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方案范文

时间:2023-10-09 05:10:43

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篇1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

公务员法实施工作,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贯彻中国共产党的干部路线和方针,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适应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要求,统筹规划,突出重点,深入调研,明确政策,稳步推进,力争用3到5年的时间,基本建立起充满生机活力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的中国特色公务员制度,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过硬、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队伍,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人才支持和组织保证。

二、实施范围

根据公务员法的规定,下列机关列入公务员法实施范围:

(一)中国共产党各级机关;

(二)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机关;

(三)各级行政机关;

(四)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各级委员会机关;

(五)各级审判机关;

(六)各级检察机关;

(七)各派和工商联的各级机关。

三、实施方法和步骤

自**年1月1日起,列入公务员法实施范围的机关,要按照公务员法及其配套政策法规的规定,全面实施录用、考核、职务任免、职务升降、奖励、惩戒、培训、交流与回避、工资福利保险、辞职辞退、退休、申诉控告等公务员各项管理制度。

**年要重点做好公务员登记、职务与级别确定和工资套改等项工作。按照自上而下、先易后难的原则,第一步先在中央机关和省级机关进行,第二步在市(地)级以下机关进行。

(一)公务员登记。公务员登记是实施公务员法的基础性工作。要在规定范围内,严格按照《公务员登记实施办法》规定的对象、条件、程序和管理权限,自上而下、积极稳妥地进行。公务员登记必须符合公务员法规定的基本条件,必须在国家行政编制限额内进行,不得超编登记。登记工作采取各机关统一组织的形式,实行逐级负责制。各级机关要以对党和国家高度负责、对机关工作人员高度负责的精神,按照规定的程序确定登记对象、填写《公务员登记表》,报审核、审批及备案机关。今后,新进入公务员队伍的人员都要按照规定进行登记。《公务员登记表》作为确认公务员身份的依据装入公务员档案。在公务员登记工作的基础上,各级公务员主管部门要建立公务员管理信息系统。

(二)确定职务与级别。确定职务与级别是实施公务员法的重要环节。要在规定的编制和职数限额内合理设置职位,根据《公务员职务与级别管理规定》、《综合管理类公务员非领导职务设置管理办法》和有关文件规定,确定公务员的职务和级别。对超出规定职数的,要采取措施,逐步消化,达到规定的领导和非领导职务职数。

在国家有关专业技术类、行政执法类公务员分类管理规定出台前,各级机关公务员按照综合管理类公务员进行管理。

(三)进行工资套改。改革公务员工资制度是实施公务员法的一项重要内容。公务员登记和职务与级别确定完成后,按照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实施办法进行工资套改。公务员按照确定的职务执行相应的职务工资标准;按照确定的级别和级别工资档次,执行相应的级别工资标准。

四、配套法规建设

配套法规建设是实施公务员法的重要保证。要遵循法制统一的原则,统筹规划,抓紧研究,成熟一个、出台一个,力争用3到5年的时间,逐步建立较为完备的法规体系。在公务员法配套政策法规出台前,各地区各部门要严格按照公务员法的规定和原则,依法办事。出台涉及公务员管理政策,不得违背公务员法的相关规定;国家尚未明确规定的,须事先征求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的意见。在公务员法实施的同时,中央印发的有关党的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机关、全国政协机关、各派中央机关、全国工商联机关参照试行《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的文件不再执行。各地区各部门要对照公务员法及其配套政策法规,对现行有关法规、规章及文件等进行清理,视情况修改或废止。

五、参照公务员法管理

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工作是公务员法实施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按照《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管理的单位审批办法》规定的条件、审批权限和程序,确定列入参照管理单位。对于公务员实施以前列入参照、依照《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管理范围的事业单位,要重新进行审批。经批准实行参照管理的单位,要认真执行公务员法及其配套政策法规,不实行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职务、工资、奖金等人事管理制度。

使用国家行政编制的人民团体和群众团体机关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工作,由中央另行发文明确,原则上与公务员法实施工作同步进行。

六、组织领导

公务员法实施工作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进行。县以上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和中央机关各部门,要由主要领导同志负责,组成由组织、人事部门同志参加的工作班子,负责实施公务员法的组织协调工作。各级党委组织部门和政府人事部门要认真履行公务员主管部门的职责,各有关部门要积极支持、密切配合,积极稳妥地推进公务员法实施工作。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央机关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报中共中央组织部和人事部备案。各地区各部门要周密部署,精心组织,注意调查研究,对实施中出现的问题,认真解决,妥善处理。

各级组织、人事部门要加强对公务员法实施工作的指导和监督检查,严明纪律,维护法律的权威。要把是否按照规定的范围、对象、条件和程序进行公务员登记,是否按照规定确定职务与级别,是否严格执行工资福利保险制度,是否严格执行各项配套的政策法规等情况作为重点内容进行督促检查。对违规进入机关的人员,要坚决予以清退;对违法违纪行为,要坚决予以纠正,并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员的法律责任,确保公务员法顺利实施。

附件:一、《公务员范围规定》

二、《公务员登记实施办法》

三、《公务员职务与级别管理规定》

四、《综合管理类公务员非领导职务设置管理办法》

五、《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管理的单位审批办法》

附件一

公务员范围规定

第一条为明确公务员范围,加强公务员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列入公务员范围的工作人员必须同时符合下列条件:

(一)依法履行公职;

(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

(三)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

第三条下列机关中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列入公务员范围:

(一)中国共产党各级机关;

(二)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机关;

(三)各级行政机关;

(四)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各级委员会机关;

(五)各级审判机关;

(六)各级检察机关;

(七)各派和工商联的各级机关。

第四条中国共产党各级机关中列入公务员范围的人员:

(一)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纪律检查委员会的领导人员;

(二)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工作部门、办事机构和派出机构的工作人员;

(三)中央和地方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机关和派出机构的工作人员;

(四)街道、乡、镇党委机关的工作人员。

第五条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机关中列入公务员范围的人员:

(一)县级以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领导人员,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副主席;

(二)县级以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机构和办事机构的工作人员;

(三)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专门委员会办事机构的工作人中。

第六条各级行政机关中列入公务员范围的人员:

(一)各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人员;

(二)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和派出机构的工作人员;

(三)乡、镇人民政府机关的工作人员。

第七条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各级委员会机关中列入公务员范围的人员:

(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各级委员会的领导人员;

(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各级委员会工作机构的工作人员;

第八条各级审判机关中列入公务员范围的人员:

(一)最高人民法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的法官、审判辅助人员;

(二)最高人民法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的司法行政人员。

第九条各级检察机关中列入公务员范围的人员:

(一)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的检察官、检察辅助人员;

(二)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的司法行政人员。

第十条各派和工商联的各级机关中列入公务员范围的人员:

(一)中国革命委员会中央和地方各级委员会的领导人员,工作机构的工作人员;

(二)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和地方各级委员会的领导人员,工作机构的工作人员;

(三)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和地方各级委员会的领导人员,工作机构的工作人员;

(四)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和地方各级委员会的领导人员,工作机构的工作人员;

(五)中国农工中央和地方各级委员会的领导人员,工作机构的工作人员;

(六)中国致公党中央和地方各级委员会的领导人员,工作机构的工作人员;

(七)九三学社中央和地方各级委员会的领导人员,工作机构的工作人员;

(八)台湾民主自治同盟中央和地方各级委员会的领导人员,工作机构的工作人员。

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和地方各级工商联的领导人员,工作机构的工作人员。

第十一条下列人员人事关系所在部门和单位不属于本规定第三条所列机关的,不列入公务员范围:

(一)中国共产党的各级代表大会代表、委员会委员、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

(二)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专门委员会成员;

(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各级委员会常务委员、委员;

(四)各派中央和地方各级委员会委员、常委和专门委员会成员。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和地方工商联执行委员、常务委员会成员和专门委员会成员。

第十二条列入公务员范围的人员按照有关规定登记后,方可确定为公务员。

第十三条本规定由中共中央组织部、人事部负责解释。

附件二

公务员登记实施办法

第一条为做好公务员登记工作,确保公务员法的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公务员登记采取各机关统一组织的形式,由各机关按照规定的程序确定登记对象、填写《公务员登记表》,报审核、审批及备案机关。

第三条公务员登记应当在国家行政编制限额内,严格按照规定的范围、对象、条件和程序进行。

第四条登记的对象和条件:

(一)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且在编在职的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

(二)具备公务员法第十一条规定的条件。

试用期内的新录用公务员暂缓登记,试用期满考核合格的予以登记。

纪检、监察机关或者司法机关立案审查尚未结案的人员暂缓登记,结案后符合登记条件的予以登记。

第五条不予登记的对象:

(一)实施国家公务员制度以来,违反《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有关规定进入机关的人员;

(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检察官法》有关规定担任法官、检察官以及违反国家有关选拔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的司法行政人员和书记员的规定进入机关的人员;

(三)被判处有期徒刑并宣告缓刑在缓刑考验期限内或者正在被劳动教养的人员。

第六条登记工作的程序:

(一)所在机关确定登记对象,填写《公务员登记表》,报审核机关;

(二)审核机关签署意见,报审批机关;

(三)审批机关签署意见,需要备案的报备案机关。

第七条登记工作的管理权限:

(一)各级党委组织部门和政府人事部门作为公务员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公务员登记的审核、审批、备案工作。领导成员的公务员登记按照干部管理权限进行。

(二)县级以下机关公务员登记,由所在机关确定登记对象、填写《公务员登记表》,县级公务员主管部门审核,市(地)级公务员主管部门审批后,报省级公务员主管部门备案。

市(地)级机关公务员登记,由所在机关干部人事部门确定登记对象、填写《公务员登记表》,所在机关审核,同级公务员主管部门审批后,报省级公务员主管部门备案。

省级机关公务员登记,由所在机关干部人事部门确定登记对象、填写《公务员登记表》,所在机关审核,同级公务员主管部门审批。

(三)中央机关公务员登记,由所在机关干部人事部门确定登记对象、填写《公务员登记表》并审核,所在机关审批后,报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备案。

(四)中央垂直管理部门公务员登记,由所在机关确定登记对象、填写《公务员登记表》,省级机关审核,中央垂直管理机关审批后,报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备案。

省以下垂直管理部门公务员登记,由所在机关确定登记对象、填写《公务员登记表》,省垂直管理机关审核,省级公务员主管部门审批。

第八条登记备案的内容包括:登记备案说明,机关的国家行政编制数、实有人员数、登记人员数、暂缓登记人员数、登记和暂缓登记人员名单等。

第九条公务员登记实行逐级负责制,由各机关按照管理权限和程序,经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讨论决定后,逐级上报。

第十条各级公务员主管部门要加强对登记工作的督查指导,严肃登记工作纪律。对不按照国家行政编制限额和规定条件、程序登记的,由公务员主管部门宣布无效,并责令按照规定予以纠正;对在登记过程中违反工作纪律、弄虚作假的,由公务员主管部门追究有关领导人员的责任。

第十一条自本办法下发之日起,公务员均按照本办法进行登记。《公务员登记表》装入公务员档案。

第十二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央机关要按照本办法,结合实际,制定公务员登记实施方案,并报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三条本办法所称国家行政编制,是指中央机构编制部门下达给各地区各部门的行政编制。

第十四条本办法由中共中央组织部、人事部负责解释。

附件三

公务员职务与级别管理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完善公务员职务与级别相结合的制度,健全公务员激励和保障机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国家根据公务员职位类别设置公务员职务序列。公务员职务对应相应的级别。

第三条职务和级别设置遵循科学、规范、效能的原则。

第四条职务和级别是实施公务员管理,确定公务员政治待遇、工作待遇和生活待遇的依据。

第二章职务与级别设置

第五条公务员职务根据规定的机构规格、编制限额、职位等设置。公务员职务名称应当与机构规格相一致。

第六条公务员职务分为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

第七条领导职务层次由高至低依次为:部级正职、部级副职、省部级正职、省部级副职、厅局级正职、厅局级副职、县处级正职、县处级副职、乡科级正职、乡科级副职。

第八条综合管理类的领导职务根据宪法、有关法律法规、职务层次和机构规格设置确定。

第九条非领导职务在厅局级以下设置。

第十条综合管理类的非领导职务由高至低依次为:巡视员、副巡视员、调研员、副调研员、主任科员、副主任科员、科员、办事员。

第十一条公务员级别由低至高依次为二十七级至一级。

第十二条公务员领导职务层次与级别的对应关系是:

(一)部级正职:一级;

(二)部级副职:四级至二级;

(三)省部级正职:八级至四级;

(四)省部级副职:十级至六级;

(五)厅局级正职:十三级至八级;

(六)厅局级副职:十五级至十级;

(七)县处级正职:十八级至十二级;

(八)县处级副级:二十级至十四级;

(九)乡科级正职:二十二级至十六级;

(十)乡科级副职:二十四级至十七级。

副部级机关内设机构、副省级市机关的司局级正职对应十五级至十级;司局级副职对应十八级至十二级。

第十三条综合管理类公务员非领导职务与级别的对应关系是:

(一)巡视员:十三级至八级;

(二)副巡视员:十五级至十级;

(三)调研员:十八级至十二级;

(四)副调研员:二十级至十四级;

(五)主任科员:二十二级至十六级;

(六)副主任科员:二十四级至十七级;

(七)科员:二十六级至十八级;

(八)办事员:二十七级至十九级;

副部级机关内设机构、副省级市机关的巡视员对应十五级至十级;副巡视员对应十八级至十二级。

第三章职务确定

第十四条确定公务员职务,应当在国家规定的职务序列和职数限额内,按照职务任职条件和程序进行。

第十五条新录用的公务员试用期满考核合格后,根据本人学历、资历等,结合职位要求确定职务。

第十六条晋升、降低职务或者调任、转任以及因其他原因需要明确职务的公务员,按照拟任职务任职条件等确定职务。

第四章级别确定

第十七条公务员级别应当根据其所任职务、德才表现、工作实绩和资历确定。

第十八条公务员累计5年定期考核结果均为称职以上等次的,可以在职务对应级别范围内晋升一个级别。

第十九条厅局级副职及以下职务层次的公务员,在任职时间和级别达到规定条件后,经考核合格,可以享受上一职务层次非领导职务的工资、住房、医疗等生活待遇。

第二十条担任县(市)委书记、县(市)长和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的公务员,任现职每满5年并考核合格的,除执行第十八条规定外,再晋升一个级别。

第二十一条新录用的公务员试用期满考核合格后,其级别按照初任职务及本人学历、资历等确定。

第二十二条公开选拔或者调任的公务员,其级别按照新任职务及工作年限等,参照机关同类人员确定。

第二十三条公务员职务晋升后,原级别低于新任职务对应最低级别的,晋升到新任职务对应的最低级别;原级别已在新任职务对应范围的,在原级别的基础上晋升一个级别。

第二十四条公务员在受处分期间不晋升级别。受处分后,级别变动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五条担任领导职务的公务员辞去领导职务或者公务员降职后,其级别确定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六条公务员级别的确定、晋升或者降低,按照管理权限,由决定其职务任免的机关批准。

第五章管理与监督

第二十七条县级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负责职务与级别设置、确定工作的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

第二十八条对不按照规定的职务职数要求、资格条件及程序等设置职务、确定公务员职务与级别的,不予批准或者备案;已经作出的决定一律无效,由公务员主管部门按照管理权限予以纠正。

第二十九条对违反规定进行公务员职务、级别确定的,应当根据具体情况,依法追究主要责任人以及其他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第六章附则

第三十条专业技术类、行政执法类公务员职务设置、与级别的对应关系等,由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另行规定。

第三十一条本规定由中共中央组织部、人事部负责解释。

附件四

综合管理类公务员非领导职务设置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规范综合管理类公务员非领导职务(以下简称非领导职务)的设置与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非领导职务应当根据工作需要设置,职务层次不得高于所在机关或者所在内设机构的机构规格,职数不得突破规定的比例限额。

第三条担任非领导职务的公务员接受所在同级机构担任领导职务公务员的领导,经领导授权或者委托可负责某一方面的工作。

第四条非领导职务由高至低分为巡视员、副巡视员、调研员、副调研员、主任科员、副主任科员、科员、办事员。

各级机关原非领导职务不再使用其他职务名称。因职业特点需要的,经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批准,可以使用其他非领导职务名称。

第五条中央机关和省、自治区、直辖市机关,副部级机关和副省级市机关设置巡视员以下非领导职务;直辖市的区、副省级市的区、设区的市、自治州机关设置调研员以下非领导职务;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机关设置主任科员以下非领导职务;乡镇机关设置科员、办事员非领导职务。

副部级机关的巡视员和副巡视员相当于本机关内设机构的正司级和副司级;副省级市机关的巡视员和副巡视员相当于本市市直机关的正局级和副局级。

第六条中央机关的巡视员和副巡视员职数,不得超过该机关厅局级领导职务职数的三分之一,其中巡视员不得超过巡视员和副巡视员职数的40%;调研员和副调研员职数,不得超过县处级领导职务职数的75%。

副部级机关的非领导职务职数按照上述比例确定。

第七条省、自治区、直辖市机关的巡视员和副巡视员职数,不得超过厅局级领导职务职数的三分之一,其中巡视员不得超过巡视员和副巡视员职数的30%;调研员和副调研员职数,不得超过县处级领导职务职数的50%。

副省级市机关的非领导职务职数按照上述比例确定。

第八条直辖市的区、副省级市的区、设区的市、自治州机关的调研员和副调研员职数,不得超过县处级领导职务职数的三分之一,其中调研员不得超过调研员和副调员职数的30%;主任科员和副主任科员职数,不得超过乡科级领导职务职数的50%。

第九条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机关的主任科员和副主任科员职数,不得超过乡科级领导职务职数的50%。

第十条担任非领导职务的,必须坚持德才兼备的标准,其思想政治素质、工作能力、文化程度应当达到相应的任职要求,身体健康,并具备规定的任职条件。非领导职务人员的任用,按照管理权限和规定程序进行。

第十一条晋升非领导职务须具备下列任职年限条件:

(一)巡视员应当任厅局级副职领导职务或者副巡视员五年以上;

(二)副巡视员应当任县处级正职领导职务或者调研员五年以上;

(三)调研员应当任县处级副职领导职务或者副调研员四年以上;

(四)副调研员应当任乡科级正职领导职务或者主任科员四年以上;

(五)主任科员应当任乡科级副职领导职务或者副主任科员三年以上;

(六)副主任科员应当任科员三年以上;

(七)科员应当任办事员三年以上。

第十二条新录用公务员担任非领导职务的,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三条非领导职务公务员因定期考核不称职或者受处分等原因,需要降低职务的,降为下级非领导职务。

第十四条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非领导职务设置,由各机关提出具体方案,报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备案;省级机关及其直属机构非领导职务设置,由各机关提出具体方案,报省级公务员主管部门审批;市(地)级机关非领导职务设置,由各机关提出具体方案,经市(地)级公务员主管部门审核后,报省级公务员主管部门审批;县级机关非领导职务设置,由县级公务员主管部门提出具体方案,经市(地)级公务员主管部门审核后,报省级公务员主管部门审批。

第十五条县级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负责非领导职务设置管理情况的监督检查。对违反本办法擅自扩大设置范围、突破职数比例限额、放宽任职条件的,不予批准或者备案;已经作出的决定一律无效,由同级公务员主管部门或者上级机关按照管理权限予以纠正,并按照规定对主要责任人以及其他直接责任人作出处理或者处分。

第十六条对工作特别需要的机关,由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提出意见,报中共中央或者国务院批准,其非领导职务职数比例可适当高于本办法规定的比例。

第十七条本办法由中共中央组织部、人事部负责解释。

附件五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

管理的单位审批办法

第一条为规范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管理(以下简称参照管理)的审批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列入参照管理范围,应当严格按照规定的条件、程序和权限进行审批。

第三条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列入参照管理范围。

使用国家行政编制的人民团体和群众团体机关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工作,由中央另行发文明确。

第四条中共中央直属事业单位实行参照管理的,由本单位提出意见,中共中央委托中央组织部审批;中央工作部门,派出机构所属事业单位实行参照管理的,由所在部门提出意见,报中共中央组织部审批。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直属事业单位和党委工作部门所属事业单位实行参照管理的,报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组织部门审核,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审批后,报中共中央组织部备案;市(地)、县级党委直属事业单位和党委工作部门所属事业单位实行参照管理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组织部门审批。

人大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各派机关和工商联机关所属事业单位实行参照管理的,比照前款规定的程序和审批权限报批。

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实行参照管理的,由本单位提出意见,国务院委托人事部审批;国务院各部委、直属特设机构、直属机构、办事机构、部委管理的国家局所属事业单位实行参照管理的,由各部委、直属特设机构、直属机构、办事机构、部委管理的国家局提出意见,报人事部审批。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直属事业单位和政府工作部门所属事业单位实行参照管理的,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事厅(局)审核,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审批后,报人事部备案;市(地)、县级人民政府直属事业单位和政府工作部门所属事业单位实行参照管理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事厅(局)审批。

特殊需要列入参照管理的单位,由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提出意见,中共中央或者国务院直接确定。

第五条申请参照管理的单位,应当提交以下材料:

(一)申请参照管理的请示;

(二)获得法律法规授权履行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依据;

(三)设立机构的批准文件;

(四)单位现有人员的基本情况;

(五)审批机关要求的其他材料。

第六条实行参照管理的单位,应当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实施方案》对人员进行登记、确定职务与级别、套改工资,并参照公务员法及其配套政策法规的规定,对单位内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进行管理。

参照管理的单位不实行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职务、工资、奖金等人事管理制度。

第七条公务员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参照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对不执行录用、职务与级别、工资福利保险等管理规定的,要责令其限期改正,并追究有关领导人员的责任。

第八条已列入参照管理的单位,因法律法规变更,不具有公共事务管理职能时,不再实行参照管理。

实施方案篇2

(一)强化创卫工作领导,保障创卫工作顺利开展

各学校要把今年的创卫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坚持“一班人合力抓”,形成党政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创建领导体制,要建立健全岗位责任目标管理制度和考核制度,做到目标落实,任务落实,责任落实,人员落实,措施落实,考核落实,效果落实,奖罚落实,确保创建工作积极扎实地开展。

(二)广泛宣传发动,再掀创卫新高潮

1、在教育网站建立创卫宣传栏目,及时编辑刊登有关创卫工作的各种文件和活动信息,不断更新内容。

2、积极主动向县内新闻媒体,如《*县报》、《政务信息》、《创卫简报》、县两台等及时提供创卫信息,大力宣传创卫成果及典型,对创卫工作中涌现的先进单位和个人及时进行推广和宣传。

3、配合“千人万户宣传教育”活动,在校园内开展多种形式的创卫宣传活动,如黑板报、手抄报、宣传栏、悬挂创卫标语、专题演讲、主题班队会、校园广播等形式,向广大师生宣传创卫意义、创卫工作重点、创卫知识等。通过丰富的宣传形式,使创卫观念深入人心,使创卫活动成为人人自觉的行动,再掀全县教育系统创卫工作新高潮。

4、继续办好“市民学校”。充分发挥学校广大师生创卫宣传员的作用,举办创卫市民学校培训班,宣传创卫的重大意义、卫生城市标准、市民行为规范等,增强吸引力,从而带动更多的家庭成员参与创卫。

5、发动广大师生编创反映创卫工作实际、贴近广大师生的文艺作品,利用“五一”、“六一”、“十一”、“元旦”等重大节日,组织广大师生开展形式多样的创卫文艺表演,大力宣传创卫中涌现出的好人好事。结合创卫实际,把创卫工作的事迹以小品、诗歌、歌舞等形式反映出来,寓教于乐。组织开展创卫征文、创卫专题书画比赛等活动,进一步营造浓厚的创卫氛围。

(三)实行环境卫生综合治理,积极营造优美洁净校园环境

1、加强校舍维修改造和校园绿化、美化工作。积极向上争资,对破旧校舍进行改造维修,进一步完善校园设施建设,搞好绿化、美化工作,争创“花园式”学校。在县城一块,重点完善*中学新校、实验小学基础设施建设和校园绿化、美化工作,加快完善*中学老校区即*二中基础设施。

2、加强卫生管理。严格执行垃圾袋装化,严禁机关院内、校园内违章饲养、燃放、搭建。坚持校内环境卫生一日一小扫,一周二大扫一评比,机关院内卫生一日一小扫,一周一大扫,责任路段卫生一周一大扫的制度,设立卫生监督岗,定期组织校园环境卫生检查评比,杜绝校园环境脏、乱、差现象。

3、加强除“四害”工作。根据县爱卫办统一部署,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和除“四害”工作,春冬两季各开展一次大规模的灭鼠活动,4至10月份要经常开展蚊、蟑病媒生物防制,整治机关卫生、校园卫生、责任路段卫生,消灭卫生死角,消灭“四害”孳生地。

(四)持之以恒抓实健康教育,大力提高干部师生健康意识

1、各学校要设立和管理好卫生室,督促校医加强业务学习,切实履行工作职责。有条件的中学年底前必须设立心理咨询室,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2、各学校要严格按要求开设开足健康教育课程(每周0.5节),配备健康教育设施,经常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卫生保健教育,增强学生防病抗病能力,确保开课率100%,学生基本卫生知识知晓率90%以上,做到有教材,有课程安排,有教学计划,有考试,并进行正常的授课;要利用黑板报等进行健康教育宣传,利用各种会议、讲座进行健康教育培训,组织师生学习《青少年预防艾滋病基本知识》和有关职业卫生、疾病预防、卫生保健等方面知识。局机关要经常组织干部职工学习《卫生知识读本》等卫生知识,提高机关干部的卫生知识水平。

3、要按照教育部《学校健康教育评价方案(试行)》中评价对象、评价方法、评价时间等规定,根据“学校健康教育评价方案的实施细则”,认真做好学校健康教育评价工作。在健康教育评价具体过程中,严格根据体系评价标准说明,实事求实的对健康教育进行评价,填好各种评价表,做好统计与等级评定,并按照档案建设要求做好健康教育评价归档工作。

4

、扎实做好控烟工作。积极开展吸烟有害健康宣传,倡导不吸烟。开展创建无吸烟学校、无吸烟办公室和无吸烟单位活动,开展戒烟竞赛,在学生中开展拒吸第一支烟活动。

(五)规范操作,扎实做好创卫资料建档工作

1、要严格按照《*县创建国家卫生城市资料建档工作指引》及《*县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基础资料收集建档项目要求》,继续组织力量,专人负责,完善创卫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所有资料准备一式两份,到2009年9月25日止基本收集完毕。

2、适时举办资料建档工作培训班,同时开展督查,确保创卫各类资料齐全,整理规范,无逻辑错误。

二、指导思想

实施方案篇3

为切实抓住春节前后企业用工的高峰期和外出劳动力返乡过节的有利时机,大力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以及外出务工人员向县内企业转移就业,满足工业园区企业节后用工需求,保障企业正常生产,促进企业正常循环和我县经济持续发展。根据《__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__县__年春季招工活动实施方案》(安府办字[__]222号文件)精神,经镇政府同意决定春节期间在全镇范围内广泛组织开展帮助企业招工活动,具体活动方案如下: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和省委十三届十次、市委三届八次会议精神,结合我县工业园区企业用工实际情况,大力引导外出务工人员“回归”县内企业就业,帮助缺工企业招聘急需劳动力,缓解企业缺工问题,保障企业正常生产,促进农村劳动经济和企业协调和谐发展,着力加强招工服务工作,优化企业用工环境,推动县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围绕“早摸底、早策划、早准备、广宣传、造声势、搭好台、唱好戏”的工作思想,抓住春节期间外出务工人员返乡过年有利时机,通过开展系列帮助企业招工活动,确保我镇园区招工任务的圆满完成。

1、各村居委会要提前做好在厂员工的宣传动员工作,既要争取将原来在本厂就业的员工节后回厂就业,还要发挥老员工“以工引工”的作用,利用他们回乡过年的时机,在村组为我县园区企业用工环境、工资待遇等多做宣传报道,吸引更多回乡劳动力留在本县企业就业。

2、进村入户。各村居委会要在镇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按照文件规定要求,充分发挥帮助企业招工的主体作用,自觉承担帮助园区企业缺工问题,要联系实际、因地制宜,认真研究本村春节期间帮助企业招工的方案,并切实加强领导,提前介入,密切掌握辖区内返乡过年的外出务工人员情况。实行镇干部包村、村组干部包户方法,采取逐户逐人走访的方式,通过发放企业招工简章、发送短信、悬挂横幅、刷写宣传板报等形式大力宣传我县园区企业的良好发展前景,动员广大外出务工返乡人员、农村富余劳动力到县工业园区企业就业,并主动协助其办好报名手续,确保全面完成招工任务。

实施方案篇4

第一条为增强声像档案的治理,保证声像档案的完好,更好利用声像档案信息资本为我区各项工作服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省档案治理条例》、《相片档案治理》等有关司法、律例的规则,制订本方法。

第二条声像档案是国家机构、社会组织及小我在社会公事活动中以灌音带、录像带、光盘、唱片、音频电子文件、视频电子文件和数码相片等载体和花样构成的,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管价值的前史记载。

第三条本区行政区域内机关、集团、企事业单元和其他组织的声像档案搜集、整治和治理工作合用本规则。

第四条区人民县政府档案行政治理部分,对本行政区域内机关、集团、企业事业和其他组织的声像档案工作执行监视和指点,保证声像档案的平安和完全完好。

各单元档案部分对本单元的声像档案工作执行监视和指点;对本单元声像档案进行搜集、保管及有用应用。

第五条声像档案是一个立档单元档案的主要构成局部,声像档案由摄录人员或承办部分整治后实时交档案治理部分(科室)或指定专人担任,执行集中一致治理。

第二章声像档案的搜集归档

第六条声像档案的搜集局限:

(一)、反映本单元首要本能机能活动和工作效果的声像资料。

(二)、指导人和有名人物参与与本单元、当地区有关的严重公事活动的声像资料。

(三)、本单元组织或参与的主要外事活动的声像资料。

(四)、记载本单元、当地区严重事情、严重变乱、重点建立工程以及天然灾祸、异常景象的声像资料。

(五)、本单元集体或小我被表扬或授予声誉称号的声像资料。

(六)、反映当地区地舆、胜景事迹、天然风景以及民间习俗和有名人物的声像资料。

(七)、与其他载体档案有亲密联络的声像资料。

(八)、其他具有保管价值的声像资料。

第七条新闻部分的声像档案搜集除执行本方法外,还要按中心宣传部、国家档案局制发的《新闻单元宣传报导档案治理暂行方法》处理。

第八条声像档案的归档要求:

(一)、属于归档局限的声像资料,必需由摄录人员或承办单元在摄录工作完毕后(30个工作日内)担任搜集、整治,实时向本单元的档案部分移交;

(二)、统一活动或统一场景的图片(画面)不得反复归档,应选择首要的图片(画面)归档,首要图片(画面)应具有主题光鲜,声响明晰,画面完好。没有保管价值或反复的不得归档;

(三)、归档的声像资料必需是原版、原件(前史缘由除外);

(四)、归档的音频电子文件必需以MP3或WAV为通用花样,视频电子文件必需以MPEG或AVI为通用花样,数码相片应为JPEG或TIFF通用花样;

(五)、归档的声像材料必需以灌音带、录像带或光盘为载体存贮。对需求永世、按期保管的以灌音带、录像带等磁性资料为载体保管的声像材料,应将其制成光盘保管;

(六)、归档的数码相片应刻成光盘,拍摄数码相片的像素应在1000万以上,扫描相片的线数应不低于600dpj。

在光盘根目次下树立一个DATA文件夹(并附有文字阐明),寄存统一年度统一保管刻日的数码相片,这些相片按构成工夫的先后陈列。

第九条对具有永世保管价值的数码相片,搜集时必需还冲印出纸质相片,并附加响应文字阐明一同归档。

第三章声像档案的整治

第十条声像档案的整治应恪守声像档案的构成规则和特点,以有利于坚持声像档案的有机联络,便于保管和应用为准则。

第十一条声像档案的保管刻日参照国家档案局《机关文件资料归档局限和文书档案保管刻日规则》执行。

第十二条声像档案的整治内容包罗对声像档案进行分类、拟写文字阐明、陈列、编号、装盒、编制目次等。

第十三条统一全宗的声像档案按年度分类,构成全宗号、落款、保管刻日、光盘(录像带、录影带)号、数码相片号、拍摄工夫、拍摄者、密级、套别等文件目次项目。

第十四条归档声像档案采用“一次性写入”方法的只读光盘作为保管载体。永世保管的应刻制一式三套,辨别用A、B、C标注:A套封存保管,B套供查阅运用,C套异地保管;按期保管的刻制成一式二套,既A套和B套。

第四章声像档案的治理

第十五条寄存声像档案应远离强磁场、强热源、并与有害气体隔离,情况温度应坚持14-24℃,日转变幅度不超越±2℃;相对湿度应坚持45-60%,日转变幅度不超越±5%。

单元声像档案数目少,保管前提无法达标的,可请求交区综合档案馆代为保管或提早移交进馆。

第十六条按期检查声像档案保管状况。对长期保管且不常用的声像档案,普通应每隔半年检查一次。对运用比拟频频或已受损的灌音带、录像带、光盘要实时进行技能处置和复制。

第十七条已归档保管的声像档案,任何人不得擅自抽出、清洗、消磁和涂改。

第十八条声像档案的判定、销毁、计算、应用工作,参照文书档案的有关规则执行。

第十九条声像档案在移交之前应对每套载体及其技能情况进行查验,查验项目包罗载体能否洁净,能否有划痕,能否可以翻开阅读,能否依照规则要求整治。

第五章声像档案的移交

第二十条按照《档案馆工作公则》(国档发[1983]14号)的规则,声像档案应随立档单元的文书档案还向档案馆移交。

第二十一条机构撤销或兼并、分立的,声像档案应伴随其它载体的档案移交给区综合档案馆或兼并、分立后单元的档案治理机构,任何单元和小我不得私留、转移和不合法销毁。

第二十二条移交声像档案,应处理移交手续,其详细移交办法与其它载体档案一样。

第六章声像档案的应用

第二十三条树立声像档案借阅、应用准则,严厉审批手续。原版声像档案普通不得外借。

第二十四条档案治理部分应装备需要的声像载体播放设备,便利供应应用。

第二十五条应用馆藏声像档案为机关和社会供应服务,举行展览、申报会等。

第七章司法责任

第二十六条声像档案在保管和应用进程中,如发现有损毁、倒卖、私带出境等违背司法行为,应按《档案法》以及有关司法律例处置。

第二十七条违背《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施行方法》及本规则,形成声像档案损掉的,由档案行政部分、有关主管部分依据所损掉声像档案的价值,责令补偿。

第八章附则

第二十八条本方法条目由区档案局担任分析。

实施方案篇5

活动场地选择和各个活动地点的分布决定是否恰当,是否人流密集处,例如某化妆品在某城市进行户外活动时选择的场地舞台对面就是自行车停放处,消费者根本无法停留,活动的效果可想而知,还有一种常见情况就是出于租金的考虑选择了人流量小的点,这其实也是对于促销资源的一种浪费。

b)消费者是促销活动的关键主体,消费者对于活动的反应决定了促销活动的成败得失,以下一些因素决定了消费者会做出什么样的反应:

选择合适的时间:

促销活动进行是否在合适的销售时段,以及促销活动的持续时间是重要的考虑因素。促销期太短,大部分消费者还没有得知活动信息;促销期太长,消费者对于活动积极性下降,边际效益递减,一般快速消费品的促销时间以半个月到一个月为宜。

c)选择明确的目标对象:

促销活动必须有明确的目标对象,这样才能够有效集中资源,使活动投入产出比最大化,不分对象盲目促销是绝对错误的。

d)具有充分的消费者吸引力:

一个活动的成败,对于消费者吸引力无疑是最关键的。对于一个具体的活动来说,促销力度,赠品/样品的选择和消费者参与的便利性是吸引消费者的决定性因素;促销力度一定要适度,太大会对今后的销售产生不利影响,太小则缺乏吸引力;而赠品的选择必须有新意,还要符合品牌特性;规则设计应该尽量便于消费者参与,过于复杂,消费者感觉不便则会直接导致参与积极性降低,影响活动效果。

e)提高消费者促销活动知晓度:

一个好的促销活动应该是消费者惯为了解的活动,目前促销活动组织中一个常见的错误是将促销资源的大部分投入到消费者奖励上,却忽视了对于活动本身的宣传,导致活动力度很大,而知晓活动正在进行的消费者不多,例如某品牌啤酒在进行买赠活动,但是在卖场内外没有相应的DM邮报,活动海报和堆头,包装上没有说明,没有场内导购,更没有任何媒介宣传,仅仅是货架上的一张货架贴,难于引起消费者的注意,活动效果也就很有限了。

另一种常见错误是在宣传中对于活动规则解释不清甚至误导,消费者有被愚弄的感觉,对活动报不信任态度,后果可想而知。

f)提供非价格性的消费者利益点:

大部分消费者促销活动沦为单纯的价格促销的原因就在于在促销设计及宣传中知识单纯的向消费者强调了价格因素,缺乏对于产品利益和品牌利益的宣传,从而将消费者的品牌取向误导至价格上,严重的影响了品牌形象,促销现场传达的应该是“合算的”而不应该是“便宜的”。

Ø竞争者对于促销活动的反应影响着活动的进行,以下因素也就显得非常重要:

a)针对竞争者弱点设计:

促销活动的主题设计最好能够针对竞争者的弱点,至少不能与竞争对手重合。当然在进行宣传时不能违反有关法律规定,甚至进行恶意诋毁,那可就是偷鸡不成蚀把米了。

b)预先评估竞争者可能的反应:

促销活动开展后竞争者必然会有某种形式的反应,提前做好准备才能防患于未然,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

Ø合作者,包括企业内外部的合作者,如企业内部门,机构,中间商,零售终端等是活动执行的主体,他们的行为决定着活动本身能否顺利进行,以下一些因素也就直接影响了活动的质量:

a)制定清晰的活动目标:

任何一个促销活动都应该有清晰的目标,常见的目标包括销量,试用率,覆盖率等,一个清晰的目标可以用来在活动进行中为执行者指出明确的方向,并用来判断进展情况,以便对于活动进程进行控制和修改。

b)提供明确的活动指南:

在活动开始之前,组织者应该制定明确的活动指南,例如执行手册或者活动通知,告诉合作者活动流程,规则,告诉该如何采取正确的行动,具体的时间安排表,需要哪些配套措施,以及如何获取相应的资源和支持,如何处理突况等等,确保合作者充分了解活动的相关情况并给予积极配合。

在活动进行过程中,组织者还应该随时向合作者提供关于活动进展情况的备忘录,并对于根据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法或进行修改,确保活动的顺利实施,避免造成混乱。

c)准备完善的配套措施:

很多促销活动在开展之前都没有做好充足的配套,例如相关物料没有准备好,媒体计划无法配合,人员没有到位,或者铺市率没有达到要求,经销商或零售终端缺乏足够的产品库存等等,这些情况都极大的影响了促销进行。但现实状况是在大部分促销活动中或多或少都会发生。

d)提供合理的合作者利益:

由于大量活动是通过中间商或者零售终端直接操作进行的,因此应该给操作者带来一定的利益,例如销量的增长,客流量的增加等等,或者直接向其支付合理的费用。以鼓励合作者积极参与,达到双赢目标。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不要随意向中间商和零售商的员工提供好处,一是不合法,二是可能引起中间商和零售商的强烈反感,不利于合作。

e)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和可控制性:

活动本身的规则设计应该便于操作,并且便于厂商对于活动进行控制,规则太复杂,操作难度大,合作者觉得麻烦,积极性不高,执行中大打折扣,效果不佳,规则太简单,漏洞多,难于控制,促销资源大量浪费。

实施方案篇6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大脱贫攻坚力度支持革命老区开发建设的指导意见》和《中共广东省委办公厅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大脱贫攻坚力度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实施意见》的精神,惠东县专门制定了《实施方案》。

这个《实施方案》的指导思想十分明确。他们在制定《实施方案》时,紧紧地围绕着国家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和广东省振兴发展粤东西北的战略布局,以及连片振兴发展海陆丰革命老区的构想,以“十三五”规划为引领,以惠东被纳入国家贫困革命老区扶持范围为契机,认真地谋划惠东的《实施方案》。为此,他们特地汇总了国家和省有关扶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一系列文件,组织全县干群进行通读、精通,开展讲座,深入探讨,以达到深刻领会文件的精神实质。同时,他们组织全县干部科学地认识和分析形势,审时度势,正确地总结过去和把握未来,站得高,看得远,使制定《实施方案》的思想更明确。他们还密切地与海陆丰革命老区其他县(市、区)沟通对接,建立联系机制,注重连片开发,让制定的《实施方案》在宏观上,符合国家和省里建设发展大局所需。

这个《实施方案》的发展目标十分明确。他们以构建惠东山海统筹发展示范县为目标,以重点项目建设为抓手,夯实发展基础,提高发展能力。他们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在制定《实施方案》时,十分注重整合本地资源,发挥本地优势,在微观上充分显现出当地的特色,科学地提出“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生态环境不断优化,特色产业快速发展,公共服务有效提升”,到2017年底,全县按省里现行标准,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20年,把惠东建设成为综合竞争力强,引领发展的先进地区。

这个《实施方案》的重点工作也十分具体、明确。他们突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9项工程。同时确定带动振兴发展的五大项工程。另外,还制定出《实施方案》的保障措施。每个项目都有具体的投资规模、完成的时间和责任单位。有当年要完成的,有三年后完成的,也有在“十三五”期间完成的。具体明白,实实在在,可操作性很强。这是惠东一幅十分美好的建设蓝图。我们要为这个科学的《实施方案》点赞!

实施方案篇7

医院搬迁新址在即,根据医院实际情况,现为医院在搬迁新址过程中实施的具体工作建言献策。

一、成立各项组织,实行分包责任制。

1、成立领导组织。协调各相关部门,确保道路通畅,保证搬迁顺利进行;成立搬迁责任组,制定各组职责并落实到人;制订医院搬迁的方案、搬迁路线;协调各搬迁工作组之间的关系;负责资料收集、整理。

2、成立各专业组:

(1)固定资产清查组。负责搬迁前老医院的物资清点、分类,制订物资报废方案、搬迁调配方案、入库备用方案、淘汰处置方案,解决需搬至新病房大楼的旧设备的适用问题;按照方案由责任人登记制订物资报废明细表、搬迁调配明细表、入库备用明细表、淘汰处置明细表,搬迁实施后组织对老医院各种家具、设备、器械的清点、交接、回收;搬迁后在时间段内完成对账和入库;新院物资、设备清点、入库造册;整理完成新医院各科室所有材料、设施、设备清单,作为成本核算依据。

(2)医疗安全保障组。负责搬迁过程中医疗的协调、指挥;根据情况随车配备急救药品、器材,有专人负责,并设替补人员;负责搬迁过程中危重伤员的会诊、抢救与治疗方案的制订及参加手术和治疗;收集、掌握各科室收治情况和危重患者情况,并督促各科室做好相关医疗应急预案;随时收集、处理搬迁过程中各科室出现的医疗安全问题。

(3)宣传信息组。医院搬迁公告,制作相关标牌、标语;协调相关部门开展宣传活动。

(4)新院运行保障组。确保搬迁前新院运行的各项必需工程(包括水、电、气、电梯、道路等)完工并正常运行,并安排专人负责检查各楼层的正常运转;标识、标牌到位,指示、引导清楚明显;确保搬迁实施前各种家具到位;确保搬迁实施前新院网络系统、局域网电话正常运行;搬迁前对新医院大楼各科室房间物品摆放进行讨论,形成方案后通报各科室,以规范房间内物品放置;对新院中央空调、弱电等进行全面调试检查,确保正常运行;搬迁前检查落实门急诊、病区办公区、辅助科室的设置以及病床编号、病区标示牌的安装;搬迁实施过程中指挥协调电梯和交通等工作;确保新医院各种购置设备到位,保证中心供氧、中心负压、层流、呼吸机、监护仪、药品供应、检验设备、影像设备、麻醉及手术设备等正常运行;

(5)交通组。负责转运车辆的筹备和安排,满足搬迁工作用车需要;负责与公安、交警等部门对接,保障搬迁期间道路通畅;负责搬迁期间车辆及人员的登记与检查。

(6)抢修维护组。确保搬迁实施过程中出现应急情况时能及时解决。

二、根据全院各部门特点分为几大片区:

1、住院区。具体人员负责住院病区整体搬迁,制定病区搬迁详细方案,并负责本区临时应急事务的处理,保证病人安全平稳搬迁。

2、门诊区。具体人员负责门诊部整体搬迁,制定本区搬迁详细方案,并负责本区临时应急事务的处理,保障门诊部各科设备安全搬迁,科室有序搬迁。

3、行政、后勤区。具体人员负责本区整体搬迁,制定本区搬迁详细方案,并负责本区临时应急事务的处理。

4、药剂区。具体人员负责药剂部门整体搬迁,制定本区搬迁详细方案,并负责本区临时应急事务的处理,保障药品供应。

5、设备区。具体人员负责各科医疗设备整体搬迁,制定搬迁详细方案,协助老院区医疗设备拆卸,安全搬运及处理搬迁实施过程中出现应急情况及时解决。

三、各科室成立科室搬迁小组。

由各科主任、护士长负责,其职责包括:组织医务人员提前熟悉新环境,了解科室的布局、设施、仪器位置、安全通道,熟悉医院其他科室的精确位置;负责制订本科室搬迁预案,包括科室人员岗位、分工安排,工作实施步骤、医疗应急措施及患者、物品、设备的搬运清点、顺序等;搬迁前将病床、物品、器械定位,做好抢救器械、应急药品的准备,对搬迁时科室的安排、地址、路线及需要患者及家属配合的事宜、注意事项进行宣教;统计住院人数、空余床位数等,做好患者分流工作;检查仪器、设备等的使用情况,组织本科室物资盘点及统计。

院办室

实施方案篇8

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

通过开展干部大下访活动,确保建设领域已化解积案无反弹,巩固率达到100%;2010年区交办积案息诉息访率达100%。群众诉求渠道进一步畅通,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切实解决,社会矛盾得到有效化解,实现建设领域总量、到市区、集体上访、明显下降。

二、重点任务和方法步骤

坚持“走访解民难、走访聚民心、走访促发展”原则,将了解社情民意、排查化解建设领域矛盾纠纷、化解城乡建设积案、探索建立稳定工作长效机制作为干部下访、走访活动的主要任务,将解决问题、教育疏导与困难救助相结合,全力推进“事要解决”。

(一)认真下访,化解矛盾(1月至4月)

委属各单位、机关各科室要集中时间,认真落实领导干部走访、下访和回访活动。通过走访、下访发现问题,及时化解矛盾纠纷,特别是对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和民工工资较多的问题,加大协调处置力度,对已化解处理的积案和群体类问题进行回访。一是按照“谁解决问题,谁跟踪落实,谁回访”的原则,对已化解处理的积案个案进行回访,督促解决措施的落实兑现,确保真息访,促成真结案,避免已结案件出现反弹。对出现反弹的问题,要认真分析原因,重新研究制定化解处理方案,促使人息诉息访。二是认真落实对部分群体性突出问题的政策措施,确保各项惠民政策落到实处,群众真正得实惠。委领导和机关、事业单位按照制定的《关于建立委领导联系帮扶企业制度的通知》(巴南建委发〔〕166号)确定的联系帮扶企业和镇街为大走访对象,分别开展大走访工作。

(二)排查梳理,登记建档(1月至5月)

1、全面排查梳理。委属各单位、机关各科室要对建设领域的积案进行一次全面清理排查。排点为建设领域历史遗留问题、建设工程质量安全问题、拖欠民工工资问题,特别是一城龙洲项目质量问题、屏都大厦等矛盾纠纷,要加大处置力度,避免相关人员到市区集访或进京上访。

2、逐一登记建档。对排查出的积案在全面梳理的基础上,逐件按诱因、时间、地点、单位、涉及人数、重点人员、事态发展预测、矛盾纠纷类型、化解结果、稳控情况、责任人等要素登记建档。

3、集中分类交办。按照“事要解决”和“扬汤止沸、釜底抽薪”的要求,通过大下访活动,对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群体性问题、多次到市区上访问题、涉法涉诉问题、历史遗留等尚未化解的积案进行全面排查梳理,并按照网格化管理要求建立台帐,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全面落实区交办的案件。

(三)分类分责,包案化解(5月至8月)

1、分类明确责任。按照职能分工,各责任单位委化解积案的责任主体,也是协调、指导、督查的责任主体,负责对职能范围内的案件进行协调解决,对涉法涉诉积案联系相关部门处理。

2、落实包案领导。积案全部实行领导包案,各分管领导为积案包案领导。包案领导要亲自协调、亲自会办、亲自解决、亲自做群众思想疏导工作,切实做到真包真抓,一包到底,直到“案结事了”。

3、制订化解措施。化解积案责任单位要按照“重新调查、重新研究、重新定性、重新处理”的原则,由包案领导牵头,抽调专门人员,逐案研究,逐案提出化解意见。对处置积案困难较多,难度大的,要及时向区联席办报告,争取有关部门的支持,不能久拖不办,办而不结。

(四)结案审查,归档管理(9月至10月)

各单位要对区交办积案要以诉求合理的调处解决到位,诉求无理的终结、教育疏导到位,行为违法的依法处置到位。办理的所有案件,经包案领导或主要领导审查同意后,逐案建立卷宗,按行政类、涉法涉诉类分别报送区联席办和区委政法委审核。所有交办案件审结后,统一将卷宗报送县联席办归档管理。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责任单位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活动的领导,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各包案领导要切实负起责任、亲自抓,定期研究大下访工作和积案处置情况。每月至少集中研究1次干部大下访工作,每周集中分析处理疑难问题。

(二)实行网格管理。对活动的开展情况实施网格化管理,建立领导干部走访、接访、下访工作情况台帐;建立已化解处理积案走访回访工作台帐,包括走访回访对象基本情况、走访回访责任领导、走访回访结果等内容;建立交办案件办理情况工作台帐,按要求统计汇总并上报积案化解工作进度。在活动期间要及时报送有关工作情况和信息。:

(三)明确工作重点。对市、区交办的案件和排查的矛盾纠纷要明确责任领导、责任单位、责任人,确保工作有人管、有人干、有成效。要形成上下联动、各方配合的强大合

力。对已化解积案的走访回访工作要明确具体的牵头责任单位、责任人,不走过场,不流于形式,要面对面与当事人沟通,了解问题处理和落实情况。对交办的积案要逐案落实包案领导、承办人员、化解措施、办结时限,重大复杂的积案包案领导要亲自处理。

(四)强化正面宣传。要及时总结、推广活动开展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宣传先进事迹和典型案例,教育引导群众依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上一篇:小学宿舍管理期中总结范文 下一篇:项目实施方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