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前诊断技术管理办法范文

时间:2023-11-01 21:56:12

产前诊断技术管理办法

产前诊断技术管理办法篇1

    第二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母婴保健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逐年增加母婴保健经费投入,建立健全母婴保健服务网络;对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母婴保健事业给予重点扶持。

    第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母婴保健工作。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配合卫生行政部门做好母婴保健工作。妇联、工会、村(居)民委员会等组织应当协助卫生行政部门做好母婴保健工作。

    第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医疗保健机构应当加强母婴保健宣传教育,普及母婴保健科学知识。有关行政部门、新闻媒体、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应当协助卫生行政部门做好宣传教育工作。

    第五条  医疗保健机构开展助产技术、结扎手术、终止妊娠手术等母婴保健技术服务的,必须经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审批,取得相应的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执业许可证。

    开展婚前医学检查的,必须经设区的市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审批,取得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执业许可证。

    开展遗传病诊断、产前诊断、新生儿疾病筛查、人工授精等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的,必须经省卫生行政部门审批,取得相应的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执业许可证。

    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定期向社会公布具有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执业许可证的医疗保健机构名单,并将开展婚前医学检查单位的名单告知民政部门。

    第六条  医疗保健机构从事助产技术、结扎手术、终止妊娠手术的人员,以及其他从事家庭接生的人员,必须经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考核,并取得相应的母婴保健技术考核合格证书、家庭接生员技术合格证书。

    从事婚前医学检查、遗传病诊断、产前诊断、新生儿疾病筛查、人工授精的人员,必须经过省卫生行政部门的考核,并取得相应的母婴保健技术考核合格证书。

    第七条  省、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可以设立母婴保健医学技术鉴定委员会,负责对有异议的婚前医学检查、遗传病诊断和产前诊断结果等进行医学技术鉴定。

    母婴保健医学技术鉴定委员会的组成人员,应当具有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由卫生行政部门提出人选,报同级人民政府聘任。

    第八条  医疗保健机构应当按照国家和本省有关规定,为育龄妇女、孕产妇、婴幼儿提供保健服务。

    婚前医学检查、产前检查、产前诊断等母婴保健技术服务的收费项目和标准,由省价格、卫生、财政行政主管部门拟订,报经省人民政府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增加收费项目或者提高收费标准。

    对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或者交费确有困难人员的婚前医学检查,应当减免收费,具体办法由省人民政府制定。

    第九条  准备结婚的男女双方在结婚登记前,应当到当地婚前医学检查单位进行婚前医学检查。准备结婚的当事人一方为外国人、华侨,或者为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居民的,应当到省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婚前医学检查单位进行婚前医学检查。

    婚前医学检查单位必须遵守和执行国家有关婚前医学检查的规定,不得擅自增加或者减少婚前医学检查项目。

    婚前医学检查单位应当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定期到边远地区开展巡回婚前医学检查。

    设区的市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可以根据国家规定的标准,批准医疗保健机构设立婚前医学检查点,方便群众就近检查。

    第十条  婚前医学检查单位应当对接受婚前医学检查的人员,及时出具婚前医学检查证明,并建立婚前医学检查档案。

    对患指定传染病在传染期内或者有关精神病在发病期内的,应当提出暂缓结婚的书面意见。

    对患医学上认为不宜生育的严重遗传性疾病的,应当向当事人说明情况,提出医学意见,并及时告知其户籍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和婚姻登记管理机关。

    第十一条  对婚前医学检查不能确诊的,婚前医学检查单位应当告知受检查者到省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医疗保健机构进行确诊,并根据确诊结果出具婚前医学检查证明。

    当事人对婚前医学检查结果有异议的,可以向母婴保健医学技术鉴定委员会申请医学技术鉴定,取得医学鉴定证明。

    第十二条  婚姻登记管理机关在办理结婚登记时,应当查验婚前医学检查证明或者医学鉴定证明。对不符合结婚登记条件的,应当向当事人说明理由。

    第十三条  孕妇应当在怀孕十二周内到当地医疗保健机构建立孕产妇保健手册,定期接受产前检查、孕产期保健教育和医学指导等孕产期保健服务。

    非本省户籍的孕妇在本省暂住的,应当到居住地的医疗保健机构登记,建立孕产妇保健手册,接受孕产期保健服务。

    第十四条  推行母婴保健保偿制度。医疗保健机构可以在当事人自愿的基础上,与其签订母婴保健保偿合同,约定提供孕产期、婴幼儿保健等服务的项目,以及保偿的范围和赔偿金额。

    母婴保健保偿管理办法由省卫生行政部门制订并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

    第十五条  医疗保健机构对孕妇进行产前检查,发现或者怀疑胎儿异常,或者有其他需要进行产前诊断的,应当进行产前诊断。

    经产前诊断,胎儿患有严重遗传性疾病或者有严重缺陷,孕妇因患严重疾病继续妊娠可能危及其生命安全或者严重危害其身体健康和胎儿正常发育的,医师应当向夫妻双方说明情况,并提出终止妊娠的书面医学意见。

    第十六条  对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宜生育严重遗传性疾病者施行结扎手术,或者依照本办法第十五条规定施行终止妊娠的,应当经本人书面同意。本人无行为能力的,应当经其法定监护人书面同意。

    接受前款规定终止妊娠或者结扎手术的,享受国家规定的免费服务和休假。其费用纳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母婴保健事业经费,单项列支。

    第十七条  禁止采用技术手段对胎儿进行性别鉴定。医学上确实需要对胎儿进行性别鉴定的,由医疗保健机构提出申请,市、县、自治县母婴保健医学技术鉴定委员会审核,并征求同级计划生育部门的意见,报省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后,到省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医疗保健机构进行鉴定。

    对孕妇进行产前检查、产前诊断或者其他医疗诊断的单位和个人,不得向当事人提供有关胎儿性别的信息和意见。

    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为孕妇施行性别选择性终止妊娠手术。符合计划生育规定怀孕的妇女,因医学上需要终止妊娠的,应当由县级以上医疗保健机构出具终止妊娠医学意见。

    第十八条  实行住院分娩。不能住院分娩的,应当由取得家庭接生员技术合格证书的人员施行消毒接生。高危孕妇应当住院分娩,实行重点监护。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按照区域卫生规划的要求,加强少数民族、边远贫困地区医疗保健机构的产科建设和人员的培养。

    第十九条  孕产妇死亡、婴儿死亡和新生儿出生有缺陷的,医疗保健机构和家庭接生人员应当及时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或者其指定的医疗保健机构报告。

    第二十条  保护和支持母乳喂养。医疗保健机构应当为母乳喂养提供指导和帮助。用人单位应当为妇女哺乳提供必要的条件。

    第二十一条  医疗保健机构应当为婴幼儿建立儿童保健手册,对新生儿进行访视,并定期对婴幼儿进行健康检查和预防接种,为婴幼儿健康成长提供医疗保健服务。

    逐步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服务。有产科的医疗保健机构负责新生儿疾病筛查的取样和送检工作,经省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新生儿疾病筛查单位负责筛查、诊断、治疗和随访工作。

    第二十二条  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托儿所、幼儿园的卫生保健工作进行监督管理。

    卫生行政部门可以委托妇幼保健机构按照划定的区域,对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进行业务指导和检查。

    第二十三条  开办托儿所、幼儿园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和安全标准,取得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卫生保健合格证书。

    第二十四条  托儿所、幼儿园工作人员,每年必须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书后才能上岗。卫生保健人员、保育员、营养员还应当经过有关专业培训,并取得相应的技术证书。

    儿童凭健康证明办理入托、入园手续。

    托儿所、幼儿园工作人员和入托、入园儿童的健康检查,应当到符合国家技术标准和条件的医疗保健机构进行。

    第二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予以制止,并根据情节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行医的医疗器械和设备,对单位处5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对个人处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擅自从事婚前医学检查、遗传病诊断、产前诊断、人工授精、新生儿疾病筛查、医学技术鉴定、助产技术、结扎手术和终止妊娠手术、家庭接生的;

    (二)擅自增加或者减少婚前医学检查项目的;

    (三)擅自出具本办法规定的有关医学证明的;

    (四)出具虚假医学证明的;

    (五)伪造、变造、出卖本办法规定的许可证、合格证和有关证明的;

    (六)擅自进行胎儿性别鉴定的;

    (七)擅自向当事人提供胎儿性别信息和意见的;

    (八)擅自对孕妇施行性别选择性终止妊娠手术的。

    医疗保健机构工作人员有前款所列行为之一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卫生行政部门根据情节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的,依法取消执业资格。

    第二十六条  托儿所、幼儿园违反本办法规定,聘用未取得健康证明书的人员从事保教、保育工作和炊事员工作,或者录取未经健康检查或者经健康检查不宜入托、入园的儿童入托、入园的,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10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的罚款。

    未取得卫生保健合格证书开办托儿所、幼儿园的,由教育行政部门责令停止招生和办所、办园。

    第二十七条  卫生行政部门对不符合条件的医疗保健机构和个人颁发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执业许可证、技术考核合格证书的,由其主管机关或者监察机关对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

    婚姻登记管理机关工作人员办理婚姻登记,不按照本办法规定查验婚前医学检查证明或者医学鉴定证明的,由其所在单位给予行政处分。

    第二十八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当事人逾期不申请行政复议,也不提起行政诉讼,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具体应用的问题由省人民政府负责解释。

产前诊断技术管理办法篇2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以下简称《母婴保健法》),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母婴保健工作实行以保健为中心、保健与临床相结合,面向基层、面向群体和预防为主的方针。

    第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母婴保健工作的领导,将母婴保健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逐步增加对母婴保健事业的投入,建立母婴保健服务网络,推行母婴保健保偿制度和社区妇幼卫生服务制度。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对边远、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母婴保健事业给予扶持。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按照分级管理、分类指导的原则,监督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母婴保健工作。

    婚姻登记管理机关、生育证管理机关和公安、教育等行政部门应当在各自职责的范围内,配合卫生行政部门做好母婴保健工作。

    工会、妇联等组织应当结合自身特点和职责,协助卫生行政部门做好母婴保健工作。

    第五条  在母婴保健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人民政府或者卫生行政部门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  婚前保健

    第六条  医疗保健机构应当开设婚前保健门诊,采取多种形式向公民提供婚前卫生指导、卫生咨询和医学检查服务。

    第七条  实行婚前医学检查制度。公民结婚应当接受婚前医学检查。

    婚前医学检查,由卫生行政部门许可的医疗保健机构进行。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及时将许可的医疗保健机构告知当地婚姻登记管理机关。

    第八条  医疗保健机构开展婚前医学检查应当保证质量,方便群众,并根据实际需要开展巡回婚前医学检查服务。

    第九条  婚前医学检查必须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项目执行,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增加或者减少检查项目。

    第十条  医疗保健机构在婚前医学检查中发现不能确诊的疾病,应当转到有确诊条件的医疗保健机构或者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其他医疗机构进行检查。

    第十一条  医疗保健机构应当根据接受婚前医学检查的人员的情况,在出具的婚前医学检查证明上提出下列婚前医学检查意见:

    (一)未发现有异常的,应当提出符合结婚的医学条件的意见;

    (二)发现有指定传染病在传染期内、有关精神病在发病期内或者其他医学上认为应当暂缓结婚的,应当提出暂缓结婚的意见;

    (三)发现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宜生育的严重遗传性疾病的,应当提出不宜生育的意见。

    第十二条  接受婚前医学检查的人员对检查结果有异议的,可以依照本办法第五章的规定,向母婴保健医学技术鉴定组织申请医学技术鉴定,取得医学鉴定证明。

    第十三条  男女双方在结婚登记或者申请领取生育证时,应当出示婚前医学检查证明或者医学鉴定证明。婚姻登记管理机关、生育证管理机关须凭婚前医学检查证明或者医学鉴定证明办理婚姻登记和发放生育证。

    第十四条  医疗保健机构开展婚前医学检查的收费,必须严格执行省人民政府的规定,不得擅自提高收费标准、增加收费项目。

    对边远、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或者交纳婚前医学检查费用确有困难的人员应当给予减免,具体办法由省人民政府规定。

    第三章  孕产期保健

    第十五条  医疗保健机构应当按照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划定的区域,为育龄妇女和孕产妇提供孕产期保健服务。育龄妇女、孕产妇及其亲属应当予以配合。

    第十六条  医疗保健机构应当对高危孕妇或者患有其他疾病可能严重影响孕妇健康和胎儿正常发育的孕妇,予以医学指导,进行重点监护。

    第十七条  经产前检查,发现或者怀疑胎儿异常时,由医疗保健机构进行产前诊断,提出医学指导意见。产前诊断的具体范围,由省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确定。

    第十八条  依照《母婴保健法》第十九条规定施行终止妊娠或者结扎手术的,接受免费服务,具体办法由自治州、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和地区行政公署或者县级人民政府规定。

    第十九条  生育过严重缺陷患儿的妇女再次妊娠前,夫妻双方应当到县级以上医疗保健机构接受医学检查,取得医学检查证明;经检查认为不宜生育的,医疗保健机构应当向当事人说明情况,告知采取长效避孕措施,并将有关情况告知当地生育证管理机关,生育证管理机关不得发放生育证。

    第二十条  严禁采用技术手段对胎儿进行性别鉴定。经产前诊断,医学上需要对胎儿进行性别鉴定的,须经省、自治州、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和地区行政公署设立的母婴保健医学技术鉴定组织批准。

    第二十一条  提倡孕妇住院分娩。没有条件住院分娩的,由持有《家庭接生员技术合格证书》的接生人员实行消毒接生。

    高危孕产妇必须住院分娩。

    第二十二条  医疗保健机构应当改善孕妇住院分娩条件。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提高助产技术和服务质量,预防和减少产伤和产后出血,最大限度降低孕产妇、围产儿发病率和死亡率。

    第二十三条  医疗保健机构和从事家庭接生的人员应当按照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及时报告新生儿出生、孕产妇死亡、婴儿死亡和新生儿出生缺陷的有关情况。

    第二十四条  女职工所在单位应当执行国家有关女职工保健和劳动保护规定,不得安排孕产妇和哺乳期妇女从事有害本人及胎儿、婴儿身心健康的工作,保障其依法享有的特殊权益。

    第四章  婴儿保健

    第二十五条  婴儿出生时,接生人员应当记录出生情况。婴儿出生的医疗保健机构或者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医疗保健机构应当根据婴儿出生记录,出具新生儿出生医学证明。

    办理新生儿户口登记,必须出示新生儿出生医学证明。

    第二十六条  医疗保健机构应当为新生儿办理儿童保健登记,建立儿童保健手册。新生儿的监护人应当予以配合。

    第二十七条  医疗保健机构应当按照卫生行政部门划定的区域,为婴幼儿提供保健服务。其主要内容是:

    (一)定期对新生儿进行家庭访视;

    (二)进行母乳喂养宣传,提供母乳喂养、婴儿营养和早期智力开发指导和咨询;

    (三)定期进行体格检查和生长发育监测,对体弱儿进行重点保健服务;

    (四)开展新生儿疾病的筛查、诊治;

    (五)按时为婴幼儿进行预防接种;

    (六)开展口腔、眼、耳及心理保健服务;

    (七)防治常见病、多发病和传染病。

    第二十八条  推行和支持用母乳喂养婴儿,提高母乳喂养率。因特殊情况需要用母乳代用品喂养的,应当选择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代用品。

    第二十九条  托儿所、幼儿园必须严格实行婴幼儿保健管理制度,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取得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卫生保健合格证,其工作人员应当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合格证。

    婴幼儿入托、入园必须进行健康检查。

    第五章  技术鉴定

    第三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设立母婴保健医学技术鉴定组织,负责对婚前医学检查、遗传病诊断和产前诊断结果有异议的进行医学技术鉴定。

    第三十一条  母婴保健医学技术鉴定组织的组成人员按照国家规定的条件和程序聘任。进行医学技术鉴定时,必须有五名以上相关专业的鉴定人员参加。

    与申请鉴定的当事人有利害关系或者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鉴定的人员,应当回避。

    第三十二条  当事人要求进行母婴保健医学技术鉴定,应当在收到婚前医学检查、遗传病诊断或者产前诊断结果之日起十五日内,向当地母婴保健医学技术鉴定组织提交书面申请和有关材料。母婴保健医学技术鉴定组织应当在收到鉴定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作出鉴定结论;如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鉴定时间的,延长时间不得超过六十日,并及时告知当事人。

    第三十三条  当事人对鉴定结论有异议的,可以在收到鉴定结论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母婴保健医学技术鉴定组织申请重新鉴定。上一级母婴保健医学技术鉴定组织应当在收到书面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作出鉴定结论。

    省母婴保健医学技术鉴定组织的鉴定为最终鉴定。

    第六章  行政管理

    第三十四条  医疗保健机构开展婚前医学检查、遗传病诊断、产前诊断以及施行终止妊娠或者结扎手术,必须经卫生行政部门许可,取得《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执业许可证》。

    办理《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执业许可证》按照下列权限审批:

    (一)施行终止妊娠或者结扎手术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审批;

    (二)开展婚前医学检查的,由省、自治州、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和地区行政公署卫生行政部门审批;

    (三)开展涉外婚姻婚前医学检查和遗传病诊断、产前诊断的,由省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审批。

    第三十五条  从事婚前医学检查、遗传病诊断、产前诊断和施行终止妊娠或者结扎手术的医疗保健机构的人员,必须经卫生行政部门考核合格,取得《母婴保健技术考核合格证书》。

    办理《母婴保健技术考核合格证书》按照下列权限审批:

    (一)施行终止妊娠或者结扎手术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审批;

    (二)从事婚前医学检查的,由省、自治州、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和地区行政公署卫生行政部门审批;

    (三)从事涉外婚姻婚前医学检查和遗传病诊断、产前诊断的,由省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审批。

    从事家庭接生的人员必须经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考核合格,取得《家庭接生员技术合格证书》。

    第三十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医疗保健机构应当加强本行政区域内的母婴保健监测和技术指导,提高母婴保健服务质量和技术水平。

    第三十七条  从事母婴保健工作的人员应当严格遵守职业道德,认真回答当事人的有关咨询,并为当事人保守秘密。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八条  未取得本办法规定的有关证书,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予以制止,并可以给予警告或者处五百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或者经制止仍不改正的,可以处五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从事婚前医学检查、遗传病诊断、产前诊断或者医学技术鉴定的;

    (二)施行终止妊娠手术的;

    (三)出具本办法规定的有关医学证明的。

    未取得有关证书的医疗保健机构和人员出具的医学证明无效。

    第三十九条  从事母婴保健工作的人员违反本办法规定,出具有关虚假医学证明或者进行胎儿性别鉴定的,由医疗保健机构或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根据情节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的,依法取消执业资格。

    第四十条  在母婴保健工作中违反其他法律、法规的,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罚;触犯刑律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八章  附  则

产前诊断技术管理办法篇3

现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实施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总理 朱镕基

2001年6月20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实施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以下简称母婴保健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母婴保健服务活动的机构及其人员应当遵守母婴保健法和本办法。

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机构开展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活动,依照《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的规定执行。

第三条 母婴保健技术服务主要包括下列事项:

(一)有关母婴保健的科普宣传、教育和咨询;

(二)婚前医学检查;

(三)产前诊断和遗传病诊断;

(四)助产技术;

(五)实施医学上需要的节育手术;

(六)新生儿疾病筛查;

(七)有关生育、节育、不育的其他生殖保健服务。

第四条 公民享有母婴保健的知情选择权。国家保障公民获得适宜的母婴保健服务的权利。

第五条 母婴保健工作以保健为中心,以保障生殖健康为目的,实行保健和临床相结合,面向群体、面向基层和预防为主的方针。

第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母婴保健工作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为母婴保健事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经济、技术和物质条件,并对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地区的母婴保健事业给予特殊支持。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可以设立母婴保健事业发展专项资金。

第七条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主管全国母婴保健工作,履行下列职责:

(一)制定母婴保健法及本办法的配套规章和技术规范;

(二)按照分级分类指导的原则,制定全国母婴保健工作发展规划和实施步骤;

(三)组织推广母婴保健及其他生殖健康的适宜技术;

(四)对母婴保健工作实施监督。

第八条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财政、公安、民政、教育、劳动保障、计划生育等部门应当在各自职责范围内,配合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做好母婴保健工作。

第二章 婚前保健

第九条 母婴保健法第七条所称婚前卫生指导,包括下列事项:

(一)有关性卫生的保健和教育;

(二)新婚避孕知识及计划生育指导;

(三)受孕前的准备、环境和疾病对后代影响等孕前保健知识;

(四)遗传病的基本知识;

(五)影响婚育的有关疾病的基本知识;

(六)其他生殖健康知识。

医师进行婚前卫生咨询时,应当为服务对象提供科学的信息,对可能产生的后果进行指导,并提出适当的建议。

第十条 在实行婚前医学检查的地区,准备结婚的男女双方在办理结婚登记前,应当到医疗、保健机构进行婚前医学检查。

第十一条 从事婚前医学检查的医疗、保健机构,由其所在地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进行审查;符合条件的,在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上注明。

第十二条 申请从事婚前医学检查的医疗、保健机构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分别设置专用的男、女婚前医学检查室,配备常规检查和专科检查设备;

(二)设置婚前生殖健康宣传教育室;

(三)具有符合条件的进行男、女婚前医学检查的执业医师。

第十三条 婚前医学检查包括询问病史、体格及相关检查。

婚前医学检查应当遵守婚前保健工作规范并按照婚前医学检查项目进行。婚前保健工作规范和婚前医学检查项目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

第十四条 经婚前医学检查,医疗、保健机构应当向接受婚前医学检查的当事人出具婚前医学检查证明。

婚前医学检查证明应当列明是否发现下列疾病:

(一)在传染期内的指定传染病;

(二)在发病期内的有关精神病;

(三)不宜生育的严重遗传性疾病;

(四)医学上认为不宜结婚的其他疾病。

发现前款第(一)项、第(二)项、第(三)项疾病的,医师应当向当事人说明情况,提出预防、治疗以及采取相应医学措施的建议。当事人依据医生的医学意见,可以暂缓结婚,也可以自愿采用长效避孕措施或者结扎手术;医疗、保健机构应当为其治疗提供医学咨询和医疗服务。

第十五条 经婚前医学检查,医疗、保健机构不能确诊的,应当转到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医疗、保健机构确诊。

第十六条 在实行婚前医学检查的地区,婚姻登记机关在办理结婚登记时,应当查验婚前医学检查证明或者母婴保健法第十一条规定的医学鉴定证明。

第三章 孕产期保健

第十七条 医疗、保健机构应当为育龄妇女提供有关避孕、节育、生育、不育和生殖健康的咨询和医疗保健服务。

医师发现或者怀疑育龄夫妻患有严重遗传性疾病的,应当提出医学意见;限于现有医疗技术水平难以确诊的,应当向当事人说明情况。育龄夫妻可以选择避孕、节育、不孕等相应的医学措施。

第十八条 医疗、保健机构应当为孕产妇提供下列医疗保健服务:

(一)为孕产妇建立保健手册(卡),定期进行产前检查;

(二)为孕产妇提供卫生、营养、心理等方面的医学指导与咨询;

(三)对高危孕妇进行重点监护、随访和医疗保健服务;

(四)为孕产妇提供安全分娩技术服务;

(五)定期进行产后访视,指导产妇科学喂养婴儿;

(六)提供避孕咨询指导和技术服务;

(七)对产妇及其家属进行生殖健康教育和科学育儿知识教育;

(八)其他孕产期保健服务。

第十九条 医疗、保健机构发现孕妇患有下列严重疾病或者接触物理、化学、生物等有毒、有害因素,可能危及孕妇生命安全或者可能严重影响孕妇健康和胎儿正常发育的,应当对孕妇进行医学指导和下列必要的医学检查:

(一)严重的妊娠合并症或者并发症;

(二)严重的精神性疾病;

(三)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严重影响生育的其他疾病。

第二十条 孕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医师应当对其进行产前诊断:

(一)羊水过多或者过少的;

(二)胎儿发育异常或者胎儿有可疑畸形的;

(三)孕早期接触过可能导致胎儿先天缺陷的物质的;

(四)有遗传病家族史或者曾经分娩过先天性严重缺陷婴儿的;

(五)初产妇年龄超过35周岁的。

第二十一条 母婴保健法第十八条规定的胎儿的严重遗传性疾病、胎儿的严重缺陷、孕妇患继续妊娠可能危及其生命健康和安全的严重疾病目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

第二十二条 生育过严重遗传性疾病或者严重缺陷患儿的,再次妊娠前,夫妻双方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到医疗、保健机构进行医学检查。医疗、保健机构应当向当事人介绍有关遗传性疾病的知识,给予咨询、指导。对诊断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宜生育的严重遗传性疾病的,医师应当向当事人说明情况,并提出医学意见。

第二十三条 严禁采用技术手段对胎儿进行性别鉴定。

对怀疑胎儿可能为伴性遗传病,需要进行性别鉴定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医疗、保健机构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进行鉴定。

第二十四条 国家提倡住院分娩。医疗、保健机构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的技术操作规范,实施消毒接生和新生儿复苏,预防产伤及产后出血等产科并发症,降低孕产妇及围产儿发病率、死亡率。

没有条件住院分娩的,应当由经县级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许可并取得家庭接生员技术证书的人员接生。

高危孕妇应当在医疗、保健机构住院分娩。

第四章 婴儿保健

第二十五条 医疗、保健机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开展新生儿先天性、遗传性代谢病筛查、诊断、治疗和监测。

第二十六条 医疗、保健机构应当按照规定进行新生儿访视,建立儿童保健手册(卡),定期对其进行健康检查,提供有关预防疾病、合理膳食、促进智力发育等科学知识,做好婴儿多发病、常见病防治等医疗保健服务。

第二十七条 医疗、保健机构应当按照规定的程序和项目对婴儿进行预防接种。

婴儿的监护人应当保证婴儿及时接受预防接种。

第二十八条 国家推行母乳喂养。医疗、保健机构应当为实施母乳喂养提供技术指导,为住院分娩的产妇提供必要的母乳喂养条件。

医疗、保健机构不得向孕产妇和婴儿家庭宣传、推荐母乳代用品。

第二十九条 母乳代用品产品包装标签应当在显著位置标明母乳喂养的优越性。

母乳代用品生产者、销售者不得向医疗、保健机构赠送产品样品或者以推销为目的有条件地提供设备、资金和资料。

第三十条 妇女享有国家规定的产假。有不满1周岁婴儿的妇女,所在单位应当在劳动时间内为其安排一定的哺乳时间。

第五章 技术鉴定

第三十一条 母婴保健医学技术鉴定委员会分为省、市、县三级。

母婴保健医学技术鉴定委员会成员应当符合下列任职条件:

(一)县级母婴保健医学技术鉴定委员会成员应当具有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

(二)设区的市级和省级母婴保健医学技术鉴定委员会成员应当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

第三十二条 当事人对婚前医学检查、遗传病诊断、产前诊断结果有异议,需要进一步确诊的,可以自接到检查或者诊断结果之日起15日内向所在地县级或者设区的市级母婴保健医学技术鉴定委员会提出书面鉴定申请。

母婴保健医学技术鉴定委员会应当自接到鉴定申请之日起30日内作出医学技术鉴定意见,并及时通知当事人。

当事人对鉴定意见有异议的,可以自接到鉴定意见通知书之日起15日内向上一级母婴保健医学技术鉴定委员会申请再鉴定。

第三十三条 母婴保健医学技术鉴定委员会进行医学鉴定时须有5名以上相关专业医学技术鉴定委员会成员参加。

鉴定委员会成员应当在鉴定结论上署名;不同意见应当如实记录。鉴定委员会根据鉴定结论向当事人出具鉴定意见书。

母婴保健医学技术鉴定管理办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

第六章 监督管理

第三十四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母婴保健监督管理工作,履行下列监督管理职责:

(一)依照母婴保健法和本办法以及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条件和技术标准,对从事母婴保健工作的机构和人员实施许可,并核发相应的许可证书;

(二)对母婴保健法和本办法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三)对违反母婴保健法和本办法的行为,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四)负责母婴保健工作监督管理的其他事项。

第三十五条 从事遗传病诊断、产前诊断的医疗、保健机构和人员,须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许可。

从事婚前医学检查的医疗、保健机构和人员,须经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许可。

从事助产技术服务、结扎手术和终止妊娠手术的医疗、保健机构和人员以及从事家庭接生的人员,须经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许可,并取得相应的合格证书。

第三十六条 卫生监督人员在执行职务时,应当出示证件。

卫生监督人员可以向医疗、保健机构了解情况,索取必要的资料,对母婴保健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医疗、保健机构不得拒绝和隐瞒。

卫生监督人员对医疗、保健机构提供的技术资料负有保密的义务。

第三十七条 医疗、保健机构应当根据其从事的业务,配备相应的人员和医疗设备,对从事母婴保健工作的人员加强岗位业务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并定期对其进行检查、考核。

医师和助产人员(包括家庭接生人员)应当严格遵守有关技术操作规范,认真填写各项记录,提高助产技术和服务质量。

助产人员的管理,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执行。

从事母婴保健工作的执业医师应当依照母婴保健法的规定取得相应的资格。

第三十八条 医疗、保健机构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对托幼园、所卫生保健工作进行业务指导。

第三十九条 国家建立孕产妇死亡、婴儿死亡和新生儿出生缺陷监测、报告制度。

第七章 罚则

第四十条 医疗、保健机构或者人员未取得母婴保健技术许可,擅自从事婚前医学检查、遗传病诊断、产前诊断、终止妊娠手术和医学技术鉴定或者出具有关医学证明的,由卫生行政部门给予警告,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违法所得5000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3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5000元的,并处5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一条 从事母婴保健技术服务的人员出具虚假医学证明文件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原发证部门撤销相应的母婴保健技术执业资格或者医师执业证书:

(一)因延误诊治,造成严重后果的;

(二)给当事人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后果的;

(三)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

第四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进行胎儿性别鉴定的,由卫生行政部门给予警告,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对医疗、保健机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进行胎儿性别鉴定两次以上的或者以营利为目的进行胎儿性别鉴定的,并由原发证机关撤销相应的母婴保健技术执业资格或者医师执业证书。

第八章 附则

第四十三条 婚前医学检查证明的格式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

第四十四条 母婴保健法及本办法所称的医疗、保健机构,是指依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取得卫生行政部门医疗机构执业许可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产前诊断技术管理办法篇4

关键词:诊断与改进;职业学校;教育质量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7)02/03C-0011-03

教育部从2015年秋季学期开始,逐步在全国职业院校推进建立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全面开展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以下简称“诊改”)。自《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以来,职业学校对于诊改工作认识不一,导致收效其微。理念引领行动。作为诊改的主力军,职业学校只有摒弃错误认识,树立正确认识,明确目标任务和要求,才能顺利实施诊改,使之成为学校办学水平持续提升的内生动力。

一、厘清四个误区

误区一:又开始评估学校了。

《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促进政府职能转变的若干意见》提出:深入推进管办评分离,厘清政府、学校、社会之间的权责关系,构建三者之间良性互动机制。到2020年,基本形成政府依法管理、学校依法自主办学、社会各界依法参与和监督的教育公共治理新格局。《通知》指出,引导和支持学校全面开展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切实发挥学校的教育质量保证主体作用,不断完善内部质量保证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是持续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和制度安排,也是教育行政部门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履行管理职责的重要形式。《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试行)》(以下简称《指导方案》)要求,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或委托组织对中等职业学校诊改工作的抽样复核,其结论依据学校自主诊改结果与复核结果的吻合程度,分为“有效”“异常”“待改进”三种。例如在16个诊断要素中,如果学校自我诊断结果与复核结果相符的不少于12个,改进措施针对性强,改进工作切实有效,复核结论即为“有效”。省级复核只是通过状态数据判断学校教学工作状态,判断学校自我诊断是否准确、改进对策与实施是否有效等,没有等级性结论。评估注重的是结论,诊改注重的是过程。诊改就是学校主动发现问题与不足、总结成绩与特色、自我完善与提高的过程。

误区二:办得不好的学校才要进行诊改。

教育部《关于做好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的通知》要求,“中等职业学校均应以本省诊改工作执行方案为基础建立本校教学工作诊改制度,明确诊改工作的重点、要求、周期和组织,并将自我诊改情况纳入年度质量报告”。对于2016年度已验收通过的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部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其质量年度报告要以新闻会、网络公开等方式向社会,并于2017年1月15日前由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公布。可见,诊改工作应是校校参与。《通知》提出根据学校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和需要各有重c开展诊改。如有的学校以“保证学校的基本办学方向、基本办学条件、基本管理规范”为主,发展较好的学校以“集聚优势、凝练方向,提高发展能力”为重点。

误区三:数据填不好影响学校形象。

学校每年都被要求填报各种数据,特别是年底,各种报表更多。其中很多数据事关评优评先、今后发展,因此学校都会认真研究报表、慎重填报每项数据。《指导方案》提出的诊改第二项具体任务是“搭建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管理系统”(简称数据系统)。对于学校来说,状态数据可以帮助管理者掌握真实的教学活动状态,所以必须真实采集并有效应用。状态数据应为源数据,即学校即时采集的教学活动第一手数据。运用源数据,通过计算公式和计算规则得出的再生数据,学校可以了解现状,认知工作现状与工作目标之间的差距,分析原因、制定对策、积极整改、提高质量。

误区四:诊改是学校教学部门的事。

《通知》中明确了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的内涵是“学校根据自身办学理念、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聚焦专业设置与条件、教师队伍与建设、课程体系与改革、课堂教学与实践、学校管理与制度、校企合作与创新、质量监控与成效等人才培养工作要素,查找不足与完善提高的工作过程”。诊改是针对广义的“教学工作”,即按既定目标对人进行全面培养的过程,而非狭义的“教学工作”,即围绕教学本身所开展的相关工作。因此,诊改涉及学校的方方面面,凡是与人才培养质量相关的要素都是诊改的对象。

二、树立四种认识

(一)诊改是职业学校主动适应经济转型升级发展的要求

职业学校全面开展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不断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是主动契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接产业转型升级,服务行业企业的必然要求。

(二)职业学校是诊改的责任主体

职业学校是人才培养质量的直接生成者,是质量保证的第一责任人,应切实履行质量保证主体的责任,建立常态化周期性的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开展多层面多维度的诊断与改进工作,构建校内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保证体系,并将自我诊断与改进工作情况纳入年度质量报告。

(三)诊改强化了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

开展常态化周期性的诊改,将促使学校更加重视教学工作,促进学校领导班子共同研究教学工作,将进一步凸显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

(四)诊改是常态化持续性工作

诊改绝不是一次性或阶段性工作。它融入学校工作全过程,没有起讫时间的限制。职业学校要逐步建成覆盖全员、贯穿全程、纵横衔接、网络互动的常态化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体系,自主诊改、螺旋提升,使诊改促进质量提升的作用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三、把握三个重点

(一)明确诊改工作步骤和要求

1.学习领会政策文件精神。《指导方案》,规定抽样复核的学校须已经建立并实施教学工作诊改制度,“全日制中职学历教育在校生数”“师生比”“专任教师中的专业教师占比”“校舍建筑面积”“生均仪器设备价值”等5项指标达到《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的要求。《江苏省职业学校教学质量指标体系(教学工作诊断项目参考表)》对每个诊断项目要素做了说明:内涵描述解释要素的具体含义,基本要求指导学校应该做什么,主要观察点帮助学校了解日常工作状态数据与项目要素之间的关系。观察点也是诊断点,是学校自我把脉和外部检查的重要参考。

2.完善教学工作诊改制度和运行机制。学校要制定教学工作诊改制度和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原则、路径、要求和流程;构建教学工作诊改工作组织体系,明确工作职责;实施诊改并根据结果完善制度、健全机制。

3.建立工作队伍。学校要建设五个团队。一是领导团队。学校领导班子特别是校长,要牢固树立教学立体的意识,正确理解诊改的内涵。二是教学管理团队,包括分管教学副校长、教务主任、质量办主任和系主任等中层管理者,他们是诊改的中坚力量,要掌握工作要求和实施步骤。三是科研团队,包括科研人员和校本诊断专家,他们确保了学校诊改的科学性。四是技术团队,主要由学校信息技术人员和教务员、系教学秘书组成。他们要做好数据采集、填报、分析和数据平台管理工作。五是教师团队,这是诊改的基础和保证。只有全体教师参与诊改,才能有质量的持续提升。

4.采集填报数据。实时准确掌握学校运行状态并真实填报数据,提高源数据采集的即r性、准确性。

5.应用数据。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数据采集后的统计汇总、案例分析和比较研究,形成数据分析结果。加强数据深度应用,提高数据使用效率。

6.编制质量年报并向社会。质量年度报告要紧扣人才培养工作,全面展示人才培养状况、教育教学、学生德育、学校党建等情况,总结提炼教育教学改革的经验做法、分析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改进的措施和办法。

7.自主整改。根据分析结果,按照改进措施和办法进行整改。

8.接受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抽样复核。按上级要求参加省级复核。

9.根据复核结论制定整改工作方案。根据认定的复核报告深化改进工作,并在完成改进工作后进行总结。

(二)重视数据分析和结果运用

1.比对数据,发现差距。职业学校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建立校本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管理系统,及时掌握和分析数据,了解人才培养工作状况。可以进行校内纵向比较,即本校当年与前年、去年相比较,找出进步之处、持平或略有改进之处、仍未改进之处。可以进行校际横向比较,如某诊断点数据与同等类型学校数据中位数相比,位于中位数之上,说明做得较好,要坚持发扬;处于中位数,还可以再提高;位于中位数之下,就需要重点提升。

2.找准问题,分析原因。科学的诊断是改进的前提和基础。针对数据分析结果,准确认识问题,研判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属于机制方面、人员方面还是保障方面。

3.制定措施,改进提高。根据问题产生的原因制定改进方案,形成任务分解表,规定完成时间,责任落实到人。如果问题产生于机制方面,要在健全体制、完善制度、优化流程、细化责任上下功夫。如果是人员方面,要加强其思想教育,组织培训提升素质、培养能力。如果是保障方面,要在改进技术手段、加大经费支持等方面想办法。

(三)做好诊改工作保障

1.加强学习研究。建立职业院校诊改工作制度是职业院校质量保证体系的完善和创新,将影响各系统、各层面,影响每位师生的理念意识、形态模式、行为习惯等。所以从学校领导到普通师生都要认真学习领会上级有关政策文件精神。

2.组织专题培训。职业学校不仅要组织参加上级的各类培训,更要组织校本培训,让教职工明晰诊改的内涵与任务、重点与难点、工作机制与对策、质量保证体系建设要求,切实提高学校诊改的实效性。

3.设置专项经费。学校要提供专项经费,用于诊改的人员学习培训、数据平台建设等。

产前诊断技术管理办法篇5

1.无证行医和非法行医的概念

无证行医是指医疗机构和卫技人员未经有关的卫生许可,没有取得必需的许可证照、证件就从事医疗活动。就人员具体是指医师无《医师执业证书》、护士无《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执业证书》、外国医师来华行医无《外国医师短期行医许可证》,乡村医生无《乡村医生执业资格证书》,卫技人员从事婚前医学检查、遗传病诊断、产前诊断、结扎手术和终止妊娠手术无《母婴保健技术考核合格证书》,从事家庭接生的人员无《家庭接生员技术合格证书》。就医疗机构是指无《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从事婚前医学检查、遗传病诊断、产前诊断、结扎手术和终止妊娠手术和家庭接生以及出具《母婴保健法》规定的婚前医学检查证明、新生儿出生医学证明和医学技术鉴定证明的无《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执业许可证》。

非法行医是指不合法地从事医疗活动,具体是指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以下简称医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等有关卫生法律法规的行为。因此,笔者认为无证行医属于非法行医的范畴,应该是非法行医的一部分。打击非法行医重点是取缔无证行医。

2.取缔无证行医最关键的是诊疗行为的取证。

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细则》)第八十八条的解释:诊疗活动是指通过各种检查,使用药物、器械及手术等方法,对疾病作出判断和消除疾病、缓解病情、减轻痛苦、改善功能、延长生命、帮助患者恢复健康的活动。因此,诊疗行为可以分成医疗检查、诊断和治疗行为三个方面。判断是否有诊断行为的比较明确的证据应该是书写病历,进行诊断,出具处方,使用药物及手术等方法医疗检查和治疗行为比较明确,使用医疗器械进行医疗检查则存在争议。常见问题是使用听诊器、血压计是否是医疗行为,使用××测试仪测试缺钙或者贫血是否是医疗行为等。我国卫生部尚没有对此作出行政解释。而国外,比如日本厚生省就解释使用血压计是医疗行为。

3.如何开展打击非法行医的监督检查

根据《条例》,非法行医主要应包括下列6个方面:

1) 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擅自执业的。

2) 逾期不校验《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仍从事诊疗活动的,或者拒不校验的。

3) 出卖、转让、出借《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

4) 诊疗活动超出登记范围的。

5) 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医疗卫生技术工作的。

6) 出具虚假证明文件的。

根据《医师法》,非法行医应包括下列2个方面:

1) 未经批准擅自开办医疗机构行医。

2) 或者非医师行医的。

根据《母婴保健法》未取得国家颁发的有关合格证书的,有下列行为之一:

(一)从事婚前医学检查、遗传病诊断、产前诊断或者医学技术鉴定的;

(二)施行终止妊娠手术的;

(三)出具《母婴保健法》规定的有关医学证明的。或者出具有关虚假医学证明或者进行胎儿性别鉴定的。

根据以上非法行医的主要表现形式,查处非法行医的执法监督检查一般应包括下列几个方面:

⑴检查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检查法人名称是否已经更换、核对诊疗科目是否与诊疗行为一致、是否有逾期不校验、以及出卖、转让、出借《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行为。

⑵执业医师资格或者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医疗卫生技术工作的认定:应检查身份证、学历证书、医学专业技术职称证书、执业医师或者执业护士资格证书和注册证书,检查注册证书中的执业地点、执业类别、执业范围。

⑶对医疗机构和医疗机构负责人尚需要核查是否由下列情况:

1) 不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单位;

2) 正在服刑或者不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个人;

3) 医疗机构在职、因病退职或者停薪留职的医务人员;

4) 发生二级以上医疗事故未满五年的医务人员;

5) 因违反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已被吊销执业证书的医务人员;

6) 被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医疗机构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

7) 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

⑷医疗技术主要检查:

1) 从事婚前医学检查、遗传病诊断、产前诊断或者医学技术鉴定的;

2) 施行终止妊娠手术的;

3) 未经批准擅自开展人类辅助生殖技术。

4.监督检查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执法监督检查应有针对性,根据《医师法》、《条例》《细则》应主要关注以下7个方面:

(一)因擅自执业曾受过卫生行政部门处罚;

(二)擅自执业的人员为非卫生技术专业人员;

(三)擅自执业时间在三个月以上;

(四)给患者造成伤害;

(五)使用假药、劣药蒙骗患者;

(六)以行医为名骗取患者钱物;

(七)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它情形。

因为这些问题都影响行政处罚的裁量。

5.如何取缔无证行医

根据1998年12月8日卫生部给四川省卫生厅“关于《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执行中有关问题的批复”卫生行政部门对未经批准擅自开办医疗机构行医或者非医师行医的违法行为进行取缔,是一种行政强制措施,不是行政处罚。根据卫生部行政解释:条例中“责令其停止执业活动”应视同为取缔。所谓行政强制措施,是指行政主体为了实现一定的行政目的,而对特定的行政相对人或特定的物作出的,以限制权利和科以义务为内容的,临时性的强制行为。而实际内容应当是没收非法财物。如果行政机关仅仅作出依法取缔的决定,而不没收当事人的非法财物,当事人仍然可以进行非法行为。没收当事人的非法财物也就实际上取缔了非法组织。因此,取缔无证行医重点在于没收非法所得和药品、器械。⑵ ⑶

6.非法行医的其他形式

6.1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或以合同方式经营诊疗项目应由谁来批准

根据《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管理暂行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2000年5月15日第11号令颁发,自2000年7月1日起施行):未经卫生部和外经贸部批准,成立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并开展医疗活动或以合同方式经营诊疗项目的,视同非法行医,按《条例》和《细则》及有关规定进行处罚。

6.2外国医师来华短期行医

根据《外国医师来华短期行医暂行管理办法》(1992年10月7日卫生部令第24号)第三条外国医师来华短期行医必须经过注册,取得《外国医师短期行医许可证》。未经注册由所在地设区的市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予以取缔,没收非法所得,并处以10000元以下罚款。

6.3医疗机构擅自变更执业地址是否是非法行医

根据卫生部卫医发[1999]第584号“关于医疗机构擅自变更执业地址问题的批复”,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规定,医疗机构应当在登记注册的执业地址执业。对违反《条例》规定,未办理变更登记手续,擅自变更执业地址的,可根据具体情况,依照《条例》第四十七条例规定予以处罚,即按诊疗活动超出登记范围进行处罚。

6.4医疗机构增加诊疗科目、医务人员变更执业地点

根据一九九八年十一月十九日卫生部“关于加强医疗机构聘用社会医务人员执业管理的通知(卫医发[1998]26号)”的规定:医疗机构增加诊疗科目、变更执业地点,必须按照《条例》及《细则》的规定向原登记机关办理变更登记。对于诊疗活动超出登记范围的,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擅自变更执业地点按非法执业论处。1999年5月1日《医师法》实施后,医务人员变更执业地点应办理变更注册手续。凡违反本《通知》规定的,卫生行政部门应依据《条例》和《细则》,视情节责成该医疗机构限期整改直至吊销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并追究其领导人责任。卫生行政部门要保证执法的严肃性,对医疗机构决不能以缴纳罚款取代整改,也决不允许以罚款而认同非法行医。

6.5军队编外医疗机构

产前诊断技术管理办法篇6

【中圈分类号】d919.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9297(20__)04—0260-02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遗传学、细胞遗

传学、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已在试验室研究的基

础上迅猛发展并与临床医学紧密结合,成为临床医

疗服务的组成部分。20__年5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

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33号《产前诊断技术管理办

法》中,要求各省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当地实际,因地

制宜地规划、审批、组建本行政区域内产前诊断技术

的医疗保健机构(院内称:遗传优生门诊)。20__年

卫生部还制定了开展产前诊断技术的医疗保健机构

的设置、职责、基本条件、技术人员的条件及各项技

术规范。20__年河南省卫生厅印发了《河南省产前

诊断技术管理实施细则》,20__年经省卫生厅考核

批准在具备条件的两家省级医院开展了产前诊断技

术工作。产前诊断技术正式从妇产科分离出来,成立

了遗传优生门诊,开展了以医疗为目的的对胎儿先

天性缺陷和遗传性疾病的诊断、筛查、治疗等服务工

作。为提高人口质量,促进社会和谐起到了积极作

用。同时,也因当事人对产前诊断结果有异议而产生

了医疗争议。20__年我省市、省两级医学会受法院

委托。对一起因产前诊断引发的医疗争议.先后进行

了首次和再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在鉴定中专家们

均因现行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事故技术鉴

定暂行办法》、《医疗事故分级标准》中无遗传优生的

相关内容。故未能做出明确结论。给法院裁决造成了

困难,使医患争议不能得到妥善解决。

、案情介绍

当事人夫妇祖籍河南,无遗传病家族史。1996

年结婚,1997年生一女孩。该女孩1998年在天津确

诊为:“溶血性贫血”。并检查血红蛋白电泳未见异

常,1999年死亡。20__年初,为生育健康儿就诊于某

医院妇产科门诊(20__年正式成立遗传优生门诊)

经检查发现夫妇双方均感染巨细胞病毒.给予门诊

治疗、指导,20__年底生一健康男孩,当事人非常满

意。20__年3月当事者女方第三次怀孕,检查发现

胚胎停止发育。再次到该院就诊。经弓形虫、巨细胞

病毒、风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解脲支原体、生殖道

沙眼衣原体等项检查。发现单纯疱疹病毒、解脲支原

体阳性。给予对证治疗。并建议其男方同时检查治

疗。因未复诊结果不详。20__年女方第四次怀孕2

个月时再次就诊。经复查以上各项均为阴性,鉴于其

一年前曾有胚胎停止发育史。又建议其进行了免疫

抗体五项检查,结果均为阴性,常规给予叶酸口服。

嘱定期复查、在当地做围产期保健。(患方均未作)

20__年9月足月分娩一女婴,20__年12月在天津

确诊为13地中海贫血(重型)、淋球菌感染。

当事者诉至法院理由是:第一个女孩患“溶血性

贫血”死亡后,第二胎在医方认真负责指导下生一健

康男孩,第四胎怀孕后又到医方检查,因医方不负责

任“告诉我们检查结果都没事”其结果造成其女儿患

13地中海贫血(重型),现已花去医疗费一万多元,今

后每月仅输血费就需500多元,医方应全部承担。

二、案例分析

(一)问题的产生

1.遗传优生门诊是!从妇产科刚刚分离出来的一

项新兴的临床服务工作.其专业性、技术性、复杂性

强,同时由于患方“盼子心切”,希望“生龙生凤”,一

旦患者家属,尤其患儿父母对生育结果不满意,发生

的医患争议就是在所难免的。

2.卫生部第33号令中第26条指出:“当事人对

产前诊断结果有异议的,可以根据《中华而民共和国

母婴保健法实施办法》第5章的规定,申请技术鉴

定。”其技术鉴定的目的是进一步明确诊断,而不是

解决当事人认为医方存在医疗过失。要求医疗事故

经济赔偿的问题。那么,在当前国家对产前诊断医疗

争议没有新的规定以前。此项工作中的医疗争议应

如何鉴定?遗传优生医疗争议经鉴定属于医疗事故

的,如何对损害后果、事故等级、责任程度进行认定?

其理由是:遗传优生门诊所产生医疗损害后果,不是

法律与医学杂志20__年第14卷(第4期)

当事者本人身体的损害,而是当事者因生育了不健

康的孩子所造成的精神和经济上的损害;孩子不健

康是自身疾病所致。如果不予以进行医疗事故技术

鉴定,那么对患者是否公正?如果进行鉴定,现有的

依据充分吗?定性不准,过轻、过重都会严重损害医

患双方的合法权益,影响新生的遗传优生临床学科

的发展。有人认为,鉴定专家只对医疗争议做出属于

医疗事故(不分等级)医方应承担的责任程度;或不

属于医疗事故的鉴定结论。

(二)遗传优生门诊纠纷的性质

笔者认为遗传优生门诊开展的产前诊断技术是

临床医疗服务的组成部分,既然其发生的医疗争议,

依据现行的国务院《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其配套文

件,按照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程序可以得到解决。

1.该案具备《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条

例》)第2条所称医疗事故概念的五要素,可进行医

疗事故技术鉴定。(1)医方是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合

法的可以开展产前诊断的医疗机构,其从业人员均

具有相应的技术资格;(2)争议发生在医方为当事者

进行以医疗为目的产前诊断活动中;(3)人民卫生出

版社出版的《医学遗传学》《妇产科学》、《实用内科

学》及卫生部制定的《产前诊断技术管理办法》、河南

省卫生厅印发的《河南省 产前诊断技术管理实施细

则》及卫生部制定的各项技术规范,均可作为鉴定产

前诊断遗传优生医疗争议的法律、法规依据;(4)不

良后果明确,就该案而言,其后果是当事者生育了一

个患b地中海贫血的女儿,给当事者精神和经济造

成明显损害后果;(5)具备因果关系要素。该案中当

事者有损害后果;但医方无违法违规的过失行为;故

在其因果关系中构不成医疗事故;若医方存在造成

损害后果的过失,则可构成医疗事故。

2.事故等级,可按照《医疗事故分级标准》中:

“系指造成患者明显人身损害的其他后果的医疗事

故”属四级医疗事故。

3.医方责任程度,可在考虑当事者谨遵医嘱及

现有技术条件等因素的基础上,分析医方的过失行

为在给患者造成精神和经济损害中所起的作用分

为:完全责任、主要责任、次要责任、轻微责任。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结论。均可作为医疗争议双

· 261 ·

方协商解决、卫生行政部门协调处理及法院判决的

依据。若属于医疗事故可根据医方过失行为应承担

的责任程度,按照《条例》第五章“医疗事故的赔偿”

中的相关内容做出决定。对当事者的精神损害给予

一次性经济赔偿;对不健康儿的医疗、护理费可按实

际支出分年度支付。

三、案例讨论

1.当事者20__年首次就诊时。医方根据其提供

的病史、家族史及第一个女儿在天津被诊断为溶血

性贫血死亡的病历资料和女方曾在南方打工的经

历,为其进行了优生六项检查,发现其夫妇双方均为

巨细胞病毒感染阳性,进行了针对性治疗.此后生一

健康男孩,说明医方诊断、治疗正确。

2.患者第四次怀孕2个月再就诊时,医方根据

其曾有感染史和第三胎胚胎停止发育等情况,对其

进行优生6项、免疫抗体5项检查,在均为阴性的情

况下常规给予叶酸口服,并嘱其定期复查和围产期

保健均符合诊疗常规。

3.患方系农民经济困难,距就诊医院数百公里,

其未按医嘱定期复查。正如他们在向法院申述中说:

我们认为第二胎时经他们检查治疗说没问题生了个

健康男孩,这次他们既然告诉我们检查结果都没问

题。我们就没再复查。说明未定期复查和未行围产期

保健的责任不在医方。

4.b地中海贫血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基因突

变,多发生在我国南方。有明显的家族聚集现象。该

当事者夫妇祖籍河南,无家族遗传病史,第一个小孩

患溶血性贫血曾检查“血红蛋白电泳未见异常”可排

除b地中海贫血。该患儿为其家族中第一例。此前

没有先证者,因此,医方未建议当事者到广州做费用

昂贵的b地中海贫血检查不违反诊疗常规。

5.医方根据当事者提供的仅有资料,(1)第一个

小孩因“溶血性贫血”死亡、曾检查血红蛋白电泳未

见异常;(2)血型男方ab型,女方a型;(3)夫妇双

方均有感染史。故医方分析第一个小孩可能为母婴

血型不合或因感染而造成的“溶血性贫血”有依据。

以上分析可以认定该医疗争议不属于医疗事

故。

产前诊断技术管理办法篇7

【关键词】矿山机电设备;故障检修;故障诊断技术

对矿山机电设备而言,设备检修和故障诊断对预防设备运行事故的发生具有重要作用,而故障诊断技术涉及到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传感器技术等多个不同的学科,其工作原理主要是通过状态检测、故障诊断等当时,对机电设备的运行情况和各种参数进行定量的掌握,并以此为基础,对机电设备的安全性、可靠性以及工作性能进行预测,提出相应的诊断决策方案,给出诊断结论,最终目的是实现对机电设备的故障进行准确、高效的预测,最大限度的减少维修的盲目性和频率,提高设备的运行效率,确保设备能够正常的运行。可见,矿山机电设备能否正常、高效运行对矿山各项工作的开展具有直接的影响,因此,对矿山机电设备检修与故障诊断技术进行系统的研究具有明显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阐述和分析矿山机电设备故障诊断检测技术的定义与特点,然后对诊断技术了讨论,最后将故障诊断技术在矿山机电设备检修环节进行了应用。旨在通过本文的工作,为矿山机电设备的运行提供一定的可供借鉴的信息,更好的促进矿山工作的高效率。

一、矿山机电设备检修与故障诊断技术的定义与特点

(1)矿山机电设备检修与故障诊断技术的定义。矿山设备工作运行是否正常主要取决于该设备能够根据自身功能特点、是否正常运转以及该设备能否与该有效能相符合。矿山设备的非正常运转,通常指该设备在运转的过程中发生故障,该故障会影响到其它零件的正常工作,导致该设备很难满足生产的发展需要。而故障检测诊断技术是指通过设备的工作状态信号变化,对设备展开准确定位,从而能够精确发现存在的问题,然后及时处理相关问题,通过该技术可以确保矿山设备的安全运行。

(2)矿山机电设备检修与故障诊断技术的特点。矿山机电设备故障检测诊断技术具备以下特征:其一是目的性。即故障诊断目的非常明确,可以迅速对运行中的设备开展故障定位与分析,同时,在定位与分析的基础上制定高效率的维修方案,从而确保矿山设备得以正常运行;其二是该技术是复合型技术。矿山诊与维修都与动力学与物理学等多种学科关系密切,通常涵盖液压器操作、机械制造等的原理和应用等有关专业的领域。因此,矿山故障检测诊断技术涉及到多种学科领域,是一项综合性技术;其三该技术是理论化向实践转化的技术。该技术的全部的诊断方法及维修技术都是按照时间来定,解决办法与结果能够直接转化为实践,并能够运用于实际操作。

二、矿山机电设备检修与故障诊断技术的内容

(1)故障诊断专家系统的应用。由于矿山机电设备故障一般具备复杂性与隐蔽性,如果采用传统的诊断办法很难及时、精确地作出诊断。通过故障诊断专家系统可以综合运用领域专家的经验与专业知识,通过模拟专家的思维过程,对矿山设备故障展开分析与求解,最终得出较为可靠的诊断结论。而故障树是矿山设备故障诊断与分析的最初知识模型,它通常来源于对矿山现场故障诊断数据的历史记录与分类归纳,该内容通常包括故障源的特征与开展故障决策与求证目标故障源所必须的目标结点。然而在矿山实际故障诊断过程当中,通常是由相关专辑提供规则前提条件的重要度的。

(2)参考故障历史记录进行诊断。故障斩断技术是按照矿山机电设备的系统组织结构,根据设备出现的故障部位的显著程度,对这个局部故障的全部依赖性元器件与系统展开分析与排查,目标是找出故障的症结所在。该方法同时是组成矿山机电设备使用维护手册的重要部分。当矿山机电设备发生故障时,该技术能够对故障发生的过程展开细致与周密排查,能够得出最终诊断结论,然后把这些结论进行有效地集中归纳后,最终能够形成一个故障诊断集。当设备再次发生相同的故障现象时,就能够按照查找上次的诊断路径对故障进行诊断与解决。

(3)对温度、压力监测诊断。温度、压力监测诊断法是指根据摩擦副、轴承与齿轮传动箱等部位的温度、压力传感器,能够定点在线对矿山机电设备有关部位的温度于压力参数进行监测。通过不断对这些部位展开监测,同时记录相关历史变化数据,可以快速与直观地反应采煤机的工运行状况,而且可以及时发现故障与预测故障的状态与未来发展态势。该方法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监测诊断方法,其最大的优点是可以准确、快速与灵敏的反应出矿山设备的运行状态。

(4)神经网络和模糊数学的应用。小波神经网络技术被广泛的应用于矿山故障检测当中。神经网络特殊的结构与信息处理办法,能够让它在模式识别、信号处理以及自动控制和人工智能等各种领域广泛应用。同时,神经网络还具备自身学习与适应等能力。而矿山机电设备在故障诊断过程中,包括从故障出现征兆到故障源的映射一般都具有极其复杂的非线性映射关系,所以把人工神经网络应用到采煤机部分系统的诊断,是目前矿山设备故障检测的一种前端技术。把模糊数学运用于采煤机的故障诊断工作中,通过建立模糊诊断的数学模型,从而使得定量分析和专家经验即定性分析相结合,然后通过计算机去实现,该方法能够为采煤机故障诊断决策者起到辅的作用。而数学模型的建立通常要根据采煤机领域的相关故障知识的特殊性,然后选取适当的知识表示形式,最终建立反映故障原因与众多征兆之间模糊因果关系的对应矩阵。该矩阵当中的隶属度值的确定通常必须参考各种故障诊断经验与实验测试的结论,该隶属度值能够通过实际诊断过程当中产生的概率数据展开实时更新。

三、检修与故障诊断技术在矿山机电设备运行中的应用

(1)矿用高压异步电动机故障诊断。矿用高压异步电动机是矿山生产与运行当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如果题发生故障,不但会给煤矿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会对煤矿正常的生产运营产生极大的影响。通过现代信号处理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及时的对矿山异步电动机开展故障诊断,并且效果显著。一般认为异步电动机故障检测和诊断方法主要包括:局部放电检测、电流高次谐波检测以及磁通检测。这些技术能够有效的确保矿用高压异步电动机正常运行。

(2)矿井提升机检测和故障诊断。矿井提升机是矿井生产与运输的主要设备之一,在矿山生产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通常承担着提升原煤与矸石,下放有关材料以及升降人员等工作。矿井提升机的运行是否正常,与一个煤矿是否正常运作,与煤矿工作人员的生命是否安全密不可分,因此矿井提升机的重要性不可忽视。我们国家很多科研机构与科研人员均开展了许多的研发工作,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障这一领域的安全性。然而矿井双筒提升机松绳情况却发生频繁,如果因此类情况发生事故将造成巨大的损害。

(3)采煤机工况检测和故障诊断。和国外得先进采煤机相比较,我国国产采煤机的整机水平非常低下,和国外采煤机先进水平仍然存在着非常大的差距。为了从根源上转变我国国产采煤机检测水平低下的落后现状,原煤炭部把“电牵引采煤机工况检测及故障诊断系统”的研发列入到“九五”重点科技攻关计划。这种故障检测诊断系统主要报矿:左、右摇臂检测部分、机身检测部分、高压控制箱检测部分、变频器通信部分以及工况检测及故障诊断部分。从目前来看,该技术已经获得了显著的成效,在该领域获得巨大突破,有可能完全攻克这一难题。

四、结语

机电管理作为煤矿企业的重要管理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对综合性人和物的进行管理,是煤炭企业提高经济效益重要保障。随着我国煤矿企业的机械化程度日益提升,目前,因为煤矿的生产条件与生产环节的复杂性与多样性,机电设备管理正逐渐被大面积的运用。如果要确保矿山的稳定生产,并增加生产效益,就要高效的利用好故障诊断技术,并做好机电设备保养与维护的工作。

参 考 文 献

[1]蔡捷.故障检测诊断技术在矿山机电设备中的应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5):87,92

[2]朱茂明.运用故障诊断技术进行矿山机电设备维修[J].煤炭技术.2009(2):22~24

产前诊断技术管理办法篇8

一、制订“十二五”妇幼保健工作规划

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契机,围绕《浙江省十一五儿童发展规划》、《浙江省十一五妇女发展规划》等目标,统计、分析、总结“十一五”各项妇幼保健指标的完成情况,结合我省妇幼卫生工作现状,制订“十二五”妇幼保健工作规划;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制定《浙江省十二五儿童发展规划》、《浙江省十二五妇女发展规划》,进一步加强妇幼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努力提高妇幼保健水平,促进妇女儿童健康素质和全民健康水平的提高。

二、加强妇幼保健执法监督和管理

加强妇幼保健相关法律、法规、规章的宣传和教育工作,让群众和妇幼保健人员知法、懂法、守法,依法保护妇女和儿童的健康权益,促进妇女和儿童健康;严格按照《母婴保健法实施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进一步规范《出生医学证明》的使用与管理,严禁征收《出生医学证明》工本费,防止乱收费行为发生。加强妇幼保健知识的培训,完善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机构和人员的准入。协同卫生监督部门,加大对非法开展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和非医学需要采用技术手段对胎儿进行性别鉴定行为的打击力度,严厉查处违规者。严格执行国家相关规定,保障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入幼儿园、托儿所所享有的平等权利。

三、加快妇幼卫生服务能力建设

贯彻落实卫生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妇幼卫生工作的指导意见》精神,加快妇幼保健的网络建设。严格按照卫生部《妇幼保健机构管理办法》的要求,落实各级妇幼保健机构编制,健全妇幼保健管理制度,完善妇幼卫生投入运行机制。积极推动《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的实施,健全以县妇幼保健机构为龙头、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枢纽、村卫生联系员为网底的县、乡、村三级妇幼保健网络。

开展妇幼保健机构等级评审工作,抓好妇幼保健机构省级规范化妇女保健和儿童保健门诊创建,推进市级妇女保健和儿童保健规范化门诊评定,强化妇幼保健机构的规范化建设。夯实妇幼卫生服务体系网底。加强市级危重孕产妇抢救中心和县级危重孕产妇抢救中心、分中心建设,健全危重孕产妇转诊、抢救预案,进一步提升危重孕产妇抢救及时性、有效率,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四、全面完成国家重大公共卫生妇幼保健项目

认真落实《关于印发浙江省农村妇女“两癌”检查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浙卫发〔2011〕166号),着力抓好农村妇女乳腺癌、宫颈癌检查项目,总结试点经验,召开经验交流会。加强对基层妇幼卫生人员的培训,切实提高妇幼保健机构对妇女乳腺癌、宫颈癌检查能力和水平。加强对“两癌”检查的管理和督导,保证资金的合理使用。

全面实施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项目。积极开展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项目,提高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降低孕产妇死亡率。2011年实现全省住院分娩率达到99%,危重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到100%。

五、推进出生缺陷综合防治工作

健全出生缺陷防治服务网络,落实三级防治措施。积极推广免费婚育健康咨询等工作,提高群众对防治出生缺陷的意识和知识,不断提高婚前医学检查率。加强生殖健康服务,探索婚姻登记和婚前医学检查实行一站式服务,方便群众进行婚前医学检查。加强对婚前医学检查的指导和督导,确保检查质量,保证专款专用。

加强孕产期合理营养与膳食指导,逐步将孕产期营养纳入孕产期保健,提高保健工作内涵。建立健全产前筛查和诊断网络,提高孕期出生缺陷发现率。重视对产前诊断人才培养,加快产前诊断专项技术服务体系建设。

深入贯彻落实《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办法》,健全新生儿疾病筛查体系,提高27种遗传性疾病筛查覆盖率,进一步规范和做好新生儿疾病筛查、诊断、治疗工作。开展调研和培训,加强专业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逐步提高新生儿疾病筛查、诊断和治疗能力。探索新生儿疾病筛查确诊患儿诊疗救助机制。

六、提升妇幼保健整体水平

重点加强母婴健康工程、妇女健康工程项目县人力资源建设,强化培训,加快提升基层卫技人员素质,着力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继续抓好全国预防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普陀区和鹿城区)的工作,加强城乡基层艾滋病母婴阻断防控网络建设,加大对艾滋病的免费治疗力度。

推广贫困孕产妇(流动人口)定点医院分娩经验,实行政府补助限价服务。加快妇幼保健信息管理软件升级,加强妇幼卫生信息管理。

上一篇:政协委员考察材料范文 下一篇:数学学习材料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