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规章制度范文

时间:2023-11-10 17:13:22

完善规章制度

完善规章制度篇1

《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是在国家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标准下制定的,其目的是为了保证企业和员工的财产不受损害,保障企业的生产经营能够正常运行。各个相关管理部门和企业都要结合本地区和本企业的具体情况,将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具体化,制定操作性强、有针对性的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并努力打造安全生产长效机制,通过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管人、管事,从而有效确保企业的安全生产。

二、执行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的意义

(一)促进安全工作制度化

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安全生产,安全是企业生产及经营活动的核心内容。很多安全事故的发生都是由于企业的领导不重视,整个企业没有一套科学合理的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导致组织整体自上而下处于漠视状态,使本应避免或较好处理的生产事故没能得到最优化解决。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可以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制度化、规范化,从而不断地加强企业的生产与调控能力,进而促进生产安全化模式不断得到提升。

(二)有效消除事故隐患

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关系到千家万户,关系到一个企业的长远发展,更关乎局部社会的稳定,因为一旦发生了安全事故,无论是员工、企业和社会都会受到重大影响。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的建立既能够有效保障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又能够有效消除企业的事故隐患,促进企业的稳步和谐发展。

(三)全面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企业生产效益的提高离不开科学的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它能够促进企业不断进行技术革新,投入更多的资金到安全生产管理上去。建立完善企业的安全管理体系,通过科技手段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从而达到全面提高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的目的。

三、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安全生产责任体系

(一)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

当前影响安全生产的矛盾和问题尚未得到较好的解决,一些不利因素依然存在,如果企业稍不注意或可发生重大事故,因此安全生产形势依然很严峻。随着国家对安全生产的重视,企业也应当加大力度,狠抓安全生产工作。作为企业的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则更应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从思想上加以关注,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把安全生产工作落到实处。

(二)企业明确安全生产责任

为了更好地确保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顺利开展,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和政府安全监管相关部门都应当对安全生产负责。各级政府的主要领导人是该地区安全生产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应对其所管辖的地区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企业法人则要履行好企业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把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责任落实到每个员工、每个岗位、每个环节。

(三)制定严格的安全生产考核与责任追究制度

为了强化措施保证,无论是政府监管部门还是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部门都应当定期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对生产领域、交通、防火等区域的安全工作进行重点治理。为了进一步强化纪律保证,企业应当建立严格的安全生产考核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一旦发生安全生产事故,即可启动应急预案,要严格地追究有关事故责任人的责任,对安全生产中的失职渎职行为要严格查处。

四、完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促进安全生产规范化管理

(一)贯彻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具体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对于一些需要机械操作的企业,还应当制定详细的机械设备操作流程。例如,安全生产管理是建筑单位进行项目管理的重点,但是目前建筑工程现场安全管理的现状不容乐观。相关调查研究数据表明,在临时用电方面、定期检查工程机械方面、消防设施等方面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并不十分完善,很多地方仍然存在安全隐患。因此企业可以落实HSE(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管理原则,层层落实责任,真正地实施谁主管谁负责。

(二)及时修改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革新发展,会出现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生产标准,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也应当不断与时俱进,这样才能适应生产发展的需要。因此,要根据企业生产的实际情况,对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进行及时修改和完善,使之具有实效性和可行性。否则,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就会成为一纸空文,没有执行力,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也不能有序开展,产品质量也会大打折扣。

(三)将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常抓不懈

为了确保企业生产安全工作的有序开展,各个企业都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但仍然会有安全事故发生,原因就是没有很好地执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缺乏贯彻的执行力,使完善的制度本身被迫沦为“一纸空谈”。因此必须严格管理落实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特别是各级企业管理者要以身作则,将相关规章制度常抓不懈,对造成生产不安全的事件进行刨根问底式调查,对相关责任人严肃处理,奖罚分明,只有这样才能在直供之间形成一种良好的工作氛围。

(四)建立严格的生产例会制度和领导带班制度

企业的生产例会制度和领导带班制度是一个企业日常工作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作为企业的领导必须要定期参加。领导带班制度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对生产任务起到监督检查的作用。领导带班一方面可以对当天的生产情况有充分的了解,一旦发生异常情况或生产事故,领导可以在第一时间做出反应,并及时进行处理。另一方面,领导与员工一同工作,可以起到很好的模范带头作用,有利于与员工交流感情。此外,还要定期召开生产例会对全天的工作进行总结,及时找出生产上存在的问题,对违章操作或不听从指挥的员工进行批评,必要的时候可以根据奖罚制度对其进行一定程度的处罚,同时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不安全现象进行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有效防范措施。

(五)有计划有组织的进行安全生产

要想保证企业各方面工作能够有序开展,就必须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生产,有计划、有安排地对设备进行检修,自上而下形成生产安全凝聚力,紧抓组织安全管理,实现全程化监督监管。同时,还要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责任人应具有高效的信息分析和处理能力,要制定紧急事故预案,这样一旦发生了安全事故也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在企业内部形成联动效应,有条不紊、高效率地解决问题。

五、结语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地提高,各行各业也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但与此同时人类的健康问题、安全问题、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特别是安全问题,它已经成为制约国内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本文分析了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的完善和执行对于一个企业发展的重要性,提出了建立科学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的有效措施,希望能为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有力借鉴。

完善规章制度篇2

关键词:规章制度;建设;规范;执行力)

中图分类号:F425 文献标识码:A

规章制度建设是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油田公司)长期的基础管理工作之一。加强规划、有序推进、逐步完善是建立科学化、规范化规章制度体系的重要措施,认真做好此项工作对进一步提高油田生产经营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油田公司规章制度管理现状

(一)制度管理情况

2008年初大庆油田上市与未上市部分实行重组整合后,为了加快推进一体化管理进程,实现规章制度统一管理,通过出台《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规章制度管理办法》,明确了油田公司规章制度管理的基本原则、制定权限与管理层级;确定了业务管理机构及职责;规范了制度内容的要素、文本格式和管理程序,从制度上保证了油田公司规章制度的统一、有序管理。

(二)当前油田公司制度建设及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油田公司实行规章制度集中统一管理以来,围绕制度的清理、整合和制修订等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由于油田公司现存的规章制度总量大、内容多、范围广,时间跨度长,因此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制度层级多、数量多的问题有待改进;二是油田重组整合后,上市与未上市制度一体化建设工作有待深化;三是制度立项过程缺乏统一规划;四是制度审查环节有待进一步完善与加强。针对上述问题,结合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提出的基础管理建设工程要求和当前大庆油田制度管理工作实际,油田公司将遵循“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有序开展规章制度优化完善工作。

二、规章制度建设的指导思想及原则

(一)指导思想

规章制度建设应当确立“以大力推进制度创新,逐步优化制度体系,逐步提高油田规章制度规范化水平为目标,重点完善核心业务管理制度,强化制度执行力,为油田公司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性制度保障”的指导思想。

(二)工作原则

油田公司总部规章制度建设应当实行“统一管理、层次审查”,即:由油田公司企管法规部组织对规章制度实行统一规划、合规审查;主责部门组织专业协调性审查。具体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规范性原则。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以及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的规定,严格履行管理程序,保证规章制度的立项、起草、、执行、更新维护及监督检查等符合管理标准和业务要求,保证规章制度合法合规。

1、系统性原则。通过对油田公司规章制度的系统整合,消除规章制度之间的交叉、重叠、矛盾、冲突等问题,保证规章制度体系优化、内容完整、程序简约,各项业务管理相互配套、有序衔接。

2、时效性原则。根据国家法律、环境和业务发展变化,按照规定程序及时补充制定、修订或废止规章制度,保证规章制度符合业务发展需要。

3、可操作性原则。结合油田生产经营实际,科学合理地确定业务管理内容、管理机构与管理职责、管理程序和管理标准,采取有力措施,加强监督检查,保证规章制度执行力。

三、规章制度建设的目标与程序

(一)工作目标

规章制度建设应以现行规章制度体系为基础,重点建立与完善油田生产与管理领域的核心制度,为创建一体化、简约化、持续改进的油田公司制度管理平台创造条件,保障油田公司各项生产经营活动有序与高效运行。

(二)审查程序

依据《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规章制度管理办法》有关规定,规章制度建设过程中,应当严格执行如下制度管理主体程序,即:“有关部门制度立项-立项部门按职能范围起草制度―制度涉及的相关部门进行专业性和冲突性审查―油田公司企管法规部进行结构完整性和合法合规性审查―油田公司规章制度分管领导确认审定方式―油田公司总经理办公会审议(或由相关业务分管领导组织集中审议)―油田公司总经理办公室按照行文程序予以”。

四、规章制度建设的具体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机构与人员责任

在制度建设过程中,相关部门应当加强对此项工作的组织领导,主要负责人作为规划任务落实的第一责任人要亲自抓,保证制度建设工作顺利完成。同时,规章制度体系建设应当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油田公司企业管理的一项重点工作,工作中还要严格落实业务人员责任,确保规划目标的实现。

(二)突出重点,推进油田规范化、一体化管理

制度建设的相关部门应当按照《大庆油田可持续发展纲要》的战略部署,围绕“原油持续稳产、整体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矿区”三大战略任务和挖潜增效、拓展市场、扭亏解困等重点工作,认真分析本部门、本系统在履行职责方面的工作缺失或薄弱环节,通过优化与完善相应规章制度的内容,进一步强化规范管理,其中,重组整合前对同一业务重复规定的两个制度,除两个法人经营上的特殊需要外,原则上都要整合为一个制度,重新行文,过时制度要及时予以废止,以加快推进大庆油田上市与未上市业务一体化管理的进程。

(三)积极宣贯,增强规章制度的执行力

公司机关各部、室应当针对本部门负责解释的新规章制度,就需要注意的问题对制度执行者及管理对象进行培训。对于综合性较强的制度,重点做好相关部门间的职能协调;对专业性较强的制度,要在本系统内开展培训活动,保证各级执行者全面掌握新的规章制度。

(四)协同更新,保证上下位规章制度的一致性

完善规章制度篇3

为贯彻落实省协调劳动关系三方规范企事业单位劳动规章制度的工作要求,进一步加强企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建设,持续推动企务公开民主管理融入企事业单位管理制度之中,全面促进企事业单位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经市企务公开暨集体合同劳动合同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研究,决定在全市开展企事业单位劳动规章制度评估活动,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化企务公开民主管理建设,坚持以人为本,依法建立和完善企业劳动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利、民主权利和劳动报酬权益,履行劳动义务,实现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和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双赢目标。

二、目标任务

全市企事业单位要依照《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就有关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职工培训、劳动纪律、以及劳动定额管理等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事项,建立劳动规章制度。

2011年内全市所有国有企业、规模以上非公有企业都要对本单位的劳动规章制度梳理一遍,该废止的应及时废止,该完善的应及时完善,该补充的应及时增补;其他非公企业也要按照要求认真研究、制定、完善企业劳动规章制度,力争年内有85%的企业达到评估要求。

    三、基本原则

各企事业单位要根据现有的涉及职工利益的劳动规章制度从内容、程序上进行逐条梳理,重点要把握好三个原则:

一是法律原则。劳动规章制度的内容不得违反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劳动规章制度制定的程序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

二是人性化原则。要以维护职工的体面劳动和素质的全面提升为出发点,要结合本单位自身的生产经营和职工的需要具有针对性,要维护职工的尊重需求和进取精神为出发点强化激励,突出褒奖。

三是规范化原则。企业劳动规章制度制定程序要规范,条款要明确、具体、合理、有可操作性;要注意用词的准确性和规范性;要考虑制度与制度间的配套性。

    四、方法步骤

评估考核工作采取企事业单位自查、征求意见、修订完善、公开公示的方法进行自我评估;各县区、各系统、产业企务公开暨集体合同劳动合同工作领导小组对所属单位进行评估考核;市领导小组对全市各类企事业单位进行评估抽查。

1、自查阶段(5月—6月)。一方面要摸清规章制度底数,另一方面各企事业单位要根据现有规章制度开展五看五查。即:一看规章制度内容是否合法,查找是否存在违法制度及条款;二看规章制度是否完善,查找是否存在制度及条款缺失;三看规章制度制订程序是否履行集体协商、职代会审议、厂务公开等规范程序,查找是否在民主程序上违法;四看规章制度是否能起到调动保障职工享有法定权利和履行劳动义务、科学合理配置、提高企业管理效能,查找是否存在制度、条款可操作性不强问题;五看规章制度是否得到有力执行,查找是否存在有章不循、无章可依现象。

2、征求意见阶段(7月—8月)。各企事业单位在自查基础上,针对规章制度合法性、合理性、履行民主程序、可操作性等问题,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征求职工意见。

3、修订完善阶段(9月-10月上旬)。在上述两个阶段基础上,各企事业单位要对需要修改的规章制度进行完善或定立新的相关劳动规章制度,并经过职工代表大会或全体职工充分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与工会或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

4、公开、公示阶段(10月下旬)。各企事业单位要将职代会审议通过或协商确定的规章制度以一定形式进行公开、公示。

5、评估考核阶段(11月)。各县区领导小组负责所属企事业单位的评估考核,并将评估考核的情况及评估考核登记表报市领导小组,市领导小组将对各县区部分单位进行抽查。市直属企业直接向市领导小组申报,由市领导小组组织互查和抽查。

    五、有关要求

1、各级领导小组要高度重视企事业规章劳动规章制度评估活动,把评估活动摆上重要日程,做为重要工作来抓,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整合资源,统筹安排。要认真做好本级的申报推荐和评估工作,助推规范企事业单位劳动规章制度,努力实现企事业单位劳资互利和谐。

2、要加强宣传。充分利用报刊、电视、网络等多种媒体,宣传开展企事业劳动规章制度评估活动的重要作用,引导企业和职工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及时发现、总结、树立先进典型,扩大社会影响。

3、各级领导小组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新情况,分析新问题,结合新形势,研究新举措,深化企事业单位劳动规章制度规范化效果。

 

 

 

 

        秦皇岛市企务公开暨集体合同劳动合同工作领导小组

完善规章制度篇4

关键词:规章制度 民主程序 内容合法 公示

《劳动合同法》第四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劳动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利、履行劳动义务。因此,建立和完善劳动规章制度既是用人单位的权利,也是用人单位的法定义务。完善的规章制度可以使用人单位的劳动管理行为规范化,不合理的违法的规章制度则会大面积侵犯职工权益,最终受损失的还是企业。规章制度赋予职工在特定的职位上以权利和义务,职工可以预测自己的行为对企业产生的后果,从而产生激励。可以说,《劳动合同法》对企业的最大影响,就是要求企业建立健全完善的劳动规章制度。如果没有达到这个效果,《劳动合同法》的价值就大打折扣。但根据笔者近几年的实践及调查,发现企业在劳动规章制度的建设和实施中存在诸多问题,给企业的劳动关系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风险。

一、企业劳动规章制度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规章制度不完善。许多企业不重视规章制度建设,没有完善的规章制度。当遇到问题想处理职工时,没有依据。

2.规章制度的制定随意性太强,违成规章制度不具有法律效力。有的用人单位没有相应的制度,而一旦遇到问题时,临时制定一个所谓的规章制度,而制定的这个规章制度也不是按法定的程序,可能就是几个公司领导坐在那开个会,这个制度就出台了’即所谓的“即兴的规章制度”。有个公司甚至是一晚上一个人力资源部经理拟定了一个职工处罚制度,第二天就拿来处理职工。还有一个单位的经理,由于公司员工出了问题没有处理依据,让HR一晚上要制定出一本员工手册来,说如果当晚制定不出来的话,这位HR必须走人。可见,规章制度制定的随意性之强。《劳动合同法》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对规章制度的制定有着严格的要求,但实际上这些企业把规章制度的制定完全看成是企业自身的行为,领导一句话就可能成为制度了,这样的制度是“人治”,而不是“法治”,当然这样的规章制度肯定是不具有法律效力的,不能作为处理职工的依据。

3.规章制度内容违法。企业的规章制度内容违法是现实中存在的最为严重的问题。有的企业片面地理解用工自,认为制定规章制度完全是企业用工自的体现,是可以领导说了算的,想怎么制定就怎么制定。如有的单位规定:员工入职一年后方可享受婚丧假。还有一个单位员工手册上写明:“正式员工在公司服务三年以上者,女员工享受三个月产假……在公司服务未满三年的员工,若生育者,须自动离职。”这些明显与法相悖的规章制度很显然不能作为处理职工的依据。

4.规章制度不具有可操作性。有的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太笼统、太原则,如《劳动合同法》规定“严重违反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但对于什么是严重违反规章制度,国家不可能做出统一的界定,只能由各单位根据各自的情况确定。而许多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中也是一句话:“严重违反公司规章制度的,公司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但对于什么是“严重违反”,制度里并没有界定。再如“经常迟到早退”,视为严重违纪。但什么叫“经常迟到早退”?没有频率规定。还有的企业的规章制度不是结合企业的实际而制定,而是或照抄法律法规条文、或完全照搬别的企业的规章制度,实际效果是一方面有制度等于没制度,脱离实际没法用,另一方面又造成管理资源等浪费。

5.规章制度不具有合理性。《劳动合同法》在对规章制度提出合法性要求的同时,实际上也对规章制度的合理性提出了要求。《劳动合同法》第四条第三款规定:在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实施过程中,工会或者职工认为不适当的,有权向用人单位提出,通过协商予以修改完善。这表明,规章制度不仅要合法,还要合理、适当。但现实中有的单位的规章制度过于严苛,甚至有的单位的规章制度达到了不通人情不近情理的地步。如有的单位规定:职工上厕所每天不能超过三次,每次不能超过3分钟,否则罚款50元。旷工一天,罚款2000元。这些严苛的规定,不仅是不合理的问题,而且连其合法性也需要质疑。笔者在一个公司看到的规章制度汇编中,几乎每条都有罚款的处理,我称其为叫“罚款细则”而不是规章制度。

6.规章制度与劳动合同、集体合同相冲突。实践中,一些企业通过单方面制定规章制度,单方面变更劳动合同、集体合同的设定,以增加劳动者的义务。而一旦冲突了,选择适用权在劳动者。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十六条规定,用人单位制定的内部规章制度与集体合同或者劳动合同约定的内容不一致,劳动者请求优先适用合同约定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最高人民法院的解释解决了集体合同、劳动合同与劳动规章制度法律优先权问题。由此可见,劳动合同的效力高于规章制度,即使规章制度由职代会通过,如果与劳动合同冲突或者不一致,除非劳动者认可,否则无效。

7.规章制度的制定主体不适合。有的用人单位一个部门就制定出台了适用本部门的规章制度,并以本部门的名义,这样的规章制度是不符合法律规定的制定规章制度的主体条件的,因此,不能作为约束职工、处理职工的依据。

二、防范劳动规章制度风险的措施

1.树立依章管理的理念,完善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好的经理人拿制度说话”,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是用人单位的“法”,它既是劳动者的行为规则,也是用人单位的管理规则,要依“法”办事,首先就要有“法”可依。这就要求单位必须有完善的规章制度,不要拿单位领导人的话当作单位的规章制度,那是人治,而不是法治。那么,健全的劳动规章制度应该包括哪些制度呢?一般认为,用人单位的劳动规章制度主要包括两大类:一是劳动用工制度,包括职工招用、培训教育、劳动合同管理、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工资福利待遇、社会保险等内容;二是职工劳动纪律制度,包括劳动纪律、职工守则、保密制度、奖励和惩罚制度等内容。

2.规章制度的内容必须合法。规章制度的内容必须合法,即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必须在现行法律的框架之内进行制定,不能违反现行法律法规。需要指出的是,这里的“合法”应当作广义理解,指所有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法规、民族自治地方还要依据该地方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以及关于劳动方面的行政规章。不仅要符合劳动法,还要符合国家其它方面的法律、法规,如计划生育方面的法律、法规等,如有的单位规定,合同期内不许结婚、不许生育等,这都是违法的。

3.规章制度的制定主体必须合法。有关制定内部规章制度的机构,应当是用人单位行政系统中处于最高级层次、对用人单位的各个组成部分和全体职工有权实行全面统一管理的机构。企业内部的车间、班组、工会、党组织等虽然可以参与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制定,或者直接负责拟定规章制度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都不能直接制定规章制度,必须经过用人单位审批并以用人单位名义,否则,该规章制度就无效。

4.规章制度的制定必须经过民主程序。这里的“民主程序”应当理解为用人单位在制定规章制度时采取一定的形式以吸收和体现了职工方的意志、得到了职工方的认同。一个优秀的现代企业必定是以民主管理为基础,强调全员管理,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内部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经营决策的准确性和透明度。企业规章制度制定也是如此。更为重要的是,规章制度关键在于执行,所以,劳动规章制度只有在吸收和体现职工一方的意志,或者得到职工的认同的情况下,才能确保很好地实施。那么,怎样实现规章制度制定的民主程序呢?一般要经过二步:第一步,先民主。制定劳动规章制度职工参与。凡是建立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的,应该经过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没有建立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在职代会闭幕期间的,应该征得超过半数职工所推举的职工代表同意,或者交给过半数的职工群众讨论,并听取意见。这个交由职工代表大会或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我们可以称之为发扬民主的过程,也可称之为“民主程序”。第二步,后集中。规章制度的草案交由职工代表大会或全体职工讨论后,职工代表大会或全体职工肯定会提出很多意见和方案,而且这些方案、意见与企业的意见很可能差别很大。那么,企业的规章制度最后如何确定呢?《劳动合同法》第4条第2款明确规定了,企业要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这也意味着,发扬民主后,规章制度最后的拍板决定权不在企业,而是由企业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通过平等的协商程序予以决定。这个程序也可称之为发扬民主的集中过程,也可称之为“集中程序”。

5.规章制度必须公示或告知给劳动者。规章制度制定出来以后,由企业法定代表人签署并加盖公章后以正式文件公布,向劳动者公示。公示原则是现代法律法规生效的一个要件,作为企业内部的规章制度更应对其适用的人公示。未经公示的企业内部规章制度,被管理者无法遵守,管理者也将无法进行有效的管理。《劳动合同法》第4条第4款规定,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应当公示,或者告知劳动者。(《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19条也明确规定了规章制度向劳动者公示才能作为审判案件的依据。公示、告知程序不仅是法律的要求,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单位规章制度以全体劳动者为约束对象,就应当为全体劳动者所了解,当然必须以合法有效的方式公布。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公示后要注意通过意见箱、接待日、座谈会、举报电话等形式,了解劳动者的反映,以便不断修订劳动规章制度。

6.必须及时修订规章制度。规章制度不能违背法律法规的规定,因此,订立规章制度所依据的法律、法规发生变化时,相应的规章也必须进行修改。另外,规章制度制定本身的目的一是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二是为了规范企业的管理,因此,当企业的经营管理一旦发生变化时,也必须对规章制度进行修改。在规章制度执行过程中,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的审查,对于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进行修改。对规章制度进行修订,如同规章制度制定一样,需要经过相应程序才能达到修订的目的。

总之,主体合法、内容合法、民主程序、合法有效的公示程序是用人单位防范规章制度法律风险的基本措施。

参考文献

完善规章制度篇5

关键词:高校;人身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一、高校学生人身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的特点

(1)我国公立高校的规章制度没有民办高校的规章制度严格。半封闭式管理或者是全封闭式管理是现在很多民办高校的管理手段,还有的学校规定学生在教室学习,更甚者还会采取点名和惩罚措施,每天晚上进行人数的清点,这些都是公立高校所没有的。

(2)在高校安全管理中,男生比女生松懈。在高校宿舍管理方面,对男生的管理比较松,如在进行女生宿舍管理中,男生进入需要先进行登记,或禁止男生进入女生宿舍。

(3)高校学生人身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的严格与松懈与当地的治安状况有关。为了保证和维护校园安全,在社会治安状况比较差的地区,学校会在学校规章制度中设置很多强制性和惩罚性的规定。

(4)高校比较密集区域的规章制度会比较相似。高校密集区的学校在学生宿舍管理、安全管理和违规处分方面所设定的标准差异不大。

二、存在的问题

(1)高校原有的规章制度与现有的法律法规之间还存在差距。我国高校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源自于我国的相关规定,如部门规章、行政法规、法律。随着时间的变迁和法律的完善,法律权利义务规则发生了改变;可是高校并没有针对法律的改变而更新,出现了高校规章制度与法律法规不统一的情况。

(2)体系还需进一步完善。第一是没有完善的立法体系和立章规划。第二是因为安全管理规定与实际不符,没有配套的规则和措施,不能推行。

(3)内容缺乏公平合理性。公平合理这一原则在高校制定规定中并没有得到重视,其主要表现在权利和义务内容不平衡方面。我国法律规范可以分为任意性规范和强制性规范,高校管理规定中应该将两者结合,还应该包罗对学生行为进行指引和教育的内容。

(4)高校学生人身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的内容与我国法律法规之间存在矛盾。首先是超越权限后的行政处罚;其次是未经同意和规定免除责任的事项;最后是滥用自由裁量权。除此之外,对于开除学生学籍情形,我国法律法规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可是还是有学校滥用私权开除学生学籍,这违反了法律法规。

(5)缺乏合理有效的学生救济渠道。如果学生在校期间的合法权益受到了侵害,学生可以去当地法定机关寻求帮助。笔者认为,申诉是最有效的救济办法,因为申诉时间短,耗时少,如果学校不接受申诉或申诉结果不符合法律规定,学生有权对学校提讼。现在,我国很多高校都设立了用于学生申诉的机构,可是,因为高校内部申诉机构和程序还存在权利和责任不明确的问题,导致出现救济力度和成果有局限,裁判立场角度存在偏差等问题。

三、完善措施

(1)为了让学生人身管理规章制度的内容符合法律规定,需要遵循以下三个原则:第一,合法性。在制定规章制度的过程中不能超过法律赋予的权限。第二,法律保留性原则。学校可以设置合理的标准来处理损害学生的基本利益等问题。第三,公平合理性原则。为了保证学校不,高校要提升自身对自由裁量权的控制和约束。

(2)在以上三个原则的指引下,高校应该做好以下几点工作:第一,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树立义务和权力平等的观念。第二,创建一套科学合理的立法体系和立章规划。第三,细化规章内容,创建配套的规则和措施。第四,明确学生人身安全管理的责任和职责。

(3)对高校内申诉制度进行完善。为了实现高校申诉方式的多元化,可以通过调解教育行政部门复议制度等救济模式对学生提供帮助。

(4)借鉴“无诉校区”的模式。降低高校内部的诉讼数量,并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纠纷,“无诉校区”主要是由学校、社区街道和法院共同创建。如果在高校学生人身安全管理的过程中引入这一模式,提倡创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对保护学生的人身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冠鹏.高校学生管理制度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3.

[2]白元儒.高校学生管理的法治化问题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10.

[3]王锐.“无诉”新风扑面来[N].湖北日报,2013-06-23.

[4]张芸芸.高等教育法律地位探讨[J].教育,2013,(2):54-55.

完善规章制度篇6

(一)主要目标

紧紧围绕“加强干部队伍和师德师风建设,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主题,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改革创新,着力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按照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提高领导班子领导科学发展能力和增强党员干部党性修养的需要,认真清理查找需要废止、修改、建立的各项制度和政策,突破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着力建立完善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政策和符合教育事业科学发展要求的规章制度,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正确导向,创造有利于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环境和条件,为实现教育事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提供有力的体制机制保障。

(二)基本原则

1、积极创新,稳妥推进。创新和完善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既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又严谨求实、严密论证。凡是在学习实践活动期间能够出台的政策和规章制度,要不等不拖,及时出台;对那些涉及面比较广,需上下互动、左右联动、协调一致、形成共识才能出台的重要政策制度,要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加强沟通协调,反复论证,科学决策,确保制定出台的政策和规章制度真正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在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2、立足实际,务实管用。创新和完善体制机制要“精而有效”,要切实抓住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影响和制约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突出问题的体制机制,避免空洞无物,搞形式主义。通过创新和完善体制机制,着力解决制度缺失和体制障碍等突出问题,努力使创新体制机制与解决实际问题相互促进,逐步形成保障和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制度体系。

3、上下衔接,规范操作。要注意学习、研究和掌握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特别是认真研究和贯彻落实当前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及时主动地做到上下衔接。对于需要上下共同努力才能解决的体制机制问题,可向上级相关机构提出建议;对于涉及全局性的体制机制问题,鼓励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对于地方规范性文件的修订,要严格按照程序规范操作。

4、广纳民意,充分论证。要充分征求和吸收广大群众的意见建议,充分运用解放思想大讨论的成果、领导班子成员的调研成果和领导班子的分析检查报告,确定建立完善体制机制的具体内容,切实体现教育事业科学发展需要和群众意愿。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坚持阳光操作,公开透明,充分论证,兼顾各方面利益,切实防止出现局限于眼前工作和部门利益的情况。

二、方法步骤

(一)清查梳理

结合教育自身实际,在充分征求意见建议的基础上,突出事关全局的重点,抓住关键环节、关键问题,认真清理和查找现有政策、规章制度,明确需要废止、修改、建立的政策和规章制度。

1、广泛征求意见。注重将创新和完善体制机制工作与开展学习培训、深入调研、解放思想大讨论、分析检查等工作紧密结合,认真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意愿。采取发放征求意见表、召开座谈会、开展网络调查、考察走访、开通热线电话、设置意见箱和电子信箱等方式方法,广泛征求下属机构和单位、基层群众、服务对象及相关部门对创新和完善体制机制的意见和建议。

2、全面清理查找。各直属支部及局机关各股室,必须从现在起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结合教育工作职能,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对现有的各项政策和规章制度进行系统全面的清理,检查是否符合中央精神、国家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是否符合实际,是否有利于科学发展,是否与其他有关规定相冲突,严格查找、清理本单位需要废止、修改、建立的政策和规章制度。

3、认真梳理分类。召开专题会议,对征求意见中反映的和清理查找中发现的需要废止、修改、建立的政策和规章制度,进行认真研究分析梳理,理清哪些是当前有条件并亟需废止、修改、建立的,哪些是需要一定时间逐步进行创新和完善的,哪些是本单位自身能够研究解决的,哪些是需要上级研究解决的,按照轻重缓急进行筛选分类,进一步明确需要创新和完善体制机制的具体内容。

(二)组织修订(6月下旬—8月中旬)

1、初步筛选。在广泛深入地征求直属单位以及广大教职工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对清理查找出来需要废止、修改、建立的各项制度和政策,需要创新和完善的体制机制,按照轻重缓急进行初步筛选。

2、分析论证。在充分调研、分析的基础上,组织召开教育局直属单位和机关股室负责人以及部分教职工等参加的会议,对初步筛选确定需要废止、修改、建立的各项制度和政策,需要创新和完善的体制机制进行专题研究论证,提高工作的科学性、实效性。

3、研究确定。在分析论证的基础上,及时召开局党委扩大会议,研究确定需要废止、修改、建立的各项制度和政策,需要创新和完善的体制机制。对于局职责范围内不能解决的体制机制问题,认真进行梳理汇总,并提出有关意见和建议(写明理由或依据,同时附有关背景资料、印证材料等),上报有关部门和县委学习实践活动办公室备案,

4、修订实施。根据研究确定的情况,实施有关制度、政策的“废、改、立”,以及有关体制机制的创新和完善。涉及跨部门创新和完善体制机制的问题,主动加强沟通,搞好相互协作。修订工作方案要根据制度、政策及体制机制修订工作的难易程度、职能权限、涉及范围等,明确牵头股室或单位、责任人、完成时限等,抓紧组织进行修订。局学习实践活动办公室将适时进行汇总、修改和完善,并将一批相关制度及配套措施等汇编成册,让群众能看到学习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实效。

三、组织领导

完善规章制度篇7

关键词:内部控制;企业;措施

中图分类号:F27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32-0105-02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企业也进入了黄金发展时期。企业经营的范围和企业的规模不断地扩大,企业面临的竞争也越来越剧烈,企业面临的环境也在发生着剧烈的变化,所有的这一切都给企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风险。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只有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系统,采取有效的内部控制措施,才能保证企业的财务信息能够准确地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才能保证企业所有员工都按照企业的规章制度办理各项业务,保证企业和股东的利益不受到损害。当前,我国经济的发展已经进入了后危机时代,全球经济危机的教训使得企业更加注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本文介绍了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作用,分析了当前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给出了相关的对策和建议,为我国企业在新的经济环境之下完善内部控制提供借鉴。

一、业完善内部控制的重要作用

内部控制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自我调节器,良好的内部控制能够保证企业平稳的运行,从容地应对外部环境中的各种变化,实现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企业内部控制的具体作用如下。

1.完善的内部控制可以保证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可靠

财务风险是当今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最大的风险。在近期我国局部地区,一些民营企业就因为资金链的断裂而发生了严重的财务风险问题,甚至导致了部分大型企业的直接倒闭。这些企业往往都因内部控制体系缺失、企业的财务信息与实际情况不符,使企业的管理者和决策者不能在财务风险发生之前了解到企业的真实财务状况。只有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才能保证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为企业的决策者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

2.完善的内部控制是保护企业和投资者利益的重要手段

内部控制最重要的原则就是“分权制衡”原则,在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之下,企业的所有业务都必须在两个或者以上的工作人员甚至工作部门之间完成,所有工作业务的处理都有严格的规章制度和流程,每一个业务人员都有明确的业务责任。同时,内部控制还有“不相容职位分离”原则,有效地预防部分岗位员工利用职务之便,通过损害企业和投资人利益的方式获取私人利益,有效地保护企业以及投资人的利益。

3.完善的内部控制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我国企业面临着越来越剧烈的外部竞争环境,企业只强化内部管理,提高内部管理水平,才能应对来自外界的各种竞争压力。通过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可以有效地保证企业内部各部门、各岗位员工按照企业的规章制度办理各种业务,保证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有序、高效地进行。通过监督、考核以及各项激励措施,调动所有员工的能力和积极性,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保证企业在激烈竞争的环境下生存和发展,实现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

二、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内部控制对企业的正常运营至关重要,完善的内部控制可以有效地保证企业平稳运营,规避各种风险,实现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但当前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内部控制认识存在误差

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是一种体制,良好的内部控制体系可以将企业运营相关的各种活动都纳入到这种体制和机制之下,保证企业的各项管理活动都能够按照企业的规章制度有序进行。但在实际企业管理过程中,企业的管理者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存在两个误区:第一种误区是认为企业的内部控制与企业的管理活动等同,认为内部控制可以完全代替企业的管理活动。这种认识误区主要是没有看到内部控制与企业管理之间的关系——内部控制是保证企业正常运营的工具,企业管理活动是保证企业正常运行的手段。另一种误区就是认为内部控制就是分权和监督。这种认识只是看到了内部控制表面上的现象,并没有理解内部控制真正的含义。

2.企业内部控制机制缺失,内部控制制度不合理

健全和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是企业完善内部控制的前提和基础。当前,我国的一些企业受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以及我国文化的影响,对内部控制体系认识不足。一些企业的管理者甚至简单地认为内部控制机制就是上级领导对下级员工管理与监督的机制,没有意识到内部控制体系应该覆盖到整个企业的所有岗位。这就导致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不健全,相关的规章制度的建设相当落后,部分岗位以及人员不能纳入到企业的内部控制体制之中,严重地削弱了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作用。

3.企业内部监督机制缺失,业务流程设置不合理

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必须要以完善的内部监督机制以及合理的业务流程作为基础。当前,我国的部分企业为了提高业务办理的效率、减少监督成本和业务办理流程,将部分业务的办理集中在一个部门甚至一个员工或者岗位,这就会导致必要的监督措施的缺失。个别的员工具有超过其能力及业务范围的权限,严重违背内部控制的“分权制衡”原则以及“岗位分离”原则,导致企业内部失控。特别是如果这些情况出现在企业的采购或者财务岗位,将给其带来巨大的风险。

4.部分财务人员业务能力不足,职业道德缺失

企业的会计信息在企业的内部控制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企业的会计从人员严格按照企业的规章制度办理相关业务,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企业的管理人员才能真正了解企业各部门运行的情况,才能了解企业内部控制的状态。当前,我国部分企业的财务人员业务能力不足、职业道德缺失、职业判断能力低下、自我约束能力不足,在上级管理者的命令以及相关利益的诱惑之下,为企业提供虚假会计信息,导致企业内部管理的失控。

三、善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措施

通过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企业内部控制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当前,我国企业在内部控制建设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既有意识方面的原因,也有体制方面的原因,还有相关人员能力不足、职业道德缺失的原因。要完善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强化企业管理者对内部控制的认识

内部控制的理念和方法,是改革开放以后我国从西方发达国家引进的一种企业治理的理念和方法。受我国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以及传统文化的影响,我国企业管理者对内部控制的认识还存在一定的误区。要真正加强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建设,首先需要强化企业管理者对内部控制的认识,让企业管理者真正了解内部控制的含义,掌握内部控制的方法,完善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的建设;让企业管理者理解内部控制与企业管理活动之间的关系,将企业的所有日常管理活动都纳入到内部控制体系之中。

2.健全内部控制机制,完善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

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机制必须以健全的规章制度为前提。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我国的企业管理者在企业日常管理活动中,都存在“人治”的倾向。部分管理者错误地认为内部控制机制就是方便上级管理下级,导致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机制严重缺失。因此,要强化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建设,就必须转变企业管理者的思维方式,建立完善的企业管理规章制度,将企业所有工作人员的所有管理和日常业务活动都纳入到企业的规章制度之内,改变企业“人治”的局面,利用企业的规章制度约束和引导所有员工的行为。

3.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改善企业的业务流程

“分权制衡”和“岗位分离”是企业内部控制的两个重要原则。但分权以及业务的分离也就意味着企业的监督成本以及业务办理成本的增加。部分企业为了节约运营成本,没有按照内部控制的相关原则在企业内部设立必要的监督机制,没有合理安排相关业务的办理流程。这就导致部分员工或者部门出现过于集权的现象,不利于企业的内部控制。要解决这一难题,企业必须设立完善的监督机制,使得所有人的业务活动都有明确的责任,都在一定的监督之下进行;所有业务的办理都会涉及到不同的岗位和员工,必须防止部分员工权力过大而无法监控。另一方面,企业还需要合理地设置部分业务的办理和审批流程,保证所有业务的办理都会涉及到不同岗位的员工,重要业务的办理有严格的审批流程,从流程控制的角度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

4.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培训与教育

企业的财务岗位在任何企业都是核心岗位。财务人员提供的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直接关系到企业内部控制的完善程度以及企业运行的风险。当前,我国部分企业的财务人员不能充分认识到财务工作的重要性,部分财务人员业务能力低下、职业道德缺失,在上级领导的命令或者外界利益的诱惑之下,不能按照企业相关规章制度的规定,依据已经发生的业务事实记录相关财务活动,给企业提供虚假会计信息,严重地扰乱了企业的正常运营秩序,给企业的发展带来重大的隐患。要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企业需要加强对财会人员的培训和教育工作,让财会人员了解企业的财务规章制度,了解会计信息对企业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企业还要加强对财会人员的思想道德和职业道德的教育工作,让财会人员自觉遵守企业的财务制度,严格按照企业的规章制度记录会计信息。

参考文献:

[1] 张俊松.公司制企业内部控制要点[J].企业改革与管理,2006,(1):21-22 .

完善规章制度篇8

一、高等院校依法治校定义及内涵

依法治校作为一种现代大学管理理念,已逐步成为高等院校加强管理,提升办学质量,提高办学效益,促进办学水平的一项重要工作,要想更好地进行依法治校,就必须从理论上认清什么是高等院校依法治校及其内涵。所谓高等院校依法治校,是高校办学和管理的一种模式,具体指高校管理者依据与高校有关的法律规范和高校自定的规章制度,通过不断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对高校的各项事务进行全面管理,依法保障师生的合法权益,使高校的管理和运行走上制度化、规范化和法治化的治校方略。

二、 高等院校依法治校建设所面临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高校依法治校工作中的不足也逐渐显现。

(一)规章制度不健全,存在无法可依的现象

依法治校要求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的制定均在法律的框架内进行,受法律的影响和制约并由法律来进行指引和导向。在实践领域,一方面,直接规范大学办学活动的法律、法规和规章严重滞后和不足。特别是一些关于高等教育的法律、行政法规存在某些规定失之偏颇的情况,部门利益保护色彩较浓, 强调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行政权力,忽视高校的自主办学和人格独立,严重影响教育法律、行政法规在高等院校的准确适用, 影响其权威性。另一方面,大学内部建章立制工作不到位,内部规则真空较多,很多高校的规章制度在制定时都缺乏法治观念,可操作性不强。

(二)管理体制落后,民主精神缺失

民主是高校法治的基石,缺失民主,高校法治的培育就缺少了土壤和气候。不幸的是,目前传统的高校内部管理体制“人治”痕迹明显,大多数管理模式还是以政府行政管理为主,民主精神缺失现象普遍存在。在高等院校管理机制上“官本位”现象严重,权术重于学术,对学校主体教员的重视比较缺乏,使得高校行政权力泛化并过于集中在学校一级,导致行政权力过于干涉学术自由,并用效率化的行政衡量尺度来要求教学与科研工作,从而导致学术研究人员轻视学术力量,丧失学术信仰,出现大量急功近利的学术欺诈事件。

(三)执行与监督机制不完善,师生权益未得到应有的保护

高等院校执性监督的根本目标是监督管理者的管理方式,提高其依法治校水平,维护教职工和学生的合法权益。这不仅需要体系完备的一整套规章制度的保障,更需要高校管理者具有一种内在自觉的制约。如果高校的管理权力缺少这种民主的监督和制约,就有可能会偏离法治轨道,使得依法治校的目标难以实现,从而影响到高校的发展,甚至危及学校的生存。然而,在具体实践中,很多高校仅仅是在规章制度制定的环节上强调进行监督,即理论层面已经相当完备,但可操作性和执行性不强,缺乏具体的监督机制保障规章制度的执行环节。既没有明确的监督方式和监督程序,也缺乏对监督不利应承担的责任的规定,这些都造成了监督机构监督不严,很难发现和纠正其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没有起到真正维护师生权益的作用。

三、推动高等院校依法治校建设所需要的条件

建立健全完善的高等院校依法治校体系,推动高校依法治校更快更好发展需要以下几个条件:

(一)健全规章制度,确保有法可依

高校法治需以制度先行,以制度为法治的基石。一整套科学规范、操作性强的规章制度是依法治校评价顺利开展的前提和保障。首先,高等院校需要依法科学地制定学校章程。自古有言,“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学校章程就是高校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的基本依据,也是高等院校管理和运行所要遵循的根本大法。依法制定和实施学校章程,是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全面实行依法治校的重要保证。其次,依据学校章程制定各项规章制度,即具体规范各项工作的操作细则和管理办法。规章制度是学校章程的进一步细化,以具体设定人们应尽的义务,约束人们的行为,保障人们的权益,从而使高校内部管理体制得到完善,管理效率得到提高。

(二)强化法治观念,健全民主管理机制

管理体制的僵化和滞后在很大程度上折射出的是管理者的法治意识和观念的模糊,没有将法治精神和理念内化为其自觉行为,运用实施到管理的过程中,导致很多高校依法治校的“行政本位”色彩过于明显。因此,法治观念的强化和法律信仰的树立是健全高校民主管理机制的前提和保障,也是高校依法治体系得以构建的关键。只有将法律文化信仰深深植根于高校管理者和广大师生的心中,渗透入他们的血液里,使得信仰法律成为他们的一种生活方式,这样的文化氛围才能孕育出具有民主法治信仰的管理者,才能构建出一个使得广大师生能够自由探索、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民主管理机制。

(三)完善监督与内部约束机制,保障师生的合法权益

依法治校工作不仅要靠相关法律和规章制度来保障,还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督保障机制来确保运行。高校应充分发挥审计监督、群众监督和社会监督作用,形成强有力的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在完善监督机制的同时,高等院校还应该积极实行内部约束机制,以确保法律法规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能落到实处。同时,充分发挥纪委、宣传、工会等行政部门的职能作用,建立健全并认真落实群众举报、接待和舆论监制度。通过外监内控并结合多项配套制度和具体程序的联合监控模式,使依法治校能真正发挥出其应有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徐德刚.高校依法治校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湖南社会科学,2005年第3期.

[2] 胡建华.论我国高校法治建设的完善[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5期.

上一篇:食品安全规章制度范文 下一篇:劳动规章制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