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购员工作要点范文

时间:2023-10-01 12:22:44

采购员工作要点

采购员工作要点篇1

县级政府采购的工作质量(下称质量)与效率相对较低,在实际工作中具体表现是:运作不规范,监管乏力;采购范围狭窄,规模偏小,政策目标单一;工作透明度较差;单位逃避采购现象较严重;采购随意性大,计划性不强,次数多,周期长,工作效率不高;甚至还滋生了一些腐败行为。上述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政府采购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二、问题产生的原因

既有主观方面的原因,也有客观方面的原因。主观方面的原因主要是对政府采购工作的认识不足、观念滞后,不能给予政府采购工作以足够的重视。客观原因主要是法律法规尚不完善,体制尚不健全,程序不规范,机制运行不畅;人员少且素质低,设施缺乏,经费短缺,工作起步晚、起点低,既得利益人受到影响、工作阻力增加等等。影响了政府采购工作的质量与效率。

(一)、在认识上存在误区——观念滞后

一是一些单位和个人对政府采购工作的概念、制度框架、作用和意义不甚了解;二是一些单位和个人认为实行政府采购权力过于集中,容易产生“集中腐败”,对政府采购信任度不高,配合欠佳。给县级政府采购工作带来了阻力。

(二)、体制不健全——关系不理顺

县级政府采购多数是二合一的机构,监管与执行职能尚未分开,本身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做到公正裁判难;机构级别偏低;政府采购尚未纳入预算管理,财政直接拨付制度尚未建立;计划性不强,随意性大,不便于采购中心有针对性地进行工作准备,不便于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影响采购质量。

(三)、法制不完善——政策不配套

我国虽然颁布了《政府采购法》,但法的规定只是框架和原则性的,以《政府采购法》为基本法的完整的法律法规体系尚未建立。依据《政府采购法》的精神和规定,尚需制定《采购法》实施细则、货物和服务招投标办法,尚需修改与法相配套的部分规章制度,将《政府采购法》的原则规定具体化,增强严密性和可操作性,进一步从法律上、制度上规范政府采购行为。

(四)、地区封锁——行业垄断

为了保护本地区、本行业的利益,时常出现以行政手段干预政府采购行为的现象,使采购工作无法按正常的采购程序进行,影响了采购质量,降低了工作效率。

(五)、采购范围小——项目单一

目前只局限于对一些简单普通的货物进行政府采购,比较敏感的工程及劳务类政府采购尚未开展,对于一些关系到农民切身利益的农、林、蓄、牧、水等方面的专项物资的政府采购也难以实行。

(六)、新旧制度转换——权利重新分配

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会在不同程度上对现行一些管理制度与规定进行修改,新旧两种管理模式难免会出现一些冲突,给我们带来一些协调上的难度。二是随着政府采购工作的不断深入,规模的迅速扩大,必然会触及一些既得利益集团的利益,尤其是在打破与重组等实质问题上可能会面临更大的阻力。

(七)、办公条件差——人员力量不足,经费短缺

硬件不足,软件落后;人员配备少,专业力量缺乏;经费短缺。有的县区管理、采购双职能只配备了一两名人员兼任,难以正常开展工作,无法胜任大型复杂项目的政府采购工作。

(八)、制度不健全——基础工作落后

由于政府采购工作起步晚、起点低,内部管理制度很不健全,缺少规范操作的必要措施,比如:缺少内部牵制、绩效考核、完善的培训制度、严密的质量验收制度、责任追究等项制度;激励机制、供应商库、评标专家(经济、工程技术、管理)库等尚未建立。影响了政府采购的质量与效率。

三、提高县级政府采购质量与效率的对策

政府采购工作的质量与效率要有跳跃式的提高,跟上时展的步伐,关键在于是否把政府采购工作作为财政支出改革的重点来抓。既要抓好硬件、软件建设,也要抓好人与事,重在制度的创新与执行。针对县级政府采购工作的实际,笔者试图从观念、主体、制度、方法、行为等诸多方面,尝试探讨对策如下:

(一)、树立“四个观念”增加重视程度

要树立质量、效率、效益、服务与法制观念。一是要树立质量观念。政府采购工作的质量是其生命所在,质量好可以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得到社会的认同。二是要树立效率、效益观念。提高财政资金效益是实施政府采购制度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但同时还要兼顾工作效率。实行政府采购制度后,财政支出效益得到了迅速提高,但工作效率还不够理想。在今后工作中,我们要提高管理水平,改进管理方式和方法,努力使工作效率与财政支出效益同步提高。三是要树立服务观念。《政府采购法》明确财政部门是政府采购的监督管理部门,不是单纯为了强化财政部门的权力,而是要求财政部门更好地提供服务。在为政府采购当事人做好服务的同时,政府采购制度改革也要为加快财政支出改革服务,为促进廉政建设服务。四是要树立法制观念。要知法、学法、懂法、守法,增强法制意识,要自觉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坚持依法行政,要学会使用法律和经济双手段管理政府采购活动。

(二)、理顺管理体制强化职能作用

要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则,理顺管理体制。科学设置组织机构,建立健全管理体制是从源头上提高政府采购工作质量和效率的关键环节。理顺管理体制要做到“裁判员”与“运动员”分开。划分政府采购工作的职能,是建立科学规范的政府采购制度的要求。《政府采购法》对政府采购机构的设置已做出了明确规定,要求政府采购管理机构和集中采购机构分设,划清职能。职能划分的基本原则是,隶属财政部门独立的政府采购管理办公室,承担政府采购的行政管理职能,对货物、工程、服务实行集中统一的管理;集中采购机构作为执行机构,接受委托,按照委托协议规定的事项开展采购活动,不具有政府采购的行政管理职能。集中采购机构人员要根据实际需要,主要从有关部门抽调或者向社会公开招聘专业人才。在理顺管理体制的同时,财政部门要加强对集中采购机构的监督管理,进一步明确工作要求,建立对集中采购机构工作业绩和人员素质的考核制度。

(三)、全面贯彻落实《政府采购法》进一步完善政府采购法律体系

建立健全以《政府采购法》为基本法的法律法规体系。要依据《政府采购法》的精神和规定,制定《政府采购法实施细则》、《货物、服务招投标管理办法》、省级《政府采购条例》,将《政府采购法》的原则规定具体化,增强严密性和可操作性,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进一步从法律上、制度上规范政府采购行为。

(四)、建立健全政府采购运行机制强化制度建设规范政府采购行为

要建立、完善县级政府采购预算编制制度,建立供应商和社会中介机构的资格管理制度,坚持以公开招标为主要采购方式,实行集中采购与分散采购相结合的组织形式,严格遵循政府采购程序,硬化对政府采购活动的法律约束。要重点抓好政府部门行政资源配置标准、政府采购投诉管理办法、政府采购管理人员行为规范等制度建设,确保采购活动规范有序。将《会计学》的内部牵制制度引入到政府采购制度,使政府采购各个环节的内部及环节间的运行做到相互牵制与约束。

为了规范采购操作行为,提高采购效率,确保公开、公平、公正,重点从四个方面进行规范:一是管理制度化。加强制度建设,形成制度体系,用制度管人、管事。重点抓政府采购运行规程、集中采购目录、政府采购预算管理办法、政府采购供应商准入管理办法、政府采购评审专家管理办法等项的制度建设;二是程序规范化。重点规范招标、竞争性谈判、询价、单一来源等采购方式的适用范围、具体步骤,并制定具体的技术标准,从而确保政府采购全过程透明、程序规范;三是文书标准化。重点研究制定规范的招投标、评标文件等文书的标准样本,规范操作行为,提高运作效率;四是激励机制化,实行政府采购人员聘任制,根据工作质量实行重奖重罚。五是政务公开化。严格执行《政府采购信息公告管理制度》,坚持做到政策、程序、结果等信息公开,把所有的采购活动置于公开透明的环境之中,坚持政务公开,杜绝暗箱操作。通过公平的竞争,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与依法行政。

对经常性的服务项目实行“公开招标”定点,招标定点的服务项目主要有定点保险、维修、加油、会议、接待、印刷、购置办公用品等。对工程项目的采购,应坚持严把市场准入、公开招标、工程质量、资金结算关等四道关口,建立工程预决算审计制度,稳步推进工程采购。

(五)、扩大采购的范围和规模实现采购资金财政直接拨付

进一步扩大县级政府采购的范围和规模。拓宽县级政府采购范围,尤其是要增加专项农用物资、工程、服务、财政转移支付、专项扶贫及捐赠等项目的政府采购。政府采购规模要逐年扩大,并力争尽早与占GDP10%的国际标准接轨。在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和规模的同时,各级财政部门要实行政府采购资金实行财政直接拨付的制度,建立政府采购预算制度。要逐步改变传统的政府采购资金支付方式,统一由财政部门依据采购合同直接将政府采购资金拨付给履约供应商。政府采购资金财政直接拨付制度,既是有效贯彻实施《政府采购法》的需要,也是配合全面推行财政资金集中支付改革的要求。县级财政部门在编制年度政府采购预算和制定政府采购计划时,一定要明确政府采购资金实行财政直接拨付的范围和标准。凡是未按规定纳入政府采购程序的,会计集中核算中心一律不予列支。

(六)、强化学习抓好队伍建设切实提高管理水平

政府采购工作具有政策性、专业性、复杂性、全面性、多样性的特点。大家应认真学习和掌握好法律、管理及相关领域的知识,做到知识系统化,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特别是要学习和掌握计算机应用知识。要通过有效的培训形式,使政府采购管理人员全面了解和准确掌握《政府采购法》的各项规定,学习新业务、新技术,全面提高相关人员专业技能和政治思想水平,增强依法行政意识,建立一支德才兼备的政府采购队伍,以适应履行《政府采购法》赋予的各项职责的需要。政府采购是财政部门的窗口,是反腐倡廉的卫士,政府采购队伍建设必须常抓不懈。要坚持“两手抓”,外树形象,内强素质,用文明创建促工作;一是要用制度管理人,完善内部工作规程、制度和办法,在程序上做到滴水不漏;二是通过公开竞争、择优上岗的形式,选派政治、业务素质高、具有开拓性的经济、法律、建筑工程、机电设备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充实政府采购队伍;三是要加强队伍业务培训,建立政府采购执行人员“执业资格”考试管理制度。要制定政府采购执行人员从业准则和岗位标准,建立培训和考核制度,提高职业道德水平和专业技能,逐步做到政府采购执行人员持证上岗。

(七)、加强软硬件建设改进工作手段

加强硬、软件建设,逐步推行电子采购制度。对于场所和设备的建设,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成果,实现标准化。改变以人工操作为主的采购形式,实现政府采购的电子化,实现无纸化交易。加强政府采购信息网络的建设,是政府采购的发展趋势。政府采购网络建设拟从三方面分步实施。一是搞好政府采购信息网建设,要在近期完成与各县市区的联网,为建立区域政府采购大市场、加强上下交流实现联动创造条件。二是搞好内部管理网的建设。建立从接受委托、制定采购计划、招标管理、档案管理到投诉处理等工作流程的计算机自动化管理;三是开展电子商务交易。充分利用这种方便、快捷、成本低、信息公开化程度高的采购方式拓展政府采购范围。提高工作效率。

(八)、完善监督体系强化采购监督增加透明度

一是逐步完善政府采购监督体系,建立包括以财政部门为主、监察、审计、有关行政主管部门、采购单位、新闻部门及供应商在内的监督体系,研究监督的重点、方式和方法,发挥好这些部门在监督上的优势,强化对政府采购行为的约束,实现对采购项目的立项、招标、采购、资金拨付、采购商品等诸环节的全过程、全方位监控,确保政府采购工作依法进行。二是要协调好财政部门与对政府采购招标投标活动负有监督职责的有关部门之间的职责分工,理顺监督管理关系。三是建立供应商投诉机制,明确供应商投诉的条件和要求,建立受理和处理供应商投诉程序,及时对供应商投诉做出处理决定,保护供应商合法权益,维护公平竞争。四是开辟社会监督渠道,如公布投诉、举报电话等,发挥媒体和社会公众的监督作用。五是严厉打击逃避政府采购行为,扩大政府采购的规模和范围。

强化监督,要实行事前、事中、事后相结合的监督办法,更应侧重事中监督。一是按照政务公开与建立社会服务承诺制度的要求,结合政府采购业务的实际,实行“七公开三分离”的运作制度。即公开采购责任人、政策法规、采购程序、采购结果、采购纪律、服务承诺、采购信息;实行采购、验收、付款三分离;二是严格内部监督,制定“四不准”工作纪律并建立了内部牵制制度。即不准单人操作,不准泄漏采购当事人的商业秘密,不准接受贿赂,不准吃拿卡要;实行项目复核制度,即项目主持人主持询价(询价必须是两人以上,同时间、同地点,互相监督)、签订合同等事宜,采购中心负责人进行程序复核和把关。三是引入外部监督。凡大型招标采购项目都要邀请纪检监察部门参加,监督采购全过程。使政府采购工作的信息及时披露,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建设政府采购的“阳光工程”,实现“阳光交易”。

(九)、强化宣传提高认识

加强对《政府采购法》的宣传。要统一策划、统一部署,利用各种媒介进行宣传,使《政府采购法》深入人心,把实行规范的政府采购变成社会各界的自觉行动。为营造一个领导重视、部门支持、各界参与的外部环境,信息宣传的重点是:面向社会抓宣传,普及知识,推销自己,争取社会各界的理解与支持,增强单位参与政府采购的自觉性;面向领导抓宣传,集中反映热点、焦点、难点问题,争取领导重视;面向广大政府采购人员抓宣传,交流经验,沟通信息,促进工作。一是建立宣传网络,实行政府采购信息通讯员制度,选择业务骨干作为政府采购信息通讯员,负责本地宣传工作,形成一个涵盖各县市区的信息宣传网络;二是举办政府采购理论与实践研讨会,集思广益,群策群力,与时俱进,探索创新。

(十)、加强业务领导发挥整体效益

采购员工作要点篇2

这本书在初步介绍采购功能作用的基础上,分析了传统采购与现代采购的特点区别,并深入系统地分析了订货点采购、JIT采购、MRP采购、供应链采购、招标采购、电子商务采购的基本原理、内涵、实施方式、优缺点及适用范围,为科学采购提供了一个可供选择的上佳途径。随着企业竞争越来越大,如何去完善工作以及提高自已的能力,尤为重要。通过这本书的学习,自已对采购工作有了进一步深切的了解。现将学习中的收获与感想进行分享。

传统的采购管理思想中买卖双方的关系是相互对立的,现代采购管理思想中买卖双方是合作伙伴关系。 传统的采购管理思想认为供应商的数目越多越好,现代的采购管理思想认为越少越好。 传统的采购是定期交货,现代的采购是及时交货。 传统采购中先设计产品后质询价,现代采购是供应商参与商品设计。 传统采购管理中信息交换是定期的库存较大,现代采购管理的信息交换是及时的,信息较小。

采购人员作为采购活动实施者,其能力素质也颇为重要。首先采购人员应具备如下的知识素质,因为在采购工作中,一方面采购人员要与不同类型的供货商打交道;另一方面,采购的商品品种繁多,规格不一,且市场上商品的供求变化快,为此,采购人员应该具备承担采购任务所需要的相关知识。政策、法律知识。政策、法律知识包括国家出台的各种相关法律、价格政策、专营方向,维护国家与企业利益。

1、市场学知识。了解消费者需要,掌握市场细分策略以及产品、价格、渠道、促销方面知识,才能合理地选择采购商品的品种,从而保证采购的商品适销对路。

2、业务基础知识。业务知识包括谈判技巧、商品知识(商品功能、用途、成本、品质)、签约的基本知识等,这是做好本职工作的关键,将有助于与供应商的沟通,能主动进行价值分析,开发新来源或替代品,有助于降低采购成本。

3、社会心理。了解客户的心理活动,把握市场消费者的心理需求,从而提高采购工作的针对性。

4、自然科学知识。自然科学知识包括自然条件、地理、气候、环境变化以及数理知识和计算机知识。将现代科技知识用于采购过程,把握市场变化规律,从而提高采购工作的效率与准确性。

5、文化基础知识。这是其他知识的基础,一个文盲是干不好采购工作的。

知识不等于能力,国外心理学家研究表明,要办好一件事,知识起的作用只有1/4,而能力起的作用占3/4,可见能力更为重要。要干好采购工作,采购人员同样应具有相应的能力:

1、分析能力。分析市场状况及发展趋势,分析消费者购买心理,分析供货商的销售心理,从而在采购工作中做到心中有数、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2、协作能力。采购过程是一个与人协作的过程,一方面采购人员要与企业内部各部门打交道,如与财务部门打交道解决采购资金、报销等问题;与仓储部门打交道,了解库存现状及变化等。另一方面采购人员要与供应商打交道,如询价、谈判等,采购人员应处理好与供应商和企业内部各方面的关系,为以后工作的开展打下基础。

3、表达能力。采购人员是用语言文字与供应商沟通的,因此,必须做到正确、清晰地表达所欲采购的各种条件,如规格、数量、价格、交货期限、付款方式等。如果口齿不清,说话口罗嗦,只会浪费时间,导致交易失败。因此采购人员的表达能力尤为重要,是采购人员必须锻炼的表达技巧。

4、成本分析和价值分析能力。采购人员必须具有成本分析能力,会精打细算。买品质太好的商品,物虽美,但价更高,加大成本,若盲目追求"价廉",则必须支付品质低劣的代价或伤害其与供应商的关系。因此,对于供应商的报价,要结合其提供的商品的品质、功能、服务等因素综合分析,以便买到适宜的商品。

5、预测能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的价格和供求在不断变化,采购人员应根据各种产销资料及与供应商打交道中供应商的态度等方面来预测将来市场上该种商品供给情况,如商品的价格、数量等。

采购员工作要点篇3

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s library acquisition work in terms of medical college library from three aspects: quality requirements for acquisition personnel, reasonable use of books purchasing fund and purchasing pattern.

关键词: 文献采访;信息中心;采访规则;采购模式

Key words: literature acquisition;information center;acquisition rules;purchasing pattern

中图分类号:G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2-0255-02

0 引言

高校图书馆是文献信息中心,也是作为学校办学的三大支柱之一,肩负着教学和科研服务的重大责任。图书馆的文献采访工作直接影响到一个学校的藏书质量、数量和馆藏结构,而作为医学类院校图书馆的采访工作就要把医学类图书的采购作为重点,这也有利于提高医学院校的教科研工作和医疗理论知识水平。

1 提高采访人员的素质,建立一支高水平的文献采访队伍

1.1 首先采访人员应该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感,采访人员在图书馆的文献信息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他们的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和工作成效对建设科学合理的馆藏结构有着直接影响。

1.2 采访人员必须具备较宽的知识面和一定的专业知识

1.2.1 具备情报知识又要有一定的医学专业知识 作为医学类院校图书采访工作的重点则侧重于医学类图书的采购。采访工作人员具备图书情报专业知识是做好图书采购工作的前提,由于医学类图书的专业性比较强,在采访人员有限的情况下,这就要求每一位采访人员都要具备相应的医学专业知识,这样图书采访员在各学科专家教授的帮助下才能优化采购的图书质量,更好地提高图书的利用率避免资源浪费的现象。

1.2.2 加强计算机操作及网络信息技术的全面掌握

①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传统的文献采访工作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图书馆馆藏结构的需要,这就使图书馆采访人员可通过网络手段完成一部分文献采访工作。②利用计算机文献管理集成系统进行文献、订购、验收。利用图书馆的文献管理系统对订单进行文献,录入相应的订购信息进行文献的订购,文献到馆后输入验收信息。

1.3 采访人员需要有较强的沟通能力 图书馆采访工作虽然是人与书的关系,但是一个合理的采访计划得以实施,需要很多人的共同参与和协助。它包括采访人员与领导、部门、读者、以及书商之间的沟通。因此,采访人员要善于学习和沟通,面对庞大的图书信息市场,不仅需要图书采访人员的务实负责、严谨审慎、踏实细致、谦逊好学的工作作风,更应该与各学科专家、教研室老师等相关人员相互沟通,充分了解各个定位下读者的所在需求。

2 购书经费的合理利用

2.1 影响图书经费不足的各种因素

2.1.1 书刊价格暴涨而经费上涨幅度较小造成严重比例失调 现在很多高校存在图书经费短缺的现象,而影响图书经费短缺的因素有很多。对于医学院校来说,每年新购进图书其中医学类图书要占到一半以上,而医学类图书的价格相对较高也是造成医学院校购书经费紧张的一个重要原因。

2.1.2 书刊的重订现象严重,造成经费不足 如今很多高校图书馆为了获得更全面的出版物信息通常会选择两家到三家的图书供应商,甚至于达到四家以上的供应商,而每个供应商提供的书目重复现象就会比较多。这就会给采访人员做订单工作造成非常大的困难,一旦采访人员出现一个小的疏忽或是因为系统出现微小误差。这样不但会出现资源浪费现象,更会造成购书经费的短缺。

再者,有些高校设有各院系资料室,而各院系资料室的文献是不对外开放借阅的,这样就会出现每个院系都想订购同一种书刊,就会出现严重的资源浪费,也会对购书经费的不足有一定的影响。

2.1.3 领导层对图书馆价值的认识问题造成的经费投资不足 有一些领导思想观念陈旧,认为图书馆除了在评估环境下达标外在学校中的作用很小,他们认为对图书馆购书经费的投资是无底洞,就会出现对图书经费投资不足的现象。

2.2 制定科学合理的采访规则,将有限的经费发挥最大的作用

2.2.1 合理的采访规则首先要遵循以下几个采购原则 ①重点性采购原则:我国每年出版的图书种类不下几万种,学院应针对专业的设置,有重点性的采购图书资料。②时效性原则:有些图书资料和新闻一样,具有非常强的时效性。图书在时效性原则下只能是减少复本而增加种类。而在医学发展神速的今天,医学类图书也是更新神速,所以医学类图书也应遵循时效性的原则来进行采购。③连续性原则:一般期刊会有连续性,有些图书资料也会有一定的连续性,因此,采访人员应该及时了解出版动态,将有连续性的图书进行及时补订。④计划性原则:每年初制定一个图书采购计划,制定好采购的总体数量、价格的指标以及针对馆藏结构分析的各学科采购数量,然后把总体的采购任务分解到每个月,每个月针对专业有重点地采购。

2.2.2 加强采访人员的责任心,确保图书质量 ①把好订购关。在图书订购的工作当中,采访人员是关键,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必须严把订购关,首先要制订采访工作细则,其次采访人员必须了解不同类型读者的需求情况,还要时刻关注馆内图书的流通情况。②严格制度。采访人员在订购图书时,必须实行严格的采访工作,建立预订目录体系,避免重复性采购。③加强对供应商的监督。现如今高等院校一般实行投招标制度,供应商的承包制度中,从提供书目、加工到上架实行一条龙服务,这样在折扣较低而供应商工作量加大的情况下,供应商就只能选择在图书书目上下功夫,将畅销图书或是折扣高的图书从他们提供的书目里去掉,这样就造成我们对选划的书目不全面,结果会造成大量高质量的图书购不到。因此,这就需要采访人员加强对供应商的监督和对畅销图书以及新书出版动态有个全面的了解。

3 采购模式多样化,以保证采购图书的质量和数量

①预定采购。预定采购是指利用图书目录对图书的简单描述及介绍,根据图书的性质、内容和读者对图书的需求情况,结合自身的馆藏结构,进行,最后将选定好的图书目录编制成预订清单,发送给供应商,由供应商配书到馆。②组织专业人员进行现场采购。现场采购主要是从供应商提供的图书展销会、图书批发中心、书店等现场样书的选购。这样采访人员不仅能直接翻阅图书,对文献的主要内容和图书的质量也能有个更直观的了解。同时,组织各学科专家老师跟随到现场进行指导采购,有助于提高到馆图书的质量,也能保证图书的利用率从而资源浪费现象降到最低。③读者推荐图书,实行直接采购。直接采购是指向出版社直接采购,自主零购,打破供应商所提供书目的局限性。可以由采访人员引导各医学专业教师和学生读者推荐所需图书信息,然后使用直采方法,完成采访人员一部分的图书采购工作。这样也能保证购进图书的质量。

总之,图书采访工作是图书馆建设中的重中之重,只有提高采访人员的整体素质,建立良好的采访制度和采购模式,才能保证图书采访工作科学、高效、有序、高质量的完成。

参考文献:

[1]吕蕴红.论医学院校的图书采购问题[J].医学信息,2006(02).

[2]贺羽.谈医学院校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素质与提高[J].医学情报工作,1990(02).

采购员工作要点篇4

〔关键词〕采访模式;图书采购;读者;学科馆员;采购人员

〔中图分类号〕G25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21(2012)04-0128-03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图书馆的文献采访工作发生了很大变化,由传统的采访模式纸质书目预订或现场直购向以电子书目征订为主、现场选购为辅等的主辅结合的复合型采访模式转变。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使得文献出版量急剧增长,并形成了多渠道的图书发行体制,这又给图书馆的采访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单凭几个采购人员已很难采购到令读者满意的图书文献,那么如何以最快、最经济的方式采购到读者所需的文献资源呢?笔者在此提出以读者为主体、采购人员为辅体的R+1(读者群+采购人员)采访模式的新思路,希望与同行们进行深入研讨。

1 目前的文献采访模式及其利弊问题

绝大多数高校图书馆采取以某一种采访模式为主、其他采访模式为辅的1+1采访模式,力求以最经济的方式采购到读者所需的图书。笔者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概括了以下3种复合型采访模式:

1.1 以电子书目征订为主,现场选购、读者推荐为辅 在这种模式下,大批量中文图书的采购是由图书馆采购人员根据书商提供的电子书目进行圈点、、筛选、产生订单提交给图书供应商进行征订的;少量图书是通过全国图书展览会现场选购或者到图书供应商指定的地点(书店、书库、图书公司)选购,经后才提交正式订单;目前,几乎所有的图书馆主页都有“读者荐购”或类似的标签,然而多年的实践证实,这种读者推荐方式对图书馆的馆藏贡献有限,所推荐的中文图书的量占所购图书总量的比重不超过一成,馆藏建设主要还是信赖采购人员。这种模式优点是电子书目数据可转入计算机采访系统中自动,大大提高了采访效率,能保证图书采购的品种和数量的计划性和系统性;现采能看到实物、很直观,有利于采购人员作判断,特别是一些大部头的图书或成套大码洋的图书由于其价高采购人员在书目预订时不敢轻宜下单,在现场观其内容可立即作出订否判断。这种模式的缺点是电子书目信息量大,书商之间提供的数据重复率比较高。例如,华东理工大学图书馆2011年4月至8月4家供应商提供的采访数据共有74 187条,其中重复数据有39 668条,重复率超过了50%。这说明多家供应商收集源数据的途径大部分是一致的,重复的电子书目造成了采购人员的重复劳动,效率难以提升。另外,由于在现采时馆内的采购人员也在做征订,部份图书就出现了重复选购的现象,而由于电子书目的订单在选购好之后是立即就发给供应商,而现采是现采人员回馆后再发订单的,所以现采期间与书目选购所造成的重复选购都会在现采订单中被剔除掉,这样造成了现采的成功率低,从而浪费人力。读者推荐采购环节多、到书时间长影响了读者推荐的积极性。

1.2 以样本订购为主,电子书目预订、现场采购为辅 在这种模式下,图书供应商根据图书馆提供的图书需求范围,以固定的时间将最新的图书送到图书馆指定的地点,采购人员在展示的新书中确定图书馆所需的品种和复本,后生成订单并提交。优点在于能够直接鉴别图书的内容,有利于采购人员大胆采购到当前的主流图书,同时能把读者急需的图书以最短时间进入流通环节。由于展示的新书轮换频率高,遗漏的好书则通过电子书目预订和现采来补充,保证藏书结构的质量。缺点是占用图书馆的房源;供应商提供的样书品种也不够齐全,专业特色图书占比例比较少。例,南开大学图书馆以样本订购的方式购进的图书数量占全年购书总量的仅1/3以上,另外一大半的图书采购量还得需要书目预订和现采来完成,增加了采购人员的工作量[1]。

1.3 以采购主渠道为主,非主流渠道为辅

为规范图书经费使用,大部份高校图书馆都实行图书招标采购,选定能提供优惠折扣和配套服务的3~4家供应商作为中标单位。由于供应商都有它自己的经营倾向,业务范围比较固定,以赢利为目的,对一些出版量少且学术价值高的图书就不愿提供。假若图书馆只限制在中标的供应商中进行采购,势必缩小图书馆文献选择的范围,影响藏书质量,无法满足特色教学和科研所需。因而,复旦大学图书馆将特色书店、特种出版社等少量具有服务特色的供货单位作为非主流渠进行补充采购,尽可能保证教研所需的图书质和量。但是非主流渠道不能全面铺开,且不能违背招标采购政策,从而变相地限制了特色馆藏的发展。

就目前来看,以上3种复合型采访模式都是各个图书馆根据自身发展目标、藏书结构经过长期工作实践最终决策出来的。然而,从当前的发展形势看,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出版数量激增、价格不断上涨的图书市场与购书经费有限的图书馆之间矛盾日趋激烈,采购人员受自身的知识面、学科背景等的影响很难兼顾令所有读者满意的图书文献。有同行专家研究发现[2],大量馆藏图书无人问津,50%以上的图书平均10年用到1次。采购人员揣摩读者需求选书,影响着图书馆的服务效果,减弱了馆藏与教学科研的直接相关性。因此,采购的思路急需向由读者决策转变。

2 基于读者参与的R+1采购模式设想

有同行学者提出由专家选书[3]、学科馆员选书[4]、学生参与[5]的观点,基本上都是单角度地研究读者参与对图书采购的影响,没有把这些读者综合起来研究。另外,在公开的文献中,也没有看到从读者的专业背景、文化背景等方面来分析馆藏文献,而这对拥有固定读者群的图书馆来说,对融合读者群专业背景的馆藏文献采购进行研究是非常重要的。本文设想的R+1采购模式中R(读者群readers)是采购主体,不仅包括专家学者、教学科研教师还包括学生、图书馆学科馆员,是以主人翁的态度来采购主要的文献资源;1是采购辅体,指的是图书馆采购人员。二者形成一个采购团队,由图书馆牵头,每个院系指派热心图书馆资源建设而责任心强的教师和学生各一名作为图书采访联络人,收集所在院系师生所需的文献,推荐给对口的学科馆员;学科馆员归纳初筛信息后交采购人员;采购人员汇总信息经一系列数据处理后把最终订单提交供应商。此模式形成了一个蜘蛛网形式,每个结节代表一个学科馆员或院系联络人,终点是采购人员(几人),起点是师生(上千人)。参见图1。R+1采购模式不仅仅是采购人员人数上的变化,更主要的是体现了图书采访工作对读者需求的重视。

有专家统计,网络环境下大部分读者购书来自于网上书店。图书馆可以借鉴网上书店的营销方式,建立起供应商(商)、出版商之间的互动机制。读者在出版社网站上直接选书,提交至图书馆采购人员工作平台,采购人员根据图书馆采访政策判断是否订购,最后提交正式订单,有利于缩短采购时间、加快图书入藏。常言到,有市场才有竞争,在政府招标采购的前提下,划拔部份经费作为零星订购(非主流渠道),开通网上直通车,采取竞争采购机制,图书馆与多家出版社书店建立预订购平台,对出版社的到货速度、图书质量、读者荐购等服务质量都做出评估。根据评估指标,来年有可能某家出版社能从图书采购的非主流渠道转变成主流渠道。这就是在透明市场的环境下通过监控性能、规范等指标使图书馆牢牢控制供应商间的竞争、打破供应商对学术出版物的“垄断”所形成的新的模式。很明显,这种新模式更有利于促进竞争[6]。

3 R+1采购模式的意义

3.1 多层次选书群体有利于构建高质量的馆藏文献

读者参与选书能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入馆文献的质量。教学一线的专业教师对于本专业的课程设置情况了如指掌,参与图书馆馆藏建设既弥补了采购人员的知识缺陷,又提高了馆藏文献的利用率[7];专家学者对于本研究领域的科研动向和进展、学术动态等有全面地认识,他们所选的图书更能满足科学性和专业性的要求,能提高图书馆馆藏文献的质量;博士生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结合科研课题和专业课程需要进行选书,关注的是研究型文献;硕士生和本科生博览群书文献需求比较广泛,作为高校图书馆的主要读者群体,大部分学生需求的是与所学课程相关的文献以及欣赏阅读类文献,这些文献相对学术文献来说文献价值低但实用性强,学生参与选书能显著降低文献拒借率。学科馆员既是图书馆人又是读者,双重身份架起院系与图书馆之间的桥梁。自身的学科背景使得学科馆员便于与院系师生沟通、交流,及时全面地了解院系师生的需求,使采访工作与教学科研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提高图书馆的文献保障率[4]。图书馆采购人员对于本馆的藏书体系非常熟悉,能为各个学科设置一个较为合理的馆藏比例,并且跟随所了解到的采购图书的利用情况能动态地调整采购方案,能保证馆藏的合理性[8]。

3.2 精细化采访工作有利于完善馆藏结构

新模式中图书馆采购人员是舵手、决策者,掌控着采购经费的运筹。随着各专业的发展,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不断出现,单凭图书馆几个采购人员的工作已很难满足图书采访的需求,精细化管理采访工作势在必行[9]。采访工作精细化优势在于:(1)分工协作,馆藏内容向个性化发展。专家学者、教研教师、学生代表、学科馆员等参与到图书馆的采访过程中来,组成一个分工协作的新团队。新团队成员能深入了解学校的发展规划和特色专业、优势专业、重点学科的发展动态,面对品种繁多的图书馆文献,选书时能具有一定的明确性和专业性。新模式通过日积月累,能使图书馆藏书体系对每一个重点学科都形成一个文献系列,使图书馆馆藏变得更有质量更有特色。(2)调查研究,藏书结构模式向动态化发展。随着新开设的学科专业和科研课题不断增加、不适合市场需求的学科专业的淘汰,文献资源建设也要随之变动。在规模较大的高校图书馆,采访人员往往也是学科馆员,能对所对口学院的文献进行横向和纵向的研究,分析哪些文献受读者欢迎;能通过做学科分析报告来积极了解专家学者引用文献的学科分布;并运用统计数据综合分析读者借阅指数以了解入藏图书利用情况等等,甚至用科学定量的决策方法来制订采购计划,有利于建立起比较科学的动态的藏书结构模式。

4 R+1采购模式在实践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4.1 电子书目类目的细化

让读者群参与选购的最大困难就是推送图书信息。图书采购人员需要把每期的电子书目细化,按主题或学科把数据全部拆分,把相关信息发送给相关的学科馆员。或者学科馆员把每期的电子书目按所负责的学科提炼出来,再转发给学院联络人。这就比传统的采购工作多出一道流程。细化类目工作量很大,相关工作人员有难做到每期书目都精确细化。图书馆可利用采购竞争机制,把电子书目类目细化工作作为供应商服务项目放在图书采购招标要求中。供应商把每期的书目征订单按主题或学科拆成若干细包,分别以邮件形式发给各采购人员或学科馆员,减少中间环节,提高采购人员的工作质量。

4.2 网上直通车平台的建设

随着网络的发展和应用,图书馆希望图书供应商为本馆量身打造便利的中文图书一键式荐购、采选网络平台,方便读者选书。然而,由于图书出版数量急剧膨胀,出版发行商数量庞大,为构建一站式网络图书采选系统增加了难度。图书馆希望选购平台能不断追踪购入的图书信息并加以调整,把已经购买的图书记录排除在外,经过筛选的有效书目数据显示出来,方便读者在符合要求的范围中选择图书。因此,必须出版商、供应商和图书馆三方联盟,从图书馆的发展定位着手,有针对性的构建便利的选书平台。

4.3 服务经费的落实

R+1采购模式是按照图书馆发展政策,有计划地组织不同层次的读者群参与到图书采访工作中,既满足了读者的文献需求,同时也保证了图书拥有较高的利用率,在图书馆和读者之间形成了良性互动。众所周知,在当前市场经济的氛围中,有偿服务能激励人的积极性。然而,图书馆无额外收入,难于落实学院联系人的工作奖励,久而久之有可能会消磨读者群参与选书的积极性。建议由学校财政拔专项经费,大力支持图书馆的创新服务。

总而言之,任何一个采访模式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根据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图书市场变化而相应地随之变化,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R+1采访模式能更有效地满足读者需求,体现以读者为中心的图书馆新型服务理念,使图书馆所收集的文献真正实现“藏有所用”、“用有所藏”。

参考文献

[1]陈学清.中文图书采访决策模式的选择性分析[J].图书馆论坛,2010,(8):14-15.

[2]张甲,胡小菁.读者决策的图书馆藏书采购——藏书建设2.0版[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1,(2).

[3]庞恩旭.大学图书馆的“专家选书”与“选书专家”[J].图书馆杂志,2003,(4):54-56.

[4]梁昌娟,蔡屏.基于学科选书馆员的高校图书馆采访工作[J].现代情报,2009,(11):151-152,157.

[5]崔红雁.论高校图书文献采购模式——以学生读者参与为中心的讨论[J].当代图书,2010,(3):70-72.

[6]Ball D.Whats the“Big Deal”,and Why is it a Bad Deal for Universities?[J].Interlending & Document Supply,2004,32(2):117-125.

[7]韩葆青.对高校图书馆图书采访质量优化控制的思考[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0,(6):58-60.

[8]乔洪奎.关于网络环境下采访工作的几点思考:新信息环境下图书馆资源建设的趋势与对策——第三届全国图书馆文献采访工作研讨会论文集[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9:409-414.

采购员工作要点篇5

跟单员岗位职责说明书一 、跟单员的定义:

跟单员是指在企业运作过程中,以订单为依据,跟踪产品,跟踪服务运作流向的专职人员。所有围绕着订单去工作,对出货交期负责的人,都是跟单员。

二 、跟单员的工作界定:

(1)业务跟单:对产品进行跟进。尤其是对外协厂加工的产品;

(2)生产跟单:对已接来的订单进行生产按排。对生产进度进行跟踪,按期将货物送到客户手中。

三、跟单员的工作定位:

(1)寻找盲点:通过工作中的问题,寻找工作重点,杜绝控制盲点。

(2)设定目标:每天3电3计6审,把工作着重点及分配的工作在当天完成,不拖延。

(3)传播信息:将公司及部门通知会议记录,传达到每个厂子。

(5)提供服务:给予物料管理组及质量组最好的服务。

(6)收集信息:收集各厂每时每刻情况(工作日记),并及时将所收集信息反馈到部门经理。

(7)分配产品:计划表的定制和执行,辅料采购及协调工作。

四、跟单员的主导意识:

跟单员要对所处的环境,担负的任务及产生的结果有深刻的了解,这样你去做你的工作的主导意识就会很强。作为跟单员不是我将生产任务跟进了就没事了,你们如何生产?何时完成?出来的产品怎样?与我无关,那就不能做好跟单员工作。你就没有主导意识。

有责:全局意识,责任感,对一切负起责任。

有方:有办法,有主意,遇到问题有解决的能力

有效:有效率,有结果。

目标要达到:所有工作以最终结果,最终目标作为我们的指导思想。最终失败了,就没什么好说的。

总之,主导意识的你心中要装着大目标,要有全局观念,每个人的工作只是整个工作链中的一个部分。而不是以某一个人,一个部门来评定。因此,在你的工作中,你心中要把别人(工作环节涉及到的人)看成是自已的部下。(不是说你就是领导,而是要给他们布置任务,明确目标,提供条件。你的目标很明确:就是对最终结果负责。

五、跟单员的工作内容及知识,技能要求:

跟单员的工作内容主要有:白茬生产跟单,物料采购跟单,成品生产过程跟单,货物运输跟单及协厂联络跟踪。

(1)白茬生产跟单;了解白茬生产流程及质量标准知识。

(2)物料采购跟单。了解生产成品所有所需材料及采购周期。

(3)生产过程跟单(生产进度跟进)懂生产,懂管理,懂沟通。

(4)货物运输跟单(出货跟进)货物运输知识,了解和根据货物运输情况。

(5)协厂联络跟踪,了解协厂的管理,和现状。

六、物料采购及物料进仓跟踪

我们要掌握:物料采购跟单的基本要求

物料采购跟单的原因

物料采购跟单的流程

物料采购跟单的方法策略

物料采购跟单是指跟单员按采购订单所载明的物料,品名,规格,数量及交期更进行跟踪。目的:满足企业生产活动对物料的需求,在必要的时候,获得必要的物料,避免停工待料。

1、采购跟单的基本要求:

适当的交货时间,适当的交货质量,适当的交货地点,适当的交货数量及适当的交货价格。(适时,适质,适地,适量,适价)

2、物料采购跟单的原因:

以下原因造成我们要对物料进行跟催:

(1)供应商方面的原因:由于供应商方面的原因造成交货不及时,而使我们必须跟单的原因有:超过产能的订单和超过技术水准的订单单。制程管理不良,质量管理不充分而造成不良品的增多。

(2) 企业方面的原因:供应商的选定有误,对他的产能和技术调查不足。所要求的品质没说清楚。价格的决定很勉强。进度的掌握和督促不力。下订单到过远的地方。

(3)沟通方面的原因:信息交换不及时。

3 、物料采购跟单流程:

(1) 制作订购单:

跟单员接到核算员的工程物料需求单,转给采购。制订购单时注意:审查请工程物料需求单。确认物料需求量,将要采购的物料名称,规格型号,数量,价格。交期等要求表达清楚。采购单经审核无误后由采购部发给供应商。

(2)订单跟踪

物料需求单,转采购部后,待发货前24小时跟进。将工厂发运由采购出单确认。

(3)物料检验

确定检验日期,通知检验人员,进行物料检验,处理检验问题

(4)物料进仓

协调送货,协调接受,通知送货,物料入库,处理接受问题

4、物料采购跟单的方法策略:

采购员工作要点篇6

关键词:企业管理;物资管理;采购与库存

中图分类号:F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9-00-01

现代企业只有不断提升内部管理工作质量,不断改革内部管理工作方法,不断转变内部管理工作思路,才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取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市场综合竞争实力,实现企业发展与腾飞的梦想。物资作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物质保障,其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也得到不断体现,物资管理工作已经成为当前企业内部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需要我们加强管理力度,改革管理方法。

一、当前企业物资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物资管理工作是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内容,所以的企业经营者和领导者都了解物资对于企业来说是何等重要,因此物资管理一直是企业管理的重点,但同时物资管理也是企业内部管理工作中的难点,尤其是在物资采购管理以及物资仓储管理方面,问题更为突出。

二、加强企业物资管理工作质量的思考

(一)树立正确的物资管理意识。物资管理工作一般来说是由企业财务管理部门进行,但是企业的生产运作以及各个环节都离不开物资,因此物资管理工作不能够也不可能由财务管理部门一家承担,而且财务管理部门的一家之力也无法真正做好物资管理工作。因此必须在企业内部形成物资管理人人有责的正确意识,同时也需要将物资管理这个抽象的概念落实到企业日常生产工作当中去,从而指导企业管理人员以及普通员工的具体操作,让物资管理能够真正的体现在具体工作当中,发挥其物资管理的实际作用。在物资管理意识树立的具体工作当中,首先企业经营者和领导者就要明确物资管理的重要性,同时要加强对物资管理具体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从而以身作则的带动其他管理干部以及普通员工参与到物资管理的积极行动当中来。企业内部各组织、部门的管理人员也要了解自己对于物资管理的责任和使命,要加强对部门员工的监督控制。

(二)加强管理人员素质建设。物资管理工作离不开高素质的管理人员队伍,因为不论如何正确的意识以及如何有效的制度,最终都要落实到具体的管理人员头上,所以提升物资管理人员队伍的素质建设非常必要。企业首先要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对物资管理人员进行持证上岗严格把关,同时要根据企业实际生产情况及对物资管理的实际要求对聘用人员进行科学合理的岗前培训,同时还要加强对兼具财务管理知识、资产管理知识、企业管理知识以及计算机操作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引进力度,从而全面提升管理人员素质水平。在提升管理人员素质的同时,也不能放松对其他部门及普通工作人员的素质提升,因为物资是企业生产经营各个环节都会涉及到的,所以应该针对不同部门工作人员的具体工作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工作方法改进、工作观念更新,提升他们的工作效率以及物资使用效率,进而有效加强物资的合理使用。

(三)加强物资管理信息化建设。当前企业的管理工作质量提升离不开信息化的有序建设,因为随着企业生产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随着企业所涉及的领域和项目不断增多,信息的交流互动变得更为重要,及时有效的信息能够帮助企业进行及时有效的管理,从而提升管理工作总体水平。在信息化建设方面,首先是要全面实现办公自动化,此外还要加强企业内部网络建设,加强财务管理部门、物资管理部门以及其他各组织部门之间信息交流沟通的及时性与有效性,避免信息孤岛。

(四)采购环节物资管理。物资采购是物资管理工作最重要的环节之一,物资采购环节管理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整个物资管理工作质量的高低。因此必须加强物资采购环节的规范化、制度化与科学化管理水平。企业物资采购一般可以分为日常办公用品采购以及昂贵物资采购两种类型。日常办公用品具有数量多、单价低、消耗周期短等方面的特点。因此日常办公用品采购活动中,首先严格市场价格调研环节、采购申请环节、采购项目审批环节、具体采购环节等方面的严格把关,要严格核查采购人员的采购资质以及物资供应厂商的生产资质,并且要与采购人员签订采购责任书,明确采购人员在采购活动中的权利与责任,从而有效避免采购过程中违法违规行为发生。除了日常办公用品之外,昂贵物资的采购活动一般具有数量少、单价高、消耗周期长的特点,因此针对这种特点,企业在进行采购的时候首先召开管理人员的集中研究会议,在决定进行采购之后,再通过招投标形式确定投标厂商,并对投标厂商进行资质审核、物资质量审核、单价及性能等各方面的对比,最终选出质优价廉的厂商签订采购合同,这样能够避免采购人员从中牟取私利,避免暗箱操作的行为发生。

(五)仓储环节物资管理。物资采购回来之后不可能一次分拨到位,对于大宗办公用品及生产原料来说更是如此,因此物资仓储管理就是继物资采购管理之后第二重要的物资管理环节。仓储管理是否有序对于物资能否合理有效使用、能否发挥物资最大经济价值至关重要。在仓储管理当中,要严格控制物资入库、物资领用、物资盘点等几个环节的工作。物资入库必须严格核查采购清单上的物资数量、价格、型号是否符合实际入库物资的情况,同时还要进行质量抽查以确保此批物资符合采购标准,在入库之后要进行严格的分类登记并让采购人员领回入库登记凭证,方便日后双方核实。在各单位部门进行物资领用时,要进行物资申请材料的填写与审核,申领材料当中应该包括申领物资数量、种类以及使用用途和预估使用周期,对于非初次领用的物资还要特别加强对上期实际使用情况的核查,对于非正常使用和消耗要根据相关规定要求部门管理人员提供异常使用情况说明材料,并根据上期物资使用情况来进行当期物资申请数额、种类的具体分拨,最大限度确保物资的合理科学使用。对于仓储状态的物资要进行定期盘点和清查,对于过期物资要进行及时处理并且核查物资入库时间及使用效率,从而为下次物资采购的具体数量、种类计划的有效编制提供科学依据。才仓储环节更加要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其物资信息的收集不仅要放在仓储状态的物资上面,同时也要通过企业网络的沟通便利及时了解物资在各部门、组织的具体使用和消耗情况,从而最大限度实现物资管理的账实相符,提升物资仓储管理阶段的管理质量。

参考文献:

[1]徐建中.企业加强物资管理工作措施研究.北方经贸,2011.

[2]王新枝.加强物资管理 降低企业成本.山西建筑,2012.

采购员工作要点篇7

关键词:高校采购 采购效率 影响因素

高校采购工作是政府采购工作(政府采购是指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依法制定的集中采购目录以内的或者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的一个方向性的延伸,需要接受政府采购的指导与领导,是一种在政府采购计划控制下的分散性的个体行为。

一、高校采购效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采购部门设置方面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方面,许多高校采购部门的设置不够合理,有的设有独立的招标中心,有的挂靠在设备处、基建处等部门,有的由一个或者几个部门同时完成采购职能。职能的重复交叉、中间环节过多等因素,大大地降低了采购效率。

另一方面,高校在设立采购部门时,采购人员队伍构成不够合理,采购部门在人员配备方面专职现象比较严重,既是制度的制定者,又是制度的具体执行着,更有甚者监督机构、采购机构竟然是同一部门,不仅实现不了自我监督,还有可能导致腐败现象的发生,大大降低了采购人员的上进心,严重影响采购效率的提高。

(二)采购人员素质方面的影响因素分析

从高校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高校采购部门之中真正具备熟悉法律、政策与业务等综合业务素质的专业采购人员是相当缺乏的。采购人员业务素质偏低,直接导致高校采购效率大幅下降。采购业务素质相对较低的从业人员在采购过程中相对来说比较容易犯错。如资质审核不严、标书信息失误、标书发放过程中的疏漏、标书不盖公章、标书传真失真等,都是由于采购人员粗心大意或业务不熟练而导致的,而上述这些差错,无论是任何一个细小的问题,都会直接影响高校采购效率,影响采购工作有序顺畅的进行,大大降低高校采购效率。

(三)采购方式方面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前高校更多的采用的是邀请招标和公开招标这两种方式,形式比较单一,而且在合规合法的同等的条件下,邀请招标和公开招标所需要的时限较长,其效率也明显低于竞询价采购、争性谈判与单一来源采购这三种方式的采购效率。运用先进的采购方式,虽然能更加显著地促进高校采购效率的提高,但是我们有时会偏激的去一味的追赶时髦,没能够正确看待与应用邀请招标和公开招标这两种采购方式。只是片面地强调采购效率,把应该采取邀请招标和公开招标的项目避免使用邀请招标和公开招标。把应该采用询价采购、竞争性谈判和单一来源采购这三种效率高的采购方式的项目,硬要去使用邀请招标和公开招标这两种时限较长的采购方式。总而言之,在高校实际采购工作中,对先进的采购方式运用不够灵活,这也是影响高校采购效率的关键所在。

(四)采购环境方面的影响因素分析

首先,高校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督管理机构,或者监督管理机构不能够切实做到采购工作依据法律,遵循章程。直接导致高校采购过程中采购的分工、程序不够明确,采购范围的界定模棱两可,采购部门间互相推诿,不尽其责。

其次,高校没有实现采购工作统一布置、统一编制、统一审核、统一批复的集中管理制度,导致大部分高校采购工作中间环节多,不能建立供应商信息、咨询专家信息和采购信息的资料库,实现不了对信息的共享。致使在具体执行采购任务时不具有能多选的机会,导致供货商们没有形成充分的竞争机制,最终导致采购商品的价格、质量和服务等多个方面都没办法达到最佳的预期效果,进一步影响高校采购效率的提高。

另外,高校没有形成科学的、完善的、灵敏的计算机网络管理信息系统,和与现代高校采购相适应的网站、采购管理系统和采购支付结算系统,导致采购信息的缺少安全性和可信度,使采购环境进一步恶化,从而影响高校采购效率的提高。

(五)采购预算方面的影响因素分析

由于高校目前的组织结构层次多、制度规范庞大、会计核算体系复杂的高等学校来说具有相当大的操作难度。导致很多高校难以保证采购计划和预算的准确性。不能够提前确定收定支,并提供商品数量、商品金额、商品质量、技术指标、技术参数、等完全准确的采购计划,导致开展采购工作时没有针对性、目标不明确,而只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做无用功。

二、提高高校采购效率的几点建议

(一)深化高校采购体制改革,健全各部门职能

高校为了提高采购效率就应考虑从自身出发,在认真严格遵守采购法律法规制度的基础上,制定出一套适合高校自身的采购办法和程序。在建立章程和确立制度的过程当中,要切实做到采购工作依据法律、遵循章程,充分考虑到采购工作的系统性、实效性和科学性等特点,不仅要确保与国家政府采购制度所体现的原则统一一致,还需要符合高校自身的实际情况,确保制定的制度规章可操作性相对较强,以便明确采购过程中的分工,明确采购程序、范围、任务、及操作规程。通过建设和完善高校采购体制来进一步规范高校采购工作,从而保证高校采购工作的顺利进行,达到提高高校采购效率的目的。

(二)确保培训工作顺力展开,提高采购人员综合素质

高校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具有价格昂贵、技术含量先进等诸多特点,为了促障高校采购工作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必须保证采购人员培训工作顺力展开,逐步培养一支不但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而且精通采购业务的训练有素的高校采购队伍。开展教育培训学习,不断进行提高业务能力的、多样化的学习训练,保证采购人员的各方面素质从根本上得到提高;进行专业的采购人员培训,包括采购律、采购技术、采购过程中的谈判技巧等方面,使其真正掌握高校采购的技术操作和技巧的运作;建立约束、激励机制,对高校采购人员实行业务等级考试制度,依据高校采购人员考试成绩评定其等级,将高校采购人员划分为初级、中级和高三个等级或者更多,鼓励高校采购人员取得资格证书,保证持证上岗;建立全程责任追究与目标考核制度,定期对工作进行检查,对工作进度不达标,不能按要求保质保量完成任务的,要求其与目标管理挂钩,以此促进高校采购人员自身素质不断提高。从而最终实现高校采购效率提高的最终目标。

(三)灵活选取采购方式,实行协议供货

在大力推行“协议供货”、“电子采购”这些先进的高校采购方式的同时,还要在坚持合法合规的原则下,灵活采购方式,在邀请招标方式和询价采购方式都可用的情况下,选取花费时间短并且效率较高的询价采购方式。

实行协议供货采购方式,减少重复招标,在最大程度上地压缩采购的环节,从而尽可能地缩短高校的采购时间;可以一次性签订采购合同,实行长期供货,从而在相当大程度上满足了广大采购人所购物品的及时性与多样性的要求。

(四)健全采购体制,规范采购环境

建立产品信息资料库和供应商的资料库,根据各个年份高校采购在实践中所积累的各个种类的资料信息,调查、分析、筛选出产品和供应商需要满足的最基本的指标和条件,并汇总成数据库,切实加大采购工作的针对性与指导性;建立评审专家资料库,也就是把各类相关行业评审专家信息资料汇总起来进行比较分析,得到最适合项目采购的评审专家的基本条件,最后组成专业素质较高的专家评审团队;推动采购情报网络的建设、延伸、运行与经贸、技术监督、工商、科研、统计等相关部门相互配合的信息联系的制度的建立,掌握瞬息万变的市场信息;建立高校采购工作的档案实现科学的整合采购信息。

严格高校采购招标操作程序,严格遵守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进行招标。采购的评审活动应在封闭和电子监控的状态下进行,并且严格按照采购文件规定的时间和地点组织公开透明化的采购活动。切实做好采购工作的监督和检查,杜绝暗箱操作现象的发生。设立专门的适合高校本身的监察部门、审计部门、财政部门等,并且配合政府相关部门加强对高校集中采购工作的监督与检查,对违法违纪采购行为,从严查处,并同时督促高校有关部门按照政府采购法的有关规定重新进行公开的采购活动,加强与采购有关的法律法规和章程制度对高校采购工作的约束力度,从根本上规范高校采购的环境,为高校采购创建和谐的采购环境,进一步达到提高高校采购效率的目的。

(五)简化操作程序,强化高校采购预算管理

在政策允许的前提下,高校政府采购部门应简化操作的程序。简化操作程序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简化并加快高校采购部门内部的审批、运作、流转等操作程序。通过缩短高校政府采购前期准备的时间(采购计划报送的时间、采购方式核定的时间与供应商资料递送的时间等),来提高采购效率。第二,用中标信息的公布来代替中标公示期,针对服务类项目与通用定型货物采购工作,提高每个环节的运作过程,缩短供应商标书制作周期,来进一步提高高校采购效率。第三,压缩政府采购具体实施阶段与后期履约验收阶段时间,提高高校政府采购的效率。

高校采购预算是各个采购单位根据本单位的教学任务和事业发展的计划,严格履行规定程序并得到有关部门批准的年度采购计划,此采购计划必须建立在精确的采购需求的评估和分析的基础之上,不能只是简单的需求量汇总求和。高校采购部门预算的精确与否直接影响着高校的采购效率,这就要求高校采购部门根据采购计划提前编制好完善精确的采购预算表。将高校各部门的采购计划纳入到总预算的范围之内,做到细化采购支出的项目,具体应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论证好项目前期的采购计划,紧凑安排采购计划,捋顺采购程序,保证采购工作有条不紊进行。第二,强化高校采购预算的刚性约束机制,杜绝无预算的采购,严格依照审批程序进行办理。第三,完善高校采购的验收制度,实行项目绩效考核制。通过加强高校采购预算的编制以及实施,达到实现合理配置资源,提高高校采购效率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杜文平.对提升高校政府采购工作效率的几点思考[J].大学教育.2012(5)

[2]唐勉等.高校政府采购“网上竞价”管理采购模式探讨[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2(2)

[3]伍劲宇.浅析高校采购存在的问题与电子化采购举措[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1)

[4]张少峰.高校政府采购效率影响因素的分析[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4月

[5]陈蔚等.高校政府采购效率研究[J].政府采购.2010(4)

[6]陈明.提高物资采购效率的措施与方式[J].科技信息.2009(25)

采购员工作要点篇8

关键词:材料采购财务管理重点问题分析

材料不仅是建筑工程施工的基本要素,也是影响工程造价的决定性因素,购买材料的成本投资占到了整个工程的60%以上。财务管理是企业日常经营中的重点工作,对企业经济效益增收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而材料采购价格的高低会影响到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的资金分配,是财务管理工作的重点内容。因而,企业控制好材料采购这一环节,能优化财务管理的办事效率。

一、材料采购环节的作用

材料采购是施工企业采取管理的关键,材料价格控制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工程造价成本。可以说,材料采购环节对建筑工程发挥了多个方面的作用。

(一)提供必备材料

建筑项目需要用到各种不同的材料,如:水泥、砂、石等,这些都是构成建筑物的组成要素。通过材料采购阶段,可以及时将需要的材料运输到现场,为施工单位的正常施工作业提供了保障。

(二)保证项目建设

项目建筑质量是工程验收的硬指标,若质量不合格则会造成返工返修而增大了工程作业的成本且给施工增加难度。材料及时采购可以维持正常的材料供应,让施工企业有足够的建筑物资投入施工。

(三)工程规划核心

追求更大的经济利益是每个施工企业的管理目标,财务管理作为工程规划的主要对象,搞好财务工作显得格外关键。而材料采购是财务管理的核心之一,其对于工程建设规划工作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四)改善施工质量

施工单位安排采购人员从商家引进材料还能改善施工质量,增强建筑物的使用性能。新时期,建筑工程材料性能得到了优化,很多先进的材料得到了广泛的运用,材料采购阶段引进高性能材料可确保施工质量。

二、材料采购存在的问题

尽管理论研究上将材料采购作为施工企业的重点工作,但在实际操作阶段却出现了许多问题,阻碍了材料采购的正常运行。导致材料采购问题产生的因素较多,有市场因素、材料因素、企业因素等,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价格难预算

价格预算不准是施工企业财务管理面临的最大难题,很多施工企业预算好的材料采购方案难以得到实施。这主要是由于社会主义市场不稳定因素造成,如:材料价格变动,会计人员之前制定好预算方案后,市场行情出现变化,材料价格也随之变动,给预算工作带来难度。

(二)质量难保障

市场经济不断发展,材料供应商之间的竞争程度日趋激烈。大部分企业为了赚得经济利益,在生产材料时偷工减料,直接导致材料不合格。而采购员为了拿提成,以低价购买劣质材料,导致施工企业运用材料后工程质量无保障。材料质量无法保证,给建筑施工带来的危害相当大。

(三)数量难明确

建筑工程项目使用到的材料品种多、数量大,若没有详细统计估算,将会造成材料采购中对数量难以把握。如:会计人员在没有到工程现场考察的情况下,随意填写材料购买数量,多则造成资金浪费,少则无法正常使用,这些都是施工企业材料采购中比较常见的问题。

(四)成本难控制

材料价格的不稳定性直接决定了材料成本的难控制,采购人员在购买时没有与商家沟通使得价格难以降低。而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者,没有及时采取方案应对材料价格变动,给采购人员的工作带来较大的难度。诸多因素限制下,建筑材料的成本控制难度增加。

三、财务管理下的材料采购

财务管理是企业尤为关键的工作,其不仅影响了经营者的市场决策,也决定了工程施工后的收益大小。为了搞好材料采购环节的工作,避免采购不当造成经济损失。施工企业必须要制定严格的采购计划,同时对财务管理工作基于科学的指导,让材料采购工作更加稳定的运行。

(一)规划资金,控制数量

对材料采购执行“限额”政策,要求采购人员在有限资金范围内购买材料,这是控制财务成本支出的最佳方式。会计人员根据市场行情及工程材料需要,提前预算材料采购的数量、价格,核算出具体的资金金额,给经营者材料资金的规划提供依据,避免出现资金浪费。

(二)搞好检查,正常使用

首先,采购人员在厂家购买材料前,要检查每批材料的质量,对不合格的材料一律禁止购买;其次,当材料运输到施工现场后,施工企业要安排检查人员审核材料质量,对不合要求的材料一律退回处理。这既保证了材料质量合格,又防止因材料问题造成的工程质量问题。

(三)控制造价,创造效益

成本造价控制是企业获取利益的基础,也是实现施工企业可持续经营的条件。财务部门应根据材料使用要求,对材料价格、数量、种类详细的预算控制,让材料采购工作更加准确、廉价。如果施工企业的造价得到控制后,则会创造出更加理想的经济效益。

(四)引导财务,科学管理

作为施工企业的经营者,在管理企业时要重视财务管理工作,引导财务人员严格按照标准执行决策。如:对于预算方案中存在的问题,经营者审核之后要及时指出,且要求修改方案。这既是科学管理的要求,也是现代企业经营的新理念、新决策。

四、结论

总之,建筑施工单位在编制作业计划时常将重点集中在施工质量管理上,对于材料采购环节没有采取足够的关注。这就需要经营者发挥财务部门职能,对材料采购环节采取严格的管理措施,满足施工企业经营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郭子文.材料采购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作用[J].安徽建筑工程,2009,15(7):44-46

[2]房海斌.财务管理模式下的材料采购工作[J].南京财经大学,2010,29(12):58-60

上一篇:申论工作要点范文 下一篇:辅导员工作要点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