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人年度报告书范文

时间:2023-11-15 17:31:13

法人年度报告书

法人年度报告书篇1

各位领导、同志们:根据院领导的安排,要我在会上作一个发言,这是领导和同志们对我的关心,可我感到心中有愧的是,工作做的还不够,距领导的要求还相差很有一定距离,我也没有什么成绩好说的,更没有什么经验可谈,我就谈点个人体会和感受,权当抛砖引玉:

一、加强业务学习。我于年月正式作为一名书记员进入法院工作,到今年已经是第三个年头。在我刚进入法院工作时,对书记员工作不是很了解,通过院里的培训、老书记员带领及自己的努力学习下让我很快了解到这份工作的性质及内容。书记员工作是法院审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执行法定诉讼程序,完成审判任务,保证办案质量,提高办案效率等各项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书记员职责履行得好坏,对能否如实反映整个审判活动的情况,对案件能否准确、合法、及时地审理,起着重要的作用。书记员的工作质量和效率,直接影响到法院的审判工作。同时,书记员工作也很琐碎,比较繁杂,正是基于对此的认识,我在工作中格外注意细节方面的问题,因为我知道在书记员的工作内容中一方面主要处理程序法上面的事务,任何一个案件的审理,无论在实体法上审判员处理的如何好,只要诉讼程序出了错,那就会被发回重审,而之前所做的大量工作就会白费。所以平时我比较注重对诉讼法的学习,工作中尽量做到认真、仔细,特别是对当事人的送达、期间等方面比较关注,就年而言,由我担任书记员的案件共件,目前没有一个案件在程序上出错。而另一方面,书记员的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开庭时的记录工作,就我个人的工作习惯而言,每次开庭记录的前一天,我会到审判员处翻阅案件卷宗材料,这不仅是为了再次检查诉讼材料送达的情况,确认庭前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完成,也是为了熟悉案情,了解当事双方争议的问题,让自己能在开庭记录时做到快速总结、分析,这样才能做到快、准、精的记录庭审情况。

二、提高自身修养。书记员的工作职责中第一条就是办理庭前准备过程中的事务性工作,而案件开庭前事务性工作会与许多当事人接触。在过去的工作中,我感受到法院在很多群众眼里是个神圣的地方,他们对法院寄予了很大的希望,希望自己的问题能在法院得到解决,同时也了解到很多群众对法律程序了解不多,在与他们的接触中有时会遇到不是很了解法律的程序或是对立情绪很重的当事人,此时,我就会耐心的给他们解释民事诉讼中相应的法律程序,热情的接待他们,告知他们享有的权利、义务。虽然我不是法官,但我作为法院的一名书记员、一名党员在工作时、在面对当事人时,我代表的是青羊区法院,我的所言所行也影响到当事人对我们法院的印象,因此我认为我有责任也有义务在工作时应以较好的修养、热情的态度来面对当事人,我希望能让他们在与我们的接触中感受到法院是个能让群众信任的地方。

法人年度报告书篇2

一、被执行人财产报告制度的设立与实践探索

我国被执行人财产报告制度的正式设立始于2007 年修订的《民事诉讼法》第 217 条:“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应当报告当前以及收到执行通知之日前一年的财产情况。被执行人拒绝报告或虚假报告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对被执行人或者其法定人、有关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或者直接责任人员予以罚款、拘留。”

根据上述制度设置,基层法院在实践探索中逐步形成如下运作模式:执行案件立案后,执行法官在向被执行人送达执行通知书的同时即一并送达相应的财产申报材料,责令被执行人若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义务,则应在指定的期限内如实报告自己当前及收到执行通知之日前一年的财产情况;拒绝或无正当理由逾期不申报的、经查证被执行人有应申报而未申报财产或隐匿、毁损已申报财产的,人民法院将视情节而对被执行人处以罚款或拘留。

被执行人财产报告制度在制度设置和实践探索的结合下,展现出显著地优势:一方面,执行法官在送达执行通知书的同时即以书面财产申报材料告知被执行人报告财产情况的期限及拒不如实申报的后果,迫使被执行人在自动履行和申报财产的“两难”选择中必选其一,有效威慑其隐匿、转移财产的企图;一方面,执行法官可依据被执行人提交的财产申报表,有针对性地查核实被执行人的财产情况,从而及时、准确地控制执行标的,为快速、有效执结执行案件取得良好开端。

然而,2007年即被总结的“任债权人跑断腿,法院累弯腰,债务人只在一旁冷眼旁观”[1]的现象现今依然存在,制度设置和运行模式均呈现“完美”状态的被执行人财产报告制度,在实践中并未能充分发挥其优势。对该制度的运行脉络予以探寻,可发现一处运作细节的缺陷显著影响了该制度优势的发挥。

二、被执行人财产报告制度运作的细节缺陷

试图探寻一项制度的运作状况,可做参考的方式之一即为站在该制度约束对象的角度,审视制度存在的缺陷。站在一名被执行人的角度,当他试图拒不履行法院生效判决时,面对司法程序可有如下选择:1、得知生效法律文书时,可选择消极对待、置之不理,因为进入执行程序后,执行法官会送达执行通知书,届时再履行,除较低的执行费用外,亦不会对自身造成损失;2、即使进入执行程序,执行法官已发出执行通知书及责令申报财产材料,亦可以家中无人、离家外出等种种方式拒收法院文书材料,同时着手转移财产、隐匿行踪;3、在银行存款、不动产、车辆等有价值财产隐匿或转移至家人、亲属、好友等他人名下后,法院往往难以对上述财产予以追查,此时法院唯一有威慑力的措施是针对人身的强制措施:拘留。但是,鉴于前期已经隐匿、转移财产,基于有财产而拒不履行生效裁判的拘留难以实行,而基于未如实申报财产的拘留,在运作中是以送达责令申报财产材料为前提,在被执行人刻意隐匿行踪的情况下,责令申报财产材料难以送达。即使执行法官和债务人费劲辛苦找到避债在外的被执行人,因为责令申报财产材料未送达,执行法官依然无法当即对其采取拘留措施,被执行人在签收责令申报财产材料后,将获得第二次隐匿行踪、逃避债务的机会,而执行法官和债务人将再次进行艰辛的“找人”工作。

由上述过程可见,被执行人财产报告制度在具体运作中缺乏足够的威慑力以迫使被执行人主动进行财产申报。无惩罚,则无约束。在实际运作中,作为被执行人财产报告制度的惩罚措施,罚款与拘留是该制度的威慑力所在,但其罚款与拘留若以责令申报财产材料的送达为前提,则可能促使被执行人凭侥幸心理消极应对财产申报制度。换言之,法院责令申报与被执行人有义务主动申报之间的细节区别,成为被执行人财产申报制度运作细节上的缺陷所在。

三、 被执行人财产申报制度运作细节的完善

针对被执行人财产申报制度运作细节上的缺陷,以被执行人申报财产义务模式取代现行的法院责令申报财产模式,是其完善运作细节的可行方式之一。

若以被执行人申报财产义务模式取代现行的法院责令申报财产模式,即意味着法律文书生效后,被执行人未履行法律文书确定义务的,则有义务主动向法院申报其财产;未履行且拒不申报财产的,法院可依据《民事诉讼法》第 217 条视情节轻重对其处以罚款和拘留。

(一)被执行人申报财产义务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1、被执行人申报财产义务模式的合法性

审视《民事诉讼法》第 217 条的文字表述,其一,“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应当报告当前以及收到执行通知之日前一年的财产情况。”该条文中对被执行人报告财产情况的要求用词为“应当”,意味着对申报财产系义务性要求。其二,法院对被执行人拒绝报告或虚假报告处以罚款或拘留时,条文中并未有要求以送达责令申报财产材料为前提。因此,被执行人申报财产义务模式并未违反《民事诉讼法》第 217 条之规定而具有合法性。

2、被执行人申报财产义务模式的合理性

被执行人财产报告制度的作用之一在于促使被执行人积极应对法院的生效法律文书。一旦法律文书生效,债务人即应严格按照法律文书确定的期限履行义务。被执行人申报财产义务模式虽然减少了责令申报财产程序,且罚款与拘留系对其财产及人身具有重大影响,但并未对被执行人的合法权利,尤其是知情权,造成侵害。

强制执行的依据是已生效的法律文书,其生效的前提之一就是有效的送达程序。在直接送达、邮寄送达和留置送达的情况下,被执行人明知裁判内容及履行期限而拒不履行义务且未主动申报财产情况的,理应承担对其不利的法律后果。实践中,债务人故意拒收法律文书、避债在外等情形往往显著增加法院的送达成本和送达难度,法官在审理阶段完成送达程序后,执行阶段的财产报告制度若依要以送达为采取强制措施的前提,不但迫使执行法官和债权人再度投入艰辛的“找人”过程,更是对债权人合法利益及尊严的侵害。

对于公告送达而言,自然人往往因其所在村委(社区)及债权人均不知其下落且缺乏有效联系方式;企业则因变更实际经营地点而未依法至工商管理部门变更住所地信息或其登记住所地已不再正常经营且其法定代表人住址亦无法送达,前者系其违反行政管理的法定义务所致,其不利后果应由其自身负担,后者则存在故意避债的情形。实践中,需要予以公告送达的个人或企业,往往并没有实际可执行财产,极难形成财产被强制执行且难以执行回转的情况。若财产报告制度依然要求以责令申报财产材料送达为启动前提,将导致执行法官或债权人费劲力气找到债务人,法院却受限于送达要求而无法对其及时采取强制措施,导致债务人再次逃避执行,客观上放任了恶意避债行为,更对债权人的合法权益造成重复侵害,严重损害民众对法律和司法的信任。

3、被执行人申报财产义务模式的可参照性

比较域外立法在被执行人财产报告制度方面的规定,被执行人申报财产亦可视为其义务之一。美国多数州均立法规定债权人可以迫使被执行人(债务人)披露与强制执行有关的资料,被执行人(债务人)有义务接受对方律师的盘问,若做虚假宣誓将被按照藐视法庭处理。[2]其中,债权人有要求被执行人披露执行相关资料的权利,相对应的,被执行人则负有披露其财产情况之义务。域外立法例亦可作为被执行人申报财产义务模式的参照。

(二)被执行人申报财产义务模式的优势分析

在确定被执行人申报财产义务模式具备可行性的前提下,该模式将有效确保被执行人财产申报制度保持强有力的执行威慑力,促进执行案件的快速、有效执结,彰显法律的权威性。

1、充分发挥被执行人财产报告制度的执行威慑力

在被执行人申报财产义务模式下,法律文书一经生效,被执行人若未及时履行法律文书所确定的义务,则有义务主动向法院申报财产,否则将面临罚款和拘留的处罚。一方面,减少责令申报财产材料送达程序,使得被执行人无法通过责令申报财产材料的送达得知法院执行程序的启动而及时转移财产;另一方面,消除被执行人消极应对申报财产制度的侥幸心理,被执行人若选择隐匿行踪,将直接面对处罚威慑,承担一旦发现即处以罚款和拘留的高额违法成本,其利益损失效应[3],将使得被执行人即使在隐匿行踪期间,也将承受巨大的心理威慑压力。申报财产义务模式将真正迫使被执行人只能在自动履行和申报财产的“两难”中做出选择,促使被执行人在具备履行能力的情况下予以自动履行。

2、实现执行法官工作重心由“找人”向“核实财产”的转移

在被执行人申报财产义务模式下,若被执行人不履行则有义务主动申报财产,且转移财产和隐匿行踪将承担巨额的违法成本,迫使被执行人积极应对生效法律文书、主动进行财产申报,使得执行法官减少在“找人”方面的大量时间和精力,能够集中审核被执行人的财产情况,有利于执行工作的快速、有效进行。同时,亦免除债权人在胜诉之后仍要四处追寻被执行人下落之苦,对债权人的合法利益与尊严予以保障。

3、维护确无履行能力的被执行人的正当权益

全面审视被执行人财产报告制度的作用,其申报财产义务模式对于故意逃避债务者而言具有执行威慑力,但是对于确无履行能力的被执行人则具有正当权益保护作功能。主动向法院申报财产情况亦成为被执行人在确无履行能力情况下对自身正常生活的保护途径。债务的产生具有市场风险等诸多因素。主动申报财产,本质上是对经济贫困等真正缺乏履行能力者的一种保护。经财产申报,法院一旦核实被执行人确无履行能力,即可予以程序终结,避免对其日常生活造成影响;被执行人暂时无力偿还债务的状态经法院确认,亦避免债权人对其生活造成滋扰。

被执行人财产报告制度在完善申报财产义务模式的运作细节后,将更有效发挥其执行威慑力,对法院执行员的工作重心和强度予以完善,对债权人的合法利益与尊严予以保障,对确无履行能力债务人的正常生活和权利予以保护,对恶意避债者的财产和人身依法予以惩处,从而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和信用体系,维系民众对司法的信心,树立法律的权威。

注释:

[1]广东省珠海市中级人民法院课题组:《论执行威慑机制的特点》,载《法律适用》,2007年第11期,第67页。

[2]胡志超:《执行威慑机制研究》,人民法院出版社 2008 年版,第 75 页。

[3]黄年:《论国家执行威慑机制》,载《人民司法》,2007年1月,第46页。

法人年度报告书篇3

2018年,税务机关为了进一步深化税务系统“放管服”改革,简化企业纳税申报资料报送,减轻企业办税负担,就企业所得税资产损失资料留存备查了《关于企业所得税资产损失资料留存备查有关事项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8年第15号),明确企业向税务机关申报扣除资产损失,仅需填报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资产损失税前扣除及纳税调整明细表》,不再报送资产损失相关资料。相关资料由企业留存备查。企业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资产损失所得税税前扣除管理办法〉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1年第25号)有关规定,对资产损失相关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归集,并妥善保管,不需在申报环节向税务机关报送。

同年,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减证便民、优化服务的部署要求,税务总局了《关于取消20项税务证明事项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8年第65号),进一步决定取消20项税务证明事项,其中包括专业技术鉴定意见(报告)或中介机构专项报告,即:企业向税务机关申报扣除特定损失时,需留存备查专业技术鉴定意见(报告)或法定资质中介机构出具的专项报告。取消后的办理方式改为“不再留存。改为纳税人留存备查自行出具的有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和财务负责人签章证实有关损失的书面申明。”

税务总局的上述措施,说明税务机关“不再留存”专业技术鉴定意见(报告)或中介机构专项报告,纳税人对资产损失相关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归集,并妥善保管,不需在申报环节向税务机关报送。而中介机构专项报告由“纳税人留存备查”,“自行出具有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和财务负责人签章证实有关损失的书面申明”。

因此,并非完全取消专业技术鉴定意见(报告)或中介机构专项报告,只是税务机关不再留存,由纳税人留存备查,自行出具有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和财务负责人签章证实有关损失的书面申明。

目前,部分企业认为税务机关取消专业技术鉴定意见(报告)或中介机构专项报告的留存就是取消委托中介机构出具资产损失企业所得税前扣除专项报告。

如果企业有能力对资产损失相关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归集,并妥善保管,且自行出具了有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和财务负责人签章证实有关损失的书面申明,我们应当予以认可。

综合上述情况,对于年度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鉴证报告中资产损失税前扣除事项,无论企业是否委托中介机构出具资产损失专项报告,我们都必须对资产损失情况在报告中进行陈述,并填报附表A105090《资产损失税前扣除及纳税调整明细表》:

一、企业已经委托中介机构出具报告的,应当取得中介机构的报告原件或复印件,并在报告中披露中介机构名称、报告文号、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的主要内容;

二、企业自行对资产损失相关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归集,并妥善保管,自行出具了有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和财务负责人签章证实有关损失的书面申明的,应当取得企业自行出具的有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和财务负责人签章证实有关损失的书面申明,并在报告中陈述如下:

贵公司上述资产损失事项,已经对资产损失相关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归集,妥善保管,并书面申明(详见附件)资产损失事项真实、合法和计算正确。

对企业资产损失事项真实性承担法律责任的声明

国家税务总局XX税务局:

因XXX原因,致使我公司20XX年度产生货币资产损失(现金损失、银行存款损失和应收及预付款项损失等)人民币XX元,非货币资产损失(存货损失、固定资产损失、无形资产损失、在建工程损失、生产性生物资产损失等)人民币XX元,投资损失[债权性投资损失和股权(权益)性投资损失]人民币XX元,其他资产损失[资产捆绑(打包)出售、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刑事案件原因等]人民币XX元。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及相关规定的税前扣除条件,经公司依内部规章制度审批同意于20XX年度核销,现按《企业资产损失所得税税前扣除管理办法》(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1年第25号)之规定向贵局申报税前扣除。

我公司已经对资产损失相关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归集,并妥善保管,对上述企业资产损失事项之真实性、合法性承担法律责任。

特此申明。

法定代表人:(签名)

财务负责人:(签名)

XX公司

法人年度报告书篇4

第一条为了规范审计工作,保证审计质量,明确审计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以下简称《审计法》)及其实施条例,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本准则是规范审计机关及其审计人员依法办理审计事项时应当遵循的行为规范,是衡量审计质量的基本尺度。

第三条审计机关依法对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及其各部门的财政收支,国有的金融机构和企业事业组织的财务收支,以及其他依法应当接受审计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进行审计监督时,适用本准则。

第四条审计机关应当依照《审计法》及其实施条例,以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职责、权限和程序,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

审计机关办理审计事项必须由具备相应的资格和业务能力的审计人员承担。

第五条审计机关实施审计后,应当以法律、法规和国家其他有关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的规定为审计评价和处理、处罚依据,出具审计意见书、作出审计决定。

第二章一般准则

第六条一般准则是审计机关及其审计人员应当具备的基本资格条件和职业要求。

第七条审计机关办理审计事项,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独立的审计组和具备相应业务能力的审计人员;

(二)法定的职责和权限;

(三)健全的审计质量控制制度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

(四)必需的经费保证;

第八条承办审计业务的审计人员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熟悉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二)掌握审计及相关专业知识;

(三)有一定的审计或者其他相关专业工作经验;

(四)具有调查研究、综合分析、专业判断和文字表达能力。

第九条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办理审计事项,应当客观公正,实事求是,保持应有的独立性和职业谨慎。

第十条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不得参与被审计单位的行政或者经营管理活动。在审计过程中,必须遵守有关廉政纪律的规定。

第十一条审计人员办理审计事项,与被审计单位或者审计事项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第十二条审计人员应当保持严谨的职业态度,保守其在执行业务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和商业秘密。在执行业务中取得的相关资料不得用于与审计工作无关的目的。

第十三条审计机关录用的审计人员,应当经过专业培训,考核合格后才能承办审计业务。

审计机关应当建立和实施继续教育、培训制度,保证审计人员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必要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

第十四条审计署和省级审计机关应当建立审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评审制度。

第三章作业准则

第十五条作业准则是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在审计计划、准备和实施阶段应当遵循的行为规范。

第十六条审计机关根据法律、法规和国家其他有关规定,按照上级审计机关和本级人民政府规定的职责,确定审计工作重点,编制年度审计项目计划。

地方审计机关的年度审计项目计划,应当报送上一级审计机关备案。

第十七条审计机关根据年度审计项目计划确定的审计事项,选派审计人员组成审计组,并指定审计组组长。

审计组实行审计组组长或者主审负责制。

第十八条审计组在实施审计前应当熟悉与审计事项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编制审计方案。

编制审计方案应当运用重要性原则、谨慎性原则,在评估审计风险的基础上,围绕审计目标确定审计的范围、内容、方法和步骤。

第十九条审计方案经审计组所在部门领导审核,报审计机关主管领导批准后,由审计组负责实施。

第二十条审计机关应当在实施审计三日前,向被审计单位送达审计通知书。

第二十一条审计机关应当建立健全承诺制度。审计机关向被审计单位送达审计通知书时,应当书面要求被审计单位法定代表人和财务主管人员就与审计事项有关的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和其他相关情况作出承诺。

在审计过程中,审计组还应当根据情况向被审计单位提出书面承诺要求。

审计组及其审计人员应当将被审计单位交回的承诺书作为审计证据编入审计工作底稿。

第二十二条审计组实施审计时,应当深入调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情况,对其内部控制制度进行测试,以进一步确定审计重点和审计方法。必要时,可以按照规定及时修改审计方案。

第二十三条审计组和审计人员实施审计时,可以利用经核实确认后的内部审计机构或者社会审计机构的审计结果。

第二十四条审计组和审计人员实施审计时,可以运用检查、监盘、观察、查询及函证、计算、分析性复核等方法,审查被审计单位银行开户、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查阅与审计事项有关的文件、资料,检查现金、实物、有价证券和被审计单位运用电子计算机管理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的财务会计核算系统,取得审计证据。

审计人员向有关单位和个人进行调查询问时,应当出示审计人员的工作证件和审计通知书副本。

第二十五条审计组和审计人员在审计中如有特殊需要,可以聘请专门机构或者有专门知识且符合审计人员条件的人员参与某些特殊项目的审计。

第二十六条审计组和审计人员在计算机信息系统环境下进行审计,不应改变审计方案确定的审计目标和范围。

第二十七条审计人员实施审计时,应当对审计工作中的重要事项以及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进行记录,编制审计工作底稿,并对审计工作底稿的真实性负责。

第二十八条审计组对实施审计过程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应当及时向审计机关请示汇报。

第二十九条审计机关应当对审计组的审计工作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审计组及其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的重大过失和违法行为,应当追究其责任。

第四章报告准则

第三十条报告准则是审计组反映审计结果、提出审计报告以及审计机关审定审计报告时应当遵循的行为规范。

第三十一条审计组向审计机关提交审计报告前,应当征求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报告的意见。被审计单位自收到审计报告之日起十日内提出书面意见;在规定期限内没有提出书面意见的,视同无异议,并由审计人员予以注明。

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报告有异议的,审计组应当进一步研究、核实。如有必要,应当修改审计报告。

第三十二条审计组对审计事项实施审计结束后,应当及时向审计机关提出审计报告;提出的时间一般不得超过六十日。

审计组应当将审计报告、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报告的书面意见及审计组的书面说明,一并报送审计机关。

第三十三条审计机关应当建立健全审计报告的复核制度,设立专门机构或者配备专门人员,对审计报告进行复核。

复核机构或者复核人员复核审计报告后,应当提出复核意见,并作出复核工作记录。

第三十四条审计报告经复核后,由审计机关审定。一般审计事项的审计报告,可以由审计机关主管领导审定;重大事事项审计报告,应当由审计机关审计业务会议审定。

第三十五条审计机关对审计报告中的下列事项进行审定:

(一)与审计事项有关的事实是否清楚,证据是否确凿;

(二)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报告的意见和复核机构或者复核人员提出的复核意见是否正确;

(三)审计评价意见是否恰当;

(四)定性、处理、处罚意见是否准确、合法、适当。

第五章审计报告处理准则

第三十六条审计报告处理准则是审计机关审定审计报告后,对审计事项作出评价,出具审计意见书,对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行为以及违反《审计法》的行为,作出处理、处罚的审计决定,或者提出审计建议以及报告审计工作时应当遵循的行为规范。

第三十七条审计机关审定审计报告后,应当根据不同情况,分别作出以下处理:

(一)对被审计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作出评价,提出被审计单位的自行纠正事项和改进建议,出具审计意见书。

(二)对有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行为需要依法给予处理、处罚的,还应当对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行为,依法作出处理、处罚的审计决定,制作审计决定书。

对被审计单位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行为在二年内未被发现的,审计机关不再给予处罚,但可依法作出处理。

(三)对被审计单位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行为及其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审计机关认为应当由有关主管机关处理、处罚的,作出审计建议书,由有关机关给予处理、处罚。

(四)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行为和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涉嫌犯罪的,作出移送处理书,由司法机关追究责任人的刑事责任。

(五)对审计工作中发现的与宏观经济管理有关的重要问题和重大的违法违纪问题,审计机关应当向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审计机关提出专题报告。

第三十八条审计机关对被审计单位和有关责任人员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行为,作出较大数额罚款的审计决定之前,应当告知被审计单位和有关责任人员有权在三日内要求举行听证;被审计单位和有关责任人员要求听证的,审计机关应当组织听证。

第三十九条审计机关出具审计意见书、作出审计决定前,应当由复核机构或者专职复核人员对审计意见书、审计决定书、审计建议书和移送处理书代拟稿进行复核。

第四十条审计处理的种类:

(一)责令限期缴纳、上缴应当缴纳或者上缴的财政收入;

(二)责令限期退还违法所得;

(三)责令限期退还被侵占的国有资产;

(四)责令冲转或者调整有关会计账目;

(五)依法采取的其他处理措施。

第四十一条审计处罚的种类:

(一)警告、通报批评;

(二)罚款;

(三)没收违法所得;

(四)依法采取的其他处罚措施。

第四十二条审计机关应当自收到审计报告之日起三十日内,将审计意见书和审计决定书送达被审计单位和有关单位。审计决定自送达之日起生效,一般应于九十日内执行完毕。特殊情况下,审计决定执行完毕的时间可以适当延长,但必须报经审计机关批准。

审计机关应当自审计意见书和审计决定书送达之日起九十日内,了解审计意见的采纳情况,监督检查审计决定的执行情况;如发现被审计单位超过九十日未执行审计决定的,审计机关应当报告人民政府或者提请有关主管部门在法定职权范围内依法作出处理,或者向人民法院提出强制执行的申请。

第四十三条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可以申请复议。

审计单位对地方审计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应当先向上一级审计机关或者本级人民政府申请复议;但对地方性法规规定或者本级人民政府交办的事项审计不服的,应当先向本级人民政府申请复议;对审计署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应当先向审计署申请复议。

审计机关按照有关规定,办理审计复议事项。

第四十四条审计机关每年应当向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审计机关提出对上一年度本级预算执行情况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结果报告。

法人年度报告书篇5

关键词:会计信息;供给形式;变革

中图分类号:F23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8)16-0070-04

会计信息的供给形式是影响信息有用性的关键因素之一。同样的信息内容,由于采用不同的供给形式可能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不同的信息载体、不同的供给渠道影响着信息的传播速度和获取的难易程度,不同的供给时间影响着信息的时效性和价值的大小。上市公司对外提供的会计信息分为强制性信息和自愿性信息两种。强制性信息是企业根据国家相关法规、制度或行业协会规则的要求所必需对外提供的信息,是信息供给的底线,其内容和形式一般受到法规的制约;自愿性信息是企业根据市场的需要,基于自身利益的实现而主动提供的信息,是对强制性信息的补充,其内容和形式的灵活性较大。由于企业在信息供给过程中的垄断地位,使其具有较大的选择余地,在强制性规范的框架内,披露什么、何时披露、以什么样的方式披露等往往由企业决定。本文重点探讨企业在对外供给会计信息中所涉及的信息载体、供给渠道和供给时间等问题。

一、会计信息的载体

信息本身是非实体的,必须依附于一定的载体(如说明书、报告、公告等有关的文件)而存在,离开了载体信息就无法传播。会计信息作为一种无形的商品,它隐含于各种各样的载体中,常见的载体有:招股说明书、上市公告书、财务报告①、临时报告等,其中,招股说明书和上市公告书是企业首次或增发股票时进行信息披露的主要载体;定期报告和临时报告是上市公司在持续经营期间定期或及时地对外提供信息的主要载体。

招股说明书是企业走向公众化的一个重要文件,是对公众投资者的郑重宣言和承诺,也是投资者赖以决策分析的重要依据。我国的招股说明书分为首次公开发行和发行新股两种情况。对于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公司,其招股说明书的编制要求体现在《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1号――招股说明书》中;对于上市公司发行新股的招股说明书,应按《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11号――上市公司发行新股招股说明书》的要求编制;此外,对于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房地产开发公司以及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等特殊企业的招股说明书提出了特殊的要求②。上市公告书是公司股票发行后,在上市交易前必须披露的法律文件。我国企业的上市公告书必须按照《公开发行证券公司的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7号――股票上市公告书》的要求编制。

美国的证券发行实行注册制,发行人在注册登记时,必须向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注册登记说明书。注册登记说明书包括两部分,即招股书和注册说明书,前者是核心内容。美国SEC按照证券法的要求,分别对不同的发行人(本国发行人、外国发行人)和不同的发行情况设计了不同的注册登记表格式,由企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自主选择,具有较大的灵活性(详见下页表1)。但格式的选择往往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关于在具体情形下采用哪种格式通常由公司咨询其律师后进行选择。相比而言,我国的企业选择招股说明书的过程较为简单,主要是根据首发股票、增发股票、是否属于特定发行人而定,没有考虑如企业兼并、员工持股等特殊业务的特定要求,也没有考虑发行规模的大小,致使不同的企业规模、不同的发行规模承担着几乎相同的信息披露成本,这不利于发行规模较小的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筹资,因此,我国首发或增发股票的信息披露载体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企业的股票上市后,在持续经营期间应定期或及时地对外提供信息,其信息的主要载体是定期报告和临时报告。其中,定期报告是依据法规、制度的要求而对外提供正常经营活动信息的主要形式,按提供期间的长短不同可分为年度报告和中期报告;临时报告是企业对于发生的、可能对股价产生较大影响的重大事件或涉及收购活动的业务,及时向投资者详细说明事件的起因、目前的状态和可能产生的法律后果等情况的报告。我国上市公司的定期报告包括年度报告、半年报告和季度报告,其格式要求主要体现在《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2、3、15号和《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编制规则》第13、15号的相关规定中。美国证券市场中上市公司持续经营期间的信息披露载体主要由1934年的证券交易法规定,根据不同的发行人、不同的情况分别规定了不同的报告格式(详见表1)。

临时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董事会决议、监事会决议、股东大会决议、收购与出售资产、关联交易、股票交易异常波动、公司合并与分立和其他重大事件等。临时重大信息的披露依据主要是信息的重要性,而重要性的规定标准目前主要有两个即“决策影响度”和“股价敏感性”。美国和日本倾向于采用“决策影响度”标准,而中国大陆、英国、德国、法国等倾向于采用“股价敏感性”标准。

按照有效市场假说,信息的披露形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信息的实质内容,市场的有效性可以识别存在于不同载体中的信息。但现实的证券市场不可能达到强势有效性,有效的载体对提高信息的使用价值存在一定的影响。

二、会计信息供给的渠道

会计信息的供给渠道主要有两类:其一,信息披露主体自行对外提供信息,如上市公司自行印制财务报告向股东散发或备置于证券交易场所供股东查阅,将财务报告提交给证券监管部门等;其二,通过中介机构对外披露,即信息披露主体将生成并经过“检验”的财务报告提交给中介部门,由中介部门代为披露。目前,最常用的中介是媒体,即通过报纸或网络等形式向社会公布信息,信息披露主体并为此支付一定的信息披露费用。我国《证券法》第70条规定:“依法必须披露的信息,应当在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指定的媒体,同时将其置备于公司住所、证券交易所,供社会公众查阅。” 这里兼顾了两类信息供给渠道。我国《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2号――年度报告的内容与格式(2004年修订)》规定,公司应当将年度报告刊登在中国证监会指定的网站上,将年度报告摘要刊登在至少一种中国证监会指定报纸上。目前,中国证监会指定的信息披露报刊主要有《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证券时报》等,这也是投资者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此外,公司也可以在其他公共传媒上披露信息,但不得先于指定的披露渠道,不得以新闻或者答记者问等其他形式代替公司公告。2000年,中国证监会要求所有上市公司的1999年年报进行网上披露,并保证在指定报纸和网站上披露的文件与在证券交易所登记的内容完全一致;同年6月27日,沪、深证券交易所又联合发出通知,要求上市公司中期报告全文上网,从而实现信息披露形式的一大改进,增加了信息使用者获取信息的便利性。

美国SEC依据《1934年证券交易法》第35条(b)项的规定,设置了电子数据收集、分析和调取系统(The Electronic Date Gathering, Analysis and Retrieval System,简称EDGAR)②。上市公司须通过该系统进行电子申报和年报披露,一般投资人可直接在SEC网站使用EDGAR系统查询上市公司申报的相关资料,此外,上市公司也可以通过报纸等新闻媒体、证券交易所网站和公司网站等渠道披露信息。英国的证券交易所通过设置新闻管理中心(RNS)集中进行信息管理,上市公司所有应披露的信息可以通过联机传送或将磁盘送至交易所的新闻管理中心确认后,经由签约信息厂商的网络将信息广泛传播。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提供会计信息的主要渠道是报刊和网络。报刊作为主要的信息传播媒介,主要是因为快捷的邮政服务提高了其获取的便利性,且成本较低,报刊的内容也比较适合于大众的阅读习惯,可以随时、随地了解最新的信息,不受外界条件的限制。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发展,网络在信息传播中的地位将越来越重要,人们将更多的依靠网络来获取所需要的实时信息。但网络技术的交互性、虚拟性、复杂性增加了信息监督的难度,给虚假信息的传播提供了便利,信息的甄别和监控将成为制约网上披露的主要问题。

媒体参与信息的传播并非是出于服务投资者的目的,它们更看重对自身效益的影响,能够获得公布信息的资格就意味着获得了巨大的垄断利益。这些利益不仅包括从上市公司收取的信息披露费用,也包括吸引投资者的关注、增加报纸销量或网站点击率以及由此带来的广告收益等利益。企业在这一信息供给过程中,只有直接成本的付出,没有直接收益的取得,这种信息供给形式存在一定的非对等性。如果能成立一个独立运行的信息交易中心,实现信息交易的有偿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信息成本、收益的非对称性,提高企业供给信息的积极性。

三、会计信息供给的时间

(一)定期报告信息的供给时间

定期报告信息的供给时间是指定期报告信息所属会计期间的期末与信息实际公布日期之间的间隔,也称为信息时滞期。时滞期的长短决定了信息的及时程度,影响了信息的相关性。会计信息的时滞期与信息的涵盖期间有关,一般情况下信息的涵盖期间越短,时滞期越短;信息的涵盖期间越长,时滞期也会相应延长。信息的最短涵盖期间和最长时滞期一般是由法规强制规定的。我国上市公司的定期报告在2002年之前,最短的信息涵盖期间为6个月,其最长时滞期为2个月;从2002年第二季度起,信息涵盖期间缩短为3个月,要求在1个月内提供,这极大地提高了信息的及时性。随着信息生产技术和网络传输技术的发展,信息的生产成本大大降低,信息的涵盖期间和时滞期将进一步缩短,月份信息、周信息甚至实时信息的供给都将成为可能。表2列示了目前主要国家的证券市场上定期报告信息的最长时滞期。

信息具有时效性,过时的信息将毫无使用价值。上市公司的信息应当以最快的速度传递给投资者,以利于投资者及时作出决策,尽可能减少信息延误所带来的风险。信息的延误不仅降低了信息的使用价值,也增加了内幕交易的可能性,践踏了市场公平原则。在法规规定的最长时滞期内,一个企业实际的信息披露时间还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尤其是经营业绩的好坏对股价的影响。一般情况下,业绩较好的公司倾向于较早披露信息,而业绩较差的公司披露信息的时间较晚。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定期报告基本上都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披露活动,但存在着披露时间偏晚的现象,较长的时滞期不仅降低了信息的价值,也增加了内幕交易的风险。通过对深交所上市公司2003年年报披露时间的统计分析可以发现,2004年4月11日至4月30日披露年报的公司数占到42.55%,其中4月21日至4月30日10天内披露年报的公司数占到15.69%(详见表3)。

(二)临时重大信息的供给时间

目前,关于临时重大信息的供给时间,主要有两种处理思路,一是要求重大事件发生时,立即公告或通知证券交易所审核后公告相关的信息,并没有明确的时间限制。比如,日本要求对临时重大信息立即公告,同时通知主管机关及证券交易所;英国要求立即通知证券交易所,同时可向新闻媒体。中国香港要求部分立即公告,部分经联交所审核后立即公告。二是规定明确的信息最长时滞期。比如,中国台北要求临时重大事件发生后,一般在当日或次营业日前公告,向主管机关申报应在二日以内。美国将上述两种方法综合使用,而我国主要采用第一种方法。美国SEC2004年3月的第34-8400号文告要求,在可能影响投资者决策的重大事项发生后的4个工作日内向SEC提交格式8-K(外国发行人使用6-K表)报告。美国NASDAQ市场规则规定,除特殊情况外,上市公司必须迅速通过新闻媒体向公众披露有理由认为会影响他们证券的价值或影响投资者决策的任何重要消息,上市公司还必须在通过媒体向公众披露重要信息之前通知NASDAQ。中国证监会于2007年1月30日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第31条规定,上市公司应当在最先发生的以下任一时点,及时履行重大事件的信息披露义务:(1)董事会或者监事会就该重大事件形成决议时;(2)有关各方就该重大事件签署意向书或者协议时;(3)董事、监事或者高级管理人员知悉该重大事件发生并报告时。

目前,我国企业对于突发的临时性重大信息的披露,大多数企业都能及时选择在规定的报刊上公布,但由于许多信息内容较少,在报刊上并不醒目,给投资者获取信息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有时企业在这个报刊上披露,后来又选择另一个报刊上公布,使投资者无所适从。证券监管部门应强化披露形式的约束,如将某一公司的信息披露行为在一个相对固定的时间内,约定在相对稳定的报刊、网站上披露。当企业披露信息的媒体发生变化时,也应作为重大事件予以披露,这样可以降低投资者的信息搜寻代价。

四、会计信息供给形式的变革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完善,会计信息的供给形式将发生革命性的变化,将逐步由现行的定期纸介财务报告形式转变为电子联机实时报告形式。电子联机实时财务报告(Electronic On-line Real-time Financial Report)是指企业在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基础上,通过计算机网络实时将企业所发生的主要生产经营活动信息和事项存储在可供信息使用者查阅的数据库中,以便于随时查询。实时报告的信息不仅包括总括信息也包括未加权的明细信息,并以明细信息为主,尽可能将信息的汇总交给使用者处理,以减少信息加总过程中造成的信息丧失或误解。会计工作的重点将由现行财务报告的定期编制转向原始信息的搜集、整理、输入、保存,并建立详细程度不同的分层信息数据库,来适应不同用户的需求。信息用户可以根据一定的授权或付费的形式进入不同层次的数据库,实时获取所需要的详细资料,并根据决策模型的需要进行不同的加工、整理,及时生成个性化信息,实现信息与决策的高度相关。信息的表现形式也将由现行的以表格、文字为主的单一模式,转变为图、文、声等多彩互动的直观模式,增加了视频效果和易读性。电子联机实时报告将成为未来会计信息提供的主流形式,信息的供给将由离散走向连续。

参考文献:

[1][美]K.弗莱德・斯考森,等.公司治理与证券交易委员会[M].方红星译.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92,112.

[2]何佳,等.中外信息披露制度及实际效果比较研究[R].深圳证券交易所综合研究所研究报告第51号,2002.

[3]楚天舒.中外上市公司年报信息披露模式比较研究[R].深圳证券交易所综合研究所研究报告第0131号,2006.

[4]深圳国泰安公司CSMAR数据库.

[5]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网站[EB/OL].sec.gov.

法人年度报告书篇6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登记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和《企业年度检验办法》的规定,为做好企业年检指导服务工作,提高年检效率,现将市辖企业办理20__年度年检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企业年检范围和起止日期

凡20__年12月31日前在我局登记注册,领取营业执照的各类企业法人和分支机构,应按规定到我局办理企业年检。提交年检材料日期为2013年3月1日至2013年6月30日。

二、企业年检应提交的材料

1、年检报告书;

2、企业指定的代表或者委托人的证明;

3、营业执照副本;

4 、经营范围中有前置行政许可项目的,提交相关许可证件(副本)、批准文件原件和复印件;

5、设立非法人分支机构的,提交分支机构上年度年检后的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

6、企业法人应当提交20__年度资产负债表、损益表。以下公司在年检中须提交20__年度财务审计报告:(1)股份有限公司、一人有限责任公司;(2)外商投资的有限公司;(3)注册资金50万元以上,于20__年7月1日至20__年6月30日设立的有限公司;(4)三年内有虚报注册资本、虚假出资、抽逃出资违法行为的有限公司以及涉嫌“两虚一逃”行为的有限公司;(5)登记机关认为需要进行审计的其他企业。

7、企业非法人分支机构、来华从事经营活动的外国(地区)企业、其他经营单位申报年检,除提交上述1—4项材料外,非法人分支机构还应当提交隶属企业上年度已年检的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其他经营单位还应当提交隶属机构的主体资格证明复印件。

注:以上各种副本、批准文件的复印件须注明“与原件一致”并加盖本单位印章,经办人须签署姓名。

8、冠“胜利油田”名称企业须提交胜利石油管理局法律事务处出具的“审查意见书”。

9、根据中组部、国家工商总局的通知要求,所有私营企业均需填写并打印《私营企业党建情况统计表》(在网上年检窗口填报),待网上年检预审通过后,连同打印的《公司年检报告书》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办理年检手续。

10、企业名称或经营范围中含小额贷款、融资性担保、民间资本管理、资金互助、投资、投资咨询字样的,须先到金融办出具监管意见函。

三、20__年度企业年检全部通过“网上年检”。企业可登录“XX信息网进行网上申报年检。流程如下:企业端:登录“XX网”网站“网上年检”窗口,按“网上年检”提示填写年检报告书的相关内容并提交申请;—工商部门端:年检人员对企业网上申报材料进行预审,预审合格的点击“预审通过”;不合格的点击“预审驳回”(注:特殊驳回的,企业只能申请书式年检),企业补正填写内容后,可再次提交,驳回后可多次申报,直至合格;—企业端:企业打印网上年检报告书,按网上《企业年检须知》的要求, 持相关材料到工商年检窗口(市行政服务中心西大厅)提报书面材料。

四、年检时限,企业“网上年检”申报预审通过的企业,在接到《预审通过通知书》后,请于5日内提报书面材料,年检截止日期为6月30日,逾期未提报的视为未申报。

五、企业不按规定接受年检的,由登记机关责令限期接受年检并依法予以行政处罚。限期内仍未接受年检的,依法予以行政处罚并公告;自公告之日起60日内仍未接受年检的,依法吊销营业执照。

六、年检期间,凡企业提交虚假材料隐瞒真实情况的,一经查实,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从严处理;对于在年检中为企业出具虚假审计报告的中介机构,我局将依法追究其责任,并将该中介机构列入黑名单。

七、年检审查。对已经通过年检的企业,我 局将组织力量对企业进行实地抽查,核实企业有关注册登记事项与事实是否相符。企业要如实填报年检报告书,如发现填报不真实,弄虚作假的,将依法从严查处。

法人年度报告书篇7

环境厅为了建立环境会计体系、发挥环境会计的作用,多次召开“关于建立环境会计体系的研讨会”,进行调査研究,并于2000年3月,在总结上述“关于环境保全成本的把握及公开的原则”的基础上,了“关于环境会计体系的建立(2000年报告)”,该文件不仅对环境费用、而且对环境效果的计量进行了详细说明。2001年2月,环境省“环境报告书准则(2000年度版)--环境报告书制作手册”。另外,环境省为了帮助企业运用环境会计,除了提供“环境会计指南”外,还提供‘环境会计帮助系统’这样的软件,企业可以从环境省的网站上下载、使用这些软件。

一、环境会计的定义及分类

(一)环境会计的定义。环境会计属于新兴边缘学科,因此还没能形成一个为大家一致认可的定义。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有二:一种观点认为,环境会计是将与环境有关的信息进行确认、计量,并向外部或内部的利害关联者报告的一系列的行为。和英语中的EnvironmentalAccounting或GreenAccounting意义相同。另一种观点认为,所谓环境会计,是企业以可持续发展、和社会保持和谐的关系、有效开展环境保护工作为目标,将环境保护成本和环境保护效果尽可能以货币单位或实物单位进行计量、分析、报告的工作。

(二)环境会计的分类。环境会计首先可分为以单位个体为对象的微观环境会计和以国民经济为对象的宏观环境会计。另外,与企业会计划分为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相对应,环境会计也可以分为外部环境会计和内部环境会计两大部分。外部环境会计采用财务报告书和环境报告书的报告形式。环境报告书依其内容可分为能以货币计量的信息和不能以货币计量的信息两类,具体分为财务信息、数量信息、说明信息等几类。不仅使用货币单位、实物单位,还要使用很多图表、照片等。

(三)环境成本。理论上,环境会计将环境成本概念分为外延不断扩大的三个层次:

传统企业成本一业成本--社会成本

传统企业成本,即按传统的财务会计惯例计算的企业成本;企业成本,即企业决策中被漏记但潜在的环境成本;社会成本,即由企业造成但企业没有承担责任而由社会承担的成本。

二、环境会计指南II

该指南是在环境省的“环境会计导入准则(2000年版)”基础上,在2001年3月的,重点说明了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现实情况,以及有关环境会计的内部机能的认识和调查研究事例。该指南共分为八个部分,包括指南的构成:国内外环境会计的动向^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开发部(UNDSD)关于环境管理会计(EMA)计划;机械、电子行业报告;流通行业报告;食品行业报告;环境会计案例;环境会计外部机能有关论点总结。

三、环境报告

(一)环境报告书的定义。环境报告书是企业就环境有关内容向企业的利害关系者报告的工具。具体地讲,环境报告书是企业等组织就经营责任者环保方针、目标、计划,环境管理状况(环境管理机制、有关法规的遵守、环保技术开发等),环境成本的降低(二氧化碳排出童的减少、废弃物的排出限制等)进行汇总、发表的文件。它产生的背景为:1、环境意识的提髙;2、获得IS014001认证的企业数童的增加;3、改善企业形象等。据环境省的调査,截止到2000年,发表环境报告书的企业数为430家(1997年约为170家)。

据1998年环境厅进行的“关注环境的企业的行为调査”的结果,35.7%的上市公司和20.9%的非上市公司均披露了有关环境的数据和工作情况。其中,上市公司比1997年增加了4.5个百分点。另外,披露的方式也多种多样,有单独成册的、有将其作为公司报告的一部分的,也有采用设置公司网页用因特网的多种形式。

(二)环境报吿书的意义。环境报告书作为沟通的媒介,由于其形式、报告者和利用者的角度及视野的不同,具有广泛的意义3首先,可以推进环保活动。1993年,环境厅为了促进企业的主动性,策划制定了“关注环境的企业的行动指南”,第一次明确了环境报告书的地位。1998年又了关于地球温暧化对策的法律,要求企业对外公开发表其二氧化碳的排出情况及控制办法。其次,从制作者的角度看,让广大的利害关联者正确地了解、评价自己的工作,将有助于自己经营管理活动顺利开展,这也是经营者应负的说明责任。从报告阅读者的角度看,如投资者投资之际要充分考虑到环境成本,而环境报告能够提供这类信息。

(三)环境报告书的目标。关于环境报告的目标,依据制作者的判断不同而不同。如国际性企业主要以投资者为目标,流通领域主要以消费者为目标,制造业则重视当地居民及当地政府。从报告利用者看,由于其层次、专业水平、目的的不同,环境报告的目标要求也存在一定差异。实际上,单纯追求一个目标是行不通的,应该是几个目标的复合,当然要有先后轻重之分。

(四)环境报告书准则(2000年度版)。该准则是环境省于2001年2月23日的。该准则还加了‘环境报告书制作指导’的副标理。准则主要内容包括下:关于准则的;制作环境报告书的原因;环境报告书的模式;环境报告书的内容;准则的不断完善及资料汇编。该准则的,促进了环境报告书的公开及其可比性的加强。

(五)环境报告的发展与完善。为了促进环境报告的进一步发展,日本方面制定了以下政策:一方面,瞄准象国际性企业这样的排头兵,确保并不断提高报告的质童,促使环境报告向纵深方向发展;另一方面,要促使中小企业等由简单到复杂地逐步开展环境报告工作,使环境报告工作横向扩展,从而全方位地推进环境报告工作。

曰本还设置奖项对优秀的环境工作者进行表彰3-是‘环境论文大奖’,该奖项设于1997年,由地球、人类环境论坛及全国环境保护促进联合会主办,环境厅等作后援;二是‘环境报告书奖’,该奖项设于1998年,由东洋经济新报社以及个别民间团体联合举办。

(六)环境报告可信性保证的手段3首先要确保双方交流渠道的畅通。在环境报告书中,不仅要标明公布日期、下期公布计划、咨询部门等,还可增加反馈意见的调査表、明信片,或通过E-MAIL的方式来及时交流。其次,制定中性的报告准则。再次,对环境管理系统、环境情报的管理系统、环境业绩,要严格制定其内部管理和内部审计制度。最后,还可以由中立、独立的第三者进行鉴证并发表意见。其中,环境报告书内容的正确性主要由会计师事务所或环境检察部门进行验证。至于报告书内容的全面性、经济性及环境对策,主要由咨询公司来承担。另外,生活协同行会中的环境监査委员会对环境工作状况、目标实现情况、下年度的目标等进行审査;理论界、实务界积极参与、发表意见。

环境报告书审査的要点包括:环境信息的正确性、报告内容的全面性、环境对策的适当性、环境工作的合法合规性。

四、环境业绩指标

环境报告书的一个重要部分就是环境业绩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环境业绩评价指标可以向外部利害关系者提供具体的有关环境信息,还可以有效地促进环保活动。

早期的环境报告,是各报告单位自行选择、确定环境业绩评价指标,所选指标因人而异,计算方法也各不相同,不利于报告利用者进行比较、评价。基于这种状况,环境省组织“企业环境业绩指标研究会”,策划制定环境业绩指标。“企业环境业绩指标准则(2000版)”就是2000年度的研究成果,并已成为各企业计算环境成本、评价经济活动的基本依据。

“企业环境业绩指标准则(2000年度版)”全文结构如下:

序章准则制定的宗旨

I、制定环境业绩指标的目的

1、为企业在有关环保活动的评价、决策上提供依据

2、为企业外部的利害关联者在评价企业环保活动时提供依据

3、汇总成综合的环境指标,作为国家宏观管理的基础

环境业绩指标应具备的条件

1、适当性(恰当地反映重要的环境成本和工作状况)

2、可比性(包括不同年份的比较、和其他公司的比较、和日本环境状况的比较等)

3、可验证性(第三者可以采用一定的手段对信息的可信性进行验证)

4、可理解性(定义、范围明确,内容容易理解)仅、环境业绩指标的结构

1、指标体系及其分类(见图表1)

2、指标的选择

(1)共同的主要指标:从环境问題来看是重要的,不拘行业,适合于大多数的企业,其计算方法要具有可操作性。

(2)分行业主要指标:从环境问題来看是重要的,适合于该行业的大多数企业,其计算方法要具有可操作性。

3、界限(范围)

4、流量和存货(储备)

V、环境业绩指标的评价

1、不同时期指标的比较与评价,过去的实际值和将来的目标值的比较与评价。

2、以基期指标为基础的比较与评价,将执行对策的环境成本与不执行对策的环境成本进行对比,计算其差额。

頁、与经营指标相关联的指标

环境会计的目的是使环境成本最小化、经济价值最大化,以实现可持续经营。因此,可以将环境成本指标和经营指标有机地融合起来作为评价指标。具体包括:

1、单位产品、脤务应负担的环境成本,如,单位营业额应负担的二氧化碳排出量(1/元)

2、单位环境成本应分摊的产品、服务价值,如,单位物质投人量应分摊的产品、服务的生产量(t/t)

1、环境业绩指标

1、主要的通用指标(见上图表1)

2、分行业的主要指标(有害物质投入量,氧化硫、氧化氮、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排出量、能源利用效率、产品回收率等依据行业的不同其重要性也各异的指标)

结束章今后的任务

1、关于个别指标的继续研究

2、关于综合评价指标的研究(资料编)

1、外国关于环境业绩指标研究状况

2、环境报告书中的环境业绩指标的的应用情况

3、海外企业的环保评级状况

4、IS014031(环境业绩评价指南)

五、环境会计、环境报告书、环境业绩指标的相互关系

(一)环境会计、环境报告书、环境业绩指标的相互关系总结(见图表3)

(二)各准则之间相互关系(图表3):

六、环境会计中仍需探讨的问题

处在成长期的环境会计,有以下课題急待研究:

(一)环境会计确立的理论依据。

(二)现在的环境会计,如何把握‘环境成本’和‘环境效果’,从会计学的角度看,还没能做到精确量化。

(三)为了提髙环境报告的可信性,开始尝试由第三者进行鉴证的作法,但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审査的意义、内容尚不统一,审査的保证程度与报告使用者期望存在差距。关于第三者审査的概念、第三者意见用语都没有明确的规定,导致对报告使用者的理解因人而异。第三者审査采用的手段和实施的范围,没有类似象审计准则那样明确的规范可以遵循,只是由审査和被审査双方在合同中约定,鉴证工作急需规范。二是由此增加的成本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妨碍环境报告书的推广。三是第三者在审査过程中,需要涉及到环境、行业、会计、法律等很多方面的知识,但目前还没有这样的资格认定,对审査者应负的责任也没有明确规定。四是对环境会计的审査放在环境报告书的审査中的问题也值得探讨。

(四)如何进一步完善环境工作效果的测定方法。

法人年度报告书篇8

即将召开的某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是我市各族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市委对这次会议极为重视,并明确要求,要把这次会议开成一个团结的大会、一个有凝聚力的大会、一个动员和激发全市人民热情建设某的大会。在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的领导下,市人大常委会各工作机构和市级有关部门积极开展工作,现在会议的各项筹备工作已经就绪。1月23日,我受主任会议的委托,向市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七次会议作了关于市五届人大一次会议筹备工作的报告,并通过了提请市五届人大一次会议审议的有关议案。下面,我就如何开好这次会议讲几点意见。一、围绕会议指导思想,做好会议日程安排

这次会议的指导思想是: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认真落实党的十六大、十六届四中全会和中共某市第五次代表大会精神,团结动员全市各族人民,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奋力推进“三个转变”,加快依法治市进程,建设法治某,为实现某发展新跨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根据市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七次会议的建议,提请市五届人大一次会议审议的议程为七项:

1、听取和审查某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2、审查和批准某市20__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及20__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3、审查某市20__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及20__年财政预算草案,批准20__年市本级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及20__年市本级财政预算;

4、听取和审查某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

5、听取和审查某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6、听取和审查某市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

7、选举某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委员,某市人民政府市长、副市长,某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某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根据会议议程,本次会议拟于1月31日上午开幕,2月4日下午闭幕,会期预计5天。这次会议时间紧,程序多,任务重。因此,需要各代表团务必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方能确保会议任务的圆满完成。开好这次会议,事关全市未来5年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意义重大。会议日程打紧安排为5天,时间紧凑,任务很重,如有几个会议都只能安排在晚上召开,尤其是选举工作,法律规定严、程序环节多。希望每个代表团的团长、副团长一定要精心组织,做过细的引导工作。既要加强领导,又要善于引导。既要充分发扬民主,严格依法办事,又要在做好工作的前提下,确保党委人事安排格局的实现。特别是各代表团党支部,要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带领全体党员代表,按照市委的人事安排意图,做好对候选人的宣传工作。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及时向会议常务主席和秘书处反映,使问题能够得到及时、妥善地处理和解决,确保会议选举和各项议程的顺利进行。

二、落实各项会议改革措施,组织好代表团活动

根据多年的实践和全国人大、省人大的做法,市四届人大常委会建议,市五届人大一次会议采取三项改革措施,请各代表团要认真组织好、安排好代表团活动,配合会议秘书处做好会议的各项工作。

一是预备会议、第一次主席团会议、开幕式暨第一次全体会议安排在同一个半天举行。《地方组织法》规定“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每次会议举行预备会议,选举本次会议的主席团和秘书长,通过本次会议的议程和其他准备事项的决定。”预备会议一般只需要10分钟左右的时间。为了提高会议效率,这次人代会将预备会议安排1月31日上午8:30举行,完成预备会议议程后,于8:50举行主席团第一次会议,10:00举行开幕式暨第一次全体会议, 听取政府工作报告。这样安排改变了以往预备会议单独安排半天举行的惯例,并且是在早上8:30进行,增加了会议组织的难度。请各代表团做好两件事,第一是组织好本代表团的代表准时出席预备会议。第二是通知各代表团的主席团成员在预备会议结束后及时到市人大常委会五楼会议厅出团第一次会议。不是主席团成员的代表在预备会议结束后就近休息,不要离开政府礼堂,以便准时出席开幕式。

二是计划报告和财政报告改作书面报告,印发会议审查批准。《地方组织法》第八条第(二)款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审查和批准本行政区域内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预算以及它们执行情况报告”,代表大会审查和批准这两个报告是法律规定的,必须列入会议议程,但法律并未规定要听取报告。把计划报告和财政报告书面印发会议,请代表审查书面报告而不再安排听取口头报告,是符合法律规定的。计划报告和财政报告改为书面报告,只是报告形式的改变,审查两个报告仍然是会议的重要议程,对这两个报告仍然要作出相应决议,报告批准后仍然要向社会公布。媒体要对审查情况作报道,各代表团要进行认真的审查。

三是简化会议各项报告决议的内容。代表大会听取审查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市中级法院、市检察院工作报告,审查批准计划、预算报告,都要通过一个决议。这些年来,有关决议的篇幅越来越长,很多内容与报告本身重复。为此,将本次会议的各项报告决议的内容进行简化。决议内容只需要表明对报告的基本态度,如听取审议了某个报告,同意这个报告,决定批准这个报告。因此,审议决议草案时要把审议的重点放在对报告的修改意见上。

三、关于主席团组成人员

本次会议主席团成员建议为50人,由以下五个方面人员组成:是市人大代表但不是候选人选的市委领导,市四届人大常委会部分组成人员,有关机关负责人,各界人士代表,各代表团团长,秘书长建议由陈伯伦担任。

四、关于提出议案、质询案和建议、批评、意见

代表团和代表在代表大会会议期间提出议案、质询案和建议、批评、意见,是法律赋予的权利,是人大代表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重要形式,必须高度重视,认真办理。会议秘书处已经印发了《关于“议案”、“质询案”和“建议、批评、意见”知识摘录》、《关于代表团和代表提出“议案”、“质询案”和“建议、批评、意见”的注意事项》。这里,还有几个问题需要强调:

一是议案的内容要符合法律规定。根据地方组织法的规定,代表团和代表所提议案的内容应是属于市人民代表大会职权范围内的问题。依法应当由市政府及其所属部门、市法院、市检察院、地方各级政府等机关或其它组织处理的问题,不属于市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的范围,请不要作为议案提出。

二是议案的提出要符合法律规定的程序。按照法律规定,一个代表团或者代表10人以上联名,可以向会议提出议案。以代表团名义提出的议案,应由代表团全体代表的过半数通过,并由代表团负责人签名;代表联名提出的议案,应由10名以上的代表联名,并写明领衔人。领衔人应当向联名附议的代表提供议案文本,经附议人审阅同意后,再签名附议。

三是议案的写法要规范。代表法规定代表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提出议案,应当有案由、案据和方案。案由,即提出议案的简要理由、必要性;案据,即提出议案的基本依据;方案,即对所提问题的解决方案。向会议提出“议案”、“质询案”,请一事一案,一式两份,使用会议印发的专用纸,用钢笔或者毛笔书写,文字力求简明扼要,字迹清楚,姓名和联系方式要准确。规范议案的写法,是提高议案质量的必要条件。请各代表团注意把握报提议案的质量。

四是要注意提交议案的截止日期。根据日程草案,本次会议代表团和代表提交议案、质询案的截止时间,建议为2月2日下午6:00。“议案”、“质询案”须在这个截止时间前提出并转交会议秘书处议案组。

按照本次会议《关于代表提出议案、质询案截止时间的决定(草案)》的规定,议案内容不属于市人民代表大会职权范围内的事项,可作为建议、批评和意见提出;超过截止日期提出的议案,作为建议、批评和意见处理;凡提出的议案内容不符合组织法规定的,将作为建议、批评和意见处理。对中国共产党或各派的各级组织的建议、批评和意见,应直接向其反映,不要向会议提出;有关各类案件的申诉,应当依法送交司法机关处理,群众请代表转交会议的信件,请直接交会议秘书处组,不要作为建议、批评和意见提出;代表团、代表对本次会议审议的各项议案的意见,请直接送会议秘书处简报组或者秘书组,不要作为议案或者建议、批评和意见提出。会议期间代表提出的建议、批评和意见,请在会议闭幕前递交,在此之后递交,作为闭会期间的代表建议办理。

会议期间,代表提出的建议、批评、意见,会议秘书处议案组将分类整理,闭会后由市人大常委会办事机构交“一府两院”和有关单位认真研究办理并负责答复代表。

提质询和询问是法律赋予人大代表的重要权利。代表在审议议案或者各项工作报告时,有不清楚的问题或者需要了解的情况,可以提出询问,要求有关国家机关派人回答。与审议无关或者关系不大的事项,最好不要以询问的方式提出。质询案的对象是本级“一府两院”,具有监督性质。对“一府两院”工作很不满意,或者发现有失职渎职行为,给国家和社会造成重大损失,人大代表可以依法提出质询。

关于代表如何提质询案和询问案以及其他有关问题,请参阅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印发各位代表的《关于“议案”、“质询案”和“建议、批评、意见”知识摘录》。

五、关于会议简报

简报是会议期间反映代表审议意见和对各方面工作的批评、建议的重要形式,是民主、科学决策全市重大问题的重要依据。简报工作要贯彻本次会议的指导思想,全面、准确、及时地反映各代表团的审议情况。简报要适当控制数量,注重提高质量,做到少而精。大致安排为每个代表团出3至5期。为此,各代表团应安排熟悉简报工作、责任心强的工作人员从事简报工作。简报须经代表团团长把关、签发,经会议秘书处统一编号印发。

主席团不再安排各代表团审议工作报告情况的汇报,审议工作的情况主要由会议简报、快报来反映,因此,在编写简报时要较全面反映对各个工作报告的审议情况,充分反映各方面的意见,包括不同意见和批评意见,以及对报告的具体修改意见;要注意避免刊登不利于团结和泄露国家机密等方面的内容;要尽量少登或者不登一般性的表态发言和单纯汇报工作的发言,相同的意见可以综合反映;市级主要领导同志在代表团会议的发言,是否刊登简报,请先征得领导同志本人同意。

六、关于会议宣传报道

会议宣传报道要遵循本次会议的指导思想,深入宣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积极报道人大代表依法履行职责、积极参与地方国家事务管理、认真审议各项工作报告、共谋某发展新跨越的实际情况,为会议的顺利进 行营造良好舆论氛围。要通过宣传报道,进一步动员全市各族人民万众一心,奋发图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实现某发展新跨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

各新闻单位对各代表团的审议情况进行采访报道时,请各代表团积极支持配合,共同搞好会议的宣传工作。一是要遵循会议指导思想,宣传会议主要内容,反映会议民主气氛。二是要注意多报道基层人大代表的声音,多用事实说话,多用代表自己的语言,使会议报道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三是要遵守法律和宣传纪律,保证报道的严肃性和准确性,对拿不准的问题要及时请示汇报。

七、关于会议期间的安全和保密工作

做好安全保卫和保密工作,是确保会议顺利召开的重要保证。为此,会议秘书处采取了有力措施,作了周密部署。

各代表团和会议秘书处要做好出席证、报到磁卡、列席证、工作证的发放、管理工作。所有人员进出本次会议的各个会场、代表驻地、讨论地点,应佩带会议统一制发的证件,值勤人员认证不认人。因此,与会人员必须妥善保管证件,防止丢失。一旦丢失,应立即报告会议秘书处保卫组,以利采取相应措施。

会议秘书处要高度重视并采取切实措施,确保会议期间食品卫生安全。各代表团要加强内部管理,做好防火、防盗,防自然事故,确保人员、文件和财物安全。代表离开宾馆外出应向团长请假并注意安全。

要加强保密工作。会议文件在正式报告之前,都属于保密范围。对此,各代表团和会议秘书处务必高度重视,切实增强保密意识,采取一定保密措施,保证不发生失密、泄密问题。

要高度重视,认真做好会议期间的工作。一旦出现集体上访,也不要紧张,启动预案,及时、果断、稳妥地处理各类上访事件,确保会议正常进行。会议期间的上访人员,原则上由上访人员所在地党委、政府负责处理。

要切实搞好会议服务工作。由于本次会议是新一届市人大的第一次会议,新当选的市人大代表比较多,对人代会的程序不够熟悉。因此,会议工作人员要做好各项服务工作,把工作做得更周到、更细致、更全面,确保各位代表集中精力开好会。会议期间,各代表团和各位代表对会议各项服务工作有什么要求,请向会议秘书处相关组反映。

八、关于树立良好会风的问题

上一篇:房地产活动策划方案范文 下一篇:酒店年会策划方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