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债活动宣传方案范文

时间:2023-10-07 15:07:13

国债活动宣传方案

国债活动宣传方案篇1

大多数人还是愿意留下,重新寻找自己的位置,但他们还需更久的等待。自去年9月30日长风机器厂所在的长风集团宣布破产后,厂方原本承诺在当月底就解决职工安置问题,但却一直拖到现在。经过大半年的观望和人心起伏,他们都非常焦急。

长风集团宣称搭上了政策性破产的“末班车”,将要摆脱重债,轻装上阵。然而“变脸”过程背后,却蕴藏着无限风波。职工安置方案甫一宣布就引发了许多工人的不满。有工人怀疑,自己的厂子属于假破产,真逃债。

债务是如何形成的?

2010年4月20日,全国企业兼并破产和职工再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正式批准将长风集团列入政策性破产计划的范围。政策性破产对国有企业的破产财产认定和债务清偿顺序做出了特殊规定,并给予财政支持,企业清产核资后的所有资产首先用于安置职工,而不是清偿银行债务。该政策自1994年开始执行,在大型国有企业破产的过程中,一度起到了主导作用,成为国有企业破产的特殊优惠政策,因新《破产法》的出台,2008年底正式终结。长风集团此次是作为特例被追加进入政策性破产的范围。

在该集团内部的政策性破产工作宣传手册中,便能看出其对优惠政策降临的渴盼:“经过长达5年的不懈努力,经国务院领导特批,国家将甘肃长风信息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含国营长风机器厂、甘肃长风电子电器有限责任公司)作为特例追加纳入全国企业政策性破产范围。长风集团终于搭上了政策性破产的末班车,这一结果实属来之不易。”

然而,面对争取了5年的成果,长风集团却并非上下一心。破产引起了职工的质疑:原本辉煌一时的企业何以走到了今天的地步。“开会的时候,我们厂领导说欠了银行3.6亿的贷款,债务是如何形成的,我们却不知道。”在长风机器厂工作了30余年的陈远力觉得厂领导应该给职工一个明确的交代,贷款究竟用于什么地方。而长风集团办公室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则否认了这一数字,表示并没有那么多。

始建于1956年的长风机器厂是长风信息科技集团的核心企业,是国家“一五”期间投资建设的156项重点工程之一,主要研制生产军事电子装备,作为我国重点军工电子骨干企业,在国防建设中具有十分特殊的重要地位。1999年经过重组,以长风机器厂为母体,演变为由长风机器厂、甘肃长风特种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等11家法人实体组建而成的长风信息科技集团,成为甘肃省最大的电子工业企业。

上世纪80年代,由于国家建设的重心转向发展国民经济,一大批军工企业为了适应新的形势,利用自身技术特长,纷纷转向民品市场,长风机器厂也开始走向“民”的道路,发展了以洗衣机、电视机、电冰箱为主的家电产业,长风电器曾家喻户晓,风靡一时。

兰飞厂已退休的技术人员孙铁木对这几个厂的情况都颇为熟悉,它们一起经历了军工企业发展民品的高峰和低谷。“当时的军工企业有发展民品的天然优势,管理体系较严、资金雄厚,可以说是人财物齐备。”孙铁木说,“不过,80年代建一条生产线也不容易,必须向日本和德国等发达国家购买。”长风机器厂先后与日本、意大利等国进行了合作。然而经过了10多年的快速发展后,曾经的“以民养兵”却走向了无以为继的边缘。“民品出现了亏损之后,工厂都是硬挺着,通过不断贷款勉强维持。”孙铁木说,民品逐渐从盈利点变为了包袱,成为日后形成巨额债务的根源。

在其内部的宣传手册中,长风集团也表示,自“民”后,新投资建设的3条民品生产线以及生产经营活动所需资金,绝大部分依靠银行贷款。企业现已严重资不抵债,无力清偿到期债务。“近年来,由于市场竞争激烈,企业机制不活,产品成本和售价严重倒挂,民品经营日益困难。产品销售不畅,贷款回收慢,无力进行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和应用,无力对现有设备进行更新改造。设备陈旧,工艺落后,民品产业失去了持续发展的能力。企业由于长期亏损,无力偿还到期债务,无法获得新的资金支持,加之技术人才和高素质管理人员大量外流,各种负担重,扭亏脱困无望。”在此背景下,2005年长风集团在完成了上市公司的“壳”转让给甘肃靖远煤电、初步具备了申请政策性破产的条件后,开始争取国家政策性破产政策。

而职工们对形成债务的解释却并不认同,他们觉得亏损和贷款的产生完全是厂领导的失职导致,在市场前景并不明朗的情况下追加投资,只将银行贷款拿出很少一部分做表面文章和形象工程,大部分钱已经去向不明,留下的债务以“经营不善”为名甩给国家或集体。

职工安置方案引争议

早在长风集团接到正式通知之前,将要破产的消息已经在长风机器厂传开。据工人李志刚介绍,2009年底大家就已经听到了风声。对于那些早就在厂外另谋兼职的人来说,这个消息犹如福音,李志刚就属于这一群体,他已经在这个厂工作了10余年,每个月的工资不足1000元,扣除养老金和保险,拿到手的不过六七百元。要养活一个三口之家,生活只能是捉襟见肘。他的收入在普通工人当中尚属中等水平,还有一些工种则无活可干,只能拿到三四百元的基本工资,因此,兼职所得的收入成为很多工人的主要经济来源。

就在工人们对破产能够带来的益处怀有期待时,2010年9月厂里发到每个职工手上的宣传手册中提到的安置方案却令他们大为失望,解除劳动合同后,能够一次性得到的补偿远远低于他们的预期。方案中规定,全民所有制职工解除劳动合同后发放一次性安置费,劳动合同制职工解除劳动关系后给予一次性经济补偿金。按照计算公式,工龄30年的全民合同制职工可以拿到近10万元,而工龄10年的劳动合同制职工仅能拿到1万多元。“厂里有80%的人都属于劳动合同制,去年身份界定之后,我们才知道,干了10几20年,才是个临时工。”李志刚说,大部分人在此之前并不知道自己的身份。

区区几万元的经济补偿金让职工们感觉受到了欺骗,而如果重新上岗则需用这笔他们眼中的“卖身钱”入股,很多职工认为这是厂方设下的另一个陷阱。长风厂的职工安置方案中表明:与原企业解除劳动关系后,符合重组企业用工要求并通过聘用上岗的人员,按个人一次性安置费或经济补偿金的数额,用破产评估后的净资产抵顶量化成个人股份后,入股重组企业。“我开始不知道什么叫抵顶,后来在网上查了一下,才知道是拿买断的钱100%入股。”陈远力愤愤不平,“凭什么让我全部入股?”虽然后来的安置方案对此做出了修改,将抵顶量化改为部分量化,但据陈远力说,入股的部分也要达到80%~90%。虽然长风厂在内部宣传手册中渲染了光明的前景,“入股职工将具有双重身份,既是股东,又是员工,真正成为重组企业的主人”,但这并没有卸下职工的猜疑和不信任。“新公司的领导基本还是那些人,如果二次破产,我们已经属于合同工,那时候只能关门走人了。”陈远力说,工人对于新公司的前景普遍没有信心。

2010年10月20日,有工人站到了厂门口表达对破产程序和安置方案的不满,其他工人闻讯陆陆续续赶来,聚集的人越来越多。他们打出了“还我权益,讨个说法”、“依法破产、合理安置”的横幅。其间,厂领导找了工人代表谈话,随后人群逐渐缩小,直至最终散去。此后,劳资双方的博弈便转移到网上,工人们纷纷在百度贴吧里表达不满,有传言称,厂方花了200万元删帖,一时之间,人心耸动。

实际上,这次聚集更像是多年来矛盾的总爆发,“我们的加班费是一小时一块钱,我大年初二就开始加班了,一天才给10块钱。但是一旦违反了厂里的规定,就要被扣钱,迟到一次就扣几十,多休息一天就扣70至80元。”陈远力说。而李志刚也透露,一些人办了停薪留职在外面干活,还要给厂里交钱,一年8000元。2010年7月,实行指纹打卡后,很多人因此断了财路,在外面干私活的人不得不回来上班。受访的工人在谈到长风厂时,纷纷直言这潭水太深,坊间更是流传厂里某些领导腐败不堪。他们列举的事例显示这个厂管理状况的失序。

“1994年,中央政府成立了一个国有企业调查组,经过调查,我们认为对严重资不抵债的一些国有企业要坚决实施破产。”曾参与政策性破产调研工作的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李曙光说。据他介绍,这类企业破产存在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就是国有企业职工的去向和安置。计划经济体制下,对国有企业职工实行无底保障,但是随着其所依托的主体的消失、生产经营的停顿,这部分职工的安置成了最大的问题。

而据陈远力介绍,此次破产长风厂并没有将土地使用权转让,企业部分拿出了多少钱,他们也不得而知,只是在开会时,听到厂领导说,甘肃省财政拿出了1.3亿元用于安置职工。长风集团办公室的负责人则表示,现在的职工安置方案只是一个草案,正式的方案还要经甘肃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通过后才能执行,现在只是进行一次摸底。

特例的合法性

作为甘肃省最后一家完成政策性破产的国有企业,长风厂的破产时间显得尴尬。虽然厂方宣称是赶上了“末班车”,但事实上它更像是一趟临客,因为政策性破产早在2008年年底便已终结。李曙光介绍了政策性破产结束的原因:“2004年,中央作了一个决定,政策性破产再搞4年就停止,因为中国当时已经加入了WTO,要按照国际通行的标准发展市场经济,应该对市场经济的主体一视同仁,而政策性破产恰恰是对市场经济的主体尤其是国有企业有一些特殊的优惠政策,再加上新《破产法》也正在紧锣密鼓地出台,所以,2004年中国给外界提供一个预期、向国际市场做出了承诺。”

李曙光说,按照宣称的时间表,政策性破产虽然已经结束,但由于后期还有许多复杂环节和遗留问题,破产执行并没有完全终结,有些企业用几个月时间就能够完成破产,有些企业则需要几年甚至10年的时间处理遗留问题。他亦表示,理论上来说,2008年终结以后不再搞政策性破产,像长风厂这样2010年才启动破产的例子,还是第一次听说。“只有把它看作是2008年以前的项目,才具有合法性。”李曙光说。

为什么申请了5年才被追加进入政策性破产的范围?甘肃省国资委宣传处的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央在甘肃的企业不存在这个问题,但是长风集团属于省属国有企业,所以它的情况较为复杂,主要是牵扯到债务和职工安置费用的问题。“这个钱要么是中央政府出,要么是地方政府出,过去一直没有确定谁来出钱,所以一直拖着。这次应该是省里努力了一下,但肯定属于符合政策性破产的条件。”而国务院国资委新闻处苏处长在给记者的答复中,则表示之所以追加进入政策性破产,是国务院领导特批的,肯定会按照政策性破产的程序来完成,其他的则不愿意多谈。

按照李曙光的介绍,进入政策性破产的企业都亏损严重,经营进入了困境,“很多国有企业的负债远远大于资产,有的企业负债率达到了200%甚至2000%,在健康的市场经济当中,对资不抵债的企业和现金流出现很大问题的企业,都采取破产的办法,让它们退出市场,但由于我们国家的计划经济体制和社会条件等原因,这些企业还是生存下来了,国家还给它们输血,用补贴让它们有一定的生存空间。”李曙光说,实际上,用本来应该转换为公共产品的财政收入,去救助低效益或者没有效益的国有企业,浪费纳税人的钱去救助这些企业是不应该的。

假破产,真逃债?

政策性破产企业的债务如何解决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将已经抵押担保的土地用来安置职工,已经使债权人受到了损失,而企业本来就欠债权人几千万甚至上亿的债务,这笔钱怎么办,就是用呆坏账准备金来冲销。以前国家对这笔钱的规定比较死,很少使用,1994年决定呆坏账准备金,当时经过我们的核算,这些企业冲销坏账需要50亿,在50亿的盘子里有组织、有准备、有领导地破产,各省符合条件的就申报。”李曙光说。

按照1997年10号文件的规定,只有破产企业真正做到停产关闭(取消法人资格)、土地使用权及企业财产被拍卖变现、职工得到妥善安置的,其银行贷款本金和利息损失,方可从银行提取的呆坏账准备金中核销。长风集团在对职工的解释性文件中也表示,对债权银行和资产管理公司贷款本金、利息由于企业关闭破产造成的损失,经国家有关银行总行批准后核销。但至于能够冲销多少,厂方则没有回应。

“冲销不了的钱就由地方政府来解决,银行跟地方政府实际上是博弈的,银行冲销得越多,它自身的压力就越大,冲销并不代表一笔勾销,比如企业报了1亿,但只能冲销5000万,这个钱就应该由地方政府来出。”李曙光说。而长风厂的一些职工怀疑,厂里用本来安置职工的钱偿还了部分没能被冲销的债务。

李曙光表示,在政策性破产执行15年的过程当中,假破产真逃债的情况并不是没有,一些企业是挂羊头卖狗肉,班子没有变、厂长没有变、机制没有变、经营产品也没有变,实际上是骗了国家一笔钱,把国家这笔钱冲销掉了。

而长风集团向职工明确宣称,政策性破产重组的基本特点是“破产不停产,关门不走人”,生产经营正常进行。据陈远力介绍,就在破产计划下达的前夕,长风领导层又准备上马全自动洗衣机生产线。“在市场前景毫无生机的现实情况下,建该生产线的前期基础投资将超过500万、长线投资将会超过数千万。”陈远力说,这样的盲目投资难保不会形成今后新的债务。

国债活动宣传方案篇2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探索建立以“政府主导、央行推动、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工作机制及有效运行机制,努力营造“内外环境和谐发展、经济金融良性互动”的金融生态环境。

二、创建目标

总体目标:从二零零九年起,利用3到5年时间将我县建设成为“金融生态环境示范县”。

具体目标:国家各项经济金融政策得到有效贯彻落实,县域产业政策、金融政策、财政政策协调;社会信用体系健全,社会信用状况明显改善;企业改制规范,金融债权得到有效维护,无恶意逃废金融债务行为;金融胜诉案件执结率在80%以上,执行案件标的兑现率50%以上,不良贷款率低于全市平均水平;中介服务体系健全,专业化水平普遍提高;政府、银行、企业协调沟通机制完善,银企关系融洽;信贷投入保持合理增长,存、贷款增长高于全市平均水平,金融运行质量和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县域经济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创建措施

(一)建立组织,完善机制。一是成立颍上县创建金融生态环境县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协调解决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中的重大问题。组长由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担任,副组长由县政府分管副县长担任,成员由县政府办公室主任、县商务办主任、县人民银行行长、县银监办主任、县各金融机构及县有关部门负责人担任。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在人民银行颍上县支行),具体负责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日常管理工作。二是分工负责,形成合力。在县委、县政府的直接领导下,人民银行、银监办、司法机关、纪检监察、新闻单位、金融机构及政府其他有关部门通力协作、齐抓共管、稳步推进。三是完善宣传机制。金融部门利用“金融知识进社区”、联合宣传等形式积极向社会各界广泛宣传金融生态环境县建设的重要意义,取得社会各界对创建工作的了解和支持。四是完善工作协调机制。首先,完善日常协调机制。以颍上县创建金融生态环境县工作领导小组为依托,通过组织会议、信息披露、数据交换等形式,加强各成员单位之间的日常沟通,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其次,完善重点事项研究机制。对有关经济规划、产业布局、金融运行、风险处置等工作中的重大问题进行联合调研,综合分析,提出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再次,完善紧急磋商机制。对可能发生的事关经济金融运行全局的重大问题或紧急事项,提前制定处置预案,一旦事件发生,立即启动预案,及时采取措施解决,确保全县经济金融安全。

(二)加强信用建设,改善信用环境。一是推进“诚信政府”建设。政府领导必须增强诚信意识,积极开展政务公开,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规范政府融资行为,落实政府金融债务,提高各类资金使用效率,防范财政与金融风险,维护政府信誉。二是推进“信用社区”建设。每年创建不少于2个信用社区,为配合此项工作开展,相关部门及各金融机构要积极推广“创业培训+小额担保贷款”相结合的信贷模式,依托社区信用平台,扩大小额担保贷款覆盖面。三是推进“诚信企业”建设。建立诚信企业“红名单”激励制度,定期公布诚信企业“红名单”,增强诚信受益的辐射示范效应。进一步深化征信体系建设,加快企业外部资信评级工作步伐,推出一批信用优良的企业。四是推进“信用村镇”建设。将全县2/3以上的村镇建设成信用村镇,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信用基础。五是推进“诚信个人”建设。以人民银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为依托,探索建立城乡个人信用评价指标体系,不断增强个人信用意识。

(三)强化金融司法环境建设。一是加强金融涉诉案件的审理工作。请人民法院加强金融涉诉案件的审理工作,建立金融涉诉案件审理的“绿色通道”,不断提高审判执行工作质量,有效降低金融机构通过司法途径保全和清收金融资产的成本。二是加大金融诉讼案件的执行力度。对已审结银行胜诉案件,进一步加大执行力度,每年开展一次金融重点涉诉案件专项整治行动,集中执行一批数额大、时间长的银行胜诉案件,对有偿还能力,故意拖欠债务的企业和个人依法强制清收,形成强大的威慑力;对恶意逃废银行债务的企业和个人依法采取限制措施,对转移财产逃避执行的,依法打击,有效维护金融债权,提高资金收回率。三是加大对逃废金融债务行为的打击力度。建立逃废金融债务“黑名单”共享信息库,完善逃废债务同业联合制裁制度,提高失信成本。四是全面清理拖欠金融债务行为。由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每年组织金融机构完成对辖区内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公职人员拖欠金融债务诉讼案件情况的全面清理,按拖欠单位、拖欠时间、是否结案、是否执行等类型分类排查,限期审理、执行结案。五是建立金融涉诉案件协调工作会议制度,每年召开一次金融涉诉案件的协调会或执行情况通报会,畅通执法部门和金融机构信息交流渠道。

(四)规范发展中介机构。一是开展“诚信中介”创建活动,提升中介服务水平。加强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担保机构等中介服务机构的建设和发展,督促其进一步规范执业行为,提升专业化服务水平。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开展“诚信中介”评选,并将结果向社会公布,提升社会中介机构诚信服务水平,建立统一、高效、可靠的登记机构,为信贷业务的正常开展提供支持。二是加快多元化、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的信用担保体系建设。鼓励民间资本参与组建担保机构,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行业协会设立股份制、商业性的担保机构,引进知名担保机构到辖区拓展业务,定期召开银行与担保机构的协调会议,畅通合作渠道。

(五)构建和谐政银企关系。一是通过开展座谈会、讨论会、银企项目资金对接会等形式,搭建政策、项目、资金对接平台,架设地方政府、金融机构、企业之间的沟通桥梁,促进银企合作。二是加强融资引荐。探索建立用好国家政策性银行信贷资金的有效方式,加强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良性合作,扩大辖区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调整和支柱产业发展的资金来源,吸引全国或区域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企业投资机构、金融租赁公司等到辖区拓展业务。三是加强项目推荐。充分发挥当地资源优势,认真做好符合本地区特点项目的推荐活动,用好金融政策资源,各金融机构要积极加强与各上级行的沟通联系,积极争取更多信贷授权和资金投入。四是加强金融新产品宣传。各金融机构要结合自身业务特点和地方经济发展实际,积极开展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包括信贷产品和融资、理财、会计事务以及承诺、担保、咨询服务等新兴中间业务的创新,并积极向社会各界宣传推介,发挥效能。

(六)加强和改进金融服务。一是加大信贷投放,增强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有效性。各金融机构要切实履行在我县中小企业信用培植工程中应有职责,加大对优质客户培育和信贷营销力度,积极落实银政企合作协议;主动服务与发展县域经济,支持重点产业,提高金融机构服务的针对性,为县域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持。二是进一步推进中小企业融资试点工作。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评级体系,适时对中小企业的信用状况进行评定,并根据信用评级结果,筛选成长型中小企业给予信贷支持。银行、担保机构要主动与成长型中小企业签订金融服务双边承诺协议,优先为其提供包括信贷资金支持等一揽子优惠金融服务。三是积极探索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方式。国有商业银行要主动深入城乡,寻找信贷投放亮点,扩大金融服务覆盖面,增强服务县域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的能力。政府要积极兑现、落实支持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承诺和政策,支持农村信用社按照中央银行专项票据兑付条件的要求,强化内控制度、“三会”制度、信息披露制度的建设和执行,建立良性发展的长效机制。各金融机构要积极参与金融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积极实施“助农增收工程”,构建功能完善、分工合理的农村金融服务新体系。四是充分利用各类融资工具,拓宽融资渠道。鼓励农村信用社创造条件加入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增强资金调剂能力;研究制定促进重点企业拓宽融资渠道、提升再融资能力的指导性意见;要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和推进一批优质企业通过发行融资券等方式进行直接融资。

(七)整合金融政策资源。一是整合政策资源,形成支持企业融资的合力。建立招商引资和重大经济决策的金融机构参与制度和跟踪调研制度,提高科学决策水平。制定银政企融资协作制度,将创建金融生态环境县与银政企项目合作洽谈会有机结合,建立起银政企融资协作长效机制。二是整合金融资源。出台加快县域金融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制定金融业发展规划,引导金融业健康有序发展;不断完善金融支持经济发展考核办法,鼓励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入;对在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活动中成果显著、有效信贷投入增加较多的金融机构及相关人员给予适当奖励。:

四、组织实施

(一)广泛宣传动员。利用报刊、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广泛宣传金融业务、诚信知识和创建规划,使创建工作深入人心,形成有利于创建工作开展的舆论氛围。通过召开动员会等形式,推进创建工作的开展。

(二)明确部门职责。创建金融生态环境县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全县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对创建工作负总责,各政府职能部门要积极促进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司法机关要依法保护各类金融机构的合法权益,防止债务人逃废金融债务。发改委、财政、税务、工商、国土、建设等部门要为创建金融生态环境县做好指导和服务工作。金融部门是创建金融生态环境县的重要参与者,要全面落实创建措施,并以此为契机,加大对地方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力度。新闻宣传部门要把握好金融宣传的舆论导向,并做好必要的舆论监督。

国债活动宣传方案篇3

一、全面推进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

今年将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范围由80个县扩大到全省,并继续开展“规范管理年”活动,着力抓规范管理。

(一)规范议事程序。一是严格遵守筹资筹劳有关规定,坚决防止加重农民负担;二是创新议事机制,在保障农民合法权益的基础上,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简便易行的方式开展一事一议;三是按照《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减轻农民负担工作的实施意见》,协调农业部门监制一事一议筹资筹劳专用凭证,由县级印制并在全省使用。

(二)规范资金项目管理。一是编制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中长期规划,完善项目库建设;二是印制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手册,全省统一操作流程,统一使用规范文本,统一使用宣传标语,统一使用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标识。

(三)规范绩效考评。一是细化、硬化工作绩效考评办法,严肃考评纪律,力争使考评公平、公正;二是强化考评结果的运用,加大奖惩力度,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三是督促暂停试点的三个县落实整改措施,并组织对去年考评发现问题较多的重点县进行“回头看”。

二、稳妥推进化解乡村垫税债务工作

(一)及时启动债务偿还工作。一是印发省清理化解乡村垫交农业两税债务工作实施方案,审批设区市化债工作方案,明确以县为主的偿债责任;二是按照客观因素分配、下达各地化债补助资金,督促落实地方配套资金。三是按照先公示,后偿还的原则,全面启动债务偿还程序。

(二)严格偿债资金管理。一是建立债权人申请和偿债资金支付审核制度,偿债资金通过财政专项转移支付特设专户直接支付到债权人;二是明确偿债的优先顺序;三是加强资金监管,化债资金支付纳入电子监察平台系统监控。

(三)加强信息监管,实行偿债销号制度。一是建立信息监管系统,及时、准确、完整地报送偿债信息,实行动态管理和定期报告制度。二是实行偿债销号制度。

三、统筹推进其他几项工作

(一)适时启动农村高中债务的化解工作。加强与国综办信息沟通,关注试点动态,争取第一批试点。同时做好基础调研,为制定化债方案作准备。

(二)开展国有农场办社会职能改革试点。制定国有农场办社会职能改革试点方案,争取中央转移支付资金,完善和巩固改革成果。

(三)落实和完善村级经费保障机制。开展村级经费保障机制落实情况检查,督促各地落实到位,发现未落实的扣减转移支付补助;严格控制村干部人数,规范村级财务,推进财务、村务公开。

(四)高度关注农村综合改革示范试点工作。密切跟踪全国的试点动态,及时把握试点政策,认真学习试点省份先进的工作经验,加强调查研究,研究拟订具体实施方案,适时启动我省试点工作。鼓励地方开展先行试点。

四、加强机构队伍建设

(一)加强理论和业务学习。按照学习型队伍的要求,以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十报告和中央、省的重大决策部署为学习重点,注重把政治学习与业务学习、研究农村改革和财政问题结合起来,提高推动科学发展、服务人民群众的能力和水平。

(二)严格遵守“八项规定”,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完善农村综合改革工作联系点制度,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加强与基层和农民群众的联系,认真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呼声,帮助基层解决实际问题,促进机关作风转变。

(三)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责任,按照推进惩防体系建设的要求,加强内控制度建设,从源头上预防腐败,确保财政资金和财政干部“双安全”。

(四)加强机构队伍建设。要求各地进一步加强机构队伍建设,落实机构、人员和办公经费,保障改革顺利进行。

国债活动宣传方案篇4

以发行股票、债券、、投资基金证券或者其他债权凭证的方式向社会公众筹集资金。非法集资涉及面广、破坏性强、危害极大,非法集资是指单位或个人未依照法定的程序经有关部门批准。同时具有很强的隐蔽性、伪装性和欺骗性,不仅严重扰乱正常的经济金融秩序,而且直接损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极易引发群体性上访事件,危及社会稳定。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非法集资活动的严重性、危害性和处置工作的艰巨性、长期性,切实增强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时刻保持高度警惕和高压态势,有效防控,坚决打击非法集资活动,促进全市金融稳定、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二、加大宣传力度。切实增强社会公众的法律意识和对非法集资活动的抵御能力

广泛利用报纸、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媒体,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大力宣传国家有关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活动的各项政策措施,教育群众自觉抵制非法集资,从源头治理非法集资滋生和蔓延的环境;要多方位、多角度地宣传非法集资的表现形式和特点,剖析典型案例,增强公民的风险意识和辨别能力。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要按照宜昌市处置非法集资联席会议制定的宣传教育规划,结合本地实际,制订相应的宣传教育计划,并组织落实。

联席会议应及时通报宣传主管部门。宣传主管部门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对各级人民政府和行业主管、监管部门发现并通报的涉嫌非法集资的案件。正确引导社会舆论,防止虚假宣传误导社会公众。

三、开展风险排查。认真做好对非法集资活动的监测和预警工作

建立本地区、本行业非法集资活动的监测预警体系,各级人民政府和行业主管、监管部门要切实负起本地区、本行业非法集资活动的监测和预警工作。指定相关机构和专门人员,通过建立健全群众举报、新闻监督、监管和查处等信息采集渠道,加强日常监管,把好关口,尽早发现问题,及时作出处理。近期,要按照“归口排查、预警排查、重点排查、内紧外松”原则,认真开展对辖内涉嫌非法集资活动的风险排查。要进一步加强监测预警体系和监控能力建设,切实做好预防工作,做到信息灵通、预警及时、反应灵敏、应对有力,坚决杜绝重大原发性非法集资案件发生。

四、加大处置力度。积极稳妥地做好非法集资善后工作

并迅速采取必要措施,各级人民政府要进一步加大对非法集资活动的处置力度。对社会影响较大、性质恶劣的应做好前期调查取证工作。及时组织部署,以高压态势予以严厉打击,有效遏制非法集资活动的势头,防止事态进一步扩大。对于影响极为严重和涉嫌集资诈骗的要及时移交司法部门,从重从快打击,增强威慑效果。

坚持公平、公开、公正、透明的原则,各级人民政府要切实做好处置非法集资案件的组织查处和督促债权债务清理清退等善后处置与维护稳定工作。各级联席会议及有关行业主管、监管部门要积极配合、协调和监督指导。做好善后处置工作。非法集资案件有行业主管、监管部门、组建单位或批准单位的由各级人民政府会同行业主管、监管部门、组建单位或批准单位负责组织督促债权债务清理等工作;没有行业主管、监管部门、组建单位或批准单位的由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有关部门负责债权债务清理、督促相关企业或个人清退。

五、改善信用环境。努力满足农村居民和中小企业合理的金融服务需求

从重从快打击非法集资活动的同时,要坚持“查防并举、疏堵并用”方针。要采取综合措施,改善信用环境,提高服务水平,不断满足农村居民和中小企业合理的金融服务需求。金融机构要创造条件增加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合理布局网点,增设新的金融机构,提高农村金融服务的覆盖面。不仅要进一步鼓励引进项目,发展经济,而且要对企业的经营活动加强管理和引导,切实解决企业财务管理不规范、信用评级体系不健全、经营状况披露不畅等问题。要进一步加强银企合作平台建设,有条件的要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等服务机构,促进银企沟通与合作,及时为企业排忧解难,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和和谐安定的社会环境,努力实现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六、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分工协作的工作机制

对非法集资实施综合治理。联席会议由宜昌银监分局牵头,市人民政府决定建立处置非法集资局际联席会议制度。市委宣传部、市法院、市检察院、市公安局、市政府法制办、市经委、市监察局、市财政局、市建委、市农业局、市商务局、市交通局、市工商管理局、市地税局、市林业局、人行市中心支行等有关部门和单位参加。联席会议负责制定、组织实施预防和处置非法集资的宣传教育规划,对成员单位和各地开展此项工作进行督促和指导,并负责组织协调新闻单位开展全市范围内的宣传教育活动。各县市区要结合本地实际建立相应的预防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制度和工作机制,将预防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

国债活动宣传方案篇5

第五章 破产宣告和清算 第二十三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人民法院裁定,宣告企业破产: (一)依照本法第三条的规定应当宣告破产的; (二)依照本法第二十一条的规定终结整顿的; (三)整顿期满,不能按照和解协议清偿债务的。 第(三)项改为:“整顿期满,不能按和解协议履行义务的。” 理由是:前条改“清偿债务”为“履行义务”,这里也作相应的变动。 第二十四条:人民法院应当自宣告企业破产之日起15日内成立清算组,接管破产企业。清算组负责破产财产的保管、清理、估价、处理和分配。清算组可以依法进行必要的民事活动。 清算组成员由人民法院从企业上级主管部门、政府财政部门等有关部门和专业人员中指定。清算组可以聘任必要的工作人。 清算组对人民法院负责并报告工作。 第2款改为:“清算组成员由人民法院从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等专业部门指定或者聘任。” 理由是:(1)清算组若依现行法尽由法院从企业上级主管部门、政府财政部门等有关部门和专业人员中指定,则其公权色彩过于浓厚,为行政干预司法开了方便之门,法院难于独立行使审判权。(2)企业上级主管部门在同企业的利益关系未界定清楚之前,它因同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而应当回避,否则势必损及清算活动的公正性;企业上级主管部门在同企业的利益关系完全界定清楚之后,没有吸收它参加清算组的必要。(3)企业破产清算具有涉及面广、专门性强、技术性高的特点,应当由会计、审计、法律等专门人员组成,而不宜由财政部门等政府职能机构人员组成。 本条应增加规定:“清算组的活动应当按破产财产的适当比例收取报酬。” 理由是:清算组成员均来自非政府职能机构,具有民间性、社会性和营业性的特点,按市场经济法则,其劳动当然应当收取报酬。至于收取报酬的办法,则应参考英、美等国破产法而定。 本条还应增加规定:“人民法院在受理破产案件后,作出破产宣告之前,应当及时指定临时破产管理人,负责保管破产企业的财产。在人民法院成立清算组后,其工作全部由清算组接管。” 理由是:在人民法院受理破产案件至破产宣告作出之前,清算组尚未组成,破产企业由此处于无人监管状态,其是否被宣告破产尚是两可性的未定数,因而若无专门人员或组织予以监管,破产企业则很容易、很有条件作出有损破产财产完整性的不当行为甚至违法犯罪行为,严重损害债权人的合法权益,妨碍破产程序的顺利进行。司法实践中所出现的公安机关等进驻破产企业的做法,就是因立法上的这一疏漏而造成的结果。美国破产法上就有这种规定。 第二十五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处理破产企业的财产、账册、文书、资料和印章等。 破产企业的债务人和财产持有人,只能向清算组清偿债务或者交付财产。 基本正确,可以保留。 第二十六条:对破产企业未履行的合同,清算组可以决定解除或者继续履行。 清算组决定解除合同,另一方当事人因合同解除受到损害的,其损害赔偿额作为破产债权。 第1款应改为:“对破产企业未履行以及破产企业已履行而相对方没有履行的合同,清算组可以决定解除或者继续履行。” 理由是:破产企业已履行而相对方没有履行的合同,如继续履行对破产企业已无意义,清算组则也可以决定解除,反之则决定继续履行。这是由破产案件的特殊性决定的, 目的在于防止机械执法所带来的社会资源的浪费。 第二十七条:破产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在向清算组办理移交手续前,负责保管本企业的财产、账册、文书、资料和印章等。 破产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在破产程序终结以前,根据人民法院或者清算组的要求进行工作,不得擅离职守。 第1款应改为:“破产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和其他负责人在向清算组办理移交手续前,负责保管本企业的财产、账册、文书、资料和印章等。” 理由是:保管责任若仅由法定代表人一人负担,不仅显得过于苛刻,而且在实际效果上也不能有效地防止被保管对象的遗失、毁弃等,因而应当扩大责任主体的范围。 第二款应改为:“破产企业的法 定代表人和其他负责人员在破产程序终结以前,根据人民法院或者清算组的要求进行工作,不得擅离职守。” 理由是:前款增加“其他负责人员”,这里也作相应增加。而且从司法实践中看,破产企业的部门负责人以及财务会计等工作人员,都应当负有配合法院和清算组工作的义务。 第二十八条:破产财产由下列财产构成: (一) 宣告破产时破产企业经营管理的全部财产; (二)破产企业在破产宣告后至破产程序终结前所取得的财产; (三)应当由破产企业行使的其他财产权利。 已作为担保物的财产不属于破产财产;担保物的价款超过其所担保的债务数额的,超过部分属于破产财产。 第1款(一)项改为: “宣告破产时破产企业所有的全部财 理由是:(1)对于非全民企业而言,破产财产应以企业所有的为限;(2)对于全民企业而言,随着“两权分离”制度为“法人所有权”或“法人财产权”制度的取代,条款中再继续使用“企业经营管理的全部财产”,无疑属于词不达意,是故改为“企业所有的全部财产”以涵盖之。 第2款应当删除。 理由是:(1)将“已作为担保物的财产”规定为“不属于破产财产”,在理论上找不到依据。因为属于破产财产是一回事,如何依债权性质处置则属另一回事,二者不可混为一谈。(2)这样规定在实践中弊大于利。因为既然担保财产不属于破产财产范围,那么,以破产财产为管辖界域的清算组对此则无权过问。如此,在债权人行使别除权以前,担保财产实际上处于无人控制和管理状态,其不利后果是可想而知的。(3)这种立法例在破产法的立法史上并不多见,或者说是绝无仅有的。 第二十九条:破产企业内属于他人的财产,由该财产的权利人通过清算组取回。 没有问题,可以保留。但是,应当增加特殊取回权以及行使程序的规定。 第三十条:破产宣告前成立的无财产担保的债权和放弃优先受偿权利的有财产担保的债权为破产债权。 债权人参加破产程序的费用不得作为破产债权。 第2款改为:“债权人参加破产程序的费用、违约金、罚款、罚金等不得作为破产债权。” 理由是:违约金、罚款、罚金等均属惩罚性的债权,各国破产法一般不将它们当作破产债权对待。 第三十一条:破产宣告时未到期的债权,视为已到期债权,但是应当减去未到期的利息。 应增加规定:“破产宣告后条件未成就的债权,视为已成就债权,但是应当在破产分配时视其条件是否成就作出分别处理。” 理由是:附期限债权和附条件债权都是属特殊种类的债权,仅规定前者而不规定后者,在立法上难免带有不周延的缺陷,因此应当增补上去。 第三十二条:破产宣告前成立的有财产担保的债权,债权人享有就该担保物优先受偿的权利。有财产担保的债权,其数额超过担保物的价款的,未受清偿的部分,作为破产债权,依照破产程序受偿。 没有错误,可以保留。但是,别除权的范围应予扩大。 第三十三条:债权人对破产企业负有债务的,可以在破产清算前抵销。 应当改为:“债权人对破产企业在破产案件受理前六个月负有债务的,可以在破产清算前抵销。” 理由是:规定抵销制度是各国之通例,我国无疑也应规定该制度。债权人和债务人互负债务,尽管在破产清算前可以抵销,以公平保障债权人的合法权益,但是,债权人在对破产企业设定债务的时间上,必须限制在一定范围内。否则,就会助长其任意设定债务,规避法律,充分实现自己的债权,从而损害其他债权人的合法权益。为了同本法第35条规定的破产企业无效行为在时间上保持一致,笔者建议将其时间限定于人民法院受理破产案件六个月之前。 第三十四条:下列破产费用,应当从破产财产中优先拨付: (一)破产财产的管理、变卖和分配所需要的费用,包括聘任工作人员的费用; (二)破产案件的诉讼费用; (三)为债权人的共同利益而在破产程序中支付的其他费用。 破产财产不足以支付破产费用的,人民法院应当宣告破产程序终结。 第1款增加一项规定:“清算 组的劳动报酬。” 理由是:同前面将清算组工作市场化的建议相适应,这里在破产费用中应当包括清算组的劳动报酬。1992年5月23日财政部、国家体改委颁发的(股份制试点企业会计制度)第81条规定:“企业办理清算所发生的清算费用应优先从企业现存的财产中支付。”这个规定可以用在这里作为佐证。 第1款第(一)项删去:“包括聘任工作人员的费用。” 理由是:聘任工作人员的费用已包含于清算组劳动报酬当这里不必单独规定,否则会失于重复。 第三十五条:人民法院受理破产案件前6个月至破产宣告之日的期间内,破产企业的下列行为无效: (一)隐匿、私分或者无偿转让财产; (二)非正常压价出售财产; (三)对原来没有财产担保的债务提供财产担保; (四)对未到期的债务提前清偿; (五)放弃自己的债权。 破产企业有前款所列行为的,清算组有权向人民法院申请追回财产。追回的财产,并人破产财产。 没有问题,可以保留。但是,破产法也应规定行使追回权的程序。 第三十六条:破产财产中的成套设备,应当整体出售;不能整体出售的,可以分散出售。没有问题,可以保留。 第三十七条:清算组提出破产财产分配方案,经债权人会议讨论通过,报请人民法院裁定后执行。 破产财产优先拨付破产费用后,按照下列顺序清偿: (一)破产企业所欠职工工资和劳动保险费用; (二)破产企业所欠税款; (三)破产债权。 破产财产不足清偿同一顺序的清偿要求的,按照比例分配。 第1款应改为:“清算组提出破产财产分配方案,报请人民法院裁定后执行。” 理由是:如前所述,破产财产分配方案的讨论通过,在理论上不宜纳入债权人会议的职权范围,否则,会造成其职权过于膨胀,超出其性质范围,从而形成当事人程序地位严重失衡状态。 第三十八条:破产财产分配完毕,由清算组提请人民法院终结破产程序。破产程序终结后,未得到清偿的债权不再清偿。 删除“破产程序终结后,未得到清偿的债权不再清偿”。 理由是:现代文明社会的破产法以破产免责为基本特征,但免责制度仅对自然人才有适用的意义。因为自然人破产后仍然存在,仍是民事活动的主体,免责可使其卸掉包袱轻装上阵,重新振起。但对抽象实体的企业法人而言,破产宣告一经作出,其法律主体资格即随之消失,免责与不免责对它均无实际意义,换言之,免责是企业法人破产的惟一选择和应有之义,舍此别无他途。我国破产法在主体范围上迄今仅限于企业法人,而不适用自然人,因而在立法上明文规定“免责条款”,就成为具文。但是,在将来制定的破产法中,如果破产法适用于个人,则免责制度也是不可或缺的。 第三十九条:破产程序终结后,由清算组向破产企业原登记机关办理注销登记。 没有问题,可以保留。 第四十条:破产企业有本法第三十五条所列行为之一,自破产程序终结之日起一年内被查出的,由人民法院追回财产,依照本法第三十七条的规定清偿。 应改为:“破产企业有本法第三十五条所列行为之一,自破产程序终结之日起一年内被查出的,依债权人的申请,由人民法院追回财产,依照本法第三十七条的规定清偿。 理由是:破产程序的恢复,应当具有程序诉因,而不宜由法院依职权主动开始。这是维护财产安全和稳定经济秩序的需要,也是当事人处分原则的体现。 第四十一条:破产企业有本法第三十五条所列行为之一的,对破产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和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破产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和直接责任人员的行为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应改为:“破产企业有本法第三十五条所列行为之一的,视具体情节追究破产企业法定代表人和直接责任人员的经济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 理由是:增加经济责任,不仅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且也是完善法律责任体系的需要。只有这样,才能够形成严密的责任体系。经济责任加上去之后,原有法条措辞及语言结构作了适当调整,努力做 到言简意赅。 第四十二条:企业被宣告破产后,由政府监察部门和审计部门负责查明企业破产的责任。 破产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对企业破产负有主要责任的,给予行政处分。 破产企业的上级主管部门对企业破产负有主要责任的,对该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人,给予行政处分。 破产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和破产企业的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人,因玩忽职守造成企业破产,致使国家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依照 第1款改为:“企业被宣告破产后,由人民法院在会计、计等部门的配合下查明企业破产的责任。” 理由是:(1)人民法院是具体承办破产案件的机关,情况比较熟,容易查明企业破产的责任。(2)政府监督部门不宜参加企业破产责任的调查和认定。因为监察机关是我国行政机关中的一个职能部门,专门负责行政监察工作,其监察对象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国营企事业单位的领导干部。在全民企业实行产权体制改革后,企业领导已不再由国家行政机关任命,非全民企业的领导选任机构中更没有行政因素,因而再沿袭过去的做法,由监察机关来审查企业破产的责任已无必要。(3)由于人民法院对企业经营管理中诸如财务会计、经营决策等专门技术性知识往往较为生疏,因而在审查企业破产责任时,一般应有会计、审计等机关的专门人员参加,并出具相关i正明材料。 第2款改为:“破产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和其他负责人员对企业破产负有主要责任的,视具体情形追究其经济责任、行政责任。” 理由是:(1)企业破产往往肇因于企业经营管理上的失策和不当,因而除完全归因于客观现象或不可抗力外,其法定代表人一般都难辞对破产负担主要责任。但是,企业经营管理的正确方针有时也会在具体贯彻的环节上出现差错和纰漏,并最终造成企业破产,对此负有主要责任的企业其他负责人,也应承接担相应的法律责任。(2)增加“经济责任”,以使之同行政责任、刑事责任相配合,形成严密的责任体系,使法院能够予以灵活适用。 (3)强化破产责任的刑事追究,有利于突出企业破产立法的债权保障本位。当然,法律责任的构成应以主观上存有过错为要件。否则,我们会走到破产有罪主义和破产惩戒主义的老路。但是,从我国国情出发,对企业法定代表人及直接责任人员确立一定条件下的法律责任是有必要的。 删除第3款:“破产企业的上级主管部门对企业破产负有主要责任的,对该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人,给予行政处分。” 理由是:权利义务始终是相伴而生、对立统一的,随着全目企业经营机制的进一步转换,以及法人财产权制度的进一步落实, “政企分开”的目的很快就会实现, “婆婆”就会被依次“休”光,如此,再追究破产企业上级主管部门的破产责任,就显得完全多余。非全民企业更不待言。 删除第4款:“破产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和破产企业的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人,因玩忽职守造成企业破产,致使国家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八十七条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理由是:(1)经济体制改革后的企业财产,无论是全民的还是非全民的,都不好再简单地说是国家财产,而属于来源复杂、渠道多样的法人财产。如此,再追究相关人员的玩忽职守罪,就失去法律前提;(2)企业破产上的刑事责任制度是应当有的,但它并不在这层意义上使用,而适用于诸如破产诈欺等破产犯罪之中。 增加一款规定:“破产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其他负责人员犯有破产诈欺、和解诈欺、过怠破产等罪行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理由是: (1)这些犯罪行为,或者表现为隐匿、毁弃、私分、无偿转让财产,或者表现为捏造债务、承认不真实的债务,或者表现为毁弃、伪造账册以及其他会计文件,掩盖其真实状况,或者表现为破产宣告前一段时间实施浪费、或其他投机行为,以及非正常压价出售财产或者对原来没有财产担保的债务提供财产担保等,所有这些行为都在不同程度上,以不同方式损害了债权人全体的合法权益,或者在债权人之间造成了实质上的不公平,或者严重妨碍了破产程序公正、及时和顺利的进行,因而应当受到刑事责任的追究。(2)设定破产犯罪的刑事责任,可以有效地防止恶意债务人利用破产程序摆脱高筑之债台,达到规避法律的目的。 增加规定:“破产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和其他 责任人员,在符合法定条件时,可向人民法院提出复权申请。但确定有破产犯罪r的,不得复权。” 理由是:企业法人受破产宣告后,对于其法定代表人和其他负责人员,除依企业破产法受到法律责任的追究外,其他相关法律,包括公法和私法,也可能对其政治权利、民事权利等设定种种限制,如不得充任律师、会计师、审计师等。这是破产惩戒主义在现代社会有所遗留的表现,这对各国法律都有或多或少的影响,其积极意义主要在于强化预防破产犯罪的功能。最近,我国一些公司法规中也出现了这类规定。这类规定不可能单独地、自动地发挥作用,而必须仰赖于企业破产法的配合。复权制度就是其中的重要方面。至于复权制度的具体立法体例,在国外有两种立法例:一是当然复权主义。二是申请复权主义。无论采用何种立法例,均需在企业破产法中作出明文规定。在我国,如前所述,企业破产责任是由人民法院负责查明和确认的,与之相适应,责任主体的复权也应依申请按法定程序进行,亦即,我国应采用申请复权的立法例。 第六章 附则 第四十三条:本法自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实施满3个月之日起试行,试行的具体部署和步骤由国务院规定。 应当改为“本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理由是:企业破产法制定后,不宜再以“试行法”的面貌出现,而且应当使之及早付诸实施。 删除“附:刑法有关条文”。 理由是:刑法有关条文附在企业破产法上没有必要,不附也不会影响其适用性,而且刑法一旦修改了,企业破产法也要跟着作连带修改,这样不利于维护法的稳定性。 第二十一章 全面修订我国破产法律制度的若干重要问题 1986年12月问世的我国现行破产法《企业破产法(试行)》,结束了我国缺乏破产法传统的历史,成为我国破产法发展历史的起点。这部破产法适用于国有企业的破产行为。1991年4月通过了修订的《民事诉讼法法》第十九章专门规定了“企业法人破产还债程序”。该“程序”适用于除国有企业以外的所有企业法人。这两个破产法律规范构成了一个整体,初步形成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破产法律机制。我国破产法的制定和实施,不仅填补了我国的立法空白,带动了诸如企业法、社会保障法、公司法、劳动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合同法等相关法律规范的相继出台,而且还切实地推动了国有企业制度的改革,促进了新、旧经济体制的转化,冲击了中国传统法律文化观念,使我国普通百姓开始了解破产为何物,并接受了破产法制这个事实。但是,同时也应看到,该破产法制定在十多年以前,这十多年来我国的经济及社会生活条件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原来在破产立法中所体现和贯彻的指导思想以及所设立的基本原则和程序制度,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已不能适应新时展的需要,人民法院据此已经很难恰当地解决破产案件。不仅如此,我国现行破产法在内容上还显得过于简陋和粗放,缺乏可操作性。前述两部破产法律规范合在一起也总共只有51个条文,有许多重要的破产程序和破产制度均付诸阙如。而且,随着我国破产法学研究的深入和繁荣,现行破产法中所存在的弊端或者缺陷也被揭示得越来越明显。这些弊端或缺陷皆有待于克服和弥补。正是有鉴于以上种种原因,从1994年3月开始,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便组织有关专家、学者和实际部门的人士组成了破产法的起草小组,对我国现行破产法进行全面的修订或者说重新起草工作。在前面已经对破产法的修改问题作了较多的探讨,这里对破产立法中出现的若干重要问题再次作出探讨,一方面起一个强调的作用,另一方面起一个拾遗补缺的作用。 一、我国破产立法应当遵循的指导思想 全面修订或重新制定我国破产法无疑应当首先设定并遵循明确的立法指导思想。所谓破产立法的指导思想,是指立法者在全面修订或重新起草破产法的过程中所应当遵循的基本准则和重要方针。笔者认为,我国破产立法应当遵循以下三个指导思想: 1.尊重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和本质要求,为建立、健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服务。 破产法属于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重要分支,它自身就是市场经济内在规定性的法律表述,市场经济是破产法的生存土壤和运作环境。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不发展市场经济,就不必要有破产法律机制。正因为如此,作为上层建筑组成部分的破产法,在其内容体系的设定和建构方面就必须表述和反映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惟其如此,制定出来的破产法才 能够充分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并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起到能动的推动作用。这是我国破产法的基本功能和特殊作用。这便要求我国破产法能够确保各市场主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行自由、公平、平等竞争,撤除不利于市场竞争的所有等级因素和特权观念,明晰市场主体的财产所有权界限,保障优胜劣汰机制的正常运转,切实保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维护市场信用机制,充分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社会价值法则。只有这样,我国破产法才能建构出正常的、具有旺盛生命力的破产机制,才能为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2.借鉴先进发达国家的破产立法经验,尊重多数国家在破产立法上所采取的通常做法。 破产立法在我国只有短暂的历史,我国自古以来就没有破产立法这个传统。所以,我国破产立法的规范来源除了总结破产司法实践经验外,主要就是认真研究西方破产法制,借鉴其中有益的因素,吸收各国的通行做法。西方国家的破产立法自古罗马法以来发展至今一直未曾中断,其历史已达千年之久,其破产司法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素材,各国破产法的发展也表现出了大致相同的轨迹和一般规律。这些对我国破产立法均不乏借鉴价值。比如说,在破产原因的设定方面,英美法国家从来就有列举主义的传统,而大陆法国家则采概括主义。这两种立法原则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了相互融合的趋势,英美国家开始在立法中吸收概括主义,将它作为列举主义的补充,而大陆法系国家则通过大量的判例和司法解释演绎列举主义的内涵,使概括主义具体化①。破产原因立法上所出现的这个趋势无疑值得我国破产立法借鉴。破产立法的其他领域也有类似的情形。 3.立足中国国情,从实际出发,反映中国破产法的时代特 我国正处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现代的市场经济体制转换的过程中,我国的破产立法既是这个转型过程中的产物,又要反过来促进这个过程的顺利完成。这便决定我国破产法既要反映经济体制转型的内容和要求,又要承担起促进经济体制改革的独特功能。这就使得我国的破产法既要成为对债权人的“清偿法”,又要成为对债务人的“救济法”,同时还要成为对社会经济的“繁荣法”和“促进法”,从而使之富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比如说,对国有企业的破产程序应当有区别于其它经济主体破产的特别规定;对企业破产后的职工应当做到妥善安置,防止社会出现动荡因素;在国有企业以及一定范围内的其他企业法人的破产案件中,应当设立对企业领导人和直接责任人员的破产原因过错责任追究制度,有时甚至需要实行企业债务个人化。此外,破产立法还要注意我国经济水平发展不平衡这个特殊国情,对不同地区的破产案件适当地做到区别对待;等等。这些内容在资本主义国家的破产立法中通常不会出现,但我国破产立法在许多重要的方面却不能照搬外国法制,否则就容易使创造出来的破产机制脱离中国国情,并最终行不通。所以,我国的破产立法在基本规律方面应当做到“与国际接轨”,但在某些具体方面则应当体现出“中国国情”。这样也能够使我国破产法在人类破产法发展历史上独树一帜。 二、我国破产法的立法目的 任何立法都有其直接追求和间接追求的目的。目的是全部法律的创造者。每条法律规则的产生都源于一种目的,即一种事实上的动机。破产立法也有一个目的的预设问题。这个目的既是立法者应当遵循的指导准绳,也是司法者应当依循的司法理念,对破产立法的学理解释也应当时刻考虑这个立法目的。可见,所谓破产法的立法目的,指的就是立法者基于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及对破产法内在属性和发展规律的认识,预先在破产法中加以确定的通过破产法的运用所达到的理想结果。不同时代的破产立法有不同的目的。自古罗马法以来一直发展到今天,破产法的目的主要经历过三大发展阶段:在欧洲中世纪以前,破产法主要以保障债权人的债权实现为目的;近代以后直至现代,破产法在保障债权人债权的基础上,更多地顾及到了对债务人人权的保障;现代以降,各国开始在破产立法中体现出对社会福利以及国家整体利益的考虑。根据各国、各时期破产立法所体现出的主要立法目的以及一般倾向,可以将前述三种类型的破产立法分别称为‘‘债权保护模式”、“债务救济模式”和“社会公益模式”。 从我国现行破产法的各项规定来看,我国破产法所建构的目标模式应当界说为“社会公益模式”。但是,这个模式的选择并不完全适合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和客观规律。在司法实践中,我国的破产法律制度实施起来之所以步履维艰,困难重重,一 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破产立法目标模式上的错位与失当。由于破产分配的比例偏低,债权人普遍缺乏主动申请破产的内在动因。由于破产惩戒机制过于疲软,债务人滥用破产程序,人为制造“虚假破产”,转移资产,规避法律,损害债权人的合法权益的违法现象在破产司法实践中为数不少。此外,行政权对破产司法权的干预和渗透也比较严重,破产司法的独立性难以保证,过去惯用的“关、停、并、转”等行政经济手段通过破产程序的名义依然在发挥作用。一言以蔽之,一个正常的破产司法机制在“社会公益模式”的支配下难以形成并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我国将来制定的破产法应当设置和建构一个科学、合理的破产立法目标模式。笔者认为,虽然西方各发达国家在破产程序的目标模式上已经越过债权保护型而向债务救济型或社会公益型转变,但我国破产法的修改却不能追随这个一般性趋势,而应当从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自身逻辑、内在规律和现实需要出发,选择适当的破产立法目标模式。我国破产程序目标模式的选择或建构应当主要考虑两个因素:一个是债权至上的价值观念;一个是社会安全的立法政策。这两个方面必须同时兼顾,缺一不可。只有切实认同和体现债权至上的价值观念,甚至确立债权神圣的立法原则,破产法才有基本的意义和存在价值。破产法的原始出发点就在于对诸债权人的债权予以公平清偿和最大限度的满足,债权人的合法权益始终是破产法所关注的中心。失去了对债权人合法权益的充分保护,破产立法的整个框架便会倒塌,破产程序就会异化为其他性质的程序。对此予以检测的一个实证性标志,就是债权人对破产程序保障债权的功能能否始终保持着强烈的希冀和愿望,债权人对破产程序的利用是否具有持久的能动性和积极性。如果一个破产程序建构出来,债权人对此漠不关心,甚至视若畏途,那么,至少对中国目前的现状来说,这个破产立法绝不可谓之曰“成功”。要做到这一点,在我国将来的破产立法中,就必须建立和强化对诈欺破产和“虚假破产”的惩戒机制,建立和健全关于破产犯罪、破产罚则和破产责任的制度体系;增设企业破产的预警系统,建立破产原因的预示制度;建立债务人申请破产的责任制度;实行有限制的破产免责原则,规定债权最低清偿比例制度;同时还要对债务人破产的法律后果予以明文规定,建立对债务人的权利或资格限制制度,实行一定程度上的破产惩戒主义;此外还应形成由法人破产向其直接责任人员个人破产的转化和连带机制等等。这些制度或原则的创设与强化,对完善我国市场经济新条件下的破产机制无疑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与此同时,我国的破产法还应注意对破产后果的善后处理问题,并妥善解决企业办社会以及破产对职工安置以及再就业所产生的影响问题;同时也要适当增强法院对破产程序的控制力,限制债权人自治原则的适用,避免出现国家对破产失控的不利局面以及社会不安定因素的产生。

国债活动宣传方案篇6

2017年征信自查报告书一

1、部分费用支出未进入当期成本。一是当年购置的办公设施(办公家具、多功能显示屏等)、支付的安全防卫费(防弹玻璃、防盗门等)共计____万元,未纳入当年费用科目进行核算,而在联社科目往年计提的建房款中列支____万元,在联社账外储蓄存单账户中列支____万元。其中____万元冲销了1391垫支的家具款,____万元购置联社招待所家具,____万元预付联社招待所装饰款。(年月日我联社营业部在5321-低值易耗品摊嘶Я兄Ч喊旃闷芬慌?金额____万元,附件为开出的发票二张,通过社内往来转入存入活期储蓄存款,存款人名字为,储蓄存单号码为,于年月日支取,本息合计____万元,在营业部存入活期储蓄存款户,户名,账号为。年月日转存存款结息元,付利息所得税元,实际余额____万元。年月至年月共计支出笔,金额1____万元,至月日该账户现余____万元,检查结束时已责成我联社销户,并将余款纳社大账管理)。二是当年开支的费用未纳入当期损益核算。如联社机关年月日将开支的广告费____万元在2642管理部门统筹基金宣传费科目列支(联社规定将x%上划集中使用, x%由信用社据实列支)。又于当天用2642科目管理部门统筹基金冲减5321科目业务宣传费____万元。

2、费用计提不够准确

(1)呆账准备少核销、多计提。全辖年初余额____万元,当年应核销____万元,实际核销____万元,少核销____万元;年末各项风险资产余额为____万元,呆账准备金余额应达到____万元,实际余额为____万元,多计提呆账准备金____万元。

(2)效益奖计提有误。年账面利润____万元,调增项目:网络摊销费1____万元,计算机中心运行费____万元,多计提呆账准备金____万元,联社月底发放银团贷款____万元,计提呆账准备金____万元视同利润;调减项目:减免2x%营业税及附加税____万元,专项票据提应收利息____万元,少核销呆账____万元,实际计提效益奖基数为

____万元,扣除x%企业所得税____万元,我联社应提效益奖____万元([308.8-101.9)×30],实提____万元,少提____万元。

(3)职工教育经费多提____万元。

(4)职工养老保险金多提____万元。其原因是你联社计提基数全部是按当年工资总额计提。(联社理由是历年有红字多____万元)。

(5)职工住房公积金多提____万元。

(6)超比例冲销待核销应收利息____万元。年年末余额为____万元,当年冲销____万元,年末余额____万元,超比例冲销____万元。

3、限额费用有超标现象

(1)业务宣传费超支____万元。

(2)业务招待费超比例开支____万元。全辖共支____万元,从抽查的三个网点看,均有超支现象。

4、我联社年末现有递延资产余额____万元,主要是网络费____万元,补充养老保险____万元,房屋装修费____万元。装修费未按规定年限进行摊销,如信用社年房屋装修费____万元当年未摊销完。

5、部份资产已损失,金额____万元。一是委托及资产(负债)业务科目预计损失____万元。如信用社____万元是与农行未脱钩之前为农行的扶贫贷款,现已损失;二是调出调剂资金科目预计损失____万元,主要是与行社脱钩前调给农行贷给企业的贷款,现贷款已损失。三是存放同业款项科目预计损失____万元,主要是接受基金会资产,现债务落实困难,无法收回,金额____万元;信用社与农行在脱钩之前拆借给农行贷给企业的贷款____万元,现贷款已损失。

6、应收应付款项处理不及时

(1)1391其他应收款未及时清理和处置,金额____万元。一是该科目实际损失额达____万元,损失款项未进行处置;其中各社垫付历年诉讼____万元(联社营业部____万元、牌楼信用社____万元,分水信用社____万元),现基本无法收回,已损失;个信用社发生的经济案件损失____万元;两个信用社分别于年和9年违规操作存款业务和违规为企业承诺担保贷款导致被法院强制执行____万元。二是联社机关历年应下划的材料款____万元未在当年摊销进入损益。

(2)2621其他应付款处理不及时。全辖共有余额____万元。主要存在:一是联社机关养老金统筹账户红字金额____万元应逐年摊销未摊销,形成原因主要是历年提取的养老保险金不够支付退休职工的医药费和补差工资而形成。二是联社机关暂收年劳动分红税____万元未进行处置。三是信用社基金会并入的农行扶贫贷款有____万元未查明原因进行处置。(联社说明年终决算信用社未划上来,实际只欠____万元)。

7、有隐匿存款的现象。经查,我联社等个信用社在2621科目隐匿存款____万元。

(二)信贷管理上存在的问题

1、抵债资产管理不够规范。一是我联社抵债资产的基础管理工作不到位,存在着台账建立不规范。如联社资保科管理的抵债资产台账的要素不全,不能全面反映抵债资产处置进度。二是在接收、处置抵债资产时存在反映不真实的现象。主要表现:接收抵债资产列账时未

将利息列入抵债资产待变现利息,如接收有限公司只列____万元本金,而未将相应利息纳入抵债资产待变现利息;社未经审批在并社时调增____万元抵债资产。三是将抵债资产调入呆账,如信用社将公司抵债资产____万元从抵债资产中调入呆账,于年月日用央行专项票据置换。

2、投资业务风险较大,收回难度大。我联社截止年12月日共有债券投资笔____万元,经银监会检查确认,风险较大,收回困难。

3、贷款手续欠合规。本次对我联社营业部、信用社34笔大额贷款____万元进行了抽查,发现一些不合规的现象:

(1)借款人主体资格不合规。如联社营业部借款户重公司二分公司于年月日转贷____万元,该笔贷款由公司承贷,但贷款资料中没有总公司的借款授权书。

(2)贷款抵押物有不合规定的现象。一是抵押物折价偏高,如联社营业部年月日给公司贷款____万元,用货船作抵,其折价比例为x%,超过重信联[2003]212号文件之规定的x%;二是抵押物不符合规,如信用社借款户学校,于年月日借款____万元,用该校幼儿院教学楼作抵押。

(3)贷款约定不明确。一是贷款合同约定不明确,如借款户年月日与社签订____万元的贷款合同,当日发放____万元,后于年月又发放____万元,但合同中未约定贷款发放期限;二是贷款抵押物补充要素约定不明,如社借款户公司于年月日借款____万元,用作保,但未将的保险受益人变更为信用社。

(4)保证贷款有担保单位不符规定的现象。如营业部借款户公司年月日借款____万元,担保单位公司不具备AAA级资格。

(5)项目贷款不合规。如重庆公司注册资本____万元,先后贷款____万元,其中年月日贷款____万元,该户贷款无详实的项目贷款论证资料、用地规划许可证。

(6)按揭贷款操作不合规。如营业部办理按揭贷款____万元,未按规定对借款人进行

审查、设定担保金等。

(7)银团贷款借据要素不齐全,我联社营业部所有银团贷款笔亿元借据均不同程度存在缺少主任和信贷员印章的现象。

4、少数社贷款还未拆分完,形态反映不实。经我联社自查现在还有5个社发放贷款笔____万元(于年月日到期,该户共欠信用社贷款____万元),现还未拆分,因此未调整形态。其原因,一是现在正在诉讼中;二是如果调了会影响专项票据兑付。

三、建议

(一)严格按照市联社精神,进一步规范联社审贷会工作规则,加强贷款合规性、合法性的审查,提高决策质量,把贷款风险控制在最低限度内。

(二)加强信贷档案资料的管理,联社相关职能科室对全区信贷档案资料进行一次全面清理,凡是不符合要求的要严格按照市联社有关规定补充完善相关资料,按序专户保管,使全区信贷档案资料早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三)进一步深化“信用工程”创建工作,完善相关基础资料,加大农户小额贷款投放力度,切实发挥农村金融主力军作用,巩固农村阵地。

2017年征信自查报告书二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合肥中心支行《关于印发<安徽省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使用管理工作指引(暂行)>的通知》,为规范个人征信系统的正确使用,提高个人征信系统使用管理工作的制度化水平,有效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切实改进个人征信系统服务质量,现对本人在个人征信系统使用以来进行了自查,现对自查做以下汇报:

在使用个人征信系统时,严格按照中国人民银行个人征信系统管理办法,遵循合规、审慎、保密、维护金融消费者权益的原则,对自己的查询帐号严格保密,密码定期修改。 在查询过程中,按照审慎和维护金融消费者权益的原则,对每一笔被查询者,由被查询者当面签订查询授权书,按照被查询者的授权的查询原因,进行授权内查询,做到无无权查询和越权查询。并且对每一笔查询结果,做到保密制度,切实维护被查询者的个人隐私。

对每一笔查询者,在查询之前,做好查询登记制度,登记被查询者的姓名、住址、身份证号码、联系号码、查询原因进行详细登记,对每笔查询记录逐笔登记,并按季度对其登记簿进行装订保存。

现我社被查询者为借款人,对其符合发放贷款的被查询者,查询报告都做为贷款资料保存,对不符合贷款条件的贷户,我社对其查询报告进行专夹保管,查询者对其信息绝不对外宣传,保证其查询信息不泄漏,影响个人信誉。

对其查询的个人征信,本着全面、客观、合理的原则对客户进行综合评价,征信信息仅供参考,不应简单以个人征信系统存在负面数据为由,正确使用个人征信系统。

对个人贷款户进行贷款后管理查询,严格按照主管授权制度,对每笔需要贷后检查的个人征信查询,按照先登记授权,后查询的原则办理查询业务。

2017年征信自查报告书三

今年征信管理工作以《中国人民银行**中心支行征信管理工作考核评比办法》为指导,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开展各项工作,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个人征信工作考核标准

1、12月8日七台河市农村(城市)信用社非农户个人信贷数据已成功上报至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并且能保证在今年年底继续录入上报存量信贷业务。此项考核应得8分;

2、我行的公积金账户信息已成功上报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另外在与政府沟通方面制定了《七台河市征信体系建设

实施方案》,并得到了市委宣传部的认可,积极协调各征信职能部门,有利于推动我市诚信建设体系的早日实现。此项考核应得12分;

3、我行转发了《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管理暂行办法》(人民银行3号令),要求各金融机构组织有关人员认真学习,贯彻文件精神,建立健全查询内控制度、分级用户受权管理体系,并将有关制度在人行进行备案。此项考核应得2分;

4、在对个人征信系统查询中,我们要求各金融机构要落实好人民银行3号令文件精神,严格执行分级用户授权制度,在贷款合同或信用卡批准等材料中加入相关查询条款。此项考核应得2分;

5、目前辖区内还没有公民向征信管理部门提出过异议申请,在日常工作中,人民银行曾学习对各金融机构进行此类业务培训,要求信贷业务人员熟练掌握异议处理流程。此项考核应得3分;

6、在日常报表方面,我行一直注重上报材料的及时性、准确性、完整性,杜绝迟报、漏报现象发生。此项考核应得5分。

二、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考核标准

1、在贷款卡发放操作中,我们严格执行《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管理办法(暂行)》有关要求,及时、准确录入借款人(担保人)基本信息及财务指标,所发放的贷款信息中不存在任何错误。在今年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数据集中清理中,我们仅用了省行规定的一半时间就完成了1万余相关信息的补录工作,并参加省行数据清理工作。此项考核应得3分;

2、在接到哈中支《关于转发总行贷款卡发放核准行政许可有关要求的通知》后,我们即严格执行贷款卡发放行政审批制度,借款人先提供有关办卡材料经人行办公室法制办审核后,再转交业务部门受理,贷款卡申办流程已进行公示。此项考核应得3分;

3、我行在今年5月8日-6月末开展了贷款卡集中年审工作,并于7月中旬将有关情况形成报告上报哈中支。此项工作应得2分;

4、为了保证各金融机构所有企业信贷业务准确录入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每月初我们都与金融机构核对信贷数据余额,如发现不一致,查找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更正。此项考核应得3分;

5、为了保证企业信息机密,我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数据查询中界定查询范围,制定了相关制度并严格执行,所有金融机构系统管理员、操作员信息都要在人行进行备案。此项考核应得3分;

6、科技科每日都对城市行管理系统进行数据备份,并确保服务器与省域系统网络联接通畅,将数据及时上报省域系统中。此项考核应得3分;

7、在今年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全面升级中,按照总行银行征信[2005]48号文件精神对城市行管理子系统、贷款卡管理子系统中的信息进行了集中修改补录。此项考核应得6分;

8、利用人行报表子系统中的数据信息制做成饼形图,对相关信息进行分析,加强了贷款结构及信贷风险预警管理。此项考核应得2分;

三、征信宣传教育工作考核标准

1、在接到《关于下发全省征信教育方案的通知》(哈银发152号)文件后,我们即拟定了《七台河市征信管理工作方案》、《2005年征信管理工作考核制度落实情况》、《七台河市2005年征信宣传推广工作要点》等材料,并上报哈中支。此项考核应得2分;

2、为了扩大征信知识宣传,我行于6月18、19日组织金融机构开展了七台河市“金融征信杯”男子蓝球赛、8月17日结合助学贷款进行了中国人民银行七台河市中心支行扶贫助学捐款活动、9月21日在中行、农行、农村信用社开展了消费贷款、助学贷款小额担保贷款等项征信宣传活动。此项考核应得6分;

3、9月12日在市职业技术学校对在校学生开展了征信知识讲座,参加人员超过300人。此项考核应得3分;

4、10月15日我行开展了征信进社区活动,到七台河市桃北花园社区进行了征信知识宣传活动,并于10月25日由张桂云行长带队深入龙湖煤矿进行征信知识宣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的应用。此项考核应得2分;

5、为了配合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建设,我行于11月4-11日开展了七台河市征信宣传周活动,对社会大众进行征信知识宣传、今年5-7月连续在七台河市公共频道黄金时段播放人总行征信宣传公益广告、6月15-18日在鸡西市麒麟山庄举办全市征信管理工作培训班,提高了参训人员的业务素质、我行撰写的调研文章《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在黑龙江金融调研第三期发表、《我国企业与个人征信业发展模式问题研究》在人总行《金融研究报告》第35期发表、《我国目前信用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在沈阳分行《金融研究报告》第4期发表。此项考核应得20分;

四、征信市场监督管理工作考核标准

1、与市委宣传部协调,在市电视台播放征信公益广告,制定了《七台河市征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多次与市房产局、公积金管理中心勾通公积金账户信息上报工作,并将有关问题及时上报哈中支。此项考核应得5分;

国债活动宣传方案篇7

截止十二月末,本溪分公司实现证券交易额32.7亿元,比上年减少4.2亿元,下降11.38%。其中:股票基金交易额为32.06亿元,比上年减少2.61亿元,下降7.5%;国债交易额为6605万元。股民开户数为28403户,新增465户,增长1.6%。网上投资者开户数为2748户,比上年增加693户,增长33.7%。网上交易量为3.3亿元,比上年增加1.1亿元,增长50%,网上交易量占全年证券交易总量的10.09%。全年营业收入2062万元,比上年减少226万元,下降9.87%。其中:佣金收入为1082万元,占全部收入的52.47%,比上年减少262万元,下降19.62%。全年营业支出为1683万元,比上年减少1073万元,下降38.93%。实现利润333万元,比上年增加185万元,增长125%。全年共清回各项债权资金达820万元。

**年,我公司主要开展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1、确立切实可行的经营目标,进一步提高营业部的盈利水平。年初,分公司领导班子为更好地落实总公司提出的**年工作目标,召开了员工大会,认真传达了总公司计划工作会议精神,并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确定了相应的经营目标。计划制订之后,为把工作落到实处,分公司又多次召集中层干部进行了充分讨论,将目标分解到两个营业部,而且对营业部的经营成本也分别制定了控制指标。同时将机关研发部和网上交易部的骨干力量充实到两个营业部,开拓业务,开展优质服务,形成了营业部之间、员工之间的竞争氛围。截止十二月末,永丰营业部完成证券交易额14.55亿元,其中,股票基金交易额14.15亿元,佣金收入实现463万元;北地营业部完成证券交易额18.17亿元,股票基金交易额17.91亿元,佣金收入571万元。

2、国债业务取得新进展。分公司在年初加大了宣传推行力度。除利用报纸、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体进行宣传外,分公司研发部和网上交易部分别在两个营业部柜台设立咨询点,印发宣传单,向群众讲解国债知识,本溪县和桓仁县两个远程服务部针对当地居民对国债投资热情高、市场潜力大的特点,出动宣传车走街串巷广播宣传,既方便了乡镇居民,又扩大了宣传区域,让投资者从不了解到踊跃购买,达到了宣传的目的。截止十二月末,分公司完成国债交易量6605万元,使国债业务迈上了新台阶

3、大力发展网上委托交易。经过一年多网上交易的运营,我分公司网上交易业务有了新的发展,截止十二月末,网上交易投资者开户数为2748户,比上年增加693户;实现网上交易量3.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0%;网上交易额占分公司证券交易总量的10.09%,超额完成了总公司下达的网上交易额占总交易额5%的总体目标。在开拓网上交易市场过程中,我分公司一是搞好客户跟踪服务和咨询工作,建立了网上客户档案,设立专人负责网上业务咨询工作,客户提出问题及时解答,必要时上门服务,解决网上交易过程中出现的故障;二是扩大网上交易用户,对金融税务、工商、政府机关及电业、邮政、电信等企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进行宣传走访,推广网上交易,赢得了越来越多的客户。

4、债权清理工作取得新进展,到期债券得到圆满兑付。**年的债权清理工作是在债权质量不断下降、清收难度不断增大的情况下取得的,可以说来之不易。一年来,在总公司法律部和清欠办的帮助指导下,我公司业务部同志与法律顾问一起多次奔赴海口、大连、沈阳、佛山、江门等地进行清欠。全年共清回本息820万元。其中包括:江门证券有限责任公司420万元;海口金海岸大酒店150万元;佛山证券有限责任公司220万元;大连万事通公司30万元。**年转让券的兑付压力重之又重。分公司大力开展广告宣传,化解了可能出现的兑付风险。采取多种措施,及时调度资金,圆满完成了兑付指标。1—12月份累计发行转让券27205万元,兑付28060万元。

5、管理工作进一步完善。分公司今年制订了《辽证本溪分公司车辆管理暂行办法》、《年度餐费管理报表》等,加强了费用管理工作。营业部针对新业务的开展,相应制订或修改了柜台业务操作细则、计算机信息系统管理制度等。安全保卫和防火工作常抓不懈,对保卫、经警人员加强了制度考核,做到防范工作及时到位,发现隐患立即处理解决。对不符合要求的保卫、经警人员做到了及时辞退更换。在防火方面,坚持了消防控制中心的值班制度,防患于未然,杜绝火灾事故的发生。

**年工作虽取得了一些效果,但还存在很多不足。**年10月,中国证监会对我分公司进行了现场专项检查,在经纪业务方面程度不同地存在一些问题。如管理不规范,客户管理档案资料不健全,经营成本高,平均效益差等等。

针对以上问题和总公司整改方案的要求,明年我们主要采取以下整改措施:

1、处理好历史遗留问题。加大对债权的清欠力度,充分利用法律手段,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力争完成清欠任务。在总公司批准的计划内组织好柜台回购及企业债券的发行与兑付。

2、完成总公司要求的整改管理部门的任务,力争在**年一季度前完成永丰营业部、北地营业部财务、办公系统与分公司的独立,直接归属总公司管理的准备工作。、降低费用,节约开支,动员全体员工开展增收节支工作。

4、充分利用龙网优势,大力推行网上交易方式,加大营销力度,逐步降低交易成本,实现经纪业务的低成本扩张。

5、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完善和理顺与总公司的党组织关系,开展正常的组织生活,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团结广大员工,全力做好**年的各项工作。

国债活动宣传方案篇8

一、引言;

二、探究造成"执行难"的原因:

(一)地方保护主义和部门保护主义作祟;

(二)法院本身存在的造成的"执行难";

(三)部分被执行人规避法院的执行造成"执行难";

(四)立法滞后方面的原因。

三、解决执行难的对策:

第一,加强宣传工作因;

第二,反对地方保护主义,严禁违法干预执行;

第三,讲求执行,清理未结积案;

第四,加强内部机制建设;

第五,加大执行力度;

第六,积极依靠党委领导,政府支持和人大监督,确保执行工作顺利进行。

摘 要

执行难不仅严重地了人民法院的司法活动,破坏了我国法制的权威的尊严,且损害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和尊严。执行难问题已忧为困扰人民法院工作的突出问题。在上引起了强烈反响,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为此,在这里,将认真剖析"执行难"形成的原因,并积极筹划、设计解决"执行难"问题的方案,有效地为执行工作的正常运行创造良好的社会空间。

探究造成"执行难"的原因:(一)地方保护主义和部门保护主义作祟。(二)法院本身存在的问题造成的"执行难"。 (三)部分被执行人规避法院的执行造成"执行难"。 (四)立法滞后方面的原因。解决执行难的对策: 第一,加强法律宣传工作因。第二,反对地方保护主义,严禁违法干预执行。第三,讲求执行艺术,清理未结积案。第四,加强内部机制建设。第五,加大执行力度。第六,积极依靠党委领导,政府支持和人大监督,确保执行工作顺利进行。

总之,按照法律规定,任何具有法定协助执行义务的法人、公民和其他组织,都必须协助人民法院执行。任何地方、任何单位、任何人都不得抗拒、阻碍,干预人民法院的执行工作。但是,从当前的执行工作来看,并不尽如人意。各级法院都有许多积案执行不下去,使人民法院生效的法律文书,变成了一张盖有法院大印的"白条"。为了彻底解决"执行难",必须靠全社会的力量努力,才能使法院执行工作成为全社会的自觉遵守的社会规范。

一、引言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人民法院生效的法律文书以及仲裁和公证文书,一旦生效,即具有法律强制力。而这种强制力的实现,除当事人自觉履行义务外,都需要人民法院去强制执行。以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这时,那些受到侵害的当事人及债权人的合法权益才得到实现。按照法律规定,任何具有法定协助执行义务的法人、公民和其他组织,都必须协助人民法院执行。任何地方、任何单位、任何人都不得抗拒、阻碍,干预人民法院的执行工作。但是,从当前的执行工作来看,并不尽如人意。各级法院都有许多积案执行不下去,使人民法院生效的法律文书,变成了一张盖有法院大印的"白条"。执行难不仅严重地影响了人民法院的司法活动,破坏了我国法制的权威的尊严,且损害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和尊严。执行难问题目前已忧为困扰人民法院工作的突出问题。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为此,在这里,将认真剖析"执行难"形成的原因,并积极筹划、设计解决"执行难"问题的方案,有效地为执行工作的正常运行创造良好的社会空间。

二、探究造成"执行难"的原因

(一)地方保护主义和部门保护主义作祟。这是阻碍人民法院执行工作顺利开展的最主要的原因。1999年中央的11号文件虽然专门对执行工作作出指导,党委、人大也加强对法院执行工作的领导、监督和协调、解决法院执行工作的实际问题,为法院的执行工作撑腰,打破地方保护主义和部门保护主义。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地方保护主义和部门保护主义问题仍然存在而且还是相当严重,这主要是因为地方保护主义一般作用于被执行人在本地区、申请执行人在外地的执行案件,由于诉讼当事人分属不同地方的诉讼案件,民事判决的执行结果在一定的程度上与地方利益相联系,因此,地方保护主义主要来源于各地方政府;各地的地方性立法囿于地方利益而忽视法制性原则;在地方性法规及地方规章之外,滥发规范性文件,滥用行政手段;对国家法律执行不力,下位法违背或架空上位法;引进外资立法方面具有盲目性,缺乏计划性、透明性、连续性在司法方面,表现为片面保护本地当事人,违背或滥用诉讼程序,各地法院适用地方性法规及规范性文件的情况增多,案件执行方面,地方保护主义严重,而部门保护主义是指申请执行人和被申请执行人都在本地,不存在地方利益不同的问题,但是双方分属不同部门,判决的执行牵涉部门的利益而执行双方所属的部门都为其自身尽力保护各自的利益不受影响。因此,相形之下地方保护主义和部门保护主义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执行工作的进程。现在随着大量的执行工作的规定、批复及通知的出台,执行工作的可操性虽有所加强,但仍有不足之处。在强制执行工作中,地方保护主义、部门保护主义的干扰渗透在各个方面,它的存在、原因十分复杂,可以说是众因素复合作用的生成物。在现行的管理体制下,直接关系法院和前途的人、财、物等权力基本上掌握在地方手里,导致法院难以真正地独立于地方行使审判权和执行权,产生了司法地方化的倾向,使公正司法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在强制执行实务中,还出现了本地区案件不愿执行,外地区案件不去执行的现象。比如说有的地方和部门对于局部利益的考虑,对一些实行所谓"挂牌保护",外地法院不得执行;甚至规定本地银行对外地法院冻结的款项不得协助划拨;有的地方以文件形式或口头规定,执行某些企业必须报请某级领导批准。这些表现都给人民法院的执行工作设置了重重障碍。另外,由此造成的法院独立性不够。各级法院的经费必须由同级政府确定,法院的财政与地方财政融为一体。因此,地院更多地倾向于从发展地方的角度去执行法律和行使司法权,而不着眼于国家法制的统一性和严肃性。除此以外,在人事制度等方面,法院的司法行政职务和人员均由地方各级权利机关选举、委任、罢免或任免。在实践中,地方党委、政府的组织人事部门"实际享有"对相应各级法院主要领导干部的推荐权和指派权,正是这种权力机构上的隶属和依附关系,使得地方法院无力抗衡地方行政的干预。

(二)法院本身存在的问题造成的"执行难"。 执行是民事诉讼的最后阶段,是在负有义务的一方当事人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的义务情况下,人民法院根据民事诉讼和有关法律的规定,运用国家强制力,强制义务人履行生效法律文书所确定的义务,使生效的法律文书得以实现所进行的司法活动。也因此,它直接关系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实现,也关系法律的尊严和人民法院的威信,以及社会的安定和稳定发展,所以,执行部门在法院审判业务工作的部门中占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但是,长期以来,执行机构的队伍建设就存在着些许多问题。1、在司法实践中,审判与执行严重脱节,将造成执行困难。比如在立案和审判阶段采取保全措施不力,需要先予执行和采取查封、扣押、冻结措施的,没有及时采取,结果错失执行良机。2、法官的独立性不够。(1)在法院中,执行局法官始终是以法院工作人员而不是以法官个人身份出现在执行程序中,他们对外代表法院履行职权,但却要受院方的控制,院方又常常受到行政机关的影响。(2)法院内部运作机制存在的问题,直接导致了执行法官的不独立。由于案件层层审批,大量案件的执行由局长、院长或审判委员会决定,案件执行的好坏不能与执行法官个人的责任联系,即使不能执行,也往往找不到负责任者。(3)一些基层法院迫于地方行政干预的压力,对一些本应通过采取强制措施就能执结的案件,却明推暗拖,对扣押的财产和冻结的存款找理由放行,使案件长期不能执结。目前,随着人们对"执行难"的不满的呼声越来越高,法院执行工作的效率和成果越来越成为影响法院形象的障碍,而法院系统内现行的管理方式又加剧了法官责任心不强和执行工作的低效率,产生了整个社会对审判机关的"信任危机"。3、执行管理效率低下和执行程序缺乏监督造成的"执行难"情况。现行执行模式同审判模式一样,实行由承办个人负责到底的制度,个人执行不仅力量分散、效率低,影响到案件的执行质量,而且在大案、要案及群体性案件越来越多的形势下,个人对案件的处理显得势单力薄。同时,相对于审判程序而言,执行程序立法中有关当事人救济手段的较少。执行案件处理均由个人决定,任意性很大,案件执行的正确与否完全取决于执行人员的水平和素质,执行程序缺乏有效监督。这两个方面处理不好也会造成案件的"执行难"。4、有些法院的执行力量不足。在实际工作中,有一些法院在思想认识上对执行工作仍然重视不够,在人财物方面对执行工作仍然倾斜不足,重审理轻执行的现象仍然存在。5、执行人员的业务素质不高和工作责任心不强造成的"执行难"。在长期被一些地方法院的领导忽视和曲解中,相当一部分与水准相差甚远的人员以"帮助债权人要钱"的心态走进了执行队伍,这部分人没有搞过执行工作和审判工作,对法律法规和有关司法解释不够、理解不透;有些执行人员工作严重不负责任,对当事人提供的信息和线索置若罔闻,工作拖拉,耽误了执行的最佳时机;有些执行人员不深入调查,不积极探索新的执行方式和方法,使得一些动动脑筋稍加变通即可执行的案件,被人为地当作"骨头案件"搁置起来,导致当事人的不满;还有些执行人员对当事人态度粗暴、蛮横、生硬,使当事人怀疑其有不轨执行或越法行为。总之,这部分执行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工作作风有待改善。6、执行人员办"人情案"和"关系案"造成的"执行难"。法院的极个别执行人员违反执行法律,办"人情案"和"关系案",甚至接受吃请和贿赂。结果是,与申请执行人关系好的,就违法执行,肆意损害被执行人或案外人的合法权益;与被执行人关系好,就寻找借口,拖着不予执行,使申请执行人的权利得不到及时、有效实现。极个别执行人员的这些不廉洁行为,损害了人民法院公证司法的形象,造成了非常恶劣的社会影响。

(三)部分被执行人规避法院的执行造成"执行难"。当前大部分的生效文书被执行人未能主动地履行这也是执行难的一个重要,主要是由于债务人对于法院的执行工作认识的还不够透彻,总是认为即使逃避执行被法院执行人员找到了,受到民事拘留但以履行法院判决相比还是划算,因此,就出现了被执行人抓了又放,放了又逃,逃了又追,追到又抓,抓了又放,就这样的翻来覆去判决也就始终得不到执行。但也会出现被执行人确实是无法履行法律文书的,可有些债权人明知债务人没有财产可供执行,却仍然四处告执行人员的状,指责执行人员收受好处、偏袒债务人,并四处举报、告状,或者到法院吵闹,干扰法院办案,甚至于搬来各种力量敦促执行。让执行人员不得不花费大量的精力调查,最后查实债务人确实没有财产。就这样,执行人员常常被几起明知无法执行的案件牵扯了所有的精力,无法及时帮助其他申请人实现债权。这种原因实际上是反映了市场主体信用观念和信用制度和相对缺失,很突出的表现就在于"赖帐逃债"不良的文化上。比如说,"骗一把,是一把"、"要钱没有,要命一条"、"欠债的是爷爷,讨债的是孙子"等民俗谚语,就是这种民间文化和道德的真实写照。对这种不良的文化和道德观念,社会批判的声音过于微弱,没有对其形成强大的舆论压力,使得尝到了甜头的人越发肆无忌惮。同时,我国市场的信用制度还不够健全,对经济交往中的种种欺诈行为制裁不力,对欠债不还者缺乏严厉的处罚措施,无形中纵容甚至助长了这种失衡观念和行为的滋长和蔓延。譬如说,对欠债不还的的法定代表人,没有得力的责任追究制度,该升迁的照样升迁;企业欠债破产关闭后,对企业主没有实行相应的"行业禁入"和"信用死亡"规则,使得他们有机会换个地方另辟财路。这种观念上的落后和制度上的不健全,是"执行难"得以滋长的肥沃的社会土壤。要解决这个问题,有赖于社会道德风尚的不断纯化和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

(四)立法滞后方面的原因。执行立法滞后,有关方面的法律、法规不健全,也是造成执行难、难执行的主要原因。执行工作的整个过程必须依法进行,而现实的执行法律、法规却非常匮乏,而且分散、零乱的规定在各类审判程序的法规中,甚至有的相互抵触或冲突。在被执行人触犯了某些法律条款,需要对其采取拘留措施时,现行法规要求不能异地拘留。在某些人明显触犯刑律时,据以执行的法律、法规也不够细致完善。如《刑法》中虽然规定了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而实践中执行不坚决、拒不执行法院判决、裁定被判刑的很少,大多对被执行人实行民事拘留。另外,各相邻间的法律法规也应该相互协调,相互补充,而现实的立法也不尽人意。

三、解决执行难的对策

第一,加强法律宣传工作。努力营造自觉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统一和尊严的氛围。各级党委、政府、宣传部门和司法行政部门要以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基本方略为指导,把自觉履行生效法律文书支持人民法院执行工作列为当前普法的重要内容,要使各级党委、政府认识到,确保人民法院依法执行生效的法律文书,是贯彻落实党的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基本方略的重要内容。要充分认识到人民法院生效的法律文书,是保证社会信用关系和商品交易安全,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维护社会主义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加强对人民法院执行工作的领导和支持,要站在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进程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解决人民法院"执行难"的问题的重要意义。以往权利人在法律文书生效后,将申请书及执行依据交与法院立案便不闻不问,既不提供被执行人可供执行财产及下落,也不配合执行法官的查找工作,待其有时间则到法院向执行法官索要执行款项,认为案件不能执行或不能执结系法院执行工作不得力,执行措施不到位,忽视其应承担执行不能的风险责任,将市场风险责任转嫁与法院,不能正确理解法院的执行仅是审判的辅助,法院强制执行有限行使,因此,通过宣传,让权利人明明白白知晓自己的义务和应承担的风险责任,同时在宣传中,对那些身份特殊的义务人身份、债务进行爆光,公告限制其高消费,采取悬赏举报被执行人可供执行财产及下落的办法,让全社会支持、理解人民法院的执行工作,对那些确有能力而不履行义务的措施到位,决不手软,该拘留的拘留,该追究刑事责任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被执行人确无履行能力的案件,执行法官应耐心细致给申请人做法律、法规宣传工作,使他们能够接受风险责任自负这一道理。通过宣传,让全社会公众明白:依法履行义务光荣,赖帐可耻。

第二,反对地方保护主义,严禁违法干预执行。依靠党委和上级法院执行局的领导、政府支持、人大监督。人民法院的执行工作涉及面广、难度大、光靠法院的自身力量是不够的。只要党委高度重视、政府积极支持,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人民法院的执行工作就有了坚强的后盾,执行难的问题是完全可以解决的。在执行工作中,应主动向党委汇报,向上级法院执行局汇报,求得地方党委的领导和支持,党委应加强对法院执行工作的领导,教育党的组织和干部应当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不做超越法律的事,不说超越法律的话,充分认识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和不协助法院执行工作是违法的,以达到维护法律尊严和司法权威,杜绝以言代法,以权压法,非法干预法院执行的人和事。上级法院执行局应切实、高效地协调基层法院的执行工作,了解基层法院执行工作的进展情况,对基层法院的疑难案件提级执行、指定执行,这样既松解了基层法院的执行包袱,也可避免地方保护。对各地区、各部门制定的与法律相违背的,给人民法院执行设置障碍的规定和文件,应当立即按照有关程序予以撤销,对那些觉悟不高,组织纪律观念涣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继续搞地方保护主义,非法干预人民法院执行的部门和个人,坚决依法追究责任,对那些地方党政机关以种种借口干预执行,个人批条子干扰执行,就个案发文发函阻碍执行等行为,当地纪检部门要给予有关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以党纪、政纪处分 ,直致移交司法机关追究法律责任。

第三,讲求执行,清理未结积案。未执结案件当事人怨气大,情绪不稳定,申请人纠缠执行法官的现象时有发生,导致执行法官办案时间少,接待时间多,执行工作难以正常开展,如不妥善处理未结执行案件,还将会社会的稳定。这就需要在执行中讲求执行艺术,穷尽执行措施,力保当事人权利义务的实现。对有偿付能力而拒不履行义务的案件进行集中执行是我院执行工作的一个传统经验。法院以集中精力、集中时间、集中装备,穷尽手段解决执行积案,采取"凌晨行动"、"0点行动"等执行那些白天难以查找被执行人的案件;抓住"节前"被执行人返家之机,执行那些在外打工挣钱、平时难找的被执行人;开展推行"执行110"、"悬赏举报"活动,执行那些流动性大、突然出现的被执行人或发现的财产的案件。通过加大宣传力度,采取上网公告,街头宣传,散发宣传资料,电视媒体暴光等手段形成执行工作宣传的高压态势,促进执行工作社会化、信息化。

第四,加强内部机制建设。各级人民法院应做好自身净化建设,对来自外界的违法干预案件,敢于依法办理,以理据争。同时进一步加强执行队伍的建设,充分认识执行工作的重要性。配备好执行人员,把那些思想好、业务精、为人民服务思想树立比较牢的人员选配到执行队伍。定期开展思想整顿教育,及时清理执行队伍中的违法违纪人员,净化执行环境,确保执行工作沿着法律的轨道畅通行驶。

第五,加大执行力度。近年来老百姓对"白条"现象非常反感,"法律白条"一词也经常出现在老百姓日常话题之中。所谓"法律白条",即指生效的法律文书不能及时得到执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迟迟得不到保护。这无形中给执行局的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压力。要想改变老百姓这种既有的认识,就必须重塑执行工作的权威性,对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的被执行人,要依法及时地采取查封、冻结、扣押、搜查、划拨、变卖、拍卖被执行人的财产等强制执行措施;对未按生效法律文书指定的期限履行金钱给付义务或财产交付义务的,应当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32条的规定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或迟延履行金,不能让他们在经济上占到便宜。执行法官要正确引导申请执行人举证和主动配合人民法院的执行工作,采取多种方法,通过各种途径,千方百计查找被执行人的下落和被执行人的财产,最大限度地维护权利人的合法权益,通过具体案件的执行让全社会公众明白:依法履行义务光荣,赖帐可耻,协助执行应当,妨碍执行违法,抗拒执行有罪。

第六,积极依靠党委领导,政府支持和人大监督,确保执行工作顺利进行。人民法院在执行中,遇有需要协调处理的事宜,应当主动报告当地党委,在党委和政府的支持下,使问题及时得到妥善解决。人民法院主动接受同级人大的监督,变过去的被动监督为主动汇报,以求得人大对执行工作的支持。人民法院会同公安、检察、司法行政机关及有关部门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共同营造良好的执行环境,确保执行工作的顺利进行。

1、刘家琛主编:《民事诉讼法学》,法律出版社。

2、常怡主编:《民事诉讼法新论》,政法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3、沈德咏主编:《强制执行指导与参考》,法律出版社。

4、裴莹硕主编:《强制执行指导与参考》,法律出版社。

上一篇:学生会活动宣传方案范文 下一篇:大学活动宣传方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