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会主题标语范文

时间:2023-09-20 08:43:02

年会主题标语

年会主题标语篇1

新闻标题就是用精辟、简洁的语言,对新闻内容和传播思想都具有浓缩和概括作用,对整篇文章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2]。传统新闻标题原则上是与正文、图片同时呈现在同一平面上,读者即使没有被标题所吸引,也可能在对正文和图片的一瞥中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但是与传统的新闻媒介相比,网络作为一种新的传播媒介,它的超级链接方式使标题承担了导读的全部重任。学者们正是看到了媒介对新闻接受度的影响,纷纷把自己的视角转到了对网络新闻以及网络新闻标题的研究上,并对网络新闻标题与传统新闻标题不同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论述。但是我们认为,二者的差异仅仅是由于媒介的不同引起的形式上的不同,在新闻标题的功能和本质上,二者还是一致的,其中表现在语言上的重要特点就是大众化语言的运用。

1.1各有千秋———二者的区别

对于网络新闻标题与传统新闻标题的不同,学者们都作了大量的研究,比如柳泽华《网络新闻标题的功能和特点》[3]、徐小立《网络新闻标题与报纸新闻标题比较》[4]、李东方《网络新闻标题的特点及大众化倾向———以高校图书馆网络新闻为例》[5],等等。通过对相关论文的分析比较,可以发现对于二者的不同之处,各家论述的实质基本一致,笔者在前人论述的基础上以表格的形式对二者的区别进行分析比较。

1.2使用大众化语言

李东方在《网络新闻标题的特点及大众化倾向———以高校图书馆网络新闻为例》一文论及网络新闻标题的大众化倾向时提出:“所谓网络新闻标题的大众化,指的就是新闻标题的这种亲切通俗的特点,既运用口语化的语言传递新闻中最重要的信息,通俗易懂,又适合广大受众的需要,充满人情味和亲和力。”[5]虽然李先生是对网络新闻标题大众化的解释,但是我们认为这一解释也适用于传统新闻标题的大众化。从李东方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从信息的传播这一角度看,由于读者群的多样性,运用大众化语言可以满足大多数读者的认知需求,从而快速传达新闻事实;从读者接受心理的角度来看,自大众传播诞生以来,人类新闻传播经历了一个由传者中心到受者中心的转变过程。正如李东方所讲:“如今,人类正进入因特网时代,传统概念遭遇解构和颠覆,受众的主观能动性与心理需要受到尊重,以传受关系平等的现代新闻传播观念正在建立。”[5]如果我们在新闻标题的拟制上还固守以往传者中心的观念,用过多的晦涩难懂的词语或者说一些“不接地气”的话,不仅达不到传递新闻事实的目的,还会脱离群众,那么新闻制作者所拟制的新闻只能是空中楼阁、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从新闻业的长期发展来看,无论是网络新闻媒体所追求的点击率,还是传统新闻媒体追求的发行量,都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因此,采用大众容易接受的大众化语言,对这两种新闻媒体的长远发展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从以上可以看出大众化语言在新闻标题中的运用是适应新闻业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沟通人民大众、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途径。

2大众化语言在新闻标题中运用的特点

据李东方所论,新闻标题的大众化主要表现为采用亲切通俗的口语化语言。网络新闻标题和传统新闻标题在运用大众化语言上有很多相同之处,但网络新闻标题由于其特殊的传播媒介,在表现标题的大众化上会有所不同,下面我们来对二者的相同之处以及网络新闻标题的特殊之处作简要论述。

2.1二者在大众化语言运用上的相同之处网络新闻标题和传统新闻标题在大众化语言的运用上主要体现在遣词造句上。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采用大众熟悉的词语空洞华丽,晦涩难懂,看后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标题,不仅没有起到“题好一半文”的作用,反而削弱了新闻事实的价值,令读者望而生畏。采用大众熟悉的词语包括适当运用社会流行语、方言词语以及用常用词语表达新事物、新现象,就可以解决这种令读者却步现象。社会流行语是一种语言时尚,它反映了语言与社会的互动关系,是一定时期内的焦点话语,具有很强的实效性。新闻语汇采用社会流行语可以使新闻事件在短时间内渗透到社会各个角落。比如:例1婚礼办成了“非诚勿扰”(《扬子晚报》2010年6月1日)①例2半价乘公交,目前还“差钱”(《扬子晚报》2010年7月13日)②例3万名男女光棍参加恋爱运动会口号“非诚勿扰”(搜狐2009年3月13日)③例4退休生活做到“不差钱”如何守住你的养老钱(中财网2009年3月16日)例1和例3中的“非诚勿扰”是江苏卫视一档适应现代生活节奏的大型婚恋交友节目,而且前两年的贺岁片《非诚勿扰》的热播,让“非诚勿扰”这一词成为社会流行语,为大众广泛使用。这两则新闻使用这一词语不仅准确报道了新闻事件,而且容易抓住读者的眼球,引发进一步阅读的兴趣。例2和例4中的“差钱”和“不差钱”都来自于2009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小品《不差钱》,例2这则新闻运用这一词语,既能吸引读者注意,又能形象、生动、委婉的表达公交车半价的可实施性。例4这则新闻用“不差钱”这一词语,用更为直白的方式表达了我国退休人员如何养老的问题。与汉语共同语相对,汉语方言是通行于一定的地域,只是局部地区使用的语言。新闻受众群体的多样性,使得新闻制作者在新闻标题的拟制中运用方言词语受到一定的限制。尤其是报纸,作为公开发行的刊物,不仅要传递信息,还肩负着舆论引导的重要功能,相关部门对其有着明确的规定,要求使用规范、标准的汉民族共同语、文字。但自90年代以来,一些报纸尤其是地方报纸,对方言词语的使用明显增多,指称具有地域特色事物的方言名词更为多见。比如:例5汗水打湿山城“棒棒军”(《工人日报》2009年8月5日)④例6集体无厘头时代(《潇湘晨报》2010年4月11日)“棒棒军”是四川方言词,“无厘头”是粤语词,本地读者在阅读这类新闻时不必再进行语码转换,从而提高了阅读速度;而且这些方言词语反映了各地特有的人文情趣,带有浓厚乡情的词语会使当地人有种亲切的感觉,这在无形中拉近了新闻制作者与读者之间的距离。新闻的价值在于“新”。正如著名的“人咬狗”之论一样,只有新鲜的事件、最新的动态、罕见的景象等,才能够吸引人注意,具有传播价值,但是人们在认知上会有些吃力。因此选用大众熟悉的词语来表达专业性、行业性较强的新现象,可以减少人们在认知上的困难。例如:例7给承诺套上法律的“紧箍咒”(《文汇报》2005年10月31日)⑤例8布什为伊拉克政策抹口红(《文汇报》2005年12月2日)例9划出临时经营区摊贩不再躲猫猫(新民网2010年1月3日)⑥“紧箍咒”来源于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并且随着各大电视台对电视剧版的《西游记》的轮番热播,这一词语已是家喻户晓了。这则新闻用“紧箍咒”来表达法律内容,让那些只有专业人士才能懂的法律为大众所理解,以此达到新闻的传播价值。“抹口红”本指女性美化容貌的行为,在这里指布什的演讲,用更为通俗的词语表达了作者对布什的伊拉克政策的观点。“躲猫猫”本是指童年时期玩的一种你藏我找的游戏,用在这里,更能反映政府部门对摊贩的集中管理。

(2)采用具有意象的词语表达抽象概念人们对事物的认识都是从具体到抽象的,因此在新闻标题中采用具体的词语表达抽象的概念,更能为人们所理解。新闻标题是新闻给读者的第一信息传递,很多读者都是通过新闻标题获取新闻信息的[6]。抽象的新闻事件要被受众接受,就必须要形象化,所以在拟制新闻标题时就要想方设法使其表达形象生动起来,这主要表现在修辞手法的运用上,如比喻、借代、比拟、夸张等[7]。例如:例10上百家无证小煤矿为何敢带“病”生产(《文汇报》2005年11月5日)①“病”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用于“人”的词语,这里用来表达生产上的安全隐患。

(3)使用新词语新闻贵在“新”,这一性质决定了新闻在词语选用上的独到之处,大量新鲜生动的词汇、语言的选用,有助于新闻作品充满浓厚的生活气息,贴近百姓生活,展现时代风采,更好地反映社会现实。在传统新闻标题和网络新闻标题中都会运用一些新词新语,甚至于某些时候,汉语言的很多新词汇、新用法都是由媒体创造性加以使用,后来逐渐为广大群众所接受,逐步成为汉民族常用语。张莉萍在《新闻标题语言运用研究》的“新闻标题的词语运用”一节着重讨论了新闻标题中新词新语的运用[8],并对新词新语作了分类探讨,因此本文就此进行简要说明。例如:例11卷走邻居90万养老钱债主组成行动队“人肉”他(《扬子晚报》2010年7月18日)②例12股票“人肉搜索”风行上市公司惊现网中央(网易2009年3月16日)③“人肉”先是来自于“人肉搜索引擎”这一网络用语,现在语义已经发生改变。“人肉”就是利用现代信息科技,人找人,人问人,变枯燥乏味的查询过程为一人提问八方回应、千方百计的搜索体验。在新闻标题中运用新词语,可以快速、及时地反映社会现实,但如果光考虑词语的“新”,不顾大众对词语的接受度,这样只会得不偿失,聪明反被聪明误。因此,新闻标题的拟制要综合考虑词语的“新”和词语的认知度,适当运用新词语。

2.2网络新闻标题在大众化语言运用上的特点

网络新闻标题在大众化语言运用上不同于传统新闻标题,主要表现在附加特定元素上。网络新闻运用超级链接的方式把标题和正文联系起来,并且可以综合运用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如果新闻正文中含有图片或非文字文本,标题中就会标记“”等表意符号,或用闪烁、变色等动态字符来显示,使受众在视觉和心理上预先获取信息。例如,各大学校会在刚刚的新闻上贴有“new”并闪动,比如四川师范大学研究生院的新闻公告“关于做好2014届毕业研究生图像信息采集工作的通知[2013-4-15]”,紧接在标题之后就附“new”字样并闪动,这些标题后的附加元素都能帮助读者快速获取最新信息,并能提高网站的点击率。

3新闻标题中大众化语言的运用对社会的影响

3.1正面影响

3.1.1满足大众认知简易性需求新闻标题选用大众化词语,不论是采用大众熟悉的词语、新词语还是选择具体词语表达抽象概念,都是大众容易认知的。美国社会学家卡耐基在其名著《人性的弱点》中论述到:当今是一个戏剧化的时代,单纯地、就事论事地叙述一项事实是不够的,你的叙述必须生动、有趣,富有戏剧性;电影这么做了,广播电台这么做了。你想引起人们的注意,也必须这么做。同时,利用这些大众化的词语来表达不为人们所熟知的事物,能够有效降低未知信息的难度,不仅有助于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也有利于人们迅速从已有的知识建构中快捷地获取信息,进而通过标题一望即知所传递的内容、获取新的信息。这种快捷的方式正好适应当今社会人们快节奏的生活。

3.1.2有利于社会大众文化的构建新闻标题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导向功能。柳泽华在《网络新闻标题的功能和特点》中论述到:“导向功能主要表现在,标题是新闻与评论的结合点,标题可以或隐或显地表明作者对新闻事实的看法,进而影响社会舆论,引导受众的是非观和价值观。”[3]我们从柳先生的论述中可以看出新闻标题的社会引导性作用。通过对新闻事实的报道,导出作者对这一事件的评价,这一评价所代表的价值观念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社会大众的评判。经济的全球化带来了人们思想观念的多元化,人们对事件的评价会有所不同,但是五千多年中华文化根基孕育出来的中华儿女的道德观念不会因此而改变,人们的基本道德观念上还是一致的。而且在思想多元化的时代,拜金主义、利己主义观念在人们心中萌芽,在这样的背景下,新闻的价值导向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3.2负面效应

新闻标题中大众化语言运用对社会的负面效应主要表现在媚俗化倾向和错误的新闻报道和错误的价值导向。这种情况在网络新闻标题中尤为突出。正如徐小立在其文章《网络新闻标题与报纸新闻标题比较》中所述:“网络新闻为了吸引点击,其标题制作往往忽视新闻导向,突出负面内容、歪曲原意、以偏概全、夸大事实,有意制造轰动效应以耸人听闻等现象比较常见。”[4]该文举了如下例子:(2005年11月1日)女大学生被杀的新闻,在搜狐的‘社会新闻推荐’一栏中,标题是‘大三女生家门口被割颈身亡,死时身体轻微发抖’。作者指出:“增加死者临死时身体发抖的描绘未免有渲染暴力和恐怖以耸人听闻的嫌疑。”[4]搜狐网还有如下新闻标题:“八旬老翁诱骗猥亵3龄女童强行乱摸其隐私部位(图)”、“宁波一歌厅遭人持枪打砸目击者称像警匪片(图)”等等,这种情况在我们浏览网页时也经常遇到,在打开网页后,网页下方时不时就会浮出一些过于低俗的标题和图片,这些标题都是为了吸引大家的眼球,追求点击率,但是这些标题让人感觉太过低俗,失去了媒体的价值导向功能,也会让大众感到厌恶。因此,对网络新闻的管理还需进一步加强,新闻标题为了吸引眼球过分追求低俗、媚俗的倾向则是每一位从业者所需要警惕的。

4结语

传播媒介的不同并不能掩盖传统新闻标题和网络新闻标题的共同本质和功能。本文在前人对网络新闻标题和传统新闻标题比较的基础上,对二者在运用大众化语言上的表现作了比较细致的论述,进而说明大众化语言在新闻标题中的运用对社会的双刃剑影响。大众化语言在新闻标题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希望本文能够为拟制新闻标题和选用大众化词语起到抛砖引玉之功效。

年会主题标语篇2

关键词:英语新闻标题;标点符号;语用功能

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7)02-0162-04

关于新闻这一概念的定义,一般人们认为它只是指最近发生的事件信息。《麦克米伦高阶英语词典》(Macmillan English Dictionary,2003)对于新闻的解释是“Information about something that has hap.pened recently;information about recent events thatis reported in newspapers or on television or radio:atelevision or radio broadcast that gives you informa-tion about recent events,read by a newsreader withspecial events bv correspondents”。由此可,新闻不仅仅是指最近发生的事件信息,也可以指报纸、电视或广播播出、报道的新近发生的事件信息,还可以指一种新闻、广播播报的节目,例如九点新闻(the nine o’clock news)。本研究的新闻主要指上述的第二种含义。

新闻标题可以视为新闻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标题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新闻的成功与否。新闻受众首先从新闻标题判断该新闻的可读性从而决定是否继续读下去。短小精悍、幽默传神是英语传媒语言的主要特色(胡曙中,2007)。各种修辞手段的运用或联合运用也正是为了达到此目的。恰当的标点符号的运用也是其中的一种重要手段,有不可忽视的修辞作用。标点符号是语篇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通过逗号、冒号、感叹号和句号等标点符号的使用,语句表达能更加清晰和准确,更能传达说话人的信息以及情感的表达。本研究通过对中国日报(China daily)、美国VOA和CNN、《新闻周刊》(Newsweek)、英国BBC和《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等来源的网络或报刊新闻标题的标点符号进行分析,找出它们主要的运用特点及其语用功能。

一、新闻标题中主要标点符号的运用

如果新闻标题是比较简短的句子,有时会使用完整的句子。如:Why was‘Voice’Singer killed?(2016-6-11 CNN),但为求简洁,在新闻标题制作中使得名词词组等较为简短的形式如Orlando night-club shooting(2016-6-13 CNN)或省略形式在新闻标题中得以大量存在,如Fifty killed in Florida shoot.ing,worst in US history(2016-06-13 China daily)。

新闻标题为求精简,很少使用连词,目的是节约字数,所以,新闻制作会运用多种修辞手段如标点符号来帮助理清标题层次和逻辑关系,直观深化新闻主旨并吸引新闻受众的注意力。实际上,相比字词,标点符号有时能传达更多的含义,更直接,更简单明了,更能引人深思。新闻标题中标点符号的运用有其不同于一般语篇的特点。例如,在新闻语篇中句号表示语句的完结,作为断句的手段。在标题中一般不使用句号,但也偶尔存在,如Mortgagerates are at an all-time low.Act now!(June 15,2016CNN)。因为新闻标题本身作为独立的存在有其自身的分隔功能。英语新闻标题中使用较多的标点符号是冒号、逗号、引号、问号、感叹号等。

二、英语新闻标题中标点符号的语用功能

英语新闻标题中的标点符号主要有两大功能:逻辑、层次功能,如逗号、冒号等;情感、互动功能和深化主题功能,如问号、引号、感叹号、省略号等。

(一)英语新闻标题中标点符号的逻辑、层次功能

英语新闻标题中的冒号、逗号等主要体现了标题中的逻辑关系,旨在理清层次、降低新闻读者的阅读难度。

1.冒号的使用及其主要功能

冒号表示两个主句之间的停顿,可用在列举事物、解释或原因、直接引语之前或介绍性标题之后(Penny Hands,2012)。在新闻标题中,冒号的主要作用是表示引用语、引用观点的来源(例1、例2)。直接引用语或引用观点能给人一种形象、互动的感受。因为连词等多种语言成分的省略,冒号的运用能表明标题各部分的逻辑关系,如同位关系(例3、例4)、因果关系(例5)等。冒号用于指明、强调新闻事件发生地、新闻的主体或新闻事件当事人(例6、例7)。

例1 Trump:I’ll‘change tone’if elected(2015.07-22 CNN)

例2 Indonesia official:Some Air Asia victimsbelted in seats(2015-01-02 China daily)

例3 Migrant crisis:Hungary’s closed borderleaves many stranded(2015-09-15 BBC)

例4 The NSA Leaker:Edward Snowden(2014CNN)

例5Utah flash flood:death toll rises as more vic-tims found in Zion national park(2015-09-15 TheGuardian)

例6 Syria:Twin bombings rock Damascus sub-urb Sayyida Zeinab(2016-06-11 BBC)

例7 U.S.-China:3 economic flash points(2016.06-05 CNN)

2.逗号的使用及其主要功能

与汉语新闻标题中逗号的使用相比(白丽娜,2013),英语新闻标题中的逗号用得比较广泛。英语中的逗号表示句子成分之间短暂的停顿,用于分开主句和从句,分隔状语和句子其他成分,分开一系列物品或并列的形容词,与称呼语、直接引语或插入语连用,用于日期中等(Penny Hands,2012)。在新闻标题中出现的逗号有很多语用功能,最为常见的是意群的停顿。逗号用于分隔主句和从句、状语和其他成分(例8)、主语和其他成分(例9);提示各成分之间的并列(例10)、同位(例11)、因果(例12)、转折(例13)等关系。在例10中,新的一年(2014年)和新的法律,逗号分隔开的是时间和事件,同时,NewYear和new laws运用了重复的修辞,在此新闻标题中这两部分转变成了并列成分,使标题读来朗朗上口,给人以深刻印象。而奥巴马医改计划、大麻、枪支和无人机指的是新法所涉及的方面,逗号用以分隔并列成分。

例8 With Podcasts,When Students Speak inClass,the World Can Listen(2006-03-20 VOA)

例9 Hillary Clinton,hawk or dove?(2016-06-12CNN)

例10 New Year,new laws:Obama care,pot,guns and drones(2013-12-3l CNN)

例11 Whitney Houston Remembered as Trail-blazer,World Class Entertainer(2012-02-14 VOA)

例12 Recovery Begins After Hurricane Ike,Bush to Visit Affected Area(2008-09-14 VOA)

例13 Tragedy at One School,Renewal at Anoth-er(2012-12-20 VOA)

(二)英语新闻标题中标点符号的情感表达、深化主题功能

引号、问号、感叹号、省略号在英语新闻标题中主要体现的是情感表达和深化新闻主题信息,加强新闻工作者和新闻受众互动的语用功能。

1.引号的使用及其主要功能

英语中的引号有双引号和单引号。在新闻标题中大多用单引号。引号用于直接引语、词语的强调、词语的特殊用法或作者不赞同某事等(PennyHands,2012)。在英语新闻标题中,引号的主要作用是用于直接引语(例14)、提示超常规搭配(例15)、提示专有名词或新词、新现象或有新闻制作者特定感彩,如表怀疑、否定等含义的词(例16、例17)。

例14‘Unclear’why gunman killed singer(2016-06-12 BBC)

此新闻报道的是美国22岁歌手克里斯蒂娜・圭密(Christina Grimmie)在粉丝见面会上遭到27岁男子枪杀。‘Unclear’是引用警方的通报,警方在记者会表示,暂时还不知道动机,也不知道与克里斯蒂娜是否认识,这些都还有待调查。

例15 China’s‘tomato and eggs’Olympic uni-form(2016-06-01 CNN)

此新闻讲述的是2016年中国代表团参加里约奥运会的礼服这一事情。新闻中的番茄炒蛋tomatoand eggs其实描述的是中国奥运礼服颜色为红、黄两种颜色。我国的众多媒体也是以“番茄炒蛋”或“西红柿炒蛋”来描述奥运代表团礼服的。此处,引号的作用首先提示的是“番茄炒蛋”(tomato andeggs)和奥运礼服(Olympic uniform)非常规的搭配,以引起新闻读者的注意。“番茄炒蛋”是我们常吃的一道家常菜。新闻中用它来修饰奥运礼服,是因为这道菜的颜色和奥运礼服的颜色一致。

例16‘APEC blue’tops Beijing environmentalkey words for 2014(2014-12-24 China daily)

2014年北京市环保局了“2014清洁空气十大关键词”,其中,“APEC蓝”名列十大关键词之首。伴随着2014年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会议的临近,北京的空气质量明显好转,天空也逐渐变蓝,被市民称为“APEC蓝”。

例17‘After-gaokao economy’heats up(2016-06-16 China daily)

近年来出现了“高考经济”一词,现在又有了“后高考经济”。“后高考经济”指的是高考结束后,考生们纷纷准备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如旅游、学车或准备复读、参加培训班等,商家们针对他们的需求推出各类产品而催生的经济。引号标出的“后高考经济”起到提示新词、新现象的作用。而After-gaokao这一英语单词加拼音的非常规组合也非常引人注目。

2.省略号的使用及其主要功能

英语省略号,顾名思义,是某些字词句的省略。省略号的运用有很多语用功能。张本慎(1986)认为,有表引文的省略、省略号能引出一个同位语、引出结论性的句子、表说话人思路的突然转变或犹豫不决等作用。尽管不及逗号和冒号的运用广泛,新闻标题中仍然会使用省略号。其语用目的主要在于引发联想和深思,引起读者的关注。琦(2009)得出结论,省略号同言语的内容和感情都有联系。既可以指代言外之意和潜台词,还可以指代突然性和某些词或词组搭配的荒谬性。

例18 Wish you were…in or out?(2016-05-18CNN)

此新闻的背景是英国在2016年6月23日将就是否退出欧盟举行公投。Aberystwyth和BlackDool是英国著名的两个海滨度假胜地。省略号的使用意味深长,给人以充分思考的余地,也提高了新闻受众的关注度。而问号的使用在于询问这两个地方的人们的选择,是要加入欧盟,还是要退出欧盟?

3.问号的使用及其主要功能

问号在新闻中出现的目的是激起新闻受众的好奇心和阅读兴趣。英语新闻标题中常见的有一般疑问句、特殊疑问句和选择疑问句。因版面空间的制约,也为了提高新闻受众的阅读速度,凸显关键信息,疑问句通常以省略形式出现,尤其是选择疑问句。疑问句也可以分为提问式(例19)、问答式(例20)、讨论式(例21)等多种形式。在例2l中,frene-my,是friend加enemy的缩写,表达本质是敌人,但却伪装成是朋友,表示亦友亦敌的关系或互相竞争的同伴。新闻标题制作者以选择疑问句的形式向新闻受众提出三种可能的关系,目的是给他们以思考的机会,加强互动。而且,friends,foes or frenemies的排列运用了头韵的音韵修辞方式。问号和头韵修辞的联合使用,增加了节奏感,起到了强调作用,同时唤起新闻受众的深思。

例19 Can YOU pass China’s grueling collegeentrance exam?(2016-06-07 CNN)

例20 Want to Be a Foreign Exchange Student?First Do Some Homework(2008-03-30 VOA)

例2l Friends,foes or frenemies?North Koreaand China appear to patch things up(2016-06-03CNN)

4.感叹号的使用及其主要功能

英语新闻中感叹号的使用主要是引起新闻受众的共鸣,体现的是情感功能。

例22 Ding!Ding!The Dow Hits 13,000!(2012,Newsweek)

此新闻报道的是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股市一直未能好转,因此道琼斯指数此次能突破13,000这一消息使人们非常高兴和振奋。“Ding!Ding!”为拟声词,是铃声所发出的叮当或丁零的响声。拟声词的运用提高了新闻标题的听觉刺激感,营造了一种欢快的氛围。更重要的是,连续三个感叹号的使用加强了这一新闻给人们带来的振奋、欣喜感,从而吸引他们继续阅读新闻。

例23 He’s Baaaaak!(2011,Newsweek)

本新闻讲述的是60多岁的斯皮尔伯格又拍摄了两部大片重回银幕。Baaaaakl是Back(回来)的变异形式,意为“他又回、回……回来了”。这种变异形式的目的是快速抓取新闻受众的眼球,aaaaa的形式、发音包含惊叹的意味,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听觉的刺激感,感叹号和它的连用更加强化了新闻想要凸显的信息,即65岁高龄的斯皮尔伯格,在他职业生涯的第40个年头,仍然拍出了令世人瞩目的大片。

三、结语

年会主题标语篇3

摘 要:报纸作为传统大众传媒的“老大哥”,其新闻报道的及时性、广度、深度等一直被行业内所重视。其中,作为新闻的眼睛――标题,更成为新闻报道能否第一时间吸引住读者的重要环节。本文旨在探讨中越报纸新闻标题的基本特点及其异同。研究对象主要引自《中国青年报》和越南《新河内报》的新闻标题。

关键词:中国;越南;报纸标题;比较

一、报纸新闻标题的主要概念

所谓“新闻标题”即不同公务文书的标题(一般由责任者、事由和文种组成),也不同于文学作品的标题,因为书的题目只包含内容,但新闻标题包含着新闻信息。新闻标题具有缩写稿件的内容和代表功能。新闻标题的种类繁多,结构较复杂,而且还存在着内在的逻辑关系。

在翻阅中外学者给报纸新闻标题所下的概念时,发现它们具有以下的共同之处:第一、新闻标题是报纸的专业术语;第二、新闻标题是对紧随其后新闻内容的概括或评论。总的来说,“新闻标题”的定义应该是这样的:位于新闻本文之外,用以解释或评价新闻内容,常区别于正文字体且大于新闻本文字号的简要文字。

在当今21世纪的工作、生活节奏日益加快中,全球进入信息时代,所以对信息,特别是有高质量的信息的需求越来越高。就是各个都朝着“快餐化”方向发展,以及新闻事业正处在繁荣的阶段,报纸种类丰富多采,这已导致所谓“读题时代”。新闻标题是报刊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好的新闻标题往往一字千金。常言道:“看书先看皮,看报先看题”,意味着读者在选择新闻的过程中,首先是通过对一个个标题的浏览来进行的。

二、研究方法和语料来源

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为描写法、分析法、对比法,即先对中越报纸新闻标题的特点进行描写并初步分析,找出其异同之处。

本文所使用的语料主要引自中国《中国青年报》和越南《新河内报》。《中国青年报》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张公开出版的青年报纸,创刊于1949年6月10日,由邓小平主席亲自批准出版。《新河内报》是越南共产党河内市委机关报,是河内市政府与人民的声音。在抗美战争时期,《新河内报》于1968年1月29日创刊。目前编辑出版多种报刊,包括《新河内报》日报、《新河内周末报》、《今日河内月刊》等刊物。

三、中越报纸新闻标题比较

(一)中越报纸新闻标题的分类

1.根据标题结构来分类

报纸新闻标题的分类十分复杂,由于着眼点不同,分类方法不同,导致所获得的结果也自然不同。从中越报纸的基本情况上,根据标题结构可分为主标题、引标题、副标题、文间小标题等四种。

主标题,简称主题,就是在诸多行标题中处主要位置、字号最大、内容最重要、最能集中表现主题或中心思想的标题。凡是有标题的稿件,哪怕仅有一行标题,也得有主标题,它是新闻标题的最基本样式(在特殊情况下,也可同时标出“双主标题”或“多行主标题”)。例如:

(1)前t生指C中取死囚器官(《Epoch Times》2001)

(2)“Nghe da・o Hà N・i” C cu chuyê・n la・ vê` m thanh?(《新河内》9/4/2014)

引标题简称为引题,又称眉题、肩题,位于主标题的前面,是将新闻事实的某一部分作引子,铺垫引出主标题,或烘托渲染气氛,或扼要介绍背景,或简短地交代原因,或阐发揭示思想意义,有的则是主标题的前半句话。例如:

(3)农民工讨薪牵出冒名投标案(引)

一枚假公章圈走上千万元工程(主)

(《中国青年报》22/3/2010)

副标题又称辅题、子题,一般在主标题的后面,对主标题的内容做进一步的补充说明,进行具体交待,有时一连使用多条副题,又叫做“串副题”。例如:

(4)团山东省十三次代表大会开幕(主)

省委书记姜异康出席并讲话(副)

(副题对主题补充)(《中国青年报》1/4/2013)

(5)

(《新河内》20/4/2013)

文间小标题又称分题、插题,位于正文段落间,起突出段落“小主题”的作用,是具体段落的主旨所在、精要的凝聚,可分化较长的文字,美化版面或提示段落中心内容,有助于读者阅读时较准确地把握文章结构。例如:

(6)力短缺ll拉l限(主)

力危C(分题之一)

布什的C遇(分题之二)

馕厣仙河水泛滥(分题之三)

(《Epoch Times》2001)

(7)

(《新河内》16/4/2013)

2.根据标题内容来分类

根据标题内容来分类可以把中越新闻标题分为新闻消息、新闻评论和新闻资料的标题:

新闻消息标题:侧重介绍新闻事实的主要内容,注重表现新闻事实的时效性,一般用语简练、短捷、明快,大多情况不夹杂作者、编者的思想感情。例如:

(8)中共中央举行元宵节联欢晚会(《中国青年报》24/2/2013)

(9)

(《新河内》8/4/2013)

新闻评论标题:侧重阐述文章的中心思想,发掘主要问题的深刻哲理和思想意义,用语逻辑性强,准确扼要,鲜明地体现作者和编者的观点、立场、态度,以一行式标题为主,讲究推理正确、论证严密,富有鼓动性。例如:

(10)人才流失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共同问题(《中国青年报》20/9/2012)

(11)Nóng v・i hay t duy…ng'n ha・n?(《新河内》19/4/2013)

新闻资料标题:侧重解释、说明新闻事实中不为常人所知道的部分内容,表意具体、确切。例如:

(12)感染科医生建议人们不要在家里储备抗菌药(《中国青年报》24/8/2012)

(13)Nhi・ Khê C làng nghvê`,làng khoa bng(《新河内》21/4/2013)

3.中越报纸新闻标题形式

虽然越南语和汉语之间存在不少差异,但是从基本上来看,中越报纸新闻标题都具有固定的形式或模式,而且这种形式大部分是相同的。一般来说,新闻标题都属于两种形式,即单式题和复式题:单式题一般由一行式主题构成,也可以由双行式主题构成。复式题一般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新闻标题按一定的规律组合而成,常见的有四种题型:引题与主题的组合式、主题与副题的组合式、引题、主题与副题的组合式、引题、主题、副题与边题(或尾题)的组合式等。新闻标题从内在的逻辑关系上来讲,引题说理,宜虚不宜实;主题叙事,宜实不宜虚;副题是对主题的解释和说明。

但是,因为汉字是属于象形字的,而越文字体却是拉丁字母,所以标题的设置也有所不同:中文报纸标题可以横地或者竖地写,反之,越文报纸新闻标题一般来说是横标题。

结语

新闻标题是立于文章前头的,具有概括性而字号最大、最突出的简短语句。其功能除了揭示、阐明、评价新闻内容的作用,主要是吸引读者的注意力,给读者提供经济、社会、教育、文化等领域的消息。新闻标题的种类繁多,形式复杂,但基本上一般由引题、主题、副题、文间小标题相结合而构成的。新闻标题在语言文字方面独具特色,在坚持简洁、正确、生动的原则下,即浓缩了全文最重要的内容,又起到了吸引读者目光的作用。然而由于汉越两种语言文化背景的差异,新闻标题呈现出了各自不同的语言特点。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参考文献:

中国参考文献:

[1] 班吉庆、张歆,《试论报纸新闻标题的语言魅力》,扬州大学文学院,2008年。

[2] 陈丽昭,《中英新闻标题对比研究》,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3] 楚军、周军,《报纸新闻标题的功能研究》,四川外语学院学报,第22卷,第4期,2006年7月。

[4] 全美香《中韩报纸标题语言特点的对比研究》,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5] 严琳,《报纸新闻标题的辞格艺术》,西安邮电学院学报,第10卷,第4期,2005年10月。

[6] 赵静,《报纸新闻标题的作用与特点》,新闻窗第四期,2012年。

年会主题标语篇4

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定位维度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定位是大学英语教学根本问题,也是大学英语改革,提高质量的关键问题。有了准确的目标定位,选准适合自身发展的方向,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才可步入正轨,踏上康庄大道。由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定位游移含糊,因而造成了其改革步履艰难,问题多多。“中国的大学英语教学存在诸多问题,但是追根溯源最大的问题在于其目标与定位的模糊。”(束定芳2012:87-89)。谈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离开对大学英语教学准确的目标定位是难以想象的。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对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定位的探讨,自然就成为题中应有之意。英语学界对此也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其中,蔡基刚教授的专业英语说(蔡基刚2012a:47-50),韩宝成教授的素质教育说(韩宝成2012:89-91),以及束定芳教授的服务于大学教育国际的说法(束定芳2011:137-144)比较有代表性。以上观点,都自有其理,给人以启发。然距离现实的需要,问题的解决,还相距甚远。本文拟就本话题,继续进行探讨,提出自己的看法。即讨论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定位应当观照的几个维度。

一、我国教育之目的,大学教育之目的

任何社会活动都有其目的,大学英语教学也不例外。大学英语教学既然是我国教育的一部分,也就必然要于我国教育目的具有天然的一致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五条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刚刚闭幕的党的十对教育问题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这从根本上指出了我国教育之目的: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这是各级各类教育工作发展总的指导方针,大学英语教学也应以其为指导。针对高等教育的特点,《高等教育法》对我国大学的教育目的作了进一步的阐述,带有高等教育的色彩:“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培养人的问题上,提出的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居于教育层次最高端的高等教育担负的任务不同于其他层次的教育,大学培养的人才“不仅应该具有合乎要求的政治思想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素质,还应具有基本的文化素养,包括语言文字修养、文学艺术修养、文明礼仪修养等。”大学“要造就的是既有文化又掌握专门知识的人才。专门知识为他们奠定起步的基础,而文化则像哲学和艺术一样将他们引向深奥高远之境。”(Whitehead.2002)。根据以上文献,我们应该能提炼出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即大学英语教学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培养高级专门人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

二、我国高等教育的五个层次和我国接受高等教育的庞大群体

既然是大学英语教学,我们就必须眼睛向内,审视我国高等教育之丰富内涵,我国高等教育的不同层次。我国高等教育可分为5个层次:(1)专科教育;(2)本科教育;(3)研究生教育;(4)博士生教育;(5)非全日制高等学历教育。这其中还有985工程大学,211工程大学,部属大学,省属大学,市属大学等差别。2010年7月29日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将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主目标定为:

也就是说,我国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2015年要达到3080万人。这还不包括高等职业教育在校生1390万人。我国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2015年将会达到4470万人。如果算上接受继续教育的29000万人,2015年这数字将会超过3亿人。

面对如此庞大的接受高等教育的人群,如此多层次的大学教育,再加上教育的内在要求,专业需求以及社会发展形势的迅速变化。大一统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设定,其现实性和可行性,的确令人怀疑。面对如此庞大的人群,复杂的局面,反视教育部2007年制定的《大学英语学习要求》,其单薄程度显而易见。

三、我国社会的发展形势

十明确提出了我国2020年的发展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同志在十报告中提出:综观国际国内大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并具体提出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基础更加坚实,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等一系列发展的硬指标。在新的形式下,高等教育,大学英语教学如何服务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目标,满足人民日益高涨的文化需求,适应飞速发展的客观现实,的确值得我们深思,更值得我们为之做出不懈努力。

四、英语本身的工具性

无论我们把英语学习重要性提得多高,英语还是一门语言,是一门工具性学科,其主要功能就是交流。所谓交流,一是向外学习,就是我们常说的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先进文化。二是向外传播,传播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英语的工具性体现在学习先进文化技术、传播我国的优秀文化。至于在学习掌握英语的过程中接受道德熏陶,锤炼个人品格,提高全民族素质。借助英语学习固然能够达到,借助其他手段也未必就不行。

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定位,本来就应该是大学英语教学理论常识性问题,是大学英语教学应该秉持的基本理念和思想出发点,也是进行大学英语教学应该明确且坚定不移的。但是当我们对这个貌似简单实则很难解决的问题进行探讨时,面对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实际,还是感到十分复杂。因此,从源头说起,厘清枝蔓,明确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定位,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来说的确十分迫切,十分必要。

明确大学英语教学之目的定位。必须遵循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着眼于适应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要考虑人的全面发展,考虑高等人才之必须,考虑高等教育庞大人群不同的需要,考虑我国社会当前形势发展的需要,还要考虑英语本身的工具性。要强调以应用型人才为主,理论型人才为辅,在规格与要求上,要强调层级差别、学校类型差异。只有全面考虑这些因素,我国的大学目标定位才会是科学的,合理准确的,切合实际的。由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培养过程、培养方式和评价标准构成的大学英语教学体系才能够有所依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才不至于成为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参考文献:

[1]束定芳.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之目标与方向[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2012,(1).

[2]蔡基刚.学术英语还是专业英语我国大学ESP教学重新定位思考[J].外语教学,2010,(06).

[3]韩宝成.重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完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2012,(01).

[4]文辅相.论大学教育[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12.

年会主题标语篇5

解答标语题首先要了解标语的有关知识,掌握拟写标语的规律。标语又叫口号,其基本的特征是语言简洁、具有宣传性和鼓动性。要做到语言简洁,就得注意句式的选择、词语的选用、修辞手法的运用以及逻辑事理的表达等等。具体来说,句式简短、字数较少、表情达意准确是标语语言的基本要求。标语一般句式结构简单。词语的选用要做到通俗易懂、鲜明准确、亲切感人、生动活泼,少用华丽的词藻和容易导致歧义的词语。标语一般不使用夸张、设问、反问等修辞手法,但比喻、比拟、对偶、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的恰当运用则能收到比较好的表达效果。标语一定要内容积极健康。为大多数受众喜闻乐见,还要生动活泼,有文采,要起到营造气氛、鼓舞士气的作用。

例1 2008年5月31日是世界卫生组织发起的第21个世界无烟日。今年无烟日的主题是“无烟青少年”,为此全国各地开展了“中国青少年远离烟草行动”的各种宣传活动,因为20世纪烟草流行导致全球1亿人死亡。如果各国政府不采取有力措施,这个数字将在21世纪变成10亿,其中80%发生在发展中国家。而吸烟的青少年将成为最大的受害者。

学校为了响应这次行动,组织同学们开展了一系列活动,请你为学校的“中国青少年远离烟草行动”拟一条宣传标语(20字以内),至少用一种常见的修辞方法。

(2008年柳州市、北海市中考试题)

解析根据试题题干中的信息。此题拟写的标语要符合如下三个要求:一是内容上要与学校开展的活动“中国青少年远离烟草行动”相关;二是语言上要至少用一种常见的修辞方法;三是字数上要符合“20字以内”的要求。参考示例:远离香烟,关爱生命;(对偶)香烟――身心健康的杀手。(比喻)

例2今年6月1日起国家的“限塑令”开始在全国各地实施,市场使用塑料袋将有所限制。你班将开展以“限塑”为主题的公益宣传活动,请你根据这次活动的主题拟写一条标语。

(2008年湖南省株洲市中考试题)

解析此题为现代文阅读《最糟糕的发明》的一道能力拓展题,称塑料袋的发明是“人类最糟糕的发明”,是因为塑料袋很难自然降解,对自然环境造成破坏。因此,以“限塑”为主题的公益宣传活动的宣传标语的拟写,应从保护环境的出发点考虑。示例:①保护环境,请从远离塑料开始。②塑料,爱你。就是害自己。

例3 2008年6月3日,奥运圣火传递到湖湘大地,你所在班级举办“侍圣火,迎奥运”的主题班会。请结合“传递圣火”主题,拟一则富有鼓动性和感染力的宣传标语。

宣传标语:______

(2008年湖南省娄底市中考试题)

解析所拟的标语要与“传递圣火”主题相关,内容要富有“鼓动性和感染力”,语言要简洁流畅上口。示例:点燃激情,传递梦想。

例4在全市各学校开展创建“班”的活动中,你所在班级也打算参与创建,请你为本班级创建活动拟写一个能体现创建主题的标语(可以总理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的优秀品质中任选角度拟写),并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创建设想。

(2008年江苏省淮安市中考试题)

解析与前面三道标语题相比,此题有了更高的要求,除拟写标语外,还要求写出创建设想。所拟标语只要符合题干中提出的相关要求即可,另外要能结合所拟标语把创建活动的有关想法写出来。标语示例:树远大理想,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创建设想:通过广泛搜集、阅读有关胸怀理想、脚踏实地、严谨治学事迹的书籍,交流阅读感受,制订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

标语:______

创建设想(不超过60个字)做一名优秀的中学生。

模拟演练

1、如今,越来越多的城里人利用双休日、节庆长假自驾车涌入周边乡村,住农家屋,吃农家饭,赏田园风光,品民俗文化,各地“农家乐”旅游异常火爆。听一位朋友介绍,他这次五一长假在“农家乐”玩得很开心。我问他都玩了些啥,他介绍了几项:一是在树干上“荡秋千”,二是在林子里用弹弓打鸟,三是到小河里抓青蛙。还有一些人在“农家乐”摆阔炫富,乱丢垃圾,酗酒等。可见,目前“农家乐”旅游尚待引导规范。为保护环境,增进城乡文明交流。请你为“农家乐”接待方设计一条宣传标语。

2、一手漂亮的钢笔字能让人赏心悦目。写好钢笔字既是语文课的教学要求,也是同学们学习和生活的需要。为了帮助同学们了解钢笔书法的知识,提高写字的水平,班上准备开展“走近硬笔(钢笔)书法”的主题活动。为了帮助同学们明确练习硬笔(钢笔)书法的意义,营造人人参与活动的氛围。请你拟写两句内容相关、形式对称的话,作为宣传标语。

3、为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国家正在大力提倡“阳光体育”活动。作为一名中学生,你应该积极主动参与到这一活动中去。请你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为这次活动拟两条宣传标语,

①______

②______

答案示例

1、示例一:“农家乐”,乐农家。

示例二:“农家乐”,绿色郊游更快乐!

2、示例一:练好钢笔书法,传承汉字文化。

示例二:写漂亮字,做优秀人。

3、示例一:投身体育活动,做阳光少年。(对偶)

年会主题标语篇6

人文主题组元的教材是新课改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新的组元方式,它带给语文教学新的元素。十多年来,大家使用人文主题组元的教材,享受探索的乐趣,也增加了许多困惑。当课程改革走过了15个年头,我们重新检讨人文主题组元教材的得与失,对完善教材编写,引领教学实践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人文主题的内涵

谈到语文教材,大家都会提到“人文主题”,但什么是“人文主题”,我们又很难说得清。检索中国知网,翻检相关文献,结果令我们失望。为此,我们只好把目光集中在语文教材上,我们试图通过对教材的调查分析,搞清楚这个问题。

查阅文献,可以看到“人文主题”“人文话题”“主题单元”“单元主题”,但什么是人文主题,似乎大家都知道,所以就鲜有论述。我们只好把目光聚焦在当下的6种高中语文教材、8种初中语文教材上,考察这些教材编辑理念、组元方式,试图从中得出结论。

综观上述所列6套教材,我们发现,不论是人教版的单元组元还是语文版的混编组元,不论是鲁人版的人文话题还是苏教版的人文主题,大家都在自觉不自觉地把目光放在了学生身上,都把学生发展放在了重要地位。从教材的组元方式看,似乎都在往“人文”上边靠。人教版、语文版虽然强调文体,但是也不是不顾及人文话题,2012年人教版修订教材时就开始在作文部分体现了人文话题特征。

如果将这些主题归纳一下:向青春举杯、获得教养的途径、月是故乡明、像山那样思考(苏教版高中);人生、情感、生活、自然、社会、艺术、科教、文化(鲁人版高中);亲近文学、金色年华、民俗风情、多彩四季、关注科学、奇思妙想、人物风采、童年趣事、建筑艺术、动物世界、道德修养、人生体验(苏教版初中),我们可以从中发现这些主题、话题涉及了人类文化的方方面面。

那么,这些文化现象是什么?《辞海》中写道:“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据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结论:所谓人文主题,就是指承载文化特质的主题。以这种主题凝聚课文,形成一个个教学单元,这就是当代语文教材的新特征。

二、为什么要搞人文主题组元

2001年实施课程改革,各家出版社应时推出“新课标”语文教材。虽然编辑理念有所不同,但是组元方式大同小异。为什么新课程改革会催生人文主题组元的教材呢?

第一,时代使然。大家都还记得,1997年《北京文学》发表了一组批判语文教育的文章,《中国青年报》《光明日报》《南方周末》纷纷加入,痛扁语文教育。标准化考试难倒作家,儿童作业大人不会做。鄢烈山指出:“教育的根本目的就在于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在于‘立人’‘立国’。‘立人’既有问题,‘立国’也就可忧。”钱理群先生指出:“面对日趋商业化与工具化的教育,面对人的独立创造性与想象力的压抑,我们必须高扬教育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以培养独立的、自由的、具有批判精神与创造力的‘人’作为我们的教育的出发点与归宿。”②社会的舆论开始关注“人”,开始关注普通人的生存。以前我们强调学生学习成绩,却忽视了学生作为“人”的存在。学生已经沦为被压迫者,要解放他们,语文教材理应承担起应有责任。“人文主题”就是一个很好的选项。

第二,课程性质使然。2001年国家的语文课程标准首次提出工具性与人文性是语文的基本特征。既然人文性是语文的基本特点之一,那么,语文教材就必然要体现这一特点,人文组元也就是最好的追求。洪宗礼先生指出:“新教科书要实现‘以人的发展为本’‘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这一目标,最重要的是优化教材内容和结构。这里所说的教材内容和结构的优化,不仅指范文系统的优化,还应包括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实践活动等系统的优化;不仅指这些内容本身的优化,而且包括教材各个部分之间组合的优化。”课程性质是课程的灵魂,教材的编者就要把这个魂落地生根。

三、人文主题组元教材的得与失

人文主题组元教材是教材发展史上的创新举措,是教材编写者践行国家课程标准的创新性实践。这种创新对引领实践起到了重要作用,无视这一点就不是实事求是;但一味追捧也不是学术研究应有之义。

1.反思人文主题组元的“得”

第一,“人文性”落地生根。“人”的觉醒是时代的进步,课程改革将“为了每位学生发展”作为核心,也是适应时代的要求。党的十八大提出“立德树人”是教育的主要目标,“树人”“立人”就成了语文教育的应有之义。顾振彪先生指出:“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着眼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从教材编排方式来说,普遍采用‘主题一情境’式。过去的中学语文教材或者以内容为本,从学习内容上分类组元;或者以训练为本,注重学科体系的建构,按语文训练的项目和步骤组织教材。在‘主题一情境’式教材中,‘主题’是指统摄一个单元所有阅读材料及听说读写实践活动的文化主题,‘情境’则指围绕这个主题设计的一系列语文实践活动的背景。‘情境’由‘主题’申发,‘主题’靠‘情境’呈现。”教材是国家课程标准与一线教学实践的链接纽带,教材将“人文性”落到实处,教学实践也就容易做到实处。

第二,围绕学生需求选文。教材的选文也称教材的文选系统,这个系统的建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很难找到一个大家满意的标准。几十年的教材编写,我们崇尚三大文体组元: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我们强调螺旋上升、逐步发展。实践的效果并不理想。因为这些选文追求高大上,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对课文不感兴趣。人文主题组元打破了原有的选文格局,文体的藩篱被拆除了,文章与学生的生活更贴近了。“苏教版”教材的《十八岁和其他》《我的四季》很适合学生阅读,“语文版”教材的《北京喜获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许基仁等)、《生命之舟》(梁家新等)、《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谭士珍)选白当代生活,具有浓浓的生活气息。这种选文就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学生的需求。

第三,传承民族文化。文化是人类历史的结晶,它记载着人们的探索。而人文主题则撷取了文化中的精华奉献给学生,这种奉献是有价值和意义的。“鲁人版”“苏教版”都十分关注经典的古诗文,且考虑具有地域特色的选文,“鲁人版”的儒家经典比例最高,“苏教版”吴文化经典作品比例较高。这些作品历经时代的洗礼,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用民族文化精粹滋养学子,这是对下一代负责任。

2.反思人文主题组元的“弊”

第一,文体杂糅,不利于教学。人文主题是一个标志,在这个标志下选择什么文章,各家出版社都铆足了劲,进行了多种尝试。围绕主题,编辑安排了散文、诗歌、小说、议论文、文言文,这些文章都紧扣主题,主体也明确了。但是使用时就困难了,学生前边学的是诗歌,下节课学的是小说,诗歌与小说无非是主题相近。学生难学,教师难教,于是就出现了教材的二次开发。我们在许多学校发现,老师们又把课文重新整合了,仍然是文体组元。究其原因,就是老师学生习惯于文体教学,而不习惯于这种混编文体教学。正如温儒敏先生指出:“可以说现在所有新出的教材都与人文素质教育靠拢了,有的靠拢并没有脱离语文教学规律,有的可能走得过远,把语文的含量稀释了,甚至把教学秩序打乱了。”

第二,生活认识错位,不利于学生发展。教材关注生活,这是教材编写的一大进步,但是关注生活又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有些教材过于贴近生活,又出现了与生活错位的现象,生活可以分为现实生活与理想生活,我们教材的经典课文大都描写的是理想生活。为什么世界各国的教材都关注经典作品,就是因为经典作品可以引领学生关注理想生活,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产生潜移默化作用。但是当编者把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强加给学生的时候,就容易出问题。我们曾经在语文骨干教师班执教《沉船之前》,课后调查学生学会了什么,学生普遍认为学会了“正确面对死亡”,我们进一步了解学生为什么会有这个认识,学生讲课文前面有四个字“直面死亡”。看过《泰坦尼克号》的人都知道,电影中的爱情故事令人动情,电影中人性的美与恶令人震撼。这些都是常人对生活的认识。但编者却给课文贴了一个标签,把“直面死亡”的主题强加给学生,使学生的认识发生了错位。

第三,缺乏研究,不利于教学实践。教材编写是一件影响几代人的大事,需要科学的精神。首先要研究学生。卜个世纪三四十年代,艾伟等教育家不辞辛苦进行长达十年的研究,他们选出400字的短文、500字的短文、600字的短文,在城市、农村不同学校不同学生身上做实验,验证哪些课文适合学生读,哪些不适合学生读。这种研究就是一种科学的负责任的态度,他的研究结论就是可信的、具有实践价值的。其次要研究课文。我们曾经要求研究生核对当下教材的原文,对照的结果令人震惊,一些文章被删改得面目全非,究其原因就是编者没有认真研究原文。某教材选编《故都的秋》时修改了一些字句,如:“原文:一层雨过,云渐渐卷向了西去,天又青了,太阳又露出脸来了:着着很厚的青布单衣或夹袄的都市闲人……,课文:一层雨过,云渐渐卷向了西去,天又晴了,太阳又露出脸来了;着着很厚的青布单衣或夹袄的都市闲人……”“中问只有一字之差:原文“青”变成了“晴”,从语境角度看,“青”韵味更丰富,“晴”语义重复。如果我们的编辑认真研究课文,这样的问题是可以避免的。

人文主题是一种标志,它不仅仅要照顾人文这个主题,更要考虑人文依附的语言文字。为了人文而人文,就会出现“泛语文化”“去语文化”倾向,这是教材编辑不愿意看到的,也是实践者不希望看到的。

①鄢烈山《杞人忧师》第2页,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1999年。

②钱理群《教育的真谛》,《小学语文教学》2000年第9期。

③洪宗礼《构建面向21世纪中国语文教材创新体系的尝试》,《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f)(J2年第1期.

④顾振彪《回望六十年语文教材编写改革的轨迹》,《语文建设》2009年第1期。

⑤温儒敏《就语文新课标的学习谈九个问题》,《中学语文教学》 2012年第3期。

⑥林根《审视人教版高中(必修)中国现代散文的删减》第15页,福建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2年。

年会主题标语篇7

一些报纸追风滥用“给力”,源自11月10日人民日报头条标题中用了“给力”。人民日报的标题是:

引题:改革攻坚进发动力 政策创新激发活力 厚积薄发释放能力

主题:江苏给力“文化强省”

人民日报标题中出现“给力”,引起了一场争论。其实,这是一个不错的标题,凝炼、不落俗套,也很好懂,这里的“给力”就是它的字面含义,整个主题可理解为“江苏给予建设文化强省以强大的力量”;如果联系引题,主题中的“给力”就更明确了。江苏记者站的原标题《文化强省看江苏》,与之相比,则显得太一般化了。

但是,一些评论,却对这个标题中用“给力”做7误读,把它夸大成是人民日报一改严肃的面孔,开始走平民化道路了,是党报贴近群众的一个“标志性事件”,不仅是用词造句上的文字突破,更是意识上的突破,是一个改革文风的信号,是一个打破传统僵化思想的信号,是一个意识形态上的突破……

其实,正如人民日报的一位编辑说的:这不过是一个普通的标题而已。我们不必神经过敏,大惊小怪。

“给力”原本属于网络词语,据说最早出现于日本搞笑动漫《西游记:旅程的终点》的中文配音,系东北方言和日语的混合产物,词性为形容词,是“牛”、“酷”、“很棒”、“很刺激”的意思。今年南非世界杯时盛行于网络。而人民日报标题中的“给力”却是动宾短语当动词用,意思与网络用语完全不同。如果说是网络词语的话,那是借网络词语“给力”,改其意而用之。如此而已。

这个标题并没有改变中央党报严谨、庄重的风格。人民日报确实需要进一步改革,改变过于刻板的面孔,从内容到形式更贴近群众。张研农社长提出的“十六字”方针正在落实,但是人民日报的语言文字风格、版面风格,什么时候也不会变得与通俗报纸一样。作为党中央的报纸,庄重的风格更有助于体现其权威性。西方重要主流报纸,特别是纽约时报,至今也仍保持着严肃的风格。人民日报在以往的标题里,也出现过“雷”这个已经约定俗成的网络词语,但诸如“神马”、“浮云”、“潮人”、“驴友”、“打酱油”、“鸭梨”等网络词语,恐怕不会出现在头条报道的新闻标题中。

正是由于对人民日报标题出现“给力”的误读,导致7一些报纸跟风滥用“给力”。这也从一个方面反映7某些新闻人的肤浅和浮躁。

语言是思想的外衣。随着社会的发展,总有许多反映新事物的新概念,新词汇出现;当前我国处在变革时期,新词出现的频率会更高。网络词语是新词的一个重要来源。最近教育部和国家语委公布的年度396个新词中,就有“蚁族”等网络词语。报纸担自着维护祖国语言纯洁性的责任,同时又是广泛传播新词的主要平台,要把握好两者之间的关系。

年会主题标语篇8

导语就是以简要的文句,突出最重要、最新鲜或最富有个性特点的事实,揭示新闻要旨,吸引读者阅读全文的消息开头部分。依笔者所见,目前在许多报刊的消息导语写作中,时常发现导语与标题重复病、臃肿繁杂病、枯燥呆板病。为此,笔者对消息导语容易出现的病症作以透视分析,并提出几点对策。

一、导语与标题重复病

导语与标题重复的现象比较普遍。其主要表现是:导语中的内容全部是对标题所述内容的展开,像是对标题的解释。如,某报第一版的一条消息:

(主题)我市“文明与我同行”“十五”期间精神文明建设优秀成果展开幕

(副题)××× ××× ××× ××× ××× ××× ××为开幕式剪彩

(导语)本报讯(记者×××)为了庆祝建国57周年,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深入开展全国第四个公民道德宣传日活动,9月20日,市文明委在英雄广场隆重举行“文明与我同行”、“十五”期间精神文明建设优秀成果展开幕仪式。市委书记×××,市政协主席×××,市委副书记、市纪委书记、市文明委主任×××,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市文明委副主任×××,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文明委副主任×××,市政府副市长、市文明委副主任××,××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市文明委副主任×××出席开幕式。

上例中标题和导语内容互相重复,标题中已点明主要领导名字,而导语中第一句话只不过是对标题没说全的,又补充了一下而已;第二句话又是一连串的领导的姓名,副题中已写到这7位参加剪彩的领导的名字。这里显然也与标题重复,有点变化的,只不过是把领导的各自职务在这里作了说明。这使原本立意深刻的新闻内容大打折扣。其结果既浪费了版面,也使读者阅而无趣。

防治这种标题与导语重复病的发生,可以采取省略法。把重复的内容在标题或导语中略掉。如:前面所举的一例,若在标题中略,那么就只将主标题写为:我市精神文明建设优秀成果展开幕,可以不加副题,到会主要领导在导语中简说,读者读过主标题再读导语便无重复之感;如将到会领导做副题,强调领导及有关部门重视,那么,导语则应省略副标题所云,开篇便可直入主体。因为,在主、副标题中已把导语中要讲的内容都交待清楚了,标题已履行了导语的职能,导语中还何必穿靴戴帽,非要以各位领导出席开幕式作导语去导入呢?

二、导语肥胖病

一些记者由于不掌握用精练语言写导语的要领,常常使导语出现肥胖病。如,下面某报第一版刊登的题为《先进技术为农业插上腾飞翅膀》这条消息的导语:

新中国成立57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广大农民群众逐步走上了富裕之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任务,各地按照党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加大农村各项事业建设力度,农民生产积极性得到进一步提高,农村生产力得到进一步解放,农民、农村面貌进一步得到改变,广大农村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国庆前夕,本报记者深入田间地头,与农民们畅谈农村的变化,真切感受到党的政策带给农民的喜悦。

这个230多字肥大、拖泥带水的导语实在令人难以卒读。

防治导语肥胖病,可采取以下三种对策。

第一,提炼概括法。写导语要善于提炼概括,避免肥胖臃肿。上例肥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作者缺少提炼的功夫则是一个重要原因。实际上,作者只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写明主旨就完全可以了。对其不妨可以改写为设问式导语:

今天的中国农民与过去相比有什么不同?9月16日,福建省建阳市梁布农场的“种粮大户”和“售粮状元”徐承云自豪地告诉记者:“我们开始掌握先进的农业技术。”(这恰是原文的第二段)

第二,减少要素法。对六要素可进行恰当的取舍,完全可以在导语中只写出一两个富有概括力、感染力的要素,将其余的要素放在主体中加以展开。这样,导语自然会苗条俏丽了。但是,在实际采访中,许多记者或通讯员无论事件大小,只要是写消息报道,往往追求“六要素”俱全。如此,当然难以使导语苗条俏丽了。如,下面某报刊登的这条消息的导语:

本报讯 上海乐团的青年指挥家曹丁,近日赴广州指挥当地一家乐团演出前夕,特地打电话告诉记者:“8年前调进上海时,自己仅是无名小卒,是上海的舞台塑造了我,这几年不但艺术上大有长进,各地演出邀请也连续不断,频繁的演出使我不断提高艺术造诣。”确实,在上海舞台上,一大批像曹丁一样从外地引进的艺术人才正在上海这个具有雄厚艺术实力、频繁演出机会、良好文化氛围的大都市里,充分展示艺术才华,成为本市文艺队伍的骨干力量。

这条旨在报道各地艺术人才在上海文艺舞台上迅速成长的消息,导语长达201字。作者想把所有的事实一口气都在导语中告诉读者,所以把本应写进主体的都写进去了,结果使导语成了一株既有骨干,又有枝丫、树叶的完整的树木。给人的印象却是文字冗长、内容复杂、主次不分。从减少要素法角度,原导语可改为:

本报讯 如今,一大批外地引进的艺术人才,正在上海这个具有雄厚艺术实力、频繁演出机会、良好文化氛围的大都市里,充分展示艺术才华,成为本市文艺队伍的骨干力量。

另外还可以采取压缩文字法。一般应少写或干脆不写单位名称、专门名词、人名及头衔、新闻事实和细节、数字等,这样自然会消除导语肥胖。

三、导语痴呆病

有些导语枯燥呆板,抽象的议论,概念化的叙述,再加以冗长的介绍,犹如一位痴呆患者站立在读者面前,令人不悦。如,下面两例导语:

例(1)本报讯 国家邮政局近日发出通知,要求各有关部门要从巩固党的宣传阵地、扩大党报影响、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政治高度,充分认识做好×报发行工作的重要意义,全力做好×报的年度收订工作。

例(2)记者从22日在××市召开的人才工作集中采访活动动员会上获悉,我省人才工作集中采访活动从11月开始,历时20天。

这两篇消息的导语,都属于概念化、抽象化的“八股调”一类。而且导语内容空而不实,文字枯燥无味。这是导语写作的致命伤。

防治导语痴呆病,通常有以下四种对策。

第一,开门见事法。即开篇就讲事实,把最重要、最新鲜、最引人的新闻事实,首先在导语中披露出来,收到“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效果。如下例:

中国在奥运会历史上“零的记录”的局面在今天11时10分被中国射击选手许海峰突破。许海峰以566环的成绩取得男子自选手枪冠军,夺得了本届奥运会的第一块金牌。

写消息要以事实为本,让事实说话。写消息中的导语更应如此。

第二,开门见景法。导语中有画面,有形象,自然不会枯燥呆板。要写好这类开门见景式的导语,一是语言精练,二是紧扣主题。如:

本报9月2日讯(记者王文辉)刚刚被评为“野山参王”的一棵长白山老人参,今天在东北亚博览会上亮相。该参三节芦碗,步步健壮,主体三柱鼎立,呈千手朝拜之势,专家称之为“逐渐强壮,后世昌盛”。根据生境变化推测和山参形体分析,生长年限约为160年。

导语中的画面紧扣消息主体,使“野山参王”“百闻不如一见”的画面,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了。

第三,开门见比法。比,就是对比。开门见比,就是在导语中写进背景材料,起到突出中心和吸引读者的作用。如人民日报刊登的《威虎山区电灯明》这条消息:

本报讯 三十多年前靠松明子照亮的威虎山区,如今办起了水电站,点上了电灯。

这则导语就是巧妙地把历史背景材料和报道的主要事实糅合在一起进行了对比,使读者对新闻事实的理解更加准确、深刻。30多年前用来照明的松明子以及后来的油灯、蜡烛已经普遍地被“夜明珠”取代了。以一句过去和现在的介绍,使新闻的显著性充分地显示出来了。

(作者为吉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与传播学院副教授)

上一篇:幼儿园标语范文 下一篇:文明礼仪标语范文