅导小组根据网点提供的会计数据、会计资料进行检查,查找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对基层单位会计工作的真实性、准确性进行判断,对基层单位经营活动的合规性进行审视。在检查过程中检查辅导小组对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出质疑,要求网点在规定期限内上报整改报告和结果。

43检查辅导反馈

会计检查辅导小组对检查结果进行梳理,并对网点提出相应的反馈意见,对会计资料的完整性、真实性进行评价,对基层会计工作的质量进行评价。将检查结果反馈给上级单位会计主管部门和基层网点。督促和帮助基层单位进行会计工作整改,协助会计主管部门进行会计制度和企业制度的建设。

5加强对会计辅导员管理的探讨

51加强会计辅导员的业务能力建设

会计辅导员作为基层会计工作的检查监督者,首先要拥有过硬的会计业务能力,在检查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审视财务报表,还要能够检查具体的会计凭证,因此会计辅导员必须具有比较全面的财务、会计知识。会计辅导员还需要拥有“把握会计原则、处理具体问题”的能力,对于基层会计工作者难以处理的具体问题,会计辅导员要依据会计准则,给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并教会基层会计工作者工作方法。

52加强会计辅导员的学习能力提升

传达最新会计规范标准是会计检查辅导的重要工作之一,会计辅导员经常需要第一时间学习最新的法律法规,并向基层单位进行传达、传授,这就需要会计辅导员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能够较快地领会、吸收新知识。

53加强会计辅导员的政治素质建设

会计辅导员是发挥会计辅导监督职能的具体践行者,他们的政治素质是监督职能发挥的重要保证。要进一步重视会计辅导员的政治素质,加强会计辅导员队伍的责任心,发挥党组织“一岗双责”的积极作用。

辅导员工作要点篇5

摘要:文章从辅导员工作重要性、辅导员应具备的素质、辅导员的工作原则等方面,具体阐述了高校辅导员肩负着的培养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并以此为依据,论述了在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为较好的胜任和完成党和国家交给的具有战略意义的历史重任,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多种能力。

关键词:教育;素质;能力;职务

一、深刻理解辅导员工作的重要性

辅导员是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行政管理工作第一线的组织者。是学生班集体的教育者、组织者和领导者。作为学校教育的两个方面“教”与“学”,“教”是教师的教学,而“学”是学生的学习,而学生学习必须有人引导和管理,而辅导员是这个引导和管理的一线的和学生直接接触的组织者,他起到学生的思想稳定与教学保障的重要作用,学院的每一项安排,每一项要求都要由辅导员安排并传达到学生中去,他在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保证学生德育目标的实现,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的进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个岗位很重要,可以说它关系到我们生产出的“产品”的质量,它处于举足轻重的位置。

二、作为一名辅导员应具备的道德素质

1.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高校辅导员工作错综复杂,责任重大,辅导员没有健康的心理素质是很难顺利有效完成该项工作的。辅导员应该用宽广的胸怀、坚强的意志和乐观的情绪、积极向上的态度、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来从容开展自己的工作。高校辅导员的工作繁琐、细腻、不分昼夜,辅导员首先应该有一种宽阔、宽广的胸怀,应该看到我们辅导员现在所从事的事业是保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非常重要的大事业,只有有了这样的胸襟,我们才不会在狭隘中感到一种前途无望的失落感;辅导员工作是繁重、艰巨的,在巨大的压力、工作量和困难面前,也一定要有坚强的精神意志来支撑,时刻鞭策自己在辅导员工作上前进、再前进;在辅导员开展工作时,要注意随时调整自己的心理,始终保持着一种积极向上和乐观的态度;同时,辅导员们应利用自己年轻的本钱,在学生面前保持青春洋溢、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给学生无比惬意的“阳光气息”,从而带动和感化学生。

2.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质。辅导员在培养自己的学生具有良好道德修养的同时应努力提高自身修养。辅导员要带头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辅导员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既然从事了辅导员这项职业,那么就必须要热爱本职工作,关爱学生,这是职业道德最基本的要求。所有工作要做好都必须源于发自内心的“爱”,辅导员要有强烈的责任心,把学生当成自己的亲人,“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为学生办好事、办实事。辅导员要具有爱国主义情怀和情感,能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革命传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感染教育学生具备优良的道德品质。

3.具备知识能力素质。当今时代的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其更新的速度是以往的几十倍乃至几百倍,尤其是现在的大学生,在网络等新兴媒体的包围下,其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更是到了令人咋舌的地步,作为他们的辅导员,想要和他们打成一片,就必须和他们有共同语言,了解一些共通的知识,这就要求我们不但要有广博的基础知识,还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以及扎实的教育科学知识。当然除此之外,还必须具备将这些理论知识灵活运用于实践的能力。我们要掌握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具有广博深厚的知识结构,如管理学、组织行为学、教育学、心理学、法学等等学科具有较高的学历,也是高校辅导员必备的素质之一。大学教育是高等教育,大学生已具备相当的知识与能力,如果辅导员在专业知识和日新月异的科学文化知识上比不上学生,就与学生没有共同的语言,容易与学生产生无法逾越的鸿沟。

三、辅导员的工作原则

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原则是指辅导员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应遵循的思想行为准则。本质上是思想政治工作和管理工作规律的反映,带有客观性、必然性、理论性的特点。坚持这些原则是做好高校辅导员工作的根本保证。

1.牢记着眼点

这是辅导员工作的目的性原则。要想做好辅导员的工作首先要有明确的目标观念。牢记着眼点就是牢记辅导员的一切工作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学生成才和就业服务。学生能否成才和就业是辅导员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是辅导员一切思考的根本,是一切活动安排的大局,是一切工作的中心和归宿。

2.关注兴奋点

这是辅导员工作的策略性原则。兴奋点就是广大学生特别关注的热点和着重点,也是影响学生的利害关系和前途的关键点。辅导员只有密切关注着学生的兴奋点,诸如考试成绩,发展新党员,学生干部的调整,评优评先,考等、考级、考研和就业等,才能体现出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才能受到学生的尊敬和爱戴,也才能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这是辅导员工作的重要策略性原则。

社会生活方式的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的多样化,就业岗位和就业形势的多样化,都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都会反映到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中。辅导员要适应这些变化,就必须在工作中具有前瞻性,具有灵敏的反应能力,避免亡羊补牢的被动局面。 3.抓住结合点

这是辅导员工作的方法论原则。事物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学生中出现的问题一定要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去分析。结合点就是指要运用系统的辩证的方法,从不同层面和不同角度观察分析处理同一问题,从而达到殊途同归的目的。认真把握结合点就是要求我们熟练地驾驭矛盾。 总之,一所学校纵然要有许多学识渊博、造诣精深的教授、学者;要有许多先进的教学科研设备,但如果没有高水平的管理工作,没有高素质的学生工作队伍加以管理和教育,也难以培养出高质量的创新型人才。作为高校学生工作队伍主体的辅导员,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辅导员只有具有较高文化层次、思想活跃、反应敏捷、善于独立思考、具有广博知识,掌握科学的工作原则和方法,才能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线发挥出决定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雷.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建设的几点思考,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6

辅导员工作要点篇6

高校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时代在飞速发展,特别是网络的普及使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辅导员队伍的专职化势在必行,对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的研究也尤为重要。本文就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发展方面的几个问题作了分析,为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和职业化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一、辅导员制度的历史演变

早在上世纪30年代,我国就有了辅导员制度。20世纪30年代的抗日军政大学、陕北公学的政治工作干部是我国最早的辅导员。1949年之后,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教育,特别是培养人才的各大高校的教育及其思想政治工作。1952年,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在高等学校有重点的试行政治工作制度的指示》,规定高校要设置政治辅导处,主要任务是辅导学生的政治学习和社会活动。

今天,广义的辅导员制度在我国发展已将近80年历史,辅导员在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新形势下,辅导员队伍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加强,辅导员队伍的专职化、职业化的道路还很漫长,还需要不懈的努力。

二、当前辅导员在高校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

离开父母怀抱的大学生进入高校后,要独立处理生活、学习及交友等问题,为避免出现极端就需要有专门的人员——辅导员给学生以指导,因此,高校辅导员就成为大学生各方面思想工作的主导力量,负担着培养社会主义祖国未来事业的年青一代接班人的重要任务,承担着大学生的生活管理和学习、思想政治教育、就业指导等一系列重要工作,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增强他们热爱祖国、服务祖国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等。由于社会和教育的发展变化,大学生的价值观和行事方式发生很大的变化,原有的管理方法已不适应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发展的需要。

要适应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发展需要,建设专职化的辅导员队伍势在必行。2005年,国务院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16号文件),文件指出,“辅导员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不可替代的力量。”可见,辅导员在高校教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当前高校辅导员队伍中存在的问题

1.数量少,职业综合素质较低

部分高校辅导员人数配备存在着不合规定的现象,没有按照教育部门的有关规定执行,通常一个辅导员要管理几百个学生。使得辅导员难以在时间上、质量上把工作做得更为细致、到位。中央16号文件对辅导员队伍提出了“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要求。然而,目前大部分辅导员的普遍学历水平较低、年龄较轻、社会阅历浅、专业知识和技能不够,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举步维艰。

2.事务繁杂,职责不明

辅导员工作范围较广:思想教育、就业指导、党团建设、生活指导、学习纪律等。辅导员工作随机性很强,随时随地都有工作要做,有事情要解决,繁杂事务占据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影响了辅导员的主要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3.辅导员和专业教师待遇不同,使得辅导员队伍人心不稳

由于辅导员工作繁忙复杂,待遇又不高,发展空间也受限,很多辅导员不想长期从事该工作。许多人认为,辅导员工作只是临时性的过度工作,是迈向其他工作的一块跳板,想尽办法离开辅导员的队伍,几年后开始考研、考博、挂职锻炼或是转岗,进入教学或行政方向发展,又或者是调离高校,开始其他工作。

4.辅导员自身角色的转换

“80”后是特殊的一代人,是具有特色的一代人,以“85”为分界线,分为“85”前和“85”后,“85”前的一代人已经成为社会工作的主力之一了,有的进入高校成了辅导员队伍中的一员。一些辅导员本身在家就是独生子女,被父母宠着,进入工作岗位后,一时还不能适应,在心理上还不能完全适应从被照顾的角色转换成照顾、管理学生事务的工作及环境。

四、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的对策

以辅导员专职化的内涵和基本要求为出发点,在上文分析当前我国辅导员专职化存在不足和发展基础上,提出就辅导员专职化的实现途径问题进行相应的思考,提出以下建议:

1.把制定辅导员队伍的发展与培养规划作为重点来抓

辅导员综合素质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需要长期来抓。应该定期组织辅导员培训,提高辅导员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素养。不定期的召开辅导员学习交流活动,互相学习交流工作经验,思想政治理论知识以及处理突发事件的经验,提高辅导员队伍的综合素质。

2.把个人目标和业务范围相结合,培养辅导员良好的工作作风

辅导员是学生成长成才信息的反馈者,因此,高校应该做好辅导员的培养工作,注重培养辅导员队伍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和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在培养辅导员的过程中,要明确辅导员的个人目标及业务范围,尽量将两者结合在一起。让辅导员在实现自己目标的同时也提高了业务水平,明确并履行了自己的职责和责任。辅导员的工作是琐碎、繁杂的,是要深入学生内部才能真正了解学生,才能知道学生需要的是什么,怎样解决学生的需要。只有和学生在生活学习中近距离的接触,才能和他们建立感情,进而更有效地展开工作。在这些琐碎繁杂的工作中要求辅导员要有最起码的爱岗敬业的精神和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

3.制定合理的辅导员评选制度

优化辅导员队伍,激励其成长,一套科学的评价体系至关重要,把争先创优作为辅导员努力工作的动力,在评价的过程中应该重点考虑他们的业绩和工作能力。以业绩和能力为导向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制度明确、奖罚分明,责任到人。使学生工作井然有序,充满活力。对于那些长期战斗在学生第一线的辅导员应该给与适当的激励,如在职称的评定、级别的评定中优先考虑。

五、结语

为顺利完成高校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的提升工作,满足高校教育的需求,领导要高度重视辅导员的培养工作,提供便利和良好氛围环境。在实际工作中,找出问题所在,结合实际,设立完善的辅导员队伍建设机制,开拓创新高校辅导员专职化工作的新景象,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儿辉.老解放区教育资料[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189.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一册)[M].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425.

[3]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重点与难点辨析.思想教育研究,2007,(5):5.

辅导员工作要点篇7

关键词: 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 专业化 职业化

高校辅导员是介于教师和行政人员之间的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辅导员工作的重点是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随着高校学生工作环境、范围、需要的变化,辅导员的工作内容和工作职能也发生了变化:由原来单一的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工作职能转为教育、管理和服务三位一体的工作职能。然而在我国高等院校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过程中,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发展却比较缓慢,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如何建立一支高水平、高素质、不断适应新形式、新变化的辅导员队伍是高等教育事业中极为重要的问题,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和实践。

一、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推动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发展

1.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必要性。

首先,这是由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性决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门科学,具有自身的规律和特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本质是一项育人的工作,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因此,辅导员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最直接的承担者,必须实现专业化。其次,这是适应思想政治教育新形势的客观需要。随着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客观上呼唤专业化的辅导员队伍的出现。再次,这是由大学生的特点及形势发展所决定的。大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需要春风化雨的思想教育,规范化、人性化的管理和全方位的服务,以及细致入微的人文关怀。同时,学校在实施扩招后,在校学生规模急剧增长,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强度、难度明显增加,原有的辅导员队伍已经不相适应,因此必须建立一支专业化的辅导员队伍。最后,这是辅导员队伍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原有的辅导员队伍存在着职责不清、素质不高、结构不合理、管理不规范、精力分散、流动性大、队伍不稳等弊病,只有推动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才能真正建立起一支高水平的辅导员队伍。

2.辅导员工作多而繁重,理论基础需要加强。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高等教育的目的正在由精英化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辅导员的职责、任务也随之发生了变化。辅导员在实际工作中任务重、责任大、压力大。随着招生规模的迅速扩大,专业结构复杂,学生类别激增,这些特征的出现直接导致了学生日常管理工作任务和难度的增加。从新生入学教育到毕业生的就业指导,从党建到团建,从本科生管理到研究生教育,从课堂到寝室,从学校教育到社会实践,甚至催缴学费等特殊任务都归入学生辅导员的职责范围内,从而使辅导员的工作十分繁重,其大部分时间都是忙于处理各种日常事务性工作,是学生的“管理员”、“贴身保姆”,工作辛苦可想而知。辅导员把大量的精力都放在学生事务管理上,几乎无时间来从事教学研究,撰写学术论文。所以辅导员在做学生思想工作时,缺乏坚实的理论基础,很难把学生工作做深做细。

3.高校辅导员队伍思想不够稳定。

辅导员爱岗敬业的工作态度是其完成各项任务的基础。面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任,辅导员思想意识上的重视和爱岗敬业的精神至关重要。但出于种种原因,纯粹因为热爱辅导员工作而从事这个职业的人很少。此外,高校教职工的晋升主要分行政职务提升和专业技术职称提升两种。而在行政职务上,辅导员的最高行政级别是科级,同样的学历和付出,甚至是更多的付出,却难以在职称和职务上得到晋升。和同事之间的巨大落差,难免会使辅导员的心理产生失衡。就专业技术职称而言,每个学校对职称的提升都有严格的硬指标,对职工每年授课的学时和发表学术论文的数量都有明确的要求。高校辅导员每天都被繁杂的学生教育管理事物压得无暇他顾,几乎没有时间来从事教学研究、撰写学术论文。这些情况都导致高校辅导员思想不稳,难以专心致志、无后顾之忧地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二、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推动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发展

1.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的必要性。

辅导员要走职业化的发展道路。即不仅要研究辅导员的“出路”,而且要着力研究如何增强辅导员岗位的职业吸引力,如何增强辅导员工作的事业感、成就感,如何构建辅导员职业的人生价值实现模式上来。即要逐渐破除现行的鼓励辅导员“出路在于转行”,逐步完善激励辅导员“岗位成才”、“岗位发展”、“岗位奉献”,建立辅导员考核、奖惩、晋升的一系列长效机制,强化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职业性。许多有远见卓识的高教工作者都指出,要从人才战略的高度来认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建立辅导员职业化机制,使之成为光荣的终身职业,以使一大批优秀人才成长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专家。

2.职业化建设的方向。

辅导员职业化建设的主要内容有三个方面。一是建立起辅导员职业的准入机制,严把进口关,选拔高质量的人才充实到辅导员队伍中来。二是建立起辅导员职业的培训机制。通过岗前培训、调研学习、学历学习等培训学习加强对辅导员的培养,在工作实践中提高辅导员能力。三是建立起辅导员职业的考核机制。明确辅导员职责,根据高教发展的需要和大学生的特点对辅导员进行定期的考核与淘汰。四是建立起辅导员职业的晋升机制。对考核中表现优异的辅导员积极向学校组织部门推荐成为党政后备干部培养对象,在学校选拔干部时优先考虑。

3.建立科学的辅导员管理机制,明确工作职责。

高校应按照责权利一致的原则,确定辅导员管理部门的管理权限和管理责任,制定辅导员管理制度,建立辅导员工作机构,明确辅导员的岗位职责、职权和待遇等。要强化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就必须建立科学、合理、完善、有效的辅导员工作管理长效机制。包括完善选拔程序,严把入口关,切实保证辅导员的质量;建立严格的考评制度,职责明确、赏罚分明,调动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根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设立辅导员工作的量化考核指标,对辅导员的工作进行动态管理,增强工作的透明度和实效性等。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高校辅导员的才能与潜力,使高校辅导员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有效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必须构筑专兼职结合的科学模式,必须坚持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培养,必须探索职业化发展之路。只有坚持专兼结合原则,走专业化、职业化的发展道路,增强辅导员岗位的吸引力,才能实现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可持续发展,最终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蔡立彬.新时期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07).

辅导员工作要点篇8

一、大专院校辅导员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原则

⒈以人为本原则

大专院校的辅导员在进行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管理方法,以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做到为学生服务。部分学生会出现不服从辅导员管理的现象,遇到这种情况不应该一味责罚学生,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关怀和照顾,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辅导员在进行教育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要向学生灌输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⒉以身作则原则

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接触较为频繁,辅导员的言行对学生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辅导员在进行教育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要做到以身作则,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习惯、价值观念等。辅导员要成为学生的榜样,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态度与行为,在学生心目中树立威信,帮助学生始终沿着正确的人生轨迹前行。

⒊德育引导原则

德育指的是辅导员在工作的过程中要以引导与说服为主,尽量不采用惩罚的手段。大专院校的辅导员在进行学习教育管理工作中要坚持德育引导的原则,通过相关制度的完善更好地约束学生。辅导员在工作的过程中还要找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通过激励方式促使学生更好的遵纪。

二、大专院校辅导员开展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方式创新

⒈辅导员以价值观教育为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主线

在辅导员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最为核心的就是思想政治教育,要以核心价值观教育作为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主线,结合大专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包括理想信念教育、诚信责任教育、感恩自律教育等,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思想发展方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⒉辅导员在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要坚持成人与成才教育并重

成人教育主要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养成好的习惯,使之学会做人的道理;成才教育主要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学习的方法与技能。当前,部分家庭与高中阶段的教育都比较看重智育与分数,忽略了学生的德育与素质。因此,大专院校在进行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应该通过德育观念,实现成人教育与成才教育的结合,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相应的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做事、求知等,将学生培养成为有品德、有知识、有技能的高素质人才。

⒊辅导员要注重学生党团、干部与社团队伍的建设

辅导员在进行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党团、干部与社团队伍的建设。学生党团、干部与社团队伍的建设是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内容,同时也是辅导员进行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有力辅助。在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管理与服务的过程中,学生党团、干部与社团队伍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要对入到积极分子与党团员进行强化教育与培养,充分发挥学生党团组织的示范作用。其次,要将学生干部队伍作为班级中的骨干,为辅导员的管理工作提供助力。最后,要注重对学生社团队伍建设的引导,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⒋辅导员在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抓住“四个重点”

辅导员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的四个重点指的是重点时段、重点区域、重点对象与重点事件,这四个重点是辅导员工作的重要着力点。重要时段指的是大专学生心理问题容易出现的时期,主要包括开学之初、学期之末、节日假日、就业前后等;重点区域指的是大专学生出现较多的区域,主要包括寝室、教师、实训场、校园周边等;重点对象指的是大专学生中存在严重问题的学生,例如部分学生在思想方面存在困惑,导致其心理问题较为突出,或者学生在经济、学习、就业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辅导员在进行教育管理工作的过程重要将这些学生作为重点对象;重点事件指的是国家时事、热点问题等,辅导员应该重点关注与解决这些问题。通过四个重点的把握,辅导员能够在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掌握主动权。

上一篇:采购员工作要点范文 下一篇:大学生工作要点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