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活感想范文

时间:2023-10-04 11:04:16

大学生活感想

大学生活感想篇1

“心得体会”是一种日常应用文体,属于议论文的范畴。一般篇幅可长可短,结构比较简单。那么你们知道关于全省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艺术心得感想内容还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全省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艺术心得感想五篇,欢迎参阅。

全省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艺术心得感想一历时一个多月的第八届校园文化艺术节落下了帷幕,本次艺术节活动以“迎世博,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为主题,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艺术特长,发现人才,培养人才。以“喜迎世博”为契机,通过生动活泼和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激发学生对生活、对学校、对社会的热爱。以艺载德、以艺促智,充分发挥艺术教育的育人功能,健康校园文化生活。

秉着“崇德尚才求实创新”的明德精神,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艺术节圆满的落下了帷幕。现做以下总结:

本届校园文化艺术节的活动原则是“人人参与,人人受益”。让每一位同学都能参与进来,享受艺术的熏陶,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每位学生都能展现特长,挖掘自身潜力,提高艺术素养。艺术节活动内容力求多样化,内容涵盖文学、艺术等方面,活动贴近校园生活,有益学生身心健康。活动形式力求多样化,包括大合唱比赛、手抄报电子小报、课本剧小品、软硬笔书法、绘画、征文、校园歌手、个人才艺、朗诵、摄影比赛等项目。活动时间采取相对集中与分散举行相结合的办法,前后历时1个半月时间,以课外时间为主进行组织活动。

各年级积极参与,参加比赛的同学们在紧张的学习之余,挤出自己的休息时间排练节目,从不叫苦叫累。相关负责筹备和评审的老师们、各班主任老师和后勤工作人员在整个艺术节活动中倾尽全力,互相配合,以出色的表现完成了各项工作,保证了艺术节的顺利开展。艺术节期间,评委老师们对各项活动进行了认真的评比和总结,评出了一些的优秀节目。并于6月初为全体师生送上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艺汇演。

在本次艺术节活动中学生会的同学们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除了积极参与活动外还参与主持节目、布置宣传橱窗优秀作品展示等。为学校和同学们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本次艺术节不仅为学生张扬个性、表现自我、展示艺术才华提供了一个平台,也成为了我校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艺术活动项目丰富而精彩。本次活动能够成功举行,与全校各部门的积极参与、相互沟通和统一行动是分不开的。各部门,年级组体前准备各项工作,确保了各活动如期彩排、表演。

丰富多彩的明德初中第八届校园文化艺术节,在师生们的掌声、笑声中圆满地落下了帷幕,但她的影响并未结束,学生们在艺术节活动中所受的影响是深远的,他们必将在艺术的天空飞得更高更远。

全省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艺术心得感想二小学的时候,就有不少同学问我:“你是不是上过有关唱歌的课啊,你唱得好有特点,好像是学过。”我就认为,这种艺术不是教出来的,我只是按照自己的心情去刻画它,艺术的伟大意义,基本上在于它能显示人的真正感情、内心生活的奥秘和热情的世界。就算一个人的音乐之路不会变成歌唱家啊之类的,但是有梦就要去追求,我就是在追求艺术。先不说自己的声音是否有天籁般的美妙,也不说是否有信天游的高亢,即使是沙哑、一般的嗓音,也能编织出美妙的旋律,唱出自己的心情,喊出自己的特色。

他们都叫我”金铃儿”,说是因为我的声音像银铃般的清脆,唱童声很好,但是你们想过,声音像孩子一样的,会喜欢唱很快的节奏,那种流行音乐吗?唱歌的艺术是不在于声音的好坏的。

当然,你说唱歌是一门技艺,这也是错的。这是为什么?因为艺术它不是技艺,它是一个真正的艺术家体验了感情的传达!

现在我们所熟知的歌唱家——邓丽君,这位情歌天后的声音一直都保存到现在,这是艺术的流传,也就是说艺术是恒久的,生命是短暂的。

去年参加文艺汇演的时候,我们旁边的一个学校的指导老师在不停的叮嘱学生唱歌时发声的要点,还严厉的瞪着眼珠子说不允许出一点差错……我就纳闷了,为啥要这么严厉、这么粗暴呢?搞得学生多紧张啊,我看到几个学生的额头都冒汗了。当然最后的成绩还是我们学校的高。现在的歌手上台当然也紧张,但他们都在舞台上展现自己的时候融入了音乐中,享受着这美妙的旋律……但是这些“鸭梨”山大的学生就会在唱歌时努力想老师教的要点,以至于唱不出真感情。

艺术是一种享受,一切享受中最迷人的享受。你如果不去认真享受艺术,而是把拿手的好技艺当作是一门艺术,那你在认识艺术的开始就错了。不能过多的去修饰,不能太“生活化”,不然那就不叫艺术,变成平淡无奇的生活了。艺术本身就是一种表现美的形式,这可以是一种自然美,也可以是表现自己本身的魅力,也是体现心灵的美丽……

你有没有过疑问?为什么艺术家叫做艺术家呢?你会说:“他们画画很好、他们书法特别棒、他们歌唱得很吸引人,他们……”这是错的。他们之所以被称为艺术家,是因为他们有发现美的眼睛。为什么罗斯福说:每当一位艺术家逝去,人类的一些幻想也随之而逝。因为这个世界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而艺术家的逝去,就是美丽根源的逝去。我们要学会欣赏,才能发现这个世界上更多的美丽啊!

有特色的歌曲,有给人想象空间的绘画,这才是出特征的艺术呢。

全#省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艺术心得感想三我校历时二十多天的第二十届以“纪念华诞六十周年”为主题的校园文化艺术节已圆满结束。

本届艺术节活动内容丰富多彩,有器乐、舞蹈、声乐、篮球、羽毛球、乒乓球,书法、手工、绘画等十多个项目,参加学生人数之多,每班有百分之八十的学生参与。它不仅为学生张扬个性、表现自我、展示艺术才华提供了一个平台,更是思想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各项比赛使同学们充分展示了艺术才华和组织能力,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培养了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同时也涌现出许许多多的“艺术之星”。

艺术节期间,同学们热情高涨,团结协作,积极参与各项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也展示了我校校园文化特色和学生的个性特长,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推动了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真正体现了学生是艺术节的主人。

本届校园文化艺术节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班集体的凝聚力、向心力。就拿我班宋莹同学来说,本届艺术节中,她参加了器乐和红歌会两个项目的比赛。从准备到结束,宋莹同学忙前忙后,不亦乐乎。在学校要和同学配合二重唱,回家还要练钢琴。两项比赛中分别获得了一等奖和二等奖。过后的学习中她也更加积极和主动,就

连走路都是抬头挺胸。

我从参加活动的每位表演者脸上飞扬的神采和观众席上的阵阵掌声和喝彩声中,还深刻感受到艺术节作为我们学习生活中最亮丽的一道风景线,让我们更深一层的认识到艺术的魅力。

全省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艺术心得感想四今天是 _镇中心幼儿园举办第六届艺术节。几乎是全国各地的幼教精英都来参与这一盛大的活动。一走进幼儿园你就能感受到“响声”这一主题,整个幼儿园的装饰装扮都与声音有关,只要是能发出声音的东西,你都可以在中心幼儿园找到。走廊的扶栏上有序得挂着奶粉罐、汽水瓶、锅盖、饭碗、盆子......每个道具旁边都放置着一根小鼓捶或者是筷子。一看到这些你就能感受到这种主题的氛围。孩子们的节奏感都很强,对音乐的感知能力也非常棒。我想孩子长期在这种良好的环境中学习、成长该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在开放的十个区域活动场地里,每个场地的活动和布置都是和声音、音乐有关。在剪纸的活动中,看着段老师那灵活的剪刀,一眨眼就呈现出一把非常漂亮的小提琴。之后自己学剪了两把乐器,结果发现不知道自己剪的到底为何物,到底是吉他了还是小提琴,好纠结的剪纸作品啊。

说是天公作美吧,在如火如荼的七月,一直都是烈日当空,而今天却是毛毛雨之后的阴天,多美的天气啊。之前一直都没有很用心得去感受发生在身边的事情。今天在艺术节的开场节目里,当进行到亲子表演的《彩虹的约定》。看到一对对亲自跟随着音乐表演得如此幸福如此开心,我心里突然间好难过,好想好想儿子,特别想他......

如果儿子在身边该多好,这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

在整个活动中,每个环节都衔接得非常完美,并没有因为天气的原因而有什么阻滞。每个人都各司其职,用心用力得去坚守着自己的岗位。而教师之间的配合也是十分的默契。整个幼儿园都呈现出一种很团结的力量。他们今天这么完美的呈现,在背后不知付出多少汗水,当我在家里上网或者弹琴的时候,耳边总是想起今天这些好听的音乐,好听的声音。为了今天这一场活动,很多人都不眠不休好几个晚上。我不知道是什么样的精神去引导这些教师如此去付出。这也许就是团队的向心力,凝聚力吧。多么有力量的一支队伍。联想到自己的处境,顿生悲凉。什么时候我身边也能有这样的一支团队就好。即使再苦再难都不会觉得心有余而力不足。这也许就是区别吧!

整个活动下来,给我最大的撞击就是团队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无论是个人的成功还是集体的成功都是建立在整个团队的基础之上,如果没有一支忠诚的团队做后盾,没有人是能够站在最高点的。

全省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艺术心得感想五自开学到现在,李老师带领我们中二班的小朋友学习了音乐和美术活动。从活动中可以看出,孩子们接受新事物、新知识的能力还是非常强的。而且许多小朋友都很有潜力,我们会慢慢发掘。在此,表扬中二班全体小朋友,希望孩子们继续加油!大胆想象,创造出更好的艺术作品来!

音乐活动学习了歌曲《让爱住我家》《袋鼠妈妈》《蚂蚁搬豆》《小树叶》《爷爷为我打月饼》《头发、肩膀、膝盖、脚》。幼儿能做到有表情的演唱歌曲,能吐字清楚,唱准曲调和节奏,能随音乐较协调的做模仿动作和舞蹈动作,体验了音乐活动带来的快乐。

美术活动学习了绘画《长颈鹿》《画画我的老师》《节日的鲜花》《棒棒糖》《手提包》《小花伞》,孩子们都能做到均匀涂色,画简单的线条,并能发挥想象,进行装饰添画。泥工活动中,学习用纸粘土捏制《小蘑菇》《毛毛虫》《小乌龟》,幼儿学会了团、搓、压等技能,表现事物的基本形状,看的出来,孩子们对泥工活动充满了很大的兴趣。另外,还开展了两节折纸活动《折小房子》《折小狐狸》,孩子们能认真倾听老师的讲解,按照要求独立完成。

这段时间里,亲眼看到孩子们不断在进步、不断在创新,由原来的“老师我不会做!”到现在的“老师你看我这样做可以吗?”作为老师的我们,也感到无比的欣慰和自豪。看到孩子们的一幅幅作品,我们打心底里高兴!下面是孩子们的部分作品,请自由观看,让我们一起来见证孩子们的进步和成长吧!

大学生活感想篇2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体验;源泉;平台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03-0270-02

多年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卓有成效,其中一条重要的经验就是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的体验密切联系,以学生为本,重视学生自我体验。同时,我们注意到,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还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不重视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情感体验和价值判断、选择能力的培养,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成简单的让大学生被动接受抽象道德知识的过程,使思想政治教育误入工具主义的窠臼等,这必然导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失去活力、生命力,进而被边缘化。

那么体验究竟为何物?体验就是个体亲自经历、实践的,并且产生感受、领悟的一种心理历程。体验性思想政治教育就是以学生的体验作为切入点,形成独有的情感世界,达成知行的高度统一,使个人的思想品德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一、在学生生活世界中寻找体验的源泉

体验性思想政治教育要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并能把握学生生活中现实存在的资源,探寻体验的源泉。

寻找学生体验的源泉首先要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的个体的经验是进行教育的基础,因此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要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来设计课程内容,根据学生的人生经历来开展价值引导,根据学生亲身经验来选择对话主题。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多关注社会生活而远离学生的生活,缺乏与学生生活经验的有机契合。把道德标准生搬硬套地展示在学生的眼前,无法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学生难以理解和接受老师所讲的内容,感到陌生,不能产生联想,更不能找到现实的依据。如同样讲的是“中国梦”,如果没有结合学生实际,以纯理论方式要求学生为中华崛起而读书,那么多数同学可能没有太多的感受,只是听听而已。如果结合了学生独有的生活经验来传授,则会产生不一样的效果,好人好事受到表扬,勤劳勇敢受到赞赏,结合学生这样的经验,会触动他们的心灵,获得更深刻的体验。

寻找学生体验的源泉还要发现并能够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资源,只要教育者能够及时的把握机会,教育活动随时可以进行,如日常生活资源、情境生活资源、意境生活资源等。

日常生活资源,是指以学生真实的生活经历为基础的体验活动,主要包括学生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区生活、自然活动以及休闲娱乐活动等资源。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并不善于挖掘学生生活资源进行教育,没有使生活资源发挥最大的功效,没有让学生从自己生活世界中感受到什么行为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并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思考,最容易激发学生情感的教育反而常常被忽略。因此,老师应有意识地抓住物境资源,并能够让学生将条条框框的道德规范与自己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或者选取现实生活中有意义的素材,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历,将其融入到自己的现实生活中,并能够真实地体验和感悟到如量入为出、勤俭节约、自尊自爱等生活方式并转化为健康的生活习惯。

情境生活资源主要包括自然情境、人文情境、教育情境。自然情境的美好、壮美、高雅会使学生愿意走进大自然,身临其境的感受,发自肺腑的热爱,产生真实的体验,坚定自身的信念。教育者应有意识通过自然情境对学生进行的教育,这样会产生一种直观的感受,而这种感受是生成体验的基础。人际关系是一种独具特色的人文情境,充满人文气息的生活氛围,和谐的师生关系本身就是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情境资源。当前我们的老师似乎还没有意识到学生需要更多的关注与关心,一个鼓励的点头,一个期待的眼神、一个理解的目光、一个赞许的微笑,会使师生间达到一种会心的默契,使学生体验到进步的乐趣。再就是创设情境,即模拟真实生活的仿真性演习活动,如模拟法庭、模拟联合国,对于某些难以直接体验的生活经验,可以通过提供生活素材的方式,在情境模拟和角色扮演中,激发体验兴趣。让学生充当老师、医生、顾客、工人、农民等,体验各种社会角色所应具有的态度和责任,让他们学会尊重他人、平等待人、诚实守信、助人为乐,为自身的健康成长和社会和谐发展打基础。

意境生活资源的开发主要借助多种艺术手段,如借助绘画、摄影、电影、戏剧、音乐文学艺术等创设富有感染力的教育氛围。在这种氛围中,学生可以受到潜移默化的文化、思想、意识上的启发和教育,使心灵得到陶冶和净化。如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使学生通过对音乐艺术的参与、创作、学习,产生不同的感受和体会。学生对音乐的热爱会激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调剂生活,丰富情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

二、创设活动、情境等思想政治教育平台让学生进行体验

当学生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时,学生的体验是真切的、直接的、真实的、自然而然的,而无需雕琢。因此,老师应借助真实的活动和情境,引发学生真实的感受。

实践活动是体验产生的基础和平台,正是因为亲自经历,个体在活动中的感受才是真切的。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坦然面对自己的感受。我们的教育实践活动应是既来源于生活又要高于生活,并且还要充分考虑教育者的需要和条件及现实可利用资源,让学生充分感受。

让学生参与到真实的实践活动中,就要善于开辟活动体验的渠道。引领学生在真实的活动过程中,体验生活的真、善、美,生成对事物真实的感受。如组织学生参加远足、参观乌兰夫纪念馆、参观大青山革命根据地遗址,参加志愿者服务、扶贫帮困、校园值周、义务植树、献血等活动,使学生潜移默化的受到活动的感染,迸发生活的热情,体会劳动的乐趣,滋生爱国主义情感,达到活动目的。

在设计活动时,首先,体验活动的具体内容与方式应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尽可能让学生自主确定。当前设计的学生活动多是按照学校、老师的要求,老师充当指挥,学生就像木偶人,被动地听从,无法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其次,在活动中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组织活动,对活动中遇到的问题让学生自己来解决。我们组织的大量活动都是老师一厢情愿的在自说自演,全部包揽,很少考虑学生的想法是什么,他们对活动组织的形式有什么建议,安排布置的活动是否可以完成,活动中遇到的问题是否可以自己解决。如果这些方面考虑的不足,活动很难让学生有所体验,全身心的投入活动中,感受教育意义。最后,活动内容要与学生生活阅历相关联,这有助于激起学生对生活经历中的某些内容进行回忆和思索,形成更新更深的感受。如开展感恩教育就要从学生的生活经历过的关怀、关心、帮助入手进行,这样就能激起共鸣,无形之中触动学生的情感,自然就会有更深刻的体验。

三、注重方法有效性,使学生在反思中进一步深化体验

通过活动,学生的热情已经被调动起来,这时就需要关注学生情感需求,注重情感投资,进一步激感,丰富体验。从学生的情感需求出发就要随时关注他们体验到了什么和想进行什么样的体验活动,这就需要老师要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理解问题,观察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这样就可以有效地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拉近心灵间的距离,建立情感的桥梁。学生在活动与情境中的体验并不是随心所欲的,需要自己理智的控制,这就需要老师根据学生的发展水平和接受能力,对有助于发挥社会正能量的予以弘扬,对消极的予以压制。

学生在活动仅仅获得对感性的认识是不够的,还需要对教育内容有理性的理解、感悟。这就要求老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让学生能有一双慧眼和一颗慧心,让他们能从平常人、平常事中感悟到不平常,从司空见惯的人和物中,努力找到不平凡的感悟,透过现象看本质,产生联想,这样思想政治教育才会收到实效。还要培养学生善于反思的良好习惯,让学生回忆自己印象深刻的事情,尤其是其中包含着激烈思想冲突的事件,分析自己做出判断、选择的心理及背景,做出正确的评价。每次的体验之后都要经历感悟、反思,那么之后再遇到类似的情况或问题时就能够迅速做出反应,做出正确的抉择。老师也应该将学生每次的心理、思想、道德、行为反思中的闪光点记录下来,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帮助学生发扬优点,克服缺点。

学生通过感受、情感、感悟、反思,一次体验已经完成,学生已经接受了思想政治教育并在一定程度上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品德,但为了巩固教育成果,仍然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回归生活、付诸实践进一步深化体验,升华为学生内在的个性、态度、品德及实践能力等素质。

――――――――――

参考文献:

〔1〕张耀灿.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辛继湘.体验教学研究[M].湖南大学出版社,2005.

〔3〕王如才.主体体验:创新教育的德育原理[M].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

〔4〕沈壮海.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2版[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大学生活感想篇3

1.文艺对审美感受的影响

无论是音乐作品、美术作品、诗歌、戏剧还是文学作品,其作品的框架结构和思想内容都是作者经过深思熟虑后创作出来的,在这个创作过程中,作者会将自己的价值观念、情感与文化素养融入到文艺作品当中。一些好的文艺作品,更是体现了作者高尚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大学生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引导下开展的有目的的文艺活动中,会情不自禁地将自己的情感和想象投放到这些作品中,用幻化的意想去充实文艺作品的思想内涵。积极的幻想会使人产生一种富有朝气的自信和动力,鼓励人们用积极的态度追求美好的未来。因此,文艺活动中的审美体验不仅能够使大学生对文艺作品富有幻想,更为重要的是大学生因文艺作品的启示而充满了幻想,充满了作品审美赋予的积极力量。

2.文艺对情感体验的影响

大学生在从事各项文艺活动时,文艺作品会诱发大学生产生不同的与文艺作品思想息息相关的情绪反应和思想共鸣,在文艺活动的刺激下会出现非完全自主的体态律动,以及其伴随而来的情绪亢奋状态(如舞蹈、戏剧表演、诗歌朗诵表演),这种状态会使大学生从文艺活动中接受到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潜移默化地在情感体验过程中整合到理性认识的层面并最终使情感体验达到感悟阶段,甚至会达到顿悟的效果,这一文艺活动所赋予人的最独特、最高级的兴奋、愉悦状态,类似于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高峰体验”理论,有助于提升大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唤起大学生对国家、民族的深厚情感。

3.文艺对道德感知的影响

文艺道德感,就是指人在一定的社会道德规范下文化艺术所表达的道德价值观念,比如文艺作品中体现出的国家意识、民族精神、行为准则、文化品位等多个社会道德规范的内容。当文艺活动的表达行为方式符合个体已知的社会需要规范时,个体就会产生对现实社会积极的文艺情感体验,生活中就会充满喜悦、满足、乐观等情感;反之,就会产生消极的文艺情感体验,在现实生活中就会产生抑郁、失落、消极等负面情感。因此,人的文艺道德感不仅仅只是受到社会生存环境的影响,同样,社会性的文艺活动也能影响人的文艺道德感和核心价值观念,这种影响力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域,能有效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借助文艺活动开展工作的实效性。

4.文艺对人格整合的影响

现代心理学研究认为人的情绪活动受三种因素制约:一是环境影响,二是生理状态,三是认知过程。其中认知过程起着关键性作用。而所谓认知,是指人们在已经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对当前作用于自己的事物所作出的判断和估价。这种判断和估价成为引起人的情绪的直接因素,不同的判断和估价引起不同的情绪。反过来,不同的情绪也同样影响着不同的判断和估价,也就是影响人的认知思想。通过文艺活动影响情绪来改变认知思想,是文艺活动运用在大学生思想教育中最大的优势。人格健全的人,其思想认知功能也应该是健康的。借助文艺作品中揭示的各种人物由于人格缺陷所造成的个人困惑、痛苦,大学生可以从中体验到自身存在的类似问题,并通过自我修复改善不良习惯、行为,进而逐步健全自己的人格体系。

二、文艺活动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策略

1.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教育者用一定的政治观点、思想体系、道德规范来对人们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人们形成符合社会发展和本阶级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生活实践活动。“三观教育”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教育内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下,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人们的精神需求,变革的社会现实与教育者的怀旧心理的反差对当今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也产生了负面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性的文艺活动明确了在活动过程中引导大学生通过走向艺术本身原本力量和原本形式,在这一过程中强调大学生在文艺活动活动中产生的思想、认知体验,运用聆听音乐、诗歌表演、戏剧表演、绘画活动等形式,可以让大学生从不同文艺作品本身原始的思想中,体验文艺作品中呈现出的真、善、美的价值观念。

2.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另一项重要内容。当今经济、文化全球化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国家和民族意识,给爱国主义教育带来冲击与挑战,在这种形势下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既要以包容的容态度对待不同文化、不同价值观,但同时又要结合人们喜闻乐见的教育形式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在这一点上,各种丰富的文艺活动形式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契机。爱国主义情节主要来源于对国家和民族未来前途与命运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这种归属感和认同感,需要有一种强有力的精神支持才能得到。文艺活动给大学生带来强烈的、持久的和最美好的东西就是精神层面的东西,文艺活动能给人类最大的满足也是精神的需求。

3.道德规范教育

心理学研究证明,个体思想品德发展既不是先天本能的自动展开,也不是外部环境力量的机械外烁,而是主体在与人进行社会交往的实践中主动建构起来的。离开了真实的生活环境和社会关系互动体验,就不可能有思想品德的产生,更不可能有思想品德的发展。文艺活动可以为大学生提供一个轻松愉快的受教育环境,寓教于乐的文艺活动可以为大学生搭建起符合道德规范的社会行为体验平台。好的文艺作品本身就具有培育和塑造人高尚品德的价值,具有社会功能的文艺活动能启发大学生认识到什么是正当的、高尚的行为,引导他们从日常生活中规范和培养自己良好的道德行为。

4.人格培养教育

大学生活感想篇4

关键词:农村;中段学生;习作生活化;教学

“生活化”是指学生在学校、家庭、社会上进行的各种实践活动,换句话讲,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习作生活化,就是要学生把生活中的点滴,把学校里的零星,用书面的形式记录下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或态度。农村学生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在农村学校就读。由于地域的文化局限、家长文化水平的局限、教育条件的局限,平时习作感觉无话可说,没有城里小孩生活的多姿多彩。对于他们的作文教学一直是农村小学教育中的难题,长期以来困扰着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并制约了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影响了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如何让学生为生活而写,写出生活的真,写出生活的情,想象无限,放飞心灵。在不断实践与探讨中,笔者认为“生活作文”应从写“真生活作文”“心语生活作文”“情境生活作文”和“想象生活作文”等四个方面入手。

一、写真生活作文

笔者认为写真生活作文,包括体验生活、观察生活、交流生活和记录生活四个部分。

1.体验生活

离开了生活,作文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作文是生活的反映,情感和认识是生活体验的结果。生活的体验深,情感才强烈,认识才深刻。我们的学生虽然天天有生活经历,可就是发现不了作文的材料。“这个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教师要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寻回那失去了的观察生活的敏感性,在生活中多一份思考。

2.观察生活

农村是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农村学生从小频繁地接触大自然,对大自然有着丰富的感性认识和深厚的感情。树木茂盛、田野广阔、蓝天白云、落日晚霞、青山绿水、村落炊烟、花草野果……这一切无不烙上了农村的印记,又无不给农村学生以美的熏陶,只要认真观察,这些就为他们描写田园生活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源泉,奠定了抒写真善美的基础。

3.交流生活

在体验生活基础上,我们要感悟生活。在作文课上教师应时刻引导学生对生活进行课堂中的交流,进行反思,让大家发现生活的真、善、美,看穿生活中的假、恶、丑,在交流中感悟生活的真谛,在思考中提升生活的品质。

4.记录生活

有了体验,有了感悟,学生就有了“米”,这“炊”――记录、也自然水到渠成。在记录生活时,关键是看以怎样的笔触,怎样真实地刻画,使笔下的人、物、情符合客观存在,达到再现生活的目的。

二、写心语生活作文

笔者认为写心语生活作文要从“启动真情,确定话题”“ 理清思路,大胆直白”“教师引导,学生自悟”等三个部分做起。

1.启动真情,确定话题

一般来说,心语作文里要倾吐的话,是藏在内心深处,不敢说或者是不好意思说的话,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说心里话的好处。每次习作,教师都要启发学生确定具体话题。

2.理清思路,大胆直白

当学生各自明确了具体的话题以后,还要通过讨论交流,帮助学生理清各自的思路,让学生体会到心里话要写出来,写得明白、透彻、有条理,能反映真实的思考,就需要在大脑里先作一番揣摩梳理。从什么说起,自己最大的心病是什么?一旦决定,就不要有什么顾忌,应该一气呵成。

3.教师引导,学生自悟

教师如果发现学生的思想有不正确不健康之处时,绝不能简单地进行道德说教,而要通过“换位思考”来引导,让学生感觉不到教育的痕迹。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有所感悟,自动调节情绪,自动纠正心理偏差,从而更好地生活,更健康地生活。

三、写“情境生活作文”

情境生活作文就是教师根据习作目标,创设真实情境,让学生参与活动,在活动中体会“生活”,使学生有一种亲临实际的感受,然后写出独特生活体验的作文。

1.组织活动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给学生创设感知的情境,才能让学生找到写作的灵感,所以,在课堂中还原生活,再现真实的情境很重要。在情境中,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到他所将要获得的写作素材,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消除作文与生活的界限。我们在作文课中总是通过模拟生活,小品表演、学做小导游、课本剧表演等,将课堂变成一个微型社会,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

2.参与活动

课堂上,我们创设的生活情境要让人人去参与,使他们在情境中学会交际,自然地、真实地、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生活,感受生命的意义。例如,针对开卷是否有益组织辩论赛,活动前,学生通过各种途径采集、筛选资料,有的到书店,有的上网,在活动中学生积极参与了,努力了,或成功或缺憾,有感而发,在活动之后有人写消息,有人针对某些现象评论,有人写自己参加活动的体会,各抒己见。学生们毫无顾忌,十分自然地流露出了自己的想法,涌现出一批感情真挚、内容具体的作品。

3.描绘活动

在情境中经历了活动之后,学生就有了书面表达的欲望,想把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东西记录下来。学生在写作时,教师不作任何内容上的限制,放手让其去写自己喜欢的东西,用自己的语言描绘活动。

四、写“想象生活作文”

“想象生活作文”是以学生的想象世界为依托,凭借生活积淀,大胆描述心中幻想世界的作文。

1.原型启发

“想象是一副能使思维飞翔起来的翅膀”。写想象作文,顾名思义,就是要学生发挥想象,可以由一种事物想到另一事物;可以从时间上进行纵向联想,十年后、几十年后、几百年后甚至上千上万年;可以从空间上跨越,到太空,到宇宙……我们在实践中认识到,最好能提供给学生类似事物的原型启发,这样学生才能从一事一物出发,并引发出自己的新想象。

2.信息重组

当学生在原型启发下,通过想象各自决定写什么以后,教师应发动学生各自从脑海中或其他书籍上搜索相关资料,有选择性地组合在一起,然后组织学生在课堂交流,引导学生在相互质疑、碰撞、补充中,各自进行信息重组。在交流中,教师还要引导学生使自己的想象充满美好的愿望和感情。

综上所述,提高农村中段小学生生活化教学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作为小学教师要积极对其进行思考、总结、提炼并升华,立足课堂教学,抓住学生的生活体验,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秦训刚晏渝生.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新课程:语文教育怎样改革》.王晓辉周娜严虹焰何平严先元编著.四川大学出版社.

大学生活感想篇5

1 加强素材积累 为想象提供源泉

素材是想象力的翅膀,想象力必须以素材为底蕴、为依托。学生如果知之不多、知之不广、知之不新,想象力就会失去源泉,难以插翅飞翔。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缺乏素材的美术活动会使学生思维陷于空洞,使创作成为无本之木,无水之源。相反,丰富的美术素材,能在美术学习和创作中有效打开学生的思维,引起学生思想共鸣。教师就要帮助学生从生活的细微之处寻找素材,积累丰富的实物、图片、声像资料,保存真实的视觉、触觉感受,增加感性材料的储备,为想象和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在绘画创作中构思是绘画的前提,而有些学生绘画时就像写作文一样看到一个命题无从写起,这就是因为学生的大脑中素材积累太少,想象受阻。其实,生活中的每一个点滴都可能是很好的绘画素材,如果学生头脑中有大量的实物形象,这些形象越清晰,则越容易被再现,在再现的基础上学生就能够较轻松地进行想象和创造。例如,在教学《汽车的联想》、《鸟是我们的好朋友》和《纸的造型艺术》这些内容时,让学生在课下查找资料、搜集图片、制作标本,加强各种素材地累,为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供源泉,奠定了学生自我创作的基础。

2 深入感受生活 激发想象力

一切想象都源于生活,色彩缤纷的生活才能真正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增强学生观察、体验生活的能力,从而激发绘画灵感。来自现实生活本身并且经过创造者亲身体验过的知觉材料远比间接的材料重要得多,学生在校内外的生活是学好美术的丰富资源,因此,美术教学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注重在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的紧密关联中触发学生的想象,引导学生多方面感受、全身心去体会和领悟,注重用眼观察、用耳倾听、动手操作,用身心感受现实生活中处处孕育着的艺术信息,以丰富其想象力。教师可以带他们欣赏日出日落、春暖花开、鸟兽鱼虫等自然风光,感受“小桥流水人家,枯藤老树昏鸦”的优美意境;看名胜古迹,发现人类文明的艺术美;欣赏具有传统民间特色的艺术活动,如闹元宵、赛龙舟、木偶戏、迎娶新娘,以及绚丽多姿、风情万种的民趣乡情、文史掌故等,在民间艺术的熏陶中寻找画材,产生灵感,积累美术形象。引导学生参加家务劳动、校内外活动、体育锻炼、文艺演出,组织学生郊游、实地考察、参观等活动,鼓励他们踏上乡村小路,逛逛繁华街市,节假日旅游,饱览祖国大好河山,让他们接触到更多的景、物、人,从身边的人和事物中激活创新思维,丰富想象,完成一次次生动的审美再创造。

3 注重情感体验 开启想象力

内在的情感体验,是激励学生主动学习的内驱力。教学中,教师必须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情感因素,围绕教学内容,通过语言描绘、实物演示、绘画再现、音乐渲染、游戏等手段为学生创设一个富有情感、美感、生动形象的特定氛围,以激起学生的创作兴趣、热情,努力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愉悦的情感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易于开启学生的想象。例如在风景画的教学时,让学生认识到绘画艺术的内容是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的事物,从而引发学生热爱自然,注意观察和发现绘画题材的能力。在动物画的教学时,使学生在画中蕴含对动物的关爱,从而实现由表象到意象的深化,以形写神。在人物画的教学时,使学生在绘画作品中寄托对师长、朋友、同学及亲人的深情,以情带画,让学生感到学习美术不再是任务,而是一种乐趣和享受。在静物画的教学时,使学生通过对静物画的欣赏、练习,去感悟物质的生命存在,表现特定的意境。在色彩画的教学时,选择学生经常能接触到的、易于表现的,并具有一定情趣的物品,如花卉、水果、餐具等,用色彩丰富画面效果,倾诉自己的情感。在美术想象创作中,情境的创设,使学生在美的熏陶和感染下,将各种造型因素分解后加以夸张训练,使其更深层次地理解视觉形象,发展和丰富造型语言,为学生美术表现力开启新的空间和层面,自由翱翔在探索与创造的过程中,创作出更新更美的艺术作品。

4 尊重独特感受 培养想象力

在绘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心灵自由”氛围的营造,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与体验,珍视学生的奇思妙想,放飞想象的翅膀。那么,学生千姿百态的创新符号必会纷至沓来。在《闪光的烟花》一课中,有个学生没有按教师的要求画出烟花的不同形状与色彩,从头到尾画的都是长短不同的线条与大小不同的点,这些点和线充满了整个画面,看上去很乱,但仔细、冷静地回忆生活,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想想,这不是学生对烟花的独特感受吗?这不是一幅很好的画吗?这幅画里不是充满了激情吗?学生的创意永远是意想不到的,在他们的心里,一切都如春天的花朵般绚丽多姿,他们可以选择自己的表达方式传达心里的烟花形象。因此,在绘画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巧妙引导,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促进学生想象能力的提高。要站在学生的心理角度上,去感悟学生独特的视角和情感,鼓励学生打破常规,超越常理,标新立异,任想象的翅膀自由飞翔,使其拥有更为广阔的创作空间、创作自由。

大学生活感想篇6

论文摘要:本文针对新时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出现的三大典型问题即网络道德缺失、心理问题突出、情感品质病态,通过阐述情感教育的功能和特点,提出把情感教育的人文关怀、理性引导、创设情境等方法用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并总结了情感教育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突出优势和重要价值。

1.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挑战

随着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进入了人们的生活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同时网络更加改变了教育的途径和手段,网络教育是一种教育手段,也是一种学习方式,又是一种教育理念。网络改变了传统教育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阵地,以说教为手段的教育状态,把教育的阵地拓展到无限的网络空间,给传统的教育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延伸。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者来说,网络的发展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和危机,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rnc>的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12月31日,我国网民规模己达3. 84亿,较2008年增长28. 9%> 29岁以下的青年人占61. 5,其中大学生占相当比例。大学生几乎人人上网,网络已经成为他们的第二个世界。网络固然能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学习资源和交友空间,但是网络的“机关重重,陷阱多多”,正是它的便利性、隐藏性、虚拟性、流动性、社会性和互动性等特点,使得大学生与虚拟环境之间出现了一种不同于现实环境的相互作用方式,由此引起的不良现象,具体表现在以下儿个方面。

1.1网络道德严重缺失

网络是一个看不见的自由空间,虽然它遵守一定协议和规则但是目前却没有出台一部完整的法律来规范人们的网上行为。各种真实信息与虚假信息、有益信息与有害信息、合法信息与非法信息、有价信息与垃圾信息鱼龙混杂,网络欺骗、犯罪、暴力等不利于学生成长的因素充斥着学生的头脑,使一些鉴别能力、思辨能力较差的学生产生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上的迷惘,产生多重人格和网络成瘾等心理擅变,网络道德缺失非常严重。

1.2心理问题日益突出

心理决定思想,思想决定行动,只有健康的心理环境才能做好一切事情。当今的大学生都是80. 90后,独生子女、娇生惯养,个性张扬,行为叛逆,他们感情丰富而又敏感脆弱,他们的情绪极不稳定,时常处于波动、迷惘、抉择之中。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各种压力和挑战扑面而来:学习压力、人际关系、家庭经济困难、就业抉择、恋爱矛盾等等导致大学生的心理负荷严重超标,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日益突出,频频出现心理抑郁、精神分裂、心理病态、心理畸形等等案例,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并没有带来心理的繁荣,反而更加重了心理的压力和矛盾。

1.3情感品质扭曲病态

情感品质是指人对人、事、物所表现出的情感态度和品行修养,它是人的内心体验和人格、价值观的综合表现。如积极向上、富有爱心、道德高尚、‘懂得感恩、客观公正等等都是较好的情感品质。但是当今大学生的情感品质却不容乐观,有些甚至很病态扭曲。如大学生之间人情冷漠,人际关系不和谐:不懂感恩,不懂互助;签约后毁约不断,考试作弊,弄虚作假,不讲诚信;生命淡漠,自杀事件时有发生;网络道德缺失,欺骗、犯罪屡屡发生等等。青年大学生处在人生中最关键、最活跃、最叛逆、最可塑的时期,他们对事物的看法和理解决定将来对生活的态度,他们的情感能力和情感品质决定以后一生的生活质量,对学生进行情感能力和情感品质的培养巫待加强。

综上所述,这些不良表现的实质就是学生的情感严重失衡,缺乏良好的情感素养和品质,而原因就在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对情感教育认识不清,重视不够,作为教育者的一方缺乏对学生的情感关怀和引导,缺乏足够的情感教育。“语言、行为、表情反应形式为情感的态度表现”,网络空间是与现实社会不可分割的人类生存空间和方式之一,网络空间的种种现象和问题也是现实社会中人的思想和心理的一种反映。我们周围的高技术越多,就越需要人的情感,“新信息时代的技术并非绝对的,它的成败取决于高技术与高情感的相平衡的后果,即高技术要与人性结合起来,平衡发展。”因此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道德水平就要从情感教育入手,要积极占领、牢牢抓住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使学生的情感层面在教育的影响下不断产生新质,达到和谐。

2情感教育的功能和特点

2.1关于情感

情感在《辞海》、《辞源》中解释为“情感,指人的喜、怒、哀、乐等心理表现。”关于情感的本质是什么,综合“评价说”、“感受一体验说”、“美学”、“价值哲学”等各专家学者的见解,情感本质上是一种价值意识,是人的主体尺度的精神表现,是人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它的根基在生活,来自于生活又回归生活。“人的情感绝不是自然成熟的,它是在教育的促进下发展、成熟的。”健康的情感能力和品质更需要后天的培养与锻造,情感直接引发人们的行为,情感可以激发主体的想象力,使思维创造性得到发挥。

2.2关于情感教育

关于情感教育,根据《教育大辞典》对于情感教育的解释,把情感教育界定为“以培养学生道德感、美感、理智感为目的和内容的教育”。对“情感教育”专家学者们界定不一,综合德育专家朱小蔓老师以及学者鱼霞、卢家嵋、张志勇等人的观点,笔者认为:情感教育既是教育的内容,又是教育的手段,还是教育的目的,它不是单纯的德、智、体、美中的教育也不是机械的叠加,它更关注作为人的需要和价值观反映的情感在教育的影响下与生理、思维达到和谐的境界,教育者应持平等、尊重和客观的态度,充分体现教育的人文关怀。它是生活教育、人性教育,应该让人认识到生活的善与恶,美与丑,人性的光辉和弱点,让人产生客观的情感体验,建立个体与自身、他人、社会、自然的适当关系,从而获得生活的幸福与和谐。

2.3情感教育的功能和特征

情感教育的定义体现了它的功能,人不能没有情感,诺尔曼·丹森在《情感论》中指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应该是一个有情感的人,没有情感,日常生活将是一种毫无生气,缺乏内在价值,缺少道德意义,空虚乏味而又充满无穷无尽交易的生活。”通过情感教育能让人成为内心充实、生活幸福、道德高尚、人际友爱的和谐之人。人的和谐包括身体和谐、思想和谐、心理和谐和情感和谐四位一体,而情感教育就能充分调动人的思想、心理和情感的各种因素,加以教育和引导,从而提高人的情感能力和情感品质,实现人整体的和谐,这就是情感教育的伟大之处。

情感教育的特征有三个方面:(1)情感教育应以生活为基础和依据,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充分体现了情感教育要回归生活世界,不能脱离生活实际,否则就是空中楼阁。缺乏生活的情感教育是无力的、脆弱的、枯燥的教育。(2)情感教育的本源是情感体验。心理学家狄尔泰认为,情感体验包括直接体验和间接体验,“情感体验”特指“生命体验”,是“通过反复亲历才能获得的对生命的内在隐秘本质的把握”。对教育而言,在学生积极参与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产生与教育要求相适应的多种内心体验的环节,创设有利于学习者建构意义的情境,让人产生积极主动的情感体验,这种情感体验可以迁移和泛化,并生成更为稳定的情绪状态度。

(3)情感教育的关键是以情感人,人文关怀。知识只有通过生动的情感语言触及受教育者的灵魂,激励他们的心灵,才能成为精神的力量,要通过语言的劝导、形象的感染和行为的影响,用真情实意去触发、感化教育对象,从而获得感情上的呼应与共鸣。

3情感教育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优势和价值体现

3.1情感教育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优势

(1)人的优势。高校从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般是年轻的辅导员老师或班主任,他们大多很年轻,与学生的年龄差距不大,容易理解学生的想法,更容易与学生沟通和交流,容易找到思想的共鸣,形成教育的良好氛围,能够将情感教育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2)目标一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就是发现学生的思想、行为和情感问题并通过各种方式和手段加以教育、引导,使学生在网络环境中树立完善的人格品质和思想道德修养,使之身心健康。情感教育的目标是使作为人的需要和价值观反映的情感在教育的影响下与生理、思维达到和谐的境界,让人成为内心充实、生活幸福、道德高尚、人际友爱的和谐之人。可见,两者都是以人为本,以“主体”人的发展和完善为终极目标。

3.2情感教育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

情感教育价值是指情感教育对人和社会的有用性或满足程度。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离不开情感教育,无论是作为主导一方的教师(辅导员)还是主体一方的学生都离不开它。对学生而言,情感教育的内容和目标传达的是健康文明、积极向上、懂得生活和生命价值的优秀品质,对完善人格和道德修养有非常良好的影响。学生在这样的情境氛围中,会不自觉地提升自己。情感教育的精神内涵提倡爱人、平等、尊重,在网络这个特殊的环境中,学生更需要有平等的交流和尊重,更需要人文关怀和情感共鸣。

对教师而言,情感教育作为教育的手段和目标,如果教师还是按照传统的说教方式,以师者自居,那么教育效果肯定不会好。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强调:“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要以理服人,又要以情感人。要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新时期新形势下要求教师必须转换思路,与时俱进,情感教育提倡的师生平等交流,尊重、理解学生,以学生为主体的精神内涵正适合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可以发掘新的教育手段,如通过聊天、论坛、博客等形式与学生互动交流,在网络上更容易与学生对话,博得信任。网络虽然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挑战,同时也带来了机遇和变革。

大学生活感想篇7

一、丰富学生的政治知识。增强学生的政治认知

如上所述,政治情感是伴随人的政治认知过程所生成的。因而,丰富学生的政治知识,增强学生的政治认知,无疑是培养学生丰富的政治情感首要一环。

就高中“政治生活”课程而言,学生的政治知识应主要包含两个层次的内容:一是概念。包括公民、民主、国家、政府、政党、民族、国体、政体、国际关系等;二是理论。诸如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什么?为什么必须实行人民民主专政?政府的权威从何而来?为什么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什么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什么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社会主义民主有什么特点和优势?为什么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中国为什么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等等。而最终要使学生认识“什么是政治”这一重要问题,因为教材从头到尾没有解释什么是政治。

对“政治生活”课程中的政治知识,教师有计划,有步骤地教学,学生认真地学习领会,最终使学生理解、掌握了什么是政治这一重要问题,使学生认识到,政治是人们围绕着特定的利益,借助社会公共权力,在对社会公共资源分配中形成的社会关系和社会活动的总和。人是离不开政治的,因为,政治本身就是生活的一部分。人是注定要过政治生活的,尤其是现代公民。“政治生活是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有序参与政治生活是公民应有的权利,应履行的义务和应具备的能力”。只有学生认识到什么是政治,政治有什么地位、功能、作用,才能对政治产生兴趣,我们教师也才能有较大的空间,从容地在教学中,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丰富的政治情感。

二、深挖课程资源,找准政治情感投入的切入点,激发学生的政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求知的原动力。培养学生的政治兴趣是十分重要的。对于青年学生来说,政治兴趣应主要包括两个层次:一是对政治课的兴趣,一是对政治(主要是指政治生活)的兴趣。政治课兴趣是政治兴趣的重要前提,政治兴趣是政治课兴趣的归宿和目标。在“政治生活”课教学中,我们必须着力培养学生的政治课兴趣,进而培养学生的政治兴趣。

无兴趣就无所谓情感。当今社会,物欲横流,一切向钱看。受商品经济大潮中拜金主义、功利主义的冲击和影响,人们价值观明显多元化。不少青少年自私自利,亲情淡漠,生命意识薄弱。情感的缺失已是一个众所周知的不争事实,成为当下许多教育家关注的热点问题。在青少年学生情感世界的缺失当中,政治情感尤为突出,最为明显。究其原因,主要是长期以来,我国对思想政治课的定位不是很科学准确,教材体系繁杂,政治色彩过浓,成人倾向过重,不少理论知识偏离社会现实,脱离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和情感实际,再加上一些政治课教师,没有深入钻研教材,没有深入学习领会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没有走出应试教育的圈子,造成教师教条条,学生背条条,考试考条条的局面。“读政治就是贝多芬(背多分)”,这一较为流行口头禅,反映了大多数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片面认识。这就使学生觉得政治课中的许多东西是“虚”的、“假”的,学习起来枯燥无味,难以激起兴趣。更甚之,由于社会上一些官员腐败,导致人们的政治反感,产生政治抵触情绪。因此,思想政治课的情感教育难以开展,培养学生政治情感基本谈不上,在学生的感情世界中。政治情感几乎是一片空白。

列宁说得好:“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政治情感是青少年学生必备的一种重要情感。只有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挖掘各种课程资源。不遗余力地加强青少年的情感教育,提高他们的情感调节能力和情感动力,才能改变当代社会青少年政治情感缺失这一现状。培养青少年丰富的情感。因而,我们必须下大力气,彻底改变传统的说教式、命令式、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改变背书式的政治学习模式,改变对政治课、对政治的偏见甚至错误认识,走出不重视政治课,不关心政治,甚至逆抗政治的困惑,培养学生的政治兴趣。只有学生对政治产生浓厚兴趣,培养学生政治情感才有可能。

一个好的课堂切入点,会使学生集中兴奋点,激发求知欲。特别是思想政治课。往往以隐形枯燥的内容,蕴藏着丰富且富有哲理的情感因素。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深入挖掘,认真揣摩,在深入研究教材,熟悉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思想实际,结合适时的国情、市情、

社情以及校情教育等,找准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掌握丰富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达到思想升华,情感增强的目的。

那么,在高一“政治生活”这一课中,培养学生政治兴趣的切入点是什么,在何处呢?笔者认为,可以考虑放在课文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引言所提出的“政治生活是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这句话上。因为,这是进入高中学生的第一场政治课,而第一场课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具有先入为主,牵一动百的影响和作用。为此,我们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问学生:古代希腊著名学者亚里士多德讲过这样一句话,“人天生是政治的动物”,这句话有没有道理?怎样理解这句话?让学生议论、争论。之后,老师可以举日常生活中人不能离开政治的亲切而通俗易懂的事例,比如,户籍、国籍、读书、成人节、选举等等,使学生认识到,无论什么人,都天生注定要过政治生活的,从而激起对政治的兴趣。

三、科学设计,优化政治情感教学的方法和途径,在“情”字下足工夫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共同活动,是 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指导下,积极而自觉学习和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教育活动。政治情感虽然只是学生丰富情感世界的一个小小组成部分,却是一个高层次的情感。学生政治情感的生成,离不开情感教育,思想政治课教学无疑是政治情感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培养学生丰富的政治情感。就必须着力加强思想政治课的情感教学。所谓情感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并使学生的知识、情感、意志、意念、行为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的教学活动。”思想政治课的情感教学在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质量,实现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标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从事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师,必须科学设计,优化政治情感教学的方法和途径,在“情”字下足工夫,培植学生政治情感的生长点和增长点。

1 情境激情

情境激情是一种普遍而较为有效的情感教学方法。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出生动、形象、感人的具体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对于思想政治课来说,这一方法甚为必要。如,学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这一内容时,考虑到这一内容相对抽象,远离学生生活实际,我在学习前,先播放了一段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代表们投票选举国家主席的录像片段,学生立刻被会场上强烈气氛和民主气息感染,而且情绪一下子调动起来了,感受到一种选举时的神圣感和庄严感。我趁机问:“你了解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吗?在我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你知道人民怎样行使自己的权力吗?”这一问题与大会的情境营造出一种神秘感,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探求欲。

2 语言传情

美国心理学家经过试验提出:“信息交流的总效率=7%的文字+38%的声音+55%的表情。”

思想政治学科本身内容具有抽象性,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运用富有情感的语言,使学生心动、情动,唤起学生的情感。因此,要培养学生丰富的政治情感,教师在语言方面要声情并茂、绘声绘色,表现出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和思想的光芒:要注意运用抑扬、顿挫、重音、语气、共鸣等各种表达技巧,时而如涓涓细流,时而慷慨激昂,以引起学生情感的强烈共鸣,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 体验生情

人的情感往往更易产生于他自身的体验,没有体验就没有情感,而人的体验以从他的亲身经历和实践中获得为最真切。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设计实践活动环节,让学生在活动中,自主探索、亲身体验。例如,第二课“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教学中,我要求学生设计学校学生会主席或班长竞选方案;同时,我又将全班同学分成两个大组,要求一个组的同学写“我参加学生会主席的竞选纲领”,另一个组的同学写“我参加班长的竞选纲领”。这一活动的开展,同学们都以较大热情参与。这既能培养学生统筹组织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又可以提升学生对民主参与的认识与兴趣,加深学生的政治情感体验。

课堂教学中还可以让学生充当相应的角色,在角色中体验情感。例如,让学生当一回记者,对社会某一现象发表议论;当一回人大代表,对某一问题向政府提出批评建议;设计一个模拟法庭,让学生充当律师,为假定当事人辩护;等等。这些活动都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丰富的政治情感。

4 讨论提情

思想政治课教学最忌单调、呆板。缺少起伏的政治课堂如同一潭死水,很难激发起学生的情感。恰当地利用课堂讨论,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也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情感。在讨论过程中,这种情感能鼓舞学生争强好胜、主动探索、积极发表见解。这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讨论环节,创设感人的教学情境,确立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起学生讨论的兴趣。因此,在确立话题方面,教师要选择时代性、生活性、敏感性、社会上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选择对培养学生丰富政治情感有直接关联的、有积极作用的话题,学生才更容易激起心中热情,积极地表现自己、发展自己。

例如,2009年10月1日,党中央举行了盛大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阅兵仪式,我组织学生观看后。及时以“国庆阅兵仪式的有什么重大意义”为话题,让同学进行课堂讨论。同学们积极准备,踊跃发言,各抒己见,畅谈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特别是国防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探讨中国共产党与人民军队的关系,认识我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通过讨论,激发了学生的政治兴趣与政治热情,也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从而有利于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的政治情感。

5 师爱孕情

影响学生情感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最主要的因素就是师爱。教育说到底就是爱的教育,没有爱就没有所谓的教育。笔者认为,在培养学生政治情感方面,师爱应有两方面的内含:一是教师对学生真诚的爱,一是教师对政治课、对政治的热爱。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首先,教师要对学生真诚的爱,用师爱去激发学生之情。爱是与教育相通的。爱是一种“激素”,可以启迪情感;爱是一种力量,使师生情感交融,产生教育的亲合力。爱是教育的起点,“教出于爱。爱寓于教”,两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爱是由知到行的纽带,情感是知行结合的媒介,没有情感作连结点,就没有知行牢固的结合。教育的成效取决于“授受者”与“接受者”心理的黏合。情感因共振而产生教育合力,爱就是这种合力的黏合剂。

因此,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政治情感,教师必须首先丰富自己的爱,通过课堂教学等有效途径,将自己真诚的爱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在感受老师真诚的爱之中,发现良知,生成情感,增强信心,从而转化为学习的内部动力。特别是对学生相对薄弱、陌生,需要细水长流,点滴生成的政治情感,教师更应以真诚的爱,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之式,感染学生,感化学生,切忌严厉粗暴,避讳冷淡无情。比如:为使学生振奋情绪,迅速进入上课状态,教师在进教师后,可首先以亲切的教态,主动且精神振奋地向同学“问好”,从而拉近师生距离;当学生一旦出现走神或不良行为时,教师可用片刻沉默或对其邻座提问,提醒注意;当学生出现厌课、困课情绪时,教师可适时用“幽默”或“搞笑”,以调节课堂气氛;当学生回答问题出现“难堪”时,教师以适当方式如“请坐下”。“可再考虑后回答”,“请听一听其他同学意见”等,给予鼓励;当学生当众回答比较圆满时,教师可暗示其他同学以掌声激励;等等。

其次,教师要用政治之爱去孕育学生政治之情。要培养学生的政治情感,首先教师要有丰富的政治情感。一个不关心政治,不热爱政治学科的老师,要培养学生的政治情感,那是不可想象的。这就要求我们从事思想政治课的教师,首先要身体力行,热爱政治学科,加强政治知识和政治理论的学习,丰富自己的政治情感,提升自身政治情感教学的水平。政治课教师只有热爱自己所教的学科,坚信马列主义的理论,思想进步、品德高尚、热爱学生,知识渊博、专业水平高,教育方法循循善诱、富有启发性,严格要求又平等待人、尊重学生的人格等,才会在学生中树立威信,才能真正感化学生,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政治情感。

大学生活感想篇8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情感教育;教育途径

长期以来,高校往往只关注专业知识技能的培养和学习成绩的好坏,而忽视了对大学生情感方面的教育,然而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当代大学生已随之成长为当代所谓的“新新人类”,他们在情感发展上表现出十分明显的时代特点,因此,情感教育就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维度。

一、情感教育的内涵及其特点

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它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以及信念,以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

教育的对象是人,而情感教育的对象则是人的情感生活领域。人的情感发育过程是在教育中成长成熟的过程,它贯穿于教育的始终。人的情感生活是极其丰富多彩的,表现也是多种多样的。它伴随着人的自我意识的发展而发展,与人的其他心里领域的发展一样,都离不开专门的教育——情感教育。重视情感教育,就是要关注人的情感方面怎样在教育的影响下不断产生新质,不断向新的高度迈进。情感教育关注人的情绪机制怎样与生理机制、思维机制协调统一地发挥作用,来达到其最佳功能状态。情感教育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一)审美性

情感教育的审美性特点是情感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这一过程已不再是纯粹的知识传递和获得过程,而是成为一种具有审美性的教育活动,它是教师和学生双方主动投入又被深深吸引的联合活动,并且活动本身成为双方心灵共同创造的东西,还是双方本质力量的外化和现实化。

(二)创造性

情感教育的创造性有两个含义,1、指情感教育并不是遵循一个固定的模式和统一上网模式,它需要教师依据不同年级不同学科和学生特点个性的实际情况,在情感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2、指情感教育有利于激发大学生的创造精神,提高他们的创造能力。

(三)兴趣性

情感教育的兴趣性是指情感教育能够激发大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它能让大学生带着兴趣走进课堂,而且在学习的过程中能进一步的发展自己的兴趣品质。情感教育的兴趣性特点并不是说教育要迎合大学生的多方面兴趣,而是那些与学习任务、与个体发展和社会进步相联系的兴趣才是应该被尊重、被培养和被发展的。

(四)成功性

情感教育的成功性是指要创造条件确保每一个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能有成功的体验,在日常交往中也能有被人尊重的体验,从而能够建立起对自己的积极评价,产生积极的自我接受,并且让每一个大学生都能有机会取得成功,体验成功,并在成功中受到健康向上的力量。

(五)灵活性

情感教育的灵活性特点是指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加强对情感方面教育的同时,还可以根据大学生自身个体的实际情况、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的个性特征以及社区文化特征等因素来决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因为现在一些固定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很好的对大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所以只有合理地利用各个方面的因素,采取多种灵活的方式方法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才能激发起大学生的积极情感,从而在认知与情感两方面得到和谐的发展。

二、大学生情感教育的缺失与补救

(一)感恩教育

感恩是指受帮助者对他人、社会和自然给予自己的恩惠和方便在心里产生认可并意欲回馈的一种认识、情怀和行为。“感恩教育既是道德教育,也是一种情感教育、人性教育。”然而当代大学生无论是对父母还是对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都缺少一种感恩的情感。

培养大学生的感恩意识,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彼此合作、协同推进。

1、家庭教育中要培育子女的艰苦奋斗精神,要使他们经历一定量的“吃苦”体验,使他们懂得家长的辛苦,懂得对家里的责任,而不是事事都满足他们;要积极鼓励子女参与家政管理,使其在家政管理中意识到财富的来之不易,认识到父母的辛苦并从中体会到深切的养育之恩。

2、学校教育要使大学生认识到自身与社会的密切关系,意识到自身是社会成员之一,自己所拥有的一切都是国家和社会提供的,在享受这些资源的时候体会其中的恩情,从而学会感恩社会并且愿意回报社会。可以在学校开展一些活动,通过贫困助学、勤工俭学等方式让大学生在互相帮助中获得温暖;也可以通过策划以“感恩”为主题的活动、成立以“感恩”为宗旨的志愿活动组织等形式,使大学生获得感恩社会的情感体验;还通过社会实践使大学生获得感恩社会的技能;还利用感恩节、母亲节、教师节等,来唤醒大学生的感恩情感;利用大众媒体的公益广告等鼓励感恩行为,形成有恩可感、知恩图报的良好氛围,让大学生逐渐懂得感恩、愿意感恩。

(二)责任教育

“责任教育是通过多种教育手段,让受教育者明确自己的责任,认识自觉履行责任的重要意义,增强自己的责任心,树立责任权威,努力形成人人讲责任,个个负责任,以自觉履行责任为荣,以逃避责任或对责任打折扣为耻的良好社会风气,从而促进社会和谐、进步和人民的幸福”。责任感作为一种道德情感,是一个人对国家、集体以及他人所承担的道德责任。社会责任感是在一个特定的社会里,每个人在心里对其他人的伦理关怀和义务。具体点说就是社会并不是无数个独立个体的集合,而是一个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整体。尽管社会不可能脱离个人而存在,但是纯粹独立的个人却是一种不存在的抽象。简单点说就是没有人可以在没有交流的情况下独自一人生活。所以我们一定要对社会负责,对其他人负责,而不仅仅是为自己的欲望而生活,这样才能使社会变得更加美好。而社会责任感淡化在当代大学中表现极为突出。有些大学生对某些社会现象是虽然有一定认识的,但缺乏足够的爱心耐心,道德情感淡漠,集体主义观念淡化,利己主义思想严重,加之,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中缺乏对其社会责任感的教育,致使这种社会责任感的淡漠化倾向越来越明显。要强化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必须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随着社会和家庭结构的变迁,学校在社会责任意识培育中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社会责任教育实际上是一种情感教育,可以将大学生的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结合起来,目的就是要教育大学生懂得承担、能够负责的精神态度,创造情境让大学生获得自尊感、满足感、荣誉感等责任情感体验,用情感引导大学生懂得承担责任,并且使当地将责任情感推广到国家和整个社会的角度,强化其社会责任意识。教育工作者要时刻把握大学生的思想、情感以及态度的动向,从大学生的思想现状出发,解决微观操作层面的具体问题。通过观察、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课题研究,了解大学生近期思想状况,以此为基础预设课堂教学的目标、过程以及结果,创设积极互动的课堂环节,把握责任教育时机,让社会责任情感教育变成学科教学的一部分。

2、媒体环境、校园文化等也是一条有效的德育渠道。媒体的主要功能是传播信息,引导舆论以及大众传媒对于特定社会事件的报道与评论,还有对国家的政治经济建设、解决社会问题等方针政策的报道。这些都是增强大学生社会意识、公共意识的很好的教育素材。因此要充分发挥大众传播媒介的舆论导向与教育功能,增强个人与社会的共同命运感,引导大学生关注社会、关注国家、关注世界,使其视野不仅仅局限于身边的人和事,不仅仅局限于追求物质利益,而是要把视野多放在社会和国家的状况上。校园文化是情感教育中的环境熏陶,校园文化能够让大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熏陶,让大学生能够拥有担当建设和谐社会的责任以及树立服务社会的理想。

3、社会实践也是最有效的一种情感教育方式。社会实践既可以磨练意志又能够锻炼能力,社会实践后的活动总结还可以互相交流心得,提高大家的认识,让大学生体验社会中的种种困难情况,社会实践有利于大学生明确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将自己的专业知识融入到社会实践当中,增强大学生服务社会的热情,让其了解社会现实中的种种艰辛,增强大学生的能力,进而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情感。

三、大学生情感教育的主要途径

(一)通过社会实践渗透情感教育

人的思想的形成发展的直接现实基础就是社会实践活动。根据大学生情感发展的规律,大学生的自强、诚实、守信、自尊、仁爱、责任感、荣誉感、正义感等积极情感是通过社会实践一步一步激发而形成的。社会实践是以社会为课堂、以广大人民群众为教师、以大学生能动参与为主要途径来发展大学生的素质、增长大学生的专业知识、提高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并且社会实践影响着大学生道德情感的形成与发展。在社会实践中还可以帮助大学生了解各类社会现状,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团队合作精神、实践能力、社会公益意识、爱国主义情感、理想道德信念等。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走进社会底层,与群众直接接触交流,更能激发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情感和同情心,能够进一步培养合作精神、吃苦耐劳的品质和知恩图报的道德情感。

(二)通过校园文化活动构建情感教育基地

大学校园是大学生的主要活动环境。校园文化活动是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以学生为主题,以课外活动为主要手段的群体文化活动。校园文化活动对大学生的道德情感具有重要的指引导向作用,它可以将情感教育与学校的各项文化活动结合起来,使之成为大学生生活、学习环境的一部分,进而在潜移默化中对大学生的情感思想产生影响。校园文化活的基本内容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党团组织活动、学生社团活动、文体娱乐活动、科技学术活动等。加强校园文化活动建设,组织和引导大学生积极参加各项校园文化活动,把情感教育寓于各种校园文化活动之中,让大学生在活动之中得到教育和启迪。

(三)通过网络微博建立情感教育平台

上一篇:安全感想范文 下一篇:课程设计感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